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瓦屋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来一个花楸属植物
Abies 2018-9-15 21:49
梯叶花楸( Sorbus scalaris Koehne ),蔷薇科花秋属。复叶小叶 10 多对,小叶一般长度超过 2 cm ,长条形,边缘近顶端有少量锯齿,小叶背面有些灰白色。果期看不出花序轴曾被绒毛,仔细看有少量残留的毛被。果柄和果序轴上有少量皮孔(皮孔在花秋属比较常见)。果实据说成熟是红色,但现在还没成熟。与大果花楸的果实比较,这个果就小太多。图片拍自四川洪雅县瓦屋山,野外考察由“洪雅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组”支持。 \0 \0
个人分类: 川西植物|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纤纤细柄挂着红色带翅蒴果
热度 1 Abies 2018-9-11 22:20
冷地卫矛( Euonymus frigidus Wall )?卫矛科卫矛属;卫矛科的模式属是南蛇藤属。只看到果实,成熟紫红色,开裂露出带假种皮的种子。与之不太好区分的还有纤齿卫矛等;观察花萼似有 5 个裂片;果实标本压制烘干后黏在一块,难确定是 4 个果翅不?照片清晰度不一样,好像是 4 个果翅。因为花 4 基数还是 5 基数可以检索到不同的种;好在我同时有 5 基数具 5 个果翅的四川卫矛的标本。如果是冷地卫矛,以前的资料常用“紫花卫矛”。 照片拍自洪雅县瓦屋山景区,野外考察由“洪雅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组”支持。 \0 \0
个人分类: 川西植物|2526 次阅读|3 个评论
挂在树上的木瓜红果实
Abies 2018-9-5 22:10
木瓜红( Rehderodendron macrocarpum Hu ),安息香科木瓜红属。木瓜红属种类不多,四川仅有木瓜红分布。属名和种名都是前辈的前辈植物学者胡先骕命名的,属名大概是“ Rehder ”(姓氏,极有可能是以前阿诺德树木园的树木学着和分类学者)和“ dendron ”(树木)构成,加词“ macro - ”(大)和“ - carpus ”(果)。以前野外可能看过开花的植株,但未采集仔细观察;最近看标本花瓣基部接近完全分离。果实上月下旬在瓦屋山才真的看到鲜活的,那里果枝上果实较少,还以为仅有 1-2 枚。后来在洪雅玉屏山,见到树高 2 m 左右的植株都结果,且常常一串串 5-6 枚果实,但多没有瓦屋山的果实呈淡红褐色那么美观。木瓜红的果实为果皮木质化的核果状过,果皮外有数条纵棱。 图片拍自洪雅县瓦屋山和玉屏山,野外考察由“洪雅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组”支持。 \0 \0
个人分类: 川西植物|3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迷人的瓦屋山与雅女湖
热度 5 ssglwu 2015-5-14 07:31
吴国林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眉山市洪雅县境内,距成都 180 公里 。核心景区瓦屋山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道教发源地。公园 1993 年 5 月建立,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瓦屋山离成都仅有 200 公里 左右,道路有高速,容易自驾到达。 在 瓦屋山,有一个瓦屋山迷魂凼,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异常,即使罗盘、指南针、钟表在此也会失灵。公园已将其列为游人禁区。许多年来,“瓦屋山迷魂凼现象”给世人留下一串串难解之谜,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旅游、探险以及多方人士的浓厚兴趣。 这次“五一”去了瓦屋山,但是,瓦屋山目前正关闭,还在维修之中。看来只好下次再去。 住在瓦屋山镇,镇前有一个雅女湖,已建成为水力发电站。 2007 年瓦屋山水电站建成,形成了约1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高山湖泊——雅女湖,湖长19.04公里,湖宽13.31公里,水均深16米。当全部蓄水时,湖边周长约70公里。雅女湖碧波浩渺,山水交融,整个湖区有 7个峡谷,18个半岛,24个大小码头。 住在瓦屋山镇,一面观雅女湖,写时同时观瓦屋山,特别是早晨的晨雾变化莫测。 在瓦屋山,神清气爽,水真好,空气质量是相当高,湖中之鱼没有任何污染,味道就不说了。 当地民风纯朴,可以多次前往。四季不一样。冬天瓦屋山全是白雪,倒映在雅女湖中,别一种景象。 1.瓦屋山山门 2.雅女湖 3. 4.对面的山为瓦屋山 5. 6.瓦屋山镇 7.早晨的瓦屋山 8. 9. 10. 11.雅女湖,发电站设备 12.湖坝 13.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299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迷魂的瓦屋山
热度 2 ssglwu 2015-4-28 17:26
吴国林 2015 年五一去哪里? 一直在纠结,突然想到,四川成都不远处,有一个 神秘的瓦屋山 ,那里发生了许多迷魂的故事。特别是 瓦屋山的迷魂凼 。 当然要去这里,而且带上指南针,亲自检验一下,能否把我迷住? 这里先做一个预告。 实际探险,下期再说. 附:瓦屋山迷魂凼的有关资料 : 关于瓦屋山迷魂凼之迷,网络上曾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几种。在本文的最后,我把这些说法列举于后,供大家研究。 传说——瓦屋山迷魂凼是 五斗米教 的创始人 张陵 ,当年在瓦屋山传教的时候,设置的八卦迷魂阵。当然,这仅是传说而已。 磁场说—— 在瓦屋山迷魂凼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 地磁异常 联系在一起。地球的磁场有两个 磁极 ,即 地磁 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效。但瓦屋山的磁场来源,却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 月球 对地球潮汐作用,有说是地下藏有巨大的陨石等。 瘴气说——瘴气是指人在森林中缺氧,出现头晕等中毒症状。可能是动植物腐烂在沼泽地产生甲烷等有毒气体所致。 视幻说——出现这种现象时,人的视觉上感觉周围景观完全一样,没有方向参考,同样的情景在不同地方出现。可能是同样的地形、植被在这个区域不断复制所致。当然,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瓦屋山迷魂凼之谜,这也正是瓦屋山吸引世人的神奇魅力所在。 曾经发生的故事 1 、1970年9月中旬,一个经验丰富的当地猎人带猎狗进入迷魂凼。不仅本人失踪,机灵的猎狗也不见踪影。 2 、1972年4月17日,瓦屋山脚下两个妇女上山挖药材闯进偏僻的迷魂凼,随后失踪。 3 、1974年10月31日,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入迷魂凼原始森林迷路。 4 、1975年7月13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迷魂凼,依旧迷失方向。 5 、1979年,四川省林业厅一位专家带领的队伍误入迷魂凼。在里面走了三天三夜,以致神志不清,手表和罗盘失去功能,不知绕了多少圈子,还是停留在原处。后来用刀硬砍出一条路,才跌跌撞撞走了出来。想不到竟走到另一个方向,进入邻近的荥经县。 6 、1990年6月13日,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一行七八个人,进入迷魂凼腹心地带考察,由于罗盘失灵,原本计划朝向西方前进,走了很久还是停留在原处。 7 、1999年12月2日,33岁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郑明全,在当地山民魏知民陪同下上山,稀里糊涂走进了迷魂凼,两人很快迷路。后二人放弃同行,魏转了一夜和一上午才下山。洪雅林场立即紧急组织救援队伍赶来,6日下午才找到郑明全,其已全身冻僵,不幸牺牲。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37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三宝”的故事
robbi 2010-12-17 10:49
三宝是一只隐纹(花)松鼠 Tamiops swinhoei ,雄性,原籍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瓦屋高原,年龄不详,据推测不超过半岁。 三宝迥异于其他隐纹松鼠的地方是,他半身不遂,整个下半身完全不能动,尾巴和后肢的肌肉都已萎缩。据此,我们推测,他的症状当是先天的,若是后天因 素,如受伤导致的半身不遂,他活着见到我们的可能性就实在太小了。而且从他已经肌肉萎缩的后肢来看,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了。 也正是瘫痪导致的行动不变,才使得我们徒手抓到他成为了可能。在山路上遇到我们后,他没像其他灵活敏捷的同类般上树逃遁,而钻到了路旁树根下的缝隙里,结果,被堵了个正着。 抓到他后,我们展开了讨论,基于他重度残障的事实,大家一致认为他在野外是没有生存能力和机会滴。于是乎,我们在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负得起这个责任来的情况下,剥夺了他的自由。 二宝同学勇敢的担当起了照顾三宝的职责。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给他吃什么? 经过尝试,发现他吃压缩饼干,于是我们又想当然的认为压缩饼干能作为他的理想口粮,天天喂之。开始两天还平安无事,三宝似乎也适应了生活的新变化,每天胃口也还算不错。貌似,我们真的能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呢? 第三天早上起来,开始不对劲了,三宝在纸箱子里不停的发抖,摸上去身体也凉了许多。应该是他移动不方便,晚上尿尿把自己弄湿了,山里夜晚冷,他受寒 了。负责任的二宝同学很是着急,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暖和起来!电热毯打开,被盖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二宝同学基本一夜未眠,每隔1小时起来看看三 宝。三宝也竟还真挺了过来,到了第四天早上,体温回升,也不再那样不住的发抖了。 但三宝再也没有好起来,而且拒食饼干。最后,我们想到的法子是兑奶粉给他喝,怕能量不够,又把压缩饼干溶在里面,弄成糊糊状,吸到注射器里喂给他。这个办法,最开始还奏效,每次喂三宝他都表现得很积极,吃饱之前,抱着注射器就不放爪。 可三宝终究还是衰弱了下去。到了第五天,奶粉压缩饼干糊糊也提不起他进食的兴趣了,从他受寒后拉的便便也不再是原先的黑色,而变为了压缩饼干似的黄 色。而且我们还发现他开始小便失禁了,趴着的时候,很快身子下面那块就湿了。我贡献出一件衣服,剪成小块,权且做他一次性的尿布了。 我们就这样眼看着三宝一天天的瘦下去,但也没有什么可行的应对措施。终于,第六天早上起来,他趴在我们给他在床上弄的小窝了,一动不动了。 一直尽心尽力照顾他的二宝,在被窝里蒙头哭了一场。在不了解他的习性,不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的情况下,面对的又是这样的特殊对象,我们想当然的要拯救三宝,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 不知道有没有人给一只隐纹松鼠写过纪念文章(但为一只隐纹松鼠的死去流过泪的人肯定绝对必须不多,二宝,你是最棒滴)。但作为四川老乡,作为你不幸遭 遇的责任人之一,我想我有这个义务为你写点儿什么,为此有了以上的文字,不周之处和未尽事宜还望你海涵了。 感谢你教给我们的东西和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希望你能原谅我们的无知和武断。 安息吧,三宝!
个人分类: 观鸟者说|496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