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政府政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政府管多管少与你个人无关吗?
热度 3 wengjuyang 2015-9-2 11:35
古今中外,一个政府规定的法律表面上是个政策问题,但实际上是个非常复杂的群智能问题。管得太多太死,国家就落后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比较宽容,允许任何一个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一生努力可以变得很成功很富有,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很有动力和生气。 这个机会均等是什么意思,科学界和法律界可以讨论。我们在这里先放下不谈。 总体地讲,每个发达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都是比较宽容的,而每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管得太多太死。但是,当有新技术产生新的可能时,连发达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都太死,不适应。 这里举个优步(Uber)的例子。虽然优步在很多国和当地政府的现有规定有了冲突,让我们就仅仅看看优步的诞生地美国。 优步是一家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和交通网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旧金山,以手机应用程序来链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优步声称:公司对司机是承包商关系,而不是雇员关系。承包商关系的要求比较灵活。雇员关系会受到美国劳动法的约束,如雇主必须为雇员缴纳社保,工伤,失业保险等。但是,承包商关系和雇员关系的界限该怎么定呢? 有三位优步司机在旧金山联邦法院起诉优步,声称他们是优步的雇员,有权报销费用,包括燃气和汽车维修。目前是优步司机自己支付这些费用。今天,2015年9月1日,法官作出裁决,优步司机可以集体诉讼优步公司,声称雇员关系。 这样的裁决意味着这个民事案件可以覆盖超过16万位加州司机,可以给原告更多的杠杆来和优步公司达成妥协。 今年6月,一个加州劳工专员裁定,一名提出申诉的优步司机是一名雇员,而不是承包商。优步已对这一裁定提出上诉。 许多公司说,承包模式允许灵活性,这对公司的成功很重要。公司的成功是不是对顾客有利? 过去十年,我每年访问上海。只要一下雨,就很难叫到正规的出租车。但不时有叫我上车的“黑车”,我一般不敢上。有一次实在时间紧,没问价格我就上了一俩“黑车”。但我发现这司机很强势,他发话了如果我不同意他的价格,在高速公路上就会要我下车。 但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很多出租车开着空车。 如果管理到位,优步这样的公司对这个动态的市场是不是个有弹性的补充? 再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每个出租车司机都会帮助客人提行李,连宾馆的免费车也是如此。不少人会给司机小费,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给。中国国务院批准, 1987年8月17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严禁私自收取小费的规定》。 这样,在中国就很少有这样出租车司机帮助客人提行李的现象了。 这是中国投资和旅游环境和发达国家的差矩之一吧?是不是源于政府管得太多太死? 实际上只要规定不能主动向客人要小费就可以了。 联想到在日本解雇正式员工的高度困难和历时二十年的日本经济停滞;联想到很多国家的最低工资的规定实际上使很多人无法找到正式工作;联想到中国的小到严禁私自收取小费大到不允许香港的真普选。这些缺乏智能的立法官员们想出来的法律和规定是不是实际上加害了这些规定原想保护的对象?这和中国1976经济改革前的悲剧是不是服从同样的原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难道与你个人无关、不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吗?
263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国长久为玉碎:续:一个外国友人评价“毕福剑”事件
热度 2 wengjuyang 2015-4-14 12:30
上文提到, 在最近的毕福剑视频风波事件的处理上,什么是玉?什么是瓦?你又有什么权力让一个民族去玉碎呢? 上文后的我的评论提到:开放 30 年后的国人们,还是愿意破了这个言论自由的玉,不愿意听到有些人不乐意听到的“粗鲁”的瓦。 保证中国宪法的言论自由的实施对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有多么重要?有哪个发达国家是不保护言论自由的? 有哪个发达国家是没有三权分立的? 譬如,有些媒介报道星加坡只是强调了李登辉的个人作风。星加坡是个有宪法保证的三权分立的国家。如果星加坡没有三权分立的宪法及其宪法的严格实施,星加坡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吗? 这个 毕福剑视频风波事件的处理是不是显示了“宪法治国”在执行上的缺失?难道习近平主席没有要求“宪法治国”吗? 为什么会有国家单位公然违反中国宪法?中国有违宪诉讼程序吗? 这个续,请在座各位看个视频,看看和听听一个外国友人评价“毕福剑”事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3NTQ0NQ==mid=205364026idx=1sn=cd937b41077342b92c136e18e621c9e3scene=1#rd
274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长久为玉碎:什么是玉什么是瓦?
热度 2 wengjuyang 2015-4-12 23:45
《罗辑思维》 2014年第36集,题为《卖国贼的战场》,谈的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合会和由此导致的中国的五四运动。 节目最后引用了顾维钧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办内政和办外交是两回事,内政面对的是老百姓。一个政客可以和老百姓漫天许愿,说话不算数,没有关系。因为老百姓是一盘散沙,你政治人物是强力人物,可是办外交能这么办么?你面对的是国家,那都精的和鬼似的,你能够漫天要价吗,能够糊弄别人吗,这些事情都是做不到的。中国人往往是漫天要价,结果呢,不肯吃明亏,所以吃暗亏,不肯吃小亏,所以吃大亏。 第二句话:我最烦的就是那些人老是去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话,你一个人可以玉碎,可是一个民族可以吗?一个民族可不只是你这一代人,你还有子孙后代,你有什么权力让一个民族去玉碎呢?我们必须要回归理性。 互动百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罗胖随后谈到策划人刘学先生谈了他的最大的感受:看来强国和弱国真正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他们各自的经济、军事的实力。还在于他们思维方式的区别。什么叫弱国思维呢?就是不断地感受那些伤害。然后做各种情绪化的、抓狂的表达。这就是弱国心态。什么是强国心态呢?就是立足于现状,着眼于利益,一点一点地改善自己。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它的方法。既不去感受那个伤害,也不做任何抓狂的、失态的、过分的、情绪性的表达。 我同意刘学先生讲的“思维方式的区别”。但是,其根源是知识环境的不同,这环境的不同所带来了思想的习惯不同。 所有历史时间是单脑和群脑的当地当时的环境中的的行为。可惜的是,单脑和群脑在那时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美国)、新起来的上升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如那时刚刚进入民主宪政的中国)的知识环境是很不同的。这知识环境的不同带来了思想的习惯不同。 罗胖最后说:“回到今天的中国,你说我们到底已经是一个强国呢,还是身上有一些弱国的影子呢?” 我感到在座的很多人看了《罗辑思维》这一集,会得到回归理性的一些信息。 我的问题是,现在我们回归理性了吗?中国从 1919年至今,是不是长久为玉碎? 譬如,现在当今的中国对钓鱼岛的问题上,什么是玉?什么是瓦?你有什么权力让一个民族去玉碎呢? 又如,在最近的毕福剑视频风波事件的处理上,什么是玉?什么是瓦?你又有什么权力让一个民族去玉碎呢?
1947 次阅读|17 个评论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提要(B)
黄安年 2010-12-17 15:22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 从罗斯福到里根》 (1988) 提要 (B)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17 日发布 上接 A 前言 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美国仍然是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它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但是今日美国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而我们也需要剖析和认识它由此产生的问题。 .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版了若干本介绍美国经济的专著和小册子,它们各具特色。这里奉献的《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从罗斯福到里根》,其特点则是从美国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基本点出发,来研究美国经济各方面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它为什么需要国家干预,政府政策对经济起了什么作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由此探索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加深对美国经济各方面发展前景及其经验教训的认识。 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 第一编研究美国 50 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征,探讨了以新政为起点的改良主义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起了什么作用,它为什么遇到了阻碍;从罗斯福新政到里根经济学的政策转折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质及其前景等问题。 第二编探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突出特点,即国家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的宏观调节,研究了美国宏观调节模式的形成及其两大杠杆 财政和金融的运行;美国的财政制度和金融制度;以及罗斯福以来历届政府在反经济危机中所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第三编以产业结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主线,考察美国的经济结构在半个世纪中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分章就农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公用事业、商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就美国的农业危机、工业集中垄断、能源问题、朝阳工业与夕阳工业、霜冻带与阳光带、美国制造业与国际竞争、信息服务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评论。 .. 第四编以阶级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关系为主线,考察美国社会结构半个世纪以来的演变,政府政策在调节社会矛盾中所起的作用,探讨美国各社会阶级的地位、生活状况、社会财富分配特点、劳资关系、工会运动、美国的贫困问题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及美国的住房问题和政府政策。 第五编研究自新政至今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政府政策对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重点探讨美国的对外贸易和外贸政策,美国的对外投资和美元问题,以及美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对其成就和问题、政策得失进行了评价。 本书承侯玲同志写了第 12 章,并对全书的文字和数据资料进行了校订。全书初稿完成后,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力求减少错误,提高质量,曾在北京和武汉分别开过两次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专家有:吴纪先、陶继侃、郭吴新、王传伦、汪学谦、郑伟民、肖育才、孟宪扬、叶其湘、薛伯英、柯居韩、张振亚、李长久,以及文显武、周茂荣、周文贵、陈继勇等同志,出版界的马可铮、章雷、黄崧林同志也参加了会议。这些同志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寄予了殷切期望。因故未能出席会议的储玉坤、刘传炎等同志则专门为本书提供了书面意见。作者谨此对专家们的批评、指导和鼓励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美籍华人谢诗豪教授及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谨此一并致谢。 本书是在三年多时间中经过调查研究,资料搜集,访问座谈,然后消化整理而逐步完成的。因内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大,作者受水平限制,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给以批评指正。 ... 作 者 1987 年 7 月于美国研究所 作者简介 : 陈宝森 1924 年 8 月出生于北京; 1943 年至 1946 年 5 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科并毕业。 1946 年 6 月后任过职员,接触进步思想从事地下工作。上海解放后即参加工作,曾在华东局的财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并担任过财政干部学校的教学及管理。 1956 年调入国家财政部的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82 年调社科院美国所做美国经济问题的专门研究,担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89 年月 12 月离休。著有《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从罗斯福到里根》、《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启示》、《当代美国经济》、《剖析美国新经济》、《西方财政理论研究》等。 附照片 12 张 , 为笔者翻拍自该书。本文分 A 、 B 发布
个人分类: 美国书目提要(07-11)|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提要(A)
黄安年 2010-12-17 15:20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 从罗斯福到里根》 (1988) 提要 (A)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17 日发布 书名 :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 从罗斯福到里根》 著者: 陈宝森 出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印刷 : 中国科学院印刷厂 发行 : 世界知识出版社 封面设计 : 于铭川 责任编辑 : 马可铮 出版时间 : 1988 年 4 月第一版 印刷时间: 1988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 : 850X 1168 毫米 1/32 印张 : 30 页数: 950 页 字数 : 771000 印数 : 6000 册 定价: 6.65 元 统一书号 : 4003 010 ISBN : 7-5012-0043-2/F 2 内容简介 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里,美国是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它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时至今日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本书从美国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基本点出发,来研究美国经济各方面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它为什么需要国家干预,政府政策对经济起了什么作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由此探索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加深对美国经济各方面发展前景及其经验教训的认识。 目录: 前 言 . 第一编 总  论 从罗斯福到里根:年来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变革 第一章美国经济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现代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鸟瞰 第二节 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 第二章 新政和里根经济学及其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滞胀的发生和向里根经济学的过渡 第三节 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准备 第四节 里根经济政策及其运行机制 第二编 美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 第三章 宏观调节是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 罗斯福时代 从计划调节到杠杆调节 第二节 从战时统制经济到年就业法案 第三节 年代 宏观调节上的折衷主义 第四节 肯尼迪、约翰逊时代 夭折了的计划思想 第五节 尼克松的计划冲动和反复 第六节 卡特时期宏观调节的失败和里根革命 第四章 美国的联邦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 第一节 联邦财政制度 第二节 财政杠杆在宏观调节中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现代美国的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 第一节 现代美国的金融制度 第二节 现代美国金融的宏观调节机制 第三节 联邦金融政策的演变 第三编 美国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第六章 美国的农业和农业政策 第一节美国农业经济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美国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与调节 第七章 美国的采矿业和政府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矿物资源和采矿业 第二节 美国政府的矿业政策和能源政策 第八章 美国制造业和政府政策 第一节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 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变化 第三节 美国政府对制造业的干预 第九章 美国的交通运输业 第一节 美国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 第二节 联邦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一般政策 .. 第三节 联邦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管理 第四节 关于铁路政策 第五节 联邦汽车运输政策 第六节 联邦资助大众交通系统的复兴 第七节 联邦政府对航空事业的管理与资助 第八节 商船政策 第十章 美国的信息业 第一节 美国信息业的发展及其现状 第二节 政府对信息业的干预 第十一章 美国的公用事业 第一节 供水问题和水利政策 第二节 电力公用事业和政府干预 第十二章 美国的商业、服务业和小企业 第一节 美国商业的构成及发展 第二节 美国的服务业 第三节 美国的小企业和政府政策 第四编 美国的阶级结构、社会矛盾和政府调节 第十三章 美国的阶级结构和财富分配 第一节 美国的上层资产阶级 第二节 美国的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第三节 美国的财富和国民收入分配 第四节 政府对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十四章 美国的劳资关系和工人运动 第一节 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劳资关系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工人阶级在经济斗争中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 第四节 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 第十五章 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福利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社会问题和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第二节 美国政府的福利政策 第十六章 美国的住房问题和政府政策 第一节 美国人民的居住状况和住房问题 第二节 美国政府住房政策的演变 第五编 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和政府政策 第十七章 美国的对外贸易和外贸政策 第一节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十八章 美国的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活动和政府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际金融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美国政府的国际金融和投资政策 全部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 待续 B 附照片 12 张 , 为笔者翻拍自该书。本文分 A 、 B 发布
个人分类: 美国书目提要(07-11)|4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