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玉树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最新消息:玉树地震遇难2203人 生命搜救已结束
xupeiyang 2010-4-25 06:26
2010-04-25 06:05:12 来源: 人民网 (北京)  人民网玉树4月24日专电(记者 扎西)截止24日17:00, 玉树地震 共造成遇难人数达2203人,失踪73人。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截至24日零时,军队和武警共出动兵力12448人,继续执行玉树抗震救灾任务。军队抗震救灾新闻发言人称,当前以搜救生命为主的第一阶段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经过逐村逐户拉网式排查搜救,已清除死角和盲点,安置受灾群众与灾后重建工作同步进行。 部队下一步的救灾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力做好伤病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抓紧搭建帐篷学校;做好物资转运;保护和抢救藏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 楚天金报 )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获得玉树7.1级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和地质灾害成果
cgh 2010-4-24 18:46
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通过现场考察完整获得玉树7.1级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资料( http://www.cea.gov.cn/manage/html/8a8587881632fa5c0116674a018300cf/_content/10_04/24/1272090821669.html )。 与遥感影像解译推断的差异主要在破裂的两端。看来南东端已经向前有进一步扩展,跨出盆地到达禅古寺。而北西端我更倾向于达到结隆乡(隆宝镇),包括考察看到的一系列张裂缝在内,因为断裂在隆宝镇一带位于一个左阶左旋的拉分区,地貌上是沉陷的湖沼,断裂的张性表现正好说明这一点。因此,破裂总长度可能与经验公式推断的一致( http://www.ies.ac.cn/html/8a834a81158a15aa01158a1bbbd40003/_content/10_04/15/1271292652139.html ),达到46公里。
个人分类: 地震|3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找能撰写玉树地震相关文章的作者
xbyang 2010-4-22 09:21
我们《科学画报》最近想做一篇有关玉树地震的科普文章,请有兴趣的专家和我联系,最好是地质、地震、灾害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文章内容:玉树地震的科学分析。字数:3000字左右。此贴有效期:4月28日止。 另外,如果有最新的有关地震的外刊科普译文,也可以和我联系,需要英文原文是发表在2010年以来的外国报刊上。此贴有效期:4月30日止。 请有兴趣的专家或译者和我电子邮件联系: xbyang@263.net ;或者在本博留言。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全面重新审视我国地震烈度区划标准
陈龙珠 2010-4-22 08:43
旅加学者 袁贤讯 先生在本博留言提及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的编制和修订,很为重要。昨天下午我们研究所师生内部进行建筑风险评估学术交流时,也讨论到这个问题。 按 现在的部委名称,我国地震烈度区划是以中国地震局为主,会同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编制的,具有各地区长期地震预报的意味,但它是建筑抗震设防的法律依据。汶川、玉树地震灾害已经充分说明了,指导各地建筑抗震设防的 现行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区划标准需要重新进行全面审视 ,而不能再象汶川地震之后那样只作相关的局部修改。我国综合国力已在不断增强,具备了适当提高抗震减灾设防水平的经济条件, 管理层应该重视对由此增加一定的基建投资和减灾后社会综合收益的评估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 由于在50年的一般建筑工程预定使用期内,现代科技水平难以较为准确地预报各地是否会发生或遭遇强震,目前的地震区划本身就是在对地震历史、地震危险性和各地人口、财富等社会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举例来说,在现行地震区划中,上海市区及城乡结合区域的基本烈度大多定为7度,而远郊的金山县等地却取为6度,难道仅仅是基于地震历史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论?因此, 对许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不能继续执行基于强震小概率思维模式下人为取低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 对于量大面广的常见住宅建筑结构,地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地震作用效应大约增加1倍,但建筑结构受到的总荷载作用效应增加有限,房屋综合造价的增加大约 在10%左右 。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9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 相关与因果
Fangjinqin 2010-4-22 08:21
◇◇新语丝( 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相关与因果 方舟子 每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之后,总会有些人出来宣布,他们早就预测到了 这次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也不例外。自称成功的预测者很不少,预测方法 也五花八门,有从卫星云图看出来的,有通过月亮位置计算出来的,有在三 门峡看到地震云的,有在西安用自己发明的仪器测出来的 这次还没有听说蟾蜍搬家之类的异事,倒有异人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国 家地震局台网中心原首席预报员对人民网记者说,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湖 南常德有一位自称身体可以接收震前次生的信息量的人给他发来短信,报告 感觉到耳鸣等身体不适症状,提醒他关注近日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更奇的 是,这位地震局专家明确认为,此人的身体症状和青海地震发生是有 一定关系的。 这位地震局专家自述与民间地震预测爱好者很有联系,一年到头大 概经常收到各种地震预测报告,那么在地震发生之后回头去找,就很容易找 到某个人预测到了。地震局专家却不认为这是巧合,而是有一定关系, 有何依据呢?玉树发生的地震,能让湖南常德的人耳鸣,可见这种异常反 应不受距离的限制,那么近来的台湾花莲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他 提前耳鸣了没有?世界上每年平均大约发生18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他是否 也一一提前耳鸣了?在其他时候是不是就不耳鸣?还是说,那是特殊的爱国 耳朵,只在中国大陆有人居住的地方要发生大地震时才会预报?每天都有很 多人耳鸣,每次大地震之前都能找到很多人耳鸣,他们是不是也有预测地震 发生的异常反应? 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情不一定就存在关系,要证明有关系是必须拿出证据 来的。但是一些专家却不明白这一点。不久以前,有一篇报告称,广西 在校大学生超过一半精液质量异常。又有一则网络消息称,广西自2001年至 今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于是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 将二者联系起来,断言广西大学生的精液质量异常是因为大面积种植转基因 玉米引起的。 且不说这两则消息都有事实错误或误导(迪卡系列的玉米是杂交玉 米,不是转基因玉米;和国内其他地方的大学生相比,广西大学生的精液质 量并不算太差),即使它们都是准确的,就能把二者联系起来吗?不能。已 知有很多环境因素能导致精液质量的下降,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 是其中的因素。你不能毫无根据地把什么坏事都怪到转基因食品头上,就像 一位网友讽刺的:广西大面积种了转基因玉米,广西连日发生重大交通事 故;广西大面积种了转基因玉米,广西一民房昨倒塌;广西大面积种了转基 因玉米,广西一家火锅店发生爆炸;广西大面积种了转基因玉米,广西昨日 一青年女子坠楼;广西大面积种了转基因玉米,广西 即使证明了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关系,也不等于它们就存在因果关系。例 如,调查发现,在吸烟者中,肝硬化的发病率比较高,烟瘾大的人尤其明显。 能不能因此说吸烟能导致肝硬化呢?不能。肝硬化更可能是酗酒导致的。由 于酗酒的人往往也烟瘾大,于是吸烟就和肝硬化联系在了一起。统计学上把 类似酗酒这样的隐藏因素叫做混杂变量。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证据也充分得多。即便如此,也一直有 人否认吸烟能导致肺癌,试图把二者之间的联系怪罪到某个混杂变量,例如 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烟草公司更是以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为由为 自己辩护,而且这个理由很容易被法庭接受。直到2005年,苏格兰法庭还在 一起肺癌死者家属起诉烟草公司的诉讼中判决,现有的科学证据不能证明吸 烟导致肺癌。 那么为什么生物医学界主流坚定地认为吸烟导致肺癌呢?这不仅仅是因 为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极为显著(例如,烟吸得越多的人,患肺癌的风 险就越高;历史上,随着吸烟人数增多,肺癌发病率也增加,而随着吸烟人 数的减少,肺癌发病率也下降),很难用某一个混杂变量来解释;而且,有 很多实验能够说明吸烟是怎么引起肺癌的。在烟草烟雾中有几十种致癌物, 实验动物吸了能患肺癌。关键的一个实验是在1996年完成的。这个实验发现, 烟草焦油中的一种致癌物苯并芘被肺上皮细胞吸收后,能引起细胞中一 个叫p53的基因的三个位置发生突变,而大部分的肺癌都与该基因这三个位置 的突变有关。这个实验结果发表后,连一些烟草公司都不好意思再否认吸烟 与肺癌的因果关系。 相关性是因果关系的前提,但是不等于因果关系。要证明两个相关的 事件存在因果关系,还必须找到作用机理,解释因是如何导致果的。一个说 法越是惊人,需要的证据就必须越充分。即使地震局专家有证据表明某人的 耳鸣和地震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他没有充分的证据来合理地解释地震是 通过什么方式让千里之外的某个特定的人出现耳鸣的,我们仍然只能把这视 为笑话乃至迷信。 2010.4.18. (《中国青年报》2010.4.21.)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23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者珍重,逝者安息
tianfei906 2010-4-21 10:35
当我们还沉潜在汶川地震的伤痛中时,中国大陆又一次发生了大地震-玉树地震。截至4月20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难,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今天,举国上下都在为玉树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致哀,作为一名普通中国公民,我为这种无可预见的地震灾难感到非常的痛心。愿生者更加珍重,愿逝者安息。 同时,作为一名与地质有关的物探工作者,也为目前为止,地震还不能精确的临震预报感到无赖。个人观点,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不过还需要更漫长的时间,需要更多的人去深入研究。这个正像医学上的疑难病症一样,需要更多时间去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以前,一旦人得了肺结核病,等于宣判死刑,现在这种病也不是能够完全治愈了吗? 目前,人得了艾滋病也基本是离死亡不远,虽然有少数经过药费治疗可能会活得更久,但是,人类还根本无法根治艾滋病,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人们因这种病而死,几乎很少有人去痛骂医生。而地震灾难后,公众都将矛头直指地震局,或者研究地震的人呢?我认为可能原因在于地震灾难几乎都是在一个地区集中的造成毁灭性破坏,将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地震灾害的地方了,因此,引起了人们重点关注,再加上目前的确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人们就只能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在地震局。如果,您去仔细了解一下,艾滋病每年全球的死亡人数( 艾滋病毒发现25年 全球死亡人数已超2500万 http://www.chinanews.com.cn/jk/xpxz/news/2008/05-20/1255787.shtml ),绝对超过因地震灾害而死亡的人数。所以,我们要给地震、地质研究的人员更多时间,也希望公众理解这些人的工作,希望有那么一天,地震能够成功的临震预报。同时,也希望地震局,或者与地震研究有关的人员,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要一旦发生了灾难性的地震,就拿地震不能预报这一条公理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应该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个人坚信: 地震总有一天能够预报,不过这项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 本来是写哀悼玉树地震遇难的人们的,不由多说了几句。欢迎拍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8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悼——谈玉树地震
gaihua559 2010-4-21 00:24
近几年地壳活动较为频繁,前年四川地震,终于开启了国旗为平民而降的先河! 如今,又遇上玉树地震!情何以堪? 国外高过咱们震级那么多的地震,没倒塌几栋房屋,没死多少人!而我国,一旦遇到天灾,就出现如此多的人祸!实在让人无颜以对! 多灾,而不未雨绸缪,偏偏等到灾祸来了再发扬英雄主义精神,实在是让人感叹! 国旗下半旗,可谓殊荣,可惜,如此殊荣,却不好好吸取教训! 然后就谈到矿难,中国可谓是矿难高发地,一年到头,基本每个星期都会听到大的矿难,矿难后,马上又是一堆典型,一群英雄,真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然而,我宁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也不要如此之多的英雄,所谓圣人无名,只有制定好规章制度,无论遇到何事,都可有章可循,各司其职,便可化险为夷。或者将危难事先排除,而不是事故发生,又是英雄,又是追责,又是不了了之,引起民愤不已,引起民众麻木不已! 古今中外,数千年,何等事情,基本均可获得先例,考察优化而成处事制度,何愁问题不解? 天下无新闻,则天下太平矣!
个人分类: 社会反思|36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议住房部对玉树重要公共建筑震害的评估结果
陈龙珠 2010-4-20 08:5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青海省专家组已完成4家医院、11所学校、6家银行、4座电厂、1座水厂及州县机关办公楼等 重要公共建筑的评估 ,共评估受损建筑289796平方米,其中 危险 194688平方米、 待进一步鉴定 61596平方米、 基本完好 33512平方米,分别占67.2%、21.3%和11.5%。下一步将评估住宅及普通公共建筑。 再经检索 ,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中的青海省信息: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玛沁    第二组:玛多,达日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第一组:祁连,玉树    第二组:甘德,门源 按我国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标准,对玉树基本设防7度、大震设防大约低于9度的抗震建筑,在这次震中烈度大约略高于9度的实际地震作用下,会出现2/3的危房,从技术上是可以理解的。但类似于汶川地震区,问题就出在为啥对这些强震高危地区,国家相关部门当时取定如此低的地震设防烈度? 我个人觉得人们真应该好好去 思考甚至学习与其毗邻的甘肃省地震防护部门 :他们为啥就能促成国家相关部门对陇南等广大贫困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定在8度?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12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快讯:玉树地震遇难人数1944人失踪216人 2010-04-19 16:00:00 
xupeiyang 2010-4-19 16:54
2010-04-19 16:0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中新网玉树4月19日电 记者从正在此间举行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截止19日上午8时, 玉树地震 遇难人数为1944人,失踪216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王家岭矿难到玉树地震的进一步思考
nipy 2010-4-19 16:26
从王家岭矿难到玉树地震的进一步思考 游客呵呵在我的博文 王家山矿难抢救创造奇迹 发表评论如下: 倪老,我尊重你们那一代人的情感。但是要说从这件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宁可不要这样的优越性。如果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不应该隔三差五的出现这种矿工兄弟遭遇灭顶之灾的事故。另外,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集中力量办砸事的优越性。作为个体,我不喜欢这样的极端。再说了,我们国家再发展二十年,我不相信国际上还会接受现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如果我是外国的朋友,我会对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感到恐惧 。 我首先欢迎呵呵网友这种坦诚的评论,经历不同年代的人对许多事情都存在不同看法是很自然的,进行坦诚的交流,探讨,双方都可受益,也有利于对问题更全面和更本质的认识。最近地球也确实不太安定,从中美海地地震、欧州冰岛火山爆发,我们国家从汶川地震、西南大旱到最近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死亡人数已达1700人以上,各种媒体对这些灾害已有大量报道,科学网上也有不少讨论。我想结合呵呵网友的评论,对王家岭矿难到玉树地震灾难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呵呵和其他网友交流: 最近发生的王家岭矿难与玉树地震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在这种灾难面前,我们确实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全力组织抢救尽量减少伤亡和损失;二是如何认真分析原因以避免或减少今后灾难的发生。 灾难发生后,我们确实应该全力以赴地组织抢救,在黄金时间里尽可能抢救生命减少损失。从汶川地震、郴州雪灾、西南大旱到最近的玉树地震,我们国家和党的领导人都能在第一时间深入到灾难第一线,调集全国的军队、公安、消防、医疗等力量,并及时组织各部门、跨地区的大协作,发动广大群众的捐助和志愿者服务,形成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灾救灾的场面,也确实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抢救生命的奇迹。与海地地震、缅甸海啸、台湾台风等灾难的抢救过程相比,我们说在在抗灾过程中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还是可以的吧!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救灾现场要求党政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点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 当然,在我们全力组织抢救和宣扬抢救成就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灾难原因的分析,更不应该以宣扬救灾成就来掩盖灾难产生的原因。无论是矿难和地震等灾难的产生,都有自然和人为的两方面原因,在矿难中,虽然也有一些难以预料和难以抗拒的自然原因,如透水和瓦斯,但人为的不重视安全防范可能是主要原因。这里特别是在大量矿老板的私营矿山中,他们为了追求最高的利润,根本不顾矿井中工人的死活,不采取应有的安全措施,是造成我国矿难频发不止的基本原因,而且私营矿老板的利润又往往是与许多有关政府官员的利益链连在一起的,这也是矿难原因一直难以追究的原因。这种私营老板的贪婪和政府官员的腐败也直接影响到国营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王家岭矿难中,与有关部门追求政绩、追求GDP指标,忽视安全也是分不开的,这可能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中无限制的私有化导致两极分化、官场腐败带来的恶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吧?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可能是主要的,但也不能忽视我们预报、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的潜力,汶川和玉树这样强的地震突然暴发,我们地震局有关部门竟然一点信息都没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质疑,如果我们仍然认为地震根本不可预测,我们设置地震局干什么?杨学祥老师的博文: 关于地震预测的争论:如何听取专家的评论意见 值得一读。西南大旱也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云南的水利资源并不缺,但要等到许多水库都干到底时才想到去搞水利工程呢,这是否与改革开放以后包产到户个体经营无人去搞大型水利有关?毛泽东时代,人民公社每年冬闲都是热火朝天地组织社员大兴水利,我们这代人是亲历的,现在许多水库和水利工程还都是人民公社时期建设留下的! 综上所述,因此我仍然认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仍然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发生重大灾难之际,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够亲临一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调集全国力量,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创造了许多抢救生命的奇迹,这仍然是值得称颂和发扬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放开了私有化的闸门,私营企业大发展,使许多劳动人民重新沦为资本家剥削的廉价劳动力,加上贫富两极分化、权钱交易、官场腐败和社会道德沦丧,造成各种矿难频发不止,也降低了我们预报、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引以为训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要保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包容许多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东西,也确实不容易啊!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9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在玉树震中
张显峰 2010-4-18 22:24
前天晚上9点飞机,从北京到西宁。昨晨坐二炮运送指挥通讯物资的车辆往玉树赶,直到今天凌晨两点才到。途经倒淌河,过玛多县,翻越海拔5300多米的巴彦喀拉山,行程860公里。路况还好。   今天在震中玉树采访一天,救人已近尾声。想不通的是,同在一座城,生死两重天。有的建筑好好的,玻璃都是新的,有的却瓦砾一堆。灾区群众吃饭仍是问题,住宿尚好。 今天一号首长来,通往市里的路堵死。随搜救队采访的同事已被堵6小时,现在还没回来。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3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快鸟影像识别出来的青海玉树地震同震地表破裂
cgh 2010-4-18 02:17
刚看到天目创新公司发布的青海玉树地震的震后快鸟影像,结合前面文章中识别的断裂位置,果然找到了清晰的同震地表破裂,震后影像上可以看到同震破裂发育在震前已经存在的断层槽古中。其南侧的岩崩崩落物堆积在断层槽谷。由于天目创新公司网站()只能看到这么一小段影像,无法判断其它位置是否能识别出同震破裂。 破裂位置离县城中心直线距离约9公里,离s308公路约1.5公里。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个人分类: 地震|4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玉树地震最新消息:遇难升至1339人 332人失踪
xupeiyang 2010-4-17 20:16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17日电 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17日下午在前方举行新闻发布会,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夏学平表示:截至4月17日上午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1339人,失踪332人,受伤11849人,其中重伤1297人。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地震局地质所陈立春小组发现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
cgh 2010-4-17 14:40
中国地震局地质所陈立春小组在县城北西二十公里发现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 http://www.cea.gov.cn/manage/html/8a8587881632fa5c0116674a018300cf/_content/10_04/17/1271474563018.html 据地震现场 2010 年 4 月 16 日 发回的消息报道,陈立春、苏桂武、孙鑫喆、谭锡斌等地震地表破裂调查组在堪口附近发现到清晰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总体走向 320 ,由多条地表破裂斜列组成,破裂表现为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反映出纯剪切破裂的特点,运动学性质为左旋走滑,同震左旋水平位错量约 2.1-2.2m 。上述资料证实,玉树地震发震断层为北西向甘孜 - 玉树断裂,推测地表破裂带长度介于 31 至 46 km 之间,平均左旋位移约 1 至 1.5 m 。 从发回的照片基本可以判断,地表破裂位于玉树北西河谷的西南侧,与先前博客文章从影像解译推测的结果一致。另具消息,地质所已经派出电磁学科人员携带设备到震区开展工作,活动构造研究室即将组织队伍进行详细的地表破裂调查和研究。
个人分类: 地震|3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玉树4·14地震遇难的同胞们致哀
夫子 2010-4-16 09:33
向玉树414地震遇难的 同胞们致哀!
个人分类: 偶感风寒|3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玉树地震是汶川地震的板块回弹
xupeiyang 2010-4-15 21:11
陈学忠:玉树地震是汶川地震的板块回弹 2010-04-15 21:00:00 来源: 台海网 (厦门)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2010年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止14日18时00分,灾区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606次,其中4.0级以上4次。中国国家地理网独家电话连线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研究员陈学忠博士。 陈学忠博士初步判断玉树地震的成因时说,此次青海玉树地震属于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地块的回弹,青海玉树这次地震发生的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汶川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地块东南边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青藏板块冲击扬子板块,此次属于该板块的回弹,此次玉树地震的断裂带走向基本与汶川地震一致,说明玉树就是上次汶川地震板块回弹的着力点。 在接受中国国家地理网连线时,陈学忠进一步表示,最近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成因观点,认为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地球岩石圈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的块体组成。比如,大洋块体薄、质量轻,大陆块体厚、质量重。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运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运动可能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分离、摩擦三种情况,从而引起地震。这一观点是基于对汶川8.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的分析后提出的。 陈学忠表示,实际上全球进入活跃期就是从2004年印尼8.7级地震开始的。地震是地球整体运动的反应,不能限于环太平洋。正是因为地球板块活动处于活跃期,那么中国大陆的各个地震带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肯定会加强。 陈学忠说,从统计分析来看,在汶川地震前2年,从2006年7月始,所有大于3级地震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减速时段。从2007年初开始,地球自转减慢期间,龙门山断裂带上3级以上地震发生率或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数,明显比地球自转加速期间的高,且随时间逐渐升高。大于5.5级余震也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减慢段。 地球本身是自转运动的,从太空上看地球运动的速度不慢。地球的岩石圈也不是静止的,也是运动的。并且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相互挤靠在一起的块体组成。打个比方吧,这些块体就象水中的船一样漂浮在地幔上。由于质量存在差异,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之间运动的差异性,块体之间就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地震。 这些差异运动可能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分离、摩擦三种情况。 汶川地震是属于明显的追尾运动。2008年5月l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以西是青藏高原块体,东边是与华南地块相连的四川盆地。青藏块体地壳厚,质量重,而四川盆地地壳薄,质量轻。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青藏块体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球自转加速时,质量轻的四川盆地比质量重的青藏块体跑得快,两个块体之间的作用减弱,作为两个块体结合地带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表现为松弛;当地球自转减速时,质量重的青藏块体由于惯性的作用使两个块体之间的作用加强,龙门山断裂带上推挤作用会增强。当减速到一定程度时,两个块体之间就会发生追尾,造成了逆冲型地震。 当地球自转加速时,西边质量重的块体与东边质量轻的块体之间会产生分离作用;当地球自转减速时,西边轻的块体与东边质量重的块体之间也会产生分离作用。这种情况会引起正断层型地震。 不管是地球自转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只要是地球自转速率发生变化,质量不等的南北块体间都会发生摩擦。这种情况会引起走滑断层型地震。此次玉树地震就属于这类地震。(采访整理:雷永青) 专家介绍: 陈学忠,男,1963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员,曾任实时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研究室(四室)主任。1986年7月硕士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86年至1991年在地震局地震技术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91年考取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其间主要从事以地震活动性资料和地震波资料为响应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1995年11月博士毕业后在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地震分析预报与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地震活动性、前兆时空非均匀性、地震大形势预测研究等。2001年9月起至今在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地震学与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大形势研究、区域地震趋势研究、数字地震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等。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树地震,想起两年前专家造的一个谣
张显峰 2010-4-15 15:46
   青海省的玉树县地震了,又让人陷入沉痛。请让我们一起为受难的同胞祈福吧,愿玉树的同胞早日重温生活的阳光 !   去前方采访的大学同学从西宁出发,经历了15个小时的跋涉还没到震中。 11点多的时候,他急匆匆用卫星电话通知大家:地震专家说,下午1点多包头有地震,会波及北京,注意点儿。   其实一听这消息,谁都知道是谣传。临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常识告诉我们,预报得越精准,越不靠谱,比2012还不靠谱。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把这个消息跟老婆和周围的同事传播一遍。有常识的人心里都很泰然,也不慌躲避,甚至还有时间笑我幼稚。   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前汶川地震的时候。5月21日傍晚,我正和同事在映秀采访,突然大喇叭里的新闻停播了,一个极其严肃的声音插播一条重要通知,具体记不清楚了,大意是经四川地震局监测,当晚有8级余震。当时本已一片狼藉而且三山相挟的映秀镇一下子乱了套。   我们接到总部指令:撤回成都!   回来的路上,广播不停播放这个权威通知,加上危险重重的山路上车流如蚁,尤其让人焦心。车在一处陡峭山路边被拦了下来,因为前面的跨桥已危,只能一辆一辆通行。好不容易排到我们的时候,车却发动不着了!这个自动档的越野车已经在青川的时候抛过一次锚了。左边是悬石堆积的陡壁,右边是数百米悬崖。在这地方等到8级地震?? 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一匹悍马帮助下脱了险。   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回到成都,不过一进市区我们就傻眼了,所有的车辆和人流都涌到广场和马路中间,我们的车子干脆动弹不得。师傅要带我们去双流他家,那样可以绕城走。但另一路同事已经回到市里了,我是小队长,必须回去和大家在一起了。   我们3点半汇合在一家小宾馆,找了张钢丝床,在路边的槐树下睡了一晚上。天亮醒来,发现自己居然还在床上,床没倒,旁边的楼也没倒。旁边还有坐在椅子上睡着的,也没事。   8级地震没来?!敢情是专家造了个谣!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4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组合地块的弹性回跳模型——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
热度 1 陈小斌 2010-4-15 00:39
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存在多个模型。但大多数模型都是简单从下地壳流推动巴彦喀拉地块东流,在龙门山地区受到华南地块的阻挡,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断裂带的滑动强度,岩石发生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种说法确实没有错,但并不能给人更多的启迪,因为它无法对未来地震的迁移有明确的指导作用。相比较而言,张培震所长提出的组合单元模型,将汶川地震发震机制分解为形变单元、应力积累单元、和支撑单元三大部分,从形变和动力机制的角度揭示了汶川地震的应力积累和发震过程,较之前述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因而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然而,组合单元机制虽然可以为世界上其他类似构造区域的发震模式提供参考,却也忽视了相邻活动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也很难为汶川地震所触发的下一个地震提供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汶川特大地震所触发的下一个地震在哪里?毫无疑问,这是汶川地震后至今,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目前存在多种认识,可谓众说纷纭。许多学者根据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川滇与华北地区地震依次发生的经验,将视角投向华北大地,认为华北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有学者依据空区理论,认为汶川地震中龙门山断裂带未破的南段存在较大的地震危险性。但是这些认识大多是一些经验性的归纳而没有物理模型的依据。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是沈正康的团队依据库伦应力给出的一些应力增量分布结果。当时我记得好像北部的西秦岭断裂带地区是库伦应力增加的危险区,鲜水河断裂带地区好像大部分是减弱的。我看了这个结果有点失望,因为和我下面要介绍的我认为的模型不一致。 在培震所长一次介绍其组合单元机制的报告中,我萌发了下面介绍的组合地块的弹性回跳机制。我当时将鲜水河断裂带的高速运行与汶川地震联系起来。由于塔里木、阿拉善、鄂尔多斯、华南等刚性地块的阻挡,青藏高原的运动特性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弱。对于巴彦喀拉地块而言,南部鲜水河断裂带左行速度很快,而北部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的运行速度相对较慢。这就形成了川滇菱形块体在鲜水河的一侧拖曳这巴彦喀拉地块往东南方向运动的状态。GPS观测结果表明,在巴彦喀拉地块内部,南部靠近鲜水河断裂带的地区运行速度快,而向北逐渐减慢,同时运动方向也发生了转变(由东南转为北东)。现在如果将巴彦喀拉地块的北东端固定,统一分析川滇菱形地块、巴彦喀拉地块、华南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可以总结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型:组合地块的弹性回跳模型。 首先解释一下弹性回跳。弹性回跳模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发震机制模型,主要用于走滑断层地震的解释中。走滑断层两侧的地块由于存在相对的运动,在断层面上,两个地块之间就存在相互作用(主要是摩擦作用)。一般情况下,断层之间以蠕滑的方式消减其两侧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在一些断层面不光滑的地方,断层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锁定,而地块依然要运动,随着断层两侧的物质往前运动得越来越多,闭锁段累计的形变能就越来越大,当其超过闭锁段断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以地震的方式释放能量,产生所谓的弹性回跳运动。 可见,经典的弹性回跳模型是解释一条断层的,而且主要是解释走滑型断层的。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原理来解释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当川滇菱形地块拽着巴彦喀拉地块的西南侧一起往东南方向运动时,受到了华南地块的强力阻挡作用。这个阻挡不是均匀的,而是越往北越坚实,其结果是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较南段变形小,能量积累多,而南段则不断地蠕滑运动,小震多,形变释放较为充分。龙门山断裂带地区这时就像一根南段受力、中北部被顶住的扁担一样,中部可能存在局部的应力集中区。当中北段积累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断层带破裂,汶川地震发生了。中北部借着汶川地震所产生的破裂回跳到与南段同样的变形程度。 支持上述组合地块的弹性回跳模型的证据之一,就是汶川地震既没有使得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破裂,同时也没有在巴彦喀拉地块里面找到北西向延伸的、破裂分界断层。我一开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曾就这件事情问过张所长,张所长说那个分界面可能是小鱼洞断裂。但是小鱼洞断裂的南部仍然有很多余震分布。我后来觉得只有用上述的弹性回跳模型才能清楚地对此进行解释:因为是回跳,是应变的恢复,所以不需要破裂的分界面。 组合模型的弹性回跳理论有什么用处呢? 首先,由于中北部闭锁的应变能的释放,整个龙门山断裂带恢复到应变松弛状态,这不仅对已经发生破裂的龙门山断裂的中北部,而且对龙门山断裂的南部也是如此。因此,无论是中北部还是南部,龙门山断裂带已经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断裂,它将开始新的应力积累,为下一次大地震存储能量。而下一次大地震的时间,按照张所长的统计和推演,估计要千年以上了。 其次,对于鲜水河断裂带而言,在汶川地震前夕,由于华南地块的阻挡而可能造成的巴彦喀拉地块的弯曲变形,使得川滇菱形地块与巴彦喀拉地块之间的作用减弱;汶川地震的弹性回跳,使得巴彦喀拉地块与川滇菱形地块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结合得更为紧密,从而产生更强的作用力。因此,对于鲜水河断裂带而言,也要开始又一次的应力积累和地震活跃期。由于鲜水河断裂带的走滑特性,且地震周期较短,因此,我认为汶川地震后需要继续重视对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鲜水河断裂带是汶川地震前地震距极端重视的一条大型活动带) 基于上述模型推理,我曾经在一些场合提出了汶川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性,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在组里的讨论中也发表过数次关于组合地块弹性回跳模型的意见,强调重视鲜水河断裂带,也未引起共鸣。现在玉树地震(7.1级)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的推断,并为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较为切实的证据。 当然,即使是现在,我也不认为这个模型一定就是正确的,它只是我认为的具有较强理论意义的、较为合理的模型。也许玉树地震的发生于我原来的预测仅仅是一个巧合,也许这个弹性回跳模型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以我现在这样的论述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对这个模型进行充分的论证,还需要查阅各方面的文献,利用形变、地质和地球物理测深资料,开展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进行综合的分析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个模型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和观点上,而是有着坚实的证据支持的。 玉树地震发生后,我打电话给张所长,张所长勉励我可以在这个思路上继续做下去。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感觉自己很难完成这个任务,现在把这个思路放到网上,希望给有兴趣的同志有所启发。 (注意:以下图件中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是图方便随手点上去的,仅是为了示意而用。其位置与实际位置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
个人分类: 专业探讨|8164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后的感慨
陈龙珠 2010-4-14 20:35
转记 : 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进入地震活跃期 ,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地表破裂的可能出露位置 中科院遥感飞机影像显示房屋倒塌率达61.7% , 玉树地震确认最终死亡人数2698人 上午头2节课为建筑学专业大四本科生继续讲授建筑安全与防灾中建筑抗震课时,还特别强调了要重视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的抗震能力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去年10月以来,本人一直关注着印度洋-澳洲板块几处经常强震的信息,因为担心其具有板块跷跷板效应而引发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再次发生强震。为此,本博近半年来一直将刊发的博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再次强震的可能性如何? 置于博客的首页,以期引起地震学者和相关管理者的重视。 当今天上午头眼看见新浪主页上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时,心情很是震惊,并期望这次震中是在人烟稀少的地区。2008年3月21日在 新疆于田 人员稀少的地区就曾发生过一次7.3级的地震,但因人员伤亡很少和当时处于特殊的西部社会热点时期,而很少有人关注。 然而,随着时钟分秒的推移, 媒体报道 这次青海玉树震中离县城不远,而且县城大多房屋已遭破坏,附近水库大坝也被震裂;中国地震局也已将开始的II级应急提升为I级应急。看来这次7.1级地震导致较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不可避免。 看到媒体报道玉树县城房屋受震倒塌的图片,除为灾区的人们感到悲痛外,我心里又在想着下一次强震灾难又不知会发生在哪里,而那里的房屋已经完成对设防地震的抗震安全能力鉴定和加固了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总理、部长和民代精英们高谈抑制房价,更有中国地震局的高职人员声称近期中国大陆 不会发生强震 ,而对全国校舍和民宅的抗震安全鉴定和加固工作进程却很少有人问津,本人对此 颇感愤慨 。 为官时刻为民思危,百姓才能长久居安。在国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我们在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平安时期,能切实制定强制性政策和增加预算内资金投入,来有计划地推进全国各地对既有建筑抗震防灾安全鉴定和加固工作进程。 大量甚至过度建设铁(路)公(路)机(场)能拉动内需和保GDP,加固好房屋不是也可以拉动内需吗?而且抓好后者的工作,更是积德行善啊!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5123 次阅读|6 个评论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岩石圈结构研究 -northeastern margin Tibet
shenxzh 2010-1-29 22:32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台站(阵)资料,对该区域地壳、上地幔、岩石圈及核幔边界散射体进行了研究。 对几次中强地震(2008汶川地震、2013芦山地震和2010玉树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进行了细致研究。 目前在该区域的研究重点是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地壳和岩石圈中各向异性的深度分布特征。特别是利用流动台阵资料研究了西秦岭北缘断裂、略阳-迭部断裂等深大断裂下方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相关文章: Shen Xuzhang , Liu Mian, Gao Yuan etal.,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cross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Implications for the plateau's lateral growth. Earth Planet. Sci. Lett., 2016,428, 172-180. http:dx.doi.org/ 10.1016/j.epsl.2016.11.027 Shen-2016-EPSL-HYArray.pdf Shen Xuzhang , Yuan Xiaohui and Ren Jun Shen, Anisotropic low-velocity lowercrust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or crustalchannel flow. Geochem. Geophys. Geosyst ., 2015,doi:10.1002/2015GC005952 Shen_G3_2015.pdf Shen, Xuzhang , Xiaohui Yuan, and Mian Liu. Is the Asian lithosphere underthrusting beneath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sights from 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28 (2015): 172-180. shen_EPSL_2015.pdf Shen,X ., et al., Receiver function structures beneath thedeep large fault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ectonophysics (2014), 610,63-73, http://dx.doi.org/10.1016/j.tecto.2013.10.011 Tec_RF_Tibet_2013.pdf 沈旭章 . 四川芦山7.0地震和汶川8.0地震震源区地壳岩石圈变形特征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 2013,56(6):1895-1903,doi: 10.6038/cjg20130612 四川芦山7.0地震和汶川8.0地震震源区地壳岩石圈变形特征分析.pdf 沈旭章 ,周元泽,张元生,刘旭宙,秦满忠,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地球物理学进展,28(5),2273-2282,doi:10.6038/pg20130509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意义.pdf 沈旭章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P和S波接收函数成像. 地球物理学报, 2013,56(2),doi:10.6038/cjg20130201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P和S波接收函数成像.pdf XuzhangShen , Xiuping Mei and Yuansheng Zhang. The crustal andupper mantle structures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 Bull. Seismol. Soc. Am. ,2011,101,6, 2782 – 2795, doi: 10.1785/0120100112 The Crustal and Upper-Mantle Structures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pdf 沈旭章 ,梅秀苹,杨辉.汶川地震破裂带地壳速度结构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26(2):477-488. 汶川地震破裂带地壳速度结构研究.PDF
个人分类: 研究工作|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