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注意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我们需要与不需要的30样东西
danfouer 2011-5-11 17:31
我们需要减少: 我们需要增多: 信息 智慧 肤浅的亿万富翁 有激情的教师 自我激励 自我意识 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不公平 公平 糖 健康的蛋白质 行动 反思 超大号 更小份 私人飞机 高速火车 计算 激情 专家 学习者 责难 担当 评判 洞察 发短信 阅读 愤怒 同情 产出 深度 建设性批评 感谢短信 财产 意义 正义 做正确的事 答案 好奇 长时间工作 更多的睡眠 抱怨 感激 坐下 走动 推销 真实性 愤世嫉俗 现实的乐观主义 放纵自己 自我控制 速度 更新、复原 电子邮件 谈话 胜利 双赢 及时行乐 牺牲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articledetail-65262.html
个人分类: 好文推荐|2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人兵败小牛原因探析!
haerb 2011-5-9 23:11
看在“德国战车”在最NB的NBA混迹多年,一直与总冠军戒指无缘,已有多枚戒指在手的kobe为核心的Lakers球队,在决意隐退NBA执教的菲尔教练指导下,打了四场每况愈下的球赛,每战每败,最后一场竟然失分达到120多分,NND,怎么没在坚持到主场输这么多?球迷不用饮料瓶砸死你们.. 今天这场球没看,但看到小牛外线能飚这么多三分?防守呢?球员老了?特里多大了?你kobe貌似还入选过最佳防守阵容的吧?不得不说有打假球嫌疑!很多人可能都被表面的湖人球队打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所忽悠..打假球是不是才是本质。 考虑到小牛一直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打假球你小牛也不会得总冠军,因此若排除这一较低层次缘由,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湖人队的内讧....奥多姆与kobe!这两个有想法的角色在看第三场比赛时看出来点端倪,,,是不是主观臆测? 禅师不积极了,因为与斯隆相比,咱退的体面;另外,是不是与斯特恩那边还有些边边角角? kobe不积极了,除了因为伤病,还有那无比的荣誉。自己有比诺维茨基羡慕的多枚戒指,您“山羊哥”可望而不可及;我淡定,你总冠军的路也不平坦。 Fisher不积极了,因为光靠自己的经验,没有队友的齐心支持(尤其是防守),是不会有力争夺champion的; 其他角色加索尔、奥多姆、还有传说中的小鲨鱼、替补板凳球员....在整个系列赛的比赛中,我们还能说啥? 可能大家都累了吧.... 所以,客场0:4结束比赛,对大家、对全世界的湖人球迷都是最好的交待。 态度决定一切,来年,端正态度,还有噱头!
1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把博客当成一个树洞- 兼论科学网友的素质
热度 4 jiyipeng 2011-4-20 12:19
科学网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缺点是龙是藏着的、虎是卧着的。蹦达的不一定是龙虎(象)。也许这是被《百家讲坛》发现的一条规律。 名乃实之宾也,可遍地的标题党。 有魅力的人少,有妙观察智的少,有平等智的少 。好多都是象沿街扯嗓子的小贩,货郎担里货色实在有限。久了就厌弃了。 为什么呢?主要是大家都想说话给别人听,如果有这个念头,说话的时候可能老是想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失去了 探索的诚意,探讨的趣味 , 因为我们在乎读者的同时忽略的读者。不能不说是悲哀! 不妨把把博客当成一个树洞, 把你没法和别人说、没发发表的、没人听的话吐槽出来,没准却对别人有益处。 戴世强老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写下来,对后辈的是功的。武夷山先生的格局是高远的,邹斌老师是性灵的,当然还有好多我很佩服的人。不一一列举。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网社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水准之低,让我直接怀疑目前专家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未有大师之前的土壤是如此贫瘠,使人不能对未来保持乐观。 难道是被过度规划的结果?还是 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的发散思维太豁边? 所以,鲁迅说我自爱我的野草,现在野草也看不见了,都是庄稼。有些伪野草,实质却是转基因的庄稼。 十分想念,儿时遍地野草的故乡。
个人分类: 时事|2038 次阅读|3 个评论
韩寒这人不简单但杂志办得不咋样
热度 5 卫军英 2011-3-21 14:03
去年三月写过一篇文章 《挺一下韩寒,社会的良心与良知》 ,大大赞扬了一下韩寒。 那篇文章很热议,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 我觉得韩寒真的不简单,当年没有读大学引起很多议论。 后来人家小说写得不错发行量开印就是十多万几十万,又引起七嘴八舌。 再后来韩寒的博客点击量世界第一,更是被人们一再说起。 韩寒是一个现象,至少在注意力世界里他很受关注。 不过韩寒其实挺成熟的,根本不像一般人所说的80后那么轻率。 而且韩寒在明星般被关注后自己个人生活方面的低调可真是不简单。 今天才看见有篇报道说起,韩寒不仅有老婆而且还生了孩子。 不过还是要说,韩寒的那本杂志《独唱团》不咋样, 我去书店看了那本杂志,顺便问问旁边正在看这本杂志的中学生, 那是两个读高中的女孩子,她们的回答和我一样:“不咋样”。 据说这本杂志停刊了?不知究竟,韩寒不适合做杂志, 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他的选择可能是一个错误。 新闻链接: 韩寒妻子金丽华产后首度曝光 二人相携逛二手车店
个人分类: 营销传播|3544 次阅读|11 个评论
信息的阴暗面
热度 3 gl6866 2011-2-26 13:40
2008年,一位叫Bernard T. Smith写了一部书,叫《信息哲学:(信息是驱动和控制我们所有人都力量)》 。作者是位英国人,从有计算机开始的那天起就从事设计信息系统和写软件程序。本书文风亲切近人,很少学院派的风格,把复杂的技术问题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写出来,普通读者都能读懂有关信息哲学的一些热点问题。 现在这个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而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越来越快、越来越高效甚至越来越时尚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方式。可是人们是否想到,在这背后的压力问题呢?有关正在被传输信息的意义、意向以及效果呢?还有就是它对个体和整个世界的更深层面的含义呢? 本书的主旨在于“如何克服信息、知识和神秘的无限所带来的后果。”他的结论是信息是在自然界中是“最有力量的施动者,与生命本身一样……”信息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在的,作者指出“信息在通过人的思维之前,人们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信息对人有善有恶,这就要看信息的内容,关系到其真或假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没有信息生命是不可能的,从分子水平到广袤的宇宙,有效传播必要的信息都是刻不容缓的。 既然信息是实在的定义,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操控,操控的动机、理解其本质及其意义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了。有趣的是在把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与人脑的功能进行比较了之后,作者希望让人们知道,“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福祉和危险,尤其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当今社会,屁股兜里的移动电话魔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指尖上的信息并非不折不扣的福祉。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精神渴望被它彻底颠覆了。”的确,人类对DNA这张“生命的基本蓝图”的操控是“我们当前需要反思掌握信息最大的实验,”通过改变人类基因恐怕会产生巨大的利益和恐惧。 作者希望读者成为积极参与讨论有关信息的问题之中,认识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福祉,同时还希望让人们认识到个体和群体对信息的操控所带来的潜在危害。这部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不仅让普通读者认识到信息的作用,其所讨论的问题并非局限于哲学,而且还让人们了解信息对人类还有阴暗的一面,而忽视了其阴暗的一面关乎人类的存亡。
个人分类: 信息哲学|3230 次阅读|6 个评论
讲课小窍门--兴奋点
热度 4 lujiangxiao 2011-2-4 08:26
讲课小窍门--兴奋点
讲过大课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开讲才十几分钟,自己还在亢奋, 学生中却已经有人眼神迷离, 快要进入睡眠第一期了. 这当然是合理的自然现象, 因为人类集中注意力只能有一分钟左右, 能挺十分钟已经挺难为人家孩子的了. 可是,为什么同样的人却能在电影院里两眼瞪的溜圆, 注意力紧跟剧情两个多小时呢? 原来好莱坞有好赖屋的行业秘密. 咱们能学到个一星半点, 就足以成为明星教师了. 我觉着, 这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听众产生一连串兴奋点. 虽然一个兴奋点只能延续几十秒, 但这个兴奋点却足以为制造下一个兴奋点创造好条件. 这样一个接一个, 讲课的内容就会象电影一样吸引人. 怎样在课堂产生兴奋点呢? 为此我用米国那些单纯的青年做了一些实验. 首先要有个人魅力. OK, 魅力不是美丽, 不需要影星的肌肉. 一般只要在开讲的一两分钟内来个哄堂大笑或宛尔一笑就够了. 咱从小听相声跟侯宝林学贫嘴, 没想到现在贫嘴成了饭碗上的金边. 干嘛要提侯宝林呢? 因为相声的一大技巧就是自嘲. 我在上一个新班级第一课的时候, 自己也有点紧张, 就说 "我自己现在满紧张的, 因为听说这个班都是交了很高学费的, 讲不好大家会报怨". 开场一笑是第一个兴奋点. 讲课过程中的兴奋点需要和学生的日常经验共鸣. 人的学习并非拿口袋知识, 而是把新知识装配到已有经验的的框架上, 只有装得上的才能被记住. 因此要多讲故事, 故事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共鸣, 这样复杂的原理就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了. 一般教科书上每一个观点背后会有很多研究,发现的故事, 挑一两个讲讲就很能吸引注意力. 当然, 还要不时掺入一些幽默. 比如讲神经电时讲讲电鱼电人, 加伐呢因吃青蛙发现生物电, 日本人冒死吃河豚鱼生等等, 都可以加上些笑料抖出来 (米国学生认为吃青蛙是很恶心的). 课堂笑话嘛, 一般就是埋汰自己, 搞笑当天的时事(大选, 政治家)或者与当前内容有关的大科学家.取笑学生是地雷, 段数不高的慎用. 我讲两个小时的课一般有五六个故事, 笑个十次左右. 这里还要提提电影的技术, 就是做好一个套, 把听众的思想引导进去, 然后突然放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种意外的结局(结论)一般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相声也是利用意外来产生笑料, 其术语叫"装包袱" 和 "抖包袱". 产 生兴奋点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办法. 在电影里一般在一个兴奋点之后塞给观众一些需要记忆的东东, 让你在下一个兴奋点时使用. 我呢,一般在一个兴奋点之后塞进一堆要让学生记在的知识. 人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 比如看一遍让子弹飞就能让人记住里很多让人回味无穷的话. 这些看似零七八碎的信息往往是在一个大情结之后不经意地给出的, 而观众却在下意识地使劲记. 米国学生是很恨公式的, 有个笑话说MIT 讲欧姆定律的时候说欧姆定律有三个公式, 一个是电压等于电流乘电阻, 另一个是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还有一个是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我的学生虽然没这么夸张, 但学公式的时候一般只是硬记. 我在讲一个重要公式的时候一般先来个幽默, 比如说, "你们会讲英语, 我会讲洋泾帮, 但数学家却讲一种别人听不懂的语言, 就是公式, 其实这公式翻译成英语就是....." 趁学生一笑赶紧塞进这公式的物理意义. 米国学生很喜欢问你讲的这个问题和考试题有没有关系, 我也有几个幽默应对,比如说, "告诉你我会丢饭碗的!" 然后趁大家一笑赶紧提出复习要点. 我觉得一个老师不必埋怨自己的课内容是多么高深抽象, 学生的水平怎么不行. 有好的教学方法自然让人能记住知识. 最后埋汰一下自己, 让大家笑一笑. 贫嘴其实不是饭碗上的金边. 北京歇后语说, "夜壶镶金边--嘴巧".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89 次阅读|7 个评论
隐忧电子书阅读不如纸质书容易记忆
kexuechuanbo 2011-1-25 10:20
看似一目了然和阅读起来太过容易的电子书,不容易记忆。撰写神经科学研究专家乔纳-莱勒认为:目前存在两种阅读方式,一是用大脑的腹侧通路阅读,大脑可识别词汇并理解每个词汇的意义;二是用大脑的背侧通路阅读,并需激活大脑自身,去理解蹩脚的词汇或模棱两可的字迹。后者在阅读复杂从句和潦草字迹需要调动更多的注意力,背侧通路也更活跃,认知更困难。看来,电子书侵蚀和弱化人类传统的大脑阅读通路是肯定的。尚有何种负作用还不得而知,然而青少年的拼写能力、读写能力、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正在退化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很多青年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电子屏幕阅读,回到现实世界往往如同白痴,甚至会用虚拟世界的方式处理现实世界的人和事。 课堂上的ppt信息的阅读和认知也比通常的黑板板书的认知和阅读更易使人疲劳,信息阅读量也比传统板书更大,更集中。教师口语、传统板书和ppt信息之间的相互交错,虽然可调节这种阅读和认知的困难程度,但亦使大脑阅读和记忆通路,不断地被更换频道。 因此,适应电子书阅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方式如何汲取各自所长,在传统与现代中切换与创新,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如何不使“电子阅读”这支双刃剑像现代科学技术既给人类带来福祉,同时又使人类生态环境被破坏一样地在未来祸害人类,应该提早引起人们的关注。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3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一位教授的感受
xionghaitao 2011-1-20 16:31
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 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总之:不要把希望、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寄托在熟人,后门或大树上(原因:除上面的外还有 – 基金评审相对公正;有五个评委;基金实际批准的大都没大树)一个好的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标题要 “ 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 。 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 “ 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 ” 。要反复推敲。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 “ 大题目、小课题 ” 。 400 字摘要:要具体不空洞 投放的学科要选准 = 报志愿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创新包括: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规律源头创新=原始性+惟一性源头: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长江之 “ 源 ” ) “ 实质性的创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范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knowwhat,knowwhy,knowhow) 所以:题目 “ 有意义 ” 还不行,要属于基金资助范围。( “ 应用研究 ” 可申请 “ 联合资助 ” 项目) 不打一炮换个地方,有连续性较好。 选题要点 切忌 “ 大而空 ” 。 题目如有应用背景,则要 “ 明确 ” ,即讲清应用背景究竟在哪。 如果是 “ 交叉学科 ” ,则不能是 “ 表面的、形式上的,应是实质上的。 重要性化费时间 题目(摘要) ——————20%————10% 立项依据 ———————40%————50% 研究内容和目标可行性 ——30%————20% 其他 —————————10%————10% 立项依据编写要领 既要有国外,也要有国内 —— 避免评议时说你 “ 不了解国内情况 ” 。 国内情况既要有别人,也要有自己的。(不怕与 “ 研究基础 ” 部分有重复) —— 可以争取 “ 立项依据充分、全面 ” 的评语。 要写开展本项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写自己预研发现了什么,言下之意: “ 只有我才能干这一课题 ” ,否则反对你的评语言下之意可以是: “ 你写的项目是重要,但别人来做更合适 ” 。 “ 填补空白 ” 不是立项依据。理由:我国的基金是 “ 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 而不是 “ 填补空白 ” ; “ 填补空白 ” 实质上仍是 “ 跟踪 ” 。 主要参考文献 “ 不多不少 ” 、要 “ 新 ” —— 避免太臃肿又避免评语 “ 了解情况不够 ” 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领:内容集中、目标明确  要写细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的申请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 —— 避免评语 “ 研究内容不够具体 ” 。 研究目标 ” 是 “ 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 ” ,而不是解决 “ 寻找最佳工艺 ” 或 “ 改进性能 ” 避免评语 “ 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不能省略,而且要准确 —— 避免评语 “ 申请显目没有深度 ” 。也不能太多 —— 避免 “ 申请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 ” 。 研究内容要 “ 突出重点 ” 。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切忌 “ 什么都做 ”—— 避免评语 “ 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 (这是很多基金申请常犯的错误)。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研究方法 ” 与 “ 研究内容 ” 要分清 —— 避免评语 “ 思路不清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写得具体清楚则容易得到 “ 可行性较强 ” 的评语。但有保密问题时酌情处理(主要对应用基础项目)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不宜太多(切忌为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方法都用) —— 避免评语 “ 范围太广,路线不明确 ” 。 “ 可行性 ” 是指 “ 学术上可行 ” ,而不仅仅是 “ 我有几个教授、几个研究生、几台仪器 ” 。 “ 研究队伍 ”+“ 研究条件 ”+“ 学术思想 ”= 可行 特色和创新之处 要中肯,避免扩大,切忌吹牛。 要写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的学术思想, 不是写该领域的特色。 “ 交叉学科 ” 是提倡的,但要说交叉点在哪。 “ 填补空白 ” 不是特色和创新,这里也不要写。 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 计划要具体。切忌如下计划:第一年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写出研究报告。 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写入计划有助于增色,又有助于争取额外经费。 预期进展不必太具体,大致设想即可。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允许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 预期成果。例如 “ 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xx 篇 ” 不好,关键是达到什么水平。要与 “ 研究目标 ” 写的相吻合。强调质量。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总目标:得到 “ 研究能力很强 ”“ 工作条件 具备 ” 的评语。 工作基础:避免只写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和积累。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有用,但要介绍申请人的工作。 工作条件:应写具备了基本条件。基金不支持购买大仪器,只能 “ 写 ” 缺少一些小设备(经费的实际使用是另外的事) 简历:不光是申请人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要。介绍工作时著重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论文目录要有排名、题目、刊名、时间。(这有利与评审人判断课题组能力,也是科学作风的体现) 承担项目情况:要有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年月、内容;完成情况不能只写 “ 已完成 ”“ 顺利进行 ” (可写发表论文的水平、引用情况、研究生培养结果等) 努力做好申请书以外的几件事 平时多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非常重要,以免每年春节后临时抱佛脚。申请书是平时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 熟知基金申请过程、熟知有关规定。如:申请人的条件 ,限项申请规定 , 5% 管理费, 15% 劳务费 。 了解基金审批过程。一审 ,二审 在了解基金委的同时让基金委了解你的工作和能力。用各种交流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乐意交流的)。已经申请到的基金则随时介绍自己的成果(寄文章等)。 申请书的格式严格按基金委的规定。不要在小事情上栽跟斗。 附1:关于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一些建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在即,许多同人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最近看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草稿),感到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在修改时引起重视以提高申请获准率。当然,有些问题现在修改(如选题)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多一次修改过程可以为明年的申请积累一些新的经验。 1, 必须认真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和要求填写 申请人随意更改标题或者小标题,导致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很普遍。最突出的是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阅读的36份申请书中,有30份(约85%!!)变成了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少了 科学 2个字,于是很多申请书将电镜观测或者什么分子技术作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要求大相径庭。又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简历,有些申请书将主要成员漏掉了,更多的申请书则忽视了 发表的论文和成果必须著录全部作者 的要求,出现了大量的“等”与“et al”,个别的甚至连前3名作者也没有。 2, 选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 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作为基础研究,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但决不可赶时髦:研究的热点固然重要,更需要关注科学前沿,强调“新”。客观的说,农口相当一部分申请是应用基础研究,除了原创性研究外,会有一些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开展相应的深入研究的项目,这样的申请必须说明特色所在和对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深入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应用基础研究的申请书要避免写成技术性项目,纯粹应用某种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基金支持的方向。 科学基金的申请原则之一是“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有些申请书的题目过大,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没有找准重点。至于项目组并没有什么前期积累或者相关基础,仅仅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申请立项更是不行的。 3, 科学问题 科学基金不是攻关项目。基金强调探索科学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将其中一个黑匣子打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并凝练出所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没有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申请,肯定不能获得国家基金的资助。提出的科学问题应该符合“有限目标”,需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可贪大。 4, 立项依据 至少应该有3个方面:项目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工作基础。首先,需要论证的是所申请项目的重要性,而不是该领域(例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以国外或者国内没有做过的研究就作为立项依据,需要深刻的分析论证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3年以前的文献不能反映当前的科学前沿!但是有不少申请引用的文献都是2005年以前的,并不了解最近1、2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本不能说明拟开展的研究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否已经解决,使研究项目是否值得立项成了大问题。有一些申请书仅仅引用项目组最近的文章,但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引用权威刊物最近2年的文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申请书有意无意的回避(不提)直接相关的研究最新进展,貌似新颖,实际上将适得其反。第三,需要点出科学问题和立项的基础,说明用什么新的思路探索,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组有什么相关的积累。所谓“学术思想新颖,技术路线可行”之类的话,不是申请人自己吹的,而是要靠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视角体现出来的。 5, 400 字的摘要 这是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基本印象来自摘要。在基金申请中用“字字值千金”形容摘要的重要性是最恰当的了,因此摘要不必换行,内容避免重复题目,也要避免或减少中英文对照,尽量利用好400个字。可是有些申请书只写了250个字,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有些申请书花了250甚至300个字写背景,喧宾夺主,将项目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却漏掉了。至于400个字的摘要居然出现错字或者文句不通,等于自戕 !! 6, 特色和创新性 特色主要体现在材料上、方法上与思路上。对农口来说,某些特殊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事半功倍;将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和理念直接应用到作物尤其是多年生植物的研究中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突破。很多项目这部分没有写好,一种是确实没有特色,还有一类可能是“只缘身在庐山中”,将一切都习以为常,反而看不到创新点了,这时候需要和同事讨论,剖析和提炼特色和创新点。 7, 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项目组成员应该有不同的研究背景(有些研究必须有不同的单位的合作者),围绕科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一个课题组的成员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位搞大田,一位搞分子生物学研究)只是分工不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多学科合作。很显然,农口的申请如果涉及其他领域(例如医学、水产),却没有相应的合作者是难以获得资助的。有了合作单位,就需要在研究基础中介绍合作单位和合作者的资历。 一些具体的意见 1, 题目 不要很大,很笼统,要切入具体的科学问题。例如“农药”,就应该说明是什么农药,“机理”就需要分解,究竟解决哪一个环节。 2, 申请代码 国家基金不同于省基金,完全按申请人填写的代码分类送审。申请人需要查阅同类代码历年受资助项目的目录,最后确定申请代码。 3, 参加人员 人员的分工应该具体,除了申请人,所有人都要有具体科研任务,其分工应该涵盖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基金项目中安排一位项目或者实验室管理人员是不适当的;分工中出现“指导”、“顾问”会使评委对申请人主持和承担基金任务的能力产生怀疑;至于申请人甘当副手,由参加人“负责项目设计、总结和撰写论文”的项目必定失败。此外参加人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要少于4个月,也不要超过10个月,学生多些时间无妨。 4, 立项依据 如前所述,国内外进展介绍要围绕主题,有些申请书只介绍相邻领域的进展,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进展却避而不谈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对前人的工作所作的评价要尽量客观和中性,不要轻易说前人做了“粗浅的研究”之类的话。 申请书的国内外进展应该明确标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统引的方式,与正文相互分离是不可取的。所列文献前后格式不一致的现象也需要改正。 5, 工作基础 围绕研究内容,不要海阔天空,离题万里。如果前期有相关研究,应该充分反映,这也是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佐证。 6, 年度安排 极个别的申请书只报了2年研究计划,还有几个申请书在第一年安排查阅资料,完善研究方案和购买试剂器材,万万不可!! 7, 合作单位 不少申请书的所谓合作是对方出几个研究生,这样的合作是否会获得资助需要拭目以待,然而等到擦亮眼睛知道落选了,为时太迟了。还有一些申请书,虽然有合作单位,却没有在工作基础栏介绍对方单位也是重要的疏忽。 8, 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简介 简介不是履历!!并非只报申请人一个人!!简历中不要出现党派和行政职务。应该根据项目重新组织文字,突出与项目相关的工作业绩。所有人员介绍的基本格式应该一致。 国家基金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竞争,因此罗列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一些小课题反而有负面作用,同样,列出的文章也应该经过挑选,只录与项目相关的。如前所述,所列文章、成果必须按发表时的排序录入全部人名。 9, 其他 整个申请书应该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文字通顺。 必须加强校对工作,成文后至少请2个本课题组成员通读,确保语言通顺,杜绝错别字,避免口语化。 专用名词应该统一,有一份申请书,题目是乳酸杆菌,但是正文中90%的地方是乳杆菌,有不够严谨的感觉。 拉丁文学名,如Oryza sativa L.,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用斜体。 有些申请是其他项目书的改版,有些是不同人提供资料的拼版,这些都需要按基金申请书的要求统一和规范,只有如此方可避免“本教研组”之类的字样。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然科学基金12项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一位教授的感受
yhf0819 2011-1-18 21:07
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 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总之:不要把希望、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寄托在熟人,后门或大树上(原因:除上面的外还有 -- 基金评审相对公正;有五个评委;基金实际批准的大都没大树)一个好的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标题要 “ 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 。 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 “ 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 ” 。要反复推敲。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 “ 大题目、小课题 ” 。 400 字摘要:要具体不空洞 投放的学科要选准 = 报志愿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创新包括: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规律源头创新=原始性+惟一性源头: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长江之 “ 源 ” ) “ 实质性的创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范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knowwhat,knowwhy,knowhow) 所以:题目 “ 有意义 ” 还不行,要属于基金资助范围。( “ 应用研究 ” 可申请 “ 联合资助 ” 项目) 不打一炮换个地方,有连续性较好。 选题要点 切忌 “ 大而空 ” 。 题目如有应用背景,则要 “ 明确 ” ,即讲清应用背景究竟在哪。 如果是 “ 交叉学科 ” ,则不能是 “ 表面的、形式上的,应是实质上的。 重要性化费时间 题目(摘要) ——————20%————10% 立项依据 ———————40%————50% 研究内容和目标可行性 ——30%————20% 其他 —————————10%————10% 立项依据编写要领 既要有国外,也要有国内 —— 避免评议时说你 “ 不了解国内情况 ” 。 国内情况既要有别人,也要有自己的。(不怕与 “ 研究基础 ” 部分有重复) —— 可以争取 “ 立项依据充分、全面 ” 的评语。 要写开展本项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写自己预研发现了什么,言下之意: “ 只有我才能干这一课题 ” ,否则反对你的评语言下之意可以是: “ 你写的项目是重要,但别人来做更合适 ” 。 “ 填补空白 ” 不是立项依据。理由:我国的基金是 “ 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 而不是 “ 填补空白 ” ; “ 填补空白 ” 实质上仍是 “ 跟踪 ” 。 主要参考文献 “ 不多不少 ” 、要 “ 新 ” —— 避免太臃肿又避免评语 “ 了解情况不够 ” 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领:内容集中、目标明确  要写细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的申请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 —— 避免评语 “ 研究内容不够具体 ” 。 研究目标 ” 是 “ 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 ” ,而不是解决 “ 寻找最佳工艺 ” 或 “ 改进性能 ” 避免评语 “ 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不能省略,而且要准确 —— 避免评语 “ 申请显目没有深度 ” 。也不能太多 —— 避免 “ 申请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 ” 。 研究内容要 “ 突出重点 ” 。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切忌 “ 什么都做 ”—— 避免评语 “ 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 (这是很多基金申请常犯的错误)。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研究方法 ” 与 “ 研究内容 ” 要分清 —— 避免评语 “ 思路不清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写得具体清楚则容易得到 “ 可行性较强 ” 的评语。但有保密问题时酌情处理(主要对应用基础项目)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不宜太多(切忌为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方法都用) —— 避免评语 “ 范围太广,路线不明确 ” 。 “ 可行性 ” 是指 “ 学术上可行 ” ,而不仅仅是 “ 我有几个教授、几个研究生、几台仪器 ” 。 “ 研究队伍 ”+“ 研究条件 ”+“ 学术思想 ”= 可行 特色和创新之处 要中肯,避免扩大,切忌吹牛。 要写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的学术思想, 不是写该领域的特色。 “ 交叉学科 ” 是提倡的,但要说交叉点在哪。 “ 填补空白 ” 不是特色和创新,这里也不要写。 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 计划要具体。切忌如下计划:第一年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写出研究报告。 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写入计划有助于增色,又有助于争取额外经费。 预期进展不必太具体,大致设想即可。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允许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 预期成果。例如 “ 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xx 篇 ” 不好,关键是达到什么水平。要与 “ 研究目标 ” 写的相吻合。强调质量。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总目标:得到 “ 研究能力很强 ”“ 工作条件 具备 ” 的评语。 工作基础:避免只写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和积累。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有用,但要介绍申请人的工作。 工作条件:应写具备了基本条件。基金不支持购买大仪器,只能 “ 写 ” 缺少一些小设备(经费的实际使用是另外的事) 简历:不光是申请人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要。介绍工作时著重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论文目录要有排名、题目、刊名、时间。(这有利与评审人判断课题组能力,也是科学作风的体现) 承担项目情况:要有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年月、内容;完成情况不能只写 “ 已完成 ”“ 顺利进行 ” (可写发表论文的水平、引用情况、研究生培养结果等) 努力做好申请书以外的几件事 平时多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非常重要,以免每年春节后临时抱佛脚。申请书是平时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 熟知基金申请过程、熟知有关规定。如:申请人的条件 ,限项申请规定 , 5% 管理费, 15% 劳务费 。 了解基金审批过程。一审 ,二审 在了解基金委的同时让基金委了解你的工作和能力。用各种交流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乐意交流的)。已经申请到的基金则随时介绍自己的成果(寄文章等)。 申请书的格式严格按基金委的规定。不要在小事情上栽跟斗。 附1:关于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一些建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在即,许多同人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最近看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草稿),感到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在修改时引起重视以提高申请获准率。当然,有些问题现在修改(如选题)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多一次修改过程可以为明年的申请积累一些新的经验。 1, 必须认真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和要求填写 申请人随意更改标题或者小标题,导致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很普遍。最突出的是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阅读的36份申请书中,有30份(约85%!!)变成了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少了 科学 2个字,于是很多申请书将电镜观测或者什么分子技术作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要求大相径庭。又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简历,有些申请书将主要成员漏掉了,更多的申请书则忽视了 发表的论文和成果必须著录全部作者 的要求,出现了大量的“等”与“et al”,个别的甚至连前3名作者也没有。 2, 选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 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作为基础研究,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但决不可赶时髦:研究的热点固然重要,更需要关注科学前沿,强调“新”。客观的说,农口相当一部分申请是应用基础研究,除了原创性研究外,会有一些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开展相应的深入研究的项目,这样的申请必须说明特色所在和对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深入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应用基础研究的申请书要避免写成技术性项目,纯粹应用某种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基金支持的方向。 科学基金的申请原则之一是“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有些申请书的题目过大,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没有找准重点。至于项目组并没有什么前期积累或者相关基础,仅仅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申请立项更是不行的。 3, 科学问题 科学基金不是攻关项目。基金强调探索科学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将其中一个黑匣子打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并凝练出所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没有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申请,肯定不能获得国家基金的资助。提出的科学问题应该符合“有限目标”,需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可贪大。 4, 立项依据 至少应该有3个方面:项目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工作基础。首先,需要论证的是所申请项目的重要性,而不是该领域(例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以国外或者国内没有做过的研究就作为立项依据,需要深刻的分析论证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3年以前的文献不能反映当前的科学前沿!但是有不少申请引用的文献都是2005年以前的,并不了解最近1、2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本不能说明拟开展的研究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否已经解决,使研究项目是否值得立项成了大问题。有一些申请书仅仅引用项目组最近的文章,但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引用权威刊物最近2年的文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申请书有意无意的回避(不提)直接相关的研究最新进展,貌似新颖,实际上将适得其反。第三,需要点出科学问题和立项的基础,说明用什么新的思路探索,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组有什么相关的积累。所谓“学术思想新颖,技术路线可行”之类的话,不是申请人自己吹的,而是要靠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视角体现出来的。 5, 400 字的摘要 这是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基本印象来自摘要。在基金申请中用“字字值千金”形容摘要的重要性是最恰当的了,因此摘要不必换行,内容避免重复题目,也要避免或减少中英文对照,尽量利用好400个字。可是有些申请书只写了250个字,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有些申请书花了250甚至300个字写背景,喧宾夺主,将项目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却漏掉了。至于400个字的摘要居然出现错字或者文句不通,等于自戕 !! 6, 特色和创新性 特色主要体现在材料上、方法上与思路上。对农口来说,某些特殊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事半功倍;将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和理念直接应用到作物尤其是多年生植物的研究中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突破。很多项目这部分没有写好,一种是确实没有特色,还有一类可能是“只缘身在庐山中”,将一切都习以为常,反而看不到创新点了,这时候需要和同事讨论,剖析和提炼特色和创新点。 7, 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项目组成员应该有不同的研究背景(有些研究必须有不同的单位的合作者),围绕科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一个课题组的成员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位搞大田,一位搞分子生物学研究)只是分工不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多学科合作。很显然,农口的申请如果涉及其他领域(例如医学、水产),却没有相应的合作者是难以获得资助的。有了合作单位,就需要在研究基础中介绍合作单位和合作者的资历。 一些具体的意见 1, 题目 不要很大,很笼统,要切入具体的科学问题。例如“农药”,就应该说明是什么农药,“机理”就需要分解,究竟解决哪一个环节。 2, 申请代码 国家基金不同于省基金,完全按申请人填写的代码分类送审。申请人需要查阅同类代码历年受资助项目的目录,最后确定申请代码。 3, 参加人员 人员的分工应该具体,除了申请人,所有人都要有具体科研任务,其分工应该涵盖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基金项目中安排一位项目或者实验室管理人员是不适当的;分工中出现“指导”、“顾问”会使评委对申请人主持和承担基金任务的能力产生怀疑;至于申请人甘当副手,由参加人“负责项目设计、总结和撰写论文”的项目必定失败。此外参加人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要少于4个月,也不要超过10个月,学生多些时间无妨。 4, 立项依据 如前所述,国内外进展介绍要围绕主题,有些申请书只介绍相邻领域的进展,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进展却避而不谈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对前人的工作所作的评价要尽量客观和中性,不要轻易说前人做了“粗浅的研究”之类的话。 申请书的国内外进展应该明确标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统引的方式,与正文相互分离是不可取的。所列文献前后格式不一致的现象也需要改正。 5, 工作基础 围绕研究内容,不要海阔天空,离题万里。如果前期有相关研究,应该充分反映,这也是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佐证。 6, 年度安排 极个别的申请书只报了2年研究计划,还有几个申请书在第一年安排查阅资料,完善研究方案和购买试剂器材,万万不可!! 7, 合作单位 不少申请书的所谓合作是对方出几个研究生,这样的合作是否会获得资助需要拭目以待,然而等到擦亮眼睛知道落选了,为时太迟了。还有一些申请书,虽然有合作单位,却没有在工作基础栏介绍对方单位也是重要的疏忽。 8, 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简介 简介不是履历!!并非只报申请人一个人!!简历中不要出现党派和行政职务。应该根据项目重新组织文字,突出与项目相关的工作业绩。所有人员介绍的基本格式应该一致。 国家基金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竞争,因此罗列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一些小课题反而有负面作用,同样,列出的文章也应该经过挑选,只录与项目相关的。如前所述,所列文章、成果必须按发表时的排序录入全部人名。 9, 其他 整个申请书应该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文字通顺。 必须加强校对工作,成文后至少请2个本课题组成员通读,确保语言通顺,杜绝错别字,避免口语化。 专用名词应该统一,有一份申请书,题目是乳酸杆菌,但是正文中90%的地方是乳杆菌,有不够严谨的感觉。 拉丁文学名,如Oryza sativa L.,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用斜体。 有些申请是其他项目书的改版,有些是不同人提供资料的拼版,这些都需要按基金申请书的要求统一和规范,只有如此方可避免“本教研组”之类的字样。
1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然科学基金12项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一位教授的感受
热度 1 ChinaAbel 2011-1-18 12:49
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 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总之:不要把希望、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寄托在熟人,后门或大树上(原因:除上面的外还有 -- 基金评审相对公正;有五个评委;基金实际批准的大都没大树)一个好的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标题要 “ 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 。 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 “ 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 ” 。要反复推敲。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 “ 大题目、小课题 ” 。 400 字摘要:要具体不空洞 投放的学科要选准 = 报志愿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创新包括: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规律源头创新=原始性+惟一性源头: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长江之 “ 源 ” ) “ 实质性的创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范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knowwhat,knowwhy,knowhow) 所以:题目 “ 有意义 ” 还不行,要属于基金资助范围。( “ 应用研究 ” 可申请 “ 联合资助 ” 项目) 不打一炮换个地方,有连续性较好。 选题要点 切忌 “ 大而空 ” 。 题目如有应用背景,则要 “ 明确 ” ,即讲清应用背景究竟在哪。 如果是 “ 交叉学科 ” ,则不能是 “ 表面的、形式上的,应是实质上的。 重要性化费时间 题目(摘要) ——————20%————10% 立项依据 ———————40%————50% 研究内容和目标可行性 ——30%————20% 其他 —————————10%————10% 立项依据编写要领 既要有国外,也要有国内 —— 避免评议时说你 “ 不了解国内情况 ” 。 国内情况既要有别人,也要有自己的。(不怕与 “ 研究基础 ” 部分有重复) —— 可以争取 “ 立项依据充分、全面 ” 的评语。 要写开展本项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写自己预研发现了什么,言下之意: “ 只有我才能干这一课题 ” ,否则反对你的评语言下之意可以是: “ 你写的项目是重要,但别人来做更合适 ” 。 “ 填补空白 ” 不是立项依据。理由:我国的基金是 “ 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 而不是 “ 填补空白 ” ; “ 填补空白 ” 实质上仍是 “ 跟踪 ” 。 主要参考文献 “ 不多不少 ” 、要 “ 新 ” —— 避免太臃肿又避免评语 “ 了解情况不够 ” 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领:内容集中、目标明确  要写细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的申请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 —— 避免评语 “ 研究内容不够具体 ” 。 研究目标 ” 是 “ 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 ” ,而不是解决 “ 寻找最佳工艺 ” 或 “ 改进性能 ” 避免评语 “ 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不能省略,而且要准确 —— 避免评语 “ 申请显目没有深度 ” 。也不能太多 —— 避免 “ 申请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 ” 。 研究内容要 “ 突出重点 ” 。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切忌 “ 什么都做 ”—— 避免评语 “ 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 (这是很多基金申请常犯的错误)。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研究方法 ” 与 “ 研究内容 ” 要分清 —— 避免评语 “ 思路不清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写得具体清楚则容易得到 “ 可行性较强 ” 的评语。但有保密问题时酌情处理(主要对应用基础项目)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不宜太多(切忌为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方法都用) —— 避免评语 “ 范围太广,路线不明确 ” 。 “ 可行性 ” 是指 “ 学术上可行 ” ,而不仅仅是 “ 我有几个教授、几个研究生、几台仪器 ” 。 “ 研究队伍 ”+“ 研究条件 ”+“ 学术思想 ”= 可行 特色和创新之处 要中肯,避免扩大,切忌吹牛。 要写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的学术思想, 不是写该领域的特色。 “ 交叉学科 ” 是提倡的,但要说交叉点在哪。 “ 填补空白 ” 不是特色和创新,这里也不要写。 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 计划要具体。切忌如下计划:第一年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写出研究报告。 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写入计划有助于增色,又有助于争取额外经费。 预期进展不必太具体,大致设想即可。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允许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 预期成果。例如 “ 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xx 篇 ” 不好,关键是达到什么水平。要与 “ 研究目标 ” 写的相吻合。强调质量。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总目标:得到 “ 研究能力很强 ”“ 工作条件 具备 ” 的评语。 工作基础:避免只写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和积累。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有用,但要介绍申请人的工作。 工作条件:应写具备了基本条件。基金不支持购买大仪器,只能 “ 写 ” 缺少一些小设备(经费的实际使用是另外的事) 简历:不光是申请人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要。介绍工作时著重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论文目录要有排名、题目、刊名、时间。(这有利与评审人判断课题组能力,也是科学作风的体现) 承担项目情况:要有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年月、内容;完成情况不能只写 “ 已完成 ”“ 顺利进行 ” (可写发表论文的水平、引用情况、研究生培养结果等) 努力做好申请书以外的几件事 平时多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非常重要,以免每年春节后临时抱佛脚。申请书是平时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 熟知基金申请过程、熟知有关规定。如:申请人的条件 ,限项申请规定 , 5% 管理费, 15% 劳务费 。 了解基金审批过程。一审 ,二审 在了解基金委的同时让基金委了解你的工作和能力。用各种交流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乐意交流的)。已经申请到的基金则随时介绍自己的成果(寄文章等)。 申请书的格式严格按基金委的规定。不要在小事情上栽跟斗。 附1:关于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一些建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在即,许多同人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最近看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草稿),感到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在修改时引起重视以提高申请获准率。当然,有些问题现在修改(如选题)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多一次修改过程可以为明年的申请积累一些新的经验。 1, 必须认真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和要求填写 申请人随意更改标题或者小标题,导致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很普遍。最突出的是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阅读的36份申请书中,有30份(约85%!!)变成了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少了 科学 2个字,于是很多申请书将电镜观测或者什么分子技术作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要求大相径庭。又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简历,有些申请书将主要成员漏掉了,更多的申请书则忽视了 发表的论文和成果必须著录全部作者 的要求,出现了大量的“等”与“et al”,个别的甚至连前3名作者也没有。 2, 选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 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作为基础研究,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但决不可赶时髦:研究的热点固然重要,更需要关注科学前沿,强调“新”。客观的说,农口相当一部分申请是应用基础研究,除了原创性研究外,会有一些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开展相应的深入研究的项目,这样的申请必须说明特色所在和对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深入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应用基础研究的申请书要避免写成技术性项目,纯粹应用某种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基金支持的方向。 科学基金的申请原则之一是“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有些申请书的题目过大,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没有找准重点。至于项目组并没有什么前期积累或者相关基础,仅仅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申请立项更是不行的。 3, 科学问题 科学基金不是攻关项目。基金强调探索科学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将其中一个黑匣子打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并凝练出所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没有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申请,肯定不能获得国家基金的资助。提出的科学问题应该符合“有限目标”,需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可贪大。 4, 立项依据 至少应该有3个方面:项目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工作基础。首先,需要论证的是所申请项目的重要性,而不是该领域(例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以国外或者国内没有做过的研究就作为立项依据,需要深刻的分析论证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3年以前的文献不能反映当前的科学前沿!但是有不少申请引用的文献都是2005年以前的,并不了解最近1、2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本不能说明拟开展的研究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否已经解决,使研究项目是否值得立项成了大问题。有一些申请书仅仅引用项目组最近的文章,但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引用权威刊物最近2年的文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申请书有意无意的回避(不提)直接相关的研究最新进展,貌似新颖,实际上将适得其反。第三,需要点出科学问题和立项的基础,说明用什么新的思路探索,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组有什么相关的积累。所谓“学术思想新颖,技术路线可行”之类的话,不是申请人自己吹的,而是要靠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视角体现出来的。 5, 400 字的摘要 这是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基本印象来自摘要。在基金申请中用“字字值千金”形容摘要的重要性是最恰当的了,因此摘要不必换行,内容避免重复题目,也要避免或减少中英文对照,尽量利用好400个字。可是有些申请书只写了250个字,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有些申请书花了250甚至300个字写背景,喧宾夺主,将项目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却漏掉了。至于400个字的摘要居然出现错字或者文句不通,等于自戕 !! 6, 特色和创新性 特色主要体现在材料上、方法上与思路上。对农口来说,某些特殊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事半功倍;将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和理念直接应用到作物尤其是多年生植物的研究中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突破。很多项目这部分没有写好,一种是确实没有特色,还有一类可能是“只缘身在庐山中”,将一切都习以为常,反而看不到创新点了,这时候需要和同事讨论,剖析和提炼特色和创新点。 7, 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项目组成员应该有不同的研究背景(有些研究必须有不同的单位的合作者),围绕科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一个课题组的成员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位搞大田,一位搞分子生物学研究)只是分工不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多学科合作。很显然,农口的申请如果涉及其他领域(例如医学、水产),却没有相应的合作者是难以获得资助的。有了合作单位,就需要在研究基础中介绍合作单位和合作者的资历。 一些具体的意见 1, 题目 不要很大,很笼统,要切入具体的科学问题。例如“农药”,就应该说明是什么农药,“机理”就需要分解,究竟解决哪一个环节。 2, 申请代码 国家基金不同于省基金,完全按申请人填写的代码分类送审。申请人需要查阅同类代码历年受资助项目的目录,最后确定申请代码。 3, 参加人员 人员的分工应该具体,除了申请人,所有人都要有具体科研任务,其分工应该涵盖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基金项目中安排一位项目或者实验室管理人员是不适当的;分工中出现“指导”、“顾问”会使评委对申请人主持和承担基金任务的能力产生怀疑;至于申请人甘当副手,由参加人“负责项目设计、总结和撰写论文”的项目必定失败。此外参加人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要少于4个月,也不要超过10个月,学生多些时间无妨。 4, 立项依据 如前所述,国内外进展介绍要围绕主题,有些申请书只介绍相邻领域的进展,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进展却避而不谈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对前人的工作所作的评价要尽量客观和中性,不要轻易说前人做了“粗浅的研究”之类的话。 申请书的国内外进展应该明确标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统引的方式,与正文相互分离是不可取的。所列文献前后格式不一致的现象也需要改正。 5, 工作基础 围绕研究内容,不要海阔天空,离题万里。如果前期有相关研究,应该充分反映,这也是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佐证。 6, 年度安排 极个别的申请书只报了2年研究计划,还有几个申请书在第一年安排查阅资料,完善研究方案和购买试剂器材,万万不可!! 7, 合作单位 不少申请书的所谓合作是对方出几个研究生,这样的合作是否会获得资助需要拭目以待,然而等到擦亮眼睛知道落选了,为时太迟了。还有一些申请书,虽然有合作单位,却没有在工作基础栏介绍对方单位也是重要的疏忽。 8, 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简介 简介不是履历!!并非只报申请人一个人!!简历中不要出现党派和行政职务。应该根据项目重新组织文字,突出与项目相关的工作业绩。所有人员介绍的基本格式应该一致。 国家基金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竞争,因此罗列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一些小课题反而有负面作用,同样,列出的文章也应该经过挑选,只录与项目相关的。如前所述,所列文章、成果必须按发表时的排序录入全部人名。 9, 其他 整个申请书应该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文字通顺。 必须加强校对工作,成文后至少请2个本课题组成员通读,确保语言通顺,杜绝错别字,避免口语化。 专用名词应该统一,有一份申请书,题目是乳酸杆菌,但是正文中90%的地方是乳杆菌,有不够严谨的感觉。 拉丁文学名,如Oryza sativa L.,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用斜体。 有些申请是其他项目书的改版,有些是不同人提供资料的拼版,这些都需要按基金申请书的要求统一和规范,只有如此方可避免“本教研组”之类的字样。
个人分类: 科技论文写作、搜索经验集锦|4555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opensesame 2010-11-5 19:55
2007年11月,我在浙江省基金委的网站上查到了当年第二批省基金的公示信息,我和所里的另一位同事都名列其中。由于申请的本子是自己颇费了一番心思才整出来的,因此,当看到公示时,我自己认为最终获批应该基本没有问题,所以心里很是高兴。从2003年硕士毕业到那时,既不具备高级职称,也没有博士学位,更惭愧的是当时的第一作者文章只有一篇而已。以这样的资历,在第二次申请时就获得了成功,忍不住沾沾自喜也并不奇怪。到明年年初,这个省基金项目“舟山渔场周边海域动力环境特征及其对异常事件的响应”(项目批准号:Y507229)就要结题了,于是想把自己的申请经历回顾一下,也算是总结下过去,展望下未来。 第一次申请—功失临门一脚 第一次的本子是在海洋局的青年基金项目基础上撰写的,不过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长江口和舟山附近海域。总体的思路是希望建立研究这片海域的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式,通过网格嵌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长江流量变化对周边海域环流和水团的影响。 在这之前,除了得到过海洋局的基金和重点实验室基金外,我别无其他项目申请和主持的经验。因此对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把握的还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创新点上还很薄弱。也是万事开头难吧!因此,在绞尽脑汁写完本子之后,还请研究小组里的老师帮我修改,前后讨论了几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和提炼,还查阅了一些新的文献资料。可以说,基金申请书准备的过程,也是我对自己研究的课题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以至于最后版本的关键点、创新点,都是在准备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提炼出来的。最后,还请所里的王康墡老师最后审阅了全文。他非常热心,在电梯里偶尔碰到,都会问我申请的结果如何如何。 尽管如此努力,很可惜,这次申请没有得到同行评审的全部赞同。按照省基金委网站反馈的评审信息,专家们是这样评议的: 专家意见1:“…有关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也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不足之处是申请材料好象过多偏重长江径流研究,此方面研究已相当多,而对舟山渔场存在所依靠的上升流等因素及如何建立长江径流变异对舟山渔场时空分布变化关系还较欠缺…。建议可以资助。” 专家意见2:“…长江径流量的这些变化如何影响长江口外及其周边海域流场和水团,对我国渔业生产(如:舟山渔场)关系重大。…研究内容明确、可行。” 专家意见3:“该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潮汐的混合作用对长江冲淡水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其在大模式中没有提及潮汐在开边界输入。” 从评语看,专家们基本上还是持肯定意见。但是,他们共提出了两点需要提高的建议,分别是关于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正是差了这临门一脚的功力,也许基金委希望我在来年能有更合理、更完善的申请报告。 知道结果时虽然有点难过,但是想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查资料、总结、撰写,对自己所作的方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 第二次申请—马到功成 经过第一次申请的经历,加上对专家们建议的反复咀嚼,到这次申请时,我的想法更丰富了。但在选题时,仍然紧扣长江和舟山海域之间的联系,把研究内容围绕在一个核心之内,并尽量使研究方案简洁、一目了然。项目最终命名为“舟山渔场周边海域动力环境特征及其对异常事件的响应”,其中的异常事件是指“ 在非预期情况下或者相对多年平均状态而言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 ”。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第一次申请时专家们的建议,将研究海域有关上升流和潮汐、潮流作用的文献都仔细查阅了一遍,并在自己将要开展的工作中进行了适当的安排。同时,也对研究队伍进行了调整,完全以二三十岁的年青人为成员,他们都是科研工作的新人,但同时也充满活力和新鲜的思想。 这次申请最终得到了省基金委和本所的联合资助。虽然7.5万元的研究经费相对申请时有大幅度的削减,但是对于刚在科研道路上起步的我而言也是犹如及时雨一般重要。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不断提炼自己的研究思路,对于日后科研工作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在差不多的时间,我也收到了国家基金委的邮件,告知我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也被批准了。真是双喜临门! 最后值得一提,还是要感谢浙江省基金委及其评审专家,是他们把基金申请的门槛设的很低,对刚起步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毫无成见、不拘一格的资助行为鼓励了我。而我也将在明年初的结题报告中为这个项目书写上完美的句号。 (本文修改后刊登在《浙江科技报》“我与科学基金”12.24第二版)
个人分类: 科普|97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左撇子注意力相关基因的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0-1-25 13:00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left-handed C-query: attention problems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8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11095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346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 39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Rank Prob B-term 10.94ptsd 20.88microsatellite 30.88gp120 40.83human genome 50.83twin 60.83epilepsy 70.78globin gene 80.76meg 90.76nmr 100.75troponin 110.75laterality 120.73intron 130.72anxiety 140.70tactile 150.67hmgb1 160.67histone h1 170.61domain 180.61parkinson disease 190.61hip 200.60ssb 210.59ga 220.57meta 230.56cleft lip 240.56grip 250.55bone mineral density 260.55lobe 270.52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80.51mri 290.50carpal tunnel syndrome 300.49rey 310.48alzheimer disease 320.46aaa 330.44hydrocephalus 340.42smile 350.42task 360.41cleft 370.38hiv 380.37spatial 390.37operator 400.36pet 410.36poly 420.36oscillator 430.36nogo 440.36lip 450.34trait 460.31masking 470.31abl 480.31promoter 490.30glioma 500.29hand 510.27elbow 520.26p53 530.26sex 540.23cd 550.22genomic 560.21pars 570.20cytochrome p450 580.20pilot 590.19clumsy 600.19pain 610.18tau 620.18histone 630.18diabetes 640.173d 650.16fold 660.16cytokine 670.16mouth 680.15hall 690.15family 700.14spike 710.14maze 720.14aid 730.13dc 740.13ct 750.13genome 760.13bypass 770.13double 780.12somatostatin 790.12switch 800.12year 810.12multiple sclerosis 820.12ear 830.11rna 840.11elastin 850.11coil 860.10enhancer 870.10co 880.09paul 890.09old 900.09prism 910.08tremor 920.08locus 930.08impact 940.08wave 950.08e coli 960.08interferon 970.08transporter 980.08scar 990.07arm 1000.07sars 1010.07cyst 1020.07term 1030.07pick 1040.07template 1050.07sle 1060.06immune response 1070.06circadian rhythm 1080.05eye 1090.05spiral 1100.05rest 1110.05ion 1120.05breast cancer 1130.05card 1140.05phi 1150.05box 1160.05image 1170.05silver 1180.05spastic 1190.05weight 1200.05men 1210.05side 1220.05lens 1230.05great 1240.04md 1250.04gel 1260.04band 1270.04early 1280.04mitochondrial 1290.04cream 1300.04oncogene 1310.03igg 1320.03limb 1330.03span 1340.03fragment 1350.03iron 1360.02air 1370.02uk 1380.02sea 1390.02prolactin 1400.02base 1410.02arch 1420.02sense 1430.02acetylcholinesterase 1440.02glycoprotein 1450.02dye 1460.02golf 1470.02cup 1480.02p25 1490.02dot 1500.02protein gene 1510.02hole 1520.02pka 1530.02mad 1540.02slow 1550.02hemoglobin 1560.02wedge 1570.02thin 1580.02polymerase 1590.02rod 1600.02max 1610.01cv 1620.01male 1630.01ray 1640.01fiber 1650.01gag 1660.01la 1670.01sc 1680.01gene 1690.01face 1700.01sri 1710.01val 1720.01care 1730.01gap 1740.01mind 1750.01kappa 1760.01allele 1770.01block 1780.01norm 1790.01protein kinase 1800.01nervous 1810.01variant 1820.01ligand 1830.01mass 1840.01clock 1850.01ball 1860.01phosphate 1870.01fish 1880.01mucin 1890.01ir 1900.01fe 1910.01bridge 1920.01trade 1930.01fast 1940.01epr 1950.01signal 1960.00cycle 1970.00map 1980.00sera 1990.00leg 2000.00dog 2010.00area 2020.00cage 2030.00killer 2040.00white 2050.00line 2060.00low 2070.00hi 2080.00pure 2090.00polypeptide 2100.00wheel 2110.00gt 2120.00axis 2130.00spin 2140.00mode 2150.00skin 2160.00amp 2170.00ph 2180.00urea 2190.00psi 2200.00kinase 2210.00novel 2220.00turning 2230.00enhancement 2240.00damage 2250.00point 2260.00region 2270.00bp 2280.00cat 2290.00germ 2300.00salt 2310.00h3 2320.00divergent 2330.00asthma 2340.00cas 2350.00vs 2360.00mice 2370.00light 2380.00red 2390.00ta 2400.00decay 2410.00wire 2420.00membrane 2430.00hz 2440.00tri 2450.00c e 2460.00collagen 2470.00hg 2480.00iv 2490.00na 2500.00pass 2510.00stop 2520.00set 2530.00top 2540.00grain 2550.00gi 2560.00lack 2570.00core 2580.00protein 2590.00phase 2600.00modification 2610.00glass 2620.00associated protein 2630.00lag 2640.00apple 2650.00group 2660.00inhibitor 2670.00giant 2680.00mark 2690.00receptor 2700.00minor 2710.00abnormal 2720.00alpha 2730.00cold 2740.00simple 2750.00cord 2760.00start 2770.00pro 2780.00beta 2790.00tube 2800.00di 2810.00section 2820.00large 2830.00un 2840.00n1 2850.00met 2860.00time 2870.00bar 2880.00death 2890.00live 2900.00sale 2910.00non 2920.00man 2930.00far 2940.00genesis 2950.00lt 2960.00fused 2970.00contact 2980.00blue 2990.00pipe 3000.00pad 3010.00little 3020.00key 3030.00phosphatase 3040.00segment 3050.00healthy human 3060.00yes 3070.00cell 3080.00or 3090.00touch 3100.00midline 3110.00ring 3120.00not 3130.00act 3140.00path 3150.00z 3160.00nine 3170.00egg 3180.00going 3190.00activity 3200.00secretion 3210.00gut 3220.00tip 3230.00dehydrogenase 3240.00pan 3250.00ps 3260.00end 3270.00vi 3280.00lacking 3290.00reductase 3300.00fit 3310.00bi 3320.00ix 3330.00spring 3340.00step 3350.00b 3360.00bad 3370.00hot 3380.00mid 3390.00re 3400.00t 3410.00delta 3420.00defense 3430.00spot 3440.00total 3450.00cut 3460.00pre Restrict by semantic categories? job id # 11095 started Mon Jan 25 02:18:53 2010 Max_citations: 50000 Stoplist: /var/www/html/arrowsmith_uic/data/stopwords_pubmed Ngram_max: 3 11095 Search ARROWSMITH A A_query_raw: left-handed Mon Jan 25 02:19:09 2010 A query = left-handed started Mon Jan 25 02:19:09 2010 A query resulted in 3428 titles 11095 Search ARROWSMITH C 11095 Search ARROWSMITH C C_query_raw: attention problems Mon Jan 25 02:21:53 2010 C: attention problems 16036 A: pubmed_query_A 3428 AC: ( left-handed ) AND ( attention problems ) 8 C query = attention problems started Mon Jan 25 02:21:54 2010 C query resulted in 16036 titles A AND C query resulted in 8 titles 4704 B-terms ready on Mon Jan 25 02:23:32 2010 Sem_filter: Genes Molecular Sequences, and Gene Protein Names 346 B-terms left after filter executed Mon Jan 25 02:24:22 2010 346 B-terms left after filter executed Mon Jan 25 02:24:22 2010 B-list on Mon Jan 25 02:28:08 2010 1 ptsd 2 microsatellite 3 gp120 4 human genome 5 twin 6 epilepsy 7 globin gene 8 meg 9 nmr 10 troponin 11 laterality 12 intron 13 anxiety 14 tactile 15 hmgb1 16 histone h1 17 domain 18 parkinson disease 19 hip 20 ssb 21 ga 22 meta 23 cleft lip 24 grip 25 bone mineral density 26 lobe 27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8 mri 29 carpal tunnel syndrome 30 rey 31 alzheimer disease 32 aaa 33 hydrocephalus 34 smile 35 task 36 cleft 37 hiv 38 spatial 39 operator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B literature B-term BC literature left-handed twin attention problems 1: Mirror-image solitary bone cyst of the humerus in a pair of mirror-image monozygotic twin s.2008 Add to clipboard 2: Crossed cerebral lateralization for verbal and visuo-spatial function in a pair of handedness discordant monozygotic twin s: MRI and fMRI brain imaging.2008 Add to clipboard 3: Hand preference and performance in 20 pairs of monozygotic twin s with discordant handedness.2006 Add to clipboard 4: Transcription-driven twin supercoiling of a DNA loop: a Brownian dynamics study.2004 Add to clipboard 5: Special twin environments, genetic influen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handedness of twin s and their siblings.2003 Add to clipboard 6: Handedness and mortality: a follow-up study of Danish twin s born between 1900 and 1910.2000 Add to clipboard 7: Left-handed ness in twin s: genes or environment?1996 Add to clipboard 8: Auditory lateralization in monozygotic twin s.1994 Add to clipboard 9: Left handedness in an identical twin discordant to his co -twin for handedness and schizophrenia, with neurological and psychometric evidence of left hemisphere damage.1990 Add to clipboard 10: Origins and implications of handedness and relative birth weight for IQ in monozygotic twin pairs.1989 Add to clipboard 11: Association of handedness and birth order in monozygotic twin s.1979 Add to clipboard 12: Left-handed ness in twin s: incidence and patterns of performance in an adolescent sample.1976 Add to clipboard 1: Paternal alcoholism and offspring ADHD problems: a children of twin s design.2009 Add to clipboard 2: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externalizing behavior and alcohol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a female twin study.2009 Add to clipboard 3: Neuroimaging of response interference in twin s concordant or discordant for inattention and hyperactivity symptoms.2009 Add to clipboard 4: Attention problems , inhibitory 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index overlapping genetic factors: a study in 9-, 12-, and 18-year-old twin s.2009 Add to clipboard 5: An investigation into etiological pathways of DCD and ADHD using a monozygotic twin design.2009 Add to clipboard 6: Evidence for overlapping genetic influences on autistic and ADHD behaviours in a community twin sample.2008 Add to clipboard 7: Association of cognitive distortions with problem and pathological gambling in adult male twin s.2008 Add to clipboard 8: Bivariate models for co-aggregation of dichotomous traits in twin s.2007 Add to clipboard 9: Attention problems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discordant and concordant monozygotic twin s: evidence of environmental mediators.2007 Add to clipboard 10: A structural MRI study in monozygotic twin s concordant or discordant for attention/hyperactivity problems: evidence fo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n the developing brain.2007 Add to clipboard 11: A general population twin study of the CBCL/6-18 DSM-oriented scales.2007 Add to clipboard 12: Young Netherlands Twin Register (Y-NTR): a longitudinal multiple informant study of problem behavior.2007 Add to clipboard 13: The Cardiff Study of all Wales and North West of England Twin s (CaStANET): a longitudinal research program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2007 Add to clipboard 14: Why more boys than girls with ADHD receive treatment: a study of Dutch twin s.2007 Add to clipboard 15: Across the continuum of attention skills: a twin study of the SWAN ADHD rating scale.2007 Add to clipboard 16: Birthweight-discordance and differences in early parenting relate to monozygotic twin differences in behaviour problem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age 7.2006 Add to clipboard 17: Genetic analyses of teacher ratings of problem behavior in 5-year-old twin s.2006 Add to clipboard 18: A population-based twin study of parentally reported tactile and auditory defensiveness in young children.2006 Add to clipboard 19: Maternal alcohol use disorder and offspring ADHD: disentangling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using a children-of -twin s design.2006 Add to clipboard 20: Genetic analyses of maternal and teacher ratings on attention problems in 7-year-old Dutch twin s.2006 Add to clipboard 21: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Twin Regis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I.2006 Add to clipboard 22: A longitudinal twin study on IQ,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attention problems during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2006 Add to clipboard 23: The etiology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7-year-old twin s: substantial genetic influence and negligible share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for parent ratings and ratings by same and different teachers.2005 Add to clipboard 24: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leep problems: a bivariate twin study.2005 Add to clipboard 25: A twin study of competence and behavioral/emotional problems among adolescents in taiwan.2004 Add to clipboard 26: The genetic basis of problem behavior in 5-year-old dutch twin pairs.2004 Add to clipboard 27: Twin -to -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spontaneous mid-trimester uterine rupture.2004 Add to clipboard 28: Heritability of attention problems in children: longitudinal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twin s, age 3 to 12.2004 Add to clipboard 29: Does maternal warmth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birth weight on twin s'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symptoms and low IQ?2004 Add to clipboard 30: Heritability of attention problems in children: I. cross-sectional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twin s, age 3-12 years.2003 Add to clipboard 31: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as a predictor of behavioral and learning problems in twin s.2003 Add to clipboard 32: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female twin s: an evaluation of the equal environments assumption.2002 Add to clipboard 33: Replication of the latent class structure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subtypes in a sample of Australian twin s.2002 Add to clipboard 34: Recruitment and attrition in twin register studies of childhood behavior: the example of the Australian Twin ADHD Project.2002 Add to clipboard 35: Neonatal outcome of spontaneous and assisted twin pregnancies.2001 Add to clipboard 36: Lack of association of dopamine D4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ADHD subtypes in a population sample of twin s.2001 Add to clipboard 37: Examining the comorbidity of ADHD-related behaviours and conduct problems using a twin study design.2001 Add to clipboard 38: A twin study of inattentive, aggressive, and anxious/depressed behaviors.2000 Add to clipboard 39: Latent class and factor analysis of DSM-IV ADHD: a twin study of female adolescents.1998 Add to clipboard 40: Development of computerized storage facilities for twin data: a 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 for a twin register.1997 Add to clipboard 41: A longitudinal twin study of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problems: common genetic o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1997 Add to clipboard 42: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2. The main effects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 on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 Virginia Twin Study of Adolescent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7 Add to clipboard 43: Twin sibling differences in parental reports of ADHD, speech, reading and behaviour problems.1996 Add to clipboard 44: Genetic influence on parent-reported attention-related problems in a Norwegian general population twin sample.1996 Add to clipboard 45: Parental ratings of behaviour problems: a twin and general population comparison.1995 Add to clipboard 46: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twin s.1993 Add to clipboard 47: Brutality to twin s in south-eastern Nigeria: what is the existing situation?1993 Add to clipboard 48: The effects of X monosomy on brain development: monozygotic twin s discordant for Turner's syndrome.1993 Add to clipboard 49: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in reading-disabled twin s: evidence for a genetic etiology.1992 Add to clipboard 50: A comparison of neuro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after prophylactic treatment for childhood leukemia in monozygotic twin s.1992 Add to clipboard 51: Twin children in volunteer registries: biases in parental participation and reporting.1990 Add to clipboard 52: A twin study of hyperactivity--I. An examination of hyperactivity scores and categories derived from Rutter teacher and parent questionnaires.1989 Add to clipboard 53: Multimethod assessment of temperament in twin s: birth to six months.1985 Add to clipboard 54: Twin s with academic learning problems: antecedent characteristics.1976 Add to clipboard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3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的晚餐
xifzou 2009-12-15 15:21
“最后的晚餐”中的"透视学" “最后的晚餐”描绘出了真情实感,一眼看去,与真实生活一样。似乎达芬奇就在画中的房子里。墙、楼板和天花板上后退的光线不仅清晰地衬托出了景深,而且经仔细选择的光线集中在基督头上,从而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基督。十二个门徒分成四组,每组三人,对称地分布在基督的两边。基督本人被画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的描绘目的在于表达基督的情感和思考,并且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最后的晚餐”原画 “最后的晚餐”数学结构图 摘自: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math/6/604/6_604_1002.htm
个人分类: 宗教哲学科学|7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扫脑记
eloa 2008-11-1 10:45
安婆婆 发表于2008-11-1 星期六 0:37 近日一遭奇遇,自觉颇有所得。且拿来与众位分享一通,聊充饭后谈资~ 偶遇脑专家 大学里有一次去朋友那玩,饭前无聊的时候,大家比赛辨认CD音乐里的各种乐器。小D以前学过一阵钢琴,有点艺术细胞,多数都是他抢先辨认出来。我们都不服气地嚷嚷根本没听到,小D就把CD回放。还真邪门,每次重听的时候,当他提醒我们注意小提琴加进来了,大家就果真都听到了小提琴。唉呀呀,一屋子人,摸着脑袋自叹弗如。 回到学校以后我曾琢磨过这事,越想越觉得迷惑:经过耳膜的音乐明明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第一次我听不到小提琴,经过提醒就听到了呢?是我对一种声音的期待改变了耳朵对这声音的灵敏度么?这种改变又是怎么来的呢?想了半天,什么答案也没有。这事过一阵也就忘了。 事隔多年,前不久我在楼下早点摊偶遇一身知识分子装扮的小D,互相寒暄叙旧。我惊讶于一个艺术青年变成了老学究,不免又想起当年的那层迷惑,于是向小D提出来。没想到这家伙下巴微微一扬,显露得色地说,我现在就研究这个呢。 小D一面啃着煎饼果子,一面语调激昂地给我介绍脑科学里面的新奇理论:对一件事物集中注意,确实能改变我们对它感知的灵敏程度。为啥呢?因为人的脑子各个部分是有分工的,一些部位能对另一些部位进行调节,来改变后者的灵敏度。这些被调节的大脑区域负责比较低级的功能,有的接收眼睛传来的视觉信号,有的接收耳朵传来的听觉信号,有的接收肢体传来的触觉信号等等。所有这些感官的信号,都汇总到更高一级的部位进行整合、分析之后,人才能看见、听见、感觉到外界的刺激。这后一类负责整合的区域,能产生较高级的功能,比如语言、记忆、情绪、计算等等。当你得到注意小提琴的讯号,高级区域就让听觉区域的一部分细胞提前活跃起来。当提琴奏响的一刹,早就高度戒备的细胞处理起信号来,比没有被调节的细胞更准确迅速,这种乐音也就更容易辨认出来。 (图片来源:Lekshmi Santhosh: Hearing Colors and Tasting Shapes , Yale Scientific Magazine, summer 2004 ) 他说得天花乱坠,一边卖煎饼的大娘却嗤之以鼻。大娘说:你咋知道人脑子就是这么个转法呢?难不成你剖来看过?大活人的也被你弄死了呀!我刚刚清醒一点的脑子,被几句话又问糊涂了。好在小D拿的是实打实的文凭,不慌不忙地擦擦嘴说,当然不能剖活人,我们用的是功能性磁共振技术。了无生趣的学术词汇打消了大娘的谈话欲,我却拉住小D,非要他解释清楚这是个啥玩意儿。难道真有一种技术可以读出我们的脑子在想什么吗?我又兴奋又有点恐惧。小D豪爽地一拍我大腿,干脆,周末带你到我们实验室来亲身体验一把! 充当小白鼠 周六我起了个大早,兴冲冲来到实验室门口。按照小D的指点,我把身上的硬币、手机、银行卡、手表等等一切有磁性的东西都掏出来放进了储物间。小D打开厚重的隔磁门,带我进到了仪器间。一台硕大的圆筒状机器出现在眼前。圆筒前面是一张一人宽的平台,台子上固定着一个比人头颅稍大的线圈状物。这就是磁共振扫描仪了。我跃跃欲试地就要往上躺,被拦住取掉了眼镜哦,眼镜框也是有磁性的啊。 我把头伸进那个线圈,两耳套好耳机,身体被尼龙搭扣带舒适地固定住,手边放置了一个按钮板。平台开动,我被缓缓地送入大圆筒中。小D关门出去,回到一层玻璃窗相隔的控制室。耳机里很快传来他熟悉的声音:注意听指令,然后用左、中、右三个按钮 报告你看见的物体的倾斜方向。注意,眼睛不能动,要一直盯着正中间的小叉。准备好了吗?开始。 我眼睛上方的一面镜子亮起来,正中央是一个黑色的小十字。短暂的等待,然后耳机里传出一个语音提示:左。我努力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左边,同时保持眼睛盯着小十字不动。这还真不是太容易的事呢。几秒钟以后,又一个语音提示:左这是让我报告左边物体的倾斜方向。同时,两个黑白条纹的圆点一起在左右两边出现,瞬息即逝。尽管我的视线保持在中央小叉,通过余光还是可以判断出左边的圆点上是向右倾斜的条纹。于是我按动右边的按钮,报告判断结果。有时候我的注意力被引导到右边,却要报告左边的物体方向,这就变得更困难了。游戏就这样进行了二十分钟,我终于在精疲力竭之前被放了出来。 小D笑吟吟地在门口迎接我:不好意思,我们故意把任务设计得有挑战性,是为了吸引你的大脑努力提高注意力,才能尽量探测到较强的信号。我的眼神显得十分迷茫:你说的信号指啥?他把眼镜递给我,一边说:下午再过来,就可以看到了。 看见大脑在干啥 午觉起来,小D领我到了他们系机房。你来看,这是我们早上收集的磁共振图像。电脑屏幕上赫然一幅黑白相间的大脑截面图。 小D敲了几下键盘,图像开始缓慢变化起来,截面从前额向后脑勺移动,我看着沟回像剖西瓜一样层层显现。太酷了,就这样从外面扫描一下,什么伤害也没有,就能获得整个大脑的三维结构!更神奇的是,图像上我的前额和后脑部位各有几小团桔红色,小D说那就是从数据分析出来的大脑活跃区。 这些就是你所说的和注意力有关的部位吗?我指着自己漂亮的剖面图问。是的,比较提示音为左和右的情况,磁共振信号在这几个部位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很可能负责你对空间的注意力,属于所谓的高级区域。哦,我回想起早点摊上的闲聊,那么这些高级区域应该在和低级区域对话,让它们做好接受信号的准备。在实验里,我要通过看来判断方向,那么被调节的就是和视觉有关的区域了?小D赞许地点头,下面我们来看看视觉区的活动是怎么随时间变化的。 在另一台电脑前,他打开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输出了一条红色的曲线。我仔细观察,在12秒左右的时间里,曲线出现了两次起伏。第一次在3秒左右,像个平缓的小丘;第二次在8秒左右,像个耸起的高峰。回忆实验的情景,我在第1秒的时候接到集中注意的语音提示,第6秒左右小圆点出现。啊,那么8秒时的那个山峰就是视觉区对小圆点产生的反应!奇妙啊,我居然看见了自己的大脑在干什么!可是3秒时的小起伏是怎么回事?那时屏幕上什么也没有,是什么让视觉区产生了活跃? 小D得意地输出另一条蓝色的曲线说,看看来自前额区的信号。哇,3秒时蓝线也出现了相似的起伏!在我集中注意力等待的时候,我的前额区正在提醒视觉区接收将要到来的信号!我居然看见了不能被意识到的大脑活动! 等等,让我冷静一下。虽然专业知识我一点不懂,逻辑训练可不差。同是3秒处产生活跃,凭什么说是前额区在调节视觉区,而不是视觉区在调节前额区呢?这样的活跃同时出现会不会只是巧合呢?小D两手一摊,光凭两条曲线的形状可不能下结论。必须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才能试着排除其他可能性。我一听头又大了,他理解地哈哈大笑。咱就不深究那些复杂的数学理论了,来,拿罐可乐,我们聊些轻松的话题。 从维纳到格兰杰 走到外面,在门口的台阶上坐下来。阳光斜照在树叶间,一片秋景秋色,这样的美丽后面深藏着多少我们还不能理解的复杂。有时我们觉得自然应该是这样运转的,有时又觉得应该是那样的。一个现在看起来完美的推理,很可能百年后又被后人所推翻。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找到了原因,其实却由于对事实了解的不够全面,只看见了表面的假象。我仰头感叹,就像前额区和视觉区的活动,我们知道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可谁是因谁是果?小D微微一笑:或许你该先问一下,因果关系是什么? 对于因果最强有力的判断莫过于清楚地知道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太有限了,谁知道聪明的孩子是不是小时候吃多了核桃?谁知道超市里泡面涨价是不是因为全球粮荒?谁知道今冬不冷是不是因为大气层二氧化碳增多?这都是很难回根溯源的问题。50多年前的一个美国数学天才,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的了解能使预测另一件事情变得更精确,就说事件一是导致事件二的原因。这个思路很受经济学家的欢迎,因为经济上的事件往往难以追踪其确切的来龙去脉,大家都在寻找能从宏观表象判断隐藏规律的方法。1969年,一个叫格兰杰的经济学家把维纳的定义数学化了,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用这种方法判断出的因果关系,就叫做维纳-格兰杰因果。 (诺伯特维纳(黑白照片)和克莱夫格兰杰(彩色照片)) 说到这里,他开始眉飞色舞:你知道吗,我们用格兰杰的方法来比较前额和视觉区的关系,发现前额的活动确实是视觉区活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反过来效果却不显著。真的?那人们对注意力机理的猜测,确实能得到事实的证据了! 我真庆幸偶遇了小D,得以窥探到一点点大脑运作的奥秘,这感觉真好。我也开始有点理解了小D这样的老学究,为什么能够一门心思地沉迷在实验室和电脑前。能不停拥有发现的快乐,也是让人羡慕的一件事情啊!何况这发现还有关人类意识的未解之谜。 我弹弹可乐的空罐子,想起了最后一个问题:为啥在进仪器间之前你把我身上的金属物件全给没收了?他比划出半个人的长度,说:磁共振扫描仪能把这么大的铁家伙一下子给吸进去,如果你不想在实验中被硬币别针扎得一脑袋,还是老老实实交出来吧。哈哈!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703.html
个人分类: 心理|1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