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开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开发西藏水电有利全球生态环境
zbt92 2010-11-24 17:37
科学开发西藏水电有利全球生态环境 (2010-11-24 17:26:53) 来自 中国新闻网 2010年11月24日 14:21 来源:中国能源报    目前,藏木水电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许多人质疑其开发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和对西藏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关于水电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主要是担心大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事实上,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绝不是水电大坝,而是那里的人类活动。例如,怒江到现在还没有建大坝发电,可是生活在那里的几十万人为了生存,每年不断地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使怒江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相比之下,我国的大渡河流域上的九寨沟,不过就是由地震产生的各种堰塞坝截断河流形成的天然水库。然而,由于那里一直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就形成了今天风景如画的世界自然遗产。   因此,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适度的开发水电才是积极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从全世界来看,几乎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目前,我国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要科学开发利用水电的时候,否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近年来国际上也经常出现下游国家反对上游开发水电的现象。上游国家开发水电会增加对河流水资源的控制能力,因此对于未来河流水资源的分配,确实存在着对下游国家不利的可能。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水资源用量不大,因此当前在国际河流上的水电开发建设还没有引水调水的计划。不过我们应承认,河流沿岸的居民都有按比例享用河流水资源的权利,因此现在暂时不需要,并不等于我们将来也不需要。一旦上游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必须要使用当地河流水资源的时候,即使没有建任何水库电站,也一定会建设专门的引水取水设施。所以,反对上游国家建设水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下游国家水资源分配的矛盾。   不仅如此,对于一条河流的水电开发,一般来说下游地区才是最大的受益方。因为上游在开发水电的过程中,除了受益之外总还要承受一定的土地淹没损失。因此,很多关于水电开发的争议,都是上游反对、下游支持建设。当年,美国为了让上游的加拿大建水电站帮助调节径流,还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建设经费。因为只要不引水调水,水电站的作用只是调节径流,不会减少河流中水资源的总量。而且,这种调节的结果一定是蓄丰补枯,对下游起到减小洪水,增加枯水期流量的有利作用。我国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也决不例外。因此,下游国家盲目反对开发水电的作法,不仅会增加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对自己国家也将是一种巨大的利益损失。   明智的办法是上下游国家建立起互信、协商的机制,在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上按照国际惯例合理的解决分歧。遗憾的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总是抱着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偏见来考虑问题。因此,在国际河流开发上所采取的只干不说和少说多干回避态度,不仅没有能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反倒加剧了下游国家的担心和猜疑。   其实,在澜沧江开发的初期,我们就有过因不敢理直气壮地开发水电,反倒引起猜疑和反对的教训。最后,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我们索性把下游国家的官员和专家请到我们的水电站参观考察,消除了他们的各种疑虑。此后,国家能源局的王骏司长还在《中国能源报》上发表过一篇令人深思的好文章《国际河流开发不必大惊小怪》。如果我们能从工程一开建时候,就以坦诚的科学态度,理直气壮地与下游国家交流沟通,完全可以打消他们的各种疑虑,做到科学开发国际河流,实现双赢,促进上、下游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   (作者为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 )
个人分类: 三峡|4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破案”手记
xuyingxiao 2010-11-24 07:49
TroubleShooting(故障排除)是我的老本行不管是做网管还是做开发。TroubleShooting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就像破案,抓住各种线索、没有线索也要制造线索,一点一点地剥开真相。 导师交过来一个难破的案子,尽管我心里在说:这不是我的份内之事,但其实我这前半生又做过多少份内之事呢,还不是有啥事做啥事,这回就发扬一下国际主义精神吧。更重要的是,哥已经七八年不在江湖,江湖上早已没有了哥的传说。看看这案子似乎不难,重出江湖拿来过过瘾也不错啊。 首先要去案发现场。到处打听去案发现场的路,却发现这个案发现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原来是一个虚拟的机器,而且这个虚拟机寄宿在哪里也不知道。只通过邮件联系上一个学生,这个学生说硬盘坏了,正在将虚拟机迁移到另一台宿主机器。这台宿主机器在哪里、谁来管?没有人知道,都是远程操作。拖了很久,终于迁移好了,给我一个地址、一个账号和密码,于是可以通过SSH远程连上去了。 能看到现场是激动人心的,仿佛战士又来到了战场,但我所看到的其实都是幻象。这比阿凡达还要虚幻,纳美人尽管接触的是地球人的化身,起初对真正的地球人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一无所知,但毕竟纳美人所看到的化身是具体的、可触摸的、真实可见的。而我所看到的虚拟机,存粹是我自己的电脑中显现的一个窗口。我只知道,地球的某个角落,有一台计算机假扮着各种不同的机器,模拟各种不同操作系统的响应,把一幅幅信息发给不同的人,让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在和一个真实的计算机打交道。这倒有点像人工智能中的图灵测试,只是现在这台计算机不是在模拟人的智能,而是在模拟另外一台电脑。 进了现场才发觉里面用的操作系统是Linux,不是我平时用的Windows。天!哥不用Solaris都n年了,linux更只是摸过几次。依稀记得cd, ls -al等几个简单的指令,找学生要了启动游戏的指令,就准备还原现场了。一个启动命令发过去,突然看到提示,Jess过期了。呵,原来这个案子这么简单。赶紧google,下载,上传。碰到问题了:怎么将我下载的新的Jess上传上去? 以前这可谓举手之劳,但这台电脑没有装FTP, 也无法运行浏览器。而且我的账号也没有权限安装。想到找个中间服务器倒一下,但离开故校多年,早就没有故校的FTP服务器的账号了,最后还好想到母校的服务器上有个账号支持FTP,终于把软件从我的机器中传到母校,再从母校下载到游戏服务器。搞定。 一切风平浪静,用了一段时间却突起波澜,游戏服务器又连不上了。急着要用,导师限时一天之内搞定。 这时真是后悔当初接了这个烫手山芋。破案最怕的就是限时,对我们一线的警察来说,不计时间和成本的话其实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是时间和投入的多少问题。就像方玄昌遇袭的案子拖了很久也没破,但同一批人再袭击方舟子时,上头一下决心,很快就破案了。但如今一天之内就要搞定这么没有头绪的案子,确实有些天方夜谭。 再去现场,这一次的案子非常棘手,连游戏的第一关:网页都上不去。做网管最拿手的是重新启动,重启Web服务器,没有权限;重启整个操作系统,又没有权限。就像一个警察到了枪战现场却没有枪,空有力气使不出来啊。谁给我超级用户口令?幸好有网络,群发邮件,可惜学生都在上课,等到中午时分终于等到了口令。n年没有做过超级用户了,此时的我,就像电影中被缴了枪的警察又重新搞到了枪,再也没有能阻挡我的障碍了。有了超级用户,就可以说没有任何搞不定的事情了。真正的破案终于开始了。 重启、再重启,没有效果。查看日志,找不到蛛丝马迹。 当破案没有线索的时候,一种做法是走访目击证人,搜集线索。幸好现在是网络时代,不用自己去跑,只要继续群发邮件,等学生下课后看看大家做过什么就行了。不过对学生不报太大希望,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经过几届学生经手,每个学生都只知道其中一个非常局部的信息。 在等待大家的回音时继续创造条件制造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 大胆假设:Web服务器软件坏了。 小心求证:自己编一个最简单的Web服务器,结果仍旧连不上。 继续大胆假设:学校网管设置了防火墙把这台机器封了。 小心求证:学校的网管都不知道怎么联系,还是先从自己做起吧,查这台机器的防火墙设置。 没有图形界面,一切都靠命令行,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搞不清这台机器用了什么防火墙,就从最常用的找起来吧。虽然n年前在路由器上配置防火墙的技能已经炉火纯青了,但如今除了基本的概念以外,实际的命令早就忘了,而且现在是在Linux上配置防火墙,连Linux本身都不怎么熟,对其防火墙就更是一头雾水了。万能的Google,终于让我搜索到Linux上常有防火墙的配置文件。虽然看不懂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指令,但依靠胆大心细,照葫芦画瓢,比照着修改,终于把80号端口放行,可以通过浏览器能访问了。 满心欢喜地运行游戏客户端,结果却仍旧连不上服务器。 得看游戏的运行机制了,缺少文档,还好游戏有源代码,尽管时间紧急,但择要地读了一下代码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加上最原始的调试手段:加上打印语句进行跟踪。终于发现游戏服务器打开一个端口后就不再走下去了。 大胆假设:防火墙把游戏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的端口也封了。 小心求证:防火墙上放行后,果然可以连接了,但所有的游戏帐号都无法登录。 大胆假设:防火墙把服务器上数据库的端口也封了。 小心求证:,循着踪迹跟踪过去发现连接数据库时就出错。google查到MySQL默认端口,将其放行。 但仍旧无法登录,看来还有其他原因。 大胆假设:数据库配置有问题。 正要去google,走访目击证人搜集到一个重要线索:数据库root密码被改过。终于找到原因了,但密码保存在哪里呢?在浩瀚的文件里哪个里面有数据库密码?用password检索的话有很多文件都有这个词。最后根据出错提示猜测犯罪嫌疑人,这时候警察的直觉就很派用场了。找个文件抓来以后一看,果然有个地方有密码。 终于进了游戏了,但游戏中间突然提示缺文件。全局搜索也没搜索到所缺的文件,继续根据出错提示猜测,原来还有另外一个文件也保存有数据库密码,得一起修改掉。看来这个游戏设计得有问题,密码明文保存在这么多不同的源代码里面。重新编译部署,游戏终于可以玩起来了。 夜深了,但人很兴奋,一个难缠的案子初步破掉了,这个案子要综合用到网管和编程的知识,涉及Linux系统、防火墙、DNS配置、SSH、Apache服务器、Jess引擎、Java编程、DarkStar,幸好我刚工作时同时做过网管和编程。尽管很多知识和技能都荒废多年了,但这些领域的基本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并没有变化,在强大的google的帮助下竟然依靠七八年前的知识在半懂不懂的状况下自己动手破了这个案子,八年前自己编写的一些小工具也都还能派上用场。 做网管,其实挺幸福的。
个人分类: 科普|4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仪器使用,宜“悟”不宜“捂”
boxcar 2010-9-12 22:42
刚才看了博友杨延丽的新博文 避让仪器做 大爷 ,再次提到了关于科研仪器的问题。对科研仪器相关问题,我以前也曾不止一次地撰文分析过【 2-7 】,不过主要是侧重在需求和研发层面的探讨,今天再就这个问题啰嗦几句,分析一下使用仪器的理念和方式。我的观点是,在仪器使用方面,亦 悟 而不宜 捂 (再次用撷英绝活)。 但凡有过一段时间的国内实验室研究经历的老师或同学,大概都会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及此事,有些吃过些闭门羹或者苦头的人甚至会很忿忿不平,不为别的,只因为在仪器使用中很多人都遭遇到了种种不便。这种不便的起因,说穿了就是一个字 捂 。是的,有些实验仪器的管理人员有一种不大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仪器 捂 在自己的手里,别人希望用时不愿意提供方便,有时会故弄玄虚,有时甚至设置障碍。 捂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通常是有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把自己负责的仪器设备看作准私有财产,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排他性,从而把设备捂在自己手里而绝不容他人染指。客观原因是对最大限度地使用仪器没有信心,总怕把它搞坏了不好修理,所以不愿意把设备拿出来给人用。 仪器设备 捂 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仪器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利用率下降、产出成果不多。 捂 的间接后果,是管理和操作仪器的人员在很长时间里坚持把高级仪器当成 祖宗牌位 供起来膜拜,只知在有宾客来访之际卖力气宣扬仪器如何的高端精确,却全然不知道如何正确、熟练地进行操作,进而充分利用仪器的各项功能去开展高水平的工作,久而久之,捂住的就不只是手头的一台高品质高价格的仪器了,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顺便被抑制而不能借助设备得到充分的发挥。既然捂存在如此多的问题,那么在实际运用时就不该再努力下手去捂了,这时候要动手也应该是去操作仪器,而不是拉块蒙布把仪器盖住。 面对仪器,不该动手去捂,而应该设法用心去悟。作为实验仪器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不但应该熟悉仪器的技术指标和主要用途,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吃透仪器的原理,并能品出仪器在设计上的种种妙处,进而达到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通,真正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真正用好仪器。做到这些,不能靠仪器的说明书,也不能只靠仪器生产厂商的技术培训,主要要靠个人平常用心去钻研琢磨和日积月累的经验堆积,这时候靠的主要是领悟,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很多悟性高的技师,其实际仪器使用能力远胜于只知道僵化地利用仪器的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读者真的能够悟得好、悟得对,靠这个悟字还是可以帮人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总之,关于仪器的使用,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自己可以做怎样的选择,是选择捂还是悟 真的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和思考。 【 1 】杨延丽: 别让仪器做 大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332 【 2 】吕喆: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面临的 牵引 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447 【 3 】吕喆: 国产仪器研发之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426 【 4 】吕喆: 国产仪器研发之 浅 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9072 【 5 】吕喆: 国产科研仪器还 欠 什么? h 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518 【 6 】吕喆: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8171 【 7 】吕喆: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067
个人分类: 科学网|594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开采国学
caoman 2010-8-25 13:40
近年来,兴起了国学热,如评三国、说论语,并把孔子搬上了银幕。支离破碎听和看,没能理解此风来的源由,也没花时间去考虑。近日,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听国内一流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获豁然大悟之感,并促使集中小思,顿获多多。 中国有领导世界的国学领导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早已告诉了我们怎么领导世界,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完全理解并付诸行动。相反,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人与人间的关系上,尤其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仅战争就夺取一亿多人的生灵,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可悲的一百年。而西方在我思故我在哲学观指导下,注意力主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征服自然引领工业革命。领导世界需要有整合人类和天地的能力,天人合一就是这种能力的最好写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这种能力的现实体现。 中国有经营天下的国学核心竞争力。 天道酬勤、天道酬俭、天道酬德,这是国学告诉我们经营天下的三字经:勤、俭、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近代受国家动乱(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企业相对落伍了。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潜心研究利用国学(如易经、孙子兵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造就了一批企业家(如被誉为精通公司之道的蹈盛和夫)。可喜的是中国企业经过 30年的复苏已经觉醒,一批企业闯进 500 强,并开始了做持续发展企业的修炼,如自发组织发行绿色公司期刊。 中国有赢得世人尊重的国学魅力。 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这是国学告诉我们怎么做圣人的八字经,可惜的是近代我们没有知行合一,不但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和世人的尊重,而且还沦落到穷困潦倒被鄙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程度。与此同时,美国强大起来并获得许多诺贝尔奖,但由于缺少做圣人的文化根基,得到了世人的敬畏而不是尊重。近 30年来,中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富余了,可以抬起头来走世界(出国旅游热),得到了世人的高看而不是尊重,国学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每次学习国学,都让我感受到生为中国人的荣幸,尤其是 60后出生的经历了有史一来最快的发展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没有国学作功底就没有这个沉睡雄狮的醒来,为了世界的持续发展与天人和谐,接受中国百年耻辱和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开采国学获得最强大的竞争力、魅力和领导力,而不是一味的开采自然资源。
个人分类: 哲学|18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
wangkaiyong 2010-7-30 16:17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人们在厌恶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的同时,更趋向于走向大自然、溶入自然,把旅游、学习、教育、休养寄寓于自然之中,于是,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旅游应时而生。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方向。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风景区是发展生态旅游新兴的一个典型。风景区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东南麓,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集国际岩溶与洞穴探险科考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于一体,经中国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教授带领多国科学家全面科考得出结论,认为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在世界上的自然景观中,具有稀少、奇特、险峻、壮丽、秀美、生态环境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当居于世界旅游资源之首。2003年10月1日,大石围天坑群旅游风景区正式对外推出,共有大石围天坑、布柳河、罗妹莲花洞、穿洞天坑、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火卖生态文化村六大景区建成同时开放。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建设与开发,大石围天坑群旅游风景区作为广西旅游业第三极的优势开始突显,旅游接待条件日趋成熟,旅客数量接踵而至,知名度日益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科学、合理的规划。   1、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   1.1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in首先提出生态旅游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旅游概念才开始传入中国。有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广大公众,认识和欣赏自然及文化遗产的旅行,保证旅游区不受破坏和污染,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详细划分,生态旅游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   广义概念注意人与环境的关系,不破坏污染环境,保证游区的持续发展的一切旅游活动,统称为生态旅游。   狭义概念人们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接受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有其它传统旅游所没有的独特的特点。一是品位高,旅游者一般文化素质较高,通过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从中获取自然与人文知识;二是计划性强,旅游经营者一般是经过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之后,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参观旅游,以求获取大自然之知识、探索自然生态之奥妙;三是强调自然性,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强调突出自然本色,参观游览活动以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所需要的旅游设施简单,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4左右;四是重视环境保护,对环境资源进行非损耗利用,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生态安全性极强的游览方式。   1.2景区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对未来事务的合理组织与安排。应该说,旅游活动产生之初并无规划可言。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经从城市拓展到乡村,旅游需要规划的思想开始为更多人所接受,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深入发展。   旅游景区规划的对象从系统中的简单要素到整个复杂系统,规划的方法也由单一的美学形体规划方法,逐步发展为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和产品导向相结合,形体规划方法、经济理论、环境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等综合参与。不仅根据资源和市场进行调节,还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响应。当前,应用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旅游景区规划已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方法。   1.3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应包含以下基本因素   1.3.1旅游资源   景区规划,旅游资源是基矗当前,被誉为阳光工程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意识等呈现多元化趋势、个性化消费颇受青睐的情况下,旅游资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海、陆、空无所不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激活地方社会经济的催化剂。甚至在某些时期被认为是穷乡僻壤的贫困农村,如今借助其相对良好的生态资源,通过开展农家乐等活动,也使其成为城里人热衷的度假胜地,比如乐业火卖生态文化村,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要选择有意义的区域、有价值的自然区域、有特殊生物学、生态或人文价值的区域开展旅游。   1.3.2产业间的整合   产业间的整合,不仅包括旅游业同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通讯、商贸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而更强调提高旅游业与地方传统一、二产业的关联度。虽然建立产业链已是旅游界的共识,旅游业的发展因其乘数效应也会对传统产业起关联带动作用,但在旅游规划中还往往是就旅游谈旅游,对与旅游业直接相关产业的内在联系关注较多,而对于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当地居民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措施探讨较少,缺少旅游业与当地社会经济融合的组织规划。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必须充分体现产业间的整合,同时满足游客、供给者、旅游地居民等多方利益,更符合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等战略目标。要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乐业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技兴县,旅游强县,将旅游强县、发展生态旅游列为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强县富民的重中之重,并全面通过道路、交通、城建、旅游等部门之间的统一规划与整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产业间的整合是成功的。   1.3.3区域合作   发展旅游要树立大区域思想,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旅游资源特色而不是行政区划为背景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这既可以避免旅游业中遍地开花的低水平发展现象发生,还可以保持资源完整性,避免同类竞争导致的游客分流甚至是两败俱伤。虽然要突破行政区域进行具有资源特色的规划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区域协调加强优势互补已成旅游规划发展的一个方向。大石围天坑群旅游风景区在开发之初,就有意识的通过旅游组织社团和部门加强与田阳布洛陀壮族文化遗址、靖西通灵大峡谷、那坡黑衣壮、凌云纳灵洞、茶山金字塔以及百色澄碧湖等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的横向联系,2005年国家正式将百色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区之后,这种联系更加密切。   1.3.4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规划要有利于旅游景区的保护,这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保护多了,影响旅游业的运转,不利于提高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多了,生态环境容易失衡,旅游资源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寻找它们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要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未来状况予以充分重视,正确分析旅游景区各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积极规划,长远打算。景区规划不仅要注重满足旅游者需求,还应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到过大石围天坑景区观光的游客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那是因为只能在天坑上边俯视坑里,无法下到坑底探个究竟,揭开神秘之旅的面纱。曾有有关部分和人员曾积极提出在大石围天坑修建地下通道或电梯,给游人提供方面之门,对此马上有专家学者给予了否定,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这种开发的破坏性远远超过了原始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应该保持现状,维护平衡。   1.3.5自主与配套开发的关系   乐业的生态旅游是一个大系统,各个景区子系统是这个大系统的有机组成,因此,任何子系统的开发都只能作为整个风景区的配套建设。尤其是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风景区,其中布柳河、黄猄洞天坑等景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滞后的,地缘优势也不明显,总体旅游气候尚欠成熟。规划者也充分的意识到,应该把这些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作为配套乐业旅游开发的一部分,摆正配套开发(发展)与自主开发(发展)的位置。   1.3.6客源市场   客源,是景区规划的价值所在,没有客源,也无所谓规划,规划再也没有意义。要从开拓各类客源市尝扩大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范围出发,做好规划。   1.3.7规划组织部门的多元化   旅游涉及多区域、多产业,故在规划组织结构上也应多元化,由主要牵头单位组织多个规划部门共同完成,充分发挥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民俗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大石围天坑群旅游风景区从规划到正式对外开放,得益于上至区党委、政府,下到百色、乐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在决定开发大石围天坑群之初,自治区就决定由区副主席袁凤兰女士牵头主持规划。   1.3.8社会效益   规划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效益,理所当然,首先直接受益的当是经营者。当前,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已经从城市发展到乡村、从大都市推广到小乡镇,越来越多的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对优势资源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来说,经济目标仍然是其制定旅游规划、发展旅游业的首要目标。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景区规划必须以当地社会、环境、经济的实际状况为依据,与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密切联系,使得通过发展旅游业能够切实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地方人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1.4旅游景区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1.4.1调查与评估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价等前期工作,没有调查、评价,就谈不上规划。旅游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气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大力支撑。要认真调查地方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深入研究地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同时,在规划的区域范围、促销市场等方面,尊重资源的完整性,深化区域合作,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石围天坑群风景区的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直是整个风景区规划的首要工作。在正式规划前,以朱学稳为首的国内外老家和学者就多次对大石围天坑群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科考、论证,也陆续发现了很多优势的自然旅游资源,比如乐业天坑分布数量世界第一、大石围天坑综合欣赏价值居世界第一、布柳河仙人桥跨度世界第一、百朗地下河系统规模世界第一、罗妹莲花盆单盆面积世界第一等等,给以后的规划开发与发展定位提供了极其宝贵而充分的依据。可以说,这对于整个旅游风景区的规划与开发起到了成败攸关的作用。   1.4.2突破局限,统一引导来源:考试大   从我国现有的旅游规划机构来看,隶属于各行各业,各有不同。不同的行业及专业背景使其旅游景区规划各有侧重。有侧重,就有偏重,有了偏生,就会产生不足。故在做规划时,必须统一引导,统一发展方向和目标。比如在做旅游景区规划时,加强引导专项规划研究,通过制定旅游景区规划对当地一、二产业的发展给予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对于一些拥有一定的特色旅游资源、但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落后地区来说,通过旅游景区规划,整合地方资源,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把旅游业与地方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自2005年以来,乐业县组织部就组织开展农家课堂培训活动,对举办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旅游项目内容进行培训,统一规范与引导。目前,在乐业火卖生态文化村已开展有8处农家乐和1处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山庄。
个人分类: 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关何处?
dema1947 2010-7-24 20:10
译稿:《月球:资源,未来开发与移民》(引言) 翻译 马德 译者按: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气候恶化,房价高企面对我们这个人满为患的地球,想起古人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而手头这本《月球:资源,未来开发与移民》(The Moon:Resource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ettlement)却让人读来眼前一亮。 作者David Schrunk等是几位美国宇航技术专家,他们在这本科普著作中提出: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太空勘探和月球移民的行动(行星和卫星计划),使人类成为未来的太空居民。这不是小说家的幻想,而是科学家基于人类科学技术基础的规划。 500多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今天,人类登陆月球的行动是否会又一次改写人类历史?我们拭目以待。 原书信息: 书名:《月球:资源,未来发展,以及移民》第二版 (The Moon: Resource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ettlement, 2nd Edition) 作者:David Schrunk, Burton Sharpe, Bonnie Cooper, and Madhu Thangavelu 出版:Springer Praxis 出版时间:2007 原文对照 : The Moon:Resource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ettlement(Introduction) 引言 I.1太空时代 未来的太空时代,是指人类在太空中生存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前提,是人类对于无限的太空资源的科学认识和技术能力达到了相应的水平。当人类对于太空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一定程度时,就有能力从太空中获得丰富的能源和物质材料,对太阳系进行深入全面的勘探,并将在月球和更多的行星上设立定居点,届时,人类将开始星际间的航行。受现有的封闭的地球观念的限制,我们不得不为生存需求跟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担忧,不得不致力于地球环境的维护。这种封闭的观念将会被 开放的太空的宏伟愿景所代替,人类未来将获得无穷的资源,进入无限发展的境地。 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将登陆月球,并以就地取材的方式对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试验(ISRU)。那时,将有一种机器人设施,能够根据地球基站控制人员的指令寻找到适当的位置,用机器手攫取月球表面风化层泥土材料样本。经过一系列的制造程序,登月飞船携带的材料加工设备将利用月球泥土中的提取的材料制造出可正常运行的太阳能电池。这种就地取材的资源开发模式的试验,哪怕只要生产出1毫瓦的电力,它也将成为人类在太空领域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特定的设施,利用月球本身的能源、材料等资源生产出电力,并制造出新的工具,这一过程的实现将使人类不依赖于地球资源的太空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并不断获得进展。于是,一个太空勘探和开发的热潮将随之到来,一个对全人类的利益有着有广阔前景的太空时代将成为现实。 I.2 优势与机遇 就太空时代的实现和人类在未来神奇世界的演进而言,月球将以其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太空发展基地的首选。这些优势包括:离地球最近,资源丰富,特殊的重力环境,对太空危害的防护成本较小等。月球开发也将为诸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科学研究、商业利用、教育、国际合作、太空生存模式研究和外层空间的探索等。 I.2.1 近地优势 月亮所运行的轨道距离地球约为377,000公里(234,,000英里)。如此小的距离,意味着月球对于太空交通工具而言是最适合的地点,这是选择月球建立永久太空基地的首要有利因素。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很小(以光速往返一次仅需三秒),完全可以在地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半自主机器人进行实时操作和远程控制。由于潮汐锁定的作用,月球总是以同一个侧面对着地球,这样,设立在月球表面的通信设施就可以与地球保持不间断的直接联系。月球所具有的这一优势以及远程控制的机器人设备的使用,为在月球快速搭建基础通信设施提供了条件,也有利于协调全球范围对月球勘探和开发的管理运作。在后继的开发试验中,由于月球到地球间距离很近,所以一旦发生意外,宇航员可以在三天之内返回地球。 I.2.2 资源开发 月球没有大气层,因而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有丰富的太阳能可供利用。利用自身物质材料建造的月球太阳能电站把日光转换成电能,可以为整个月球的勘探开发提供所需的能源。太阳光也可以直接为太阳能烤箱、热力发动机和热力经营系统提供热源。 月球上有丰富的原材料可以用于月球太空基站的建设和运营。月球的土壤(风化层)含有铁、铝、钙、硅、钛和氧等元素,此外还发现有大量较轻元素如碳、硫和氮等。据已获得的月球地质资料,月球表面风化层可以为月球开发基地的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用来生产电线、透镜、太阳能电池和建筑材料等。 I.2.3 重力条件 对于第一个外空间工业基地的开发而言,失重的太空环境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世界工业的技术是在地球重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同样的制造工艺,在月球重力(为地球重力的的1/6)环境下,比在近地轨道或其他外星空间的微重力环境下,毕竟要容易适应的多。举例来说,轮式载重车辆和依赖重力实现材料剥离的技术,经过改进是可以在月球重力条件下使用的。 最初的月球殖民活动将通过远程操纵和机器人技术以无人驾驶的方式实现。不过,其后不久人类将亲自前往这块新的领土,他们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也会适应新的生疏环境。正如我们所知,在轨道空间站的失重条件下,人体会有许多不良的生理反应,比如心脏失调和骨质减损。长时期在1/6重力条件下生存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反应,目前我们尚且所知甚少。不过,在月球的重力环境下,人类还是可以像在地球上那样用两只脚走动,这比在微重力条件下的空间站和其他近地物体上要更接近于在地球时的状况,因而也更容易一些。 I.2.4 太空辐射 开放的太空环境对于生物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安全都存在着威胁。太空环境下的宇宙射线辐射强度,超过地球上人体承受极限的十倍以上。更严重的是太阳耀斑的辐射,如果不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大约一个小时到一天时间的耀斑辐射足以使任何生物丧命。同样地,宇宙射线和太阳耀斑的辐射也会损害机电系统的功效。微小陨石对人和设备也有直接的威胁,而在地外空间条件下,阳光辐射产生的热应力对于任何设备器材都将是严重的问题。在月球上,可以使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变得很简单转入地下。凭借在月球构建的地下设施,人和设备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完全不受宇宙射线的危害。对宇航员而言,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来往于地球和月球的三天航行时间中,如何防备宇宙射线的威胁。 I.2.5 科研机遇 建立在月球上的开发基地,无论是对月球的研究还是对宇宙的探索,都是一个极好的平台。比如,就太空望远镜的操作而言,月球要比地球轨道或自由空间有极大的稳定性;月球的风化表层可以很好地保护仪器设备免受电离辐射、微小陨石以及高温的损害;干扰量度法这种高精密度的望远镜技术,可以捕获到极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具有更长波长。相较于地球表面,这些技术性能在月球能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月球与地球相背的一侧,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任何电磁波干扰,因此是在整个太阳系中使用电子天文望远镜最理想的地点,它也将为为探索外星人提供更好的条件。月球最终将成为一个综合的天文观察基地,它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关于宇宙的知识体系。月球也是一个研究星球地质史系统的极其丰富的信息宝库,对山脉、裂谷、月球地表、熔岩管等进行的地质探测形成的系统知识将对人类开发月球作出长久的贡献。 建立在月球上的科研/工业开发基地,以就地取材的模式开发月球资源,将成为研究与探索外层空间诸多技术项目的最佳站点,例如电磁推进技术、电力无线发送技术以及材料科学、农艺学、药学和生命保障系统等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将使地球上的人民受益,也会应用于太阳系中更遥远的星球比如对火星的探索。目前,对于未来的月球基地所需的技术或工具还很不成熟,亟待在现有的水平上加速发展和提高。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将在月球得到应用。从小规模的机械工具、通讯设备等技术储备以及其他必需的设施这些在地球开发制造的技术储备起步,月球开发所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会在月球本身得到充分发展。一旦这些技术和发明在远离地球的月球环境下发育成熟,毫无疑问,它们必将在外星空间得到普遍应用,包括小行星、行星、人造卫星以及整个太阳系,都将是这些技术的用武之地。 I.2.6 教育服务 建立在月球上的无线通信基站将成为覆盖整个地球的直接和实时的通信网络,并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远程教育服务。月球通信站也会直接跟地球的因特网连接,这样世界各地的学生就可以全程跟踪观察月球开发和研究的实况。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将有可能参与月球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活动。 I.2.7 商业投资 月球基地的开发计划,将涉及到各个相关的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大学、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社团组织。在这些体系中,商业机构可能会提供最主要的投资。当前,太空通信的商业经营(如卫星通信)已经取得了稳定的成长,因此,在具有巨大商业前景的空间通信技术开发和经营中,目前民间投资已经超过政府投资。同样地,未来月球基础设施的开发项目也可能出现同样的趋势。 利用现有的当代经济运行模式,政府可以整合月球开发的项目,引入风险战略投资,由这些企业承担诸如月球轨道交通之类的基础设施工程(本书稍后将做进一步的讨论)。 这其中的一个建设项目,将是利用月球表面风化层的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这些由月球电力公司生产的电能不仅可供应月球市场的需求,而且当生产能力有足够的成长以后,也可通过对地球市场销售而获利。基于月球的能源、矿产、制造、通信和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将形成独立自主的月球经济,这些产业所需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商业投资。当人类在月球的定居条件成熟以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旅游以及相关的商业服务行业将发展壮大,因而形成两个星球间的双边经济。 I.2.8 地球收益 最初的月球基地建设将为地球居民提供诸多领域的商业机遇和就业机会,比如航天、机器人以及环境工程等。除了经济上的收益以外,这些成就也将直接推动各项科学和技术学科的进步,从而使地球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比如,未来月球太阳能生产系统可为地球的各个地区提供丰富的、低成本的、清洁的太阳能动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这里开采的高品位矿物和原材料源源不断地向地球供应,这将为提高生活水平奠定物质条件。这物质条件包括使用由月球提供的清洁能源来淡化海水,为世界干旱地区输送纯净的饮用水源(详见第十章)。地外星球提供足够的能源和原材料,有望显著减少地球本身的矿物开采的依赖,减少化石燃料(这些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核燃料的使用。 I.2.9 国际合作 月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将为国际间的合作和资源整合提供机会。月球的开发,如果按照过去的模式,由某些国家各自为阵地独立行动,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会受到许多限制。事实上,最初的月球基地的建设,如果国际间能够取得合作,将是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和平发展,造福于全球,这本来就是外空间开发的出发点。因此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各个国家尽可能地参与月球基地的开发,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月球基地建设上的国际合作,从最初的规划到项目的建设,以及后来的经营管理,这本身就会促进相关国家之间的和平交往。 I.2.10 未来生存 生存是所有生物物种固有的内在动机,人类也不例外。严重的问题是,自然界的灾难事件,如剧烈的小行星碰撞或彗星袭击,都可能摧毁整个的人类。尽管我们一直在为最大限度地减低天灾人祸的威胁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但是对不可预测的人类未来生存而言,最可靠的措施还是到地球之外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永久领土。人类进入太空领域,首先是为了谋求发展与进步,但是也有第二位的考虑,这就是为遥远未来的人类生存着想:总的来说,人类的这些追求都是自然界中的健康力量。固然,人类不是完美无缺的物种,但是毫无疑问,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积极的。举例来说,全球的人权纪录一直在不断改善,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在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我们不能排除宇宙间存在另一种智能生命的可能,但是迄今为止,就我们对外星智能生命所作的探索而言,依然可以假设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向月球和太阳系其他目的地的移民,不仅是为了确保人类本身未来的生存,而且也是在把人类文明这支积极的力量推广到更遥远的宇宙空间。 I.2.11 太空探索 建立在月球的开发基地最终将能大量生产太空探索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当技术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大量生产具有特殊功能的小型人造卫星以及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的大型宇宙飞船的各种部件,包括计算机、摄影机、传感器以及航天器刹车系统的防热罩等。这些宇宙飞船通过电磁模块操纵,可以从月球出发,飞往各个行星及其卫星和小行星带。这样一来,地球作为最主要空间探索基地的作用将被月球所取代。 届时,将对近地天体进行勘探和矿产开采。特别是那些对地球和月球构成碰撞威胁的星体,可以通过操作,使其脱离危险的运行轨道,而这些星体上所蕴藏的水、氢氧化合物和金属等将得到开采,然后提供给地球和月球。这种针对行星和卫星的空间探索能力将使人类更好地驾驭对地球的整体开发,更深入地对火星及其他行星及其卫星进行勘测。在月球基地之后的二十到三十年内,太空探索将继续进展,也许会运载机器人到邻近的星系去执行探测使命。 I.3 月球未来 对月球未来的开发前景,做出精确的预测是很难做到的。尽管如此,这种预测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预测可以为规划人员对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后果提供评价依据,包括是否采取这些方案,以及这些不同方案的效益和成本。在人类登展开月球行动的未来世纪,将会发生什么?考虑到科学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成长,以及这些科技成果在月球探索与开发中的应用,到公元2100年,人类对于行星和卫星的勘测和开发将会取得哪些成就?下面是我们所作的一些预测: 到公元2100年,将有超过10万人在月球居住,将出现一个独立自主,自我管理的月球社会。将建成覆盖整个月球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电力供应、通信、地面交通网络等为全月球服务的基础设施。 用月球表面风化层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建设得到极大的普及,兆瓦级的太阳能电站星罗棋布。月球生产的电能不仅能满足整个月球电网的需求,而且将大量向地球和太阳系内别的站点输送。 这些复杂的基础设施以及整个月球制造业将采用月球风化层中的材料资源,以及在太空衍生的材料,再加上大量供应的太阳能电力,这将生产出月球经济所需的各类产品,如电脑、机器人、建筑材料和通信设备等。 由于具备最理想的天文观察条件,月球将建设成太阳系最重要的天文观察平台。数以千计的望远镜将从月球对天体目标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在各个不同电磁波谱上取得高分辨率的观察结果。设置在月球的巨大的光学干涉法望远镜阵列,将探测太阳系周围其他星球,而且对它们的环境特征和是否具备生存条件进行分析。这些成果将为人类在外空星际间的迁徙奠定基础,这种迁徙常常被称之为:大迁徙。 测绘人员和机器人届时将测绘出详尽的月球地质地貌图。人类将完成环绕月球赤道的航天飞行,并将攀登月球上最高的山峰。每一座山峰、月谷和每一处溶岩管将得到勘测。在月球朝着地球和背离地球的两侧都出现了大城市,并出现大量的旅游产业。依托于环绕月球的铁路网,从月球任何一处到另外任何一处的交通运输可以在24小时内直达。 月球将取代地球成为最重要的航天基地。人造卫星、火箭和配备了电视摄影器材和科学仪器的可移动遥控装置将由月球生产并投入运行,飞向太阳系中各个需要考察的目标。机器人将被派往太阳系各个天体的目标地点去进行勘探,这些机器人也许会包括水下机器人(现在仅是猜测),前往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即木卫二),探测那里的海洋。一支太阳能宇宙航行船队将往来于太阳系的各个星球之间,执行商业和科学考察方面的任务。 将通过设在月球的天文望远镜和由月球发射的宇宙飞船,对数以千计的近地目标星体(小行星和彗星)进行分析研究。一旦发现某个星体构成与地球或月球碰撞的威胁,月球制造的宇宙火箭即使其改变轨道以解除威胁。而一些靠近地球和月球的小行星和彗星将成为宝贵的矿藏。他们可以为地球和月球提供几乎无限丰富的原料,包括碳氢化合物、水以及金属元素,如钴、钯、铂、镍和铬等。 由月球制造的太阳能人造卫星将被安置在许多行星及其卫星的轨道上,成为这些星球的观察站,并以太阳光为能源连续不断地工作。月球也将向水星、火星等别的星球提供自己生产的的仪器和设备,这些设备将用来对这些星球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开发。然后,一个独立自主的移居火星的自治社会将参照之前的月球社会的经验模式建立起来。一个活跃的星际间的经济社会在地球、月球和火星之间形成。 使用月球生产的天文望远镜,在太阳系更遥远的地点建立起了天文台,它们将提供反应宇宙间诸多天体面貌的高分辨率图像。 地球将是月球开发的充分受益者,无论在技术开发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是如此。地球将不再依赖于化石燃料。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就不可能全面改善地球居民的生活质量。 I.4 月球的召唤 寻找安居乐业的家园,是人类特有的美好愿望。在科学技术成为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的时代,如果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无知的状态,这是完全违反人类的自然本性的。因此,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太空勘探和月球移民的行动(行星和卫星计划),使人类成为未来的太空居民。太空时代终将成到来,它将给全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原文对照: The Moon:Resource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ettlement(Introductio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富汗矿藏万亿美元,美国人的烟幕弹?
yuelugj 2010-6-18 13:10
阿富汗矿藏万亿美元,美国人的烟幕弹? 刘 继顺 2010-06-18 近日美国人放出了一个烟幕弹,将全世界蒙得不知所向。 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6月14日的报道说,五角大楼和美国地质勘探局通过对阿富汗全国范围内数年的连续勘探后联合断定,阿富汗全国的矿藏总值高达一 万亿美元。已发现的重要矿产有铜矿、锂矿、铁矿、钴矿、铌矿、金矿等,仅锂矿储量堪比世界第一的玻利维亚。 美国此时公布这一惊天消息,意图何在? 阿富汗拥有矿藏,这一点都不奇怪。自1979起,苏联进入阿富汗的10年间,就曾开展过大规模的矿产调查和部分矿区的勘探。 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派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展阿富汗的矿产资源调查和资源储量的预测工作。因阿富汗地处荒漠高原,工作条件极为恶劣,要弄清矿产资源的 储量数据,则是不可能的。一方面,阿富汗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面,阿富汗的基础设施制约了矿产勘查的进展。 一万亿美元,不过是美国人的一种臆测,一种潜在价值的估计,当不得真的。美国人为什么将在入侵阿富汗10年时,放出这一烟幕弹,值得全世界人民的深思。 难道他们以反恐的名义,入侵阿10年,就是为了掠夺阿富汗的资源? 难道他们为了继续呆到阿富汗,寻找借口? 难道他们是想阻吓中国与阿富汗合作开发? 附:中阿合作开发艾娜克铜矿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和江西铜业公司组成的投资联合体,2008年6月在喀布尔与阿富汗政府正式签署艾娜克铜矿(AINAK)开发项目协议。根据协议,中 冶和江铜拥有该项目100%矿权。 艾娜克铜矿,位于阿富汗中东部洛加尔省北端,距首都喀布尔市约35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第二大铜矿。上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完成的对艾娜克铜 矿中央矿区和西部矿区的地质勘察表明,其探明资源总量为矿石量7.05亿吨,平均含铜1.56%,含铜金属量1100万吨,为特大型铜矿床。 中冶集团将为30年开采权支付总计8.08亿美元费用。按照投标时1.5美分/磅的铜价测算,中冶集团还将每年上交税收约6000万美元。经过谈判,阿方 同意中冶集团将产量扩大到每年30万吨,相当于中国每年自产铜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该项目建设期5年,预算投资总额约42亿美元。 除中冶集团自筹部分美元资金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为中冶集团提供部分贷款。未来艾娜克铜矿出产的铜原则上向国际市场销售。根据双方初步约 定,江西铜业的出资和持股比例不低于20%,待艾娜克铜矿项目投产后,产量不低于50%的铜精矿产品将按照国际惯例和同等国际价格销售给江西铜业。 中冶集团获取阿富汗艾娜克铜矿开发权前后经历了近七年。 2001年,中冶集团就向卡尔扎伊领导的阿富汗临时政府提交了一份开发艾娜克铜矿的建议报告。 2003年2月,为使阿方了解中冶集团实力,中冶集团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长胜陪同阿富汗矿业和工业部长穆罕默德穆罕默迪前往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的 山达克铜金矿项目视察,途中客机失事,机上8人全部遇难。 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阿富汗临时政府决定以公开招标形式开发艾娜克铜矿。地质资料由英国地勘局编制,招标书和评审则由美国古斯塔佛桑咨询公司负责。 2007年,中冶集团与江西铜业决定组成联合体进行竞标。经过资格预审,12家投标单位最终有五家投标单位通过审查,最终四家投标单位进入最后的竞标,除 了中冶集团和江西铜业组成的联合体,还包括哈萨克铜集团公司、美国道奇集团和加拿大迪克森公司。评审委员会经过综合优势打分,给予中冶集团联合体最高得分 并最终授标。随后中阿双方共进行了四轮合同谈判。 在合同之外,中方将为阿富汗修建铁路,另外还承诺将开发煤矿、建设一个40万千瓦电厂,并将修建一个年产量100万吨的钢铁加工厂,综合投资规模预计将超 过100亿美元。中冶集团承诺将在当地修建四所学校、两个清真寺,并且为当地修建医院、道路、供水和供电等设施。为铜矿配套设计的电厂将有三分之一电量供 给当地居民使用。开发艾娜克铜矿将为当地提供一万个就业机会。 2009年7月9日下午3时(喀布尔时间),阿富汗艾娜克铜矿开工典礼在卢格尔省内项目所在地隆重举行。工程总承包单位为中国中冶十七冶。 洛加尔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接通电路,铺设铁路,首次有从阿富汗东部开伯尔山口(Khyber)直接通往北部昆都士省什尔坎班达尔市(Shir Khan Bandar)的火车。 2011年底第一期建设工程投产,届时年产铜金属达18万吨。 若第二期建设工程投产后,年产铜金属将达32万吨。
个人分类: 学场评论|7512 次阅读|3 个评论
药物贵贱是药物开发的策略吗
windlight 2010-5-3 08:38
赵凤光 可恶的药物开发策略 提到药企特意开发贵的药,但其实背后的因素也较多。 药物经济学现在国内已经很热了,其中关注的策略重点并不仅仅比较药价的贵贱上,因为有时贵贱不是决定是否更有利于整体社会费用的降低,综合考虑其整体的医疗费用与医疗效果相比也有很多争议和困难所在。 武老师一文以数据统计方式对药企的开发策略提出批评。但实际上,针对药物治疗费用问题,更为敏感的是处于利益体当中的利益相关者所考虑的角度。我的旧文分析 药价虚高基于价值链的考虑 。已经分析了一些情况。 当一个市场中有可替代的产品时,一般来说肯定是价格高的被价格低的驱逐,但药物经济学研究发现,这个价格高低可比性,一定要对药效的评价具有可比性,药效学如果仅以治好为标准,也是一个比较难以衡量的标准。这里的指标体系过于复杂。 是以一个例子来说明相关因素,比如改剂型的问题,如果一个新剂型能让一个人一个月吃一次药来取代过去要一天三次的药,或者简单说,一天三次服用的药开发成一天一次服用的药。那么这个新剂型的药物价格肯定要比原药贵上许多。因为里面的技术因素很多,生产成本也会高。但简单的以一天三次药物价格加和来 比较,这个新剂型每天用药价格可能要比一天三次的便宜,但更大的可能是更贵。因为对病人来说,或者对医院来说,更节省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病人的顺应性,每天一次的服药用时成本,记忆成本,定时控制成本等等都得到了节省。就如一万块钱的纸钞,一万块钱的刷卡(电子货币),一万块钱的硬币,购买力是相同的,但商家处理的成本绝对不同。一天一次的药物价格形式上贵于一天三次的价格,但背后整体对社会的福利是贡献的,整体社会费用是下降的。但这个意义上的药效比较如何比较。简单的价格比较就难于给出政策决策意见。 这里涉及的复杂网络的多指标体系。 假如一个社会体系已经按照经济学理想制度体系构建了国家新药审批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保险制度,充分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说构建了以下相关利益体,一个是最终消费者,病人,一个是居于整体利益代言人的国家政府,以及居于中间的药企,医疗提供者,保险。 国家肯定会采用药物经济学来控制整体医疗费用的上涨,在新药审批时需要药企证明新药具有药物经济学上的优势。但在整体制度设计上,国家的定位在于公平上提供服务,他们第一指标是公平,第二才是效率。第三是要避免癌症体制的出现,防止社会整体资源的过度浪费。 而保险者或病人,肯定选择充分就医或过度医疗,以保证自己的保费投入收益最大化,这也需要制度来限制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但同时也要教育保险者,医院是高风险区域,能不去少去,多种现代治疗也都有副作用,不是多多多益善,药毕竟是药,而不是充饥的等等之类,来转移或教育这种欲望。 而保险在收入保费之后,也倾向于整体治疗费用支出控制,他们是最有动力采用药物经济学来控制疾病治疗费用的。保险业者有动力,有资金,有人才来从降低医疗费用角度来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医疗服务提供者,除了生存和发展需求,也需要对自身的道德或行业立业之本多为宣传,自律。 而药企的开发策略,在于充分竞争和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以便引进新的技术,来给整体人类社会的福利作出贡献。 而后三种,应该是效率考核第一,公平第二。我们不应该对其提出公平第一要求,毕竟他们不是政府。 创新因素行业分析,制药业中美对比观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542-717317.html
个人分类: 思辨|2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驰电掣,电闪雷鸣
dnastar 2010-4-18 11:46
果酒开发一年多了,枇杷,柑桔等,共有老田(几家企业),乔凤华(3亿身价,几家公司等待上市),曹(饲料企业主),王新研(饲料企业主),袁新胜(私人),闻天明(农民),邵荣益等人表示要投资,几十万的,几百万的,几千万的, 饲料去年年初开始的,已经培邵荣益去郑州双飞考察了几家饲料设备加工厂,信心那是满满,眼看就要投产了,自己有多了一份经验,多了份对社会的贡献,不过钱款还没细算,算大家共同开发吧。等这家弄成了,再给其他养禽场合作。 这些技术,开发时间短,投资小,见效快,企业处于完善产业链,投资和做大上市等目的,很快就决定投资,了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速度真是快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书评介:《月球:资源,未来开发与移民》
dema1947 2010-4-17 09:14
Book Review: The Moon:Resource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ettlement 图书评介:《月球:资源,未来开发与移民》 翻译:马 德 原文网址: http://www.nss.org/resources/books/non_fiction/NF_059_themoon.html 评介作者: 戈登-伍德科克Gordon Woodcock 再版:Ad Astra (The magazine of the National Space Society)2008年夏季 标题:《月球:资源,未来发展,以及移民》第二版 作者:David Schrunk, Burton Sharpe, Bonnie Cooper, Madhu Thangavelu 版式:平装本 页数:578 出版者:Springer Praxis 出版时间:2007 ISBN: 0387360557 《月球》是一本全面介绍月球未来开发前景的科普读物,以浅显易读的语言介绍了大量相关的科技知识,以大胆探索和前瞻性目光,概述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对关心月球探索的各类读者而言,本书将会提供一次饶有兴趣的阅读。 本书的开篇,首先简明地介绍了月球的构成、特征,以及自阿波罗号登月以来的探索历史。作者用两个页面介绍了有关月球形成原理的三种学说观点,其中包括现在普遍认可的碰撞形成说。然后,是叙述探索月球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挑战。接下来的篇章,是未来前景的预测,重点介绍月球探险和技术研究,以及以引导人类未来在月球开拓定居为目的的月球资源的开发。不过,本书并没有介绍目前美国宇航局月球计划的构架,其重点在于更遥远的未来。 对于生疏的概念,通常的做法是以详尽的例子加以解释。本书则有所不同,引用大量的资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520个页面,附录占到一半以上,引文以数百计,而且有一个各章所引用原始资料的索引目录。 附录涵盖的范围涉及诸多学科。对月球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使用价值的介绍,占用了一章的篇幅。接下来对在月球生产氧气的技术处理做了详尽的说明,而氧气是人类生存和火箭推进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月球表面的交通运输也是探讨的对象,内容包括像阿婆罗那样的飞行器和轻轨以及磁悬浮列车。 这本书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看点。对于月球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描述和图解。涉及的内容包括关于机器人技术及其在不久将来在月球可能开展的运营业务。对月球未来所作的构想是大胆而详尽的,例如,太阳能电力电网将覆盖整个月球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对人类未来在月球的建设和经营也从早期的移民点到后来的城市做了系统的描绘。月球是对整个太阳系星球探索的一个起点。人类对于太空星系的探索行动方案被设想为一只移民方舟。这是一个独立完备的自循环体系,因为即使设想乘坐最先进的核动力推进器,到达那些遥远的星球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本书的对于未来的预测立足于现有的科学知识,而不是幻想和编造。 本书浅显易懂,对未来月球开发前景和困难的推测并没有附加跌宕起伏的悬念。其写作风格给人的印象是,书中所有对月球未来的预测令人信服科学预测,而不是海阔天空的假想和虚构。 以地球低轨道模块化装配技术MALEO (Modular Assembly in Low Earth Orbit)为例,据介绍,这将是人类在月球上安置最初定居点的一项技术。其思路是在地球低轨道(LEO)上组装这个作为太空定居点的设施。据书中描述,这个设施的规模将超过大约三个国际空间站压力舱。这个太空移民点一旦在地球低轨道上组装,将为它配备飞行控制装置、推进舱和火箭引擎,它将飞向月球并可以在月球表面的任何一处着陆。这样做的优势在于,由于是在地球低轨道上进行组装,可以享用人类已有的许多技术操作经验,与在月球上操作相比,可以避免月球的引力与尘埃以及由于缺乏在月球施工经验所带来的困难。对于这项技术而言,上述理由是有道理的。但是,1)这种运输和登陆的技术手段在飞行历史上没有过先例,无法检验其可行性;2)风险成本巨大,因为操作和运行中的任何失败都会导致太空移民设施整体失败;3)如果人类无法在月球建造这样一个大型的太空移民设施,那么书中所设想的其他任何美妙的设想就无从谈起。 不过,这只是我作为一位工程师所作的评论。对一般读者而言,可能更关注的是如何应对开发月球所需昂贵成本带来的挑战。 评论作者介绍:戈登-伍德科克,曾任美国空间协会(NSS)会长,总经理主管副会长,退休前曾经负责亨斯维尔波音公司空间系统的前期设计研究工作。他已经发表100多部有关空间技术方面的作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部大开发终于拉开序幕了
sheep021 2010-4-11 19:40
西安未来10年每年3000亿搞城建 人口达1000万级 2010/04/11 08:03来源:华商网 发表评论 重庆推出一万亿元投资计划  据新华社4月4日消息,去年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前三名的重庆市,今年又推出1万亿元投资计划,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323个,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 本博评论: 西部大开发终于拉开序幕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软件开发技术
donghy 2010-3-22 13:52
软件开发技术, 不仅计算机专业学生要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必须要逐步掌握。因为应用计算机的核心是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应用计算机水平的高低体现在软件开发能力上。 软件开发技术内容涉及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编程和多媒体编程等多个方面。掌握了这些技术,并用来开发各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实践,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都将得以提高,等于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铺平了道路。 软件开发技术的 重点 (1)掌握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方法 学习了程序设计技术,掌握的只是小规模、语法式、习题式的编程方法,没有开发完整的软件的经验,远远没有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而在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关键是运用最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必须从小规模、语法式、习题式的程序编写过渡到系统化的、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方法。 (2)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编程接口等实用的软件编程技术 目前任何实用软件的开发都会涉及到数据结构、数据库、编程接口技术,它们是软件开发技术的核心,是基础的基础。掌握了这些技术,就具备了基本的软件开发的能力。 软件开发技术的难点 (1)软件开发技术涉及面宽泛,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消化。 (2)在软件开发技术方面谁也不是全才,需要及时补缺和充电。 (3)在进行程序设计过程中,编程一直是难点,而软件开发又是在编程基础之上,因此会使一些人缺乏信心。 软件开发常用工具 (1)软件建模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需求,辅助设计。 如:Microsoft Visio (2)软件实施工具,用于程序设计,编码和编译,包括程序语言开发环境和集成开发环境。前者主要提供程序语言的预编译,编译,链接的工具,后者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编辑器,代码生成器,运行环境和调试器。 如:Microsoft Studio.NET (3)模拟运行平台,用于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 (4)软件测试工具,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模块或单元进行测试的工具。 (5)软件开发支撑工具,主要是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个人分类: 软件开发技术|4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揭开仪器DIY的神秘面纱
热度 2 nanophage 2010-3-10 05:43
科研仪器这个话题近日再次在科学网引起关注,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发表了非常精彩的真知灼见,相信对有识之士思考国产科研仪器何去何从必有裨益1-4。在此我想结合最近参与设计了一台还算得上精密的,世界上独此一台的仪器,通过其漫长的诞生过程,来揭开仪器DIY的神秘面纱以及仪器设计中涉及的诸多因素。以期对各位博友的许多观点提供一点佐证。 任何仪器的设计制造,都是与科研课题紧密相连,可以说仪器是因课题而生的。围绕我的课题,我们决定设计一款仪器,可用于研究微观边界对悬浮液多相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而且必须能与同步辐射源的X散射联用,因为同步辐射X散射已经成为了研究软物质复杂体系的利器(在此祝贺上海光源的顺利开通)。为此,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指导老师之一曾经在博士后期间从事过相关仪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当然他只是提供必要的指导,不会自己亲手干活。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主要课题就是从事仪器设计开发,有着实际的操作经验,特别是在CAD制图,Labview编程方面。另外一个德国博士后,从事理论模拟,在编程和网络通讯方面造诣较高。我的主要背景是化学,从事一些软物质相关的所谓交叉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对我们打算做什么实验,想要什么以及实验体系有一些想法,同时曾经到法国的欧洲同步辐射中心ESRF做过多次试验,对X光路的配置以及实验的具体过程有着较为实际的了解,因为我们设计的仪器最终是要与X散射联用的,这些经验也比较重要。 总结1)仪器的设计要有非常重要的前期知识积累和合理的技术搭配。没有指导老师和博士生的实际经验积累,让我自己从零开始设计,没戏。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以仪器设计为课题,只发表了一篇仪器相关的论文,但并不影响他的毕业(毕业后打算去公司)。 下面简述一下整个流程。 第一步当然是纸面上的设计,经过反复多次集体讨论,反反复复在画了不下几百张A4打印纸后,这个仪器的各个细节进本上都定下来了。由于如此多次的讨论,那段时间我闭上眼就能浮现该仪器的大概形貌。 第二步,构想的数字化。这一步就是采用CAD制图以及LabView把前期的构想在计算机上表达出来,并进行各种模拟实验。通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在仔细渲染后,仪器的整体形貌完美展现出来。 第三步,各个部件的定制和购买。仪器的整体框架需要用整块材料切割出来,而且必须要用高精度的数字机床才能达到我们的精度要求。一般欧美大型科研机构都有比较完备的workshop,我们只需要把材料要求和CAD资料发给他们就行了。过了几天做好的框架就摆在我们的桌子上了。样品台要求极端平整的石英玻璃,一家公司为这个忙乎了好几个月,失败了很多次后才成功,当然也要价不菲。 接下来最复杂最耗时的是电气零部件的购买。比如这款仪器的核心部件要求平行度要达到纳米级别,必须通过6个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控制。提供相关部件的(西方)公司很多。这段时间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好几本知名公司的产品目录,仔细地比较各种参数,与技术人员反复讨论。由于仪器的精度要求,基本上是只买好的,不问价格。光每个传感器的价格就在两万RMB左右,整个采购下来总价在50万RMB左右。 各个部件的全部备齐耗时数月。 总结2)一般欧美大型科研机构配套有比较完善的workshop,能承担很多复杂的设计生产任务。 总结3) 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整个仪器光购买零部件就花了近5万欧元,不过这比起整个项目的几十万欧元的经费,这5万也就算不了什么。 总结4) 这个仪器涉及到很多高精度的电器部件如高精度微型马达,传感器等,非欧美国家估计很难买到。 第四步,各种部件购齐之后,然后就是组装了,由于前期设计到位,各个部件都能完美组合起来。几天忙碌之后,完整的仪器就展现在眼前了。 第五步,有了硬件,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软件了--如何采集数据,如何控制仪器。此外,由于同步辐射的实验是人机分离的,必须遥控操作仪器,这又涉及到如何远程操作仪器的问题。各个电气部件如测距传感器,高精度马达的等部件都带有LabView的接口包,通过LabView这款强大的软件,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过得去的可视化界面。 第六步,调试和改进。 在软硬部件都完工后,我们找了很多标样对这个仪器进行了大量测试,同时对软硬件再次进行调试和改进。 万事具备后,ESRF分配给我们的beamtime(机时?)终于到来。我们把仪器拆散后打包,装满了一个面包车的货箱。来到ESRF的后再次把仪器重现组装起来,并且放到光路上进行调试。很幸运的是,我们的仪器与光路完美匹配。接下来就是几天几夜白昼不分疯狂的实验了 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就像是用乐高玩具搭各种造型的过程,并无神秘之处。曾经与一个仪器公司的开发人员聊过,他们也基本上就是东拼西凑,然后通过工业设计一个摩登的外形。当然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有时候涉及到一些核心部件的研发还是很费神的。 通过以上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仪器的设计生产涉及到知识贮备积累,各种低端到高端的零部件的提供(这可能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呵呵,有点大了),钱,当然还有就是整个环境对仪器开发的重视和认可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的科研仪器何时能有变革?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080 2) 我们还很需要国产仪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067 3)我们真的需要国产仪器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053 4)吕喆老师的博客有关于仪器的系列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772
个人分类: 未分类|9808 次阅读|8 个评论
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jsnjjlj 2010-1-12 22:24
缄默知识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1 、缄默知识及其研究发展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又称内隐知识,是相对于外显知识而言的。对它的思考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在东方,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文化典籍《道德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可以看作是早期东方文化对缄默知识较为精确的界定。西方,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认为感觉经验也可以使人获得某种知识。而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有两种知识,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暧昧的。至于暧昧知识如何过渡飞跃到真实知识,德谟克利特没有说明。但是,他注意到了那些模糊的,不能清楚表达的知识的存在,而且这些知识是约定俗成的、主观的,存在着个体差异,并可上升为显性的概念。这些论述无疑使我们看到了缄默知识的影子。后来的哲学集大成者柏拉图进一步认为,人的认识有不同的层次,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同的灵魂状态,他区分出了理性灵魂与非理性灵魂,并承认了非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前人关于缄默知识的影子逐渐清晰起来。在古希腊哲学家中,如果说对缄默知识有过深入研究,或者说触及到缄默知识本质的话,应当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对知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他对经验和技术进行了如下区分:经验是一种实践技能,也就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种认识;经验是通过习惯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经验是一种个人认识,不具有普遍性;而技术则是普遍判断的产物,是对经验作理智思考的结果,它摆脱了个别性和偶然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具有了普遍性之后,技术才可以被广泛传授,而经验则不能被传授。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验和技术,一个是个别的,一个是普遍的;一个是偶然的,一个是必然的;一个可以被传授,一个不可以被传授;一个是在感觉基础上的综合,一个是在理智基础上的判断。亚里士多德对经验与技术的区分,实际上为区分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提供了哲学基础。 在后来的研究中,特别是20世纪,许多哲学家开始深入思考缄默知识这个命题。哲学家赖尔把知识分为知道什么的命题性知识和知道如何做的行为性知识。波普尔则认为,知识有两个源头,第一个是个体生命之初。在人刚出生时便有的先天知识。另一个是就整个人类来说可以追溯到前科学时期的原始人的原始理论。库恩则完成了从Know that 到Know how 的转变。这些,也都被认为是对缄默知识的积极思考。 综上所述,从历史角度来看,人们其实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在书本知识或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但是,在20世纪中叶之前的人类认识论史上,人们并未就这两种知识做出严格的逻辑分析 。最早明确提出缄默知识这一概念的当推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波兰尼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和缄默知识(tracit knowledge )。关于知识的这种分类,他在其1957年发表的《人的研究》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人类有两类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的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将后一种知识称之为缄默知识 从以上不难看出,此时的波兰尼认为,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在以后的研究中,波兰尼又先后在其一系列著作,如《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缄默纬度》(《Tacit Dimension》)等书中进一步系统地论证了这种知识的逻辑性质。波兰尼关于缄默知识理论的提出,被认为是认识论上的第三次哥白尼式革命。人们认为这是对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怀疑论和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论的辩证否定,又与康德的折中主义相区别,更不同于理性主义。因而,缄默知识从概念到应用,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起了社会学界、教育学界以及心理学界的重视。 美国教育家索尔蒂斯(Sdtis)是这样描述缄默知识的:除了学习我们社会群体的语言、理论和知识主张外,我们还要学习做出有效行动的技能技巧,以及支配适当品行的规则和习俗。人类动手作发明创造的能力,以及形成有利于人性的技能艺术,技艺和意向的能力,是人类知识的主要部分。知识不仅仅是头脑和书本中所包含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时动手操作与行动中所包含的东西。 科尼尔(Crald Collier)则认为缄默知识是自动渗透于学习者的判断和行动中的检验。他解释说:我们关于我们的孩子和父母的知识包括十分广泛的领域,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必然处于缄默状态。 心理学界比较系统研究缄默知识的,公认是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他在其1985年出版的著作《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中指出,人类的智力可从三个亚理论方面来理解: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环境相联系;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环境相联系;经验亚理论,将智力同时与内外部环境相联系。在情境亚理论中,斯滕伯格告诉我们,实践智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认为缄默知识是实践智力的核心,将缄默知识这一概念引入到心理学领域中。在斯滕伯格的另一著作《成功智力》中,他将知识分为两种:正式的学业知识,是具有学业智力的人通常所具有的,可以通过智力测验以及类似的学业成绩测验测出;缄默知识,是具有实践智力的人所特有的,只能从人的言论以及行动中推及它的存在,是一种从不明确传授,很多情况下未经言语同化的知识。 后续的研究者继续扩大缄默知识研究的范围,把缄默知识研究扩展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这个时期里程碑性的成果是有关集体缄默知识的研究。这一成果不但拓展了缄默知识的研究领域,而且扩大了其应用空间。集体缄默知识是由雷诺斯(Lerothy)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缄默知识可以细分为个体缄默知识和集体缄默知识。个体缄默知识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个体化知识,它包含技术要素、认知要素、经验要素和信仰要素。集体缄默知识是在组织成员长期以来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事件和心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默契,它像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影响着组织运营的各个方面。 集体缄默知识虽然与个体缄默知识一样,也包含技术要素、认知要素、经验要素和信仰要素,但其表现方式和作用却有明显的不同。在集体缄默知识中,技术要素过程中的缄默知识、附加在产品中的缄默知识和附加在研发及项日实施中的缄默知识,它源于员工对工作的共同体验和知识积淀;认知要素是指组织内部的信息环境,如知识交流的渠道、接受新知识的途径,以及共享知识生产和创造的程度和水平;经验要素是指企业员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能够共享的经验和教训;信仰要素主要涉及企业对知识价值、人的价值的基本判断,对不同意见、创新思维的接纳程度和对失败的容忍程度 。集体缄默知识是组织成员在长期工作、交往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组织成员之间的共识、默契和由此形成的工作氛围,是集体缄默知识增加的最重要途径,也是组织中集体知识创新的重要土壤。对企业来说,这种集体缄默知识越是广泛、深厚,其他企业就越是难以模仿。对企业中有才华的研究人员来说,这种集体缄默知识是其智慧之树开花、结果的根基,离开这个企业,离开这片土壤,其知识链就可能断裂,其智慧之树就会枯萎。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想留住人才,要想培育人才的忠诚度,最重要的是创造集体缄默知识积累和共享的环境,使更多人融入这一环境和嵌入到这一知识链条中,并在共享这些知识中获益。 这一阶段研究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将缄默知识研究拓展到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领域。丹麦学者约翰内森(Johannessen)等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约翰内森在波兰尼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将知识进一步划分为显性的知识、系统化的知识、关系型知识和隐性知识四种类型。在约翰内森提出的知识框架中,显性知识是容易获得、容易理解和容易交流的知识,它通常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系统化知识是我们知道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如理论框架、专业术语、研究方法等,它记录了我们求知的路程,承载着人类思想和研究的成果。关系型知识主要是指人或机构在同期的工作实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建立的关系和人际网络,或是通过与专业群体建立联系并从中获取专业技能的能力。隐性知识是既难以理解又难以交流的知识,它注重实践、以经验为基础,与特定项目和背景有关,对解决现实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约翰内森认为,知识不但有不同的类型、性质和存在方式,而且其获取的途径也各不相同的。显性知识和系统化知识要在正规的学习中获得,关系型知识和隐性知识则要靠在实践中积累和摸索才能获得。 随着对缄默知识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缄默知识的研究也开始走出书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年报《OECD1996年科学、技术与产收展望》就运用并深化了缄默知识的研究成果,突出强调了缄默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份报告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知识分为4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know why),如有关自然法则与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 ),指做某些事情、完成某种活动的技艺与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在这里,前两类知识是能够用书籍、报刊、光盘、数据库等载体储存,能够用语言、文字、数字和图表清楚表达的知识,属显性知识。后两类表现为个人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往往难于编码和度量,只能隐含在人的行动之中,存储于人的头脑中,属难以量化处理的缄默知识。 2 、缄默知识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 2.1 就业能力是特定的缄默知识集合 缄默知识(隐性知识)是由多种知识能力要素构成的有机体,个体运用的缄默知识是多种隐性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业能力与缄默知识便具有了很多的相似性。斯滕伯格在谈到缄默知识的性质时认为,它具有三种性质 :1)缄默知识是关于如何去行动的知识。2)它与人们所推崇的目标实现有关。与学业知识不同,后者往往无实际的价值,有时甚至是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3)这类知识的获得一般很少需要别人的帮助。而大学生就业能力指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顺利就业 的个性心理特征总和。 它 对照以上三个特性,就业能力无疑是完全符合的。事实上,就业能力就是一种缄默知识。在卢比特(Roy Lubit 2001) 关于缄默知识的分类中,缄默知识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很难讲清楚的技巧(know-how);第二类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第三类,应付问题的方法(ways of approaching prolem);第四类,组织常规(organizational routines)。 而就业能力则包含了以下的元素,准职业形象、就业人格和社会兼容度。 其中,准职业形象的获取无疑是一种很难讲清楚的技巧。就业人格对应的无疑应该是心智模型。而社会兼容度则是个体应对复杂社会情况的方法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缄默知识集合。其中,心智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属于通用的缄默知识,而个体的技能则属于专用的缄默知识。根据信息、知识、智能相统一的理论,个体的缄默知识可分为基于身体的缄默知识、基于言语的缄默知识、基于个体元认知的缄默知识和基于社会文化的缄默知识 。 2.2 就业能力具有非常强的情境驱动性。 这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过程是个体与就业环境互动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过程,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样,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求职过程。这是因为,就业首先是求职学生立足于自己独特的个体,在对外部的求职环境做出自己整体判断后的举动。这个举动本身就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个性化行为。同时,录用者的挑选举动也同样是特定时空下个体行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两者进行碰撞时,又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复杂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就业能力则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中审时度势的结果,它的情境驱动性不言而喻。换而言之,对于个体而言,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会因人不同,因事而异,因地而变。这样一个特点可以用图2-1表明。 图 2-1 就业能力情境驱动图 在图2-1中,A代表求职者所处环境;B代表招聘者所处环境;A与B交叉处C为就业能力展现环境。平常,就业能力虽然也蕴含在求职者身上,但只有处于C环境中,这种能力才会被激发出来,而且不同的C环境,就业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2.3 就业能力与智商关联较小而与成长体验关联较大 。 在就业市场上,人们经常发现:那些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职过程中未必就非常顺利,甚至恰恰相反。相反,一些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却在求职和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成功。美国教授西格弗里德施托伊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年龄相同、经历相似,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大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学生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商高的,对照组的学生是成绩较差,智商低的。而后,施托伊特发给每个学生100美元,令其在一个星期之内任意到证券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试验结果获得了惊人的发现,所谓成绩好、智商高的学生,几乎赔尽输光,而所谓成绩差、智商低的学生,却不乏善于经营的人才。其他调查者调查了缄默知识与智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缄默知识可以相对独立于学校成绩或心理测量的测验分数。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在于尽管智商可以解释某些社会变量,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很多变量得不到智商的解释。斯滕伯格认为,由于流体智力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成绩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比在解决学术问题时的决定作用要弱,因此,使用传统认知能力测验的分数去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绩效将存在很大问题。魏格通(Wigdor)和加涅(Garn Er)的分析表明,智力测验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平均效度系数是0.2 ,也就是说,认知能力只能解释4%的工作绩效变异;不过,认知能力测验与工作中的绩效测量之间的平均效度系数略高一些,为0.4 。哈特等对效度系数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平均效度系数可达到0.5的水平。即使这样,智力测验分数也只能解释工作绩效中25%的变异,另外75%的变异不能从传统智力得到解释。由于工作绩效中的大部分变异不能被传统的智力测验分数所解释,因此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研究缄默知识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实际上,缄默知识的获取与应用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奋斗的个人或组织选拔、适应、改造一般环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生活实际任务的表现都是以这种知识为基础的。斯滕伯格对成功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心理学家面谈都揭示了惊人的一致性;他们都认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理解。这些行内、行外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并非来自学业上和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其理由很简单。第一,知识一旦被编码或外显化,就成为共享的东西,就不再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来源,其他那些未被编码或外显化的知识就取代这些知识而成为个体差异的重要来源。第二那些被编码或外显化的知识是陈述性的知识,是关于为什么之类的知识,即使有一部分知道如何做的知识,而一个人仅仅在技术层面上知道如何做,并不一定保证他在实际上会做那件事。通常,缄默知识凭经验来决定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行动,知道某种显性知识可以应用某种情境。 相对于传统智力而言,缄默知识与工作绩效有较高的相关,也就是,缄默知识能较好的预测工作情境中的绩效指标。但是,这并不是说缄默知识就是万能的,也不否认传统的认识能力测验的作用。斯滕伯格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发现将缄默知识、IQ、个性、思维风格和人际取向结合起来作为预测指标,几乎能够解释工作绩效的所有变异。总之,在肯定缄默知识效用的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缄默知识只是作为选拔和评价的项目成分之一,只是在预测工作绩效时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指标。事实上,个性,正式的知识、思维风格、动机和经历以及智力的其他成分同样重要。 3、缄默知识视角下的就业能力开发 3.1 就业能力开发的内容 就就业能力结构构成而言,前人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早期的就业指导专家认为这种就业能力主要是求职者个体的人格特征,在这些研究者看来,求职成功与否甚至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顺畅与否,主要取决于求职者是否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格特征,在这个方面颇有建树的当属心理学家霍兰德。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可以被归纳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ealistic Type, 简称R)、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简称I)、艺术型(Artistic Type,简称A)、社会型(Social Type,简称S)、企业型(Enterprising Type,简称E)和传统型(Conventional Type,简称C)。在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职业也可相应地分为六种类型,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格类型与企业类型匹配。而职业发展理论则认为,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是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认识)的形成、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也是主客观的一种折衷调和过程。人们的职业偏好心理与从业资格、生活和工作的境况及其自我认识,都随着时间、经历和经验的变化而改变。从而使职业选择行为和心理调运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的职业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职业生活受其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个人智力、人格及其机会的影响。行为理论创始人由约翰克鲁布尔兹把班杜拉创立的社会学理论运用于职业指导。他认为影响人的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复杂,其中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1)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如性别、身体素质和智力等;(2)环境状况和特殊事件,如所受的训练、家庭条件、个人经历;(4)职业倾向方面的技能。这四个因素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会对人的职业发展及行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由Ashford和Taylor和Crant描述的以人为中心的积极的适应力和可能的积极性在概念上为就业能力的结构打下了基础。 以上的理论诞生于不同的年代,至今仍然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在各自的角度上具备了理论的真实性。但究竟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是什么?这却是一个推陈出新的问题。研究者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就业能力的结构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它是一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作用产生的一个概念。一定的社会背景提出了社会的用人需求,这种用人需求分别被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个人内化,而内化用人标准后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进行互动,最终形成了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这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首先是整个社会人才标准体系的个体化和用人单位化。在这个基础之上,求职者个人努力增强符合社会需求的个人素质,同时,用人单位开始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把社会用人标准单位化。之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开始互动(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社会上整体的求职与招聘过程)。当用人单位发现其用人标准过高或过低时,他都会做出适时的调整,求职者也是如此。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某个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社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共同认可的共通标准,这个标准就可以当前就业能力的结构。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如下: 图 3-2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图 根据以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兼容度的培训;就业人格的培训和准职业形象的培训。其中,社会兼容度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所达到的与其求职背景相适应的社会化程度。它包括思想的社会化方面,如自我中心等;行为的社会化方面,如待人接物等。就业人格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之年龄相适应的符合用人单位共同需要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人际过程。它包括了宜人性、规范性、自律性、稳定性和感染力等。准职业形象是指符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审美的个体职业形象。它包括仪容仪表和精神风貌等。 总的说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内容是由多个子系统和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就业人格是最隐含在内部的但同时又时刻影响着其他两个因素,社会兼容度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化的一面,而准职业形象又从一个相对静态的角度展示了前两者。 3.2 就业能力的开发模式以导师制为核心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 缄默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达,因此传统的关于显性知识的培训模式很难运用到缄默知识的培训过程中去。当然,缄默知识难以表达,并不是说它无法表达,只不过它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命题表征。例如,缄默知识虽然不可以用语言进行编码,但是也许可以用运动进行编码,虽然不能用命题进行编码,但可以用原型进行编码。就目前而言,缄默知识的获取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 (1)组织试验,总结失误,集中学习。我们知道试验和失误对于学习都是很有价值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某种决策,比如哪些因素要引起注意,哪些可以忽视,哪些需要改善等。 (2)通过与专家、学者一起工作产生互动。能和专家、学者一起工作,就可以亲身经历和观察他们是如何工作的,慢慢地获得一些诀窍,同时专家也有机会纠正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从而提高下属的心智模式。 (3)通过网络和工作关系进行隐性知识交流。一个组织中,常常有与他人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讨论他们的经历,同时还喜欢讨论显性知识。我们知道,人们在一起工作得越多,他们花在沟通和谈及自身的经历,分享奇闻趣事和共享经历的时间也就越多,从而更多地获得隐性知识。 根据以上模式,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导师制为核心,以虚拟现实技术、临床教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就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如图: 图3-3 大学生就业能力三位一体开发模式图 (1)以学徒关系确立为基础的导师制开发模式。 导师制是以学徒方法为中心的,学徒方法是某人通过观察比自己技术更熟练的同伴或与同伴协同工作时学习到知识。这种开发模式中,通过实践中学习者对导师的自然观察与服从,可以较好地适应非言语的交互作用。关于学徒制开发模式,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是这样表述的: 一种无法详细言传的技艺不能通过规定流传下去,因为这里的规定并不存在。它只能通过师傅教徒弟这样的师范方式流传下去。这样,技艺的传播范围就只限于个人之间的接触了,我们也就相应地发现手工工艺倾向于流传于封闭的地方传统之中。结果,随上述情况发生的事情是:一门技艺如果在一代人当中得不到应用,就会全部失传了。 事实上,学徒关系模式在获取某些领域的缄默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与有识之士接触或联系对于获取缄默知识而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般认为,专家在所从事的任务或领域拥有更多的专长和缄默知识。学徒关系模式策略就是鼓励一个人主动和经验丰富的专家沟通和互动,从而获取某项任务或领域的缄默知识。斯库尔(SCHOOL)认为,通过学徒关系模式的互动而获得的缄默知识,是由于经历了与专家同样的练习和思考。因此,增加与专家接触,以及加强学徒关系模式的互动,是学习和增长缄默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论与实践,笔者在实践中确立以学徒关系确立为基础的导师制开发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首先是关系的确立,即师徒关系的确立。确立这样一种关系有利于去除缄默知识开发模式中的情感障碍。这是因为,缄默知识的获得往往需要实践者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是宝贵的财产,甚至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财富。不仅如此,由于作为缄默知识的就业能力它具有模糊和微妙的特性,它的传递过程也就相当微妙,可以说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学习者是否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首先取决于教授者-导师的良心驱动。因此,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氛围,培养过程将困难重重。在此基础上,导师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参与,与显性知识的传递不同,就业能力作为一种缄默知识,它的获得需要学习者的体验和感受。它依赖个体的经验、直觉的洞察力、深深根植于行为本身,根植于学习者受到的环境约束,这种学习具有很强的个体感受性。因此,缺乏主动性的投入,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2)就业能力开发模式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本来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于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过程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特指创设、模拟就业能力培养所需的环境条件,让学习者从中体会、感受而获得就业相关的缄默知识。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因为缄默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驱动性。如上所述,人类的活动是复杂的,包括了社会、物理和认知的因素。人们不是根据内心关于世界的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直接通过与环境的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行动的。这种基于情境的行动中,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缄默知识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随着实践者经验的日益丰富,其缄默知识的复杂性和有用性都会随之增加。作为缄默知识的一种,就业能力更是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景之间联系以及互动的产物。(建构主义)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缄默知识形成的源泉。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就业能力知识比课堂上听讲获得关于就业的一般知识更有力和更有用。因此,就业能力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的物理或社会情境中,学习要求学习者参与到真正的文化实践。而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条件下,让学生真正大规模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无疑是不现实的,作为这两者的折中,创设、模拟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学习无疑是恰当的选择。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临床教学技术。 临床教学技术主要用于医学教学过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过程中的临床教学技术主要通过活动分析来展开。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求职过程设计,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对求职过程进行前置性思考和规划,通过感受来尽可能唤醒所需的缄默知识。2.通过比较鉴别,发展学生关于就业能力的缄默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剔除学生在求职过程设计中存在的不具可行性的环节?如何让学生的求职过程设计走向完美是中心内容。就业能力作为缄默知识的一种,它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很难通过正规的、课堂授课的方式加以传递。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其他同学求职过程设计比较,可以找出自己相对于就业的缄默知识缝隙与瑕疵。通过听从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通过与他互动的竞争,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掌握某些就业能力方面的技巧,包括那些连导师也不是非常清楚的技巧。这种缄默的技巧就是这样通过比较鉴别模仿,最终被消化吸收。
个人分类: 组织理论|89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尽快开发藏南水电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国土资源
zbt92 2009-8-16 11:22
尽快开发藏南水电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国土资源 文 / 水博 当前,世界各国关于碳减排责任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激烈。我国政府虽然努力坚持《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极力避免承担实际减排义务,但是,由于《京都议定书》到 2012 年即将到期,今后新的国际条约恐怕很难把中国和印度排除在减排责任之外。一方面是由于中印两国的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已经起飞,碳排放量增长迅速,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碳排放的主要部分。如果中国印度两国不承担减排责任,整个世界的碳减排目标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美国当年之所以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中印不承担减排义务不满。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美国已改变消极对抗策略,在强调自己的减排义务的同时,力压中印也要作出减排承诺。 目前,我们喜欢把美国提出的碳关税仅仅当成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实际上这并不完全准确。碳排放不仅要威胁全人类,同样也会威胁我们中国自己。美国的这一姿态,不仅会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支持,而且,国际社会用经济手段强迫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样也是对中国和印度的长远发展有益的促进。因为,目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储量,绝对不足以让中国和印度再使用 100 年。除非有新的高效能源被发现,依靠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即使我们中国不承担任何碳减排义务, 50 年之后我们自己恐怕也不得不因为能源接近枯竭而主动地大幅度减排。因此,碳减排早晚也是我们中国不得不走的道路。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实际的碳减排压力,所以,我国现行的碳减排的措施往往是重形式、重宣传、不注重实效。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对风电的支持力度很大,开发投入连年翻番。 2008 年我国对风电的投入力度之大已排在全球之首,我国太阳能的开发也不算落后。但是,到 2008 年底我国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总量只有一百多亿度。其作用还远不如我们因为审批手续问题而被叫停,几乎已经建好,但却不其准发电的一座金安桥水电站。也就是说,我国政府几年来支持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数百亿补贴,所带给我们的可在再生能源,就因为叫停了一座水电站,而早已全部付之东流。如果加上我国搁置怒江、叫停金沙江的可在再生能源损失就更难以想象了。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负有碳减排的义务,恐怕就绝不会做出这种极不明智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承担一定的碳减排义务,让我们决策者的头脑更清醒一点,对我们的国家发展也未必就是坏事。 中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 30 多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量分别为 13 亿吨和 9 亿吨(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河流水能在 1 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如果我们能像法国等欧洲国家那样,做到尽可能的充分开发利用水能,我国的水能每年至少应该能提供相当于 10 亿吨煤炭的能源。如果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再能让我国的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提供相当于 10 亿吨原煤的能源,那么在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碳减排对我们来说,并非就是不可实现的。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禀赋状况,这恐怕也是我国未来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碳减排的唯一可行方式。 要想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水能,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水电无疑是我们国家最后的希望。其中最大的水能资源就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根据现有资源状况,我们可以在墨脱以北中国控制线境内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装机容量可超过三峡一倍多。其每年产生将近一亿吨原煤的可再生能源,而且还可以持续发挥永不枯竭。开发该电站之后,将会为我国今后每年增加 2 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 除此之外,当前中印双方在藏南地区的领土矛盾由来已久,短期内恐怕难以解决。最近已有消息说印度准备在我国藏南地区墨脱县下游印方非法占据的实际控制区内,修建大型水电站。如果该计划一旦实施,印方将在获取大量清洁能源的同时,淹没我国大片国土,并可将这个非法占领区内所建设的巨型电站作为其国土谈判的重要资本。 到那时,如果我们接受现实,不仅将丧失大片国土,而且还相当于多损失掉每年一亿吨煤炭的清洁能源。其实际损失的能源总量,最终将大大超过我国南海全部的石油和天然气总量。如果,我国届时再强行在其上游我国实际控制区修建自己的墨脱水电站,无疑是相当于让印方已建成的电站完全废弃。这样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国际争端。为此,我国的当务之急应该尽快的在藏南地区修建自己的墨脱水电站。 从长远看,我国西藏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非常低,未来的发展必将要有巨大的能源和水资源需求。目前,虽然我们还没有使用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但是,将来的需求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如果建成了墨脱水电站,就相当于给西藏的水资源安上了一个可以控制的水龙头,随时可以满足西藏经济发展的使用。根据国际法中极其重要的承认现状的原则,我们也应该尽早为西藏未来的发展留下必要的水资源需求空间。 与印度相比,目前我方在修建水电站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我们现在还可以把修建墨脱水电站,作为我们将要承担国际碳减排义务的砝码,以增加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争取在承担碳减排义务和国土谈判两个方面与印度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尽快开发建设必要的墨脱水电站,不失为一种保护国土不再被印度方面继续侵蚀和大幅度增加我国碳减排能力的治国良策。 总之,充分认识到水能的碳减排作用,积极开发藏南水电,在保护国土资源的同时,解决我国的碳减排的难题已经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并不打算控制别人,但是也绝不能由于决策失误,总是受制于人。
个人分类: 三峡|1009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丙寅大江行·02科学研究
xu782219 2009-6-24 06:43
第二章 科学研究 晚饭罢,稍事洗刷,我们便各自躺在自己的铺位上,都嘴里叼着香烟,喷着烟雾。 编刊物还顺利吗?他先开了腔。 我:比过去难多了。主要是稿源不旺盛,而且高水平的稿件是越来越少。 他:为什么? 我:都忙于去开发,去赚钱,没功夫写文章,而且也没多少高水平的文章好写。 他:搞基础理论的人怎不写? 我:少数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承担国家下达的项目;多数人则转向分流上了经济建设主战场;一部分人没经费干号着。所以,基础理论这一块的稿件也少了。 他:横向项目怎样? 我:不少人去跟企事业单位横向联系,也弄到一些项目,多数是技术项目。的确有些项目选得较好,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总结出来的稿件水平也很高。但是,目前这类项目不多。有一种倾向,双方都希望选择比较容易达到预定技术目标的项目,最好还要周期短、中试短或干脆无中试。这类项目大多水平低,科研便在低水平上打转转。当然,根据这类工作写出来的稿件水平就低,这些科研人员也很少写,甚至不写稿件。 他:这和我们所的情况差不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横向项目的水平是一定会提高的。结合生产,投入主战场,这是方向。但是,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可不好,不然开发很快也会失去后劲的。 我:非常对,应当重视基础理论,要看远一点。 他: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开发研究工作重视得不够,应当是大部分人上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兼顾基础理论研究。 我:最好是在投入主战场时,结合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以免应用和理论脱节。 他:这当然好,看来这种项目目前不会多。但是,有一些目前看不到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课题,将来也许更有用。所以,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看得远一点,可不要像你我这样都是近视眼。他指了指他戴的眼镜。 那就戴眼镜呗。我说。 对。我就是戴了近视眼镜,甚至有时还得戴望远镜。过去,咱们科学院的科研成果,好大一部分压在档案室里,或者是压在科研人员的抽屉里睡大觉。国家白白花了大宗的科研经费,没能收到应有的效益。科研人员写出了论文就算完成了任务,还心安理得。我是搞情报工作的,对这一点很熟悉。确实令人痛心。 科研人员的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后,不能说不起作用。一可以与同行交流,二有识之士可以拿去开发。但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负责推广,科研人员又不直接与生产结合,致使有的科研空对空,科学技术与生产严重脱节。的确应当改改。我说。 他: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是陈腐的封建的旧思想在作梗。我国封建的小农经济在历史上延续的时间太长,长期以来以农为本,重农轻商。至今,不少知识分子走的是仍然是入士途,当文化人的路,不屑于与商人为伍。 我:考状元,当官,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或者写诗作文当大家,还很少有十年寒窗为经商办企业的。 他:我国自汉朝以来,儒学占了统治地位,传统主张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术,把科学和技术斥之为屠龙之术、不急之务,为士林所不齿,受社会藐视。 我:现在有的知识分子重理论、轻应用,也还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但这些人对现在应用技术的成果却还是乐于享受的。君不见,那些理论家们,哪家没有彩电、电冰箱、洗衣机?谁不喜欢用电脑?没有的,一出国,准带回些来。 我:知识分子不屑于经商办企业,造成了商界缺乏知识的现象存在,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秦朝大商人吕布韦主持的《吕氏春秋》都是吕氏花钱倩人写的;咱们建国后的厂长、经理也极少是教授和研究员。 他:目前,改革开放已七八年,商品经济发展了,已有为数不多的科技人员转向企业搞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仍然很少有教授去经营企业的。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非常兴旺,国内外出名。但这里的经营者有多少是大学毕业的? 我:恐怕不多。而现在不少青少年人弃学经商,更是补充了商界低文化水准的层次,不利于商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他:知识分子不爱商业和企业,说明知识分子还远远没有抛弃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的陈腐观念,没完全从重农轻商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我:这是孔夫子思想消极面的影响。 他:国外可没这一套。国外许多资本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许多大学都设有商学院,专门培养商业人才。近几年,世界上出现了科学家转为企业家的热潮。所谓美国的剑桥现象,日本的硅谷热,都是说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去经营高技术和实业开发。科技英才荟萃于企业成为科技企业家,对企业发挥了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领导的企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经济学家称他们为经济王子。 我: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提倡放活科技人员,鼓励那些有开发能力,又善于经营的科技人员去当企业家。 他:前年,在我们所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创办了一个专门推广和开发科研成果的公司,为一些生产单位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受到欢迎。 我:你们是咱们国家的经济王子。 他:我们的确赚了不少钱。这些钱,我们大部分用于深入开发。必须深入开发,不能够停留在单纯推广科研成果的水平上,不能靠少数科研人员跑单帮。所以,我们正在组织更多的科研人员兴办经济实体,建立专利实施工厂,建立示范工厂,实现科、工、贸结合。我们还拿出一小部分钱来用于改善职工福利,颇受职工们的欢迎和拥护。当然,我们公司的人按规定多拿了几个,少数人先富起来嘛。 我:看得出来,你是先富起来了。 他:赚钱致富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把我们赚的钱用于建立科学基金,支持公益性基础理论研究和有开发前景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今年我们拿出 4 万元在所内使用, 明年估计能拿出 20 万元;计划 5 年后提供全国同行业使用, 8 年后推向全国科技界。 我:你们的气魄真大。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不能只想着个人富,更重要的是要想着国家,想着事业。人一伸腿就完戏了,可事业是永存的。 他:两头都得照顾到,只顾国家和事业,难以持久。 我:那当然。顺便提醒一下,别忘了支持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事业,图书、纸张、印刷涨价太快,实在难以支撑。 他:你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你别忘了,这也是我的老本行。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基础工程,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其他研究工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得由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工作来支撑。所以,它当然是我们基金支持的重点。 我:不知你们何时能支持到我们所。 ...... 也许是因为太累了,我不知道我还说了些什么,也没听到他再说了些什么,就睡过去了,还做了个发财的梦。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国产三维大地电磁仪试验成功说起
chrujun 2008-11-1 22:15
昨天下午三点钟,我和何兰芳一行5人到达河北易县县城西北3公里左右的一处丘陵地,开展国产大地电磁仪样机和进口大地电磁仪V5-2000的对比试验工作。经过大家的一阵忙碌,终于布置好了一台V5-2000、两台国产样机的数据采集设置。数据采集设置成今天上午7:30停止。安排一名当地人夜间看守仪器后,我们返回县城休息。 尽管通过多次室内和野外对比试验,我深信这次试验结果一定能够到达要求,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大地电磁探测仪已是指日可待。但我还是有点担心数据采集出现什么问题,让到手的成功飞走了。尽管这种问题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当预知只要成功采集数据试验就能成功的时候,我心情特别兴奋和激动。胜利是如此地近,得之又非常地艰难。尽管晚上12点过才睡觉,但总是睡不着,真后悔晚上没有喝点酒来麻醉自己。早晨5点半更是一点睡意都没有了,只好起床练腹肌、练拳击、练气功、练铁砂掌、练铁砂拳,总是折腾过不停,尽管我几个月没有锻炼过身体了。终于熬到上午7点钟,出发的时刻到了。驱车来到试验现场,连上笔记本电脑一看,两台样机全部正常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全部成功回收。何兰芳紧张地对测量的大地电磁信号分析和计算。经过短暂而又紧张的等待后,计算结果出来了。样机和国外仪器V5-2000采集的数据基本重合,测量误差符合规定要求。我们终于首次在国内研制出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一致的三维大地电磁探测仪! 所有关键技术全部攻克,距形成产品的日期已经不远了。 这两天口腔溃疡发作了。由于近段时间相继攻克了仪器研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经常是早上2点睡觉,7点起床。去年的时候,仪器研制碰到难题,经常想问题,导致晚上睡不着。仪器研制快成功了,由于兴奋同样也睡不着。身体同样受到折磨。今天晚上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要研制出达到国外先进仪器同等性能的仪器,非常之难。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学习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其编程。样机所采用的FREESCALE 24位定点DSP,国内几乎没有人用过。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只有几个人在DSP评估板上做了一些工作,对项目的帮助不大。一切都从研读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开始,从DSP芯片资料、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开发工具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到算法设计与仿真、汇编程序编写、联机调试、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采集程序开发,突破了一个个难关。光是DSP这一块的英文资料就研读了5000多页,更不用说一行行的汇编语言编写和调试,到仪器的整个软件系统开发和测试。两年前,怀着挑战进口地球物理仪器的信心和勇气,一定要为国产地球物理仪器争气,绝不服输的坚定信念,我拍着胸脯接受了任务。今天看来,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作为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只有敢于接受挑战,勇攀科学高峰,通过实践提高和锻炼自己,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成长。不要怕没有经验,没有干过,没有学过,就是怕有畏惧失败心里、不敢干、不想学。年青人就要敢学、敢干、敢想,才能够在黄金年龄段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难关攻克了,新的任务又摆在了我面前。根据我的设想和计划,新研制的仪器是一款革命性的电法勘探仪器,代表若干年后电法勘探仪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一旦研制成功,将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该仪器的研制难度更大、更富有挑战性,更值得我去做。 在这个时候,我要特别感谢作出大量艰苦工作的学生仇洁婷、卢祥弘和席玉萍。他们的付出对项目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万分感谢对研究给予大力支持的综合物化探事业部领导。 陈儒军 2008年11日1日晚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公寓,河北涿州。
个人分类: 陨石秘密|165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