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希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猪身上长出人类器官 异种器官移植新希望.
热度 1 ericmapes 2017-3-13 08:42
猪身上长出人类器官异种器官移植新希望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 2017-02-2219:02:43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962 标签 胚胎 猪 人猪嵌合胚胎在代孕母猪子宫内发育了3到4周时间,这相当于人类怀孕8到10周。与普通胚胎相比,这些嵌合胚胎在母猪体内的发育情况没有显著差异。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人猪嵌合胚胎带来的希望》) 美国、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的皮肤组织诱导生成多能干细胞,将它们移植到猪的早期胚胎,成功培育出一批人猪嵌合胚胎。这是科学界第一次证明人类细胞能在猪胚胎中存活,它使得科学家利用猪的身体生产出人类器官的梦想向现实又靠近了一步。 对于那些遭遇致命器官病变的患者来说,器官移植已成为他们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但是全球性器官严重短缺,又让希望变成绝望。2017年1月26日,美国和西班牙科研小组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上公布了一项人猪嵌合胚胎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使得科学家利用猪的身体生产出人类器官的梦想又向现实靠近了一步,有望解决这一国际性难题。 人猪嵌合胚胎培育成功 自上世纪50年代人类首次成功实施器官移植手术以来,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挽救器官病变患者的主要手段,常见的移植器官包括肾、心、肝、肺和胰腺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实施的器官移植超过11万例。由于医疗技术先进和国民器官捐献率较高,美国是实施器官移植最多的国家之一,过去25年,美国实施的实体器官移植数量超过60万例。中国每年实施的器官移植手术则只有1万例左右,却有100多万病人在苦苦等待器官供体。显然,绝大多数病人只能痛苦地接受没有可供移植的器官供体的现实,器官供体严重短缺也已成为国际性难题。 大多数国家的器官移植主要依靠志愿者捐献,但是受宗教、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志愿者捐献的器官数量难以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科学家们将目光转向了动物身上。由于猪的器官大小、生理结构、代谢特性与人的较为接近,而且猪饲养方便,生长快速,已经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而将人多能干细胞移植到猪的早期胚胎,制作成人猪嵌合胚胎,希望能在猪身上长出人类器官,以供人类器官移植,则是异种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最新方向。 2017年1月26日,美国《细胞》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人与动物嵌合胚胎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牵头,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等研究机构参与,华人科学家吴军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这篇论文之所以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多能干细胞与猪早期胚胎成功嵌合,重新燃起异种器官移植的希望。 华人科学家吴军博士是论文的第一作者。 (资料图/图) 吴军等人首先在实验室利用人的皮肤组织诱导生成人多能干细胞,理论上这种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任何人体细胞,包括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研究人员将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到猪的早期胚胎,成功培育出一批人猪嵌合胚胎,这些胚胎在代孕母猪子宫内发育了3到4周时间,这相当于人类怀孕8到10周。与普通胚胎相比,这些嵌合胚胎在母猪体内的发育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由于担心伦理争议,研究人员提前终止了妊娠。 研究人员在这些人猪嵌合胚胎中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嵌合,不过人细胞在猪胚胎中的嵌合率非常之低,估计每万个猪细胞中仅有1个人类细胞,低于大鼠多能干细胞在小鼠胚胎中的嵌合率,一方面显示人和猪之间的进化距离要大于大鼠和小鼠,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研究人员并没有对猪胚胎进行基因编辑,从而形成器官“空位”以供人的多能干细胞来填补。 这一探索性研究是国际上第一次证明人类细胞能在猪胚胎中存活,不过并没有观察到这些人类细胞是否能在人猪嵌合胚胎中发育成人类器官。在同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啮齿动物模型,验证了异种培育的嵌合器官能在体内正常发育,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异种培育器官功能正常 在培育人猪嵌合胚胎之前,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首先建立大鼠与小鼠嵌合胚胎模型,以验证其研究思路的可行性,他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掉小鼠受精卵中一些决定器官生成的关键基因,使得这些小鼠的胰脏、心脏和眼睛等器官不能正常发育,形成了器官“空位”,然后将大鼠的多能干细胞注射到上述经基因编辑的小鼠胚胎中,构建成小鼠与大鼠嵌合胚胎,结果发现这些嵌合胚胎能在小鼠子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出生后能健康生活两年以上,相当于人类寿命的60岁左右。更令人惊喜的是,尽管控制小鼠胰脏和眼睛等器官发育的基因被敲除,但这些嵌合小鼠在大鼠多能干细胞的帮助下,成功发育出新的嵌合胰脏和眼睛等器官,并能在小鼠体内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就在上述论文在《细胞》上发表的前一天,英国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也在线发表了日本科学家的类似研究成果。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采用与吴军等人类似的技术路线,就如同事前达成默契一样,日本科学家将大鼠和小鼠进行了对调,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控制大鼠胰脏发育的基因敲除,再将小鼠多能干细胞移植到大鼠早期胚胎中,培育出大鼠与小鼠嵌合胚胎,结果,新生大鼠长出了含有小鼠细胞的嵌合胰脏,大小与大鼠胰脏差不多。 比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更加深入的是,日本研究人员从这种嵌合胰脏中分离出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组织,并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小鼠体内后,成功控制了小鼠的血糖水平,1年后小鼠的血糖值依然维持在正常水平。 上述两项研究表明,利用多能干细胞嵌合胚胎实现异种器官大规模生产的科学幻想有可能成为现实,科学家下一步将在猪等大动物身上开展类似研究,以进一步确证利用猪的身体生产可供移植人类嵌合器官的可行性。 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们最终希望,能从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采集皮肤细胞,再诱导产生多能干细胞,进而培育成人猪嵌合胚胎,在猪等动物体内生产出含有功能性人类细胞或组织的嵌合器官,最后将这些嵌合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以减轻或消除异种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免疫排斥反应。 在猪内生产出含有功能性人类细胞或组织的嵌合器官,将它们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减轻或消除异种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即免疫排斥反应。 (资料图/图) 猪器官人源化也已开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尝试将猪的器官直接移植到病人体内,但均以失败告终。原来人体与其它动物一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识别和清除外来组织器官的保护机制,即免疫排斥。一旦有外来组织器官进入,动物体就会启动免疫排斥反应,识别出外来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启动清除程序,严重时,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就会让外来组织器官失活坏死,即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主要障碍之一。 即使没有被超急性排斥反应所破坏,异种器官还将面临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细胞排斥反应等的多重考验,相继将出现血栓血塞、血管内皮细胞坏死等障碍,而被植入的异种器官最终似乎难逃被扫地出门的命运,连带受试病人也不得不为自己的顽固排他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因此,异种器官移植要获得成功,必须解决免疫排斥反应。除了上述利用人猪嵌合胚胎直接培育“人类”器官,国际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即通过基因改造,将猪器官“伪装”成人类的器官,人的免疫系统无法对这些人源化的猪器官发动攻击。 当然要骗过人类的免疫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将猪细胞表面特有的抗原成分去除,科学家研究发现,除了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之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细胞表面都存在一种由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催化产生的抗原表位,灵长类动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抗体能特异识别这种抗原表位,是引起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将调控该酶表达的基因去掉,猪器官表面则不会形成特异抗原表位;其次,通过转基因技术,让猪的器官上皮细胞表达一些人的补体调节蛋白,将猪的器官人源化,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则会误认为是同类的器官,也可以避免或减轻超急性排斥反应。 2016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胸外科研究项目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公布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早在3年前就培育出一种携带人膜辅蛋白基因和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同时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的基因工程猪,研究人员取出上述基因工程猪的心脏,移植到五只狒狒体内,借助一些抗排斥药物,猪的心脏在五只狒狒体内平均存活298天,最长移植存活时间达945天,创造了最长的异种器官存活纪录。不过该项研究主要为了研究异种器官排斥反应的机制和抗排斥药物的功效,研究人员并没有取出狒狒自身的心脏。该团队下一步计划将直接用猪心替代狒狒自己的心脏,以了解狒狒仅依靠猪心能活多长时间。 争议和希望 无论是人猪嵌合器官,还是人源化猪器官,一旦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不仅能大规模生产可供移植的器官移植短缺问题,还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针对病人订制免疫排斥反应小的异种器官,这是人体捐献器官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过,这些前沿科技,对大多数民众来说,似乎只是神话故事或科幻小说里才有的情节。因此,这些异种器官培育和移植在公众和管理层里还存在较大的伦理争议。 有人担心这些嵌合猪会不会越来越接近于人类,甚至拥有人类的思维与意识。不过从事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这些异种器官只含有少量的人类细胞或少数几个人类基因,而且科学家可以对人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进行调控,以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器官,同时也可限制其向神经系统或生殖系统分化。当然科学家们也非常谨慎,正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外科专家沃尔特·洛教授对英国BBC所说,“我们会仔细监控每一个嵌合胚胎,如果发现其比较接近人类,我们将马上终止妊娠。”洛教授团队正在尝试利用人猪嵌合胚胎,生产人类神经元,以治疗帕金森等神经疾病。 另一些人则担心这些异种器官移植会将猪的病毒传播到人身上,特别是一些潜伏在猪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虽然科学家们至今并没有观测到猪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的案例,但是鉴于艾滋病病毒的危害,这一担心实际上已成为异种器官移植难以临床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 不过到2015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来自中国的杨璐菡博士等人根据猪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序列,设计了一种特殊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成功将猪肾上皮细胞基因组中全部62个的内源逆转录病毒基因剪切失活,随后研究人员将基因编辑后的猪细胞和人细胞在一起培养,发现猪病毒的侵染率只是未经基因编辑猪细胞的千分之一。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全基因组实现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的编辑剪切,无疑也是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里程碑成果,难怪该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很多顶级科学家和媒体纷纷表示,这项研究有望重新开启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黄金时代。 基于这些担心和伦理争议,各国政府也对人体嵌合胚胎研究表明态度。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立法禁止对人类胚胎进行嵌合研究,即禁止将动物干细胞引入人类胚胎中,但是对进行人干细胞与动物胚胎的嵌合研究则没有明确规定。美国没有法律禁止此类研究,但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5年9月曾表示将不资助人与动物嵌合研究,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人猪嵌合胚胎研究就曾受到影响,不过一年以后,经过与科学家们、伦理学家等研讨,NIH的态度近期发生了转变,将对此类研究申请进行个案分析。 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尽管政府的支持态度不太明朗,但是风险资本对此似乎表现出较大的兴趣。2014年5月,美国联合治疗集团旗下Lung生物技术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开展人源化猪器官研究,其旗下的Revivicor公司则正在北卡罗来纳州建设世界最大的异种器官工厂,计划每年生产1000个以上的器官。 显然,异种器官移植离真正临床应用还为时尚早。除了诸多技术难题尚待解决之外,这些异种器官培育和移植还存在较大的伦理争议,科学家们应该充分考虑公众对这些前沿技术的担忧和顾虑,谨慎开展相关研究,在解决所有技术难题和确保安全之前,不应贸然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藻未来:生物燃料的新希望
热度 1 ScienceNews 2013-9-13 19:37
作者:见习记者 张文静 “最好现在就把海藻从水中捞出来,否则它会被小动物啃食掉。”Lars Brunner一边拖拽着从黑漆漆的水中刚刚捞出来的50公斤闪着晶莹剔透的光的海藻向船上走去,一边说道。漫长的夏天意味着海藻正在快速地储存糖分,而这些糖分正是蜗牛和藤壶眼中的美味佳肴。 Brunner的海藻养殖在苏格兰阿盖尔郡奥本附近一片风景如画的海湾中,那里原来是一个渔场。蜿蜒翠绿的小山俯瞰着这片海湾,“这里真是个好地方,”Brunner说,“水流条件非常好,海藻正需要水流过叶片以获取它们所需的营养。” “你可以尝尝,但可不敢保证好吃。”Brunner笑着说。他与那些小动物一样,也被海藻中蕴藏的糖分所吸引,但却不是为了寻找美味的食物。 生物燃料触角伸向海洋 作为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SAMS)的研究人员,Brunner同时在爱尔兰和挪威开展相关研究项目。他们的目标是使有着古老养殖史的海藻转化为现代需要的对环境无害的生物燃料。这种把生物燃料制造的触角伸向海洋的思维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的内容。 从越南、以色列到智利,数百万英镑的资金被投入到海藻研究中来。人们意识到,在海洋中生产生物燃料能够一举解决传统生物燃料生产带来的许多严重问题。 作为比石油更环保的新能源,生物燃料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但是,许多生物燃料是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出来的,在当前全世界还有10亿人无法解决吃饭问题的前提下,这种有可能会抬高全球粮食价格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同时,传统生物燃料的生产会消耗越来越稀有的淡水资源。而研究表明,棕榈油生物燃料甚至要比柴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这颠覆了人们关于生物燃料必然更为环保的观念。 “但是海藻不会产生这些问题,”海洋科学家Phil Kerrison说。实践表明,海藻养殖能够清理渔场造成的污染。而且,海藻的生长速度远快于陆生植物,其将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量的效率是陆生植物的五倍。 Kerrison从水中拉出一个正方形的红地毯,上面布满了棕褐色的海藻。“对于海藻来说,地毯是一种非常好的生长载体,”他介绍道,“地毯有粗糙的表面,但同时又能保存大量的水。”Kerrison的任务是为海藻养殖载体寻找最佳的材料,但由于涉及商业利益,他不能对此泄漏太多。 “海藻必然会成为能源的大范围来源,”Kerrison很有信心,“现在的汽车已经可以装载10%的乙醇,目前人们可以使用从陆生作物中获取的生物柴油为汽车加油,那为什么海藻不行呢?” 当前,许多人已经看到了海藻转化为能源的巨大潜力。在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设想中,4700平方公里的海藻养殖赫然在列。研究表明,海藻在理论上可以提供数倍于全球所需的能源。海藻可以用于制造乙醇,乙醇能与汽油或甲烷混合,而后者是用于为英国家庭供暖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蓝色思维”的产业探索 尽管海藻养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产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浸着毫米大小海藻胚胎的细绳被缠绕在绳索上。在水中过了生长季后,海藻被工人用双手进行收获。 奥本有着悠久的海藻养殖业史:在距离巴卡尔丁海岸几英里处,就曾经有一个大型工厂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藻酸盐,那是一种在冰淇淋和其他食物中常用的增稠剂。这个工厂一直运转直到受到价格更为低廉的进口商品的强烈冲击。 海藻也曾经被用来生产维生素补充物。中国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工业为不断膨胀的人口提供碘,还有化妆品、塑料和动物饲料。Kerrison认为,这些种类繁多的用途有助于解决海藻通向生物燃料过程中的障碍。 但他也强调,利用海藻生产生物燃料的“蓝色思维”目前“最主要的挑战在于把海藻转化为能源的成本压缩到足够低。尽管随着全世界研究的持续进行,这一成本一直在降低,但显然程度还不够。”而包括海藻养殖机械化,以及利用海上风力发电场作为海藻生长地等努力也在进展之中。 大多数微生物不会使海藻内部的特殊糖分很好地进行发酵,这也是一个潜在障碍。但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1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公司生产出基因改良的细菌,能够从3公斤干海藻中生产出1公斤乙醇。而在苏格兰北罗纳德赛,已经有研究能够从几乎只以海藻为生的绵羊粪便中提取有用的细菌。 人们也开始考察大规模海藻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研究结果上来看,似乎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虽然一些浮游植物的营养可能会被大规模养殖的海藻抢夺,但是海藻的叶带可以为鱼类提供孵卵处,并且在夏天生长出的复合海藻能够使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碳下沉到海床。 英国皇家财产局的首席科学家Mike Cowling教授称,覆盖15000平方公里英国海域的海藻养殖场将于2050年开始运营。 SAMS的主任Laurence Mee教授相信,大规模海藻养殖将会成为现实,“因为在这个日益拥挤的星球上,对资源的全球竞争正在加剧。” 海藻产业的全球图景 目前,海藻养殖业分布在全球44个国家,每年的产量达数千万吨,价值数十亿美元。由于海藻生物燃料能够在不加重世界粮食危机的前提下,替代造成温室效应的化石能源。这一良好前景正在驱动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投资。 欧洲正在耗资数百万欧元在沿大西洋海岸设立9个小型试验工厂。而美国能源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智利政府也已经在海藻生物燃料项目上进行投资。 在越南,通过养殖海藻,虾农们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并且不需要污染海水,还能在当地生产生物燃料。 以色列的研究者正在研究一种整合系统使鱼类、牡蛎和海藻在同一环境下生长,以使营养的利用得到最大化。这是对中国在稻田里养殖罗非鱼的做法的效仿。而印度则致力于研究红色海藻。 海藻是一种大型藻类,它们单细胞的微小“亲戚”—— 微藻,同样被视作生产生物燃料前景良好的潜在资源。如今,美国海军正在大力投资这项技术,埃克森美孚公司也已经投入6亿美元用于此项研究。 目前,不少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发展藻类生物燃料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在中国,火力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被用来供应给管道中生长的微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研究如何在漂浮的塑料袋中养殖藻类。而在西班牙,供养藻类和制造燃料的资源竟然是污水,这样既能发展能源同时又能清理污水的做法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卫报》)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08期 能源)
8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衰老生物钟的新希望”的简评
热度 1 suzhenpei 2013-7-31 17:00
对“衰老生物钟的新希望”的简评 ​ 衰老是人整体的衰老,不是细胞的衰老。人生存的每一天都有万千细胞衰老与死亡,并不造成整体生命的衰老。衰老是整体层次的特性,不是低层次的DNA、线粒体或细胞的事件。研究衰老问题从这些低层次出发是南辕北辙,浪费时间、生命与金钱。
24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起点,新希望,青春梦,中国梦
roameryoyoi 2013-7-18 19:03
新起点,新希望,青春梦,中国梦 ——白春礼在国科大2013年度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毕业时,我谨向2013年度喜获学位的5188名博士和4966名硕士同学们,送去最衷心的祝福!向关爱你们的亲人、朋友,向辛勤培养你们的老师,送去最诚挚的问候和感谢! 今天是国科大更名后的首届学位授予仪式,同学们也成为了国科大更名后的首届毕业生。 去年七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国科大,它建立在中科院研究生教育62年、中科院研究生院35年的坚实基础之上,凝练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由中科院120家研究所“共有、共享、共治”。 国科大能够迅速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离不开全院各单位和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看到同学们身着学位服、头顶学位帽的一张张笑脸,我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喜悦与激动,你们顺利完成了学业,也为中科院的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近十万名校友和近万名导师中的普通一员,作为中科院院长、国科大校长,我发自内心地说一声——祝贺你们!感谢你们! 此时此刻,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闪过一幅幅曾经在国科大学习、科研和生活的画面,一定会记得在这里的许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时的神圣与新奇;第一次聆听院士上课时的兴奋与崇敬;第一次面对太多的前沿报告出现的“不知选择”;第一次做科研报告的紧张和窘迫;第一次蹒跚学步的实验设计;第一次向国际刊物投稿时的忐忑等待…… 每当回首这些“第一次”时,你们一定会总结过在国科大几年来收获的累累成果: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深厚的科研基础,严谨的治学品格,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学术交流,等等。但是我想,你们最大的收获还是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以及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既是国科大的育人特色,也是国科大的文化内核,更是一批批国科大学子精神基因的传承。 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为我们每位同学的未来奋斗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你们放飞理想,用青春梦织就中国梦。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值勇于面对挑战、干一番事业的黄金时期,而我们的国家也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样面临“转型期”的新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多重社会压力,交汇激荡。青年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容易被一些社会压力和复杂的社会心态所笼罩,面临多重考验。但我想,每个青年人只要主动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就能化压力为动力,走在时代的前列。钱学森先生当年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时刻关注祖国的前途,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成为了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伟长先生以作文和历史满分考入清华,但是在面对国家遭受日本侵略时,他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尽管当时物理入学成绩只有5分,却毅然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报国,最终成为了我国力学大师。 理想指引人生,信念决定成败。希望同学们立报效祖国之志向、怀民族复兴之信心,锤炼意志、砥砺精神,以舍我其谁的豪气、不畏艰险的勇气,担当时代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中奋力拼搏,展现青春。 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你们虚心向人民学习,不断实践取得大成就。当前,党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更为每位青年提出了明确要求。“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百姓家”。同学们要勇于向实践学习,把自身所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真本领。李振声院士,经年累月走进农民,忙碌于田间地头,最终攻克了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世界性难题,在捧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时候,他依然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实践是思想的根基,人民是智慧的源泉。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从小事做起,从寻常起步,虚心学习,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出引领时代的大智慧,为国家和民族撑起明天的希望。 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你们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取得新成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院作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理应主动担当起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的重任。近期,我院会同各方协同创新,成果丰硕,世人瞩目。例如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的新的中微子振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中药药品“地奥心血康胶囊”首次进入欧盟市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蛟龙号深海探测、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成功交会对接。这一系列的成就都留下了中国科学院人求知探索的足迹。“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极限”,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人生历程中,把握住国家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继续锐意创新的激情和勇气,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敢于挑战、勇攀高峰,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新的佳绩! 老师们,同学们,“行百里者半九十”,身处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关键时刻,我们任重而道远。中国科学院借“十八大”之东风,全面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在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下,履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体”的战略使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而努力奋斗!作为“三位一体”的重要载体,国科大开启了我院研究生教育新的征程,也向全社会宣告,中科院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担当起更大的育人职责。同学们是国科大的孩子,是国科大的品牌,是国科大的骄傲,必然会成为国科大服务国家的生力军。 青春富有梦想,梦想需要奋斗。我希望,站在新的起点上,同学们充满自信地追逐梦想,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凝聚力量、敢于担当,并用昨天、今天、明天的精彩致你们不朽的青春!用青春梦织就中国梦! 谢谢大家。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白春礼院士致辞 白春礼等老师与获得学位的学生们合影 ​注:本文转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主页
1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阶段,新气象,新希望
热度 1 zjzsdy 2013-4-28 10:35
新阶段,新气象,新希望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十分关注党的十八大前后。十八大前夕,我曾在《关于“政治改革”讨论的思考》短文中,表达了对十八大的殷切期望:(1)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是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领导我国经济建设,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而且要考虑环境成本,更要考虑政治成本。(2) 反对贪污腐败,是扼制当前各种丑恶现象中的关键。应该有多少反多少,绝不姑息,一抓到底。(3) 整顿机关作风,反对特权,反对官僚主义,杜绝权钱交易。反对前呼后拥呼呼啦啦走过场的恶劣官风和各种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 十八大选出的新领导班子果然不负众望,他们以新的风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后,党中央、国务院雷厉风行,陆续颁布了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行动上表现出:(1)决心惩治贪腐: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2)决心整顿机关作风,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铲除一切腐朽之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近,中央政治局又决定自今年下半年开始,自上而下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这是内容广泛而意义深刻的整风运动。(3)开始关注媒体的舆论导向,倡导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十八大后的各项措施,彰显着新一代领导人的决心与魄力,这些措施立足于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在冬去春来的季节里,我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新气象,有一种春风复来,大地回暖的感觉。 新阶段的新号角、新规定和新措施,已渐显成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打击贪腐的行动已在逐渐推行,某些贪腐分子的丑行陆续曝于阳光之下。今年春节期间,大刹了一下以往轮流坐庄突击花公款吃豪宴的歪风,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们开始有些收敛了,专门为公款消费而建的高档酒店和高档纵欲场所的门庭也冷落了。一些西方自由派的啸叫声也有所收敛,健康的舆论和社会的正气日趋恢复。在中央颁发有关改进作风的要求和规定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和效仿。在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一些干部开始学习轻车简从,开始学习谦虚谨慎,开始学习革除官风学做公仆形象了。 这一切都是好的开始,但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的确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些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 就惩治贪腐而言,几十年的积淀,似乎已积重难返。难就难在根深、面广和肥沃的滋生土壤。贪腐者,属老虎的,硕肥体壮,富能敌国。有点惹不起,既有能力反扑,又有能力逃跑;属苍蝇的,蝇多面广,漫天飞舞,难计其数。若既往不咎,对不起国人,也难遏制贪腐之风。若既往必咎,有些部门也许会瘫痪,这就是难题。我想,对老虎级别的人,应该法不容情。对苍蝇级别的人,既要追究,又要给出路,即在法律限之下,交代清楚,退赔彻底,工作与级别可不变。惩治贪腐难,清除滋生贪腐的土壤更难。由于长时期以来削弱了党的政治领导,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被边缘化,加上西风劲吹,西方自由派的疯狂作祟,各种私有化的做法与意识的膨胀,使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遭到破坏,使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这就在我们原本已打扫干净的土地上,又堆下了厚厚的一层滋生贪腐的腐殖质,清理起来,要花很大力气。 整顿机关作风,也不容易。中央政治局之所以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因为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 严重, 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 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不仅严重,而且涉及面广,不是短期内能得到解决的。同时,长期来机关逐步形成一些“潜规则”,什么“从众入流”,“法不责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会形成一个顽固的堡垒。例如,今年春节刚刹住那些高档酒店的公款豪晏,春节后又悄悄走进胡同小巷,城边小村。这些去处虽是门头低低,却是惊人的高档消费。 总之,在当前的反腐倡廉的任务面前, 这些难题对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智慧。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克服诸多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 历史中,人类总在为反腐倡廉进行着不断的斗争。古今中外的有效经验应加以学习与引用。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更宝贵,更需认真总结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治民主,干部清廉,创建了名副其实的廉政时期。在革命战争时期,无论是根据地还是解放区,官兵平等,军民一家。如果没有廉洁的政府,人民不会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人民还处于观望的心态。如果我们建立起来的不是清廉的人民政府,如果我们的大部分干部和国民党官员一样贪污腐败,人民为什么要拥护你跟你走?当年在国外很有名气生活富裕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冒极大风险回国为人民政权效力?事实上,当时人们信仰坚定,理想明确。想的是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干部想的是为大家服务,而不是以权谋私。社会流淌的是正确的荣辱观,以服务和奉献为荣,以索取和谋私为耻。当时,焦裕禄式干部绝不是焦裕禄一人,雷锋式的战士也不是雷锋一人,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干部和先进生产者、先进模范人物,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在我党廉政勤勉务实的时期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廉政经验。今天我们要抓廉政建设,虽然需要学习古今中外的经验和措施,但最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我党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正、反面的经验。实践证明,我党在各种斗争中树立起的许多光荣传统,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勤政廉洁的根本保证,继承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我们的廉政建设就有成效,丢弃她,我们的廉政建设就会出问题。例如: (1) 坚持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一段时间,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就像焦裕禄和雷锋他们那样),由此懂得了革命,坚定了信仰,明确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生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为社会主义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极大多数政府各级领导和干部,一心为公,心系人民,无私无畏,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那时,机关的领导与干部基本上是清廉和朴实的,极大多数百姓对政府是满意的。 上世纪80年代后,削弱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实践,甚至有被边缘化倾向。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私”字,无拘无束自发地膨胀起来,随着私有化范围不断扩大,西方自由派的思想大量侵入我国媒体,腐蚀着中国人民,于是“私”字当头,金钱第一,拜金主义横流,贪腐之风也就慢慢兴起,越演越烈。这就迫使我们今天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气与那些不良行为和作风进行艰苦的斗争。 事实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阻止分化,杜绝腐败,共同富裕,改善风气的有力武器。如果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边缘化,我们的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就会解除武装,资本主义的自发势力就会乘虚而入大肆泛滥,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思想涌入中国,不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要想彻底打击贪腐势力,整顿机关作风,不仅很难,甚至变得不可能。 (2) 继承与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传统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光荣传统,也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工具。机关领导和干部,多数为中共党员。过去非常重视党的思想与作风建设,在党的组织生活里,经常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党的原则与政策,用党员的标准与要求,来对照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那些贪腐的念头遏制在萌芽状态,起着防微杜渐的作用。一切贪腐与不正之风,皆源自于“私”字的膨胀。过去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源头上防微杜渐,遏制其发展,使为公和奉献的思想得以彰显,在党的机关和人民政府机构中,树立了正气,对廉政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来,削弱了党的政治领导的同时也忽视了党的自身建设,组织生活不正常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也被丢弃了,加上在社会经济大潮中,为“私欲”的膨胀不断增添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助长剂,使“私欲”得到了空前的自发和茁壮成长的条件,这就逐渐有了肆无忌惮地贪腐以及那种为百姓所厌恶的官衙之风。 (3)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 凡要铲除社会毒瘤与扼制歪风邪气,都必须要发动群众。新中国成立后,为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党领导广大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清除了在旧社会已根深叶茂的五毒(一贯道,鸦片烟,黑社会,妓院和赌博),短短几年,恶瘴皆除,换来一片蓝天,风清气爽。在此社会大变革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获得彻底胜利的重要保障。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是胜利的保障。近几十年来,随着官衙之风兴起,群众观点削弱,群众路线已被遗忘。群众言路受阻,信访制度得不到保证。在一些干部的思想里,总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父母官,他们对自己身上那种封建衙门之风毫无顾忌,觉得理所当然,根本无需群众监督。更有人以法治为借口,封阻群众监管之路。这样一来,贪腐之风、 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 变得肆无忌惮,其实,贪官与队伍中的不良分子,最怕的还是群众,他们所作所为怕见阳光,也就怕见群众。譬如,媒体报道:泰州滨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华顶风上,不顾规定大摆豪宴,如被上级、同事甚至纪委的人发现,并不会害怕,他对付起来会轻车熟路,但这次不巧,偏为群众所围堵,他只好下跪求饶, 说:“我今晚错了,请求原谅,做儿子,做孙子都行,请放我走。” (4)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加强监管,健全监管机制和机构,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对防止贪腐现象会起很好的作用。例如,建国后对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处理,教育了不少当时的有享乐主义苗头的人,使得这类案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再发生。不过这种作用,是在当时多数人思想比较健康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贪腐思想普遍且猖獗,威慑作用将微乎其微。实际上,十几年来,我们惩治不少贪腐分子,甚至处以极刑,并不起威慑作用。而且越反越多,为什么? 解决贪腐和机关作风问题,是一项立体工程,需从多方努力。因为贪腐和机关作风问题的产生,皆源自于“私欲”的膨胀。加强思想建设,扼制“私欲”膨胀应是重要基础,加强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放手发群众监督,对于建立这样一个好的社会基础将会起着很好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与法令,成立相关的监管部门才会有效。只要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下,全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光荣传统,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甚至像过去那样,即使我们的监管机构和制度不算十分健全,也能创建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当然,当前,如果在踏实抓好前面所提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我们从法律法令上,从监管制度上,和监管机构等诸多方面建立更健全的体系,我们就一定能迎难而上,铲除贪腐毒瘤,整顿好我们的工作作风。 链接: 《关于“政治改革”讨论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2190-581665.html
1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起点、新希望、新未来——我对时局的看法
热度 1 hcrm 2012-11-16 12:45
大夫陈嘉问我,对时局有什么新看法?我反问他看了我昨天的文章没有?他说看了,好像内容不多,不是才子的风格。我自然要问他了,我是怎样的风格?他回答我说,一般有比较详细的论证,有洞察力的结论。 这样一问一答,他索性最后告诫我:“你应该有更露骨的解读,不要让大家在猜测中。”其实,我知道,想知道我如何看这个问题的,或许只有他陈嘉大夫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九月份,我曾撰文《十八大将回答什么》,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会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个原因也在于,十八大既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自然会继续表明自己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了,这直接关系到中国整个政局的稳定。 昨天,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新的领导机构,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见面会上开宗明义式的讲话,无疑是对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的很好注解,这一讲话精神会贯穿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 综合十八大会议以来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越来越坚定,不可动摇。 二、领导人交接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会引发政局动荡。 三、习近平总书记作风求真务实,讲话紧贴党心民心,影响深远。 四、未来中国只会越来越开放,改革只会越来越深入,人民生活也只会越来越美好。 这就是我对当前时局的基本看法。当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十分艰巨的,主要表现在: 一、如何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推进改革?特别是由经济结构调整和分配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二、如何整顿党风,根除腐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相信和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问题。 三、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既定目标?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社会稳定是重要前提,科学发展是关键举措,还有必胜的信念与信心作保证。 我们现在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又有了新的希望,需要作出新的努力,才能如愿地迎来一个新的未来! 2012年11月16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1540 次阅读|1 个评论
环球网和博客中国热荐:解读习近平:点燃中国新希望
热度 1 hcrm 2012-11-16 08:25
环球网和博客中国热荐:解读习近平:点燃中国新希望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昨天与媒体见面后,我即写了《解读习近平:点燃中国新希望》一文,被环球网和博客中国首页推荐,其中,环球网点击率过50000人次,博客中国点击率过6000人次,相信这一解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1、环球网推荐: 解读习近平:点燃中国新希望: http://blog.huanqiu.com/huangcheng/2012-11-15/2639877/ 2、博客中国头条推荐: 解读习近平:点燃中国新希望: http://hchchcch.blogchina.com/1384443.html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15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莫言获奖与文学男青年的新希望
热度 39 xingzz 2012-10-11 20:08
莫言获奖与文学男青年的新希望
九月份在欧洲,在不断登机、转机、乘机的boring过程中,我随身携带的三本小说期刊也有了新读者,一个对文学没什么追求的前学生。我告诉这位神仙,在我年轻的时候,文学男青年经常借一首小诗或者一篇煽情的作文,就能骗得美女的芳心,可见文字作为表达情感的工具曾经打着“爱情”的大旗所向披靡。然后我问,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钱的话,靠文学还能赢得爱情吗?神仙讥笑道,做梦吧,文学如今已经变成了小儿科,你这个老文学男青年想骗谁都没戏! 这么武断的结论,也只有新时代的年轻人才敢下。再说了,我老人家今年还不到八十,有那么老吗? 就在今天,那个长得比我丑的名字叫莫言的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们一定会从各个角度赞叹和分析这个老男人获奖的意义。作为一个老文学男青年,我负责任地认为,莫言获奖给文学男青年们打了一针兴奋剂,那就是笔下自有黄金屋、文字也能赢得颜如玉。 莫言说过,文学是人类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要。我老人家说过,科学文章一定要写出美感,让人读着很舒服,让人感到干净和整洁,并从而传达你的智慧。文学表达的情感和科学传递的智慧,是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的倾诉。所以我们需要优美的文笔,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我们怀有同样的情愫,但是表达的技巧和档次可能不同,对方获得的信息和感受肯定也大不相同。 所以对于文学男青年而言,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可以用较小的经济代价,打动美人的芳心。 所以对于文学男青年而言,文学的追求就在于,看了我的文字,你就决心把青春献给我。 无论如何,你不能等待青春消失。 当年我读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时,就读出了一个热血文学男青年的豪迈与柔情。他赢了,徐帆乖乖地缴械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文学有如此的力度。 金庸也是我们的偶像,他所塑造的武侠英雄与美女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华人的童话。男人们在金庸的梦中做梦,然后书写自己的豪迈与柔情。 在手机与网络把情感交流变得如此容易和平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尤其男人与女人之间,需要更高明、更有趣、更撞击心灵的表达。文字的力量,其实从来就没有萎缩,只是而且只是,你需要欣赏的情怀和反馈的冲动。 科学网上,一小撮以YC为代表的文学女青年,暧昧千年已经暧昧得不耐烦了。 科学网上,一大批失意于这个时代的文学男青年,能否迎来他们的第二春呢? 能还是不能,归根结底也不是文学男青年说了算的事情。呵呵...呵呵...呵呵呵...
个人分类: 随笔|6864 次阅读|51 个评论
新学期,新希望
luoluo2000 2012-2-21 10:44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昨天上了第一次课,也是学校的第一次课。按惯例,领导们都会来检查的,昨天自然不例外。 早上调了闹钟到6:55,可一番磨蹭一下来,也快八点才出家门。急急赶到学校,发现领导们都已聚在教学楼中间的广场上议事了。真是汗。这也是几年来第一次上开学第一天的课。还真是有点紧张。 有点好事多磨吧,刚在讲台收拾停当,学委跑过来,说预定教室投影被拿去修了,至今没拿回。汗,幸而系里秘书过来,说换教室,也不错,很快解决问题。上午三节下午三节课下来,居然 有点小小累。原因可能是周日上了一天培训课的原因吧。 新的学期开始了,有很多事要做,这个学期的任务也很重,要上的课多,还想做科研。毕业论文的选题也要尽早定了,也希望能尽早毕业。 努力吧。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 希望 今年能将职称搞惦 。也希望今年一切都能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个人分类: 心情杂记|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新希望
热度 2 merric 2012-1-2 19:32
如题
33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寻找缺失的“零件” 治疗瘫痪有新希望
jessie0090 2011-5-7 18:05
 最近,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领域上,又有了新的发现。过往我们都知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以达到修复病损细胞的作用,因此可以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例如脊髓损伤。而最近发现,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是由于少突胶质细胞减少,这就意味着一旦找回这缺失的“零件”, 治疗瘫痪有新希望 。 寻找缺失的“零件” 治疗瘫痪有新希望    寻找缺失的“零件”——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自然存在的细胞类型,具有生成髓磷脂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这些物质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少突胶质细胞受损时,怎么办呢?如何去寻找缺失的“零件”?更多内容可看原文http://www.gxbcn.com/news/20110426_3682.html
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野生稻――水稻育种业的新希望
xushui 2011-5-6 21:05
水稻是世界上2/3人口的主粮。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巨大压力下,世界各国对水稻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世界的稻米消费量为5.8亿多吨,到2012年全球对水稻的需求将增加到6.6亿多吨。 但目前全球水稻种植面积难以增加,水资源严重匮乏和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因此培育高产、稳产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将对保障未来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水稻育种的“绿色革命”,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要具备少投入、高产出、保护环境的特点。有关农业专家声称,野生稻丰富的基因资源将成为解决水稻育种难题的“钥匙”,野生稻开发正在成为当前水稻育种行业的新星,为水稻育种开拓出新的天地。 野生稻资源中存在水稻育种的未来 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的始祖。万年前古人类就开始将野生稻逐步培育成现代栽培稻,当时看似无用的基因也在不断的选育中逐步丧失。可这些丢失的基因正是解决目前水稻生产难题的“宝藏”。 中国农业大学一项最新的联合对比研究表明,现代栽培稻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约1/3的等位基因和一半的基因型,其中包括了大量优异基因,有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也有高效营养基因和高产优质基因。 据育种专家介绍,野生稻优异基因在实验对比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十分明显。土壤缺磷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有2/3的耕地缺磷,在水田中大量施用磷肥会造成严重污染。但我国一些野生稻却能够在低磷的环境下健康生长;有的野生稻稻谷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以上,比一些肉类的蛋白质含量还高;有的野生稻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存活;还有的野生稻能够抵御各种病毒的侵袭,如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接近免疫。20世纪70年代在东南亚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草丛矮缩病就是利用野生稻才得到解决。 不久前在南昌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水稻生产要适应高产、安全、高效的要求,野生稻可开发的潜力最大,“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我们未来的粮食安全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野生稻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 利用野生稻育种,我国有效解决吃饭难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通过利用野生稻资源,目前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获得了迅速提高,为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难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农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说,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和开发野生稻资源最早、最成功的国家。我国具有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水稻育种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利用水稻基因资源、特别是野生稻遗传基因资源改良水稻品种,是我国水稻育种取得巨大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1930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教授将亚洲栽培稻与广东一普通野生稻杂交,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含有普通野生稻血缘的栽培稻“中山一号”,在育种与生产上被广泛利用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水稻育种史上也十分罕见。 没有野生稻就没有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1973年,“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普通野生稻,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使中国水稻育种和生产走向了世界科技舞台。目前杂交稻在我国累计推广面积达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说,野生稻不育种质资源的成功利用,为解决当时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贡献巨大。 目前,我国野生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朝深层次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也纷纷应用到野生稻开发领域。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含有野生稻优异种质的水稻优良品种在生产上获得应用。广西农科院培育的汕优桂99水稻品种,截止到1995年就增产稻谷8.75亿公斤,获得经济效益13亿多元。 野生稻育种业将蒸蒸日上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野生稻里寻找失落的“宝藏”?D?D各种优异基因、野生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了水稻育种领域的竞争焦点之一。根据2002年资料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307项有关水稻生物技术的专利获得批准,其中相当部分是来自对野生稻的研究成果。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野生稻遗传资源对我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利用野生稻资源,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高效高产水稻新品种的条件比任何时候都完备。 首先从经济价值考虑,巨大的市场已经存在。据最新资料统计,仅在亚洲,对水稻的需求是到2010年就将增长25%,这意味着目前5吨/公顷的平均产量必须增长到8吨/公顷。但目前水稻栽培条件不是最佳,可供利用的土地将由于城市的增长而减少。 同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认为,以前的水稻高产是通过大量施用化肥等高成本投入、牺牲环境获得的高产,这已不符合未来对食品的绿色安全、高效高产的要求,“这必须要求水稻育种行业要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开发野生稻获得新的水稻品种,将在未来的育种行业中获得广阔的市场。 其次,由于安全原因,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人们的疑虑,并遭到了抵制。但野生稻的基因组、基因表达和调控系统等方面最接近栽培稻。水稻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证明,野生稻种的基因组对人类没有致病性基因。因此,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培育出的栽培稻新品种是基因安全性最高的农作物。相对于转基因大豆等农产品,野生稻培育的水稻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并将占领其它转基因农作物因人们抵制而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 再者,开发野生稻资源的技术日益成熟。目前水稻已成为基因组研究的模式系统,因为水稻是禾本科中最小的基因组,在2002年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就已基本完成。这为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我国众多科研机构都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野生稻资源,并获得了突破据最新资料透露,我国育种专家采用分子检测技术在野生稻中已发现了两个增产基因,一个基因就比现有高产杂交稻增产18%,两个基因将增产36%,这将对我国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日前在南昌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建立全国野生稻科研协作网,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资源、科研力量和资金有效地统筹起来,形成强大的科研合力。全国野生稻协作网已经成立了实力强大的专家顾问组,成员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著名水稻育种专家。 新闻背景 我国丰富的野生稻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三个品种,其中蕴藏的优异基因非常丰富,是我国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战略性生物资源。 我国野生稻分布范围广泛。南起海南岛,北至江西省东乡县,br 有些野生稻是我国特有的,如世界上分布最北的东乡野生稻具有世界罕见的耐冷基因,开发利用价值巨大。 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稻资源培育出了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这表明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可产生许多优质新品种,创造粮食生产的奇迹。野生稻资源一旦灭绝,其损失将不亚于任何珍稀动物的灭绝。因此有专家将野生稻在农业育种上的地位形容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野生稻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有两种野生稻保护形式,首先是原地保护,但我国现有的保护点不仅屈指可数而且规模小。其次是异地保护,即把濒危的野生稻转移到特定的场所进行保护,包括将野生稻种子保存在低温干燥的专门种子库,有效期可长达50年。
个人分类: 农业|1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
jessie0090 2011-4-27 17:35
但时间一长,疾病又反复发作了。这让很多类风湿患者感到治疗的绝望与无奈。他们都在不停地寻找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 。自从步入细胞治疗时代,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了新希望。    干细胞移植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细胞,干细胞移植入人体后,可替代和修复受损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可在受损部位分泌细胞活性因子,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 干细胞疗法 可以说是目前治疗……原文地址http://www.gxbcn.com/fengshi_leifengshi/20110414_2969.html
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干细胞移植:当代冠心病治疗与康复的“新希望”
xupeiyang 2011-4-25 10:56
心脏干细胞移植的途径包括静脉注射、冠状动脉注射、心内膜注射等,但是结果均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自体干细胞动员的方式显示了突出的发展前景。 静脉注射 这是最简单的心脏干细胞移植方法,缺点在于干细胞须经血液循环才能到达靶区,可能使较多的干细胞滞留于外周组织。 Barbash 等取鼠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 ),通过静脉注射植入 39 只心肌梗死鼠模型体内, 4 h 后发现仅 1% 的 MSCs 到达心肌缺血区。此外,干细胞经静脉注射入体内后早期主要滞留于肺组织,并可在肺循环中被大量破坏,即所谓的首过效应,因此导致静脉注射移植的效率低下,临床实践已经趋于淘汰状态。    冠状动脉注射 干细胞易于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心肌组织,为干细胞的归巢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Wollert 等发现,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和冠状动脉注射骨髓 MSCs 的心肌梗死患者, 6 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可显著增加 6.7% ,而只接受常规治疗者 LVEF 仅增加 0.7% 。对于晚期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干细胞无法通过增厚的冠状动脉壁,经此途径注射干细胞可能不再适用。而且由于冠状动脉注射操作的有创性,重复注射的难度很大。    心内膜注射 可通过使用电机械导航系统准确地将干细胞直接由心内膜注射到缺血心肌,但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Strauer 等对 10 例常规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心内膜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到心肌梗死区;另 10 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 3 个月后,干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区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而且梗死区的室壁运动速度显着增加,心搏量指数显著改善;但同时发现,此种干细胞注射途径可能导致岛样效应。同样,心内膜注射也属于有创性治疗,难以多次与长期使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http://portal.elseviermed.cn/107/6293/
个人分类: 心血管病|2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气对肺动脉高压的具有治疗作用
热度 7 孙学军 2011-3-5 11:29
恶性疾病肺动脉高压有了新希望 今天 BMC 的 Respiratory Research 接受并在线发表氢气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论文 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rich saline on 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pdf 。本研究是来自 泰山 医学 院 赵 晓 民 教授 课题组。 2 年前,我与大学同学赵教授谈到氢气的生物学效应的进展,赵教授在学术上很有眼光,对当时尚没有被广泛认可的这个新进展非常有兴趣。随后就组织实施了多项研究,特别是在心肺器官损伤等方面有重要发现。这是他们第一篇关于氢气效应的研究论文,有望不久将有多篇研究论文面世。 研究背景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极度恶性的疾病,七成多患者是年轻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癌症愈 肺动脉高压后差,但没人知道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极度恶性疾病,愈后往往是灾难性的,可以说,这种病就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肺动脉高压 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 3.33kPa(25mmHg) 或运动时> 4kPa(30mmHg) 者。由于肺血管阻力为肺动脉平均压和肺静脉平均压之差与肺血流量之比,即肺动脉平均压为肺静脉平均压加上肺血管阻力与肺血流量乘积之和,因此凡引起肺静脉压、肺血流量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这种疾病平均发病年龄是 36 岁, 75 %患者集中于 20 ~ 40 岁年龄段,还有 15 %患者年龄在 20 岁以下,几岁的孩子也会发病。 这是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疾病。即使在很多大医院,医师们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这是不治之症。其实,这是相当陈旧的观念。  上世纪 90 年代前,这种疾病缺少有效治疗手段。此后一些新药物陆续被研发出来,患者 5 年或 10 年平均生存率可提高数倍。除药物之外,近几年基因治疗、活体肺移植、房间隔造瘘等新疗法也不断出现,就是说对于肺动脉高压,现在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手段和希望。 但是目前肺动脉高压没有特效治愈方法是患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治疗目标只能是延迟或者阻止病程进展,最大的希望是诱导疾病逆转。 这是一种治疗费用极为昂贵的疾病,患者往往急需社会力量帮助。几乎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都会产生疑惑:倾家荡产换 5 年生命,值吗?甚至一些临床医生也认为该病治疗价值不大。在西方,患者每月的药物费用约为 3000 美元,有些国家可由社会福利部门建立的罕见病基金承担。在中国,估计每位患者每月需要 2 万元药物费用。 本研究摘要 氢气生理盐水在抗氧化抗炎症和保护器官损伤方面有许多报道。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 野百合碱诱导的 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索了氢气生理盐水对这一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雄性 SD 大鼠皮下注射 野百合碱( 6 mg/100 g 体重 )诱导 肺动脉高压模型,每天 2 次,腹腔注射氢气生理盐水 (5 ml/kg) ,持续 2 或 3 周。肺动脉高压采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形态学分析评价。取肺组织和血清,进行 MDA 、 8-OH-dG 含量和 SOD 活性分析以确定组织和血液中氧化损伤水平,采用 Elisa 分析血清中炎症因子 TNFα 和 IL-6 水平判断炎症反应程度。结果发现,氢气生理盐水治疗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使右心室肥大发生逆转。肺组织和血清 MDA 、 8-OH-dG 含量显著降低, SOD 活性显著增加。同时血清中炎症因子 TNFα 和 IL-6 水平显著降低。上述研究研究表明,氢气生理盐水能通过抗氧化和抗炎症治疗肺动脉高压。 本研究给肺动脉高压这一临床难题带来了新希望。 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rich saline on 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a rat model Respiratory Research 2011 , 12 :26 doi:10.1186/1465-9921-12-26 Abstract Background Hydrogen-rich saline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against organ damage.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and/or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hydrogen-rich saline on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duced by monocrotaline in a rat model. Methods I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as induced by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monocrotaline at a concentration of 6 mg/100 g body weight. Hydrogen-rich saline (5 ml/kg) or saline was administred intraperitoneally once daily for 2 or 3 weeks. Severity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as assessed by hemodynamic index and histologic analysis. Malondialdehyde and 8-hydroxy-desoxyguanosine level,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were measured in the lung tissue and serum.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6)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Hydrogen-rich saline treatment improved hemodynamics and reverse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t also decreased malondialdehyde and 8-hydroxy-desoxyguanosine levels, and increase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the lung tissue and serum,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ydrogen-rich saline ameliorates the progress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duced by monocrotaline in rats,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ts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个人分类: 氢气生理盐水|6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新春新希望
xupeiyang 2011-2-3 09:47
烂漫的雪花 洗净了沉睡的大地 拨开雪白的外衣 春色... 嫩绿在蔓延 春暖花开 新一年 新希望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 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带着吉祥, 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来年,祝新春愉快!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