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现实生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20种应避免的逻辑错误(上)
xiasw 2011-8-4 09:37
每个人都应该懂点逻辑学,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更多的信息和评论发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来辨别里面的真伪。 这篇文章主要摘录《简单的逻辑学》一书里的第五章, 弥缝 选出了最常见的20种逻辑思维错误(非逻辑思维形式,Informal Fallacies)。通过阅读本文,我相信你可以把这些理论与很多网络上“五毛”的非理性评论,一些事件中产生的错误逻辑观点或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对上号(弥缝也在一些思维模式的最后添加了实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看这几种网络上流行的“五毛党”惯用的伎俩: 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如果一个人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论证者,那么他们就违反了这个原则。所谓的 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他人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息,例如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 这种谬误制造者的目的是转移听众对论证的注意力,这种情形通常是由于论证者本人处于劣势。 如果论证的目的仅仅是获胜,对人不对事谬误将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听众以同论证毫不相关的理由来反对你的对手,而你则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取悦听众。它造成的后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手,但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的——至少在逻辑上。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视听的能力。 以出身论英雄 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声誉斐然的公司的从事经验。作为 工作 的一部分,你对全国著名的大学和学院知之甚多,并且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尤其,你知道X学院在这个领域内声名狼藉。目前,你的公司正在招聘一个重要的职位。在浏览候选人资料时,你扫到一个X学院的毕业生,彼得,于是你立刻决定拒绝他们进入下一轮,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毕业的学校。这个时刻,你已经产生了谬误。 不是说你的决定完全不合理。毕竟,以你对X学院的了解,彼得或许确实不是一名合格的人选。但是,这不是必然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是可能出于类似X学院之类的学校的。你所犯的谬误的根源如下: 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考虑我们所考察的人或事的出身肯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走得更远。首先我们要问:彼得从哪里来?紧接着,更关键的问题是:他的品质如何? 【弥缝注】这两种逻辑错误主要在于辩论方向不在论题上而是参与论证的人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雄中吴国儒士的问话:“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和“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其中都是对刘备和诸葛亮 进行人身攻击 ——一个织席的和一个没写过经典著作的两个人如何能登大雅之堂,论国家大事。另外一些例子,如“他父亲是个罪犯,所以他的儿子也不是一个好人”等。 稻草人谬误 论证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要紧扣论证中给定的论点。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中,如果你 为了消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在我们误解某个论证时,或是当一些论证非常复杂,我们在理解上犯了一些无意的错误时,我们犯的并不是这种谬误。稻草人谬误不是无心之过,因为它是在 有意地歪曲别人的论点 。 【弥缝注】常见的稻草人谬误,如对论点进行断章取义和偷换概念。比如说这篇 新华网文章 (随机搜索到的),倒数第二段中提到“美国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过滤软件生产国,世界各国封堵信息使用的过滤软件大多数都是美国公司生产的”和前面那一句是对“网络自由”论点的偷换概念。 接着看一些看起来容易识别的,现实中却容易犯的逻辑形式错误: 否定前项 在讨论条件论证时(形式A-B),我们知道有两种有效的式:肯定前项和否定前项。 与此相对应,无效形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否定前项。这种论证的形式如下: 如果A,那么B 不是A 所以不是B 举例如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们在移动。 路易斯没有跑步。 所以,他们没有移动。 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路易斯没有跑步不是他们没有移动的充分条件。大前提告诉我们的是,如果A实现,则B必然实现(路易斯没有移动则必然没有跑步)。但是这不意味着A是可以导致B的惟一条件(路易斯在移动可以是因为他们在走路,或者在睡梦中翻身,或者是在跳舞机上跳舞)。就是这样,仅仅是 A的缺席并不能得出B一定缺席的结论 。记住,这是一个无效论证,因为结论并不具备必然性。那么结论可能是正确吗?可能,但是不能确定。 肯定后项 条件论证的另一种无效形式称为肯定后项。形式如下: 如果A,那么B B 所以,A 举例如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们在移动。 路易斯在移动 所以,他们在跑步。 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出结论不成立。为什么不成立?让我们回头来看大前提。它告诉我们,为了某个随之而来的特定结论(路易斯移动),某个特定的条件(路易斯跑步)必须要满足。依据原来所讲过的论证,这个命题并不是说惟有这个条件成立,才能得到所要的结论。因此, 如果结论已经成立(路易斯移动),我们不能得出特定条件(路易斯跑步)就是惟一解释的结论 。除了跑步,还有其它许多途径可以使路易斯移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不是必然正确的。 中项不周延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应付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通俗一些,可以称之为牵连犯罪。针对后一点,我们来看而下面的例子: 几个纳粹党人是凯撒俱乐部的成员。 汉斯是凯撒俱乐部的成员。 所以,汉斯是纳粹党人。 分析:这是个错误推理,并不能因为汉斯是俱乐部的成员,而俱乐部里有几个纳粹党人,就能得出汉斯也是纳粹党人的结论。这种情况下,汉斯是有嫌疑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猜测作为真相来宣布。 循环论证 有时也称为恶性循环。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 首先,命题A被作为另一个命题B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 我们来看下面的论证: 因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他们缺乏自由的愿望。 然后,几页之后,我们又读到: 根据人类缺乏自由愿望的事实, 所以他们的行为是被注定的。 如果这两个论证前后相连地放在一起,它们的循环性就会很容易被看出来。所以夹在它们中间的很多内容是故意放进去的,以便将其岔开很远,以期读者在读到第二个论证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论证的内容。 【弥缝注】循环论证,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另外一个常引用的例子则是《圣经》与上帝。 问:《圣经》是否是可信的? 答:是。因为那是上帝的语言被人记录下来的。 问:上帝是否存在? 答:《圣经》中说上帝是存在的,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在参与辩证时,我们还容易受到自身对事物理解的影响,比如以下三种: 情感误导 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假设我在写一部关于我的母校X大学的历史的书籍。我热爱我的母校,将在校园的日子视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想在我的书中向人们证明我的母校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但是,研究得越深入,我越发现母校过去的历史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可是我不改初衷,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决定剔除所有母校历史上的负面新闻,只反映它光辉的一面。于是,我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我在书中所描绘的X大学的面目已经被严重扭曲了。 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仅仅看到 目标 是不够的,但那经常是我们所关注的全部。问题是:我们是如何达到目标的? 当我们利欲熏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操纵这种谬误的态度是: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弥缝注】在唐骏学历门上的网友辩论上,就常常出现这样的功利误导。 简化主义 如前所述,一个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例如,人的身体可以根据化学元素被分解,但是如果声称人的身体等同于一堆化学元素,那将是对最简单的推理的盲从,是向简化主义谬误屈服。 这种谬误发生于当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时。例如,当我们只把精神放在一个人的缺点上,并因此认为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这个人的本质时,这个谬误就正在发生作用。
个人分类: 基本功|1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点评:获救者忆北京“黑监狱”:活着,是唯一能做的事
lzxun123 2011-8-4 09:34
点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图景就是通过这类途径实现的。所以,许多图景很漂亮,许多数据很让人激动,但与这些美丽图景、让人兴奋不已的数据相关的平民往往毫无感觉,甚至为此苦不堪言。 获救者忆北京“黑监狱”:活着,是唯一能做的事  来源:新京报  在“黑监狱”的日子   遭非法关押人员称,进门先被搜身,手机、身份证等物品全部被没收,不听话就挨打   从“黑监狱”被解救出来后,58岁的孙怀元说自己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活着”。   “经常挨打,吃不饱饭,睡不好觉,更没有自由,他们只让你活着就行,”回忆起被关押的13天,孙怀元说,“活着,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在昌平北七家镇南七家庄村的这处“黑监狱”里,据统计,仅从7月1日到7月12日,就非法关押过超过50名来京办事者。   他们的自由受到严密的控制。就连吃饭时,也都有五个“打手”守在门口,谁大声说话就要挨打。   直到7月12日这一天,昌平警方接报后,将该“黑监狱”查抄,当场解救13名被关押人员。   6月30日,清晨刚下过一场雨。   孙怀元从老家江苏盐城来京,到丰台久敬庄信访接待中心反映情况。   办事的过程很顺利,还在现场看见了一位老乡———盐城市信访局工作人员张昌民。   不过,当他从中心走出来时,张昌民不见了。一辆金杯面包车停在他面前,几个光头、有文身的男子下车,告诉他他的事情解决了,让上车谈。   “我当时害怕不愿上去,但这几个人强行把我抬上了车,两个男的按住我,威胁我别乱动,否则要整死我。”   金杯随后一路向北,扬长而去。    称被带走前见过当地信访局人员   据十多名被关押者回忆,当时押送他们上车的人都是“剃着光头,文着文身”。   而他们遭遇的另一个相同之处,则是被带走前,均在当场或此前一天,见到或联系过他们当地信访局在北京的工作人员。   这些人涉及湖北、江苏、河南、陕西等多个地区。   60多岁的许西敏遭遇更为“奇特”。“当时,我们河南周口市鹿邑县信访局的工作人员王亚东找到我们住的宾馆,说要给我们换个地方住,就带我们上了一辆面包车。我看他也上了车,就相信了。”   结果,王亚东半路下车,许西敏则被面包车拉走。    想多领碗饭被“打手”踹倒在地   面包车的目的地都是一个———昌平区南七家庄村的“黑监狱”。   “开了不知道多久,车停在一个偏僻的院门前,我被押进院子后,铁门立刻关上了。”孙怀元发现,院子里还住了很多人,有老人,也有小孩。   与他几乎是同一时间被带入这里的,还有许西敏和张金亮。   三人一进院门,立刻被七八个“打手”带到院子西侧的一间小屋,开始搜身,手机、身份证等物品全部被没收,只有钱可以留下。若有人反抗,立刻会被打一顿。孙怀元说,此后,一位名叫林红的女子在手机被搜走之后,因为说了句“能不能把手机卡拔出来还我”,便挨了一顿打。   搜身结束之后,孙怀元领到一个拳头大小的碗。而所谓的午饭,只是一小碗米饭和几片黄瓜。   完全吃不饱,但孙怀元没敢说话。因为他发现,吃饭时,也有四五个打手守在门口,谁说话,就会被打一顿。   张金亮记得,7月初的一天,带着两个孩子被关在这里的刘欣(化名)到厨房领饭。尽管还有两个女儿,但她们每顿也只能领到一碗饭。   “那天,两个孩子都饿了,刘欣先喂她们,一碗饭很快就没了。”林红说,刘欣拿着碗走到厨房,希望能再给一点饭。结果,话刚说完,就被一个“打手”抬脚踹倒在地。   “她半天没有从地上爬起来。”孙怀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住抹眼泪。   多名被关押者表示,他们曾与打手简单交谈过,这些人证实,管“黑监狱”的老大姓高,身高1米7左右。“他曾说过,你们如果听话,我们也不会打你们,但如果你们地方驻京办的人要我们动手,我们也只能打,因为我就是吃这碗饭的,不然我就丢了工作。” “黑监狱”小卖部一包纸巾4元   被关押的日子里,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顺从。“不听话就挨打,还不如安顺一点,打架的话也打不过。”张金亮说,那段时间,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扑克,要么就聊天。那时,他才得知,被关在这里的人,都是来北京反映情况的,有的是因为地方征地、拆迁问题,有的是觉得遭遇了司法不公。   在“黑监狱”里,最受大家宠爱的,莫过于刘欣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童,一个3岁,另一个两岁,还没断奶。   “我们管这俩女孩叫‘小萝卜头’。”孙怀元说,逗“小萝卜头”开心,成了枯燥生活中仅有的乐趣。不过,因为不够吃,两个“小萝卜头”总是喊饿,来自武汉的刘海宁便从院子里的小卖部买来火腿肠,给孩子吃。   许西敏介绍,这处小卖部,是“黑监狱”的头儿开的。小卖部里的物品价格通常是外面的2倍,一包纸巾要4元,洗脸毛巾7元一条。“一旦有人生病,严重的话可请‘打手’代购药品,不过需要支付三倍的价格。”   院子两侧,男性、女性分别睡在两个房间里。这两个房间均不足30平米,没有床,“只能睡在地上。”孙怀元说,人最多的时候,只能在地上侧着身子睡。   由于地面凉,许西敏曾经感冒,持续了三天,“发着低烧,只能整天躺着,连饭都吃不下去。”许西敏说,但始终没人带他看病,“当时,我听‘打手’说,反正也死不了人,就不用看了。”    查抄源自被关者家属报警   在没有计时和通讯设备的“黑监狱”里,时间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我从6月底被带走,当时妻子也在北京,但出去买东西了。我被带到哪,她肯定不知道。”张金亮说,被关的日子长了,对自己的境遇开始无奈地接受,与此同时,却越来越担心家人。   昨日,张金亮的妻子刘袁回忆,当天发现丈夫不见后,她便带着两个孩子满街找人问。“我不识字,不知道该怎么找,只能去丈夫去过的地方守着,又回老家派出所去找,但都找不到。”   张金亮说,在“黑监狱”里,他曾经哀求“打手”给他家里打个电话,但对方不肯。   日前,据报警人之一的颜廷忠表示,他妻子韦红花是江苏盐城市阜宁县人,与同县几个人一起来北京反映问题,随后被骗到了这里的“黑监狱”。“后来,与我老婆一起被关进去的人先放了出来,我从她们那了解了情况,就决定报警来救我老婆。”   7月12日,昌平警方将该“黑监狱”点查抄,当场解救13名遭非法关押人员。    多地信访局均否认与此事有关   据介绍,在“黑监狱”中的人,被关押的时间长短不一,长的有40多天,最短的被关了5天。在被昌平警方查抄之前,已经有一部分人被放出,其中大多被直接送回了家乡。   昨日,据这些被关押人员称,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现场就取回了自己的手机和身份证,还有一部分人,却是从家乡的信访局拿到的。   不过,被问及当地信访局与“黑监狱”是否有关,这些被关押者曾提到的地方信访局相关人士均予以否认。   江苏省盐城市信访局工作人员张昌民说,自己当天的确在北京,也得知这些地方的人来北京办事,但被关一事与他无关。   盐城市阜宁县信访局毛局长表示,不知来京人员被关一事。“北京这么大,他们爱去哪去哪,我哪管得了,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动向,除非他们主动找我。”   而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信访局工作人员王亚东的手机,则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该县信访局值班室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也联系不上王亚东,“这些来北京办事的人的住宿费,一般是我们负责支付,但没有听说过有限制他们人身自由的情况。”   昨日,昌平北七家镇南七家庄村村委副书记王旭东证实,当地“天马河废旧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是这处“黑监狱”的房东。“大队把那片地方整体租给旧货回收货场,货场又对外分租了摊位。”   王旭东表示,“黑监狱”所在院落,一直由旧货回收货场负责对外出租,他并不清楚有外地来京人员被关押在那里。   北京市天马河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办公室的员工表示,作为“黑监狱”的小院,虽然是公司租赁的场地范围,但公司办公室仅负责货场的摊位出租,不负责民宅出租。“你得问我们组长王斌喜,他可能知道”。多名员工表示,他们不清楚黑监狱的事情,并拒绝提供王斌喜电话。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易方兴 林阿珍
个人分类: 天南地北|3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是什么将在25年后改变世界?
libing 2011-7-22 10:43
据权威专家预测,随着IT产业整体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个网络、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等都比今天快上数万倍的世界,或者种种科幻小说里才有的事物可能会在25年之后出现,随之带来诸如人机对话、3D远程仿真互动和现实生活机器人等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发明创新。这些都将在医疗卫生、城市规划、能源、电子零售以及娱乐等产业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思科公司的首席未来学家达夫·埃文斯将这一拐点称作“技术雪崩”。他说,诸如此类的技术变化会来得越来越快,以致人类仿佛站在了一场社会大发展的边缘。而近乎于无限的计算机存储和网络速度,将使得这场“雪崩”开创出一个值得期待的新时代。   而在《计算机世界》在线版的文章中,给出了以下25项技术点,这便是顶尖科学家们对2036年IT产业的面貌作出的预测,这些来自实验室数据的研究结论,非常可能就是自此后25年中,你将亲眼见证的现实历程。   1.光学处理器将取代微电子处理器   摩尔定律,这条1965年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作出的预测——每两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上一番——将达到它的物理极限。那么,为了推动处理器和内存的发展,就要涌现新技术,譬如光学计算。   我们叫它光学或光子计算机,其将使用可见光或红外线光来取代电流执行计算任务。AMD服务器首席技术官唐纳德·纽厄尔解释称,人们无疑会希望有价格更低、速度更快的计算机问世,而科学家的任务就是探索电子学之外的其他途径来成就此事。   纽厄尔指出,光子计算机拥有现有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两大优点:其一,它比人们目前使用的处理器能耗要低;其二,它的计算效率和处理能力,将比目前主流计算机高上1000倍。而人们将在未来20年到25年内拥有一台梦幻的光子计算机。   2.量子计算机之梦成真   另一项颇具前途的技术,就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将利用原子能量来处理任务,而在它之上能够出现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处理器。   常规电子计算机存储信息时只能存储为0或者1,但量子计算机则能够同一时间存储0和1使之能够同时处理更为大量信息。依照达夫·埃文斯的描述是:在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中,二进制就相当于表示开或关、真或假。然而量子物理却不循此路,采用量子位就能够同时表示开和关两种情形,用户就能够显著快速地传输大量数据。   而“25年后,量子路由、量子加密、量子交换机,这三者都将成为现实之物”,埃文斯说。   对此,BBN技术首席工程师奇普·埃利奥特深表同意:“我相信25年后,人们将不再使用二进制,转而踏步进入量子环境。量子计算机极高效的处理能力带来的是人类将能够精确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所有进程。”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吸引力的呢?   3.智能手机将拥有超级计算机的能力   2036年的智能手机什么样?按照唐纳德·纽厄尔的说法:“与当前服务器性能相比,用户使用的iPhone或黑莓性能将呈几何倍数增长。”   届时,人们无需随身携带钱包或钥匙,所有有关你的信用卡、借记卡、身份和会员的信息都将存储在智能手机上。   美国EMC公司首席战略官马克·刘易斯预计,手机将拥有万亿字节的存储容量,而人们所有的数字信息都将通过云计算备份。如果不小心遗失了手机,在换一部新手机并输入密码后,云计算中心会对用户进行重新识别,并将之前备份的所有信息转送至新手机上。   另一点让移动商务人士欣喜的是,未来派智能手机能够与高性能网络连接,几个手指的点拨就能获取更大量信息。   IBM资深研究员兼全球研究创新副总裁伯尼·迈尔森进一步指出:“用户能够将全部人类知识存储在PDA中。借助下一代网络,手机可以迅速找到一个数据库,并将查找的问题和答案翻译成你的本国语言。”   4.实现人机对话   我们对鼠标的熟悉程度已达到快成为自己手指的一部分了,但在25年后,你必须得忘记这份触感,因为鼠标、键盘甚至是时下大热的触摸板都将成为历史——而未来用户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就能够执行计算任务或找到答案。   今年名声大噪的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可以说是人机对话现有技术水平的范例。它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能在人机游戏大战时击败人类选手,为计算机自然语言交互指明了发展方向。   IBM的伯尼·迈尔森指出,沃森已经可以与人类互动,在判断出自己的错误后,还能够查询更多数据,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按照IBM公司预测,类似沃森的这类系统将极大地提高内科医生诊断疑难杂症的能力。   与计算机交互应该更自由。但今天的人机交互仍要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过,未来25年这些形式主义将消失,对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进步提出更高要求,迈尔森如是说。   5.让技术更易为我所用   自从告别工场手工业转向机器大工业起,我们便一直是机器的奴隶。大机器使人机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机器生产的高效率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迷惘,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人却成为了机器的一部分,对人的异化自此开始。这是科学技术对人类影响的两重性,直到今天,我们一直是机器的奴隶。   当一项新技术来到我们身边时,人们需要先去学着适应它,有时这种困难程度要甚于新技术带来的便宜。在IT领域,技术人员也要学习如何编程、如何掌控每一个新界面,这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上手。但在未来,这些技术将更易用。   达夫·埃文斯指出,未来将是技术来适应人类。嵌入式技术触手可及,所有设备都将嵌入摄像头,所有设备也都在看着人们,以确保人们行为规范。这也使人们将从“你看电视”的世界迈向“电视看你”的世界。   埃文斯继续预测,人们会喜欢这种生活,它只会更惬意。在一个技术与人类交互的时代,技术能为我们在正确的时间里提供正确的信息。   6.网络变革之一:太比特网进入家庭   达夫·埃文斯认为:在未来20年内,90%的现有居民区将覆盖互联网;而在未来25年内,网络有效性将达到100%。IP网络将在那时进入太空。这也意味着人类将拥有更多带宽以及更高的有效性。按埃文斯的说法:“宽带将覆盖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   这段时间里,高速网络随处可见,家庭用户的网络连接不输于国家级网络。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太比特网络将会进入到家庭,与此同时,无线网络的使用也会大幅增长。而人们的手持设备将在25年内拥有10千兆位速度,作为参照,我们当前的速度为100兆位,可借此想象未来的网络速度。   7.网络变革之二:智能网络愈行愈近   如果上一条让你对未来网络的速度有所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将告诉你它有多么智能。届时网络已能够根据用户发送的信息和地点,进行选择网络的识别动作。   纽厄尔解释称:“用户的手机能决定所处位置,并决定是采用广域连接还是本地连接进行通信。”各种区别则是,如果纽厄尔想给妻子发送信息或一封电子邮件,那么在当前的网络环境里,即使他们并肩坐着,电邮也需要先经过纽厄尔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到达谷歌邮件服务器,然后传到他妻子的ISP上。   然而,如果此时选择用本地Wi-Fi连接,从一台机器直接向另一台机器发送电子邮件,则更为高效。尽管目前还做不到,但专家称,用不了25年就能实现此类的网络智能化。   美国通信软件厂商Telcordia公司研究副总裁马瑞可·卢森科维茨则认为,凭借人们掌握的大量无线技术,人类将有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目前他及同事已经在实验室证明了从蜂窝技术到Wi-Fi再到WiMax网络模式的转换。这种网络模式转换存在不同的优化标准,而人们有能力实现无缝转换,免于从一种网络模式切换至另一种网络模式。   8.网络变革之三:未来网络将可编程   什么是可编程网络?网络壮大到今日这种地步,已越来越需要新的网络服务或者为用户定制的网络服务来满足新的应用需求,但在现有的网络上加入新的服务,通常是手动的,需要一个费力、费时且费钱的过程。而可编程网络的处理器能依靠软件来定义其功能,还可以按需要来改变功能,使网络自身支持服务产生和服务使用的过程。   通常来讲,网络服务的可编程性是通过在现有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所提供的计算的能力基础上,引入新的计算实现的。专家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可编程网络会出现在你我的身边。   目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全美14所大学发起一个名为GENI的网络研究平台,这被看成是可编程网络出现的信号。据GENI项目办公室主任艾略特介绍称,未来3年到4年内,GENI将在150所校园部署GENI网络,允许研究人员进行大规模试验并以新方式分配计算、存数和网络资源。   届时,人们可以对网络上的每个独立部分进行编程。而通过互联网,任何人的创新软件都可被公开。譬如说,当你把软件放在云计算中和路由器中时,你就可以开放这个系统,人们也就能够安装自己所需要的软件了。亦因此,艾略特这样形容:“5年后,所有这一切将变身为一台巨型计算机。”   而我们自此后讨论的内容,就是这样一台“全球计算机”。它的应用包括预测极端天气、判断流感暴发的精确位置等等,人们还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本土天气预测。纽厄尔举例说:“在5分钟到10分钟内是否会暴发龙卷风,以及龙卷风的途径之地,这些预测项目都是未来天气系统的目标……而我认为,这将是最佳的日常工作方式。”   9.网络变革之四:真正的全球化网络及市场   25年后,在全球各个地理位置,互联网的速度和接入质量将不再有差异;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IP协议的第6版本,大大增加了地址空间)将得以普及;而IPv6将提供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给全球的企业和消费者。   思科公司资深研究员弗雷德·贝克预测:“人们将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自己所希望的——数十兆位宽带接入。”   互联网数据统计机构Internet World Stats于2009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全球网民数量达18.02亿人,全球互联网平均渗透率(网民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26.6%,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而根据该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拥有互联网接入的人口其实仍不足全球人口的30%。非洲等落后地区互联网渗透率只有11%。   但在未来25年,这种状况将得以改变,全球所有区域互联网接入都将赶上北美地区水平——该地区互联网使用率近80%。   弗雷德·贝克表示,真正的全球通信将有能力从经济上平衡各地区,而相对于发达地区,其对目前最不发达地区的影响反而会最大。“我更情愿认为,财富不是在全球重新分配,而是有新的财富产生,其中大量财富将诞生在目前并不富裕的地区。而我认为,这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价值所在。互联网技术将增加所有人的财富。”   10.存储:便宜到想咋用就咋用   按照专家预测,到2029年,100美元能够购买11个拍字节,存储已经便宜到想咋用就咋用。“人们将有能力记录下人生的分分秒秒,”埃文斯强调,“这种存储质量同蓝光质量相当。”   据马瑞可·卢森科维茨介绍:“手持设备机只需几个兆兆字节的存储量就足以存储一个人生命中的全部历史,甚至包括看过的所有电影、听过的所有音乐和拍摄的所有照片。”   这意味着,人类此时有能力记录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戴布·罗伊开展了一个名为“第一个单词的诞生”的相关项目,他将自己新生儿子睡醒状态下的每一刻都制作成录像带,用以研究育儿者是怎样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   罗伊解释称,如果记录下生命历程的每一刻——其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能够随时回溯到从前,重拾已濒临遗忘的美好记忆,再次温习生活中曾经存在过的、却又一去不复返的点点滴滴。   11.给一切烙上数字化印记   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换个意思,就是“一切皆可连接互联网”。   而从历史到当前,每一篇能提供给人类有用信息的资料,都能够被扫描、数字化,并可通过互联网搜索。而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通过智能手机快速访问该信息。速度,此时永不再是困扰你的问题。   所有的一切,需要的不过是一部手机。我们的儿孙后辈,将很快忘记什么是图书馆,也没见过CD、DVD这些碟片。   马克·刘易斯预测称,蓝光就将是最后一种移动媒体格式。以后“一切内容都通过在线创作,图书馆这一职能将消失,演化为智囊库,而图书们则将摆放到博物馆。”   12.个性化才是真正的客户价值属性   厌倦了电视节目中无休止插播的烦人广告?不愿每天被强迫着浏览并不感兴趣的户外、纸媒和直邮广告?在未来,这些都不再会是问题。   就像现在定制手机套餐一样,企业主和广告公司的宣传将在未来告别大众传播,而直接定位到每一名具体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会将自己所有的东西呈现在你的面前,然后等待你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定制。用户将得到内容极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广告,文章、图书、各类应用和电影,乃至饭馆、酒店都将根据个人喜好提供极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大众媒体的时代将被终结。”刘易斯说,而技术将被赋予全新的客户价值属性。    13. 传感器到处渗透,物联网成为现实   各类型传感器无所不在是种什么滋味呢?有些人觉得备受监视如芒在背,但也会有些人先感觉到了惬意。   譬如,你购买的房子、家用电器、娱乐设备、汽车等都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可通过互联网检测、维修等;你的汽车与经销商随时保持联系,指导你何时换油;房子安装有动作检测传感器,可控制室内光线亮度、供暖、冷风,如果你滑倒、跌伤了,还能够呼叫911;冰箱内的传感器能够检测食物是否已趋变质。   换句话说,物联网将成为现实。   这意味着大量“新”事物将能与我们“交流”,可能会发出“我温度太低”“我温度过高”“我现在急需维修”等等内容。思科公司的首席未来学家达夫·埃文斯指出,在今时今日,我们只有几十亿部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待到2020年,与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将达到500亿部。   而除了机械电器外,从家畜到植物等所有生物也将能与网络相连接。小如沙粒的微型连接设备可通过注射针头注入生物体内,这时就要感谢IPv6协议了。埃文斯兴奋地表示:“通过IPv6,每人将拥有52000万亿个IP地址。”    14.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尽管我们目前的生活中,已经充斥着无数个时刻盯着我们一举一动的摄像头。但能否想象一下,当摄像头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比如覆盖全地球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景象?   “也许在25年后,我们能够从任何角度实时看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美国通信软件厂商Telcordia公司研究副总裁卢森科维茨说。他表示,带有部分计算功能和部分机械功能的新事物将在未来不断出现,典型的代表便是摄像头的广泛应用。   与现在的监控作用相比,未来摄像头将与传感器相结合,在对周遭环境进行监管的同时,这些连接了互联网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还是控制着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机械部分的制动器。而这些制动器能够做出开门或关门之类具体动作的决定。这意味着未来的监控系统不仅能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够随之发出指令,做出相应的行为。    15. 机器人将比人多?!   现在,你所能想到的机器人,简单的诸如商场贩卖的“扫地机器人”,复杂的类似神出鬼没的军用无人机。但在未来社会,机器人将会更多地进入到工业和消费领域。而那时会创建出专用网络,以供机器人间相互沟通。   “预计25年内,发达国家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将会超过其人口数量,而这些机器人都将会上网。因此,从社交网络角度看,不能排除机器社交网络或者说机器人社交网络会蚕食掉人类社交网络的可能。”埃文斯称。   在技术领域里,很大程度是军事应用在推动机器人的进步。但此后,因商业领域也会大量涌现机器人身影,因此人们将需要体积更为小巧并能够攀爬、翻墙的机器人。而像福岛核事故这一类的事件,也将会更多出现机器人的身影而非相对脆弱的人类。    16. 绝大部分个人资产走向虚拟化   25年后,假如人们走进某位音乐影视收藏者的家里,将不再看到现在常见的一排排书架和厚厚的CD夹。他所需要做的或许仅仅是连接某台主服务器。在未来,从视频到音乐到图书,人类所拥有的几乎一切东西都将由实物向虚拟迁移。   “25年之后,如果你去亚马逊网站购买一套自己看中的设备,只需要下载该设备配置后,用本地3D打印机打印出即可,而无需像现在这样让供货商将货发到你家门口。”埃文斯说。   之所以能够实现实物的虚拟化,在于云计算的真正实现。届时,媒体和数据的拥有权都将基于元数据。想收藏一部电影不再意味着买下一张DVD光盘,而是由服务器元数据来决定你有没有观看该电影的权利。    17.增强现实技术(AR)成老生常谈   如果现在你因为用上了可视电话就感到惊喜的话,那么20多年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增强现实技术(AR),将会让你惊诧得合不拢嘴。   到2036年,由计算机产生的感官图像将整合至日常生活中,这就是增强现实技术。即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例如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在以往诸多的影视作品中,对此有多许多丰富的幻想和描述。   实际上,AR技术在当前就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多个领域,比如体育赛事的电视报道。游泳比赛的画面中,会显示着一条世界纪录保持者行进速度的路线。而在未来,AR这类虚拟现实技术与实物现实的结合会更加紧密,例如,隐形眼镜能够嵌入实时面部识别,飞行员能够佩戴内置导航设备的特殊眼镜等等。    18.“3D全息成像”浮出水面   小型机器将会在我们的世界里出现得越来越多。人们的生存环境不久就会充满传感器和促动器,那时的我们一半时间生活在计算机的世界中,一半时间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直至,达到了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差异将消失。而这个时间点,就是25年后。   在2036年左右,计算机世界和现实世界将不存在差异。从远程会议到游戏,每一种计算机体验都将实现3D化和沉浸式。正如一些预言家曾表示的那样,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无缝生活。   现在,有一个系统被人们叫做“思科网真”(telepresence),这是通过结合高清晰度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组件,在网络上创建一种独特的“面对面”体验的新型技术。作为远程会议来应用,该系统将提供完全的3D体验,用户能够触摸、观看、闻嗅正在发生的一切。而其不需要特殊的眼镜。远程人物的3D图像会与真人大小一样,也能够与人们正常交往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应该对此描述都不陌生。其中角色可以与等身大小的图像交谈互动的场面,利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立体影像投射,其介质就是空气。   全息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3D图像的手段演化而来的。而所谓的全息网真,将可以提供真人大小的图像、超高清晰度的视效、具有立体感和特殊设计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能“身临其境”的场所。而这是25年内,我们就能够看到的。    19. 具有预测性和预防性的计算机系统   25年后的计算机系统或不再局限于“解决问题”这个功能,它们还能把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今天我们在用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说是消极被动型的;但明天的计算机将是主动出击型的它们具有预测性和预防性,能够为相关的大型数据集建模,创建出最接近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环境模拟,以发出提前预警,阻止事故发生。   譬如说,一套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在交通拥挤时疏通车流,还能通过改变交通灯模式来进行交通管制,预先改变交通流量,让堵塞防患于未然。   这套系统的形成,需要交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通过观看车流和公路数据,经分析后创建一个模型,模拟某一时间点的流量。最终达到实际发生数据与预测发生数据完全相符的精确程度。   而不仅仅在交通这一方面,此类型的预测和预防系统还会对未来城市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包括水循环系统、电供应系统等等。城市,就是由各种系统组成的系统。那么对城市生活而言,这项技术无疑又是前进了一大步。    20. 它们,越来越像我们   1956年,一群科学家聚集达特茅斯学院,讨论着对于当时的世人而言完全陌生的话题。这就是被称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   自那次会议以来,数十年间人类创造的机器人们学会了爬楼梯、踢足球甚至维修空间站,但说到“交流”,就一塌糊涂了。迄今为止,机器人也好超级计算机也罢,在理解信息语境时一直很糟糕。但科学家预计,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机器人这部分的理解力将有一个明显改善。   对此卢森科维茨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部分人工智能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譬如,软件代理就是一个好例证。这是一个半自治虚拟实体,能够为用户处理简单的任务,还能与另一位用户的软件代理共同协调一项活动,必要时还能够招募其他代理,获得预期的工作效果。“25年后,你的软件代理就能够同我的软件代理会谈。”卢森科维茨说。   而就在今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展现出让人过目难忘的语言接受和处理能力后不久,5月份,有报道称机器人正在开发属于自己的语言来协助导航并提高智能。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模拟实验和真正的现场实验中,这个名为“语言机器人”(Lingodroid)的科研项目可让机器人随机发出声音,用不同的音节组合说出它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尽管简单到就像婴儿的牙牙学语,但毕竟机器人之间产生了人类所不能理解的默契,并且让人们看到了沟通和交汇的鲜活色彩。    21. 互联网基础架构或彻底改变   施乐帕洛阿图研究中心(PARC)一直以技术创新以及大胆构想制胜。从以太网到激光打印机和图形用户界面(GUI),都是它创新体制之下累累硕果。而今,PARC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互联网基础架构,名为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这或将引领出现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基础架构。   40年前互联网问世,其最初目的是实现两个终点之间的连接,到现在,互联网已经注入全新的元素由系统向终端用户传输缓存内容。然而,PARC预言,全新互联网架构设计宗旨是向终端用户分发内容、软件和服务。   这就是内容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研究在互联网上创建较少的长距离流量,所有内容都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将更高效且能够改善信息安全环境。PARC研究人员希望未来10年到20年内能采用该网络。   PARC资深研究员凡·雅各布森解释道:“内容中心网络是没有所谓终点概念的。如果用户要查询什么事情,就好像是在一个房间里问时间,所有知道答案的人都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再通过去除源头和目的地的模式,就能够创建出一个如IP那样高效的通信模式。”   据悉,2010年9月,PARC和10所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已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未来互联网架构项目为期3年的800万美元研究补助。雅各布森估计,在这笔补助完全到位后,技术上部署内容中心网络还需要10年时间。    22. 信息安全:继续困扰人类   在IT领域的所有麻烦里,信息安全问题似乎没那么好消化。   25年后,人类无疑将拥有更强大的加密系统,但拜技术这把双刃剑所赐,随之也带来了更强悍的攻击手段,换句话说,届时仍不可能根除信息安全问题。   对此,纽厄尔的看法是:“人类对信息的保护和对信息的破坏就是一场持久战,而这场大战不会消失。总会有人试图窃取你的信息,总会有人意欲监督你,攻击者们的计算机功能也同样强大。”   因此,信息安全问题的前景就是“不会彻底解决”。“我们将继续同安全、版权和信息分享竞争。”纽厄尔称。    23. 一场互联网大灾难   尽管无比依赖,但互联网并不为人类所信任。艾略特认为:“我们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即将大难临头。我们在等待灾难降临,然后作出反应。”   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决策人士们已经在为这个虚拟世界可能发生的灾难性故障制定一份企划案。譬如,2010年夏季颁布的域名服务器(DNS)安全措施就是针对域名服务器安全扩展(DNSSEC)灾难性故障准备的。   人们曾在DNS中发现了一些漏洞,别有用心的攻击者们利用这些漏洞可以劫持使用名称在互联网上搜寻某个站点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取得对会话的控制,进而实施收集用户的账户和密码等特定操作。由于这种漏洞,人们越来越希望引入DNSSEC。   而据报道,负责管理全球互联网的国际性组织ICANN已启动一个钥匙计划,希望借此保护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一旦意外的毁灭性灾难降临,5位分布在全球的数字密钥保管者,将来到美国某秘密数据中心合作解开DNSSEC的根密钥并重建。   艾略特解释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当前我们这个社会上的金融系统、电力系统都存在巨大缺陷,未来25年内,我们很可能将面临灾难。”    24. 计算机抢你饭碗   从事研究、分析工作的IT人士要小心了,未来你们可能会因为电脑的不断成长而面临失业的危险,你的工作可外包给计算机。   纽厄尔表示,就像新学徒时间长了也变成老师傅一样,电脑分析和筛选数据,并弄懂其中意义的能力,将随着编程人员的语境网络能力而不断提高。所谓的语境网络,是指互联网的研发与使用者共同创建的一系列技术,电脑借此能够理解信息的意义,并自主执行相关的任务。在他看来,这或许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工作的方式,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效率也将获得极大提高。但相应的,一大批活生生的人将因此“被退出”。    25. 无论何时,仍是智者生存   从一定程度上说,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可以总结为一场脑力劳动日益替代体力劳动的渐进革命。而在未来,社会分工对脑力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意想不到的连接能力和适应能力。   具体到现实的企业经营中,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以及其他的IT管理人员将更加愿意招聘和使用具有良好反应速度并且能够针对不断发生的变化作出及时的适应和调整的人才。   这种创新能力,可谓未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新要求。因为在未来,工作环境将更开放、协作性更高、创造性也将更大。如何在保持企业稳定现状的情况下,推动新技术的使用,将是企业管理者遇到的新挑战。
个人分类: 科学问题|7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实世界互联网络的道德观
热度 3 罗岚 2011-7-5 08:32
现实世界互联网络的道德观
QQ是中国非常不错的聊天软件,其衍生的互联网产品也很适合互联网小P孩们(好歹企鹅可以直立行走)的口味。最近的两则新闻:银行存款保卫战:关闭网银转账 婉拒储户取钱, http://finance.qq.com/a/20110705/001187.htm ;黑客组织攻破苹果服务器 已公布部分用户密码, http://tech.qq.com/a/20110704/000174.htm 。 银行想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或电子化,很难,因为钱比明星还招大家喜欢。象苹果或者有技术支撑背景的网站仍然面临黑客问题。依靠做黑客谋生的人群,其实和现实生活中的扒手一回事情;如果黑了你,还公开宣称对事件负责,就是网络恐怖行为了;网络官方组织也应该存在维持秩序,在边界等人群稀少的地段活动,对大家都喜欢的事在道德层面旁观。 黑客SHOW技术本身是一种职业的爱好,也许可以参照现实社会的一系列竞争手段,分门别类或者全面的开设网络黑客运动会,比如黑帽大会。对社交网站有兴趣否? FaceBook 比 IEEE、ACM、GOOGLE 在线更高级?看看2011年的OSCAR影片“社交网络”就知道,和QQ差不多,也适合小P孩们。有这样的游历和反思,谁都大彻大悟,2010年四月的记忆(请注意桌边的打扫卫生用的蓝色的塑料桶,千万不要笑 ):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1-07-06/content_3103478.html (对数百亿美元的印度宝藏进行流口水式的羡慕),以下是大彻大悟图:
2816 次阅读|5 个评论
真实与自由的代价
热度 1 lin602 2011-7-2 15:46
人们渴望自由,渴望活得真实,许多人为之奋斗并献出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生活得到‘自由与真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下面的场景你能够感受到吗? 如果与‘官’们吃饭喝酒,就感觉到什么叫官大一级了。让官们坐上座,要先敬他们酒,官们让喝酒的时候不要不豪爽。说话要小心,顺着他们的心情讲。点菜时,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要找没有特色与名气的饭店,酒与烟嘛,档次不能低,尽管他们喝不出档次来,但单价是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你是官,与下属吃饭,也不是那么自由的,要有点架子,否则别人还认为你不适合做官,甚至不吃劲你,呵呵,怪吧。 如果开会,那你得注意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领导说话,如果你的观点不对,或口气不谦,那你这个会算开砸了。在高校中可以看出,学校召开的中层干部会议,有几个讲真话的?如果某个教师发言与领导意思不对,你看吧,有多少人拥护领导要发出对你批评声音。相对来说,以教师身份参加但没有官职的教师还能够说点真话,所以领导们的座谈会一般不主动叫上敢讲话的教师们去的。 自由与真实的代价,是对官位、利益无追求,静心做点自己业务上的事情,这些人只能是‘不求上进’、‘无为’、‘糊涂’的普通者。
2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良心的震撼——读《北京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该留下姓名》
热度 2 cuilanzi 2011-6-29 09:23
【絮语】 前些日子看到朋友们在群里发的北京城被水漫的各种照片时,内心虽有所触动,但还没有达到心酸心寒的地步。今日看了《中国青年报》刊载的这篇《北京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该留下姓名》一文,我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揪心。 记得有人曾在各类媒体中呼吁“救救孩子”,也有人提出“关心打工者”,更有人提出“尊重我们城市的美容师”……各种漂亮的口号曾经让多少人心动和看到希望,但现实生活中,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特别是漂泊在各大城市边缘的人们,谁又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利益。 一场暴雨断送了两个年轻的生命,是天灾,还是人祸?经常看到国外影片中出现经历过几百年的地下通道可以走人的画面,这肯定不是虚构的,市政系统的防护设施,有国家做得很好,多大的雨,多级别的自然灾害都无法使得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瘫痪。 用生命来唤起人们的关注,在革命年代有过,在“文革”时期有过,在改革开放年代也有过,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里,再用生命来换取注意,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相比过去,我们毕竟至少还记得他们的名字,而今我们只知道走了两个不知姓名的人。 这篇文章的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让人联想到他们的家人,他们本该拥有的幸福,生命的终结和生活的幸福的极度反差,造成人内心深处急剧上升的怜悯度,这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因为任何解释任何挽救都不能改变生命殒失的事实。更何况现实并没有给逝去的生命一个合理的解释和人性化的安排。 良心受到谴责,还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应该受到这样的折磨和煎熬?一座城市最脆弱的地方,实际上也是最应该值得人们重视的地方。 《北京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该留下姓名》刊自《中国青年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6/29/c_121597504.htm
个人分类: 生活碎语|1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图说优美
热度 7 zhangyuxiu 2011-6-11 23:20
图说优美
优美,又称秀美,是美的最一般形式。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我们中国人将其称为阴柔之美、柔媚之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自然的景色中,有很多都可以归类到优美类型。比如和煦阳光照耀下那些在微风中摇曳的美丽的野雏菊、生命力旺盛的不知名的野草;风和日丽中那一望无垠的蔚蓝的天空和大海、海中静静停泊的小船,都可以称为优美。现实生活中优美的事物和景物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忘掉烦恼和忧愁,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和愉悦。可以说优美是一种静态的美、宁静的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美,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种恬淡舒适的情调。 在优美的景色中,我们返朴归真,我们回到童年,回到简单宁静的生活氛围,达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境界。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 1、这些阳光下的野雏菊,带给我们生命的蓬勃的感觉,勾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 2、这些随风摇曳的野雏菊,多少童年的欢笑躲藏在那寻常的花朵里 3、这些不知名的风中野草,让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以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顽强 4、这些不知名的风中野草,让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以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顽强 5、蔚蓝的大海上,这艘载满乘客的航船将驶向何方?前方是憧憬,是迷茫,还是? 6、蓝蓝的海,静静流淌,承载了你我他多少美丽的梦想 7、蓝蓝的一望无垠的海,见证了人类数不清的苍桑巨变 8、这岸边的石头,不厌其烦地听了海浪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3825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
jiaguangjia 2011-6-6 11:3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1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发生具有时间结构
热度 2 kejidaobao 2011-5-12 11:14
《科技导报》2011年第13期封面图片中,展示了汶川余震、智利余震发生时的日月位置。汶川余震:在月相为望侧半月中,地震发生在下半夜;在月相为上下弦后的一周内,地震发生在午后的6个小时中。智利余震:在月相为朔侧小半月中,地震发生在下半夜;在月相为朔前后或望后至下弦,地震发生在正午前后至前半夜。特别是汶川余震不发生在上午9:00前后;智利余震不发生在上午8:00前后与子夜11:00前后。稍长一点的时间窗结构为1/10周年,即1/10的365日(≈36.52日) 。汶川余震与智利余震两者都发生在图中的下半圆侧,而与初相位成180°的上半圆侧不发震。上述各类特征若是归因于地震发生的随机巧遇,其成功概率仅为10-4—10-6。如此小的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相遇的。而今日竟屡屡出现,似存在着必然性。这只能归因于地震的发生与日月位置有关联,也就是地震发生具有时间结构。 本期第18—23页刊登了赵树贤、许绍燮等的论文“地震发生与日月运行之关联”,基于第23、24太阳活动周发生的全球M≥7.8级以上大震数据、汶川余震和智利余震数据,发现地震的发生与日月位置存在着关联性、地震的发生与太阳风磁场到达地球的优势聚集方向存在着关联性,说明地震的发生与日月运行有关联。所用地震事件有两类:一类为余震——2008-05-12 M8.0汶川地震M≥5.0强余震与2010-02-27 M8.8智利地震M≥5.5强余震;另一类为1997—2010年全球M≥7.8大地震。虽然参与分析的地震事件数不算很多,但从两类各自不同的代表性以及所使用地震震级与地域的跨度,仍可望其结论具有普适性。该文提供了众多地震发生与日月运行关联的证据,其随机发生概率多为10-4—10-6,小概率为不发生事件,但竟然发生了,表明它们之间必定有其非随机的统一成因机制控制。本期封面图片可视为地震发震具有时间结构代表性的典型证据。 本期“卷首语”发表了许绍燮的“地震应可预测”一文。 诚然,精确掌握地下深部的构造与动力是探索地震预测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对其给予十二万分之重视是完全应该的。但毋容忽视,“天外来客”也有可能在地震发震的过程中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地震预测尚须关注“天外来客”。本期封面图片由许绍燮提供,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朱宇)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0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聪明与智慧的区别(引用)
entropy 2011-5-11 11:31
昨天听傅偑荣的讲座,讲到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知识针对某一领域而且成体系,智慧是对人生的总结。 今天又看到:智慧只依本性,知识要攀外缘。 下面是刚才看到的,束之高阁。 原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845415808?ptlang=2052ADUIN=147284921ADSESSION=1305074438ADTAG=CLIENT.QQ.3127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  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更为罕见,估计百里无一。  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吃亏的是聪明人,而愿意“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与别人过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则更多的看重的是长远利益。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自己什麽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麽时候该放手。所以拿得起来的是聪明人,放得下的是智者。  聪明多数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获得很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所谓慧由心生。  聪明人喜欢处处胜强,超人一筹;而智者则喜欢更多示弱,含而不露。因为他知道示弱不仅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的力量。智者常常是那种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的人。  聪明人总喜欢把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脱颖而出。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常常因为左右逢源而显得热闹,而智者往往因为甘于淡泊而显得冷清。前者赚来的是一时的人缘,而后者更能长久的赢得人心。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利,智慧能带来快乐。因此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利;但是财富和权利与快乐很多时候不能成正比,因为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求聪明容易;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人排列起来,你会发现里面极度自信的智慧和极端自信的聪明两种不同风格的人:一种隐于人后,柔和如风,上善若水;另一种跳到台前,咄咄逼人,频频亮相。前者是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真正体现了老子“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哲理。  还有一种所谓的聪明人,以为别人不象其一样相互倾轧着去谋生就是愚蠢弱智和低能的表现,殊不知他人的立身立世的原则与喜好;亦不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心驰八荒;更不知一旦对方真的要与之一决高下,他/她那点聪明有算得了什么?这种“聪明人”在自我夸耀时候的口气和样子,就如同囚徒在夸耀自己的囚室有多么宽敞一般的虚荣和沐猴而冠的滑稽。  这样的“聪明人”往往太好妒和好强,永远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活的疲惫,也让身边的人跟着疲惫;常常把周遭搅得乌烟瘴气。不管别人感觉如何,“聪明人”永远自以为是又亢奋不已。更有甚者在没有掌声的日子里,不甘寂寞的自我造势,自我喝彩,如果仅只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便罢了,还极尽贬损他人之能事;仿佛不这样就不能抬高自己;结果是越想拔高自己,就越显得渺小;殊不知如此贬低别人就是贬低自己,而且是彻底的贬低了自己。  这样的“聪明人”与上面所提到的聪明人又不是一个类型,是次于聪明人的“聪明”。这样的“聪明人”是孤独的,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是他/她“聪明”的代价。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可见智慧有多难。
3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演讲的能力
zhanhui 2011-5-7 11:33
今天去听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主办的世纪大讲坛。一个天津财经学院的教授讲《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走向》。因为每个月的工资条上都有扣个人所得税,所以对这个题目还是很感兴趣,去听了,但是有点失望。演讲者讲的实在不咋地,非常散乱,说了半个多小时的题外话,如果说的“妙语连珠”也就罢了,事实是说的磕磕巴巴,一点也不吸引人。后来终于说道个人所得税的正题了,也讲的一点也不精彩,听他讲了一些基本概念,“政府不是统治者,百姓不是被统治者”之类的话,实在耐不住就离开,回办公室写论文了。 想起来电影《国王的演讲》里那个“医生”后来跟国王坦白说自己是一个大学的老师,不是医生,只是见很多人演讲的能力很差,就想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参加会议或者研究生答辩等,自己也是从硕士、博士答辩、中期考核这些需要做报告的过程中一路走过来,也确实发现演讲的能力非常之重要。 对于领导自不必说,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对上级汇报,对下级指示,稿子都是秘书写好的,只需要他们说一说,所以讲话的能力对于领导非常重要。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尤其做可科研的人,报告演讲也少不了,所以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才你能演讲的好呢,我自己做报告的水平也不高,但听过很多讲的非常好的报告。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do your homework,报告前的认真准备是讲好的前提。首先要明确audience,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想通过报告知道什么,然后又针对性和侧重的准备,自己把思路理顺好是最重要的。
4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探访微软未来之家:将未来技术写进现实
热度 1 libing 2011-5-4 09:26
  导语:十多年,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安主演的浪漫爱情片《西雅图夜未眠》让许多人记住了西雅图这个位于美国西海岸风情万种的城市,然而在西雅图,并非仅仅只有让你夜不能寐的爱情,而且还有着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住宅——微软的“未来之家”。日前,新浪科技编辑应邀访问了这座充满科幻色彩的建筑。   未来之家的历史要追溯到1994年9月,在微软全球研究与战略执行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的主持下建成,至今已有17年历史。它的设计初衷是探索未来5到10年最前沿的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过,17年里科技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之家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淘汰已经成为现实的应用,并不断探索各种概念性技术。   确切的说,未来之家是位于微软雷德蒙总部园区的一座特殊的房子,由客厅、厨房、起居室、餐厅等组成,各种未来的计算技术遍布于房间的各处:在这里,你看不到电脑的存在,而电脑却是无处不在,在桌面、墙壁、植物,甚至装饰画上。你可以用手操控计算机,也可以用声音进行人机对话。未来之家想传达的理念是:在未来的世界,我们可以与计算机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对话,计算机可以让我们随时获知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定,各种终端和显示设备可以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无缝结合……   回顾过去数十年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这一切不可能成为现实呢? 未来之家的入口,别小看这么一个简单的大门,它采用了掌纹识别技术作为钥匙。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大块磨砂玻璃门,竟然是个安全性极高的门禁系统。借助全手掌识别技术,要比单个指纹识别更加可靠。而且,这套门禁系统还融合了ID卡识别以及声音识别等技术,并且配置有来访者语音留言系统和安全系统,足可令主人居家高枕无忧 未来之家的入口,别小看这些植物,他们采用了RFID芯片,可以提醒主人需要多少光照和水分 玄关里的这个小托盘也是暗藏玄机,主人把手机和手表放上去,会自动显示今天的温度、天气和日程安排等各种信息,真是信息无处不在 进门之后,墙壁上会自动显示欢迎信息,还有安防系统的状态、室内温度、能耗等各种信息 客厅里的这个OLED电视可以用手进行远程操控,它有摄像头可以捕捉主人的手部运动。这个设计理念跟微软大受欢迎的Kinect体感游戏设备差不多 如果你看到图中的画面,它会自动显示跟画面相关的信息,包括酒吧的名称、图中男子的背包品牌等,点击每个关键词可以查看更多信息 再来看看厨房吧,看起来跟普通厨房没什么不同吧?仔细看看可没这么简单 厨房的操作台上有一个小显示屏 主人用手触摸显示屏,一会就会显示各种健康信息 显示屏上出现各种与主人相关的健康信息,包括疾病史、需要服用的药物和各种健康提示等,甚至还有针对一生健康的基因疗法 显示屏上出现各种与主人相关的健康信息,包括疾病史、需要服用的药物和各种健康提示等,甚至还有针对一生健康的基因疗法 还记得你拿着手机或者iPad在厨房里看菜谱有多么不方便吗?未来的厨房,操作台都是计算机。你瞧,操作台可以一步步教你如何做菜,你可以随时查看配料等各种信息 当然,未来的计算机也会成为一个絮絮叨叨的老管家,这不,提醒主人该吃药了 药怎么吃,吃多少?忘了也没关系,放在操作台上,各种指示信息立马显现 墙上挂着的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品,它可以放照片,还可以显示日期、时间、日程表、购物清单等各种信息,正体现了信息无处不在的设计理念 餐厅里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电视、桌布可非等闲之辈 家里的孩子可以用桌上的显示屏看神经学的教程,并通过手势操作把画面切换到墙上挂着的大屏幕上,还可以与同学探讨学习问题。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社交网络也会跟计算技术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吧 别小看这张桌布,它也是一个计算机呢 开party的时候,这张桌布还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孩子的卧室,一样是充满高科技的浪漫色彩,墙纸可以随时更换,时间、天气等各种信息随处可取 无处不在的“机器人管家”还能帮忙布置房间呢,万一爷爷奶奶临时住下,墙纸、照片可以马上切换为怀旧风格,让老人有回到过去的亲切感 数码相框也自动更新成了老照片 相对而言,客厅就没有多少让人惊喜之处了。大电视可以看3D视频和街景,这些技术部分已经成为了现实 3D街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D博物馆,需要带上3D眼镜,可以直接用手进行操控,“把玩”每一件展品 通过体感技术,从不同角度欣赏展品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 padding-top:35px;} .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 .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 .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 .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2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话语绑架与画饼充饥
热度 1 snzgdushu 2011-4-30 13:04
平时大家都在谈渐渐没根的中国社会,也经常为没有根的现实生活所困扰,特别是生活在当下的这一代年轻人,我们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和生活目标找寻的关键时刻,面对着这个无根的现实,思绪不免凌乱驳杂而不知北,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又在哪里呢?只有找到一些根由才可能相应的有所“自觉”。我个人认为:这里面的一大的根由就是我们自我话语主体性的丧失从而被异域话语的“绑架”,这种异域的话语绑架我们的意识以后给我们画了几张美妙的“大饼”,但仅仅是一种幻象,但幻象渐倾消逝的时候,我们便只能忍受“画饼充饥”的饥苦。 话语受绑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逻辑上的厘清:一是单个个体话语被绑架的历程,二是整个民族话语被绑架的过程。 就个体而言(以下更多的是结合了我自己的体会,从感性上而不是学术逻辑上进行表述),我们所受的话语绑架从出生前便已开启,一直伴随到当下,同时很可能绵延至将来。你还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不,也许还在爸妈和家人的想象世界中的时候,他们常唠叨到“孩子以后一定不要像我们就好了,要走出大山,走出去就好了”,他们以为走出大山就会是天堂,走出大山就意味着过上了好的日子,特别是当你走出大山还上了名牌大学以后,他们以为你在大山外面也已经出人头地,风光无限。其实不是,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他们也是受到了一种话语的绑架与欺瞒,当然这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被绑架的话语与现实社会结构的严重脱节。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我们深受双重身份和话语的磨砺,我们是大山中的佼佼者,是父母亲友眼中的骄傲;可是,当来到这“想象的异邦”,我们奋斗了 20 多年才能和异域的孩子一起喝咖啡,而且那只是形式上的均平,他们享受着咖啡的糖味,而我们享受着咖啡原本的苦涩。我们这些从大山出来的佼佼者在家乡与他乡之间徘徊,在家乡我们享受着荣光,我们被迫的“打肿脸充胖子”,我们在父母面前无赖的“报喜不报忧”,因为我们不敢或无脸报忧,在那里我们是“回乡的稀客”;而在他乡,我们守着各种的折磨与“压迫”,是个很纯粹的“无产者”,更是个毫无疑问的“外来者”。说到底,我们没有真正的“家乡”。如果仅从这方面讲,我们与那些“不幸”的留在了大山中的同龄相比,我们是幸还是不幸?我们为什么会被父母从想象中就开始往“异域”驱逐?因为他们有一套受绑架了的话语,那为何我们走出大山以后还感到如此“疾苦”,那是因为那套话语仅仅是“画饼充饥”。如此想来,从我们个体而言,这种个体话语受绑架的过程已经有了一个“话语绑架”的“代际传承与再生产”,我们仅仅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与被绑架的最厉害者。说了这些,也许很多城市的“我们”还不以为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生活在我所言的“异域”—城市,但是,当我们拼命的去挤搭通往北美与西欧这趟列车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被“驱逐”出家乡,是否也在进入未知的异域,到了异域是否也会面临着双重身份的磨砺,是否也在渐渐失去“家乡”。看来,受异域话语绑架的不仅仅是乡巴佬,区别仅仅是“异域”的不同。 二是整个民族话语被绑架的过程,这得从中国近现代被迫的打开国门说起。在国门打开之前,泱泱中华作为天朝上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自己有我们的话语系统和空间,我们鄙视那些只会投机取巧的高鼻子外国佬,我们是文明之邦,其他都是蛮夷之地,他们来到天国就是来朝拜,就得称臣与叩拜。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几声炮响,我们渐渐开始发现西方器物的厉害,所以企图洋务以救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慢慢开始向西方学习器物与技术,但还想保留自己的“话语”,但是甲午战争的结束和马关条约的签署宣告了这一梦想的幻灭。从那时起,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怀疑和企图改造我们传统的话语与制度,最先是清廷内部的自我革新和预备立宪,而后有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这一群体人的探索,继而就达到了反思中国自我话语体系的一个高峰,那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进行,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我们对传统中国的一系列文化制度话语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给中国人以思想上的启蒙。但不幸的是绑架与启蒙同时进行,而且这一过程还基本伴随了中国人 20 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你看,暨五四后不久马列主义的话语体系又从莫斯科大批进口过来,在这一武器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建立的共和国,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又是在它的鼓动下,我们进行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试验,而后又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其实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结,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又开始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绑架,以至想在中国“毕其功于一役”,从而酿造了“八·九”悲剧。 那么现在的我们如何呢?我们现在还整天想每个人都过上美国佬那样高消费的日子,还成天怨恨着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与市场化进程太过缓慢,等等。这些话语的一切如果抽象的看本身都没有对错,甚至是美好的,可是一旦放到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中那就很难价值无涉了。比如,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主问题一直受到国人的不满,不论是谁在台上,都貌似是独裁者,这是为何?因为民众已经把西式那一套民主的话语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脑袋中,但是社会结构的现实和很多其他的因素决定了我们民主发展还不可能像西式那样完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同时民主对西式民主的理解也处于一种想象的阶段,对本非铁板一块的西方按照铁板一块的想象去建构,以为海外都是好的,就像我们的父母以为大山以外就是天堂一样。又比如我们为何老是对目前的生活不满,那是因为我们想象中的现实应该更好,而且要好很多。这就导致了我们想快速进入共产主义,我们每个人都想过着美国人的生活,我们都不想为就业问题而烦恼等等。但反观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条件可见,我们的话语离现实太遥远,我们的资源和现实条件让我们不可能去达到西式话语所给我们树立的目标。乱七八糟的说了这么多,应该很容易看清楚,我们确实是处于一个话语被绑架的社会,整个民族都被话语绑架了,我们在用西式的话语来看待和要求着与西式社会很不相同的中国社会。 既然我们无根的社会的一方面的根由是我们失去了自我话语的主体性,那么我们改变这一问题的办法也只有慢慢的重新建立我们的话语主体性,从国家和民族层面上讲就得把西方的“真理”与革命的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真正的有所修正和发展,要真正有中国的特色,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被西方的话语牵着我们的鼻子跑,对个体而言,我们也要将个体的困境与整个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考虑问题,不能从纯粹的意义上去强调很多貌似“应然”的东西,因为那种“应然”是一种话语被绑架后的想象。具体一点说,我们的教育制度要有所注意,不要把西方那个人物说的一句很不起眼的话都搞的很熟悉,而对传统文化经典一无所知,因为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一种话语建构和灌输的过程,要建立自己的主体性,还得懂得一点点自己的东西,也要对自己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实有个较深的认识。 当然,我们什么时候能被解救和建立自己的话语主体性?目前还不敢回答。 作者:焦长权
个人分类: 学林漫步|161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镜”捷径
刘玉平 2009-8-26 00:28
( J 纯粹胡说,请勿对号入座 J ) 现代人最不怕什么? 出名!或者,一个娱乐圈的常用术语 上镜 。 无论现实生活或者虚拟空间, 上镜 方法不胜枚举。对于 Niubious 人士,一哭一笑、一打一闹,自然会吸引众多眼球,连放屁都会有 狗崽 乐得屁颠屁颠地来嗅上一番。对于 Non-Niubious 人士,站在各种各样 蟑螂 的背上,无疑是一条捷径,若能跟 Niubious 人士扯上瓜葛那就更好。 其实,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世界的某些侧面。不管 Niubious 还是 Non-Niubious ,大家都很普通,两个胳膊两条腿、一双眼睛一张嘴,地球有了我不多、缺了你不少。 写自己想写的,看自己想看的 只要不被请去喝茶。 呵呵,我是来打酱油的 J J 。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1100 次阅读|8 个评论
面对现实,我将如何讲养生?
张三火 2008-11-2 12:15
清晨,我准备早餐。热牛奶时,便想起里面含有三聚氰胺,只是没有所谓的超标而已;煮了鸡蛋,又想到这种饲料鸡下的蛋,不仅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还可能含有三聚氰胺,更可能存在更多的有害物质;切香肠时,看着红红的颜色,又想起苏丹红、各种添加剂;吃面包,想起用洗衣粉代替食品发酵粉;吃包子吧,又担心那馅里存在着的更大问题。索性,还是早点起床,煮粥吧,吃自己发酵做的红豆馅包,伴花生米、小咸菜。虽然麻烦,也清淡一些,但终究是相对安全一点。 我讲养生,饮食养生更是非常重要的,我讲的专题就有怎样吃出健康。然而,面对当今现实情况,心中很难过,口上已难说。人类养生的大前提应该是尊生重生!当人们把生命看得不值一文,把赚取利益看得超越一切的时候,保养生命何用?看那些才华横溢、认真负责、多情浪漫的老师瞬间即逝;而那些正值青春年少的鲜活生命花朵儿顷刻凋落;无辜幼儿因问题牛奶或营养不良或结石肾衰;无数民众因食品问题导致肝脏损害、脾胃虚弱,还有多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症、癌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多少水果的含糖量里面有文章?又有多少是经过转基因研究出来的? 说到水果,禁不住就想到桔子,我最初在网上看到桔子出现大食蝇害的照片却是2007年拍的,上面有日期。有网友评论:难道这事在一年前已经发生过了?我也这么想,只是没有今年这样严重或是隐瞒的比今年好!有专家说桔子里面的寄生虫对人体无害,意思是让人放心食用。我恨这种专家,有了寄生虫的东西还鼓励人们放心去吃!我是不会吃的。不吃桔子也死不了人,以前桔生淮南,北方人是吃不到的,也不会怎么样。让专家去吃吧!他不怕生蛆恶心,还能响应政府号召,减少损失。其实,在灾害面前,国家要勇于承担责任,要更加认识到人的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要性!就像牛猪口蹄疫,英国多年前发现一个牛得病,会屠宰农场所有的牛;而中国人发现这种病时,多是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严重的杀死后卖肉赚钱,在疾病流行的时候,就有人专门从事收购和贩卖,根本没有其它的想法,只有一颗赚钱的心。当儿童手足口病发生并长时间流行的时候,有没有人会想到这与当年发生在家畜身上的疫情是否有着关联? 桂圆,是名贵水果,也是疗效很好的中药,中医称为龙眼肉,它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 惊悸 、 眩晕 等症。平时食用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可是,同事告诉我,她看过报到,说为了防止桂圆腐烂变质,在包装时普遍都用了一种有害物质(记不清楚了,好像是雄黄),她告诫我不要再吃了。 到底还有什么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呀?我曾经到韩国食品商场,想在那里买一些食品,可是一看产品说明,都是在中国加工的,就担心只是在中国的工厂挂上韩国的品牌而已。 真得要感恩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健康的活着!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419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