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现代西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现代西医治疗ED的发展简史
andrologist 2010-12-22 13:20
本世纪50-60年代,人们对男性勃起的生理过程认识非常有限。一般认为ED主要是精神因素引起的。 60年代以前,在心理治疗上的主要是运用精神分析法来治疗ED。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直至60年代末,心理分析是性功能障碍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创始人是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理论依据是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发表于1912年的著名文章Uber die allgemeinste Erniedrigung des Liebeslebens (性生活中退化的最普遍形式),是当时有关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为数不多的论著之一,在文章中,弗洛伊德对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给予直接论述。 1952年,为帮助ED患者在性交过程中能够成功进入,医生们用条状丙稀酸材料植入阴茎。 Behri首次将两根杆状聚乙烯棒分别植入双侧阴茎海绵体勃起组织内,来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使阴茎接近生理勃起和较好的外观。这一尝试为现代阴茎假体植入术奠定了基础。 在1965年的泌尿学教科书中,关于ED的说明不超过半页纸。泌尿科医生认为ED是心理医生的事。当时主要的疗法也是心理行为疗法为主。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治疗。 1966年,医生们在文献中小心翼翼地指出,手术并不能带来满意的效果。ED的成因仍然是个谜。一些文章指出,过度手淫、长期禁欲、性交中断、夫妻的情趣单调、同性恋及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等都可能导致ED。 60年代中后期,马斯特斯(Masters)和约翰逊(Johnson)创立了ED的行为疗法。后来,卡普兰(Kplan)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把精神分析治疗和行为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性治疗的新局面. 马斯特斯(William H. Masters)和约翰逊(Virginia E. Johnson)夫妇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开始研究正常人的性反应的解剖学与生理学,采用了临床访问、直接观察摄影和生理测量等方法,取得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于1966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人类性反应》》(Human Sexual Response),成为现代性科学的经典著作。该书概括了315名男性和390名女性的性反应的实验研究结果,首次详尽地描述了整个性反应过程的各个阶段男女身体的变化。从1959年开始,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又对人类性反应的异常进行研究,1979年出版了专著《人类性功能失调》(Human Sexual Inadequacy),开创了性治疗的新阶段。 70年代,对勃起的生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泌尿科医生开始关注ED,ED的生理因素开始受到重视。生理因素越来越被关注。 1973年,《世界外科杂志》发表了第一个用组织植入手术来恢复勃起的报告,在ED治疗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1978年,多摩(Domer)等给猫阴茎海绵体注射酚妥拉明诱发阴茎勃起。 80年代,大量的物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1982年,Geddings Osbon 设计开发的真空窄缩装置(Vacuum Constriction Device,简称VCD)获FDA批准,此后,各种负压吸引装置相继问世,并广泛应用。 1874年,美国医生John King首先提出,通过使用一种真空负压装置持续、反复作用于阴茎,以达到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目的。1917年,维也纳医生Otto Lederer(1872-1944)在使用真空负压装置时率先加用了一个收缩环,当阴茎在负压作用下达到勃起状态时,在阴茎根部套上一个收缩环,从而阻止了静脉的回流,很好的维持了阴茎的勃起状态。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阴茎负压吸引装置。但这一发明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60年Geddings Osbon设计开发了更加完善的负压吸引缩窄装置(vacuum constriction device, VCD),并于1982年获FDA认证,此后,各种负压吸引装置相继问世,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最新的ED治疗指南中仍将其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 80年代初,Virag和Brindly相继发现阴茎海绵体注射罂粟碱(Papaverine)或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数分钟后,可引起阴茎勃起。该方法很快被世界各地泌尿外科医师所引用,为相当数量的病人找到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ED治疗史上的革 命。 80年代中期,发现超过90%的ED是由于勃起组织中的血流不足造成的。治疗便改为直接向阴茎部位注射药物,以松弛平滑肌,增加血流量。 90年代是突飞猛进的年代,阳痿的机理越来越清楚,有效的药物如前列腺素E1等特效药开始出现。 前列腺素E1 1992年,在全美健康研究大会上,医生及研究人员最终对ED作出了统一的定义:持续性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以至于不能满足性活动的需要。制药业巨头辉瑞公司开始进行西地那非(即万艾可)的研究。 1994年马萨诸塞男性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及糖尿病,往往预示着ED,男子吸烟大大增加患ED的机会。 90年代,性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负压吸引装置、海绵体注射疗法、尿道给药以及包括假体植入、阴茎血管重建、阴茎静脉手术等在内的外科治疗手段均获得较大的发展。但许多治疗方式仍有明显的缺陷。如一种是前列腺素E1注射法,病人必须在其阴茎根部直接注射,往往因疼痛难忍而不能长期坚持;另一种称为妙士(Muse),是用一种栓剂塞入阴茎头部的尿道内,也很难为患者接受。 而1998年,美国FDA批准万艾可(VIAGRA)上市,世界一下为之疯狂。万艾可(VIAGRA)以其简便、快捷和高效,成为ED治疗又一次突破性的革 命。 万艾可(VIAGRA)
个人分类: 科学奇观|7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