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胆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周日论坛:无知无畏•无耻无畏•无私无畏
热度 2 sqdai 2011-2-20 11:17
关于胆商的议论引起了不少博友的注意,很高兴。诚如 hpfang 君所言,胆商与胆量是不一样的。有胆量,就是无畏,有各种各样的无畏,大致说来,可分为无知无畏、无耻无畏、无私无畏三种。 所谓无知无畏,指的是不懂科学,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瞎胆大。 dqlu 君所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无畏”,应属于此类;“永动机”、“油变水”之类的“发明”,也可归结为此类“大胆”,与胆商无干。 所谓无耻无畏,则是道德沦丧之辈,明知不应为而为之的、无耻的胆大。“撑死”的胆大者就属于此类。那些贪官们不知道“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吗?他们偏要胆大妄为、为所欲为;那些剽窃抄袭者不知道学术道德吗?他们却屡屡地大胆地做“文抄公”,挑战学术规范。他们的行为更不能说有高胆商,正如创造心理学家总是把邪门歪道的“创造者”(如江洋大盗)列于创造活动者之外一样。 如前文所说,“胆商,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或职业发展中的胆识、胆略和行动力。”也就是说,强调的是胆识和胆略。只有无私,才能做到无畏,才会有胆识和胆略,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只有把整个身心投入科学事业,才有可能勇于探索,大胆做出创新,如钱学森之投身于火箭研究,如邓稼先之献身于核弹事业,这等优秀学术前辈为了科学事业,从不患得患失,更不畏首畏尾,只要看准了的,就大胆前行;没看准的,做错了,也总结教训,改弦更张。 然而,仅仅无私,也不一定具备胆识胆略,不一定有高胆商。据我的观测,聪明人常常胆小,胆商常常不高。胆商的原文是 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而非 daring quotient ,说明胆商与智商密不可分,有胆识的基础是有知识、有思想。 我还认为,胆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环境和思想熏陶会起很大作用。我们不能否认儒家传统对我们的影响,应继承老祖宗留下的好传统,也要改掉“不敢越雷池”的观念,摆脱束缚,大胆创新。 让我们大家都有宏观大视野,敢于海阔天空地想问题,解决问题。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但愿更多地出现智商、情商、胆商“三高”的人士!而无知无畏者和无耻无畏者,则是越少越好! 写于 2010 年 1 月 19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7074.html 【链接】相关博文:胆商浅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6374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3306 次阅读|3 个评论
胆商浅议
sqdai 2010-12-23 07:48
谈起如何评析一个人的资质、职业发展状况及其成功时,人们常常提到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商( emotion quotient );最近,我在报上读到另一个因素:胆商( 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 ),觉得有点道理,这里发一些议论。 胆商,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或职业发展中的胆识、胆略和行动力。要成功,只有高智商是不够的,必须有高情商。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智商高于 150 的人,有人离群索居,落落寡合,无所作为;有人游击四方,穷其一生,所从事的只不过是躲在网络背后拍板砖;要成功,仅仅有高智商、高情商是不够的,社会上那种智力超群、左右逢源的人,不少充其量只当上一个能干的总经理助理!他们缺什么?胆商! 中国人中,不缺少高智商者,你到美国硅谷去看看,那些开发程序的高手中有许多中国面孔,但由于没有高胆商,他们充其量只是高级打工者,成不了比尔 盖茨。我们的科学工作者经常能做出相当好的学术工作,但大多数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跑,绝少有 path-breaking 类型的,少见振聋发聩、石破天惊的科学创造(当然还有别的深层次的原因)。 窃以为,国人最薄弱的环节是胆商。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要谦虚,要低调,要靠谱,要谨慎,要规规矩矩,就是不能天马行空;在家听父母,出门听领导,不敢越雷池一步!等到明白了应该在某个方面大胆地干一番了,要么已经有人捷足先登,要么已经垂垂老矣!按流行说法,这是杯具吧! 有些人自认为智商、情商都不低,缺的只是运气。错了!缺的是胆气!没有胆气,不会海阔天空地想问题,不会有勇有谋地解决问题;没有胆气,就会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好面子,输不起。一辈子做不了创造! 现如今,成功学专家已认定,智商、情商和胆商,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三要素,这一点已为国内外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所证实。我认清此点已经晚了。所以,我寄希望于年青的后来者。 写于 2010 年 1 月 16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5532.html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5857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