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央视新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令人忧虑的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
热度 12 tanghe1510 2015-3-9 17:55
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频道公开报道了 2014 年底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深处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作战演习情况。参与此次演习的舰艇来自于中国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舰队的主力舰艇达 18 艘。 演习是以恶劣海况下“背靠背”方式进行。所谓“背靠背”演习就是参演的红蓝双方均不知对方的具体的作战计划,要靠自己发现对方和攻击对方。这在很大程度上模拟比较真实的作战环境。 2014 年 12 月 2 日,参与演习的舰艇分别从青岛港、舟山港和湛江港出发,奔赴西太平洋海域。红方由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 10 艘主力舰艇混编组成。东海舰队参演的舰艇是郑州舰、泰州舰、舟山舰、益阳舰等 6 艘,这些参演战舰是清一色的新型驱护舰。南海舰队参演的是武汉舰、玉林舰、柳州舰等主力舰艇。除这些新型舰艇之外,红方混编舰队还配有舰载直升机、远程轰炸机、警戒机共 6 架。红方混编舰队的指挥舰是 2013 年底刚入役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郑州舰,具有较强的远距离探测(相控阵雷达)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具备较强的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能力。蓝方舰队由北海舰队的哈尔滨舰、石家庄舰、烟台舰、盐城舰等 6 艘水面舰艇组成,这些舰都是相对服役较早的舰艇,指挥舰是 112 号哈尔滨导弹驱逐舰。 单论舰艇的性能以及规模和配置,红方联合舰队明显要高于蓝方舰队。但就是这么具有明显技术和数量优势的红方混编舰队,在首个连续 48 小时“背靠背”实战化演习还没有结束时,其指挥舰郑州舰就被蓝方舰队的导弹“击中”而退出。原来是蓝方舰队利用恶劣的海况,并巧妙借助海区大量过往的大型商船,跟随商船首先对郑州舰发动导弹攻击而“击沉”对手。打掉了指挥舰就相当于对对方进行了成功的“斩首”行动,失去指挥的舰队将面临可能被全歼的命运。 电视画面还显示,郑州舰在航行途中尾部的弦侧门被风浪打开,海水不断地灌进后甲板。两个官兵被命令赶去郑州舰的后甲板关闭舱门,但明显的是舰长指挥员估计不足,两个官兵不但没有关闭上舱门,其中一名军官反而被风浪再次冲开的舷门打成重伤。水越灌越多,舰艇摇摆越来越严重。这之后舰艇才发出损管命令,舰上所有机电兵才手忙脚乱地用木头先顶住舱门,才用电焊焊死舱门。报道显示,郑州舰的机电兵用了 2 个小时才排除险情。。。看到画面上水兵们用木头、脸盆、电焊等抢险,这着实令人忧虑。 电视报道的画面上还出现主炮攻击海上目标,明显没有直接命中的情形,以及郑州舰的副炮(近防炮)攻击所发现的空中靶标。这显然是对方的攻击导弹已临近郑州舰。如果这样的情形在实战中出现,中国海军的舰艇恐怕将遭到重大损失。 再有的一个危险状况就是,哈尔滨舰在演习完成之后返回青岛基地的途中遭遇冰冻,大量舰上设备结冰。看到哈尔滨舰上官兵们手工对于关键部位进行敲击除冰的画面,着实让人捏一把汗。这要是在实战中,恐怕舰上斜装的导弹舱盖都被冻住而打不开。现代海战是分秒决定生死的问题。如果舰上主要作战部位如导弹舱盖等结厚冰被冻住,这相当于自废武功,等着挨打。。。 但这还不是最令笔者忧虑的。令人最忧虑的是红方联合舰队的指挥舰居然在对敌搜索途中不敢打开功能强大的相控阵雷达,郑州舰舰长给出的理由是担心“敌方”会追踪到相控阵雷达信号而发现己舰!难怪郑州舰被对方“击沉”?! 这使国人十分担心目前解放军接收和使用新型武器的能力。 还好这是一个演习的场景而并非实战。 但中国海军出远海作战所面对的对手是美国和日本等世界最先进的顶级海军,中国海军要打赢深远海作战仍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还好这次中国海军远海最大规模的演习中能暴露问题,让官兵们知道远海作战绝非游戏,那是攸关解放军生与死乃至国家生死存亡的作战。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殷鉴不远。。。 最后,笔者想用习总的治军指导思想“能打仗,打胜仗”来总结本文。从这场中国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海作战演习来看,如何“能打仗和打胜仗”对于中国海军乃至整个解放军而言还真是个生死门槛。 初稿写于 2015 年 2 月 22 日港大庄月明楼。修改于 2015 年 3 月 7 日。 注:原稿曾发表于Glocal网站以及香港信报网站。
个人分类: 说说而已|3268 次阅读|71 个评论
考研基地也是条出路
热度 4 wonsure 2014-1-9 22:00
对于某些高校过分鼓励学生考研问题,感觉央视报道还算客观,专家的评价也不能算不公正,只是各人所占角度不同而已。 央视播音员首先给出了前提:研究生扩招,本科生就业压力增大。研究生扩招意味着什么?一是研究生就业人数会增多,研究生就业人数增多什么后果?——争本科生饭碗;二是本科生考研成功率会增高,因为招考人数多,报考研究生可以回避不易就业的尴尬。其实就业压力增大,不仅和研究生扩招有关,还和(以前或现在的)本科生扩招有关,就业岗位有限的话,本科生和本科生之间竞争也趋白热化,这中间,不同层次高校的本科生在竞争中也会短兵相接,从而使得一般院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风险加大。 学生想考研,不仅仅是就业问题,还有想改变命运的问题,就算能找到工作,但不愿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既然第一次高考不太理想(不一定不理想,只是生不逢地,分数不低,却难上所谓的好学校),就来第二次,即所谓的考研。其实,关于就业,名校效应和学历还是举足轻重的。一些单位招聘只要博士、只要985院校博士或者只要海归博士,就可以看出学校和学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某些单位还给予博士特殊待遇,使得考研更加具有诱惑力。 央视报道中,熊专家评论说,学校应该给学生货真价实的教育,而不是办成考研基地,学生四年不学习,从大一就准备考研,考不上的话,学生什么都学不到。评价也算有道理吧。其实学生不考研,也不一定能学到什么东西,在于两方面:一是学生混毕业生证,不考研也不学习;二是对于多数二本院校,中央和地方根本不重视,不给于财政支持,学校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就算教师兢兢业业,学生还是很难超一流(学生研究生面试时处于劣势也有客观原因吧)。由于政府偏向某些重点高校搞重点投入,所以政府也有责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货真价实的教育”不是说句话就能做到的。这些学校走所谓的“考研基地”路线,也是无奈之举吧,算是给想奋斗的学生找出路,因为学校本身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有些高校既没培养什么本科人才,也没输送出多少研究生,对于这类学校怎么评价呢?责任在谁?在校领导?在教师? 其实归根结底,还在于公平”这个问题。如果国家不搞倾斜,可能各高校差距不大,这样哪个学校毕业差别不大;如果高考分数线公平些,这些努力考研的学生可能就在清华、北大、中科大上学,而不是在一般院校,也就不会被曝光母校;而一般院校的那些本来分数就不高的(或者本来就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有考研激情的也不一定多,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不多,“考研基地”也不会形成;如果......。 这两个师范院校的学生,自修室占不到地方,有自费租地方学习的,可见学风还是不错的,如果他(她)们在名校也这样用功,应该会成为有用之才。祝福他(她)们!
3290 次阅读|8 个评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央视新闻联播施一公
热度 3 duke01361 2013-5-27 15:47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央视新闻联播施一公 又到了推举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了,连中央电视台也给施一公先生拉票了!为什么早不联播,晚不联播?非的在这个时间节点通过《新闻联播》的形式报道?这个节目适合新闻联播栏目么? 显然,我们不得不认定这是政治干预学术的一个典型案例!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清华,清华!
罗岚 2013-3-4 17:13
借着两会的春风,“带”着仰望的心态,抱着“挣钱”的希望 —— “海带”也要维持生存,赞一赞“清华”!今天看央视新闻的时候,看到了大学一起“卖过蛋糕”的女同学上两会新闻,和女航天员一起,出了镜! 与清华结缘,开始于读博士时候的第一个实验室,女老板是清华的后!自己做后的时候,第一站果然是清华,而且是和媒体关系不错的实验室。借本门派的通道,从欧洲穿越到 MIT,想起挣钱的事情;MIT 对博士后挣钱有专门的讲座,但是在博士后旅程里,遇到了“打扫卫生组”和“出租车司机组”【体会 MIT 博后组成】,和我这样的“家庭主妇组”一起和“富人们”比较,就知道挣钱真是辛苦和不容易!当然,家庭主妇之"虎妈",是我们的佼佼者。因为有自知之明,不敢直接“带”小孩重复“虎妈”的脚印;这样的脚印,中国一些大学里的留学预科班可能在“重复”—— 因为有钱、有组织、有权利。 中国的同龄人,现在或“富”或"贵",房子几套不在话下、媒体出镜彰显实力 —— 和哈佛的一个同龄人的共同感受,我们一样,只剩一辆代步工具还属于自己;想起先前在美国的同屋,房东小孩进了哈佛自不必说,搬进同一屋檐居住的上海美女,小孩 13 从内地到波士顿,如果顺利进得名校,也许可以超过“虎妈”哦! 清华的教授每年必须挣 20 万人民币,MIT 的博士后组一个六人实验室每年必须 挣 40 -45万美元!
3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化作倾盆雨
DynamoChina 2012-11-26 07:04
[转载]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化作倾盆雨
歼15总负责人昨日辽宁舰上心脏病发去世 原标题:沈飞集团董事长罗阳昨去世 本报讯 中航工业集团有关人士昨天向本报记者证实,其旗下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随国产舰载机成功归来的航母辽宁舰上突发心脏病,于昨天上午11时许去世。 据《央视新闻》报道,昨天上午, 中国首艘航母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靠岸,罗阳在航母上突发心脏病,离舰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未能参加昨晚的庆功晚宴。 记者了解到,歼-15舰载机是沈飞负责研发,罗阳是该项目的总负责人。歼-15完美升空令国人欣喜的同时,传出此噩耗,令人叹惋! 罗阳(右二)生前工作照片。图片来源:中国航空在线
1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极寒天气,你应该知道的气候术语:2012年厄尔尼诺将带来冷冬
杨学祥 2012-7-30 04:52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冻害和冷冬,如1957、1969、1972、1976年;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连续18年暖冬(有滞后效应)。其原因可参考下文: 2012年的厄尔尼诺将给中国带来冷冬和东北的夏季低温。 相关新闻: 极寒天气,你应该知道的气候术语 浙江在线健康网 health.zjol.com.cn  2012年02月25日   截至2月14日,欧亚大寒潮已经席卷西欧、南欧甚至北非,导致超过600人死亡,有外媒更是宣称“小冰期”来临……好吧,我们还是先弄清楚这些唬人的专业气候术语究竟在说什么。   西伯利亚高压   每逢寒潮席卷中国,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总会如此介绍:“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今年欧洲大寒潮,世界气象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把矛头指向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之一。冬季时,欧亚大陆降温快,太平洋降温慢,气流自太平洋流向欧亚大陆,在西伯利亚、蒙古地区形成大范围高气压(气旋)中心,主要影响亚洲东部地区。   据世界气象组织介绍,这次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阻碍了暖空气西进,导致欧洲地区温度骤降。而过去数日,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地中海的暖湿气流在东南欧上空交汇,带来大量降雪。   北极涛动   这是“欧洲冰冻”最专业的解释之一,也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可。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1998年由华盛顿大学的汤普生(David W.J.Thompson)与华莱士(John M.Wallace)率先定义,指北极的气压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气压呈现反向变动关系的现象。   通常,北极地区冬季受低气压系统支配,而中纬度地区受高气压支配。此时,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positive phase),限制了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negative phase),导致冷空气南侵至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而暖空气则北上北极地区,出现“南寒北暖”局面。   受此影响,欧洲地区近期持续低温。反之,北大西洋、冰岛至北极地区气温偏高。北美地区气温也较往年偏高。   拉马德雷冷位相   北极涛动和拉尼娜被公认为是此次欧洲极寒的成因之一,可是,为什么1977至1999年的拉尼娜年不发生欧洲寒流?中国地球物理专家杨学祥说到一个无人提及的气候现象:拉马德雷。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据杨学祥称,目前地球处于长周期的变暖高峰,中短周期的变冷初期。2000~2030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阶段和冷冬开始频繁发生。   规律也显示,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8.5级以上)的集中爆发时期。   海冰剧减   欧洲一些气候专家称,北极地区巴伦支—卡拉海海冰的急剧减少,是大寒潮的直接原因。   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部,海区大部分有结冰现象。   随着海冰消失,大量的热量从海里释放到上面的冷空气中。上升的空气使大气失去稳定,改变了北极地区与南面地区之间的空气压差,改变了气流的模式。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科学家拉姆斯多夫(Stefan Rahmstorf)说:“海洋中的无冰区,类似于加热器,因为海水的温度高于北极空气。这样就有利于在巴伦支海附近形成高气压,将寒潮引入欧洲。”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支持。   巨震降温说   2000年美国科学家季林(Charles Keeling)提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   2002年,中科院研究员郭增建进一步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翻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   尤其是最近两年,2010年智利地震后,2010年12月欧美暴雪低温、英国遭遇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2012年1~2月出现了欧亚大寒潮。强震和低温之间到底有多大联系,至今还是一个谜。   微冰期   英国《每日邮报》抛出“忘记全球变暖,要担心的是变冷”的言论,并引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对于太阳活动减弱的说法,称地球或进入微冰期(mini Ice Age)。   微冰期是指,冷的程度不如过去地球经历过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后者是指16至17世纪为主的全球性寒冷阶段,结束于20世纪初期。在小冰期,全球平均气温降低了0.5℃—1.5℃。   但是,微冰期的说法很快遭到世界气象组织的反对,称其断章取义。各国气候学家也说,全球变暖大趋势未变,但可能在局部出现相对冷期。   小冰期的周期为1800年,400年前发生了上一次小冰期,因此理论上我们离下次小冰期还早得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豆瓣 复制网址 更多 来源: 南都周刊 作者: 编辑: 蒋春江 http://health.zjol.com.cn/05zjhealth/system/2012/02/25/018221542.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3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T.龟峰-龟背石之谜
wzhq20082008 2012-7-11 20:45
2008年,我的老师上过一次央视新闻频道“捉鬼”,让我们感觉很兴奋。最近,又看到姜老师上央视10的“地理中国”,解释龟峰-龟背石之谜,再次兴奋ing.... 以下内容引自母校网站 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福生教授研究团队在江西丹霞地貌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今年3月,该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姜勇彪副教授应中央电视台10套“地理中国”栏目组邀请,在赣州市石城县录制了《神奇通天寨》节目( http://kejiao.cntv.cn/C22484/classpage/video/20120629/101288.shtml )。 据悉,此前的2010年10月,姜勇彪副教授就曾应中央电视台10套“地理中国”栏目组邀请,录制了《走进龟峰》 http://bugu.cntv.cn/life/C22477/classpage/video/20101230/100896.shtml 。节目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3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热度 2 zw373737 2012-1-29 17:57
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久泰萍   今年,赵本山遗憾缺席春晚,也让观众觉得似乎小品难以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和鼎盛时期的16个语言类节目相比,今年的7个节目少了一半还多。1月28日晚,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接受央视新闻频道栏目《面对面》采访时说,语言类节目的衰落,是小品缺乏市场的推动。(2012年1月29日《北京晨报》)   哈文不如直说“小品已经没市场”得了。对哈文这段表达怎么理解?笔者认为,表面看似乎有道理,但实质上是表里不一。   说似乎有道理,在于哈文承认了小品是支撑语言类节目的柱子,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宋丹丹缺席春晚,柱子不行了,语言类节目就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她曾说用主持人串词弥补,也没能奏效,反倒让观众反感。   我觉得哈文这话更多的是表里不一。小品不是没有市场,似乎在央视没市场。事在那摆着呢!小品和相声原本就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笑料包袱就来自民间,观众盼望看小品。赵本山开在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把二人转与小品结合了,不是照样火吗?前几年相声也说没市场,可郭德钢的相声咋火呢?再看看地方春晚,小品特别是赵本山的小品不照样火吗?如果没市场,电视台咋还在播?   说“语言类节目创作本身就有瓶颈”,也得分怎么看。其瓶颈不在于王朔、冯小刚做不做小品,而在于小品创作的环境是否宽松,符合大众心理和口味。哈文也承认,“现在网络又这么发达,段子、笑话又这么多,大家已经不靠春晚这一个平台获取这类东西(笑料)。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荒谬的事情也很可笑”,这说明小品创作有浓厚的生活源泉,小品不应该没市场,而现在之所以让哈文感到“小品已经没市场”了,恰恰是央视春晚对小品创作的苛刻标准——本来小品仅仅是让老百姓乐合乐合,但是现在的小品太多的考虑了主流。笔者绝不反对考虑主流,但也绝对不能一概否定大众娱乐这个必要因素。   也许,就因为上述原因,让哈文左右为难——又想创新,又顾虑主流,于是,便弄出一大套自圆其说的理由。   春晚还得办,估计哈文也不可能不愿意做春晚总导演.但一定要记住:春晚的生命在于适合大众口味,舍此,挨骂是必然的。   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扁担教师”周宏军一“挑”38年
dongzg101 2011-9-11 20:06
教师节前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我市融水乡村园丁 ——“扁担教师”周宏军一“挑”38年 发布日期:2011-09-09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记者 唐峰林 罗秋振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背景颜色: 】 【网友评论: 0 条】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走基层·劳动者之歌”栏目中报道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达佑屯“扁担教师”周宏军38年“挑”出山村孩子希望的事迹。   该报道的视频长达4分多钟。报道称:在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的达佑屯,至今仍不通公路、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一位名叫周宏军的老师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守着只有几个孩子的教学点。这一守,就是38年……38年过去,周宏军黑发变成了白头,十几年前患上的风湿病也越来越重。虽然周宏军早就有了公办教师身份,也有多次机会调走,可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如今,达佑屯里50岁以下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周宏军的学生。因为有了知识,村里年轻人走出大山的越来越多,而他依然清贫如初。最近,周宏军教过的学生中又有4人考上重点中学,3人考上了大学。 上一篇: 水上狂欢节融入速度与激情 || 下一篇: 柳州荣膺“中国十大美丽城市”
1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9月,我们能收获诚信吗
xbyang 2011-9-6 15:02
近日回看9月1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发现“国内短讯”中有三则同类新闻: 全国“质量月”活动今天正式启动,主题是“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各地将开展“食品检测实验室开放”、“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等活动。   201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今天正式启动。围绕“诚信兴商、放心消费”这一主题,商务主管部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以及卫生、海关、质检、旅游等多个系统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多项宣传活动。   9月是“全国安全用药月”,今年的主题是“谨防网络欺诈销售假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组织开通“安全用药”专家咨询热线,由药学专家向公众提供安全用药咨询服务。 新闻链接见: 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10901/116767.shtml 我们缺少什么,就能看到新闻联播弘扬什么,这似乎已经成为一条法则。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天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还是值得一看的。 在如今,弘扬、宣传、运动似乎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收效。在9月这个丰收的季节,我们能收获诚信吗?答案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么?你懂的。
3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响水谣言
siccashq 2011-2-13 10:53
响水爆炸谣言估计还可以深挖一下根源,今天早上央视新闻提到响水曾经有过两次化工厂事故,这在当地居民的心理上起到历史性经验验证作用,而且还有人谈及问到了氯气的气味,看来当地化工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府对GDP还是很狂热。 数学上是可以对谣言的扩散速度做出预测吗?如果仅考虑正向传播,这是一个N的N次方传播速度,一个人的手机中至少有当地联系人10名以上,联系一个人如果只要30秒的话,估计扩散到10000人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一个小时是足够了。 应急方案模型中是不是有一个湮没速度?也就是反向传播,这也是一个N的N次方传播速度。政府辟谣算是一个反向传播源,但是动作速度比较滞后,一般要全城人都恐慌了以后才启动,不过N值比较大。如果市民中出现了诸多反向传播源,那么湮没速度有时候就能和传播速度对抗,不至于恐慌面这么大。 但是要市民能担当反向传播源似乎不可能,响水当地曾经的两次化工厂事故已经彻底摧毁了这种机制的存在。市民变得盲从、轻信、冲动,政府的辟谣变得无力、无据、无信。 公安机关开始调查嫌疑人了,总有些让我不快!
2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央视新闻频道今日15点第一时间报道北京市“治堵新政”
xupeiyang 2010-12-23 12:14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今天下午3点北京市将公布备受各界关注的治堵新政。方案是否会实行单双号限行?是否会决定征收拥堵费?上车牌是否会进行摇号?届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第一时间报道新政内容。 var para_count=1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