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抽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97)
jiangjiping 2019-3-27 08:18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97) (九十七) 烟酒在各种宴会场合几乎绝迹 蒋继平 2019年3月27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我接连参加了几次不同场合的宴会, 规模从十几人到几百人。 不管人数多少, 不管是公宴还是私宴, 在这几次宴会上, 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抽烟, 在两次比较小规模的家庭聚会上, 主人用红葡萄酒招待来宾, 但是, 在席间没有人给人劝酒。 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位用红葡萄酒招待客人的。 在这样的场合, 客人们很少喝酒。 在三次大型的宴会上, 人数都超过一百人, 没有任何人喝酒。当然, 有两次宴会是地方教会举办的。 一般来说, 基督徒是不喝酒的。还有一次是当地华人联合会举办的, 也没有任何人抽烟喝酒。 三个星期前, 公司负责研发的主管宴请我们研发部门的所有员工吃饭。在宴会上既没有香烟, 也没有酒。 我觉得这是美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烟酒在美国已经失去了它们往日的魅力。 这个很可能与美国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有关。 抽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联想到每次到中国出差所遭受的烟酒的危害, 我不知道该如何来评介中国人在社交场合的应酬礼仪。 明知道烟酒对健康不利, 还要拼命地劝人抽烟喝酒, 用心何在? 在我看来, 这才是真正的谋财害命的行为!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命中注定是一个只能吃苦和过勤俭生活的人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8-9-2 07:49
我命中注定是一个只能吃苦和过勤俭生活的人 蒋继平 2018年9月2日 我这样说也许有人又要认为我在宣扬迷信了。 其实我说的是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迷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我生来对烟很过敏。中学期间, 农村的青年人都以抽烟为荣, 可是, 我一抽烟就会流眼泪, 很不舒服。 所以,从小到大, 我几乎没有抽过烟。这个习惯使我省去了一大笔开销。大家一定知道, 农村人本来就很穷, 手头的一点现金, 要用来买烟, 经常由此导致家庭矛盾, 也造成实际上的家庭经济问题。我不抽烟, 可以算作节俭的人, 是不是? 我也不喜欢喝酒。 这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为了喝酒的事吵架。 因为家穷, 父亲把很有限的钱用来买酒喝, 母亲很有意见。 母亲要用这些钱来维持家庭生计, 因而, 会抱怨父亲用钱喝酒。还有, 经常听到乡里有人因为喝醉酒而闹事的传闻。 所以,我从小就对喝酒的印象很不好, 决定养成不喝酒的习惯, 或者至少尽量避免喝酒。鉴于这样的信念, 我到现在为止很少喝酒。 即使现在, 我有充分的条件喝酒, 也很少喝。这个习惯也应该算是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 对不对? 我从小就爱动, 属于一个勤快的人。 即使现在, 已经过了一甲子的年龄, 也照样喜欢干一些体力活。 我什么样的活都去干, 洗车, 洗碗, 洗衣服, 擦地板, 栽种植物, 浇水施肥,推车提物,烧饭炒菜, 样样都干。 要是没有事干, 就健身锻炼, 反正不让自己闲着不动。 要是几个小时没事干, 就会觉得很无聊。 所以, 我说自己命中注定是一个勤俭的人是符合实际的。 我的意思是生来个性使然。 说来很奇怪, 我对很多甜食很不喜欢。 比如说:甜的糕点, 蛋糕和用糖烧制的一些菜和汤。当然, 对于这些甜食, 吃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 可是, 吃了以后我会觉得不舒服, 总觉得嘴巴里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喉咙口也不舒服。所以, 我宁可吃咸的或者苦的菜和饮料。 比如说, 公司里的厨房中提供免费的咖啡和糖, 我宁可喝不加糖的苦咖啡。我很少喝甜饮料。 美国人一般在正餐后都有甜点的, 我总是拒绝这个招待, 弄得美国人很不理解。由于我的这个习惯, 夫人在家很少做甜食。 家里的糖几乎是厨房装饰品。夫人知道我不喜欢吃甜食这个习惯, 所以, 每当她早上为我做水铺蛋时, 总是先问我要不要加糖, 我的回答总是“No”. 这算不算只能吃苦的命?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34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戒烟一年小记
热度 1 lxyang 2018-5-31 21:33
今天是第31个 世界无烟日 ,今年 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图1), 提示公众 吸烟不止伤肺,更伤心! 联想到自己,从 去年5月12日至今 我已 戒烟一年有余 :期间未抽一根烟,也未出现“就吸一口”的想法!今得空,写文小记一下。 我对吸烟比较敏感,闻到烟味常不自觉地咳嗽,加上我周围的人多对抽烟比较敏感,所有我曾无数次地想到戒烟。戒烟另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是我的父亲。乃父是个重度烟民,烟龄长而且强度大,多的时候一天吸2-3包烟。上大学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不停咳嗽的场景,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他咳嗽会持续几天甚至十多天,期间根本干不了活,只能卧床休息。但是十年前的某一天,他突然决定戒烟,而且一戒就是十多年! 戒烟后父亲咳嗽逐渐减少,体力开始恢复,人也变得开心。他常跟我讲,当年在砖瓦厂和他并肩“战斗”的同事这几年都己纷纷离世,他运气好还活着,感谢老天。乃父今年81年,身体还很硬朗,长期不抽烟可能是主因。他成为我最大的榜样,我多次说要向他学习,把烟戒了,但均未成功,尽管 烟瘾不大 。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戒烟的是去年5月12日学校的例行体验,那次体检发现我的左上肺有个0.4 mm的结节影。这一结果对我的震撼是空前的,当天就决定从即日起永不抽烟!顺带说一下,今年再去检查的时候发现那个节结没有增大,因此基本判定是良性结节。 人常死到临头才会悟道。这个结节说起来是我成功戒烟的最大“功臣”。除此之外,戒烟后牙变好了,咳嗽亦少了,以及逐渐迷上了跑步(跑步与吸烟相克) 等,这些正向反馈也是我远离香烟的部分原因。我会继续戒下去, 直到最后 ! 其实,吸烟有害健康,人人都心知肚明,但鲜有人说出来,尤其在社交场合。这使吸烟成了“ 房间里的大象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房间里的大象通常指明明大家都看见了,可是人人都沉默,好像它根本不存在,直到惨祸发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的烟民群体其实非常之大,其中男性的吸烟率竟高达52%。 吸烟有害,但到底有多大?由 于自身戒烟,所以我平时比较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以下两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助你尽早远离香烟。 抽烟的致癌风险很大,大到令人吃惊 。 肺癌被称为恶性肿瘤中的头号杀手,人 群中肺癌发生率一般为1%左右,每天抽十几支烟,将导致患肺癌的风险增加十几倍。说的具体点,如果100万人不抽烟,肺癌患者有1万多人;100 万人都抽烟的话,肺癌患者就会增加到十几万人,“中招”的机会非常之大!再举个对比的例子,小时候经常吃咸鱼,这让成年之后患鼻咽癌的风险也增加十几倍,用数字来说,100万人都不吃咸鱼,大约有10个人会得鼻咽癌,如果这100万人年幼时都常吃咸鱼,那最后也只有100个人得鼻咽癌;尽管吃咸鱼增加的致癌风险与抽烟相似,但实际致癌的人数远少于吸烟,因为前者本身的自然发病率就很低。为了“享受人生”你可以选择吃咸鱼,但你还会选择抽烟吗?更何况,抽烟致癌不仅限于 肺部 (见图2,来自网络) 。 吸烟除了增加致癌风险,还会导致DNA甲基化 。这可理解为原本健康的基因因长期吸烟而变得恶化,而且程度很高。最新医学证据显示,人类一共22000个基因,长期吸烟会导致其中7000多个发生甲基化。这种甲基化还会遗传,吸烟者后代的基因从出生起就是甲基化的,不再是健康基因了。但好消息是,戒断5年后,大部分甲基化的基因可以恢复。
个人分类: 生活|3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历与抽烟负相关
热度 7 zywsict 2018-3-9 09:05
很多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甚至连烟盒上都标注抽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但仍然有不少人会去抽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爱好;将抽烟当做一种爱好。 第二,交际;抽烟被当做一种交际的工具和手段,大家都抽烟可能交流起来更亲切些。 第三,释放压力的一种手段;无聊或者压力大,通过抽烟来释放压力。 第四,上瘾。抽烟容易上瘾,不抽的话,难受的很。 通过观察发现抽烟和学历还是有一定的关系,且这二者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学历越高,抽烟的人越少;学历越低抽烟的人越多。
个人分类: 随想|660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开车不能抽烟,更不能在加油站抽烟
pinjianlu 2018-2-23 01:15
上海面包车撞人事故调查:司机吸烟引燃车辆致失控 http://news.163.com/18/0222/16/DB8SPSIU0001875P.html 上次在贵州旺源加油站,看到一个脑C儿童在加油站点火抽烟,可惜没来得及拍照。 让我想起了垃圾人定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垃圾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在教学走廊里抽烟谁之过?
热度 3 wangxh 2016-4-12 11:19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放肆”了,竟敢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走廊里抽烟! 打扫卫生的大妈还专门给准备“烟灰缸”,否则整个走廊地上随便扔。 真没想到,俺们的高等学校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么,学生在教学走廊里抽烟是谁之过呢?
3704 次阅读|6 个评论
020抽烟与吸毒没有生物学上的差别
热度 1 ggjjhh 2016-1-14 18:21
抽烟与吸毒没有生物学上的差别 高金华 译 抽一支烟和吸食可卡因有什么不同?许多人宁愿相信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共同之处,然而科学家却不这样认为。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小组提供了可能是至今为止最强有利的证据,把香烟中的尼古丁看作是一种使人上瘾的毒药。今年七月,美国《时代》周刊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个研究小组是由盖塔诺领导的,他是卡利亚里大学的神经学家。研究人员把小剂量的尼古丁注射到大白鼠的静脉中,这一剂量大约相当于吸烟者深吸一口香烟所摄入的尼古丁含量。然后观察细胞核边缘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细胞位于白鼠大脑中控制成瘾过程的区域。 研究人员的发现是令人瞩目的。在与大脑中一个重要的情绪中心有广泛联系的区域内,细胞核中一种被称为多巴宁(Dopamine)的脑化学物质戏剧般地增加。 为什么说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呢?它与盖塔诺小组早已确立的生化运动模型完全相同,只不过先前注射的物质是可卡因、安非他明和吗啡。换句话说,那些只是把抽烟看成是一种不良习惯的吸烟者所摄入的尼古丁与其它毒品在大脑中引起的生化反应没有多少差别。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July 29,1996 第65页。 原载:《大家健康》1997年第1期第40页。(编辑:李峰)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3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元旦首文:老炮儿缺公众一个道歉》有感
热度 3 rongqiaohe 2016-1-3 13:32
引文:《元旦首文:老炮儿缺公众一个道歉》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8000-947303.html 用一句话描述该文的中心意思:电影《老炮》中,存在大量的抽烟场景,这对青少年有引诱作用,《老炮》的作者需要给公众一个道歉。 老炮,是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混混”,“混混”有“混混”的习惯、规矩、底线。他们好抽烟,好喝酒、好管不公平的闲事等等。电影《老炮》,描述了一位真实的“胡同窜子”,作者为了追求真实,忠实于实际,描述了他包括抽烟在内的习性等。。。《老炮》是一部较好的现实主义作品。 科学,讲究的就是尊重 客观事实 ,尊循 客观规律 。 难道要把 “老炮” 描述成 一个每天喝两杯“咖啡”,夜晚跳“华尔兹”的君子吗? 尊重事实,是科学与艺术家的本分。
个人分类: 浅谈|23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人需要多锻炼,少抽烟,算一算你能活多久?
热度 1 zhpd55 2015-1-20 18:15
突然看到老外写的一篇中国人需要多锻炼,少抽烟( Chinese need to exercise more, smoke less, new report says ) ,再加上 科学测试 看看你能活多久? 的视频,都值得我们一读,对于健康长寿有益.特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Chinese need to exercise more, smoke less, new report says by Stuart Leavenworth, Mcclatchy Washington Bureau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Chinese are dying prematurely each year from diseases that could be prevented with regular exercise and programs to cut smoking and alcohol abus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id in a report released Monday. Worldwide,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kill about 38 million people each year, including 8.6 million in China . Nearly half of those deaths could be prevented by reducing tobacco use and other risks that contribute to heart disease, cancer, obesity and diabetes. Dr. Margaret Chan, WHO's director-general, said the world has the chance to reverse what she described as a public health epidemic. By investing just US$ 1-3 dollars per person per year, countries can dramatically reduce illness and death from NCDs, Chan said in a statement upon releasing the 2014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2015, every country needs to set national targets and implement cost-effective actions. If they do not, millions of lives will continue to be lost too soon. Since the 1980s, stepped-up public health efforts have dramatically improved life expectancies for many of China 's 1.3 billion people. But as China 's economy grows, its people confront some of the same health challenges faced by their affluent counterpa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 In the United States , heart-related diseases claim about 31 percent of the 2.3 million people who died annuall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yearly. 31 percent are cardio related, 23 percent cancers. China with population of 1.4 billion has 8.6 million die of NCDs yearly. 45 percent cardio, 23 percent cancers. and other countries: According to WHO: -More than 300 million Chinese are regular smokers, including half of all Chinese men. -More than four in five adolescents aged 11 to 17 do not engage in 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About one in five adults have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which can lead to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heart disease kill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Chinese suffering from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than it does Americans, but the two countries' cancer rates remain about the same. In the United States , with a population of 318 million, heart-related diseases claim about 31 percent of the 2.3 million people who die annuall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yearly. The rate in China , with a total population of 1.4 billion, is 45 percent of 8.6 million deaths. Approximately 23 percen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deaths in each country are caused by cancer. This new report is a dramatic wake-up call, said Dr. Bernhard Schwartlander, WHO's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strong action now - to stop millions of Chinese men and women dying in their most productive years from diseases that can be prevented. In China , WHO has advocated a mix of public health improvements, including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replacement of trans fats with polyunsaturated fats; restrictions on alcohol advertising; promo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t has also made the argument that China 's prosperity will be undermined if it doesn't control the medic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preventable diseases. According to World Bank estimates, China could realize an economic gain of $10.7 trillion between 2010-2040 if it reduced deaths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just one per cent. In emerging economies like China, there is a real risk of the economic gains from rapid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ing wiped out by the economic losses from premature mortality, low productivity and workforce participation, said Chan on a visit to Beijing last year.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29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所见:人和事
热度 4 wangdh 2013-9-26 12:23
所见:哪些人,哪些事 (王德华) 由于坐公交上班,增添了很多的惬意。开始喜欢走路,向着健康和长寿的方向前行了。 走路是要睁眼的,还需要耳聪目明。这也锻炼人,尤其是各种功能开始大幅度退化的年龄,还有这些年坐单位班车太安逸造成的对周围不敏感的那些可以使你很容易发生事情的毛病。 所见一: 井盖哪里去了? 中秋后的第一天上班,早早昂首阔步走向公交车站。刚到道路拐弯的地方,猛然发现路上的下水道口的井盖没有了,露出了花花绿绿的管道,瞅了一眼,继续前行,有一个井盖没了,好心人在边上放了一槐树枝,提示路人。我开始留心了,前面又一个没有了,再向前看,这段路所有的井盖都没有了 ….. 遭劫了。 照了几张照片,远方的朋友问,这是水坑还是人坑?我说是好心人把井盖收起来了。朋友明白了,说原来是坑人啊。 所见二:收白果的人 今天早上,依然是沿着早已熟悉的路前行。看见路边上,几位老人在忙碌着。开始不明白,等看到他们手里的工具,看到手里领着的沉甸甸的袋子,明白了:他们在收获白果。在向前走,路边停着的自行车旁,地上散落着还是绿绿的银杏叶。应该还不到收获白果的季节,银杏叶还绿着呢。小时候,一直记得集体的东西不能动,要狠斗“私”字一闪念。那个时候,占集体的便宜,心里好像有种犯罪感似的。 【补充:今天(9.27)早上发现园区里也有人在收获白果了。】 【补充:今天(9.29)早上园区里有人在收获青涩的柿子了。工具是可以折叠起来的,用黑色的大垃圾袋装战利品。】 前几年回老家,正值槐米“收获”季节,看到公路两边的槐树被当地农民用自制的带有铁钩子的长杆,摧残得遍体鳞伤,有些可惜。穷,能改变一切,包括心理和品行。穷,也能使人不顾一切。让人民富裕起来,真是一个很宏伟的目标,也应该是执政者时刻挂在心上的。 想起来小区院里有棵石榴树,这几年每年都开很美丽的花,红红的。也曾见到有石榴在枝条上渐渐长大,遗憾的是总是长着长着就不见了,最终没有见到熟透了的石榴。 这几天看到园区里的山楂果开始变红了。在中关村老所的时候,秋天到了,标本楼边上的山楂树上都是红红的山楂果。动物饲养房前有一棵大枣树和一棵柿子树,有一年所里有部门专门集体收获了一次,每个研究组还分享了一些。 所见三:车站抽烟的男子 前天晚上在车站候车,半个点都过去了还不见车来,这种现象这段时间很少见。后来看到对面同时有三辆车开了过去,看来是在某个路口堵车了,三辆车组成公交车队了。等车的时候,有个中年男人来回走动着,嘴里还叼着根烟。很好奇他抽烟的技术,一直没有见他用手扶过。他来来回回的在人群里穿行,一股烟一股烟地飘摇着,真是担心他嘴里的烟头会伤着周围的人。男人满不在乎的样子,悠闲地吸着,时不时冒出一股烟来。就这么担心着,突然他急促走动起来,是他要等候的车过来了,我更加担心他嘴里那还没有抽完的冒着红火星的那根烟。呼啸着的公交车嘎然停下来,但见那男人把嘴里的那半截烟急促促地扔了下来,他竟然连头都不回。红红火星的那半根烟慢慢地从人群缝里落在了地面上,站在旁边在专心看手机的女孩子们没有受到一点影响,一会儿地上烟头的红色消失了。 等的车终于来了。坐在车上,跟往常一样,听着歌。路口堵车了,堵的时间有点长。肚子开始咕噜噜叫起来了,可恨的是车上的电视屏幕上在介绍京城一家的羊肉店呢,屏幕上沸腾的肉锅里冒出的热气,似乎闻到了肉的味道,主持人拿着筷子的手还在挑三拣四地介绍着那个部位好吃,受不了的是她把一块肉放在嘴里去了啊 … … 我汇报说堵车了,当家的竟然回复说,不着急,慢慢听歌吧。可是,电视台可恶啊,播放着美食节目。快到家了,吃面条。
个人分类: 其他2|4736 次阅读|7 个评论
问抽烟者一个问题
热度 1 wangjs04 2012-12-24 21:47
问抽烟者一个问题
本人不抽烟,但同办公室的有两个嗜烟者,今天在旁边专门看他们抽烟。抽的是中华烟,从台湾免税店买的,一盒30元。上面有个恐怖的黑肺和两人恐怖表情的照片。 抽烟的时候用力吸一口,从口中吐出来的是白烟,而不吸的时候烟会自燃,这时候烟是青蓝色。就像下面这幅图中的情形。 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哪位大师能够解答?不胜感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整个国家对于禁烟的态度就是“叶公好龙”!
热度 7 周可真 2012-4-11 01:13
关于抽烟问题,讲道理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把烟厂关掉,不就一了百了了?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人们对抽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是国家经济需要烟业来支撑,如果全国烟厂都关掉,则国家税收将减少多少?还有直接和间接从事烟业者有多少人?这样来看问题,那些纸上谈兵的东西在现实面前几乎是毫无实际意义。整个国家对于禁烟的态度就是“叶公好龙”!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234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烟该怎么禁?
热度 4 neilchau 2012-4-10 09:43
这几天“中式卷烟技术是否应该入选科技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绝大多数人坚决抵制,包括本人在内。更进一步,烟该怎么禁?下面结合自己的“抽烟趣史”和所见所闻谈点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从小至今,自己没有完整抽完过一只烟,抽烟总数应该不超过 5 支,主要集中在儿时上学前(五六岁大)。那时候抽烟的途径包括“帮老人引烟”和“玩烟”。记忆中的小时候,老人们抽的烟,基本全是拿烟叶自己卷的,点烟不用打火机,很少用火柴,大多用炉火或堆火。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 High 时,偶尔会让我们小孩儿们帮忙引烟,而我们则会趁机偷偷焖上两口。究竟抽烟什么滋味,那时候的我们估计谁也说不出来(好像有时候会被呛得流泪)。所谓的“玩烟”,是某个小朋友不知从哪儿搞了几支烟,大家在一起变着法子“喷云吐雾”:嘴里同时插几支抽;两个鼻孔里插两支抽;把有火的那头放到嘴里倒吸倒吹;比赛看谁吐出来的烟圈标准 …… 上学之后,自己对烟味儿特敏感,并且有种深恶痛绝的感觉,对身边抽烟的人也特别反感,当然自己再也没有抽过烟了。 在中国,烟跟酒一样,似乎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在老家那边,男性“见面让烟”是一种不知什么时候流传至今的礼仪。不让烟显得没礼貌,而拒绝了别人让过来的香烟,更是不给对方面子的行为。自己回老家,一直拒绝别人让过来的烟,好在有大人在旁边开脱:“孩子还在上学,不抽烟的。”不知道别的地方是否也有“见面让烟”的传统。如果有, 禁烟的重要一步应该是想方设法打破这种“见面让烟”的不良传统 。 烟和酒的另一个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消愁”功能。虽然有句话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遇到烦恼时,还是会去喝酒。当然也有很多人求助于“香烟”,不知道吸烟是否具有“消愁 ” 功能,但“愁人”一晚上甚至一会儿工夫抽完一包香烟绝对不是神话。所以, 禁烟的另一步是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别让他们有那么多烦恼。当然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也应该成为我们发展的终极目标 。 禁烟还应该 隔离一切不利于禁烟的宣传 。例如,烟草公司的任何促销广告禁止出现在所有媒体上。这次“中式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是让部门局部利益高于全体大众健康的结果,等于在媒体上公开鼓励烟草(不管哪方面),极不利于禁烟,所以招致大家的反对。禁止烟草宣传的同时,还应该 多做做烟草危害的公益广告 。 再说说澳洲烟草那点事,有很多方面也许可以借鉴。澳洲吸烟的人也不少,并且女性占多数(女性嗜烟男性嗜酒),中国应该是男烟民占绝大部分。过来的很多中国人,在国内都是烟鬼,在这边却抽得少了或干脆把烟戒了,为什么?一方面因为这边的香烟太贵,一包最差的也得近十刀,稍好点的都得几十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边的香烟缺乏技术含量,比较原始(据说没有经过烘烤),所以抽上去味道很糟糕。反观中国,却有大批人在研究如何提高香烟技术。另外两点值得称道的是,烟草危害的公益广告:电视台里每天播放好多次吸烟致癌的创意广告;公共场合的禁烟(如医院、学校和商场等),中国好像也有,但很多禁烟标志都被视而不见。 面对禁烟,中国是否可以考虑放弃与烟草有关的一切研究?同时通过高关税禁止外烟的进入。当然,禁烟不能剥夺现有烟民的自由,但 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和 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 却可以有效防止烟民队伍的扩大。在集中制的中国,我想:全民禁烟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还要看国家有没有禁烟的这个决心(牺牲局部利益) 。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4238 次阅读|9 个评论
抽烟的好处(内容有风险,慎入)
热度 2 doniao 2011-12-17 12:00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主要是关于钟南山院士劝袁隆平院士戒烟,但是袁院士只是羞涩地一笑,而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谈起了抽烟的十大好处,估计怕误导年轻后生,文章在此处略去了N个字。作为一名烟友(绝不酗烟),我在此谈一下对抽烟的看法。 大家通常指的抽烟有害,主要是物理层面的。长期抽烟能够引起身体不适,尤其是肺部和咽喉,容易产生炎症,严重的可导致癌变,这对于追求身体健康的人们是不能忍受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切勿长期抽烟!( 对于不慎误入的朋友,到此为止 !!!) 但是既然袁院士说抽烟有好处,这说明抽烟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有益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可以让人气定神闲,客服恐惧心理。这是为什么在野外晚上上厕所时,人们都喜欢点一根烟,不然老感觉后面有个什么东西,上个厕所都不安心。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位女士问主持人,为什么我老公“蹲坑”时总爱点根烟,有观众为其解答,曰:“吞云吐雾心自在,气沉丹田菊花开”,甚妙! 二是有助于理清思绪。在思考问题或者写文章走到死胡同时,往往是思路出了问题,大脑处于混乱状态,这时一根烟往往可以帮助人理顺思路,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新的灵感。看毛主席在分析敌情或者写材料时经常手里夹根烟,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对此,我也感同身受。 三是可以让人产生愉悦心理或者排解心中苦闷。人们常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就指的这个。也有时心中为难事甚是苦恼,抽根烟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也有缓解作用。 由于烟龄有限,对于袁院士所说十大好处还没有完全领会,仅作简单分析。如有网友因此染上烟瘾,真是罪过! 再次声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个人分类: 生活足迹|25026 次阅读|3 个评论
抽烟的好处
热度 10 qsqhopeiggcas 2011-12-17 11:30
今天上午,看到一则新闻 《 钟南山会诊袁隆平:袁老,千万不要再抽烟了 》,看完后我想,如果你劝别人不抽烟,得带“ X 老”两个字,怎么没人给俺说过“秦老,千万别抽烟了呢?”呵呵,有些人给俺说过“老秦,别抽烟了”,劝人戒烟时,也得尊敬人家啊,这样容易被人接受嘛,嘿嘿。 俺小时候,听过一则宣传抽烟好处的“广告”故事。有个烟草公司组团去一个从不抽烟的岛上宣传抽烟的好处,说抽烟有三大好处:一是不怕小偷,二是不怕狗咬,,三是永远年轻。岛上的人听了以后,表示不理解,愿闻其详。忽悠团团长大嘴一咧,开始解释道:第一嘛,抽烟的人容易得肺病,经常半夜三更的咳嗽,这样小偷去你家偷东西时,觉得有人还没睡着,就不敢下手啊;第二抽烟的人容易驼背,狗见到这样的人,以为要捡石头砸它呢,赶紧溜之乎也;第三抽烟的人不易长寿,在年轻的时候就去天国报道了。呵呵,看来抽烟的好处大大的呀,赶紧加入烟民队伍吧。 俺在读硕士生时,因没经受住童鞋们的蛊惑,逐渐开始抽烟了,算起来已有 22 年的光荣抽烟史了。按每天抽一包算,咱为烟草公司做了多大贡献啊,烟草公司也够抠门的,从来没评俺为劳模,也没发给俺奖状,至于奖金吗,都发给烟草院士了。 有人统计过,抽一颗烟可以减少 N 分钟的寿命,俺的一位大哥不以为然,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算过没有,抽一颗烟可以减少 N 分钟的寿命,但若不抽烟影响心情,导致情绪不好,可能减少 NN 分钟的寿命。”还别说,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呵呵,如果你从未抽过烟,就不要轻易开张;如果抽烟有历史了,且抽烟让你高兴,就继续吧,但要控制数量,且不要影响别人,在厕所(打开排风)、阳台处过瘾去吧。 参考 钟南山会诊袁隆平:袁老,千万不要再抽烟了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7100.shtm
个人分类: 趣谈|761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博主们:能否少点院士抽烟的玉照?
chemicalbond 2010-12-23 21:55
我这人有点不太好,喜欢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说出来。 近日,科学网有点乌烟瘴气,感觉不爽,不说不快。有那么几位博主,喜欢搞聚会。聚就聚吧,可是还喜欢暴露,似乎有点担心科学网的很多游客都不知道似的,隔三差五的来篇博文,上些照片,以告示天下:很多网友看到那些照片就来电,大声呼好,似乎本网站没有那些聚会就不科学似的 (有科学院院士在席吗)? 好个球啊?都啥形象啊? 不好意思的说,有些照片的效果只剩下萎缩,怕是看了让人压抑。尤其是那些让很多科学网网民亢奋的院士抽烟的照片。 这个国家的问题很多,有一个大问题便是抽烟的人太多,造成的危害太大。 严重鄙视那些和非吸烟者一起吃饭时抽烟的行为:当然,也有可能那些人都是科学网的著名烟民。如果是那样的话,科学网是否缺少烟民了,需要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 下面的几张照片来自相关博文,算是立此存照:【更新1:应原创者的要求,删除了原来上载的3张照片。不过,那些图像在很多网友的记忆中大概很难消失,而且江湖上一定会有流传.......】 【更新2:原文使用抽大烟,算是口语话的抽烟,而不是抽鸦片。为避免误解,也做了更新。】 参考 1. 中国每年与烟草危害有关花费达50亿美元 http://www1.ce.cn/xwzx/gnsz/gdxw/201008/20/t20100820_21738294.shtml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中国内地每年产生的与烟草危害有关的花费高达50亿美元,其中主要包括健康开支、员工缺勤、劳动生产率降低、税收损失和过早死亡。这是美国癌症协会与世界肺健基金会联合今天在《烟草图册》(中文版)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 美国癌症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塞伏瑞恩博士称,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显示: 中国有3亿烟民,香烟消费量占世界香烟总产量的37%以上,25%的烟民在其年富力强时患病或死亡 ,收入减少给其家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全球烟草种植占用农业和粮食生产用地近400万公顷,其中中国约为140万公顷,超过全球烟草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塞伏瑞恩对中国承诺控烟并采取减少烟草消费、限制吸烟的重要措施给予高度肯定,并表示《烟草图册》充分考虑中国及西太平洋地区可预防疾病的特点,而中国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会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对后代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教授强调,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未来几年中国将有数百万人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烟草图册》表明,应对烟草疾病的措施其实很简单,就是行动起来,为公众提供保护。 两位专家认为:《烟草图册》将为中国政府在2011年1月之前履行下阶段承诺提供帮助。这些即将到期的承诺包括:禁止各类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 在所有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禁烟,减少人们接触二手烟的机会 ;确保烟草控制政策不受烟草企业的影响。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一项专门针对减少烟草使用而达成的全球公共健康条约。中国于2005年批准加入该公约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履行该承诺。《烟草图册》是帮助民间团体和政府机构采取果断行动降低肺癌和其它疾病等烟草危害的实用工具。该书通过揭露烟草行业行为、预测烟草疾病发展,同时提供遏制烟草使用的解决方案;目前在全球有多种文字版本。 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cn/jk/2010/08-20/2479083.shtml') (责任编辑:陈磊) 2. 二手烟危害剧增,根在烟草诉讼疲软 3. 国外禁烟各种举措 公共场所抽烟一样可能入狱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26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