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优秀传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民科逐渐淡出的背后
热度 3 zhumengjin 2010-12-23 22:25
【 民科从整体上逐渐淡出历史是必然趋势。但 在民科逐渐淡出的背后,我们也正在丧失民科时代那些优秀的传统......】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19世纪还是民科大闹天下的时代,但为何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孟德尔那样的大民科就再也没有出现了?相反,民科们在整体上已如秋后蚂蚱,日渐势弱,再也不能在学界掀起大风大浪。 以前,饱暖之余不去思淫欲的富家公子,凭兴趣民科式的捣鼓几下,往往就能创立一套名留青史的理论或者搞出一个里程碑式的新发现。为何在信息高度发达、获取资料更加容易的今天却反而不能了呢? 学科专业的高度分化、研究活动的高度正规化和职业化、科学知识的海量化,这些都让科学殿堂的门槛愈来愈高。 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门外汉连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都没掌握,如何能够从事正规的科研?有人说:中国科研的希望在于富二代,很显然,这种提法没有看清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还仍然沉浸在19世纪科学家的陈年黄历中。 从内涵上讲,与民科相对应的应该是professionalism 。当代科学研究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professionalism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民科式的捣鼓法已难以有所作为。 民科这一特殊的群体逐渐淡出历史是大势所趋。不过,在科学研究愈发professionalism化的今天,我们却正在丧失或部分丧失民科时代那些优秀的传统 (一)兴趣 18世纪的那些民科们,很多都有钱、有势,身边也不缺佳人,但他们却投身到了科学的石榴裙下,原因是他们对科学研究有着巨大的兴趣。 兴趣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驱动力。 可是,在今天,试问那些被民科封为官科人又有多少是因为兴趣才涉足科研的呢? (二)热爱 科学研究始于兴趣,但坚持却在于热爱。 在今天,科学研究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是谋生的饭碗、争取名利的工具,很少有人真正热爱它,将它视作毕生的追求。 牛顿就连向姑娘求婚时脑子里想的都是二项式定理,所以他终生未娶,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奉献给了科学。 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科学研究的无比热爱。 如今,科学研究高度正规化、高度职业化,但很多人却反而逐渐丧失了对科学研究的由衷热爱。今天我们或许还能看到不少喜欢科研的人,但将科学研究作为毕生唯一追求的人已经基本绝迹了。 (三)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比较奇怪的是,在更加强调科学研究规则的今天,我们的科研活动往往又在有意无意地违反曾经公认的准则,比如奥卡姆剃须刀准则。现在的科研越来越追求复杂化。继爱因斯坦之后,我们再难看到质能方程式那么简洁、优美的公式了。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追求复杂、时髦已成为时尚,有些研究明明可以用简单方法就能达到目的,非要用时髦的复杂方法才能得到杂志的认可,有些研究明明只需2-3个证据就已足够,却非要画蛇添足地凑足5个证据才显得工作做得漂亮。 我们和历史上的科学家们面临着同一个世界,为什么他们可以用简洁的方法来描述这个世界背后的规律,我们反而不能了?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非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0005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