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对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非对称战争
热度 9 lvnaiji 2014-10-27 07:40
吕乃基 近日看到一段有趣的文字。 1991 年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美军投的炸弹中只有7%是激光制导导弹,大部分是地毯式轰炸;2003年美军投的炸弹90%是聪明炸弹,是精准的,称得上“斩首行动”。眼下美国对伊拉克极端分子的轰炸被称为第三次伊拉克战争, 基本上是以无人机精准轰炸为基本的战争形式 ,辅之以智能战机,也基本上用的同一个办法, 尽可能的获取数据 ,这种数据包括地理的、军事的、人员的、火力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种种数据,然后建立模型,然后用一个数据终端、无人机数据终端,底下的恐怖分子说有种你下来咱们人对人打,没有这回事儿。 http://cul.qq.com/a/20140817/006075.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同一个地球,同处一个世界,战争双方的非对称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相比之下,当年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对垒飞机加大炮,差距还没这么大,还可以发扬革命精神战而胜之;差距再大呢?如果还有第四次伊拉克战争,双方会用什么方式对垒? 在二战后有记者问及爱因斯坦,二次大战用核武器,能否预测第三次大战会用什么武器。爱因斯坦的回答是,第三次大战我不知道,不过第四次会是用石块。爱因斯坦的本意是,到那时,人类已经自行毁灭,回到原始社会。 看了上述文字后,或许还要对爱因斯坦的预言附加一些内容:在第n次 局部(非世界大战) 战争中,一方用石块,另一方……。 不过现实情况是,随着与极端分子战事的延续和蔓延,高高在上的轰炸看来无济于事,阿帕奇接着参战,美国的空袭越打越低,距地面部队介入仅“数百米”之遥。水涨船高,极端分子的武器也在升级,甚至获取美国空投的武器,一如“敌人给我们送”。因而双方之间的非对称不至无限扩大,倒像是会维持在某个范围。 美国等国与极端分子战争的第二个特点是,水涨船高本身的非对称。既然不对称,用“石块”(广义)的一方干脆豁出去,不顾所有的人类准则,例如斩首,制造911,使用化学武器,还有好莱坞电影和007系列中恐怖分子异想天开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能否奏效另当别论(电影中的英雄总是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美国,拯救人类,且有邦女郎——在我们这里是“谋女郎”——相伴)。再有,在宗教极端的鼓动下,西方社会出现的“独狼”之类,也应归入这一类型的非对称战争之中。如此残忍,居然还有人从世界各地前往投奔,尚不知对此有何良策。这样的非对称战争到最终千钧一发之际,可能就是007与极端分子 在对称的情况下 一对一的搏杀。007真的能够在每次都化险为夷战而胜之?看看眼下守规则的一方缩手缩脚,而不顾底线的一方却肆意妄为,真为前者捏一把汗。到头来是否会劣币驱逐良币? 这一次局部战争的第三个特点是,战线的错综复杂,犬牙交错,难以区分敌我。按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然而与极端分子为敌的叙利亚政府却不像是朋友,而是美国从一开始就咬牙切齿要干掉的敌人。敌人的两个敌人,本应彼此为友,却又像是苦大仇深;例如土耳其和库尔德人,支持一方,便得罪了另一方。不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筑统一战线。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小国呢?春秋和三国时期的谋略或许会有启迪。 面对上述种种不确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极端分子及其影响,一方面涉及对现实社会的冷漠、敌视甚至刻骨仇恨,另一方面关系到人性最隐秘的内核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3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漫说“诺特定理”
热度 16 lvnaiji 2014-9-13 09:31
吕乃基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中述及诺特定理。似曾相识,似懂非懂,查了搜狗百科。 诺特定理是一位德国女数学家艾米 • 诺特(EmmyNoether, 1882-1935)在1918年首先发现的,物理定律对称性与物理量守恒定律的对应关系,因此被称为“诺特定理”。物理定律的对称性意味着物理定律在各种变换条件下的不变性。物理学家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只要发现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就要去寻找相应的守恒定律;反之,只要发现了一条守恒定律,也总要把相应的对称性找出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吴健雄随后予以证实。这就是宇称不守恒发现的重大意义,之后反过来引发了各个领域寻找不对称的热潮。 自然界的20种氨基酸中,有19种都存在两种 构型 ,即左旋型和右旋型。在 非生物 反应产生氨基酸的实验中,左旋和右旋两种类型出现的几率是均等的,但在生命体中,19种氨基酸惊人一致地全部呈现左旋型——除了极少数低级病毒含有右旋型氨基酸。无疑,生命对左旋型有着强烈的偏爱。   也有人提出, 生命起源 时,氨基酸呈左旋型其实是随机的,它不过是顺应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磁场方向。但大多数科学家却认为,左旋型和右旋型的不对称意味着这两种能量存在着高低。通常认为,左旋型能量较低,也较稳定,稳定则容易形成生命。   更令人费解的是,组成核酸的 核糖 和 脱氧核糖 分子却都是右旋型的——尽管天然的糖中左旋和右旋的几率几乎相同。不知生命科学的网友认为是因为磁场还是能量高低之故? 有趣的是,核酸的右旋与蛋白质的左旋之间似乎又构成了某种“对称”。有了宇称不守恒之后,不知是否还有寻找相应的“守恒定律”? 博主对诺特定理所知甚少,不过在人类社会,与诺特定理相关的事例倒是不少。 左旋的蛋白质令人想起“宁左勿右”的岁月,同样顺应当年围绕红太阳转的方向,今日的《环某某报》看来左旋的势头毫不逊色;右旋的核酸大概对应于《南方某某》。二者似乎也形成某种对称。在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中,蛋白质与核酸同步完善,谁也离不开谁。中国社会中的左右之争同样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相比较而言,对称之中的稍不对称似乎更有韵味。 物质略多于反物质,这才是现在的宇宙。 记得那位科学家说过一句名言:非对称创造世界。 关于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弗洛伊德在深思熟虑之后问道,究竟是人的本能推动社会,还是对本能的遏制推动社会? 答案或许是:对称,本能略大于对本能的遏制。 对称压倒非对称,走向停滞与死寂;非对称远大于对称,导致崩溃。 较为完备的答案或许是:对称与非对称之间的对称与非对称,以及非对称略大于对称。 博主趁机向各位网友提一个问题: 权力推动社会,还是把权力关进去的牢笼推动社会? 如果说对称,何者略大?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18104 次阅读|34 个评论
云中漫步之一——非对称:读“未来是‘云’中漫步的世界”
lvnaiji 2010-12-25 11:42
吕乃基 未来是云中漫步的世界,这是南方周末对《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 Kevin Kely )的专访报道。凯文凯利(以下简称 KK )是闻名的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 1999 年的电影《黑客帝国》( Matrix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 KK 对网络文化的观察和预言的一种隐喻。 KK 的著作《失控》则是该片导演要求主要演员必读的三本书之一。专访中有多处观点值得关注。 KK :互联网产生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不好的。但只要互联网的积极的一面仅仅比负面效应多出 1% ,我认为这 1% 会年复一年地滚动,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复合产生收益。所以,为了长远获得正效应的复利,现在互联网产生的正面效用,必须要比负效应哪怕多那么一点点。 互联网积极的一面和负面效应,由此可以想起在科学乃至各个领域一再被提起的双刃剑。( 武夷山 老师曾写过一系列的不对称)。博主认为,在所有的不对称中,有 3 个根本的不对称:时间、空间,以及物质本身。 时间不对称。其含义一是不可逆,二是在时间之轴上任取一点,其前后不对称。牛顿力学可逆,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一万年不变。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头一个人与末尾的一个人完全可以对话,不存在话语和文化上的差异。这就是时间上的对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猛发展,不可能退回到过去,这就是不可逆;代沟的时间越来越短,不仅在两代之间,甚至只有十年或更短。大学毕业留校者声称,与一年级新生已没有共同语言。对称意味着稳定同时也是停滞不前,非对称可能会动荡,意味着发展,但也可能倒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前的那一池春水多半只是死水,而吹皱,可能走向新生,或许走向灭亡。自然界也好,社会也好,都是在时间的对称与不对称中展现。 空间不对称似乎比较简单。铁高度对称,却是死的,细胞高度不对称,却是活生生的个体。中国封建社会,在国之下是一个个处于自然经济中一模一样的家庭,国家高度对称,是一个均质的社会。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各种专业户:种菜、种粮、加工、运输,思想解放和转向市场经济后,社会更是多种多样,孕育了无限的发展可能。异质的社会,由市场机制和网络建立起彼此间的联系,于是不对称的社会便得以运转而有了自己的时间尺度。由此看来,是否可以认为,空间不对称是时间不对称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在宇宙创始之初,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物质仅仅比反物质多 1% ,其余的都湮灭了。而正是那不对称、多出来的 1% ,构成了如今蓬蓬勃勃的大千世界。或许正是在同样的意义上, kk 说,只要互联网的积极的一面仅仅比负面效应多出 1% ,这 1% 会年复一年地滚动,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复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 自然界的演化可以有多个尺度衡量,其中之一就是对称性。氢原子在时间上稳定,空间上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水分子的对称性有所下降,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时间上不稳定,空间上不对称。至于生命,其基本性征就是不对称:新陈代谢就是时间上的不对称,空间上的千差万别。自然界把非对称作为自己演化的指向;反过来,非对称推进自然界的演化。 两千年前,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说起,原子本来都是直上直下,世界图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称。然后有原子的运动发生偶然(记得获诺奖的莫诺(提出操纵子理论)有一本书叫做《偶然性创造世界》)偏斜,破坏了世界的对称。 20 世纪初,居里曾有言:非对称创造世界。 熵,趋于同一;非对称,求异。在对万物的影响上,非对称或许仅仅比熵大了 1% 。 这也是一种非对称。
个人分类: 科技|396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