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登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骑车与登山
suguang 2012-4-25 15:59
山,一直很喜欢山。离职时的那次骑行让我对山有了新的认识。 山是一种高度,虽然上山很累,但是下山很轻松,犹如研究先难后易,不敢攀登,也就不能享受那份下山的轻松闲适。 山也是一种包容,这点在传统文化中闲有见闻。通常认为容者,如屋与谷也,皆虚内以容物。但是山呢,不仅增加了地表面积,而且将地面分为高低阴阳,生态层次丰富,使得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得以生生不息,这不也是一种包容吗? 山也是一种经历。山顶有寺,寺中有仙人。游山玩水,探访股市,那是一种惬意的经历。这寻觅的过程也是一种经历。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依石忽已冥。最后洞天石扉,轰然中开,得遇仙人。那一刻的喜悦难以言表,在那一刻向我招手的人都应该得到祝福。 记得开始骑车上山时,已经骑了很远,膝盖酸疼,但是仍不甘落后,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个是通过变速器把传动比降低,自行车爬行速度放慢了,但是蹬车的速度还是基本不变,这样需要的力矩就小多了,就可以持续的前行,比走走停停有效多了。 第二个是太累的时候只看脚下的路,感觉到路面连续的向后移动,心理压力小很多,而且很有成就感。最妙是,当从山顶下来时,那些被你低着头忽略的景色也成了异样的惊喜。 第三个是把车座放高一点,蹬车时腿可以伸直,这样每蹬一次都感受到一次放松,这种节奏感真的很棒。 骑车是惬意的事情,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小小的成就感和节奏感都会让你更好的享受整个骑行。
个人分类: 文摘随笔|3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山偶感
cigq 2012-4-12 11:22
上周末,春日阳光普照岛城。难得的好天气,加上轻松的周末心情,爬山去。本着“有路不走、有门不进”原则,从榉林山下,瞄准山顶,按照一条直线,向上攀登。从山下向上看,陡且无路,有些无助和迷茫。横下一条心,上吧。一边向上走,慢慢地感觉眼前的景象与刚才在山下看到的大不相同,原来,那林间的小路并不是在山下驻足不前的人所能见到的。向上的路径很多,空气也格外清新。走累了,横向盘桓几步,虽然绕了点路,但依然前行。向上看,路也不像刚才看到的那样陡峭。向下看,真是想不到怎么上来的。呵呵,这就是人生吧,设定目标,选择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将沿途的树木做为抓手,一路向上,一路向前,到达山顶,身后虽然陡峭,但是路已然踩在自己的脚下。
3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名登山家及大面积树木离奇死亡——地质学家巧破疑案
热度 33 dkysdc 2012-1-10 14:41
数名登山家及大面积树木离奇死亡——地质学家巧破疑案
2005 年 7 月 1 日,在美国西部的考察仍在进行中。已近中午, Dave 教授没有带我们去饭店解决肚子的问题,却带着我们继续驶往陌生的地方。 周边的美景如画,多次想让 Dave 教授停车,可又一想,还是先完成考查再说吧。沿途都是美景,若停车拍照,太阳落山前也拍不完。 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寂静的湖边,只见不多的游人。湖的附近是大片的松树、小溪;蔚蓝的空中偶尔飘过一些白云。湖水清静、空气清新。不太远处有一片树木变成了土黄色,与路上所看的绿色极不协调。我问 Dave 教授,那是什么? Dave 领我们走到枯死的林木前,给我们讲了地质学家在长谷( Long Valley )巧破疑案的故事。 长谷地区的火山活动已经有 400 万年的历史了。 76 万年前一次最剧烈的喷发,造就了当地的地貌格架。但这一地区的火山活动一直没有静止过。 3 万年前仍有过喷发, 600 年前还有岩浆沿断裂向上填充形成岩脉。 附近许多著名的风景都是同一来源的 岩浆活动的产物 。如:梦中的仙境——梦娜湖(Mono Lake)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17do=blogid=524009 那么,这些与树木的死亡有什么关系呢? 先放下岩浆活动的事。 那片树木的死亡时间发生于 90 年代初,当地“有关部门”首先想到是病虫害或旱灾,用比较法,旱灾很容易被排除,病虫害也很快被排除了。那么这些树为什么会在一两年内突然大片集中死亡呢? “有关部门”实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地质学家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些树木的死亡是因为地下的岩浆活动造成的。并不是因为下面有岩浆、温度高而烤死的。而是因为地下岩浆的活动,释放出大量的 CO2 ,把树给“憋闷”死了。 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需要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但植物的生长也是离不开氧气的。地下的根系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氧气保证植物的存活,这有多少人知道? 有关部门马上取样分析,发现树木集中死亡的区域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20%~90% 之间。这还了得,这些参天大树的根系在地下呼吸不到氧气,而是二氧化碳,时间一长,就因缺氧而集体死亡了。这些二氧化碳据地质学家考证是因 1989 年以来的地壳活动从地下岩浆中涌上来的。 有关部门马上又联想到这一地区连续几年发生的几起人类的离奇死亡事件。先后有几个登山及户外活动者在附近休息时莫名死亡。案件一直未破。 原来真凶不是神秘的恶魔,却是地下慢慢冒出并持续富集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当时这些户外活动者在凹地休息时,不知不觉吸入了高度富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因缺氧窒息而亡。 查明了树木死亡的原因,又破解了几起疑案,为后来的游客指明了风险及预防方法,从此这里天下太平。 您说,懂些地质是不是还有些好处?说不定真能救你一命。 再联想到深山中经常发生的离奇死亡事件,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因为地质的因素?比如山中考查或游玩经常被瘴气吞噬,这些瘴气说不定就是地下冒出来的 CO2 或者甲烷类的气体。野外露宿时,您一定不能因为保暖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也不能在风口。 如画的风景 残树 Horseshoe湖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前立下了警示标志 湖边枯死的树与周围的绿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 湖边的行者为Dave教授。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 枯死的树前立上警示的标牌和到位的科普解释。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8982 次阅读|76 个评论
周末“天上人间”—露骨山游记
热度 10 moxj 2011-11-30 22:31
周末“天上人间”—露骨山游记
兰州冬天的空气质量非常差,很久呆在屋子里没有出去。周五接到朋友电话约我周末去登山--渭源露骨山。之前没有听说过,上网查了一下大致情况,第二天一早出发。 露骨山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并与秦岭西端相衔接,最高海拔 3941 米,比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还高出 174 米,当地有句 “ 漳县有个露骨山,比天还高三尺三 ” 的谚语来形容山高。露骨山地处漳县西陲、渭源县和卓尼县交界处,山峰雄伟壮观,直插天宇,山顶可观三州六县。山顶常年积雪,是漳县漳河的发源地。(百度介绍) 从兰州大概开车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约170公里)--212国道往漳县方向分水岭处停车开始进山,路标海拔2951米。 经过夏天的暴晒和秋天的干冷,这个时候的山,既没多少绿色,也不见白茫茫的积雪,不过远离市区及较高的海拔,清澈的天空、幽静的山门还是让城里人有种天上人间的感觉,今年一直作为领队的我这次被户外的朋友临时定为收队,时间比较闲散,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一起和大家分享: 夏天小河如今已经是冰冻小溪了。 有些地方已经是小型的冰瀑。 我随手拍下两侧的断崖。 另一侧的岩石破碎、风化、淋滤之后的情形,渗出断裂带之中,感受自然的力量。遗憾这次不是带着同学们出来玩,就地休整讨论一下断裂类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断裂的控制。 回头走过的山谷,想起上次刘百篪研究员给大家地震科普讲河流位移在断层走滑上的反应,谁有那张图补在后面继续科普一下。 很多时候没有刘老师课件里的那样典型,大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力量。 沧海桑田,从外表看,我想这些大约3亿之久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今天这样支离破碎毅力这里。 随着爬高,植被越来越少,只剩少干枯的小草。 头顶上不时有飞机经过,卡片机将就着看吧。 在这个地方,大家选错了路,因为很多人不熟,我不好发表意见,所以拍了这个张。本来可以通过这些碎石及沟谷方向判断翻过垭口的有利路线,但前面的人选了下面照片里的危险路线。 户外的朋友们很能吃苦,而且冒险。我觉得在没有良好保护的条件下要最大化的考虑安全,希望大家平安。 其实同学相比较科普也是更喜欢户外一些,即使这样我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可惜中科院的个别老师甚至用说谎和打压的态度对待寒旱所的两个同学,我想即使纯为了放松的同学也看淡一点,重在大家能有所收获,参加自己喜爱的 ... 最终有四位朋友因为体力和时间放弃登顶,我也暂时不收队了,往前赶了一会,下面分享这个过程的几张图片(如下大多朋友拍摄)。 我在顶峰,躲在岩石后面,别拍太高了,哈哈。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9180 次阅读|17 个评论
登山记
热度 1 yangtzelv 2011-11-24 14:07
登山记 寒冰苍旷野茫茫, 山寺晓看峰万丈。 手抚浮云织旌锦, 卷帘春风送斜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20 次阅读|1 个评论
“驴友”将在钱权面前变成“火烧”
cgh 2011-11-18 15:48
四川体育局建议修改登山管理办法 重罚违规穿越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1/11/18/013370536.shtml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siguniangshan/content-4/detail_2011_11/18/10738051_0.shtml “省体育局已向省政府法制办致函,请求将修改现行登山管理办法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左手向右手说,再给我多点权利吧; “申报必须包括登山教练、物资、线路、保险等信息”,“办法没有提及高山救援机制”,“目前四川仅有一支专业救援力量,即挂靠在省体育局之下的省山地救援总队”,明摆着,过来就得交买路钱,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会涉嫌垄断,用行政手段真是简单有效得多啊。 “有网友认为政府救人天经地义。也有人认为,“驴友”违规在先,让来自纳税人的政府资金为之买单不公平。”,哪个驴友提出让你们救援,让他出钱好了。用纳税人的钱养着的那帮人都干些什么事儿了? “四姑娘山管理局垫付的2.6万元,以及当地政府因出动上千人耗费的10万余元”,上千人,十余万,真是人财旺盛啊!平时都干啥呢,得多少钱养着?这次趁机旅游一下,也不错!就当是演习(演戏),效果可能差了点,救援队竟然和外界失去联系。如果开个救援公司,可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有那么多钱让你们去救?! 引用网友的评论: “重罚驴友无法律依据,人类社会必须在挑战和锻炼中前进,否则你现在还是只猴。应立法规定--探险挑战性活动需购买保险,由保险公司区评估!” “立你妹!什么叫违规?去你划好的圈子,买了门票就是符合规定?!什么都是假的,就是钱惹的祸!要这么说消防队救火要不要收费?!那些叫嚷的脑残家里着火要是打119也要问他们收钱!!!” “重罚谁?谁让你们去搜救的,本来人家自己能出来。话说得不道德点,我看你们是借机旅游。” "救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然这些机构是拿来干啥的,难道白拿纳税人的钱天天在办公室吹牛闲聊,为人民做点事就抱怨,还要算帐,如果是救领导,不知跑的有多快。" “花个十三万就要对老百姓不客气了?为什么不立法管好三公消费啊?草!!!立法公开公务员的财产收入啊” “说是动用了上千人这不是随便说的,请把千人的明细表列出来吧以理服人,再是3500米海拔的山多的去了是不是徒步走一次川藏线还要上你登鞋报告备案?登鞋你又救出过几个人来?别把自己当是执法部门,山是全民的不是你登鞋的私有财产这点请搞清楚。同样四姑娘山14人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并非是你登鞋找到的,他们请了当地的高山向导难道当地的高山向导还比不上你登协临时召集一些城里业余登山者更熟悉?” “驴友违犯规定了,你们花13万救出14人嫌花的多了?心疼了是吗?那一起煤矿事故不是违规操作,那一次救援不是几百万到几千万。那一次建筑事故不是违规操作?那一次的损失不上千万?救出来的是普通百姓觉得不值了,觉得后悔了,要么就不救,救了就别说。” ……
个人分类: 杂谈|2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泰山感悟
热度 1 yaoyy27 2011-10-23 18:56
最近有些忙,闲来补一篇。 路就在那里,只要你想上,总能上的去。当然,体力实在不行只能认命,不能勉强。 在山最底下的红门向上看,根本看不到顶在哪里。要想看到南天门,至少得爬上中天门。所以什么都望不到的时候最好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 登山的乐趣不只是登顶小天下爽那么一下子,一路观光沿途的景点感觉也很不错。 往上爬的路不是一直往上的,时而曲折,时而回旋,甚至时而下坡。 底下的路较平缓,越往上越陡峭,十八盘走起来简直不能歇气。 累的不行的时候回头看看走过的那么长得路就知道接下来也只能必须走下去。 接近南天门的时候想的上到南天门就好,上了南天门就想都到南天门了怎么能不上玉皇顶。 半夜摸黑登顶看日出,天放亮后却被自己爬过的悬崖峭壁吓了一跳。(可见迷茫不见得是坏事) 太阳可能会出来的晚一些,但总会出来的,所以不用着急。 站在山顶看下面的路,绝对找不到上山时绊倒你的那个石阶。 在顶上看够了最终还是要下去了,上面会冷。
34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亲近自然
热度 2 陈龙珠 2011-10-13 20:42
亲近自然
(@hz)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93 次阅读|3 个评论
重阳节---登山
热度 1 alongfei 2011-10-7 19:38
早上起来,洗刷过后,正准备出去吃点饭,刚出门就碰到两个同学,说要去爬山,正好这一段心情也比较乱,爬山也许是最好的调节剂,就答应了。吃点东西,又去超市买些“午餐”,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天气很给力,接连的阴雨天后,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微风轻抚。先到的是国家级湿地公园--长广溪湿地公园,对这方面的专家来说,这里是他们必来之处,然后慢慢欣赏、分析、总结,说不定还能写出几篇文章来,呵呵。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公园,无非地是湿的,整片的芦苇荡,清澈的小溪,游泳的鱼,还有摆着异样POSE的鹤们。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角度的变换会让人有不同的收获。 穿过湿地公园,走到山脚下,远看不怎么有“海拔”的山,顿时巍峨起来。有山的地方,大都有庙,这里也不例外,有一座传统而又现代的寺庙--横山寺,能在寺外听到悠悠的诵经旋律。路过寺庙,继续“北上”,看到一段盘山公路,南北走向,我们选择了向北走,以为朝这个方向走能很快找到一条上山的小道,呵呵,结果证明南辕北辙了,尽管路是盘的。又走了二十几分钟,一直没发现登山小道,我们决定开辟“新路”,看着长满灌木的山坡,旁边还有类似悬崖的陡坡,也许里面会有荆棘横生、毒蛇之类的可怕动物,看着心里就犯怵。这些困难征服不了我们的双脚,脚底下走出来的永远是路;面对任何事,惟怕心里有永远踏不过的砍,心里服软,任何困难都是“硬的”,会让你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永远体会不到挫败困难的喜悦,等来的只是困难的摧残。刚开始爬的时候还好些,灌木不很多,也许是因为山脚的地方有人经常路过,还蛮顺利;爬山的难度与你所在的高度成正比,愈高的地方,遍山的灌木让你不知所向,紧密的排列让你步履难行,更甚的是无处不在的荆棘刺着你的身体,苦不堪言。我们一边用棍子拨开灌木和荆棘,一边看着周围,看看有没有更开阔一些的地势,同时也可以避免不知不觉走向悬崖。就这样,我们前行着....亭子就在不远处,继续前行.....登上了山顶,继续.......走进了亭子。尽情的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惬意,站在山顶上东看太湖的宁静,北望城市的格局,美哉! 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那是针对没有山路的山来说。下山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几条下山的小道,这时下山变得比上山容易多了,不会再有紧密排列的灌木丛、带刺的荆棘、随时被滑落的现象。我们沿着其中的一条下山,这条道把茶园、竹林、灌木丛从上到下“串”了起来,很有层次感,很漂亮。 爬山的经历,虽累但很值!
232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生难得几回搏,拼搏亦须可持续
热度 23 tangchangjie 2011-8-25 14:30
原名:我也喜欢这样的博士后   读了丁甜的置顶博文《 有博后如此,教授何忧》 颇有感触,有感而发。 丁甜描述的这位博士后既能干(“管理能力强”)、又肯干(“来得比谁都早,走得比任何人都晚”),还很会干(“大力搞团结”)。颇有未来学术带头人的人格魅力。 如丁甜所感叹:“这样的博士后,哪个教授不爱啊?”; 用简单的三段论式的推理:我也是教授,所以我也喜欢这样的博士后。 博友们除了称赞这位博士后以外,还善意地提出问题,问这样的工作狂的方式是不是可持续发展。 曾经拼搏过 人生难得几回搏,在博士后的年龄,一般人都精力充沛,身体好,较高强度下拼搏一段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笔者在博文《 图灵奖得主是怎样炼成的--侧应钱学森之问》 中写过当我们年轻时曾经隔天睡觉的轶事:“那一年,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批利用联合国贷款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到了USC,为弥补因那特殊年代造成的十年差距,我认识的一些中国学者和学生特别勤奋;为了晚上能半费或免费上机,时不时地在星期二四六只打个盹,星期一三五才睡个6小时的“好”觉;只因中国刚打开久闭的窗户,满眼新奇,令人亢奋….” 这麽多年过去了,现在还能健康地工作,健康地在这里博文。 拼搏的“拼度” 拼到什么程度须适可而止? “吃苦不觉苦”的心理感觉是重要指标。尽管人家看起来是“苦瓜”,只要当事人觉得是“苦瓜炒肉”,是在”Enjoy life, Enjoy research, Enjoy technology”, 即 “吃苦不觉苦”,这个拼、这个搏就还可持续发展。 当然,把“清水苦瓜”变为“苦瓜炒肉”的过程除了心态烹调(psychology cooking,这是批判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物理上有张有弛的安排(Physical processing,这是武器的批判:) )。 如果自己觉得“苦”了,就要调节放松。 博士硕士毕业后的累与忙 最近,一大批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到了新单位,问问他们的感觉,至少有两类:一类是觉得读硕与攻博都太苦了,要放松几年;第二类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买房子,买车子,要写论文,要申请基金项目,要升职称….。丁甜介绍的这位博后应该属于第二类,是继续革命与不断革命派。 对于第一类,想说,事业如登山,登山途中停下来拴一下鞋带,之后也要跑几步才能追上同行人。毕业后放松几周可以,放松几年的时间太长了,之后跑步付出的能量更多。笔者在《 融入、协作、创新与方法论--毕业生寄语之物理版和进化版》 给过一个建议,到了新的岗位,到了新的团队,作为一个新到者(Entrant),要走好进门(Entry)的第一步,迅速融入(Merge into)新团队,和团队成员协作(Cooperate with),尽快走向创新(Create)。写成公式是Entry=Merge * Cooperate * Create ,改用缩写方式,得到:   E=mc 2 像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好记。 对于第二类,想说,也像登山一样,先快走一段,在同龄同行人中暂时领先,可能会先在较高处,吸纳清新的山风,看得远一些,先得到、或多得到一些有助于攀登的资源;这是个好主意。人生中先期的竞争通常是同龄同行人中的竞争。 到了一定高度,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仍然像登山一样,在一定高度后,氧气稀薄了,道路更崎岖了,在体力和需求之间权衡一个合适的速度,匀速前进,只在必要时才隔天睡觉,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若干时间的匀速前进之后,回过头一看,会惊奇自己业已登到了较高地方,而一览众山小。 相关博文(研究生全面成长系列) 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作科研要学会承受失败-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人生与算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16476 次阅读|47 个评论
西部游——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on)
热度 4 xuyingxiao 2011-8-8 10:56
去年游黄石公园,感觉大地破了,到处都是窟窿,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和蒸汽。这次游大峡谷,感觉大地裂了,深深的裂缝。第二天在YAVPAI景点看日出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来之前看导游手册和别人写的游记,觉得真是热啊。公园官方的导游手册说每天有20多例热衰竭患者,每年2-3名大峡谷登山者中暑。 要大家避免单独登山,并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登山计划,登山前把帽子和上衣浸到水里。每隔20-30小时吃点东西,每小时喝0.5-1公升水。据说沿途都写着 警告,要大家不要试图一天之内走到谷底再爬上来,否则无异于找死。 不过真的到了大峡谷,上面其实并不热,由于在高原,又有很多森林,我们去时气温最高也就28摄氏度,晚上还挺凉。只是如果去谷底的话比较热,有41摄氏度。 25美元一车门票可以玩7天,公园里有20分钟一班的免费公交连通各个景点和住宿的地方。我们呆了一个白天并过了一夜,一路主要的几个点都看了。看 了日落日出,可惜云层太厚,没有体会到那种整个天都昏黄的壮丽的色彩。日出时太阳一露头之后速度就很快,每秒钟太阳都在变化位置,几秒之后就进了云层,只 留点余光了。 买票时会问你从哪里来,我们说从中国来,于是给我们一份英语、一份中文材料。不过进了公园一看,发觉错给我们日文材料了。日文中用的汉字很多,老外估计也晕了。 科罗拉多河,西班牙语是“红河”的意思,和我们的黄河名字来源差不多,因携带大量泥沙呈现红色而得名。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 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由科罗拉多河长期冲刷而成。按介绍, 它的特色是其深度、宽度和长度,以及各色岩层、平顶孤峰和带阴影的侧边峡谷。在由CNN Natural Wonders所列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及洛厄尔·托马斯所列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中均为“之一”。去年玩过的黄石公园则是洛厄尔·托马斯所列的世界七大自然 奇观中的“之一”。 从YAVPAI点,中间可以见到一点浑黄的科罗拉多河。 沙漠景观区。 其他 清晨,峡谷边上看到野兔。 YAKI点看日落 YAVPAI点日出 日出瞬间的双太阳。
个人分类: 旅游|511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红歌:加快步伐朝前走
yuliping 2011-7-1 22:27
登山攀高峰 行船争上游 社员斗志比天高 加快步伐朝前走 能挑千斤担 不挑九百九 迎着困难上 顶着风雨走 学习大寨 学习大寨 要大干 粮棉年年夺丰收 夺丰收 1163514224_30436.swf 我出生在文革开始,所以文革期间的许多事情还记得,大多数经典歌曲都会唱一点,比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社员都是向阳花》、《八月桂花遍地开》、《WHDGM就是好》等等。今天忽然想起来小时候会唱的一首歌,歌词几乎全部记得,但歌名不知道。刚才百度一下,竟然找到了,而且找到了录音。摘录于此,作为儿时的回忆。 2011.7.1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5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雷雪漫步岗什卡雪峰
热度 2 moxj 2011-6-7 00:21
雷雪漫步岗什卡雪峰
(本篇日记是生活游记,不适合每月参加我组织的户外实践、科普活动的同学作为出行资料,更不适合驴友作为出行参考) 欢子马上就要离开兰州了,一起进行了几次户外实践后对西部的原生态美景赞叹不已,听到别人说起雪山的美丽和空旷更让这个从小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孩子羡慕得不想回家。正好端午有三天的假期,我两便商量去雪山看风景的事情。 以前我没对兰州附近的雪山关注过,联系寒旱所的同学找资料,冰心室认识的朋友都出差了,或者就是祁连那边比较远的地方了,幸运的是兰州户外的迷彩驴子和百五两位朋友给我推荐了岗什卡这座雪山,并且详细说明坐车路线,首先非常感谢两位哥哥。也许是以前工作的原因,或者其它,去年知道驴友这个词以来我一直不关注他们写的攻略,自己截了一张谷歌地形图便匆忙出发了,今天搜了几位驴友的游记以后发现我们这样轻率的出走,的确错过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废话少讲,用几张随手拍的小照片分享一下这次浪漫旅程吧。(一天多的活动时间很大一部分我都在瞌睡和坐车,没有为爬山付出多少,姑且允许我这样描述这次走过的路程吧) 后半夜才躺下,凌晨被弟弟的电话吵醒以后闹铃也没必要用了,收拾东西和欢子去火车等车,西宁转车,下午总算到了门源县青石嘴镇。我两都饿坏了,不过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欢子还是很兴奋,拍两张照片再去找食物。 酒足饭饱了,赶紧准备进山过夜的事情吧。租了马师傅的夏利车,直奔岗什卡雪峰的入口七彩瀑布,其实是一片石灰华形成的空地,不过对我这样一个有晕车症状的人来说刚下车是不会关心这些并仔细观察研究的。遗憾没有照片,下面是进山的路刚被冲坏,我们匆忙搬石块垫路。 欢子就是欢子,刚进山就下去起冰雹,我的脸被敲打得有些不舒服 ,欢子却很兴奋的赶紧拍照。 天很快转好了,前面的雪峰也能看清了,我指着镐头下面这座雪山认为它是这一带最高峰 -5254 米的岗什卡雪峰,当时觉得山形和我临走前谷歌地图等高线显示的接近,沿着左侧山脊攀登应该容易,后来观察位置改变以后我有觉得背包后面这个山尖是最高峰,欢子和我有不同意见,不过都认为这次谷歌登高线指示的山形和这里有出入,这方面的野外能力没留意培养,工作时候对 1:5 万地形图使用还是很顺手的。不过这不是我两关心的问题,天气预报这两天不是理想活动时间,陈天气好赶紧登高拍照吧,欢子沿着侧沟直上远眺,翻过小沟接近山峰拍照… 回望油菜花地,已经从 3800 米的入口爬升 500 多米了,欢子还是活蹦乱跳很兴奋,因为昨晚没睡好,我感觉有些累了,观察一下地形,建议找块“风水”好的地方休息。 天气也比较给力,帐篷快搭好的时候才再次下起雪来。 雪水煮的茶让我们很有兴致,我两一直喝到 10 点半才结束,想起工作时候自己起床后用新鲜的雪洗澡,我也别有心情一趟一趟跑到帐篷外面取雪烧水。也许是一天就从兰州来到 4300 多米高的地方睡觉有些不适应,也许是不小心把自己弄感冒了,整晚鼻子不通,没睡着,帐篷外溜达了两趟。 6 点喊欢子起床的时候,发现他高反头疼,不想起床。我劝说太晚了天气差咱连山都看不到,终于 8 点的时候我们烧了口热水喝完出发了。在拍照的这个角度看似乎相片右边的这个山尖的确比左边那个美丽的雪峰高一点,我们决定从前方的山脊往西绕到这个峰玩一趟,顺便实证一下它有多高。(当然,即使没有准备好的地形图,如果带一个有地形底图的 GPS 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工具会让所有变的很简单) 开始往上走了,想起来出发前准备东西的时候忘了给欢子买双简单的雪套,心里有些不舒服,边走边想着这事。其实对于我来说这个高度虽然不是第一次,但爬雪山却是第一次。虽然没有花钱玩那些技术登山的东西,但最简单的一点保护还是需要的,不能总是穿双拖鞋在雪里裸奔。 往上爬了 200 米问欢子的头疼有没有问题,他说出了帐篷就好多了,看来治疗高反还是需要快点登到高处把高反扔下去:( 感觉我们和下面照片里(东边)这个美丽的雪山差不多了高了,拿出手机看看有多高;还不到 4800 米,当时进山的时候还觉得前面这座山非常高,看来视觉这东西真不靠谱,以后要留意这方面的知识,用点科学和经验去矫正它。 第一次关注冰雪地貌,和欢子讨论远处的滑塌及冰川移动,脚下的这些雪舌也算冰雪在风和热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现象吧。 可爱的欢子踏着我的脚印,品尝着昨晚新降下来雪粒的味道,看来通往岗什卡雪峰的这条山脊真是一条惬意的冰爽之路啊。 今天的天气科学来讲不是登上的好天气,山下的云雾不断的升上来追该我们。 无所谓登山吧,来不同的地方看看,就是最大的收获,我拿过相机给欢子也来一张。 云似乎会越来越多,欢子告诫我赶快下撤,不然会有雷击的危险。这个时候的我最早想到了党教给我的课文 —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真想即兴赋诗一首继续信步到西边的山头看看它到底是不是那座 5254 米高的岗什卡雪峰,然后躺在上面好好打个盹。回头想想这些使劲追赶我们的云层看到我在上面难免有些害怕,上升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后如果不冷静搞点火花出来,再大叫起来,烧坏了我们的衣服裸奔下山真是一件不雅的事情,唉,算了,就和欢子斯文点山下吧。其实我心里还是很不爽的,不时回头望望走过的路。 帐篷还没收拾好,雪片又来催我们赶紧下山,天气变化总这么快,早上爬山 2 小时刚活动开就变成了赶紧改变计划下山,对我的打击也太大了。欢子倒是高兴得很,建议我觉得遗憾就过几天再来,找个天气好的时候,不要带帐篷这个鸟东西了,晚上住镇上,没有高反的睡觉难受劲,早上起床就当锻炼身体,抓紧点时间爬上那两座山峰,看看那座五千一那座五千二,可以带个铁锹一路保护自己,上去再把那个高点的山峰铲平点… 出了山,天气似乎还不错,碰到几位挖虫草的阿姨,可惜只有一位挖到了七条,其它人都白干了半天,看来这种生物也快被人类搞灭绝了。 被同学们称为登山的活动就这么快结束了,回兰州过端午节去了;再留几张登山的时间能见度比较好的时候留下的照片送给大家吧,节日快乐! 后记:总看到驴友出事的新闻,在去西宁的路上也听碰到的驴友讲登协的同志们如何用酷刑阻止大家进山 — 主要是逼迫大家接受他们的收费项目,没收登山者工具,暴打偷登人员等。回来后正巧看到民间运动员李娜夺冠的事情,回想我每次组织户外实践都提前告知外出有多危险,请慎重参加,请主动购买保险等;然后真的到了野外又提醒大家山里多么安全,不会有李刚开车撞你,更不会有家鑫下车补刀,大家要放松心情,多走、多观察…从前常愤怒各级官员的不作为是大陆最严重的犯罪行为,之后又不满领导们的乱作为成为社会治安的最大隐患,听到比利时在一年多在没政府的状态下秩序井然,看到大陆时有发生的暴力拆迁、自焚抵抗,多么期盼陆内的各级犯罪份子能早日离开作乱岗位,让我们的人民自由的走上劳动、实践的道路上,造就大和民族那样面对灾难冷静处理的素养啊 —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6303 次阅读|3 个评论
鲁之行(二):登东岳记
hxdai2008 2010-11-27 15:23
天梯隐山脉,重雾笼金殿。 拾级登天门,云气动指尖。 回首十八盘,雨丝连天阙。 独伫玉皇顶,俯瞰万山渺。 花香醉游人,百鸟恋蕃秀。 齐鲁著彩裳,人间有仙境。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山迎亚运
jlxt33 2010-11-13 18:47
第16届亚运会,昨晚终于开幕了,别名小蛮腰的广州塔变身为火树银花,海心沙流光溢彩,文艺表演充满岭南特色,圣火点燃仪式,简约又充满中国特色。与预期报道的不同之处是运动员入场式,原本说是各国运动员乘坐具有各国各地区代表性建筑的游船入场的。 不管怎么说,也算开幕了,接下来的半个月每天都会听到赛程报道了,我们也用实际行动,迎亚运,今天去登白云山了。 在这个明媚的不能再明媚的周末,到这个广州之肺动动腿脚、舒舒筋骨、洗洗自己的肺。 满眼都是绿色,在这遮天不蔽日的山间小道上徜徉,不疾不徐地漫步,很是惬意,算不算运动不知,但是头脑确实清醒了很多。 回来的路上用潮州菜果腹,真是美味的不得了,哈哈!
个人分类: 品味感悟|3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什么样的户外AA是我们要的AA制!!!!
moxj 2010-8-16 23:56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把领队这个词引入到AA制户外。在这里领队决定的线路的制定、车辆的联系、人员的召集以及遇到危险情况时的事情处置。但是 如果我们把商业户外和AA户外真正定义的话,那么喜马拉雅式登山和阿尔卑斯式登山将是最好的诠释。 在喜式登山中领队就是保姆:车辆、线路、吃、住一切的一切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你只管走,背不动了会有背夫帮你背,走不动了甚至可以帮你架上顶,当然你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 而阿式登山的精髓是什么:不依赖他人,不靠外界的补给,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没有背夫来帮着背装备,没有后勤的补给支持阿式登山强调的是在登山过程中对独立与公平精神的体验,同样这也是AA户外的内涵,当然还要再加一条:环保。 讲给队员的话 当前户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象我朋友说的:是人穿件冲锋衣就认为自己是驴了。但是又有多少人或他的家庭充分认识到了户外的危险和无情。许多把户外当作休闲和旅游的人,是无法面对和承受扑面而来的山难 1、户外第一原则:永远把自己照顾好! AA户外许多人理解成费用AA,这是当前AA户外最大的误区,其实不仅仅是费用AA,责任和风险同样AA,因此户外出行时,不是只有队员面临危险(南宁和北京灵山事件),领队也同样面临户外的危险(这次太白和新疆事件)。看过垂直极限和冰峰168小时的都知道,当有人处于绝境并且危及到其它队员生命时,割绳可能是唯一选择。 这就是登山的法则,我不是说不救助,团结和互助是登山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是为什么又要把这个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你必须明白,如果你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必须去勇敢面对有一天或你本人或你的伙伴会割去你头顶的绳子。明白这个才能明白2007珠峰攀登时,为什么霍尔濒临死亡时没人去救。 一些朋友进入户外时(对不起还不能把你们叫驴)总是或多或少在寻找一种依靠,这样才出现了这个领队照顾人不细致、老驴看不起我们新驴的抱怨。从1786年到1865年间,国外几乎所有海拔3000~4000公尺以上的山头都被一一的踏足,后来世界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一些阿式登山的法则早已形成, 在阿式登山里,不要想着别人的会帮助我,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着大山。别人帮助你那是别人的事,但是自己要明白:我必须依靠我自己!!! 2、时刻关注着伙伴的安危 行进中,同一绳子相连的伙伴,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滑坠,其他人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危险?穿越途中,如果一名队友伤了脚或无法前行,全队将面临多大的困难?一 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每个队员的失误都会为整个队伍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保护好你的队友也是在保护自己, 这与第一条不矛盾:永远把自己照顾好是你能生存下来的法则;保护好你的队友这是实现你们目标的保证。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登山中,许多路线需要轮流交替保护,如果你一个人或带着一个受伤的队友,你是否能想象将面临多大的困难。 3、不要参加与实力与自己差别太大的AA队 许多新驴抱怨一些老驴不带他们出去,一些领队为能多带上一些MM为荣。如果FB线路到没什么,但是如果ZN或技术性线路,那么你必须问自己,我有能力参加这样的线路吗? 一个实力差别太大的AA队,势必会出现信息和经验的不对称: 选线路、选营地、出行装备的选择以及未知困难的处理,有些东西别人可能会细心的提醒,有些东西别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进山你的装备是否能防寒防水,鞋子是否能适应多种变化的线路,有没有多带一双,袜子有没有多带几双。一些很小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意到,这时你将面临比你队友更多的危险和困难。 特别是一些MM,出行时总想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领队或一些男队员身上,这也是前两次山难事件为什么是两位女孩。 户外是危险的,当大家都进入极限状态时,想得最多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因此大家必须明白,有时危险来临时,事故往往会从队里最弱的队员开始。如果你想参加阿式登山,请先提高自身实力!!! 4、永远不要用到自己的极限 朋友,如果你走的是商业队,请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当你力竭时,会有协作照顾把你安全送回营地;如果你为荣誉而战,也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实现目标才是你最终选择。 但是在阿式登山中,请保留一份体力去面对后面的困难,山还在那里,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只要你还活着,机会永远还在。 5、突出自己的特长 阿式登山和AA制登山我是不提倡保姆式领队这个概念的。其实大家出行时,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长,人员联系和交通、导航、救护、后勤、技术等, 也许会有个所谓的领队,但他仅仅是团队的沟通和仲裁者,并不能是每件事的操作者。如果你真想在登山圈中有自己一席之地,请至少学习一项自己的特长。 讲给AA领队的 1、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当发生意想不到的的情况时,要敢于舍得, 这里不仅仅是指全队,有时是针对某一个个人。许多情况下队员没有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但是领队如果发现时,必须提出和制止,也许是身体状况不好,也许是装备不齐,别存在侥幸心理, 当然这个决定是痛苦的,但是有舍才有得,领队必须明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必须决断 一个团队,领队往往是全队经验最丰富的驴,是全队的灵魂, 也许在没有危险时,你什么也不是,甚至有人还不鸟你,但是当出现危险时,大家的目光都会聚集在你周围。这时你要做的就是决断,登山的行进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决定:我们该在哪里扎营?我们要走哪一条路?应该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要用绳索上山?这些决定本身并不难,但是必须及时做出。面临困难时,时间往往是很宝贵的:队员受伤后的处理、全队迷路时的选择。 有时一个果敢的决定将把你的自信感染给你的队员。 3、随时听取队员的合理化建议 领队不是万能的 ,很多情况下领队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方面队员随时要向领队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 领队也要虚心接受,不要装懂、不要炫耀;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 4、队员的两不带 A、 没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队员不带 :这样的队员往往是强驴,迟到、自私、独特立行,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或理念或有颗自私的心理,对领队一些决定存在着抵触情绪,许多时候自行其事,有时甚至会形成一个小圈子, 这样队员对整个团队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因此领队管不住的队员千万不能带。 B、 实力差别太大的队员不能带 (针对ZN和技术性线路):如果实力差别太大,不仅仅是拖全队的后腿,由次还可能产生队员之间的不团结,有时一句:人家还是新驴嘛,你就不会照顾一下。会把你晕倒。 这样的队员不管是美女还是什么,还是把拒绝吧,这样对她对全队都好。 也许有人会说,出行招集队员时是无法了解队员的身体和性格状况的,这引出我的第五条原则: 尽量和熟悉的人一起出行吧!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2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不让我挑山,很郁闷
lix 2010-8-14 08:23
一位同学反映: ===================== 老师: 您好!我叫AA,2007年毕业于BB大学,2009年考入CC大学,专业都是地理信息系统。我本科时只做过地理信息软件的应用,编程只学过VB,入学时,其他同学都学过C语言,那时,他们就和导师(DD)做二次开发,导师给我的意见是学编程,研一这一年,我自学了C和C++等编程知识,也熟悉了开发原理,现在,老师在EEE做项目,其他同学都跟去了,由于项目紧,我没开发经验,所以,我目前没有事情做!由于这一年我一直准备做开发,遥感方面有所疏忽,课题组其他老师,又偏遥感,如果勉强去做遥感,又要从头学起,我这一年就白准备了。而且,个人更喜欢学地理信息系统,对地图学也很感兴趣。所以,现在很迷茫!这就是我的基本情况!我想到了这些!没想到的以后补充! ====================== 老邪回复: AA同学,你好! 一般说来,在与老师商定大方向后,应该从检索该方向的有关文献作起。文献检索的目的首先是要了解该方向的前沿,有些什么巨人、大牛、小牛,都已经作了些什么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他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不妥、和不足(Knowledge gap)。文献检索一定要按文献综述的格式作记录,不光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且是1)反正今后写论文有这么一节;2)练习写作;3)理清思路;4)自己查阅方便;5)便于与老师商讨。在此基础上如果自己能提出一个题目,就可以开始工作了。摘自 要有勇气站上巨人的肩头 (注:登山法) 由于GIS不是我的强项,具体应该如何做,你还是应该多请教DD老师。DD老师项目紧,暂时无法安排生手,要多理解。估计这段时间,师兄师姐们不得不挑山(见 博士生为什么不可以和农民工比? )。你也可以主动多帮忙,帮师兄师姐老师当个下手什么的,同时以游山者的姿态,看看老师为什么选这条路,为什么建这个亭子,地点选得是否最优。。。不要稍微不合自己的意,没让你参加挑山,反而闹意见。(注:游山法) 总之,事情要做,但也不要着急,多学习,多沟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祝顺利!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7015 次阅读|5 个评论
日攀海拔三百米,不辞长做喻园人-兼谈科研与登山
cwhm 2009-9-8 20:26
苏轼在惠州有日啖 荔枝 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之句,他文中的三百颗或许是虚数,喻家山的海拔准确数字却不太清楚,不过确实武汉市海拔最高的山,属于 太行山余脉 。 由于喻家山的原因,华中科技大学也被称为喻园。 却曾有段时间,每天下午五点钟,一个人拾级而上,途径 喻家草堂 、 熏风亭、不鸣不飞亭、凤飞台直到山的最高顶,就在以前日本修筑的炮台上面盖了一个山顶观景台,在这里可以眺看东湖美景,更能俯瞰森林般的喻园。 登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和锻炼身体,享受在山顶上挥汗的那种感觉,登山的途中可以思考些问题,可以欣赏台阶周围的风景,听听路边的鸟叫,始终惬意的享受,也算是走出书本,走出网络,走向大自然。在山顶除了俯瞰沿着观景台一周俯瞰东湖,校园,喻家湖,甚至不远处的光谷,一切尽收眼底。也就在一次在山顶极目远望的时候,也悟出了一些科研与登山的一些关系。 科研与登山 登山是很累的过程,在山脚下,我们极目望去或许就只能看到眼前几十米的东西,再远就被建筑物给挡住了,虽然台阶一级一级台阶的,更多的风景开始收入眼帘,也能看到更远处的风景,才有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感觉也找到了自己最想看的美景。做研究看文献也一样,只有一篇篇的文献阅读积累,才能有更宽广的视角,在更高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才能以更明锐的眼光抓住最值得去做的工作,这不就是山顶上那最值得看的美景么? 科研与下山 下山也是件有意义的活,再回首来时走过的路,做学问一样,每天我们都要看文献,做研究,我们同时也要回过去看看走过的路。文献读完,我们也要回头归纳一篇文献的精华与不足。科研一段时间,我们也要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科研收获和得失。 登山望高和低头下山都很惬意,智者乐山,山中真的有太多的智慧。 附:很久前想些这篇登山的感想,一直忙碌搁浅,过了这么久,先前的一些想法已经忘却了,就留了些感悟的残片,刚好今天中午看到 孔玉侠 博士的《 做研究好比爬山》 就勾起了之前那次感悟。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山、淘宝与人生
考槃在涧 2008-11-3 16:15
我们在青岛呆了五天,本来说好第四天去崂山,结果因为我们贪睡错过了公车,就随便坐了个车去看石老人。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石老人,只看到一片高尔夫球场,哪里有什么石老人,郁闷了半天,后来才知道从那片高尔夫球场走下去就是海滩,能看到石老人。我估计用周易卜卦我那天肯定是不利出行。 于是找了个路边的韩国馆吃饭,早听说青岛的韩国馆正宗,我们两个吃货当然不会放过。你别说,这家馆子还真正宗,就是贵。石锅拌饭和一个忘了名字的鱼真好吃。其实严格说这家馆子是朝鲜馆,服务员也是个漂亮的朝鲜美女,特别爱笑,服务也很周到。 酒足饭饱,为去哪里头疼。回市里吧,觉得不甘心,去崂山吧,太晚了。纠结了半天,两个人决定进旁边的一个公园胡乱打发两小时。 公园里打着熊乐园的照片,太太就想去看熊。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个噱头,熊乐园还在建设中,可是公园外面又没说熊乐园待建,涉嫌欺诈顾客。 刚进公园,我们内急,就找洗手间,结果洗手间在半山腰。太太说山太高,本来不想爬山,这下逼得没办法,只好去爬了。救急之后太太不想爬山,我看看天色尚早而山上风景尚可,便撺掇她爬山,于是欣然同意。 一口气爬到真的半山腰,这时已经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海。太太开始喊累,但我想继续爬到山顶,于是耍了个花招。我答应她先走另一条平着延伸过去的路而不走眼前这条明显是上山的路,于是两人走了大概 15 分钟,走到了一所道观脚下,太太又有点想打退堂鼓,我怂恿道,我们爬到道观的顶上,如果不想爬就不爬了。太太同意了。爬到道观的顶上,发现前面不远有个凉亭和木栈道,看起来视野很好,就继续怂恿她爬。 好不容易走到凉亭,视野真是好,能看到眼前大海碧波茫茫,海天相接。抬头看,前面是一条曲折的用铁链连起,木板铺成的人工山道,离山顶已经不远了。到了这个时候,她已经不认为山顶多么遥不可及了,稍事休息我们就出发,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 下山在凉亭时,太太突然跟我说,其实今天我们登山很像我做淘宝的店。一开始我并没有多想做淘宝的店(登山),只是因为在家呆了几个月没什么事可做(内急),才开始尝试做(登山),做了一段时间觉得也还可以(解决了内急),就继续做吧(继续登山),做着做着就做出一些感觉来了(登山途中的美景),然后就有一个冲刺的阶段,到了一颗钻石(淘宝的信用体系),觉得有点做不动了(爬不动了),于是休息调整一段时间(不再向上登山了,而是平着边走边欣赏欣赏海光山色),然后突然找到一个爆发点,就是申报活动成功,一下子卖出去 500 件衣服,直接从一个钻增加到三个钻(爬到道观上再到凉亭),这个时候就已经能看见后面的道路了(看到山顶),只要再休息调整一下,肯定可以再往前走了(登顶)。 我说,你在整个登山过程中,感觉最艰难的时候是哪几个时候?她说,一个是决定要登山以前,如果不是因为内急,可能就不会登山了。一个是登到半山腰的时候,就不想再登了,因为累了,如果不平着走一段路的话,可能就下山了,一个是平着走路到道观时,如果不是你坚持要爬的话,可能也就下山了。 我说是啊,人生不正是这样么?一个人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觉得好艰难,山好高啊,犹豫不前,往往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才让自己下定决心,就像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一样;而当做了一段时间后,一定会遇到一个瓶颈,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资源都不够用了,怎么办?休息调整一段时间,积蓄力量;而积蓄好力量之后,往往很多人满足于现状,不想再进一步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人推一把,也就继续向前了,再往后其实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所以人生恰如登山,在山脚时,不知山顶美景风光,只觉得山高不可攀,心中惶惶然逡巡不前,既想一览胜景又恐高处不胜寒;然只要踏出第一步就会觉得虽有劳累,却一路莺声燕语,泉水淙淙,让人心旷神怡,为之一振,更能领略在山脚无法感受之远景,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不久,疲态顿生,只觉得双腿酸软,心力交瘁,虽明知山上风光无限亦不愿再进一步,心中只想早日下山回家安歇。若能得知己良朋陪伴,移步换景,稍事安歇,饮水止渴,吃糖充饥,就又精神百倍,信心十足,再觅上山路径,此时远处风光,一览无遗,山风吹过,遍体生津,更觉豪情万丈,眼界开阔,当此之下,山顶在望,定能一鼓而发,成功登顶。 她决定要把淘宝的店做好,我决定要把自己修炼成精,登山之路,刚刚开始。 半山腰的木栈道:
个人分类: 少年游|418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