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乌兰巴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清明节随想和说歌
热度 16 jinsblog 2015-4-5 07:23
我第一次到乌兰巴托,从日记上的记录看,是 2000 年 8 月 6 日。当天从北京飞,住在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饭店, 718 房间。进了饭店就发现,那里居然有寿司餐馆,还有不少日本人,据说他们到这儿来寻找辽阔感觉和他们的祖先。前者容易理解,后者有点悬念,我一直都不是很明白。在这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吃海鲜,吃货的我,有点疑惑是自然的。第二天,我乘一架很破旧的螺旋桨飞机,去达兰扎达嘎德( Dalanzadgad ),一个当时人口也就一万多人的“城市”。那架灰色的飞机,是二战时的产物,机身上的漆都掉了,露出发亮的铝皮,我上去时腿就不由自主地打哆嗦,但我也没有勇敢到不上去。这是我有生以来坐过的最破的飞机,估计以后很难再碰到了。飞机上是两排位置,放个背包都不容易。个把钟头的飞行, 跌宕起伏,让我心里不断发紧。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即使开三天车,我也不要再坐那种飞机了。飞得不紧不慢不高不低,摔下去肯定是要死人的。 飞机在达兰扎达嘎德机场着陆时,我才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机场,飞机直接在戈壁面上的地皮上降落,好在戈壁面很平,飞机也不重,但那种颠簸,也很刺激。那年的野外季节是很不幸的。首先我的飞机到达兰扎达嘎德后,本来说好和我一块野外工作的蒙古同行,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自己上了飞机回乌兰巴托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飞走了。加上那是个多雨的季节,我们经常在泥泞中行进,也没有办法做太多的野外工作。蒙古著名的火焰山( flaming cliff ),我也只能在濛濛细雨中远观一下。通常的晚饭,我们是罐头的豆类或其它垃圾食品,同行的蒙古同事们自己在我们见不到的地方吃,大概是羊肉?不能确定。晚上我睡在拉油和水的卡车上,在油桶和水桶上垫两块木板,钻进睡袋中,听着过堂风睡觉。那些故事,一时半会很难讲清楚了。 野外完后,回到乌兰巴托,仍然住成吉思汗饭店。从日记上看,有一天我自己跑到街上去转,到了一家叫“ City Coffee ”的小店坐下,要了个汉堡,没有吃完,味道不对。喝了两杯咖啡。有点闲,就从衣兜里翻出了个旧信封,在上面记了些感想:“看着一路的英文、俄文、中文、日文、印度文,当然还有蒙文,不同的的食物,感觉到不同文化的融合,这个世界真是很奇妙。咖啡馆外坐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手里拿了一根铝棍,像是一条玻璃窗框,背了一个塑料编织袋的包,脸上身上都很脏。显然是个离家流浪的孩子,像是在躲雨,但雨这会儿已经停了。也许是在歇脚,靠在咖啡馆大玻璃窗外的窗台上,看着街上的过往行人和车辆。 …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一个情景(人)的直接描述,感觉很奇特。” 那个咖啡馆的服务生,看上去是个不到 20 岁的女孩,典型的蒙古族人模样。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了,但我记不得了。不过她在我的信封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一是现代名字,看上去像是俄文,二是传统的蒙文名字,竖排,弯弯曲曲,我都不认识,当一种符号来看吧。这是我对乌兰巴托的第一印象,到此一游的凭据。 我写这一段的原因,多少是因为第三季《我是歌手》落下帷幕,风马牛的及与不及。断断续续写了不少东西,都丢在纸篓里了,看下季能不能用。我曾经说过,相对于《中国好声音》,我觉得 《我是歌手》 的商业气息过浓,歌手得失心也重,是我不喜欢的地方。不过这个节目至少有两方面的正能量:一是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听众带来美好的音乐,二是为流行歌坛带来些活力,给吃这碗饭的歌手提供一种参考:看刀光剑影,高手过招,华山论剑,知道山外有山。练好功夫,才是闯江湖的正道。看了这季节目,别的说不好,但有一件事我绝对不会做,就是去买那个做广告的品牌洗衣剂,因为它不断的插入,是这台音乐最强力的破坏者。当然我也相信, MD ,去买的人会更多。 这期节目中,从我看到的内容,觉得最有收获的,是对李键和谭维维有了些认识。过去我基本上连他们名字都不知道。其他大部分的歌手,多少知道点。李键的歌,属于吟唱型的,歌唱技巧只能是二流。但他和其他歌手相比,从服装到选歌,都带点“文”气。虽然歌路很窄,但用心挑了适合自己声线、走心的歌来唱,比较适合听众的口味。但这种类型的歌,听一次可以,每次都类似,会有点审美疲劳。谭维维踢馆进来时,还是有些紧张,慢慢显出能量和多样的歌唱风格。擅长藏调的她,把‘康定情歌’和‘乌兰巴托的夜’两首歌都唱出了经典的范。后者是这期歌曲中我最喜欢的一支歌,“嘿,你在 … 我们的世界,期待着什么?我们的世界,只剩下荒漠 … 穿过狂野的风,你慢些走,唱歌的人,不时掉眼泪。”如果我是评判者,我会这样来考虑:从中国流行歌坛来看,李键的唱法,喜欢不喜欢,它是一种类型,值得保持。从《我是歌手》中打拼的歌手来看,我还是希望看到多样性的歌手,能展示自己的多样性和能力。 《乌兰巴托的夜》有很多的版本,比如降央卓玛版,杭盖乐队版。谭维维这一版大概是最高音版。对于“夜”来说,歇斯底里的喊是大忌,容易把人吵醒。但谭维维的改编、发挥还是不错的,加上杭盖乐队恰到好处的伴唱,在背景中注入草原之魂。擅长藏调的谭维维的声线,和草原长调还算和谐,让这首歌有了一个崭新的表现。相比而言,刘欢同学和杭盖乐队配合的《轮回》,就是败笔。欢哥的声音太不和谐了,草原上本来跑的是马群,突然窜出只猴子来,会让人大吃一惊。吉克俊逸和杭盖合作的《鸿雁》也很失败,后者的唱法,是男人的摇滚,那种苍凉和力量,让主唱吉克同学的声音显得轻薄。感觉像黄蓉去做丐帮帮主,根本就是不和谐。 杭盖乐队的加入,让我不得不认可《乌兰巴托的夜》这首歌。杭盖这帮人中,胡日查的长调,义拉拉塔的吉它和伴唱,都很有味道了,很静或很乱,但纯朴、干净。我最喜欢的杭盖乐队成员,是那位演奏马头琴兼呼麦的巴图巴根,最有侠客风格的一个人,表现低调,但呼麦却是独特的。在和吉克俊逸合作《鸿雁》合作时的低音,让我感触良多,想起了老邪,太有江湖高手的味道了。这帮人曾经在欧洲的一些音乐会中折腾出了些名声,最终等到了中国好歌曲这样的机会,能在国内发光。亮了以后,他们这帮人还是很踏实的,没有因此而进入九天云霄的飘忽。这可以从他们和其他歌手的合作中感觉到。他们自己唱过《乌兰巴托的夜》这首歌,很在调子上。但作为伴唱者,杭盖在和谭维维的合作中,表现得很有分寸,轻描淡写,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他们卑微的低调但强大的存在,这是歌者的自信和对人生的认识,让听者明白主题和陪衬的区别但又不失自我。谭维维所表现的《乌兰巴托之夜》,在杭盖乐队的帮衬下,达到一个新的演唱高峰,可以秒杀港台任何一种流行音乐。我也相信,音乐这种东西,在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地方,如果有创作的自由,会表现得更加的有深度和广度。 “乌兰巴托的夜”这支歌,是我心中这期《我是歌手》的冠军歌曲。尽管谭维维的声线有点金属感,但这首歌,她超越了自我。我的认识有我的偏见。偏见之一是因为歌的改编,是为了唱给父亲的:你走了,那么多年 … ,嘿 你在,你在这世界,每个角落存在。这歌让我在清明时节,想到了我的老爹。 乌兰巴托的夜 作词:桑得扎布作曲:普日布道尔吉 中文填词:贾樟柯 , 谭维维 你走了那么多年 / 你还在我的身边/那一天你微笑的脸/如今闭上眼/我还能看得见/穿过狂野的风/你慢些走/我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听不到/飘向天边的云/你慢些走/我用奔跑告诉你/我不回头/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云都不知道/不知道/乌兰巴托的夜/嘿 你在/你在这世界/每个角落存在/嘿 你在/你穿过风/穿过云 穿过一切 回来/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听不到/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云都不知道/不知道/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什么/我们的世界期待着什么/我们的世界剩下些什么/我们的世界只剩下荒漠/穿过旷野的风/你慢些走/唱歌的人不时掉眼泪。 http://y.qq.com/#type=songmid=001dxAmL3Lgg5Zfrom=smartbox http://y.qq.com/#type=songmid=004bYgzV3jzwEM http://mojim.net/cn_search_u2_hWpfHLDyEOg.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8155 次阅读|35 个评论
[转载]转载大冰的流浪歌手的愚人节,非常非常好听
hongleiwang 2012-12-23 21:47
我选择在今天走开 去开个花店 发呆 人间蒸发 我选择十分钟后起飞 从21楼 忽闪翅膀 腾挪到永恒 我想去给别人唱歌 编一个凄美的故事 唱给一个陌生人听 唱乌兰巴托的夜 唱卡萨布兰卡 唱流浪歌手的情人 我会把你套在我身上的索横在眼前 把你沾在我衣服上的目光别在胸前 擦不掉的 搓不去的 比纹身还要触目的 我选择刺瞎我的双眼 禁锢住耳朵 蓄起头发包裹住自己 不再用手机 删除掉MSN帐号 跟每一个人怒目相对 从此不在夏天傍晚的时候散步 走走停停 且歌且行 我是藏红色的 海蓝色的 灰褐色的 一分钟比一分钟浑浊 我刚刚睡醒 我早就疯了 我想不出任何能触动你的旋律了 我是好孩子 但一无所有 我不知道还能给你什么了 骗骗我吧 求你 我打字 无助 艰难 以及悲凉 今天是愚人节 给我发条短信吧 说你爱我 http://www.kuwo.cn/yinyue/1134101/
个人分类: 转载|3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乌兰巴托接受蒙古国媒体采访时的谈话
whyhoo 2012-8-25 10:35
中蒙要永作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乌兰巴托接受蒙古国媒体采访时的谈话   十几年以前我曾经访问过蒙古,今天再来,看到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衷心祝愿蒙古人民在未来岁月里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我看蒙古有条件把自己国家发展建设得很好,只要你们保持现在这种发展势头,政策始终得当,经过若干年努力,一定能实现繁荣、富裕,我们乐见蒙古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中国和蒙古有着4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我们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蒙古国是中国重要邻国,双边关系很好,我们建交已经60多年,中蒙之间边界划定已经50年了,两国关系发展得这么好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双方共同珍惜、维护和发展。邻国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中国、蒙古都有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处不好关系是会很难受的。现在两国关系发展非常好,蓬蓬勃勃,我们一定要使这种好的势头保持下去。中蒙两国只能友好,不能走别的道路,这符合我们两国、两国人民根本的长远利益。这是我特别要强调的。有人有疑虑,担心中国对蒙古的睦邻友好政策有一天会改变,这是毫无根据的。我在与蒙古领导人会谈过程中,再次重申中国的一贯政策,即:尊重蒙古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蒙古人民自己选择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中国不会做损害蒙古的事情,我们不会像有的人那样动辄搞什么政权更迭,干涉人家内政,我们要始终作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当然我们相信蒙古方面也会以这样的原则和态度来处理同中国的关系,蒙古领导人也向我强调了要坚定奉行对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愿意同中方一道维护和发展好两国关系。   第三,两国现在的经贸合作、人员交流发展非常好。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退去情况下,去年中蒙贸易增长了60%以上,达到64亿美元,蒙古国的经济近一两年增长速度也是非常高的,达到16—17%,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中国和蒙古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开展务实合作,现在迎来了对彼此来讲都是大好的机遇、难得的机遇、历史性的机遇,千万不可错过,错过了就没有了。双方要共同努力,放手来发展经济贸易、务实合作,排除一些困难障碍,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这样中蒙经贸合作空间还大得很,前景广阔得很,会造福于中蒙两国人民,这是大的现实。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或者什么事情做起来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那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把机遇给丢了。   我刚才跟几位蒙古领导人,总理、副总理、外长进行了很好的会谈、会见,下午贵国的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还将会见我们,相信下午的会见同样会是很好的,我很期待。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去看看,媒体应该也能够为中蒙关系发展做更多的好事情,中蒙关系这么蓬勃发展,好事多得很,你们多讲讲好事、好消息、好新闻,这样历史也会记住你们为中蒙关系发展做的贡献。也请你们转达我本人、我们代表团对蒙古国媒体朋友们的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也通过你们转达我们对蒙古人民的问候,祝他们幸福、安康。谢谢!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62960.htm
个人分类: 外交|1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路上(5)——长路漫漫蒙古行
热度 3 maocaowu 2010-12-27 01:03
On Road (5)——A Long trip: Expeditions to Mongolia in 2009-2010 蒙古之路上随拍 (文中引用多名队员的照片,特别致谢) . 2009 年的蒙古国动物考察,中方 9 人(图 1 )。老大是德高望重的能乃扎布老师,他似乎有语言天赋,蒙古语(新蒙语)流畅,俄语也好,中文就更好了。蒙古是尊老的国家,队伍中能老师年龄最大,说话很好使,蒙古人喝醉了也听他的 . 图 1 中方队员 . . 小林是中方队伍唯一的女生,能老师的关门弟子(能老师还有带研究生的机会,就看他乐意与否)。她来蒙古做自己的硕士论文,兼任能老师的秘书。 包老师做第二翻译,他来蒙古多次, 2009 年又 来做项目, 被我们抓差,做翻译。他机智幽默,给队伍增添了许多快乐。考察快结束的时候,我问他回国最想干什么?他说最想吃西瓜。行程 25 天,别说吃西瓜了,见都没见到一个。 2010 年,包老师工作太忙,没再参加我们的考察,很遗憾,大家都很想念他。 其它几位都是好兄弟,吃苦受累,无怨无悔,使 2009-2010 两年的考察取得巨大成功。一路上,他们受了许多罪,流了许多汗。但,他们为博物馆争了光,为动物所争了光,为国家争了光。回首往事,问心无愧! . . 2009 年考察了蒙古的东部,最远到了中蒙边界哈拉哈河。 2010 年在蒙古中北部,色楞格河流域(图 2 ) . 图 2 考察路线示意图 . . 刚出乌兰巴托,路尚好,笔直的路,通向远方(图 3 ) . 图 3 郊区公路 . . 敖包旁休息(图 4 ),出发时配备物资很充足,大家中途加餐,还喝了几口酒 . 图 4 休息 . . 离开大公路,进入草原路,不过路很平,一点也不颠(图 5 ) 图 5 草原之路 . . 到达 Khuhnuur 保护区(图 6 ),连日阴雨,冷。 6 月底,大家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了,小白还穿了羽绒服,仍不觉暖和 图 6 保护区,成吉思汗登基处 . . 此地工作 4 天,离开了。土路被水浸泡多日,稍有上坡车就打滑,起初觉得推车很好玩(图 7 ),毕竟多年没有干过这活了 图 7 推车 . . 巡洋舰是开路兵(图 8 ),司机巴图那仁基本可算蒙古的 GPS。 更老道的 GPS 是开绿色吉普的司机陶高其,满载炉灶、锅碗瓢盆等物资,从来没有迷过路,并且我们迷路的时候,他还能回过头找到我们(记着:蒙古草原上是没有手机信号的)。 图 8 陆地巡洋舰 (Land cruiser) . . 路很长,当走到前面的山坡上,看到的仍是同样的景象,路,很远很长(图 9 ) 图 9 长路 . . 雨天在土路上行车很困难,松软的老路不好走,另开新路要好些(图 10 ) 图 10 泥路 . . 路上不断涉水,越野车问题不大,中巴车有些困难。我们拿木棍垫了泥巴路,但司机仍感到不保险,挑一处浅水滩开过去了(图 11 ) 图 11 过溪流(陈付强拍摄) . . 半路上遇到一处房子,明显是俄式建筑,可能是检查站之类的,但似乎已经废弃了(图 12 ) 图 12 房子 . . 艰难地到达 Batshireet 地界(图 13 ),稍作停留,商量着住在该县城算了,目的地Binder今天肯定到不了 . 图 13 路标 . . 在 Batshireet住了一晚 ,次日天晴了,路好走多了(图 14 ) . 图 14 路 . . 附近的河水还没有退,没有桥,趟过一条较深的河,越野车先探路(图 15 ) 。中巴车捏了一把汗,最终过去了 . 图 15 趟水 过河 . . 在路上,看到骑马的人很多(图 16 )。国庆快到了,赛马是国庆最重要的比赛项目 . 图 16 骑马人 . . 路过一座木桥(图 17 ),这里似乎没有下过大雨,河中没有水 图 17 木桥 . . 我们迷路了,陶高其追上我们,开吉普车把大家引向正道(图 18 ) . 图 18 开道 . . 上游的洪水下来了, Onon 河水猛涨。我们坐很原始的轮渡过河(图 19 ),传没有动力,靠水流和舵到达对岸。过河后在第二站 Binder扎营 . 图 19 渡船 . . 树长大了,遇到灾害,死了。半山上,大树活起来很艰难(图 20 ) 图 20 枯树 . . 蒙古族,好像天生就会骑马,包老师骑马一点也不亚于当地蒙古人(图 21 ) . 图 21 骑马 . . 在 Binder停留 三天,晴,每人每天采上千虫子,是上一站的四、五倍。大获全胜后赶往第三站 Dadal 。路仍是土路(图 22 ),但晴天,好很好走 . 图 22 路 . . 尘土飞扬(图 23 ),三个车不得不拉开距离前进 . 图 23 尘土 . . 在 Dadal ,两个晴天,最后一天暴雨。出发时,再看 Onon 河,都没了小树顶了 . 图 24 涨水的 Onon 河 . . 路上,积水很多(图 25 ),大家没少推车,鞋子上全是泥巴 . 图 25 积水之路 . . 年久失修的木桥,已经不能过车了,车在便道上前进,并越过水坑(图 26 ) 图 26 木桥 . . 计划第四站 Bayandun ,但没有赶到,半路在 Sergelen县城的学校里暂住 一晚。终于又见晚霞(图 27 ),天晴了,好运又会来到 . 图 27 晚霞 . . 第五站是乔巴山 Choybalsan ,前苏联在此驻扎很多军队,遏制东方,至今空空的营房仍在,地上还有许多废弃的铁丝网。我们在此停留两天,克鲁伦河边,捉到无数甲虫。接着,赶往哈拉哈河,路好多了(图28),我们的中巴可以 50 ~ 60 迈的速度前进 . 图 28 路 . . 路边,有整齐的牧草(图 29 ),沿途蒙古包很少。这里是保护区,黄羊成群,飞速地在我们车前跃过。路好走,我们心情也舒畅 . 图 29 路和牧草 . .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到达一个边防检查站(图 30 ),当兵的折腾我们两个多小时,登记证件,收取费用。我们百无聊赖,又不让随便照相,便偷偷拿出相机,拍夕阳(图 31 ) . 办完事,天已经黑下来了,当兵的看我们可怜兮兮的,就允许我们住在他们的军营里。能老师和女士们有 3 张床,其它人打地铺。早晨,站在院子里的石头堆上,我们能接到中国移动的信号,虽然十分微弱,但总比没有强,小白的手机能上网,我们各自查看了email信箱 . 图 30 检查站 . . 图 31 夕阳 . . 次日,早早出发赶往哈拉哈,路很好走(图 32 )。在贝尔湖边停留采集两个小时(图 33 ),甲虫无数,还看到地面上有一窝鸟蛋(图 34 ) . 图 32 通往贝尔湖的路 . . 图 33 贝尔湖 Bayr . . 图 34 鸟蛋 . . 继续前行,遇到另一个湖(图 35 ),很美。我开始找虫,但水生昆虫很少,湿透了裤腿才捞到几头,离开了 . 图 35 路边小 湖 . . 快接近哈拉哈了。这地上的坑(图 36 ),成排,有层次,方圆几公里有无数个这样的“弹坑”。蒙古人说,它们是 60 多年前抗击日军时挖的地面防御工事,摆放大炮、伏兵藏身用的。岁月流逝,坑已慢慢变平 . 图 36 防御工事 . . 又经过 20 多公里的奔波,道路上的草垄(图 37 ),不时托我们的车底,司机咬牙急速前行。中午过后,我们终于到达第六站哈拉哈。河水不大,很清,在岸边我们挖了一个小坑(图 38 ),取水用 . 图 37 道路 . . 图 38 哈拉哈河 . . 哈拉哈郊区,有一座雄伟的英雄纪念碑,苏军帮助修的,纪念在哈拉哈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成千上万烈士 . 图 39 远眺纪念碑 . . 三天后,离开 哈拉哈,转向西南方向前进。又是迷路,吉普车领头趟草原,开出一条处女路 . 图 40 车印 . . 登上锡林包格达山(图 41 ),南边就是中国。蒙古人说这里离边界只有几公里远,但我找不到中国移动的信号 . 图 41 山上的敖包 . . 继续赶第七站 Erdenechagan ,夜已深,我们仍在路上。见到一处雕塑(图 42 ),GPS说离目的地不远了 . 图 42 雕塑 . . Erdenechagan稀里糊涂睡了几小时。次日,7月11日,蒙古的国庆节。考虑到环境单一,采集效率可能不高,我们决定不在此地停留,赶往环境更好的下一个地点达里甘嘎 Dariganga 。 达里甘嘎,有山、有河、有湖、有草地、有沙漠,理想的采集地 (图 43 ) ,我们在此又是大丰收 . 图 43 通往神山的路 . . 国庆节在此补上,中方买一只羊犒劳大家,找柴做饭,饮酒吃肉,参观景点(图 44 ),并快乐地采集着标本 . 图 44 雕像 . . 达里甘嘎停留三天,考察接近尾声。我们向温都尔汗 Ondorhaan 进发,土路几近结束(图 45 ),好路接着来临(图 46 )。 . 图 45 土路 . . 图 46 砂石路 . . 虽然路逐渐变好,但我们的车太不争气,磨损 20 多天,轮胎彻底抗不住了,一天一夜连爆六、七次胎,修修补补,艰难赶路。在凌晨 3 点多的时候,又爆胎,胎已经无法再补,大家彻底绝望,马路边睡觉了(图 47 )。 . 20 天,又见柏油路面(图 48 )。实际上,昨夜离温都尔汗只有 5 公里,过了桥就到了(图 49 )。 . 图 47 困在旅途 . . 图 48 高速公路 . . 图 49 桥 . . 温都尔汗只停留半天,我们赶往巴嘎诺尔 Baganuur (图 50 ),这里离乌兰巴托很近。晚上,我们中方没有任何准备,蒙古人点燃起篝火,欢歌笑语,驱赶旅途劳累(图 51 ) . 图 50 通往巴嘎诺尔的路 . . 图 51 篝火 . . 次日,收拾行李,返回。翻过一道山梁(图 52 ),进入乌兰巴托市郊区 . 图 52 乌兰巴托 . . 乌兰巴托停留三天,我们又在附近采集两天,并办好标本出关手续。 回到二连浩特(图 53 ),切身感觉到:内蒙的路,走着舒服 . 图 53 恐龙之乡二连浩特 . . . . . 2010 年的蒙古考察,队伍更加壮大,中方 14 人,整个队伍 26 人。所长在乌兰巴托的蒙古包里设宴接风(图 54 ) . 图 54 郊区的蒙古包 . . . 由于携带少量酒精违禁物品,我们托运的行李被海关扣押将近一天,蒙方多方努力,仍没有结果。最后我和队长找到中国大使馆,在他们的协助(交涉)下,没收违禁物品,罚款放行。下午 4 点,踏上了西去的征程。夕阳西下时,遇到修路处,十几公里长,前车几乎看不见,错车更危险(图 55 ) . 图 55 尘土飞扬 . . 能老师带大家转敖包(图 56 ),期待一路好运 . 图 56 敖包 . . 最后一缕阳光(图 57 ) . 图 57 夕阳 . . 无法太晚,没法赶到第一站。我们天黑时在一个小山坡安营扎寨了,几个队员捉虫到凌晨 2 点,几百虫子收入囊中。次日,仍不断遇到修路处,丰田 V8后轮飞速转动,尘土翻飞, 差点丢人没过去那土坎(图 58 ) . 图 58 奋力过坎 . . 大路弯弯(图 59 ),蒙方告诉我,快到第一站 Ogii Nuur 图 59 弯道 . . 湖边住下,天刮起大风。队员风中支帐篷,小陈的帐篷没拿稳,“骨碌骨碌”被风卷着走了,他奋力追赶。无奈草原上毫无屏障,越追越远,看着小陈的身影渐小,司机赶快开丰田车追了过去。两公里后,帐篷幸运地挂在一个小树枝上。回来,气喘吁吁的小陈说,一个帐篷里要睡两个人,要是他一个人的帐篷,早就放弃不追了 . 一场大雨过后(图 60 ),很冷,天晴了,风停了,湖边夕阳无限好(图 61 ) . 图 60 风雨过后的营地 . . 图 61 湖边夕阳 . . 打渔的张老师下了网,鱼出乎意料地多,放生了大部分(图 62 ) . 图 62 打渔 . . 到附近的额尔浑河捉虫、打渔。晴,暴晒,我们下河洗澡,张老师以水浇头 . 图 63 洗头 . . 两位老先生,都是研究蝗虫的,名字都含“扎布”。学生们用打了湖水放在他们的帐篷边,供两位起床后享用 . 图 64 互助 . . 三天后,我们转向北部,到达包尔干 Bulgan ,一个中等城市,新修的公路特别好(图 65 ) . 图 65 新公路 . . 昨日在 Ogii Nuur ,阳光太足了,两位搞鸟的露天工作,一个皮肤过敏,一个眼睛轻微灼伤。好在有眼药水,坐在草地上使劲滴(图 66 ) . 图 66 滴眼药 . . 买过羊肉、酸奶,赶往住地。遇到一阵狂风,似乎大雨又要来临了,远处的马群在奔驰(图 67 ) . 图 67 草原马群 . . 到达住地,包尔干附近的一个度假村,大家摆上长桌宴,可惜食物不多,奶茶,花卷(图 68 ) . . 床位不够,三兄弟躺在地板上睡觉,已经多次,习惯了(图 69 ) . 图 69 席地而卧 . . 捉耗子的杨老师也有了收获,坐在草地上细致测量(图 70 ) 图 70 测量数据 . . 离开了 Bulgan 度假村,沿途白花很多,象野胡萝卜。路,时而尘土飞扬(图 71 ),时而干净无痕(图 72 )。 . 图 71 路、花和尘 . . 图 72 洁净的森林 . . Bulgan市内的超市里(图 73 ),又补充许多物资,这个超市没少挣我们的钱,单是酒就买了几万图克(人民币 300 多元) . 图 73 超市 . . 到达 Hutag Onder ,色楞格河 Selenge 旁,我们驻扎 3 天,捉鱼,捉虫,烤鱼,烤肉。临走时,车一头扎进泥坑,费了好大功夫才弄出来(图 74 ) . 图 74 陷车(贾陈喜拍摄) . . 出来后,继续向北赶往第四站 Teshig (图 75 ),在河边住下。 V8 在半路也坏了,拖着过来的,但几个司机神奇般地把它修好了 . 图 75 通往 Teshig 的路 . . Teshig ,甲虫不少,临近俄罗斯了,晚上有点冷。杨树很大,但不多,稀稀拉拉几颗 . 图 76 大树 . . 又是国庆节,我方买一只羊庆祝,吃肉,喝酒,摔跤(图 77 ),摔跤冠军奖励 5000 图克(合 25 元人民币)。敬酒,一个也跑不掉,不会喝的少喝(图 78 ),会喝的弄醉 . 图 77 较量 . . 图 78 老先生给姑娘敬酒 . . 狂欢之后,次日离开 Teshig ,走了 50 公里长的蝴蝶谷,路很差,人烟稀少。车过去,惊起成千上万的蝴蝶(图 79 )。 . 图 79 蝴蝶围着汽车转 . . 到达山顶的时候,蝴蝶少了(图 80 ),翻过山头,我们在敖包旁休息(图 81 ) . 图 80 越过山顶 . . 图 81 憩息 . . 这段路程不远,我们下午到达第五站 Hyalganat ,又是色楞格河边。司机们停下车一溜烟就不见了,都到附近的蒙古包看全国摔跤决赛去了。队员们在处理标本(图 82 ) . 图 82 处理标本 . . 蒙古的加油站(图 83 ),没有中国的豪华,一个小县城往往只有一个油站。加上油即可,我们的要求不高 . 图 83 加油站 . . Hyalganat 停留三天,晚上色楞格河边诱集虫子,虫太多,最后只得挑好的装瓶。 . 离开此地,赶往第六站 Zeelter 。路上遇到泉水,大家洗漱完毕,拿着空瓶灌上水继续赶路(图 84 )。沿途风景很美(图 85 ) . 图 84 小憩 . . 图 85 森林 . . 走没多远,我们的车剧烈颠簸一下,一个似铁轮盘的零件飞出几十米远。司机马上停车,找到飞出去的零件,再朝车下一看,传动轴断掉了(图 86 )。这次修车动作很大,司机们抬出发电机,拿起电钻(图 87 ), 2 个多小时后,车又能走了。 . 图 86 故障(白明拍摄) . . 图 87 修车 . . 离 Zeelter 只有 50 公里了,暴雨。 V8 接连打滑,后边的车不敢轻易走正道,而是在路边的草上走,慢慢前进(图 88 ) 图 88 在路上 . . 旁晚的时候,终于到达 Zeelter ,这行程,太磨练人了。边境小镇,小旅馆住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正在作难时,一个好心人看到我们,把我们带到他们家看看,能够住下,他赶忙收拾家中凌乱的东西。大家靠在车边等待(图 89 ) 图 89 到达 Zeelter . . 三兄弟又睡地板了,这次更惨,路上大雨把车顶的一些睡袋淋湿了,小石没要睡袋,和衣而睡(图 90 ) . 图 90 睡地板 . . Zeelter 的密林,走在里面真有点恐怖感(图 91 ) . 图 91 小径通幽 . . 大杨树上,倒挂一个啤酒瓶,稍微拧开瓶盖,水自动留出来。小发明不错,洗手方便多了(图 92 ) . 图 92 自来水洗手 . . 从 Zeelter 赶往恰克图,也就是 Altanbulag ,前半程仍是土路(图 93 ),暴雨追着我们下,路上水坑能躲过就躲,躲不过的就直冲过去(图 94 ) . 图 93 土路 . . 图 94 水坑路 . . 终于又上了柏油路,到 Sukhbataar ,一个大城市(图 95 )。 第七站 Altanbulag 不远了,还有 20 多公里 . 图 95 城市 . . 我们住在 Altanbulag 东南 10 公里的一个湖边,度假村。湖边风景秀丽,落日很美(图 96 ) . 图 96 大湖落日圆 . . Altanbulag 海关的一个工作人员,原是蒙古植保所职工。我们到来时,他们请了中午饭,第二天又送来一只大羊,做了顿香喷喷的石锅肉。说句当下的流行话:大家吃得太给力了(图 97 ) . 图 97 肉是大块的香 . . 站在 Altanbulag 边境的山头上,看着色楞格河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流淌(图 98 ) 图 98 俄罗斯境内的 色楞格河 . . 离开 Altanbulag ,赶赴最后一站 Bornuur ,翻山越岭(图 99 ) 图 99 爬坡 . . 再次 走到柏油路上(图 100 ),高兴的不只是司机,队员心情更舒畅 . 图 100 南北大公路 . . 快到 Bornuur时 ,老爷车终于发力,一马当先,急速冲到了软软的草地里,不走了。我很担心这次车弄出不来了,因为人踩地面都觉得软绵绵地,草地下面肯定是淤泥。但架不住人多,生拉硬拽,终于出来了(图 101 ),很幸运 . 图 101 推车 . . Bornuur 是植保所的试验站。考察临近尾声,本来所长是安排大家来此地休息的,但我们还是抽出一些时间,出去采了不少标本。这里河流不多,附近有一条小溪流,很清凉(图 102 )。我们挖了坑,洗了澡。女孩子们忍不住也去洗,野外,她们洗澡比我们困难多了 . 图 102 涓涓溪流 . . 羊肉要多少有多少。上午,所长将从近百公里外的乌兰巴托来慰问我们,先把肉提前炖好(图 103 ) . 图 103 炖肉 . . 打牌(图 104 ),等待所长,干了 20 多天,该歇歇了 . 图 104 悠闲生活 . . 所长来了,带着饮料和酒,上午 10 点钟和我干喝,随所长一起来的人也纷纷和我干杯, 12 点多我就醉倒了,一直睡到次日 5 点,近十七个小时,把平时三天的觉都睡完了。所长还没倒,光着膀子,拉手风琴给大家助兴(图 105 ),这是他的绝活。不过后来他说,下午上车后他一觉睡到乌兰巴托才醒。 . 图 105 绝活(陈军拍摄) . . 拉了一拖拉机的柴,点起 熊熊的篝火,庆祝我们的胜利,期待着明年考察会更好(图 106 ) . 图 106 篝火(尹祚华拍摄) . . . 2009 年和 2010 年,每年都是 25 天的野外生活 , 大家走的很辛苦。所长的一声问候,消除了多日的疲惫 . 我总在想:国家动物博物馆,就是要走出去考察采集,不仅是国内、更是国外。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就一定要走下去。 积累标本,获得数据,为科学服务,为科研一线人员服务,是博物馆的宗旨,也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 希望多年后,仍依稀记得:曾几何时,在那遥远的蒙古国腹地,有一支中国队伍,在苦苦征战 …… . 【完】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69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