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费投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深圳医疗卫生大手笔
热度 1 fqng1008 2014-9-24 08:06
昨天,深圳各媒体以及《健康报》等,均用较大篇幅报道了深圳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大手笔投资,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见证了签约仪式。许勤在致辞中表示,深圳今年启动实施了医疗卫生的“三名工程”,要实现到2020年投资500亿以上,兴建医院20家,形成床位两万张以上,推动深圳医疗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此外,医疗卫生事业费投入预计500亿元,全市医疗卫生发展投入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 据介绍,深圳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拥有100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名医;拥有20个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60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成3 ~ 5家由若干个名诊所聚集的诊疗中心;打造10家以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在引进人才方面的投资如下: 1. 投资5亿元,引入40个高层次医疗团队:目前,深圳公立医院已经与23个团队正式签约,未来将引入国际、国内顶尖的医疗团队,其中有10个院士团队。我院非常及时地把握了这次机会,引进了4个团队,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程京院士团队、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团队,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金奇教授结核病研究团队 。此外,还有 深圳市人民医院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肾内科团队,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引进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骨科团队,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引进复旦大学贺林院士团队,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复旦大学赵国屏院士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 深圳市人民医院引进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团队, 罗湖区人民医院引进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周宏灏院士团队, 宝安区中医院引进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学敏院士团队。 此外,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学科团队,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美国匹兹堡大学戴一凡教授异种移植研究团队,市人民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心脏中心团队,北大深圳医院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魏丽惠教授团队,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团队,市人民医院引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克教授介入医学科团队,市康宁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陆林院长精神病诊治专家团队,市人民医院引进南京大学黄行许肿瘤基因研究及治疗团队,市人民医院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张旭教授团队,市人民医院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教授团队,市人民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炎明教授护理团队,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引进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孙立忠教授团队。 为引进符合深圳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医学团队,深圳分别对团队及其成员、输出单位给予相应奖励或扶持。对于引进的团队政府将通过评审分为三类:A类高层次医学团队,学科带头人须符合深圳市杰出人才认定标准,其团队专科排名全国前三位;B类高层次医学团队学科带头人须符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或海外高层次A类人才认定标准,所在团队专科排名全国前三位;C类高层次医学团队学科带头人须符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或海外高层次A类人才认定标准,所在团队专科排名全国前十位。 对经评审引进的A、B、C三类高层次医学团队,由财政分别给予总额最高1500万元、1000万元、800万元资助。资助经费按工作需要和进度分期拨付至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统筹用于引进团队的工作开支。同时,引进的A类、B类高层次医学团队被深圳市授予“市级医学重点实验室”(或市级医学工程实验室)、“市级医学工程中心”的,还将依据现有政策分别给予最高500万或300万的资助。 对于引进的高层次医疗团队,深圳结合实际制定了对团队成员更为灵活的引才政策。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临床医学人才的,可以在原有的人才安居政策和新增的人才奖励补贴政策中“二选一”。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奖励补贴。 按照原有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安居政策,被认定为杰出人才的,可免租入住200平方米的住房,在本市工作居住满10年、贡献突出者,可申请赠与房屋产权。其他级别的人才,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的,可申请购房补贴,购房补贴不超过免租住房建筑面积标准购房价的50%,购房单价以申请时市规划国土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市场普通商品住房平均价格计算。 如果不选择人才安居政策的,将对杰出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A类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I类临床医学人才、后备级人才、海外高层次C类人才、Ⅱ类临床医学人才分别按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80万元的标准发放人才奖励补贴。 新出台的政策,还增加了“柔性引才”的新政策。对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临床医学人才的团队成员,属非全职在深工作,但每年在深工作时间累计满183天的团队人员,也可选择享受人才奖励补贴。 据悉,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补贴计划将超过5亿元。 2. 投 102亿引入六大医疗健康产业:(1)北大方正集团拟在深圳投资60亿元,依托北京大学在医疗领域的学术研究优势,拟以收购或自建的方式在深圳布局医疗健康产业,设立综合性医院;(2) 美国两院院士、国际病毒学权威罗兹曼教授联合数名美国医药微生物界顶尖科学家和院士团队,拟在深圳投资1亿元,设立二类事业单位——美国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开展传染病、癌症基因、疫苗、肿瘤免疫及微生物五大领域的治疗预防研究;(3) 韩国云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深圳投资10亿元,设立研发及产业化机构,将细胞分离、培养、优化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生命健康系列创新产品;(4)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拟在深圳投资15亿元,筹备建设国际医院及激光美容特色医院;(5) 飞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在深圳投资10亿元,与中科院陆道培院士合作,在深圳建立飞尚生命健康产业园,设立血液病研究和治疗中心;(6) 今日国际控股集团与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广州南方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拟投资6亿元,开展糖尿病、癌症等领域的高端诊疗业务。 3. “政校合作”: 未来深圳市政府将与北京大学合作新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院区,并计划合作打造4 ~ 8 个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医学重点学科;深圳市医管中心也将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运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该医院将引入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病、肾病、骨科、神经外科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团队。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3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丁肇中的不知道谈起
热度 4 zdwang 2010-12-27 08:07
从丁肇中的不知道谈起
从 丁肇中的不知道谈起 王 振 东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前不久在中山大学访问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大都是“不知道”,丁肇中说,“这 15 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 ”,“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也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说不知道了”。他在中山大学演讲中说,自己 100 % 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只做实验。而丁肇中对与他一起工作的 600 多位教授,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都概不过问。 再前,丁肇中 2004 年 11 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报告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也同样有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同学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 20 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丁肇中先生在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他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丁肇中的“不知道”,突显了他的求实和求是。我们也很钦佩他将精力集中在从事的科学实验工作上。可联系我们的情况想一下:我们能做到集中精力做科学研究吗? 中国科协几年前开展过一次调查,显示职称越高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研的时间越少。正高级人员仅有 38 % 的时间从事直接科研活动。大部分科研人员直接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也只能有三分之一以上。看来,前听到流传的一则科学家自嘲:“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看来并不是调侃和戏说。 现在又到年底了,各种各样的会议和表格,汇报“今年拿到了多少项目和经费?发表了多少文章?申请了多少专利?得了些什么奖?下一年的计划是什么?……”等等,又该湧向科研人员了。把宝贵的科研时间,让给开会、填表、项目公关……等事务上,使科研主业,反而成了只占几分之一时间“兼职”工作,这怎么能够集中精力去创新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思考在给科研人员松绑,将更多精力投入直接科研活动上,能做些什么? 本来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力投入是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进步的两个重要方面,这几年我们在科研经费投入上的确有了很大的增长,可是如果科研人力投入却因管理的不善引起内耗而减少,科研经费投入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科研管理不仅要在怎样增加和合理分配经费上下功夫,也应当要在怎样消除内耗,增加科研人员直接参加科研活动时间上下功夫。 建议国家有关“科”字头的管理部门,不妨可以组织些调研,弄清分散我国科研人员投入直接科研活动精力的原因,研究怎样改进管理部门的工作,以改善和提高科研人员投入直接科研活动的时间比例?这应当是与提高和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投入同样重要的事情。
个人分类: 随笔|976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