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农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著名育种专家许启风:如何理性看待转基因
蒋高明 2014-8-11 22:53
【明眼看人】 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农业高等学府,其辉煌的历史是由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组成的,许启风先生就是一位,他研发的品质能够在全国推广4000多万亩,多少篇NSC论文能够抵这样的成果?明天我将去中国农大拜访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她在微生物固氮领域辛勤工作了40多年,有很多骄人的成就,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其独到的见解。许先生针对转基因的言论是出自一名负责任的科学家的肺腑之言,中国农业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什么生物技术能够解决的,而必须遵重国情、遵重生态科学、遵重农民的意愿。中国农大学子应当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立足大田,将成果写在大地上,而不要在实验室里玩文章了。培育一个好品种是需要付出很长时间乃至毕生精力的,轻松转一两个基因搞定一个品种,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更有质量上的安全,这需要农业科学家认真对待。转基因的利弊问题必须要权威,要抛弃个人利益,更不能为了垄断寡头的利益,牺牲生态环境,牺牲13亿中国人及其子孙后代的利益。 许启凤:再论如何理性看待转基因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alvyongyan 转基因产品“安”、“危”问题的争论已有不短时间,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特别是主粮上该不该推广转基因品种?争论的激烈程度以及涉及面之广超乎一般想像。 这不是一般的打“口水仗”,是涉及 13 亿人民的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兴亡的大事 。争论的一方包括广大普通群众、各行各业、部分领导、农业科技工作者甚至新闻媒体工作者。他们表示“关心”、“不解”、“担心”、“忧虑”甚至“反对”。争论的另一方是少数研究转基因技术的权威、专家、院士或政府官员,他们信誓旦旦、斩钉截铁保证“只要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都可以放心吃”。“转基因食品就是增加一个或几个对农业有用、对人体无害的基因。食物蛋白到肚子里被胃酸降解成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重新组成我们身体的蛋白质,对身体没有影响。蒸煮熟了更没有必要担心,原来的蛋白质经过高温也已经变性了。”因此有的院士大办转基因大米宴、转基因玉米宴,让大家品尝以证明转基因大米、玉米的无害。并顶风作案,私自推广转基因大米、玉米品种。有的院士更号召广大青年吃转基因食品,把青年当小白鼠作试验……。 事情果真这么简单吗 ?“基因”是生命的最根本物质,其作用之复杂、深奥,研究难度之大,犹如浩渺的宇宙空间,远未为人们所掌握。凭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检测手段断言转基因产品对人类绝对安全,未免过于轻率。 为了论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让人们放心食用,孟山都公司提出了“中心法则”和“等同原则”二条理论根据。“中心法则”是上世纪 60 年代遗传学界为了说明基因的作用途径提出的。内容是 DNA( 基因 ) 把遗传信息转録给 RNA ,再由 RNA 编码蛋白质(酶),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同原则”是说“如果通过安全检测,外源基因本身表达的最终产物是安全的,被插入的那个基因被认为不会构成此外任何其它方式的威协”,“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研究证明“中心法则”阐明的基因作用途径过于简单化了。体内除了按“中心法则”编码蛋白质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执行编码作用的小 RNA (包括 miRNA )。它们不编码蛋白质,却能在植物—动物间转移,在细胞中游动。它们能阻止某些基因的表达,“关闭”或“抑制”基因的作用或者“激活”某些基因的作用。这些小 RNA 本身很小,是短核苷酸序列, 1998 年就被发现,之后被广泛研究,认为是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人类疾病的诱因。由于该项发现的重要性,两位发现者在发现小 RNA 8 年后( 2006 年)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在此基础上,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近期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植物中的 miRNA 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进入人体后,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例如有的 miRNA 会粘附在受体的肝脏细胞上,影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有害胆固醇的前体)的清除。结果发表后,引起世界的极大的关注。美国《大西洋月刊》惊呼“南京大学的 miRNA 研究颠覆了转基因安全的神话”,“转基因食品确实具有非常真实的危险,会给人类健康带来麻烦”。因为检测转基因产品的那一套“严格的”规定,根本没有考虑 miRNA 。 。 张教授课题组的试验是抽取了 30 名自愿者的血样,检测其中来自各种农作物(大米、小麦、土豆、卷心菜……等)的 miRNA 含量。结果显示, 受试者的血液中约有 30 种 miRNA 来自常用的农作物。说明这些 miRNA 通过人或动物的消化系统时并未被降解、消失,而是从植物中转移到人或动物体内并能结合成特定的受体基因,调节后者的作用,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张教授的研究不是针对转基因的,更不是论证转基因的“有害”、“无害”。但研究的结果与转基因密切相关,突破了“中心法则”的框框,揭穿了“等同原则”的“虚伪”以及“外来蛋白质、 DNA 通过消化系统的降解……变成有用蛋白或 DNA 从而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的神话。它为我们发现了一条认识新型食物如转基因食品影响人类健康的新途径,也给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说明广大群众对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对主粮转基因的“担心”、“疑虑”、“反对”是值得重视的。而不是像某些院士,权威那样认为他们是“科学素质差”、“外行”、“愚氓”,对“转基因造谣污蔑”,“不排除出于某些目的”,“看国家拨了 200 亿经费研究转基因可能有些眼红”……。 更有学者把常规育种技术比作中世纪的大刀长矛,转基因技术比作飞机坦克。断言到 2020 年我国粮食缺口达 9000 万吨,依靠传统育种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这一增产目标。“中国没有资本反对转基因技术”。请问近期内,你能拿出既能增产粮食又对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品种吗?如若不能,只有引用外国的转基因专利产品这一条路了。这代表了谁的利益在说话,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我拥护农业部的表态:“研发积极,推广慎重”,“农业部未制定推广转基因的时间表。”基因工程(包括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说它将要在 21 世纪科学研究中唱“主角”一点不为过,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研究,十年、百年,子子孙孙研究下去,以造福人类。但一项新的科学常常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甚至“有害”的一面。对于后者也要充分估计,给以足够重视,尤其像 转基因,它的危害往往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多方面的。要确证它的危害性需要更为复杂的检测手段和更长的时间。因而不能轻率应用、推广,更不能轻言“安全”。 为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摸清规律。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可以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地结合应用。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把野生大豆中的耐盐基因插入盐敏感的栽培大豆的根细胞中,使后者更耐盐。这些转基因大豆品种有望在广大盐碱地上获得增产。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不足,气候复杂多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依靠政府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广大农业战线的领导、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农民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十一连增,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应该在农业科技上(包括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有所创新,创造我们自己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新的基因专利产品,为我们的粮食增产作出贡献。总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的粮食”。这应该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许启凤 ,男, 江苏 省 宜兴 县人,192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研究生 导师;著名 玉米 遗传育种学家;许启凤先生用18年的艰辛和执著选育出了“黄C”;2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培育出了优质的“农大108”,2003年2月28日,在2002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上“农大108”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建国后第四个获得国家一等奖的玉米新品种;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联合国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荣誉奖;许启凤还曾长期担任植物遗传教研组副主任、主任,北京遗传学会第一、二届秘书长和理事。主编或参与编著 遗传学 教材、教学参考丛书、大百科全书、 科普读物 等著作。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3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大,入职两周简记
longkouwan 2014-1-13 13:00
2013 年 12 月 25 日,我正式入职中国农大。虽然入职至今只有 2 周多,但是实 际情况是, 由于签证受阻, 2013 年 8 月份就已经陆续在农大开始工作。因此 想把 2013 年的一些体会记录下来。 2013 年的签证问题造成了我和爱人过早的从美国离职,以及不能及时在国内入职,从而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另外,北京的住房可能是最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一家人挤在自己租的 60 平的小屋里。值得欣慰的是,两娃经历过一次严重的腹泻之后,似乎已经适应了北京时而雾霾的空气,健康快乐的成长。 所幸的是,在农大开展工作比较顺利。 2013 年 11 月份的时候,新一篇文章关于寄生杂草的文章在《 PLOS one 》发表,加上同年 3 月份《 New Phytologist 》的文章,有信心以此为基础试试 2014 年的面上基金。 工作上一个完全的意外是在除草剂新药的筛选方面。签证滞留期间,阴差阳错的与我校理学院毕业的博士接上了火,有几个全新的方向和先导有很好的苗头,足够我们忙活个十年八载的。这方面的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为其成果将接受市场的最终评判,对于或成王或败寇的结果 SCI 文章没有半点的影响力。但是市场评判的公信力和公正性,对于我们想在农业方面做点事情的一群人,有着诱人的吸引力。 同为杂草学方向的倪汉文教授给了包括人力,资金和实验室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对于能有这样一位长辈孜孜提携,尤其感到荣幸。总之,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中国农大还是提供了做事情的一个基本平台。 2014 年是我正式工作的开局之年,特写下两句话来时刻提醒自己: 1. 少评论多做事,尤其是少发表本方向或者其他方向的负面评价,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2. 放眼长远,不要计较一时得失,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谨记! 2014-1-13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大转基因抗虫玉米现场体验
热度 2 river 2013-9-8 18:58
昨天去中国农大转基因抗虫玉米试验基地去参观,并吃了一根玉米。说实话,尽管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一再强调,这种玉米并非甜玉米,是主要作为饲料用的。但当天的玉米很粉嫩,香气逼人,口味为大家一致认为还不错,比预期的要好。 转基因玉米(郑单958)与非转基因玉米( 先玉 335 )在分割线两侧成鲜明对比,一侧郁郁葱葱,一侧果实虫迹斑斑,霉菌感染显著。方舟子评论说: 《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金微三年前在《国际先驱导报》造谣说先玉 335 是抗虫转基因玉米,种植它让老鼠绝种、牲畜流产。抗虫转基因玉米试验田旁边有一片先玉 335 做为对照,没打农药,看看其玉米棒都被虫子吃成什么样子了。这是玉米先是被虫子啃过,鸟为了捉虫子吃,再啄一遍。 当天参与人数众多,专家队伍蔚为壮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多位院士教授参加,网友20多人,记者16人,加上带家属,多达80人参与这个活动。 戴景瑞院士在为记者讲解玉米虫害问题。 黄大昉研究员在为媒体和网友讲解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情况。 院士专家带头吃转基因玉米。
2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恭贺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考取中国农大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
热度 1 lycdenmark 2013-3-19 00:49
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姜露光、曹金伶同学经过艰苦而漫长的硕士研究生初试、复试等环节,最终被中国农大遗传育种专业录取。其中,姜露光同学将在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等领域研究。祝贺他们!! 同时,近日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还将有几名同学前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参加复试,预祝他们心想事成、取得好成绩!!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农大2013硕士生遗传育种系复试名单
lycdenmark 2013-3-12 19:50
恭喜跟随我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的姜露光、曹金伶同学进入复试名单。这是我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有2位同学进入复试。希望他们在复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康忱 10019301306157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关攀锋 10019304121429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姜钦龙 10019303601303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乐乐 10019304105406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黄小威 10019303601306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李江 10019303221275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付翰林 10019302315247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明虎 10019301119074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郑美 100193013061574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朱芒 10019304205442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湘博 10019301306157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赵宏媛 10019301119074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付修义 10019303709372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曹杰 10019306206518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谢倩 10019306301521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喜慧 10019302315247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李峰 10019301404192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密斯 10019301307168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行芹 10019303709372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少蔓 10019303709364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潘安康 10019303401286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娟 10019303401283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顾天滋 10019303401283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谢淑燕 10019304315465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肖尧 10019304220447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林哲龙 10019303706347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鑫 10019303725395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牛建青 10019302207239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杨光辉 10019304119418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李亚超 10019303213271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郭丹丹 10019301119074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垚 10019304122438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梁跃 10019303706347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马越 10019301306151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慧敏 10019304121430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李金 10019304205442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靳冬 10019304121429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永强 10019303702322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胡敏 10019303601304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唐艳艳 10019303702322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孟羽莎 10019301304137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赵杰 100193013061584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杨凯 10019301306158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建菊 10019301306158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仰真 10019303601306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韩金欣 10019303709373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胡晓龙 10019303601306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洪凯 10019303709372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红兵 10019303709364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高路路 10019301404187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马新 10019304307459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艾金龙 10019304307459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邓进强 10019304307459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杨蝶 10019301316180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吴瑶瑶 10019303211264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陈旭 10019301119062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楠 10019301119061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李洪峣 10019301119061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侯起岭 10019301404193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谢其均 10019301119061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德云 10019301119074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姜露光 10019302319258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曹金伶 10019302319258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陈琼 10019304121430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李波 100193041034023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孙娜娜 100193023152474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乐乐 100193065025251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阮旖旎 100193042224499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郭海峰 10019304121425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永强 10019304121430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张旋 10019304205443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陈朝燕 100193037093725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许璐 10019306202515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姚涵 100193014041876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学强 100193037093638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志敏 100193037093637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王甜 100193062065174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缪金莉 100193033012780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刘曙光 100193013061512 作物遗传育种 非定向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大“三农视角”系列讲座: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
蒋高明 2012-12-24 00:06
“三农视角”系列讲座之“解读十八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社团团工委 http://page.renren.com/600795660/note/888761075?op=precurTime=1355727914000 15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教授应农村发展研究会邀请,作客“三农视角”为农大学子解读生态农业。一场智慧的碰撞在三教102拉开帷幕。 讲座中,蒋老师意气风发,慷慨激昂,首先就中国粮食生产的瓶颈问题展开论述,认为缺乏青壮年耕种与地力下降是比较重要的原因,而地力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肥与农药的过度使用,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人为的破坏。因此,这种“大化肥、大农药”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是存在缺陷的。 接着,蒋老师谈到,为解决当代农业生产中的这些问题,他多年来一直在做与生态农业有关的实验与实践,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在这个农场里,通过用诱虫灯捕杀害虫、禽粮互作等生态方法,在几年内改良了种植环境,并获得高产。 此外,蒋老师还就转基因能否高产、合作农业的优势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当今世界的农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而蒋高明老师以其多年的实践经验,找到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农业发展之路。 如果他的方法在更广大的地区通过实践证明可行的话,也许生态农业将意味着一次农业生产的革命,对中国,甚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现场提问环节可以说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到场观众纷纷就未来谁种地、城乡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并得到蒋老师耐心的解答。至此,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7月10日
xupeiyang 2012-7-10 10:20
· 中国农大,北生所发Nature Methods文章 new · 关节炎中的表观遗传学基因开关 new · 红灯停绿灯行 new · 四川大学Cell stem cell封面文章 new · 肿瘤学教授Nature子刊找到祖细胞 new · 邓子新院士团队揭示DNA抗氧化新机制 new · Cell头条:令人惊讶的汗腺干细胞 new · 中南大学客座教授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成果 new · 上海神经所王以政组973项目获调控新机制 new · 中国学者两项成果同登PLoS Genetics new ·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new ·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new · 中山大学同一研究组再发Hepatology文章 new · 两篇Nature文章:癌细胞的同盟军 new ·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new · 中国教科院职称评定遭质疑 (7-10) · 万钢谈科技体制改革:改革不是另起炉灶 (7-10) · 哈工大导师招博士要过更多审核关 (7-10) · 饶毅:科教界行政职务到期皆宜公开招聘 (7-10) · 袁隆平称不应该全否定转基因 (7-9) · 科学家热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9) · 从文科“贻害社会”说看大学教育的偏向 (7-9) · 中国转基因主粮安全问题是是非非十年 (7-9) · 牛奶国标超联合国新标16倍 翻译错了? (7-9) · 杨振宁专访:中国的教育并不比美国差 (7-6) · 我国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绩效考核 (7-6) · 所谓高水平论文奖励 (7-6) · 逾万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 (7-6) · 饶毅或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长 (7-5) · 光明日报:评职称,评什么 (7-5) · 中国农大,北生所发Nature Methods文章 (7-10) · 关节炎中的表观遗传学基因开关 (7-10) · 四川大学Cell stem cell封面文章 (7-10) · 邓子新院士团队揭示DNA抗氧化新机制 (7-10) · 中国学者两项成果同登PLoS Genetics (7-10) · 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病研究获进展 (7-10) · 研究发现4个冠心病心梗易感基因 (7-10) · 锌指核酸酶能以蛋白质形态穿透细胞膜 (7-10) ·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7-9) · Nature:遏制哮喘的表观遗传学酶 (7-9) · Cell:膳食蛋白的减肥效应 (7-9) · 7月6日《Cell》精彩内容 (7-9) · Nature:单个基因缺失导致引发自闭症 (7-9) · 华大基因五大基地选址 (7-9) · Nature Cell两大顶级杂志获表观遗传研究突 (7-6) · 红灯停绿灯行 (7-10) · 肿瘤学教授Nature子刊找到祖细胞 (7-10) · Cell头条:令人惊讶的汗腺干细胞 (7-10) · 中南大学客座教授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成果 (7-10) · 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病研究获进展 (7-10) · 细胞凋亡吞噬研究获进展 (7-10) · 科学家开发出通用性T细胞 个人化癌症治疗有 (7-10) · 纳米“霰弹枪”成功消除血栓 (7-10) · 二甲双胍能促进脑细胞生长 (7-10) · 我科学家发现调控大脑发育新机理 (7-10) · 锌指核酸酶能以蛋白质形态穿透细胞膜 (7-10) · 科学家研制出快速制造血管方法 (7-10) ·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7-9) · Cell子刊:皮肤自我更新的奥秘 (7-9) · Nature:遏制哮喘的表观遗传学酶 (7-9) ·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7-4) · 陈润生院士:长非编码核糖核酸需更多关注 (7-2) · Cell与众不同的RNAi途径:不让基因沉默 (6-28) · 牛校Cell发文解析miRNA与表观遗传 (6-28) · 小分子RNA整合分析软件:psRobot (6-27) · RNA领域泰斗Nature解析基因沉默关键蛋白 (6-21) · microRNA存在肿瘤内异质性 (6-18) · Nature子刊:解析miRNA生成调控机制 (6-14) · 金鹏Cell子刊:提高RNA干扰效率 (6-8) · 用小分子RNA治疗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获进展 (6-8) · Nature子刊:癌症“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6-7) · 《细胞》解析基因沉默的关键蛋白(免费) (5-29) · JCI:microRNA帮助治疗败血症 (5-25) · 这是一个陷阱!新技术捕获miRNA靶标 (5-11) · 中山大学《柳叶刀》杂志最新文章 (5-10) · 肿瘤学教授Nature子刊找到祖细胞 (7-10) · 中南大学客座教授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成果 (7-10) · 科学家发现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 (7-10) · 科学家开发出通用性T细胞 个人化癌症治疗有 (7-10) · 研究发现4个冠心病心梗易感基因 (7-10)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腰椎疾病 (7-10) ·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7-9) ·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7-9) · 两篇Nature文章:癌细胞的同盟军 (7-9) ·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7-9) · 多吃鱼能降低患癌机率? (7-9) · 孕妇服用抗精神病药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7-9) · Nature:单个基因缺失导致引发自闭症 (7-9) · 华裔牛人Nature解析代谢物致癌之谜 (7-6) · 同济大学973项目发表Stem Cells文章 (7-6) · PNAS:甜瓜基因组测序 (7-6) · 基因测序技术可实时分析疫情病菌类型 (7-5) · 南开大学PNAS文章解析关键蛋白 (7-4) · Nature子刊:单分子测序揭示鹦鹉模仿能力 (7-4) · Nature:活体实时追踪干细胞 (7-4) · Nature子刊:新技术攻克单分子测序大问题 (7-3) · Nature:癌细胞转移涉及WNT通路 (7-3) · Nature外显子测序 发现癌症等相关突变 (7-3) · The Scientist:值得关注的基因组研究 (7-3) · 美首次对老鼠基因组的调控序列测序 (7-3) · 任兵教授Nature重要成果:首张小鼠功能基因 (7-2) · Science重要成果:人类癌症反转录转座子图谱 (7-2) · PNAS:sRNA测序揭示杂种优势之谜 (7-2) · 韩斌Nat Genetics发文探讨重要研究进展 (7-2) · 北大应用纳米技术快速诊断流感 (6-29) · 中国农大,北生所发Nature Methods文章 (7-10) · 中国学者两项成果同登PLoS Genetics (7-10) ·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7-9) · Immunity同期刊登中国学者两项成果 (7-9) · 中国科学家发现增产水稻基因 (7-9) · 华裔牛人Nature解析代谢物致癌之谜 (7-6) · 中国学者基因组研究登Nature Genetics (7-4)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 Genetics揭示冠心病新 (7-3) · The Scientist封面报道中国医学 (7-3) · 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科学道德守则” (7-3) · 华人科学家Nature公布核小体分布图 (6-29) · 6月中国学者Nature文章井喷 (6-29) ·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秘灵芝基因密码 (6-28) · 华裔教授最新Nature发表新技术 (6-28) · 中国三大高校联合发表Nature medicine文章 (6-2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6月6日
xupeiyang 2012-6-6 11:09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 · 两位研究员Nature子刊:癌症独特沟通方式 new · Nature:聚焦逆转录病毒 new · 中国农大PNAS获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new · 中国疾控中心PNAS揭示蜱虫病元凶致病机制 new · 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惠及大众实验室 new · Nature子刊:RNA干扰的新平台 new · NEJM:常用抗生素的新副作用 FDA审查中 new · The scientist:基因治疗,20年风雨历程(上 new · 王印政组Plant Cell解析挑战性问题 new · Nature子刊:首次全基因组范围解析细胞分泌 new · 何川、杨财广等Nature子刊解析DNA修复酶 new · Science子刊:药物研发新工具,激酶分析专用 new · Cell子刊:阿司匹林的防癌机制 new · Cell评论:肿瘤生活史 new · PNAS:低温激活棕色脂肪 new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博士拟录取名单
zguangbin 2012-5-24 22:50
2012 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 姓名 考号 录取专业 张 权 10019211103043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姜午旗 100192111030457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杨少华 100192111030557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马云龙 100192111030418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金四华 100192111030423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吴宪文 100192111030425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王志贤 10019211103042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吴明明 100192111030435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秦春华 100192111030444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刘莉莉 100192111030445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田秀芝 100192111030448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谭琨 10019211103045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史建民 100192111030453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任立坤 10019211103045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张瑞娜 100192111030585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向 海 100192223030090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魏巨龙 10019222303009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易国强 10019222303009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邵 凡 100192223030093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崔晓钢 100192223030094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苟文钰 100192223030095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李 聪 10019222303009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葛雅琼 100192223030097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李秀金 100192223030098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方园 100192223030099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程柯仁 100192223030100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马文锋 100192111030462 动物营养与饲料 赵泮峰 100192111030472 动物营养与饲料 蒋红琴 100192111030480 动物营养与饲料 宿永波 100192111030483 动物营养与饲料 王建红 100192111030491 动物营养与饲料 曾志凯 100192111030499 动物营养与饲料 侯成立 100192111030501 动物营养与饲料 高静 100192111030505 动物营养与饲料 武如娟 100192111030507 动物营养与饲料 施传信 100192111030526 动物营养与饲料 李昌武 100192111030529 动物营养与饲料 曹斌斌 100192111030547 动物营养与饲料 孙玉丽 100192111030548 动物营养与饲料 耿春银 100192111030552 动物营养与饲料 毕研亮 100192111030553 动物营养与饲料 张红涛 100192111030556 动物营养与饲料 张兴隆 100192111030562 动物营养与饲料 林仕欣 100192111030564 动物营养与饲料 李洁 100192223030101 动物营养与饲料 黄强 100192223030102 动物营养与饲料 范彧 100192223030103 动物营养与饲料 郭双双 100192223030104 动物营养与饲料 赵龙妹 100192223030105 动物营养与饲料 李笑樱 100192223030106 动物营养与饲料 赵丽萍 100192223030107 动物营养与饲料 王朕朕 100192223030108 动物营养与饲料 张心壮 100192223030109 动物营养与饲料 陈东 100192223030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 张玉娟 100192111030572 草业科学 叶文兴 100192111030575 草业科学 张涛 100192111030576 草业科学 于晓丹 100192111030577 草业科学 夏方山 100192111030578 草业科学 吴春会 100192111030580 草业科学 沈月 100192111030581 草业科学 陈文青 100192223030111 草业科学 田吉鹏 100192223030112 草业科学 转自: http://cast1.cau.edu.cn/art/2012/5/4/art_71_127807.html
个人分类: 中农研究生招生与录取|3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校园行(中国农大+中国政法)
热度 5 ScienceNet 2012-5-8 15:53
5月4日和7日,科学网博客大赛校园行分别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和中国政法大学(主校区)。校学生和校社团联合会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科学网,设置校园展位,分发礼品传单。同学们对科学网非常感兴趣,有的驻足欣赏科学网及博客大赛展板,有的向工作人员咨询。不少同学表示经常逛科学网,有很多他们熟悉的博主,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多帮助。整个校园行活动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祝愿科学网越来越好! 第三届青年博客大赛火热报名中!报名地址: http://youth.sciencenet.cn 期待您的参与。 中国农大校园行现场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行现场
5088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农大教授赖景盛新疆农大植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syw1973 2011-11-22 21:34
今天下午,著名玉米育种专家赖景盛教授来到新疆农业大学做了一场很有启发意义的学术报告。我和我们的学生去听了。 报告主要从植物基因的结构,及研究的方法和高通量测序展开。 讲了拟南芥,高粱,玉米,水稻等的基因,及研究进展。 克隆基因的经典方法,及现代高通量测序。 组后,鼓励我们青年学者,赶上了好机会测序平台,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5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大=可怜+狡猾
热度 20 yz2011 2011-9-21 23:30
看到中国农大发布的官方声明,感觉如下: 中国农大真可怜:两个院士谁都得罪不起,发个声明各“打”五十大板: 中国农大真狡猾,最后把球踢给了上级:教育部,也包括科学院。看看这两个冤家能否合作把此事平息了。我估计,没有国家领导人的介入,难啊! http://news.cau.edu.cn/show.php?id=0000043762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发言人声明 (2011年9月20日) ( 2011年09月20日 报道) 一、近日,网上出现李季伦教授等6人对石元春教授“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石元春教授对举报内容在《科学时报》上作了回应,并委托律师发表了声明。举报人与被举报人均系我校教工。此事造成了极大社会影响,学校对此极为重视。 二、我校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一贯采取坚决反对、严肃查处的态度;同时,也坚决反对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误导公众的指控和进行人身攻击。 三、鉴于本事件的复杂性,学校将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根据事实,依法依规,做出结论。
个人分类: 争议|10058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中国的教育真有问题吗?
热度 2 mobiledna 2011-8-23 07:05
最近一段时间,几条与教育有关的新闻对我触动挺大。一个是中国农大的新生中,农村生源不足3成。另一个是北大、清华的新生中,来自于农村的仅为1成左右。想想最近几年国内重点大学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招生改革,难道这就是改革的成果? 勇于自我否定,主动地进行改革,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你真的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了吗?你改革的结果会不会事与愿违?你的改革会不会只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工具,而让出生卑微的人一辈子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我们在科研上确实面临一些窘境。建国多年也没有出现过诺奖得主(科学上),也没有做出过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我们的企业基本上都非常缺乏核心技术,缺少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就认为是教育系统出了问题。可君不见,有多少我们自己培养的本科生甚至博士生,到了国外都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有的时候,在世界顶级杂志Nature或者Science的某一期,你会惊奇地发现,怎么这么多第一作者是中国人的文章。如果这些人本身素质很差(也就是说,按照国内新的招生制度,根本上不了大学),或者他们在国内上学期间没有受到合格的教育,那么他们是不会做出这样的成绩的。也不能说我们的教育一点问题也没有,比如说有的著名导师带的学生好几十人,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受到足够的指导。有的教授多处兼职,在有些地方只是挂个名,为了帮助骗个博士点、硕士点,但是针对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却鲜有大的动作。 其实,为了解释我们科研上所面临的窘境,除了拿教育系统开刀,我们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为什么我们的博士要到国外去过博士后?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做一辈子房奴,或者因为在国内做很难有机会做教授?为什么国内的年轻学者不能潜心科研?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生存压力大,待遇低,房子问题就能把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为什么在国外学有所成的人,对于回不回国犹豫不决?是不是因为他们怕到国内被人品学术都很差的人排挤?为什么有的企业宁可砸几亿元去做广告,也不去用来作研发?管理科研的人懂得科学规律吗?搞科研的人在没有成名之前能受到足够的支持与尊重吗? 所以说,我们的问题不只是教育的问题。而对于教育问题的改革,千万不要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千万不要成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利用的工具。
3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中国农大副校长张建华毕业于“野鸡大学”
xupeiyang 2010-12-27 14:51
来源:腾讯网 var zz_temp='';if (zz_temp!="" && zz_temp.indexOf("null")==-1){document.write("作者:"+' '+"");} 发布时间:2010-12-27      本报讯 方舟子前天发微博称,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建华是加州美国大学MBA毕业,该校虽然没有唐骏母校西太平洋大学出名,但其实是同门。昨天下午,张建华开博客回应方舟子,称自己参加MBA培训前已具有研究员职称,客观上也没有利用这个证书获取个人荣誉或利益。   方舟子评价,该校虽然没有西太平洋大学出名,其实是同门。许多中国企业家(例如霸王洗发水的老板)买它的文凭贴金倒也罢了,怎么名牌大学的领导也花这冤枉钱自降身价呢?   昨天,农大副校长张建华回应写道:我于2000年经领导同意,自费在国内参加了加州美国大学MBA班学习,2001年完成了学习。我参加这个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学习管理知识。张建华称,没有用加州美国大学MBA谋取利益。 阅读 (12066) ┆ 转载 (113) ┆ 收藏 (28) 查看全文 中国农大副校长张建华是加州美国大学MBA毕业 (2010-12-24 07:17)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访谈录 方舟子按:加州美国大学虽然没有西太平洋大学出名,其实是同门。许多中国企业家(例如霸王洗发水的老板)买它的文凭贴金倒也罢了,怎么名牌大学的领导也花这冤枉钱自降身价呢? http://www.cau.edu.cn/home//jieshao/zjh.htm 张建华:男,汉族,北京市人,1960年1月出生,1983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入党,加州美国大学MBA毕业,研究员。 1979.02-1983.02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学生(本科) 1983.02-1995.08北京农业大学工作 任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基建处常务副处长,处长 1995.08-2002.07中国农业大学基建处处长,西区后勤处处长. 2002.07-2005.07中国农业大学副校级干部,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5.07-2008.04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筹)校长(副校级) 2008.04至今 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