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从零开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雄安之雄心
热度 36 lvnaiji 2017-4-3 16:40
吕乃基 一、 从零开始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近70个年头,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也即将迎来40周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该建的各种设施差不多都已建起来了;在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该有的产销买卖活动也应有尽有;从中央到地方,事无巨细,管理这一切的各级部门,以及彼此间或明或暗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都建构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盘根错节的联系中,已经形成形形色色相对稳定的利益集团。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特别是深化改革,每一步都伴随着破与立的博弈,必然触动这一方或那一方的利益,如果面对的是利益集团的阻扰,几乎是寸步难行。 在这种情况下,雄安新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在最大程度上从零开始,以减少“破”的代价与阻力。 雄安新区,大致位于白洋淀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尚未受到大的破坏,需要做的主要不是破,而是建;不是零敲碎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全局,百年千年大计。 雄安新区所涉及的三县的经济基本上是传统的农业,只要做好征地拆迁和就业安排,产业升级的成本较少。现有较低的开发程度,恰恰意味着未来将有充裕的发展空间,可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新城。 上述两点说的是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方面如同“一张白纸”,更重要的“白纸”是政治生态。其一,雄安新区有县及以下的政府机构,这些机构面对居高临下的中央和国务院实在是微不足道,如同一张白纸。其二,雄安新区本身的党政机关尚在搭建之中,加上北京的部分企业、学校、医院、金融机构(中的部分)南下,关系网尚未形成;因而可以如同设施与产业一样,可以在顶层设计之后,高标准高起点建构面向未来的政治生态。 从零开始,既大大降低了“破”的成本与代价,又提升了“立”的“最新最美”的高度。 二、 搅动深水区 雄安新区同样立志于“破”。相对而言,“立”意跃然纸上,清晰可见,而“破”则在幕后。实际上,“破”意同样力透纸背。 大凡一个部门、一家公司、一个家庭,一个个人在一个地区呆的时间长了,就会对这个地区产生依赖感甚至某种“情愫”。北京为太多的官、商,乃至学(高校、科研机构、医院)提供了“场”,不仅是地理上的场所,而且是类似于物理学里的“场”,更是社会领域的“场”,官场、市场、商场,以及情场。至于学术界之“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以说是上述各种“场”的综合,而且被知识分子们操弄得更加娴熟,并蒙上了美丽的面纱而已。各种“场”的叠加、交错、变异,以及跨“界”,让“帝都”变得越发光怪陆离。北京,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有多少“皇城根儿”的遗老遗少,几多元老,还有几大家族的联姻。北京,为太多的人提供了登台亮相的舞台,众多演员又合力撑起和维系这个舞台。 当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三项条件中的两项分别是迁都南京和袁世凯南下,以剥离袁与北京及其势力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官场中官员的调动,理由都是工作需要,背后也有剥离官员与其所在之“场”的关系,例如曾经的八大军区司令互调。 北京,调出数人,数十人乃至百人都无济于事;如果迁都,既无可能,而且整体搬迁,那就几乎就是带着那个“场”。雄安新区是部分搬。搬的规模远大于百人,按规划,初期可能是数万,最后可能是数十万或更多;所涉及的事项不仅是工作,而且还有整个家庭,教育、医疗、购物,日常生活,对于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而利益集团,对于形形色色的“场”,构成实质性的影响,甚至伤筋动骨。如果北京的公司总部、央企和公共服务等迁到雄安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拆散,至少削弱不正常的政商关系,权钱勾结。 虽然路途并不遥远,毕竟不如同城那么方便,虽然还有网络随时可以联系,但终究不如现实世界的“全身心”那么真切动人,“体贴”入微。假以时日,林林总总的人际关系逐渐蜕变,“场”的结构就会发生衰变。一旦利益集团削弱或即使处于调整之中,这就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机,其影响不仅是京津冀,而且可能辐射到全国。 改革进入深水区。借雄安新区之东风,搅动深水区。 三、 指导未来 可以想见,在如此高规格的雄安新区,所投入的“会是30多年来积攒下的实践经验和雄厚财力。这是一次国家实力作用于经济实践的巨大社会试验田。它将真实地验证,由政府直接主导经济行动、规划经济版图这种看似违背自由市场规律却在既往30年创下中国经济奇迹的做法,能够在现实中再走多远。而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既是实验者,又是见证人。” 张燕生认为,深圳特区的使命是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充当了窗口和桥梁的作用。浦东新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金融发展和国际化。这次在京津冀区域成立雄安新区,承载的使命就是创新。如果加上深圳的市场化经验,今后将成为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心脏区域。 北京天津过于集中的科研力量和金融实力一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雄安新区将释放两个直辖市的人才与知识源泉,成为拉动北方增长的经济中心,均衡南北方的经济格局,把京津冀打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进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由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到雄安新区,可以看出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市场经济的推进。 其一,由南到北,市场机制渐次北上,与居于核心地位北京的政治权力结合。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历史上的中国,一个新朝代的建立几乎都是由北向南,所谓“南下”,“北上”鲜有成功之例。一上一下,其中的“势能”清晰可见。而今,由三个新(特)区的节奏可见市场经济的步伐。其二,由沿海到内陆,由注重与世界接轨和开放,引入外部的压力与动力,转向着眼和立足于中国本土与历史。与此同时,也就是市场经济由沿海推向内陆。 另一个方向是由外生转向内生。 中国的开放,在于与国际接轨,拥抱先进的生产力、资本和市场,拥抱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理念。中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相对而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动力正在下降,必须开启来自内部的压力和动力,雄安新区,就是转折点。 这一途径既可窥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彰显中国特色。 7 个方面重点任务表明,雄安新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 行将实现的现实版的中国梦 ,未来的中国,雄安新区,正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是“梦”本身,而且是“梦”实现的过程:改革与创新。雄安新区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在目前改革各种矛盾激化之时,以雄安新区为契机启动新一轮改革,寻找国家转型之路。 媒体议论“千年大计”的含义。雄安新区,再高起点也不可能看到千年,乃至百年之后,再新再高的产业,数十年后必然让位于此刻难以预料的更新更高的产业。 所谓“千年大计”,必然是将中国特色推向千秋万代。 四、 还会有“一张白纸”吗? 雄安新区是中国的“大目标”,大目标必然伴随着大风险。 首先,虽然雄安新区的几位领导或多或少都具有特区工作的经验,但如上所述,雄安新区有所不同。其一,主要是对内,其二,在“立”的同时必须考虑承担由北京转移的部分功能,这一情况是深圳与浦东所没有的,而且要趁转移之机,实现对原有功能的优化,并与雄安新区本身的功能相整合。 经验诚宝贵,创新价更高。 其次, 完美的顶层设计,如何与由下而上的动力对接 。其一,所有有关的机构、家庭与个人在如此规模的历史大事上,于多大程度上拥有选择权,譬如搬迁,关系到千家万户,是行政命令还是自主选择。在政策的“感召”之下,正如当年的“孔雀东南飞”,全国将有多少资源和人才趋之若鹜,包括各种炒房行为。这些资源将如何选择与被选择? 其二,顶层设计的落实过程,在多大程度上与市场机制对接,作为甲方,众多竞标的乙方是否平权,规则是否透明。大权在握的甲方具有太多腐败的机会和太大的诱惑,有必要未雨绸缪,制度安排先行。否则很可能发生 新区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其三,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接。虽说“从零开始”,但此“零”非彼“零”。深圳特区,外地人蜂拥而至,况且出入还要“通行证”;浦东新区,一江之隔是相对高素质的上海人;雄安新区,需要对接的是本地人,有自己悠久并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新区的四周同样是传统文化与农民的汪洋大海。目前,在区内已经出现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私搭乱建、抢栽抢种等行动。由下而上的自发行为未必如顶层设计之愿。此外,新区建设可能给华北这块珍贵的湿地保护带来严重的挑战。 这三个对接,谈何容易。 第三,当年就有“一张白纸”,被乌托邦的一意孤行所践踏。1978年百废待兴,在政治上举国上下高度一致,然而思想解放的同时没有市场经济基础。1992年转向市场经济,却没有相应的规则来规范政府的权力,市场中的资本,以及社会中的个人。 雄安新区,是中国寄予了太多希望的“一张白纸”。 今后,还会有“一张白纸”吗? 黎岩,雄安新区能给北中国带来一场化学反应吗?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2038?page=rest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7452 次阅读|79 个评论
哲学博士的科研正式开始
kly582 2016-11-8 07:37
Doctor of Philosophy,所有的博士都将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接近从零开始,补基础课,自学《岩石物理学》,同时做literature review,掌握其他研究人员的从老到新的研究成果。 Assistant Professor 催的急,下周就要写出来两篇摘要,只能走非常路线了。 看好在Seismic Rock Physics方面的研究,特别是#wave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从10月底开始了,加油!
1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零开始——组装我们的Edison
alaclp 2015-10-28 01:40
孙毅 发表于 2015-8-7 22:35:46 | 只看该作者 21 871 让我们从零开始了解到底Edison是个什么东东,它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小白们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在这里我们会从小白成长成(●—●)的! 首先来让我们看看它的真面目: 分别是Edison的正面和反面。 我们来看下这个小小身躯下的它的能量有多大: CPU: 22纳米双核双线程500MHz的英特尔Atom处理器 协处理器:100 MHz 英特Quark处理器 RAM: 1 GB LPDDR3 @800MHz Flash: 4GB eMMC and SDIO interface GPIO: 70 pins WiFi: 双频 802.11 (a/b/g/n) Bluetooth: 蓝牙2.1/4.0 USB: 1 USB-OTG 其他接口: SPI, UART, I2C, PWM 工作电压: 7 to 15 VDC Edison功耗: 无通讯待机: 13 mW 蓝牙开启待机: 21.5 mW WiFi开启待机: 35 mW 尺寸: 35.5mm*25.0mm*3.9mm 重量:模块50克 好吧心动不如行动,广告植入开始了! http://www.dfrobot.com.cn/goods-1035.html 但仅仅有一个Edison,我们还不能很好的把它用起来,怎么办呢?我们还需要一个扩展板,通过这个扩展板,把Edison上的 I/O 都放大到可以使用的接口。 为此我们有挺多选择: 前两个是Intel官方的扩展板 分别叫做:Arduino* expansion board 和 mini breakout board 第三个是DF的产品 Romeo 当我们有了Edison,有了接外设用的扩展板之后,我们需要把Edison安装在扩展板上:: 或者使用Mini: 想起一句广告词——So~easy~!! 细心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没有DF的扩展板呢?“ ——因为,版!主!也!没!有! 本次课程的最后一步,上电。 当扩展板上的两盏绿色的LED都点亮的时候,Edison就开始正常的工作了。尽管我们还看不到任何内容的输出,但Edison确实心潮澎湃的开始运行一个很小的Linux操作系统了。 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电脑已经摆我们面前了,它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Edison , 从零开始 来源:http://www.dfrobot.com.cn/communit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11extra=page%3D1
个人分类: 机器人|1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天还是要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
richardrain 2015-1-19 22:52
博士生活已经开始了半个学期,这是在期末的位置,刚给妻子打完电话,还是想静下心来,写点东西。 刚刚把给改了,那个了Maxwell Equation,逻辑上有点混乱。 一个青椒,换了自己之前的研究方向,之前研究荧光光谱仪器应用,现在博士阶段研究光学透镜的设计。很多东西都从零开始,我不介意别人看我什么都的样子,因为我知道我至少每天在逼着自己进步。 相信,在科研的路上,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感谢上帝在我的船上安排出现的猴子、斑马、耗子、土狗和一只孟加拉虎。“引用一下”
1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零开始的奔跑
libaokem 2013-10-15 01:32
好久没长跑了,今晚绕着校园跑了20圈(从22:00跑到23:25,每圈大概600m,共12000m)开始有点担心自己能否坚持下来,毕竟好几个月没长跑了。也许太想结束之前多少有点堕落的生活,换一种生活---从零开始的奔跑。 进入国科大,一开始挺想在感情方面有点进展(似乎需要好事多磨),所以好多时候都无心学习。 该结束这样的状态了,删除了DOTA,不去想烦心的事,或者读书、或者跑步,让自己忙起来。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抓住难得的机会,谦虚的交流学习。 1、每天跑2圈,每周一次长跑(20圈,两个目标:1)、希望离开北京前,跑进1h;2)、参加一次马拉松) 2、每周一单元GRE词汇(记记单词总是好的) 3、每天1-2个人名反应(多写写,总会记住的) 4、每天一篇英文文献(养成习惯吧!!!,前期多看看Nature+science+cell,做简单笔记) 5、每天干一件好事,不要求任何回报(锻炼自己的灵魂) 6、每周1-2本书(以读书清单为暂时目标吧,可适当调整) 每天整理自己要做的事,监督自己完成(没办法,自制力越来越差了)。我就每日六省吾身吧。。。COME ON, GUY
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零开始,慢慢来
longshanzhao 2013-7-2 10:12
从零开始,虚心学习,天道酬勤,从头开始。
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R 从零开始
lixe08 2013-5-9 23:12
语言的数学运算和一些简单的函数整理如下: 向量可以进行那些常规的算术运算,不同长度的向量可以相加,这种情况下最短的向量将被循环使用。 x - 1:4 a - 10 x * a 10 20 30 40 x + a 11 12 13 14 sum(x) #对x中的元素求和 10 prod(x) #对x中的元素求连乘积 24 prod(2:8) #8的阶乘 40320 prod(2:4) #4的阶乘 24 max(x) #x中元素的最大值 4 min(x) #x中元素的最小值 1 which.max(x) #返回x中最大元素的下标 4 which.min(x) #返回x中最小元素的下标 1 x - 4:1 #对向量x重新赋值 x 4 3 2 1 which.min(x) 4 which.max(x) 1 range(x) #与c(min(x), max(x))作用相同 1 4 mean(x) #x中元素的均值 2.5 median(x) #x中元素的中位数 2.5 var(x) #x中元素的的方差(用n-1做分母) 1.666667 x 4 3 2 1 rev(x) #对x中的元素取逆序 1 2 3 4 sort(x) #将x中的元素按升序排列; 1 2 3 4 x 4 3 2 1 cumsum(x) #求累积和,返回一个向量,它的第i个元素是从x 到x 的和 4 7 9 10 cumsum(rev(x)) 1 3 6 10 y - 11:14 pmin(x,y) #返回一个向量,它的第i个元素是x , y , . . .中最小值 4 3 2 1 x - rev(x) #重新赋值 pmin(x,y) 1 2 3 4 pmax(x,y) #返回一个向量,它的每个元素是向量x和y在相应位置的元素的最大者 11 12 13 14 cumprod(x) #求累积(从左向右)乘积 1 2 6 24 cummin(x) #求累积最小值(从左向右) 1 1 1 1 cummax(x) #求累积最大值(从左向右) 1 2 3 4 match(x, y) #返回一个和x的长度相同的向量,表示x中与y中元素相同的元素在y中的位置(没有则返回NA) NA NA NA NA y - c(2,4) y 11 2 13 4 match(x, y) NA 2 NA 4 na.omit(x)函数忽略有缺失值(NA)的观察数据(如果x是矩阵或数据框则忽略相应的行) na.omit(match(x,y)) 2 4 attr(,na.action) 1 3 attr(,class) omit na.fail(match(x,y)) #na.fail(x) 如果x包含至少一个NA则返回一个错误消息 错误于na.fail.default(match(x,y)) : 对象里有遺漏值 which()函数返回一个包含x符合条件(当比较运算结果为真(TRUE)的下标的向量,在这个结果向量中数值i说明x == a(这个函数的参数必须是逻辑型变量) which( x == 2) 2 which( x = 2) 1 2 求组合数 choose(4,2) 6 choose(3,1) 3 choose(-3,1) -3 choose(-4,2) 10 y - c(1:4, rep(4,1)) y 1 2 3 4 4 unique(y) #如果y是一个向量或者数据框,则返回一个类似的对象但是去掉所有重复的元素(对于重复的元素只取一个) 1 2 3 4 table(y) #返回一个表格,给出y中重复元素的个数列表(尤其对于整数型或者因子型变量) y 1 2 3 4 1 1 1 2 subset(x, x2) #返回x中的一个满足特定条件...的子集 3 4 sample(x, 2) #从x中无放回抽取size个样本,选项replace= TRUE表示有放回的抽样 1 2 sample(x, 2, replace = TRUE) #有放回的抽样 2 3 R中用来处理数据的函数太多了而不能全部列在这里。读者可以找到所有的基本数学函数(log, exp, log10, log2, sin, cos, tan, asin, acos, atan, abs, sqrt,. . . ), 专业函数(gamma,digamma, beta, besselI, . . . ),同样包括各种统计学中有用的函数。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零开始写好每一篇博文----进入第9000篇的博文
热度 5 黄安年 2012-10-27 15:54
从零开始写好每一篇博文 ---- 进入第 9000 篇的博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27 日 发布 金秋十月 , 我进入了第 9000 博文撰写期 , 为了整理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入住科学网以来所写的博文 , 自 2012 年 9 月 13 日起 我陆续发布全文目录。每次 100 篇,发完为止,迄今已经发完前 4100 篇。我的博文绝大部分是原创 , 很少“微博”和转载 , 以学术性、普及性、知识性、见闻性、即时性博文居多,还有 6 万左右份的图片。这些博文科学网上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的朋友有兴趣的不多 , 而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及社会各界人士登陆的颇多,博文平均点击量仅仅 1294 人次 , 热评者很少,很符合自己的心愿。虽然近两三年来推荐量大幅减少,但是总点击量仍居高不下,和其他热门博主保持着一定差距。这至少表明人文社会科学的博主目前和往后一段时间里在科学网里尚有立锥之地。 我的博文涉及的内容 , 既有个人研究和教学的心得及成果、生活记录 , 也有个人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喜所忧,都不是为写而写的。虽然我退休多年 , 有较多的时间来撰写博文 , 但是写博文是需要投入、需要时间的 , 一天只有 24 小时 , 写一阵子 , 和天天写是不同的 , 这和业务领域是否挂钩实际上没有太大关系 , 真正有关系的是坚持不懈地认真地写,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为自由民主的理想,为生活更灿烂美好,为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 记载着跟随时代步伐的一窥之见。 ***************** 再谈坚持写好每一篇博文 ---- 第 8001 篇博文的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05 月 04 日 发布 在迎来“五四”青年节之际,截止 08:38 , 已经发布博文 8000 篇。如同《第 7001 篇博文的话》一样,这 8000 篇博文是一篇一篇认认真真地写下来的 , 而且绝大部分是自己的不是转载的 , 即使转载也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 8000 篇博文的总点击量累计 910.6 万 , 平均每篇博文阅读量 ( 点击量 ) 是 1113 篇 , 2007 年 3 月 7 日 以来共发照片和图片累计 5.1 万多张 。 五四精神是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我写博文或办学术交流网的宗旨是: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也是在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上张扬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时代精神和天下为公精神。 *************** 坚持写好每一篇博文 ---- 第 7001 篇博文的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1 年 10 月 26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笔者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加盟科学网博客以来,截止 2011 年 10 月 25 日 9 : 27PM (美东时间),已经发布博文 7000 篇。这 7000 篇博文是一篇一篇认认真真地写下来的 , 而且绝大部分是自己的不是转载的 , 即使转载也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 7000 篇博文的总点击量累计 800.4 万 , 平均每篇博文阅读量 ( 点击量 ) 是 1112 篇。 博文涉及的内容 , 既有个人研究和教学的心得和成果记录 , 也有个人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喜所忧,都不是为写而写的。 我已经退休 13 年 , 早已是边缘化的学人,但是退休并不意味着一个学人学术生命的终结,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自由学术的大好时光, 问题在于自己是消磨时光还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事实上 , 4 年 8 个多月的写博时光说明不间断地撰写自己喜欢写的博文是学术生命和自由生命的延续, 在一定意义上 , 在我们这个史无前例的社会大转型的时代 , 每个人每天都在写自己的和自己所见闻的社会的“历史” , 博文是撰写“历史”的活生生的记录 , 岂是仅仅的喝咖啡的休闲港。 我退休十来年 , 天天上自己的“班”, 根本不存在是否影响正常工作问题。即使以 8 月中旬来美国的两个多月为例 , 我并非每天游山玩水,事实上每天要主持一家六口的家务、和辅导两个外孙的第二课堂等事情要做 , 我的“工作量”不比在职的要少,我在美国的写博是见缝插针、忙里偷闲,有所为有不为的产物, 当然最重要的是生活有内容 , 撰文有感受。 我一直主张重视网络学术包括博文的学术内涵。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学术纸媒化和学术网络化是相互依存的 , 任何轻视网络学术的见解都将被证明是不可取 , 设想我们的科学网上万博主都来重视 , 真正做到学术性博文和社会性、生活化博文并举,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博文同在 , 我们的科学网将能够大展宏图。 在博文开始 7001 篇之际,正值即将迈入我的人生第 76 个年头 , 祈望自己身体好 , 心情好 , 坚持天天写好博文。 ********************** 再谈写好每一篇博文 ---- 第 6001 篇博文的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1 年 4 月 3 日 发布 七个月前的 4 月 2 日 , 我开始了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落户科学网博客以来的第 5001 篇博文,经过 211 天日以继夜,现在又开始了第 6001 篇博文。在我看来由于可以理解又难以认同的本非问题的原因 , 被迫删去的几篇没有包含在统计数字内。四年来平均每天撰写博文 4 篇。 我要重申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 这里没有什么捷径,也非编辑部的特别厚爱 , 笔者没有聪明才智 , 但勤奋可以后天弥补 , 需要付出持续不断努力:天天几个小时 , 没有双休日 , 没有节日,没有寒暑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 坚持就是胜利。 \6000 博文写我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教所研、所喜所忧、所论所辑、所摄所述,虽然质量水平不同 , 但是认真写好每一篇的 , 而且绝大多数不是转发,即使少量转发也加必要评论。涉及方方面面,属于自由博文,论学谈教,议论内容大到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 小到民生社区生活,有感而发 , 有事而叙,不为量化 , 不为排行 , 而是自己有兴趣,有责任 , 也因有时间、有内容,也有精力。目前登陆我的博文累计 629 万余人次,平均每篇博文登陆量为 1048 人次左右。 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是我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的宗旨,在开始第 6001 篇博文之际,从零开始 , 写好每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29403 ************************* 写好每一篇博文 ---- 第 5001 篇博文的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0 年 9 月 2 日 发布 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落户科学网博客以来 , 已经发布博文 5000 篇 , 现在这篇是第 5001 篇 , 这是科学网博客上现在看到的 , 被迫删去的几篇没有计算在内 , 说第 5001 篇只是具有象征性意义 , 想不到三年多天天坚持不懈地写博文的结果已经逾半万篇了。看来重要的是坚持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 什么捷径,笔者无才 , 勤奋是可以做到的 , 只是需要付出:天天几个小时 , 没有双休日 , 没有节日,没有寒暑假,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坚持下来,这难字就退居二线了。 博文写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教所研、所喜所忧、所论所辑、所摄所述。涉及方方面面,属于自由博文,论学术谈教学,议论内容大到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 小到民生社区生活,有感而发 , 有事而叙,不为量化 , 不为排行 , 而是自己有兴趣,有责任 , 也因有时间、有内容,也还有精力。 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是我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的宗旨,在开始第 5001 篇博文之际,从零开始 , 写好每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5850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01340 ************** 我的 7000 博文中含有 43000 张图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1 年 10 月 27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 笔者加落户科学网博客以来 , 在我的 7000 博文中 , 依据粗略统计总共含有 43000 张照片和图片(科学网博客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并没有图片和照片总量的数据) , 其中绝大部分部分是笔者即时拍摄的 , 也有少量是根据需要翻拍的 , 还有一些是转发的。 由于博文配以照片,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由于科学网博客对于图片数量并没有限制,这样就出现了前面所说 43000 张图片的个人图片库,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图片绝大部分是叙述照片而非观赏照片,所谓叙述是随机即时抓拍的 , 真实性和历史感 , 但是就照相技术来说是很低下的或者不入流的,对于我本人来说 , 重要的是真实性和叙述性从而也就为社会生活史实准备了第一手的未见加修饰的资料。 在我的这些 43000 张照片中有的十分珍贵 , 至少在我看来如此,这和编辑部推荐意图几乎没有关系。我希望这些虽然不成熟但却是原创性照片,能够对于自下而上的社会生活历史的注释,起着添砖加瓦的绵薄之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0176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0 年 9 月 2 日 发布 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落户科学网博客以来 , 已经发布博文 5000 篇 , 现在这篇是第 5001 篇 , 这是科学网博客上现在看到的 , 被迫删去的几篇没有计算在内 , 说第 5001 篇只是具有象征性意义 , 想不到三年多天天坚持不懈地写博文的结果已经逾半万篇了。看来重要的是坚持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 什么捷径,笔者无才 , 勤奋是可以做到的 , 只是需要付出:天天几个小时 , 没有双休日 , 没有节日,没有寒暑假,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坚持下来,这难字就退居二线了。 博文写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教所研、所喜所忧、所论所辑、所摄所述。涉及方方面面,属于自由博文,论学术谈教学,议论内容大到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 小到民生社区生活,有感而发 , 有事而叙,不为量化 , 不为排行 , 而是自己有兴趣,有责任 , 也因有时间、有内容,也还有精力。 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是我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的宗旨,在开始第 5001 篇博文之际,从零开始 , 写好每一篇博文。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58502.html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67010.html
210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切从零开始
热度 2 yangzw12 2012-10-24 09:19
想的多,但是行动能力不足,严重的束缚发展!
1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动作][太极1从零开始][TS-RMVB/274M][国语无字][2012最新上映中
lcj2212916 2012-10-4 17:14
片名: 太极1从零开始 又名: 太极 / 太极之从零开始 / Taichi 0 / TaiChi 导演: 冯德伦 编剧: 张家鲁 / 程孝泽 / 陈国富 主演: 袁晓超 / 梁家辉 / 杨颖 / 彭于晏 / 冯绍峰 / 舒淇 / 刘伟强 / 谢欣颖 / 熊欣欣 / 冯克安 / 梁小龙 / 陈思成 / 熊乃瑾 / 英达 / 冯德伦 类型: 喜剧 / 动作 / 奇幻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2-09-27(中国大陆) / 2012-10-19(美国) 片长: 99分钟 官方小站: 电影《太极》 影片介绍:   清朝中叶,内忧外患,传统崩溃,民生凋敝。小男孩杨露禅额头天生肉角、相貌奇异,却只会吃和傻笑,大家认定他这辈子只能混吃等死,唯独杨母(舒淇 饰)认为儿子露禅(袁晓超 饰)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随着年龄增长,露禅渐渐展现异于常人的能力——对于种种拳脚招式,过目不忘,尤其是头顶肉角一旦被触动,更是力大无穷,无人 能敌。高人指出,如能善用此天赋,他将成为绝顶高手,但若放任其颜色由红转黑,必有性命之虞。露禅一路颠沛流离来到陈家沟——太极拳的发源地,希望学拳保 命。孰料陈家拳不传外人,所幸有神秘老人(梁家辉 饰)总在关键时刻暗中指点,露禅进步神速,令村民刮目相看。一向平静的山村,因为朝廷修筑铁道面临灭村危机。在陈家沟成长,从英国学成归国的直隶铁道总监 造方子敬(彭于晏 饰),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牺牲乡亲的利益。玉娘(杨颖 饰)与子敬青梅竹马,面对爱人背叛,伤心欲绝,决定不惜性命保护家园。子敬率领机械怪兽“特洛伊”直捣村口,威胁村民限期搬离,否则夷为平地。露禅在神秘 老人的指点下,与玉娘并肩作战,一举摧毁特洛伊,打退清兵,拯救全村。陷入疯狂的方子敬,誓言以更强大的火力报复,而玉娘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9804460
3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脚印走----有感于访问量突破千万
热度 46 黄安年 2012-8-24 13:17
从零开始 , 一步一步脚印走 ---- 有感于访问量突破千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8 月 24 日 发布 我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登陆科学网博客以来,至今已经 5 年又 5 个半月多了。我真的没想到我的博文访问量竟然能够突破千万 , 到今天下午 1:13 分访问量已经达到 10000163 人次;没有想到我的访问量的排行榜两年来稳居科学网的前列;也没有想到我的访问量能够持续稳步增加。 ( 见下附文 , 这次 900 万到 1000 万只花了 4 个月另 8 天时间 , 而 1000 万的平均百万量时间为近 6 个半月 ) 我的博文访问量 突破千万固然有成就感 , 但是这并非特别值得一提的事 , 因为就我的学术交流网来说 , 其访问量估计早已突破千万了 ( 现在已不显示数字了 ) ,文章也有二万七八千份了。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些点击量不是靠什么团队策划特别推荐获得的,就我的博文平均推荐量和上热门议论栏目文章来说 , 我恐怕只能排三百位以下甚至更低,我自知不是科学网科技界热门博主 , 说得白一点恐怕只是陪衬并具点缀色彩的博主 , 尽管我一直主张科学网需要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这一块 , 否则科学网难以成为全球华人的科学网 , 科学网上的科技精英们也难以丰富人文情怀和社科知识,不过这些建言未见有什么收效。尽管许多著名门户网站邀我加盟 , 都一一为我婉言谢绝,科学网为我提供了延续学术生命的场所,我是一直怀有感恩之情的。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 , 已经退休多年 , 写博文可以健脑健身健心情,多年来退而不休 , 发表的纸质论著不亚于退休前 , 与此同时撰写博文不断,学术研究和享受生活相得益彰。没有团队、没有项目资金、没有休闲时间。论学术成果不亚于某些在职博导 , 论博文数量和含金量也不容轻视,这些是自己一点一滴、持之以恒、连续不断写下了来的,写自己真情实感 , 所感所想、所思所得、所记所忆、所见所闻。可能由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是美国和当代世界,是生活在学术圈和普通居民区,对于现代生活和历史记忆有着一些人生感悟,所以没有畅销文却有常效文,网页页面很少有推荐和热议博文 , 而每日的访问量却稳定增长而无大起大落。不跟风 , 走自己的路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宽以待人 , 严于律己,信守学术为公,实事求是,是自己的基本信条,踏踏实实地写好自己的每一篇博文。我的博文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想到写一篇博文要捞什么点击量。现在这个点击量是积 5 年半的时间 , 和某些名人短短几篇微博就上千万是无法相比的,畅销的不一定是常效的,学术研究者需要的是常效而不是短期的畅销。 因为在号称数万博主的科学网中 , 我是率先迈上访问量过千万台阶的 , 所以对科学网来说也有着标志意义了。君不见科学网排行榜上突破百万的已经有 72 博主 , 而其中突破 200 万的有 30 位博主,突破 400 万的有 10 位博主,突破 700 万的还有两位博主,估计再用不了两年,将会出现第二、第三位千万博主 , 那才是科技领域的真正领航员。 我幻想,如果健康状况和时间允许的话 , 我的第二个千万访问量应该在“十二·五”计划结项之时达标。过分看重访问量是祸害,有了访问量是个激励,把握在自己。如果我现在半年不写一篇博文 , 估计我的平均点击量排行不降反升,可见点击量这东西不能看重了。 我要感谢许许多多我认识和不认识的网友 , 从我每天发布的新博文来统计 , 每天点击量也只有几百,但是就综合统计来看 , 一个时期以来我的博文访问量每天在 6000 上下 , 有时更多 , 这足以说明写自己的常效博文是最重要的。 ********************** 再谈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 有感于累计访问量 900 万人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4 月 17 日 发布 截止 2012 年 4 月 16 日下午 15 时 笔者的博客累计访问量已经超过 900 万人次( 9000016 ),这一访问量在科学网众多博主的博文中暂居于领先地位(已经两年)。迄今科学网博主中仅有 12 人的各自访问量累计超过 300 万人次,其中超过 600 万的有 4 人,超过 100 万人次的博主不超过 64 人。可见访问量的发展空间大得很。 就我个人情况而论,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我的博客落户科学网以来,截止 2011 年 10 月 25 日凌晨 ( 美东时间 ) 我的博客点击量(访问量)突破 800 万人次( 25 日 6 ; 55AM 8001143 人次)。 2011 年 4 月 16 日 ,访问量突破 700 万。 2010 年 11 月 19 日 ,访问量突破 600 万。 2010 年 7 月 30 日 , 访问量突破 500 万。 2010 年 3 月 20 日 , 访问量突破 400 万。 2009 年 10 月 16 日 访问量超 300 万。 2009 年 4 月 25 日 , 访问量突破 200 万。 2008 年 7 月 15 日 ,访问量突破 100 万。 第一个 100 万 , 花了一年 4 个月又 8 天。 第二个 100 万 , 花了 8 个月。 第三个 100 万,花了 5 个月又 20 天。 第四个 100 万 , 花了 5 个月另 4 天。 第五个 100 万 , 花了 4 个月又 10 天。 第六个 100 万 , 花了 3 个月 11 天。 第七个 100 万 , 花了 4 个月又 27 天。 第八个 100 万 , 花了 6 个月另 9 天。 第九个 100 万 , 花了 5 个月另 23 天。 (说明:这个统计数字没有将删除的点击数计算在内,以科学网博客公布的为准),可以看出,自第三个 100 万起 , 基本上每隔半年左右增加 100 万。而第一个百万花了 16 个月 , 第二个百万花了 8 个月 , 其积累增长效应是明显的。 如果从 2007 年 3 月 7 日 以来计算迄今共 1867 天,则平均每天的访问量为 4900 人次左右。这个累计数字是细水长流不断线获得的。这个访问量和许多大的网站和名人来说 , 不值一提,而且和自己迄今已经发布的 7906 篇博文相除 , 那么平均每篇博文的访问量仅仅为 1130 篇,数量实在有限。大有扩展空间。 无论是科学网编辑部还是博主个人当然希望访问的人越多越好,问题是这个累计量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累计起来,不能期望通过炒作等外来因素来推进。我坚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写好每一篇博文,只要每位博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勤于写博不断线,整个科学网的博文数量不仅会大幅度增加 , 而且科学网的登陆总量及众博主的点击量会有较大的增加。 *************************** 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0 月 25 日 (美东时间)发布 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我的博客落户科学网以来,截止 2011 年 10 月 25 日凌晨 ( 美东时间 ) 我的博客点击量(访问量)突破 800 万人次( 25 日 6 ; 55AM 8001143 人次)。 2011 年 4 月 16 日 ,访问量突破 700 万。 2010 年 11 月 19 日 ,访问量突破 600 万。 2010 年 7 月 30 日 , 访问量突破 500 万。 2010 年 3 月 20 日 , 访问量突破 400 万。 2009 年 10 月 16 日 访问量超 300 万。 2009 年 4 月 25 日 , 访问量突破 200 万。 2008 年 7 月 15 日 ,访问量突破 100 万。 第一个 100 万 , 花了一年 4 个月又 8 天。 第二个 100 万 , 花了 8 个月。 第三个 100 万,花了 5 个月又 20 天。 第四个 100 万 , 花了 5 个月另 4 天。 第五个 100 万 , 花了 4 个月又 10 天。 第六个 100 万 , 花了 3 个月 11 天。 第七个 100 万 , 花了 4 个月又 27 天。 第八个 100 万 , 花了 6 个月另 9 天。 (说明:这个统计数字没有将删除的点击数计算在内,以科学网博客公布的为准) 这 800 万来之不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本着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 资源共享的原则,我无意追求点击量和迎合编辑部推荐意图,也不随波逐流。坚持天天写博文,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所感所研,是我一贯的态度。 在迎来 800 万累计人次之际,正值笔者即将步入 76 岁之时,甚感欣慰。 ********************** 再谈一步一个脚印 : 有感于累计访问量从 100 万到 700 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4 月 16 日 发布 五个月前 , 我写博文《一步一个脚印 : 有感于累计访问量从 100 万到 600 万》(全文附下),现在写《再谈一步一个脚印 : 有感于累计访问量从 100 万到 700 万》,这是截止今天下午 17 时的数字,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我落户科学网的博客已经发布的博文过 6000 余篇。半年的访问量 100 万 , 日均 6600 左右。 前二个百万的日均访问量要超过这 600-700 万的访问量,现在这 100 万比以前两次少了 , 其原因估计是和科学网的改版有关。我的统计数据显示 1 月 22 日 22 时 旧版访问量合计: 6605537 ,从 1 月 22 日 到 4 月 16 日 访问量只增加不到 40 万,而 11 月 19 日 到 1 月 22 日 的 2 个月时间就是 60 万。一次大规模改版后要恢复性增长并快速超过 ,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起来、一点一滴地记下来、一篇一篇地写起来、一张一张照片拍下来。我从没有想到自己的博客受访量达到 700 万 , 如果继续下去而且健康状况和时间也允许的话 , 那么到 2013 年底突破千万并非不可能的。不管怎么说 , 还是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开始。 *********************** 一步一个脚印 : 有感于累计访问量从 100 万到 600 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9 日 发布 截止今天上午 10 : 18 为止,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我落户科学网的博客已经发布的博文过 5360 余篇 , 图片超过 33000 张 , 累计访问量突破 600 万人次。 这 600 万的累计访问量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 开始时访问量并不多 , 写的多了,时间长了 , 看的人多了 , 影响扩大了 , 访问量也就逐步增加了,并没有什么特别诀窍。如果一定要说有 , 只是求于实,敏于思 , 勤于写 , 持于恒。下面的一组数字可以一些说明问题。 2008 年 1 月 5 日 ,累计访问量突破 50 万(见《访问量 50 万和 530 万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5 日 )。 2008 年 7 月 15 日 ,累计访问量突破 100 万(《有感于博客访问量突破百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5 日 )。 2009 年 1 月 12 日 ,累计访问量突破 150 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9729 ) 2009 年 4 月 25 日 , 累计访问量突破 200 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082 ) 去年 10 月 16 日访问量累计超 300 万。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2703 ) 2010 年 3 月 20 日 , 访问量突破 400 万。 2010 年 7 月 30 日 , 访问量突破 500 万。 第一个 100 万 , 花了一年 4 个月又 8 天。 第二个 100 万 , 花了 8 个月。 第三个 100 万,花了 5 个月又 20 天。 第四个 100 万 , 花了 5 个月另 4 天。 第五个 100 万 , 花了 4 个月又 10 天。 第六个 100 万 , 花了 3 个月 11 天。 可以看出,每一个百万访问量呈现加快趋势,第一百万 ,16 个月又 8 天 , 第 6 个百万则为 3 个月半不到。这种增加是有前提的 , 即我撰写的博文数量基本不变 , 坚持天天发博文基本不变,写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辑所感不变。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科学网提供了高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服务 , 科学网的博主大幅度增加 , 而科学网外的朋友登陆的也越来越多,海外读者有增无减。 我为什么写博客?还在 07 年三月 , 我加盟科学网博客群时就坦言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博客自己写 ,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议、所学所研、所辑所评。这自己是和个人经历、教学和研究领域、社会生活具体环境分不开的,因而对于科学网博客来说 , 各抒己见,五花八门是必然的 , 不可能全部集中在科学技术某个专门领域内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取向 , 不可能要求为适应某种特定需要而写 , 或者说为点击量、为编辑部取向而写。去年 4 月我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一篇论文:《网络博客与美国研究的普及和提高 ---- 以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文为例》,二万字全文发表在《云梦学刊》 2010 年第 6 期上 , 全面阐述了我所撰写的博文和美国研究与普及的某种关系。我的《老话题与新挑战 ---- 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年)、《道钉,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白山出版社, 2010 年)的主要内容 , 均在博客上发表过。 有人说 , 我是个退休专业户。退休固然不假,但并非专业户 , 撰写博文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是花的时间多些而已,这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并非所有退休学人都写这么多博文 , 更非许多撰写博文者天天坚持。 有人猜测 , 大概我享有科学网优惠待遇。这恐怕是一种误解。科学网编辑部对我并没有特别的偏好 , 说得白一点 , 科学网上让一个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退休老人长期占据访问量第一的席位,并不见得是什么荣耀的事,因为绝大多数博主是从事科学技术的学人。我的博文既无文采,也非许多博主感兴趣的话题,评论者不甚了了(平均一篇博文不到一篇评论) , 被编辑部精选上头条的在我的全部博文中不及 0.5%, 我的博文极少上单周博客排行榜 , 博文点击量平均排行也从未进入前百位 , 按照全部博文平均访问量统计 , 应为 1194 人次,属于百名之外芸芸众生之列 , 并不属于“牛”博队列。 今年 4 月 19 日 , 我突然发现在博客总排行中鸿飞先生屈居第二 , 我则排到了前面 , 后来他的距离和我拉大 , 我这才知道 , 他到大洋彼岸另有重任在身 , 所以撰写博文少了 , 如果他能像以前一样撰文宏论 , 那么名列榜首非他莫属 , 当然有望名列第一的并非他一人 , 从长远来看人人平等、人人有望,并非科学网能刻意培育、以至炒作垄断所能为之。就我而言,极望退居二线,也免得遭人议为“一小撮”。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持之以恒,终有成效 , 想一举成名 , 专门钻研点击成功的诀窍,恐怕是走错了路。毕竟,我们不能为唯点击量是从。 笔者以为,单篇访问量不在多少 , 重在认真和参与。有人以单篇点击量多少来衡量博文的质量 , 其实点击量、访问量只能说明数量,不能说明博文质量。单篇博文的访问量受制约于网友登陆的偏好、话题的关注、编辑的引导、专业的方向、博主的构成等因素。笔者并不以为访问量少的博文一定是什么“垃圾”,是否“垃圾”见仁见智,何况即使“垃圾”还可变“废”为宝。 其实 600 万访问量比起新浪、凤凰卫视的博客来要差很多 , 即使比起我的学术交流网也差了不少 , 如果科学网真正形成了全球华人学者的精神家园,如果科学网也吸引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的学人加盟和登陆科学网,相信整个科学网的访问量会有大幅度增加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8531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6039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60391
15892 次阅读|94 个评论
从零开始,永远做快乐的沧海之一粟
MIT1982 2012-7-15 08:33
科研从头到尾永远是伴随着意外的发生,2012年,也许是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的春天也许我们满怀信心,憧憬无限,但事与愿违,很多事情并不像自己谋划的方向发展,意外总是不断的到来,犹如晴天霹雳,犹如洪水猛兽。但是我们依然是我们,变得可能是短暂的失望,是短暂的灰心,但不变得是我们的理想和内心的坚定。任狂风暴雨,我们岿然不动,虽然只是沧海之一粟。任何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坏,无伦发生什么,我们依然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人生,做快乐的沧海之一粟。 2012年,所有人议论纷纷的年份。所有不如意的人们从零开始,从一个新纪元开始,依然满怀希望,满怀信心,去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祝愿科研上所有坚定的青年人有一个快乐的心!科研无人界,但人有属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从零开始,现实没有粮食,我们依然内心坚定,精神上要继续反思、学习、积累、提高。忘掉现实的一切功名利禄,只要有口饭吃,有个地方睡足矣。但科研上,我们要更加努力武装自己,全面提高自己,加倍努力,这是任何外界都不能阻挡的。 现实中我们的面前充满着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羁绊,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永远做快乐的自己。永远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全力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和水平,迎接更多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羁绊。仅此来激励自己,和大家共勉。 2012.7.15 中国传统鬼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道难,我还想试一试
pinehu 2011-12-12 20:51
我以后可能要进行分子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从师兄师姐口中得知,这不是件简单的工作。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因为在任何尝试之前说不,应该不是我的作风。 目前所有的一切是从零开始。我正在四处寻找资料和师长、朋友的帮助,并渴望得到更多人的指点,快速喜欢上这份研究工作。
2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习不能从零开始
热度 2 cosismine 2011-10-12 22:41
这个故事转载自张天翼的博客,我估计是他杜撰的,他估计不是天的翅膀,他是天的才子——天才。 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720do=blogid=494493 一伙计说,他昨天晚上学了一些汉字。 吾曰,写来瞧瞧。 他在白板上写了“一二三”。 吾问,四 - 十学了吗? 他说,学了,但记不住,你能写给我看吗? 吾写之。 他说,这太难了,记不住。 几秒钟以后,他问, 0 怎么写?这应该简单吧。 吾在白板上写了“零”。 “啊 ~~~ ,我的神啊 ~~~ ”他落荒而逃。
18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习不能从零开始
热度 7 tianyizhang6 2011-10-8 13:47
一伙计说,他昨天晚上学了一些汉字。 吾曰,写来瞧瞧。 他在白板上写了“一二三”。 吾问,四 - 十学了吗? 他说,学了,但记不住,你能写给我看吗? 吾写之。 他说,这太难了,记不住。 几秒钟以后,他问, 0 怎么写?这应该简单吧。 吾在白板上写了“零”。 “啊 ~~~ ,我的神啊 ~~~ ”他落荒而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学术思想源于生活
baiyunrui 2011-6-25 23:13
我想思想应该还有很多特点,但是仅就上述特点给我们的启发,也可以尝试回答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其一, 思想从环境来。 人天生不会遗传来思想,思想都是后天的。人从零开始认识外界,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中就不断需要对学习的东西进行归纳总结,这些归纳总结的结果就是对思想的消化吸收并且自我化。善于从周边的环境带来的信息中得到思想是很重要的来源。古人没什么书本可看,但是只是观察自然,就得到了令人敬畏的思想。因为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和书本。从周围的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思想,因为有些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做的正确,自然就有正确的道理,观察并且解释其合理性,得到的就是思想。 其二, 思想从书本来。 读书是学习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能通过书本来学习前人的知识,并从知识中得到思想。看学术论文的一个要点就是不要只看其技术部分和理论部分,而是要还原其思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他/她会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技术路线,为什么会想到某些技巧。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学术思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简单的记住论文的结论甚至过程,只是增加了知识存储,没有经过高度的加工,是没有思想的。好比和面,需要反复的揉面,面才有筋骨,洗去面粉,得到的是面筋,可视为思想。 其三, 思想从压力来。 一个没有需求要解决的人是不会产生思想的。思想是人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相结合的结果。毛泽东灵活的战术战役思想并没有直接来自孙子兵法,是他自己从战争实践中不断地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综合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灵活机动。所谓兵法,在于一念之间。一个整天忙于简单事务的人不会产生思想,因为根本没有产生的动机。假如毛泽东一直在太平的环境中成长,他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后来的思想。我们做科研,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殚精竭虑,走进问题,再走出问题,不断地锻炼,这才有可能产生学术思想。一个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不会产生思想的。无论是内在的需求,如释迦摩尼,还是外在的需求,都是思想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人的天生的好逸恶劳性,思想的产生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们之所以欣赏思想,正是因为思想的来之不易。 其四, 思想从方法来 。由于思想具有新颖性的特点,那么有些确定性的方法是可以产生思想的,虽然未必很高明。比如,刻意的否定有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顺从和跟踪都不会产生自己的思想。因为自然是丰富的,多角度的,看到一个角度的道理,刻意从反方面多看看,也许就能看到不同的道理,也就可能得到不同的思想。刻意的总结归纳也会带来思想。很多人做对了很多事,但是没有主观的归纳一样没有思想,只是个幸运儿。但是,刻意的归纳总结对于学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看了一段时间书或者论文,要强迫自己进行高度的抽象归纳,这是产生自己的思想的有效手段。 其五, 思想从潜意识来 。思想具有主观性,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很重要,而主观能动性的最有效的部分就是潜意识思考。这在庞加莱的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潜意识工作的好条件,也许就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最终可能会形成更多的思想。 其六, 思想从举手投足来。 儒家最高的境界在于吃饭睡觉皆学问。虽然我们在谈学术思想的问题,但是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相通性,看似无关的事务,其内在可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需要我们具有很好的洞察力和联想能力。举手投足,都是我们思想的体现,或者是思想的重要来源。 总的来说,什么是思想,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依然是个未解的人类难题。上面仅仅是比较粗略的思考。 后记:本文本来是应约写的,但是要求先投稿。想想就算了,这个问题太复杂,没有彻底搞清楚之前还是慎重正式发表。研究哲学不是我的专业。这里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个人分类: 净化心灵|2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零开始
bricklayer 2011-2-3 11:43
成功者的哲学总告诉我们:从零开始。 什么是“从零开始”? 为什么要“从零开始”? 如何“从零开始”? 什么是“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就是忘记以前的所有,不管你以前多么的不幸还是何等地辉煌过,无论是对自己一无是处或一无所知而痛苦自责,还是自以为学识渊博无所不能而洋洋自得,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重新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一步一步做。 为什么要“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用什么好处? 一. 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觉得世界是多么地新奇,保持一份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你会非常快乐。 二. 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能够使以一种非常简单的心理看问题,这样能够摆脱很多心理上的缚束,心放得开,因此更具有创造力。 三. 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在你做一件事毫无信心的时候或觉得厌烦了的时候,能够使你能够保持长久的耐心和信心。 四. 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能够使你胜不骄,没有永恒地终点,终点即起点。 五. 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能够使你败不馁,心里上告诉自己,“怕什么,我才刚刚开始”。 《道德经》第一章有一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觉得如下这种解释更为合理: 如果我们对一件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就想探探它的深渊高妙何在;当对它有所了解的时候,我们就急切地想看看它的尽头(或终点)在哪里(徼,有“边界”的意思 )。 想想我以前我看一本大厚书的时候,刚开始还是觉得挺有信心的,想探求这书中讲了什么高深奥妙的道理或技术;当看着看着,就没什么耐心了,总不时地往后面翻,看看还有多少页,总是感叹,“看不完了,还有这么多”。 如果做到从零开始? 太极拳动作本身简单,更是一个考验人毅力和耐心的时候。如果你每次都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你定能坚持。 下面看一则苏格拉底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大家一定惊叹柏拉图的意志力。具有耐心和意志力很简单,忘记昨天所成,把自己当成一个三岁小孩,从零开始。简单好奇的眼光看问题,你不仅快乐,而却还能得到意外收获。多么划算阿。 难怪说真正的大师都虚怀若谷的; 难怪苏格拉底常说,“我自知一无所知”; 难怪Steve Jobs告诫我们: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失败或失去耐心了的时候,请告诉自己:“我本来就笨,本来学得慢,大不了重新开始做,做一百遍一千遍,我就不相信做不好。 大智若愚的道理懂了吗?
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毕业论文开题
wangyanjie 2010-12-23 19:07
毕业论文开题,自己是彻彻底底的读了一些文献,看着几百兆的文件夹,虽然都是中文的,但是不免还是有一些成就感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又从零开始了
dragon513 2008-11-3 22:36
休整二十来天,因为对研究思路又作了新的调整,今天又开始试验了。一切从零开始,方法、结果又是未知的了。不过我喜欢这种感觉,都已经知道了还做个啥呀。 不过还是有不少感想,没钱真的很难办事,咱们什么时候能够做实验不再为钱发愁呀,恐怕很难等到啰。出去看了下那些名校,现在国家在科研经费分配上贫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了。不过有什么条件尽最大努力就行了,怨天尤人也不是个事,只会蹉跎岁月。强求不来就只有自强自立了! 一切都会好的,我们会是好样的。自我安慰下,呵呵...
个人分类: 研究随笔|317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