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加州阳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加州阳光之八十二 请勿随地吐痰
siccashq 2009-7-30 14:46
古代皇上们不写博客,但是一样要对皇宫藏画点评一番,最重要的是留下自己的印鉴,表明某皇到此一游。在我看来这都是不懂文化的皇上们随地大小便,好好一幅画或者字偏要盖一大堆朱印,这本质上和随地吐痰和大小便没有什么不同。后来解放以后风气好了,领导们字写得不好不敢再到艺术品上放肆,不过一样喜欢在文件上盖章和评阅。我觉得这都是一帮中国皇上没有带好头。 民间也继承了这个习气,某些书法爱好者特别喜欢在公共场所练字,练的最多的是办证。看管很反感这些人练字,其实这帮哥们自己也写得提心吊胆。字练的多了(自恋的多了)就近乎书法艺术,所以可以看为新时代的街头艺术。老祖以前感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符号,不过反面符号可以找到一些。 科学网上喜欢办证的人其实也不少。。。 致谢:图片由黄虹拍摄提供。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0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八十一 湘里人2.0在七月
siccashq 2009-7-6 13:51
记录这篇博文主要是因为桔子同学在MSN上写到:活一万天了。 潜意识里面似乎我们都要颂扬一下:桔子万寿无疆。想起慈禧太后啊。 再过几天湘里人2.0看见加州阳光要有九个月了,月亮转了地球九圈,地球还没有转玩太阳一圈呢。发图片纪念一下先。 听说不看镜头的pose经常上封面。 其实看镜头的一样可以上封面哦 和妈妈吃西餐 我的总统一号专座 春暖牙先知,不过是夏天的故事了。 2.0已经开始直立了,但还不能行走。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世界和观察世界的角度。 一旦能够自立就厌倦了在地上爬,想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就能站起来。湘里人2.0广告语。
个人分类: 加州笔记|3552 次阅读|4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八十 审判还是交流?
siccashq 2009-6-15 12:30
科罗拉多大学Raj教授在最新发表于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s Society上的一篇文章里重新讨论了关于电场对于抑制陶瓷晶粒生长的现象,并提出了唯象方面的解释。抑制陶瓷材料在高温下的晶粒生长一直是一个难题,无论是静态生长还是动态生长,相关的理论都有很多的发展,但是最根本的考虑来说就是晶界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考虑。热力学考虑的驱动力问题,和晶界的曲率、组分以及空间电荷层分布都有很大的关系;动力学问题需要考虑物质迁移过程中要跨越的势垒,当然,这个更多地和晶体结构、缺陷化学以及外部场(温度,电,磁等)有直接关系。Raj教授和在印度的同事通过施加直流电场在氧化锆陶瓷上,结果发现陶瓷在高温下长时间退火后晶粒的生长和电场分布有直接的联系:在电场强度大的区域,陶瓷晶粒生长的速率明显要慢了很多。而且这个场强也不是很大,只有4V/cm,所以结果还是蛮吸引人的。 根据陶瓷的烧结理论,晶粒尺寸减小对于陶瓷烧结过程已经塑性变形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尺寸减小一半,烧结速率可以提高16倍,而塑性形变率可以提高8倍。Raj在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电场对于静态生长的影响,认为虽然电场对于空间电荷会有很大影响,物质的迁移率也会提高,但是晶界处的局部高温会降低驱动力(表面能),两者综合起来可以解释为什么晶粒生长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外加电场对于晶格缺陷态的分布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对于带正电的氧空位或者取代位以及晶格间隙位等的迁移有没有直接的作用?对于作者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个纳米尺度晶界处的空间电荷层场强高达上万V/cm,相比外加电场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面,所以不应该会有很大的变化。具体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这个体系来说,钇离子也不会往晶界偏析。 对于氧化锆这种固体氧离子导体材料来说,是否氧气会在电场作用下在晶界处电解出也是一个疑问。这是审稿人对于作者提出机理有效性的质疑,也是审稿人自己对于这种晶粒受抑制现象的思考。文章的作者团队用了整整两段的篇幅来回答审稿人的讨论意见,甚至在文后也没有给出结论,这大概在我读过的文献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从文章来看,作者Raj等人最后也没有完全接受审稿人的建议,而是持有一种开放性的意见。并一再强调界面处的迁移动力学问题应该和热力学驱动力两者同时来讨论,这当然是正确的。虽然这篇文章没有给出很完整的支持证据或者系统的对比试验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就实验现象而言是值得同行注目的。我也注意到东京工业大学的若井史博教授(F. Wakai)是这篇文章的投稿编辑,这篇文章显然审稿意见是不理想的,若井教授坚持发表估计也是综合了修改稿后增加的开放式评论,以及他自己本人也很关注晶粒生长现象这个原因。 不过要指出的是,虽然Raj教授文中一再把陶瓷超塑性作为背景来讨论,本文的结果却不是动态晶粒生长的范畴,所以我觉得有些牵强。 审稿人意见在同行评议中占据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投稿中经常会遇到某些审稿人很刁钻的疑问,甚至需要你重新补充实验来支持或者证伪某一个观点。这样的审稿人是很认真的,不是简单让你引用他一篇文章了事。遇到这样长篇幅的评价意见,即便被期刊编辑枪毙掉,你也应该感觉很庆幸。当然,我们遇到更多的是处于高位的审稿人,面对的是批判性的审稿意见,而不是具有交流型的探讨式的评价。作者的答复也往往是歌功颂德式的,对审稿意见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为了就是文章能够顺利的接受。某些时候,我们这些没有成名的科学工作者往往都要采取妥协的态度来应付审稿人的意见:引用他的文章;高度评价一下他人工作的重要性;柔和一下他的观点;换一个模糊的说法重申自己的结论等等。但是对于成名的科学家,如Raj教授,那么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成为发表的一部分,读这种含有针锋相对观点的文章你能收获更多隐藏在科学结果下面的东西,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观点。 投稿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根据大部分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审判,或者你的观点幸运地被两三个审稿人接受,或者被打入冷宫没法过年。这个时候你要有好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有足够的信心。没有足够的信心,你只要学会妥协或者屈服,直到达到你发表的目的。不过我常常对自己说的话是,如果自己都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话,即便花了心思对潜在审稿人实施了投机性的策略,那么发表出来的工作还不是丢了自己的脸? 史上最有名的关于投稿人和审稿人之间的争论是发生在爱因斯坦身上的。在1937年老爱同志信心波波地往物理评论上投稿阐述引力波的问题,后来某位审稿人回复来的意见写了十页纸,评述引力波的不恰当。老爱在随后写给物理评论主编的信中写道:我是来陈述我的观点的不是受批判的(大意如此)。1937年的老爱,大概是当时物理界themost niubious guy,说出这样的话也没什么奇怪。但是后来才知道这位审稿人是老爱同志在普林斯顿的一位同事(名字忘了,忘博友提醒),这也是佳话。当然,物理评论最终也没有登出这篇文章。 reference 1, Santonu Ghosh , Atul H. Chokshi , Pilhwa Lee and Rishi Raj, 'A Huge Effect of Weak dc Electrical Fields on Grain Growth in Zirconia' J. Am. Ceram. Soc., 2009.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191 次阅读|3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七十九 对LIX熵的一个小评论
siccashq 2009-6-10 04:32
我在lix大侠博文《 黄老邪谈熵 》后面留了一个言,自己觉得讲的有点道理,贴到自己笔记本上。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iccashq 陶瓷学里面也有谈论这个有用无用之说,用了这么高的温度来烧结陶瓷,也就是一种能源投资,那么最终的陶瓷产品能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转换作用?这个也需要评估,因为材料的使用寿命有限。我们可以把这个能够输出的能量成为exergy,和energy对应。 我们谈人才引进,经常看的是这个人才的energy,而不是exergy,这是一个观点问题。
个人分类: 加州笔记|31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七十五 审稿人的奖励
siccashq 2009-5-6 12:09
今天收到ACS一封信,信里面附夹了一个2GB的thumb driver,还有一张来自ACS出版社新期刊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主编的感谢信。看后才知道原来以前给这个期刊审过稿件,主编为了答谢审稿人的工作特意送了这个小礼物,而且在优盘里面还存储了AMI第一期的文章供免费阅读。作为审稿人,能够得到期刊编辑部的答谢当然是很舒服的事情。 审稿其实是一个苦差事,不是份内活。现在随着投稿人的急剧增多(可能亚洲稿源增长量最大),任何期刊都会承受很大的稿源负荷和审稿压力,我收到的几乎所有的审稿邀请都会要求审稿人在一个月内给出comments,有的期刊甚至要求两个星期的due date。遇到熟悉的稿件还好说,对于不是很熟悉的领域有时候为了搞清楚其研究的背景和内容还要查找一些相关的文献。Elsevier的期刊比较好,一般会送给审稿人免费一个月的scopus检索权限以方便文献下载。不过我从来都没有用过这项服务,学校自己图书馆一般都能下载网上数据文献。 当然,我之所以乐意审稿是因为一些稿件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如果第一时间获得了自己可以拓展的知识甚至得到比投稿者更好的灵感,那么审稿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到现在我还储存了几个好的想法,都是从这些投稿稿件中得来的。有时候有些作者确实写的非常粗糙,简直就是本科生的实验报告,文章没有任何科学思考可言。如果一篇文章没有一两个创新点可以供同行分享的话,写这些凑数的垃圾文章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成名的未成名的作者都是同样的道理,不认真总结发表自己的工作永远不会获得同行的普遍认可。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既要是好的厨子,也要是好的美食家。 审稿在美国还有特殊的意义,就是申请绿卡有用。在中国也很容易成为炫耀的事情,比较流行的中国教授简历里面一般都会有XXX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等。科学网上有一个哥们,动不动就说自己是Nature审稿人,确实很雷人。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6271 次阅读|6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七十四 花粉的微观建构
siccashq 2009-4-11 05:21
直接挂一幅图片得了,感谢科学网编辑找到这么好的新闻。瞧瞧这些花粉,五边形六边形相结合,欧拉定理,富勒烯,足球。。。人类再伟大,也只不过发现大自然而已。 喜玛拉雅鸢尾属植物(尼泊尔鸢尾)的花粉 图片来源: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4/218158.html 想当年克鲁托H.W.Kroto)与斯莫利(R.E.Smalley)、柯尔(R.F.Carl)三位大侠因为发现C60的质谱和足球结构而获得96年诺贝尔化学奖。 图片来源: http://lifeboat.com/images/fullerenes.jpg 中国人喜欢的足球 图片来源: http://spin.fh-bielefeld.de/img/workunits/fullerene/fullerene_2.jpg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50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七十三 易中天等落选杰出社会科学家
siccashq 2009-3-28 14:15
有个新闻:《于丹易中天落选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具体新闻内容见后。我觉得写这篇新闻的记者潜意识里觉得像于丹易中天这样善于向公众传播文化的人应该是很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不过传播归传播,科普归科普,我的见解是于和易等人只是起到传声筒的角色,并没有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得到更具有学术性的成果。这个和科学家写博客和科普一样,博客写得好不一定就是学术搞得好,这完全是两码事;科普写的点击率高的,不一定就说明对科学现象有更深的认识,这也是两回事。 问题就在于圈内的事情圈外总喜欢讨论一番,实际上这方面记者最喜欢瞎掺乎,掺和的结果就是让当事人为难下不了台。更可气的是科学圈里有些人也喜欢拿圈外人的起哄来说事,比如说什么评上了美国院士没有评上中国院士之类的,都是记者挖出来的新闻。最近还有小道消息说某百家讲坛著名说书人将被某大学荐为长江学者,估计会有更多的人不满。推荐就推荐呗,你等着看评选结果出来再说好了。 学术圈的事情还是回归学术内部评价的好,千万不要拿着新闻点击数做评审材料。写博客的搞科普的也不用总觉得自己是科研中的黄花鱼,总叫嚷着科研经费不够,因为这根本不是搞学术,所以也不用觉得写博客出了名就可以评院士什么的。当然,科学家更不用认为科普是个旁门左道,你走你的道,他走他的道,因为大家都是在 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 图片来源: http://photo.blog.sina.com.cn/blogpic/475a894a0100ci5e/475a894at65cdd35df3e0 --------------- 近日,《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揭晓,公布了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入选名单。 《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完成,是我国首个针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展开的调查研究报告。在该名单中,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5名学者入选。统计结果显示,按学者工作单位计算,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学者人数最多,有157人,位居全国首位;按毕业院校计算,北京大学校友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人数最多,有78人,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这次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评选主要考虑六项刚性评价标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同时尽量确保最终的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具有较高认同度和广泛代表性。 人气超旺的易中天、于丹等人,虽然具有极高社会影响力,但因学术业绩没有达到本次遴选的指标,而双双落马,没能入选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我们强调的是学术成就,而不是社会知名度,没入选,并不能说明他们不优秀。主办方说。 --------------- 重建家园 海子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933 次阅读|7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七十一 回光恒兄
siccashq 2009-3-23 14:53
经过询问在日本的C兄,单模微波烧结设备有商品化设备出售,如日本高周波公司( http://www.nikoha.co.jp/product.html ),价格可能并不便宜,500到1000万日元一套设备。前文有网友 kanaqqqq 提供了一些国内的微波烧结设备,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是多模还是单模。朋友帮忙找了一个商品清单,见附件。仅供参考。 微波烧结似乎很难联用加压设备,这应该是一个技术难点。对于烧结陶瓷来说一定的压力是需要的,无压烧结当然也不是不可以。 日本小公司和客户的沟通比较好,能依据客户的需要开发出友好的界面和实用的整合功能。国内应该也能做到这一点,我看 kanaqqqq 提到的 长沙隆泰微波热工有限公司就很善于和一些大学院所合作应用微波烧结制备新材料。 以前还在上海读博士的时候遇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时需要组装一台气氛烧结炉,找到了一位在研究所混得很熟的某公司负责人(按照我的推测可能该公司就一个人,属于皮包公司),炉体很容易解决,但是炉管需要定做。由于这位负责人在当时的研究所人缘颇好,所以便把整套装备全托付给他,我们只需谈好价钱就是。炉体一个星期就来了,炉管订做却花耗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后来我打听到这个经理可能是托付我所在研究所一位退休技工在本研究所的玻璃加工室制作,我便跑到那幢小楼一楼去看,还真是有位师傅在用传统吹拉方法做一些石英管之类。我需要的冷凝管帽乖乖地躺在桌上,做好了一个还等着另一个。当时自己实验倒也不太用,不过是我提议组装这台炉子,所以必须好好盯着这位师傅把另一个冷凝管帽做好。这位技工师傅早已经退休,不过是返聘回来,实际上他也很喜欢自己的行业,也很为所里部分负责人不重视这些实验支持系统表示不满。我印象里很深刻的是这位老师傅颇喜欢养蟋蟀,典型的上海小资,但是他一聊起蟋蟀就不能干活,我不聊起蟋蟀就不能讨好关系求他干活,这里面确实有很强的矛盾关系。 我后来再打电话给这位经理,假装问起炉管加工地怎么样了,他最后页不得不缴枪告诉我去所里找这位老师傅。这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自己所里有技术力量能做好本专业的设备,到后来还需要跑到外面让别人提篮子,这不能不说人心向背了。 后来听说这个叫X发的公司卖的一台炉子给原来那个研究所带来一场火灾事故,也不知道现在这位经理是不是还在所里提篮子。 突然想起来加州这边很多中国店都叫X发的,如顺发,永发,官方语言是广东话,普通话有时候不好使。我一次问店员干虾有卖吗,摇手,问shrimp,马上就指对路了。 商品信息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811 次阅读|3 个评论
加州笔记之十五 微波烧结氧化铝陶瓷
siccashq 2009-3-19 13:58
上回说到寄样品到C兄处,昨天和C聊天得知样品已经收到并且得到了初步的实验结果。一般的氧化铝粉末用微波烧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经过我们对粉体进行掺杂处理,当前的实验结果表明50秒内可以升温到1250度,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进展。C兄通过调节样品所在的位置发现电场和磁场最强处并不能得到好的升温速度,而在两点之中的效果最好。handsomeland君曾经留言讨论了微波烧结的机理,我想这里面有更多的物理现象可以探讨,现在的研究重点仅在于材料本身。 有一篇很好的文献和大家分享一下,见附件。 microwave sintering selective sintering
个人分类: 加州笔记|44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六十六 考虑搬家
siccashq 2009-3-15 13:50
在现在住的地方已经有将近一年,但是租约要到6月底,有租约就要住到底,我不知道毁约会有什么样的处罚,至于为什么想搬走,大概就是因为现在住的地方太贵,尤其是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美元都可以买一个大汉堡包吃饱肚子。我现在才知道当时和房东签约的时候他们是狡猾狡猾地,四月是戴维斯这个小城市空房率最低的时候,今年尤其是出奇的不景气,所以房东当然不想你这个时候解除婚约去找更经济实惠的住处。现在唯一能采取的对策就是降低我自己的租金给别人住,比如降低50元,但是新地方便宜了1-200元那还是划算的很。 美国最大的免费信息网站就是CRAIGSLIST,这一阵没少在上面更新分租广告。昨天收到一封很热情洋溢的信件,一位叫做rebbecca对我的apartment很案兴趣,但是她人在英国,但是马上要来美国传教,希望hold我这个住处,并说明会让牧师马上寄给我两个月的租金以表示诚意,并希望我提供地址信息等。对于她的第一封信件我当然是很礼貌地回答,并且希望他自己到小区的网站上查阅具体信息。没想到这位女士没有时差地马上回了一封更长的信件,先抄录如下: It,s well with you , This Miss Rebbeca once again from UK, I got your mail. Thanks for geting back to me so quick and I am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ur property and i don't want you to rent it out to any other person,You seem to be a very good and nice person. I want you to know that i'm a very straight forward and honest person. We need the appartment becuase we are coming from Uk to USA on a missionary .Contrary to payment,all my expenses will be taken care by the churh .Be advised that the church Pastor will be effecting payment with a certified cashier check drawn from a US bank. We are are 2 in numbers We are willing to stay for up to 8 months becuase the mission will take up to 8month, The church will like to know your charges for 8 month . What is the closest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 the house? I will ask my church associate in the US to send you a payment to cover for 2 months to confirm my willingness to occupy your space. Please forward me your full details where you would want the payment be mailed to:Full name,adrress, state ,city, zip code and a phone number . Thanks, I will be waiting for your details so I can proceed with the payment . Regards, Rebbeca +44(0)7031817967 一看这信件的架势我就知道不是骗子就是某位总统秘书在联系租房了,否则简单的租房需要搞这么复杂做什么。这不是留电话了么,傻子才会跨国打电话确认这个人,google一下得了,看看是不是有这么一个人。一搜索就发现两个相关网址,全是介绍一种新型网络诈骗手段。你要是不嫌读英语麻烦的话就去看看: http://activerain.com/blogsview/199990/Beware-Rental-Scams-Operating-on-Craigslistcom 。 手段很简单,首先骗取你的信任,或者说一个公司的代表来美国,需要找roommate,声称会成为好朋友。然后砸馅饼,声称马上会通过美国银行寄来相当数量的押金,金额大于两个月的租金,剩余的用来他订机票来美国和以后买车,你当然听到这种消息很高兴,如此会和你反复通信,亲近感陡升。一再表明他会住你的房子,要求你把网上广告删除,这样他就会很无忧地租到你的房子,这种表态不过是再次放松你的警惕,并且心理暗示你他毫无疑问会来美国租房。反复升温以后,他会突然一天说银行转帐很慢,估计要几天的时间,但是他需要订机票,询问你能不能先借他一点钱,1000或者1500美元,这样到美国以后可以从迟来的汇款中结算。千万不要和你父母说并一再声称他是诚实守信用的人。。。。 我最欣赏这位网上的好心人和骗子演的一场对手戏,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这位老兄装扮成一位清纯的大学生,并且最后告诉骗子给他们寄了汇款过去,当然这个汇款单是假的,在骗子去西联银行若干次以后,警察终于逮住了他们,骗子最后无奈地对他说:我们的头被逮捕了,能不能帮我救他们出来! 哈哈,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365 次阅读|6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六十四 还是日本科研秘书好
siccashq 2009-3-11 13:17
一个月前和读博士的朋友C聊天,获悉他在研究微波烧结的工作,聊着就萌发了一些合作的想法。这里面有一个工作可以做,就是对比研究电流辅助烧结和微波烧结。简单地说现在陶瓷学界很新潮用一种所谓的快速等离子烧结方法烧结材料,为什么新潮?那是因为这种方法很容易实现在低温下快速得到高度致密的陶瓷材料,时间之短可以以分钟来计算。这种烧结炉在美国并不吃香,使用它研究的小组也少得可怜。而在日本,基本上所有研究陶瓷材料的研究所和大学都配备了这种烧结炉,因为日本住友碳素公司基本上把这个市场全部垄断了。在中国也有很多大学和研究所从住友碳素公司购买了这种设备,不过一般都是实验室基础研究,而在日本已经开始产业化。 以前我提过这个快速等离子烧结的名称有很大的问题,大概是烧结效果太好了,所以这种方法发现初期(九十年代初)大家都有点兴奋,在没有完全搞清楚内在烧结机理的情况下就匆匆把等离子这个名头上户口了,英文名为spark plasma sintering,简称SPS。随着利用的普及和研究的深入,现在质疑这种烧结方法是否真正存在等离子体的同行越来越多,我所在的研究小组最近也发表了一篇报告在JAP上,证实了在几种金属和氧化物的SPS烧结中确实未曾发现等离子的踪迹。然而前期研究总是宣称等离子体是一种瞬态现象,实验仪器分辨率是否能达到要求值得怀疑,而且这种现象存在于粉体颗粒之间,这对于原位观察和探测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在发展的阶段就是结果讨论中最好不要拿等离子说事,否则等于捅了马蜂窝。但是一旦你对烧结机理有了新的见解,那么对于同行来说都是一件很值得推崇的工作。 我之所以对朋友的微波烧结发生了兴趣就在于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电磁场的作用,而且升温速度非常快。如果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没准能发现一点端倪。另外一个研究思路在于微波烧结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选择性。也就是说如果把烧结特性完全不一样的材料放在一起,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界面,通俗地说这个界面的两端便是冰火两重天了。想到冰和火能够形成复合材料,我得用手按住嘴巴别让心跳出来。 马上准备样品,用了两个星期设计和制备材料,然后连同同事的样品打包送到组内秘书D手上。5点下班时间还没到,秘书D已经拿着包准备走人,我将包裹信息都告诉她,D说得问问Prof用哪个帐号来付款。恰好Prof出去开会,一直都没有查信。到了知道用什么帐号的时候,已经是3天以后。按照UCD的规定,送到某些国家的Fedex需要去某个仓库登记一下,注明寄送材料的具体信息。这个仓库离实验室楼比较远,需要驱车前往,D曾经送过我一程。这一次D写信给Prof说鉴于近日天气不好,如果陪着去了以后回来没有最近的停车位,那么就要冒雨走很长的路才能回到实验室building。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好的理由,因为路远和怕淋雨。 D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送到系里的business office那里,算我运气好,上星期五上午11:30跑到BO见到秘书V时刚好她在收拾细软,一问原来是家里小孩生病了,这没办法啊,回府。V说下午1:30再过来吧,我就过来了,看见另两位秘书在忙着办一些系里买化学药品的事务,便把寄Fedex的情况说了说,秘书C说V家里有事我们在帮着处理订购的事情,下午是没有指望办理送包裹的事情了,云云。我就搞不清楚寄一个Fedex需要她们多少工作。C说还是周一再过来吧,看来粉末周末是坐不上JAL去日本了。 这周一上午去旧金山机场送丈母娘回上海,下午2:30就赶到实验室继续送Fedex去business office,V在,很客气地问了一声好,然后让她赶快办理,V在电脑里忙乎半天没理出头绪,大概从来没有办理过还是业务不熟悉?对我说你先回去吧,办好了就通知我。一个小时以后给我发一封信说要我pick up the lable,当时我没看清楚看以为是管shipping的人会pick up走包裹,所以也就没有理会。今天早上SEM回来,乖乖,居然D和V几封信催着我去BO取lable和封好的包裹,居然还没寄!看12点还没到,赶快赶过去吧,结果是他们的lunch time,CLOSE。下午估摸着中饭也该吃完了再过去取这些包裹和标签,出门一看居然把我朋友的姓名给输入错了,我可是把信息打印出来给这帮老爷的啊,居然还输入错了!只好回去让V用涂改液折腾一下,折腾完了我又跑到下面的Fedex邮箱投了进去,终于投进去了,姚明大概因为Fedex这么难投所以改投篮球。 走在回实验室的路上,我回味了BO里面放着轻松音乐的工作环境,最高级的电脑,屏幕搞得和纯平彩电似的,我在想别人的工作可真是在享受生活啊,我们的生活呢?就是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当年在日本呆过,因为日本小秘服务态度太好了,定机票、租房子、水电气问题、订化学药品、所里行政事务等等,事无巨细,每天在走廊上遇到的就是几位身材姣好的女秘书。而在美国,秘书是不出门的,她们最多给你来一个邮箱轰炸,把你炸到南北不分,分了南北(朝鲜),然后你还要很客气的回复一下: Dear D: Vsent me a mail to pick up the lable, however, i didn't response it in the right way to pick it up by myself and then get it back, my first response is Olvera mean somebody will pick this package up to Fedex company. this misunderstanding delay this package. I should throw away my older ideal of how to process this package when i was in japan. best regards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535 次阅读|5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五十九 我说
siccashq 2009-2-10 06:38
开车的人都知道在换道、左转和右转的时候必须回头看,因为在车的右边和左边存在着一个车位左右的盲点,光看后视镜和左右视镜都是不够的。美国驾驶考试最重要的不是看你停车水平有多高,走S走得是不是如游龙,而是看你是不是重视交通规则,更强调的是安全意识。比如说在红灯前是不是完全停下(FULL STOP),是不是充分尊重行人先行权,有没有保持车距,最重要的是转弯和换道有没有回头看(LOOK OVER SHOULD)。 如果不观察盲点,就会撞车或者伤害就近的行人。 开车其实和人生经验一样,不注意观察自己的盲点,仅仅依赖后视镜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现在连后视镜也不看。 李侠兄在阅读北岛的地平线,北岛何尝也不是在太平洋怀念着另一彼岸的地平线?他最终还是回到了离往日气息最边缘的地方-香港。我发现有时候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先尽量远离这个问题才会更深刻地了解。在李兄文章后面简单留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iccashq 北岛曾经在我现在游学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从网上信息来看现在已经到了香港。 根据我的感受旧体诗等同于光子晶体,必须要很严格的结构才行;而现代诗更像是气溶胶,宏观看起来很飘渺,微观看起来很无章,但是因为多孔,所以思想更为包容。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图片来源: http://www.auto1688.com.cn/upload/memberpic/2007/10/200710022105053510.jpg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575 次阅读|7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五十七 精英的荣耀
siccashq 2009-1-22 08:09
(高分辨孪晶结构,来自电镜专家的作品,仅供观赏) 这几天不适,感冒头疼,昨晚怕传染2.0爬到沙发上去睡,结果沙发太软睡到半夜腰身不对劲,不过醒来之后感冒却好转了很多,多亏了姜汤。戴维斯这里冬天并不独立,似乎喜欢靠在秋天的肩膀上,而且也喜欢和春天游戏。刚到一月,气温却突然升起来,阳光也似乎和秋天不减少很多,说是冬天但却是童年春游的季节了。 头疼睡不好觉,不过可以思考问题。想起可真先生一系列对于科学的反思确实也感到很多迷惑,我不赞成盲目地反科学,但是科学发展中出现诸多与普世道德相违背的行为又不得不让人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在自然界生活。我是说生活,而不是生存。生活是人类独享的,动物只有生存。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和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真是谁也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对于快乐的期望也不尽相同,能够跨越幸福的势垒也有相当差异。但是有一点可以清楚的是人类的快乐和动物不一样,人类的快乐似乎更多根源于精神层面的成就感,而不应该是物欲上的满足感,这也应该是人具有高等智慧的区别之处。 问题就在于人类内部智力的差异或者不平等对这个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变革?类比于动物界,确实是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但是人类是不是应该继承同样的自然之理?处于金字塔上层的精英人类除了享有上天安排和个人努力获得的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何种天赋的权利和义务呢?人的贪欲在于能力越强获得越多也要求越多,这种自我膨胀和无反馈的过程只可能造成更大的两极分化。从道德上来说我们需要关心弱者,但是这仅仅是道德,有没有更有力的理由要求精英付出更多呢? 我更加觉得人的能力并不仅仅有能力获得,而且是更有能力付出,在这种能力与物质的交换过程中,我们似乎更关注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并且认为后者是一种道德上的无约束的志愿的义务,而不是责任。 所以大部分的我们,即便是普通百姓,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实现;赚钱是为了获得个人财富而不是管理财富;当官是为了个人权欲和控制而不是服务于社会他人;工作是为了谋生而不是参与一项事业。 即便是科学工作者,我们也因为忽视了后者而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我们看不清精英们如何为社会大多数管理和使用财富所以更喜欢讨论伪精英们掌控了大量的资源。我认为精英毫无疑问应该承担这个角色,他们有能力来使用常人使用不到的资源,这是他们的能力赋予的,但他们更有责任来行使财富的利益最大化和普适化。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我们透射电镜专家能够使用最先进的透射电镜获得物质最微细和全面的结构信息,那么就应该让这些专家来实现这个角色的价值,而不能说任何人都因为具有使用权利就盲目分配。社会福利系统需要金融管理专家来管理,那么就让他们来管理。这种资源的分配完全是角色分配,并不是荣耀分配。是否获得荣耀在于专家是否能够在这个角色上做到最公平,做到至上而下,而不是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欲望最大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动物界那么简单,但是也不能沾染了弱肉强食的兽性而变得复杂。人具有智慧并不是实现统治他人的工具,而应该是奉献给他人的能力。我们喜欢把后者弱化为道德,须知道德是最没有保障的社会心理。但是千百年来我们记住的伟人却没有哪个不是因为强化了后者而永垂千史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一些所谓道德变为社会机制,让人明白金钱不是丑陋肮脏的东西,而是你回报的开始。 这是读了可真先生博文《 富者低贱,贫者高贵 》的反应,从物质的需求角度来说可真先生说出我们每天处于癫狂状态的根源,但是从精神层面我不相信上帝会如此不负责任地赋予人类以智慧。我还是坚信,人类当然并永远比动物更高贵!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698 次阅读|5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四十六 海外兵团不是海盗-与李侠先生探讨
siccashq 2008-12-6 15:52
早几个月就已经读到李侠先生一篇关于科技麦客的文章,比喻很有意思,当时也没有读得很明白,主要是麦客的定义问题。今天再读李兄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上的一篇文章《 科技雇佣军与科学地图上的飞地现象 》,终于明白了李兄希望表达的意思,这个飞地和空心化定义是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用在李兄这篇文章里面是非常恰当不过,而且很符合了李兄潜在的忧患意识。我想这样的文章发表在高等教育期刊上无疑是提醒决策者在引进人才和筑巢引凤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外来和尚的政策性保护,正如中国建国之初大力引入苏联专家一样,最后免不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想李兄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站在国家利益上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来都应该是决策者考虑的第一要务。所谓的科技雇佣军在李兄的定义中是具有国际学术地位被中国引入而被赋予了足够决策权力和被分配了不菲资源的这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必须是不具有中国国籍,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一夜之间订好飞机票一走了之的专家学者,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于重点实验室、学院、大学、或者官方决策机构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就是说不加提防的话这些外来和尚很有可能根据母国的利益需要而利用他国的资源。如果我以上的解读没有很大偏差的话,我觉得李兄的判断应该是出了很大的偏差,那就是把学术上的人才引进和政策上的顾问委员会等同了起来。什么样的假设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论,李兄的假设是外来和尚要抢水喝,但是就我所知,在学术上引入国际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这一点日本比中国走的更远,不仅学术上把一流专家请了来,而且在政策制定上也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意见。我以前在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是跟随的板东义雄先生。板东先生似乎更热衷科技社会工作,他领导筹办的国际青年科学家中心ICYS办的很有声有色,其中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善于充分利用国际材料学专家的影响力来共同发展这个青年科学家孵化器。在他的眼里,专家并不是充门面的,而是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扩展学科方向、提高中心国际影响力而设备的。每一位顾问成员都需要和ICYS成员面谈工作,这一点是我很羡慕的,其中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顾问委员会还需要参加年度的中心发展报告评审会,将来的发展计划审定,这些信息在ICYS网页上也都是透明公开。如果国内科研单位和部门对于海外专家给予真正的尊重和倾听,而不是如同一些期刊的做法只是充门面,那么也不会出现我们常抱怨的蹲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 说句实在话,李兄说的科技雇佣军如果是指本土化的科技雇佣军,那我会站起来鼓掌佩服指出这种现象负面影响的勇气。多少年来,国内搞得双聘院士风风火火,阿猫阿狗学校都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多少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了,之所以把院士级雇佣军吹的这么重,不过就是为了申请重点学科打好基础,申请项目人脉更广,我们需要否认这些么?还有一些重点实验室,不也就是变相拉拢无形资源的幌子?真正对于资源分配和政策有影响的并不是专注于学术发展的引入单位和被引入雇佣军,而是本土化已经占领山头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所谓学科带头人。如果不打破固有格局,如何才能够有所发展?高层次的雇佣军引用当然要战略上高估其中的风险性,但是在当代相对开放的时代,政策制定者应该也必然会对外来和尚(说实在话我没有绝对把握这样的引进在中国是否依然成为了主流,否则我们似乎在说一个空概念)的不确定性作出相应的预防方案。总的来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些雇佣军有朝一日会突然卷铺盖走人,如果真走,该反省的不应该是当事人。而且退一步来说,雇佣军的学术影响力和对于后备力量的培养作用也不应忽视,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挖空心思去学他们新的理念和思路。李兄有一个担忧,就是学术安全。就我的理解来说,学术永远是不安全的,如果你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学术永远是不公开的,除非你掌握了其中的窍门。互联网的发展和世界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可以说学术不再是一个静止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在交流中发展的动态的知识新陈代谢过程。如果我们不掌握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精髓,即便把该组仪器设备都copy过来,也只不过是一个重复他们工作的跟随者而已,这和MADE IN CHINA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更正心态,要引进就引进他们的思想。要知道海外兵团并不是海盗,而是西学东渐。 至于李兄在第二部分谈及的飞地和空心化现象,由于第一部分对于雇佣军理解失之偏颇,所以对于麦客的认识也带有强烈的流失意识。就我最近读到的美国新闻就谈到中国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来美留学的人数增长很猛。还有新闻说清华科大出来的在美毕业的博士生已经占了应届博士毕业生更大的比重。我要说的是这不是人才流失,反而我们要感谢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后备军,如果美国高等教育大门关了,我们还会用什么词汇来取代流失?而且李兄给了很详细的数据表明77.6%的校长、80%的两院院士等等高端人才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这恰好不是给中国教育系统施肥么!我要说,趁着现在欧美经济不景气,教育部和中科院应该更大力地投入访问学者计划,国外著名实验室现在都没有粮草过日子了,正是欢迎带口粮过来学专业知识的海外包括中国学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读到本土科技场域内生态平衡将被严重打破这一句,我觉得李兄还不过是担心地早了一些,原有的生态系统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真正打破了我们要鼓掌!现在中国引入人才政策不过和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很相似,我们不可能先从利益中心改革,而是先从农村继而沿海这些保守势力不屑顾及的地域开始,所以我们要建立新的科学院研究所,要成立新的研究中心,要设置新的岗位,只有这些学术特区才能容纳新来的和尚。我知道未来人才改革最大的难处就是如何逐渐将原有的生态环境完全取代掉,如何把特区模式发展到传统学术阵地才是一个真正重要的课题。当然,人才观当不能以海归就是宝这个态度,政策上的倾斜对于海外学者的回归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也不可忽视本土优秀人才的鼓励性政策。我们在承认差距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和公平客观。 其实我一直在想,真正危险的不是学术上的雇佣军制度,而是国外大企业在高校和中科院逐渐渗入的研发中心,这些研究共同体的潜在威胁似乎并不被人重视。比如说,大学各种冠名奖学金,冠名单位只要投入很少量的资金就轻而易举捕获了年轻学子的价值定位和目标,这比在电视台投入上百万广告可要便宜多了,我们大可嘲讽自己人才培养反而都送给了外国企业,自己国有企业却被冷落:如果要说飞地和空心化的话,这就是国外企业在中国最隐藏的飞地;这就是国内人才库最隐藏的空心化。郎咸平屡屡讲演说中国是最大的制造国概念是很清晰的,其中他还没有点开的一点就是本土低成本智力制造国,由于我们的智力完全被国外企业合法地利用制造利润,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强求实心化。这一点在科研上也不鲜见,要知道跨国企业在科研系统建立联合实验室也是由来已久的事情,我们的智力空心化岂不是更加严重?我们国家研究主力军倒是要正点上班为国外企业创造知识财富了,我们该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呢? 我知道李侠先生对于国家政策对于海归偏斜是有很大意见的,另一方面海外学者又对于国内学术环境也有不少意见,这里面的问题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随便写上这些意见,权当是陪李兄吸完几根烟,度过一些无聊的夜晚。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664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四十五 又见八国联军入侵
siccashq 2008-11-30 14:33
关于南大被腰斩一事,仅仅几个文弱大学教授呼吁是没有用的,大学按照中国官场来定级的话也算是副部级单位,大学校长不向教育部陈书的话几乎就没有解决方案。我记得以前在天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听说天大北门外的鞍山西道其实属于校园内的区域,后来也是被腰斩了,现在成为天津的高科技一条街,实际上也就是卖电脑和盗版软件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也不用这么喊冤,大学在于一个城市,不过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而不是知识集散地,更不要想象大学是一个可以自由思想和高谈阔论的地方。 我想起去年底洛阳烈士陵园让位于商业墓地的事情,事隔一年,我们不仅要和尊敬的死者抢安宁之地,而且还要在大学校园这浮躁社会唯一的净土抢夺土地。我们这些城市规划者的行为是不是和当初的八国联军及其相似呢?或者要问,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珍惜和保留的? 洛阳烈士陵墓让位于商业墓地 烈士遗骨叠压掩埋 圆明园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38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四十四 推荐人制度与同性恋婚姻
siccashq 2008-11-30 08:18
(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终于过过去了,网上新闻说《 美国黑色周五真够黑 顾客抢购因口角枪战 》,《 实拍黑色星期五:美国人疯狂抢购 多人死亡 》。关于枪战的报道是这样的: 人民网11月29日电 美国人将每年感恩节后的第一个周五称为黑色星期五,因为从这天开始,全美各地的大商店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打折促销期。为了吸引客人,各类商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为了抢到自己需要的货物,部分美国人甚至会在商店面前通宵排队,而商店们也会在这一天提早开门迎客,熙熙攘攘的场面往往颇为壮观。 今年11月28日,是美国人在严重金融危机后迎来的第一个黑色星期五,东西海岸的人们依旧早早前往各大商场准备扫货。 不幸的是,当天美国东部一家沃尔玛超市因顾客蜂拥而入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一名店员死亡和多人受伤。在美国西部加州棕榈沙漠的玩具商城,两群顾客因口角发生枪战,造成至少两名男子丧生。这个黑色星期五,名副其实。 《洛杉矶时报》报道,在这家玩具城内,到处都是带着孩子购物的人群,突然间,有两名女子大声争吵起来。在俩人越打越起劲的时候,旁边突然有人大喊那哥们儿手里有枪!就在店员前往制止冲突的时候,枪响了。目击者称,其中一名女子的男伴共向对方开了六七枪,对方男友也马上拔枪还击,现场一片大乱,两名男子先后身亡,围观者纷纷四散躲避。 以上均为美国社会一瞥,经济不景气,无房者越来越多,失业者越来越多,火鸡味道越来越不好吃,听到这些排毒新闻是很正常的事情。 ----------------------------------- 关于科学网上推荐人制度的讨论,我原意是和大家探讨一下这种方案是否存在着一言堂的问题,毕竟在这个版块里面我们读到的都是几位博客中的活跃分子,我当然也是其中一位,按照吴渝女士的意见:杨玲的文章大家喜欢看,他喜欢写喜欢思考,出现在那个位置上是很自然。不是制度问题,也不是圈子问题,是文章和认同度问题。这一点是我们都共识的,至少我这篇文章一写,科学网上的博友们并没有因为我往火锅里面扔冰块儿责怪我,反而大家都很理性地参与到其中的讨论中来,如果说科学网未来的发展有希望,那么这个小插曲就透露了深埋其中的理性土壤。便是最近得到月戟神锤夺命枪的杨大侠也担心继续这种热活劲下去会变得比较虚伪,也诚如杨大侠所说推荐还是要由心,否则真的让各位老博主太累,而且新博主也觉出沆瀣之气来。这也难怪韦佳同学会大吐苦水,感觉受到被冷落。 从另一方面来考虑,推荐人制也只是强调了支持观点一方,对于有不同意见者却并不是很尊重,所以如果再加入一个反对票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任何一个讨论,如果反对方和支持方都讨论热烈,那么这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这样的例子在科学网上似乎并不少见,不少名博主经常要应付一些匿名的反对者,实名的如王嵇之争,期刊之争等等。以前科学网倒是在文章后列出了一些反对支持之类的表情,非注册用户也可以点击,其实那倒是一个很好的做法,现在取消掉了有点可惜。鲍兄也对这个反对人想法很敢兴趣,这个世界从来都是阴阳相调,正反反复,按照发发兄昨日的提示我也对这个黑白理论有了更深的了解,评论不可应用,我还是贴上来(科学网编辑注意了,我这里提供了一个精彩评论有引用必要的案例 :)): 评论人:famingkuang 标题:大悟歌 --- 与年轻学子共勉  评论内容: 哈哈,发发最近对大慈大悲有了新解。嘿嘿是歪解,写下来与傻兄共享: 大慈之中必有大悲,大悲之中必有大慈,此大自然之智慧也,谓之大慈大悲。 疾病,灾难,战争,,,看起来是大悲之事,但却也是大自然之大慈之事,因为它有效的控制了世界的人口数量,无形中使人类不似癌细胞样的疯长,所以从整个人类来说无疑是大慈的形为。 爱无疑是人类最为美好的一种情感,但过分的爱却使人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最后轮为寄生虫;大慈亦是大悲也。 不大慈,不大悲,智者之所求也。 博主回复:俺要奔走相告! 发发已经有了慧能之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之大智慧! 大慈大悲---乃生命之真蒂也... 慈悲为怀---真痛快!痛着并快乐着... 推荐人制实际上还涉及到民主制一个核心问题:是不是公平客观的投票就能体现公平客观的事实?以前我总是幻想如果能参考全民意志就能够得到客观的理性的选择,后来发现这个民主需要建立在全民平均智识、判断力、决策力之上;现在想起来即便是这一切条件都满足,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投票手段获得对少数群体的尊重?或者更直接地问:主流思想来投票能否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有时候弱势群体并不一定都是新生事物,而是传统文化背景所不能容纳的边缘事物,比如说同性恋现象。我知道在中国由于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性恋在公共场合中露面是很需要挑战的,更不用说合法的同性恋婚姻了。我们社会上说认识的同性恋通常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社会印象的反应。但是从国家的婚姻法来说并没有规定同性恋存在和婚姻违法,这种负面反应的社会心理完全是由社会文化传统因袭而造成的。如果婚姻法将男方女方定义成生理上而不是心理上的男方女方,那么社会排斥同性恋这种边缘人类学现象倒是有法可依了。 美国倒是管这个男女的合法定义,今年五月,加州高等法院就规定同性恋合法,如此一来在宣誓书或者结婚证明上就不能写上模糊的男方女方,而是应该改为甲方乙方,对象描述的生理性别模糊化有助于减少政府机构的措辞麻烦,而且对于同性恋来说也是一种尊重。我甚至在六月份还收到加州大学一封关于医疗保险的公开说明书,大致的内容就是需要修改同性恋家庭的dependence条例,也就是说同性恋婚姻的一方也和传统异性婚姻对象一样需要享有抚养人被抚养人的权益。当然,同性恋婚姻这种文化现象即便是在强调个人自由的美国,也只有少数几个思想开放的州能够得到立法支持。 然而事情在今年的十一月四日风云突变,那一天除了美国人无争议地选出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以外,还有一个有极大争议的选举结果,就是第八法案通过:加州只承认男性和女性结合的婚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举结果,因为高等法院原来认为禁止同性恋结婚是违反个人选择权利的体现,违反了宪法,现在民众不吃这一套了,结果选举结果以52:48否定了早先的支持法案。而且有消息说,其中大多数支持PROP 8的选举人是黑色人种和教会人士。为什么要反对?根据分析表明大部分人都担忧这种同性恋婚姻会影响家庭、社会、伦理等次序。如果作为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单元本质发生变化的话,那么反对者认为整个社会的运转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儿童有两个妈妈或两个爸爸?亲情观念是否还稳固?儿童心理会不会畸变?社会心理是不是会出现严重的心理暗示,如同性在一起便被自然认为是同性恋?从大选的结果来看,即便是对于婚姻和信仰自由很开放的加州,还是稍多数选民保持了传统的基调和对于同性婚姻的某种忧虑。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诉求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象同性恋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呼声永远不会成为选举的决定性力量,能够做的只是唤取大多数的同情和默许,在用投票制决定社会生活次序的民主时代,我们又如何能够保护少数群体的地位呢?我们的时代观念和传统是不是无形中也使少数群体成为民主时代的牺牲品?我们常说百花齐放,多元化,这是不是一直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状态,因为任何社会和时代只可能有一个主导思想,如果有多个声音来参与决策,那么肯定是一个高代价和低效率的过程。那么我们希翼的民主到底是如何反映各个阶层各个角度的声音?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认为选举和投票能够解决任何民主的问题。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36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四十三 2.0版维护要求
siccashq 2008-11-28 14:49
明天是BLACK FRIDAY,传统的美国购物肾上腺激素大爆发一天,商场狂减价促销,消费者今晚就通晓在商场守候去抢限量版的free品或者200堕勒的笔记本之类。老婆明天和朋友一起去一些大商场看看,我属于流行严重滞后分子,也不属于非理性消费者一类,还是呆在家里的好。为此,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落在我的肩上:临时全职维护湘里人2.0版。鉴于湘里人1.0版本在其夫人眼里维护专业上不够精细,故列出了详细维护要求,特此公告。 1,每2-3小时喂一次,喂完后要拍嗝,否则宝宝会吐奶; 2,不要亲宝宝,不卫生。不要用手摸宝宝脸,不干净; 3,每两个小时换一次尿布,宝宝哭了就检查一下尿布; 4,安慰宝宝可以让他睡BABY SWING; 5,盖被子千万要压在宝宝胳膊下,守在边上,不要让被子闷住脸; 6,不要带宝宝出去玩; 7,注意保暖,要包裹。 我最爱的儿子啊,明天你一定要配合得好一点!不然老爸会很没面子。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3607 次阅读|32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四十二 科学网上的狗皮膏药和同行评论
siccashq 2008-11-28 07:06
进平兄在我前一篇博文中关于恶意评论者应暴露IP地址这个方案有不同的看法,我是理解他的想法的,实际上正因为科学网上有不同政见者捣乱才会吸引读者,但是我所说的恶意评论者是指喜欢贴狗皮膏药、打广告、胡乱引用(如新语丝)、文不对题(发举报信)的诸如此类ID。当然,这些评论要封是封不住的,正如几个月前某著名恶意分子在一分钟内能发出100个评论,而且最近居然注册用户发狗皮膏药贴到主页上了,见下图: 呵呵,我记得今年奥运火炬手里面有一位老者就是坚持为小区铲除电杆树上的狗皮膏药广告而评上的,科学网不妨请他过来帮忙?这样的ID们其实靠铲除是铲除不掉的,还是要来点硬手腕。至于因为观点不同而恶语相加者,除了呼吁理智讨论之外,我和进平兄的观点也是一样是不用封或者公布IP的。 科学网上还有另外一件有趣的现象就是推荐人制度,本来这是好事情,有点民主评议制的味道,不让几位编辑太偏心(实际上是不让他们太累),读到好的文章就推荐一下。但是现在看起来却有些势微了,前两天我居然看见杨玲兄弟有四篇博文(总共才六篇)同时占据注册用户推荐博文中,心里狂冒酸水之余也意识到这推荐人制度也和科技论文发表中的同行评议一样,一旦脸熟了你就不好意思不推荐发表。所以科学网搞这个推荐人实验是很有深意的,即便是搞科学的可以说天下最讲理性的人来说,最终感性还是要战胜理性。所以在科学圈子里面闯荡,多认识一些审稿人总归是有好处,为了不使自己边缘化,最好的做法就是多唱和,多鼓掌。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象王铮先生这样敢于和人吵架,说铮言的人少了,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也收起尾巴,一团和气。科学网能不能再加一个反对者选项,此消彼长,和推荐人相互呼应,呵呵,开玩笑而已。 感恩节到了,我们要感谢父母和师长,也要感谢所谓的敌人,没有不同的意见就没有思考,所以我们也要学着多说别人感觉刺耳的话,和鼓励一样,这是帮别人最大的忙。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3196 次阅读|22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三十八 历史就是打碎那块玻璃
siccashq 2008-11-7 10:21
在Obama发表胜选感言的时候,我注意到在演讲台的两侧有两块厚厚的玻璃,防弹玻璃。即便是还没有取得民主党竞选资格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写隐晦小说暗示美国一位黑人总统被暗杀,从共和党拥趸中也传出KILL HIM的不谐之音。不错,历史就是这样,我们不断的产生隔阂,制造分歧,强化歧视。中国历史很大一部分不也是胡人,金人,蒙古人,旗人这些少数裔反抗的结果么?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地域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机遇上的不平等,容貌的不平等,体质上的不平等。。。这些都不是个人和社会能够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应该能够提供给大家对于梦想实现的平台,这大概就是民主的本意吧。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需要竖起玻璃来保护被胁迫者,也要打破玻璃迎接民主的胸怀。 ------------------------------ 两块巨型防弹玻璃保护了奥巴马举行胜利演说(组图) 中新网 中新网11月6日电 据星岛日报报道,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的奥巴马,人身安全一向备受外界关注,恐防他会遭到暗杀。据悉奥巴马胜选后在芝加哥公园发表胜利说时,台上便特地架设了两块巨型防弹玻璃,以防他在演说期间遭狙击手从附近高楼大厦的窗口开枪行刺。另一方面,美国当局正式落案起诉两名白人优越主义青年,指控他们密谋暗杀奥巴马。 当奥巴马于周二晚确定在大选中胜出后,随即在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向支持者发表胜利演说。原来,早在奥巴马到来前,台上两端已各自架设了一块巨型防弹玻璃屏幕,以防有人从高处施放冷枪暗杀奥巴马。 据悉,这两块巨型防弹屏障高10英尺,宽15英尺,玻璃以钢加固,厚度达2.5英寸,特地在当天下午约5时由起重机吊往台上安装。 除了部署防弹玻璃外,多名特工人员也在台上各方位站岗,防范有狙击手自附近高楼大厦的玻璃窗瞄准奥巴马射击。据报今次是联邦执法当局首次利用防弹玻璃屏障保护奥巴马,以往特工人员多是利用望远镜监视竞选集会附近的高楼大厦。 奥巴马自去年5月起便开始受到特工人员保护,较以往任何总统候选人接受保护的时间都要早得多,这是因为担心其黑人身分会招惹暗杀之祸。 上月,田纳西州联邦人员便侦破一宗暗杀奥巴马的阴谋,拘捕两名白人优越主义青年,指他们企图杀害88人,包括要把14名黑人斩首,而终极目标是要驾车冲向奥巴马,再从车中玻璃窗向他开枪,以置他于死地。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2776 次阅读|7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三十六 官窑与官科
siccashq 2008-11-4 06:11
宋哥窑双耳三足炉,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 http://www.showchina.org/zgwhxl/zgtc2/200703/t109451.htm ) 杜甫在《 又于韦处 乞 大邑 瓷碗 》诗中咏唱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直言四川邛州的白瓷胎身之轻盈、色泽洁白如冰玉,一时成为上层士推崇之名物。另一方面,大邑瓷器入诗本身也说明这些器物已并非寻常百姓甚至一般贵族阶层能够随便获得,这也难怪杜甫用乞这个动词来表达自己心情难掩之激动。其时晚唐已有南青北白之称,南青指以南方越州窑为代表的青釉瓷器;北白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杜甫见到的大邑瓷碗按道理说还算不得白瓷中的精品,真正制得传世珍藏的陶瓷都已经上贡入宫中,仅由皇亲国戚来欣赏了。由于上贡的陶瓷是由朝廷委托民间窑匠精烧而成,所以陶瓷史学中把唐代和宋代早期这些宫廷用瓷称之为贡瓷。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以后,陶瓷工艺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层社会逐步将传统的金银铜器和玉器饰物都替换为晶莹耐磨的瓷器。宫廷中也日益不能满足于小规模无组织的手工作坊进贡品,继而开始由京师直接任命官员,抽集高水平工匠,采集高质量陶土,置窑烧陶。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清楚地表明了汝窑贡瓷到京师官窑掌管宫廷用陶的制度性转变。官窑的建立从陶瓷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无论从瓷器的庄重典雅的造型还是釉色的莹润多变都反映出中国陶瓷史上美学艺术的新纪元。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官窑作品严防传入民间,从民间吸取来的工艺也禁止民窑继续使用,加上南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剧烈,使得至臻的陶瓷工艺竟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唱,如今只有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能够欣赏到一些北宋灭亡官窑(汝窑和钧窑)仅存的传世作品,后世探寻官窑窑口竟终不可得。 历经窃后余生的南宋在南度至杭州建都以后,继续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烧制宫廷用瓷,并发展出了具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特征的珍稀哥窑之作。而根据陶瓷史书记载,哥窑陶瓷白极碎的工艺却是由宋代龙泉县章姓制陶艺人发展出来的,这也说明民间的陶瓷工艺发展并不因为朝廷的限制而衰落,反而触发了许多诸如有开片艺术的哥窑这样的新发展。 我对于宋代官窑和民窑的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各自审美情趣的迥异 :宫廷用瓷来说需要雍容华贵体态隽美古朴端庄,而民窑产品装饰艺术率性自然清幽素雅妙趣横生。另外值得探究的是官窑和民窑内在的渊源关系,从发展历史来说宋代的官窑制度依赖于民间陶瓷工艺的突破,然而最后官窑制度却限制民窑自身工艺的继承和完善,这显然是一种不对称的发展关系。如果说贡窑的本质在于夺的话,那么官窑可以说是霸权时代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最珍贵的陶土资源,最新的釉色工艺几乎都被征为官窑所有。而且为了制作出符合宫廷审美和庙堂摆设的严格标准,最后成品可谓是百里挑一。至于次品,通通需要破坏损毁,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于官窑的研究仅依赖于故宫博物院留存的少数传世精品的原因。即便是在皇帝的陪葬物中也找寻不到官窑陶瓷的作品,这无疑说明宫廷对于传世陶瓷极为严格的规章制度。把陶瓷分为三六九等,甚至限制陶艺的流通和特殊化,这都是封建霸权制度对于艺术的亵渎。任何艺术体系或者是科学领域来说,这种官霸权民弱势的对立都不会促进艺术科学本身的发展。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津津乐道官科与民科的对立所在。 可以说,给科学戴上官民两顶帽子是一些所谓官科保守对待异己思想惯用的伎俩,其实我没有看出这些持有蔑视所谓民科论调者在实证和逻辑上具有更胜一筹的思想,他们需要的是保证自己科学体系尊严的完整。而钉在箭靶上的民科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说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或者证伪了相对论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民科的一部分思想积极分子,难道我说我想解决人类困惑的行为也算是荒谬吗?真正荒谬的是给自己戴上官科帽子的这些人:一些人因为头衔是著名经济学家就可以随便说中国房市不会跌了(他为谁而这么信誓旦旦的忽悠老百姓?);一些人为了国家利益就开始教化百姓的生物进化论了,如苏联的李森科之流;一些专家因为地方政府需要就开始假造评估鉴定报告了,华南虎和汉芯就是最好的作品;一些企业产品上可以评上国家科技进步奖,下却可以妄肆添加三聚氰胺。对,所谓自诩为官科者,诚如武夷山先生所言,就是一群丧失了科学独立人格的傀儡。而几位民科积极分子,也只不过是骚扰了一下需要正常研究活动时间的捣乱者,提供了让大家转移视线的笑料罢了。把科学分为官科和民科,暴露的不是某些民科的无知,而是一群官科的无耻。如果说一些偏激的民科需要得到的是对于科学问题本身了解的征服感,那么隐藏在科技工作者中的这些官科却是对于财富、权利、野心最好的诠释。科学研究需要写上标签云国家重点实验室就算真正的科学正统的理论吗,也不竟然吧,非要冠以官科之名才觉得有内容者无非是觉得官比科更有话语权,更能使知识崇拜者盲目。 最近不是又有新闻说 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中鼠首和兔首将被佳士得公司公开拍卖,这些一百多年前被英法联军抢窃的赃物现在成了国外投资者利用中国爱国情怀最好的砝码: 2003 年 9 月,何鸿燊从一位美国收藏家处耗 600 余万巨资将猪首铜像购回。现在中国人民心复苏了,大家都对这种再度资本浩窃产生了质疑。这是好事,更加深入的说,我们如果耗巨资将这些圆明园遗物追回,那么我们真正想追回的是什么?圆明园象征着什么?国家的繁华还是国家的耻辱?圆明园之中原有摆设用品无一不是当初慈禧老人家穷奢极欲的结果,八国联军把它们捣毁抢走了,打了腐败清朝一个大耳光,顺便把一些铜猪头之类的省子全带走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现在我们出于爱国的概念要把宫廷内御用品赎回来,无非是让人觉得我们有钱了,但是没文化。一个铜猪头从艺术价值上来说值600万么?我们是要买回一个后世参观的反面教材么?那么圆明园现在那么一堆废墟已经足够消化了。如果再过几年某些官窑陶瓷也继续摆到香港拍卖,不要说一些爱国人士给当年的海盗的子孙们帮了好忙。 官窑究其艺术本质来说,给了中华民族无限的信心和自豪感,自豪感并不来自于官办标签,而是来自于民间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科学上也要搞个什莫官科之称,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我要说的是让科学人回归到科学中,科学不是有权人的游戏,也不是官窑中出来的供摆设的古董瓶,科学就是要来自于民窑,用于民间。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38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