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艰难岁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穿草鞋的革命前辈们
热度 2 yag195544 2017-2-19 07:34
穿草鞋的革命前辈们 岳爱国/文 草鞋在中国 古已有之 , 为 一种草编的鞋履,较轻便, 易制作, 适宜行走。相传为 黄帝 的臣子不则所创造。由于以草 作为 材料,非常经济, 故 平民百姓都 可 自备。《释名 ·释衣服》:“屩,蹻也,出行著之蹻蹻轻便因以为名也。”也叫“屣” 或 “不借”。据《 五总志 》一书的解释是: “不借,草履也,谓其所用, 人人 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 需要说明的是,拙文并不是要考证草鞋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只是想以此为引子,来展开以下的话题。 中国有句俗语:脚上无鞋穷半截。可见鞋子对于人类的重要。在近、现代的百年之内,我们的革命前辈们,筚路褴褛、 寝苫枕块、栉风沐雨 ,在争取民族独立、建国立业的征程中,跋涉在一条他人无法想象的奋斗之路上 ……。而在这段艰苦岁月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脚上穿着的鞋子,就是本文开头所讲到的——草鞋,一种在鞋类之中的最寒酸之物。草鞋虽然代表着贫寒,但就是这世上最简陋的鞋子,却托载着我们的前辈们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并最终打下了江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黄埔军校早期学员也穿草鞋 曾以为,黄埔军校为很高大上的军校,一切定是很奢华的。参观了军校校舍后方知,早期,黄埔军校的学员们也是要穿着草鞋受训的。在参观黄埔军校学员宿舍时可看到,除了床铺上叠着的简单而整齐的被褥、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地上还摆放着整齐的草鞋。有人以为,这只是摆摆样子的。经查证史实确是如此。时任黄埔军校教官的张治中将军,在谈到党代表廖仲恺为保证军校生存而耐心设法从敌对军阀手中获取资金时,他说: “廖仲恺在当时是担任本校第一任的党代表,他是负了筹措经费的责任。那时候广东的财政和一切税收机关,统统是把持在军阀手里;而这帮军阀根本是反对黄埔,根本就不愿意我们黄埔成立与存在的。我们常常听到廖先生同我们讲起筹款时种种困难的时候,他几乎落下泪来。”旅日华人、日本爱知文教大学黎令勤在《南方党人的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一文中介绍了早期黄埔军校学生的生活条件:“那时学生生活怎样呢,学生的服装只是一套灰色棉布的衣服,没有袜子,赤着足穿草鞋。住的房子更是简陋得很,当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借用从前黄埔陆军小学的瓦房来住的。此外就完全住在临时用芦席搭成的棚子,睡的是用竹子担起的床。……”由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少华和游湖撰写的《林彪的这一生》这一册书中描述道: “ 林彪入校受训时,黄埔军校已经毕业了三期学员。到林彪所在的第四期时,军校的经济条件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是捉襟见肘,十分紧张。 ……整个军校,除一间俱乐部是青砖瓦房外,教堂、宿舍、伙房、厕所都是草房。军校学员每人发两套军装、两件衬衣、两双布袜、三双草鞋和一条武装带。”在黄埔军校的大门口,悬挂着这样一幅内容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由此可见,当初的黄埔军校是为革命而建的,因此也是极其节俭的。只是后来被蒋介石窃为己有,成为了培养反共分子的基地。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 先生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后创办的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在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和平息盘踞广东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中,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军校还为北伐军培养了大批的骨干。 毛委员学习编草鞋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 ! 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 ” 这是红色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中的部分歌词。其中虽不乏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但也可从中窥出当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之一斑。 秋收起义 后, 毛泽东 带着队伍上了 井冈山 。由于 国民党反动派 的封锁 与 围剿,井冈山的生活 极其 困难。每人每天只有 5 分钱的菜金,没有盐吃,也没有鞋穿。面对重重困难,毛泽东向红军指战员发出号召:没有粮,我们种;没有菜,我们栽;没有布,我们织;没有鞋,我们自己动手编草鞋。 为了学会编草鞋,毛泽东便开始四处找寻老师。 一天,毛泽东 在 外出回 来的路上, 看见一位老汉正在 家门口编 草鞋。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 要拜老人为师,学习编草鞋 。老人 客气地说 : “毛委员,你要穿草鞋,我替你打就是了。”“不行!我要自己学会!”“你这样忙,哪有时间学呢?”“我白天没空,晚上学。” 就这样, 毛泽东 成了老人编草鞋的学生,并很快就掌握了编草鞋的基本技巧。 毛泽东 又将所 学会 的编 草鞋 的要领 ,一招一式地教给 了红军 战士们。大家见毛 委员 亲自教他们打草鞋,都学得非常认真。 毛泽东不仅教会了战士们打草鞋,而且给大家树立了一个 官兵一致、亲历亲为、 勤劳俭朴的好榜样。 穿着草鞋去长征 当年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 长征路上出版的《红星报》( 当时 党中央、中革军委的唯一报纸)第二期 上 ,曾专门 刊 载过一篇题为《怎样解决草鞋问题》的文章。 该文指出,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后 ,由于准备不充分,不少 的战斗员没有 鞋穿,只得赤脚行军。针对这一情况,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把解决部队 战士 的 穿 鞋问题提到减少病员和巩固红军战斗力的重要位置,做到没有一个战士打赤脚,并提出了许多解决草鞋问题的具体办法。 如:供给机关有计划的收买草鞋,尽可能的做到发草鞋不发草鞋费;没收土豪的滥(烂)衣裤和麻等,应注意分给战斗员和运输员打草鞋;发动会的同志帮助不会的打草鞋,发动战斗员打草鞋慰劳运输员。政治机关必须从各方面来保证这些办法的实现,做到没有一个打赤脚的。 可见,当年的红军草鞋并不是一件一般的个人物品,而是 与 红军战士的生命以及红军队伍的战斗 力 休戚相关的。 当红军长征 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 时, 朱德总司令运用自己曾转战川、滇、黔的丰富经验,向总部建议后通报全军: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干姜、辣椒,在攀越峰顶体力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总部还 专门 要求:每人都要将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 草鞋外面 ,以免冻伤脚。 红军战士们要解决草鞋问题;红军的各级指战员,甚至包括高级指战员也同样要解决自己所穿的草鞋问题。以下是发生在董必武与警卫员小王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 红 军在爬雪山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地带。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天黑地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跟着队伍,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赶路。小王不小心滑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脚上穿的鞋子不知掉到哪里去了。为了不掉队,小王只好光着脚赶路。第二天雨霁天明,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上有好几条血口子,才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于是,董必武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先把我这双鞋穿上吧。小王坚决不要,并保证,就是打赤脚也不会掉队,跟上队伍没问题。董必武虽为有这样坚强的战士而高兴,但仍假装生气地对小王说,你要是不穿我就要批评你喽。 小王说,首长只有这一双像样的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这不是还有一双草鞋吗 ? 小王说,这双草鞋已经很破了。董必武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鞋呢。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从没见过首长还有什么特制鞋?董必武哈哈大笑起来,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道,那里面就有。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两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袜子、麻袋片、破棕片等。董必武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包扎好以后,在地上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过去古人作战,用铁甲做衣服。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垫在草鞋里、绑在草鞋外,用坏了一层,再包扎一层,不就是特制鞋吗 ? 从此以后,董必武又多了一个捡破烂的伙伴,就是警卫员小王。董必武正是用这种破布、破麻袋、破棕片做的 “ 特制鞋 ” ,爬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 白求恩与草鞋的故事 白求恩与草鞋也有关系吗?当然有!为了讲好这段故事,请先读一读白求恩在临去世前,写给时任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聂荣臻的一封信。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 ……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 ( 时任加拿大共产党书记 ) 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 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 把我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片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蒂姆 ·布克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的片子将要完成。 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下先生送给我的那 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再外加三条绳子保险。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 (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以因为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马靴和马裤给冀中的吕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给叶部长两个箱子,游副部长 8种器械,杜医生可以拿15种。打字机和松紧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每年要买二百五十磅奎宁和三百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和极大多数贫血的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带购买药品,因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 (人民),我十分快乐。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诺尔曼 ·白求恩 在白求恩的这封遗嘱中,几次提到了皮鞋,即使不算那一双从日本鬼子那里缴获来的皮鞋,起码信中提到的两双英国皮鞋,外加一双马靴,想必是白求恩从国外带到中国来的;而且,在他来到中国后的一些正式场合 ——如与聂荣臻会面等,也是穿着其中的某一双皮鞋的。可是,白求恩是 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而来到中国的 , 为此,他将自己带来的高质量的皮鞋都收藏了起来,代之以草鞋裹履。有一张白求恩救治伤员的真实照片( 著名战地记者吴印咸拍摄 于山西 灵丘黑寺、 距 离前线约 10里地的一座小庙里) 就可见到,白求恩是穿着草鞋在工作的。 据与白求恩共同工作过的白光耀老人介绍 :当时条件生活艰苦,根本谈不上对白求恩同志的生活照顾。本来按上级规定,给他另设小灶,另配厨师,都被他婉言谢绝。因此,他一直和大家一起吃大灶饭。有时遇上鬼子扫荡,医院集体或分散转移时,他和大家一样,一天也吃不上饭,晚上还得住帐篷,忍饥受冻。那时军区每月给他100元边区币,他分文不要。医院领导怕他长期下去身体垮了,想方设法给他改善生活,他却说:“我要是为了吃好穿好,就不来中国了。” 这就是共产党员白求恩,本可以享受好的生活,可以穿皮鞋,但他都放弃了,包括他自己的生命。 中国抗日军队穿草鞋打鬼子 在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还是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包括各杂牌军队),几乎绝大多数的战士都是穿着草鞋来行军打仗的,直至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也许有人认为,若讲八路军、新四军基本没有各种军事、生活物资供应的固定渠道,条件艰苦,穿草鞋还是可以理解的,为何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也要穿草鞋?他们不是有美援吗? 实际上,在八年抗战期间,国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军事、生活的物资供应都是捉襟见肘的,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更是如此。 据 川军 第 22集团军总部参谋长胡临聪 在其所撰写的 《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战八年经过概述》 中 回忆:士兵中许多是新兵,下级军官中还有中共秘密党员,抗日情绪高昂,军纪很好。 “时冰雪天地,战士却是灰色夹衣,赤脚草鞋,打绑腿,每人扛的是老套筒(川造土枪),背包上插砍刀1把,挎斗笠1个,所到村庄不打人骂人,不糟蹋老百姓,吃粮烧柴照价付钱,家中没人,将钱包好放在桌子上。老百姓对川军拥护又可怜,纷纷拿衣物、柴米支援。” 地方杂牌军士兵大多穿草鞋, 国民党 正规 军队 也有 穿草鞋的情况。在抗战初期,国民党 正规 军队 的士兵穿草鞋的状况 并不普遍,后期因物资紧缺,才开始编草鞋。 据 凤凰卫视 2015 年 1月22日 在 《腾飞中国》 中介绍:在抗战时期著名的长城抗战(又称长城战役)中, “ 中国军队从装备到兵员素质都远远不如日军,即便是国军精锐十七军的二十五师,从南方杀到长城之时,还穿着草鞋。 ” 当年 出征缅甸抗日 的 国民党远征军 也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但这支队伍的士兵,却也大多是以草鞋装备自己的双足去远征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沉睡着 23000多张中缅印战场的照片,其中不乏 国民党远征军 训练作战、美军提供给中国军队的武器及后勤装备、战时生活百态等的照片。在照片册里,笔者见到一张少年军人(当年 国民党远征军 中 12 、 13岁的娃娃兵比比皆是)李占宏(音)的照片。他刚刚年满13岁,尽管已在中国军队里服役两年,仍然稚气十足,面对镜头做微笑状。不合体的军装长过膝盖、破烂的装备凌乱地挂在身上,一双触目的草鞋使人一望而无法忘却。 但就是靠着这些落后于敌人巨远的武器、生活装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凭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于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土,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 读到这里,不知您对寒微到很不起眼的草鞋是否高看了一眼呢?
个人分类: 散文|17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苑轶闻-10:华罗庚险遭活埋
热度 14 sqdai 2012-5-6 19:26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史提及的高校中,西南联大是一所奇特的大学。办学条件极差,而办学效果颇佳。那里群贤毕至,学风严谨,团结向上,人才辈出,而师生的生活之艰苦超乎人们的想象。华罗庚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艰辛而硕果累累的时光,这里只说几件遗闻逸事。 先引述华先生本人的两段回忆文字: “想到了 40 年代的前半叶,在昆明城外 20 里的一个小村庄,全家住在两间小厢房(还没有现在的办公室大)里。食于斯,寝于斯,读书于斯,做研究于斯。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擦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猪马同圈,马误踩猪身,发出尖叫,而我则与之同作息。那时,我的身份是清高教授,呜呼!清则有之,清者清汤之清,而高则未也,高者,高而不危之高也。”(见文 )。 “回到昆明以后,吃不饱,饿不死。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教师在前面走,要饭的在后面跟,跟了一条街,前面那个教授实在没有钱,回头说:‘我是教授!’那个要饭的就跑掉了。因为连他们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钱的。”(见文 )。 苦也罢了,在战争环境下,西南联大的老师还常有生命之虞。华罗庚先生在日机的一次空袭中险些丧身。故事梗概如下。(见文 )。 当时,昆明是抗战的大后方,美国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总部的志愿官兵就驻扎在这里,从而成了日寇轰炸的一个目标,空袭连绵不断。因此,除了有大型防空洞以外,各家各户自己挖了防空洞,以便随时去躲。洞子不算太高,里面有几个土墩,可以蹲上几个人。华家的防空洞与同事闵嗣鹤(曾是华罗庚的门生)家的防空洞相距不远。有一回,空袭警报响起后,人们进入防空洞,而日机却久久不来,华罗庚对家人说,他要去闵家的防空洞“做客”,与闵嗣鹤探讨数学问题。谁知,华进了闵家防空洞不久,一批敌机到了上空,一阵狂轰滥炸,顿时掀起大量黄土,把闵家的防空洞掩埋得严严实实。多亏闵家有个人在听到爆炸声后伸手抱住了自己的头,手和头没全给埋住,赶紧把洞内的其余的人的脑袋扒了出来。闵嗣鹤给刨出来时,所穿的长袍的正襟被扯得精光,变成了裙子;华罗庚更惨,口鼻里全是泥土,耳朵震出了血,他在眩晕中醒过来时,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好,总算没给活埋掉。要是真给活埋了,数学界就会失去一位奇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就会部分地改写了。 那时的生活真是清苦,华罗庚家孩子多,底子薄,难处更多些,一家人穿着寒酸,华自己终年一袭看不清底色的旧长袍,面有菜色。 1945 年,第三个儿子降生,穷得进不了医院妇产科,只得请女儿同学的做医生的家长到家里接生。给小儿子起什么名字呢?——叫华光吧,一来盼抗战早日胜利,中华重光;二来家里的钱已花得光光的了! 一向关注华罗庚的长者熊庆来(时任云南大学校长)看到此景十分心疼,几次拿钱给华的夫人吴筱元,说清是借给他们的,华总是将钱退了回去,并说:“非常谢谢,我还可以维持。”熊庆来请华罗庚到云南大学兼课,挣些“外快”,华罗庚为了集中精力做研究,也没去。熊只得把他最优秀的学生送到华家补课,华才答应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含辛茹苦,始终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华罗庚更是日夜奋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的最重要的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的初稿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降生的。在困境中形成的书稿也是命运多舛,这是后话。 我联想到,现时的年青学人常在抱怨做学问的环境不够理想,不妨与前辈做一些比较,可能会有一些新想法。 参考资料: 1. 华罗庚 . 春风吹拂换人间 . 人民日报, 1963-10-5 . 2. 华罗庚 .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 浙江日报, 1981-5-11 . 3. 王元 . 华罗庚(修订版) .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写于 2012 年 5 月 6 日 【链接】同类博文 1 科苑轶闻 -1 : “ 自杀俱乐部 ” 的故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79512 2 科苑轶闻 -2 :大理石先生、钱学森手稿及其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79827 3 科苑轶闻 -3 :没有牺牲 哪有成功 —— 记航空事业的先驱者利林塔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372do=blogid=380206 4 科苑轶闻 -4 :苏步青 “ 背榜 ” 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0546 5 科苑轶闻 -5 : 冯 · 卡门访华历险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061 6 科苑轶闻 -6 :呆头呆脑的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156 7 科苑轶闻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记赖特希尔的一件感人轶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546 8 科苑轶闻 -8 :钱令希恭录《家训》育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965 9 科苑轶闻 -9 :呆头呆脑的科学家(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43618.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10550 次阅读|20 个评论
父亲的两首“自寿诗”
fqng1008 2010-12-28 21:32
父亲一辈子历经坎坷,31岁成为胡风分子,33岁成为右派,并入狱4年。他的身体也在历次不断摧残,肺结核演变的肺空洞以及肺心病夺去了他的生命,去世的时候还不满69岁。这里,录入他50岁和60岁的两首自寿诗,看看他是如何战战兢兢而又义无反顾地感受自己的经历。 半百自寿(1974年) 久搏山洪逆水游,行年五十忆春秋; 饕 蚊夜夜血红枕,义务年年霜白头。 识字辨音三 豕误,残书破纸六丁搜; 自由职业终成幻,不信激流腐不湫 。 不信激流腐不湫,内忧外患总依旧 ; 多灾不验兴邦兆,讹诈必生弊政瘤 。 每怯风狂掌遮眼,不期疮急祸临头 ; 天气力争节日美,愤将风雨洗离愁 。 喜晋六十(1984年,时右派平反已五年 ) 不悔行年六十秋,喜看真理已抬头 ; 残书烧尽卑秦火,全国刑余纵楚囚 。 物到极时必巨变,事非实际岂能留 ; 春园自应百花放,试问谁堪锁众口 。 教书生活添清风,作业勤耕一牯牛 ; 辨字唯恐同亥 豕,释词又怕悖春秋。 只因师表多青脸,致令光阴误白头; 更叹九泉冤屈者,阴森惨淡尽文囚。 两斗三批人变鬼,盲氓办铁诚戏猴; 楸心饥饿疑肠套,拆骨疲劳恨日头。 窃据一官皆逆子,役耕四野半书囚; 是谁重谈天方夜,嵩目时艰数十秋。 累累往事化烟云,尤记当年文字狱; 有人恭顺驯如犬,偏我 憩顽笨似牛。 阴雨长年皆苦旅,西风何处不添愁; 负冤走过千关险,雪霜冗日染白头。 黄粱好梦终将醒,历史长河总东流; 生态平衡水北调,经济复苏富西行。 飞红果实甜人眼,滴翠园林卧乳牛; 知识撑开科学天,欢庆四季尽金秋。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