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打呼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该出声时别发声
热度 11 ncepuztf 2016-1-21 00:05
上周一天晚上 10:00 多,我的手机忽然响起。 一个班上的研究生,声音很急。 他说:老师,我要换宿舍! 我说:你别急,慢慢说! 他说:和我同宿舍的同学 ** ,每天晚上打呼噜,我实在受不了了! 我想了想,说:你应该这样做。第一,和打呼噜的同学打个招呼,让他控制自己不要打呼噜或让你先睡着他再睡。或许他改变下睡姿就可以改变。第二,你宿舍其他同学什么反映?如果他们也有意见,那搬出去的应该是他。第三,你要是搬出去,也得有地方搬啊。 他说:老师,我没和他说,这都 3 个多月了,天天如此,我觉得说了也没用,他一躺下就能睡着,我戴上耳塞都挡不住。宿舍其他同学睡得晚,他们经常打游戏,我每天睡眠不好,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知道有别的专业有宿舍是 3 个人,我和楼管阿姨说了,她说只要他们同意我搬过去就成,但我得和您说一声! 我说:要是他们中也有人打呼噜呢? 他沉默一会儿,说:但是我现在实在受不了了! 我一看很难商量,就说:那你就和人家说说,能搬就搬过去吧! 放下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遇到这种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上次因自己打呼噜学生半夜逃走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愧疚不已。自己也曾出差在火车上、宾馆中遇到打呼噜的猛人,因时间短或自己太困就没有受太多影响,要是天天这样,我也受不了呢! 要说: 同志们啊,不该出声时千万别发声啊!
个人分类: 生活|2956 次阅读|25 个评论
微博3-请出差不能坐飞机的同学和青椒们回答
热度 2 hellozxz 2013-5-16 16:28
计算题,根据对住校生的研究,基本上三四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打呼噜的。硬卧车厢有六个人,问,打呼噜人数的预期和方差是多少?没有人打呼噜和有四个人以上打呼噜的概率是多少?
22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旅途
jiaguangjia 2012-3-9 08:24
周三和学生一起去了郑州,路上用了6个小时,周四晚上我们决定还是躺着回来比较好,于是把第二天的坐票换成了夜车,赶回了北京。火车上,我竟然沉睡了一夜,这样的睡眠,我在火车上从未经历过。而我的学生,看到对面的乘客鼾声不止,担心自己睡着了,也打呼噜,影响我和他的师姐,他一晚上都没敢睡踏实。这是我所忽略的,下次再坐车,我要提前告诉我的学生,放心休息。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祖国发展确实很快,郑州已经很有规模;而路上的交通也很便利。热爱自己的祖国,感受祖国的发展!
2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咳嗽或打呼噜时,呼吸道内发生了什么?
热度 2 stress 2010-12-29 11:02
在人体上呼吸道特别是气管内壁覆盖着一层表皮细胞 (epithelial cells) (如图 1 ) , 在表皮细胞的表面则有一层 7 微米厚的纤毛,纤毛被一层液体覆盖 , 这层液体俗称“粘液毯” ( 如图 2) 。 静息状态下,纤毛以一定的频率摆动,带动“粘液毯”运动,因此纤毛和“粘液毯”构成了呼吸道内壁的一个传输带系统。在这个传输系统中,纤毛提供动力,而“粘液毯”则类似一个粘弹性的传输带。 当表皮细胞感受到有外界异物(如灰尘或病毒)浸入呼吸道时,人的呼吸系统会做出迅速反应 —— 咳嗽。由于空气和粘液具有粘性,咳嗽产生的高速气流会对呼吸道表皮细胞产生一个机械摩擦力,称为剪应力( shear stress )。剪应力会诱发表皮细胞分泌 ATP, ATP 直接 门控表皮细胞表面或进一步间接作用于细胞内钙库的钙通道,引起细胞内钙浓度升高,钙进一步作用纤毛的肌动蛋白单元,最终引起纤毛摆动频率升高、“粘液毯”输运速度加快,将粘液毯表面的异物高速“送”出上呼吸道。异物和粘液的混合物,就是“痰”。人罹患感冒、哮喘后,上述纤毛 - “粘液毯”输运系统往往会发生功能性异常,使得外界浸入的异物无法及时排出上呼吸道。 和咳嗽同样的道理,人在打呼噜时呼吸道内纤毛 - “粘液毯”输运系统也会发生类似的运动。另外,鼾症患者睡眠时用嘴呼吸会导致粘液蒸发,使得患者有口舌干燥的感觉。江苏镇江的刘永义曾和笔者合作将贵州小型猪饲养于低压氧舱中,造成鼾症动物模型,通过电镜观察鼾症猪呼吸道内表皮的超微结构并与正常对照猪比较(如图 3 ),发现正常对照猪呼吸道内表皮细胞纤毛正常(左),而鼾症猪呼吸道内表皮细胞纤毛则异常稀疏或消失(右) , 初步表明鼾症猪呼吸道内表皮的纤毛 - “粘液毯”输运系统发生病理性异常。
个人分类: 科普|1411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