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命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枯荷命理人命理
caoyuanzhiye1 2018-10-19 10:31
诗一首.枯荷命理人命理 (张伟) 枯荷秋日晨光里, 尤忆村姑采莲实。 冬日化作塘底泥, 春荷来年又助力。 为莲故华种子义, 华开莲现春光丽, 华落莲实秋杀时, 原来日用佛本意。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3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因果报应与四柱信息同步 ——邵伟华
king500 2012-9-14 11:36
近十年来,我把研究命理同佛学结合起来,经证实人的因果报应与四柱信息有同步的规律。佛学界强调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这一论点是千真万确的。佛学界有的人提出:人的命算也是那么一回事,不算也是那么一回事,只要信佛就可以免灾增福。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全面。更主要的是行动,那就是要行善积德,慈悲为怀。有的人信佛,甚至有的人是出家僧,因他违背了与人行善积德、慈悲为怀的宗旨,结果干坏事而犯罪。所以信佛拜佛必须在行动上做到行善积德,慈悲为怀,才可以达到化灾免灾增福寿的目的。 对人类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罪孽,有的孽是前世做的,有的孽是今生做的,这些会受到报应。了解命运,掌握命运,就是为了更好的行善积德,以达到化灾免灾,增福延寿,为子孙造福的目的。 因果报应,特别是罪孽报应,前面讲过,罪孽有前世做的,有今世做的。四柱信息显示好的流年大运为得福报,走败运为祸报。福报的福大福小,祸报的灾大灾小,都是根据你前世、今生的行善积德和做坏事的程度而定,就如现在的评功和受处罚一样。 我在研究因果报应循环规律和命理中发现,一个人在今生走红运时,如不注意行善积德,很容易出现作孽之事,在走败运时,就遭孽报。如有的人走好运时,又升官又发财,手中有权有势,就忘了行善积德,多为人民做好事的宗旨,就慢慢的变坏,又是贪污又是受贿,或者整人、害人,干一些损人利已的孽障。当败运一到,事情败露,受到撤职法办,这就是遭恶报。 我知道一件真事:一个小伙子好打架,走好运时,总是打伤别人,自己好像无事。他打人的特点是专打对方的肝部,使不少人因肝伤长期不愈。当他走败运时,有一天他不小心跌了一跤,结果被一根根金属棍戳穿了他的肝而死亡。 走败运一般是遭祸报,这种祸报有前世和今世的。有的在败运中不行善积德,还会犯下新的罪孽。如盗窃分子走好运时,难被抓获,走败运时被抓获,他不但不老实认罚,还负隅顽抗,甚至行凶杀人,造下新孽,必然会加重他的恶报。总之,不完全是走败运才会作孽,走红运也易作孽。 人的祸报,有的报得早,有的报得晚,报得早者一般在十五岁之内起立运有灾有难,多为前世作下的孽;老来走败运而灾报者,有前世和今世作的孽。 最后简单的讲一讲,怎样行善积德。行善积德,就是做好事、善事、与人为善,一切以慈悲为怀。有的人认为,行善积德,只有拿钱物救济贫苦人,或捐献钱物。其实这只是行善的一种方式,无钱无物者可以出力,如扶老爱幼,乐于助人,为病残老人做好事,救人之危,看见路上有玻璃、有石头或瓜果皮及时捡起来丢到垃圾桶或路边,在火车、汽车上及时给老残妇幼让坐位,或者参加义务劳动等等,这些都是行善积德。如我在为别人化死亡灾时,要他出钱修路,他说家穷无钱怎么办,我说无钱也没有关系,你去修路工程参加一个月到两个月的义务劳动该可以吧。他说,这个做得到。他回去照我的办法做,同样达到化灾的目的。所以说,行善积德,可以出钱,也可以出力。在生活中 "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 " 就是行善积德。
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才拥有伟人之命?
chrujun 2010-12-29 20:31
有博主认为,如果在12月26日这天出生,或许可成为伟人。凑巧的是,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正好选择12月26日这天揭牌。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如果选择和伟人诞生日期的月日相同,就会拥有和伟人一样的命运。 事实上,中国的古代历法(阴历)综合了月亮和太阳的运动,阴历的日期和阳历的日期之间并没有固定延迟。也就是说,阴历的12月26日,每年对应的阳历日期都可能不一样。我们选择阳历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生,是为了方便。实际上,每年阳历12月26日对应阴历日期并不一样。 由于阴历日期都不一样,根本谈不上和伟人命运有什么关系了。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人的命运由他/她出生的年、月、日、时对应的天干地支来定。由于天干地支组合以60进制循环,和阴历日期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即使把日期弄成和毛泽东诞生之月日一样,也不可能拥有伟人之命。 如果按照排列组合进行计算,需要等待大约三万五千五百年(具体时间需要用计算机编程进行精确计算),才会再一次出现伟人之命理组合。如果非要拥有伟人之命理组合,需要等待和毛泽东相同的八字组合出现。而这个组合要几万年才出现一次,大家都不要想了。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5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