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的春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忘初心同筑梦 砥砺奋进写新篇——记“科学的春天”四十年
flysky97 2018-9-1 10:13
不忘初心同筑梦 砥砺奋进写新篇 ——记“科学的春天”四十年 齐云龙 北京 100190 浩劫十年,瘴气乌烟,科学大会,正本清源; 科技为生产力之首,国力以科技为先。 改革开放换天地,科学春天启新篇 。 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破旧立新,恢复重建,锐意改革,重振科研。 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大刀阔斧, 直面挑战 ,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卌载 征程,弹指挥间,白驹过隙,凤凰涅槃,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 祖国昌盛,科技振兴,频出成果,屡建新功,火红盛景,精彩纷呈; 士农工商,百业千行,与时俱进,你争我抢,艰苦奋斗,铸就辉煌,东西呼应,南北共昌, 蛟龙嫦娥,墨子悟空,天眼天宫,探索复兴,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南极破冰,北斗导航, 国计民生,文化文明,卫生体育,政治财经,高铁日行千里,科技每攀高峰, 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自豪渐升,畅想新梦,不忘初心,撸袖前行,时不我待,尚有远程, 上下同心,其力断金,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 姓名 :齐云龙 年龄 :40岁 工作单位 :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 :平台部副经理 个人简介 :1977年10月生,原籍河北,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目前任职于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担任喀斯玛商城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等工作。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6号 中科资源大厦裙楼4层 联系电话 :13120421313
个人分类: 人文|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青年说
sunyu367 2018-6-20 11:03
科学青年说 春熙畅怀,四秩华年,科苑繁茂,学林丰妍,锐意蓬勃,正值青年,琼雅共赏,不负长天。 立郁翠之境而顾青葱,虽眷烟幻云临风而逝,然是境非孜孜求进而未能达也。文丛之盛状,立言数卷于倾颓,传志于思危,悟理于求索,智燃于地气,梦筑于家国,方有杏坛相传;致用之声势,立业千寻与峰峦,熟经纶以济世,辟蹊径以率先,聚力而主战,凝魂而同甘,方得壮心蔚然;尚德之厚养,树人千万于桑梓,精诚以揽胜,谦和以惠众,溯源而求继往,虚怀而对苍穹,或可谓学问无憾。是故,匠心勾描者,蓝图筋强骨健;豪情渲染者,彩卷翠秀红嫣。勤道而得道,是以酬勤;解惑而不惑,是以甚解,学研深谙逻辑,定理自在时空,远虚浮,近真知,吾辈初心,莫如是乎。 华夏风物,岂敢辜负,壮阔时代,焉待蹉跎;秉承使命而勇力唯发不收者,乃为科学青年;身献其惑而矢志天下无惑者,是为青年科学。
2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春天
热度 3 slsql2013 2018-3-23 13:05
科学的春天 1978 年 3 月 31 日 亲爱的同志们! 党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我表示衷心的拥护和热烈的欢呼。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忆起这些情景,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都涌上心头,好象就在眼前一样。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万恶的“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的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 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 ,龙宫探宝,《封神演义 》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跟随党中央进行新的长征,为我国科学事业建立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摘录于 1978 年 4 月 1 日《人民日报》)
1521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民1句话回答了诗人好几个问题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7-3-28 09:48
农民 1 句话回答了诗人好几个问题 诗人问: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农民答:不远了,还有 3 个月时间。 诗人又问:春天来了,夏天还远吗? 农民答:不远了,还有 3 个月时间。 诗人又问:夏天来了,秋天还远吗? 农民答:不远了,还有 3 个月时间。 诗人又问:秋天来了,冬天还远吗? 农民答:不远了,还有 3 个月时间。 原来是冬天孕育了春天。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2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传记篇-3:钱伟长小传(三)苍鹰不老
sqdai 2010-8-10 22:04
钱 伟 长 小 传 (三)苍鹰不老 十、矢志不渝 一九五七年,正当钱伟长雄心勃勃地制定出新的庞大的科学活动计划、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打击落到他身上:他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形势急转直下,他的所有的社会职务全被解除,只留下一个教授头衔,他的研究集体在无形中解体,他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受了牵连;有的被发配到新疆、甘肃,最厉害的被开除了党籍,发配到黑龙江垦荒。政治上受歧视、生活上受冷落,这些他都能够忍受,最使他难以忍受的是,一时之间,他被剥夺了科学研究、写作、教学的权利,每个白天,被呼来喝去地与扫帚、拖把、抹布为伴,只有在写检查时才可能拿起笔。有一天,出版社来信通知他,已排好版的《应用数学》一书决定不予出版了,并且要由他赔偿排版费。连著作也受到了作者的牵连!这使钱伟长万分沮丧。同甘苦、共患难的老伴赶紧劝慰,钱伟长敏感地指出:这不是一本书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宣布:我已经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了。就此消沉下去么?不,这不是钱伟长的性格!受再大的委屈、吃再大的苦头,他也决不自暴自弃!他对老伴说:我一向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真正生命,放弃了科研,科学家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人生的道路还长着呢,我是决不会在挫折面前退却的。 扪 心自问,如果说我从海外回来的十多年有什么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话,那就是我的科研工作做的还很不够。为了不至于终生悔恨,我必须努力追回已失去了的部分时间。成果即使不能发表,它终究还是成果。就是这种信念是他振作起来,在劳动之余,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利用分分秒秒的间隙和属于自己的夜晚,他继续无休止地工作着。进不了图书资料室,没有学生、没有助手、没有合用的计算工具,他都不怕,多亏多年来他已有了大量私人藏书,头脑里还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他因陋就简地搞着非法的科研活动。一九六一年,他摘掉了右派帽子,境况稍有改善,他立即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讲授电机强度计算,为京郊高校和清华大学的进修教师讲授应用数学、晶体弹性力学,为力学班学生开设选修课空气弹性力学。此外还写成了十七篇科学论文,有些还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完成的。可惜的是,这些论文大多数被打入冷宫,少数隐名发表或以内部报告形式存档。 令人扼腕的是关于变分原理一文的命运。那几年,钱伟长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种想法:能不能把弹性力学中有关变分原理的工作推进一步?过去人们在建立广义变分原理的泛函时,经常使用猜测性的试凑法,既不科学又费时费力,钱伟长大胆地另辟蹊径,从弹性小位移理论中有条件的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出发,系统地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把一般有条件的变分原理变成普遍的无条件的变分原理,并且通过变分求驻值的方法确定拉格朗日乘子及其物理意义,从而避免了试凑过程。这是一个绝妙的创造!一九六四年,他把精心写成的《关于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板壳问题上的应用》一稿投寄力学学报编辑部,不久,这篇稿子以不宜发表为名莫名其妙地给退了回来。看来,摘了右派帽子并没有为他赢得发表成果的权利。他沉痛地把原稿整理装订后连同退稿信保存了下来,准备让它接受时间的考验。时隔四年之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鹫津久一郎发表了专著《弹性力学及塑性力学中的变分法》,其中提出了与钱伟长雷同的观点,原来应当称为钱伟长原理的广义变分原理后来被冠以鹫津的名字,这多么令人痛心! 这种打击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但钱伟长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矢志不渝地坚持伏案工作,坚信祖国和人民总有一天会理解他的。这几年中,他完成了圆柱壳小挠度问题的精确解、有加强肋的任意截面柱壳的理论、颤振理论及其计算、带有边拱的弹性支承底球形扁壳的计算等工作,这些文稿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 。 十一、百折不回 相对平静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厄运再次降临到钱伟长头上,在十年动乱中,他经受了更多的磨难,但是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百折不回地坚守在他的岗位上。 一九六六年盛夏的一天,红卫兵和造反派光顾了他家,他多年积累的图书资料遭到了劫难,精心写成的文稿成了他图谋复辟的罪证,遭到了无情的践踏,接着是无休止的批斗、审查和劳动惩罚,连看书的权利也被剥夺,科研之门似乎已彻底关闭。他一家五口人被挤到两个不大的房间里,其中一半还被各种书籍占据了,他的工作椅因无处安放而到了寄售商店。但是这位科学家真是积习难改啊!劳动回来,汗水未干,他马上开始整理凌乱散佚的资料、文稿,把它们看得比生命还贵重,到了夜间,屋里的灯泡用报纸遮挡着,照出一小圈光亮,他坐在书籍搭成的椅子上,又开始奋笔直书,进行着非法的科研工作。 不久,造反派开始分化、火并,清华园里时常发生枪战,许多人出外避难。钱伟长却不能走,还得恭候造反派的调遣。他仍住在枪林弹雨之中的照澜院,幸而,红卫兵们忙于内战,对他的管束松了些,他可以较为放松地开夜车了。就在武斗的枪声中,他编成了包含近万条公式的《三角级数之和》这个大表,其中创造了许多求和方法,比起国外同类著作来,公式多了好几十倍,而且分类严谨、使用方便。这摞大表的稿纸总厚度超过一尺,其中倾注了他多少心血!但是出版社说没有纸,至今它还在书柜里休息。 一九六八年的下放浪潮中,他到了首都钢铁公司特殊钢厂接受改造。他的踏实的劳动态度立刻博得了工人师傅的好感,他们对四人帮那种好马当驴使的做法不以为然,不久,就请他当了生产中的高级顾问,他也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设计急用的液压机和热处理车间,进行各种工艺计算和技术革新。工人们真心实意地暗中保护他,听说校方要把他转到江西干校,那可是个血吸虫的孳生地!他们以钱伟长还没有改造好,要继续留他改造为名,硬把他留了下来。与工人的接触使他体会到我们的劳动人民是可爱的,他们需要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天上的乌云是暂时的。 此后,他继续孜孜以求,牺牲了休息时间研究仪表工业中非常需要的环壳理论,建立了国际上几十年来从未找到的收敛性很好的精确解,还是依靠对数表和手算,得出了准确的计算结果,一九七八年发表前曾请同志们核算,证明它们准确到五位数字。 在大批判基础理论风的浪潮中,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熟悉的东西,搞开了高性能电池的研制,由于军事、交通运输、地质勘探都需用高性能电池,有关部门很支持,成立了十余人的研制小组,在两年时间内,他翻译了三百万字的外文资料,提出了很多方案和计算数据,在全组同志共同努力下,设计出一种效率比普通电池高七、八倍的新型电池。他为能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而高兴。在此期间,有些人进出他家的门,交来一个个题目让他计算,算出结果后就来取走,尽管没头没脑,不知用途何在,他也不得不从命,只能自我安慰:大概总是有用的吧!这个电池研制祖,正在创出成绩时,因受到周总理的关注,而被四人帮强迫解散了。 党没有忘记正在逆境中的科学家。一九七二年十月至十二月,由周总理亲自推荐,钱伟长参加了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了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他会故友、结新友,访问了母校多伦多大学,该校还为他组织了纪念授予他博士学位三十周年的活动。回国之后不久他又受到批判,罪名是翘尾巴。此后的三、四年中,他到处打杂,时而受托研究坦克装甲,时而在外语教研组编辑《英汉技术辞典》。虽然这样,他仍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始终紧跟世界上科学发展的步伐,为日后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为什么能饱经风霜而百折不回呢?一九八一年他说过:我对党、对祖国、对我个人的前途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要向前看,不能向后看,我一直相信我们国家会好起来的,要不然,我就不可能活到现在了。 十二、躬逢盛世 四人帮垮台,春回大地,钱伟长好像从噩梦中醒来,获得了第二次解放。他在他的《应用数学和力学论文集》序言中写道:四害已除,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权利。欣逢一九七八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春风拂人,奋起之情油然而生。虽已年近七旬,还能为四化效力,感到无限幸福。我力图夺回已经失去的良好岁月,日以继夜的工作。确实如此,他不顾自己的高龄,以惊人的精力腾飞了。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立下宏愿:每年写一本书,写十五篇论文,办好一个刊物,当好两家外国杂志的编委。六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位老科学家通过超载荷的工作超额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他顺应国际上计算物理发展的新潮流,在清华大学举办大型讲座,亲授变分法和有限元,此消息轰动一时,京津报名听讲者六百余人。大教室里容纳不下,只得分两批授课。他为此准备了近百万字的讲义,从他擅长的变分法讲起,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当时,他没有助手,讲义的每张蜡纸都是他亲自校对的。由于他学识丰富,备课认真,讲课取得了巨大成功。一九八零年,五十万字的《变分法和有限元(上册)》正式出版。 一九八零年,他编写了五十万字的《奇异摄动理论》讲义,再次在清华举办讲座,阐明了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他自己的贡献,为在我国普及奇异摄动理论知识起了重大作用。同年他的十五篇论文辑成《应用数学和力学论文集》正式印行。 一九八一年夏,他用两个月时间写成三百八十二页的《穿甲力学》讲义,在武汉举办讲座,这是国内第一本这样的专著(七年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同时由他主编的《奇异摄动理论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问世,他翻译的《张量分析》一书出版。 一九八二年,更新修改的《应用数学》一书脱稿;一九八三年,写成《广义变分原理》讲稿;一九八四年,由他主编的《分叉、突变、浑沌和稳定性》一书完稿。 在科学的春天里,他的学识才华如春江暖水奔流,他的数十篇新完成的论文璀璨如粒粒明珠,美不胜收,这里只能择其要者,略作介绍。 在变分法和有限元方面,继那篇不宜发表的论文之后,他又就广义变分原理作了大量的工作,把拉格朗日乘子法顺利地应用于弹性大位移问题,成功地得到了大位移问题的完全无条件的广义变分原理;接着,又提出了高阶拉格朗日乘子法,导出了更广泛的广义变分原理。他还把广义变分原理推广到塑性理论、耦合的热弹性理论、电磁学、粘性流体力学等方面,得到了一系列的崭新结果。他把广义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导出了一种非协调元,一九八一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城,纪念 卞学 鐄 教授六十寿辰的国际杂交和混合有限元会议上,以大会报告的形式作了介绍,并汇编于会议文集之中。以后,在上海、大连、合肥举行的国际有限元会议上,他又报告了一种具有对角线化一致质量矩阵的有限元,它给动力学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些工作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在环壳理论方面,他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又细致分析了环壳方程级数解的收敛性问题、轴对称细环壳的精确解和一致解,并结合仪器仪表生产,用环壳理论对环管形热膨胀器、均布内压细环管、波登管和各种载荷下的波纹管作了详细研究,理论结果与试验非常符合,并给出了实用的设计公式。这方面的工作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在板壳大挠度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摄动有限元的思想,力图把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结合起来,并已收到实效;他早年的学生叶开沅发展了他的方法,进一步提出了修正迭代法和解析 - 电算法,取得了更为圆满的结果,并已应用到板壳的非线性稳定问题中。在柔韧板壳大挠度研究领域中,以钱伟长为首的学派取得的成果在国际上达到了第一流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钱伟长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的成就。他认为汉字的处理问题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所以他一心推动支持汉字信息的研究工作。一九七八年以来,他自己开始考虑简捷有效的电子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方案。按照他一贯的学术见解,他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撇开细致末节,力求简便实用,力求简便实用。他首先对汉字字型、笔划进行了细致分析,独创了一种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简称钱码),它的特点是构思精巧,规则简洁,直观性好,逻辑性强,易学好记,便于使用推广。经过一年多的编排试用,目前已通过鉴定,进入实用阶段,获得了普遍好评。在世界上近五百种编码中属于上乘,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学习十小时后就可以每分钟打出三十个字。这一成功对于在我国普及计算机,实现科学管理化,情报工作自动化,印刷排版现代化、汉字通讯网络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钱伟长并不满足于自己在学术上继续取得的成果,他深深感到,要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必须动员更多的人学科学、懂科学、讲科学,因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然不辞辛劳,到处奔波讲学,传播科学知识,他的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八各省、市、自治区,行程数十万里,他的声音远播于大小城市、穷乡僻壤,听众数以百万计,讲学题目有普及性的《有关四个现代化的几个问题》、《科技与四个现代化》、《科研与教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等等,也有很专门的课题。 他在所到之处倍受群众欢迎。例如,在边城伊犁讲课时,他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分析那里的优越条件和开发前景,并与美国当年的西部开发作了比较,使人们深受鼓舞。少数民族群众骑马、骑骆驼,从数十里外赶来听讲,听众反映:听过报告后,长了志气、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信心,胜读十年书。 在讲学过程中,他经常深入现场,与当地同志商讨学术问题,解决实践中的难题。在大庆参观时,他提出了提高采油率的设想和建议;在福建马尾港参观时,发现由于建港选址不当,港口严重淤塞,每年为了疏通航道耗资巨万,他根据《汉书》的记载,提出束水攻沙的方案,建议通过乱石筑坝,用湍急的水流冲走淤泥,经查,与过去别人提过的建议不谋而合,当地领导立即实施,收效良好,人们纷纷传说,专家一席话,救活一港口。 为了使全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有更新知识的机会,从一九八零年起,他发起组织了四十九期应用数学和力学讲座,由各地专家讲专题课(他本人在重庆、贵阳、昆明、武汉讲了四期),题目遍及应用数学和力学的各个领域,听众达五千余人次,大部分来自比较闭塞的边远地区,他们听后得益非浅,大都在实际工作中起了作用。这个系列讲座次数之多、听众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是国内少有的。 作为民盟中央科技小组组长,他还组织了两期多学科讲座,动员了一批学问渊博的老专家讲课,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精彩纷呈,效果极好,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影响。 在这些学术活动中,他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一站接着一站,喉咙嘶哑了,也顾不上休息,身体疲乏了,仍在想着讲课题。一九八零年六月下旬,他拖着病体到河南,上午刚到郑州,下午就是一场报告,第二天由感冒转为肺炎,高烧近四十度,不得不住了院。病体稍愈,就恳求医生准假,让他做完最后一场报告,医生不得不让步了,使得周围同志无不为之感动。 如今,他已七十三高龄了,但锐气仍不减当年,他说:四处奔波,虽然很累,但是心情很愉快。 十四、甘为人梯 近年来,钱伟长常说:我寄希望于年青一代。我现在的责任就是培养我国青年、中年两代人,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这是当务之急啊!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九七九年,他看到国内学术杂志少,中青年发表论文很不容易,决心创办一个新刊物《应用数学和力学》,为中青年工作者提供表演才能的舞台。呈报上级后,有位科盲领导大笔一挥,硬是不准办,钱伟长只得去求助于交通部,得到了热情支持。接着他又物色了几十个应用数学和力学工作者担任编委,他们中的大多数当时不满五十岁,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卒。钱伟长说,就是要放手让他们锻炼。与此同时,确定这个刊物废除层层审稿制,改为编委推荐制,目的在于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几经努力,这一杂志终于在一九八零年五月创刊了。他每期都认真审读,经常提出修改意见,刊物越办越兴旺,由原先季刊改成双月刊,八五年开始又改成月刊,目前发行量已达八千份,英文版远销至四十九个国家,美国的《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等杂志刊登该杂志文章的摘要。钱伟长把来稿分成三等,第一等是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第二等是新观念、新方法、老问题或老观念、老方法、新问题,第三等是老观点、老方法、老问题。他提出只要属于前两等的,有一得之见就让他刊登,不论资历论水平。例如上海某大学由两位硕士研究生投来一篇稿子,他看后觉得很好,立即推荐刊登。五年来这个刊物扶植了大批中青年成长了起来。 钱伟长在百忙之中,每年还亲自主持一、两次国内学术会议,每次会议抓一个国际上新的学科方向,及时地在中青年工作者中交流,并注意在会上发现新人才。在一九八二年无锡的全国非线性力学学术会议上,他看到江西工学院有位年轻的助教的论文很有水平,就提议让他在会上第一个作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后来他的论文就发表在《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上。(现在这位作者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2010年加注)。 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一代,他以七十高龄,接受中央调往上海工业大学。两年多来,他为把上海工大建设成一流大学而尽心尽力。他引导学生面向世界,放眼未来,以天下为己任,并强调刻苦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方面,正在不断取得成绩。一九八四年,他还亲自筹建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准备把这个所办成开放性的研究机构、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中心,中青年应用数学和力学工作者成长的摇篮。 近年来,钱伟长招收了二十多名研究生,他抽出不少精力来悉心培养他们,从端正学习目的,到选修课程、选定题目、做论文,一一过细地指导,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毕业,在工作岗位上起着骨干作用。 看到新的一代迅速成长,他感到无限欣慰。他说:我是七十岁的人了,是我未来的五年重要呢?还是青年人未来的五十年重要呢?我看最重要的是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我愿在这方面多贡献点力量,甘愿做青年人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这是多么感人的肺腑之言啊! 十五、永不停步 人们知道钱伟长的坎坷经历,见到他的人总爱打听他对受过的不公正待遇的看法,有位香港记者就这样做过。钱伟长爽朗地回答: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已经成了历史的遗迹。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若是老纠缠旧账,我们就会目光短浅,应该多想一想我们的未来。科学技术要赶上去,因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当务之急。他还常说: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你能说母亲错打你几下屁股,你就记恨了吗?天下没有这个事情。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应当是永恒的。 有些好事之徒总爱无事生非、造谣中伤。八十年代初,国内盛传钱伟长正在申请移居国外,对此,他置之一笑,对前来探问的人说: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要是有这个想法,一九四六年就不会回来。我是一个中国人,决不会离开哺育我成长的伟大祖国和民族,我的岗位就在这里。我们学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祖祖辈辈父老所向往的,让我们祖国繁荣起来,能够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为了这,我愿把我的全部精力贡献给国家! 是的,这位老科学家正是这样做的。这种信念支持他一往无前,目前,他的脑海里正在构思着新的蓝图,准备着投入新的拚搏,只要生命不息,他还要不断创造,不断前进,不断图新! 1986 年 1 月初稿完成于上海工业大学 1986 年 5 月定稿于普陀山息来小庄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5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科学的春天到科学创未来
黄安年 2010-6-8 10:55
从科学的春天到科学创未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8 日发布 32 年前的 1978 年三月 ,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 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 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3 月 24 日的《解放军报》发表了小平同志讲话全文,该报第三版配发了我的《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不容篡改》一文。(见附文) 32 年后的今天,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举行,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讲话,强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八个方面争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这八个方面位于第一的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健康科学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这四个领域十分突显,新材料、信息网络、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则三个领域继续保持前列 ( 空间和海洋原来是不同的两个领域 )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科学创造未来,未来的希望在科学。 科学创未来离不开科学的春天,当年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现在已经退休或者步入退休之列,长江后浪推前浪 , 一浪高过一浪 , 殷切希望科技界朋友们再创辉煌。 附 32 年前的文章: 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不容篡改( 1978 年 3 月 24 日) 黄安年文 2007 年 4 月 4 日 (按:笔者所写的《科技是生产立的论断不容篡改》一文最早发表在《解放军报》 1978 年 3 月 24 日第三版,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需要说明,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文章中还有当时盛行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类的话,而一段通常在原稿和报纸编辑加工时难以避免有一些今天看来没有完全必要的时代用语。为了尊重文章的原来面貌,现在全文发表如下:) ************************************** 什么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这是一个被四人帮搅得混乱不堪的理论是非问题。邓付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来的观点。重温马克思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澄清理论是非,打碎四人帮的精神枷锁,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这个观点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中就指出: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因为科学技术是社会的智慧所含有的一般生产力,特别是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创造现实财富的力量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科技进步程度或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为了说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举了近代英国社会的一个统计数字:在一七七 0 年,生产力和人口的比例是一比一,而技术成就的生产率和手工劳动生产率的比例是四比一;到一八四 0 年,生产力和人口的比例是二十一比一,而技术成就的生产力和手工劳动的生产率的比例则是是一百零八比一。这生动地说明了科学技术成就和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关系。 马克思为准备写《资本论》而 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写的经济学手稿《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中,引用了极其丰富的工艺史资料证明:大生产第一次使风、蒸汽、电等自然力大规模地隶属于直接生产过程,这种自然力的应用,是同自然科学分不开的;并且指出,如果生产过程变成科学的应用,那么科学反过来就变成生产过程的因素或职能。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中,又对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原理作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发展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五三页)这里所说的多种情况,大都和科技有密切关系。并且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六六四页)。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学说的思想体系中占有的地位是无可否认的。社会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首先是生产工具)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两个要素。科学技术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加入生产过程后,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并渗透在社会生产力为各个要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和工具都离不开科技。科技和发展既是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的经验和技巧,又推动着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因此,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三七二页)。 (二) 四人帮出于篡当夺权的需要,肆无忌惮地歪曲和攻击马克思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四人帮在上海的写作班子胡说这是唯生产力论的新论点,是从资产阶级、修正主义仓库里捡来的破烂。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革命导师马克思,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是猖狂之极。 四人帮的邦工具为了给他们的理论辩护,还挖空心思地提出了一套歪理,说什么马克思只是在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时提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增殖资本、扩充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谁要是把科技看成生产力,就是资本家的办法,而决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办法。这是十足的形而上学的胡说。在他们看来,似乎发展科学技术是资产阶级的事情,无产阶级是不能有科学技术的。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理论。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是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科研实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界运动规律和本质联系的知识体系。毛主席早就说过就自然科学本身来说,是没有阶级性的。科学技术有历史继承性,先进的科学技术资产阶级能够采用,无产阶级当然也能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使之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列宁指出的:要获得胜利,就必须懂得资产阶级旧世界的全部悠久的历史;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掌握技术,掌握科学,并为广大的群众运用它们,而这种技术和科学也只有从资产阶级那里才能获得。(《列宁选集》第四卷第一七 0 页)如果依了四人帮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不能继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科学成果和整个社会生产力,而且还非把它砸烂不可!那岂不是只有过穴居野人式的生活才算是社会主义! 四人帮这种貌似革命实质极右的反动谬论,革命导师列宁早就痛斥过。十月革命后,波格丹诺夫、普列特涅夫一伙无产阶级文化派鼓吹要建立阶级的数学,阶级的天文学,列宁严肃地指出这是昏话,是伪造历史唯物主义!玩弄历史唯物主义!(《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第五五七页)列宁说无产阶级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列宁选集》第四卷第三六二页)。四人帮及其一伙丧心病狂地攻击科技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科学论断,诬蔑它是所谓唯生产力论的变种,是科学至上主义,科学决定论的老调,等等,妄图扼杀和破坏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充分暴露了他们是一伙社会主义的凶恶敌人。 (三) 历史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材料,有力地证明,马克思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十五世纪末资本主义的萌芽,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结束,经历了近四百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至今也有了一百年的历史。五百年来,科学技术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十八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应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而引起了大工业的产业革命;十九世纪下半叶电力的发明引起了工农业生产的集中和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原子弹的利用又加速了工业、农业、军事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社会生产的发展证明,现代工农业生产,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掌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当代自然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空前的变革,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它已经并将更深刻地影响到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我们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科学研究必须走在前面,否则,实现四个现代化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四人帮攻击科研走在前面是不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搞阶级斗争熄灭论。这完全是一派胡言。我们所说的科研工作必须走在前面,是指科研工作必须带动和促进技术革命,这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列宁把发展科学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伟大领袖导师毛主席明确地把科学实验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放在一起,规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每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当看到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成就出现时,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只有象四人帮这类代表没落阶级利益的社会蛀虫,才会如丧考妣,极其害怕看到科学对历史发生的革命影响。他们挥舞大棒,任意宣布某个科学理论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随意给有卓越成就的科研人员扣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帽子,肆无忌惮地摧残我国科技事业,这只能说明四人帮是一伙道道地地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 打倒了四人帮,生产力得到解放,科学技术事业也得到解放。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为实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号召我们一定要数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这是关系到能不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我国科学史上的空前盛会全国科学大会正在隆重举行。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抓科研切切实实地抓科研,发愤图强,大干苦干,为攻克科学城堡,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而奋斗。 图为发表在《解放军报》《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不容篡改》( 1978 年 3 月 24 日)一文的部分影印件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12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12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