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知识经济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知识经济

相关日志

知识区块链:人机协同智慧能力体现在网络底层 直播回放 一键搞定
geneculture 2020-4-22 15:18
https://live.vhall.com/436399612
个人分类: 理论与实践|1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主权至少有技术、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的因素群
geneculture 2019-10-9 09:26
科技主导与经济主导分属高低两大类市场
个人分类: 百科全书|1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举要
热度 3 Caroline2016 2017-4-30 15:39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创新驱动发展也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创新能力是在全球竞争背景下产生的特有表述,因而将国家创新能力置于全球背景下进行考量尤为必要。为此,本文主要梳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大家关注)与连续性(连续实施)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旨在明确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国家创新能力的评判标准是怎样的,从而为明确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提供参考。 一、基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评价体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 , OECD )在 1963 年通过了《研究与发展( RD )调查的推荐标准与规范》,并出版了关于科技统汁与科技指标的系列手册。 2017 年 3 月,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公布了最新评价数据,其评价指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创新能力的测评维度。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OECD 科技评价指标( 2017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研发 研发占 GDP 的比例 基础研究支出占 GDP 的比例 全职研究人员总数 全职研究人员 / 千人员工 全职研发人员总数 全职研发人员总数 / 千人员工 企业研发支出占 GDP 比例? 政府研发支出占 GDP 比例 国内其他资源对研发的投入占 GDP 的比例 国外对研发的投入占 GDP 的比例 私人非营利组织对研发的投入占 GDP 的比例 高等教育机构对研发的投入占 GDP 的比例 女性研究人员 / 研究人员总数 企业全职研究人员总数 专利 专利总数 ICT 中的专利数? 生物技术中的专利数 技术类贸易支付差额 技术类贸易收入 技术类贸易支出 技术类贸易支付差额占 GDP 的比例 制药行业在贸易收支和出口市场所占份额 计算机、电子与光学行业在贸易收支和出口市场所占份额 航空航天行业在贸易收支和出口市场所占份额 注: 依据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dicators, Volume 2016 整理而得。 二、基于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评价体系 国际权威机构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ManagementDevelopment, IMD )于 1989 年创建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为世界竞争力评价提供了客观基准,并对国家和经济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其统计数据和观点数据具有广泛参考性。不过,“国际竞争力”的概念较为宽泛,包含的评价内容也很多,而国家创新能力只是国际竞争力的其中一部分。我国研究者对其 2015 年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并截取了其中与国家创新评价有关的内容(薛孟开, 2016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2.IMD 国家创新能力相关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技术基础设施 电信投资占 GDP 比例?? 信息技术技能?? 合格工程师 技术合作 公共和私人部门的技术投资?? 技术发展和应用?? 技术发展基金?? 技术规则?? 高科技出口量?? 高科技出口占制造业出口比重?? ICT 服务业出口占服务业总出口比重 网络安全 科学基础设施 企业研发支出?? 企业研发支出占 GDP 比例?? 全国研发人员总数?? 研发人员数量 / 千人?? 企业研发人员总数?? 企业研发人员数量 / 千人?? 研究员数量 / 百万人?? 科学学位数量?? 科学相关文章数量?? 诺贝尔奖数量(自 1950 年起)?? 诺贝尔奖数量 / 百万人(自 1950 年起) 专利申请数量???? 专利申请数量 / 十万人 专利许可数量?? 有效专利数量 / 十万人 科学研究数量?? 外来科研人员数量 鼓励科研的立法数量? 知识产权? 知识转移??? 创新能力 公共教育总支出占 GDP 比例? 教育 人均公共教育总支出? 生均教育总支出占 GDP 比例 中学入学人数比例? 25 — 34 岁青年接受三级及上教育的比例 女性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 本国留学生比例??? 本国出国学习人数比例 教育体制(教育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学校重视科学教育的程度 大学教育(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管理教育(满足商业发展需求) 文盲率( 15 岁以上) 语言能力(满足企业需求) 就业人数(百万) ? 三、欧洲创新计分牌 经由里斯本战略,欧盟于 2000 年创立了 “欧洲创新计分牌” (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 EIS ),并于 2001 年开始,每年发布欧洲创新排行榜。“欧洲创新计分牌”涵盖了创新绩效的主要方面,用以合理评估与定位欧盟各国的创新水平所处的世界地位。 “欧洲创新计分牌”在实施 5 年之后得到了修订,经过改良的指标体系如表 3 所示(邱均平 , 等, 2007 )。 表 3. 欧洲创新计分牌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创新驱动 科学与工程类毕业生 /20- 29 岁人口 受过高等教育人口 /25- 64 岁人口 宽带普及率 参加终身学习人口 /25- 64 岁人口 受高中以上教育青年 /20- 24 岁人口 企业创新 开展内部创新的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总数 参与合作创新的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总数 创新支出 / 销售总额 初创时期的风险资本投资 /GDP 信息通信技术支出 /GDP 采用非技术变革的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总数 知识产权 百万人口拥有的欧洲发明专利数 百万人口拥有的美国发明专利数 百万人口拥有的其他第三方发明专利数 百万人口新注册的区域性商标数 百万人口新注册的设计数 知识创造 企业 RD 支出 /GDP 中、高技术 RD/ 制造 RD 支出 公共 RD 支出 /GDP 企业 RD 支出中来自公共资金的投入比例 高校 RD 支出中来自企业的投入比例 技术应用 高技术服务行业的就业人口比重 高技术产品出口 / 出口总额 市场新产品销售额 / 销售总额 企业新产品销售额 / 销售总额 受雇于中 / 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人口比重 四、基本结论 对比上述三大国家创新指标体系可知,国家创新是系统的创新体系,由各种关键要素组成,各要素互相支撑,相互影响。 从创新的起点来看,创新的根本性因素是人,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着创新的水平。 因此,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质量与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活动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创新的过程来看,政府——企业——大学需要协同进行创新活动 ,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目标与动力,共同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从创新的出口来看,创新性的产品是衡量创新水平高低的显要指标。 为此,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创新规制,用自主性产品彻底取代仿制品和冒牌货。
6697 次阅读|5 个评论
知识大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充要条件
geneculture 2017-3-7 05:04
知识大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知识可计量进而可管理到位形成知识中心; 2、知识经济即网络信息时代和智能科学时代。 由此可见,逻辑信息、算术信息和翻译信息三大类信息协同处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的发现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三角”:“三螺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升级版”
热度 1 Caroline2016 2017-1-14 20:50
——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发展与演变 国家创新体系把创新看作是一个系统,关注创新系统中的要素并特别凸显了国家要素的作用,而“知识三角”的提出超越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局限,使得欧盟实现“创新的欧洲”蓝图成为可能。不过,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理论创新具有继承性。一切科学理论都植根于所处的时代,一切科学理论的发展都以继承已有的成果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断深化已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以前人的成果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借鉴,才能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邢福有, 2004 )。“知识三角”之所以得以超越“国家”这一要素,直接得力于三螺旋创新模式理论。 一、“三螺旋”:凸显大学(和其他知识生产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埃茨科维兹和雷德斯多夫继承和超越了前人的创新思想,提出了三重螺旋创新模式理论。亨利•埃茨科维兹的论著《三螺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三螺旋创新模式理论的奠基人。“三螺旋”理论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三重螺旋概念,着重探讨了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产业部门、政府等创新主体是如何借助市场需求这个纽带,围绕知识生产与转化这个主题,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种力量相互影响的三重螺旋关系(林学军, 2010 )。该理论更好地解释了不同层次、不同创新主体间所发生的复杂的互动与交互影响,在研究界得到广泛认同,并在实践领域受到产业界与政府的重视。 相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已有的研究认为,三螺旋理论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间重要的不同在于:国家创新系统强调以产业为创新主体,而在三螺旋理论中不强调谁是创新主体,大学一产业一政府三方都可以是创新的组织者、主体和参与者。无论以哪一方为主,最终都是要形成动态三螺旋,推动各种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三方各自起独特的作用,但和谐地相互作用、协作创新,形成共同发展的势头,导致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繁荣景象(周春彦, 2006 )。 不过,仔细研读《三螺旋》可以看出,该书在创新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两点(以下内容皆基于《三螺旋》原著): 其一,不同于以往的要素划分以及单边、线性的分析,“三螺旋”理论捕捉“大学—产业—政府三个主要机构之间相互作用与关系的变化”,指出“在一个三螺旋结构中,一根螺旋线可以代替另一根成为主驱动力,而此时原来起核心螺旋线作用的那个机构就变成了支撑机构,大学、产业、政府都可以成为创新的领导性机构范围,三者相互作用,实现动态平衡”并成为“混成组织机制形成” 的一个平台。此处的“混成组织”指孵化器、科技园和风险资本公司等促进创新的新组织形式。 其二, 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三螺旋”理论是立足于大学的作用而提出的。“三螺旋”理论提出的前提是:由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出现,国家干预主义或自由放任主义都不是理想的创新体制。其原因在于,“在自由放任主义三螺旋体制中,产业螺旋线是主驱动力,其余两根螺旋线则作为支撑机构;在国家干预主义三螺旋体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它控制着大学与产业。” “在这两种体制中大学被限制到次要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国家干预主义还是自由放任主义社会,都不能提供足以令人满意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体制。”为此,“三螺旋”理论指出,“产业与政府的关系都倾向于保持现有的均衡状况,以获得一个新的动力:三螺旋社会通过三个机构范围的相互作用引入一个动力因素,这些相互作用不仅通过机构之间一个托一个的间接关系,而且还通过直接关系来进行。 大学和其他知识生产机构被引入主要机构的范围,也将促进产业与政府建立新的关系。 ” 不仅如此,“三螺旋”理论进一步强调,“ 当知识成为新产品开发和形成未来产品开发基础结构的一个更重要的要素时,知识生产机构对于创新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 ” 。 其结果是,“ 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大都定位于毗邻大学的地方,发源于大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的新公司的出现与发展,以实例说明了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的让会中正在进行着明显的机构重组:大学及其他知识生产机构正在成为社会主要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将取代产业和政府,成为起创新组织者领导作用的核心螺旋线 ” 。因此,“ 在三螺旋模式的这个层次上,大学和其他知识生产机构性能的加强经常成为关键问题,成为基于智力资本以某种形式更新旧经济或创造新经济活动战略的组成部分 ”。 二、“知识三角”:将“三螺旋”的设想转化为可行性存在 “三螺旋”理论有关知识经济社会大学作用的描述与欧洲知识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战略不谋而合。如果说,“三螺旋”理论的上述论断尚属“纸上谈兵”,那么,经由里斯本战略提出的“知识三角”将上述设想转化为可行性存在。 “知识三角”借鉴了“三螺旋”理论“螺旋式”发展脉络和生态系统,同时将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两大职能直接与创新联系起来,以充分发挥大学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揭示了教育、研究、创新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双向互动的关系。 教育可以通过人才培养为研究领域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投入,而研究领域一方面依赖教育对研究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研究活动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与创新双边互动表现为:一方面,教育能够为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运用提供必要的创新型人力资源,并能为创新产品的早期运用提供技能型消费者;另一方面创新又能够为教育提供新技术产品,丰富教育资源,并引导教育发展。从创新与研究双边互动看,一方面创新又能够催化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研究活动产出又能够为创新提供丰富资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为循环(武学超, 2014 )。 简要结论: 综上,“知识三角”是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进一步细化,并将“三螺旋”的理论思想付之于实践之中。“知识三角”与“三螺旋”理论之间的直接关系之所以被忽略不计,其原因可粗略归纳为: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介绍、引用“三螺旋”理论时仍关注的是大学、产业、政府三者的关系,尤其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是创新主体之后,大学和其他知识生产机构在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三螺旋”理论有关大学角色与作用的论述被淹没于大学、产业、政府三者的关系的探讨中,“知识三角”因而也得以成为新的理论和课题进行探讨。
5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语言、知识、软件均可测序定位,仰仗的是文化基因系统工程
geneculture 2016-11-26 14:23
三大基本定律蕴涵其中:因为质量守恒,物质可以在时空中分合;因为能量守恒,能源可以跨越时空转换;因为信息量可计算和统计,区别于载能载体的(内容、形式、本真)信息可以超越时空翻译(广义双语的序位逻辑、广义数学的双语函数和广义翻译的人机协同三大法则,它们是超级双脑智库建立的基础,其中,语言、知识、软件均可测序定位,仰仗的是文化基因系统工程,涵盖教管学用社会化系统工程和言识软硬形式化系统工程,其直接应用就是学业与职业关系理顺对于知识经济的实质性贡献,不仅具备双重效益,而且可持续可发展且容易普及)。--邹晓辉Geneculture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反思中前进——欧盟2020“一三五”创新驱动战略目标解读
热度 2 Caroline2016 2016-9-11 22:53
为了摆脱欧盟经济发展困境、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的经济与挑战,欧盟发起了全世界广为关注的里斯本战略。该战略充分体现了欧盟面对危机的忧虑与创新突围的雄心,总共制定了 28 个主目标和 120 个次目标,被称为“事关欧盟男女老幼”的“真实的革命”(姚铃, 2010 )。但由于目标制定过多、欧盟成员国条件不一、欧盟政策制定与各同盟国之间缺少协同一致的行动方案等诸多原因,里斯本战略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该战略虽然在 2005 年通过聚焦于“增长与就业的伙伴关系”得到重振,但是欧盟委员会在最后的评估报告中无奈地承认 , 战略最初设定的目标一个也未能实现(郑春荣, 2011 )。 与里斯本战略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如果说里斯本战略志在欧洲经济的振兴、从危机中突围,那么,《欧洲2020战略》关心的是,“如何应对危机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关系着欧洲的未来”。值得注意的是,《欧洲2020 战略》汲取了里斯本战略的教训,目标更加简练,也更加具体(可量化评估),同时也注意到了欧盟层面与所属国层面的相互配套政策。该战略目标依据其分层,可重点归纳为“一、三、五”战略目标。 一个方向:可持续发展。 欧盟认为,为了实现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必须超越短期计划,为欧洲社会指出未来的方向。也就是说,《欧洲2020 战略》更加关注欧盟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方式,那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三个增长:智慧型、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欧洲2020战略》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式为:智慧型、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1)智慧型增长:要发展的经济是基于知识与创新的经济; (2)可持续增长:发展要能够促进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更绿色、更具竞争力的经济。 (3)包容性增长:发展要关照所有人,培育高就业率的经济,以形成社会与区域凝聚力。 五个目标:通过“五个目标”实现“三个增长”。 围绕三个增长,《欧洲2020战略》 提出了五个到2020年实现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分别含盖了就业、研究与创新、 气候变化与能源 、 教育 、消除贫困这五个方面。汲取了里斯本战略的教训,欧盟对《欧洲2020战略》这五个目标的制定注意到了三个方面:目标可观测;目标引导战略过程;目标可以具体化为各成员国层面的目标和行动。 (1)就业:到2020年,20岁至64岁人群就业率从2010年的69%上升至75%,包括提高妇女、年老者就业率,更好地吸纳移民加入劳动市场。 (2)研究与创新:将 欧盟3%的GDP投资于研发 ,尤其是提高私营部门研发投入。鉴于以往的过多关注投入,而影响力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要将经费更多地用于商业运作以及产品驱动上。在保持3%的GDP投资于研发的同时,欧盟还将制定一个评估体系以反映研发与创新强度。 (3)气候变化与能源:实现“20/20/20”的气候/能源目标,即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0%(如果条件许可,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至30%。),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至20%,将能效提高20%。 (4)教育:受教育方面要解决早期教育辍学率问题,将早期教育辍学率从当前的15%降至10%以下;与此同时,30岁至3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从当前的31%上升到至少40%。 (5)消除贫困:将成员国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人数减少至25%,减少贫困人数2000万人。 注: 《欧洲2020战略》详见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Brussels, 3.3 2010 作者邮箱 :gjgao@tongji.edu.cn
48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里的企业家精神:欧洲大学为什么要与企业联手?
热度 2 idmresearch 2016-4-26 08:38
一、欧洲大学是欧盟实现竞争性目标的中流砥柱 大学的改革具有连续性与周期性特点。欧洲的大学素以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著称,但回首其发展历程,同样可以看出,欧洲的大学一直在以某种形式保持着和社会的互动。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欧洲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欧盟认识到知识生产与传播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引擎,提出欧洲要成为全世界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欧盟委员会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因为大学处于教育与研究的交叉地带,创新型大学在许多方面都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关键。欧洲80%的基础研究是由大学承担的,34%的高产出研究人员来自大学,而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仅有3.9%,并且其中1/3的失业生是因为质量差。此外,大学在持续培养着高质量的人才,许多高质量人才都进入了知识密集型企业,而在三年间,新的就业机会有一半是由这些知识密集型企业创造的(欧盟委员会,2003)。 透过欧盟有关欧洲大学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表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什么力量让具有深厚学术传统的欧洲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与企业联手的? 二、外部压力迫使欧洲大学“就范” 欧盟提出的在全球具有竞争性的目标赋予了欧洲大学不曾想过、也从没意识到的角色与责任,因为从历史遗传的角度,欧洲大学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直是产出学术和新思想的重镇、培养精英的摇篮,而现在,却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大学像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面对外界变化,会存在压力。但另一方面,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需要依靠国家获得资源不同,大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资源:大学发展史证明,只要大学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在一些国家里,大学还保有经营自主权,那么,大学就能高效运作。当然,具体到大学作为个体的存在,不同国家及其不同管理体制、财政制度以及拨款方式、人力资源政策等,都会对大学的产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影响大学的创新、创业与组织变迁能力。 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下,欧洲高等教育在过去20几年里迅猛发展,学生数量猛增,但教育财政却未能及时跟上,由此带来两个变化:一是研究型大学、非研究型大学以及地方院校的分化;二是财政拨款由国家转向政府日益激励大学从非政府机构获得财政资源。这种变化相应地带来大学在组织与文化的广泛的变化,尽管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 除国家层面之外,大学还受到全球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师生全球性流动以及人们对大学角色认识的不同。一方面是来自全球化的驱使,另一方受到来自公民社会对大学角色的期待,大学越来越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开放的知识聚合体。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以及里斯本宣言呈现了跨越国家层面的、大学进行全球性合作的典范。 如图1所示,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的教育政策可折射出大学所面对的外部压力。 总之,大学办学资源的不足与对市场更多的依赖,伴随着组织层面、管理结构层面、国家层面以及全球层面的一系列压力,使大学在学术角色定位、组织使命与发展方向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大学的传统堡垒不再坚不可摧。 三、企业家精神盛行欧洲大学的学术逻辑 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ialism) 是目前在欧洲广为使用的热词,这一概念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具体创业活动没有多大关系。依据欧盟绿皮书(EU Green Paper)的解释,创业(entrepreneurship)是经过创新(创造)和健全的管理将商业性的点子成功地进行转化,并借鉴美国关于企业家活力(entrepreneurial dynamism)的思想,企业家精神,指的是一种力量,即“创造性毁灭”的力量——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公司取代那些创新能力不足的老公司,并推动经济增长(Audretsch, 2002)。 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ialism)这一经济领域的概念出现在大学里自然会引起争议,但却阻挡不住它改头换面进入大学。克拉克的著作《创建创业型大学》(Cre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1998)以大量的案例呈现了大学里的 企业家精神 ,并且扭转了将企业家精神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负面印象。企业家精神在大学落地生根的学术逻辑在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创新性学术活动;企业家精神助力大学与社会外界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大学由此获得了大量的非政府资助,从而摆脱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上述两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创业型的学术活动;虽然企业家精神激发大学与外界广泛合作,尤其是与产业界和商业界的合作,但不能说大学仅仅获得的是经济利润,合作也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研究领域与教学内容。 不仅如此,企业家精神在大学有多种表现形态,克拉克的后续著作《持续变化的大学》(Sustaining Change in Universities ,2004),在提出“创业型大学”这一概念之后,又推出了企业家精神与大学嫁接之后的多种形态:“适应性大学”(the adaptive university);“前瞻性大学”(the proactiveuniversity);“创新性大学”(the “innovative university”)。 (作者: 高桂娟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该文为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邮箱:gjgao@tongji.edu.cn)
个人分类: 创新与创业|3356 次阅读|3 个评论
观察 | 全球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谁家强?
st69786 2016-1-31 14:58
观察 | 全球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谁家强? 文| 贺飞(北京大学) 本文2016年1月31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 ( The-Intellectual )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A2NTI4Mg==mid=405705844idx=2sn=4b72dfc5495c3fa3d3cb4a218caa64a6scene=1srcid=0131GrcqxiQRk7nYGWayiGRF 原文为图片版,由于科学网博客系统故障,不能上传图片,本博文更改为数据表格版本。 导语: 2016 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出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本文根据该书相关内容,揭秘全球各国(地区)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活动度对其经济的贡献。 各国的科技活动特别是其研发活动已逐渐成为其市场经济的关键输入要素。各国的研发活动可以转化成为论文、专利以及其他无形资产,并随着时间推移可以成为其经济活动中可以看见的一部分,表现为产品、服务和先进工艺等多种形式。根据OECD统计,全球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总量占全球经济产出的29%,范围涵盖了制造业(例如航空航天器、计算机设备、通信和半导体、制药以及科学工具)和服务业(例如教育、健康、企业、金融和信息服务)等多个产业部门。 根据《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统计显示,美国以高达39%的高技术(HT)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KI)服务业对其GDP贡献之比领先全球。一直以来,全球知识和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其所占GDP份额要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表1和表2)。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兴国家的崛起,这一模式在逐渐发生变化。 表1 部分国家(经济体)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其GDP的比重:1999,2007和2014年 (%) 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 1999 2007 2014 美国 36.4 37.9 39.3 欧盟 27.7 29.2 30.5 加拿大 29.0 30.1 30.9 日本 27.6 30.6 29.8 韩国 24.4 27.2 23.7 GDP = 国内生产总值。 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KTI)产业包括根据OECD分类标准的知识密集型(KI)服务业和高技术(HT)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企业、金融、传播、教育和健康。高技术制造业包括航天、通信和半导体、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药、以及科学仪器和测量设备。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的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表2 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体)KTI产业占其GDP的百分比:2014年 (%) 经济体 高技术制造业 公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发展中国家 2.3 5.2 12.4 土耳其 0.5 4.9 19.3 墨西哥 1.5 6.3 11.8 中国 4.6 4.6 11.5 巴西 1.3 6.7 10.8 南非 0.4 2.5 16.2 印度 0.7 6.1 12.9 印度尼西亚 1.2 1.9 9.2 GDP = 国内生产总值;KTI =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 注:KTI产业的产出是根据附加值计算。附加值是指一个国家、企业或其他实体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的贡献总量,排除其国内购买以及进口原材料。KTI产业是指按OECD分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企业、金融、传播、教育和健康。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企业、金融和传播服务。公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教育和健康。高技术制造业包括航天、通信和半导体、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药、以及测量、测试和控制仪器。发展中经济体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为“新兴市场”。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从全球高技术制造业来看,2014年(按附加值计算)全球总产值为1.8万亿美元,美国略微领先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者(美国和中国分别为29%和27%)。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本世纪以来的占比一直持续稳定增长。但两国所集中的活动类型不同,美国主要关注航空和航天器以及科学仪器(也是美国企业研发资源特别关注领域)。而中国在2001到2014年间的高技术制造业产出增长了10倍,则是最大的ICT商品生产商(通信、计算机和半导体),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有39%的全球份额,其次是制药业(28%)。 全球仅中美两国未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大的影响,仅是放慢产出增长速度,且在近年来逐渐恢复。而欧盟和日本等经济体的高技术制造业产出在同期则是停滞或倒退的(表3)。 表3部分国家(经济体)的高技术制造业的附加值产值:1999-2014年 ( 单位:10亿美元)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其他发达国家 中国 其他发展中国家 1999 320 193 165 88 30 67 2000 356 187 185 105 38 73 2001 318 178 136 86 43 67 2002 322 186 123 101 51 66 2003 345 218 146 117 69 68 2004 356 245 164 140 87 75 2005 375 261 159 155 112 81 2006 405 278 153 177 143 92 2007 428 313 150 190 168 111 2008 433 326 154 191 207 122 2009 458 275 139 176 220 109 2010 474 273 138 220 275 132 2011 473 290 135 231 340 147 2012 477 277 132 226 386 150 2013 496 291 97 224 442 156 2014 511 303 91 230 486 159 注: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出是根据附加值。附加值是指一个国家、企业或其他实体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的贡献总量,排除国内购买以及进口原材料。高技术制造业是按OECD标准分类,包括航空航天器、通信、计算机、制药、半导体、以及测试测量和控制仪器。欧盟成员国排除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中国包括香港,不包括澳门和台湾地区。发达国家是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为“先进”的。发展中国家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为“新兴”的。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尽管中国快速发展,但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仍严重依赖于最终装配等低附加值活动。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中,尽管中国公司已占有全球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大多数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的生产仍主要是依赖外国企业的半导体元器件的供应。而在制药业的产出则主要是中国本土企业的非专利药品(generic drugs)的生产,而先进的生产设施则被欧美跨国公司控制。许多跨国公司持续在发达国家从事高附加值活动,因为那里有更多的熟练工人和更好地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从全球范围看,2014年全球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总值达2.4万亿美元,其中ICT产品出口占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超过一半,且大量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等地)。 中国独占大约全球的四分之一份额,但仍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的活动。那些制造和供应先进元器件给中国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比中国有更高的附加值。 巴西、阿联酋、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自2007年以来也增长很快(表4)。 其中越南的高技术出口增长率是最大的,其从2007年的30亿美元扩张到2014年的390亿美元。越南已发展成为低成本的蜂窝电话和智能手机及其他ICT产品组装地,原先在中国的许多企业正将其生产转移到此。 表4 部分国家(经济体)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2003-2014年 (%)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其他所选亚洲国家和地区 世界其他地区 2003 14.1 19.3 12.2 14.4 30.4 9.6 2004 12.5 18.9 11.7 16.9 30.4 9.5 2005 13.8 18.6 10.2 18.5 29.5 9.4 2006 14.2 17.9 9.1 19.8 29.7 9.4 2007 14.2 18.3 8.3 20.0 28.6 10.6 2008 13.3 18.9 8.0 21.1 27.0 11.7 2009 13.7 18.9 7.2 21.2 26.6 12.3 2010 12.1 17.3 7.3 23.5 28.1 11.7 2011 11.6 18.0 6.9 24.0 26.6 12.8 2012 12.1 17.8 6.5 23.6 26.3 13.6 2013 12.4 18.7 5.8 23.6 25.8 13.7 2014 12.4 18.3 5.7 24.0 25.8 13.8 注:高技术产品包括航天,通信和半导体,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药,以及科学仪器和测量设备。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地区,不包括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欧盟不包括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等国。美国的出口排除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欧盟的出口排除欧盟内部各国间的出口。中国的出口排除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直接的贸易。其他所选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这些产业主要是由商业服务业(企业、金融和传播)和公共服务业(教育和健康)组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中最大的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企业服务业,包括计算机编程和研发服务等技术先进产业。 2014 年,全球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出按附加值计算为12.8万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33%)和欧盟(25%)占全球的产出超过了一半。但同高技术制造业一样,欧盟的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出由于经济大萧条而停滞不前。美国的产出由于企业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而逐渐回升。美国企业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其基础设施,这带动了美国建筑、工程和咨询服务等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 中国在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出仍相对较弱,仅占全球产出的10%,但中国的进步很快,主要是金融和企业服务业(表5)。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占全球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出的比例不断增长。其中巴西的增长主要是由金融和信息服务业带动,而印度则是企业服务业尤其是计算机编程。 表5 部分国家(经济体)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的附加值产出:1999-2014年 (10 亿美元)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其他发达国家 中国 其他发展中国家 1999 2,176 1,463 702 408 134 527 2000 2,374 1,375 774 426 150 563 2001 2,523 1,404 705 420 159 582 2002 2,604 1,559 692 462 168 578 2003 2,692 1,929 751 545 180 644 2004 2,850 2,247 798 623 205 749 2005 3,081 2,368 811 697 238 909 2006 3,277 2,532 786 768 302 1,072 2007 3,405 2,953 781 881 418 1,344 2008 3,399 3,130 853 920 522 1,550 2009 3,327 2,961 895 861 599 1,508 2010 3,426 2,885 957 1,008 710 1,770 2011 3,548 3,088 1,038 1,149 871 1,987 2012 3,754 2,931 1,042 1,196 1,011 2,051 2013 3,935 3,058 860 1,210 1,125 2,140 2014 4,178 3,176 812 1,214 1,221 2,173 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出是根据附加值计算的。附加值是指一个国家、企业或其他实体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的贡献总量,排除国内购买以及进口原材料。欧盟成员国排除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中国包括香港,不包括澳门和台湾。发达国家是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为“先进”的。发展中国家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为“新兴”的。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2013 年,全球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总计为1.5万亿美元,其中欧盟和美国加起来占全球出口将近一半的份额(48%);中国和印度各占7% (表6)。但印度在全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26%)。 表6 部分国家(经济体)的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出口占比:2004-2013年 (%) 年 欧盟 美国 中国 印度 2004 34 19 4 4 2005 33 18 4 5 2006 32 18 4 6 2007 33 18 5 6 2008 33 17 5 7 2009 34 18 5 6 2010 32 18 5 7 2011 32 18 5 7 2012 31 18 6 7 2013 31 17 7 7 注: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通信、企业服务、金融服务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业包括金融和保险服务业。欧盟出口不包括欧盟内部各成员国间的出口。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参考文献: NationalScience Board(NSB). 2016.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V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转载请联系知识分子,联系作者: st69786@tom.com )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信息和知识经济这个时代已经提供了个人可创造奇迹的独特机缘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6-1-16 18:20
谁是创新和创业“双创”活动者们的公正裁判?如果还是仅仅角力的农业时代,如果还是仅仅竞技的工业时代,如果仍然还只是斗智的信息时代初期,那么,只有在成熟的融智时代(即信息时代的中晚期),才可能会出现:由物化的角力过程,经历物化和意化并存的竞技过程,到仅意化和文化结合的初级阶段即仅限于斗智的过程,最终发展到物之理、意之义、文之法融会贯通且知行合一的融智境界才会有的双字棋盘这样的全域测序定位导航系统来做最为公正的裁判。--邹晓辉Geneculture 双字棋盘是语言、知识、软件(进而还可是硬件)的全域测序定位导航系统。用它来做创新和创业“双创活动的裁判系统,才是最为公正的。换句话说,只有知识财富可计量且可计价(而且是在网络环境下自动实现的),才有可能做到真的公开透明。--邹晓辉Geneculture 全球语言定位系统(GLPS),全球知识定位系统(GKPS),全球软件定位系统(GSPS),再加上基于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而进一步优化改进的全球硬件定位系统(GHPS),各位试想一下:如各位的创新创业活动能有机会置身于这样的情景(这些在我的虚拟系统中已经实现了余下的事情就是有针对性地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人群展示从虚拟到现实的过程)之中,那是一个什么光景?--邹晓辉Geneculture 基本视角(即:物化的世界观、意化的知识观、文化的语言观、理义法融通融合的即道化的信息观四观融通融合的基本概念框架)与基本方法(即:可单一集合化的基准参照系、可分层集合化的各就各位论、可标志集合化的各取所需论、可杂多集合化的应对参照系四元结构融通融合的基本方法架构)均可纳入融智学(理论、工程、应用)三部曲的视域化繁为简,从而,可让人们的思维非常清晰(恰似清泉)而摆脱常见的混沌模糊(就像泥沙俱下的情形)。有此简明扼要清晰透彻的宏观思维指导,再有双字棋盘具体精准的微观操作执行,知行合一的各种可落地的具体项目也就分别被置于理想蓝图(纸上谈兵)、直观模型(沙盘演练)和经典样板(一锤定音)的实训实操的务实氛围之中了。--邹晓辉Geneculture 由此可见,我们所处的网络信息和知识经济这个时代已经提供了个人可创造奇迹的独特机缘。换一句话说,农业社会人类只能靠天吃饭,工业时代群体只能服从标准化大生产格局的规范,信息时代个人亦获得了可缔造个性化专有的设计理念即产品和服务的契机,至于每个具体的人是否有相应的胆识来抓住其中仅仅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千载难逢的独特机缘?那就另当别论了。一切全在每一个人的悟性!当然,还有其所处人际圈层的集体感悟能力的桎梏。--邹晓辉Geneculture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两大类形式化方略》和《双语信息处理方法及原理》
geneculture 2015-12-14 08:18
我们这两篇文章《两大类形式化方略》和《双语信息处理方法及原理》报告的研究成果,如果同时再用地道的英文和通俗的中文加以转述或报道出来,那么,由于其科学发现的意义和技术发明的功效乃至其推广应用的经济价值(即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贡献)因而,足以获得国际国内学术界和实际应用领域的一系列反馈。 这两篇文章揭示的原理和方法无论在理论原创性还是实践创造性哪方面来看,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如果用地道的英语把它们的精华翻译或解释出来并发表到《科学通报》和《Science》这样的国内外一流高级科普杂志上,那么,将会产生学术影响,也会有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它们的简写通俗版也可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光明日报》的大众科普专栏上。当然,首先要能读懂其中文原版的原创论著,然后,汉译英或用英文来做相应的转述或解释。 两大类形式化方略_邹晓辉.pdf http://www.cas.stc.sh.cn/jsjyup/pdf/2013/9/%E4%B8%A4%E5%A4%A7%E7%B1%BB%E5%BD%A2%E5%BC%8F%E5%8C%96%E6%96%B9%E7%95%A5.pdf 双语信息处理方法及原理_邹晓辉_邹顺鹏.pdf http://www.cas.stc.sh.cn/jsjyup/pdf/2015/11/%E5%8F%8C%E8%AF%AD%E4%BF%A1%E6%81%AF%E5%A4%84%E7%90%86%E6%96%B9%E6%B3%95%E5%8F%8A%E5%8E%9F%E7%90%86.pdf 8 如何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pdf 再加这一篇形式上优化之后可推介给《中国科学杂志》文章(它也可翻译或转述而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科普专栏上)。 如果能参与这三篇文章进一步推广普及的编译,那么,对分享它们作出贡献的师生也将会对人类和祖国做出其应有的贡献。这是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这样的君子之交即可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彼此的亲友圈也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贡献)。建议有心人的你(如果你恰好也有读写译三方面很好的基本功)把这三篇文章打印随身携带(不仅会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而且,还会有随时与好友分享探讨的便利)。如能有多个学问圈的广大师生读懂这三篇文章的关键原创部分,那么,就不难发现它们对师生们彼此要做的大事业可发挥加速度和催化剂的作用。它们的经济效益价值连城,它们的社会效益无以伦比。其精髓(见这三篇文章的示意图及其图解)是可以给学界、商界、政界以及普罗大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尤其是思想认知品质提升带来启迪的,因为,其中,融智学三部曲的思想精髓和方法精华已经有所体现了。 它们的作用远比许多仅仅在各个局部突破的学说和方法(虽然它们也都在其各个局部具有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价值和意义)更能让心灵豁然开朗。 《如何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的中英文摘要,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世界文化论坛理事会主办的首届“世界文化论坛”的会议文集上公开发表了。汉译英是由社科院安排翻译机构来做的。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826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医改说起 谈医患纠纷 论医学发展的方向
热度 1 xinzhipeng 2015-6-18 07:10
从医改说起 谈医患纠纷 论医学发展的方向 ·忻志鹏· 医改首先应该改的是医学理念,和医疗的方式方法;当前的医学不仅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劣迹斑斑;所以医学发展的方向不仅要朝正确的方向改,而且还要纠偏,任务繁重。 二十世纪下半页开始,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体力消耗不断得到改善、和减少,替之而来的是脑力;脑力劳动逐渐替代了体力,从而脑力劳动、消耗不断加重,替代了体力;脑力负荷、脑力消耗、紧张成为人们新的负担。疾病的形式随之改变,新的病谱、病种替代了老的病谱、病种;健康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躯体的健康和没有病疾,而要的是心理宁静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老的疾病减少了、消失了,老的医疗方式方法,逐渐无用武之地;新的病谱、病种出现了,老医学理念的医生不认识它,不适应,无能为力,又墨守成规,不学习、不更改。不承认。再加上腐败,从而医疗纠纷不断。老的医学理念不适应了,失灵了。新的医学理念缺失,亟需补充。创新就成为当代医学最迫切的要求和任务。 从09年医改的口号一提出,和各种医改措施一出现,笔者就指出这是换汤不换药,医改不会成功。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医学问题的根子在那里。没有抓到问题的根子!现在看来,问题就那么简单。所有的医改都是失败告终。虽然某些人仍热衷于医改,在哪里还在搞改这改那,这仍是痴心梦想。无济于事。 医学历来就是崇高的事业。医生的声誉、都是人们崇敬的职业。这是自然的、天然的,用不着宣传,更用不着教育! 可一旦当社会出现什么医德呀,红包呀,医学就开始变了样! 最早变样的不是医生,而是那些不懂装懂的政工、宣传、媒体、官僚以及官商(钻入钱眼的药商、医疗器械仪器商)。当然还有那些手握大权的医学教育、医学教学的教授、头头、行政领导者。 从这开始,社会同时出现异变,伦理道德出现异变。当然这不在本文议论范围,但也密切相关。从此无日无了,恶性循环,直至今日,无法再改,只能将医学、医事、医院、医生、来个彻底“改变”,推向“市场”,推向“社会”。 这能成功吗?这依然无济于事。医学状况不会有所改变。因为仍然没有抓到要害,没有抓到问题的根子所在。那么问题的根子究竟在哪里。答案,将在本文的最后论述。 当前的医学现状,( 2012 年5月3日 - 据统计,近年我国 医疗纠纷发生 率每年升20%,有的地方高达40%。因各种 原因导致 伤害医生和护士的恶性事件屡屡 发生 , 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耳闻。) 已经恶化得令人目不能睹。令人心寒。医生和病人成为冤家,成为仇敌,在医院必须有公安人员保卫,才能正常营业。原来曾经是人们健康的守护神。生命的保卫者,却来个180度的转变,变成“恶魔”,变成“杀人凶手!”可叹啊,可悲! 试问这种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究竟何在?! 根本原因必须从深层次予以发掘、剖析。 有人说,所谓的“ 医疗体制下存在的医患关系不对等、医生素质参差不齐、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等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不对!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还远没有从更深层次进行探索。 国内的医患关系紧张和纠纷不断是后来出现的,原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医患关系问题。医患之出现问题是随着腐败而来的,是随着官场腐败、社会腐败、商业腐败、社会道德腐败派生的。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社会的医学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医学的理念,却是纹丝不动。这才是真正的根子所在。但探寻、研究这个根子,无所利益。这也就无人问津了。 要彻底根除医患关系的恶化,恢复医生崇高的地位,只有彻底根除腐败,根除在“医”上捞钱;彻底改变陈旧的医学理念,才能达到根本解决。 医学是为人类服务的,以社会人们的需要为最高需要;彻底树立为解决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健康长寿的要求,才是医学的最高目的的理念和行为,才能重新恢复医生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 当前社会上、媒体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所论述的“ 浅析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他们所谓的“ 医患纠纷的发生源于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不同 ”。不对!这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他们所罗列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 、卫生制度的变革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3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4 、法律法规不完备 5 、社会和舆论的误解或偏见 二、医方原因 1 、医院管理落后由于卫生法规不健全, 2 、医德滑坡 3 、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4 、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医方 三、患方原因 1 、缺乏医学知识, 2 、素质低下,无理取闹 3 、医患双方缺乏沟通——患方 都是派生的枝节,都不是根本。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产生了根本原因后而派生出来的。根本原因不解决,这些派生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即使一时得到些缓解,但根本问题依然会存在。 医学是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是为保护、维护人的生命,拯救人的生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救死扶伤是医学最崇高的目标。人们崇敬医生就是这一点。所以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兢兢业业,精益救精。不可有点滴的疏忽。 现社会的医学现状是什么?现社会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的疾病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医生必须懂得,必须牢记的根本点。但是,现社会的医学就是疏忽、遗忘了这一点!而却在到处追钱逐利。 病毒感染,伤风感冒,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小毛小病,无论中西医都知道应该怎样治,应该怎样防:喝一杯滚烫的红糖姜水,蒙头睡一觉,出一身热汗,是中国最好最有效的民间偏方。即使进一步谨慎一点的治疗,也无非是:休息、多喝水、注意营养。可是现代的医疗,却是验血、拍片、进行各种检查,然后吊针挂盐水。花的费用至少三五百。一个月的医保、劳保费大概只能看一两次的伤风感冒。这是谁造成的现状!是当前的医学!这种过度医疗,还有滥用大量的抗生素,更带来严重的医源性毒副作用的后患!医院是增收了;人民却遭了殃! 现代的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要求,是一种进步。无可非议。但谨小慎微,过度恐惧,则又会走向反面。过于不及都是有害的。因而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必须正确地引导、指导人们的健康保健。但现代的医学不仅未能尽到医学的责任,反而到处在误导。现代的媒体,只看到医学上稀少的稀罕的特殊技术的发明创造,特殊少见的手术成功案例,予以特殊地位的宣传报道;而对大量兢兢业业的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视而不见,(当然,近期来已引起中央媒体的高度重视)这样的医学不产生医疗纠纷才怪! 现代的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压力、心理紧张有关,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功能紊乱,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降低或过度反应过敏有关;与生活方式病、营养过剩、体力过少、竞争激烈,有关,从而出现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内分泌病、以及癌症病,以及还有一些过去不曾见过的怪病。现代的医生、现代的医学如果不研究、不学习、不教学,还能更得上时代吗?还能有能力处理、诊治这些新出现的医学问题和疾病吗!这些根本性问题,医学、医学教育、医院、也包括媒体,几乎都视而不见,很少有人关心和讨论。更无根本性的改变和措施。 现代的医改,不针对这些根本,而在枝节上做文章,能解决问题吗! 在医学问题上,国家高层的领导决策也是重要的环节。 现在国家政府把生物医学事业看作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生物医学的发展也是为人民医学谋福利的产业,她只能是福利事业,而不是捞钱事业。这个事业的投入是巨大的,因而产出也是巨大,利润也是巨大?只有将他的利润减少到最少最少,那么人民才能的得到福利。看病贵的问题,才能有效降下来。否则,适得其反,人民的负担只会有增无减。请决策者深思深思! 医学问题任重道远! 请人们深思!
个人分类: 医学方向|10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论知识经济与教育公平
hsm 2015-2-8 23:40
知识经济, 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能不断提高生产率,物质生产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导致我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的物质生产越来越依赖智能机器人,从而导致大量农业和工业劳动力富余。这些富余劳动力怎么办?只能从教育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以适合知识经济的需要,变成知识经济的主体。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为了照顾就业,而不得不放弃科技的进步。
2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融智学可资借鉴的几个观点:
geneculture 2015-1-21 12:10
融智学可资借鉴的几个观点: 1,由“角力、竞技、斗智”向“融智”思想境界升华的观点(它具有人类学意义)。 2,由“融资”(蕴涵:资金、资本、资源、等等)向“融智”活动方式(而不仅仅是思维方式)转变的观点--又称“金融”与“智融”结合的“双融O2O”的观点(它在移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更加具有社会科学的意义)。 3,由“体现自然智力的人脑”和“体现人工智能的电脑”及其简单地结合向其“合理分工高度协作”的“第三脑”所体现的智慧及协同能力发展的观点(它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具有自然科学、人工科学、心智哲学及其经由形式化而通向心智科学的意义)。 ……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