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番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红柿:那一颗火红的心,是情人炽热的爱
xiaomifengAmy 2018-7-10 15:40
有一次,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西红柿究竟是蔬菜,还是水果呢?”我想也没想,回答道:“蔬菜呀!”学生又问我:“那为什么我有时会在一些水果摊上看到有人在卖西红柿呢?”好呗,这个问题看来要好好地想一想啦! 的确,有人曾经将西红柿划为水果一类。清代江灏曾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对西红柿有过这样的描述:“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但其实,“西红柿究竟是水果还是蔬菜”,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定论,并且写进了法律,关于这个争论,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呢! 在19世纪末,有商人从西印度群岛运送一批西红柿到美国,准备开始进行西红柿贸易。当时美国的法律规定,进口水果免税,但是如果是进口蔬菜的话,就要缴纳百分之十的关税。纽约港的关税官,认为西红柿属于蔬菜,因为它需要烹制,所以算蔬菜,因此进口系西红柿需要上税。但是商人却坚称西红柿不但有丰富的果汁,而且还可以生吃,这些都和其他蔬菜不一样,因此一口咬定西红柿属于水果。双方争执不下,就告到了法院,由法官来审判,尽管法官对于这场官司哭笑不得,但还是进行了认真地审理,最后做出了判决:“就像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不管是买主还是卖主,人们都会将它和种植在菜园中的马铃薯、胡萝卜和芹菜等一样,作为蔬菜来食用。”自此,西红柿就被纳为“蔬菜”,并且还写进了美国的税法,由于这一场由西红柿叫板美国税法而引起的奇特官司,西红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食物,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商人们虽然输掉了官司,却意外地打开了西红柿在美国的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个可谓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西红柿营销”啊! 中国人对食物的来源,自古就有严格的划分:西域来的,在前面加个“胡”,比如胡豆、胡萝卜、胡椒等;从海外来的,就在前面加个“洋”,比如洋葱,洋芹菜等;从番邦来的,则称“番”,比如番茄、番薯、番石榴等。因此,我们很容易从食物的名称大致知道它的来源。 据记载,番茄最早是在明代时期传入中国的,当时人们把它叫做“番柿”,因为它的颜色是红色,又来自西方,再加上很像柿子,所以“西红柿”这个名字便由此得来。据史料考证,西红柿的原产地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直到现在,在当地仍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因为西红柿的果实有特殊的味道,再加上颜色很鲜艳,因此当地一直把他当做有毒的果实,称它为“狼桃”,没有人敢食用,而只是将它当做一种观赏性植物。十六世纪,一位名叫俄罗达拉的英国公爵到南美洲旅行时,被这种颜色鲜艳的植物所吸引,于是便将它带回了英国,并作为爱情的礼物送给了他的情人、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以此来表达他对女王深深的爱意。从此,民间也纷纷效仿这位多情的公爵,将这种寓意着浪漫和热情的植物种在了自家庄园,并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别称——“情人果”。 虽然西红柿是如此鲜艳和诱人,但是一直没有人敢于用生命去尝试这种可爱但又“有毒”的浆果。直到十七世纪,一位法国画家抱着“必死”的决心,咬下了第一口,结果这位勇敢的画家安然无事,于是“番茄无毒可食”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纷纷咬开了这个红色的浆果,发现这种食物不仅汁多肉厚,而且酸中带甜、甜中带酸,十分爽口,是难得的美味,于是西红柿很快便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营养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西红柿的营养价值极高,西红柿中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里面的柠檬酸、苹果酸和糖类可以增加胃液酸度,促进肠胃消化;而里面所含有的果酸,则可以降低胆固醇。此外,尽管西红柿不仅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但是使用的功效是完全不同的。生吃西红柿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是熟食西红柿则可以补充抗氧化剂,而且加热的时间越长,抗氧化剂的增幅就越大,抗氧化功效就越强。 西红柿的食用方法很多,不仅生吃熟食皆可,而且还可以加工成番茄汁、番茄酱,当然,可千万别忘了中华名菜——“番茄炒蛋”,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点上一盘番茄炒蛋,便可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要大快朵颐呀! 除此之外,在闷热的夏日,如果来上一碗西红柿汤,那就更完美啦!将剁碎的西红柿放进锅里翻炒出汁,再倒水煮沸,根据个人口味,或放入面疙瘩做成缠绵可口的西红柿面疙瘩汤,或放入青菜,撒上葱花,做成清爽解暑的西红柿青菜汤,都不失为一道人间美味啊! 因为那一团火红的外衣,让小小的西红柿背负了千百年来“毒果”的罪名,让人对它又爱又恨;因为那鲜甜多汁的味道,可以让它重新得到清白,赢得更多的人的喜爱,但也许,那些外在的声名对于西红柿来说,并不重要,“只管生长”即是它的生存法则,想不到这小小的浆果看似平凡,原来竟也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呀! \0 \0
个人分类: 漫话科学小知识|3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间不可描述
热度 1 pingguo 2017-5-18 15:23
天气趋暖。时蔬, 节令的各色旗帜, 开始一波接一波流动。 今日的主角, 无疑是这些新上市的番茄。 在番茄上掏一个洞, 加两勺白糖,放一夜, 童年时的酸甜, 任何描述都显得模糊。 如今适合生吃的番茄越来越少。 你教的挑选番茄的要领, 我大致还记得: 不能硬,也别太软, 自然的粉红色, 圆润,顶部没有长尖儿。 我挑了大小均匀的五颗, 放到秤盘上, 内心升起琥珀的光。 这时才留意,卖菜的摊位, 换了个漂亮的女主人。 上一次我们一起买菜, 已过去数年。 时间不可描述。 2017-05-05
个人分类: 诗歌|16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志12】小番茄并非转基因
热度 8 fuleiucas 2017-5-5 09:32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篇文章,列举了多种据说是经过转基因技术处理的水果,其中就包括小番茄。不过后来幸亏有专家及时辟谣,文中列举的水果都不是转基因的。小番茄的确并非转基因的。 图 1 红色小番茄 小番茄,又叫圣女果、樱桃西红柿、樱桃番茄、珍珠小番茄等,是一种草本植物。小番茄和番茄是近亲,都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茄科、番茄属,小番茄是番茄的一个变种。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本来就是个头比较小的。传入欧洲之后,经过不断改良选育,才有了个头比较大的番茄。现在所见的小番茄,其实是经过传统的育种技术,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小番茄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的,另一种是黄色的,都是传统选育的结果,并非转基因产品。 图 2 黄色小番茄 当人们见到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动植物品种时,可能就会发生疑问:这是转基因的吗?其实人们所见的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动植物新品种,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获得的。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农业博览会之类的活动,经常展出巨大南瓜、金皮西葫芦、彩色花椰菜等新奇特农作物,这些也都是农业科技人员杂交选育的结果。 那么,国内的市场上有没有转基因农作物呢?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番木瓜;市场上可见的还有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它们是作为加工原料的,并没有种植。 其实,大部分的转基因生物还停留在实验室里,是科研人员研究的对象。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做过转基因实验,把一段来自烟草的基因转到了番茄里。我是用组织培养技术栽培番茄的,就是拿番茄的叶片在培养基里培育,然后长成了小苗,最后的番茄植株还在培养瓶里,只有几厘米高,更没有机会开花,到底还是没有长出番茄来的。 番茄和小番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营养丰富、鲜嫩多汁,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炒菜。它们都是杂交培育的结果,可不是什么转基因产品。至于网传的那些鉴别方法,大可不必理会。 注:本文删减版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科学周末》 2017- 5 - 5 (4);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阅: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7/5/323171.shtm
个人分类: 自然志|4031 次阅读|8 个评论
看《番茄的胜利》
Alexwjlster 2016-8-27 17:52
纪录片 《 番茄的胜利 Triumph of the Tomato》是 央视 纪录频道与奥地利国家广播 公司 (ORF)联合摄制的项目,该片跨越欧亚大陆拍摄,追溯 番茄 的 历史 和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价值,探寻番茄如何进入东方并在中国的多种应用。 埃里克•什特科维奇在位于奥地利东部布尔根兰建立了一座番茄种植王国,这里是番茄爱好者的国际交流中心。这里的名人客户名单中有知名厨师阿兰•韦斯盖博,英国摇滚明星兼园艺爱好者乔伊•库克,还有对番茄专家使用非传统种植方法非常着迷的卡塔尔国王。埃里克•什特科维研究了番茄与众不同的内部活动,他发现这种诱人的果实在其芳香诱惑中使用了800种不同的物质。 http://www.onehourlife.com/triumph-of-the-tomato/ =================================================================================== 埃里克•什特科维奇是“诺亚方舟”协会的。因为欧洲宣布只能种 植 5种 “淡而无味”的番茄,一伙人凑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抗议。协会保存了大量的人工培育种子,比较有心。农作物多样化和工业大批量生产不应该充满矛盾。农民有自主种植的权利。 埃里克•什特科维奇用丝袜贮藏风干的镜头很有喜感 中国是番茄酱的原产国且番茄酱产量之大也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大部分用来出口了。
个人分类: 杂谈|4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番茄的青春期
热度 6 huailu49 2015-6-10 11:30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235 次阅读|22 个评论
私房菜(十):番茄鱼汤
热度 17 mdzhao 2015-5-28 22:29
这个菜是一次去饭店吃了一个鱼锅,当时有几种鱼锅可选:麻辣的、菌菇的、番茄的,我不吃辣,所以先否决了麻辣的,在菌菇和番茄之间犹豫了一下,因为女儿喜欢吃番茄味的,所以最后选了番茄鱼锅。吃后发现还不错,而且女儿喜欢吃。她平时不爱吃鱼,而我总希望她多吃鱼少吃肉,便琢磨自己来做。当然不想弄鱼锅这样的,太麻烦,便进行了改造,做成番茄鱼汤,不过感觉比饭店的鱼锅还好吃。 材料:黑鱼一条片成鱼片,鱼片中放少许生粉、盐、酒腌制入味;片完鱼片剩下的鱼头、鱼骨、鱼皮等切块洗净。番茄4到5个(约2斤左右),用开水烫后去皮,切成小丁或小片皆可。蒜头2-3瓣拍碎,生姜3-4片。 制作过程:油锅放少量油,烧热后把切成丁或片的番茄放入煸炒,然后盖上锅盖焖一会,等番茄出水烂熟后起锅,放一边待用。把锅洗净后放少量油烧热,然后放入蒜头和生姜,煸炒出香味后把除了鱼片外的鱼头、鱼骨、鱼皮等一切放入煸炒,待鱼肉发白后放入水(水不要放太多,以把鱼淹没为限),可以放少量酒去腥,等鱼汤煮得发白后把煸炒过的番茄加入一起煮,直到把汤熬得浓稠,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盐、味精,最后把鱼片加入,开锅后鱼片一熟便大功告成了。 注意点:番茄切小一点,可以和鱼头鱼骨等多煮一会,最后的番茄大多成为浓汤。而鱼片不能煮太久,熟了即可,保持其滑嫩的特点。此菜在番茄浓汤中有鱼的鲜味,略带酸甜,美味而营养丰富。 实际上,我用黑鱼为食材主要是它片的鱼片比较多,而且没有刺,菜场去买鱼的时候就可以请摊主加工成鱼片,也比较方便,这样的鱼片女儿喜欢。用草鱼等其他鱼也可以。如用草鱼可以把鱼切成鱼块,所有的鱼块都用油煎一下再熬汤即可,用鲫鱼、汪刺鱼等则可以整条鱼煎后熬汤。只是这些鱼刺都比较多。 后记:这个私房菜系列已经荒废好久了,实在是能称得上私房菜的确实不太多,平时做的菜大多都是家常菜,没什么特色也就不好意思端出来。明天女儿回家,想着给她做这个番茄鱼汤吃,顺便也就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在这个菜也不复杂,现在恰是番茄大量上市的时候,算是一个当令菜。
个人分类: 吃货经验|6700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青番茄借书
huagw 2013-5-31 07:24
青番茄的网址是 http://www.qingfanqie.com/ 。 来自武老师的博客。
1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番茄、西红柿、圣女果
热度 7 mdzhao 2013-4-26 08:36
在科学网看到武夷山博主的一篇博文“ 青番茄--网上免费图书馆,值得大家关注 ”,勾起我研究一下这个图书馆的兴趣。青番茄的被追捧已有一阵了,它出现的时候我并没有关注到,是在去年开始陆续在一些图情期刊上看到了相关介绍后才知道了它。刚开始可能与大多数图书馆员的反应差不多,身为图书馆人,深知每年国家投进那么多钱的图书馆运转中尚问题多多,而一个民间的图书馆,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也同样提供免费的借阅服务,这让一直吃财政饭的那些图书馆情何以堪啊?理论上,公共图书馆乃至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而且有经费支持完全应该做得更好的。曾经很冲动的想把这个图书馆推荐给读者,因为青番茄的图书刚好与高校图书馆是互补的,高校多收藏学术型图书,但休闲类读物比较少,而读者对这类图书的需求很大,往往供不应求,以前主要推荐公共图书馆,感觉青番茄这种形式应该更受学生欢迎。不过我一般都是推荐自己用过并感觉好用的资源或网站,而到青番茄的网上看了下,却感觉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网站对图书没有分类编目,与网店的形式差不多。当时产生几个疑问:他们的图书按什么规则排放?没有分类和编目对于图书的外借和归还一定效率低下,也许它内部还有一个物流的数据库?另外不可避免的拒借又如何处理?热门图书究竟要准备多少复本?想到图书馆也曾创新过许多形式,像图书下街道,村村有图书馆之类的,但大多热闹一阵、宣传一阵后便无疾而终。所以抱着谨慎的态度没有推荐,后看了一些相关论文。其实大多数的论文都是讨论青番茄的模式对图书馆的启示。其中有一篇发表在《图书馆杂志》上的论文“ 在线模式下的实体图书馆免费借阅的乌托邦实践:对“青番茄”图书馆的深度思考 ”谈到了这样的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给我比较大的启发。 最近我专门对相关文献检索了一下并做一整理。 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45篇,分布于2011-2013年期间,其中2011年的15篇论文中仅1篇是图情期刊所发,其余均为新闻、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期刊,以介绍为主。2012年的25篇中有8篇是发表在图情期刊上的,2013年目前仅检索到2篇文献。所以从图书馆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的文章只有10篇,以赞扬和肯定为主,大多是介绍性的,材料来自青番茄网站和公开报道的资料,辅以分析图书馆自身的问题或对图书馆的启示,也有对其运行作为商业模式作比较研究的。 检索到报纸上的相关报道82条,分布于2011年3月到现在,网站上的报道则肯定更多了。可见青番茄的宣传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报纸和各大网站无疑给它做了软广告,它的用户能这么快得到扩张,各种媒体的宣传应该是功不可没的,加上青番茄经常利用不同节日策划各种活动,推出一些新的举措,新进入一个城市等都成为报道的好材料。 随后我又到青番茄的网站再次比较认真的浏览,特别是对它的读者指南、检索、咨询等都测试了一下。 因为自己是做咨询的,首先看是否有咨询的途径,发现有一个微博咨询平台,是新浪的。好在自己新浪的微博还在,在平台上提了一个问题,希望测试它的反应速度和如何回复。从这个微博看,它把自己定位为“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翻看现在的许多留言,它的反应速度非常慢,对大多数留言都没有回复。留言中多有抱怨,如“ 3月19号下订单借的书,到4月15号了还没送到,怎么回事!都一个月了!打热线电话永远打不通!现在的服务比以前差多了! ”、“ 借了一个多月的书都没动静啊?送书的快递说他们都2个月没送青番茄的书了。怎么回事啊。不会跑路了吧 ”、“ 青番茄就是个骗人的!!!3月13号提交的订单现在还收不到书,要借的书总是在一周后才告你说没有,电话永远打不通!!愤怒!! ”、“ 3月13日借的书,一直是备货状态, @青番茄 ,是卷钱跑了吗? ”。 从读者指南看,突出了如何加入,当然它借书和归还的流程并不复杂,熟悉网上购物的人都能熟练操作。但指南中有意无意淡化和隐瞒了其中拒借、借书尺码限制等风险。而研究了一下它的借阅规则,发现它所设定的阅读尺码不仅包含对借书册数和借书时间的不同,对所借图书也分了等级,低等级的读者对标明阅读尺码为L、XL、XXL的读物是不能借阅的,估计越热门的图书尺码越高,当然,看了下还是列为M的图书占了多数。另外一点,借书平台与网店平台最大的区别是,网店所列货物放到购物车后付款便可买到,青番茄所列图书放入借阅车以后却很可能是别人已经借走的图书。网站提供了一个“书籍预借”的渠道,相当于图书馆的预约,但要视该书有多少人预约而定究竟多久才可能借到书。目前还没法知道读者放入借阅车的图书能马上借到的比例大概是多少?科网有青番茄的用户希望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检索途径则太简单,只提供了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途径,高级检索加了ISBN号,基本只适合知道具体书名或作者的检索,不能用关键词检索。另外网站提供了分类浏览的途径,却是介于主题和学科之间的,如有 成功/励志 、 个人理财 、 美食 、 美丽装扮 等类名,数了下共有37个大类,大类下有二级类目,个别还有三级类目,如外语_行业/职业英语_餐饮旅游业英语。多为通俗读物,每个类目拥有的图书数量不等,如自然科学类目下分了总论、数学、物理学3个小类,总共只有50多本图书,而农业/林业类目下一本书也没有!浏览途径显示的图书没什么排列规律,读者要挑选图书的话比较盲目,估计除第一页的图书外没几个读者会翻页查看后面几页的图书。 几点思考: 1. 自称为“全球最大中文网上实体书图书馆”的青番茄,注册公司名是“深圳市青番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但实质是一个借助互联网和物流网,以图书借阅服务为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青番茄虽然提出“为用户提供图书的终生免费借、阅、送、还上门服务”的口号,而且一直在践行这个口号,但作为企业,它的目的仍是赢利,一定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收入才能保证企业的扩张和运转; 2. 青番茄选择的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来说的确是一种创新,更可贵的是这样的模式符合互联网环境下电脑一族的习惯和喜好。许多年轻人,包括现在很多中年上班族都喜欢网购的形式,象我女儿这辈人在居住地和学校都借书十分方便的情况下,平时仍认为网上购书更加方便而宁愿花钱在网上买书看,青番茄的模式与网购类似,若能用买几本书的钱享受无限借书的方便,一定会大加称道并乐于尝试的,这也正是青番茄在短短2年多时间里用户便突破100万的主要原因; 3. 青番茄是存在危机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赢利模式和是否有充足的赢利空间,二是服务支撑,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好评”以维系用户的信心并保持其忠诚度。作为企业,公益可以是它的招牌和口号,但如果没有收入是不可能生存的,“青番茄”读者的每一次借阅本身并不能为它带来任何收入,但它却需要为借阅服务支付物流、图书购买以及折旧、人员、库房等成本,它目前的赢利渠道还是有限的,主要靠扩张用户收取押金,据介绍押金的投资收入已够日常运行,不过若细算一下便可知,以100万用户平均收取押金300记,3亿人民币投资收入10%也就3000万,支撑27个点的人员经费每年至少1000万以上,物流更是天文数,怎么算也不够。更主要的是规模扩大后服务便可能打了折扣,从它本身的微博平台上便可看到许多投诉,实际上相当于网店的差评,另外从大众点评网、百度知道等平台都可见对青番茄的批评,这样的差评多了一定影响到新用户的增加和老用户的维系,而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增加人员也意味着成本增加,这可能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互联网上网店的用户是一群转移阵地最快的用户,下单到拿到图书超过1周便会不耐烦,虽然青番茄的免费服务可获得适当体谅,但等待超过1个月是肯定不能忍受的。一旦不再有新用户加入并且老用户又大量流失的话,青番茄便可能走到难以为继的境地。 后记:图书馆界不应把青番茄仅作为一个研究的样本,或者把它作为一面照出自身缺陷的镜子。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青番茄的运行是对图书馆服务的补充,对推广全民阅读也是有贡献的,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所以对图书馆来说,停留在介绍和理论探讨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寻找哪些地方是可以付诸行动的?比如图书馆与青番茄是否有合作的可能和空间?或者在目前图书馆的服务中也开辟一块如青番茄那样新的服务形式?电子商务的模式除用于实体图书外在电子资源的利用上是否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另外,作为熟知图书馆业务的图书馆人应该与重在宣传报道的记者和媒体有不同的视角。青番茄如仍把关注点放在扩大用户和规模方面,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而它现在这样的走势似乎已经露出颓势,或许与图书馆合作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当我写完这篇博文后就在想:青番茄这个名字不太好,为什么不叫红番茄呢?资料记载:未成熟的青番茄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碱”,它与土豆芽眼或土豆的黑绿皮表皮毒性相同,食用过多会引起中毒,中毒症状轻者是头晕、恶心、呕吐或流涎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但番茄成熟以后或青番茄放红以后就不含龙葵碱了,那便是人见人爱的西红柿啊,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现在有一种小西红柿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圣女果”。不过也许正因为青番茄现在还有种种不足,但如果它能得到更多的呵护和支持,便会成熟变红呢?
个人分类: 图书馆那些事|6654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多吃番茄治抑郁
seawan 2012-12-17 07:28
[转载]多吃番茄治抑郁
【习惯性、顽固性“难得高兴”的同道们可以参考。。。】 http://xl.39.net/a/121216/4097320.html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中国与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吃几次番茄,就能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让心情更舒畅。 由天津医科大学牛凯军博士领导的中日联合科研团队分析了近千名70岁以上的日本老人的饮食与心理健康状况后发现,与那些每周吃1次或不吃番茄的人相比,每周吃2—6次番 茄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46%,而每天都吃番茄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会下降52%。同时,甘蓝、红萝卜、洋葱和南瓜等食物对心理健康的帮助不大。研究 者称,已知番茄内富含的番茄红素能抗氧化,降低前列腺癌及心脏病发作的几率。这一研究可能意味着,番茄红素还能影响人的心情。 =============================== 附:抑郁人的眼光: 天是昏暗的, 地是肮脏的, 人心是险恶的, 社会是不公的, 前途是黑暗的, 未来是无望的, 还有: 天道不酬勤, 好心无好报, 好事总成梦, 霉运不单行, 抑郁口头禅: 没劲! 算了! 就这吧! 别管了! 无所谓! (不说话 )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个人分类: 保健|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酯酶在调控番茄果实中挥发性物质降解的作用
cjj1650 2012-11-5 10:21
番茄的风味是由糖、酸和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所组成。植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抵御病虫害,植物间的信息交流载体,以及吸引传粉者等作用。番茄中的大多数挥发性物质主要以氨基酸,脂肪酸和胡萝卜素作为前体。尽管这些挥发性物质对番茄果实的品质很重要,然而调控这类物质的合成仍然知之甚少。 Goulet 等研究红果番茄和绿果番茄中的乙酸酯含量,发现红果番茄的乙酸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活性最强的乙酸酯酶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反转座子插入,该插入事件导致酯酶的表达量更高(酯酶主要是将酯类物质降解),进而降低了番茄果实中酯类物质的水平。但从番茄食用的角度来说,这类挥发性酯类物质是不受欢迎的。 Goulet 等首先研究了番茄不同野生品系果实中挥发性乙酸酯的总含量,发现绿果番茄中的乙酸酯含量最高,而红果番茄中的含量较低。从两个 IL 群体找到控制该性状的 QTL ,位于 1 号染色体末端。进一步精细定位,将该 QTL 定位在 ~700kb 区域,分析该区域发现 5 个连续重复的同源酯酶基因,命名为 SlCXE1-5 。 Q-PCR 分析发现只有 SlCXE1 高度表达,其余 4 个表达量极低( 0.3% )。分析 SlCXE1 在不同组织或不同果实发育阶段的表达,发现该转录本在果实部位以及果实成熟阶段表达量最多。基因功能验证表明,该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植株中乙酸酯含量升高。与其他同源基因相比, SlCXE1 蛋白质序列中存在 27 个氨基酸插入。 SlCXE1 体外酶活检测证实该氨基酸插入片段,对于维持乙酸酯酶高活性很重要。进一步研究比较绿果番茄和红果番茄 CXE1 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发现红果番茄中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 ~2,300 bp 的 copia 反转座子插入,正调控该基因的表达,导致乙酸酯酶表达量较高,降解了挥发性酯类物质。 该文从分子水平阐述了酯酶对番茄果实中挥发性物质负调控机理。 原文链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10/25/1216515109.abstract?maxtoshow=hits=1RESULTFORMAT=andorexacttitle=andtitleabstract=retrotransposonandorexacttitleabs=andandorexactfulltext=andsearchid=1usestrictdates=yesresourcetype=HWCITct Role of an esterase in flavor volatile variation within the tomato clade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2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薦書(美)#《上班族變成番茄農的意外人生》
josh 2012-8-30 17:16
  十四年前,提姆.史塔克住在布魯克林褐石公寓,白天當企業顧問,晚上寫沒發表的短篇故事。一晚,他無意間瞥見街角的垃圾筒裡堆滿廢棄木條,於是靈機一動,把木條全數扛回公寓,搭造了一座苗圃架,種了數千株番茄苗。日夜抽長的苗芽,不久便充塞屋內,逼不得已,提姆只好把苗株搬回賓州老家,用手把一株株芽苗移植到停耕的土地上。好天氣帶來了大豐收,提姆把他與眾不同的番茄運到紐約市聯合廣場農人市集販售,當時市面上賣的番茄,清一色是紅的。提姆的番茄一砲而紅,締造歷史。而今,艾克頓山丘農場生產的老品種番茄,和讓人叫不出名號的辣椒,人氣居高不墜,不僅躍上了紐約市最挑剔大廚的菜單之中,也榮登美食家雜誌(Gourmet)封面。   本書集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露絲雷克爾(Ruth Reichl)、芭芭拉金索夫(Barbara Kingsolver)等人風格之大成,動人抒情,文辭優美,呈現舊式而依然可行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提姆.史塔克 Tim Stark   賓州蓮哈茲維爾艾克頓山丘農場負責人,曾接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專訪。作品散見於《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美食家雜誌》、《有機農作》等媒體。 譯者簡介 廖婉如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為自由譯者 以上內容轉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4598 關於#薦書#:說是薦書,實乃薦人。看看作者們的簡介,然後發現,原來人的一生還可以這樣過。
个人分类: 不一样的人生|2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神州八号搭载的无聊试验品
热度 2 wliming 2011-11-21 16:17
太蔟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舱人员总共取出8大类123种搭载物品,其中……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锦绣潇湘》系列作品、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肖像等纪念物品,还包括神舟天辰实业公司的《番茄试管苗空间开花结实》实验装置以及河南省洛阳市的牡丹及芍药种子。”
个人分类: 伪科学|1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决定果实大小的基因
syfox 2011-10-10 21:24
番茄果实的发育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座果期、细胞分裂期、细胞体积扩展期和成熟期。而前三个时期是决定果实最终大小和形状的关键时期。目前已克隆的几个控制番茄果实大小和形状的QTL位点中 fw2.2, ovate, fasciated 均在开花前决定了表型,最近克隆的 SUN 主要在开花后起作用 1, 3 。但这些基因的作用机理多不清楚。总的来说,我们对番茄早期果实生长和发育(细胞分裂期前后)的认识还非常缺乏。利用组学手段,我们鉴定出了大量在番茄果实早期发育过程中特异表达的基因 3 。我们拟通过功能分析,重点研究几个转录因子在番茄果实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增加对番茄果实早期发育的新认识。 Jiang N., Gao D., Xiao H. , van der Knaap E. (2009) Genome organization of the tomato sun locu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unusual retrotransposon Rider. Plant J . 60(1):181-193 Xiao H*. , Radovich C*., Welty N*., Hsu J., Li D. Meulia T., van der Knaap E. (2009) Integration of tomato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al landmarks and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the effect of SUN on fruit shape. BMC Plant Biology . 9:49. (*, co-first author) Xiao H*. , Tang J*., Li Y*., Wang W., Li X., Jin L., Xie R., Luo H., Zhao X., He G., Zhu L. (2009) STAMENLESS 1, encoding a zinc finger protein of C2H2 type, regulates rice floral organ identity. Plant J . 59(5):789-801. (*, co-first author) Xiao H. , Jiang N., Schaffner E., Stockinger EJ., van der Knaap E. (2008) A retrotransposon-mediated gene duplication underlies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tomato fruit. Science . 319:1527-1530 (cover story)
个人分类: 测序|4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圣女果是转基因蔬菜?
songshuhui 2011-8-15 22:19
史 军 发表于 2011-06-27 12:27 曾几何时,我们都希望买到的西红柿越大越好,至到有一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着“反潮流精神”的小个头的番茄-圣女果,虽然只有鸽子蛋大小,但是凭借香浓、味甜、多汁的风味抓住了消费者的嘴和胃。不过,有谣言说:这种小番茄是转基因产品,吃多了有致癌风险。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番茄的家史说起。 番茄的家史 番茄名字中的一个“茄”字确实贴切,它跟茄子是一家,同属茄科植物。番茄的老家远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约在公元前500年,野生的樱桃番茄(分布于南美洲8种野生番茄之一)被当时的中南美洲统治者——阿兹特克人收进了自家菜园,果如其名,这些番茄有着同樱桃比肩的苗条身材。 在16世纪初,欧洲人刚刚踏上南美大陆上的时候,就对这些长着漂亮的果实的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将它们搬回了欧洲大陆。只不过,这些番茄被送进了花圃而不是菜园。据说这个“错误”的放置,是因为一本植物书上的一条错误的记载,番茄被打上了有毒品的标签,并且被命名为“狼桃”(wolf peach)以示其“毒性凶猛”。 直到后来,意大利人开始在匹萨等菜肴中使用番茄,番茄才被真正当做一种蔬菜来推广种植。注意,直到这时,番茄都还是袖珍型。从番茄加入蔬果队伍开始,追求更大更多的番茄果实就成了育种的主要目标。随后,不断地杂交选育,确实让番茄的个头越来越大了。只是,有些标志性的东西似乎遗忘了,这些大番茄不香不甜,甚至连酸味都被省略了,这样的东西完全失去了“狼桃”的个性。 于是农学家又翻出了那些番茄品种的家底。可能你也想到了,我们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驯化的品种,DNA序列分析的结果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在最近的一些育种开发中,重新开始将那些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头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极佳的圣女果。所以说,迄今为止,圣女果跟转基因技术还没有发生过关系。 转基因番茄,确实有 那么,有没有转基因番茄呢?这个确实有。实际上,早在1994年,在美国已经有转基因番茄品种“Flavr Savr”上市了;1997年我国也培育出了“华番一号”,在通过检测后也推向市场。不过也不用担心,目前在番茄中导入的基因只是为了延迟番茄的成熟时间,抑制番茄体内部分特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关闭了降解细胞壁、让果实软化过程的“开关”。这样,就可以让番茄经得起长途跋涉,从千里之外的菜园来到我们的餐桌之上。 当然,这些品种在投放市场前都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所以也不用担心它们会干扰我们的肠胃和健康。FDA对转基因番茄进行了老鼠实验。不过,老鼠是不吃番茄的,不管是转基因的还是天然的生番茄都不合它们的胃口。所以,在试验中只能用管子直接把番茄酱注入到老鼠的胃里。第一次实验,吃两种番茄的老鼠都安全;第二次实验中,吃转基因番茄的20只老鼠中有4只中招了,而普通番茄组的什么事也没有(这也是被反转基因广泛引用的实验结果);不过紧接的第三次实验结果是灌进两类番茄的老鼠都出现了胃部损害。最后得出结果是,大量吃下(如果这种进食方式能称为吃的话)转基因番茄和普通番茄酱的小鼠都有胃部损伤的危险,毕竟番茄中的酸含量不低,这对肠胃不是什么好东西。 除Flavr Savr基因本身,还有人担心那些当做转基因成功指示灯的基因。它们原理是,如果转基因成功,这样的细胞就不会被抗生素杀死。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个标志性的抵抗抗生素的外源基因对动物的影响,研究人员专门搞出了纯的由Flaver Savr耐药性外源基因编码的蛋白,再次逼可怜老鼠吃下。即使当饲喂量达5000毫克/千克体重时,小白鼠依然活蹦乱跳。考虑到这种蛋白质在番茄果实中总蛋白质(每100克Flaver Savr番茄含蛋白质0.85克)所占的比例不超过0.1 %,人类怕是很难通过吃西红柿吃到小鼠的剂量,因为一个体重60千克成人至少要吃下350千克的西红柿才与实验老鼠的摄入量相当。并且在模拟胃的条件下(pH1.2的胃蛋白酶溶液,37 ℃),该蛋白在10秒内即被降解。要想影响人体,这个基因显然还嫩了点。 最终,FDA得出的结论是,Flavr Savr转基因番茄跟市场上的其他番茄一样安全。这就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转基因番茄安全性的认识。 作为转基因农产品的先锋,Flavr Savr转基因番茄只在市面销售了三年。不过它的退市倒是与这种番茄的安全性无关,纯粹是商业运作失败所致。这种新番茄售价很高,而运输和包装都跟不上,导致损毁众多。另外一方面,一手培育这种番茄的加州基因公司虽然不缺能转基因的生物技术人员,却缺乏懂得种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没有跟其他传统育种公司合作的背景下,他们最终得到的有效的转基因种苗只有20%。公司因此经营不善,然后就亏损,然后……然后就没有了…… 结论: 圣女果其实是种“原始番茄”,多吃点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便是转基因的番茄,在上市前也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试验和评估,食用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Matthew G. Kramer and Keith Redenbaugh.1994. Commercialization of a tomato with an antisense polygalacturonase gene: The FLAVR SAVR™ tomato story. Euphytica, Volume 79, Number 3, Pages 293-297 FLAVR SAVR Tomato: Status as Food, Request for Advisory Opinion,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ocket no. 91A-0330/API FuchsRoy L.1993.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bially Expressed 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II (NPTII) Protein and its Equivalence to the Plant Expressed Protein.Nature Biotechnology, 11, 1537 - 1542. Fuchs R L et al. 1993.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Ⅱ ( NPT Ⅱ) Protein. Nature Biotechnology 11, 1543 - 1547. Keith Redenbaugh, et al.1993. Regulatory issues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tomatoes with an antisense polygalacturonase gene. In Vitro Cellular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Volume 29, Number 1, Pages 17-26. 高元成等,1994,番茄野生种质资源及其利用,长江蔬菜,第7期,3-5. 张永平等,2006,番茄种质资源分类和品种鉴定研究进展,长江蔬菜,第12期,26-29.
个人分类: 生物|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家从番茄中鉴定出两个单萜合成新基因
mzg 2010-10-11 14:49
密歇根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番茄中鉴定出两个新基因,它们在单萜生 产中必不可少。单萜是一类化合物家族,在植物中用于授粉、抵御害虫和防御疾 病。单萜还能赋予植物特有的味道,一些叶子的香味,如薄荷和罗勒,就来自于 萜烯。 科学家一直以为植物用一种特殊化合物geranyl diphosphate来生产单 萜,而Robert Last及其同事发现番茄用neryl diphosphate作为底物,他们鉴 定出两个新的酶:neryl diphosphate合酶1(NDPS1)和phellandrene合酶1 (PHS1)。 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在其他植物中寻找相似基因并发现合成单萜 的新酶,这样可能对植物抗虫有帮助。 相关报道请见 http://news.msu.edu/story/6374/ ,,文章发表于新一期的PNAS。
个人分类: 科技通讯|1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熟番茄为什么比生番茄酸
yaoronggui 2010-7-4 05:48
同是一个番茄,生吃和熟吃,味道是不同的。煮熟以后味道总是变酸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生番茄里还有果胶元,果胶元是一种胶状物质,对水的溶解度不大,因此果胶元中的有机酸溶到果汁中的数量不多,酸味不显著。如果将番茄煮熟以后,果胶元就变成了溶解于水的果胶,有机酸也跟着跑到水里,吃起来就显得酸些。另外,由于果胶元在盐水中的溶解度更大,所以煮番茄时,如果先放盐,味道就更酸。
个人分类: 化学与生活|5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看少活十年----呵呵
麦立强 2008-11-6 23:25
45之前是青壮年;45-60为中年;60-75为中老年;76-90为老年。人类的寿命应为生长期的5-7倍,即100-175岁。英国有一个人今年为209岁。riben人的平均寿命为80多岁,中国人只有50多岁。   国际公认六大保健饮料(只有此六类):   1.绿茶(抗癌)(软化血管)(饭后用茶叶水簌口,可以防牙齿疾病)   2.红葡萄酒(少量)、红葡萄皮(延缓衰老,防自由基)(防止心脏病)(防止心脏突然停勃)(早晨不能剧烈运动)   3.豆浆   4.酸奶(防止有害菌,促生有利菌)   5.骨头汤(延年益寿)   6.蘑菇汤(提高抵抗力)   保健食品:   1.老玉米、玉米粥(防止高血脂)   2.荞麦(防止糖尿病)(高纤维,防止胃肠道癌症)(用淘米水可以洗掉农药)   3.薯类(防止便秘)(降血糖,降血脂,吸收毒素)   4.燕麦(防止糖尿病)   5.小米(安眠)(早上玉米粥、晚上小米粥)   6.芝麻   7.豆类(大豆行动计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有害食品:   1.(松花蛋不宜食用,含有铅)   2.(臭豆腐不能常吃)   3.(味精不能多用,最好不要用,特别不能加热;怀孕时候不能多吃,影响下一代)   4.(40岁以上不要吃菠菜)   5.(方便面不宜食用)   6.(葵花子,影响肝功能)   7.(猪肝含有胆固醇过高,不宜多吃)   8.(烤羊肉串,致癌)   9.(腌菜,致癌)   10.(油条,有害肾脏、脑细胞)   容易产生误解的:   1.(豆浆比牛奶更有利吸收,营养价值不次于牛奶)   2.(胡萝卜美容!!)   3.(苦瓜,防糖尿病)   4.(番茄素,番茄加热后产生番茄素,生番茄没有番茄素,西红柿炒鸡蛋;抗生殖系统癌、膀胱癌)   5.(大蒜素,大蒜切成薄片,空气中15分钟才产生大蒜素,不能加热;抗癌)   6.(黑木耳,可以防、治心肌梗塞,效果比阿司匹林还好)   7.(花生米的红皮,提高血凝性,容易心肌梗塞,所以最好剥皮吃)   8.(花粉,消毒、去皮、脱敏,然后食用,可以延年益寿;用在脸上可以美容,祛除所有斑点、皱纹、痤疮;食用还可以有利于治疗便秘)   其他知识:   1.(医学黄金分割:副食与主食比例6比4,粗食与细食比例6比4,静与动比例6比4)   2.(螺旋藻,1克螺旋藻=1000克各种蔬菜的总和,营养最均衡,蛋白最高,最优质,所以是太空食品;螺旋藻还有利治疗糖尿病)(20世纪与原子能并驾齐驱的发现--螺旋藻)   3.(国际四大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中国存在第五杀手:肝炎)   4.(电脑辐射、微波炉辐射7.5米,容易得血癌)(孕妇最好远离)(微波炉最好放在高处)   保健运动--有氧运动:   1.每天一小时以内,一周3-5次,强度不可太大,最好的运动为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不可猝停。   2.早晨6点起床最好,上午9-11点和下午2-4点开窗最好,空气质量最好。   3.午休时间为午饭半小时后,午休时间最好为1个小时长。   4.晚上10-10:30睡觉最好,一个半小时进入深度睡眠,即晚上12点到凌晨3点,此3个小时睡好等于8个小时睡好。   心理:(比以上更重要)   1.生气后容易得癌肿瘤。生气不要超过5分钟。   2.躲避、转移、释放、升华、自我控制,这样来避免生气。   3.天天有个好心情。   4.人生不能感觉心理累,你感觉到心理累得话,你应该改变它。   5.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有的一种功能是笑。   6.每天大笑三次,每次3分钟,中间停几秒钟。可以防治偏头疼和后背疼、还可防治便秘。   7.不经常笑的人一般活不到80岁。   8.男儿有泪就该弹。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3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