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地震局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地震局

相关日志

地震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热度 1 cgh 2017-6-7 20:02
地震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2017年6月7日,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联合了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 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新时期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工作”。 大会的主题是“努力开创我国地震科技工作新局面”,“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掀起一个全面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热潮”。 大会表彰了十二五以来地震科技创新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介绍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地震局将开展“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 。 “力争到2020年建成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若干地震科技优势领域,并取得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 “争取到2030年,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 ………… --------- 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4/478/20170607153213543864656/index.html 坚持创新发展,广泛凝聚力量,努力开创我国地震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07 15:32:13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局办公室   6月7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上作题为《坚持创新发展 广泛凝聚力量 努力开创我国地震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郑国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做好新时期地震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他强调,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战略出发点。二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的重大原则,认真落实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大任务。三是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统领地震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防震减灾事业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广泛凝聚部门、行业和社会,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努力实现地震科技创新重大突破,显著增强我国地震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地震工作服务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建设世界地震科技强国。   郑国光回顾总结了我国地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他指出,实践证明,防震减灾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我国防震减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地震科技的发展史。我国地震科技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服务人民,始终坚持提升能力、支撑发展,始终坚持瞄准前沿、引领进步,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走向世界,始终坚持人才为先、凝聚力量。   郑国光从创新能力、支撑发展、国际对比、体制机制等方面认真分析了当前地震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若干地震科技优势领域,并取得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丰富地震科技产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攻坚克难、具有一流水平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使我国地震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争取到2030年,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   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广泛凝聚力量,努力构建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郑国光强调,一要强化地震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把创新工程作为未来十年国家地震科技重点行动计划,聚焦有限目标,动员优势力量,实施科技攻关,致力协同创新,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显著提升国家抗御地震风险能力,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在认识地球、减轻灾害、与地球和谐相处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争取到2025年,完成中国大陆重点地区地下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变化的观测和探察,使我们对地壳的认识更加清晰透明,深部探测技术世界“领跑”;开展典型地震的解剖研究,使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在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程韧性抗震和社会韧性支持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率先建成10个示范型韧性城镇;努力实现地震信息化、现代化,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化地震科技服务。   二要深化地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向改革要发展,以改革促创新,深化地震科研所改革、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搭建共享共用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切实转变地震科技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地震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不断激发地震科技创新的活力,努力构建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地震科技创新布局。   三要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受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特点,抓住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加快防震减灾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优质高效的地震科技服务供给。   四要弘扬创新精神,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攻坚克难、具有一流水平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着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切实转变人才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巨大作用。   郑国光强调,要把地震科学普及放在与地震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做好地震科学普及工作。组织公众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加大投入,创新科普传播方式,努力产出一批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提高地震科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认真筹备首次全国地震科普大会。 ------ 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4/478/20170607163253441755683/index.html 郑国光局长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 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4/478/20170607102446409287157/index.html 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
个人分类: 地震|728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俺给郑局长带言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7-5-12 15:00
注意哦,咱这是“ 带言 ”,是带句话的意思,不是“代言”或“带盐”。 2017 年 5 月 12 日是我 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 9 周年纪念日。地震局是我国防震减灾的主管单位,作为一位研究强震孕育机制及其预测的圈外科学家伙,有些话不吐不快,权当老夫聊发少年狂吧。 郑国光 先生任地震局局长后,俺一直关注之,期待着新官上任后的 “ 三把火” 如何烧?在俺看来,他履职后,烧的三把火是: (1) 落实并加强了整改巡视工作,常去下属单位视察;(2)明确了地震监测预报是地震局的主业,强调地震科技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打开窘境;(3)加强了与基金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 这三把火火苗还不够旺,俺想在火上浇点油,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加点柴火,供地震局改革参考。 一、 “精兵简政” 地震局的各级机构过于庞大臃肿、人浮于事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建议: (1) 成立地震监测中心,主要做监测、活断层探测、地质构造研究、仪器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2) 撤销县(市)地震局,设立监测处; (3) 把安评、区划、建筑抗震、灾后重建等整合到住建部; (4) 地震科学研究部门分流到有关科研院所; (5) 抗震物资调配、救灾、救援全归民政部统一协调。 这样与地震局职能相关的问题 基本可以对口解决了。保留一支精干的队伍,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作为。 二、 大开脑洞,打开壁垒 不少地震局的人士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这对地震科技创新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呀。有人可能不信,俺就来个举例说明吧。 某副所长,和俺算是老朋友了,去年春节前俺听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图》出来了,找他要,他只给俺了一份纸质版,同时答应过几天给电子版。过几天打电话,说现在忙,再等几天,再后来电话也不接了。这个图是公开出版的,没啥可保密的,俺要电子版,仅是为了方便研究而已。 听某院士已毕业的学生讲:有一次院士老师说,老秦搞地震我鼓励,但在地震局内部不能也不敢公开支持,若支持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都神马年代了,还 玩“掩耳盗铃”呀 ?还要反科学呀? 要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应打破“圈内”、“圈外”门户之见,破除部门壁垒,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 新疆地震局对人大代表提案的回应苍白无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74176.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舆论参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中的“群体极化”倾向
热度 1 windhunpheg 2014-4-20 11:26
周六出去瞎转悠了一天,回来小睡了一会,八点到办公室后,想起戴总帮我抓取的网页留言,前些日子在看定性研究中的文本分析,于是就动手看了看,参考教程主要看的是刘思喆的 R 语言环境下的文本挖掘 和 http://www.rdatamining.com 上的R 语言程序及郝智恒同学的微博分析。 背景: “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 ?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为 20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带来的议案为——《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其认为,国家地震局既负有监测预报地震的责任,却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没有履行好法定职责,建议撤销地震局并在中国科学院设置地震研究院从事震前探索工作。( 3 月 4 日《新快报》)。腾讯评论于 2014.3.5 日进行了今日话题“撤销地震局”是不是个好建议的讨论, 129136 个网民参与“你支持撤销地震局吗”的投票,高达 96% ( 124173 )的腾讯网民表达了支持意愿。现以腾讯 17014 条网友评论为原始数据,具体看看网民形成“撤销地震局”这一公共意见的理据,并试对网民表现出的“群体极化”倾向原因进行探讨。 正文: “群体极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便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比如经过讨论后,原本温和的女性主义者就会变成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原来就抱有种族偏见的人表现出更强烈的种族偏见,原本就有排外意识的人暴露出更严重的排外倾向。同时,桑斯坦指出:毫无疑问,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 。 责任意识淡泊、网民缺乏理性思考,网络信息传播的窄化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网络舆论主体在参与公共事件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群体极化”倾向( 徐殿,陈少卫, 2010 )。网民对地震局的“无能“与“不作为”的误读导致不满的情绪,而这种怨怼情绪在互联网这张正义的温床中肆意蔓延,走向极端。基于这样的推断,我把我把90%以上的网友支持撤销地震局建议称之为一种“群体极化”倾向。 词云图(词频较大的前300个词) Note :词组出现的频率越大,词云中词组越大 “撤销”在词云图中如此的醒目,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要求撤销地震局的意愿。 “预报”、“纳税人”、“老百姓”等词组同样表现出了高频率特征。 出现频率最高的前20个词(去除了“是”、“的”、“了”等虚词、量词等),网民旗帜的鲜明的表达除了支持撤销的观点和赞成合并的建议,原因与“预报”、“纳税人”、“浪费”的主题相关,而“政府”、“老百姓”、“研究”的高频率出现,表明了网民对民生问题的热切关注。 以上两图为与“撤销”和“预报”相关系数达0.5以及0.5以上的词组统计(去除了了自己感觉无实义的词)。从中可以看出网民支持“撤销”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给予了公众极大希望,而近年来的短临地震的低准确率又让信心跌入谷底,地震局预报准确率不如国家发改委,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养了一帮闲人,早就应该撤销、 合 并或者精简。 词频10的词组的一二级编码 建议: 措施 撤销 精减 精简 撤掉 撤消 并入 取消 重组 精兵简政 合并 解雇   垃圾 赞成 必须 早就 狗屁 解散 缘由 马后炮 吃饭 吃闲饭 庞大 臃肿 诸葛亮 放屁 浪费 预测 预防 动物 废物 空闲 资源 劳民伤财 功能 职能 预算 震后 效率 专家 监测 伤亡 闲人 预报 人浮于事 推诿 事后 事前 摆设  资金     职责 抗震 灾害 为人民服务 救灾 蛀虫 职能部门 职责 造成 救援 防震减灾   临震 评估 负责       民生: 关注 科技 科学 科研 学者 汽车 研究 人民 群众 队伍 老百姓 民生 民众 假日 建筑 交通 学校 人才 下岗 部门 政府部门 气象局 研究所 中国 中央 统计局 地质局 部门 国家 统计 环保局   环境 公务员 发改委 环保 物价局 编制 国务院 政府 经费 费用 单位 地质 人大代表 国防         问题 腐败 利益 纳税人 血汗钱 贪官 贪污 城管 服务 钱财 权力 权利 领导 改革 机构职能 资格 监督 监管 财政 茅厕 安排 生活 花钱 免费 无用 上班 办事 制度 官员 两个 进行 行政 开支 系统 百姓 生命 时间 机构 承担 责任 务实 养活 负担 先生 现象 重复 成立 希望   国别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国外 国际   对分析的文本中出现的词用R软件tm包进行统计,整理了其中词频大于10的词组有400个,对其中的一些词组(短语)进了编码。 从中可以发现: 1. 网民感情色彩强烈的支持地震局改革(撤销、重组、精简等),原因似乎只有一条:不能对地震准确的预报,臃肿的机构劳民伤财。但是而对其监测预报、防御及紧急救援的职责功能了解不够。 2. 网民对“假日”、“建筑”、“交通”、“学校”、“下岗”等民生问题表现出热切的关注。 3. 在全民对政府腐败问题深恶痛绝的背景下,网民对“统计局”、“物价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的微词可能移情到了对“地震局”的不满,显然这些不满是有现实缘由的:持续的雾霾天气,交通拥堵以及一直被官方的统计数据平均的问题。 4. 俄罗斯、美国、日本无一例外都是研究地震问题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的灾害管理经验的差距可能也加剧了网民对地震局不满情绪的滋生。 PS : 1. 和师兄讨论过网上是全民要求撤销“地震局”的问题,师兄说不用看就知道,原因不就是“汶川”、“玉树”地震没成功预报嘛!我说不一定啊,可能大伙的理由多着呢。可是看了看可能是师兄对了。一种可能大伙的确只说了一个理由,二来更有可能是自己的理论与素养差太多了,不能深入的扎根到这些资料中去,因此难以捕捉到其他的线索。 2. 我想,如果进行一次实地调研,数据可能会与网上的统计数字有很大的出入,会低于96%很多。但是面对面的调查和访谈的话,受访者可能会处于对研究者的尊重以及一些后顾之忧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网上的数据资料可能会存在“戏谑”成分以及恶意的注水,也很难说这就是民众最真实的想法。 3. 等自己在历练几年,多学点方法和理论,可能回过头来在看看这些东西,可能就会掌握从“背景”、“地位”、“资源分配”等视角分析出“他们为什么都会这么想”以及“他们为什么都会这样做了”。 附录:词频10(出现大于10的词组)共有400个 安排 百度 百姓 摆设 办事 帮闲 包括 保留 报名 本来 比如 必须 必要 编制 标准 别的 别人 并入 不管 不能 不然 不如 不要 不用 部分 部门 才能 财政 撤掉 撤消 撤销 成立 成为 承担 城管 吃饭 吃闲饭 出来 出现 除了 存在 大家 大量 代表 单位 但是 当然 到底 道理 的话 等等 地方 地球 地震 地震局 地质 地质局 电脑 东西 动物 队伍 对于 多年 多少 多余 俄罗斯 而且 而是 而已 发改委 发生 发展 反对 反应 方面 防震减灾 放屁 非常 废物 费用 否则 服务 腐败 负担 负责 改变 改革 干活 干吗 干什么 干事 告诉 个人 各地 根本 工资 工作 公务员 功能 狗屁 关键 关系 官员 管理 国防 国际 国家 国外 国务院 还是 还要 还有 孩子 行政 好好 合并 合理 很多 互相 花钱 环保 环保局 环境 或者 机构 机构职能 基本 级别 几个 技术 既然 继续 加强 假日 价值 坚决 监测 监督 监管 减轻 减少 简单 建立 建设 建议 建筑 交通 觉得 节省 结果 解雇 解决 解散 进行 经费 精兵简政 精减 精简 救援 救灾 就是 就算 绝对 开始 开支 看到 看看 抗震 考虑 科技 科学 科研 可能 可以 肯定 空闲 垃圾 浪费 劳民伤财 老百姓 利益 两个 临震 领导 另外 马后炮 茅厕 没用 没有 每次 每个 每年 每天 美国 免费 民生 民众 某些 目前 哪个 哪里 那个 那里 那么 那些 纳税人 难道 难题 能力 你们 庞大 评估 破解 其实 其他 其它 起来 气象 气象局 汽车 钱财 强烈 清楚 取消 权力 权利 全部 全国 确实 群众 然后 人才 人大代表 人浮于事 人家 人们 人民 人员 认为 任何 日本 如此 如果 伤亡 上班 设立 设置 社会 什么 生活 生命 时候 时间 实际 实事 世界 事后 事前 事情 是不是 是否 收费 数据 说话 说明 虽然 损失 所谓 所以 所有 他们 它们 贪官 贪污 提案 提出 提高 提前 提议 体制 通过 同意 统计 统计局 投入 推诿 完全 网上 为了 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 问题 我国 我们 无法 无用 务实 物价局 希望 系统 下岗 先生 闲人 现象 现在 相关 想到 效率 信息 需要 学校 学者 血汗钱 研究 研究所 养活 要求 一帮 一次 一点 一定 一个 一年 一起 一群 一天 一下 一些 一样 一直 已经 以后 以及 以上 意见 意义 因为 影响 应该 臃肿 永远 用于 有的 有关 有人 有事 有效 有用 预报 预测 预防 预算 灾害 赞成 早就 造成 责任 怎么 增加 这个 这里 这么 这些 这样 这种 真正 震后 正确 政府 政府部门 之后 支持 只能 只要 知道 直接 职能 职能部门 职责 至少 制度 中国 中央 重复 重组 诸葛亮 主要 蛀虫 专家 专业 准确 资格 资金 资源 自己 最后 作为 作用 做事
个人分类: 学习|4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作为使地震局面临绝境: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
热度 4 杨学祥 2014-3-5 04:25
不作为使地震局面临绝境: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 预测不了地震的地震局遭遇地震,不作为使地震局面临绝境,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 1976年唐山地震预测失败后(但有青龙预测预防成功特例),地震局一直处于不预报或不能预报地震的封闭状态,这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强震不活跃期勉强能够维持现状,但在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活跃期,地震局的不作为受到强震频发损失重大的巨大压力,如不改弦易辙,必将面临绝境。 相关报道: 3月4日两会热搜提案议案:预测不了地震的地震局遭遇地震 2014-03-04 19:51:02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祖国斌 | 国际在线消息 3月4日,两会进入第二天,新闻热点不断涌现。国际在线依据360热搜榜数据,为您略做一丝热点梳理,闲言碎语,博君一观。 据360两会榜单,“建议恢复除夕放假”“继续呼吁全面放开二胎”“行政办公及停车场应迁出紫禁城”等三条提案建议依次登上热搜榜前三。 “建议恢复除夕放假” 虽然占据热搜榜第一,但给人感觉总有点“这事儿还不太急”,毕竟马年春节刚过,羊年春节还久,我们还是先想想“五一”假期该怎么过吧。 “继续呼吁全面放开二胎” 此事恐怕还得呼吁几年。您想,“单独二孩”的试验田咱还没见开出啥花结出啥果,现在就开始呼吁种“全面二胎”的地了?有句成语叫“得寸进尺”,那咱是不是先把“寸”得牢靠了再说呢? “行政办公及停车场应迁出紫禁城” 这个提案可操作性强,估计过不了多久就有可能实施,不过,全国“紫禁城”一般的场所应该不止“故宫”一家,既然要赶人,那么索性把其他场所的“停车场”们也赶走得了。 “撤销地震局:预算40亿无法预测” 虽然本条只占据排行榜第四,但本网却觉得最重要。因为第一属于“谈了又谈”,第二属于“天天谈”,第三属于“自扫门前雪”。唯有第四,算是开了今天大有动静的一炮。 提出本条建议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 朱列玉在这份5000多字的建议中写道,公众对于预报地震寄予厚望,但无论是四川雅安大地震,还是青海玉树、汶川地震,国家地震局都没有做出任何预报,且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朱列玉据此反问,“地震不能预报,救灾又是民政的事儿,那要地震局干什么?” 朱列玉还给出了一系列数字:国家地震局2010年预算支出是24.1亿元,2011年是29.08亿元,2012年是31.09亿元,2013年则为40.86亿元,数字直线上升。“若再加上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的市县级地震局的预算,全国每年用于地震局系统的巨额资金更加令人难以想象。” 最后,朱列玉得出结论,全国地震局系统每年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又没有履行好职责,其行政职能完全能由政府和其他部门来行使,地震局应该被撤销。 朱列玉开的这一炮新鲜热辣,有理有据,直震得“地震局”们哑口无言——“新快报记者就朱列玉的'撤销地震局'建议询问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得知后,表示对此事不作回应。”但哑口无言没有用,若不能解决“花钱不办事”的问题,“地震局”们还是提前谋划下自己的出路吧。 http://gb.cri.cn/42071/2014/03/04/107s4448317.htm 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强震进入活跃期 已有 505 次阅读 2013-5-14 10:35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地震活跃期 开放型地震预报 拉马德雷冷位相 推荐到群组 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强震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 四川省雅安行政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李尚勇最近撰文指出,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势在必行。 李尚勇认为,唐山大地震漏报成为一个契机。在巨大的科技、政治和社会压力下,地震部门从“可以预测预报”转向了“不能预报”,我国地震预报制度从相对开放型转向了完全封闭型。这相当于“主流预测”在地震部门发动了一场“政变”,其严重后果是,从此以后,我国地震部门完全被主张“地震不能预报”的“主流预测”所垄断,其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与我国“由国家组织地震预测预报”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制度基础完全不相适应,由此衍生出了地震预测预报的种种尴尬。 李尚勇对我国地震预报预警制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开放型地震预警制度条件下,地震是可以预报(预警)的。我国一大批科学家、专家和高级官员,以及联合国有关专家和机构也都持这种观点。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国《防震减灾法》的法理基础,是我国选择“由国家组织地震预测预报”的理论基础。这不容亵渎。为了实现“由国家组织地震预测预报”的国家意图,实现开放型地震预测预警制度的制度目标,有必要对地震部门进行“一分为三”的机构改革。 唐山大地震漏报导致地震部门从“可以预测预报”转向了“不能预报”,我国地震预报制度从相对开放型转向了完全封闭型。此后,地球进入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的强震相对减弱时期,对地震预报的需求相对减少,地震部门受到的压力也相对减轻。 2000 年地球进入类似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又趋于强烈。对地震预报的需求逐渐增强,地震部门受到的压力也逐年加重:不能预报地震的地震局屡受责难。 2001 年中国昆仑山口发生 8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 8.0 级地震,今年 4 月 20 日雅安芦山又发生了 7.0 级地震。全球和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逐渐成为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6 ( 6 )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处于活跃期,为了适应防震减灾的客观需求,改革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迫在眉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981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4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转载)人大代表建议撤销国家地震局
jiangtisheng 2014-3-4 08:55
包括市级、区级和县级,粗略估计,全国范围内地方的地震机构数量可达两千多个,人员总数更是无法估计。这些市县地震局,无法履行地震预报职能,每年却养着大批闲人。”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 新快报讯 特派记者于杨 罗仕报道 “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此次参会带来了《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他认为,国家地震局既负有监测预报地震的责任,却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没有履行好法定职责,建议撤销地震局并在中国科学院设置地震研究院从事震前探索工作。 预算40个亿却无法预测地震 朱列玉在这份5000多字的建议中写道,公众对于预报地震寄予厚望,但无论是四川雅安大地震,还是青海玉树、汶川地震,国家地震局都没有做出任何预报,且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而且,朱列玉认为,全国地震局系统每年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又没有履行好职责,其行政职能完全能由政府和其他部门来行使,地震局应该被撤销。 朱列玉通过一系列数字来支撑自己的建议:国家地震局2010年预算支出是24.1亿元,2011年是29.08亿元,2012年是31.09亿元,2013年则为40.86亿元,数字直线上升。“地震局每年的财政预算一出,都会受到公众的诟病。” 朱列玉还仔细研究了地震局预算构成,认为40亿中只有12.8%真正地用在了地震预测与救援的事务上。“若再加上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的市县级地震局的预算,全国每年用于地震局系统的巨额资金更加令人难以想象。”朱列玉说。 “日本美国都未设地震局” 朱列玉提到,处于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火山带上的日本,被称为没有地震局的地震之国。承担起地震预防职能的是日本气象厅的一个部局,地震火山部。在美国,同样没有专门的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由美国地质勘探局进行。但是,在我国多个市县都形式化地配有地震局,包括市级、区级和县级,粗略估计,全国范围内地方的地震机构数量可达两千多个,人员总数更是无法估计。 “这些市县地震局,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没有科研技术,不配备科研技术人员和设备,无法履行地震预报职能,每年却养着大批闲人。”朱列玉说,这些地方地震局每年花掉的财政资金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例如山东青岛市地震局2013年预算支出为1685万;陕西西安2013年预算支出为424万。而且,有些甚至千年未地震过的地方也设置地震局,也让人很难理解。 抗震救灾不由地震局负责 朱列玉分析道,每次地震发生后,组织救灾工作都是由民政局负责,全民族官兵统一抗震,建筑抗震标准制定又是建设部的事。“既然地震局无法预报地震、又不具备防震减灾以及指挥抗震的功能,其行政职能完全能由政府和其他部门来行使,地震局完全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朱列玉建议,撤销地震局四级系统,取而代之,在中国科学院设置地震研究院,负责震前探索工作。 此外,朱列玉还建议,鉴于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抗震的重心应由事前预报转变为提高抗震能力上,把原用于地震局系统的预算资金用于提升建筑抗震标准、建立地震应急系统等措施上,这样更有益于人民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说法 广东省地震局:不作回应 新快报讯 记者昨日就朱列玉的“撤销地震局”建议询问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得知后,表示对此事不作回应。 (应该撤销的单位应该还有许多,拿钱不干事的太多了)
1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洋局地震局测绘局测量队员1990年在黄岩岛
jlpemail 2013-10-19 14:29
图片说明:国家海洋局沈文周(右)、国家测绘局禹良(左) 国家地震局王启梁(中左)和游新兆(中右) 图片由国家海洋局沈文周研究员提供,特此致谢!----博主。
个人分类: 资料库|3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将“国家地震局” 改称为“抗震达标局”
bettertomorrow 2013-10-6 20:35
建议将“国家地震局” 改称为“抗震达标局”,将国家投资数十亿/年资金,主要用于查明论证地震带活动断裂,建筑物抗震达标——立法,监管,力争零伤亡的事宜上。 几十年来,中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环节,一直放在了地震预报上 。 无可非议,从科学攻关角度着想,地震预报应抓紧进行。但从现实、务实的 角度 来看,应将地震带活动断裂研究与论证,查明区域大震周期,建筑物的抗震达标监管工作放在首位。《抗震达标》一书提倡文化兴 华夏家园 ,普及掌握最基础的地球科学常识,地震带城乡早应尽力实现“抗震达标——立法,零伤亡”;通过教育界师生们来呼吁世界各地政府立法,规定地震带所有建筑设施能够“抗震”;倡议地震带城乡地学家们, 深究区域地震带的大震周期;加强对活断层的研究, 尽力查明,并论证当地的活动断裂带分布,公布于众。也就是说当今的地学家们能做到,也许仅仅是查明与论证区域大地震周期,探明地震带上的活动断层走向、分布及其特性;不得不呼唤与提醒亿万华夏子孙,明智地搬迁居所,远离地震带活动断裂的中心区域;震前加固居所,抵御大震,即抗震达标, 尽力做到灾后不建或少建。与其表彰震后救灾英雄的事迹,还不如立法表彰和追究城乡 防震执法和监督人员的职责。 做好防御与设防大震的精神与物质的准备工作,时刻拥有地震即将发生的防范意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地震带城乡,及时准确的地震预报是那里人类的向往、期待、意愿和渴望。 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问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地震能否预报?李四光回答“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尽管李四光 从科学攻关的角度, 提出了地震可以预报,一再指示地质学家们艰苦细致地工作,逐步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数十年已过,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报地震,地学家们仍难做到。全人类想实现的一个共同梦想,那就是明天能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报地震。要想实现此梦,并非一两代人所能及,任重而道远。地学家们 责有攸归, 义无旁 贷 ,力所能及查明与论证当地大地震周期,阐明地震带上活动断层的潜在危险。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和理想,亿万民众不得不行动起来,人人有责,积极参与震前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的是, 人人应清楚地认识到,一切要尽量依靠自我,靠震前预报来防御地震灾害 ,永远是 不现实和不可行的。建议 主要地震带上各级政府应立法,聘请 工程地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周期性 地对频繁地震带所有建筑物,进行地震危险性的评估、论证和科学性的分析。认真严谨地做好震前防御与设防,社区与居所迁出并远离地学家论证过的活动断层带,活动断层带临区所有房屋建筑能够抗震达标,这样才是 卓有成 效 的减少伤亡与减灾途径。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设立执法的震前防御与设防监督机构,方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众志成城。不管是东南地震,还是西北地动,均是各地民众地震灾害的预警。
个人分类: 地科普|2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近地震局在忙啥?
qsqhopeiggcas 2013-9-3 19:25
川滇交界处的 Ms5.9 级地震发生后,地震局的童鞋们也都开始忙了,正在采取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这个必须赞一下。下面看看有关的新闻报道吧。 现场指挥部宣传组深入灾区开展地震应急科普宣传 http://www.eqyn.com/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_content/13_09/03/1378140617587.html 9 月 2 日,地震系统“ 8 · 31 ”云南香格里拉、德钦 - 四川得荣 5.9 、 5.1 级地震应急现场指挥部宣传组,在迪庆州科协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分两组先后深入到香格里拉县五境乡、尼西乡、建塘镇、小中甸镇和德钦县霞若乡、拖顶乡等地开展流动式地震应急科普宣传。 由于灾区人口较为分散,宣传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深入到灾区的乡镇集市、农贸市场、卫生所等地,并走村入户,发放“防震避震常识”、“自救互救手册”等宣传材料,认真细致地向当地群众讲解地震科普知识。 本次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材料 5000 余册,解答群众咨询 300 余人次,较好地稳定了灾区民众情绪,为抗震救灾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流动式地震应急科普宣传 受滇川交界地震影响 云南迪庆109所学校暂缓开学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photo/20130903/c_117212231.htm 受 8 月 31 日滇川交界 5.9 级地震影响,迪庆州 109 所各级各类学校暂缓 开学 ,相关部门将对所有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而具体开学和复课时间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9 月 3 日,香格里拉县空荡荡的 学校 。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 川滇交界地震之后 救灾物资运抵四川得荣震区 http://news.cnfol.com/img/20130902/9316.shtml?p=101501 图为大批救灾帐篷运抵四川得荣震灾区。 图为得荣震灾区受灾民众正在搬进帐篷。 国家地震局加强震区监测 http://cd.qq.com/a/20130901/000851.htm 昨日,四川省地震局的地震专家和科研人员对金沙江流域地震带进行紧急会商。 香格里拉 - 德钦 - 得荣 5.9 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与四川省地震局应急指挥部进行视频连线。修济刚要求高度关注震区震情发展,结合近期相关地区地震的发生背景,紧急加密会商,对下一步震情趋势作出分析判断,同时加强震区监测,尤其要注意短临前兆的观测。 四川地震局昨日称,将与中国地震局监测司、国家测震台网中心、云南省地震局积极协调沟通,对震区震情趋势进行密切跟踪。 对话专家 平均震级未达峰值 震级范围正常 昨日,记者针对近日川滇交界地震频发现象,专访了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院长周荣军。 记者:川滇交界的地震属于什么地震带? 周荣军:属于德钦 — 中甸 — 大具断层,这条地震带约有 200 公里长,这次地震主要在其南东处。 记者:这条地震带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 周荣军: 1996 年在其北西段曾发生过 7.0 级的丽江地震。( 1996 年 2 月 3 日丽江 7.0 级地震) 记者:近几天的地震,是否预示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有无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周荣军:这不好说,因地震原因和表现比较复杂。从背景上看,该条地震带曾承受过 7.0 级,具备潜在的地震能力,而近几天平均震级未达到历史最高峰,现在的震级范围仍属正常。 记者:对此次地震,地震局和其他单位都有哪些应对? 周荣军:已有两个工作组赶赴震区调查观测,并架放了大量流动地震台进行监测。民政部门、气象部门也都进行了相关预案,根据灾情情况,消防救援力量也会进驻震区。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2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地震局开会讨论地震观测关键问题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3-8-16 10:42
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召开会议讨论地震观测关键问题 2013 年 8 月 13 日,中国地震局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在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地震观测关键问题研讨会,就 震级测定 (刘瑞丰研究员、黄志斌研究员作调研报告)、中国 GT 事件库建设(徐平研究员作工作报告) 、地震观测培训教材修订 (杨大克研究员作报告)、 震源深度测定 (朱元清研究员作工作报告)、 地震自动速报技术 (黄志斌研究员作工作报告)、地震数据共享服务(黄媛副处长作需求分析报告)、地震监测 “ 十三五 ” 规划编制(刘瑞丰研究员介绍工作动态)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http://www.cea-igp.ac.cn/cxdt/267519.shtml 俺在最近的几篇博文中呼吁,有关部门要在提高地震目录数据的测定精度方面狠下功夫。科学网上有些博主也说过类似的问题。嘿嘿,莫非俺们说的话起作用了?看来,地震部门是从善如流滴,能听得进大家的善意批评,这很好,赞一个。 预测强震既需要有可靠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也需要有高精度的监测数据支撑,两者缺一不可。若监测数据误差较大,会直接影响预测精度,甚至会对震情的判断做出相反的结论。 希望相关专业的人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技术上刻苦钻研,在业务上精益求进。提高防震减灾的科技水平,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037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议:普通网民如何关注地震事件
热度 1 cgh 2013-7-23 17:05
建议:普通网民如何关注地震事件 作为一名地震地质科研工作者,在走群众路线上,就是要实实在在干好本职工作,从自身专业角度为百姓服务,确确实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次地震没有参加现场工作,有时间作为一个普通网民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普通老百姓如何关注地震事件,希望普通网民在关注地震事件中提高对地震相关知识的认识,在生活中提高防灾能力和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自救能力。 一、新闻媒体报道 现在的媒体很发达,每次重大地震后,各大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推出专题,滚动播报事件进展。同时,有大量的相关信息提供出来。比如一些防震减灾图件、救灾手册等等。 以中国新闻网为例,在 甘肃岷县地震专题 中,提供最新新闻报道、灾情、抢险、地震信息、天气,然后是地震百科知识,包括地震震级、应急响应规定、中国地震分布、震群型地震、中国为何地震多发。实事求是的讲,每次地震之后,各种级别的媒体都会第一时间到达事件现场,也能从信息的角度汇集各种相关新闻,在事件信息和进展的报道上功不可没、不可替代的信息来源。 每次地震后,我们还可以从部分网站看到一些有争议性的东西,比较典型的是中国国家地理发表的中国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各式各样的地震带分布图。从我自身的专业知识看,这些所谓的地震带知识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的,但是每次都被这些非专业的媒体转载出来。从这些媒体转载的材料里,也没办法考证它们的专业可靠性。所以说,新闻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传播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失严谨。甚至在某些专业知识点上,有时为了新闻效应给出有争议的描述,比如对某些专家的言论。 二、专业机构的专题报道 这是本博文想重点介绍的部分。中国地震局及其下属科研单位是国家公益单位,有义务为百姓提供地震相关咨询,也一直在提供相关的服务。但是在参杂社会情绪的情况下,恐怕大多数人没有很好利用地震局的这个信息平台。地震局的职能体系包括震害防御、监测预报、应急救援,在地震相关的专业知识上是最全面的。地震局作为政府部门参与地震事件处置,在信息渠道上也是权威的。 中国地震局对每次重大地震事件都设置有 专题网页报道 ,对这次 甘肃岷县漳县地震 也有专题。下面以这次地震为例,介绍一下我自己从中获得的信息: 1 、地震局的相应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和进展报道 根据防震减灾法,地震局承担地震处置的行政职能,国家救援队也是由地震局和有关部门组建的。根据预案,地震会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成立现场应急队和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工作,比如这次地震现场队员划分为六个组:监测预报和次生灾害防范组、烈度评定与灾害评估组(抢险救援组)、应急科考组、新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和综合组。报道各级地震部门应对地震在应急工作中所开展的工作。 2 、受灾情况、媒体报道、救援行动 主要结合现场和各新闻媒体,报道地震伤亡和救援的情况,第一时间向百姓传递现场信息。 3 、余震统计 根据监测数据发布余震发展情况,从一个侧面向公众提供地震本身的发展过程。 4 、地震科普 地震安全手册,全套的应急知识。 5 、地震专业相关报道 地震局下属研究所从专业角度提供的本次地震相关背景、参数等,对地震的专业性知识解读。比如发震构造、构造背景、历史地震、地震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地震动预测、余震分布等。 6 、地震局相关专家对地震的媒体采访视频等 如果说新闻媒体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述地震事件,地震局信息平台可以称为站在当事人之一的角度去述说地震。普通老百姓关注地震,不应该是重复旁观惨烈的受伤场面,而应该在每次地震中了解我们现阶段还没能从教育中获取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认识水平、增强自己应对灾害的能力。 科学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平台,有博主呼吁大家关注地震,可是大部分人似乎不知道如何关注。每次地震之后,包括科学网在内,最多的是对地震预报的失望和指责。科学网的博主似乎变得很理性了,少了一些谩骂了,值得肯定。 很多博主关心地震、甚至投身地震科学,从上述平台完全可以追踪到任何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对比自己的研究和地震局相关研究所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更合理参与地震研究的。另外,地震和次生灾害、工程建设、天气等往往相关相伴,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网平台交叉讨论的。 说到科学网的话题导向,不得不说科学网编辑。对于地震相关话题,精选地震系统的具有被认为是官方色彩博主的博文,可能会将自己脱离“群众”,所以科学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地震话题是处于一种回避的态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科学网不是博主们所梦想的科学家园。 在自然灾害讨论上,编辑们也是左右为难,因此科学网难有作为。
个人分类: 地震|3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局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
热度 1 邱泽华 2013-7-17 21:31
媒体报道,习主席去了科学院,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 那么,什么是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 地震局要不要扫除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 地震局要扫除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就要管办分离。研究所长要搞科研管理,不要直接搞科研。 研究所长直接搞科研,这是地震局最大的科技创新体制障碍。
个人分类: 体制改革|3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汶川地震前地震局曾办震情信息保密培训班
热度 11 Majorite 2013-5-16 10:23
汶川地震前地震局曾办震情信息保密培训班 现有资料证明,国家地震局曾 于 2008 年 4 月 23 日 ——26 日在杭州 举办震情信息保密知识培训班。 国家地震局“ 监测预报司预报处刘桂萍处长亲自到会并讲话,向学员解释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背景,强调了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介绍了中国地震局机关当前落实保密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要求学员认真学习保密知识,增强信息保密意识,落实责任,确保万无一失”。 培训班结束后2周,四川龙门山发生8.0级汶川地震, 造成 69,226 人死亡( 已确认 ) , 17,923 人失踪 ( 尸体尚埋在废墟、塌方或泥石流之中 ) , 374,643 人受伤,总 受灾人数 4,500 多万人,导致上万亿元的财产损失 近7万死亡。 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地震局开始宣称“地震不可预报”。既然地震不可预报,为啥国家地震局还要进行“ 震情信息保密”工作?并认为 “ 震情保密事关政治社会影响,责任重大”和“当前复杂严峻的震情形势”?如果地震局真能预报 何时何地要何级别的地震,特别是在 “ 当前复杂严峻的震情形势”下, 他们为什么还故意“保密”,不把震情即时通知地震所在地民众让他们离开本来就不抗震的房屋?置人民生命与财产于不顾?这是以人为本吗?如果是这样的,地震灾区民众就应该集体起诉国家地震局! 我们今天拿地震局“地震不可预报”的矛击地震局“ 震情信息保密”的 盾,结果会怎样呢?二者之中必有一个是假的。 我认为地震局之所以要搞震情信息保密是因为他们对本不能预报的地震强行地进行预报。正如赵文津教授所说:“ 每年通过专家评审后向国务院上报的地震预报意见,准确率很低,重大的地震危险区一再漏报,预报来预报去的结果与不作预报的结果差不多。如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预报为无震区,结果却发生了国内最大的一次地震,由于人员稀少而幸免造成巨大损失。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都没有预报出来,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地震局 “ 每年都动员各省很多人员,作了大量的观测,取得海量的数据,研究来研究去, 对来年中国可能发生的地震危险区作出预测;然后 开评审会,发 一大摞材料,通过半天的专家评议后向国务院上报。但是,地震预报意见的准确率很低,一再将重点地震危险区漏报,地震一来又弄得手忙脚乱。2013年地震预报会是在2012年12月中召开的,不到半年,就发生了这次的芦山地震,又是恰恰在我们重点监测区之外,当时大家关注的是南北地震带的北段与南段!这是为什么?很需要大家冷静地客观地反思再进行研究,那里出了问题,以寻求改进预报工作。要撇开追问行政责任,如果将两者纠缠在一起,则不可能深入探讨下去 ”。 赵文津教授还指出:“ 现在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使用了60-70种参数,包括有地震学类的,地形变类的参数,流体类的参数,电磁类的参数,以及应力类的参数(如小震源机制解,GPS及地表应力应变分析等),和重力变化等内容,每年收集了大量数据,动员各个研究所、各省地震局科技人员参加活动”。可见,地震局要保密的不是“震情”,而是他们自作主张的、远不靠谱的猜测。这样的猜测没有意义,应该停止,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家地震局的确应该关门了, 减员后合并到中国地质调查局,仅保留其地震参数测量、地质网的完善、维护、运行的职责, 好的地震地质与地球物理人员转入大学或中科院。 不知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地震局的“ 震情信息保密”工作是否还在继续搞?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523/17/54666_1279159.shtml 国家地震局关于举办震情信息保密知识培训班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台网中心、预测所、地球所、地壳所、地质所、应急搜救中心、一测中心、二测中心、物探中心: 当前震情形式复杂严峻,震情保密事关政治社会影响,责任重大,为作好震情信息保密工作,定于 2008 年 4 月下旬在杭州召开震情信息保密知识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1 、学习震情信息保密规定 2 、讨论震情信息保密工作措施 3 、讨论年度会商报告编写规范初稿 二、参加人员 各单位分析预报部门主任。参加人员需携带《中国地震局保密工作手册》 三、时间地点 时间: 4 月 23 日报道, 24-25 日培训讨论, 26 日疏散 地点:浙江省地震局 四、其他事项 本次培训班会务由浙江局和杭州培训中心承办。 联系人:钟羽云: 13357105909 ;熊丹: 0571-86472067 震情信息保密知识培训班在杭州举办 震情保密事关政治社会影响,责任重大,鉴于当前复杂严峻的震情形势,为切实作好震情信息保密工作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于 4 月 23 日 ——26 日在杭州组织举办了震情信息保密知识培训班,地震系统各单位地震分析预报部门主任共 40 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监测预报司预报处刘桂萍处长亲自到会并讲话,向学员解释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背景,强调了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介绍了中国地震局机关当前落实保密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要求学员认真学习保密知识,增强信息保密意识,落实责任,确保万无一失。 培训班期间,学员们学习了震情信息保密的有关规定,还观看了保密知识相关录像资料,并就震情信息保密工作展开了讨论。本次培训班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讨论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编写规范征求意见稿。为了提高各单位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的质量,规范格式,同时也为报告评选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进一步规范化,监测预报司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个征求意见稿,利用这次培训班的机会进一步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会上,学员踊跃发表意见,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报告编写规范的修改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兼中国地震局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傅建武同志也出席了培训班开幕式并致辞。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1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地震局里的狗是幸福的狗
热度 6 Majorite 2013-5-9 09:03
地震局里的狗是幸福的狗 洪巧俊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话题由一个叫 “寻找幸福的猪”的网友引起,他在微博中称:“南昌市地震局大院内养若干条大狗,每晚11点必狂吠,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多次反应均无果。试问一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院内大规模养狗是否是为了预测地震?能否劝这些狗爷们为纳税人着想,晚上早点休息,别再吠了! ”没想到南昌市防震减灾局防震监测预报处是这样回答记者的,动物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养两三条狗是为了宏观的预测地震。如果地震来了,狗一定会狂吠。(5月7日大江网) 说地震局里的狗是幸福的狗,是因为养它们是工作的需要,它们能宏观的预测地震,所以,它们有保障,不愁吃,不怕城管,想叫就叫,叫得此起彼伏,叫得抑扬顿挫,因为任何人损害预测地震的狗都可能成为罪人。 说 动物 有 预知灾难的能力, 这个我相信,因为动物的各种器官的感觉比人类的灵敏得多 。据资料显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在邻近唐山的一个村庄里,村民对这次灾难早已有所准备,部分原因是注意到鼬鼠、老鼠等夜间动物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四处逃窜。南昌 市防震减灾局养狗预测地震,不知晚上有没有工作人员观察狗的动静?要是没人观察,即使狗宏观的预测到地震,狗发不出地震信息,岂不白白地预测? 问题是这狗常乱叫扰民,那该怎么办?那位负责人回答说,那就把狗的嘴套住,它就叫不了。当记者说,如果地震来了,狗的嘴被套住了,叫不了怎么办?他表示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他会向领导请示。我想如此问题也只有请示领导,让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召开一个班子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是套狗嘴还是不套,不套扰民,套了不能预测地震,岂不误了大事?至于最后是什么结果,我们等待着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不过,还是有人不相信狗能预测地震,说如果狗能预测到地震,还要地震局干什么?多养几只狗就行。的确如此,毕竟养狗的成本比养一个地震局的成本要低。 南昌市防震减灾局是正处级单位,这样一个正处级单位,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招待费、公车消费等,一年又要多少纳税人的钱?再说,如果狗能预测地震,许多老百姓就自已养狗,还要地震局干吗? 有网友如此说,“地震局的这些狗官真的会预测地震?”“ 纳税其实养了一窝狗 ”……不能这么讽刺和骂地震局,我们还是讲点文明好,虽然地震局形同摆设,每次地震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人家养狗预测地震,还是想干点工作。 这次雅安地震, 地震局再一次处于风口浪尖,质疑从地震预报到地震辟谣,从资金使用到职能分工,甚至有激烈的意见建议撤销地震局。一个承担了预报地震法定职责的机构,却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这当然是很尴尬的事。如今 南昌市防震减灾局养狗预测地震,再次被推向风浪尖上,网民再次说 地震局没有必要存在。我也这样认为,因为养狗预测地震的地震局,显然没有动物园有优势。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71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地震局“养狗”是为了预测地震?
热度 3 Majorite 2013-5-9 09:00
地震局“养狗”是为了预测地震 作者: 郑和朋 搜狐狐客                 汶川地震,夺走了我们很数万同胞的生命;雅安地震,我们的同胞也有很多逝去了;面对这些天灾人祸,人们内心感到无比的心痛,为此,我辈曾质问过地震局,为什么不能预测地震。当然,得到的答案,不能预测地震是世界性的!   而最新看到一则新闻:南昌市地震局大院内养若干条大狗,每晚11点必狂吠,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多次反映均无果。该局防震监测预报处负责人称,地震局养两三条狗是为了宏观地预测地震,已经养了四五年,如果地震来了,狗一定会狂吠。   看到该局负责人的解释,我唯有哭笑不得,如果狗能预测地震,那么那些在地震丧失生命的同胞何其冤也!当然,现在的问题,狗狂吠了,但地震还没有来也,不知该负责人又做何解释呢?所以像这种事情,明眼人都知道,是在推脱责任,明明是半夜狗叫扰人,却硬要给狗安上一个能预测地震的高帽。当然,这些地震局“圈养”起来的狗,大凡是有其“狗才”的;人们自然要对它们额外开恩了。    狗能 预测地震,那么地震局干脆就养狗就成了,找几个看狗的人就行了,还养那么多专家干嘛,不是在浪费资源吗?所以这位地震局的负责人,也是在自扫耳光呀!他本想替“狗”脱罪,现在反而把地震局也给卷进去了。其实像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很常见的,往往很多小事,一些政府单位,机构为了颜面问题,找各种各样的脱词,结果是越搞越糟了。像这次南昌市地震局大院内养大狗扰民,出来把问题说清楚,出来认个错,也就相安无事,却偏偏要给狗安上一个能预测地震的“使命”?难免要让人们引起反感,拍砖,挨骂就很正常了!   或许,该地震局是拿狗做试验,是否能预测地震,这种行为是可取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可能性都会存在,但前提是在大院里能做出什么样的试验呢?就算要做试验,也应该找一个不扰民的地方,这一点,做为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是知道很清楚,而现在扰民,非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相反还找诸多理由来推脱,不是在找骂吗?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345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昌地震局大院养狗为预测地震
热度 1 wangxh 2013-5-7 14:48
南昌地震局大院狗吠扰民 官方称养狗为预测地震 原标题   大江网讯 记者艾必求报道:5月7日,网友在江西微博中爆料称,南昌市地震局大院内养若干条大狗,每晚11点必狂吠,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多次反应均无果。记者联系到南昌市防震减灾局防震监测预报处,一宋(音)姓负责人称,地震局养两三条狗是为了宏观的预测地震。   网友“寻找幸福的猪”在微博中称:“南昌市地震局大院内养若干条大狗,每晚11点必狂吠,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多次反应均无果。试问一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院内大规模养狗是否是为了预测地震?能否劝这些狗爷们为纳税人着想,晚上早点休息,别再吠了! ”    宋姓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动物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 南昌市防震减灾局 养两三条狗是为了 宏观的预测地震 ,狗不是最近才养的,已经养了四五年了。他告诉记者,如果地震来了,狗一定会狂吠 。 哈哈,俺与地震局专家“嗅觉”一样,都有利用动物“预测/预防地震”之观点。 不过呢,俺是业余的,他们是专业的,所以俺十万个瞧不起他们!
28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局不好混了
热度 17 Majorite 2013-4-27 00:47
地震局不好混了 - 我刚从这个网址 http://business.sohu.com/s2013/picture-talk-58/ 了解到,中国地震局拥有2.3万人,一年花40亿。 地震预报不了,辟谣没人相信,震级随意拔高,自我奖励年年不少,压力山大,地震局不好混了。 网友质疑,美国没有地震局,日本没有地震局,加拿大没有地震局 (做与中国国家地震局等效地震监测工作的就几个人), 可是他们的地震监测并不比中国差。 甚至还有人在网上直接要求取消中国地震局。若中央政府真决定取消地震局,我看,将其减员后合并到地质调查局亦不错。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324 次阅读|19 个评论
公民的钱不是养废物的
热度 10 Avalon2013 2013-4-24 13:22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据说大地震前有三个明显征兆:1.井水异常; 2.牲畜反应异常; 3.专家出来辟谣。但是细心网友指出,第二条和第三条重复了。 还有网友这样调侃:国家气象局可以出个上联:天有不测风云。国家地震局可以出个下联:人有旦夕祸福。横批是:总是没谱。 本来预测不准是可以理解的,技术活是要遵循科学规律的,何况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可地震局的实质作用又是什么呢? 各级地震局总是在地震发生后很忙,专家们将自己预测不到的灾难用公众不太容易理解的术语解释得很有技术含量,于是网友建议,应将“国家地震局”更名为“震后预报局”。 2013年,中国地震局的预算支出总额为近40.87亿元,地震预报监测支出近3822万元。后者不足前者的千分之一。同时,地震局住房保障支出达到1.54亿元。难道地震局的辟谣经费多达几十亿?国务院可以考虑把这笔经费的十分之一交给我,我保证“辟谣”工作做的比现在好。 地震频发的邻国日本没有行政级别的地震局,只是在日本国土交通省下的气象局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部科室:地震火山部(地震海啸科,以及地震预知情报科)。这个部门掌管日本所有地震研究统括,以及地震情报发布。因为是整个大部门下的一个分支部门,所以获得的预算也相当有限,如气象厅的一年全部预算(包括设备,研究以及工资)大约590亿日元(约合48亿人民币),其中大约五分之三是人工费,那么地震方面的开销只是气象局的八分之一左右,大约60亿日元。 日本的地震部门只具有对地震灾难的预报、防灾减灾功能,当发生地震时,救援工作是日本内阁府的职权范围了,有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机构是值得考虑的。可以把实际的工作都转给各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县或市)。日本的技术也无法对地震进行到确的预测,但已经动员日本国内所有的技术力量开发出了一个独立的警报系统:地震警报系统。按照现在科学的能力,地震无法准确预知,所以日本地震预报的权利只有在日本气象厅,其他人都没有权力发布。 2011年3月11日14时45分(北京时间13时45分),日本气象厅发出了地震警报。日本公共电视台NHK早期地震警报发出的响亮警报声打断了所有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市民们的手机也同时接到了地震警报。预警之后的1分钟地震与强海啸来临,不要小看1分钟,这1分钟能拯救上万人的性命。这1分钟的效率已经把中国的地震局甩开了几十条街了。据说日本采用的是一个叫EEW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我对这套系统不是很了解,希望科学网相关专业的老师做一下科普。 说了这么多也就想表达一个意思,公民的钱不是养废物的,辟谣这种无聊的工作我也会干,无非就是到网上找点权威资料再和民科们逗逗嘴吗。希望你们在预测地震、防震减灾以及指挥抗震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希望专家们应该低调一些,有人把脸都丢到《自然》那里去了,“四川4000年不会发生大地震”这样的笑话还有多少呢?
308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地震局回应济南"地震云" 与气流太阳光反射有关
杨学祥 2012-12-20 15:45
地震局回应济南"地震云" 与气流太阳光反射有关 图 水母网 2012-12-20 10:16:51 来源: 大众网 评论 ( 0 ) | 大 中 小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 “济南东部上空出现的这个像是地震云吗?”今天上午,有网友在微博上传的济南东部天空一片云层的照片在网上被迅速转发,并在网上引发热议。今天下午,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回应:根据全市各前兆 监测手段的监测资料分析,近期均未出现异常现象。同时,济南气象台专家表示,气象术语中没有“地震云”这一名称,照片中的云是层积云,由高空气流和太阳光反射造成的。 网友热议:济南上空现“地震云”? 今天上午,网友“力诺瑞特齐冰”在微博上传了一张济南东部天空的照片,并在微博中追问,济南东部上空出现的这个像是地震云吗? “别这么吓人好不?”、“真的假的,别传谣啊。”、“这种去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 ”该微博经知名博主“济南草根新闻”转发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另外,还有自称为“地球地震火山民间预测研究中心 ”的机构发布解释称,今天出现在山东济南的地震震后云属于其他地区地震后次声波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引发大气形变并且向外扩散的正常气象现象,每次全球某地发生6级地震后几天全球各地都可以观察到地震震后云。 地震局回应:监测无异常,“地震云”无理论依据 网上热传的照片是“地震云”吗?“地震云”有无科学依据?对此,济南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的值班员刘晨表示,目前济南有8个测震台,13个强震台,14个前兆监测站,139处宏观观测点,能实时监测辖区内1.5级以上的地震和爆破活动,并在5分钟内进行速报。根据济南各前兆监测手段的监测资料分析,近期均未出现异常现象。 刘晨说,所谓的“地震云”是一种普通的云的形式,它的形状和色彩与高空气流及太阳光的反射有关,作为地震前兆的说法无理论根据。地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凭单一现象进行预测,应对各种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市民要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不要听信谣传。 气象台:网上照片应是“层积云”,29种云的气象术语中没有“地震云” 今天下午,据济南气象台值班室的专家称,根据早上8点龟山监测站报送数据,该区域主要是层积云和高积云,在29种气象术语中没有“地震云”,具体到引发网友热议的几张济南天空的云彩照片,气象术语中应称其为“层积云”,是由高空气流和太阳光反射造成的。 专家解读: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济南地震局引用国家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权威解读称,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下地难,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另一方面,是地震孕育的复杂性。 另外,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对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有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需有统计样本,这个样本的获取,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王磊) http://news.shm.com.cn/2012-12/20/content_3957518.htm
个人分类: 图片|2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京千条鳄鱼浮出水面引猜测 地震局称无异常
胡业生 2012-9-9 17:20
2012年09月09日 15:38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于倩、王懿 字号: T | T 917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7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千条扬子鳄同浮水面 鳄鱼在公园里谁都见过,数千条鳄鱼浮在水面上的壮观场面,没有见过吧?昨天下午市民徐先生就见识了这一场面。在江宁汤山鳄鱼生态园他看到几千条扬子鳄漂浮在水面。不少网友见到图片后纷纷猜测,这是不是 南京 要地震的征兆?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对此回应,最新数据并没有监测到南京近期会地震。 现场:几千条扬子鳄漂浮在水面 网友猜测预示地震 昨天下午2点半左右,市民许先生跟自己的朋友一行6人来到了江宁汤山的鳄鱼生态园。刚进去没多久就被眼前的一幕惊了个呆:几千条鳄鱼一同漂浮在水面上。“当时我们走近时,它们感觉到有动静,就齐刷刷地钻进水里,我们走远了,就再次一起浮出水面。”徐先生同时还拍了许多照片,上传到网上。图片中一只只扬子鳄聚集在一块儿,趴在岸上,非常壮观,也有点瘆人。 不少网友看了图片后调侃者有之,惊恐者有之,众说纷纭。有网友说“它们这是要去开会吗”,也有网友惊呼“OMG”,不少网友怀疑这是不是南京要地震的征兆,有网友称“是打群架还是做地球灾难的预告呢。” 地震局:监测数据没有异常 南京近期不会发生地震 带着疑问,记者电话采访了南京市地震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经常会收到市民反映,蛤蟆、蝴蝶、蜻蜓、蚂蚁什么的聚集,询问会不会地震,但是地震台网最新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南京近期不会发生地震。“如果说是出现大范围的、大面积的这种动物聚集现象,那可能会是地震前的预兆”,这名工作人员补充到,“如果只是像昨天那种情况,那要考虑或许与气象、气候因素有关,昨天天气闷热,后来还下过雨。市民有点过于恐慌。” 据气象专家介绍,目前我市正处于夏天向秋天过渡的阶段,这段时间天气变化频繁,温度起伏也比较大。昨天南京迎来新一轮降水,雨量达到中等,局部有大雨,最高气温在28—29℃。 其实,这几天全国发生的地震还不少,9月3日, 苏州 发生1.9级小震,虽然震级很小,但是震感却很明显,而两天之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枣庄市滕州市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交界地区又发生3.2级地震。而前天,在短短一小时之内,云南省境内发生两次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另据报道,市地震局应急处副处长赵兵近日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的两场地震都属于内陆地震,发生地震的地方本身就是地震的高发地区,而苏州的地震震级很小,徐州的地震属于地表震,大家完全不必恐慌。“实际上,全球一年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都以千次计,根据统计,去年全球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就达2600多次,所以最近地震发生的频率并算异常。”(来源:龙虎网 记者于倩、王懿)
1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资料: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2-7-22 06:10
资料: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2012-07-21 16:49:21   共0条跟帖  我要报料 昨天晚上8点11分许,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发生的4.9级地震牵动着不少江苏民众的神经。据扬子晚报 2010年5月12日报道,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2010年5月11日,省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应急救援处原处长邓民宪、预报研究中心主任冯志生研究员、震害防御处宋峰副处长回答了大家对于地震关心的几大问题。 龙虎网讯 昨天晚上8点11分许,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发生的4.9级地震牵动着不少江苏民众的神经。据扬子晚报 2010年5月12日报道 既然目前地震预报水平很低,地震局根据什么平息谣言?听到新闻里报道未来10年内江苏会有6级以上地震,请问是如何预测出来的?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昨天(2010年5月11日),省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应急救援处原处长邓民宪、预报研究中心主任冯志生研究员、震害防御处宋峰副处长做客“中国江苏网”,回答了大家对于地震关心的几大问题。 问题1 “地震不可测”和“近期无震”矛盾吗? “很多时候,地震部门一方面说地震是不可预报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近期不会出现地震,这样的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访谈才一开始,这个“热点问题”立即就有网友提出来了。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冯志生研究员介绍说,第一,谣言是在社会群体中流传的无事实根据的信息。因此,既然无事实根据,地震部门当然可以否定地震谣言;事实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意见。第二,根据多年来的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经验,绝大多数5级以上地震前是有异常变化的,且异常的数量、幅度和空间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未发现地震异常时,地震部门可以很有把握地判断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或不会发生地震; 但是,在发现有地震异常时,地震部门的预报水平又很难将地震的发生时间、空间范围和震级水平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简言之,无异常报无震的把握性较大,有异常报准地震的把握性很低。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总体而言地震预报水平都不高,但相对而言中期和长期预报水平略高一些,而短期和临震的预报水平则更低。统计表明,能作出较满意的短临预报地震不超过10%。 问题2 江苏未来十年有没有6级以上地震? 在去年举行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地震部门认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结果预测,江苏省未来十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发生6级甚至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在昨天的访谈里,这个问题被好几个网友都问到了,甚至有网友还问到能否预报到哪一年。 “从时间尺度而言,地震预报可大致分为长期,也就是几年到几十年;中期也就是几个月到几年;短期时间为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也就是几天之内这几大类。”冯志生表示,预测未来10年江苏会有6级以上地震的主要依据,是江苏存在发生相应地震的构造、以及历史上江苏曾发生过类似地震等分析结果。 问题3 真有地震发生,该如何预警? “听说日本在做地震发生预警工作,在地震预警方面我国的情况如何?”地震预警一直是市民们关注的焦点。 地震发生以后,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比电磁波信号的速度慢的原理,这就使得利用时间差做一些预警成为现实,比如高速铁路,如果地震比较大,有可能导致出轨事件发生。所以,通过这个时间差做一些预警,使高速铁路及时制动。“还有要及时切断煤气水电,这些方面都是一些实际工作。”宋峰副处长说,我国已着手这方面研究,通过国家立项,地震部门将联手有关部门,在经济发达、地震活动性强的大中城市,开展城市与重大工程地震预警示范系统建设,以提升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应对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朱 姝) 附:小问题集锦 问:请问专家,地震的发生是否与人为地破坏大自然有关? 冯志生:目前未发现大地震的发生与人为地破坏大自然有关的现象和研究结论,但煤矿及石油的开采等会引发小地震是公认事实。 问:近期,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极端气候现象,像冰岛的火山灾害,这种现象与近期的地震活动有无关联? 冯志生:火山活动不是气象现象,火山活动和地震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与地震活动一样,都属于地壳构造活动,当全球地震活动较多时,火山活动也会增多。 问: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他当年预测过4个城市将发生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专家如何看待李四光的预测? 冯志生:临沂附近莒县1668年曾发生过8.5级大地震,郯—庐地震带一直是我们地震预报人员重点关注的地方,国家在该地区也投入了专门的物力和人力。 http://news.longhoo.net/js/content/2012-07/21/content_9549206.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京江心洲大量小蛤蟆聚集 江苏地震局:正常
热度 2 杨学祥 2012-4-30 10:33
南京江心洲大量小蛤蟆聚集 江苏地震局:正常 2012年04月30日 02:56 来源: 现代快报 字号: T | T 6 人参与 1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小蛤蟆集体出动 一只花生米大小的灰褐色小蛤蟆,尖尖的脑袋上顶着两只小眼睛,在地上蹦蹦跳跳。落下时不小心碰到石子,身体侧翻,它会挣扎着四肢爬起来继续跳。这么可爱的场景如果由成千上万只小蛤蟆一起演绎,那情况就有点瘆人了。昨天上午,江心洲洲泰村的刘女士就被自家门前成片的蛤蟆吓住了。家里70多岁的老人更是直呼从没见过这多么蛤蟆一起出动,会不会是什么不好的征兆? □现代快报记者付瑞利 文/摄 蛤蟆“聚会”引市民担忧 刘女士门前有处不大的池塘,院子外还有一大片杂草地。快报记者赶到洲泰村时,已经看不到她在电话中形容的“满地都是”。路边、墙角、池塘边,还能捕捉到这些生物的身影,目测约有千只。拿起木棍向杂草地砸去,能听到“哗哗”响,应该也是蛤蟆逃跑时的声音。 路面上,少量蛤蟆已被踩死。刘女士拧着眉毛,称想起早晨看到的那一幕,就瘆得难受,还犯恶心。“路上全是,一不小心就踩死了几只。整个路面都被盖住,看上去是那种灰灰的颜色。”她一边描述一边指着门前的池塘,表示太阳出来,它们跑到塘里去了。刘女士不到两岁的儿子并不害怕眼前的小动物,捏在手里看来看去。“他不怕,我家老人可担心了,说活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听到老人这样说,她心里也开始犯嘀咕:那么大规模的蛤蟆出动,会不会是有什么自然灾害要发生,难道要地震了?刘女士甩掉儿子手上的小蛤蟆,神情有些紧张。 地震局回应:属正常自然现象 昨天下午,江苏省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听过记者对现场的描述后,表示这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请附近居民不要恐慌。她说,之前发生过多次小蛤蟆集体上街的情况,这并不是要发生地震的征兆。这位工作人员解释称,地震发生之前,像鸡、狗、猫等动物确实会有一些异常行为,但不能因此认为动物一不正常,就与地震有关,因为造成它们做出异常行为的因素很多。小蛤蟆出动是正常现象,与地震没什么关系。 那么,小蛤蟆为什么要集体上街?两年前,江宁甘泉湖发生过类似情况。数十万只小蛤蟆集体出动,占满半条路,引起附近居民的恐慌。有专家解释,蛤蟆上路是为觅新家、找食物。它们一般三四月份产卵,每只产卵的数量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可想而知,破卵而出的小蝌蚪数量肯定不少。所以,路上出现这么多小蛤蟆并不奇怪。 对于它们为何要爬上街,专家解释称,小蛤蟆是两栖动物,有到陆地生活的习惯。从蝌蚪变成现在的样子,大量小蛤蟆在水中无法觅到足够的空气、食物,就要爬出水面寻找新的生存之地。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小蛤蟆就会集体出动。(刘女士线索费50元)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4/30/14240844_0.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8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湖南省地震局老科协活动的两则简讯
热度 2 seisman 2012-4-29 08:32
湖南省地震局老科协活动的两则简讯
湖南省地震局老科协活动的两则简讯 1. 2012 年 4 月 27 日 ,湖南省地震局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组织老同志和老科协会员 一行 41 人,从长沙乘高铁去衡阳市春游,参观了衡阳市地震台、衡阳抗战纪念城、石鼓书院,缅怀先烈,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胡奉湘局长亲自安排,万文处长等一路悉心照顾,衡阳市地震局热情接待,让老同志们感到格外地温馨。(陈立军摄影报道) 迎接和谐号列车 老局长李运袱等在列车上 万文处长等热情服务 参观衡阳抗战纪念馆 参观衡阳市地震台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石鼓书院 2. 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理事、湖南省地震局研究员陈立军于 2012 年 4 月 28 日 在中南大学国际报告厅出席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2 年学术年会,发表了《全球地震柱地震层析成像证据》的学术报告,得到会议和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邵磊摄影报道)
307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美地震局发现人类开采天然气等活动可致地震
热度 4 杨学祥 2012-4-18 12:32
美地震局发现人类开采天然气等活动可致地震 2012-04-18 09:59:32 来源: 网易探索   有 321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2 ) 核心提示:美国地质调查局新研究发现,美国发生震级超过里氏3级的地震明显增多,可几乎确定乃“人为所致”。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用于开采天然气的新型液力加压开裂技术是否应向地震更为频繁负责,但有证据证明地震发生的时间与往处理井内灌入废水的时间相吻合。 四川紫坪铺大坝。一些科学家认为紫坪铺大坝是汶川 地震 的罪魁祸首。紫坪铺水库蓄水的压力可能导致附近断层破裂,进而引起地震。 网易探索4月18日报道 美国地质调查局进行的新研究发现,美国发生的震级超过里氏3级的地震明显增多,这种增多几乎可以确定就是“人为所致”。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用于开采天然气的新型液力加压开裂技术是否应向地震更为频繁负责,但有证据证明地震发生的时间与往处理井内灌入废水的时间相吻合。 14日,俄亥俄州东部发生一场4级地震,一周前,当地还曾发生一场震级更小的地震。两场地震让官员陷入极大担忧之中,随即叫停扬斯敦的处理井注水作业。实际上,科学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将地震与向地下灌注液体联系在一起。4月,英国海滨度假胜地黑泽发生一场里氏2.3级地震,这一次的地震以及其他一些地震均与当地采用水力压裂法开采天然气有关。水力压裂法具体是指将大量液体泵入地下致使岩层产生裂缝,进而释放出天然气。几十年前,科学家就知道二者之间存在联系。1967年,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的一系列地震均由往地下灌注液体导致。 这种现象在学术界可谓众人皆知。美国地质调查局驻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的地质学家亚瑟·马克加尔研究出一种方式,可用于预测由水力压裂、碳封存、地热发电或者任何涉及向地下深处注入液体的活动所导致地震的最大震级。马克加尔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指出,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让科学家预测这种地震的发生几率,但允许工程师在更大程度上为最严重的情况做好准备。 水力压裂法可引起幅度较小的震动,较大的震动可能在液体溢出所灌入区域后出现。《纽约时报》报道称:“黑潭附近发生的震级较大的地震成因与处理井导致的地震相同,均由向页岩下方注入大量液体所致。地震学家认为这些位置更深,年代更为久远,被视为‘地球地基’的岩层存在很多断层。不过,虽然处在压力之下,但页岩层在数亿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莱奥纳多·希伯尔说:“地下深处存在很多断层。无论你在何处钻探,这个‘地球地基’的断层都可能发生断裂,进而引起地震。” 水力压裂法导致的地震越发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尤其是美国科学家,因为美国的处理井数量正快速增多。值得一提的是,处理井还会对环境造成可怕破坏,例如形成可燃水。除了水力压裂法外,其他一些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地震。哥伦比亚大学地震学家克里斯蒂安·克罗瑟在接受《大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过去160年的采矿,建造水坝以及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等活动至少导致了200场地震。 克罗瑟经研究发现采煤导致了1989年袭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5.6级地震,这是人们最近记忆中澳大利亚发生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2009年,一些科学家指出2008年发生的导致8万人死亡的7.9级汶川地震由紫坪铺大坝所致,克罗瑟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将大坝与地震联系在一起已经不是第一次。以美国胡佛大坝为例,密德湖蓄满水后,这座大坝便有可能引发地震。 一些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与人类居住的地球相比,人类自身非常渺小,无法对地球造成很大的破坏。实际上,我们不仅能够破坏地球,同时也会对自身带来可怕后果。克罗瑟对《连线》杂志表示:“过去,人们从来不认为人类活动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但事实就是如此。”(来源: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编译:shooter)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责任编辑:NN017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8/09/7VC76GLM000125LI.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4534 次阅读|6 个评论
河北省地震局:没把握的事儿别乱说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2-3-5 17:50
中新网石家庄 3 月 5 日电:据中国 地震 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3 月 5 日 3 时 38 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 北纬 41.2 ,东经 114.4) 发生 3.1 级地震,震源深度 9 公里。 河北省地震局 5 日上午说,本次地震处于 1998 年张北 6.2 级地震余震区内。震后短期内,该地区发生 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以上引自: http://news.163.com/12/0305/12/7RR4UB4400014JB6.html 河北省地震局说的太模糊了,“短期内”是指几天还是几个月?“可能性不大是多少”? 既然地震部门承认对地震孕育机理认识不清,怎能判定 3.1 级地震是余震 呢?如果该地震区在未来几天或几个月内有强震发生,该 3.1 级地震肯定是 foreshock 或 preshock 事件。 必须明白,预测某地震区“有地震”和“无地震”的难度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 ,该地震区(晋东北地震区)在未来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不是“ 发生 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而是很大。 若告诉民众“不排除发生 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符合当前地震部门的认识水平,也好让老百姓有点准备;若告诉百姓“可能性不大”,一旦强震发生,谁为老百姓的安全和财产损失“埋单”?忽悠,接着忽悠。 即使安抚民众,也得按目前的科学认识和水平说话,得实事求是。若没有把握,最好把嘴闭紧,不要在“辟谣”的同时,又制造新的谣言。 参考 秦四清, “ 余震说 ” 何时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544219 秦四清, 关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Ms3.1 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544172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54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北京地震局:北京具有全国最密集强震监测网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2-20 10:29
北京地震局:北京具有全国最密集强震监测网 2011-12-19 03:26:52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本报讯 北京市明年将改造165个强震观测台,同时新建22个强震观测台。地震局昨天消息,目前北京具有全国密度最大的强震观测台。 昨天,北京市地震局消息,目前全市有241个强震观测平台,传输方式有人工拨号、无线通讯两种。明年,全市将陆续开展165个强震观测平台数据改造工程,将数据传输系统升级,预计明年6月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强震震动信息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国家强震台网中心。 本市已有241个强震观测台站,平均百平方公里1.4个,分布于16个区县,是全国强震观测密度最大的地区,甚至汶川地震时都有反应。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将新建22个强震观测台。届时,全市将达到263处观测台,监测部门将在台站传输改造基础上区域联网,开展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前期试验工作。 “一般4.7级以上为强震。”该负责人介绍,强震观测台多位于郊区,一台传感器连着地下,还有一个强震记录仪。只要有震动,传感器就会将信息传到记录仪,记录仪再将数据传输出去。地震数据应用广泛,一些轨道建设、奥运场馆等大型工程都要进行强震监测和评估。 ■ 科普 ●强震观测台主要功能 进行地震烈度速报、震害快速评估 强震观测台网的地震信息快速发布 大震预警与地震应急控制等 ●获取地震事件数据的方式: 人工拨号方式:传输速率低,且数据传输不稳定,一般情况下需8-10分钟完成一个台站的一个地震事件传输 CDMA无线通讯方式:可实时监控仪器状态,在强震仪记录到地震事件后,将地震事件及时传输至监控中心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郭超 ) 责任编辑:NN057 http://news.163.com/11/1219/03/7LJUKHU30001124J.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77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为地震局辩解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1-12-2 11:21
今天看到广州日报的一篇文章 《 地震预测费更像是一笔“零花钱” 》,文章说: 地震预报很难,可在国家地震局那里,却仿佛变成了一个“悖论”——该局 1 年的经费多达 24 亿元,可用在地震预报预测上的费用,却只有可怜的 270 万元,千分之一啊!这哪里像是地震局的业务投入呢?有网友揶揄说,这恐怕更像是一笔“零花钱”吧! 地震局用于地震预测预报的经费确实太少,但也事出有因啊。自汶川地震后,地震部门确实不知道该研究什么才能解决强震预测问题,怎么立项啊? 地震部门不是不想解决强震预测问题,是“报国无门啊。”经费不是不想用于预测研究,但该往哪里投入啊? 地震部门的研究人员大都想避开“预测”这个“烫手的山芋”,都想从事与预测沾点边的“基础研究”, 1 年能花掉 270 万元已经不错了。既然如此,别人就不要指责了。 别不服,如果思维僵化、因循守旧、脑子不开窍的话,若把 24 亿元都用于预测,也解决不了预测的难题。 解决科学难题,并不仅仅是烧钱的问题,路子不对,烧再多的钱也是白搭。 参考 http://news.163.com/11/1202/08/7K8OT16D00012Q9L.html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2543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京不怕地震
热度 3 xupeiyang 2011-9-13 20:26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真好,那就北京不怕地震。 北京市地震局近日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北京的防震减灾能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形成应对强震重灾的防御体系, 北京城区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郊区基本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遭遇8度左右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比例很低。 震级 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也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烈度 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烈度一般分为12度。 发生7至8度地震,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就只有4至5度了。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033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地震学会学报》文章对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总结
热度 3 Amsel 2011-8-4 08:23
《美国地震学会学报》 2010 年 11 月一期是汶川地震专辑: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lume 100 · Number 5B · November 2010Special Issue on the 2008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http://www2.seismosoc.org/FMPro?-db=bssa_index.fp7-lay=toc-format=/bssa_index/toc_disp.htmlVolume=100IssueNumber=5B-SortField=StartPageNumeric-Max=all-find 这一期有一篇文章总结了中国的地震预报 “ 事业 ” ,作者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陈棋福博士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王克林博士: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hina Qi-Fu Chen,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Scienc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注意,这个作者单位就是中国地震局地震 预测 研究所,对外翻译成 “ 地震科学研究所 ” ) Kelin Wang,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http://bssa.geoscienceworld.org/cgi/content/abstract/100/5B/2840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要回答的问题是: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众对地震预报不现实的预期? 为什么对地震预报的努力这么执着? 为什么抗震减灾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 中国(尤其是四川)的地震研究者,在汶川地震之前在做什么? 为什么抗震规范的执行措施如此薄弱? 强调地震预报,是不是对抗震减灾有负面影响? 全文对这些问题都回答了。 这篇文章开端就提到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相反,至今不肯承认地震不能预报的现状: Few seismologists believe that it is presently possible or forever impossible to predict an earthquake with the time, location, and size specified accurately enough to guide plans for evacuation. Regardless of its scientific meri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governments of most industrial countries consider earthquake prediction to be presently impractical. Instead, it is commonly accept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way of minimizing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s to human life and economy is to strengthen our built environment based on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hazard and risk, a practice we call seismic risk mitigation in this article. However,this was not common understanding in China when the Mw 7.9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struck Sichuan Provinceon 12 May 2008, claiming over 80,000 lives. In China,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not merely a topic of research, but a government-sanctioned, law-regulated, and routinely practiced measur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译:地震研究者极少相信目前对一个地震的时间、位置和大小的预报能够准确到足以用于指导疏散计划;甚至认为这种预报永远不可能实现。无论地震预报有什么科学意义或者未来发展,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政府都认为地震预报目前不实用。相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减少地震对于生命和经济的影响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科学评价地震灾害和风险的基础上,加固建筑环境;本文对这种措施叫做抗震减灾。然而,直到造成超过 80,000 人死亡的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之时,这一观念在中国并未普遍理解。在中国,地震预报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题目,而且是一直政府主导、法律规范的一种常规操作的防灾措施。) 文章其后提到了中国地震局内部对地震预报必要性的认识: In a questionnaire sent to all provincial seismological bureau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CEA asked to what degree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needed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 overwhelming response was that the demand was extremely strong and the expectation very high. The new version of the Law on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the “Earthquake Act”), promulgated in the wake of the Wenchuan disaster, still stipulates a procedure of forming, evaluating, and announc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s. (译: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向各个省局发出了一份问卷,询问政府和社会在何种程度上需要地震预报。压倒性的回答是,这种需要极为强烈,期待极高【评一下,这是和各人饭碗有关的,所以调查结果可想而知】。汶川灾难之后颁布的新的《防震减灾法》( “ 地震法 ” )依然规定了制定、评价和发布地震预报的过程。) 下面这段讲到了 “ 地震预报 ” 和中医一样,符合中国千年的浆糊文化: The philosophy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hina is fundamentally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 over the millennia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empirically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between events to make predictions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s. Although knowledge of modern science, especially that of rock mechanics, is frequently referenced, the prediction program tends to be preoccupied more with identifying precursors to use for prediction than with explaining the precursors. This was particularly true for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prediction program. (译:中国地震预报的哲学从根本上收到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千年的中医实践表现的是,可以根据在事物之间的经验性的联系来进行预报,而不需要去了解这种联系。尽管那些地震预报经常引用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岩石力学的知识,但是更专注于识别用来预报的前兆,而不是解释这些前兆。在地震预报的头十年发展阶段,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文章讲到了耿庆国的 “ 旱震法 ” 以及张铁铮的 “ 磁暴法 ” 因为记录太差而被废弃,结果成了汶川地震后网上炒作的热点: In the meantime, empirical methods notorious for their false-alarm records, such as those based on drought occurrence (case 20 reviewed in Wyss, 1991) or on pairs of consecutive magnetic storms, gradually went out of fashion. Although some individuals still pursued these methods and frequently submitted prediction opinions, their opinions were generally ignored by the various prediction conferences that continued to be held. Later, the value of their opinions became the most heated subject in post-Wenchuan Internet debates over prediction claims. (译:同时,一些由于虚报记录而声名狼藉的经验预报方法、比如旱震法(见 Wyss 1991 年综述文章的第 20 个实例)和磁暴二倍法,逐渐不再时兴。虽然一些个人仍然追求这些方法并且经常上交预报意见,他们的意见在后来延续到各个地震预报会议上一般都被忽略掉了。后来,这些人的意见在汶川震后互联网上关于声称预报的争吵中的最热门的话题。【译注:这些方法、以及整个争论过程,本人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帖子都有全面的总结。】)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作者说, 在整个 1966-1976 阶段、以及 1976-2008 阶段的早期,地震预报工作确实削弱了抗震工作;而且宣传地震预报成功的故事总要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于同年由陈棋福发表在国内《第四纪研究》上,尽管这不是地震局自己办的刊物,却说得大大含蓄了。 http://www.dsjyj.com.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8570 另参见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新社对王克林的采访:“地震预报是空中阁楼 设防是地上盖楼”: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1/05-10/3029015.shtml
个人分类: 地震|5658 次阅读|6 个评论
笑话一则:南京地震局副局长潜伏网上“地震吧”淘信息
热度 5 qsqhopeiggcas 2011-6-4 16:53
近日,记者专访了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徐徐,提到 “ 地震吧 ” ,坐在电脑前的徐徐不由地也打开 “ 地震吧 ” 的网页看了起来, “ 去年年底,偶然间知道了 ‘ 地震吧 ’ ,所以也常去看看。 ” 看了 “ 地震吧 ” 的帖子后,徐徐表示,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 摘自 2010 年 03 月 15 日 南方报业网) 一个地震局的副局长,不搞科学研究也就罢了,那就搞好你的抗震减灾本职工作吧。没事去“地震吧” 淘信息干什么? 岂不让人乐喷了。哪里的信息有多大用途?有多大可信性?地震吧都是一些“神棍”、“高人”和“大师”们玩的地方,也没见他们玩出个所以然来。请问该副局长,您是不是觉得太无聊了?没事干了?呵呵,要不让我也去贵单位上班吧,混个“局长”干干也行啊。
个人分类: 趣谈|4222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国家最无用政府部门排名
热度 3 wliming 2011-5-28 23:39
国家最无用政府部门排名: 1、国家地震局:建成数十年来,没有预测过一个地震,没有发明过一项预震防震抗震技术,没有推行过一套预震防震抗震教育。以无为而治,荣登榜首。 2、国家统计部门: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没有一项得到社会认可,没有一项有人相信,尤其以日前cpi指数微超3%和年前房价成本效益统计,为社会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以有为而无所作为,做无用功最多,而喜获第二名。 3、国家质量监测部门:随着毒牛奶案件的惊天大曝光,质量监测局的免检产品纷纷落马,一时间风头无两,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顺利击败大部分对手,获得第三名。 4、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环保部门以数十年为一日的稳定无能,日日励精图治,年年环境恶化。尤其以将黄河治理断流这一伟大功绩,获得了最无用部门的第四名,同时,环保部门以其唯一的业务——罚款。获得了第一罚款单位的荣誉称号。 5、证监会:出道数年时间的非凡表现,仅靠在06年到10年四年的出色表现,就以各种黑幕交易和监督无力,迅速抢滩登陆,被中国股民们顶上了最无能部门第五名。 6、发改委:成立至今就只干过两件事,1是涨价,2是为涨价找理由。
个人分类: 社会|23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昆明地震,2.3级不要紧张。
lzhangss 2011-3-26 23:11
昨晚,忙于完善今天的组会要讲的PPT,一直忙到凌晨1:30左右。在凌晨1:00左右,我突然觉得坐的凳子有摇晃,我还以为是缅甸的余震,就没怎么注意,今天起来发现了下面的信息: 【云南网讯(记者 赵玮)“今天凌晨好像震了。”26日上午,昆明多位网友发微薄反映凌晨1时左右有震感,有的说家里玻璃窗被摇晃的很响,有的说家里小狗也反映强烈。   记者从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了解到,3月26日凌晨1时3分昆明马街片区发生2.3级地震(北纬25.03°东经102.34°)。据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专家介绍,地震仅持续了4秒左右,距离马街10公里范围内震感明显,距离马街17.5公里的安宁市也有震感。   据昆明家住梁源小区、安康路船房小区、马街、车家壁等片区的网友反映,在家中均有明显震感。省地震局专家提示市民本次地震只是人有震感,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2.3级地震属于微震,市民不用过度担心。】
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人合一的杯具 汶川地震预测真相
热度 4 sheep021 2011-3-19 19:48
“天人合一”的杯具 汶川地震预测真相 ——续《汶川大震前作预报的潘正权被迫提前退休》 这是2009年底发的文章—— 不公!正确预测汶川地震专家被迫提前退休! 壹报连续为抬抬女,冯正虎,被自杀副市长鸣不平,有友人说壹报可改为打抱不平报了。的确壹报以公民教育为主线,打抱不平只是偶尔为之。不过,这一期壹报不得不继续打抱不平,这一不公正事件不仅因为是由于壹报的报道而引起。另重要的是这种不公有可能导致汶川悲剧重演。 潘正权,德阳地震局的预报员,仅仅因为他正确预报了汶川地震,并通过壹报向外界公开了汶川预报的真相,受到领导报复,于上月被逼提前四年退休,离开了心爱的地震预报岗位。 国家地震局与四川地震局称汶川地震没有预报,很难预测,这个谎言被一个小小的德阳地震局预报员所打破。 潘正权是一位成功预报过汉旺地震(被写入官方的《中国震例》)有三十五年地震预报经验的老预报员。 2008年3月19日,潘正权得知下面什邡马井镇万兴社区去年十二月份之后出现井水变色。而且水里有青霉素味。潘正权立即在现场调查,并警觉地回想起松潘地震时同样的事情发生过。得出初步结论:隐藏断裂活动引起地下物质渗溢,引起水变色变味,属于地震宏观异常。 潘正权向省地震局报告这一异常后,省地震局置之不理。情急之下,4月16日潘正权打破阻挠用德阳地震局的名义正式下发文件,宣布德阳地面出现地震宏观异常。这份德阳地震局十八号文件送到市府市委三十个部门,并同抄送给省地震局。 省地震局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上报,也没下来核实。左等右等——4月30号德阳地震区金河台数字倾斜,GL值马尔康小金间出现异常。潘正权明白这不是开玩笑了。当天他填写了正式的标准会商卡。 “确定小金南地区为震区。震级五级。依据为水井,电磁波,倾斜,小震活动分析。时间为5月”。这是汶川地震中从龙门山地震带发出的唯一一张地震会商卡,也是龙门山带唯一的短临预报。这也是事后四川省地局反思材料中确认的唯一报宏观异常的两个台站之一。也是四川省地震局唯一的一份三要素齐全的预报。 这个预报时间准确:五月,震级偏小,汶川实际发生为8级地震,报的区域与实际震源相交,小金南地区也是受灾区。这样的预报如果及时防范可大大减少地震损失。这样的预报被中国地震预报权威,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的老师汪成民称为正确预报。(不精确,但判断正确) 令人吃惊的是,四川省地震局没有任何反应。 5月6日,就是在汶川地震前六天,潘正权发现金河台数据增加三倍,确定无异的地震前征,潘正权又一次上报四川地震局。 省地震局同样不做任何反应。 一场死亡八万余人的大地震就发生了。5月12日。 四川地震局失职! 四川省局的人在反思会上说“潘正权你是提过意见,但你说的是五级和八级相差两级。” 潘正权大声说“总比你们不划圈圈,连个龙门山监视区都不画好些吧!我是黑屋子摸门,起码说有地震,你们连有都没有。”听了潘的话。总结时,四川省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程万正哭了,而且哭了好几回。 原来地震局发现唯一在局里龙门山地震带提出三要素的只有潘正权,唯一报异常的是潘正权。可是一切都迟了,迟了! 2009年5月,潘正权不顾不明人士的威胁,(威胁是手机匿名短信,原文公布如下:“ 这里面牵涉到上面对整个地震预报的处理,你一定不要开腔,要小心。 ”)勇敢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在公民网络媒体壹报公开汶川地震预测真相。称四川省地震局不上报不核查是不作为行为。 文章发表后,潘正权受到极大压力。德阳地震局局长警告潘正权,“我们已经调查过了,翟明磊不是记者,你私自接受他采访是非法行为!”并且要潘正权停职检查。一天,潘正权面前坐着德阳市地震局正副五位局长,逼迫潘打电话给我要求撤下文章。我拒绝无理要求,并称,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文明国家,任何公民都有权对公共事务进行调查,不需要记者证。我是博客不归中宣部管,你们无权要求我撤稿。 最后为了保护潘正权免受开除失业的命运,我做了部分退让,删去德阳地震局局长装修办公室买轿车等三句话,以免潘得罪顶头上司。 让步后,德阳地震局局长得寸进尺,要求全文删除。我让潘正权转告,你局长没有权利要求一个公民撤回他的博客文章。并且这个文章是事实的报道。我要求与局长直接通话,他拒绝。我只有请潘转告我的一句话:局长先生,潘正权正确预报汶川地震是国宝。保护国宝,你就是有功之臣,迫害国宝你就是有罪之人。请权衡之。 由于潘正权告知是在国家地震局邀请的全国会议上接我的采访。所以德阳地震局没有贸然开除潘。 但自从我汶川地震预测真相系列文章在壹报发表后,局里实际让潘正权处于无事可干的“停职”状态(没有停职的名义,实际上却靠边站)。不能做地震预测分析,甚至不能参加县里的会议,各种参观也不允许。潘,这样一个资深的预报员竟无事可干。 这样的状态持续三个月后,德阳市地震局于九月份打了报告,10月29日批准,强迫潘正权退休。而潘正权正常退休应当在2013年,整整提前了四年。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地震守望者离开了他的岗位。 “这是不公正的,与我揭开了汶川地震预测真相有关!我们的一位副局长,就是那位嘲笑我地震预报有什么用,就是他,擅自撤掉了德阳地震局一个关键台站,导致地震预测困难。这样的副局长竟然升一级当调研员!而我一个国家地震局被认为是有功之人被提前退休!这公平吗?” 我问潘正权:“你后悔吗?后悔向壹报公开汶川预测真相吗?” 潘大声说:“我绝不后悔!汪成民说:八万人的死应当换来几句真话,我不过是说了真话而已。我不后悔,因为我说的都是实话,我没有一样东西是编造的。2008年2月就发出警告了,地震带我都是圈出来的。” 更可笑的是,被迫退休后,德阳市地震局局长还让潘正权写保证书,不要上访,不要上告。潘告诉我,面对这种屈辱,“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被迫签了这个保证书,这也是他退休后没有及时向外界公布的原因。 然而他的地震界的朋友们为他打抱不平:“你怕什么。地震预测三十五年,他们还让你做一个主任科员,好比乞丐再沦落也不过是叫花子!”于是潘正权鼓足勇气向壹报诉说。 他一口气说了下去! “官方太黑了,不想干了,是真的。我养老算了,不要管地震了。在这个环境下,地震预测没办法干。干事的人太艰辛了。现在地震局开一个研讨会没人来,开一个有发礼品的会局长副局长都会来。我以地震局名义发布的防震文件,宣布有宏观异常,局长看了非常生气,要求我删了,而且要我把电脑里的也删了。96年以后就给我穿小鞋,2009年五月,我接受你采访揭发汶川预测真相后,他们就实际上停了我的职,也就是不让参与业务活动,甚至连下面的县的地震会议都不让我参加,甚至连参观的会都不让我参加,我等于没事干。 99年我就成功预测了汉旺地震。我们的局长是原来政协副秘书长。两个副局长一个以前是武装部部长,一个是管理科科长都不懂地震。咋个搞。啥子都不让你干,怎么干?只有退休,退休还能提一级,副县级,多拿几百元。” 我问“你家里人怎么看?”他的回答出乎意外。“我夫人非常欢迎我退休,她说你老得罪人,哪一天被杀了都不知道。” “512地震,德阳市做得非常完美,这里有一份我的功劳,他们做得太过分。我的功劳是有证可查,有史可查的,我尽了力,国家地震局与四川省地震局的反思材料写得清清楚楚。德阳是报了宏观异常的。” 最后他用绝望的声音反复地说:“我下课,我没有办法,我下课,我有什么办法?” 我深深感到一个地震基层工作者的屈辱,辛酸,虽然在电话里看不到潘的面孔,但从他有些梗咽的话语知道,他已心灰意冷了。 我请他尽最后的努力为中国地震预测的未来做建言。潘说:“中国地震系统是上下脱节。国家地震局眼里看不起地方上的群测群防,对基层专家深入认识程度不够。强祖基院士的一个女研究生在我这儿学习了一个月。反而是院士还尊重我一些。为什么说四川省地震局有严重的责任要追查呢?汶川震后,我收集龙门地区36个县材料,全部存在气象上的宏观异常。 2月14日,都江堰出现了二百多群震有的达到三级可感。成都市地震局副局长洪时中在都江堰电视台反复地播:“都江堰不会发生唐山这样的大地震!”地震局应当负责任。首先四川省地震局是收到我宏观异常的,他们既没有往上报,也没有下来查。你如果来查了,上报了,没查出来,或没人管,那是水平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 “我说一句最后的实话:现在的人还把持着领导岗位,汶川这样的悲剧还要出现。” 采访中一位地震界的权威预测者向壹报提出质疑,国家地震局四川地震局不是最迷信小震闹,大震到。这会怎么打马虎眼说是没有大震?这二百多次都江堰小震也被死死掩盖,四川省地震局对外称汶川地震没有一点前震,无法预测。 是的,这些判断失误,不作为的领导者没有受到任何处置,反而让有功之臣受过。四川省地震局黑白颠倒。历来是先进工作者的潘正权,因为预报了汶川地震,得罪了四川省地震局,2008年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迫提前退休。 唐山地震一幕仿佛又重演了。预报唐山要地震的耿庆国,汪成民被审查,靠边站,主张华北无大震的某负责人反而脱离责任,青云直上。在地震界这种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已不止一次发生过了。 做为全程报道地震预测的公民记者,我认为四川省地震局与德阳地震局需要一场人事地震,撤换在汶川预测中不负责任的官员。古人将震卦写成上中各两小横,最下一长横,(相同的两个符号叠加)意为阴气太重,阳气压在下面不得抒发,小人得重位,君子被挤下台。古人认为地震是与政治有关的。这一震卦作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标识。起码在中国地震界,这一震卦名符其实。 另有北京专家向壹报反映,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局本应彻底反思寻找原因,当时中央组织北京专家来四川考察现场。四川省地震局不出面,迎接他们的竟是旅行社导游,在一些点上是走马观花拍照,并不能与当地百姓深入了解实情。有一些专家愤怒地脱开这种走形式的考察团留下来自己调查。 在这些专家中,潘正权是唯一用脚走完考察全程的人。 后记:尽管壹报做的是正确的报道,尽管潘正权表示绝不后悔接受了壹报的采访,但我仍为壹报的报道导致潘正权先生提前退休受到污辱与损害而深深内疚。我也非常赞同艾晓明老师说的媒体对被报道者不应当是消费者的心态,消费他的好消息,坏消息。然后置之不理。因此壹报会极力维护潘正权的合法权益,并向各公众媒体呼吁维护一个优秀地震预测者的尊严与利益。壹报会竭尽所能。也请大家相助。的确如果这样的正确预报员仅仅因为他仗义执言就被下课,未来谁敢做真正的地震预报?不预报地震的没事,还有功,预报的反而受过,受辱,受伤有这样不公平的事吗?这样下去,下一个大地震,谁还敢象潘正权一样大声预测呢?我们的安全又何在呢? 我还呼吁,哀莫大于心死的潘正权先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预测,民间总会有有识之士支持你的! 附文: (请对地震预测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务必读一下以下文章:可详细了解潘正权在汶川预测中关键作用与他遭受的各种离奇的不公。各种图表科学证据也在此文中。)
个人分类: 地震预测|25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地震局、气象局专家解惑"超级月亮"等现象与地震关联
热度 1 杨学祥 2011-3-16 17:01
地震局、气象局专家解惑"超级月亮"等现象与地震关联 2011年03月16日 16:06:5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地震局、气象局专家解惑“超级月亮”等现象与地震的关联 资料图:3月15日,在日本宫城县石卷市,一辆卡车在水中行驶。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灾区被海啸冲击的痕迹处处可见,一些城市交通仍处于瘫痪状态中。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资料图:这是3月14日拍摄的日本宫城县海啸过后的景象。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罗沙、董峻)“‘超级月亮’是否会导致地质灾害?”“地球是否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南京圈状云是不是地震的前兆?”……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社会公众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了猜测和疑虑。带着这些疑问,记者16日走访了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 “‘超级月亮’与地震灾害及火山喷发没有对应关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说,“历史上一些巨型地质灾害,如智利特大地震及其引发的巨大海啸,并不是发生在所谓的‘超级月亮年’,而在‘超级月亮年’,灾难性地震事件和4级以上的火山喷发事件并没有显著增加。” 高孟潭表示,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了1900年以来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性地震的时间序列和喷发指数4级以上的大规模火山喷发的时间序列。1902年以来死亡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地震事件总计108次,平均每年就会发生一次,而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事件总数为31次,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这些事件在时间轴上分布比较均匀,与所谓“超级月亮年”之间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汐力,从地质活动的角度上看,这属于外部因素。对地质活动来说,外因带来的影响较小,主要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触发作用,地壳运动本身的内在因素才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说。 10日南京天空曾出现“巨型云圈”,日本地震发生后,有公众将这一现象归结为地震发生的前兆。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10日当天南京地区天气晴朗,大气比较稳定,经分析认为,巨型云圈是由飞机飞行尾迹造成的,是大气环境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条件下,由飞机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而引起的水汽凝结或冻结的现象。 天文专家:20日“超级月亮”之说不可信 由于今年的“圆月”与“近月”的时间相距非常接近,比较少见,于是有人大肆炒作为“20年来最大的圆月”,网络上甚至将其称为“超级月亮”“巨大月亮”,并把它和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联系在了一起。 天文学家:超级月亮影响日本地震海啸之说毫无科学依据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5251.htm
个人分类: 备忘录|1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震的震级为什么反复调整
热度 3 gabbro 2011-3-13 15:16
每次强震后,地震的震级被反复调整修正。 汶川地震后,震级也经过了调整。当时网上一片骂声,似乎地震局连基本的震级也不会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地震震级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一、地震震级的定义 地震震级: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作为一个观测项目,是美国地震学家C.F.里克特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称为里氏震级标准。最初的原始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1945年B.谷登堡把震级的应用推广到远震和深源地震,奠定了震级体系的基础,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远震传来的面波,根据面波的振幅和周期来计算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震级(M)是据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s,衰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 在不同震中距观测点上用质点运动速度最大幅值测定震级时,因地震波随距离衰减所须加的校正值,其数值相当于在该距离上测得质点运动速度为1μ m/s 时相应地震的震级值。 地震震级 M ,一般用 地震面波质点 运动最大值 (A/T)max 测定。   计算公式为:   M=lg(A/T)max+ σ ( Δ )   式中: A ----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应周期, S ;   Δ----震中距, ( 度 ) 。 二、影响强震震级的因素 因面波传播的复杂性,经常也用体波中的剪切波(横波)定义。对于中小地震,面波和体波给出的震级差不多,但对于强震,面波和体波的振幅会被限幅(超出仪器的量程)。因此,通常改用矩震级,即根据地震的地震矩定义震级。 因此,对于强震,根据面波和体波给出的震级普遍偏小。如汶川地震,最初给出的震级是7.6;7.8, 后来根据矩震级,调整为8.0. 本次日本地震最初给出的震级是7,9,后来调整到8.9;8.8,最后确定为9.0. 在地震发生时,计算机会根据面波或横波自动给出震级,而且由于程序中采用地壳的平均速度模型,因此,给出的震级一般偏小。真实的震级需要人工根据多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确定地震释放的能量与地震矩,然后确定矩震级。 另外,由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因此,据震中的距离大小也会影响震级的确定。因此,每次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给出的震级都有所差别。例如,本次日本地震,USGS最早给出的震级是7.9,然后调整到8.8;GFZ最早给出的震级是8.6,后来调整到8.9.
个人分类: 学术观点|740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防灾减灾重于泰山
杨学祥 2011-3-9 07:27
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防灾减灾重于泰山 2011年03月08日 21:38:31  来源: 新华网 (两会访谈)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防灾减灾重于泰山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任沁沁 罗沙)“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在2011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防灾减灾”多次出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指出,让“防灾”先于灾难发生之前,减少震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责任重于泰山。 “纵观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水平,目前关于地震的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还在科学探索阶段。”陈建民说,即便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强震袭来时巨大的财产损失仍不可避免,努力减少强震发生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害是关键。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新西兰地震,两年里全球“扎堆”发生多次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 在全球地震活跃期,防灾胜过一切。 这些年来,国家一直支持防震减灾工作。陈建民说,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地震台网建设日臻完善;新技术新手段应用;救援救助能力提高;建筑新材料使用;安全民居工程、农村农居地震保安工程实施…… “国家总体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高。”陈建民认为,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经费保障、技术支持、社会参与,正是在这些多元一体化的条件下,提高了综合防灾能力和紧急救援能力。 陈建民说,未来五年,地震局将根据防震救灾规划,在大力提升防震减灾能力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震害防御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震灾防御能力,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依法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08/c_121164350.htm
个人分类: 备忘录|1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圣元奶粉事件前前后后所想到的
huang840828 2010-8-17 22:02
这次事件之后,卫生部失去了人心,圣元失去了消费者。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关键的是,卫生部和圣元这两者在此时间之中都是去了支撑他们的群众的信赖,得不偿失。以后,不管卫生部如何处置其他的事件,公众对他的公正、公平都会怀疑;圣元奶粉会让消费者绕道而行,本来已经惨淡的中国品牌的其他奶粉也会受到牵连。 为什么说不管卫生部如何处置其他的事件,公众对他的公正、公平都会怀疑,这并不是我一定就认为圣元奶粉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卫生部对此事回应的态度,这是让群众大失所望的原因。在对外的某些事件中,你可以硬气、你可以不留余地、你可以板上钉钉一百分之百的口气给出定论。可是,你面对的是国内的民众,尤其是小孩子的性早熟事件!你怎么能用那种不容否定的口气。 这件事情,是我想起了我所从事的地震工程这个领域。几乎所有的类似部门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相关部门对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宣传得太不到位了。比如地震预报,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公园132年的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就可以预报地震了,为什么现在的地震专家还不能预报地震!地震局本身并不是地震预报局,但是由于长期地片面地宣传,使得全国大众都以为地震局设立的目的就是预报地震。这几十年来,无数的未地震工程的结构抗震所做的工作记忆推动的防灾减灾法的设立,这些工作几乎没人知道。地震中倒掉了很多房子,可是地震中还有很多桥梁、道路、房屋结构没有倒掉,这是为什么?地震发生了,其本身并不能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最致命的是不合格的房子,不合乎抗震设防规范的房子,不能抵御地震的房子,房子的倒塌才是夺取人的生命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日本的地震中死亡人数那么少?为什么智利地震中死亡人数那么少?是因为别人的房子都是严格按照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来建设,并且经过国家的检验确认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的。这是地震中,日本、智利伤亡的平民很少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全世界重视地震工程的国家,地震工程的领域包括地震局、各大高校等的地震工作者起码有数十万;这数十年来,防灾减灾工作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看看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还是将近9万。跟海地那种国家相比,我们当然做得更好,无论是现场援救的反应速度还是灾后重建的力度、广度、深度,即使跟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相比,我们也毫不逊色。可是,将近9万的死亡人数,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深思的问题。问题的根本是什么?是这几十年来,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地震工程领域的大方向,都把地震预报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来解决。是这几十年来,我们的广大农村还处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外! 地震预报牵涉到很多的问题,目前只能是初步研究阶段,一些成果只能算是试验性的成果。在这些成果只能停留在实验性、理论性阶段,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应用阶段之前,地震预报只能是作为少数地震预报工作者的个人研究成果,只能放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而不能拿到大庭广众之下来做宣传,更不能拿出来应用!什么地震云啊,蛤蟆过大街,等等,这些都不是地震来临之前一定会有的现象。你们看看汶川地震的前前后后,在全中国起码有20多个地方同时有蛤蟆过大街的报道,那些地方发生地震了没有?还有《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场面漫天飞舞的蜻蜓!我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我从现有的所有资料也没有发现有这个记载。现在全国还是那么多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在,你们可以问一问他们,当时有这么一个现象么?如果没有,那么冯小刚及其相关人员就当着全世界的人做了一次错误的宣传,他必须更正!我去汶川地震,问了很多老乡,问了很多同学,到底地震之前有什么前兆没有,他们都说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前兆,很突然。大家身边也有很多经历汶川地震的朋友,你们可以问一问他们! 地震现阶段不能预报,现阶段的工作只能是放在防灾减灾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上来,尤其应该把广大的农村逐步地纳入抗震设防范围之内,这就是目前我们正在做且必须做的事情。地震局以及相关单位必须对这个工作统筹规划,同时向全国老百姓做好相应的宣传,包括地震预报的长、中、短期规划和相应的研究成果、实际意义,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内容,工程结构抗震的重要性,等等科普知识。这样处在地震设防区之内的老百姓在地震来临之前,他们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房子建的牢固一点,保证大震不倒;在地震来临之时,可以不用太惊慌失措,能够有效的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在地震之后,可以迅速地自救、互救,以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并且最有效的措施把火灾等次生灾害危害程度规避到最小的可能。地震是一场天灾,这是人与自然的一场战争,必须要靠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来参与,并不仅仅是地震工作者的工作。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觉得我扯远了。其实,不远。 这一次圣元奶粉事件,卫生部的做法跟地震局的做法风格几乎一样。不是在公开化、透明化、去神秘化,而是在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定论化。卫生部,你不仅仅是要在此次事件中充当法官的角色作出裁决,你更是全国人民的卫生部,你的角色更是一个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的角色。你不应该仅仅成为权威,你更应该是老百姓健康的关心者,生命的爱护者,利益的维护者! 早在三鹿事件发生之后,卫生部早就应该规范奶制品市场,并且逐步公开奶制品管理机制和现场操作,同时给广大奶制品消费者做健康的奶制品的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健康奶制品的标准是什么,那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而不仅仅要做到处置不负责任的官员已给全国消费者一个交代,卫生部更应该做到要老百姓放心的消费国产奶制品,做全国消费者健康消费奶制品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卫生部要这么做以挽回民心,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相关利益部门更应该配合卫生部做这些工作重新赢得全国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的信心,赢得市场。赢得利益并进而创立牢不可破的品牌形象。 可是,非但卫生部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来挽救民心,大大小小的奶制品商家来挽救消费者的信心,相反,他们和相应部门只是在推脱责任,最后推到奶农身上,推到原奶采集贩子身上!是,我们都知道奶农贪小便宜在里面加了那些东西;是,我们也知道那些采集收购原奶的贩子们做了那些肮脏的事情。可是,仅仅这些就是我们想要知道的全部么?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部门,看到他们是站在老百姓这一边的哪怕是卫生部门做一些偏袒老百姓的举动,甚至偏心得给相应地奶制品厂商狠狠地掌掴一耳光也行,我们希望看到想过厂家真诚地道歉和相应地补救措施,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希望了解那些奶制品是健康的。在那场硝烟弥漫、鱼龙混杂的口水之战中,全国的消费者希望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奶制品,在哪里?如果当时卫生部联合全国国产相应产商做到真诚的道歉和相应的补救、公开透明管理和制作的过程、宣传健康奶制品标准的相应指标和细节,并由此展开对相应食品、日常用品,如洗发水等等的正确规范和引导,从最真实的角度做宣传在国家决策层面上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不但可以借机整顿相应市场,而且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相应地产业有效地规避国外相应产品对国产品牌的打压和排挤,那么还会有后来霸王洗发水事件么?还会有此次圣元奶粉的滑铁卢事件么?本来是中国人三赢的机会,却被我们自己失之交臂!圣元,这次不管你有没有错,你都已经输了!这是一次滑铁卢,这次事件已经把全国消费者最后一丝信心消磨掉了! 这次滑铁卢事件,将会让所有的国产奶制品成为中国消费者唾弃和抛弃地对象。 最让人莫名其妙地是,圣元奶粉的公关人员,在卫生部公布结果的第一时间竟然是感谢卫生部!这让全国消费者怎么看、怎么想?我问你们,卫生部能给你市场么?卫生部在买你的产品么?卫生部可以支撑起你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民族奶制品品牌么?你的存在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或者是相关部门的扶持,你之所以立足市场并且要长远占据市场最根本的支持是国人对你的信心,消费者的信赖!圣元奶粉的危机公关人员,我说你们什么好?你们肩膀上那个圆圆地东西还是人脑子么? 汶川地震也好,三鹿事件也好,霸王洗发水也好,圣元奶粉事件也好,紫金矿事件也好,这些都是国人一个又一个的滑铁卢,我不知道下一个滑铁卢会是什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的地震科学路在何方?
wangdw 2010-5-23 08:23
中国的地震科学路在何方? 每当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不仅要问,中国地震局做了什么?往往是只看到地震救援队的动作,再就是对余震的测报。地震局的任务难道就这些?记得,国务院是要地震局给出确定回答的,什么地方?多大?什么时间?有可能,地震局说不清楚,上面也不批评。 科学发展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还是做不到。世界上最近所有的七级以上的地震都没有预报的报道,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是个不争的事实。 1975 年对海城地震的预报只是偶然。地震局的职能是做不到的,所以,地震局应该归回到科学院下面,改名为地震管理局。现在的救援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依然归管理局管。或台网中心回归地球物理所。其他研究所则回到科学院。 各有关研究所,如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力学所、物理所等等,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对地下结构、板块运动、地震机理等的研究,大力开展交叉科学的研究。为早日实现对地震的预报努力工作。 在全国范围,尤其是地震危险区开展地震工程,逐步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在这方面向美国学习。工力所应该是核心力量。 开展地震预警研究。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比电磁波信号的速度慢,这就使得利用时间差做一些预警成为现实。在这方面,向日本学习。 以上这些好多都是受别人的启发而来的,有的是直接听来的。例如,四川大地震后,本博主在人民大会堂听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一位院士就谈到地震预警的创意。 中国的地震科学路就在脚下,看我们走不走了!
个人分类: 地震预报|36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好像地震预测预报经费并不少
nevergu 2010-4-27 22:36
前几天学者曾纪晴写了篇《国家地震局:一张令人恐怖和震惊的索命清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5509 引起了大家广泛共鸣,今天看到新语丝的一篇文章,转载于此,提供另一个侧面看看中国地震预报预测经费的分配和来源。只是转载,不代表本人观点。 作者:Amsel   科学网的曾纪晴写了篇《国家地震局:一张令人恐怖和震惊的索命清单!》, 根据中国中央政府的拨款数目,得出结论国家地震局用于地震预报的经费仅 270万,不到地震局经费预算的千分之一。这显然是对地震预报经费来源非常 不了解。   地震预报现在作为中国特色的科研内容,相当一部分经费是来自国家科 技部。现成的例子是,地震局许绍燮院士要靠太阳黑子、天外来客报地 震的项目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是 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内容,在2009年2月23日获科技部批复,总经费为1885 万元,国家全额拨款。按5年平均,每年也有370万元。   此外,中国地震局还办了一个举世罕见的地震预测研究所,养着上百号 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不算工资每年也要几百万运转费吧?按该所的自我介绍 (资料老了点),2004年取得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   至于几十亿元的硬件投入,这里就不必详谈了,具体情况参见《科学新闻》 2009年5月11日的《地震科研消费》一文。官办的地震预报总不能不用这些 硬件提供的数据吧?   更何况,即使是体制外的预报爱好者,只要你牛皮吹得够响、能够上达天听, 上面也会想办法给你拨经费。孙威的沙层应力仪不但由地震局支持在各地安 装,还差点从科学院拿到几千万元 (http://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wenchuan553.txt)。钱 复业那个4000公里报地震的把戏(HRT法),中国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 要地震局打报告、科技部拨款(见《瞭望》周刊2010年第12期;这个报告一直难 产,看来把伪科学包装起来确实要克服科研良心的障碍)。   所以呢,你可以指责中国政府官员这样那样不对,但是要说他们舍不得投钱 搞地震预报,那可太冤枉了。有这么多的地震预报投入,难怪地震局平时总要说 中国地震预报水平领先世界,或者说地震预报是尚未攻克的世界难题, 却不提国际地震学界早已不把地震预报作为可行的研究对象。   (附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英文招牌上面就没有翻译预测 这个词,看来他们很明白地震预报的中国特色,不好意思让外人知道。感谢网友 陈珂发现这个细节。) (XYS20100426)
个人分类: 新闻评述|2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文观点:美国的地震科学VS中国的地震科学
大毛忽洞 2010-4-25 11:06
人文观点:美国的地震科学 VS 中国的地震科学 我对地震科学一窍不通。 但是,我对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文化还是有个一知半解的。 我不会烹调,但是我非常善于会吃饭。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49 难道不会做饭只会吃饭的人就没有资格对厨师进行评论吗? 有些老先生提倡要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 为什么? 好处多了。 例如,有位院士要求他的读机械的博士 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才能答辩。 博士培养:背《论语》不如背《女儿经》 看看,这就是人文和科学结合的光辉典范,你不佩服这位院士行吗? 如果中科院院长下令要求全体院士的博士都背《女儿经》。 我是绝对支持的。 地震局 , 不该干些什么? ( 嵇少丞的博客 ) 嵇大侠用数据和事实表明: 中国的地震科学美国的地震科学。 谁也不敢说,美国的地震科学没有和美国的文化进行结合! 科学含有文化的基因, 科学发展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美国的文化中只有一个神(耶稣)。 虽然耶稣也有父和母, 但是《圣经》强调三位一体, 最后还是只有一个神。 因此, 美国的地震科学模型中, 只有一个人文参数, 因为模型简单, 美国地震局(处)很少修改数据。 在中国的文化里, 有很多神: 土地爷,龙王爷,灶王爷,阎王爷,财神爷,等等。 如果地震科学在中国的人文环境中浸泡过的话, 在中国的地震科学模型中, 就会有很多神仙(人文)的参数, 这么多人文参数是非常难以准确测量的, 所以, 中国地震局的结果常常会改来改去的, 结果也和美国地震局(处)的不一样。 美国的地震科学模型只有一个人文参数耶稣。 中国的地震科学模型有多个人文参数: 土地爷,龙王爷,灶王爷,阎王爷,财神爷,等等。 科学和人文如何结合? 绝对不是像会背诵《女儿经》那么简单! 科学模型有显参数和隐参数, 土地爷,龙王爷,灶王爷,阎王爷,财神爷, 这些神仙都是 隐参数。 混沌学说:纽约的蝴蝶拍打翅膀,会影响到北京的天气。 这个蝴蝶就是个隐参数。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4619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家地震局:一张令人恐怖和震惊的索命清单!
热度 2 harmonism 2010-4-24 08:45
地震预报应做好哪些工作? 曾纪晴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个臭棋娄子在跟别人下棋,一群人在围观,臭棋娄子每下一步棋,大家都在指指点点,大骂臭棋!。 四川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就被国人一直痛骂着。地震局并不以为它是臭棋娄子,但公众无疑是一群围观者。隔行如隔山,外行懂个啥?不过,既然现在地震局被国人骂为臭棋娄子了,大家自然也就可以对它指指点点啦。 不过,骂地震局有什么用呢?虽然它不能预报地震,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是它说地震是世界难题,连科技最发达的美国都说地震无法预测,它同样不能预测,也就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啦,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地震局不会因为国人骂它尸位素餐而有任何改变的,它从来不会检讨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每次地震之后它只要宣称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中国地震预报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跟美国一样不能预测地震)就万事大吉啦。 既然骂没有用,那我们最好就给它们提点建议吧。尽管这些建议也可能被它们当作外行的屁话,但总比骂人好些吧?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准备查找一些资料时,却赫然发现这样的消息:国家地震局用于地震预报的经费仅 270 万,不到地震局经费预算的千分之一!震惊!震撼!看看它们的预算支出吧: 地震预报预测 270 万元;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480.00 万元 机关服务 1,392.36 万元 地震事业机构 7.2 亿元 社会公益研究 2. 61 亿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 1,985.28 万元 新闻出版 1,985.28 万元 出版发行 1,985.28 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 1.64 亿 元 住房公积金 7166 万元 购房补贴 8678 万元 提租补贴 518 万元 行政运行 1.8 亿元 机构运行 2.1 亿元 这是一张预算表吗?这分明是 魔鬼的索命清单 !原来,我们的国家花费 24 亿 纳税人的血汗钱养着一大帮人,它们仅仅用区区 270 万 元来糊弄 960 万平方公里 土地上的 13亿 人民啊!什么叫恐怖,我无法想像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恐怖的了! 看来,不用再写任何东西了!它们压根就没想去进行地震预报,提任何建议都无济于事。国人除了骂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悲哀莫过于此! 2010-4-24 附录:资料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http://www.gov.cn/gzdt/2010-04/01/content_1571365.htm 收支预算总表 单位:万元 填报单位: 单位:万元 收 入 支 出   项目 预算数 项目 预算数   一、财政拨款 182,241.93 一、外交 150.00   二、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   二、教育 11,564.80   三、事业收入 16,960.94 三、科学技术 59,461.47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2,600.00 四、文化体育与传媒 1,985.28   五、其他收入 21,253.17 五、社会保障和就业 1,091.08       六、医疗卫生 83.00       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10,557.00       八、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139,484.60       九、住房保障支出 16,362.28             本年收入合计 223,056.04 本年支出合计 240,739.51   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2,600.97 结转下年     上年结转 15,082.50                 收 入 总 计 240,739.51 支 出 总 计 240,739.51   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科目编码 单位名称(科目) 合计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事业单位经营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事业单位 240,739.51 139,191.10 98,948.41   2,600.00     202 外交 150.00   150.00         20204 国际组织 70.00   70.00         2020401 国际组织会费 70.00   70.00         20205 对外合作与交流 80.00   80.00         2020503 在华国际会议 80.00   80.00         205 教育 11,564.80 10,039.20 1,525.60         20502 普通教育 11,564.80 10,039.20 1,525.60         2050205 高等教育 11,564.80 10,039.20 1,525.60         206 科学技术 59,461.47 20,811.56 38,649.91         20602 基础研究 2,431.36   2,431.36         2060204 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 2,300.00   2,300.00         2060205 重大科学工程 65.00   65.00         2060206 专项基础科研 66.36   66.36         20603 应用研究 47,140.11 20,811.56 26,328.55         2060301 机构运行 20,811.56 20,811.56           2060302 社会公益研究 26,108.09   26,108.09         2060399 其他应用研究支出 220.46   220.46         20604 技术研究与开发 800.00   800.00         2060403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800.00   800.00         20605 科技条件与服务 8,917.00   8,917.00         2060503 科技条件专项 8,917.00   8,917.00         20699 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173.00   173.00         2069999 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173.00   173.00         207 文化体育与传媒 1,985.28 1,985.28           20705 新闻出版 1,985.28 1,985.28           2070505 出版发行 1,985.28 1,985.28           208 社会保障和就业 1,091.08 1,091.08           20805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1,091.08 1,091.08           2080501 行政单位离退休 972.98 972.98           2080503 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 118.10 118.10           210 医疗卫生 83.00 83.00           21005 医疗保障 83.00 83.00           2100502 事业单位医疗 83.00 83.00           218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10,557.00   10,557.00         21803 公益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10,557.00   10,557.00         2180313 地震事业单位及设施 10,557.00   10,557.00         220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139,484.60 88,818.70 48,065.90   2,600.00     22004 地震事务 139,484.60 88,818.70 48,065.90   2,600.00     2200401 行政运行 17,943.75 17,943.75           2200402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480.00   480.00         2200403 机关服务 1,392.36 1,392.36           2200404 地震台站、台网 17,843.15   17,843.15         2200405 地震流动观测 142.30   142.30         2200406 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 5,012.58   5,012.58         2200407 震情跟踪 1,700.00   1,700.00         2200408 地震预报预测 270.00   270.00         2200409 地震灾害预防 5,608.16   5,608.16         2200410 地震应急救援 5,331.50   5,331.50         2200411 地震技术应用与培训 550.00   550.00         2200450 地震事业机构 72,082.59 69,482.59     2,600.00     2200499 其他地震事务支出 11,128.21   11,128.21         221 住房保障支出 16,362.28 16,362.28           22102 住房改革支出 16,362.28 16,362.28           2210201 住房公积金 7,166.03 7,166.03           2210202 提租补贴 518.00 518.00           2210203 购房补贴 8,678.25 8,678.25             合 计 240,739.51 139,191.10 98,948.41   2,600.00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236 次阅读|22 个评论
关于地震
yingchaoouc 2010-4-21 19:29
今天,在工程学院研究生群上有人发了一个张衡的地动仪,说是献给地震局。当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多是因为一次次地震带来的破坏性灾难使得我们的朋友以为是地震局或者地震工作者的失职。说实话地震科研工作者真的很希望他们的研究能有所突破性进展,也希望能准确的预测地震,像天气预报一样。但是这真的很难。作为一个曾经的抗震研究人员,我想做一些解释,来为地震局申冤。 首先,地震局是政府的一个很不受重视的小部门。它跟财政局,人事局一样只是一个办事部门,不是科研单位。好多地方地震局工作人员甚至不懂得地震的基本原理,他们好多都是从其他部门调动过去的,而且是一个相对较冷的地方。记得去年有好几个县级的地震局局长亲自找到我们导师,为的是让我们这些研究抗震防灾的专业人员给予建议与指导,能够让他们在冷部门有所业绩。于是我们帮他们做抗震防灾规划,做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这也正是地震局的工作前沿,他们需要这些。 记得第一次参与抗震防灾规划是在2008年5.12地震后,我们竞标一个县级市的规划项目,跟省地震局做对手抢到的。他们地震局有不到十个工作人员,其中五个局长。。。地震局的任务就是定期到社区或者学校做抗震应急宣传。我们接到这个项目后,第一件事就是调查数据,做现有建筑、生命线工程等的抗震性能评估,然后针对评估结果对建筑物、桥梁、道路、水暖电等等做出安全性评估并提出维修加固等的建议,作出现状及规划图。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分析,计算确定应急场所,作出应急指挥方案。根据所有调查评估结果,开发抗震防灾规划系统。 上面讲的是抗震防灾规划。对于资金充足的发达城市,我们主要做应急预警系统。在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上,开发应急预警与指挥系统。从名字上大家可以看出,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这对不同的地震烈度及震中位置确定整个城市的破坏状态分布图,然后根据破坏状态分布结果自动配备人员和物资。而且人员设备的调动情况都是明确的,有备案的。当然这是预警得到的结果,我们还有一套严密的震害实时上报系统,通过上报更新震害信息,然后根据更新情况更新救灾指挥。 从上面的描述大家应该知道地震局的工作范围了吧。主要是做灾前预防,和灾后救援工作。不负责预报,也没有这能力。 其次,我想说一说地震台。地震台跟气象台一样是做实时监测的,但它又不同于气象台。气象台可以通过卫星云图看到云层的运动,从而预测天气。地震台的监测仪器监测到的地震波是具有时效性的,即发生时刻才能监测到,所以无法预报。 当然会有人说那需要地震台干嘛?当然有用了,我们的地震台监测到地震波动后可以令地震工作者及时做出震害预测并启动应急指挥。同时地震数据可以为工程设计规范做依据。通过地震活动情况我们可以合理的做出每个地区的地震风险与工程设防标准,供工程建设使用。 最后,讲一下地震预报。对于地震预报,我想上述两个单位的现有力量是做不到的。那到底有没有可能预报呢,我不敢否认也不会否认,因为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地能力也不断提高。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能实现的,但现在可能还不行。 当然,好多人在地震后回想地震前的一些现象或者监测数据会觉得地震是又预兆的,地震应该是可以预报的。我想这不会错的,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对于一个确定的事情,之前看似预兆的东西当然可以想当然的认为是预兆。但对于一个不确定的事情,谁也不敢茫然的说我看到了事情的预兆。。因为会引起动乱的,如果没发生呢。。。 我们盼着地震有一天可以预报。但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震前准备,房屋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做好合理的应急方案,留足应急疏散场所等等。。 好了,就谈这些。我现在也不做防灾了,把之前学到的一点见识告诉大家,希望能有人喜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大陆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地震专家所述还是记者歪解?
chaohe 2010-3-9 17:02
盛传地震专家说中国大陆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一结论一时骚动,有新浪微博网友调侃曰:2012将近,大地震前都有三个明显征兆:1.井水异常;2.牲畜反应异常;3.专家出来辟谣。但是细心的人都会发现,第三与第二部分重复了。 本人好奇,于是上地震局和新浪网查证之,结果显示如下: 一、摘自地震局网站: 问:近期全球为什么7级以上地震如此频繁? 地震专家: 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 2010年以来,截止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由于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及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 问: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地震专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问:上一次全球地震频发是什么时期?具体情况是什么? 地震专家: 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这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8.5级以上地震7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问:近期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地震,原因是什么? 地震专家: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145次4级地震(12次/月)、20次5级地震、3-4次6级地震,另外,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 2010年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4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地震是2月25日云南禄丰5.1级地震,这4次5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西藏南部和川滇地区。此外,2月18日中、俄边界发生6.4级深震 。(这是关于我国情况的描述) 二、摘自新浪网: 本报讯(记者夏命群)中国地震局专家昨日介绍,2010年以来,全球地震频次的确略高于平均数,但暂时还很难断言全球由此进入强震频发期。 从目前情况来分析,全球强震可能还会持续,但大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记者:近期全球为什么7级以上地震如此频繁?   地震专家: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由于1月13日 海地7.3级地震 及2月27日 智利8.8级地震 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   记者: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地震专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记者:上一次全球地震频发是什么时期?具体情况是什么?   地震专家: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这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8.5级以上地震7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记者:近期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地震,原因是什么?   地震专家: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145次4级地震(12次/月)、20次5级地震、3-4次6级地震。另外,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   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 两文中蓝色字体是关于我国地震情况的语句。相比而言,新浪网上的新闻只是多了一段引言【 本报讯(记者夏命群)中国地震局专家昨日介绍,2010年以来,全球地震频次的确略高于平均数,但暂时还很难断言全球由此进入强震频发期。 从目前情况来分析,全球强震可能还会持续,但大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作者按:对地震术语所知甚少,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能量的释放,是否就等同于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呢?不知是不是我的误解还是记者的误解,O(_)O哈哈~
个人分类: 雨行天下|3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msel: 地震局预报地震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majorite 2009-3-27 08:53
 地震局预报地震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作者:Amsel   作为专业部门,地震局评价自身预报水平的时候,一直存在既当运动员又 当裁判员的问题。由于地震预报的虚报率太高,出于避免无谓的地震恐慌,历 来的震情分析和地震预报都是仅面向政府、不通报公众。这样就给预报部门创造 了上下其手的便利:每次落空的预报,公众既不会关注、也很难了解,而报准了 的(以及那些勉强擦边和有一定偏差的)就可以事后通过媒体宣传出去。这样的 结果就是误导公众,以为凡是破坏性地震都可以事先预报出来、凡是地震局预报 了就很可能会地震。   前几天的贵州威宁地震就是一个例子。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发生在3月22 日晚20点48分51秒的贵州省威宁县4.7级地震,曾于2008年年底及今年3月20日两 次向当地发出预警信息。这则新闻没有说清楚两次预警信息到底是什么样 的时间、空间和强度范围。根据预报部门震情分析的惯例,可以推测,所谓 2008年年底的预报,显然是指2008年12月26日贵州罗甸4级地震之后的一次 震情分析(但是不知道这是一次正确的中期预报,还是一次落空了的短临预报)。 而3月20日的预报,其依据显然是3月13日、16日发生在威宁的两次3级地震(很 有可能也参考了同样处于贵州西部的贞丰县3月18日的3级地震),应当是一次短 临预报。其实,这样的预报本来就是多年来地震局的固有水平,即靠小震报大 震,而不是在汶川地震漏报之后取得了突然进步。   所以,新闻报道不提及预报范围和预报依据,只说出部分的事 实,有很大的误导作用。事实上,由于以震报震也有相当高的虚报率,更 由于中国的地震预报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确定性预报、而不是概率预报,出现小 震之后地震局也无法科学判断,往往会在决策时候造成虚报和漏报。如前所述, 虚报的情况外界很难得知,但是漏报却有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2009年年初,新 疆西部小震频发,地震局专家的解释却是属正常地质活动,结果漏过了2月 20日新疆柯坪县的5级地震。   这种弊端本来可以从技术上解决:由于单个小震之后、尤其是成簇小震发生 后,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会有所提高,地震局应该尽早统计、公布这个小概率数字, 像美国地质调查局那样,小震之后用这个数字来对公众解释,而不是泛泛地说 属于正常,或者把地震活动作为自己内部预报的保留手段。在地震局改 弦更张之前,作为公众、包括媒体,就应该在每次有感小震之后都质询当地地震 局(比如在3月18日的小震之后),是不是已经做了所谓的内部预报,公众 应当采取什么相应的防震措施。有了这种及时、公开的质询,既可以不定期地增 强防震意识,也可以防止预报部门扭曲、夸大自己的成功记录。 (XYS20090326)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0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唐山地震追思(八)
suxinhua 2008-11-7 15:10
唐山地震追思:父亲的手稿 (八)京津(唐渤张)大震要求成功预报?! 现在说说北京方面,国家地震局。 国家地震局是国务院直属单位。那个年代,科研单位的一把手往往只是旗杆作用,不说也罢。当时副局长查志远可说是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报业务的实际负责人,梅世蓉作为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主管华北震情。他们两个人都属于地震预报决策层,从他们的履历看,两人都为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特别是海城地震预报,梅世蓉立过功,她当时也是主管华北震情,曾受到过国务院领导的接见。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之后,全国的舆论宣传铺天盖地。报道称,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开创了人类预报地震的先河,国外没有做到,我们中国做到了。当时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要比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振奋百倍。那个时候,我国处在文革后期,还没有脱离粮食亩产过万斤的时代。国家领导人还真以为我国解决了准确预报大震的世界难题。 牛皮吹大了,压力就来了。 查志远后来回忆时说:华国锋在海城地震后不久就向国家地震局口头提出了京津地区要做到二十四小时前报出五级以上地震的要求京津地区凡是五级以上的地震都要做到成功预报,这是中央国务院给地震工作下达的硬指标。 (摘自查志远回忆录《我们为什么未能预报唐山地震》,刊登于香港明报月刊2006年8月号) 唐山行政隶属河北省管辖,但在地震地质图上,唐山落在了北京所在的板块上,京津唐是一体,属于同一个地震带。其实,唐山离北京并不近,直线距离都长达160公里了。 在父亲的遗物中有一本印刷体资料,是河北省地震办公室翻印的,上面有国家地震预报条例的简单说明,其中写着,为了防止阶级敌人造谣破坏,除中央及省委有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外,其他部门包括地震专业台站和群测点,都不得自行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图7:父亲遗物中的印刷体资料) 唐山地处京津唐地区,首都北京近在咫尺。当时要在京津唐地区提5级地震预报意见,那是冒很大风险的。黄相宁(原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华北三队,唐山地震后曾受华国锋召见)后来回忆时这么说。 在1976年初前后,四川龙门山汶川一带发现有明显的地震异常,当时引起了地震工作者们的强烈关注,他们推断这一带地下可能孕育着一场大震, 可是这场大震会潜伏多久是个未知数,是几个月、几年、还是几十年?后来当地出现零散小震,风吹草动,上级部门在1976年6月中旬终于发布出了龙门山汶川一带的6级地震预报。据说,消息发布后引发了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恐慌,可是,过了一个月地震也没有动静,中央责成国家地震局出面解决,国家地震局作为一个没有行政职能的科研机构为此事伤透了脑筋。(唐山地震过后的8月16日,四川的松潘和平武相继发生了7.2级地震,距离现在的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有200多公里,松潘与汶川分属不同的地震带,松潘平武地震是否对应了1976年初传说中的龙门山汶川地震异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系到首都圈的地震预报非同小可。当时京津唐渤张的地震预报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查志远深知当时地震预报科学的真实水平,可又骑虎难下,他后来表示有一肚子苦衷:预报一次五级以上的地震,就得上报到中央国务院,这可是惊动中央的大动作,一旦把整个京师地区闹了个惊天动地,碰巧预报准了固然皆大欢喜,如果错了呢?如果根本没有发生地震怎么收场?谁来收场?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京津(唐渤张)大震要求成功预报?! 预报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之中时间是最难判断的。地震,号称科学界的癌症,国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准确预报大震,别说精确到一个月,就是精确到年都困难。(最近有报道说,美国科学家2008年预测美国加州将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时间范围是未来30年内。) 国外也曾有讨论说,七十年代的中国地震工作者不知天高地厚,蚂蚁啃骨头般地钻研着地球震动预报技术。这种说法也无可非议,当时的中国地震预报事业处于一个巅峰时期,各地的地震工作者们为了提高预报准确性可说是心力交瘁、呕心沥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地震预报回归现实,地震预报科学重新定位回了探索阶段的初级阶段。) 小震闹,大震到,这是海城地震的核心经验,海城地震的经验最后升华成了这六个字。当时国家地震局为了推广这一经验,曾印制了大量的宣传海报,上面写着小震闹,大震到,地震一多一少要报告。这些海报分发到了全国地震系统的各个基层单位。 海城之前的邢台地震就是小震闹后大震到。邢台地震发生于1966年,震级7.2级。邢台地震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地震预报意识,也没有地震局,邢台地震造成了8千多人死亡,3万多人重伤。 海城地震与邢台地震同出一辙。海城地震预报结果成功,但过程并非完美。海城地震发生于1975年2月4日,1月15日海城地区开始出现小震,大震前三天小震活动突然增多,大震前一晚小震频繁震了一夜,完完全全是一个邢台地震的翻版。几乎所有地震工作者都发出了呼吁,国家地震局半夜0时30分上报了地震预报意见。凌晨的时候海城地区又发生了一个5级左右的地震,一些烟囱被震倒了,大多数老百姓跑出家门。上级领导部门上午经过研究决定,同意发布地震预报。上午10时30分地震预报以辽宁省委的名义正式发出,晚上19时36分大震来临,海城临震预报获得成功。 海城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公里,震中烈度9度,死亡1千多人。 梅世蓉在2006年谈到唐山地震时,她遗憾地说:小地震这个问题,现在全世界都承认,这是一个可靠的前兆。可是唐山......。唐山,在唐山,直到大震发生前一秒,小震都没撞上来。 纵览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从技术层面上讲,海城地震的核心经验不仅是中外地震史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典范,而且也演绎成了成功是失败之母的典范。 然而,奋战在第一线的地震工作者们并没有认同完全依赖小震的观点,许多地震工作者包括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都在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忘我地寻找着地震来临的蛛丝马迹,尽管一些地震异常忽隐忽现、稍纵即逝。 曾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回忆时说:当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河北省地震局和原北京地震队的部分同志都曾察觉到京津唐地区孕育着比较大的地震危险,也看到了某些异常,并且积极地落实核查。 1976年7月27日,唐山地震前一天。唐山气候一反常态,总算结束了一个多月以来的阴霾多雨天气,终于迎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早晨,河北省地震局地震地质勘察组再次前往昌黎地震台,一路上阳光普照。 (未完待续: 九、大震来临)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9129 次阅读|7 个评论
国家公务员:最热4584人争1岗
carrielu 2008-10-26 02:06
新近有师姐投身国考大军,于是略有关注。这一篇文章(京华时报原载)有理有据,很有分量的新闻报告当之无愧,转来与大家共享,若能对那些有志于投考的人提供点信息固然最好,否则就当是茶余饭后感慨一下现今生存的艰难也不错呵! 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结束80余万人报考 国考最热职位4584人争1岗   本报讯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今天凌晨零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终止了历时10天(15日24日)的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   据初步统计,2009年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2008年的80万大关。同时,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也是三年来首次超过4000: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一职已经有4584人争报。较之2008年最高供需比3592:1更上一层楼。    最热职位   残联组联部 4584人抢1岗   从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位来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岗夺得第一,供需比达到4584:1;无锡海关监管一职紧随其后,供需比达到4125:1;厦门地区隶属海关办事处现场监管的3个职位吸引了10205人成功报名,供需比约为3402:1,在最后一刻进入前三名。    最热单位   中央机关国税海关系统火热   从最热门的机构来看,考生的关注点并未有多少改变。中央机关和中直机构的职位依然最受考生关注,如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科技部、国务院办公厅等大部分职位都是几百人争抢一个岗位。国税、海关系统也是报名火热。    往年冷衙门   地震局脱贫气象局冷场   往年报考人数稀少的的地震局今年全部脱贫。地震局有些职位竞争甚至已成白热化。重庆市地震局科技发展处一职位报名合格人数已经达到2317人。山西、陕西、湖北等地的地震局职位也出现了数百人争一职位的情况。与地震局相比,气象局似乎没有那么顺利,像河北、甘肃、江西、湖北、宁夏等气象局都有不少职位报名数为零。同时,审计署、民航总局各地管理局、海事局等也有部分职位无人报考。但就前天200多岗位无人报考而言,昨天,这个数字被减少了一半多。 专家分析   待遇好的单位报考竞争最烈   人事考试网校校长、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组组长周盈认为,尽管每年的最热职位都会发生变化,但其中一个共同点是,报考资格条件限制少、门槛低、待遇好。比如今年的最热职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岗位,在专业、基层工作年限、相关工作经历等方面都没有作出限制,仅要求本科学历和党员面貌。   周盈称,今年最热门的职位仍集中在海关、出入境管理系统和各大部委,和往年相比没什么差别,一个职位出现几百人上甚至千人争相报考是这几年都出现过的情况。目前有相当部分的考生报考时考虑趋冷避热,结果导致冷门也变成了热门,更多的考生还抱有投机心理,报考缺乏理性,所以,很多职位可能出现报考人数虚高的情况。   周盈称,公务员考试考的是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既然考生已经拿到了准考证,就应该调整心态,认真备考。    政策变化   2010年度招考或将减岗位   对于有人提出公务员是否有可能扩招,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这完全是对公务员招收的一个误解。公务员招收没有计划,这主要是根据各个机关和单位自然减员的人数进行统计,所以招收人数只是对公务员人数的补充。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今年招收的人数比较多,第二年招收的人数就会相对少一些。    提醒事项   网上报名截止后不能改报   按照规定,招录机关在对报考人员报考信息进行资格审查之前,报考人员可以更改报考职位。没有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在2008年10月24日24:00以前,可以改报其他部门或该部门的其他职位,但系统自动禁止该报考人员再次报考曾被拒绝的职位。   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系统自动禁止该报考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11月还要进行网上报名确认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可于本月28日8:00之后,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报名序号。11月2日9:00至11月7日16:00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或所选考试地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    公共科目笔试定为11月30日   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08年11月30日。其中,上午9:00-11:00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下午14:00-16:30进行申论考试。   报考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科技部、文化部五个部门的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职位的人员,需要先参加11月29日下午进行的专业考试初试,然后参加11月30日进行的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地点均在北京。    考务费用各地不同29日后可查   考试考务费用以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为依据。具体费用标准可以向承担此次考务工作的当地考试机构咨询(各考试机构咨询电话可于10月29日以后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享受减免考务费用的政策。 原文链接: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45169150pageno=1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