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朱清时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朱清时

相关日志

南柯一梦之后我国高校再现妇人之仁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17 20:52
朱清时的南柯一梦还没什么影子,最近,杭州又抛出了复辟教会大学辅仁大学的计划,让教会大学死灰复燃、让一个办了20年黄了60年的教会大学死灰复燃,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杭州市委市政府的S13妇人之仁?打着一流的旗号,其实就是圈钱、圈地而已。 参考资料: “北平四大名校”之一辅仁大学拟在杭州重建 曾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的辅仁大学,旧时驰名于海内外,当代亦桃李遍布全球。记者3月11日从辅仁大学筹委会获悉,辅仁大学拟在浙江杭州重建,今年争取破土动工,新辅仁将以跻身国际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 据记载,北京辅仁大学创建于1925年,民国时期辅仁大学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比肩并称“北平四大名校”,后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并入其他高校。 海外学子纷纷认为:“重建辅仁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寄托着辅仁前辈如启功、王光美、史树青、娄师白、李德伦等一大批著名人士校友的生前期望。”与此同时,重建辅仁也得到中央领导及教育部高层的关注和重视。 记者了解到, 辅仁大学拟规划在杭州余杭仓前高校园区,毗邻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西溪湿地景区文一西路延伸段,是继下沙、小和山、之江、滨江、紫金港之后,杭州兴起的一座新的大学城。届时,学生规模即在校生达到25000人左右,其中计划外招生及海外交流生5000人左右。目前,用于重建辅仁大学杭州、三门两大校区项目所需的第一期资金即将陆续到位。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7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朱清时作客人民网谈“高教改革与大学精神”
tangminqian 2011-3-13 13:21
2011年03月08日21:12 来源: 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 强国社区 人民访谈 访谈回放 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143124/147550/14093568.html 创建南方科大是和教育界不合理现象作“斗争”    【朱清时】: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 从中科大的对评估不予重视到现在南科大的创建,我们都很佩服您,您是如何与有关部门“作斗争”的,不怕影响您的仕途吗?    【朱清时】: 其实我不是与有关部门“斗争”,我是坚持办大学的精神。当时的评估我们也参加了,但是我坚持评估是要“原生态”的,不去做表面上的文章,不去造假。特别是不去修改数据,不去做很多当初要做的假的东西,比如说假的讲稿什么的,是什么面貌就参加什么样的评估。   现在南科大想实现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人民的理想,一步到位建设一所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建设这所大学过程中,我才知道困难重重,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教育界有很多规章制度,有深层次的问题,阻碍我们现在的大学建设,所以也谈不上和哪个部门“斗争”我们是和教育界不合理现象在“斗争”,我们希望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来。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从来都不觉得我的仕途怎么样,因为我已经退休了,2008年就退休了,我享受了一年的退休生活。这一年退休生活中,我被故宫博物院聘请古陶瓷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以我很享受退休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正在这个时候,深圳筹建南方科技大学,他们采用了一种全球招聘校长的办法,聘请国际猎头公司,由国内外专家组织了一个遴选委员会,猎头公司和遴选委员会运行到最后,大家投票把我列为排名第一个候选人,市委最后就任命我来做这个南方科大的校长。   这是我退休之后的一个新使命。我到南方科大就想完成这个使命,所以也谈不上仕途。    : 南科大的招生计划仍然有不小的阻力,如何克服?深圳市和教育部除了口头支持外,有什么实际措施吗?    【朱清时】: 去年的招生计划一直延到今年春季才实现,我们已经招了45个学生,这45个学生已经开学,现在他们已经到位了,而且我们把他们送到黄埔军校去军训,开学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我们正在努力说服上级领导,像特区一样,让我们先行试,就是先行先试自主招生,如果自主招生没有通过高考,教育部不承认,或者不能发国家承认的文凭,我们就自授文凭,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中国试一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这样的话,使我们的教育界能够有一个新的尝试。   这个尝试要点是什么呢?自授文凭等于把我们学校推到背水一战的位置,你们学校的文凭一定要有含金量,你的教学质量一定要高,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你的学生才能被社会接受,所以,我们没有任何依靠,特别是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做依靠,这样我们唯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行,这正是我们想试的,因为中国高校这么多,但是这些年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大问题,这些高校对提高教育质量一直缺乏内在动力,就是因为有学历做后盾,等于吃“大锅饭”没有背水一战的需求,我们学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为国家提供经验,我觉得,中国的高校要恢复活力,只有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承认你的文凭,而不是靠国家承认你的文凭,这种行政担保,这样我们的高校才能恢复活力。    : 请问朱校长:您最喜欢什么样的学苗,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的淘气“杂家”?还是“会读书”“善考试”的老手?    【朱清时】: 我喜欢什么样的学苗,我喜欢综合素质很高的学苗,综合素质高一方面他应该有很好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洞察力,这样的小孩有很强的能力,当然,我们也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知识,我并不喜欢只会读书,善考试的老手,因为这样的学生如果没有能力做他的后盾,他在读完书,考完试,到开始工作的时候,他往往就没有后劲了,更谈不上创造力了。   这几十年我在科研机构和大学里见过很多优秀的学生,有不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或者在研究所读研究生时,成绩都非常好,但是一旦他毕业以后独立工作,就发现他没有活力了,以至于几十年就默默无闻了,而相反,当初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些淘气的学生,他们读书、考试可能都有很多漏洞,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们有很强的能力,所以他们遇到工作时,能力发挥出来了,这样的学生往往就比较有成就,这种例子我见得很多。所以我喜欢那种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当然希望这样的学生有足够的知识。 高教改革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学生    : 请问朱校长,高教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朱清时】: 高校改革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高等学校焕发出生气和创新能力。我们民族要复兴,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要有大批自己培养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样都要靠教育来实现,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现有大学还离这个要求相差甚远,还不符合人民的需要。所以,高校的目的就是改革我们现在的高教体系,改革我们的大学,让我们大学恢复活力,得到创新能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大学。    : 请问朱校长,您创办南方科大的理念是什么?    【朱清时】: 朱清时:其实我是被聘到南方科大当校长的,南方科大的理念和定位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我去之前就定下来的,这个理念就是要参照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一步到位的在深圳建一所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为什么要这样定位呢?是因为深圳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大量的经济上的财富,但是深圳又迫切感觉到自己在地位上不高,因为深圳没有国际承认的一流科技教学机构,深圳就迫切需要赶快建这样一个机构,他们把建这个机构的愿望都浓缩在创建南方科技大学里。   我是他们为了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请猎头公司全球招聘,由遴选委员会专家选出来的,然后选出来之后,我还并不想去,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动员之下,在遴选委员会的专家动员之下才到深圳去上任的。   我去的目标和我的责任就是实现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人民定下来的目标,就是一步到位的创建一所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但是这一年多遇到的困难也正在与这个定位,这个定位恰好和中国教育体系中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迎头相撞。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的教育的规章制度是只允许渐进式的创建大学,就是一步步走的,这集中体现在你要想招研究生,一个学校想招研究生一定要事先把学校建好,建得成功了,教育部来评估,评估好了,你可能能够得到硕士学位授权,硕士学位授权若干年了,做得很好了,你才可能一个个申请博士点授权,博士点授权通过了才可以招相关的博士生,这样要通过很多年反复申请评估才有可能变成研究型大学,所以这种规章制度是不允许一个大学从创建开始就一步到位要建成研究型大学。   但是深圳定了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和教育的规章制度有冲突。对我来说,对全社会人来说,对教育界人来说,深圳订立的目标是对的,因为世界上一步到位建成研究型大学很多,而且这样的大学很诱惑力、很有创新能力比如说香港科技大学、比如说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还有韩国浦项科技大学,都是这样,筹建之初就研究型大学。而且在中国,大家都在说,我们高校尽管有两千多所,但是基本上千校一面,基本上都是一个相貌,大家都办成一种样子,所以中国教育改革急需要有新的模式出现,办成新型大学,所以大家觉得应该尝试一步到位办一所研究型大学,恰好这点和教育界的规章制度发生了矛盾,因为教育部的规章制度不允许一个学校在筹建之初就允许你招研究生,不经过事后一步步评估,一下子就让你招研究生是不允许的。   而且教育部这种规章制度,这种做法在过去30年中已经法制化了,比如学位条例就是把这种规章制度法制化的代表,学位条例规定,任何高等学校,或者科研院所你要招硕士、博士研究生都要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授权是什么含义?因为国务院显然不会管这么具体,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实际上就是教育部一个司在运作,主要是这个司在管,实际上就是教育部授权。   我们办南方科大学这个定位和目标就注定了我们要走的路是很艰难的,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艰难的前行,希望能够克服这个困难。    : 嘉宾好!什么是大学精神,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大学氛围是否应当是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精神升华,大学即是大家之学?    【朱清时】: 一个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者自律是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大学自治就是大学一定要办学独立才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英国牛津大学是七百年的老校,为什么它可以保持一直是世界一流?七百年够长了,就在于它的大学独立,这是它的主要精神,而且它七百年坚持不变。大概十年前发生过一件全世界都知道的故事,就是英国北部有一个郡,相当于我们一个省,里面有一个女孩子得了全A,就是所有成绩都是最高分,按照惯例这样的学生就可以被牛津大学录取,这个县过去还没有上过牛津大学的学生,所以大家都欢呼,都觉得要出一个牛津大学的学生了,但按照牛津大学的办学方法,他们招生不光是考试,还要面试,由三个教授组成面试委员会,这个面试委员会面试这个学生以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个学生不适合上牛津大学,于是牛津大学拒绝了她,当地郡里议员找英国的教育部长,教育部长和牛津大学说,这个郡从来没有上过牛津大学的学生,牛津大学没有理他,他们又找英国的副首相、首相,那时首相和牛津大学说,牛津大学也不理他,就是说我们几百年规律,要录取新生由三个教授委员会决定,学校小镇都没有权利改变这三个教授的决定。   所以这个学生没有被录取,有一次首相在一个公开活动私下时就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太古板,这样一个学生都不录取,应该与时俱进,结果记者把这句话报道出来,牛津大学全学校师生就游行,抗议首相干预牛津大学的办学独立,也取消了这个首相在牛津大学荣誉博士的称号。   这个故事凸显出,牛津大学之所以七百年一直是世界一流,就在于它办学独立。它也是一个公立学校,也是英国政府出资的。但是英国政府是靠立法来管它,首相这些人都没有权利对它指手划脚,只有这样这个学校才能办好,这是大学的第一个精神。   第二个精神,学术自由。学术研究一定要有自由的学术思想,有这种氛围才行,大家可能出于自己的看法好恶评价一个学术问题,但是不能用这种评价,任何人也不能干预一个人的研究,这样才能保持学术上的创新,因为创新的东西,创新的新思想,在最初诞生的时候往往都是很弱势的,你如果有人干预的话,就会被扼杀。所以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中的第二个重要成份。   第三个精神是学者自律。大学是象牙塔,是靠全社会支持的,公信力是大学的生命线,如果大学失去学者自律,学者开始造假,开始论文造假,造假文凭,或者说假话,那学校可能失去公信力,失去公信力就是失去社会的支持,所以简而言之,大学的精神就是这三个方面。    : 请问朱校长:您在办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您有没有想过把这些问题都公布出来?这样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谢谢。    【朱清时】: 这一年半我在深圳办学中遇到很多问题,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这是市委市政府给全市人民,在我去之前就确定的。就是一步到位建成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个定位和现有的教育界的法律法规有矛盾。因为以我们的学位条例为代表的法律法规,不允许任何一个学校在筹建之初就招生研究生的权利,但是如果没有招生研究生的权利,我们就不可能吸引引进一流的研究型人才,如果不能一开始就引进一流的研究型人才,那这个学校就不可能建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是一个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我们没有研究生招生权,我们不可能引进一流的研究型人才,我们就不可能建成一流研究型大学。所以我们要研究生的招生权,现在的法制法规又不允许在你还没有建成之前就给你这些权利。   尽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一个大学在筹办的时候是否招生,能够招研究生,是它的创建者,就是说他们的董事会决定的,就是学校自己决定的,不需要任何批准,但是在我们国内这些事都需要教育部批准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实现南方科大的办学定位就是一步到位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就可望而不可及了。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   第二个困难,我事先去没有想到,就是从零开始组建一所大学。本来以为这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南科大的优势,但是,工作了一年多发现,从零开始我自己也没有团队,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业务团队,所以,大小事都要自己去操心,而且我现在操心的这些事大多数都跟业务没有关系,都本来不是我做校长应该干的,这样我很疲惫,还害怕这件事搞不好。而建这样一支团队一定要市委市政府直接来参与才行,因为要需要调很多得力的干部,需要引进很多得力的人才,现在我想,我们说服了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正在想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困难,我们的理想是依法治学校,我们需要制定出学校运转的法律。这个法律要立法,可能得要三五年时间才行。在这之前,我们想先制定一个政府规章作为法律来做,制定规章我们已经花了大半年时间,现在刚提交政府去,政府讨论通过以后,我们就依据这个规章,这个规章就规定,南方科大要设立理事会,南方科大是在理事会领导之下运作的,等于理事会没有成立,我还不知道应该向谁汇报工作,也不知道该向谁要求我们南方科大需要的条件和资源。只有直接去找政府,找书记,找市长,而他们又很忙,所以,南方科大的工作推进一直很缓慢,现在希望能够解决了南方科大难以运转的法律依据,能够成立理事会,把组织机构健全起来,我们就可以正常运作了。   所以一言以蔽之,这一半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一直到现在,这些困难都还没有完全解决。   至于问题我愿意公布出来,因为我们是教改探索实验学校,公布出来让大家看看建立这样一所新型学校遇到什么问题,可以供其他人参考,也许有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大学去行政化的本质是要由权利主导转向学术主导    : 您创办的这所学校教师如何招聘?有什么特殊要求吗?我能去吗?    【朱清时】: 我们学校的教师是分三类:第一类是年轻的,像博士后这样的人,我们希望有一百多个,博士后到我们那里去,他们很有活力,而且他们在两三年以后,就可以双向选择去留。第二类,常规的教学人员,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这些教授和我们国内的其他重点大学的教授一样,工资待遇我们按照我们学校的标准发,会比其他同类学校要高一些,以使我们学校的教授位置有更好的竞争力,深圳市批准我们学校设第三类教授,这类教授是特聘教授,分两种:一种是特聘讲座教授,一类是特聘领军教授。   第三类这种教授,他们的薪酬待遇与国际接轨,比如说我们要聘三十多位特聘领军教授,他们都是各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薪酬待遇就比照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薪酬。讲座教授工资比领军教授稍低一点,和美国大学教授可以比照,讲座教授我们将招50个左右,我们将在全球来招聘。   评审机制是这样,特聘教授我们将成立国际评审委员会,通过国际学术界大家背靠背评审,能够保证我们特聘教授评审是与国际接轨的。常规教授的评审由校内学术委员会主导,我们学校简化机构,不会成立职称评审委员会机构,这些教授评审都有学术委员会来进行。   这些常规教授会聘请一百多位,这样我们总共加起来三百多位教师,包括博士后、常规教授、特聘教授。所有特聘教授都会申请成为深圳市引进人才。因此他们也会得到深圳引进人才提供的福利待遇。他们会得到深圳市提供引进人才一套房子,因为深圳住房太重要了,能够得到深圳市一套住房是很难的。    : 朱校长:你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时,咋不改革呀?为什么退休后才改?    【朱清时】: 我认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时也在尽力改革,比如有网友问到我评估时就怎么怎么做的,那时我们对教育部的评估就是采用原生态评估的方法,就是不造假,不搞表面文章。实际上我们当时就是在改革,但是,在中科大校长任内,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大幅度的改革,框架已经形成了,队伍已经形成了,学校是集体领导,所以不可能做一些超常规大动作改革。   不是退休后才改,是我退休后才被深圳聘到南方科大校长,深圳有决心建这所学校要做一些根本的改革,所以我去执行深圳市这种意图,去创建一所大幅度改革的用新的机制,用现代的大学制度建立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这就是南方科技大学。    : 朱校长:你改革精神令人钦佩。社会环境如此。资金问题长期如何坚持?    【朱清时】: 因为南方科大是深圳市建的,所以深圳市保证南方科大的财政经费,但是这种保证我们是希望通过法律来保障。我们正要立法,以前媒体说“章程立法”,这个话不严谨,因为学校章程是对校内,我是要制定南方科大管理条例,由深圳市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因为深圳市特区有立法权,在这个法律里就要把我们的经费用法律条文规定下来。   具体说,这部法规定南方科大通过理事会领导的,南方科大理事会由三部分人组成,第一部分市委市政府、深圳市的领导;第二部分,企业家和有实力社会知名人士;第三部分,国内外教育专家。理事会组成以后,他们每年就有一次会议,审查南方科大第二年预算,理事会只要审查通过了我们的预算,这个预算就会列为第二年政府的财政预算中间的一部分,我们就不用再写申请了,只要给理事会报告,得到理事会同意就行了。   如果用这种机制,我们的财政保证就是靠理事会审查通过的预算,由政府来提供,我相信,无论政府如何更迭,都会坚守这种承诺,都会坚守这个即将制定南方科大管理条例法规,因为南方科大是深圳市发展内在需要,深圳市经济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现在需要提高自己的科教水平,他们急需要一所像南方科大定位的新型大学,这样的大学出现后才能使深圳市跻身世界大都市行列。    : 朱校长--------今年南科大招生算是特招了,现在拿到出生证了,以后怎么招生?从过一本分数的学生中招吗?    【朱清时】: 这个事正在和上级商量,我们希望我们学校能够零批次招生。所谓“零批次招生”相当于清华、北大、香港大学招生,他们招完的学生可以参与第一批招生录取。南科大在这些录取之前,因为我们录取很少,报考南科大的人,如果没有被录取,还可以参加其他重点大学的录取。这是我们的理想,现在还没有得到正式的批准,我们希望招生办法是自主招生,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可以批准我们不通过高考来招生,但是我们的考试一定水平比低于高考。就像今年我们的招生一样,我们出的题专家都承认水平实际上比低于高考的水平。另外我们还有辅助的考试,一种是能力测试。我们有一些系统的世界上很成功的方法,来测试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记忆能力等,这些能力给他有多少知识关系不大,这是他本身的素质。比如我们这次考试测想象力。我们就发给学生一个考卷,上面有两个圆圈,两个三角形,两条短线,让这些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组成一切可能的图形。看他能组成多少,像积木一样组成可能形状的东西,想象力越丰富组成的越多,有的学生就组成了28个,正常的学生一般组成八九个就及格了,由此可以考验出学生的想象力。   能力测试之外我们还有很全面的心理测试。我们请专家对学生的心理能力、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测试,这个测试一般要花两个钟头,这样把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第三是面试,三个教授和三个学生集体谈话,这些是测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学生的注意力,口头表达能力,口头理解力,这三种考试和笔试加起来,我们相信会比高考更完善、更全面,所以我们的测试更容易找到有创新能力的苗子,希望他们来到我们学校培养。    : 大学去行政化,您是如何理解的?就您在南科大的实践而言,有什么感想?这一目标实行起来有哪些难处?    【朱清时】: 大学去行政化不是意味着大学不要行政管理,相反,大学需要很高效的行政管理。大学去行政化的本质是要由学术主导,而不是由学术权利来主导,由行政权利来主导就是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由学术主导就是谁有真理谁说了算,大家都服从真理,不分地位。   学校是一个教学机构,学校只能有学术主导才能办好,如果学校是由行政主导就会谁的管大谁说了算,学校就会失去生命力。所以我们南方科大想做的教改实验,其中一个很重要一点该是恢复学校的本来面目,就是由学术主导,不分人的地位、年龄、资力、只要谁有真理就服从谁。   最好的例子是钱学森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钱学森讲过有高度创新的例子是加州理工学院,他曾经在这个学院工作过多年,有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有一次,他发现他的老师冯卡门论文中有一个错误,他就给冯卡门指出,冯卡门并不没有理解,冯卡门就和钱学森发生激烈的争论,这样激烈的争论了一下午,这件事本身就说明加州理工大学就是崇尚真理而不是崇尚地位,因为冯卡门师地位很高,而且在学校也是领导,钱学森只是学生助手,能够评论争论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良好风气。   更难能可贵的,钱学森第二天早上睡觉起来之后,他发现冯卡门已经在门外等他,他告诉钱学森,你是对的,我错了,像冯卡门这样大师可以向自己的学生承认自己的错了,这就是学术主导的含义,就是谁有真理就服谁,而不是谁有地位,谁的权利大就服谁。这就是我们讲的去行政化的最本质的含义。 要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必须把大学推向市场    : 朱校长,在现在国情下,你们专注科学,是不是要办苏联那种单纯的工学院?比方说鲍曼工学院加里宁工学院那种形式的学校?    【朱清时】: 目前我们办学目标是办成像加工理工学院或者普林斯顿大学、法国巴黎高师,这种精品型的理工科学校。我对前苏联的这两所大学不熟悉,所以我不好评价。    : 朱老师好,请问您的南科大是要培养工程师呢还是科学家呢?    【朱清时】: 南科大要建工学院或者理学院,所以我们既想培养科学家,还想培养工程师,南科大想推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并不单纯去培养科学家或者工程师,而希望我们学生都能交叉或者集成。    : 钱老说中国大学教育不出一流大师,你用什么实际行动驳斥钱老这个荒谬说法?    【朱清时】: 我很赞成钱老的说法,现在中国大学确实没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师,这是事实。你想,现在我们国家科技界最崇高的荣誉就是国家科技奖,每年奖给两个人,得奖人多数都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而且都有八九十岁了,大概有三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像王选这些人,他们也是50年代早期的。再随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40多年办学,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获得国家科技奖,这是一个事实,这说明确实现在的大学没有能够培养出一流的大师。   我们建南方科技大学内心里一个愿望就是找到“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我们这一年多已经逐渐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有想到问题,我觉得,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找到这个答案。    : 朱校长,刚才您跟网友交流的时候,提到您“接近找到钱老问题的答案”,您所说的找到的答案是什么?    【朱清时】: 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一直不能提高有一个重要的机制上的原因,这就是中国的大学发的文凭全部是国家承认的国家文凭,他们的学历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   以前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错,但是现在才发现,这种国家文凭,国家承认的学历实际上是个“大锅饭”。一个学校只要攻关能够发国家承认的文凭,能够使学生得到国家承认的学历,那么这些学生就基本上满意了,他们就愿意花钱来读书了,所以,很多大学没有内在动力要去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人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这是很不容易。   如果光去攻关去得到发文凭许可权那是比较容易做到,所以很多大学都争取得到这个许可权。得到发国家承认文凭的这种权利之后,他们就没有再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质量了。这就很类似于过去中国的农村吃大锅饭,大家没有积极性种粮食,现在中国的大学都没有积极性提高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把中国大学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来评价,看社会是否认可你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决定社会接不接受你这个学校的文凭,而不是靠学校的文凭是否由国家行政权利做后盾,如果要走到这一步的话,中国大学的活力就可能真正解放出来了,那时中国的大学都竞相“背水一战”,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好的工作,去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机制问题解决了,大学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大师,如果教学质量不提高,培养一流大师永远是遥不可及的。    : 请教清时校长:大学是否应当摒弃一些极端功利,世俗及浮躁?回复一点矜持,清高及超脱?    【朱清时】: 我基本同意你的看法。大学不能功利,大学应该是培养有长远眼光的人。如果功利的话,大学就都去办公司了。   大学在社会上的首要功能是引领社会文化,而首先不是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大学一定要引领社会文化,比如像诚实守信、淡泊名利,这些都要靠大学引领。大学应该是社会上道德高地。如果大学培养的学生都能够城市可信,那么社会上有一些坏的风气就终将被清除,年轻人终将要进入社会,他们会清楚社会上一些坏的风气,如果大学不再是道德上的高地,那社会就缺少了净化气,就没有希望了。所以从这点来说,大学不应该过分功利。   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大学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大学也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这是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但是这个大学社会功能不能急功近利,不应该像商人一样,还是应该提倡面壁十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出有长远意义重大的贡献。    : 政府应注重教育深层次问题。教育是根本,必须给以足够重视,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实际践行如何呢?事实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着眼点往往放在投入、设备设施、学校数量、入学人数、专业设置、学历层级等表层上面,这实际上是很不够的。要更多的着眼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实效上面,放在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是否真正成为了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推动者上面。必须这样做,否则,我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就难得到根本改变,甚至会更加恶化,目前的盛世光景就难长期延续。详见: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boardId=1view=1id=271103    【朱清时】: 我基本上赞成你的意见。确实我们应该着眼于教育的最深层次的问题。最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是实事求是,就是讲究实效,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不要做表面文章,特别不能浮夸,单纯追求政绩工程。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是让整个校园安静下来,让学生、老师有足够多的时间静心看书做学问,如果老师、学生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做学问,他们终将学好,或者做出成就的。   过去一些年,我们的大学都过多卷入各种各样的事情里去了,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建新园区、扩招,这些都使大学教师和学生坐不住,这样就违背了把大学办好的最深层次的规律,就是让大学安静下来。   另外我也同意,大学需要有好的校长,因为校长是学校的CEO,行政领导,他应该有眼光,有胆略能够坚持真理,能够坚持教育的规律,这样的学校才能办好。你比如像过去十多年,所有中国的大学都卷入到贷款建新园区事情里去,这就是一个很令人奇怪的现象,因为大学校长其实都会意识到,它有没有必要,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必要建新园区,并不是每个学校都需要贷款,而且贷了款,还要还利息,你学校有没有办法还利息,这事情怎么不考虑,说明有人并不是太尊重教育内在的规律。   所以,我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   此外,特别赞成的是,要招一些好的学生做师范生,让师范学校有好的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新鲜血液,老师队伍才有新鲜血液,教育才能够一代搞得比一代好。    : 朱校长,你办的是科技大学,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有什么打算?你们学校的校训想好了吗?    【朱清时】: 我们办科技大学非常想把人文教育搞好,改变理工人文知识比较薄弱的状况,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给新生开设了一些重头的人文课程。我们请了香港科技大需的丁学良教授来主讲一些人文课程,也请了一些著名的专家来讲周围古典文学经典选读,让我们学生从新生开始,就熟悉社会科学和中国的古典文化。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光有理工科知识,而且有好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至于我们学校的校训,现在有很多想法,还没有确定,因为我们学校历史还比较短,而且我们学校的骨干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希望等到我们骨干队伍建立之后,集大家的思想来把我们的校训确定下来。    : 我觉得文凭不文凭不关键,自由与否才是近代意义上大学的存在前提。    【朱清时】: 其实我在刚才讲到大学的精神时已经说了,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三要素之一,而且大学要独立,这也是某种意义上要有大学办学的自由,所以,现在大学制度,或者是要成为在历史上成功的大学,它都必须要有思想上的自由和办学上的自由,因为大学的终究责任是引领社会,引领社会的发展,这只有它在学术上有自由才可能。   你回顾一下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真正引领了社会发展的这些东西,像哥白尼学说,一开始提出来是非常弱势,很怕教会反对他,很小心翼翼的,如果没有自由的话,它就被扼杀了。   像伽利略、布鲁诺,科学发展的每一步,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起初都是由很少数人才知道,所以,学术自由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样的人被保护,人类才有希望,如果这样的人不被保护,大家都很强势,一下子把所有人的自由都剥夺了,都照自己的方式去思维,世界就无法进步了。    【朱清时】: 谢谢网友们的关注,今天时间关系就回答问题到此结束,希望以后能通过人民网微博和大家交流。再见。    嘉宾简介   朱清时 出生于1946年,汉族,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化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6月-2008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   2009年9月14日深圳媒体报道:经过历时一年多、在全球范围的严格遴选,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最终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的最佳人选。
个人分类: 教育人物与历史|1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给朱清时老乡的南柯一梦泼瓢冷水
热度 2 冯用军 2011-3-9 17:18
最近,某报纸吹捧说:“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委员很郁闷。去年一年,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招揽人才。论号召力,海外的教授们都还认他这个招牌; 论理念,南方科大总结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欲重新架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论薪资,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学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于香港。” 牛B不是吹的,这回是写的,白纸黑字,发在某大报上。 国外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还是一个研究领域,我国将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不过30来年,我看过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和论文,虽有有人提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但没有一个得到世界公认。因为,至今也无法凝练出大家公认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无法实证之。 说句实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可能有某些共同的原则,或者一些相似的经验,但至今,我可以说,还没有什么发展规律,如果有,可以提出来,按照规律的定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全可以反复验证的。 我这个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这些多年来,都不敢说总结出什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我想,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通病,动不动就提所谓的“规律”,其实不过是些个原则、经验或者推论、原理之类的玩意而已。 南方科大,如我所料,根本就拿不到“准生证”, 朱清时以满足个人私欲、自以为可以“人生第二春”,就是把那些学生拿去当“实验品”,以为以此可以要挟教育部松口,其实是一厢情愿、不负责任的做法 ,教育部怎么可能给你“放行”?那以后其他地方也要“一步到位”办研究型大学,深圳不要以为有钱就了不起,这年头,有钱的地方多了去啦。 深圳有钱就可以办南方科大,那其他有钱地方还可以办北方科大、东方科大、西方科大,等等,那还得了,教育部岂不是要乱套。 我可以下个预断,一所连专科条件都没有达到的男科大学,没有我们的帮助,是不可能达到它的目标的。咱们四川有句老话:没学会爬就想走,没学会走,就想跑,早晚会跌跤的,而且,以朱的能力,估计这一跤还跌得不轻。 所以,奉劝老乡朱清时,省省吧、醒醒吧,南柯一梦,而已,救人一人,胜造七级浮屠。真的对那些孩子负责的话,现在放手还来得及,放放手吧,不要耽搁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的青春、前途、希望,手下留情,早日遣散,给他们重新选择的出路吧、让他们去真正的大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耗在一个没人承认的“筹办大学”里! 或者,朱清时老乡,你真要玩“出格”、搏“出位”、藐视教部的话,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干脆宣布“自售”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包括自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一步到位、一了百了,然后召开个发布会,让深圳掏钱,请点名流大腕、报社记者,然后登高(现在那个破行政楼是不错的选项)一呼:南科大已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学(为了逼真效果,最好梦里先演练几遍)。 朱清时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怪圈 无一流师资就不能获得研招资格;无研招资格就不能吸引一流师资 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委员很郁闷。去年一年,他经常飞往世界各地招揽人才。论号召力,海外的教授们都还认他这个招牌;论理念,南方科大总结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欲重新架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论薪资,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学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于香港。 其中不乏有一流教授动心,甚至打算带着团队前来投奔,可最后他们还是打了退堂鼓。理由很简单:南方科大没有研究生培养资格。 学界通行的一个规律是:一流的教授必然有科研课题,而其首要条件就是要带研究生。恰恰就是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南方科大还做不到。3月1日,这所新大学正式开课时,只有教师十来人,管理人员30多人。 他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不具备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获得招博士研究生、办研究型大学的资格;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就不能吸引来一流的师资。没有鸡哪有蛋?没有蛋哪有鸡? 到底应该先完成哪个选项呢?按照最初的构想,朱清时显然是要“蛋”和“鸡”同时一步到位。他这样设计南方科大的发展道路:利用深圳丰厚的财力,仿照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内建成小而精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个构想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延揽一批世界一流教授,然后招来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并就此形成良性互动。 但是这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疏忽了一件事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所有的中国高校只能走渐进发展道路。 在舆论为朱清时“自授学位”的破格举动一片叫好声中,也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最能够洞悉他的苦衷。朱永新说, 按照常规,朱清时招专科学生没问题,因为办学需要的土地、设备、师资等,对深圳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朱清时要招博士。按照现行规定,必须等专科生毕业几年,学校才可以招收本科生;本科生毕业几年,才可以招收硕士生,然后才有资格招收博士生。这样,没有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64岁的朱清时等不起这20年。 他不得不改变策略,选择了最按部就班的做法:先招一批本科生,并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们讲基础课。 尽管朱清时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给自己留下缓冲时间:今年入校的本科生两年后才会面临专业选择。而这两年时间,他要为破格招收研究生而继续努力。 社会之所以为南方科大叫屈的声音不绝于耳,无非是相信以朱清时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圳市政府的雄厚财力,可以创造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奇迹。 从 严格意义上说,按照南方科大的现有条件,目前显然连办专科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招收研究生。无论是像美国那样由权威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估认可学位,还是像别的国家那样由政府审批大学的学位授予资格,南方科大目前都不会获得学位授予权。谁会认可一所十来名教师的学校有学位培养资格呢? 一位领导听了朱清时的描述,很感慨:如果你想建一栋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一个猪圈,然后再改。必须从第一块砖开始,就是按照豪华别墅的标准去建设。 去年,南方科大在体制内出“格”了,宣布自授本科文凭。很多人不理解朱清时的初衷,对此充满质疑:朱清时的个人声望,怎么能与整个国家的学位认证制度抗衡? 对此,朱清时只能无奈地苦笑。如果有可能,他更想直接自授研究生学位,以便能早日完成自己建设一所一流大学的梦想。 经过一番调查,他认为南方科大的做法并不突兀:“社会对文凭已经失望了!”以深圳为例,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未必强于农民工,大学生起步工资与农民工差不多,都是2000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大学教育的含金量在下降。 南方某省的一个二级学院更是让朱清时哭笑不得:办学条件很差,甚至连教师都没有,干脆就临时聘请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去讲课,而研究生上课的方式再简单不过,就是念书本。这个学校的师资条件比目前筹办中的南方科大还不如,但它却享有正式的本科学位授予权。 “这些学校的学生学不到东西,但是为什么还要交很多钱去读书呢?”朱清时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就是为了买一个国家承认的学历和文凭。有国家承认做后盾,这个文凭就是铁饭碗,就有含金量。而这是行政权力的含金量: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好也不怕,只要有文凭可发,就有学生来上。因为组织部门提干会承认这个文凭,考公务员也会承认这个文凭。” 让他忧心的是,“文凭保护了落后,落后的高校不可能被淘汰,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在公关,公关各种许可证和授权。高校多年来提高质量一直没有太明显的见效,在于机制决定大家不需要提高质量,只要得到文凭授权,就有市场。” 今年,朱清时准备上交一份提案,希望重新审查和修改教育法律法规,去掉对高等教育发展起不利影响的内容。这位以改革精神著称的大学校长衷心地希望:中国教育要改好,机制就要改过来,让我国的高校丢掉“国家承认的文凭”这个铁饭碗,把他们推到市场上去,为生存去打好提高质量的“背水一战”。这样一来,我国的高教才能焕发活力。 “不要让高校再吃大锅饭了!不要让‘文凭大锅饭’在高教界寄宿!”他说。 朱清时很清楚自己没有了退路:去年一年都是如履薄冰,今后的路更难走。如果说以前,退出是一项随时都可以有的选择,但是随着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批学生的报到,退出的选项不复存在。他必须对这些学生负责了。 作者: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3-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11/031222091694.shtml 教育部批准南科大可试办本科 经费由广东省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03: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周伟良、鲍文娟)昨日,南科大官网首次透露了《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内容。   根据《通知》,南科大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解决。此外,教育部批准筹建期的南科大可以试办本科专业。   这是否表明教育部已批准南科大取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和文凭授予权呢?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在作客人民网时表示,目前南科大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    发展经费由省统筹解决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24日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该通知,同意筹建南科大,学校代码为14325。” 昨日,记者登录南科大官网,该网并未刊登《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的原文,而是以《南方科技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的新闻公告透露了相关内容。   根据新闻公告,《通知》明确承诺,教育部在南科大筹建期间,将给予指导和大力支持。《通知》要求南科大的办学章程要明确基本的办学制度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   根据南科大官网介绍,南科大是深圳市政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筹建的一所新大学。此外,在上个月25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筹)的通知》,明确南方科技大学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   但根据《通知》,南科大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解决。   按照有关规定,南科大在筹建期满后,由广东省向教育部提出正式设立的申请,教育部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南科大筹建情况进行考察,并提交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评议,通过后将正式批准南科大成立。    南科大可试办本科专业   《通知》特别说明,“南方科大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这项内容是以往关于教育部批准南科大筹建的报道中所没有提到的。   这是否表明教育部已批准南科大取得本科层次的招生权和文凭授予权呢?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近日作客人民网时表示,目前南科大在招生问题上确实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完全批准。“南科大正努力让上级批准自主招生,或自授文凭,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文凭为社会所承认。”   然而,朱清时更愿意选择自授文凭,“中国的高校要恢复活力只有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承认文凭,而不是靠国家承认。”朱清时希望中国试一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这将是教育界一个新的尝试。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去行政化”:朱清时作茧自缚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1-3-6 16:57
“去行政化”:朱清时作茧自缚 朱清时摸了 4 摸就到处喊难了。 摸摸摸:朱清时的第 4 摸,后面还有第 5 摸 (点击) 第 1 摸:摸教材。 摸教材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教材。 第 2 摸:摸培养模式。 摸培养模式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培养模式。 第 3 摸:摸学术空气。 摸了学术空气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学术空气。 第 4 摸:摸行政。 朱清时暂时认为,关键问题是“去行政化”。 以上是俺对朱清时 2009 年访谈录的总结概括。 朱清时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怪圈 (点击) 无一流师资就不能获得研招资格;无研招资格就不能吸引一流师资 朱清时被动就被动在自己在南科大竖起了一面杏黄旗( “去行政化” )。 目前,北大是副部级,清华也是副部级。 如果你朱清时先生在竖起杏黄旗( “去行政化” )之前能弄个副总理级,比北大清华高出两个行政级别,今天你老人家就不会为“鸡和蛋”的事情到处呐喊了。 如果朱清时有个副总理级(或再大点),一切问题就都好解决了。 附录:邓小平搞大学改革的故事 1977 年 6 月 29 日 ,太原。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坚持 “ 两个凡是 ” 的观点。太原会议前,教育部草拟的关于招生工作的意见,业经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原则同意提交会议讨论。早在 1971 年,由 “ 四人帮 ” 控制,召开了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纪要》,认为 17 年教育战线基本上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在这样一个大的政治背景下,试图冲破 “ 两个凡是 ” 的束缚,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重新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生,显然阻力重重。因此,会议结束时,基本维持了前几年的招生规定。    8 月 4 日,教育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提出: “ 今年先在少数高等学校进行试验,以便取得经验,明年推广。 ”“ 试招人数 4000 人至 1 万人,约占全国招生总数的 2% 至 5% 。在随《报告》附上的《关于 1977 年招生工作的意见》中,仍然维持了 “ 十六字 ” 的招生办法。关于文化考查,《意见》提出 “ 重视文化程度 ” ,文化考查方法 “ 采取口试、笔试等多种形式进行,提倡开卷考试,独立完成 ” 。同时提出 “ 不要凭一次考试决定弃取 ” 。招生制度的总体框架并没有受到触动。 就在教育部报送《报告》的同一天,历经 “ 三下三上 ” 刚刚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是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召开的,他要求从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所属大学,各挑选 15 名科学家参加会议。对这些人的遴选,有三个条件:第一,参加会议的人要有真才实学;第二,要有见识敢讲话,能说出东西来;第三,不能跟 “ 四人帮 ” 有关系。当时找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容易,找跟 “ 四人帮 ” 没什么牵连的人也不容易。但是后来会议就开成了。那时候参加会的好多同志都是 “ 文化大革命 ” 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都还戴着这样的帽子,都是知识分子。   会议是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进行的。他说: “ 科学和教育是 ‘ 四人帮 ’ 破坏的重灾区,你们各位恐怕也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打倒了,吃尽了苦头。这样的会十年没有召开了,如果不是打倒 ‘ 四人帮 ’ ,我们也不可能坐到一起来。现在,中央要我抓一下科学和教育工作,怎么抓?我请你们来座谈,就是请你们出主意,谈一谈科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怎么搞。希望各位畅所欲言,用不着再担心 ‘ 四人帮 ’ 打棍子和戴帽子了。 ”   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会议的确开得生动活泼,真正出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局面。会上真是太热闹了,大家畅所欲言,把真正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会场上有很多话筒,大家都抢话筒去说。   在最后一天,邓小平做了比较系统的发言,前面几天,他基本上在听。偶尔他没有听清楚,他女儿邓楠就坐在边上帮他翻译,在他耳朵边上说几句。除了这以外他很少说话,主要是代表讲。   查全性,时任 武汉大学 化学系副教授。他知道虽然名义上高校从 1977 年以后恢复上课,也恢复招生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招生是根据所谓的 “ 十六字方针 ” 。虽然说是 “ 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审查、领导批准 ” ,实际上就是一个领导批准,前面三句话都没有很认真地去进行。   据查全性回忆,那时候学校里对于招什么样的人到学校来上课是完全没有自主权的,这样对教学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学生中有程度好一点儿的,也有程度差一点儿的。因为还有一个口号叫做 “ 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 ” ,所以你一切教学都得照顾班上最差的同学。这样一来教学水平根本没有办法保证。 在 8 月 6 日的会上,查全性的发言做了认真准备,在发言时情绪有些激动。他说: “ 大学的招生工作是培养人才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它好比农业上的筛选良种。从武汉大学五年招生的情况看,按照 ‘ 十六字 ’ 方针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差悬殊,质量没有保证。所谓的 ‘ 十六字 ’ 方针,就是 ‘ 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 ,什么 ‘ 十六字 ’ ,都是骗人的,实际就是四个字 ‘ 领导批准 ’ ,其他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甚至连过场也不走。广大群众包括大学里的教师,对 ‘ 十六字 ’ 方针非常不满,他们说: ‘ 解放前上大学靠钱, 17 年上大学靠分 (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 ,现在上大学靠权。 ’ 群众气愤地说: ‘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 因此 ‘ 十六字 ’ 方针不推倒,招生质量得不到保证, ‘ 走后门 ’ 不正之风不刹住,党风不能端正, ‘ 读书无用 ’ 的社会风气不可能扭转。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恢复高考。 ”   查全性的发言获得了成功,不仅使全体代表全神贯注,而且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邓小平说: “ 高等学校恢复高考,今年恐怕来不及了。 ”   查全性说: “ 今年还来得及。招生会议虽然开过了,但还没有正式招,所以至少下决定还来得及。假如晚一年纠正过来,就是关系几十万人的问题。 ”   刘西尧坐在邓小平的边上,中间隔了一个座位。邓小平扭头,用浓重的四川话问刘西尧, “ 你说来不来得及? ”   刘西尧说: “ 假如推迟开学,还来得及。 ”   邓小平又接着追问, “ 报告送出去没有? ”    “ 刚送出去。不过还来得及追回来。 ”   小平同志一挥手说, “ 赶紧追回来嘛。今年就改,看准了的,不能等,重新再召开一次招生会议就是了。 ”   话音刚落,与会代表就热烈地鼓掌。刘西尧事后回忆,这好像是全场第一次鼓掌。   在 8 月 8 日的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旗帜鲜明地把锋芒指向 “ 两个估计 ” ,尖锐指出: “ 对全国教育战线 17 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 ” 并且肯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 “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在谈到关于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时,他说: “ 一个是高等学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问题。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   教育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机。 8 月 13 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北京再次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 以上文字来自: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eduhissz/2007-07-04/1756216937.shtml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1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我就想在中国办一所加州理工大学
JYH64J98Y99H 2011-3-4 09:42
南科大校长谈曲折办学经历称只是大学CEO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04:01 人民网   去年7月,正式发布的国家教改纲要,明确提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提出要“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正在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几个月前,南方科技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该校也于近日招来了首批新生。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说,该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大学,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兴建,他是学校聘任的校长,“去行政化”是南方科大的内部管理模式。在他的设想中,要将南方科大办成加州理工一样的创新研究型高校,而他只不过是个CEO。   南科大成立恰逢其时   新京报:南方科技大学成立历经曲折,这是你所预料到的吗?   朱清时:我答应去当校长的时候,就是想建研究型大学,我感觉顺理成章就能办,但是现在感觉并不是那么容易,还有些困难。新成立的高校只能渐进式发展,从专科学院到大学,再申请研究生招生资格等等。所以我今年提出要从法规制度上推进教育改革。   新京报: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获教育部批准,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南科大也是政府出资兴办的公办大学,但是去行政化是一种管理模式。南科大成立理事会,大事由理事会裁决,经过理事会讨论后,大家投票决定,这是解决行政干预的好办法。我这个校长只是一个CEO。   新京报:南方科技大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地方在哪里?   朱清时: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法办校,我们是个公办大学,理事会是我们的“老板”,也是按照法律来治校。其次,学校采取书院式管理,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随时都能请教老师。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我们只准备招收数百名学生,老师多,学生少,要把南科大办成精品学校。另外,我们的学生头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新京报:南方科技大学获得批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推动?   朱清时:南科大成立恰逢其时。首先全社会都希望教育能够改革。正如钱学森提出的问题,中国这么多高校,为何很少培养出高度创新型人才。有了南科大,至少可以试试。   其次就是深圳市的愿望,深圳市政府借鉴香港科技大学的筹办过程,希望在深圳也能崛起一个类似的大学。所以在我去之前,南方科技大学这个名字就起好了。另外,还有我个人的理想,中国高校这么多年的发展,千校一面,都是走的一个路子,我想办一个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大学,办一个创新研究型的学校。   要回归到现代大学理念   新京报:你所说的研究型大学是什么样子?   朱清时:我就想在中国办一所加州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大学是教授治校,像以前的梅兰芳剧团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让梅兰芳唱好戏,我们的大学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科研,教授治校,让学术主导。   新京报: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是什么现状?   朱清时:我们很多高校都是行政主导,学校谁的官大就听谁的。另外,我们以前给大学的功能赋予的太多了,大学要承担很多事情。现在我们要回归到现代的大学理念中间,教授治校,办成梅兰芳剧团一样的大学。   新京报:高校去行政化目前有很大阻力,你对这项改革有信心吗?   朱清时:教育的问题跟1978年前的农村问题一样,农村经过30多年的改革,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深入人心,教育问题比农村问题容易,只是一直没有进行改革。相信我们有这个改革理念。   自我定位是一个探索者   新京报:很多人把南方科技大学看做是大学中间的异类,你怎么看?   朱清时:任何一个新事物都要大家理解了才好办,我觉得这一年多,社会公众都开始关注这个话题了。去年两会时,我提出高校去行政化,很多人还不理解。后来,辽宁省就有6所高校进行了去行政化改革,在全球遴选校长。   新京报:外界称你是教育家,你对自己怎么看?   朱清时:我一直以来对自己定位是一个探索者。   本报记者 涂重航 相关链接: 南科大校长称招考比高考更严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3日01:46 京华时报 昨天,北京会议中心,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胡雪柏摄   毫无疑问,朱清时是去年风头最劲、也最难的大学校长。   宣称要在中国打造一所“教授治校”的大学,这位卸任的中科大校长先是以63岁高龄出任正在筹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而后又在教育部未批复的情况下,擅自拍板:自主招生、自授文凭。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报到。他称,今年两会,他希望推动教育法规修改——因为现有的大学筹办制度,好比“别人要造豪华别墅,你要求人家先盖个猪圈”。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   昨天中午,在北京会议中心教育界别报到点,朱清时风尘仆仆地赶来。从穿着短袖的深圳突然来到穿着棉大衣的北京,这名65岁的老人很不适应,出现了感冒的症状。   面对众多专程等候他的记者,老人抱歉地要求,先给他一个午休时间——在新闻联络员的采访等级表上,朱清时是记者点名率最高的几位委员之一。   3点半,朱清时下楼。20多名记者将他团团围住,他面前的茶几上排满了各式录音笔,很像一个小型媒体见面会。   南科大像一条鲇鱼,正在搅动中国教育这个深潭。筹办中的南科大提出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的理念,并宣称要像香港科技大学一样,用5到10年时间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这项尝试的牵头人就是朱清时。当时,他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退休不久。在中科大校长任上,他坚持8年不扩招、“原生态参与评估”,获得了网友“中国最牛大学校长”的称号。   为什么要接这个“知道很困难,做了更困难”的英雄帖?昨天,这位65岁老者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来作答。   朱清时称,请他做南科大校长,他起初并不愿意。后来有人劝他,他就应了——“当年想改革没有条件。这算是一块试验田。我一辈子都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奋斗,到退休,改革成效还不大,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去试一试,不可推辞。”   【学生交付给南科大的是一生的前途。所有学生,都在分担学校改革的风险。】   这一年,南科大的艰难、勇气已众所周知。   去年年底,教育部允许南科大筹办。但在现行法规下,南科大获准招生得等到多年以后。去年12月,在教育部还未批复可以招生的情况下,朱清时自己拍板:自主招生、自授文凭。随后,首批45名学生入校。   对南科大来说,最艰难的一年已过去,朱清时却有了更多的压力。他称,“过去有很多的可能性,甚至我也可以选择不干了。现在收了学生,就要背负起这45人的命运,一直干到把他们送走。”   他觉得,“学生交付给南科大的是一生的前途。所有的南科大学生,都在分担着学校改革的风险。”入校时,双方签署了一份协议。文中有这样的字样:“双方完全理解存在的风险并自愿承担风险”。作为补偿,朱清时安排,每个学生可获得1万元生活补贴。   同时,为了对得起这些冒险读书的学生,朱清时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从全球请来教学上最好的老师,还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精心来为学生编排课程。教师中,有MIT的人类学教授,有院士,也有原明报主编等。   面对在场的20多个记者,朱清时很认真地说,“我希望这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4年。”   【如果你想建一个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猪圈啊。】   几天前,教育部表态支持南科大进行的高教改革。   昨天,朱清时表示,他希望这个支持来自法律法规方面。“这一年多艰难行进,不完全是人为困难,更重要是旧的教育体制法制化。”   他认为,教育人士把他们理解的好的教育方式制定成了法律法规。但在30年前,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研究型大学。按照现有规定,中国高校只能渐进发展,想建一个大学,要先办成专科院校或者初级学院,等人都配齐了再评审合格升格为大学,然后再申请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最后再申请博士点。“每一个申请都要好几年,都要剥一层皮。”   他觉得,“实际上,世界上很多诞生优秀学生的大学,都是一步到位建设成研究型大学的——因为他们是用最新的思路,没有包袱,所以办得好。在我国,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   这位文雅的老人引用了一个粗俗的比方,“如果你想建一个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猪圈啊。从第一块砖开始,你就要按照豪华别墅的要求去做。办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一样,从招第一个人起,就要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去招。如果先招三四流的教师,在他们的基础上再招一流人才,很难。”   【如果还是得不到批准,我们就继续尝试自授研究生学位。】   目前,在现有体制下,南科大通过教育部的研究生招生资格的事看上去遥遥无期。   朱清时有自己的算盘。他设想,实在不行,研究生也像本科生一样自授学位。“在建校之初,我们不能把所有困难的事情都干起来。等到我们有很多人才资源,如果还是得不到批准,我们就尝试自授研究生学位这条路。”   朱清时的底气在于生源——今年南科大春季招生完全采用自主招生的办法,对生源录取,朱清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招生改革必须成功,要经得住推敲,不能任意招生,更不能降低标准。”   有人问过他,自主招生,是不是“不需要高考就能进入南科大”。   朱清时回答说,“我们比高考还严格,高考只是笔试,我们还有面试、能力测试、心理测试。我们的笔试是无懈可击的,是最权威的机构出的,可供历史查证。为了社会公平,也为了南科大的将来,一定要用最严格的办法,选出最没争议的人才。”   【南科大没有朱清时,要照样运行。这是我的目标。】   有人认为,是朱清时个人的魅力和人脉在推动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朱清时,南科大就没有办法运行下去。   朱清时称,他原本也想着过来做个轻松校长,可到了才发现,学校筹备之初困难重重,前途不明,难有优秀人才加盟,更别说和原来中科大一样的团队。所以看起来好像都是他一个人在做。   他目前的目标,是打造管理团队和学术团队,“只要建立这两个团队,就不是我一个人在运作。到时候,任何人离开,包括我离开,学校也能正常运转下去。这是我的目标。”   南科大已开始慢慢前行,但质疑的声音仍旧不少,有人认为,南科大只有在深圳才能实现,不具备全国示范性。   朱清时不以为然,“30年前小岗村包产到户,所有人都觉得不可复制,是犯法的,现在全国都推广了。深圳最早拍卖土地,当时违宪,都觉得特区乱来,现在也都在复制。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做得好不好。”   朱清时称,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充满活力,是个纯粹的学术性机构。   他喜欢以梅兰芳剧团举例。“剧团成立时,一切都围绕梅兰芳能唱好戏在做。真正的大学就应该这样,围绕‘怎么把学生教好,怎么把科研做好’来运作,一定要学术至上,不要给这个机构赋予太多其他职责。”   对即将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这位老人评价,“写得很给力,但下一步要看怎么去落实”。   京华时报:去年两会你关注了哪些问题?   朱清时:去年提的最多的是“教育去行政化”,这也是我们南科大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京华时报:一年来这个问题进展如何?   朱清时:去年“教育去行政化”的讨论引起很大变化。两会后不久,辽宁就有5所公办高校开始换校长,走出了过去从来不敢想象的一步:对全社会招校长和领导干部,并且全部到位。现在更多的学校和地区都酝酿在全世界招聘校长和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去年两会上的这些讨论,也许就没有这一步。总的来说,“教育去行政化”已经起步。   京华时报:就这个问题,你还打算做什么?   朱清时:目前的关键是法律法规支撑。南科大也在努力做这个尝试,我们已经拟出了南科大的管理条例,通过市政府认可后进行试点。如果成熟了,还要通过人大进行立法,成为“南科大章程”,这样办校就有法可依。任何地方要去行政化,都需要依法治校。不让行政官员事事干预,要有个妥善的办法。   我们的管理条例规定,学校的治理结构是三个委员会——党委、学术委员会和行政委员会。其中学术委员会代替过去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等,处理一切和学术有关的事,主力是学校教授。行政委员会管理学校的行政事务。   京华时报:今年你打算关注哪些问题?   朱清时:就是关于原有法律法规的修改。比如不能直接建研究型大学这条。我今年的使命就是把这件事说清楚。这一年我们在招聘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因为我们刚开始建校没有研究生的招生权,而一流人才往往要求能招研究生才来,因为他们不可能等你到能招研究生。症结就在这里。法律修改好了,我们才真正解放了,才能放手改革。   京华时报:本届任期已过大半,你还有哪些愿望希望在换届前完成?   朱清时:其实还没有想过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近20年,也在推动一些事情,显然不能都在一两年解决,只能往好的方向走。今年我希望教育法律法规的修改也能慢慢有变化。   我还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大学自授文凭,让社会来评这个学校办得好不好,该不该继续办。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钱再飞一会—南科大出巨资获招生“准生证”
热度 1 冯用军 2011-2-28 19:53
历经近四年的孕育筹备,南方科技大学终于获得“准生证”。昨日,南方科技大学迎来了首批教改实验班的新生。这46名学生在经过两周的军训之后,将于3月20日正式上课。 据统计,46名新生中有32名学生昨日已前来报到。首批教改实验班的46名学生中,有14名女生,32名男生。按学校通知,学生住宿要按照标准缴费,但学费则全免,而且每位学生每年可获得一万元的奖学金。新生新学期开学时只需交纳500元的教材费和1200元的住宿费以及120元的床上用品。 著名数学家将来授课 校长朱清时风风火火走在校园里,脸上始终微笑着,“今天学生们都来了,我的心情确实不一样。” 按照南科大的安排,昨日和今日是首批46名学生报到的日子。所有学生报到完毕后,将于明日到广州参加为期两周的军训。下月20日召开开学典礼,正式上课。朱清时介绍,本学期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工程,此外还有中国文化、体育课等文体课程。 “每门课都有一两个主讲老师,比如数学课有两个老教授,物理课有两个老教授,由他们带领年轻教授。”朱清时说,现在确定的主讲教师有16人,包括著名数学家张景中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他自己也会开一些公开讲座,物理学家陈应天教授则要到下学期才开课。 按照南科大的计划,每个学生都会依托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完成他们的专业和研究。到今年9月份,将建成物理、化学、工程、语音等五个实验室。 !-- /div--学生教师同住一栋公寓楼 筹办初期,南科大就提出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将实行书院制度。昨日南都记者随朱清时参观南科大的公寓楼,发现“书院制”的理念得到了落实。公寓的一楼是办公室、小卖部、洗衣店等,入口处还有一面心愿墙给学生留言。 首批学生住宿在启动校园内的公寓,每间宿舍住3人,男生住5楼,女生住6楼。公寓的二、三、四楼则是教师和专家等的宿舍。专家一人一间,配有冰箱、沙发、电视机等,装潢比较简单。 南科大方面称,现代的书院制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的新模式,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吃、住、活动在一起,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导师,对书院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朱清时说,他预计明年六月份就可以搬到新建校区。按照他的计划,今年秋季还将进行一次招生,大约招生150人。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帖:南科大的困境——写给一心想去南科大的同学们
热度 2 ivychang_cas 2011-2-16 14:23
来源: http://www.nfust.com/thread-4245-1-1.html 和其他帖子一样,帖子虽然在校长信箱发,却不是写给校长的,写给TX们看看而已。 和论坛上那些整天溜须拍马,王婆卖瓜,写词做赋,冒充科学家的烧饼们不同,论坛上还有很多同学,他们想法简单直接,只是想去南科大上学,读书,想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我对这样的同学很有好感,所以特地写点儿感想,提供一点儿参考而已。 南科大是靠概念打开知名度的,要改革,要教授治校,要去行政化......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去除官僚制度——只不过“官僚”两个字,朱清时是万万不能说的。 以香港科大为蓝本,朱清时给大家画了一个梦想的蓝图。大家激动了,兴奋了——我要去读书! 到了今天,大家都知道了,南科大困难重重,要独立招生,自授学位了。可是大家不改初衷,依然一心向往。我不能说大家是错是对,只是说说自己的感想。 如果在十年前,我刚上本科的时候,也许我也一样冲动,可是现在,在我过研,出过国,读过博,待过两个研究所,见识过很多牛人牛校和牛逼的实验室之后,我的想法已经不同了。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吧。 先说一句,如果你是考不上本科,考不上研究生,所以才想去南科大碰碰运气,那么对不起,你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先说说文凭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自授学位么?就是国家不承认的学历! 当然,你们觉得文凭不重要,能力才重要。好吧,就算南科大的学历含金量很高把。 可是,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在本科以后无法考研——你根本无法报名; 意味着你不能出国深造——你的“学历”是无法被国家公证的; 也意味着你找不到技术类的工作——你是没有“官方文凭”的,你只能进入“劳动力市场”打工,而不能进入“人才市场”就业!你听说过有公司去“劳动力市场”招聘技术人才的么?绝对没有! 现在你明白了,如果在你毕业的时候,南科大的文凭还是不被国家承认,那么你这辈子基本上与学术无缘,与技术无缘,安安心心做一个工人吧! 当然,世事无绝对,除了一辈子安分守己做个工人,你还有三个选择。 第一,换个学校,重读一次本科!——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留在南科大,继续读研!——南科大还要你么?四年以后南科大有能力培养研究生么?在过去的三年中,南科大没有建成任何实验平台,那么四年之后,他会有需要的一切么?最后,研究生毕业以后,你依然没有“合法文凭”,依然与学术无缘,依然与技术无缘。 第三,没有文凭,能不能做科学家?也能!但13亿人中就出过袁隆平。如果你自信自己是第二个袁隆平,我无话可说,只有敬仰之情! 说到底一句话,大家还是期待南科大赶紧被国家承认吧!!! 再说说文凭的含金量—— 刚刚说过,你觉得去南科大比什么都强,有没有文凭无所谓,因为你能学到“真本事”。我想问,真的么? 南科大的定位,是一所工科 大学 。在工科领域,要培养研究人员,资源要求是很高的,资金,师资,设备,平台,教学经验,操作经验,实验人员配备,缺一不可,否则工作根本无法展开。 那么,为了培养你的“真本事”,南科大有多少实验室和研究所可以供你实践?有多少设备可供实验?有没有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有没有经验丰富的助教? 每个实验室里,有没有配备足够的实验助理? 暂时没有! 南科大筹备了三年了,但是,暂时,这一切都没有! 下一个三年,南科大能拥有这一切么?设备可以买,经验哪里来? 欧洲人,美国人,用一两百年完成了这一切,拥有了大量的设备,经验和人才。 南科大呢? 就算南科大拥有“深圳速度”,你觉得,它要多少年才能拥有这一切??? 没有这一切,你希望南科大以怎样的方式,将你培养成一个“工科人才”? 也许南科大很宽松,也许南科大很自由,也许南科大很开放,但是我认为,至少现在,南科大没有培养工科人才的基础! 我个人觉得,在工科领域,只凭口号,没有基础,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我们不是诗人,我们是科学家! 你觉得呢?
21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热度 3 ziqizhang 2011-1-27 13:45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朱清时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现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 大家时间都花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 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我没有扩招),受到很大压力。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 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应。 关于大学精神,北大原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没有崇尚学术卓越的大学精神,就培养不出大师 南方周末: 刚刚故去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向温总理提出疑问,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在教育界引起广泛讨论,您怎样看 “ 钱学森之问 ” ? 朱清时: 温总理最早提起钱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这个忧虑,其实是 2006 年在中南海召开的教育座谈会上,这个会议我也参加了。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干了十年, “ 钱学森之问 ” 也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中国教育投资已经很大,人也很多了,师生比起民国时期多了几百倍。但是,现在基本没有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梅兰芳这样的演员等。钱学森就讲过,加州理工大学风气让他深深难忘,在那里如果有人要做一个报告,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东西超过他。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现代大学学术机构一定要有这种气氛。这个东西看不见,但是你可以感觉出来,大家崇尚什么,尊重什么,追求什么。我当校长以前是搞科学研究的, 1998 年当校长的时候意气风发,那个时候我们就感到了中国教育不行,当时就想着教育改革。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认识比较清楚了。 南方周末: 这应该就是你在中科大十年校长生涯中的反思和总结吧? 朱清时: 是的。我在国外工作很多年,回来一看,我们大学里课程设置极其落伍,教材也很陈旧,老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很多老师就是照着书说一遍,学生懂不懂他也无所谓。 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就不许用 PPT 文件,老师得写板书,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回来以后发现大家很浮躁,都用 PPT 文件,讲课讲得学生都坐 “ 飞机 ” 了,效果极差。我刚担任校长时,带了六七个人到美国欧洲访问多所一流大学,把它们的课程表收集起来,每节课程的教科书也收集起来。然后回来就宣传我们要改革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但是搞了一年发现效果不大,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做这件事,学生只要这门课程学分考够就行了,他并不太在意他学的知识今后有什么用途。归根结底,是我们教育管理制度上有没有压力,大家不需要做这种痴迷的事。所以我发现去检阅课程设置,引进新教科书,这是表面的事情。第二阶段我就开始反思深层次的东西,鼓动国内很多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去几年,我年年都在研究、在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在回头一看,学生的创新气氛还是在衰退,发现这还不是最深层次的问题。 我当校长之前,学校里最流行就是老师的讨论会。现在我发现学术会完全变形了,开学术大会都是官本位,大家都在崇拜权力,作第一个大报告的人,一定是官最大,地位最高,哪怕他学问上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一开大会就洋洋洒洒长时间作主题发言,随后都是按照级别、权威程度排,真正一线年轻人没有机会表述。大学是个学术机构,一定要一心琢磨怎么把学术搞得最好。这样(开会),谁都不会去耐心让那些没有真东西的大权威去洋洋洒洒,而是赶快搞清楚同行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学的。这就是大学的精神,实际上比教学思想、教育制度还要深刻,比教科书课程设置更深刻。这是我思考的第三个阶段。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大学就好比京剧团,就像以前梅兰芳唱京剧时代的百花齐放,应该是谁的唱功最好、表演最到位、最能获得观众认可,谁就受到最大的尊敬。梅兰芳跟对手唱京剧,比着看吸引观众,后来京剧团都变成政府机构了,工资国家发,现在没有活力了,现在京剧哪有梅兰芳那样的大师啊,现在的学校也是一样。 “ 学术在衰退,还谈什么诺贝尔奖? ” 南方周末: 这是官本位造成的一系列衰退? 朱清时: 现在中国学术界跟过去不一样,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怕别人把自己思想偷过去,防止权威占了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把底下人的东西凑起来,包装成自己的。所以年轻人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都没有了,这就造成大家互相保密。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学里的领导都很容易评成教授。这一结果就是学术衰退,衰退最大的改变是科学杂志可读性差,即使偶尔有一两篇可读文章还有好多水分。大家时间都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喊素质教育,要培养创新能力,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学校从来没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但是他们培养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南方周末: 领导可以带来很多其他的,包括课题,有的人当上大学校长后,评院士也容易了。 朱清时: 这就叫做权力通吃。所以大家觉得尊重学术作用没有什么必要。这样学术气氛、文化、精神就全完了,其结果就是只要有点权力的人都能指挥其他人,学术优秀的人反而成为地位最低的,最没有发言权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原因。朱清时:中国大学就培养不出大师 2010-01-18 20:16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现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大家时间都花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我没有扩招),受到很大压力。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应。 “ 教育改革要和 30 年前经济改革一样,必须祛除行政化 ” 南方周末: 但正如一位大学校长所言,教育通常是保守的,体制问题很多人解决不了。你怎么办? 朱清时: 我就做一件事,把学校恢复到它的本原状态,单纯追求学术作用,学术作用在学校有最高发言权,其他人都是为他们服务的。我来主持南方科技大学就是这个想法。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让这些管理人员待遇高,这样社会精英才愿意做,他就不去想当官了。管理人员要全是精英,但是他不要去干预学术,他不要追求行政权力,把他的事做好,给教授们整理文件,帮教授做事。南方周末:我觉得深圳是个比较合适的土壤,它本身是特区,也靠近香港特区,这个地方应该适合改革尝试。朱清时: 30 年前经济改革的时候,深圳跨出了第一步,其实 30 年前的经济改革跟我们教育改革很相似,那时候经济改革也是从行政化解放出来的。教育改革更类似于 30 年前的农村改革(从公社的行政化管理到包产到户),现在中国教育要发展,还得把中国教育行政化祛除掉,按照教育内在规律办好。我相信,中国教育如果走这一步,让学校按照自己的规律去竞争最优秀,那就像农村一样,像经济一样,也会蓬勃发展。 南方周末: 南方科技大学的性质仍是 “ 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 ” 的官办性质学校,在日后的工作中你如何在 “ 官办性质学校 ” 与 “ 去行政化 ” 找到一个平衡点? 朱清时: 南科大今后的前途取决于深圳市领导们的支持,因为南科大是深圳全资办的一所学校,要做到这个需要很大范围的人都理解、支持才行。不是一两个最高负责人愿意支持就行了,还有很多处长、局长、办事人员也要理解,要不然的话事情就不会能够推进。我觉得我们南科大的使命就是把这种观念、这个目标诠释出来,然后大家觉得这个确实是很值得推进的事。 南方周末: 南科大要给教授一个追求卓越的土壤,社会要给南科大一个追求卓越的土壤。 朱清时: 对,它要给我们支持。经费上,目前起码刚开始是政府投入,等以后社会投入就多了,这是良性循环,像西方这些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刚开始都是政府投入,以后才有大量社会投入。我们的理念就是要请世界上优秀人才来建南科大,不能让他们的薪水比过去还低,要做到这个非常不容易。沙特阿拉伯一个阿克鲁拉国王科技大学(音译),都是理工科,他们的投入力度真是很大,教授的薪水都是几十万美金,助理教授都是十多万美金,招研究生每月奖学金都有两千多美元,住宿免费,医疗保健免费,什么都免费,然后每年还给学生一张国际往返机票。该校的博士后的薪水每年 7 万- 9 万美金,博士后两年如果留校,薪水马上增加 70 %。中国现在吸引人才最高的就是百万年薪,它们博士后就可以达到,所以力度相差太大。现在世界上吸引一流人才就是这样。 南方周末: 我听说现在政府准备为南科大立法?情况怎么样? 朱清时: 政府决定要为南科大立法,要写好可能得两三年以后了,我们先要把所有东西经历一下,才能写好。写好之后约束你自己。现在我们会有一个南方科技大学的行政法规做临时立法,我们用这个临时法规作为基础。 “ 南方科技大学要去打破应试教育的缺口 ” 南方周末: 2009 年香港教育部门和大学也在开会,寻找机遇和契机,试图在河套地区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破局,他们认为内地教育资源还是比较丰富,深圳的资源也很丰富,珠三角还是缺高校。 朱清时: 现在我们的主要问题就是有很多体制的障碍,比如我们设计南科大最好的招生范围,就是开始在国内高二学生中招优秀学生。这个为什么好呢?第一,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不愿意重复应试教育,他们很想闯出一条新路来;第二,我们只要这样一做,声誉高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最优秀的生源在高二就挖掘过来。 南方周末: 您对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向来颇有微词,一直反对高考。想从高二学生中招收一批新生,操作上有什么考虑? 朱清时: 我们自己组织考试。这样做可以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我们考试主要考量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让教育部意识到今后高考不一定非得是高三应届毕业生,学得好了高二学生也可以考,只是我们考试成本高一点,但是那样就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解放出来了,而且高二考不好高三可以再考,他们压力就少多了,这个毫无疑问对应试教育打破了一个缺口。 2010 年我们准备招收 50 名高二学生。成功之后建议国家教育部今后做一个小的改变,就是高考的人不一定是高三的,高二也可以申请。 南方周末: 您心目中的南科大学生素质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 还是能力。我如果给学生面试,我会给他讲个故事,比如某个方程,我问他能不能证明,他说太难了不行。然后我就跟他讲用什么方法证明,讲完了问他听懂了么,如果听懂了就复述给我看看,这个时候他的全部素质就被反映出来:第一是他的理解能力,他能不能听懂我讲的话,当然我讲的话一定是能听懂的;第二是记忆力,我讲的过程可能就是三五分钟,但是他能够记清楚我的细节;第三是想象力和表达力,因为他要复述,他要用自己的话说。这就可能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他知识有多少,而是他本人有没有能力去创造知识。 “ 大学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 ” 南方周末: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校长似乎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大学校长更接近于政府官员。您认为大学校长更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 朱清时: 我觉得校长最关键是要理解教育深层次规律,尊重敬畏这个规律。现在我觉得很多大学校长总想有所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没有去想教育规律是什么。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受到很大压力。校园里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骂我,认为当初大扩张的时候中科大应该扩招。但我相信,过几十年后可见分晓,中科大没有扩招,保持了它(原有)的水平、实力,其它学校大扩张了,但是它质量下降了。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如果你保持不了教学水平你还是什么高等教育呢?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校长面临决策,一个是不捞白不捞,你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你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千万。但捞了你要付出代价 —— 你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大学校长经常都面对的考验。 南方周末: 南科大您也想秉承这样的规模? 朱清时: 我们先把小发挥到极致,质量最高,因为规模小有很多优点,每个周末可以把所有教授请到一起,所有教授都会认识。像加州理工学院现在的学生每年不超过 2000 人,原因就是建校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决议。我曾经见过他们的校长,是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问他怎么没有想过改变,他说这是学校的原则,所以他们都敬畏这个。他说的话有更深层次含义,教师队伍没有扩大,但是学生迅速扩大,这个就像盐巴放在水里一样,现在水扩大了很多倍,然后盐就淡多了。加州理工大学这样做还有一个观念,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益,像加州理工他们很自豪就是 100 个教师,所以他们每个周末吃饭所有教师都在一起,开会所有教师都在一起,要是 1000 个教师就不行了。加州理工大学教师经常在一起聊天吃饭,有的学院太大了,教师很多,要聚在一起很难,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不是任何东西按比例放大都好。
个人分类: 学界拾遗|2379 次阅读|6 个评论
南科大最新动态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19 08:27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18/044021831508.shtml 对于这次教育部批筹,朱清时昨日坦言,教育部批筹是南科大筹备期内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这次只是批准筹建还没有批准招生。 南方科技大学有望3月1日开学 采用全英文授课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1_01/19/4342858_0.shtml http://edu.ifeng.com/news/special/nanfangkeda/ 导读: 以“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为使命的南方科大筹办三年,仍拿不到招生权。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为此在网上发表公开信,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 ·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将秉承学术自由实现教授治校(图) ·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批准筹建不等于批准招生 · 教育部批准南科大筹建 筹建期3年首届50名学生 · 南科大筹建终获教育部批准 一纸批文苦等三年 ·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总得有人迈开一步 · 探访南科大首位准大学生:不想做官想当科学家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31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校名恰到好处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1-1-12 12:01
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校名恰到好处 博友 潘学峰的博客 说: 南方科技大学英文校名必须商榷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of China 这里的 South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中的 SouthUniversity 很觉得不合适。应该改为: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ofSouthChinaor SouthernChina 俺的观点是,蓝颜色的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校名( South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 更能启发人们对这所大学的期待。 说实在的,俺对南方科技大学的命运不太看好。因为在中国,办大学属于意识形态工程,而 朱清时 先生对意识形态领域基本上是外行,用时髦的话说就是专业不太对口。 但是,俺对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校名却是要赞赏的。想一想, 朱清时 先生在国际上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应该说对英文也是很精通的。再说,作为校长,对自己(学校)的英文名字,也是很在乎的。 如果像博友潘学峰所说,如果把蓝颜色的英文名改为红颜色的英文名, 意思就是在位于 SouthChinaorSouthernChina 的一所大学。中国的大学多了,这看不出南科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而蓝颜色的 South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就不同了。 她强调了南科大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大学中的一所 南大学。 我们把哲学分为 西方哲学 和 东方哲学; 文化大革命时,把风也分为 西风 和 东风 。 和东西比较,南和北还是比较温和的词汇。况且南科大就在南边,这样就叫做南大学。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of China 至少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一所新的大学( 南大学 )在中国拔地而起!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8576 次阅读|5 个评论
欲展望南科大,先了解朱清时
kexuepifu 2010-12-26 10:21
请看天津日报记者的报道和访谈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中国最牛大学校长 (2010 年 12 月 24 日 天津日报 ) 朱清时, 1946年生人,1968年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 化学 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至200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和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客座科学家,法国格林罗布尔、帝戎和巴黎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作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在剑桥、牛津等 采访手记 深圳是一座充满朝气的年轻城市。它是年轻人创业的战场,也是实现梦想的天堂。在我的印象里,深圳属于年轻人。 偏偏在这里有一位生理年龄 64岁、心理年轻34岁的朱清时。他只身一人,跑到这里打拼,非要开辟一块新天地,创办一所全新的一流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本来,他早已功成名就。他曾是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校长 10年,因为年龄原因刚刚退下,又迎着人生的新挑战奔赴深圳,再做拓荒牛。 朱清时是化学家,他的思想和实践总能给人 化学反应出其不意的震惊。譬如,他是第一位公开抵制教育部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大学校长;他是第一个顶住压力坚决不搞扩招的大学校长;他在多种场合呼吁,不能把大学办成衙门,要去行政化、要教授治校。为什么我们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 最近他又说,我们不能等了,明年春天就自主招生,从高二学生中选取 50名学员。3年?我们等不了,深圳等不了,高教要改革的趋势也等不了,我们先干起来。 这些 朱氏壮举和朱氏高论振聋发聩。朱清时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大学校长,高校教改的勇敢践行者。 朱清时为什么这么 牛?他为什么这般敢说敢做?他的思想勇气从何而来?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有一个 解读朱清时的心愿。我从天津飞到深圳,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心愿。 我握着他的手,软软的,暖暖的,没感觉到什么力量。 站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位长得很秀气的学者、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师。 他的眼睛很亮,有让人看不透的深邃。 跟朱清时聊天是一种享受。他心平气和,娓娓道来,语气平缓自然,却时不时地让你心中闪亮,茅塞顿开,感受到那无形的思想力量。 他说,我们正忙着筹备招生的事。我说,为什么非要赶在明年春天? 他说,不能再等了。如果按照教育部上个世纪 80年代的一个文件,还要等3年呢。学校建起来了,教师、员工从海内外招聘来了,万事俱备,只欠招生了深圳是特区,我们就特事特办,先干起来。 我说,我们最关心的是,您的教育理念是怎样形成的?是哪些人生经历促使您产生了这些想法?并且,能够勇敢地付诸实践? 他说,人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经历这些事情,影响了我的思想和人生。当年,我从成都 13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它只是一所普通中学,却培养出了两名中科院院士,我和陈霖。 中小学时期的朱清时,心中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他崇拜三个人:第一个是牛顿,发现了许多科学定理;第二个是修改了牛顿的爱因斯坦;第三个是法国年轻的数学家伽罗华。伽罗华在上中学时,就解决了一个数学家们 600多年都无法解决的数学难题,高质方程有没有根号减?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奇特,发明了一种概念叫群论。 朱清时说,伽罗华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他知识那么少,却解决了许多大科学家没解决的难题?就是他的知识恰到好处。不多,但该有的都有了。太少,不够用;太多,可能被束缚。他的特长是思维能力特别强,能拐许多弯儿,思维深度很深 所以,我崇拜追求真理的人,崇拜敢于说真话的人。这影响了我的一生。 第二个影响是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他在青海西宁一家铸造厂干了 5年修炉工。整天跟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水打交道,钻到冲天炉里修炉子,就像在火里面被锤炼,很苦很累很危险,每月50斤粮食的定量,全吃完。 朱清时说,如今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吃苦也是一种人生财富。它给我的人生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我的思想基调,这就是要脚踏实地做事、做人,要独立思考,不追赶潮流,不人云亦云。这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我的人生起点很低,人在极苦的环境中走过来,再干其他的工作,就不觉得是苦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我当过修炉工,还能有比这更苦、更差的吗? 天道酬勤。朱清时抓住人生机遇,参与并领导了一项重要科研项目,厚积薄发,如日中天 1991年,45岁的朱清时成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他不仅科研上硕果累累,而且,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校长10年,成为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专家、学者。 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在体制内成长,也是体制的受益者。可是,他却直言不讳地抨击教育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一次,他参加教育部直属校长会议,他的发言令全场鸦雀无声 有人私下里议论,这个朱校长,胆子太大了。 我说,您的勇气从何而来?为何这么敢说敢做? 他笑了,说也许是一种责任心吧。既然我是校长,就要把学校教育搞好。我对国际上的大学很熟悉,我想办国际一流的大学,但做起来却非常艰难 朱清时用了 10多年时间,逐步认清了制约高校发展的诸多弊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看到那里的教材非常好,知识更新很快,编写非常精彩,学生很爱读。于是,他从改革教材入手,组织老师到世界各地去调查、学习,回来编写新教材可是,慢慢地,教师们对编写教材没兴趣了。他认为,不是教材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就千方百计引进优秀教师可是,一些原本非常优秀的教师,时间一长,就被同化,变得平庸了于是,他看到了根本问题我们的体制不行。 朱清时说,特别是最近这 10多年,大学行政化的趋势在发展,校长像官员、大学像衙门,大学教授们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力。大学里追求卓越的风气变成了追求官位,崇尚学术变成了崇尚权力。如果不去行政化,我们就不可能建成一流大学,也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 于是,朱清时利用一切场合大声疾呼:大学要 去行政化要教授治校。 我说,可能别人也看到了,却不说。您敢于说出来,没有什么顾虑吗? 朱清时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呀,认识到了真理就要说出来,认识到了真理就要坚持。坚持真理没什么可怕的。 访谈录 记者:南方科技大学通过国际人力咨询机构在全球遴选校长,您在 200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以全票通过,成为该校的创业校长。在常人眼里,您功成名就,何必还要在花甲之年独身一人跑到这里创业呢? 朱清时:从中科大校长位置卸任之后,本打算过清静的生活。表决结果出来后,有的委员打电话给我,也有的专门乘飞机到中科大找我,说我们当校长时,总是遗憾无法做成最想做的事情,现在深圳具备了这些条件去创新,这也许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这些话打动了我的心。说实话,我深深地感到,在原有体制下推进高校改革太难了。深圳创办新学校,就可以按照新机制和新体制来办学,就可能实现我的梦想。这对我是一个挑战,我愿意迎接这个挑战,为高校改革的突破搏一搏。 记者:您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社会上对大学有一些误解,许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大学是相对小学、中学而言的,因为其学校规模大、学生年龄大而称之为 大学。 大学一词源自universitas(拉丁语),意思是做学问的师徒共同体。威廉洪堡把大学视作以探究博大精深的学术为立身之本的学术共同体。由此,为现代大学制度奠定了基调,这就是: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在洪堡的故乡德国,学术自由、科研自由、教学自由开国之际便被写入相当于宪法的《基本法》,而且成为任何修宪举措无法撼动的条款。德意志民族为什么人才辈出?这是制度上的保障。 我理想中的校园,弥漫着 学术自由、科研自由、教学自由的空气,在教师和学生中洋溢着追求卓越的风气。它应该是一所研究型的一流大学。具体说,有两个基本标准。 一个是校园要安静。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们的学校可以不豪华,但一定要很安静。我当校长的最初几年,也跟大家一样忙着争项目、争经费。后来忽然觉得,大家把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搞丢了,就是如何让老师和学生安静地坐下来看书、想问题。如果校园安静下来,老师和学生的成果,自然而然就有了。社会浮躁,大学不能跟着浮躁。现在学校整天忙着开会、评审、这个工程、那个工程 背离了教育规律。 第二个是校园要纯净。大学应该是坚守社会道德的高地,做社会的净化器。我所以极力反对像教学评估这样的事,并不是反对评估,而是反对评估评到后来许多人造假材料的做法。评估成了一些人的 政绩工程,为了得高分,就造假。比如,有些大教授、名教授,他们上课是不写教案的,课就备在他的脑子里。于是,就组织老师和学生给他们补写教案,这就是造假呀。学校不能在学生面前造假,特别是不能让学生参与造假。如果你做了这样的事情,你怎么还会有道德力量让学生不造假? 记者:所以,您就坚决抵制教学评估? 朱清时:教育是慢工出细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很高的教学质量不可能在几个月就完成。我们就是 原生态,谁来检查都是学校的真实水平。 一个社会要有希望,一定要有净土,这个净土就是学校。学校一定要严守诚信的底线,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是诚实的。如果学校这方净土失守了,也开始造假了,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记者:您是第一个顶住压力坚决不搞扩招的大学校长,扩招被许多人认为是学校发展的一个 机遇,您面临的压力很大吧? 朱清时:我当然知道扩招的好处,一个人头就一万多元,有的学校收到一万五六。我面临的压力上下都有。有一件事我从来没披露过,一次安徽省人大开会,一位领导在会上说,中科大不建新校区、不扩招、不支持地方政府工作 学校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卸任之后还有人说我不扩招是犯了战略错误。 但是,我能坚持个人意见。我是校长,我有否决权。关键是教师们都理解我,班子内部也没有不同意见。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学校并非越大越好,世界上有些大学规模不大,却是一流的。中科大有自己的定位,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我不捞钱、不捞地,就是要保证教学质量。如果扩招一倍,教学质量就 稀释了一倍。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认为一位老师最好教12个学生,但扩招后教师要应对几十个学生,上课就像作报告,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效果很差。而且,扩招之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还有时间搞教研吗? 记者:教学质量因扩招而被 稀释,本科生水平下降是社会公认的事实。 朱清时:中国大学为什么干了这么多蠢事?许多学校在扩招时都疯狂了,他们不是不知道扩招的危害、贷款的危险。很多人追求的是 政绩冲动,在我的任期内把学校扩建了、扩招了,这就是我的政绩。至于贷款怎么还,教学质量下降等等,我就不管了。这种政绩思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要受到惩罚的。既然我们认识到了真理,就要坚持,这没有什么可怕的。 我们的大学已经不是学术机构了,而是被 行政化了,成了衙门,谁官儿大,谁说了算,是行政机构的特点。大学是学术机构,应该是谁掌握了真理,谁说了算。但是,要扭转这一点很困难,在中科大我也做不到。这里面有一个利益问题,很多人是难以割舍的。 记者:您是享受副部级待遇的校长吧?据我所知,秘书和司机应该是跟您一辈子的吧? 朱清时:我在安徽中科大仍然有秘书和司机,我到这里就给自己 去行政化了。在合肥机场我可以免费使用贵宾室,在深圳要交800元。对,这些都是我主动放弃的。 记者:这些待遇都是利益呀,放弃是很难的。这也正是您令人钦佩的地方。舍得是一种境界呀! 朱清时:其实,我现在真的需要一位专职司机,没有也没关系,只要不影响工作就好。一个人不能为物质活着。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走在大街上,飞来一块石头,打在头部就会死掉。就像帕斯卡尔说的,人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是有思想的,人的伟大就在于有思想。一个人的一生,至少要体会一下思想的伟大。 记者:您自己带头 去行政化了,南方科大呢? 朱清时:我们已经 去行政化了,没有从公务员系列套来的什么科级、处级,行政人员就是服务员,是为教授和学校工作服务的。当然,大家的物质待遇不会减少。去行政化就把学校内部的关系理清了。谁是主导,谁为谁服务,就清楚了。教授治校才能恢复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本我。 记者:您多次强调高分压力扼杀优秀人才,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南方科技大学将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中自主招生,为什么要招高二学生呢? 朱清时:我 1963年考入中科大时,分数并不算高,460多分。其中,最高分是数学,考了93分,物理79分。我们上完课只复习一个月就高考了。那时复习不像现在这么紧张,老师也没训练我们如何应对高考,就是自然而然地考了460多分。 现在的高中课程,在高二就完成了。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被 强化训练一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僵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 我们从高二学生中自主招生,就是想保护孩子免受这种摧残。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 100分。这让很多人不理解。少年班的学生要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记得我小时候,农民种地不施化肥,亩产四五百斤。后来施化肥,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但是,过度施肥,亩产就很难再提高了。而且,土壤板结,把土地搞坏了,损失更大。 记者:是啊,有一个问题让人困惑,为什么几十年来,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 朱清时: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的文 化学 术氛围被淡化了,教育的功利性太强,一切只看成绩,非常浮躁,这样的环境和土壤是无法培养出大师的,甚至一些有可能成为大师的苗子也会被扼杀。 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有两张中学时的成绩单。一张是 16岁时,成绩是:修身35分,算术100分,经学96分,几何85分,国文55分,植物78分, 英语 98分,生理98分,历史87分,图画35分,地理92分,体操85分。另一张是18岁时,成绩是:试验80分,品行73分,作文90分,习字69分,国文88分,英语98分,地理75分,代数92分,几何97分,植物80分,图画67分,体操60分。可见,郭沫若当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79分,国文、图画等3门功课不及格。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比较优秀。可是,郭老后来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 考古学 家。 如果郭沫若在今天上中学,这样的成绩是难考进大学的,即使考上了 , 家长和学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还有,考清华时,钱钟书数学只得了15分,吴晗则是0分,现在他们都不可能考上大学。钱伟长上清华时先读历史系,一年后他要求转读理学院,学校同意他试读。了解这些大师的经历,可以帮助认识为什么我们教育界没有培养出大师?可以激励我们坚定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的信念,让我们把真理坚持到底!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科大朱清时:做一个真正的大学校长,感觉真好真好!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0-12-24 13:21
作者文章:《中国青年报》记者林衍(题目为转载者拟,特说明) 以制造机器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李泽湘最初连门都挤不进去,只能乐呵呵地倚靠着门框;著名数学大师、菲尔兹奖获得者齐尔曼诺夫坐在会客厅里,等待拜访演讲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陈应天教授等人,起初只是坐在观众席上,认认真真地听讲话。 在12月18日举办的一场大学招生咨询会上,这些大人物都是配角。主角是身穿黑色风衣的朱清时,也是这所还没有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复的大学的校长。下午两点,这位校长在启动校区里正式宣布,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将正式以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方式进行教改,成为中国第一所从教育部手中收回办学自主权的高校。 在这里,校长都是配角,教授才是主角 事实上,早在3年前,深圳市政府就将建设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个人均GDP全国第一的城市的目标是建立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参照模板是建校不到20年便跻身世界一流名校行列的香港科技大学 第二年,一份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院长在内的200多名候选人名单,摆在了校长遴选委员会主任、时任深圳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面前。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这位校长曾经以高调的姿态直面舆论,包括拒绝大学扩招、反对教育部本科行政评估等等。 想在内地办一所这样的大学,必须找朱清时。香港科技大学的原校长吴家玮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作为遴选委员会的学术委员向王穗明推荐道。 猎头公司先找到朱,被婉拒。此后,南方科大筹备办主任梁北汉、深圳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上门,也遭到婉拒。这位退休的大学校长表示,已经替自己安排了写写书法、研究古陶瓷的闲适生活。 直至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国良与73岁的电子科技大学老校长刘盛纲来访。他们说:我们追求教改这么多年,都没有好的条件去实现,深圳的条件这么好,这会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或许是这番话打动了朱清时。2009年教师节,这位63岁的老人从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了聘书。 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校长同时申明了自己的建校原则,其中包括去行政化与教授治校。在他看来,只要有一所大学通过打破行政绑架的形式教改成功,就会跟上一批同样希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整个教育体系就能回归。他把这种改革称为教育界的蛇口,30年前,经济要恢复活力,需要打破铁饭碗,30年后,教育要恢复活力,同样应该打破铁饭碗! 对此,他先拿自己开刀:这个自1998年就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官员,严肃地提醒市领导,自己从到深圳那天起就只是个打工的;去市教育局开会的时候,他会被安排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下手,以示他没有行政级别;为了将行政力量的干预降到最小,他制订了一份《南方科技大学条例》,其中,学校的最高决策需由理事会决定,而理事会中,一线教授代表不少于1/4,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不少于1/4。 一位行政人员告诉记者,朱清时对每位行政岗位的应聘者都要亲自面试,主题大多围绕如何理解去行政化展开。做这件事的人,必须志同道合,必须有理想主义。朱清时说。 每次面试结束,朱清时还会提醒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在这里,我和你们都是配角,教授们才是舞台上的主角。据说,在校园里,他决不允许出现局长、处长的称谓,行政人员一律互称老师。 为了让主角尽快出场,这个喜欢穿布鞋的老人常常要到世界各地三顾茅庐。 物理学家、剑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陈应天还记得,师弟朱清时打来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严济慈老先生60多岁的时候还在教我们,现在我们60多岁了,也该为下一代做一些什么了!几个月前,朱清时亲自飞到陈应天太阳能企业的基地锦州,将南科大发出的第一份聘书交到其手中。 更多的人是主动前来的。在2009年10月底赴南非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时,朱清时随身携带的400份南科大宣传单被在场的华人学者一抢而空。 甫一上任,朱清时便接到了李泽湘的电话。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之一,早在1986年,李泽湘就和很多同学自发编写了一份关于高校改革的建议书寄至教育部。多年后,他告诉朱清时,为了一代人的高教改革梦,他愿意回国做义工。 迄今为止,已决定加盟的名师还包括原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李晓原、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励建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等。除此以外,南方科技大学还将在5年内面向全球招聘30位特聘教授及其团队。 这种理念还感动了不少志同道合者,原本是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技术总监的朱朝阳就是其中一个。如今,他成为南科大负责网站维护的工作人员,由于人手不足,他还承担起安装办公室电话的工作。面试的时候,朱清时问他,为什么要辞职降薪来南科大?他乐呵呵地说,参与了这件事,以后就可以讲故事给孩子听了。 他从没做过这么难的实验,每天靠吃几种不同的安眠药才能入睡 然而,变革的开始并非一帆风顺。 南科大刚刚筹建之时,深圳市政府本想通过抽调骨干的方式为南科大输血,朱清时却发现,凡是职位在副处级以上的工作人员,往往不愿意抽调到南科大。有一次在北京开会,一个老校长揶揄他:你呀,挖了个去行政化的坑就跳进去了,结果没人愿意陪你跳啊! 另一个难题是建校和招生。朱清时一度乐观地认为,南科大的建立会像深圳大学一样顺利。1983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指着一片空地对他说,我们将在这里建深圳大学校园,今年秋天就可以上课。邓小平回京后跟人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但现在,用朱清时的话来说,自上任那天开始,他就被扔进了冰窟窿,每天要靠吃几种不同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他表示自己从未做过这么难的实验。 2009年9月10日,他赴深圳上任,9月15日,中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便来到新校区施工现场,明确表示南科大未批先建。 另一个质疑直接针对南科大的校名,有人提出,教育部规定新建高校不允许使用中国南方等大词,南科大应改名为深圳科技大学。 朱清时采用的对策是借助媒体,那段时间,他开始大量接受采访,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改革理念。有观察人士指出,借助民意是朱校长的一步好棋。 除此之外,在去年年底参加澳门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的时候,朱清时与刚刚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进行了一次鼓舞人心的谈话。 20天后,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温家宝问朱清时,你最近是不是去深圳搞了个南方科技大学?合影留念时,温家宝又把朱清时拉到身边,详细询问了南科大的教改情况。 此后,教育部内部关于校名的争议便平息了:总理都叫南方科技大学了,肯定也不能再叫别的名字了。2010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也率教育部专家考评组到深圳,对南科大的筹建工作表示肯定。 不过,一份发布于1986年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卡住了教育部对南科大筹建工作的批复。根据该条例第17条规定,设置普通高等院校的审批程序,一般分为审批筹建和审批正式建校招生两个阶段。其中,仅仅要满足获批筹建的条件,就需要在校生计划规模不少于5000人,图书不少于60000册,这对于首批招生计划50人的南科大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朱清时的再三争取下,今年9月27日,教育部的高校设置委员会曾专门开会研究南科大的问题,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会上的专家全票通过为南科大发个准生证。 但问题接踵而至,根据条例,即使获准筹建,也仍要等到正式建校时才可得到招生资格。我当了十年校长,都不知道有这么多行政规定。朱清时感叹。 他不得不再次进京跟教育部协调,教育部给出的让步是,同意南科大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招生,但招来的学生必须是中国科技大学学籍。 这让朱清时无法接受,改革的结果就是建一个分校,这还叫改革吗? 另一个障碍是,根据现行制度,南科大要从专科开始办学,升到本科,再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要办成研究型大学,至少要30年。事实上,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深圳大学,便长期受困于此条例,虽然建校很快,但获得第一个博士授予资格时,已是2006年。而对朱清时来说,一个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如果没有研究生将是灾难性打击。 这种现状让朱清时决定跳出现行体制,从教育部手中要回招生和授学位的自主权,采用寒假考试、春季开学这种强行闯关的方法。 他说,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件事是等着批复干的。改革需要承担者,深圳精神就是敢闯,从今天起,我们要打破教育的铁饭碗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10月份,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讲道。 能做一个真正的大学校长,真好真好 12月15日晚上8点,朱清时推翻了秘书写的草稿,亲自执笔写就了1700字的《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信》。那天晚上,他吃了好几种安眠药,但还是一夜未睡。 在信中,他明确提出:大学失去了办学自主权,造成高校千校一面。他也表达了收回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决心。 这个已经头发斑白的老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坦承,他不是没有顾虑:他担心拿不到教育部认可的学位,会影响学生未来报考研究生;他担心没有教育部的学籍,会影响学生的医保办理;他更担心的是,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招生咨询的时候就半路夭折。 让他欣慰的是,12月18日下午的招生咨询会上,家长与学生的热情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一对从湖南娄底坐了十几个小时硬座赶到深圳的双胞胎姐妹说,有人告诉她们,有一所叫南方科大的学校会在明年招生,你们一定要去考,考不上就复读。 一个从云南楚雄赶来的大学老师,带着自己11岁的小女儿早早来到会场。他说在他任教的大学,只靠论文数量评职称,他希望女儿未来能够上一所懂得纯粹和纯净的大学。 一位70岁的老人陪着自己16岁的孙女来到咨询会,这个叫崔廉的女孩儿已经拥有了14项个人专利发明,但做的练习题还远远不到老师要求的一科8000道,她说,她想去一个不会强迫她做事的学校。 我们希望中国能有一所尊重教育规律的大学。李泽湘告诉记者,在国外,任何一所名校都是自授学位,真正的异类恰恰不是南科大。 如今,从南方科技大学启动校区行政楼向外望去,能看到一片大工地。这里正在修建这所大学的新校区。早在朱清时到岗之前,深圳市政府就聘请了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为新校区设计了极尽奢华、非常后现代主义的教学楼。 这个即将动工的工程被朱清时紧急叫停。他提出了建设不装电梯的小楼概念,他将其称为书院,理由是楼越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远。朱清时希望在南科大的校园里,也能形成一种对知识最朴素的敬畏。 为此,朱清时还计划,学校的生师比例控制在8∶1,第一年招生50人,第二年招150人,之后将学生数逐步稳定在每年2000名本科生的水平。 对于深圳这个城市,南科大就像一个新生儿,连出租车师傅都尚未熟知。某种意义上,64岁的朱时清之于这座城市,境况也相似。 在合肥时,担任中科大校长的他每到机场,都能享受省部级领导的免费一等贵宾室。但第一次到深圳时,这位已经无官无职的老人突然发现,一等的贵宾室不允许进入,二等的贵宾室还要收取费用800元。 朱时清笑着说,那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个大学校长,而不是副部级官员,能做一个真正的大学校长,真好真好。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42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