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朱清时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朱清时

相关日志

重回韩国:浦项科技大学
热度 3 xuyingxiao 2011-6-18 00:15
很多年前,朱清时到浦项科技大学参加毕业生毕业典礼,我们的老牌的中国科技大学也显得不自信起来,学校网站的报道说: “应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校长朴赞謨教授的邀请,2月16日,朱清时校长和夫人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该校第1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浦项科技大 学是十分年轻但充满活力的精品型大学,曾被国际上评选为亚洲理工类大学第一名,此次应邀在浦项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对我校和朱清时校长本人均是 很高的荣誉。” 我拍的照片,网上查的资料: “浦项科技大学成立于1986年,在短暂的20余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1999年,在《亚洲周刊》的亚洲理工科院校排名中名列第二,1998年则排名第一。” “在2010英国 《Times》杂志世界大学排名中,POSTECH排名世界28,亚洲第三,在亚洲仅次于香港大学和东京大学。” “该学校在各种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其人均科研成果一直稳居世界前25名。” 国际会议中心 学生活动中心的食堂 学生活动中心内景 行政楼 行政楼门口绵长的台阶 行政楼连着图书馆,图书馆在山脚,可以从山腰的桥直接进图书馆 图书馆内景。 从山腰延伸到图书馆底楼长长的台阶。 图书馆正面 池塘
个人分类: 旅游|10542 次阅读|8 个评论
继续支持朱清时——因为他才是南科大的校长
热度 11 qiaoqiao1980 2011-6-17 20:10
有一些问题很难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做更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候。我说过,中国的教育改革涉及到了太多的深层次的东西,如果做这方面的进一步的分析,在今天并不是合时宜的。从大的背景来说,去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主旨并不明确, 缺少基本的教育理念和逻辑 ,并且教育部对于教育行政多方面的自以为是的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方式阻碍教育在客观方面的进步;而另一方面,许多错误的理念依然妨碍我们的进步,这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而是多方面的,可以说这方面尤为重要。用简单的话来说,我们缺少对于现代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虽然我的以前的文章,有的时候用语很激烈,但是并没有做太多的细致的分析,不过是发发心火而已。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情耿直,并且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一样。所以科学网的博客有的时候成了自己发泄郁闷的一个地方,有的时候火药味道会浓一些。但是我相信我在努力的去寻找那最重要的东西。 正如成为一个物理学家所走的道路,绝对不是学一两本书就可以达到的。而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我们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需要从更多的角度来看。这两三年来,南科大的事情一直牵连着国人的心力,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连锁反应。我实际上虽然偶尔参与一下,但是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我主要想看的是国人以及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教育部的行为和对于南科大的行为的反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 教育常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理念方面的,一个是操作技术方面的。中国的教育问题反映在自身上的是 回避基本的教育理念 ,为今天的这种官僚式的教育体制的最终确定而巩固力量,教育部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这个事情。 教育部已经把中国的教育完全的看成了自己的事情,并且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同时问题的反面也出来了,那就是教育从本质上不是这个样子的,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如果教师和学生搞不好教育,那么什么都是没用的。 教育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在教育部的手中真正的发展起来。这个想法就和古代的帝王的想法是一样的,其实只要是做帝王的,总是希望国家会在自己的手中强大起来的。但是历史的答案却是讽刺的,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错误的。民主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今天这样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他是基本的促进文明进步的保障。现代文明的理念之一就是进步,而这种进步本质上是由专业化来驱动的,这在封建社会并不存在。不理解这一点,就不理解现代文明究竟为何物。我们需要发挥出更多人的才智,而这需要民主。 中国的教育的进步的唯一可能就是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是教育部永远都无法替代的。 (真令人遗憾,后面还写了很多由于编辑的问题都没了 ,这个版面很让人难以写长的文章 ) 长话短说吧,我支持朱清时。 校长是一个大学的领路人,中国教育去行政化的本质就是校长要为教师和学生负责,而不是为教育部负责。所以去行政化就是要校长脱离教育部的行政管制。 这一点朱清时和教育部都是清楚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很多人对于去行政化的理解很幼稚。教育部当然也不会答应这样的事情。南科大的意义不是去成为一个一流大学,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而当前的主要一点就是去行政化,使得南科大不再成为一个受教育部制约的大学。朱清时要做的就是这个。 语境的差异造成了中国的教育者和外国的教育者对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的不同。在国外,中国的教育问题是没有的,但是即使在国外,建设一个一流大学也不是很容易的。对于南科大究竟能否成为一个一流大学,我现在不知道,这是几代南科大校长要做的事情。但是受制于教育部的大学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的,这是肯定的。如果这个关系理不顺,南科大的意义就不存在。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个困境,这是问题的关键。甚至很多人认为教育部是在支持南科大的,我只能说这些人有些太天真。 朱清时是南科大的校长,所以南科大的发展方式自然要由他来决定,我觉得这很正常。而在中国的这种困境之下,朱清时的决定是合时宜的。好的大学不是说有很多钱,而是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大学才会真正的招来好的学者和好的学生。可以说,朱清时要做的就是让南科大首先能够自己成长,我相信这是首要的。
个人分类: 是问居|4058 次阅读|42 个评论
[转载]要改革,不要口号-南方科大改革
supdesign 2011-6-17 16:33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和口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会名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质性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厘清正误,以正视听。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 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只是“表”,而教授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才是“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从根本上能支撑高校“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的是一个学校建基于教授质量教育质量之上的“质量信誉”,而不是具有这些权力本身。 如果只争“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权,而避谈如何提高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则无异于只追求教改的形式而忽略教改的本质,这种徒有其表而无其里的所谓高教改革注定是既误人子弟又贻误高教改革机遇并最终贻误国家发展的口号喧嚣。 南科大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学科框架,既没有学术团队也没有学生教育培养大纲方案,既没有清晰学校定位也没有清晰发展路径图,既没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问责机制也没有外部监管问责法规,也就完全无从谈起建设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所必需的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问题。但沉浸在偷换概念的口号喧嚣之中,完全远离了办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正途,实在于南科大筹建无助,于深圳建南科大初衷不符,于国家高教改革无益! 公立大学必须要有内外两层质量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建基于对自己信誉负责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以及建基于法规之上的外部监管体系和问责机制。对南科大来讲,这两个机制完全没有建立。南科大应该做的是回归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回归建设一个新大学的基本工作(管理团队组建、学科架构设置、教授团队招聘、教育大纲及培养方案设置等),回归基本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这才是正途。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 我国的高考就考试本身来讲仍然不失为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衡量体系。而这对一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没有健全的社会尤为重要。 在任何国家,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应该用高考成绩作为(所有)高校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录取和评价标准。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校录取标准的话,如何才能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中,从机制、监管和操作上做到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和合理,以使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机会得到维护和保障。 我国的高考体制由“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组成。最根本性的弊端出在“录取(及其所用标准)”环节。用“录取”环节的弊端去否定“考试”环节的合理性,或者用“考试”环节的不完善性去否定“考试”环节本身的合理性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一次“文革”。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革”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对教育工作者来讲,每当现有法规不适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时候,该怎样示范和引导青年学生呢?是以尊重法治的精神推动和参与建立更为合理和更为完善的法规呢还是以藐视法规的态度冲破法治走向人治呢?“文革”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和深刻吗?!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 世界公认的一流高校都有一个庞大的规范的专业的层次分明的问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一流大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一个功能:服务。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生和教员。 问题的实质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架构和行政体制的角色定位问题,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和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学术体制的相对定位问题,是干涉教育还是服务教育,是干涉学术还是服务学术,是起主导控制作用还是起服务配角作用的问题,是为什么行政权利异化为行政权力的问题!所以单纯的大学去行政化,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伪口号。 “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 “教改实验班”从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个课程培养大纲和方案,甚至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的课程设置到目前都还没有确定;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学科分类也没有制定;学生们自己也不清楚。 在没有一个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的情况下,所录取的实验班45名学生年龄却有着从10岁到18岁的大幅跨度。即使对有30年开办少年班经验的中科大来讲,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做法。以教育和全人培养来讲,年龄跨度如此大的45名学生有非常不同的心智发育程度、人文社科接受程度和德美艺体培养要求,因而也需要不同的培养和管理方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朱清时校长任职达十年之久的中科大也拒绝了代招这45名学生。 临时拼凑的寥寥数个教学人员主要有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已身兼多职且主职在其他院校年过七十的院士;另一类是早已从科研一线退休的其他院校的教员。而第二学期第二学年课程的教员还没有着落。完全没有一个根据南科大学科框架招聘的可延续性的教员团队和由这个团队所设计、认同、落实的课程体系和培养大纲。现在临时开设的课程既不具有任何示范性,也不具备扩大招生后的放大性和连续性。 对于理工科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实验课,在招生面试时就已许诺学生第一学期就开。而事实是到现在第一学期快结束了也没有开。第二学期能不能开实验课、开些什么实验课、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则无从谈起。 从这些事实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教改实验班”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完全不是一个为学生培养着想的措施、就完全不是从教育的角度着想的措施,也完全不是为高教改革着想的举措。而只是争取招生自主权、自授文凭权的人质罢了。 校长不能脱离监管为所欲为 对于了解南科大筹办实情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朱清时校长把南科大的筹建完全变成了展现其个人喜好的私塾?为什么朱清时校长高喊去行政化口号而实际上却在所有的重大决定上唯个人意志定夺?为什么朱清时校长不建立完善的招聘解聘的程序和规章制度?为什么南科大还没有实质性开办就已经问题重重?为什么南科大没有受到任何体制机制上的审视、质疑、监察和问责? 我们也许从与香港科大的筹建过程的对比中得到某些启示和答案。 在香港科大的筹建阶段,香港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任命一个由政府代表、社会贤达、学界专家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不仅直接负责校长的遴选和任命,而且在校长上任后直接负责对校长的问责和监管。请注意,在这个大学筹建的机制设计中,不仅政府本身完全抽离了直接对校长遴选、任命和监管的环节,而且校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其权力、责任、行为、办学的任何重大决定都出于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之下。这就使得校长本人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偏离与学校定位不同的办学轨道,更不能为所欲为。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建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够复杂够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这样的工程在任何体制下都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单独胜任的,无论这个人头上带有什么样的光环。这就要求办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是组建一个高度负责的筹建和管理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必须要有基本的识人之才、用人之能、吸引人留住人之德。很遗憾,到目前南科大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 南科大作为一个全新的公立大学,其制度设计的第一环应该是对其法定代表人的权力、责任、行为的问责与监管,并以此为核心界定大学的管办学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学校内部的所有其他制度规章的设立。很遗憾,南科大的筹建缺失了这一环。 一个没有管理团队、学科框架、学术教员团队、内部管理制度、课程大纲、发展路径规划的空头大学用什么来奢谈高教改革呢?又用什么来实践和体现任何有意义的教改措施呢? 办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不仅需要有正确和清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还要建立与理念相适应配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更要有落实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有效的行动。很遗憾,南科大从第一步起就走歪了,还停留在口号的喧嚣上。 承担高教改革的使命本身可敬可嘉,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筹建尚没有任何内容作支撑的大学,什么该试,什么不该试,什么先试,什么后试,要有一个清醒的清晰的分析和论证,不能凭任何个人主观意志,更不能凭内涵不清逻辑不清的口号误导教育改革。很遗憾,南科大在第一步就没有分清楚一个全新的还在筹建阶段的大学该做的轻重缓急和主次纲目。 李晓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前主任。 李泽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 励建书:耶鲁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前主任。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60464
个人分类: 07-教育|1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摘评南方周末文章: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
热度 19 arithwsun 2011-6-17 16:03
把这篇博文内容,集成到我那个豆瓣帖子里,摘评的时候,目标读者不完全是科学家, 建议: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57428 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464 其中的作者励建书,是我们数论界的高手,曾经任过香港数学会会长,我组织的杨同海访谈录,杨同海谈起过他,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认为很厉害。 『南科大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学科框架,既没有学术团队也没有学生教育培养大纲方案,既没有清晰学校定位也没有清晰发展路径图,既没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问责机制也没有外部监管问责法规,也就完全无从谈起建设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所必需的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问题。但沉浸在偷换概念的口号喧嚣之中,完全远离了办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正途,实在于南科大筹建无助,于深圳建南科大初衷不符,于国家高教改革无益!』 这个指责是很厉害的,大家可以看出,科学家做事有科学家做事的章法,科学家看重的事情,可能跟普通老百姓有很大不同,这也是本帖要指明的事,所以转摘这篇报道于这里。 说到这里,很多民间教育团队筹建学校,草台班子的质量,恐怕比朱清时更要差很多,做个幼儿园可能不会有太大问题,再往上做,恐怕还是要有章法的来。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一次“文革”。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革”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这件事本身,倒是不太好说,励建书他们大学出去之后,就一直在西方教育体系里走,可能会更喜欢中规中矩。朱清时此举,招的学生不用高考,倒不一定是坏棋,以非常之法破局,也有可能会有意外的正面效果,这套哲学是我的一位老师李克正跟我屡次提及的,是他从年轻时代学习鲁迅得到的经验,也确实有点像文革经验,不一定完全就错,关键要看下棋的人。 兵行险招,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没有一个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的情况下,所录取的实验班45名学生年龄却有着从10岁到18岁的大幅跨度。即使对有30年开办少年班经验的中科大来讲,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做法。』 怎么做,一个关键是对学生负责,是老师的道义,在这三位老师看来,不这么做,就会让『“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 还是对比一下民间教育团队,应该让它们深思,也让家长们想想,科学家们的这种谨慎精神,对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更有益。 『现在临时开设的课程既不具有任何示范性,也不具备扩大招生后的放大性和连续性。』 这是有学问的人,才能做出的评价,他们这样说,我信,因为有励建书的水准在那放着。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诚哉斯言,谋定而后动,是科学家的做事准则,西方社会的建成,是有着千百年来的哲学积累,我们现在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没有智识上的积累是不行的。 另一句话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也对,二者并不矛盾,一阴一阳,相辅相成才对。 这三位作者的亮剑,恐怕是气得不过了才出手的,朱清时连这样的人都笼络不住,成为反对势力,看来是没戏了,非常有可能的一件事情是,深圳政府临阵换将,把朱清时换下去。 这三位,都是大风大浪里走过的成年人, 该说什么样的话,是完全清楚的。 使出这一剑,恐怕在三位作者看来,就是想把他们判定的“徒有虚名者”的真实情况揭穿,供高层掌握。 其实,南科大底子应该很好,有深圳政府的庞大资金支撑着,这么大的开放意识包容着,如果主持者智胆双全,把三作者说的那些事弄出章法,完全是可以办得很好的,不至于像朱清时弄得这么惊险。 附注1. 稍说一句题外话,朱清时为什么要弄得这么惊险,是否跟他岁数大只争朝夕的情势有关,若此,再考虑新建学校校长/改革型校长的人选时,应该考虑40岁左右的人士,这在世界名校校长的传记中,也可看出端倪。 附注2. 这篇文章的一个焦点是,南科大是否是在误人子弟,关键是看对比面,现在国内大学的学风让人太不满意了,真正爱学习的大学生并不多,这是对比的基础。南科大只要稍微做得好点,就能让自己的学生拿出手来,关键还是在于人,制度是粘接剂,如果盘子小,学生就45个,粘接剂就不一定那么重要。就像我以前在博友相关文章上评论的,南科大不走学分制,也是可以的,走导师制呗,后者其实是更高级的法门,正适合小盘子。 当然,如果连导师制都不好好走,那是自掘死路,真是把学生们当“人质”了,这部分,三位作者论述的还不够充分,他们讲的是制度,就应该从具体的制度分析上,点出来,光笼统地说一下师资来源,这些师资,有没有干那些导师制名目下的活,才是关键,当然,文章中是不太好写这个,看三位作者的义愤之心,估计是没有或远远不够。 -------------------------------- --------------------------------- 广告:没想这篇博文获得了这么高的点击量,估计这才刚开始,因为在精选博文栏目上才放上去。提议大家关注一下本博最近的一直主题,幼小教育。 关注本贴的已经将近2000次点击了,而关注本博幼小教育方向的,比如那篇 精英教育的成本:全职妈妈和家教联盟 的点击量才200多。按思想深度和意义来说,其实比这篇随手写就的摘评要重要的多,既可以是国家级的战略,又可以是我们科学家亲历亲为、利家利己的事业。 这篇文章,只是用了一点点理性分析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个沛公就是,正在中国发生的民间教育运动,其中的现象,恐怕会类似于南科大,这些东西,才更是跟你我有关,关及到我们的孩子。 南科大,不过是个引子,说真的,要不是励建书出手,我还真没怎么关注过,以前的报道都是瞄两眼就算了,把思考力、行动力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那才是真事。 所以,再次呼吁大家去那个帖子转转 建议: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57428 以及该贴所属的那个豆瓣教育讨论的小组,里面已经有几位成员是博士了,欢迎更多的学者和科学家加入。说实话,这方面我是希望形成科学家关注幼小教育的团队的,过一阵,我会发布一个系统的文档,大家可以google reader订阅我的博客。
个人分类: Book-W|11886 次阅读|50 个评论
朱清时校长现在的角色:南方科技大学形象塑造与破坏公司执行总裁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6-17 09:38
这个形象太形象了。 期待着朱总裁的下一个动作!
个人分类: 人论|3497 次阅读|7 个评论
朱清时校长的一切作为,唯“急功近利”四字殊可近之
热度 45 陈安博士 2011-6-17 09:22
  《南方周末》再爆大料,南方科技大学目前为止只有两位专职教授,其中一位是曾经教授过我大学《线性代数》课的张贤科教授。应该说,张教授是很好的老师,我个人一直都十分尊重,按照《南方周末》的调查,张贤科教授为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另外一位专职教授李元杰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办学的主要经验是,当第一批700名学生入学时,已经有100名教师在候着了。所有的入学手续、开课等都与其他大学无二。应该说,这是负责任的态度。   但是,我们寄予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学,靠两位专职退休教授和一大帮不十分靠谱且在课程表确定后还要不断调换的兼职教授,那谱几乎是没法靠的。   而所有的这一切,在朱清时校长那里,都是因为中国国情,且为了中国国情。   不过,朱校长(故意)忽略了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以及它对中国人已经造成并将继续产生影响的最大伤害,那就是“急功近利”这个最可恶的国情,而朱清时在南方科技大学的所有做法,都是在为这个几十年来一直在强烈持续的国情添加更新注脚罢了。   我个人怀着恶意地推断,朱清时所以急功近利,也与他的校长任期有着比较大的关系,本来科研水平就很一般,做校长的水平也只能说“而已”的朱清时校长,要干的是在自己的任期内留下点什么。如果他这个建校校长只留下了制度政策这类基础性的东西,朱校长怕自己会被很快遗忘,所以,一定要有学生惦记他这个校长的谆谆教诲,如果能记得音容笑貌就更佳了。   也许朱校长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体现他本人办学思路的“劣根性”,但是,在他的作为里却比比皆是,从一个教学改革的“先锋”转变到“守旧”、“不依规律”、“固执”、“速成”的建校校长,几乎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   在对于南方科技大学的所有评价中,45个首批学生的评价几乎不应该占任何权重,这并不是说这些孩子的意见不值得重视,而是他们自己并不懂得教育规律,也不可能知道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而转头看朱清时校长的这些做法,频频把这些孩子的意见推到前台,来借机掩饰自己做法中不妥当的一面,其实完全在绑架这45个孩子的“民意”。如此,南方科技大学的首批毕业生也只有“被实验”的命运可以期待了。   我们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始终觉得我们不能等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科学界亦然。但糟糕的是,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中国几乎所有其他大学都尝试干过而且不落好的,都在检查回顾这些错误的不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真正恢复到“百年树人”上来。可是,朱清时校长捡拾这些腐朽没落的东西起来可谓得心应手,用起来也有如神助,应该说,这与他本人的背景有莫大关系。   我一直说,要请建校校长,要么是吴家炜这种在美国当过校长在香港科技大学当过建校校长的人,要么是请朱经武这种一度也当过校长的华人。老外我们可以不请,可是我们难道没有华人在海外名校做过校长的人吗?   “有而不用”也没有关系,毕竟这些人会不说我们大陆人常说的那些套话常走的那些套路,但是我们找个稍微年轻的校长好不好?50岁行吗?最后,找了一个退休后不甘寂寞很有表演欲的校长,然后经过了这么多长时间的建校期,他居然只聘到两位退休后期待发挥余热的教授当专职教师,“老人”思维终于图穷匕见。   南方科技大学在朱清时校长手中是完了,不过,我们还可以期待下一任能够彻底改变这类不符合基本教育规律的新校长上任。   中国大概就是这样不断上升的,一堆烂人把国家和机构折腾个差不多了,事后总会有几个优秀的种子收拾残局并拨乱反正,中华民族就能够延续下去,可是,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让它产生残局呢?!让优秀的种子每时每刻都能发挥出重要作用,后人只有持续改善而没有拨乱反正的份儿。那该多好!
个人分类: 人论|9355 次阅读|92 个评论
[转载]更多“朱清时”发声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tangminqian 2011-6-14 12:52
2011年06月13日 | 作者:逸川夫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 http://www.jiaoyujie.com/871/49696.html 教育界 教育评论 只有更多“朱清时”发声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被誉为中国高校首部“基本法”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8日公布,“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则被写入《办法》。其中,理事会是南科大的决策机构。理事会可聘任或解聘校长、副校长,审定学校章程、财务预决算报告、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校长朱清时受访表示,教授治学实施仍有难度。(6月10日《新京报》) ==》新闻详细   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理事会掌握人财大权,这在国外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在国内成了持续颇长一段时间的特大新闻,虽然看起来让我们稍感别扭,但走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市能如此推动南科大这般大胆试水,其探索意义无疑极为珍贵。我们理当全力支持,少些苛责,不必打压。因为,说风凉话很容易,但切实将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还比较困难。一些人对自己不会做的题,要么说无解,要么千方百计为别人解开此题提供人为的种种障碍。   应该说,南科大的朱清时,他的这份革故鼎新的胆识,是他多年的思维智慧的积淀,是一名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南科大是学界翘楚,朱清时是高校改革的弄潮儿,使余皆难望项背,给沉闷学界一声霹雳。难怪能征得公众的广泛同情、肯许与期待。但奇怪的是,朱清时之后,鲜见权威部门与其他大学站出来力挺他的智识与勇气。只是在6月9日这天,我们才看到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公开发微博,支持南科大与朱清时的高校改革,向该校46名拒绝高考的学子致敬。   但当看到这组反差极大的镜头之后,我又不得不感叹在现行体制内变革的艰辛。诚然,我们希望南科大改革摘取成功之果,都希望朱清时能尽快品饮探索高教改革的庆功酒。但同样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们能承受风险的能力又很脆弱。帮助孩子规划人生,若我有权,我可让孩子去上南科大,即使不被承认学历,我的孩子通过运作照样能端得一份铁性十足的公饭碗;若我有钱,我可让孩子去上南科大,即使不被承认学历,我也能让他接替自己的事业……可要命的是,大多数百姓同笔者一样无权无钱,如此送孩子去那块试验田与朱清时伯伯一道耕耘,岂不冒险?   所以我们尤需看到,若南科大之后未有一名“北科大”“西科大”高调唱和,那么南科大最终还会成为一片难以壮大的窄小试验田;若朱清时之后没有一名“张清时”公开宣言跟进,那么已年64岁的朱清时,或许就在短短一两年后,便完全有可能无奈离场。因为我们看到主导理事会的还是政府的影子。《暂行办法》规定,“理事会理事长由深圳市市长或市长委任的人员担任,理事由市政府聘任”。任何改革需要大量改革者先行先试,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富有苍生使命感地站出来力挺南科大和朱清时。惟有如此,这股倒逼高教改革大胆前行的合力才有形成的那一天。 var dp_cont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ppp');dp_content.innerHTML=dp_content.innerHTML.replace(/\/xxgimg\//g,'http://www.xxgimg.cn/');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2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香港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点评南方科技大学
热度 6 xcfcn 2011-6-12 15:48
香港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谈大学筹建:惟“一步一步去做” 作者:许荻晔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 2011-6-11 吴家玮, 1937 年在上海出生, 14 岁移居香港, 1955 年赴美留学,为物理学专家。 1983 年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大学校长。 1988 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2001 年卸任。香港回归前,中国政府先后委任吴家玮为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备工作委员会和筹备委员会委员。现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委员会主席、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提起南方科技大学,很容易会想到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曾将香港科技大学视为自己的创校模板和标杆。 2011 年 5 月 23 日 ,新出炉的 QS 亚洲大学排名中,建校 20 年的香港科大已经超过香港大学位居亚洲第一。复制香港科大的成功,想必是朱清时和深圳市政府共同的期望。 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作为深圳市政府高级顾问,在南方科大创建过程中提供了建议。而今,相比南方科大创校至今陷入的困局,吴家玮总结自己的创校经验,惟“一步一步去做”,“我对自己没很大信心,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因此只敢一步一步去做。” 已卸任的吴家玮至今仍每天于办公室工作。在他看来,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一样,南方科大的办学模式,与香港科大不尽相同。就他回忆,香港科大筹建时期,殖民政府相当坚硬死板,而他们采取的对策,则是靠着智囊团队,主动制作科学详尽的办学方案,让对方看到可行性。以将近 4 年之力,完成包括起草规章制度、进行院系设置和课程规划、聘请人才、与港督府沟通等工作,然后才进行招生办学。 吴家玮表示,他曾向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建议,组织智囊团队,解决与政府沟通等问题。而朱清时也表示,他在今年 4 月访美时,除了招聘教授,也在物色智囊团队成员。 “南科大越来越不像香港科大” 东方早报:你作为深圳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在南方科大创建过程中提供了怎样的建议? 吴家玮:十几年来我都在推动深圳市建立新的大学, 1400 万人的一个市,怎么可能就一所深圳大学呢?之所以最后确定要建设一所科技大学,可能是领导考虑深圳是以科技起家的。 开始筹划的时候,每一步我都以客观的身份参与。但是在参与过程中,我发现内地的一些做法跟香港以及国际的做法不大一样。比如我是南方科大校长遴选委员会的成员,但是委员会只开过一次会,放在国际上,那是要开无数次的会的。也一直有说法说,南方科技大学以香港科技大学为标杆,是照科大的模式办的。但我需要澄清的是,其实并没有按照香港科大的模式。南方科大可能参考了香港科大模式,但并没有按照香港科大模式,并且现在越来越不像香港科大。 “南科大校长就算全球招聘,限制也很厉害” 东方早报:遴选委员会唯一的那次会议是什么情况? 吴家玮:现在一直说南科大校长是全球招聘,几百个候选人,因为我不是猎头公司,所以对这里面的过程不是很了解。但就算是全球招聘,限制也应该是很厉害的。因为大陆跟香港情况不同,中国的校长是学校法人,据我了解,必须是中国公民,而在海外待了很多年的人,一般都入了当地国籍的。 国外就算找猎头公司遴选校长,也不是让猎头公司确定人选,是遴选委员会主导,因为委员会的成员对学界的情况会更内行,而猎头公司是负责后勤的,比如在确定人选后,搜集情报、处理文件等等。学界还是比较透明的,如果被原单位知道你在候选名单上,候选人十之八九都是会退出的。所以要靠猎头公司去打听,做文件工作,并且严格保密。我们开的那次会,就是猎头公司提了 6 个人名字,但很明显的,遴选委员会成员对这些候选人的熟悉、了解程度远远高于猎头公司。 东方早报: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确定朱清时任校长的? 吴家玮:我跟朱校长认得也有 20 多年,我们都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的成员。我挺喜欢这个人,我们觉得他敢言,有理想,有改革决心,也肯出来讲话。不过我们还没有机会在学术方面探讨,也没有谈过他怎么管理中科大的经验(朱清时曾任中科大校长)。 “筹建香港科大时常争得面红耳赤” 东方早报:当时筹建香港科大的时候,你仍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筹建过程是否特别辛苦? 吴家玮:我在回香港之前的 10 个月,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那时候我还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当校长,每天晚上 8 点钟回家,准备就靠回家以后以及节假日的时间。好在有很多朋友帮助我做这个事情,都是有志之士,做义务的顾问。最多的时候,这个队伍有八十多人,核心的有十多个人。 东方早报:这些朋友主要在哪些方面协助了你? 吴家玮:开始港英政府给科大定下理、工、工商管理三个学院,一个人文通识教育中心,经过我们强烈要求,最后人文中心也成为人文学院,总共四个学院。但我是念理论物理的,对电子、化学、金融什么的并不了解,人文也就自己看看书,怎么设置专业,点将教书?所以就在自己的人际网络里,找朋友帮忙。比如说每个系多大,收多少学生,配多少教师,能不能找到学科的领军人物,找到领军人物我们养不养得起,建一个专业实验室要多少钱,特别贵的设备哪些必须买哪些可以不买……就是这样一群朋友,贡献各自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起草规章制度、进行院系设置和课程规划、聘请人才、与港督府沟通,等等。那时候还没有 email ,大家都在夜里互相传真讨论。核心的十来个朋友,都是正教授,有三分之二的人把工作停了来参加科大的筹建。这是我回香港之前的准备。 东方早报:你能提供一些香港科大的筹建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吗? 吴家玮:回来之后三年,我们把学校规章制度全建立起来了,我们这批人都是老海归,除了我年龄大一点,很多人都是台湾的留学生,学问很成功,民族意识也很强,但是一直没有贡献自己的机会。筹建科大的时候,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很多人就来了。这批人对国外大学的规章制度了解相当清楚,但香港的情况跟国外不一样,常常得做修改,比如院系怎么定,怎么进行课程设置,政府给你多少教师,怎么分配,招聘老师时候怎么招聘……讨论得非常仔细,一伙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很多东西一开始就得定好,比如根据专业设置,要建微电子实验室的话,为了绝缘,地下基石都得事前规划好,不能先造再拆。你得根据专业告诉建筑师怎么去设计,这些是学校需要自己进行的准备工作,跟政府、跟教育部没关系的。 然后就是找人,找到合适的人很关键。研究型大学起点一定要高,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是国际一流大学的人,所有的教师一定要有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因为来了就要立刻能做博导。每个系、每个专业怎么找人,找什么人,就是靠人际网络里的推荐,研究型大学里好的教授肯定是推荐来的,申请的不算数。推荐了,我们还要考虑,人好不好,学术前景如何,有没有心—— 1997 年对香港人来说,面临走还是留的选择。这就需要很多懂行的专家。 政府本来给我们 7 年时间准备,因为政府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整笔钱来,后来马会愿意承担一部分建设校园的费用,所以最后改成三年。时间缩短这么多,非常紧张,一开学就需要 100 位符合要求的教师。相当于每个月都要增加 10 位教师,压力非常大。我跑美国去招聘,开车从哈佛到哥伦比亚, 7 天去了 9 个地方,都有那边的朋友给安排好接机、路线、交通……都是靠人际网络。 有一种说法是,有学问有成就的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都去找过了,如果没找到你就是你还不够资格。而且招人也不是一招就来的,我们要招的,都是有学问,也有心的人,我跟他们讲香港的前途,讲我们的做法。 这样的准备工作我们做了 3 年,加上之前近一年, 4 年之后,我们开始招第一批学生,除了没有食堂和运动场,课程、老师、仪器、实验室等等统统齐备。开学前一晚,图书馆馆长还跟工作人员通宵把所有的书码到书架上,让同学们一开学就能用。第一年学生几百个人,吃饭就靠外卖,运动场没有,就在户外停车场装 2 个篮球架子,师生打篮球比赛。我们是觉得都准备好了,不会对不起学生,才开始招生的。 香港科大开办经费总数约 40 亿港元,与有些报道所说的“当初香港政府拿出 500 亿港币建立基金会”,数字上差了十几倍。政府也从来没有为大学建立过基金会。 “我们挑选最有用的规章制度给朱校长参考” 东方早报:这方面的经验,有没有向南方科大传授过? 吴家玮:有啊,主要是给朱校长吧。朱校长找我,我们就介绍相关的人跟他谈。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香港科大是用英文写的,这么多年也有改动, 20 年所有的文件都在一个光碟里,我们就推荐一个负责这方面的,也是参与创校的美国人,挑选最新的最有用的规章制度,找人翻译,让朱校长当参考。 香港科大的几位教授,有理科的有工科的,也给他写过不少学科建设上的东西,但是不知道会不会被采用到南科大的课程设置当中去。但我们一直是愿意提供帮助的。 我曾经给他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先考虑合作办学的方法,比如跟有博士点的大学先合作,人家发学位我们发文凭,当教育部允许设博士点的时候,再由文凭到学位。既不冲击现有制度,又能达到目的。当然我认为教育部也该鼓励南科大尽早招生。 “自主招生要看自主在什么地方” 东方早报:现在人们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即对目前的教育体制、考试制度不满,因此大家对教育方面的改革还是充满了期待。 吴家玮:对高考、对现有的考试制度,人人都抱怨。中国人就是考试多,香港学生也抱怨一进入预科就几乎学不到新东西,还要再考一次,但是高考有它的必要性,不进行高考,全部自主招生,那走后门的人可能太多了。其实我认识的每一个校长,都想自主招生,都想进行改革,都有教育的理想。但其实,如果没有准备好必要的规章制度,突然就允许自主招生了,你也可能交不出什么东西。比如一些大学,已经有扎实的基础,很强的专业队伍,那可以办个学院,拿出一部分的资源进行实验,尝试自主招生,这样的方式其实是教育部支持的,已经有大学开始做的。但如果准备了哪些东西都没有公布,就说要自主招生,你是教育部你敢不敢? 自主招生是很重要,但要看自主在什么地方,考试要考,分数要有,不然你怎么判断学生质量?自主在于不同学校不同院不同系,可以设定不同的分数线,上线的学生还要进行面试,这是在政府定的规章里面,一部分的自主权。不然怎么选拔学生呢?不参加高考,自己出卷,三五个人出的题目,是不是就一定比高考命题组的质量好?内地对高考的现状不满意,其实香港人也不满意自己的考试,美国也不满意他们的 SAT ,但不是几个人出的题就能胜过这么多年的专家班子。出错了怎么办?高考出错了大家都在网上骂,但是(自主招生)这样的选拔方式,进不来的人是不是也会骂?如果今年先暂时招一批学生,明年换个办法,后年再换个办法,是不是不公平? 大家的心态,我也是很理解的。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总比国家、社会要着急。如果我有孩子到了高三,我也会急得要死。但大家还是应该在透明公平的情况下,一起寻找教育的出路。 对任何单位来说,还是得先制定出一套规章制度,可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在政府很紧的规章里面,先把能自主的做到最好。不满意的地方,在不违反规章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空间。不是照死规矩做,大家一起商量,把大学办好,一定能找到办法的。 一网友的精彩点评: 吴校长的话,说的直白一点,大概是这样:第一,南科大的校长,并不是正儿巴经全球招聘的;第二,南科大现在的套路,根本不是香港科技大的做法;第三,我们给南科大传了真经,但是南科大并没有听我们的建议。 南科大应该做的事:第一,找个领导层团队,总得有几个人,一块商量怎么筹办,将来这些人就是各个学院的创办者和领导;第二,这个团队一块制定各种制度和培养计划等;第三,这个团队分头去找人(教师);第四,把这些事干完了,才可以招生。附带说一句,在这个过程中,副校长就自然产生出来了,还用去找?这时候,校长再提名,组织部门还会反对?都啥时代了,办这么大的事,就一个人唱独角戏,并且唱不准调…… PS :有好事者还真找吴家玮来说话了,吴校长也不客气。句句击中要害。不知道朱校长听后会有啥感想。
个人分类: 杂论|2138 次阅读|7 个评论
明星朱清时
热度 16 xcfcn 2011-6-8 19:28
明星朱清时 曹聪 老师多次质疑南方科技大学,我是深表赞同的。 朱清时,看起来不像是个校长,反而更像是个明星,天天出现在新闻板块。这跟当年的唐骏有的一拼。 或者说,朱清时跟刘道玉一样更像个 公共知识分子 / 愤老 ,天天批评着这个那个问题,我看教育部烦死他了。 在实验室地下室,我的一个老师指着一块仪器板告诉我,这是当年朱清时做实验留下来的玩意。他的 局域模振动态 算是做了点东西。他也是靠这个吃了一辈子,包括他在科大建“选键实验室”、包括后来转向“绿色化学”。 朱清时说 中医可以用复杂科学 来解释 ,可是他竟然说不动他的同事去研究,或者是像唐孝威院士一样自己亲自去研究。 朱清时喜欢扯科学与宗教的蛋,尤其是跑了一趟西藏后。玩什么“ 从藏传佛教到认知科学的崭新链接 ”。 朱清时还喜欢高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扯什么“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 朱清时更喜欢附庸风雅,玩什么科技史,跟他的在职博士生新华社记者姜岩同学写了一本什么《 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 》,不知有多少专家会笑掉大牙。 朱清时有意无意间喜欢凸现自己的清高。可是自从中科大校长退下来,他就立马申请了 关于绿色化学的 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 ,可是他已经不搞科研很多年。而且他现在已经是南科大的所谓创校校长,他还有时间搞科研么? 南科大,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叫嚣着“去行政化”、“世界一流”、“学生不参加高考”、“自主招考”、“全英文教学”。这些花哨忽悠媒体或许还可以。 可是说白了,办大学,还是要见真章。 10 年后南科大能不能如当年的 香港科技大学 一样十年就完全奠定基础,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我表示深深的怀疑。 nli2233 2011-6-8 01:02 (刚看到李宁老师在曹聪老师那里的留言,深表赞同) 南方科大还是过于急功近利了。口号多于行动,朱校长也太喜欢到各处出风头。 去行政化也好,自主招生也好,说一下就可以了,弄成天天讲月月讲,就耽误正事儿了。决定建校后,校长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经费到位,校舍按期建设好,招兵买马,搞一只过得硬的教学科研队伍,同时,积极努力,获得教育部认证,条件成熟后再招生。 香港科技大学88年开始建设,91年完才开始招生。南方科大连个fulltime教授队伍还没有,就急着招生,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Ps:我作为旁观者,其实是希望朱校长把精力用在正事上。或许现在一切还没有步入正轨,所以只好自己亲自出面接受媒体采访来造势以赢得改革空间。祝福南方科技大学,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朱清时都算是勇者。
个人分类: 杂论|3180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关注南科大:南科大布置了两个高考考场,但是并无学生去考试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1-6-8 08:59
 本报讯 昨日是高考的第一天,备受关注的南科大45名学子无人参加高考。记者昨晚从南科大学生获得证实,据学生介绍,此前在南科大布置了两个考场,但是昨天并没有学生去考试。    校长称拒考不是否定高考   昨日上午,南科大在校内准备了两间高考教室,因为无人领试卷,在考试过了15分钟之后,上午两个考场的考试被迫取消。   媒体报道称,在得知南科大无一人赴考的消息后,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孩子们的拒考并不是对整个高考制度的否定,高考在当下比较起来仍然是唯一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但是不能“一刀切”,教育制度应该允许百花齐放,而南科大就是这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一颗小草。   朱清时校长表示,并不是说现在到了取消高考的时候,但是可以允许多元化的选拔人才方式,可以留个很小的口子,比如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否则“一刀切”会把创新人才切掉。对于网上很多人关心的孩子们拒考会带来的牺牲、悲壮一说,朱清时表示,等这些孩子们长大,他们会为南科大的经历骄傲,不是牺牲,而是一种财富。    教育部门未明确回应   教育部目前仍未对南科大学生拒绝参加高考一事做出进一步回应。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就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做出了回应。续梅表示,教育部已在去年经过专家评审,在评审基础上,同意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筹建。“既然同意筹建,也是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将来在筹建的基础上,能够开展一些教改方面的探索。”她同时还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昨天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在电话里表示,他尚未得到发布有关南方科技大学事情的授权。相关评论见A02版    ■ 探访   高考首日 他们上外教课和微积分    南科大有的学生搬到旅馆,有的请假回家,留校学生继续上课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南方科技大学内高考考场无一位同学进入。上午,留校的同学上了英语外教课,讲的是福岛核泄漏事件。下午,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了微积分题。   昨晚九点多,记者赶到南方科技大学学生宿舍,仅有几个宿舍亮着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告诉记者,今天全班大约有六七位同学留校上课,十几位同学因为拒绝参加高考搬到某一旅馆了。剩下的十多位同学则请了五天假回家过端午节。“也许他们会在家里参加高考吧。但我希望他们不会。”这位同学说,无论如何,大家都不能在南方科大参加高考。“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介绍,教育部要求南方科大参加高考的消息传来后,深圳市教育局考试教育学院的老师向同学们许诺,“如果参加高考,毕业后会有两个文凭。一个是南方科大颁发的文凭,一个是教育部颁发的文凭。”   据了解,6月3日,布置南科大高考考场那天,班里的几位同学相约去看了。考点就设在当初他们入学的考点。   对话1 南科大学生   “希望回到正常学习状态”   新京报:现在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怎么样?   南科大学生:很充实。我们所学的知识互动性非常强,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老师们也非常可爱,讲的课都很精彩,这样的课让我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我很享受。   新京报:今天都没去考试,是事先约定好的吗?   南科大学生:大家都很反对参加高考,这一点大家想法是一致的。我们已经开始在南科大学习了,而我们感觉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适合我们的,没必要再去重考一遍,走这个形式。   新京报:学校有人给你们做工作,让你们参加高考吗?   南科大学生:有,还有教育部门的人说,让我们参加高考,对学校和学生都有好处。但是,不参加高考是我们最心底的意愿,我们应该遵从它。   新京报:你不害怕前途受影响吗?   南科大学生:现在的社会靠的是能力,不是文凭。从选择报考南科大的那一刻开始,我已经不在乎文凭了。   新京报:怎么看这件事?   南科大学生:这件事让我们更成熟了,能够更客观和理性地看待这个社会。我们不是反对高考,只是对让我们立即高考这种“突击高考”的方式很不理解,当然我们也知道教育部门的苦衷。我只希望让我们快一点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    对话2 教育专家   “要他们高考不符合政策”   新京报:南科大虽然有两个高考考场,但是并没有学生参加高考。你觉得他们是在冒险吗?   熊丙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南科大的同学没参加高考,我是比较赞赏的。他们的做法坚持了南科大办学的初衷:自主招生、自授学位。   他们现在表现出的勇气,会让南科大继续坚持自己的办学宗旨。   新京报:这些南科大学生都是高二学生,让这些学生参加高考是不是又有悖现行政策?   熊丙奇:让这些学生参加高考,的确不符合现行政策。南科大没有招生权就招生,是“违规”的,现在要学生参加高考,同样也“违规”。   但是,南科大的做法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将来就是要依照这个规划纲要修改法律法规,这样就不是南科大违规了。   新京报:这些南科大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并非都是深圳户籍,却让他们在深圳参加高考,这是不是涉及到异地高考问题?   熊丙奇:这也是问题。根据现行制度,就算他们高考,他们也要在原籍考,这也涉及到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允许南科大的学生不参加高考,这种探索是教育部门的上策。   南科大的学生拒绝参加高考是一种勇气。南科大有没有招生资格、考生有没有办法填报志愿,要求这些学生参加高考是否有悖高中非毕业生不得参加高考的规定等都是操作上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不解决,操作上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关键是看要不要改革,要怎样改革。——王旭明(教育部原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 周亦楣 邢世伟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20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支持南方科技大学
热度 18 Majorite 2011-6-8 08:45
深圳市委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的45名学生不参加今年高考,继续留校学习。好!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自发文凭, 去官僚化,去行政化,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学生毕业之后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 北美的哪家大学不是自主招生,自发文凭,不包分配? 我支持这样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在中国久违了,虽然老北大、老清华、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曾经是这样的大学!那是真正的大学,有大学精神的大学! 若南方科技大学建立地球科学系,本人愿意每年去那里做一段时间义工,例如,认认真真地为大学生教一门课。
个人分类: 论大学|3495 次阅读|18 个评论
体制内的朱校长 办不了体制外的事
热度 2 Ecosinic 2011-6-6 16:51
朱校长清时先生想开启一段历史,所历的重重困难用多少语言都说不尽,而今腰斩的可能性还极大。看到在媒体面前朱校长疲惫的样子,不禁想起人们在说蜀相诸葛先贤的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希望尊敬的朱校长吉人天相,不会使英雄落泪。 朱校长的疲惫源自其自己。因为朱校长本身还是体制内的人,其行止要符合体制的要求,如果他是体制之外且惯于不按体制要求出牌,而今的朱校长可能要轻松很多。可惜的是他从来没有在体制之外呆过,虽然出过国,但是是由国家派出去的。一个从来就按照体制要求成长起来的人,要他在体制之外有大的作为是不可能,难为他了。 有人可能说在中国科技大学前朱校长干的不错,也顶住了很多很多的。。。, 成就也还是很靠谱的。。。,我还是想说的一句话是,如果给我们科学网上任何牛人一支“ 专任教师 1162 人,科研机构人员286人。有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32 人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342人,教授45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46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注:本段来自科技大学的介绍,32位院士包括朱校长) ”的队伍以及科学院在科研经费上的诸多优厚待遇(传科学院白院长最近说:只要你出成果,你要什么给什么),别说教育部的评估不会理,扩招不会理,一些大大的什么长来了更不会理他好多。不仅如此,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布局与成长,科研的计划等等,有这些牛人及其领导的团队,什么事还干不出来。就是离经叛道的玩意儿也会整出来。哎,远的就不说了,我所在的学校专任教师人数与科大相近,院士也就5人,领导们也轰轰烈烈地干出一些大事。此类例子多得很呢。 南方科大由深圳市政府出钱兴建。可得记住是政府的钱啊。政府的钱就得按政府要求办,这是没得说的。招聘副校长当然得有政府出面。即使有所谓董事会,应该是谁控股了谁说了算吧,至少在体制内应该是这样的。否则政府出钱,养着一批与政府要求格格不入主,好像举世之内无有此类政府也。所以,南方科大诞生时就是一怪胎。让体制内呆惯了的前朱校长来当这个怪胎校长,的确有损我前朱校长的一世英名,也让其疲惫不堪,夜不能寐。 朱校长说,当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懂教育懂管理。就南方科大目前情形来看,朱校长对教育懂一些,但由于其是体制内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校长,要办体制外的教育,校长还是有些不清楚。对教育我有自知之明,完全不懂,故此处没有高论。 如果南方科大一开始不是招本科生,而是延请当今世界上的一流学者,(若当年蔡校长元培老不拘一格招人,仅半年时间就开北大新风),并以招硕士博士开始南科大的教育改革,至少我以为会容易得多。首先,硕士博士自主招生目前在很多大学已在尝试,南科大走得更远些一点不为过;其次,学校名气短期内不是本科生打出来,香港几所建校不久的大学在世界上排名比内地诸多985更好,是因为其好的老师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是本科生做出来;再次,任何学校只有有了师资,才能招本科生,南科大在有科研成果之后,再招本科生那是水到渠成,国家决不会不支持。而今的南科大之所以在多处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阻碍,我想可能就是其没有基本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作为懂教育的朱校长应该清楚这些。而今的南科大什么也没有,只有朱校长一人。再仔细看看,朱校长也不见了,只有唐吉可德在我们面前。
个人分类: 教育|3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在南科大的45个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种子
热度 6 qiaoqiao1980 2011-6-6 15:22
以前写博文谈的是南科大,谈的是朱清时先生,没有谈过南科大的学生,毕竟我没有和他们接触过,没有过细致的了解。但是了解过一点,以前是通过科学网上的各种介绍,科学网上就有一位博主的孩子是在南科大念的,而小刘溢最后也选择了这个学校。现在的一次就是这些学生写了一封信。 南科大会在当代教育史上最终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不是由它叫南科大,也不是由于朱清时先生,而是他所培养的学生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南科大的好坏终归是由他的学生来证明的。教育是最重结果的,学生的成绩意味着一切。 南科大的学生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个学校的必要性。今天的中国学生缺少的不是聪明,而是一种责任。很多学生更像是一台计算器而缺少情感,并不是喜欢学习,而是把学习当作为自己谋求好处的工具,功利性显现的非常明显。而南科大的学生让人看到了一种担当,他们没有去难为朱清时校长,而把责任抗在了自己的肩上。就是这样的学生,才能看见国家的希望。南科大已经是南科大学生的南科大,今天是这45个学生的,以后将会成为更多学生的。 这45个学生不管南科大最终如何,他们都将会被打上南科大的标签,成就另外一种人生。即使南科大被收编,他们的内心也不可能被收编了。但是很显然,我们没有过于重视这些孩子的想法,有一些人一直把他们当小孩子来看待,这是愚蠢的。而正是这些学生选择了南科大,才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勇气和坚强,他们拥有着这同龄人缺少的责任感和睿智。 教育部的举措很短见,就和他的大学评估一样让人看到的是一个不成熟的领导者。如果世界只有一个中国,那么教育部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实是并非如此,一个顽固不化的教育部的形象正在所有的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今天这种看法正在延伸到中国的各个领域。教育部大谈公平,而现实却很多不公平,并且把法律拿过来当作自己的遮羞布来看,这实在是一个没有创造性行为的机构。就好象是一个小孩子,受了一点委屈就把家长找了出来,真是让人很无语。教育部的不担当和45个南科大学生的担当我们看到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太多的丑恶。 毫无意义,教育部在南科大的45个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种子,这很让人遗憾。我不清楚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不愿做评论。45个学生必然会有45个人生,但是今天的创伤毫无疑问将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也将改变着他们的一生。我只能把我的祝福留给他们,希望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个人分类: 心智之旅|390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声援朱清时校长
热度 7 xtliang 2011-6-6 12:37
梁先庭 我在科大读博士时朱清时教授是科大的校长。博士毕业那会,是朱校长 为我扶正流苏的。 2002 年我获得“求是奖学金”时,也是朱校长给我颁发的证书。博士毕业期间多次去科大办公楼办事。记得有一次去找理论物理负责人李定教授签字,李老师不在,朱校长看到了我。他肯定怀疑我去找他了,因此在门外站了很一会,一直到我离开才进办公室。因此,虽然没有交谈过,对朱校长印象很深。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裸评”与高校“去行政化”,是朱清时校长去南科大之前的“代表作”。尽管,“行政化”未必是高校管理的症结所在,但对于一个体制内的高官,发出这样的呼声是难能可贵的。我认为,在现有的体制下,“行政化”去不了,即便勉强为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部分高校私有化。 私有化能够从根本上剔除诸如教育部之类的部门对高校的行政羁绊。这样,像南方科技大学类似的,招生不需要批准,学生不需要高考,教育部不颁发文凭的高校就会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学以不致用,毕业论文言不由衷、敷衍塞责的局面会大量减少。老师不重视教学,论文无病呻吟的情况也会缺乏市场。 当然,我历来认为,部分高校的私有化不是校长们能决定的,也不是教育部长能决定的,因为这是继经济体制改革后又一个重要的改革。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八个人摁手印搞大包干突破了原有的体制。是小平同志顺应时代,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朱清时校长的南方科大,就像是当年凤阳的小岗村。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呼吁科学网, 声援朱清时校长。
55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南方科大:去行政化or行政化去?
热度 3 xqhuang 2011-6-6 11:03
南方科大:去行政化or行政化去? 深圳市领导: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呵呵,逗你玩!) 朱清时先生: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唉,谈何容易!) 学生家长: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好,吃螃蟹去!) 围观者:南方科大,去行政化?(?天真,做梦吧!) 副校长候选人:去南方科大,行政化!(!钱多,还是正局级干部!) 教育部:南方科大,行政化去! (!想单飞,没门!) 。。。。。。 曾经,对南方科大和朱清时先生,那是相当地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产生了疑问:南方科大和朱清时先生要干什么?最近,听说南方科大首届45名学生“被高考”,很失望,南方科大和朱清时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让人不敢恭维。既然南方科大已经选择“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为什么还要动员学生写所谓的“拒考信”?为什么要去捆绑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以为朱清时先生会这样说:【孩子们,请放心,天塌下来有校长顶着,你们安心好好学习就是,我们不鸟教育部的文凭,为什么要高考?】。这点小事,朱清时先生都担当不起?还玩什么去行政化,行政化去吧!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2377 次阅读|5 个评论
朱清时还有一条路:瞄准“千人”
热度 4 大毛忽洞 2011-6-6 10:06
朱清时还有一条路:瞄准“千人” 朱清时最近有点烦,有报道为证: 南科大校长:反对已录取学生参加高考 南科大45 名学生三日后或“被高考” 教改试点或终结 如果南科大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千人”, 那么什么俗套都不用顾忌, 但是,这需要底气! (用嘴吹出来的气绝不是底气) 办教育,效果如何? 需要几十年的检验时间。 虽然南科大声称招聘到了最牛的老师, 也招到了最好的学生, 但是让人感觉到南科大仍然没有底气! 什么叫底气呢? 底气就是学生将来有好的出路。 南科大嚷着要走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路, 既然是要走新路, 为什么还耿耿于怀于教育部的老俗套呢? 如果你南科大有底气, 管他上级承认不承认, 你直接定位培养“千人”, 把你的学生培养成为美国大学认可的一流学生, 本科毕业到美国(外国)一流大学读博士, 博士毕业拿到美国大学助理教授(聘书), 成为“千人”回归中国。 到那时中组部都承认了你, 教育部不认可又能咋样! 南科大? 你有没有底气? 你有没有看家本领? 你制定什么样的培养计划? 你设置什么样的课程? 你聘请什么样的老师? 你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才能确保你的学生将来都能进入“千人”圈。 (培养“千人”比培养原始创新人才要容易得多。南科大不缺钱,可以超高薪从美国名校聘请老师,合同约定必须成功推荐南科大的学生到他们所在的学校读博士,直至把学生操作到助理教授岗位) 如果南科大也要培养普通人才, 那教育部就可以按部就班对待你啦。 俺给朱清时出了几个点子: 从下往上改革:朱清时需要几个按手印的人 朱清时还有一个方案:把深圳划归香港 摸摸摸:朱清时的第 4 摸,后面还有第 5 摸 朱清时的第五摸 “ 去行政化 ” :舟上刻记号?水里刻记号?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231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南科大的孩子们发点声音
热度 1 fqng1008 2011-6-6 09:15
刚才从网上看到南方科技大学的学子的《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虽然出自学子之手,但很有校长朱清时的风格和胸襟,作为一个关心国家教育、关心深圳发展的深圳市民,我由衷地响应他们的呼声。 5月27日,教育部新闻 发言人 续梅口头上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实际上采用最坚决的措施打压其改革,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令我反感,相信也为大多数关心国家前途、关心祖国教育事业的广大正义人士的厌恶。难道我们的教育已经十全十美,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新的改革尝试?什么是依法办学?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需要再改进?这种独步天下的习气还要泛滥到何时? 这几天,从相关报道看,南科大已经在抗争中妥协,深圳市政府与已经没有了声音,如果孩子们的微弱声音再得不到响应,恐怕南科大就要以失败告终。但是,南科大的失败不是教育部的胜利,也不是体制的进步,而是压制中爆发的前兆。 作为一个普通的深圳市民,这是我对孩子们呼唤的响应...... 附: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 公开信 南科大学子 所有关心我们学校发展的人们,最近的事情让大家纠结了。现在,我们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下面我将通过这篇博文把我们学生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不代表校方意见,而仅仅是我们学生的意见,甚至不算是全体学生的意见。这几个月来,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很少,我们接受的教学方式究竟怎样,我们学校的内部活动究竟怎样,外界也只能猜测。请大家撇开各种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看法,基于我对大家尽可能准确真实的介绍,发出您的声音。     最紧迫的高考问题。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引领文化,强调个人自主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这是我们四十五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信念。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但是,现在教育部提出我们必须要高考,回到高考的体制下去(首先我要声明一点,并不是高考了就是不改革了,南科大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口号中,更体现在她的实际行动中,这是只有来到这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我想,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也是有其考虑的:如果我们一所学校自主招生,撒腿跑在前面,把所谓的一流甩在后面,以后或许会有无数的高校如法炮制,那么到时候怎么保证其他学校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还有,如果各种野鸡大学冒出来,高考制度就没有办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跻身阶层日渐封闭的上流社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苦心经营的高考制度就这样被撕开了一个缝,以后会有更多积极的社会力量发出更有力的改革诉求,到时候,人们就会发现高考也不过如此,个人的主动发展与价值实现才是所求。    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并没有否定高考制度,作为探路者的我们,就一定要高考么?高考,对我们国家而言,带来的是几十年建设的大量大学生和人才储备。但是内地的学术界,却拿不出独创性的、引领时代进步方向的科研成果,我们的确在努力,我们的高校也不断地自问和被问。但是事实的确是:我们造不出真正高质量的大飞机,造不出一流的汽车底盘,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为你处理数据的那片CPU叫i3、i5或i7,生产它们的公司叫Intel。我们的优秀科学家在《科学》上批评科研制度的黑暗但收效不大(注:南科大建校伊始便能够荣登《科学》杂志——这体现的是全世界无数关心祖国教育与科研事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对这所学校寄予的厚望)。今年同样也是港大的百年 校庆 ,二十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学界大师将在这两年里在港大做数百场报告,就在深圳的那一边。而我们中的一些人还在不断地动员我们一定要高考!一定要取得国家的学历!我们体会到的,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那心急如焚的心境和沉重的感叹。     南科大之所以为南科大,也正是图其大者不顾小节,我们学校的建校本意即是此,既为教改探路,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寻求经验。深圳市gov也表示对我们大力支持,新的《管理章程》将在七月一号起实施(虽然我们的副校长正在产生中,但是他若没有改革的高度和勇气,没有足够的才干和气魄,他将没可能胜任这个职位,希望我们的候选人们注意)。另外,我没有故意拔高我们学校,这几个月,我们与外界交流很少,外界对我们的了解也多是猜测。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学生这三个月来学习的情况。     首先是我们的课程设计。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第一学期共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科学、英语、国学经典导读、社会学以及比较现代化八门学科。这些课程的内容堪称完美。微积分不讲解严格证明,重在理解微积分的精髓和它的应用,喜欢严格证明的同学可以自学。线性代数由前清华教师张贤科教授任教,每次大家都学得“叫苦连天”而又“乐此不疲”。普通物理由唐叔贤院士和李元杰教授任教,两位教授风格迥异,唐院士从简单入手,细致入微,李老师上课则气势如虹,首节课开讲相位空间。计算机科学课则由四位老师教授,陈国良院士,董荣胜教授、姚天昉教授以及毛睿老师,各位老师风格各异,我们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普度大学二分之一的项目设计。英语课成为生动活泼的讨论课:第一阶段学习古希腊神话,第二阶段训练科学讲演能力。而社会学、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则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人生的体悟变得具体,对社会状况的认识变得深刻,其中受益,非亲身学习难以体会。     其次,我们的学生的精神状况。在这里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即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在现在无数毕业生疯狂报考公务员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担心过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因为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的老师,也在积极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有同学梦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just learn more,老师会为你提供你需要的书籍。这种学习方式激发的是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的动力。有的同学想训练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大家约好时间,每天晚上外教都在书院的一楼和我们交流,书院制的优点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问题。     第三点,我们学校也并非一切都做得很好。大家都是关心高等教育改革,关心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热心人。我们学校面临的问题除了当下高考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人事的问题。不知道谁说过。只要管人事的只管人事儿就可以了。可是我想说,由于学校相应的章程出台较缓慢,有些人并不理解我们朱校长的本意,将源自官场的恶劣习气带到了这所新鲜纯洁的学校,这是其一。其二即是管理人员对教学活动的不尊重,为了开会讨论一些什么问题,最近两次打断正常的教学内容,甚至还要停课复习。老师们啊。我们的物理作业还没有完成,我们的计算机项目还要讨论,我们还有一打社会学阅读材料要去阅读、去思考!     总而言之,我想重复我们朱校长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学生都很满意南科大目前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我们自授学位就是想走全世界一流大学都想走的路,让学生跟老师‘背水一战’,只有学到真本事,社会才会欢迎你、接受你,而不是看你的文凭盖了什么大印。”     最后,我想说: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我们同时也是无助的,我们仅仅是学生,还都是Freshmen。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如果您支持我们,请发出您的声音。真的真的拜托了。       附南科大校长:反对已录取学生参加高考 来源: 京华时报 (北京) 朱清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6月,就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任内推进了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多项改革。2009年,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全球范围遴选,卸任中科大校长一职的他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筹)首任校长。 今年3月,筹建多时但仍未获招生资格的南方科技大学宣布“自授文凭”,并绕过高考招生体系,自主招收45名学生进入该校学习。5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学者分析,教育部此言意味着南科大已招的45名学生必须回校参加高考。 高考将在明后两天进行。南科大校方表示,这两日将正常上课;此前,45名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则在网上发出了拒绝参加高考的公开信。 南科大的教改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作为大学“去行政化”中最为瞩目的一块试验田,该校的改革方向在哪里?近日,本报对话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这45个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来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现在突然叫他们去参加马上要举行的高考。成绩好不好姑且不说,回去参加高考就是回到了体制内,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京华时报( 微博 ):这些学生拒绝参加高考的事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南科大是否有压力? 朱清时: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颠覆性的。因为这些学生是我们号召来参加教改实验。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招生、文凭自授,只有学到真本事,被社会认可,才有含金量。这45个非常优秀的热血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他们来参加应该是很值得珍重的。我们也精心安排课程,保证让他们学到真知识。现在突然叫他们去参加马上要举行的高考,可想而知对他们是多大的打击。高考成绩好不好姑且不说,回去参加高考就是让所有人都回到体制内。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京华时报:这个消息,你是从社会上得知的,还是的确收到了行政部门下的指令? 朱清时:社会上传的消息还只是一些表面,我们确实收到了行政部门下的文件。 京华时报:学生的这封公开信发表前,你是否知道这件事? 朱清时: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当时上级找我谈话,告诉我说一定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做,让学生参加高考。我当然据理力争,无效。但又不能让学校出面抵制,毕竟南科大是市政府办的,于是我只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为了回避,我一直到现在都不在学校。 京华时报:你是否看了公开信的内容?你怎么评价这些学生的见解? 朱清时:我最(受)鼓舞的就是这点,我没想到学生能想得那么清楚透彻,那么有勇气。教改那么深刻的问题,他们一目了然,他们让我觉得中国教改是有希望的。他们甚至比很多成年人、官员和老师,都要有勇气的多,我觉得那些官员和老师在他们面前应该汗颜。 京华时报:学生是否参加高考,影响在南科大就读吗? 朱清时:那当然不影响,因为他们已经被南科大录取了。这件事,大家之前都没有想到,因为教育部还没有批准我们学校招生,我们在高考中还没有录取代码,无法填报志愿,我们怎么能在高考中招生呢?所以我是反对让我们的学生回去参加高考的。即使我们的学生回去参加高考了,我们最后通过什么手续来录取他们? 京华时报:在目前的情况下,下一期还扩招吗? 朱清时:现在还没有定数,因为这一关还没有渡过,大局还没有定。 “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有了基本法。从此以后,就有一所学校不是靠行政官员的指令来运转。不管完不完善,缺点有多少,但它终于诞生了。” 京华时报:有消息说,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部基本法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确定,要自7月1日起实施。你是否看到了最终的版本? 朱清时:前面的版本看过,之后还送到教育部修改了一下,目前我还没有看见最终版。 京华时报:制定这个办法的意义是什么? 朱清时: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有了基本法。从此以后,就有一所学校不是靠行政官员的指令来运转,而是靠一部有法规性质的行政条例。这是改革到现在最实质性的进步,因为这不仅是个理念,不仅是个方案,而是一种新体制的诞生。不管完不完善,缺点有多少,但它终于诞生了。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件大事。 京华时报:这个办法里,学校有多少自主权? 朱清时:市政府法制办和我们学校是两家主要的起草单位。但是每个条款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表态,他们总是按照他们的愿望来修改。 京华时报:经过这些修改,南科大自己的意见能有多大程度上的体现?学校能接受这些修改吗? 朱清时:我觉得,大体格局还是按照学校的愿望来实现的。修改的地方很多,我们是要有一些妥协。目前这部法规是暂行的行政条例,在试运行中,发现问题可以在正式立法时修正。 京华时报:大学去行政化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这一点,在管理办法中有怎样的体现? 朱清时:管理办法规定了学校的领导体制。没有这部法规以前,我们每一件事,都要和政府对应的部门打报告。比如我们要招人,要给人力资源局打报告;要买东西了,要给财务部门打报告;要建实验室了,要给发改委打报告……这是不胜其烦的,而且每个相关部门都会把它的观念加到我们头上来管我们。 现在这部法规就确定,政府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理事会,市长是理事长,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在理事会中,理事会还有学校的人和很多社会知名人士。学校的大事就交到理事会上讨论,一年只开两三次会,如人才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理事会要尊重每一个理事的意见,决策更科学民主。会开完后,政府其他部门就不用再干预。 京华时报:理事会成员中是否规定了政府和学校所占席位的比例? 朱清时:现在没有明确规定,正在磨合中。通过现实来看,政府占了不到1/3,学校也不到1/3,最大一块是社会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家、企业家、学者等。 “我就拿这个管理办法和市委组织部商量,告诉他们南方科大的副校长应该由校长提名,理事会审批通过后,理事会任命。他们才知道这些。” 京华时报:之前深圳组织部为南科大招局级副校长,引起了社会对南科大“去行政化”的质疑,这个公告你事前是否知晓? 朱清时:这次招聘,其实事先没有经过我们看,我也不知道会出这样的公告。这是因为组织部招聘时习惯写行政级别等内容。 京华时报:你认为是个误会,那这样的误会今后是否还会产生? 朱清时:那时候,南科大暂行管理办法还没有正式通过。我就拿这个管理办法和市委组织部商量,告诉他们南方科大的副校长应该由校长提名,理事会审批通过后,理事会任命。他们才知道这些。如果在7月1日管理办法生效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京华时报:管理办法马上就要实施,但目前副校长的9个候选人也已经产生了,他们通过怎样的程序上任?怎样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朱清时: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回答的,现在我在努力争取。如果等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我就可以据理力争了。 京华时报:招聘到的副校长是否还有行政级别? 朱清时:肯定没有行政级别。 “学校里不是谁官大谁说了算,而是谁有真理谁说了算。我希望,在南方科大,所有的事情也都将围绕着科研。” 京华时报:我们听说,去年年底你写自主招生公开信的时候,压力大得没法睡觉。如今你再次说遭受巨大压力。哪一次压力更大? 朱清时:现在的压力要大得多。当初写公开信的时候,我是要号召这些年轻人参加这个实验,让他们放弃国家学籍和教育部发的文凭。这在现在文凭主义盛行的时代是个相当难的事,我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回应。现在他们参与了,我的责任更大了,要把这件事做好,如履薄冰。我希望他们都能成才,都能受社会欢迎。如何能够做到这点,现在很焦虑。 京华时报:你说你不能改革就辞职。现在的局面,你觉得还有希望吗,还想继续干下去吗? 朱清时:这个事情我还想摸索一段后再来回答,现在还不到下判断的时候。对我来讲,我这么大年纪,家也在合肥,家庭成员都希望我尽快回去,如果没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办一个普通学校,完全可以找比我年轻,年富力强的人,我就没有在这里做的意义了。 京华时报:在你心目中,中国大学需要怎样的校长? 朱清时:大学校长一定要懂教育,只有懂教育才能理解教授们的意志。所以,派一个同级别的行政干部来当校长,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人再能干,如果不懂教育,会把事情搞糟。教育的最高规律,就是不要以个人意志去干预教育,而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去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定真正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好大喜功,更不可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京华时报:什么样的学校是你心中理想的大学? 朱清时:我想在中国办一所加州理工学院。它是学术主导最典型的范例。钱学森曾指出他的老师有错误,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第二天早晨,老师来到钱学森门口对他说:昨天你对了,我错了这就是去行政化。学校里不是谁官大谁说了算,而是谁有真理谁说了算。我希望,在南方科大,所有的事情也都将围绕着科研,教授治校,让学术主导。 南科大学生拒绝高考事件 去年年底,筹建多时却仍未获得教育部招生资格的南科大宣布将自主招生,并“自授文凭”。今年3月,该校绕过高考招生体系,自主招收了首批45名学生入校学习。 5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5月底,45名南科大学生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拒绝参加高考。该信称:“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昨天,南科大有关人士透露,高考期间,该校将正常上课。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周逸梅)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待下一个李娜-老男人朱清时
热度 21 lix 2011-6-6 03:49
在 李娜接受法网冠军颁奖! 评论 中,网友 Nancyback 2011-6-5 05:55 问: 老邪又看出什么来了? 博主回复 (2011-6-5 08:37) :倒没有看出什么来。只是高兴。等着看那几位专程去看比赛官员的表态。 今天等到了: 专访孙晋芳:举国体制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创新 。老邪对孙晋芳主任的表态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是,觉得对所谓“举国体制”的反思还是有点不足。孙晋芳主任表功说,“中国运动员大多在传统的举国体制下成长”。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石家庄的田老太可不可以申请减刑,因为李娜小时候喝过“三鹿”奶?我觉得田老太还是应该继续反思“三鹿”奶里边不利于李娜翅膀长硬的那些成份。 我期待的下一个李娜就是老男人朱清时。他也翅膀长硬了,应该勇敢地单飞。朱清时要学习李娜,就是勇敢地单飞,不争论,也不强求体制的认可,因为体制内官员有他们的难处。这一点,朱清时校长本人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要注意学生情绪,让同学们各自勇敢地飞,不要在乎体制的认可,甚至不要在乎国内社会的认可。只要同学们中多出几位学术大师,甚至为中国拿回诺贝尔奖,相信那时教育部的官员会骄傲地说,他们都是“在传统的举国体制下成长的”。 从《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中看,南科大目前的学科设置,学习氛围都挺好的。我唯一的担心,就是同学们参与群体事件。只要給人抓住“学生闹事”的把柄,南科大就完了,朱清时完了,同学们的大师梦也完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d73dbe0100ssgk.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05 次阅读|26 个评论
朱清时:带着脚镣的舞者
热度 2 泰山 2011-6-2 16:33
朱清时:带着脚镣的舞者 看到网上南科大学生的公开信,第一感觉朱清时最终难逃如来佛的手掌 本来我们看南科大是谁所建,是谁投资,是深圳市政府,深圳市政府是谁的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它怎么可能允许朱清时像建香港科大,或哈佛,耶鲁那样办学,这事儿不能怪教育部,他们也是共产党领导下,他们敢迈出哪一步也要看上面的眼色。 所以我说假如朱清时真要对大学改革的话,最好找一家愿意投资大学的私人,不要公司或者企业,以免又被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老板控制。再办一所不受任何机构,部门,单位控制的大学,要么拼个鱼死网破,要么啥也不干,像这样不死不活,受尽来自各方面的窝囊气,最后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我想这样愿意投资大学教育的人一定能够找到,当然不一定在国内找,只要大伙是真正为了中国的未来,不再耽误中国的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够办成一所中国人所理想的大学来。 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封公开信 ( 节选 ) 所有关心我们学校发展的人们,最近的事情让大家纠结了。现在,我们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最紧迫的 ( 是 ) 高考问题。 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引领文化、强调个人自主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这是我们 45 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信念。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 但是,现在教育部提出我们必须要高考,回到高考的体制下去。 南科大之所以为南科大,也正是图其大者不顾小节,我们学校的建校本意即是此,既为教改探路,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寻求经验。在这里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即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在现在无数毕业生疯狂报考公务员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担心过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因为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的老师,也在积极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有同学梦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总而言之,我们想重复我们朱校长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 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我们同时也是无助的,我们仅仅是学生,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 ——来自南科大的学子(来源:大洋网)
个人分类: 雨中漫步|252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