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矿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 掌握家底 利在千秋
ScienceNews 2012-2-15 16:51
矿产资源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全面、准确掌控矿产资源家底,十分重要。 经过几年努力,截止2011年底,全国完成了28个主要矿种共计21600个矿区的矿产资源利用状况核查工作,并对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等重要矿种的核查成果进行了全国汇总。 这次矿产资源的储量利用状况核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不但是加强矿政管理基础工作的一次补课,更是一项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矿产资源是发展的基石 在我国,约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源于矿产资源。毫无疑问,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支持着人类生产生活稳步向前。 无论是工业生产原料,还是农作物生长,其实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在历史上,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 的利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例如,对铁器的发现和使用、对煤炭高效利用而发明的蒸汽机、对具有重要意义石油的开发,以及对各类矿产资源的认识和利用, 无不体现出矿产资源带给人类的巨大变革。 一般来说,采矿业与农业、林业、渔业类似,均属于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从产业划分上应该归于一次产业。世界有些国家,矿业属于一次产业,他们实行矿产资源探采一体化管理;而我国由于多年实行探采分离管理模式,因此采矿业属于二次产业,矿产勘查则划为三次产业。 这种划分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造成一些问题的出现。事实上,矿产勘探、采掘和选矿部分应该属于一次产业范围,与产业链后部的冶炼、加工、炼焦、化工等应区别对待。 管好用好矿产资源是责任所系 矿产资源组成非常复杂,自身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科学利用矿产资源既十分必要,更非常复杂。 包括新近批准的页岩气新矿种,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72种,其中有一定探明储量的158 种。矿产资源本身十分复杂,不但矿种多,而且往往一个矿种又可分为若干亚矿种,如煤就可分为多达十数种。矿产资源的分类,从赋存的自然形态上看,包括固 体、液体和气体;从用途上看,可分为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从重要性来看,又可分为战略性矿产、大宗支柱型矿产等;从经济角度上看,则 可划分成如贵金属、贱金属等等。 然而,矿产资源最重要的一个分类,应该看它是否可循环利用。为何全世界的能源矿产资源十分紧 张?根本原因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能量转化掉了,不能循环利用。另外一些非金属矿,如磷、钾等用于农药、化肥的资源也难以循 环利用。而像铜、铁、铝矿,则可以实现金属循环,现在中国的废钢回收率就越来越高。 以钢铁为例,目前我国人均占有钢材量不够,所以对铁矿石需求量大。今后,当人均占有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如型钢成为建筑业主流用材时,钢铁消费的平台期就差不多到了,一定程度上就可实现循环。那时直接消耗铁矿石量会大幅下降。 在同样等级的国家中,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是区别矿产资源大国和强国最主要的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生产和消费国,但还不是矿业强国。反映在开采回采率、矿产资源的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等指标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矿产资源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与环境互为依托,资源就是环境要素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对环境的人为扰动。资源专家认为矿产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越好,追求“吃干榨净”,环境专家则会认为保持原生态最为理想。 一方面,人类生产生活缺少不了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在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扰动,保护好环境。这是两难问题,要实现平衡,必须掌握一个度。这也是中央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找到资源和环境的平衡点极为关键,二者应实现协调发展。对于人类来说,开发资源不能只 着眼每年生产多少,而是要关注在开发矿业过程中,有多少物质在流动,即我们在取得有用物的同时,动了多少物质。同时,要更加关注不可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提 高其利用水平,更加注意保护环境,才能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当代人对后代子孙应尽的责任。 高效、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是一项巨大挑战 矿产资源管理是世界多数国家都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如何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协调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管理者必须对矿产资源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一般认为,矿产资源管理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什么是市场配置?市场配置就是以交易活动为根本,鼓励公平、公正、公开,遵循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而行政手段则行使宏观指导作用。 矿产资源赋存具有隐蔽性,多数资源埋藏在地下,人们去认识它、发现它,才能利用,这就需要知 识,需要科技作支持。同时,不可再生性、可耗竭性和不可移动性,也是矿产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征。也就是说,由于标的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找矿与采矿过 程充满了风险。多年来,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违法违规现象很多,往往与这些特性有关。在制定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中,要充分考虑它的这些特性。 比如,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外商即使进入该领域,采掘出来的矿石产品是否能出口 并不取决于运营方,而是由国家法律决定的。对于少数重要矿产,特别是国家优势矿产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外资企业不能进入。而其他常规矿,这些企业也只能 拿走自己应得的利润,不会对我国矿产安全形成负面影响。 矿产资源管理的另一大难点来自于该产业的高风险,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产业的特性。众所周知,要 想采矿,首先得找矿,但是矿业永远不变的一个特征是投资大、回收慢,这种高风险伴随着产业的整个过程。例如,探矿就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投资。招标获得探矿 权,只意味着该企业有机会进行投资,投资回报如何既取决于科技水平,也要带点运气。事实上,目前多数探矿权没有实现预期找矿目标,否则我国不会出现资源保 障问题,当然也有少数找矿效果较好,其中极少数找到了大矿、好矿、实现了高额回报。正因为这种高风险和高回报纠缠在一起,当法律放开矿权转让后,在矿产价 格上涨,矿业税费大体不变的条件下,出现了对预期收益、利润的炒作。在管理上,如果不将其规范化,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击鼓传花,扰乱勘查市场秩序。这还包括 那些风险程度较低或无风险矿产,如北方的煤。应该看到,近年来少数人的暴利是得利于产品价格上涨后,原国有地勘单位找到又放弃的那些矿产地,既降低了找矿 风险,又有利可图。 在计划经济时代,矿产资源开发实行国有国营,效率不高,引入市场机制后,一部分矿产实行国有 民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收益分配按市场规则进行。哪种体制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好矿产资源,就应该用哪种。资源的产权明晰了,运营者就有积极性,按 市场规则和法律规则活动,产生社会效益。政府的责任在于设计好法律权力责任体系,协调好矿产开发各个利益关系,有利于找到矿、用好矿、保护好环境,引导企 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在市场环境下,建好法律规范就显得极其关键。简单讲矿产开发,一是走绿色矿业的道路,二是实现开矿一方,造福一方。 而对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的核查,某种程度上是对矿产资源管理的一次体检,也是为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基础性支持。 一次及时而重要的“补课” 能源和矿产资源是制约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这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全面摸清资源储量家底,准确掌控国内资源供应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是保障国内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也是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前提。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是政府对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矿产资源由国家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权,如果所有者不知道企业占有的资源有多少,或者说虽然最初知道,但具体使用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履行管理职责? 因此,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核查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我们需要科学、真实的核查数据,这既是为当代负责,更是为子孙后代负责。而政府也可从中发现趋势,制定长远规划,例如,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对某种矿产适当进口一些,保存一些。 这次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核查,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得上是一次“补课”。 在计划经济时期,划属二次产业的采矿企业由工业部门主管,这种状况一直沿革到1998年国务 院部门机构改革前。1998年机构改革,工业部门撤销,其职能一分为三:行业由发改委分管,安全则由国家安监总局负责,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矿产资源管理。 改革后,各项矿产资源管理职能从工业部门过渡到国土资源部,但初期由于条件不具备,多项职能未落实,许多原本应该完成的工作,迟迟不能兑现。 再加上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我国重化工和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矿产价格和国际逐渐接轨,矿业产业热度很高,不可避免地在秩序上也有些混乱。 因此,近10年来总体资源探明情况如何,实践中资源利用情况如何,效果怎么样,急需一次全面的摸底,为今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基础。 构筑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摸清矿产资源家底,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关键。要掌握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的真实情况,就需要第一手的资料。其中,资料收集是储量调查工作重要的一环,而储量利用调查的核心是矿区核查。 这次核查始于2007年,然而由于各种条件不具备,直到2008年,仅做了方案设计和基本调查方法的研究工作。2009年,在财政部支持下,中央财政资金开始投入,地方资金也开始筹集,核查实现了大发展。 这次储量核查工作量很大。经过3年、20多亿资金支持、2万多人的不懈努力,技术组深入每一 个矿区,进行野外作业,形成整套核查资料,制作4套图件,一个数据库,最终核查工作圆满完成,效果非常好,优秀率很高,专家们都很激动。作为管理机关,我 们一是推进度,二是抓质量。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强力推进工作。 然而,回想起来,这次核查仍具有较大的难度。首先,自上而下对核查的认识不够到位,多年来往 往重视产业活动,但国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家底怎么管好,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次,过去储量工作往往被当作技术管理单位,地位远比不上管规划、管审批、 管项目的单位,即使是一些储量管理者自身认识和重视都不够。但是看一看现在的上市矿业公司,没有一个不重视储量的,因为这是资源企业最核心的资产。 最大的难度还是在于,这项工作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量巨大。每项核查都要深入矿区,搜集大 量的资料,梳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毕竟矿业企业已经运行很多年,要把数据分析出来,实属不易;再次,核查工作需要矿山企业的积极协调配合,核查工作有时会 涉及企业利益,使得工作难以推进。 不过,经过努力,此次核查成果非常显著。 通过对21600个矿区,12万个矿山的一一核查,完成了石油、煤、铁、铜等28个重要矿种的核查成果的全国汇总。核查后全国28个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以及每个矿区、每个矿山企业资源储量都有了一本账。并解决一大批历史数据不全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核查,初步分析就可对国家政策导向提供指导。例如,某省目前煤炭普查资源储量约 1600多亿吨,已经配置300多亿吨,形成约3亿多吨生产能力,服务年限近60年。因此,按原来思维提出的加强煤炭找矿工作,新增资源储量,远不如将精 力放在如何管理好未配置的资源和提高资源勘查程度上来。 还有铁矿。核查发现,目前我国还有近300多亿吨资源储量未配置,除去100多亿吨储量不好用外,另有200多亿吨储量是可在近期开发利用的。 核查工作对企业的意义一样重大。例如油气资源,这次核查了全国800多个盆地的储量家底,而且分清了不同区块、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盈利能力,企业完全可以据此决策,在国际油价变动情况下何时动用这些资源,以前笼统要求开发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由于核查工作要求每个矿区都形成一套图件和数据,为企业加强资源储量管理,做好如矿山安全、环保等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这次核查既是对前期成果的验证,也是对矿产资源利用情况的摸底。可以总结很多经验、制 定标准及推广一些技术。一旦资源家底清晰,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相应就可实现明朗化。另外,核查工作还为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论证,开展矿产地储备, 健全完善矿山企业储量动态监管,以及资源税费征缴都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储量利用调查成果明显,作用很大,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为了当代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走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型绿色矿业”经济发展之路,而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核查的顺利完成,无疑将为顺利走上这条康庄大道提供必要的支撑。■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2期 封面)本文作者: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司长 贾其海
1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矿产资源储量 评审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
ScienceNews 2012-2-15 16:45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性质 及其在矿政管理中的地位 为了正确处理国家和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国家必须对各矿产地的矿产资源储量状况有明确的把握。各矿产地的矿产资源储量状况不能是地质勘查机构自己说了算,而必须由相对权威的评审机构审查评价、鉴定验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领导同志把储量评审的作用概括为审计、监督、仲裁、公证,生动地反映了其 技术监督的本质。就像对食品、药品的技术监督关乎民生安全健康,对度量衡的技术监督关乎市场公平秩序一样,对矿产资源储量的技术监督则关乎国家矿产资源安 全保障、矿业权市场公平和矿业秩序稳定。对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乃至整个矿政管理来说,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都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单位没有根本利益分歧,储量评审环节尚且历次被证明不可或缺。在市场经 济体制下,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关乎社会管理职能的技术监督手段更应当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探索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往往又被削弱。究其原因,一 是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深,宣传不够;二是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原来叫做储量审批,其实不是行政审批,却在减少行政审批时被弱化了;三是盲目 照搬外国做法。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与评估的 本质区别与优劣对比 对矿产资源储量的认定,我国等一些国家实行评审制,另有一些国家实行评估制,如加拿大。评审 制由矿产勘查单位出具报告,评审机构评审;评估制由评估机构直接出具评估报告。在评审制度下,勘查单位是执行系统,评审机构是监督系统,由两套系统进行质 量控制,质量保障程度高。评估制的质量保证靠评估机构的资质和诚信保证质量,缺乏监督机制。 据说,加拿大等国在评估机构和个人的权责划分上,更侧重于个人。例如,由独立地质师签署的勘 查报告就可被市场采信。其实,我们对外国的情况知之不深。外国的独立地质师未必都可靠,不然就不会有臭名昭著的布桑事件。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外国,对矿产资 源储量的认定沿用评审制,评审机构负责与个人负责相结合,以机构负责为主,比较符合我国国情。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与矿业权评估的异同 我国对矿产资源储量实行评审制已经有58年的历史,其评审的内容虽然与经济有关,但侧重点是 矿产地质技术,最终为开采设计服务,属于技术监督范畴。矿业权评估是近10年来随着矿业权市场建设建立起来的,其评估的内容虽然立足于资源储量报告、开发 利用方案等技术性文件,但评估的结果是矿业权价值,为交易市场服务,属于经济中介性质。矿业权评估服务于竞争性领域,作为市场中介组织,实行市场化,由矿 业权评估师协会管理,从10年实践结果来看,基本上是可行的。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服务于非竞争性领域,或者说主要是非竞争性领域,其最主要的任务是保障国家资源家底的准确性,虽然在工作衔接上与矿业权评估有紧密联系,但性质不同,因此不能简单模仿矿业权评估的管理模式。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模式的选择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曾为国家行政机构。1998年机构改革,行政机关编制紧缩,职能移交下 属事业单位,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多成立评审中心,履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职责。后来进行改革探索,有的省份组建企业性质的中介公司,承接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项目。目前各地储量评审机构设置五花八门,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性质的中介公司,社团管理的评审机构等等,个别省的储量 评审机构甚至没有取得评审资格。有必要总结改革探索的经验教训,制定管理模式,统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体制机制。 实践证明,评审机构没有编制、没有经费保障,向市场要钱,难免受制于评估委托人(矿业权人),长此以往,必然危及评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甚至搞乱矿产资源储量账户,造成矿产资源家底不清的后果。 笔者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当前评审体制的最佳选择。建议着力与中编办沟通,明确储量评审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给足事业编制,力争自上而下解决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体制问题。 考虑到争取事业编制的难度,和当前评审项目繁多的现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储量评审机构不可 能承担所有评审项目,需要抓住重点。初步设想的掌控原则是,国家重要矿产资源,提供设计建设的项目,上市融资涉及广大股民利益的项目,必须经过储量评审机 构评审、主管部门备案。用作进一步地质勘查的阶段性(预查、普查等)报告项目,由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评审。乙类矿产(砂石、粘土等)由企业性质的中介评 审公司评审。对中介评审公司的管理参照矿业权评估机构的管理模式,市场化机制运行,协会加强监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对矿产勘查工作质量的影响力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作为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审查评价和鉴定验收环节,好像工厂设置的出厂验收环 节对于产品质量一样,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质量优劣肯定有相当的影响力,把关的宽严、评审的范围与重点,不但影响成果质量,而且对今后的矿产地质工作质量控制 有重要引导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评审质量,保证足够的评审时间与精力,准确把握规范标准,公平公正,严把质量关,增强责任心,保持权威性,为国家负责, 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保持良好的国际信誉。但是,保证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只靠评审验收环节是不行的,必须综合治理,各负其责。评审不能承担全部责 任。 近年来,矿产地质工作质量下降的原因,一是一线技术力量薄弱;二是地勘单位质量控制制度松 弛,逐级检查验收流于形式;三是多种非技术因素干扰;此外还有少数项目弄虚作假,不讲信用。所以,提高矿产地质工作质量的根本,首先要抓地质勘查单位。政 府行业管理部门以资质管理为抓手,奖优罚劣,促进质量的提高,对于弄虚作假事件必须严肃处理。当前实行的由矿业权人和项目勘查单位出具承诺书,保证提交资 料的真实性,有利于分清法律责任,应当继续实行。 那么,为了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及其资源储量报告评审质量,设置一批相对权威的资源储量估算机构 的可行性如何?首先,资源储量估算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对矿体地质特征的把握,储量估算的方法、数学公式其实很简单。即使有专门的估算机构,也不能不允许各 个地勘单位自行估算。第二,资源储量估算是矿产地质勘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认识地质客观规律的延续过程,把估算从勘查中割裂出来,有碍认识论的螺旋式上 升。第三,假如一个单位搞勘查、另一个单位编报告,将有许多技术责任和著作权问题难于处理。所以专门的资源储量估算机构不应当成为政府主导的刚性的、与评 审机构平分秋色的事业单位。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单位承揽报告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项目,或地勘单位承揽非本单位勘查项目的报告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工作,是现 在已经存在的现象。从矿产勘查工作组织多样化的角度观察,此种现象合理合法。尤其是业主选择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原地勘单位不熟悉地质统计学的时 候,委托拥有成熟软件的企业估算就顺理成章。勘查与报告编制分别由两个单位承担的方式,可能存在上述第二、第三点问题,评审实践中此类报告一般质量较差, 虽然不能制止,但也不宜提倡。■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2期 封面)
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字技术促成智慧矿山
kejidaobao 2012-1-31 14:57
矿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齐全且最早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矿产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探明储量矿产有151种,矿区21276处,许多矿种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采矿是自地表和地壳开采矿产资源的技术和科学。加拿大、芬兰、瑞典、澳大利亚、美国等矿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遥控采矿、无人采矿、矿山自动化等智能采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随着实时矿山测量、GPS实时导航与遥控、GIS管理与辅助决策、3DGM的应用,一些国际大型露天矿山已可在办公室生成矿床模型、矿山采掘计划,并与采场设备相联系,形成动态管理与遥控指挥系统;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自适应模式识别、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GPS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面向岩石力学问题的全局优化方法、遥感技术等已在矿山地质勘探调查与测量、矿山设计、矿山开采、矿山灾害遥感预报等领域得到应用。随着人类的不断努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矿山已从原始矿山、人力矿山、机械矿山发展到信息矿山、感知矿山、数字矿山,并将迈向绿色矿山、智能矿山、智慧矿山。 矿山测量是矿山地质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各阶段,研究测定矿山地面、地下的几何位置,获得矿体、矿山开采、开采沉陷的空间几何信息,分析和处理数据,编制矿山地面、地下开采图件,研究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开采沉陷及其防护的科学和技术,其成果对矿山生产具有参谋、指导、保证、监督等作用。光电测距仪、全站仪、陀螺经纬仪的普及,GPS监测、精密水准测量、数字摄影、激光扫描、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的应用,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电脑化、自动化、轻型化、多用化,使矿山测量得以快速发展。而矿山生产的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及安全、环保的要求对矿山测量提出了更高期待。 2011年5月19—20日,“数字矿山与现代矿山测量研讨会暨《科技导报》2011年学术沙龙”在沈阳召开,东北大学测绘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所所长吴立新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等做“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变化着的世界与变化中的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等大会报告,40余位专家与会研讨。结合本次沙龙交流成果,《科技导报》2011年第35期刊登“数字矿山与现代矿山测量”专题的1篇卷首语、9篇科研论文、1篇书评。本期封面图片为露天矿址,小图为本期专题论文中的数字矿山相关图景,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本刊记者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4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潜入深海寻“宝藏”
热度 1 pony1984621 2012-1-10 12:00
潜入深海寻“宝藏” 文 / 马志飞 2011 年 8 月 18 日 ,我国的“蛟龙号”深潜器成功完成了 5000 米级海试,胜利返航。 这是我国海洋科考事业上一次伟大飞跃,因为在本次海试中,“蛟龙号”的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 5188 米,达到这个深度就意味着我国的海洋深潜器能够畅行于占地球海洋面积 75% 的海底了! “蛟龙”入水,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进军深海大洋、探索海洋奥秘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加快了我国挺进深海寻找矿产资源的步伐,深邃、富饶而神秘的海洋世界正在慢慢向人们揭开面纱…… 海底是个聚宝盆 海洋,是一片蓝色的土地,它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 70.8% ,约等于陆地面积的 2.5 倍,平均水深 3800 米。单就海水而言,这总体接约 137 亿立方千米的水体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之外,还蕴含着多种矿物质,海水中已知的元素有 80 多种,可供提取利用的超过 50 种,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食盐、钾盐、镁及其他很多化合物都取自于海水。 中国有句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着广阔浩瀚的海洋,我们常常感叹人类的渺小。如果把目光从海洋投向漆黑、神秘的海底,我们就会发现,这里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土地,除了大家熟知的石油、天然气会产自这里,还有更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将目标放在深海领域(一般指水深大于 500 米的海域),深海海底沉积物便是当前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海底沉积物的来源非常丰富,有来自于陆地上的碎屑矿物,它们经风化侵蚀之后被河流、冰川等携带进入大海并沉积下来,比如一些石英、云母、磁铁矿等;有些是海洋中的生物碎屑和遗体沉积在海底形成的,如硅藻软泥、贝壳碎屑等;有些是海水溶液中的物质经过化学过程沉淀在海底的,如硫化铁、钡镁锰矿等;除此之外,海底还会经常出现火山的剧烈喷发,火山灰中的矿物质如角闪石、绿帘石等便会沉积在海洋底部,甚至“天外来客”陨石偶尔也会坠落到海底并沉积,从而给海洋带来一些特殊的矿物。实际上,海洋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一些东西在逐渐的消失,另外则有一些东西慢慢产生,就像是农田一样,只要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发和利用,这里蕴藏的财富便会源源不断地供应给我们人类。 但是,如何才能亲眼目的海底世界的风采呢?首先,可以乘坐载人深潜器下到海底,拍照、摄像甚至还可以 获取岩石样品,我国的“蛟龙号” 潜水器今年海试就从深海洋底带回了珍贵的岩石样品。历史上下潜深度最深的当属美国的 “曲斯特 II ”号潜水器, 1960 年,该潜水器载人成功下潜到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度 10916 米的地方 ( 海沟最深点为 11034 米 ) ,一举夺得了下潜深度的冠军。其次,便是深海钻探,像陆地上一样,通过钻井取出岩心,进行化验分析,最宏伟的计划就是 1985 年美、英、法、德、日、加、澳、韩、中等数十个国家合力开展的“大洋钻探计划”。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科学研究方面,国际社会常常能够携手合作。然而,海洋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面对宝贵的海底矿产,一场“蓝色圈地运动”正在世界各国之间无声地进行着。 海底锰结核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科学考察期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科考人员从海底打捞出一些直径在 5 到 10 厘米之间、大小如同土豆一般的黑色团块状物体,这究竟是什么呢?大家感到十分疑惑,但是在多年的科考期间,他们发现这种“黑土豆”在大多数海洋中都存在。后来,经过鉴定分析,科考人员发现这种东西居然富含锰、铁、镍、铜、钴等几十种元素,别看它“其貌不扬”,又黑又沉,可它们体内竟然蕴含着这么多值钱的金属物质!因为它们是同心圆环状构造,就像是病人身上的瘤子一样,所以人们称之为锰结核、锰矿瘤,或者干脆就叫它多金属结核。 不过,截止到目前,我们还未能完全了解锰结核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大多数人认为是海洋溶液中的金属成分缓慢从海水中析出、沉淀,以贝壳、鱼齿、珊瑚碎片等为核心形成了这种结核体。这种矿床是陆地上所没有的一种特殊矿床,主要分布在世界大洋底部水深 3500 ~ 6000 米海底表层。 据估计,界上各大洋中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 3 万亿吨,按照锰结核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仅太平洋的锰结核中就含有锰 2000 亿吨,镍为 90 亿吨,铜为 50 亿吨,钴为 30 亿吨,大约相当于陆地储量的几十至几千倍。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矿床不仅储量很大,而且还在继续成长中,仿佛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想想看,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珍贵资源,那将为人类创造多少财富呢?当然,依据当前的科技手段,要实现大规模开发锰结核,还具有一定困难,通常认为,它们的平均丰度要达到每平方米富含 5 千克以上,才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海底热液沉积物 地质学家在研究海洋时,曾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美国西海岸外太平洋洋隆的海底裂谷深 2500 米的地方,居然存在着“海底泉”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泉水呈黑色,而且间歇性喷发,在这些泉的喷出后,有许多沉积物形成的几米至十几米高的中空柱子,就像是陆地上的“烟囱”一样。喷出物是一种热气,遇海水便冷凝成液体,地质学家形象地称这种泉为“海底烟囱”,在这附近,海水的温度常常达到 300 ℃以上,压力也很大。 2005 年 10 月,我国的“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在大西洋首选调查区的第一个作业点,获得了 200 多公斤海底热液沉积物样品,通过化验发现,这种沉积物种富含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元素,是一种极具开发远景的潜在资源。 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种“海底烟囱”为何会不断形成呢?原来,海洋底部并非一马平川,而是沟壑纵横,由于活跃的海底扩张带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还常常会产生了断裂和裂缝,有些裂缝深达数千米。我们知道,地下岩浆易于从最薄弱的地方喷发出来,大量的海水从裂隙渗入至地壳内部,一旦遭遇到炽热的熔岩,便会瞬间加热成热气,向上喷出,当热液其从海底喷发或溢出时,随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可相应析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不同类型的矿物组合,遇到上部的冰冷海水逐渐凝固沉淀,时间久了就在海底泉附近形成了一个个“烟囱”。如此这般的海底火山喷发时常发生,那富含多种金属的热液沉积物也就会不断产生,有研究表明,它的生成速度比锰结核的生成速度还要快 100 多倍!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我国的“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在三千米深的“海底烟囱”附近抓取海底沉积物样品室,居然发现这里是“群虾乱舞”,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这里是热水,而且没有杨光的照射,“海底烟囱”喷出的液体造成这周边是一片剧毒的硫化物环境,没想到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居然还生长着这么多奇特的生物群体,真可谓是生命的奇迹! 海底稀土 前不久,据英国《自然·地学》杂志网络版报道,东京大学加藤泰浩副教授的研究小组分析了东大海洋研究所等机构在太平洋采集的海底地层样本,结果显示,这些深海淤泥中含有大量稀土资源,这些稀土分布在包括夏威夷岛在内的太平洋中部约 880 万平方公里海域以及太平洋东南部法属塔希提岛附近约 240 万平方公里海域 , 在水深 3500 至 6000 米的海底淤泥中,这里大部分属于公海范围,稀土估算储量约为 1000 亿吨!这是世界上首次确认海底存在有开采价值的稀土资源。 稀土有着“工业维生素”、“ 21 世纪黄金” 、 “未来元素”等美誉,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光、电、磁、超导、催化、活性等优异性能,就像是人体内的维生素一样,虽然用量不大,但是如果在其他材料中加入适量的这些元素,便可以组合成多种多样性能各异的新型材料。稀土并不是土,也不仅指一种元素,而是一类典型的金属元素的统称。稀土之所以“稀”,是因为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又相对分散,而且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一致,就像是十几个孪生兄弟一样,提取相当困难;之所以被称为“土”,是因为它们的氧化物多呈土状,无金属光泽,不溶于水。稀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15 种镧系元素以及化学性质与镧系元素相近的两个元素钪、钇的统称,共计 17 种。 然而,稀土资源十分稀少, 当前陆地稀土储量仅为 1.1 亿吨, 而且在世界上的分布极其不均匀。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生产规模最大、消费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稀土大国”。 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占据了全球 95% 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全球 95% 的稀土都是由中国生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深知稀土资源的战略意义,不开采本国稀土,而是从国外大量进口然后作为自己的战略储备。 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此次发现海底蕴藏着如此多的稀土资源,当然不会停滞不前,尽管开采海底稀土将会耗费巨大的财力,甚至英国媒体就此对日本评论说:这是日本急于寻找稀土的替代来源而饥不择食,从目前看来只是白日做梦,但日本已经着手开发深海采矿系统,利用深海采矿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实施深海资源的开采。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被称为“国际海底区域”,该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已经有大量的海洋矿产资源被发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也正是由于公海海底资源归属具有不明确性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能够抢占先机的,必然是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原文载于《科学24小时》2012年01期)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49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寻找金属矿 向深海进军
热度 2 pony1984621 2012-1-10 11:56
寻找金属矿 向深海进军 文/马志飞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重大科研项目的重心始终是紧紧围绕“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四大工作领域。在航天、极地科考方面,我们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可是对于地球深部探测和大洋探测,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1 年初,《百科知识》杂志发表一篇题为《透明的地球》的文章,讲述到我国正在启动“中国地下 4000 米透明计划”和“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 2008 ~ 2012) ”,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大幅提高我国对地球深部的探测能力。(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8217do=blogid=437251 ) 对于深海探测,我们正在做出哪些努力呢? “蛟龙”入水 洋底探宝 2011年盛夏,我国“蛟龙”入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2011 年 8 月 18 日,“蛟龙”完成 5000 米级海试,载誉归来。“蛟龙号”本次海试共进行了 5 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 5188 米,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海洋深潜能力。 实际上,从 2009 年 8 月开始,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就先后组织开展 1000 米级和 3000 米级海试工作。去年 5 月 31 日 -7 月18 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3000 米 级下潜深度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3759 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 3682 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 3500 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入水,不仅向世界证明了我国的海洋深潜器能够畅行于占地球海洋面积 75% 的海底了,极大增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进军深海大洋、探索海洋奥秘的信心和决心,而且从深海洋底带回了具有极大科研价值的“海底宝藏”——锰结核,将为我们研究和开采深海金属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深海之宝锰结核 海洋,是一片蓝色的土地,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 38439 亿元,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近 10% 。同时,海洋还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还在海底埋藏着大量的金属矿产,是个名符其实的“聚宝盆”。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人们对于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砂矿和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主要还是集中于滨海和大陆架,即使是海底煤田也往往是陆地煤田的延伸,如河北唐山开滦煤田就有一部分煤层向海底延伸。而在深海区,还分布着一种重要的矿产,那就是锰结核。 在 1872 至于 1876 年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科学考察期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科考人员从海底打捞出一些直径在 5 到 10 厘米之间、大小如同土豆一般的黑色团块状物体,这究竟是什么呢?大家感到十分疑惑,但是在多年的科考期间,他们发现这种“黑土豆”在大多数海洋中都存在。后来,经过鉴定分析,科考人员发现这种东西居然富含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难怪它又黑又沉,原来它们体内蕴含着这么多值钱的金属物质!因为它们是同心圆环状构造,就像是病人身上的瘤子一样,所以人们称之为锰结核、锰矿瘤,或者干脆就叫它多金属结核。 虽然目前我们还未能完全了解锰结核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但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观点是 : 水成作用,即金属成分缓慢从海水中析出,不断沉淀,以贝壳、鱼齿、珊瑚碎片、岩屑等为核心形成结核体,一般情况下直径 都在 1 毫米以上,平均约 8 厘米。由于锰结核的形成源于海洋沉积,所以这种矿床是陆地上所没有的一种特殊矿床,主要分布在世界大洋底部水深 3500 ~ 6000 米海底表层。 据估计,界上各大洋中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 3 万亿吨,按照锰结核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仅太平洋的锰结核中就含有锰 2000 亿吨,镍为 90 亿吨,铜为 50 亿吨,钴为 30 亿吨,大约相当于陆地储量的几十至几千倍。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矿床不仅储量很大,而且还在继续成长中,仿佛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想想看,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珍贵资源,那将为人类创造多少财富呢?当然,依据当前的科技手段,要实现大规模开发锰结核,还具有一定困难,通常认为,它们的平均丰度要达到每平方米富含 5 千克以上,才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着手进行国际海底区域勘查活动,锰结核就是当时最先进行大规模调查的矿产资源。经过详细的海洋调查,我国于 1999 年正式获得了东太平洋区域的 7.5 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并且在锰结核进入商业开采时具有优先开发权。 海底如何能探矿 在陆地上找矿,人们已经总结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浩瀚的深海之中,既要克服海水的流动性,又要克服深水中的强大压强,若要详细探查海底状况,显得十分棘手。目前,我们研究海底地质,主要还是依据现场调查、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 首先,需要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调查船。这种专门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的船舶上除有雷达及卫星导航仪等定位导航设备外,还装载有回声测深仪、旁侧声纳,用于调查海底地形地貌;拖网、抓斗、采泥器等用于获取沉积物和岩石样品;地球物理勘察设备用于探测海底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源,除此之外,船上还设有地质、化学实验室。现在我国已有自己设计制造的海洋地质调查船,如海洋一号,海洋二号,奋斗一号,大洋一号等,都担负着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的调查任务。 其次,建造具备深潜能力的深潜器。这种装置可以分为载人和非载人两种,通常是由母船沉放到海底进行观测和取样,一般呈球形。如 1960 年,美国的 “曲斯特 II ”号潜水器成功地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载人下潜到深度为 10916 米 ( 海沟最深点为 11034 米 ) ,夺得了下潜深度的冠军。但是,这种深潜器还比较原始,尚无航行和作业能力。我国的“蛟龙”号则不仅可以对海底小范围地形地貌进行进行测量,还可以获取岩石样品,通过水下摄像、照相等方法直接观测海底沉积物及其动态,在技术上已经大有突破。 第三,实施海洋钻探。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钻探始终都是最直接的地质勘查手段。 1968 年 8 月开始,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实施深海钻探计划,截至 1983 年 11 月,“格罗玛 ・ 挑战者”号钻探船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624 个站位上钻井 1092 口,取得岩心 9500 余米,不仅验证了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而且还发展了大洋地层学理论,成为海洋地质科学史上的一大功臣。此后,美、英、法、德、日、加、澳、韩、中等数十个国家于 1985 年合力开展了一项更为宏伟的科研项目——大洋钻探计划。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科学研究方面,国际社会常常能够携手合作。然而,海洋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面对宝贵的海底矿产,一场 “蓝色圈地运动”正在世界各国之间无声地进行着。 我们的地球上大部分都被海水所覆盖,除了滨海国家所管辖的领海以外,更大的则是公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被称为“国际海底区域”,该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已经有大量的锰结核、热液硫化物等海洋矿产资源被发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也正是由于公海海底资源归属具有不明确性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能够抢占先机的,必然是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支撑,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我们将会失去更多主动权。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40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妙绝伦的沙粒画廊
热度 15 pony1984621 2011-7-9 22:06
美妙绝伦的沙粒画廊
美妙绝伦的沙粒画廊 图片资料来源: Dr. Gary Greenberg 编译:马志飞 这是一组图片,是来自世界各地有趣和丰富多彩的沙粒的画廊。 图1:我们在电脑显示器上看到这这些图片其实是被放大的沙粒,大概被扩大了30—300倍。松散沉积物中的这些沙粒的直径一般只有1/16 至2毫米之间。 图2:这些沙粒来自纳米比亚的“骷髅海滩”(Skeleton Coast),其中包含很多圆润、抛光的粉红色、红色石榴石。 图3:这些沙粒来自于日本逗子市海滩(Zushi Beach),看起来像是蓝宝石水晶,而且它比周围的其他沙粒个头要大,当然,这要归功于它的硬度和质量。 图4:这些沙粒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Winnibigoshish湖中的冰川沉积物,实际上,这些沉积物最初是苏必利尔湖盆地中的火成岩和变质岩矿物。图中的矿物质包括红色的石榴石、绿帘石、富含铁的红玛瑙、黑色的磁铁矿和赤铁矿。 ... 图5:在夏威夷瓦胡岛上有一座死火山,名叫钻石头(Diamond Head),它是瓦胡岛上最有名的地标之一。这里的沙粒中发现有菱沸石(chabazite crystal)。 图6:这颗漂亮的绿色沙粒来自夏威夷考艾岛的Lumahai海滩,它是由明亮的绿色橄榄石组成。 图7:这些沙粒来自从马萨诸塞州的梅花岛,沙中包含有石榴子石、磁铁矿和绿帘石。 图8:来自于哥斯达黎加瓜纳卡斯特省塔玛琳海滩的沙粒,属于硅酸盐沸石家族。
个人分类: 科普翻译|7902 次阅读|30 个评论
透明的地球
热度 8 pony1984621 2011-4-25 20:42
透明的地球 文 / 马志飞 如果我们想知道地下深处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打钻孔取出岩芯,但这只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我们也可以像医生检查患者身体那样对地球来个“ CT 扫描”,但这样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假如,我们的地球能像水晶一样透明,那地下的一切情况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2011 年年初,在江苏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有位委员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提案:在江苏实施“透视地球工程”。该提案是要使江苏省地表以下 100 米数字化,动态化,三维可视,透明可见。 试想,如果这一工程真的实现了,那将会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多大的方便!只要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地下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矿产资源的勘探,还是地质灾害的预测,都将不再是难题。 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数字地球与透明地球 喜欢上网的朋友们,应该都熟悉一个常用的软件: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这款由谷歌公司 2005 年向全球推出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将大量的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用户可以从高空鸟瞰世界,很方便地免费浏览全球各地。 这虽然只是一个软件而已,但它所包含的数据量却大得惊人,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查询地球上的卫星图片和三维效果,真正实现了地球的“数字化”。 透明地球也和数字地球脱不了关系。 1998 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新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的演说,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新概念,为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简单地说,数字地球就是按照地理坐标将有关地球的海量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集成起来的虚拟地球,实现了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的高度综合。而谷歌地球软件经过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成熟的“数字地球”。 2009 年 9 月 9 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球 40 多个国家的 100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发布了《 2009 年数字地球北京宣言》,《宣言》建议:加快“数字地球”从理论研讨到实际应用的进程,特别是在全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防治、新能源探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目光集中于地面以下,三维地质的发展便是最重要的成果。 三维地质,顾名思义,也就是指我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资料的三维可视化,就如同时我们能够“透视”地下情况一样,这将为地质资料的查询提供极大方便。以首都北京为例,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北京市地勘局)的信息大厅,只要按要求在电脑上输入相应的指令,北京市的主要地层、地下构造、地热、地下水等三维仿真模型即可直观地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北京市地勘局自 2002 年开始历经 7 年时间建立的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与服务系统,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属于首开先河。如果您想知道哪里有断裂、哪里有地热和温泉,哪里赋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只需一步步地查询便可以一清二楚,在以后的不断发展中,随着信息的进一步完善,将对规划、国土、环保、水务、市政、建设、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产生重要作用。 当然,说三维地质往往只是对于某一个区域而言,若从全球角度来说,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也就是真正实现了“透明地球”。 但实际上,我们对脚下的地球了解多少呢?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普遍认为未来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先入地,后上天”,然而,迄今为止人们依然对我们脚下的地球充满敬畏和迷茫,虽然人类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可以飞到月球、飞到火星甚至飞越太阳系,但在地球母亲的面前异常渺小。毕竟我们的地球面积太大了,要想全面“扫描”实在是困难重重,而且目前的地球物理勘探深度也相当有限。即使是采用钻探,也难以到达理想的深度。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俄罗斯的科拉超深钻,深度也不过 12000 米,连地壳都没有穿透,要知道整个地球的半径可是 6400 多千米啊。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地质灾害越来越多的双重压力之下,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了朝向地球纵深和大面积扫描的地球探测计划。 向下 , 再向下 矿产大国澳大利亚,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为了解决未来的资源问题, 1999 年,该国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概念——玻璃地球,形象地理解也就是希望地球能像玻璃一样让我们一眼就能看穿哪里分布有矿产资源。该计划的目标是:使澳大利亚大陆地表以下 1000 米深度以内的地质状况变得透明,以便于发现澳大利亚下一代巨型矿床。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工作,如新的钻探技术、航空重力梯度测量、航空电磁法、航空和卫星矿物地球化学填土、同位素跟踪、地下水化学研究等。该计划提出之后被正式列入澳大利亚的国家预算,并开始实施。然而遗憾的是, 2003 年因多种原因,计划被迫终止。 不过,人们对地下深层的认识之路永远不会停止。几年之后,澳大利亚又实施了一项新的地球探测计划——“澳洲大陆结构与演化”战略研究计划,其目标是在全球尺度上来建立澳洲大陆的结构和演化的构架 , 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对自然资源、灾害和环境的影响。 与澳大利亚的“玻璃地球”计划类似,加拿大也提出了使其地下 3000 米以内达到透明化的计划。不仅如此,许多国家在力求透视地球的同时,还不断追求深钻地球。近年来一系列深部探测计划正在实施,如美国大陆反射地震探测计划、地球透镜计划、俄罗斯深部探测计划、欧洲地球探测计划、德国大陆反射地震计划、英国反射地震计划、意大利地壳探测计划、瑞士地壳探测计划等。 中国的“透明地球计划” 2009 年 11 月 3 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讲话指出:“在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方面,中国已有固体矿产勘探开采的深度大都小于 500 米,而世界一些矿业大国已达到 2500 米 到 4000 米,南非计划开采的深度达到 6000 米。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源勘探水平不高,开采利用率也比较低,这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目前,我国还未全部实现各地的详细地质调查。仅对金属矿而言 , 我国约一半的陆地都被盆地和各种覆盖层所掩盖 , 这些地方的找矿工作程度很低,甚至是找矿的“处女地”,而且,对地下资源勘探的深度主要还是集中在 500 米以内。据统计,我国 500 米深覆盖区的面积约 50 万~ 80 万平方千米 , 相当于我国已调查、勘探的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 是一片极具潜力的找矿新空间。因此,在我国国土上,无论是从勘探范围还是从勘探深度来讲都仍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2004 年 9 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就矿找矿 ” 为主要思路的 找矿专项,即在原有矿山开采深度 ( 一般在 300 ~ 500 米 ) 的基础上,向更深部进行勘探开采。截至 2008 年时,这项“深部采矿 ” 行动探明了大量的煤炭和多种金属矿产,总价值超过 1 万亿元 ! 我们从这项行动中看到了未来资源勘探的新曙光,因此,当 2009 年 4 月 22 日第 40 个世界地球日到来时,我国将当年的主题定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这四大科研工作领域是一个大国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我们中国在航天、极地科考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对于地球深部探测和海底探测领域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很多发达国家的地学研究水平、资源勘查技术和灾害预报能力等方面之所以强于我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地质基础资料的掌握较为丰富,在对地探测技术等领域走在了我们前面。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深刻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2009 年 6 月 10 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创新 205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 2050 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报告提出了一项“中国地下 4000 米透明计划”,该计划力争到 2040 年,使我国主要区域地下 4000 米以内变得“透明”,为寻找深部矿产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话说起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这需要分阶段、分步骤逐渐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时间表,并开始运作这项计划。与此同时,我国还启动了旨在提高对地球深部认知能力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 2008 ~ 2012) ”,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这项计划是在为全面开展我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 , 是我国入地计划的“先锋”, 包括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以及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等 8 项内容。 在这些研究计划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 地震反射技术,它是一种精度很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等。 我们知道,每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都是依据岩石的某一种物理性质,以某一种物理场为理论基础的,而地震勘探所依据的就是岩石的弹性,当地震、火山爆发的时候,地球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弹性振动波,由介质的质点依次向外围传播,但是,随着介质弹性性质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都将发生改变,如果我们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将其接收,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和解释,便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当然,这种地震波也可以有人工爆炸、冲击或其他振动源产生,常用的地震 反射技术 都是用的人工震源。 自上世纪 50 年代 以来,我国已经 开展的用于地壳深部探测的反射地震剖面总长达到了近 5000 千米,但是,相对于我们辽阔的祖国大陆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与欧美国家相比,也显得十分落后,这仅仅相当美国的 1/13 ,英国的 1/5 ,俄罗斯的 1/5 。可喜的是, 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现已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逐渐 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地学发展的差距。 透明地球计划,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未来地球科学研究的方向,我们相信,对地球了解得越深入,我们开发矿产资源的能力也就会越强,同时,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也越强。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4207 次阅读|7 个评论
石灰岩: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
pony1984621 2011-1-13 11:34
By James D. Bliss, Timothy S. Hayes, and Greta J. Orris, USGS Republished from USGS fact sheet 2008-3089 编译:马志飞 石灰岩,是主要由碳酸钙( CaCO 3 )组成的岩石。虽然在美国各地的石灰岩几乎都一样,但在有些地方还是严重短缺。石灰岩被用于生产波特兰水泥 ( 即普通水泥 ) ,作为混凝土和沥青的骨料,以及生产其他一系列产品,真可谓是一种真正的多功能产品。波特兰水泥在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尽管美国的石灰石很丰富,但近年来已经出现了水泥短缺,这就需要寻找新的领域进行采石作业。 石灰岩是什么? 石灰岩是指主要由碳酸钙( CaCO 3 )组成的任何岩石,但是对地质学家来讲,石灰岩只是诸多碳酸盐岩的一种。这种岩石是由超过 50% 的碳酸盐矿物组成,这些碳酸盐矿物一般是方解石(纯碳酸钙)或白云岩(钙镁碳酸盐)或二者兼而有之。 大多数碳酸盐岩是从海水中沉积下来的。这些沉积碳酸盐岩在每个大陆上几乎都一样,而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一直在不断形成,直至今日,它仍像珊瑚礁一样在热带地区和浅海底部形成。海洋石灰石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海水具有两样高浓度的溶解物质: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在大多数海洋的表层,珊瑚、蛤和其他一些海洋栖息生物都使用这两种溶解物合成方解石或文石,从而制造身上的保护壳。文石又称霰石,成分也是碳酸钙,常含锶、铅、镁、铁等,与方解石为同质二象。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产于近代海底沉积或粘土中,也可形成于内生作用,是一种低温矿物,产于温泉沉积物中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气孔中,也有生物成因的,产于某些贝壳中。 由于地下水中镁的介入,有些石灰岩可能会发生变化。地下水中的镁能够将石灰岩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方解石转化为白云石。此外,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古代海洋岸边沉积形成的岩石大部分也都是白云石。 石灰岩有多个不同的种类。钙华是淡水沉积物,一般形成于温泉中;大理岩是一种变质岩,原本通常是海洋沉积物而成,在地球表层深处由于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已经被挤压变形,该过程为变质作用。还有一些罕见的火成岩的石灰岩,它是像熔岩和花岗岩一样由熔融岩浆结晶而成的,被称为碳酸岩,这种岩石只在世界上的几个地方作为工业矿产来开采。 沉积灰岩矿床能够范围很大,达到数百平方英里,而且厚度和质量均一。因此,石灰岩采石场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长期开采,一般能够在数百平方英里的广大范围内开采数百英尺厚。许多采石场都生产多种产品,即使是对于某些特殊用途而言纯度不够的石灰岩也可以用来做铺路的石料。大理石的采石场也非常大,但是,如果规则的大理石矿床一旦变成了不规则的矿体,开采起来就非常困难,成本也要高出许多。 在美国,大部分国土上都分布有广阔的石灰岩矿床,形成时代从几万年至 3.5 亿年不等。某些矿床中的碳酸钙含量高达 95% 以上,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没有任何石灰岩矿。对于消费者来讲,石灰岩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它们是从哪里采来的、如何运输的,船运比火车便宜,火车运输又比卡车运输便宜。 石灰岩的使用 石灰岩有许多工业用途,可以开采出来之后直接利用或加工成多种产品。它是建筑、农业、环境和工业材料的原料。 石灰岩在建筑领域几乎无处不在。 2007 年,在美国碎石产量中,石灰岩碎石就占了 68% 。此外,石灰岩还是制造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尽管美国拥有丰富的石灰石,但近年来还是出现了短缺现象。 一些自然产出的最纯的石灰岩就是大理石。几个世纪以来,大理石一直都是政府建筑物及公共雕像装饰石材的选择。钙华也被用来做瓷砖和桌台的规格石料。一些白色的石灰岩就简单地粉碎一下,用于房屋装修等。 石灰石粉被用于从熔融金属如钢铁中去除杂质。它也可以在燃煤火力发电场中用于清除废气的有毒化合物。除此之外,石灰岩还常用纸张、塑料和油漆的生产领域。最纯净的石灰石甚至还能用于制造食品和药品,如早餐燕麦片和钙片等。 石灰岩也是生产石灰(氧化钙)的原料,石灰通常用于调节土壤、净化水质及铜的冶炼,目前已经在化工行业应用广泛。 相比较而言,白云岩的应用范围就小一些,大多数开采出来的白云岩只是简单地粉碎,然后用作混凝土或沥青的骨料。 普通水泥的短缺 普通水泥是由石灰石制成的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美国生产的水泥尚不能自足,为了弥补空缺,需要从别的国家大量进口。 2006 年。美国进口的孰料(生产水泥第一步的产品)和成品水泥占到了美国水泥总量的 23% 。截至到 2007 年的前几年时间里,美国的普通水泥供应严重短缺。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原因,比如海洋交通运输系统的不足等。 正是由于水泥供应短缺,其价格大幅增长。消费者开始寻找替代品。他们使用经加压处理的木材、绝缘钢和聚苯乙烯,甚至重新设计建筑以减少所需的水泥用量。水泥短缺还导致了工程延误,接着就造成了道路、桥梁和其他建筑的成本增加。 未来的石灰岩资源 在美国建立新的石灰岩采石场和水泥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以及供应短缺需要时间来纠正。建立一个新的水泥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而且审批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8 到 10 年。也许还有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人们可能不欢迎新的采石场和水泥厂建在他们生活的地区。尽管存在这些障碍,许多美国水泥企业正在扩大他们的厂子,并加快其生产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当一个合适的石灰岩矿被城市化发展吞噬或被当地立法或规划禁止,其结果就是所谓的资源萎缩( resource sterilization ,没有找到正式的翻译说法,姑且这么理解吧)。石灰岩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如此一来,石灰岩逐渐远离市区,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升高,直接受害的就是消费者。 石灰岩的开采生产模式 大部分被开采的石灰岩都是被粉碎用作混凝土或水泥的骨料。在过去最近的 40 年里,美国碎石的产量大多数都来自石灰岩。这是千真万确的,即使碳酸盐岩只占其地表岩石的 25% 至 35 %。 自 1971 年以来,美国碎石的生产量逐年递减,几乎是每十年减少 20% 。然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公布的数据,从 2001 年到 2006 年,美国石灰岩的产量在增加,所以这表明采石场的平均规模越来越大。在世界其他地区,新增加的产量主要来自于几个非常大的采石场。尽管美国石灰岩的产量增加了,但该国依然在越来越多地进口,直到最近建筑业陷入低谷时期。进口的石灰岩主要来源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由于采石场不多,平均运输距离增加了,其价格也将可能逐渐升高。 石灰岩开采中的几个问题 石灰岩最常见的开采方式都是采石场露天开采。当然,也有地下开采方式,如美国中部和东部的某些地方就有地下矿场,特别是在城市及其附近。与地表露天开采相比,地下采石场具有一些优势,而且在未来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石灰石矿山典型的公共问题包括粉尘,噪声,爆破振动,卡车和其他与采石场业务有关的交通问题等。 还有一些石灰岩层是含水层,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产出地下水的岩层单位。当石灰岩层为含水层时 , 人来的开采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就可能会进入地下水中。 在美国许多地方被发现存在石灰岩的地区,很容易被雨水或地下水侵蚀。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大量的石灰石被溶解然后被水携带冲走。其结果是,在地下形成溶洞,然后会在地表塌陷。在溶洞发育的石灰岩层,含有污染物的地下水流动速度更快,所以,这是采石场特别关注的问题。 需要了解的基本资源 石灰石是美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按照我们先前的理解,它只是一种工业矿产,这其是贬低了它对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由于石灰岩被认为是一种普通岩石,所以早期的地质研究范围是有限的。在过去,美国地质调查局对石灰岩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勘探其矿床分布,以及它在含水层和油气藏中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建筑行业和其他工业领域需要石灰岩的其他不同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用途要求 , 碳酸盐岩需要达到化学纯度的要求。某些用途还需要石灰岩也具备一些良好的工程性质。对石灰岩利用的标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对其性质、变异性及工程性质等也就需要更多的了解。 在美国,有些石灰岩还不适宜于开采利用,比如阿拉斯加,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运输距离遥远,成本太高,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未来的重要资源。 美国工业消耗的石灰岩 由于受到地质和经济两方面的限制,未来的石灰岩供应肯定会受到影响。目前,美国在消耗全球石灰岩工业产品的 5% 到 10% 。 2007 年,美国石灰岩工业产品的国内产量大约是 13 亿吨,价值超过 250 亿美元。同年,该国进口了大约 43 万吨石灰岩和石灰岩的工业产品,价值约 22 亿美元。这些进口产品中大部分是普通水泥。 为了迎接美国对工业石灰石之类的重要矿业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挑战,这需要更加准确和客观公正的科学数据。因此,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规划部门的科学家正在为建立健全的政策提供重要信息,这将有助于确保未来矿产资源的供应。 建筑用的石灰岩 石灰岩系列产品 石灰岩溶洞 地面塌陷坑
个人分类: 科普翻译|14044 次阅读|1 个评论
“稀土之都”包头
pony1984621 2010-11-19 21:37
文 / 夕诚 3 月 13 日 ,《参考消息》转引俄罗斯报纸网的一篇新闻,题为《美开发大型稀土矿挑战中国》。报道中称美国人在爱达荷州及爱达荷州与蒙大拿州交界处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如此一来这将可能打破中国对稀土开采、加工和销售领域的事实垄断。 你可知道,稀土究竟是一种什么土?稀土又为何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如此关注? 稀土不是土 其实,稀土并不是土,也不仅指一种元素,而是一类典型的金属元素的统称。稀土之所以稀,是因为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又相对分散,而且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一致,就像是十几个孪生兄弟一样,提取相当困难;之所以被称为土,是因为它们的氧化物多呈土状,无金属光泽,不溶于水。稀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15 种镧系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化学性质与镧系元素相近的两个元素钪、钇的统称,共计 17 种。 稀土有着与众不同的光、电、磁、超导、催化、活性等优异性能,就像是人体内的维生素一样,虽然用量不大,但是如果在其他材料中加入适量的这些元素,便可以组合成多种多样性能各异的新型材料,因此具有工业维生素、 21 世纪黄金 、 未来元素等美誉,并同钨、铜、铀钍、钽铌一起被誉为五朵金花。 稀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机械、能源、化工、军事等多个领域,主要用来制作发光荧光材料、永磁材料、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催化剂等。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可别小看了它们的功能,有了它们便可以大幅提高制造坦克、飞机和导弹的钢材及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多种合金材料的战斗性能,如果缺了它们,可能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了。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每五项发明专利中便有一项和稀土有关,甚至有学者提出了没有稀土就没有高新技术的观点,可见稀土对于工业发展、科技进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仅如此,农业和医学等越来越多的领域也开始重视稀土元素的使用。由于稀土具有类似微量元素的性质,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种子萌发,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现今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使用含有稀土元素的农药与化肥。在医学上,实验表明稀土能选择性地破坏癌变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对抗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又可促进正常细胞的生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稀土元素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抗癌新星! 稀土的分布 稀土资源不但稀少,而且在世界上的分布极其不均匀。目前,已经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较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印度等。 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现已在内蒙、云南、福建、四川、广东等 19 个省区找到了各种类型的稀土矿床,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生产规模最大、消费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稀土大国。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就曾谈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不仅道破了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同时也是对我国稀土工业发展提出的殷切的期望。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始终未能成为稀土强国,由于缺乏专利技术而未能对稀土进行深加工,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受到限制,资源优势没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国际上始终没有取得稀土定价权。稀土虽然不是土,但长期的出口却卖了个土价钱! 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占据了全球 95% 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全球 95% 的稀土都是由中国生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深知稀土资源的战略意义,不开采本国稀土,而是从中国大量进口然后作为自己的战略储备。根据美国矿务部 1998 年的统计,中国的稀土资源约占全球稀土资源的 80% ,但到了 2005 年,中国所占的比重已经降为 58% 左右。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稀土战略储备,以备未来之需。 3 月 9 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一篇题为《稀土成中国 21 世纪经济武器》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稀土垄断大国的地位决定其掌握着技术未来的钥匙,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虽然媒体如此评论,但实际情况还需要看我国能否在稀土资源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要想我的稀土我做主,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包头的稀土 我国主要稀土矿有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江西赣州稀土矿、福建长汀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四川冕宁稀土矿等,其中包头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业内有句话: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工业储量约 9261 万吨(稀土氧化物),但我国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矿就占到了占到世界的 62% 、中国的 87.1% 。因此,包头这一稀土之都的称号当之无愧!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曾被人称为美丽的草原钢城。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距内蒙古省府呼和浩特 178 公里。内蒙人常常用扬眉吐气来自豪地形容自己的家乡,因为这个词是指内蒙有四宝:羊绒、煤炭、稀土和天然气,这里的稀土主要就产在包头市。 包头市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为 1 亿吨 ( 稀土氧化物 ) ,目前有稀土企业 80 多家,可生产 200 多个品种 1000 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产品出口量占全国 60% 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基地。 当然,包头不仅有稀土,其他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而且种类较多,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 30 多种。总体而言,包头北部多铜、金和煤,中部多铁、锰,南部多金、煤、油气。而这里的稀土矿通常都是伴生矿,也就是稀土和其他金属矿共生,如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其实它主要是产铁矿石,因为伴生有稀土资源而且达到了工业利用的价值,所以现在被大力开发。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扶持稀土行业的发展, 1992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唯一冠有稀土专业名称的高新区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包头市成立。同时,包头现在拥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研究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拥有 16 个稀土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专业科技人员近 2000 名,占全国稀土科技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包头的发展离不开稀土,稀土的发展离不开宣传。为了塑造稀土之都的形象,树立自己的国际地位,包头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其知名度。比如举办 国际稀土节 、稀土产业发展论坛等,邀请国内外稀土界的著名学者、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共商发展大计,开展学术交流和贸易合作。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包头稀土已全部占据,发展之势不可阻挡,作为中国稀土行业的龙头老大,有责任也有能力带动整个产业链迅速繁荣,同时,建立国家稀土储备的重担也将落在包头的肩上。 2010 年初,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实施包头稀土原料产品战略储备的方案被批准,这一举措被看作是我国稀土储备制度的正式建立。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长呼尔查呼吁我国尽快制定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建立国家级稀土资源储备库,并建议把包头建成我国最大的稀土产业发展应用基地。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国家对稀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有能力发挥好稀土的资源优势,在国际上重新找回稀土定价的发言权。原文作于 2010 年 3 月 18 日 。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6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地矿产类专业论坛
imthere 2010-9-1 14:09
土地矿产类专业论坛,可以下载到好多资料。如有需要,可看看。 http://bbs.hxland.com/?fromuser=zhouzhh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布局加拿大,资源外交更上一层楼
chrujun 2010-6-24 19:01
中国是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的大国。 商品出口和国内建设都需要资源保障。 外交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在中国外交中,控制资源成为外交的关键任务。 由于经济危机,美国自顾不暇。这给了中国出击的机会,在俄罗斯和美洲大量放贷,为保障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提前布局。 加拿大这几年对中国政治上不友好。双方高层几乎没有什么来往。但金融危机给了中国机会。加拿大依靠美国,日子过得很滋润,根本不把中国看在眼里。 但由于经济危机,加拿大的日子不好过了,而中国是把加拿大拉出泥潭的救命稻草。 国家外交,利益为上。 加拿大有世界第一石油储量(基本上是油砂,开采困难),还有其它矿产资源,是资源的超级大国。 中国正在为资源保障夜不能眠。经济危机给了中国进入加拿大的机会,加拿大现在迫切需要中国的钱袋子。 因此,胡总率一个庞大代表团出访,准备和加拿大签订多个大单。加拿大的留学生计划大力欢迎胡总访问加拿大,在加拿大首次大规模聚集。中国力量将正式进入加拿大,加拿大准备拥抱中国,中国的资源供应又有了一个源头。胡总访问加拿大的成果值得期待。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3811 次阅读|2 个评论
页岩气:未来能源新宠
pony1984621 2010-3-28 00:29
作者:马志飞 2009 年 10 月 10 日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美国拥有一种新技术,能够开采以前无法开采的天然气,如今,这种新技术正从美国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将会大幅度增加全球天然气的可采储量。 听起来好神秘,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原来,这项技术就是从一种名为页岩的岩层中开采天然气,这种天然气也就被称为页岩气。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页岩都没有被人当作一种天然气的来源。为什么现在突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开发页岩气的热潮呢?页岩气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页岩气是什么 天然气是现今世界上极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产品的原料之一,它是 古生物 的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慢慢转化而成的一种气态 碳氢化合物 ,生成的这些气体不断地运移到一个封闭的储藏空间中,越积越多,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成了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气都是储藏在固定的封闭空间里的。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天然气,当它生成之后便吸附在产生这种气体的岩石周围,或呈游离状态藏在岩石的裂隙中间。页岩气就属于这样一类。 要想知道页岩气是怎么产生的,就得先了解沉积岩的形成。 当你在山区行走的时候,在山体裸露的地方就经常会看到一层层像棉被一样叠加起来的岩石,这就是沉积岩,因为成层性就是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 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地表和地表以下不太深的地方,仅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5%,但由于它在陆地表面和海洋盆地中广泛分布,所以它占据了地表面积的75%,在我国大陆沉积岩的覆盖面积则达到了77.3%。 沉积岩的形成是在有丰富的水、氧、二氧化碳和生物参加的条件下完成的,因此它的矿物组合成分比较简单,粘土矿物、盐类矿物以及煤、石油等有机物质都是沉积岩所特有的。而且,沉积岩中颗粒之间总是有孔隙的存在,这就给油、气等资源以储藏空间。 如果你仔细的观察,就可能会进一步的发现,有些山体裸露岩石的层理极薄,厚度仅为几毫米甚至一毫米左右,叠加起来就像书页一样,用锤子敲打的话很容易分裂成薄片,这就是沉积岩中最丰富的一类岩石:页岩。 作为一种能源的页岩气,它就形成于页岩当中,按照我国学者张金川的观点,页岩气的形成是天然气生成之后没有远距离运移,而在该页岩层内就近聚集、滞留的结果。当聚集达到现有技术水平能够开采的规模时,就形成了页岩气资源。 页岩气的分布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页岩大约占沉积岩的60%。因此,页岩气在全球分布广泛,储量非常丰富,估计资源量约为456万亿立方米,可能是煤层气或致密砂岩气的2倍,相当于它们的总和,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拉丁美洲、中东、北非和俄罗斯等地,其中在北美地区的分布最广。北美地台是世界著名的产油气区,拥有101个盆地,油气田的数量大约为35000个,其中大油气田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页岩气的开发也集中在这些经验丰富和技术先进的北美油气田区。 我国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5万亿~30万亿立方米,以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江汉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等为主要赋存地区。 当今世界,资源的争夺和竞争日益激烈,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这么多年大规模的生产,许多常规天然气田都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现在很难再找到高储量的常规天然气田,而且,由于常规气田的天然气产量持续性递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因为受到开采技术的限制,人们只愿意注目于投资少、见效快的常规天然气工业,对于已经充分开发的盆地,页岩气的开采通常代表其已处于最后的开采阶段。但随着开采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技术的进步,投资开发页岩气的热度将越来越大。 根据页岩气的开采潜力来判断,它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能源新宠。在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将成为未来我国天然气能源新的增长点。 国外页岩气的开发 页岩气的最早研究开始于美 国,可追溯到1821年。当时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在井深达到21m处,从8 m厚的页岩裂缝中就产出了天然气,这时纽约州弗里多尼亚乡村地区已将页岩气用于家庭照明 。 然而,一直以来页岩都被认为是一种盖层,因此钻井人员在钻井过程中都是直接穿越页岩层段去开采其他储层。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所钻的数百万口油气井在达到其目 标深度之前,都钻透了大量的页岩层段。 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才开始页岩气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到7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道,2006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年天然气总产量的6%,2007年占8%,预测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3%。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性开发, 但是除此之外其它国家页岩气的发展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少页岩气盆地,而是在于页岩气产量低、开发技术难度大等,页岩气采收率比常规天然气低,常规天然气采收率在 60% 以上,而页岩气仅为 5% ~60% (采收率是指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采到的油气数量与油气藏中原始储量的比值),再加上生产周期和回收成本时间长,使得很多国家的页岩气资源开发缺乏充足的投资。 我国页岩气的开发 我国各地质时期的页岩分布广泛,有专家指出,我国的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 开发潜力巨大。中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中,天然气可采资源量数值偏小,通常认为其原因之一就是该数值没有将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统计在内,而这些领域的资源潜力相当大,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有资料显示,如果这些页岩气资源储量能够得到合理开发,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可望达到2000亿立方米,在能 源生产领域的地位将与石油不相上下。但是,我国对页岩气的开发时间较晚,还处于刚起 步的阶段,现在仍然没有大规模的开采,经验和技术的不足,注定了我国在页岩气资源开发领域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借鉴。 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大页岩气资源开发的力度,并采取了多项措施。 2007 年 10 月份,中国石油与美国新田石油公司签署了《威远地区页岩气联合研究》协议,这是我国页岩气开发对外合作签署的第一个协议。 2009 年 11 月 17 日 ,美国白宫宣布启动一项新的美中页岩气合作倡议,这项倡议将利用在美国取得的经验评估中国的页岩气蕴藏量,促进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开发页岩气资源。 2009 年 11 月 25 日,随着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的合作开发项目富顺永川区块页岩气项目在成都启动,标志着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09 年 11 月 26 日,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实施的我国首口页岩气取心浅井在四川省宜宾市顺利完钻。 2009 年 11 月 28 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连湖镇启动了国内第一口页岩气勘探井,这是全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有利区优选项目之一。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虽然在短期内页岩气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能,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植、企业的努力实践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将进一步推动页岩气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最终将对全球的能源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我们国家也应抓住机遇,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争取在页岩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原文载于《百科知识》2010年3A期。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60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冀东地区发现百亿吨潜在铁矿资源量
LIYUAN26 2010-2-23 11:34
2009年12月27日 09:45 新华网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新华网 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樊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专家26日表示,该局在冀东地区铁矿勘查有了重大发现,勘探预测冀东地区铁矿潜在资源量高达100亿吨。 在冀东铁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总工程师陈军峰表示,根据目前该地区铁矿勘查工作成果,特别是从马城超大型铁矿取得的找矿突破分析,冀东地区预测蕴含100亿吨的资源潜力。 据了解,冶金地质总局在此次冀东地区沉积变质铁矿的资源潜力预测中共圈出邯邢地区、承德地区等7个预测区,预测铁矿资源量达到100亿吨。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闫学义表示,在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进口 铁矿石谈判 历经艰辛的困境下,冀东地区的铁矿勘探将对缓解我国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促进全国 钢铁 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冀东地区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开展铁矿勘查工作的重要成矿区带。此前,为有效缓解铁矿资源瓶颈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约束,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加大了在冀东地区的铁矿勘查力度,先后在该地区发现和勘查了闫庄、常峪、马城以及长凝等四处铁矿,已探明的资源量达20亿吨。 其中,位于冀东地区唐山市滦南县的马城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达10.44亿吨,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探明的单矿床规模最大的铁矿资源产地。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成立于1952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地质勘查单位,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研究、开发和服务。 以上信息来自新华 网。 读后: 矿产资源中,我国鳞片石墨、萤石、铝矾土、菱镁矿、煤系高岭土、硅灰石、膨润土、滑石和石英等9种储量居世界第一,资源禀赋上乘,产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首位或前列。 对于铁矿石,我一直有疑问:中国身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目前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竟然达到69%,如何发展?替谁赚钱?每年铁矿石谈判,每年被外资卡着脖子,前景堪忧。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奇的找矿“向导”——指示动物
热度 1 pony1984621 2010-2-21 21:19
作者:马志飞 不翼而飞的白银 古时候,有一位妇女在箱子里藏 了 150 两白银,不料,有一日当她打开箱子查看时,发现银子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银子被人盗走了。后来,她反复寻找,发现一大堆白蚁正聚集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该妇人一气之下,将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可喜的是,将白蚁炼化之后, 150 两白银居然失而复得。 这是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很是有趣,但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无独有偶。清康熙年间,曾官至监察御史的进士吴震方在其编著的《岭南杂记》一书中记载:公 元 1684 年 ,某官府银库的数千两银子失踪。官员们以为是被人盗走,便请来了当地最有名的捕快,明察暗访数日,一无所获。后来,有人在库房的墙壁下发现一些发亮的白色蛀粉,便顺着踪迹去挖,结果在墙角下挖出一个白蚁窝。库官怀疑白银有可能是被这些白蚁所偷,于是令人将窝中的白蚁全部捉获,投入炉火中提炼,结果真的从白蚁体内炼出了白花花的银水。至此,银库被盗之谜终于真相大白。 用白蚁找矿 其实,类似的记载并不新鲜。很早以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利用白蚁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金子和其他有益的矿物。 现在,这个假说已经被证实,而且现代科学已经破解了白蚁食银的秘密。科学家认为,白蚁食银是为了降低自身的甲酸浓度。原来,白蚁口器中会分泌出一种高浓度的蚁酸,白银遇到蚁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粉末状的蚁酸银,这样,白蚁便可毫不费力地将粉末状的蚁酸银吞入腹内,不过,蚁酸银不会被白蚁消化吸收,而是经过分解之后形成黑色粉末状金属,滞留在白蚁体内。这些粉末状金属经过高温达到白银熔点时,仍可以还原出银。 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白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吸引了学者的研究兴趣。如今,白蚁与金属的这种特殊关系在地质勘探领域对寻找矿产资源能否起到帮助作用,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地质工作者的注意。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利用动物帮助探矿的实验和实践研究。 动物中的找矿高手 和植物一样,动物也是生物找矿标志的一种;但与植物相比,动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植物对矿藏的指示作用主要通过根、茎、叶及果实体现,动物则多是在其生活习性或血液、粪便、体内的化学组分中表现出来。 回顾动物找矿史,人们已经记录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比较著名的找矿高手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蚁 白蚁不仅能指示人们找到白银,还能帮助人们找到其他矿产。 非洲南部盛产金刚石,但要找到它并非易事。 1973 年,博茨瓦纳的朱瓦能大型金刚石矿床被发现。据说,该矿床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蚁的活动。一次,地质人员在野外休息时,看到疏松的土面上叠筑的一堆堆白蚁丘,就随手捡起一根树枝,无意识地玩起来。忽然他看到疏松的土粒中闪着亮光,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竟是金刚石小颗粒!后来,地质人员详细踏勘,最后在 200 平方千 米的范围内所见到的大部分白蚁丘中都发现了金刚石砂。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非洲气候炎热,缺少水分,那里的白蚁为了获取水源,维持巢穴的温度,它们就把洞挖得很深,往往要挖 到 20 多米深的潜水面处,甚至能够深达 100 多米 。白蚁钻蚀地层时,它们的脚及身上就会沾上各种矿物样品,然后再把这些样品带到地面上。津巴布韦目前正在开采的白蚁金矿山,当时被发现的时候也有着类似的故事。 探矿犬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无论是警犬、猎犬,还是宠物犬、导盲犬,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狗的世界里又出现了一种新职业探矿犬。 狗不仅有高超的嗅觉能力,还有着非凡的行动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在人迹罕至、灌木茂盛的森林,或是杂草丛生的沼泽,狗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到指定地点,因而人们就可以利用狗来探寻矿藏。前苏联科学家曾对狗找矿的本领进行过试验:让探矿犬在一堆杂乱无章地堆放的岩石样品中,拣出含汞的辰砂来。几次考试中,探矿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于是,主考官故意用一堆没有原砂的乱石样品来考探矿犬。出人意料的是,它将一块玫瑰色的方解石拣了出来,大家都取笑它,认为这次探矿犬失灵了。可是当专业人员对这块玫瑰色的方解石作显微镜鉴定时,发现其中确实有星星点点的极细小的辰砂颗粒。 还有一次,前苏联某矿业学院的师生到乌拉尔地区寻找白钨矿,有学生提出到闪岩(变质岩的一类,通常是镁和铁的硅酸盐矿物)中寻找,这一提议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然而探矿犬就真的在闪岩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标准的白钨矿。 矿工鸟 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南部山区有一种小鸟,人们称它为矿工鸟,因为根据这种鸟的生活规律,人们往往可以发现含金矿的石英脉。 这里面的秘密就在于,在含金矿的石英岩地区生长着一种特殊的树,树上的果实是矿工鸟唯一的食物,而且这种树仅能生长在硅质土地上,石英岩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由于金矿也往往和石英岩伴生在一起,所以有矿工鸟活动的地方往往就有含金矿的石英脉,矿工鸟因此成为地质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家禽 我国广西巴马县一位农民在过节时杀了一只鸭子,竟然在鸭肚内发现有一颗重达 6 克 的金粒。再杀 掉几只,也有同样的发现。后来,地质工作者根据这一线索,实地进行勘查,终于在附近一条小溪的上游,找到了一个藏量丰富的金矿。 此外,在我国贵州省天柱县、新疆等地都有过相似的事例。 可奇怪的是,鸭肚里怎么会有金粒呢? 原来,家禽在啄食食物的时候,也喜欢吃一些小沙粒,在体内经过研磨后能有助于消化,沙石也很容易被磨碎并排出体外,沙石中混杂的金粒则难以排出。时间久了,一些细小的金粒就这样渐渐积累起来了。 骆驼 地球的表面,如果某地储藏有大量的重金属矿物,物体在该地就会显得重些,形成的这种重力异常可以用专门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测量出来。这是因为物体重量不仅与地球引力有关,与距离地球中心的远近有关,而且和该地区的地壳质量有关。 哈萨克斯坦科学家在进行重力勘测时,发现重力点最小值的连线,同骆驼队在沙漠和草原长期行走的路线完全吻合,这很巧妙地说明了骆驼能够回避重力异常区,使自己背负着东西行走时能省点儿力气。因此,利用骆驼回避的路线可以给寻找定异常区提供线索,然后再做重力测量,便可以省时、高效地找到金属矿。 蜜蜂 蜜蜂,一直被人们称作是最勤劳的动物,不仅如此,蜜蜂还是一种探矿高手。蜜蜂所采的蜂蜜和花粉里,常常含有相对富集的矿物质。在欧洲,人们化验蜂蜜和花粉时,意外地发现其中含有较多的铜、钼等金属元素。原来,蜜蜂活动的地区蕴藏着这些矿藏,植物吸收了金属元素,蜜蜂则从通过采集的花蜜,进一步将矿物质富集起来。还有一次,英国科学家在检验蜜蜂带回的花粉时,发现铅的含量比一般地区 高出 10 倍 ,研究发现,那里真的有个铅矿。 不过,蜜蜂的这种本领还有赖于植物对矿物质的累积。 羊 相传在非洲赞比亚,有一位猎人猎获一只羚羊,当他背走被箭射中的羚羊时,发现羚羊血迹印在石头上竟然出现了绿色的铜锈斑。这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注意,他们开始在羚羊活动的区域进行考察,经仔细研究后发现,在羚羊出没的地方,植物大多含铜。羚羊长期食用这些植物,其血液中也往往含有较多的铜,血液颜色也变成了铜绿色。根据这些线索,地质学家找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 我国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太行山区,当地细心的人们发现,他们的山羊竟然喜欢舔食一种绛红色的石头,人们戏称为营养石。后来地质工作者到这里勘探时,特地考察了这种岩石,发现它在成岩的地质时期中,往往构成石膏矿的顶、底板或石膏矿夹层。他们沿着山羊舔石的路线勘探,最后果真找到了石膏矿。 刺猬、土拨鼠和穿山甲 这些穴居动物都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打洞。它们超强的挖掘和搬运能力常常能将洞穴挖得很深、很大。当它们生存在富含矿产的地区时,一些埋藏不深的矿物就会被它们搬运出来,细心的人们如果能够发现这些微妙的线索,便能有意外的发现。 动物的这种挖洞本领和我们地质工程领域常常用到的钻探原理一样,它们搬运出来的碎屑就如同钻探取出的岩心,通过打洞,这些动物就不自觉地给人们报了矿产构成。 鱼、青蛙 水中生活的鱼和青蛙也可以作为指示动物帮助探矿。在矿藏资源丰富的地方,如有鱼或青蛙生存,可化验它们的肝脏。一般而言,在铜、锌含量丰富的地区,青蛙肝脏内所富含的铜、锌也相应较高。 海豹 前苏联的海洋生物学家曾训练海豹来探测海底油气藏。经过训练的海报能够潜入深海,用缚在它们身上的特制水下照相机进行拍摄,甚至能够搜集海洋里的动植物样品,从而探测到漏出的石油和天然气。 动物缘何神通广大 看到这么多动物居然如此神通广大,我们也不禁会感叹世界之伟大、万物之奇妙。但有时我们也会感到疑惑:地球上的物种不计其数,难道只有这几种动物有探矿的特异功能吗?其实,人类总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认识和改造世界,通过动物探矿的研究,我们人类不仅找到了更多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对动物本身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虽然人类是最聪明的动物,但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在身体机能等很多方面,如嗅觉、视觉、听觉、运动速度等,都远不如一些特殊的动物。尽管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高科技仪器来寻找矿产资源,但高昂的工作成本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往往成为巨大的障碍。这时候,我们不妨考虑借助最原始的办法,依靠动物的奇特本领,发挥它们与众不同的长处,为我们人类的服务。 这么多成功的案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过动物的帮助探索地下的矿藏是可行的,而且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线索,哪怕是一点儿蛛丝马迹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每一个地质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原文载于《百科知识》2010年2A期) 阅读链接:神奇的找矿向导-指示植物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3436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8592 次阅读|19 个评论
卫星图像:日出坝金矿
pony1984621 2009-12-20 22:07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在澳大利亚西澳州拉韦尔顿以南 55 公里 ( 35 英里 )处,有一座金矿:日出坝金矿。 1988 年,人们发现了这里的金矿床,直到 1995 年才开始商业化开采。最开始,这里是一座露天矿,到 2003 年由于采矿的范围扩大,现在已经转入至地下开采。根据经营者 AngoGold Ashanti 提供的数据, 该矿年产约 460,000 盎司 黄金。 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 -1 ( EO -1 号)卫星上的高级土地成像仪在 2009 年 12 月 4 日 捕捉到了这张日出坝金矿的真彩色图像。图像中,左半部分出现的灰色阴影为主要的矿坑,如同梯田一样盘旋而下,右方有一块儿长方形的矿坑。在 2008 年的时候,日出坝金矿的中央矿坑已经达到 440 米 ( 1445 英尺 )的深度。在图像的右下方可能是一个飞机跑道,在日出坝金矿工作的工人经常是乘坐飞机出入该矿区。 在远离矿坑的区域,出现的是褐色色调的景观。 日出坝金矿周围的地势非常平坦,环境干旱、多风沙,有丰富的沙丘和盐田。洋槐树和灌木很好地适应了这里干旱的环境,成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 高清图像 卫星图像:日出坝金矿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743 次阅读|1 个评论
资源“沦陷”:外资掘金中国矿业资源路径调查--转
sunapple 2009-11-11 09:12
转帖者按: 国家的矿产资源被外资廉价控制,而他们的投资无不获得了惊人的暴利。 资本见了资源,就像是蚊子见了鲜血一样。看看山西扫除私人煤矿,那些煤老板拿到了几亿的补偿金之后还不肯罢休,念念不忘开采煤矿带来的无穷利润,可见资本见了资源,是多么想贪婪的占有,永远占有啊!!!我要质问,国内的资本尚且到处游走没有投资之处,为什么却要廉价引进外资,让洋鬼子们随意占有开采我们的宝贵资源? 国有资源是全民所有的共同财产,是谁给了洋鬼子肆意开采牟取暴利的权利?这样的殖民地化开放政策要到何时为休??? ========================== 2009年11月10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益民    1.暴利掘金疑云   两年前谢通门铜金矿资源储量完全探明之际,时任大陆矿业(TSX:KMF;OTCBB:KMKCF)董事长兼CEO的杰拉德潘纳通(Gerald Panneton),曾志得意满地公开表示,谢通门能把我们在多伦多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价拉升10倍,任何一笔投资都将在那里获得爆炸性的后期收益。(详见本报11月5日14版《大陆矿业一桃杀二士 金川、紫金两巨头争斗内幕》)   据杰拉德潘纳通当时披露,大陆矿业已在谢通门121平方公里范围内,探明原矿石储量2.198亿吨,初步估计铜含量0.78%,金含量0.62克/吨,银含量3.95克/吨。   有人依据谢通门铜金矿资源储量数据及当时市场价格推算,如若矿床探明储量全部得到开采,大陆矿业将获得价值18亿美元的黄金和25亿美元的铜,投资回报率超过700%。   杰拉德潘纳通当时透露,大陆矿业累计探矿投资1.1亿美元,1.1亿美元投入控制价值43亿美元的铜金矿资源,回报无疑丰厚。如果考察其过往实际探矿费用支出,大陆矿业的投资回报更加惊人。   大陆矿业2005-2009年二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列支的探矿费开支累计只有6124万加元。   令人惊奇的是,公司对外路演宣传的演示文件中,竟公开宣称,大陆矿业的谢通门铜矿探矿为零风险。   记者发现,大陆矿业公司网站发布了两个分别于今年7月、9月制作的PDF演示文件,此时恰好大陆矿业启动私募增发融资。但是,演示文件总结内容,都赫然列示如下字样:无探矿风险、良好的资源扩张潜力(No exploration risk,Good potential for resource expansion)。   众所周知,不止探矿拥有风险,就连依据可靠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矿山开采都有实际获取资源和探明储量相差悬殊的风险,为什么作为专门从事风险探矿的专业公司,大陆矿业会如此表述?是什么令其对谢通门铜金矿未来潜在资源扩张如此信心十足?   记者挖掘到的公开资料2003年11月,美国OTCBB上市公司中国网络电视(谢通门铜金矿探矿项目原控制人,CTVH.OTCBB)的公告似乎可以揭开谜底。   2003年10月,新华网报道,该铜矿带拥有铜资源储量超1000万吨,在中国全国铜矿资源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政府从1983年即开始在冈底斯山脉铜矿带进行地质勘探,完成地质测绘、金刚石钻探、平硐、开槽、地质物理化学测量等大量基础性工作。   谢通门铜矿恰恰位于作为我国重大地质发现的冈底斯山脉铜矿带。有关地质报告显示,该矿区地表矿化物铜金属平均等级1.53%,地下矿化物铜金属平均等级0.57%,估算矿石资源储量4.37亿公吨,平均铜矿品位0.57%。2003年,中国政府地质勘探队再次进行感应极化探测,确认地质异常区域较前期报告表述的要大得多。   11月5日,国内某长期在我国西部从事地矿勘探、开采的专家表示,大陆矿业对谢通门铜矿的勘探,不属于严格意义的风险探矿。严格意义的风险探矿的工作标准程序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大陆矿业只是风险探矿的投资方,其进入中国后委托的勘探单位为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勘探大队和成都理工大学。   第六勘探大队2000前就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完成《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洞嘎金矿区控矿因素与矿床评价研究》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矿区控矿因素与矿床评价研究报告,应属于有价值的地质勘探资料。   2004年6月,中国冶勘总局第一地勘院发表的《规范完善探矿权市场》反映,一些地区把完整统一的矿区分割拍卖,有的甚至把国有地勘单位已做详查工作、拥有地质成果的矿区,给其他企业发放探矿权。   而上述文章反映问题出现的时点,恰逢大陆矿业紧锣密鼓收购谢通门铜金矿之际,而大陆矿业所获取的惊人回报,是否严格意义风险探矿合理回报则无人知晓。而大陆矿业涉嫌剽窃有关部门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地质资料成果亦未可知。    2.大陆矿业掘金路径   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大陆矿业对谢通门铜金矿探矿权益的猎获,采取的战略为迂回包抄。   2004年2月9日,大陆矿业与中国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的中国网络电视(China NetTV Holdings Inc。)签订协议,拟三年内支付1000万美元,收购谢通门铜金矿60%的股权。由此,揭开大陆矿业进入中国西藏掘金矿业资源的序幕。   中国网络电视为2000年前后在美国OTCBB系统上市的中国公司,其早期主营业务为生产数字电视机顶盒。2003年起,大举收购西藏的矿业资源项目。2003-2005年,中国网络电视累计收购包括谢通门铜金矿在内的共计38个矿山项目的探矿权。   2004年11月16日,由于中国政策法律原因,大陆矿业与中国网络电视修订收购协议, 将原来从中国网络电视手中直接收购谢通门铜金矿项目60%股权,改为借道收购高原矿业持有的西藏天圆矿业60%股权实现战略收购目的。   实际上,高原矿业为中国网络电视控制的在维尔京群岛注册的BVI公司,而西藏天圆矿业拥有谢通门铜金矿100%权益。此番变通,令大陆矿业绕过国内法律政策限制,曲线获得谢通门铜金矿60%的控制权。   初步并购目标完成后,大陆矿业的国内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网络电视,随即展开一系列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以便其将更多的探矿项目兜售给大陆矿业。   同年12月17日,中国网络电视与BVI公司高原矿业进行股权整合,通过发行普通股,将高原矿业的50%股权置换成中国网络电视股权,并将其名下控制的地处西藏的所有探矿权项目整合进中国网络电视。   2006年1月3日,中国网络电视更名为大中华矿业,在美国OTCBB的交易代码亦由CTVH更改为GCHA,当时公司董事会成员有:安东尼卡尔森(Anthony Garson)、王志(Zhi Wang)、杨杰(Jie Yang)、王京(Jing Wang)、马小军(Xiaojun Ma)。   是年4月13日,大陆矿业公司公告,与大中华矿业公司换股合并。12月15日,大陆矿业发行36110384股普通股,吸收合并大中华矿业股份,大中华矿业因此终止在美国OTCBB上市。   大中华矿业被吸收合并后,新董事会由大陆矿业8名续任董事和王志(Zhi Wang)、杨杰(Jie Yang)、马小军(Xiaojun Ma)三名由大中华矿业指定的新晋董事组成。   大陆矿业和中国网络电视过往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中国网络电视变更为大中华矿业,以及西藏当地探矿项目整合运作的核心控制人为王志。   大陆矿业网站对公司高层介绍信息显示,王志现为大陆矿业董事会联合主席,在中国境内有22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西藏经贸局、中国国务院有任职经历,西藏经济界领军人物之一。   11月2日,记者曾拨通王志的联系电话,但他拒绝沟通。   按当时法律政策无法取得谢通门铜金矿控制权的大陆矿业,在其战略合作伙伴西藏当地探矿项目实际控制人配合、运作下,能增加我国铜矿资源总储量10%的谢通门铜金矿控制权,终究沦入外资手中。   更令人忧虑的是,王志等西藏探矿项目控制人完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后,其掌控的所有西藏探矿项目,悉数整合至中国网络电视名下,经过将中国网络电视翻牌为大中华矿业,并将大中华矿业与大陆矿业换股合并,被王志等人掌控的包括谢通门铜金矿在内的诸多探矿项目,亦落入外资之手。    3.沦陷的资源   大陆矿业之所以最终与大中华矿业合并,除为取得谢通门铜金矿100%股权外,更看重大中华矿业控制的其他探矿项目。   那么,除了谢通门铜金矿,大陆矿业到底还直接、间接控制哪些资源呢?   根据有关信息,2005年1月,中国网络电视将则莫多拉、 塘坝、巴弄拉、洞嘎普四个探矿项目收入囊中。   上述四个项目均位于谢通门铜矿附近,不是与其相连,就相距不足10公里。其中,则莫多拉探矿面积18平方公里,巴弄拉探矿面积69.6平方公里,塘坝探矿面积41.9平方公里,洞嘎普探矿面积21.9平方公里。   2005年9月,中国网络电视收购位于西藏的另外25个矿业勘探开采项目,具体内容披露不详。而2006年4月,大陆矿业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与大中华矿业换股合并完成后,将发行150万股向大中华矿业关联方收购三个其它探矿项目,总计探矿面积109平方公里,位于谢通门铜金矿的周围,此举令其探矿面积从合并前的12平方公里,猛增至121平方公里。增幅达10倍。   11月5日,在谢通门铜金矿周围地区从事专业探矿的另一家 西藏矿业 ( 24.69 , -0.37 , -1.48% ) 开发公司负责人告知记者,莫多拉、 塘坝、巴弄拉、洞嘎普四个铜矿项目均有重大地质发现,单体资源储量规模可能会比谢通门铜矿小,但是,资源品位等可采条件却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矿业控制的上百平方公里的探矿权,是以相当廉价方式取得。   2008年9月,西藏国土厅负责人走进由自治区纠风办与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政风行风热线,回答关于探矿采矿权办理及收费等问题时表示,探矿权收费标准为,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   依此推算,大陆矿业控制的121平方公里探矿权的最初费用支出仅1.21万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今年9月末,江西省国土厅对新干县潭丘乡海源铜锡多金属矿12.75平方公里的普查探矿权进行拍卖,拍卖价格高达400万元,每平方公里探矿权成本为31.5万元,为大陆矿业在西藏探矿成本的3150倍。 大陆矿业一桃杀二士 金川、紫金两巨头争斗内幕 2009年11月05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朱益民深圳报道   11月4日,紫金矿业(9.77,-0.14,-1.41%)(601899)发布关于蒙特瑞科公司秘鲁项目受袭事件公告,称于秘鲁时间2009年11月1日凌晨3~4 时,蒙特瑞科公司下属秘鲁白河铜业有限公司勘探营地遭遇不明武装团伙袭击,造成两名当地执勤保安和一名营地主管死亡。   这则海外资源并购扩张受阻的公告,令刚刚从大陆矿业公司(TSX:KMF;OTCBB:KMKCF)(下称大陆矿业)控制权纷争中淡出一段时间的紫金矿业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尽管紫金矿业以每股1.07加元认购 2112万股普通股,以占总股本12.80%的持股比例成为大陆矿业目前第一大股东,但这并不意味着紫金矿业与此前第一大股东中国金川集团公司(下称金川集团)的控制权之争就此尘埃落地。   据知情人士告知,金川集团并不甘心将大陆矿业控制权拱手相让紫金,并已在近期采取了一系列阻击防御措施,金川、紫金对大陆矿业控制权之争或将掀起新的波澜。   矿业江湖恩怨   10月1日,大陆矿业发布拟向紫金矿业私募融资公告,这则一纸公告既暴露了金川集团与大陆矿业之间彼此心照不宣的积怨,又挑起了金川与紫金两个国内矿业巨头间的控制权之争的战端。   在向紫金矿业股权融资之前,金川集团为大陆矿业第一大股东。   2007年1月15日,金川集团公司与大陆矿业在多伦多签署了合作意向框架协议,共同开发中国矿产资源。截至目前,金川通过股权认购和行使期权,累计出资3600万加元,占大陆矿业股权比例的13.95%,为大陆矿业的第一大股东,同时,金川也获得大陆矿业谢通门项目所有产品的包销权。大陆矿业的唯一资产是为位于中国西藏的谢通门铜金矿。   据勘探成果,谢通门铜金矿现控制矿化范围为1200米长,600米宽,矿体平均厚度为180米,露采条件很好。 按0.15%铜为边界,谢通门铜矿确定和推定的资源量为95万吨铜金属。选冶试验结果表明铜的回收率90%,铜精矿含铜25%。   2007年8月,大陆矿业完成可行性研究,可形成日采选40000吨的生产能力,年产铜52000吨,预计投入4.76亿美元。2008年预算预计为3亿美元,金川集团公司将投入所需资金的30%。   到了2008年底,大陆矿业公司当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其账上拥有的现金从年初的3300万加元锐减至年末的1500万加元,而其过往年度维持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所需资金却超过2000万加元,如不能成功再融资,公司资金流面临枯竭风险。   在金川集团看来,现金流行将枯竭且存在采矿权审批政策障碍的大陆矿业,应该属于其行将猎获的囊中之物,于是于2009年4月28日明确向其发出股份收购要约,但大陆矿业却在随后的时间内寻求私募增发股份频频向中国境内公司伸出共同开发资源的橄榄枝。   值此关键时刻紫金矿业半路杀出为之解围,煮熟的鸭子眼看着要飞走自然令金川集团大为光火。   尽管金川集团在大陆矿业发布私募融资公告后的第一时间便通过媒体发表措辞强硬的反对声明,指责大陆矿业有意隐瞒项目进展、不及时向股东披露、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警告紫金矿业进入不会取得预期效果,但紫金矿业依旧欣然参与其私募增发。   10月9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通过全资子公司金岛资源(BVI)有限公司,以每股1.07加元认购大陆矿业 21,121,495股普通股,总金额为22,599,999.65加元,占该公司发行后普通股股本的13.86%,或其发行后总股本(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的12.80%,成为大陆矿业第一大股东。   10月20日,大陆矿业发布公告,宣布私募增发融资成功,无形中确认了紫金矿业在本次发行后的第一大股东之地位。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曾对参与大陆矿业私募增发作出积极评价,认为此乃紫金矿业在中国境内大举扩张的一个机遇,大陆矿业控制的谢通门铜金矿是一个处于许可审批最后阶段的、充满发展活力的矿业项目。   然而,陈景河所期待的在国内大举扩张并不能在此刻轻松起步。   10月23日,金川集团召开大陆矿业董事会,金川集团的一位高层代表公司向董事会宣读了抗议书,反对向紫金矿业私募增发股份,同时一位王姓董事、谢通门铜金矿项目的原有矿主亦发表谴责声明,认为私募增发引入原第一大股东的同业竞争对手紫金矿业引入,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由于表决投票不占优势,金川集团和大陆矿业另外一位董事的反对无效。   金川集团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在签订框架协议时事先与大陆矿业有个约定,公司再融资不能稀释金川集团的控股比例 在同等价格的情形下,金川有优先认购权,而大陆矿业的做法违反了公平对待股东的诚信原则!   据了解,金川集团已经就大陆矿业不公平对待股东问题向加拿大多伦多创业交易所举报,一旦举报被监管部门认可,紫金矿业通过私募定向增发获取的大陆矿业股权将被判为无效。   至此,金川、紫金两大国内矿业巨头逐鹿大陆矿业控制权的对决博弈,在不经意间成为一局僵持不下的枯棋。   大陆矿业的泥潭   在国内很多投资者看来,作为大陆矿业第一大股东的金川集团,不能对公司的重大融资举措实施影响实乃咄咄怪事!   然而,在加拿大多伦多创业交易或美国OTCBB同时上市的大陆矿业,却实实在在地同其前第一大股东金川集团开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玩笑。究其原因为,金川集团只是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在董事会中只有一个董事席位,即使金川集团委派董事能够届时出席会议,但最终表决下来仍不免一败涂地。   大陆矿业为完成私募定向增发发布的演示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9月30日,金川集团持有大陆矿业公司1800万股,占普通股总股本14%,为第一大股东,但与加拿大外资属于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计超过20%。   通过查阅大陆矿业公司的历史资料发现,公司目前董事会有11名董事,其中8名董事由加拿大矿业巨头HUNTER DICKSON GROUP 委派,余下三名董事席位由具有中方背景的人士担任,但这三名具有中方背景的董事都不是全部愿意同金川集团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有的中方背景董事依然会同外资背景董事的立场保持一致。   目前,虽然紫金矿业成为大陆矿业新的第一大股东,但占普通股总股本13.86%持股比例并不足以令其取得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权,如若不与金川集团通力合作,一旦大陆矿业再发生新的私募融资,那么紫金矿业将为明日的又一个金川集团。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第一大股东不能同公司董事会保持良好关系、对公司产生有效影响时,金川集团一位高层表示,我们之所以不能有效发挥大股东的作用,一方面是大陆矿业由外资背景的公司高层控制,另一方面金川集团对大陆矿业的经营管理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同大陆矿业的管理层以及董事会产生一点摩擦。   据上述高层人士透露,大陆矿业探矿投入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的开支,很多费用是被公司内部人消耗掉了。   在大陆矿业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中,名为会议、旅游费用科目格外引人注目。在20042008年间,会议旅游费用从5万加元猛增至79.8万加元,这项费用开支最高金额为2007年的151万加元,而其截止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勘探费用支出仅为261万加元。   据悉,金川集团的一位工程师曾经对大陆矿业的勘探工作现场进行过测算,认为其实际费用支出没有大陆矿业宣称的那么高。   或许是基于此种原因,金川集团在2009年4月发出要约收购的价格为每股1.05元,较紫金矿业私募定向增发每股认购价格低了0.02加元。也正是由于大陆矿业公司对金川集团这一要约收购报价存在分歧,才导致了紫金矿业参与私募定向增发、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一幕的发生。   而最令金川集团无法接受的正是紫金矿业私募定向增发认购价格。金川集团在2008年4月提出的收购价格1.05加元/股,较公司股票的当时市场价格0.595加元/股溢价了76.5%;紫金矿业每股认购价格1.07加元/股虽然较金川集团要约收购高出0.02加元,但较其报价之日的公司股价1.19加元/股折价了10%。   大陆矿业此举被金川集团认为是不能公平对待全体股东的最大污点,此乃金川集团向加拿大多伦多创业交易所申诉的重要内容。此外,金川集团高层同时认为,大陆矿业以电子邮件方式、利用国内国庆假日时间差,令其所任命董事无法出席董事会表决会议,是对股东利益的侵犯以及公司高层缺乏诚信的表现。   大陆矿业于2007年10月制定的《公司治理政策与程序手册》规定:对于董事在董事会议或委员会会议上了解所需开展的业务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及数据,将在会议之前的合理时间内(目标是7天)以书面形式发给董事,董事应在会议之前审阅这些材料。   那么,大陆矿业向紫金矿业私募定向增发是不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呢?仅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且电子邮件的自动回复就可以认定是有效通知呢?   深圳一位法律人士告诉记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大陆矿业发送电子邮件后没有实际确认相关董事是否收悉,其做法不能被视为有效通知送达。   西藏一家从事地质勘探公司的执行董事向记者表示,大陆矿业类似先斩后奏的做法,其真实用意就是不让金川集团或者紫金矿业对公司取得实质性控制权。   据接近金川集团高层的人士透露,金川集团为了确保自己的股权比例不被稀释,在表达对私募定向增发有优先认购权主张的同时,向董事会表达了以与紫金矿业同等的价格同比例增持股份,大陆矿业董事会并没有对此表示出不同意见。   但这样一来,紫金矿业以同样的手法作为回击,同时提高认购价格,那么中国公司同室操戈的大战会不会愈演愈烈,真的导致金川集团所担忧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局面的形成呢?   中银国际一位高层对金川、紫金矿业对大陆矿业控制权的纷争深表痛心,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巨头虽然同属竞争对手尚能在铁矿石谈判上联合对抗中国,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都知道互相通融,而我们的中国公司却在同室操戈!   而在2008年6月,加拿大矿业基金环球矿业公司(Global Mining Corporation)总裁石凯(Keith Spence)在成立一只矿业基金时曾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这只基金的理念是:如果你无法击败中国人,就加入他们。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得不防的黄土湿陷
pony1984621 2009-6-17 16:35
文/马志飞 1. 案例敲响的警钟 2004 年 3 ~ 8 月,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顺会乡北白家庄村村民为解决饮水困难,未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自行开凿了 8 眼 30 余米深的水井。结果在 2005 年 2 月,一些村民发现自家菜窖中出现积水, 3 月中旬又发现房屋变形开裂。后来,该村填埋了 4 眼水井,但效果不明显。到 5 月,全村 37 户村民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裂缝,其房屋周边地表 0.3 米以下黄土层变成稀泥状,后经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派出的专家组现场调查,查清了原因:打井不慎打穿地下隔水层,地下水以较大压力涌出,使黄土层湿陷、变软,导致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房屋变形、开裂。 2008 年 4 月 15 日 19 时 30 分左右,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刘家堡北侧发生一起黄土坍塌地质灾害, 15 间房屋被破坏,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太原市国土资源局介绍,灾害原因是由于地下水位抬升,引发黄土湿陷性坍塌。坍塌体长约 70 米、宽约 16 米、高约 20 米。由于预警及时,现场处置合理,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2008 年 9 月 7 日晚,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村由于雨水和地面污水共同作用,出现了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塌陷,造成部分道路和房屋塌陷、裂缝。灾害直接威胁着东北侧 4 户和西南侧 10 余米高土崖下的 10 户居民的窑洞和平房,以及 56 人的生命安全。间接威胁周边东山煤矿的 3 座 6 层家属楼,居住有 150 余户 700 人左右,以及周边的其他零散住户,经济损失无法预计,后果不堪设想。区国土分局又聘请资质单位编制了《地质勘探报告》和《灾害治理方案》。确定治理范围约 7000 平方米(东西长 100 米,南北宽 70 米,涉及 14 户、居民共 56 人),分两级对土坡进行开挖,挖深 10 米,土方量 15000 方;排除危险后垒石坝,同时分层回填,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于 10 月 5 日使受威胁的 14 户 56 人全部搬迁撤离并妥善安置。成功避险一起湿陷性黄土塌陷地质灾害。 2. 什么是黄土湿陷? 黄土主要为黄色的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色调有深浅差异,具有目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节理。颗粒级配均匀,颗粒成分中粉土粒组含量高达 50 ~ 60 %以上,且以粗粉土粒组( 0.05 ~ 0.01 毫米)为主。含有大量的碳酸盐,含量一般在 6 ~ 8 %以上。黄土还可具有其他一些特征,例如无层理性,具大孔隙和空间,含有植物根茎的遗迹,具垂直劈理 , 以及遇水湿陷等。黄土覆盖着全球陆地表面的 11 %左右,集中分布于温带和沙漠带前缘的半干旱地区。中国黄土的分布面积达 44 万平方千米,特别是在黄河的中游地区, 100 ~ 200 米厚的黄土连续覆盖面积约为 27.3 万平方千米,形成世界罕见的黄土高原。 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甘肃、山西大部分地区,宁夏、河北、内蒙古、东北三省、青海等地也有分布。 有一些黄土,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压力下或自重压力和 建筑物 的共同压力作用下,井受到水的浸扰后 土的结构 迅速破坏,伴随显著下沉,其强度和 承载力 也随之降低,这种现象叫做黄土湿陷,由于这种黄土遇水后 土的结构 迅速破坏 , 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故称为湿陷性黄土。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J2590 )的规定, 湿陷系数 大于或等于 0.015 时,称为湿陷性黄土,当湿陷系数小于 0.015 时,称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分为 自重湿陷 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种,它主要为后于晚更新世 (Q3) 的马兰黄土( 中国 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标准剖面地点在 北京市 门头沟区 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 清水河 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马兰黄土为淡灰黄色,疏松、无层理。底部见有基岩碎屑。其生成期较山西离石午城黄土为晚,属上更新统沉积物。马兰黄土广泛分布于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及山东 泰山 、 鲁山 山麓和山东半岛北侧山麓与山间盆地中。)以及属于全新世 (Q4) 的黄土状土( 黄土状土是由坡积、冲洪积等成因次生的一种黄土,呈黄色、黄褐色,具有近代堆积的特点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发生一般是贮水构筑物或输水管道漏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 下、由于降水量较大而 渗入和积聚以及地下水位上升等 而引起的。 3. 黄土湿陷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 黄土湿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突然毁坏城镇设施、工程建筑、农田,干扰破坏交通线路,造成人员伤亡。所造成的建筑物地基的湿陷变形往往是不均匀的 , 属于失稳型的地基变形 , 一般在一两天内就可能产生 20 ~ 30 厘米的变形量。这种数量大、速度快、而又不均匀的地基变形正是建筑物所难以适应的,往往会造成水塔、烟囱等高耸构筑物严重倾斜,房屋墙身破坏,梁、柱等承重结构开裂,以及机器基础倾斜等恶果。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措施有:( 1 )地基处理措施,包括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化学加固法等;( 2 )防水措施,即防止和减少水浸入地基;( 3 )结构措施:包括加大基础刚度使受力较均匀、对长度较大形体复杂的结构物采用沉降缝将其分为若干独立单元等。 有关数据来自: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新华网、中国太原政府网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7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赣南钨矿功不可没!
热度 1 yuelugj 2008-11-14 08:38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赣南钨矿功不可没! 刘继顺 2006-10-22 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起草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决议中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大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窃以为,这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拥有大量钨矿资源不无关系! 中央苏区是1929年至1935年间以江西瑞金为中心,辖有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和60多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分别是以兴国、宁都为中心的江西省,以长汀为中心的福建省,以黎川为中心的闽赣省,以会昌为中心的粤赣省和以于都为中心的赣南省。中央苏区全盛时期总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说,当时中央苏区管辖的范围包括江西、福建交界的30多个县。 当时赣南14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50万,青壮年50万,先后参加红军的有33万余人,且有60多万人支援前线。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达五六万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有的县、区、乡的16岁至55岁的男子几乎都参加了红军。整个赣南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余人,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16。苏区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的衣食住行所需物资,以及中央红军作战物资都是由中央苏区人民提供。中央苏区比较稳定的人口约为300万,但是脱产人员就有30万人,平均每10人要供养一个脱产人员。当时苏区有这样一个宣传口号:把家里最后一尺布,把家里最后一口粮都奉献给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为了苏维埃政府、为了中央红军,中央苏区人民几乎倾其一切。 仅仅苏区人民节衣缩食尚不足以保证红军的生存与发展,原因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的是铁桶般的封锁严厉的制裁,使中央苏区的工农商业受到了极大的损伤。特别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围剿失败以后,先后颁发的封锁条例不下10余种,明文封锁的主要物品是食盐、煤油、药材、布匹等,企图将红军和中央苏区饿死、冻死、憋死、打死。1932年后,国民党对靠近红区的白区实行计口售盐、售煤油,造成苏区的食盐尤其紧缺,贵的时候,一块大洋只能买到一个光洋本身重量七钱三厘的食盐,故有盐顶七钱三之说。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江西没有发现盐矿,所需食盐及医用盐靠外购解决(江西的盐矿是1970年6月发现的,之前江西无盐业)。当时苏区为了解决食盐问题,曾用红层中的膏盐层熬盐,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区缺盐问题。 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盐、药、布、枪枝弹药及财政问题,中央苏区便想到了赣南钨矿。由于钨矿砂是制造灯丝和武器的原料,又值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各国政府均将其作为战略物资高价收购,致使钨矿砂价格居高不下。 赣南世界钨都。1907年,德国传教士邬利亨在大余县传教时,开始发现西华山有钨矿,当时只花500元钱就秘密地收买了矿权。当地民众发现后,纷纷起来保矿、护矿。经多方交涉,终于在1908年以1000元收回矿权,并集资开采。到1914年,大余县荡坪、洪水寨、漂塘、下垄,崇义县扬眉寺,全南县大吉山,定南县岿美山,上犹县中稍等地也相继发现有钨矿,并开始民采,由此揭开了赣州钨矿也是中国钨矿的开采历史。 1931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亲自组织钨矿砂的生产与经营,曾到于都县的铁山垅、盘古山,走访会挖掘钨矿的农民家庭,动员了500多工人,组成5个中队。1931年1月中旬,正式成立公营铁山垅钨矿,蔡云飞任钨矿经理。仁凤山也是钨矿产出之地,它位于会昌、安远、于都三县交界的大山区,最高的山海拔1200米。1922年,美、英、德、日相继扶持矿商资本家,在这里办公司,开矿收钨砂。1929年春,赣南特派员刘义顺、陈奇来这里面开展工运工作。1931年驻地红军离开后,8月30日,反动民团放火烧山,山上1000多工棚化为灰烬,矿工被迫离矿。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毛泽民亲自部署组织钨砂恢复生产工作,并解决矿工的实际生活问题。接着毛泽民又到上坪、庵前滩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先后恢复了上坪、庵前滩、吴山、蜈蚣山的钨砂生产。并在会昌县白鹅墟成立白鹅洗砂厂,将公营矿山自产及收购民窿的钨砂,集中在这里淘洗,加工成钨精矿,统一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1931年至1935年间,中央苏区共生产钨砂7890多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了620多万元的财富,换回大量的药品、食盐和武器,为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民党的封锁,钨矿砂不能公开销售,只能通过地下走私,以物易物。当时主要的走私渠道是通过南天王广东军阀陈济棠销售钨矿砂。这个胆大包天的南天王,不听蒋介石的招呼,擅自决定与红军做生意。陈济棠因此发了大财,中央苏区也换得了紧缺的食盐、药品、布匹和枪枝弹药,各得其所。 更为重要的是,第五次反围剿时,陈济棠很不积极,并与红军达成互不攻击协议,允许红军从广东借道突围,应该与因钨矿砂生意而经常有与陈济棠沟通协调的管道及感情的增进有关。 因此,在那样恶劣的白色恐怖下,中央苏区能够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赣南钨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个人分类: 地学课堂|5356 次阅读|2 个评论
矿市潮落看英豪
yuelugj 2008-11-8 22:31
矿市潮落看英豪 刘继顺 2008-11-04 曾几何时:矿潮推涌,矿价飚升,引各路好汉竞腰折;暴富神话,遍地黄金,诱风投炒家诸眉垂。拍卖天价,再创新高,注入矿资,矿权掮客,跑马圈地,炒煤炒矿等词,充斥网络和新闻! 上苍欲使人狂,必先令其挖矿,击鼓传矿,当心鼓停矿落人光光诸语,竟无人能懂!即使懂得,却少有理会。 谁能料想:次贷金融,危及实体;经济危机,矿价下泻;股价破发,矿价破本;矿山减停,冶炼缩关。原本竞相争抢的矿权靓女,转眼成为了遗弃的倒贴剩女。 矿价上涨的鼓,真的停了! 停的是这么突然,又是这么绝情! 数千万 数亿拍得的矿权地,没来得及包装,便砸到了自己的脚上,真欲哭无泪;使出浑身解数圈来的矿权地,正做着日进斗金的美梦,竟一枕黄粱;刚辞去地质队的看门 工,未曾坐热矿业公司老总的位置,便成为了下岗人员,又何其悻悻;才从故纸堆中拾起久违的放大镜,欲师矿市羽扇伦巾,却无人问津! 亏、亏、亏;惨,惨,惨!一声声哀鸣,此起彼伏,撕心裂肺;一道道愁眉,斧凿刀刻,神鬼皆泣!被称为昔日忽悠今日仙股的湖南有色从最高价 8.74 跌至 0.4 港元,溶落的有色巨孹中国铝业从最高价 26.2 跌至 1.9 港元。 保暖过冬成为了矿业公司一致的自觉行动!问题是有些矿业公司还能否找到一件御寒的冬衣?挺得过这骤至的严寒? 原不虑矿业投资风险而盲目扩张者,仙去不足惜;不计成本探与采而粗放管理者,消失必自然;炒爷掮客瞎搅矿局而过把瘾者,远离更清净。只有那低调务实祟科学重管理的矿业公司,才会从这矿市潮落中脱颖而出,彰显出英雄豪气。 虽然这个冬天来得有点早,寒得有点怕,但只要措施得当,仍然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1 、择购竞拍矿权时,务必小心,不将外表光鲜的毒蘑菇当宝贝;当遇找矿前景好者,才如狼般紧抓不放。 2 、探矿方法追求有效,探矿成本追求最低,采选力求精耕细作,科技人才追求实用,不用花瓶,不搞忽悠,不出花拳秀腿。 3 、企业管理上成本核算至上,人情世故走远,虚名俘夸抛离。 4 、养鸡生蛋,不去借鸡生蛋。保证有现金流的高品质矿山,矿产勘查的矿区和控制在手的矿区,序次节奏把握好。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踩好鼓点,脚踏实地! 5 、有现金时,当以探富找大寻好为要。 矿潮起时,有枪便是草头王;矿潮落时,傲立群峰看英豪!
个人分类: 矿业论道|4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