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ISTP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求教:如何申请ISTP?
热度 4 曹聪 2012-3-19 18:39
谢谢!
个人分类: 微博|34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 数据库介绍
热度 1 harmonica028 2010-12-31 17:12
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rfoxzl/archive/2008/10/03/3013765.aspx 1.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1.1 . 《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 SCI包括SCI核心版(SCI)J及SCI扩展版(SCI-EXPANDED,即SCIE),后者比前者多出约2000多种期刊,也就是说如果一杂志被SCI收录,同时一定是SCIE收录的,SCIE包括了SCI.在ISI看来,SCI与SCIE在统计IF是地位平等,没有差别,目前国内统计SCI收录论文情况时,也将SCIE列入广义的SCI收录.SCI选刊比较严格,每年约有3-4%的淘汰率。 ---------------------------------------------------------------------- 版本(及区别名称)    出版周期  收录期刊数 ---------------------------------------------------------------------- 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 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 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 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 ---------------------------------------------------------------------- 1.2 《工程索引》(EI)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 美国 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 文摘 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 〇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 (也称核心数据) 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 〇EI Page One题录 (也称非核心数据) 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 One 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 E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 包括的学科有: 机械工程 、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 、 冶金 、 材料工程 、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 陶瓷 、 塑料 及聚合物工程等; 土木工程 、 建筑工程 、 结构工程 、 海洋工程 、 水利工程 等; 电气工程 、 电厂 、电子工程、 通讯 、 自动控制 、 计算机 、计算技术、 软件 、航空航天技术等; 化学工程 、 石油化工 、燃烧技术、 生物技术 、轻工纺织、 食品工业 ; 工程管理。 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〇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有创新。 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 ---------------------------------------------------------------------- 版本(及区别名称) 出版周期 收录文献源 ---------------------------------------------------------------------- 印刷版(EI) 月刊 数据略 光盘版(EI Compendex) 季度更新 数据略 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 周更新 数据略 ---------------------------------------------------------------------- 1.3《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TP收录专题讨论会、研究报告会等会议论文,必须是第一次出版的带有全文的会议录,非正式出版的或只有文摘的会议录不在收录范围之内;而且收录的是最重要的会议录,约75%-90%的会议文献被收录在内。会议录的文字种类不仅仅限制于英文,还包括其它种类的文字。只要是国际会议即可。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ISTP的出版形式有印刷版、光盘版。光盘以滚动形式出版,时间范围为5年,每季度更新,最近的一季度代替上张光盘的最早的一季度,每季度更新时增加1100多个会议。 ---------------------------------------------------------------------- 版本(及区别名称) 出版周期 收录文献源 ---------------------------------------------------------------------- 印刷版(ISTP):月刊,发行年度索引,每年报导4,700多种会议录。 光盘版(ISTP):季度更新,每年报导10,000多种会议录。 网络版(WOSPS/T):周更新,同光盘版。 ---------------------------------------------------------------------- 在ISTP、 EI、 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2. 外文全文数据库 2.1. Elsevier SDOL 期刊数据库 :荷兰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此库提供1995年以来Elsevier公司1749种电子期刊全文服务。 2.2. Springer-Link 期刊数据库 :德国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此库提供Springer公司1210种电子期刊全文服务。 2.3. Wiley InterScience 期刊、百科全书、实验室指南数据库 : Wiley InterScience是Wiely公司创建的动态在线内容服务。Wiley InterScience收录了360多种科学、技术、医疗领域及相关专业期刊(其中被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近200种)。Wiley电子全文期刊中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和医学(Medicine and Healthcare)两部分共187种电子期刊;Wiley电子百科全书中的4部:即Life Sciences中的Encyclopedia of Bioterrorism Defense、Encyclopedia of Cell Technology、Encyclopedia of Molecular Biology和Encyclopedia of Molecular Medicine;全部Current Protocols现代实验室操作指南12个分册,分别阐述生命科学和医学基本研究领域的最新、最经典的实验技术,它时时更新,能始终保持在科学研究前沿。 2.4. Nature 周刊及相关期刊数据库 :Nature周刊及相关出版物由Nature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简称NPG)出版。Nature周刊自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各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重要的突破,所刊载的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尤其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领域卓有成就。许多新的发现、创新性的文献大多首发于《自然》周刊。除Nature周刊外,由Nature出版集团出版的Nature姊妹刊也全部都是各领域的核心期刊。2004年,Nature出版集团开始与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合作出版The EMBO Journal,包括EMBO Journal 和 EMBO reports。EMBO Journal是分子生物学的10种顶尖杂志之一,EMBO reports旨在提供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短讯、快报和评论。Nature周刊及其系列出版物适合所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需要,学术价值和影响因子很高。 2.5. Science Online 期刊数据库 : Science Online是由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Highwire提供平台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出版物。内容包括Science《科学》、Science Now《今日科学》、Science Express《科学快讯》、Science STKE《信号转导知识环境》和Science SAGE KE《衰老科学知识环境》。目前,图书馆正式引进了Science和Science Now两部分的使用。Science创建于1880年,是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科学周刊。影响因子在所有科技类出版物中排名第一。Science Now是《科学》周刊的新闻组为网上用户提供的有关科研成果或科学政策的最新消息和相关报道。 2.6. Cell Press 期刊数据库 : Cell Press数据库含有期刊9种,是生物医学方面最为权威的学术期刊,全部被 SCI 收录,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其中,Cell是与Science、Nature齐名的重要国际性刊物,享有极高声誉。Cell Press数据库期刊可在Elsevier SDOL数据库中查找。 Cell ( www.cell.com ) Neuron ( www.neuron.org ) Immunity ( www.immunity.com ) Molecular Cell ( www.molecule.org ) Developmental Cell ( www.developmentalcell.com ) Cancer Cell ( www.cancercell.org ) Current Biology ( www.current-biology.com ) Structure ( www.structure.org ) Chemistry Biology ( www.chembiol.com ) 2.7. ProQuest Medical Library 期刊数据库 : 美国UMI公司通过ProQuest系统提供919种医学电子期刊全文服务,其中332种期刊有出版延迟现象。该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会随数据库调整有所变化。 2.8. ALJC 医学和生命科学期刊数据库 : 包含国外22个学协会和中、小出版社的126种期刊,其中包含各类协会的官方指定期刊,有较高的学术质量,90%的期刊是同行评审peer-reviewed期刊,2004年在London Online获得 最佳科学技术医学信息产品奖。另外,在SwetsWise平台上可以查看19,000种期刊题名。 2.9. Annual Reviews 综述类期刊数据库 : 综述类期刊是回顾本学科最前沿进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的刊物,其刊载的文章半衰期长于一次文献,影响因子值相当高,Annual Reviews系列几乎所有的期刊在其相应领域均排名前十。 2.10. Taylor Francis 电子期刊 : Taylor Francis是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Taylor Francis出版社为订购其纸本期刊的用户免费开通了可回溯至1997年的网络版全文期刊的使用。 2.11. NSTL 电子期刊 :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购买并为全国学术用户和有需求的政府部门免费开通了国外七家出版社的71种外文网络版全文期刊。包括Maney出版社的27种期刊,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的6种期刊,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5种期刊,加拿大国家科学委员会(NRC)的15种期刊,波兰中欧科学期刊(CESJ)的3种期刊,美国生态学会(ESA)的4种期刊,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协会(INFORMS)的11种期刊。在该平台上还可以链接网上免费获取的全文期刊,以及NSTL的研究报告,包括 全球科技投入要览 和 全球科技人才工作要览 。 2. 12. PQDD 北美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为满足国内对北美博硕士论文全文的广泛需求,中科-亚信协同国内各图书馆组织建立了ProQuest博硕士论文中国集团联盟站点。目前可提供北美博硕士论文PDF全文近13.4万篇的网络共享。 2.13. Drug Information Fulltext 药物信息全文数据库 : 美国健康系统药剂师协会结合了两个主要数据库创建了此库:American Hospital Formulary Service (AHFS)Drug Information 约含1400篇专论的全文,覆盖了美国5万多种商业应用和实验药物。AHFS Drug Information 收录了使用、相互反应、剂量、管理、参考文献,以及其它更多数据。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CAS)的注册号、交易名称以及制造商也收录在内。有关注射药物的手册收入了大约300种商业应用和研究性药物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信息,并配有参考资料。 3. 外文文摘数据库 3.1. Web of Science( 科学引文索引): Web of Science是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的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是Web of Science三大引文数据库之一,收录科技期刊5900种,涵盖150多个学科领域,数据每周更新。该数据库的独特之处在于可将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作为检索途径,提供引文检索和引文检索有联系的一些功能,并可链接到相应的文献,与全文信息资源互相链接、层层深入,得到各种信息。开辟了一条新的寻找信息的方式。 3.2. BIOSIS Previews (生物学文摘) :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 (BIOSIS)出版,是世界上最大的关于生命科学的文摘索引数据库。该库包括生物学文摘 Biological Abstracts (R)所收录期刊以及Biological Abstracts/RRM (R)所收录的会议、报告、评论、图书、专论等多种文献。学科覆盖: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植物学、医学、药理学、动物学、农业、兽医学等领域。其中的期刊论文来源于100多个国家的5000多种期刊。可检索年限为 1994年至今。 3.3. CA on CD (化学文摘) :由美国化学会制作,文摘内容对应纸本《化学文摘》,提供最新出版的化学领域里的重要发现方面的简要摘要和索引,它收录了世界范围内有关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无机、有机化学等许多有关化学及化工方面的科技文献,年文献量达77.3万条,其中约12.3万条专利,数据库文献内容及索引信息按月更新。CA on CD提供四种基本检索途径:索引浏览式检索(Index Browse);词条检索(Word Search);化学物质等级名称检索(Substance Hierarchy);分子式检索(Formula)。我馆订有CA纸本(1907年至今)和2002年以来的CA 光盘版。 3.4. EMBASE (荷兰医学文摘): 该库是一个药理学和生物医药的数据库,内容广泛,涉及70个国家出版的3600种期刊中的药物信息,提供了最新的生物医药数据,每年新增375000条,65%以上的记录含有文摘。可检索年限为 1966年至今。 3.5. MEDLINE.com ( 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 : 该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编辑出版的国际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它的内容涵盖三种重要的纸本医学文献检索工具:《Index Medicus》(医学索引),《Index to dental Literature》(牙科文献索引),《International Nursing Index》(国际护理索引)。它收录了1950年以来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大约4500余种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的文献题录和文摘,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兽医学、卫生保健及预防医学等,75%的文献原文是英文,70-80%的文献有英文摘要。文献题录与原文发表的时差一般为2-3个月,数据每月更新一次。 3.6.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al Abstracts (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 由美国药剂师协会推出。其内容包括临床用药、药物技术、药学实践、药学教育和药理及药品的立法,收录了世界范围内公开发表的 750多种药学杂志以及一些主要会议录,同时也有药学专业的博士、硕士论文,可供检索年限为 1970年至今。 3.7. NTIS (美国政府报告索引): NTIS(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是美国国家技术情报社出版的美国政府报告文摘题录数据库,以收录美国政府立项研究及开发的项目报告为主,少量收录西欧、日本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科学研究报告。包括项目进展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初期报告、中期报告、最终报告等,反映最新政府重视的项目进展。NTIS文摘非保密的公共报告来自于以下政府机构:国家航空航天总局(NASA)、国防部、能源部、环境保护机构、运输部、商业部和其他240个与政府有关的机构。一些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也提供他们报告的摘要。该库75%的文献是科技报告,其它文献有专利、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翻译文献;25%的文献是美国以外的文献;90%的文献是英文文献。专业内容覆盖科学技术各个领域。该数据库所对应的印刷型刊物为:Government Reports Announcements Index(GRA I)和Government Inventions for Licensing。 3.8.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cience Edition (期刊引用报告自然科学版): 该库是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期刊分析与评价数据库,是一种关于期刊评估的基本的、全面的和唯一的资源工具,可以根据期刊引用数据反映期刊的重要程度,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IF)。JCR的光盘产品一般反映前一年的引文报告数据。数据库更新周期为年更新。JCR可检索和排序五个基本数据范畴:Total Cites(被引用总次数)、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Immediacy Index(即时影响因子)、Articles(文献总数)、Cited Half-life(被引半衰期)。读者可了解哪些是最富影响力的刊物、最常被引用的刊物、最热门的刊物、最大(文献发表量)的刊物等信息。 3.9. CALIS 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 本系统收录了2.4万种外文期刊1999年至今的1000万条篇名目次数据,每周更新一次,每年增加新出版期刊目次数据200万条,并加注国内三大系统近400家图书馆纸本期刊馆藏和世界著名的9种二次文献收录期刊品种数据,可以链接到国内已引进的20种全文数据库(需本馆订购),是集文献查询、馆藏揭示、全文链接及原文传递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1999年起作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系列数据库之A辑,由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过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资源与技术的优势结合和多年的数据积累,CSCD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的SCI,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 CSCD为年刊,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下表按拼音音序排列,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 5. 中文全文数据库 5.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 包括自1994年至今的医药卫生专辑(全部)及 2000年至今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共10个专辑7000余种期刊的全文信息。该数据库每月更新。 5.2 . 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 : 包括国内所有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1239多种,中国医学院医科博、硕士学位论文10.9万余篇,中国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1985-1997年文摘,1998年- 全文)6.6万篇,1985年以来的中国医药专利137569项全文。 5.3 . 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 : 含有五种信息资源:中文期刊、外文期刊、行业动态、政策法规、相关链接。中文期刊收录我国医学类、生物类专业期刊1400多种,相关行业(医院管理、环境、化学、计算机、图书情报等)期刊860多种。最早回溯至1989年。外文期刊收录国外医学类、生物类及相关专业期刊2460多种,累计文献量216万篇文摘信息。行业动态遴选收录1992年1月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420多种重要报纸如《中国医药报》、《科技日报》中具有价值性、学术性、资料性、准确性、实用性及系统性的生物医学文章30余万篇。政策法规部分收录了1992年1月以来的国家正式颁布的医药卫生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链接部分收录了其他文献类型、国内外相关医疗机构、国内外相关专业论坛等的网站链接地址。 6.中文文摘数据库 6.1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简称CBMDisc): 该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国内第一个综合性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医药卫生专业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录了1980年以来国内出版的1000多种生物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期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和文摘。累计文献量达435万篇,并以每年20万篇的速度递增,30%以上的文献有中文摘要。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更新周期为双月更新。 6.2 .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简称CMCC): 该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制开发的中文生物医学文献书目型数据库,也是目前检索国内生物医学文献最常用的光盘数据库之一。收录了1994年以来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和一些自办发行的生物医学刊物1400余种的文献题录和文摘。累计文献量近400万篇,并以每年35万篇的速度递增。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生物学、中医学、中药学、医院管理及医学信息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由于CMCC的数据更新周期为2周,因此检索最新报道的生物医学文献应用CMCC数据库。 6.3 . 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简称CMAC): 该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制开发的中文医学会议论文文献书目数据库。收录了1994年以来中华医学会所属各专业分会、各省分会和全军等单位组织召开的医学学术会议2000余种会议论文集中的文献题录和文摘,累计文献量50万篇。收录文献项目包括: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日期、题名、全部作者、第一作者地址、摘要、关键词、文献类型、参考文献数、资助项目等16项内容。数据更新周期为半年。 6.4 . 中文生物医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简称CMCI): 该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制开发的中文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CMCI以1995年以来中国全部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为来源,收录中文医学引证文献330余万条。它是一种同时具备引文文献检索和论文统计分析双重功能的检索工具和研究工具。数据库年度更新。 6.5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 该库由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原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主办,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制作和发行,累积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学、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期刊8000余种(核心期刊1500余种),基本覆盖了国内出版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期刊(不含文史哲)。该库收录1989年以来的无重复全文文献1700余万篇,年增文献80-100万篇。 四大检索工具(SCI、EI、ISTP、ISR)知识介绍 SCI、EI、ISTP、ISR是世界四大重要检索系统,其收录论文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以及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被四大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学校在1512工程建设及科技成果奖励方案中均十分重视四大系统,也已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升自己的努力方向。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3年,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 http://www.isinet.com )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扩展版 (SCIE)收录期刊5800余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这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对科研进行评价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出整个学术团体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出个人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期刊2000余种。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学会编辑出版,会议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 《ISR》(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创刊于1974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期刊引证报告 JCR(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ISI每年还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三大检索工具 三大检索工具: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而其中的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SCI和SCIE的区别 SCI和SCIE的区别: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学科覆盖150多个领域。查找SCI刊源有两个途径:①访问ISI公司网站: http://www.isinet.com ,点击journal list即可获得各学科刊物。②利用SCI光盘检索。 国外著名索引文献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还编辑出版以下三种重要的引文工具: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出版的一种提供社会科学领域引文的书目信息与被引用信息的索引。SSCI收录世界范围内1700余种引用频率较高的社会科学,以及重要的自然科学与物理学期刊。它涉及50多个学科领域,具体包括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人类学、考古学、商业、财政、经济、教育、地理历史、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法律、语言、政治、行销、统计、都市发展等。 《AHC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建立的综合性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内容。收录1400多种国际权威的期刊,累计200余万条记录。 《ISSHP》,即《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创刊于1979年,收录数据从19?年至今;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 国内著名索引文献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 万方数据库公司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 清华大学的《中国期刊网》 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0. 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它创建于1961年,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9.15)。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我馆购买了1994年至今的数据使用权)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   Ei,即《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和会议录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 1. sci的扩展版和核心版有什么区别? 就是一个是SCI;另一为SCI-E。一般地,sci的刊物档次高些,毕竟才3000多个刊物,而scie有6000种左右,被sci收录的刊物应该都被scie收,但是反之不成立. 也就是说,从高到低排序的话,前3000多被sci收,前6000被scie收,当然与学科也有关,这不一定恰当,因为一些学科 sci收录的刊物太少.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可能档次比较高也没被收录,而一些领域很普通的刊物也收,如什么晶体方面的,几个中国人一年搞100多篇那种。 SCI是核心刊,应该是全刊文章都被SCI收录;SCI-E是扩展版的期刊,并非所有文章被SCI收录.但我发现,与影响因子有关,但不是很大.有些刊IF很低(我知道的是国内某刊,IF-0.3),但是SCI的核心刊;而有SCI-E刊,影响因子1.3多. 看学校,有些毕业必须发表在sci核心刊物上,当然有些学校将SCI和scie示为一样,实际上就是说只要被网络版本(scie)受就可以.不过,前一个要求明显高些,因为在sci核心刊上发表文章一般比scie收录的外围刊物还是难些. 现在不看什么光盘版,扩展版了,都叫做网络版,sci,scie都是以前的称呼,截至到九十年代,也就是说九十年代后期出的新杂志无论定位多高,都是scie。杂志牛不牛,还是看大家的公认程度和if在该领域的排名。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举个例子,电子领域 ieee trans.中的核心期刊决对是权威刊物,全世界公认的,non ieee的专业杂志if再高也不行。 2.Ei数据库作者标引与SCI有很大不同:Ei一般要将姓和名写全,而SCI是要求姓写全,名用第一个字母。 3. EI收录是指Compendex数据库的收录. 在论文文摘下方有Ei controlled terms:字段的,属于被Ei收录。而没有Ei controlled terms:字段,则只属于被EI的网络版收录,不属于被EI收录。 Engineering Village 2数据库还包含INSPEC数据库,USPTO,Esp@cenet,Scirus等。 4. 如何识别Compendex (核心) 数据和 Page One (非核心) 数据 1) Compendex 数据:   数据的内容全面,主要包括:论文标题(Title);作者(Authors);第一作者单位(First author affiliation);英文文摘(Abstract);论文所在期刊名称(Serial title);卷(Volume)期(Issue);论文页码(Pages);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主题词(Ei main heading);受控词(Ei controlled terms);自由词(Uncontrolled terms) 等等。其中: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主题词(Ei main heading);受控词(Ei controlled terms);自由词(Uncontrolled terms)需要专业人员单独给出。 2)Page One 数据: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论文标题(Title);作者(Authors);论文所在期刊名称(Serial title);卷(Volume)期(Issue);论文页码(Pages);部分数据带有英文文摘和第一作者单位(First author affiliation)。不需要任何专业人员再做工作 3)Compendex 数据和Page One 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中是否有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和主题词(Ei main heading);有这两项内容的数据是Compendex 数据,反之是 Page One 数据。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码才是判断论文是否被Compendex 数据库正式收录与否的唯一标志。
个人分类: 知识仓库|3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WOS field tags(SCI论文分析可能用的上)
yngcan 2010-5-24 21:21
Field Tags (Article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These two-character field tags identify fields in records that you e-mail or save to file . FN File Name VR Version Number PT Publication Type (conference, book, journal, book in series, or patent) AU Authors AF Author Full Name CA Group Authors TI Document Title ED Editors New Field Tag! SO Publication Name SE Book Series Title BS Book Series Subtitle New Field Tag! LA Language DT Document Type CT Conference Title New Field Tag! CY Conference Date New Field Tag! HO Conference Host New Field Tag! CL Conference Location New Field Tag! SP Conference Sponsors New Field Tag! DE Author Keywords ID Keywords Plus AB Abstract C1 Author Address RP Reprint Address EM E-mail Address CR Cited References NR Cited Reference Count TC Times Cited PU Publisher PI Publisher City PA Publisher Address SC Subject Category SN ISSN BN ISBN New Field Tag! J9 29-Character Source Abbreviation JI ISO Source Abbreviation PD Publication Date PY Year Published VL Volume IS Issue PN Part Number SU Supplement SI Special Issue BP Beginning Page EP Ending Page AR Article Number PG Page Count DI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 SC Subject Category GA Document Delivery Number UT Unique Article Identifier ER End of Record EF End of File
个人分类: 专利|4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SCI,EI,ISTP,SSCI,INSPEC,SCIE,IEEE,CSCD
gaolin 2010-4-26 17:15
SI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   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   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   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   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   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   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   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同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即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越查越旧,越查越新,越查越深 这是科学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 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 SCI相同。   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   在ISTP、 EI、 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EI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 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   1 、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 (也称核心数据)   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   2 、EI Page One题录 (也称非核心数据)   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 One 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   E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 包括的学科有: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    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    工程管理。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 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有创新。   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 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 ,http://sunweb.isinet.com)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收录50个语种的1700多种重要的国际性期刊,累计约350万条记录。 INSPEC    INSPEC(Ination Service in Physics,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and Control)是物理学、电子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权威性文摘索引数据库,由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编辑,主要收录世界范围内出版的4000多种期刊、1000多种会议录以及科技报告、图书等文献的文摘信息,与INSPEC相对应的印刷本检索刊物是SA (Science Abstracts),包括如下三个分辑:   A:Physical Abstracts   B: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Abstracts   C:Computer and Control Abstracts   覆盖的学科范围包括:原子物理及分子物理,数学和数学物理,凝聚态物理,气体、流体、等离子体,光学和激光,声学、电力系统,热力学,磁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工程,原子物理,基本粒子,核物理、仪器制造与测量,半导体物理,天文学与大气物理,材料科学,水科学与海洋学,环境科学,超导体,电路、电路元件和电路设计,电讯,超导体,电子光学和激光,电力系统,微电子学,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系统及理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办公室自动化,机器人,情报学。 SCIE    SCIE是汤姆森公司在原有的SCI文摘版源刊基础上精选了另外的部分杂志所形成的网络版。   SCI和SCIE的区别: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学科覆盖150多个领域。查找SCI刊源有两个途径:①访问ISI公司网站:   SCI相当于EI核心,而SCIE相当于EI非核心。虽然你偶尔发现SCIE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但就其影响价值仍不如SCI。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办的比较好SCIE杂志可能成为SCI杂志,而办的较差的SCI杂志可能变为SCIE,甚至被SCI和SCIE所放弃。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成员人数),拥有来自175 个国家的36万会员(到2005年)。1963年1月1日由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IRE, 创立于1912年)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创建于1884年)合并而成,它有一个区域和技术互为补充的组织结构,以地理位置或者技术中心作为组织单位(例如IEEE 费城分会和IEEE计算机协会]])。它管理着推荐规则和执行计划的分散组织(例如IEEE-USA 明确服务于美国的成员,专业人士和公众)。 总部在美国纽约市。 IEEE在150多个国家中它拥有300多个地方分会。透过多元化的会员,该组织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中都是主要的权威。专业上它有35个专业学会和两个联合会。IEEE发表多种杂志,学报,书籍和每年组织300多次专业会议。IEEE定义的标准在工业界有极大的影响。IEEE (读做eye-triple-ee,I-3E)。   学会成立的目的在于为电气电子方面的科学家、工程师、制造商提供国际联络交流的场合,为他们交流信息。并提供专业教育和提高专业能力的服务。   学会的主要活动是召开会议、出版期刊杂志、制定标准、继续教育、颁发奖项、认证(Accreditation)等。IEEE每年要举办300多个学术会议,有35万人参加。IEEE的许多学术会议在世界上很有影响,有的规模很大,达到4-5万人。   IEEE定位在科学和教育,并直接面向电子电气工程 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的组织, 以及相关工程分支的艺术和科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EE承担者多个科学期刊和会议组织者的角色。它也是一个广泛的工业标准开发者,主要领域包括电能,能源,生物技术和保健,信息技术, 信息安全,通讯, 消费电子,运输,航天技术和纳米技术. 在教育领域IEEE积极发展和参与,例如在高等院校推行电子工程课程的学校授权体制。   IEEE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 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每年它还发起或者合作举办超过300次国际技术会议。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 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 IEEE出版广泛的同级评审期刊,是主要的国际标准机构(900现行标准,700研发中标准)。 活动经费   IEEE是非盈利机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会费。   IEEE设有近20个奖励项目,部分是IEEE的资金;有的是公司赞助,如IBM、Lucent、日立、东芝等。   IEEE有600多个义务工作者从事认证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布各种最新技术信息。 历史   IEEE的兴趣主要是有线通讯(电报和电话),照明和电力系统。IRE关心的多是无线电工程,它由2个更小的组织组成, 无线和电报工程师协会和无线电协会。随着1930年代电子学的兴起, 电气工程大抵上也成了IRE的成员,但是电子管技术的应用变得如此广泛以至于IRE和AIEE领域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战以后,两个组织竞争日益加剧 1961年两个组织的领导人果断决定将二者合并,终于1963年1月1日合并成立IEEE。   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于1963年1月1日由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和IRE(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合并而成,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会。IEEE是一个非营利性科技学会,拥有全球近175个国家三十六万多名会员。透过多元化的会员,该组织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中都是主要的权威。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及控制技术领域中,IEEE 发表的文献占了全球将近百分之三十。IEEE每年也会主办或协办三百多项技术会议。 著名的IEEE主席和当时的名称   伊莱修汤姆森 (AIEE, 1889年-1890年)   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葛理翰贝尔 (AIEE, 1891年-1892年)   Charles Proteus Steinmetz (AIEE, 1901年-1902年)   Lee De Forest (IRE, 1930年),   Frederick E. Terman (IRE, 1941年),   William R. Hewlett (IRE, 1954年),   Ernst Weber (IRE, 1959年; IEEE, 1963年),   Ivan Getting (IEEE, 1978年). 宗旨   自成立以来IEEE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工技术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进步。作为科技革新的催化剂,IEEE通过在广泛领域的活动规划和服务支持其成员的需要。促进从计算机工程、生物医学、通信到电力、航天、用户电子学等技术领域的科技和信息交流,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和推荐电气、电子技术标准,奖励有科技成就的会员等。 机构   学会由主席(目前由Mr. W. Cleon Anderson担任)和执行委员会共同领导。学会的重大事项由理事会和代表大会进行决策,日常事务由执行委员会负责完成。学会设有超导,智能运输系统,神经网络和传感器四个委员会和38个专业分学会,如动力工程、航天和电子系统、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路与系统、控制系统、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工业电子学、信息理论、工程管理、微波理论和技术、核和等离子科学、海洋工程、电力电子学、可靠性、用户电子学等。学会还按10个地区划分,共有300多个地方分部。代表大会由来自10个地区学会和10个技术分部的代表构成。IEEE北京分部于1985年成立。   IEEE设代表大会、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理事会由31人组成,除3位理事长、8位副理事长外,其中地区代表10人,(每个大区1人),专业分会代表 10人(专业分会划分为10组,每组1人)。理事会聘请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理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包括3位理事长、6位副理事长、l位秘书、且位司库、计算机分会的2位代表。理事会还下设立若干工作委员会,一般由义务工作者组成。   IEEE是代表专业(义务)工作者利益的组织,有7万多专业(义务)工作者帮助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召开学术会议、出版期刊杂志、制定标准等。这些专业(义务)工作者分布在大区、地区分部、专业分会和学组中,他们有权投票决定IEEE的重大决策,而专职工作人员则没有投票权。   设37个专业分会(Society)和3个联合会(Council):37个专业分会覆盖了电力、电子、信息等广泛领域;其中计算机分会有10多万会员。下设380多个学组(Chapter);联合会(Council)为暂不具备成立专业分会(Society)的学术组织开展学术活动而设立。为便于开展活动,地区分部下属的专业组织都是学组,如北京分部有18个学组。 会员   IEEE大多数成员是电子工程师, 计算机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不过因为组织广泛的兴趣也吸引了其它学科的工程师(例如,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生物,物理和数学)。   学会会员分为:学生会员(Student Member)、准会员(Associate Member)、会员(Member)、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会士(Fellow)、荣誉会员(Honor Member);按类别可分为:终身会员(Life Member)、失业会员、低收入会员等。学生会员、准会员没有投票权。   学会现有会员36万人,其中在美国的会员有22.4万人;另外1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IEEE把世界分为10个大区(Region):美国本土6个,加拿大1个,拉丁美洲1个,欧洲、中东和非洲为1个,亚洲和大洋洲为1个(第10区)。中国属于第10区。大区按地域设立分部(Section),全世界共300多个分部。中国有3个分部:北京分部、香港分部、台湾分部。中国大陆有2000名会员,统属北京分部。   会员待遇   IEEE会员可享受以下优惠待遇:会员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享;独享的特殊成本节省和增值益处;对会员的技术和专业成就给予认可并颁奖;参与、领导或志愿协助IEEE各种活动中的机会;通过网络服务和IEEE之间进行电子商务。 出版物   《IEEE学报》(月刊)、《IEEE杂志》(月刊)、《IEEE综论》(月刊)、《IEEE指南》(每年出版一次);还有800多种已经颁发或正在制订的各种标准;各专业分学会还出版各种期刊杂志和会议论文集。   IEEE出版有70多种期刊杂志,每个专业分会都有自己的刊物。据称该组织每年发表的论文著作数量占全世界该领域当年发表量的30%。除《Spectrum》是每个会员人手一册外,其他的期刊杂志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   IEEE除出版定期杂志外,还出版大量的论文集、图书和标准。其出版物的学术和技术水平是世界一流的。IEEE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供学生阅读的《Potentials》和供一般工程技术人员阅读的《Todays Engineers》。   IEEE编有各种继续教育教材,包括各种音像制品,开办各种短训课程和培训班,在大型学术会议前,举办带有继续教育性质的Tutorial等。 IEEE标准   IEEE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授权为可以制定标准的组织,设有专门的标准工作委员会,有30000义务工作者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每年制定和修订800多个技术标准。   IEEE的标准制定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 著名的IEEE委员会和格式   IEEE 754 浮点 算法规范   IEEE 802 局域网/城域网   IEEE 802.11 无线网络   IEEE 829 软件测试文书   IEEE 896 未来总线Futurebus   IEEE 1003 POSIX   IEEE 1076 VHDL VHSIC 硬件描述语言   IEEE 1149.1 JTAG   IEEE 1275 Open Firmware   IEEE 1284 并口   IEEE P1363 公钥密码   IEEE 1394 串行总线 (火线)   IEEE 12207 信息技术-IT   其中比较出名的是IEEE 802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2月,它的任务是指定局域网的国际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802委员会目前有12个分委员会,他们研究的内容如下:   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等;   802.1d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802.1p (General Registration Protocol)   802.1q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s:VLan)   802.1x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 ;   802.3 总线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D 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802.3z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802.4 令牌环总线Token-Passing Bus (单一/多信道速率 1, 5, 10 MBit/s)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5 令牌环Token-Passing Ring (基带速率 1, 4, 16 MBit/s) 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6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AN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DQDB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7 宽带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宽带网络技术的建议;   802.8 光纤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光纤网络技术的建议;   802.9 综合话音/数据的局域网(IVD 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9a (IsoENET (proposed))   802.10 局域网安全技术标准;   802.11 无限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A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802.11b 11Mbps   802.11g 54Mbps   802.12 100Mb/s高速以太网按需优先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100VG-AnyLAN(Voice Grade - Sprache geeignet)   802.14 (有线电视 (CATV))   802.15 (无线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802.17 (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IEEE 802 委员会最先出台的标准是802.1~802.6,这6个标准已被ISO采纳为国际标准,包含在ISO 8802-1~8802-6等文件中。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把IEEE 802标准作为美国国家标准。 CSCD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它是分析国内科学技术活动的整体状况,帮助科教决策部门科学地评价我国科学活动的宏观水平和微观绩效,帮助科学家个人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的得力工具。 CSSCI 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 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 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www.cssci.com.cn)查询。
个人分类: 未分类|9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提高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
enjoyzhang 2010-4-13 17:50
近年来,在对个人或单位科研水平、学术成就的评价指标中,个人或团体单位所发表论文在三大检索系统中的收录量被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那么何为三大检索系统?如何提高个人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及团体单位在三大检索系统中的收录量? 1 何为三大检索系统   所谓三大检索系统是指《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负责编辑出版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工具。SCI收录的科技期刊主要来自美、英等40多个国家,同时还收录非期刊文献,如正式出版的会议录、论文集、专著、图书等。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很少,截止1997年共收录9种。它们是中国科学A辑、中国科学B辑、中国科学C辑、中国科学D辑、中国科学E辑、中国物理快报、理论物理通讯、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除中国药理学报是中文版外,其余都是英文版,由此也能看出SCI在语种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向性。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负责编辑出版,它是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工具。Ei收录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26种文字的科技文献,截止2000年收录中国期刊100余种。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Scientific Technology Proceedings-简称ISTP)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收录的会议论文涉及工程技术、应用科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和化学、生物和环境科学等。 2 如何才能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2.1 选题要好   要选择一个好的课题,课题立项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其中文献调研是十分重要的调研形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学科领域前沿课题。课题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有独到的见解。 2.2 论文质量要高   有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后,要及时撰写论文。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舍、学术思想的阐述、研究背景的介绍等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务必使论文在做到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条理清晰的同时,还要篇幅短小精炼。文字与插图恰当配合。论文的体例格式要规范。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要素缺一不可。论文的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论述的内容,切忌大而空;摘要要对文章的主题即研究对象及其所属领域、研究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清晰、明确、具体的概述,切忌言过其实、空洞无物;关键词要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尽量使用专指性高的学科术语;对于那些能够说明研究背景、在研究过程中对文章写作有过启发的文献,均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2.3 论文应发表在Ei、SCI收录刊源上或重要的学术会议上   当你已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后,一定要将论文发表在Ei、SCI收录刊源上或由大的学术团体主办的会后出版会议录的重要学术会议上。目前国内Ei、SCI收录刊源多数已在封面上注明(有些期刊虽注明为Ei、SCI收录刊源,但收录量极小,甚至已多年未被收录),极少数未注明。而只有当你的论文发表在Ei、SCI收录刊源上,才有可能被Ei、SCI收录。但是,有一点要清楚,你的论文发表在Ei、SCI收录刊源上,并不意味着你的论文一定被Ei、SCI收录。因为刊物虽是Ei、SCI收录刊源,但Ei、SCI对其上的论文并不是整刊收录,而是有筛选的收录。所以,在标题、关键词、摘要的英译上一定要认真对待,否则也会造成高水平论文未被Ei、SCI收录(当某刊注明为Ei、SCI收录刊源,但其所刊载论文格式不规范,无英译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关键词、摘要时,这种期刊目前是否仍是Ei、SCI收录刊源,值得进一步查核)。 2.4 如何提高团体单位在三大检索系统中的收录量   作为某一团体单位的员工,我们都希望本单位在其所在省乃至国内的排名的位次能不断提高。既然排名的位次主要依据团体单位产出的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那么我们就应努力提高团体单位在三大检索系统中的收录量。   为此,作为某一团体单位的员工在发表论文时,团体单位名称的英译的表述要统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本团体单位的署名权,要有团体单位人意识。目前各团体单位在外读博士人员所发表论文,由于在读单位的要求,只能将团体著者署名为在读单位名称。这时尽管论文著者是某一团体单位的员工,尽管论文已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但并不提高其所工作单位的收录量。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种办法是在署在读单位名称的同时亦署其工作单位的名称,如果此法在读单位不同意,你可增加一名对你的研究有过帮助的所在单位的人作为论文的合著者,使得论文的团体著者单位署名出现你所工作的团体单位名称。此外,各单位还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论文产出量高的人才,通过他们的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提高团体单位的排名位次。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个人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论文应发表在三大检索收录期刊源上或参加大型的学术会议;为了提高团体单位在三大检索系统中的收录量,团体单位的英译形式要统一。 转引自: http://hi.baidu.com/maliang1897/blog/item/3edaae80abbabedf9023d954 .html 如何判断论文真正被EI收录? 2009-05-13 22:00 有的读者在检索论文是否被EI数据库收录时,只要点开EI检索平台,不挑选数据库,就直接输入检索词,如有结果就认为文章被EI数据库收录了,其实不然。虽然有检索结果,但不一定都是被EI数据库收录,因为在EngineeringVillage这个检索平台上,有Compendex(工程索引)和Inspec(英国科学文摘)两个数据库,检索时,首先要选择数据库。如果检索论文是否被EI收录,必须选择Compendex。此外,将检索出的结果展开后也可以判断此文是被哪个数据库收录,其区别如下: 1. EI收录: 检索序列号是11位数字; Database:Compendex. 2. Inspecs收录:检索序列号是7位数字; Database:Inspec. EI数据库核心部分与非核心部分的区别 在检索结果中,凡含有: 1. Abstract 2. Ei main heading 3. Ei classification codes 以上三个字段的(三者缺一不可)为核心部分收录,否则为Page one部分收录 转引自: http://hi.baidu.com/maliang1897/blog/item/c9b4dd12e74d71c6c2fd783a .html 如何判断国际会议是否被EI收录?? 2009-05-13 20:50 可能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国际会议说明了EI收录,可到最后却并未收录,让人郁闷至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国际会议是否会被EI收录呢?除了看这个会议以往的被收录情况外,还有以下小经验: 一、看会议论文出版社:会议EI收录其实与主办方关系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关系,第一要素主要处决于论文会议集的出版单位,根据经验,例举全球著名出版社如下: 1、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100%EI收录 2、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社(ASME):100%EI收录 3、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出版社(ASCE):100%EI收录 4、美国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学会出版社(IEEE CS):99%EI收录 5、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出版社(IEEE):90%EI收录 6、英国工程技术出版社(IET):90%EI收录 7、法国Atlantis Press:70% 二、在确定第一要素后,请考察会议主席的诚信度 1、国际一级学会发起:如IFAC、IEEE等。如果IEEE发起的会议IEEE要占51%的注册费,因此,该类会议注册费均在500美元以上。请注意中国2007年只有一个是IEEE发起的,即ICMA2007,其他均不是,2008年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会议是IEEE发起。 2、国家一级学会发起:如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通讯学会等,如WCICA、CCC等 3、各大学校级领导:中国大学校级领导作为主席办国际会议具有中国特色(如ICTE等)。 4、国际一级学会技术支持:如IEEE CS、IEEE、IET、ASME、ASCE等。如ICIC、ICNC) 5、其他学者 三、掌握以上两点后,请注意你的论文格式与英文摘要的书写,EI自然OK! 来自: http://hi.baidu.com/bluesky81/blog/item/6e98f500130d058be850cdc8.html resizeImgWidth('app-share-content',610); var vote_item_list = ; var vote_num = 0; var is_voted = false; share.vote.displayVote(is_voted, '3561210', vote_item_list, vote_num, my_friend_join_vote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工程管理与服务科学国际会议(Ei&ISTP index)征文
zhao1198 2010-1-1 17:43
2010工程管理与服务科学国际会议(EiISTP index)征文 http://www.baisi.net/thread-3002678-1-1.html 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 Int'l Conf.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s (EMS 2010) Special Session within MASS http://www.massconf.org/ems2010 Wuhan, China August 24-26, 2010 ============================================================== This conference is sponsored by IEEE, Sichu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All papers accepted will be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and ISTP. The technical areas to be covered in this conference include: Data Mining and E-Commerc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nerg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eractivity Multimedia Systems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ervice Sciences and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rba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ther Related Topics The deadline of full paper submission is Feb. 1, 2010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will be given by Apr. 15, 2010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conference, please contact: mass@scirp.org
个人分类: R_会议|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EI和ISTP收录号的查询方法
icstu1 2009-12-2 10:41
SCI、EI和ISTP收录号的查询方法 http://www.openlab.net.cn/forums/threads/1004628.aspx 一:SCI收录号查询方法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在ISI Web of Science中,IDS number 的解释为:Document Solution? number. This number uniquely identifies the journ al and issue. It is used to order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 from Document S olution. 正确地获取SCI收录号的方法是: (1)进入 http://isiknowledge.com/ 选择web of science,点“go” (2)Select a search option选“ADVANCED SEARCH” 按照右边Field Tags和 Booleans提示,在输入方框中输入检索信息,比如 AU=fang AND TI=capacitor,然后点击“SEARCH”。 (3)点击“RESULTS”里的检索结果数字链接,如“3”,打开自己发表论文题目的链接, 此时在Full record(包括Title、Author、Source... IDS number等)中有IDS Number: 226QR ,这个IDS number 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提醒:注意TI里的关键词一定要与你发表论文的词语匹配,包括单复数。) (4)点击右边“Output This Record”下面的“SAVE”按钮,“Select a data format for the saved file.”有四个选项,选择HTML格式。 (5)选择HTML格式后,点击下面按钮“CONTINUE”,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默认文件名为 “savedrecs.html”),点“保存为”,保存到自选的目录文件夹里。 (6)打开保存的HTML格式网页,或者下载完毕后直接打开保存的文件,这时得到的就是包 含有形如UT ISI:000250604100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获取ISTP的方法与此完全相同。 UT ISI:000250604100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举例 FN ISI Export Format VR 1.0 PT J AU Fang, DM .... AF ... .... TI Surface ... SO MJ SN 0026-2692 PD AUG-SEP PY 2007 VL 38 IS 8-9 BP 855 EP 859 UT ISI:000250604100008 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 二:EI收录号查询方法 进入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里点击“EI-village2” http://www.engineeringvillage2.org.cn/ 在“SEARCH FOR”中输入主题词,并在“SEARCH IN”中限制。如果是搜索姓名,由于国内 外期刊在发表时姓名写法不太一样,比如张三丰,有San-Feng Zhang, Zhang Sanfeng, S .-F zhang等,如果检索自己文章收录结果和自己发表的文章数目不一样,注意姓名检索的 拼法。在“Search Results”里点击“Detailed”,“Accession number”就是文章收录 号
个人分类: F 描述场景与回溯某个实例|1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6th International ICNC'10 and FSKD'10
xiangzr1969 2009-11-30 21:02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10) and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10) will be jointly held from 10-12 August 2010, in Yantai, China. Yantai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habitable places by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a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charming city of China by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Undulating hills rise above the area's many rivers and are framed by beaches and neighboring islands. During summer, the breeze wafts from the sea, and the hills become ornamented with a sea of wildflowers.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Tashan Mountain, Kongdong Island, and Penglai Pavilion Scenic Area. Seafood and fruits are plentiful in Yantai. ICNC-FSKD is a premier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to 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data mining and intelligent methods inspired from nature, particularly biological, linguistic,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to signal processing, design, and more. This is an exciting and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area in which a wide range of theory and methodologie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ed to tackl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problems. Previously, the joint conferences in 2005 through 2009 each attracted over 3000 submissio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CNC'10-FSKD'10 is technically co-sponsored by the 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 Selected best papers will appear in SCI-indexed journal(s). All papers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ill be indexed by both EI Compendex and ISTP, as well as the IEEE Xplore ( ICNC10 in IEEE Conferences ; FSKD10 in IEEE Conferences ). http://icnc-fskd2010.ytu.edu.cn/ Deadlines Paper Submission 15 January 2010 Decision Notification 15 March 2010 Final Versions / Author Registration 15 April 2010
个人分类: 个人资料|5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几个控制会议
xiangzr1969 2009-11-9 21:19
1) The 8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 2010) http://2010.wcica.info Jinan, China, July 7-9, 2010 Important Dates --------------- Deadline for full paper submission: November 30, 2009 Notification of accepted papers: February 28, 2010 Submission of accepted final papers: March 31, 2010 2)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August 4-7, 2010, in Xi'an, China, Important Dates --------------- Submission deadline: March 20, 2010 Proposal for workshops and tutorials: May 1, 2010 Notification of decision: May 15, 2010 Final submission: June 1, 2010 3)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IEEE ICIA 2010) will take place in Harbin, June 20 to June 23, 2010. Important Dates: February 1, 2010 Full papers and organized session proposals April 1, 2010 Proposals for tutorials and workshops April 1, 2010 Notification of paper and session acceptance April 15, 2010 Submission of final papers in IEEE PDF format http://www.icia2010.org/Home/Home.aspx 4)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th to 31st 2010 in Beijing, ----------------------------------------------------- Important Dates Paper submission due: December 31, 2009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March 15, 2010 Camera-ready due: April 15, 2010 http://ccc10.bit.edu.cn/ 5)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held in Xuzhou, China in May 26-28, 2010 . Important Dates: Deadline for Full Paper Submission 15 November 2009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15 January 2010 Deadline for Camera Ready Manuscript Submission 10 March 2010 Deadline for Authors Registration 10 March 2010 6)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kayama City, Japan, July 17-19, 2010 Important Dates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January 10, 2010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April 10, 2010 Camera-ready copy due: April 30, 2010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ICICTA 2010) will be held on 11-12 May,2010 in Changsha, China. ICICTA2010 aims to provide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educators to 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and automa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diverse fields. The conference will feature plenary speeches given by renowned scholars and regular sessions with broad coverage. http://www.icicta-2010.org/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rol, Diagnostics, and Automation ~ACIT-CDA 2010~ 2010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ICCA) 2010 8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 2010)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 (CCA) part of the IEEE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s Control (MSC)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Control (ISIC) part of the IEEE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s Control (MSC) 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3CA) ICICRA 2010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个人分类: 学习论坛|5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xiangzr1969 2009-10-26 22:21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IEEE ICIA 2010) will take place in Harbin, Heilongjiang, China from June 20 to June 23, 2010. Please visit the website http://www.icia2010.or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个人分类: 学习论坛|5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and 22nd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
xiangzr1969 2009-10-11 21:51
Dear Colleagues,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from July 29th to 31st 2010 in Beijing, China. 2010 CCC covers bot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all the areas of systems and control, and related areas. The conference consists of pre-conference workshops, plenary talks, panel discussions, oral and poster sessions etc. for academic exchanges.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coverage in ISTP since 2005, included in the IEEE CPP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Program) since 2006, and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since 2007. We sincerely welcome our colleagues worldwide to join us for this conference. More Details on the conference can be found in the attached Call for Papers and also from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ccc10.bit.edu.cn/ . We appologize if you receive multiple copies of this announcement. ----------------------------------------------------- Important Dates Paper submission opens: November 1, 2009 Paper submission due: December 31, 2009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March 15, 2010 Camera-ready due: April 15, 2010 ----------------------------------------------------- Please submit your papers through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ccc.amss.ac.cn/pms/ .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submissions. Sincerely, 2010 CCC Secretariat ---------------- Chinese Version ---------------- 尊敬的同行,您好! 第 29 届中国控制会议 (CCC'10) 将于 2010 年 7 月 29-31 日在北京 召开。大会采用会前讲座、大会报告、专题研讨会、分组报告与张贴论 文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自 2005 年起会议论文集由 ISTP 收录,2006 年起会议论文集进入 IEEE CPP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Program), 2007 年起会议论文集由 EI 收录。欢迎广大的海内外控制学者和工程技 术人员参加,就系统与控制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成果以及未来 的发展趋势进行广泛交流。 详细情况请见附件征文通知或访问会议网站 http://ccc10.bit.edu.cn 。 如果您多次收到此通知,我们在此深表歉意。 ----------------------------------------------------- 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初稿日期: 2009年11月1日-12月31日 录用通知日期: 2010年3月15日 提交最终论文截止日期:2010年4月15日 ----------------------------------------------------- 论文采用网上投稿,请登陆 http://ccc.amss.ac.cn/pms 了解具体事宜 并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祝好 2010 CCC 会务组 Dear Colleagues,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the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for the 22nd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2010 CCDC) has been extended to 31 October 2009 . We appologize if you receive multiple copies of this announcement.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is an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2010 CCDC) is the 22nd of the series and will be held in Xuzhou, China on 26-28 May 2010. Its purpose is to create a forum for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practition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present the latest advancement in Control, Decision, Automation, Robotic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Proceedings (Papers in English) of 2010 CCDC will be indexed by ISTP and included in the IEEE Xplore database, as well as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Please visit the website http://www.ccdc.neu.edu.cn/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Important Dates Deadline for Full Paper submission: 31 October 2009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15 January 2010 Deadline for Camera Ready Manuscript Submission: 10 March 2010 Deadline for Authors' Registration: 10 March 2010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submissions, Sincerely, 2010 CCDC Secretariat Website: http://www.ccdc.neu.edu.cn E-mail: secretary-ccdc@ise.neu.edu.cn
个人分类: 学习论坛|6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xiangzr1969 2009-9-15 17:44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详细见: http://www.suri.sys.okayama-u.ac.jp/icmic10.html
个人分类: 学习论坛|5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确保所投的国际会议论文能够顺利被EI/ISTP等检索
kinglandom 2008-11-9 21:30
如果你希望你的会议论文被EI收录,请参照以下经验: 一、会议论文出版社:会议EI收录其实与主办方关系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关系,第一要素主要处决于论文会议 集的出版单位,根据经验,例举全球著名出版社如下: 1、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100%EI收录 2、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社(ASME):100%EI收录 3、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出版社(ASCE):100%EI收录 4、美国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学会出版社(IEEE CS):99%EI收录 5、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出版社(IEEE):90%EI收录 6、英国工程技术出版社(IET):90%EI收录 7、法国Atlantis Press:70% 二、在确定第一要素后,请考察会议主席的诚信度 1、国际一级学会发起:如IFAC、IEEE等。如果IEEE发起的会议IEEE要占51%的注册费,因此,该类会议注册费均在500美元以上。请注意中国2007年只有一个是IEEE发起的,即ICMA2007,其他均不是,2008年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会议是IEEE发起。 2、国家一级学会发起:如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通讯学会等,如WCICA、CCC等 3、各大学校级领导:中国大学校级领导作为主席办国际会议具有中国特色(如ICTE等)。 4、国际一级学会技术支持:如IEEE CS、IEEE、IET、ASME、ASCE等。如ICIC、ICNC) 5、其他学者 三、掌握以上两点后,请注意你的论文格式与英文摘要的书写, 四、EI自然OK! 1、我仅仅讨论的是EI收录的技巧,不是讨论会议的水平。会议仅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像期刊,每个都有一个影响因子。 2、ICMA2007确实是2007年唯一在中国由IEEE发起的会议。另外,它不是由IEEE CS出版,而是由IEEE出版,区别于其他会议有三点(1)会议常规注费费高500美元,因IEEE要占大头。(2)设有IEEE会员注册费,这是IEEE会员的权利,因为他们每年交纳500-1000元的会费。(3)EI收录快,两个月全部搞定,这是组织方与IEEE的约定。 3、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确实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出版社,尽管LNCS被SCI淘汰,但在国外,还是得到同行的认可。LNCS仍然被EI和ISTP双收录,收录的时间处决于出版商论文集递交的时间与EI对论文进行加工时间。由于LNCS出版量太大,且这两年大部分集中在东亚,由于担心被EI也淘汰,所以在大量减少出版量的同时,现在开始延迟递交,获取一个每年的EI收录的平衡,不至于全部集中有2006和2007年,另外他们也希望在2009年重返SCI。所以LNCS出版的论文EI收录肯定没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国内知名大学学报均想向斯普林格出版社靠拢,如武汉大学学报英文版和中南大学英文版均改由斯普林格出版,已从EI中国收录期刊中消失,不过他们已成功被SCI收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斯普林格出版社的影响力。 3、如果你只是希望论文能被EI,建议你不要投欧美国家的会议,因为他们对EI检索根本不重视,因此,有些会开完后论文集根本不送EI总部,或者拖得很迟。作者曾参加23次国际会议,其中的21次被SCI/EI/ISTP收录,唯一的两次没有被收录的恰恰是2004年美国举办的两个知名国际会议,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论文被收录,没必要舍近求远,况且欧美国家的会议注册费在500-800美元间,特贵。 4、英国的IET出版的能EI,一般9个月左右,我06年曾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只发表了论文摘要,居然也被收录了,成了我最短的EI收录论文,仅仅约500字。 5、上面只是我的经验,当然你们无法考证,我发表的5篇斯普林格出版社全部EI、ISTP收录,其中3篇SCI收录。发表在IEEE CS上的6篇全部EI、ISTP收录,发表在IEEE上的5篇中全部ISTP收录,4篇EI收录,一篇没被EI收录是2003年的ICNNSP。发表在IET上的两篇全部EI、ISTP收录。发表在ASCE上的两篇全部EI、ISTP收录。我同学发表在ASME上的3篇全部EI、ISTP收录。 6、国际一级学会发起的会议诚信度应该不需要说明。 7、国家一级学会成员主席一般都是院士,他们的诚信度也应该不需要说明。 8、各大学校级领导做主席,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因此,发布的会议信息可靠信更高。 9、其他学者排在最后,因为一个长江学者(刘新芝)能如此忽悠学生,我们还能相信谁 转载链接: http://blog.csdn.net/nbshiny/archive/2008/10/23/3127645.aspx
个人分类: 学术发表|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