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职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赵美娣: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和角色定位
libseeker 2017-7-29 07:31
图谋按 :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转型、图书馆员新型能力等成了“热词”“高频词”,然而,关于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和角色定位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本文摘编20年前浙江大学赵美娣老师的观点,图谋认为并未过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摘编自:赵美娣. 论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和角色定位 .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02):16-19. 高校图书馆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又极富挑战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寻找自身在新形势下的位置和对策。 高校馆在定位时,脱离图书馆的实际和大多数读者的需要,使得某些理论研究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甚至有误导实际工作的负作用。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盲目情绪,表现在:片面强调图书馆也向社会开放,与市场经济接轨,回避或忽视高校图书馆首先应为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这一大前提;拔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提倡开展高层次的情报服务,开发信息资源,忽视和回避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形式和内容。 图书馆界长期以来潜在地存在着一种不甘心平淡,追求高层次、高档次,自我评价过高的倾向,然而,图书馆本身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其具有辅助性、服务性和平淡性,加上社会对其不重视,图书馆工作者实际地位不高,使得图书馆界一直有一种急于改变旧形象,树立全新形象的要求。尽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将图书馆工作提到了与教学和科研同等地位,并定位学术性机构,但图书馆在高校的实际地位以及在领导和学生的心目中却并没达到如此高度。高校馆收到一种整体性思潮的冲击和带动,出于不甘落伍和紧张形势的内驱力推动,急于确立自己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为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难免有拔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作用的倾向。为自身定位时,特别强调向社会开放和开展高层次服务,其中也处于一种“创收”的强烈愿望。 社会分工中图书馆担负的特殊使命是给公众提供一个平等的,对外开放的文献借阅场所,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的这一需求仍然存在,新出现的各类信息机构并未承担起这一任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也日趋先进,但并没有到一个以新废旧的阶段,因为新的服务领域不能涵盖传统的服务领域,反倒是图书馆一旦改变了已有的社会分工为其安排的社会角色,便等于失去自我。对图书馆来说,由于其公益性质,开展高层次的服务不是以牺牲基本服务为代价的。 高校图书馆若不能很好配合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即使是为社会提供了某些信息和服务,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体上看确实得不偿失的。高校馆面向社会并不是说高校馆应向社会全面开放,高校馆应立足于校内,在提高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提供各类服务上做文章。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大学生读者,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各类一次文献的阅读是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他们扩大知识面、进行自学的主要途径,对此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若图书馆在给自身定位时忽略了这一点,或因为追求“高层次”而放松了基本服务,便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高层次的情报服务是必要的,但应该是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进行,而不应让它成为一种门面或装饰,更不能把它作为一种“创收”手段。 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设备、人员等情况看,要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多地应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方便读者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不能脱离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即它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它的目标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高校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和取得科研成果出力,履行好教育职能与情报职能。
个人分类: 圕人堂|4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图书馆创新空间演变研究
热度 1 terahertz 2017-7-10 19:32
(本文发表于《图书馆建设》2017年第6期) 【摘要】 以信息科学领域“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理论为支撑,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梳理和比较图书馆近30年来的创新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可以发现,信息共享空间、知识空间、智能空间的发展轨迹与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生态链高度契合,可以从理论上洞悉图书馆创新空间发展演变的必然性。图书馆创新空间发展的影响要素为人与社会、资源与技术、空间与服务,其演变趋势为物理空间的质量越来越高、虚拟空间建设越来越重要、用户隐性知识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智能和主动等。 【关键词】 创新空间; 图书馆;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理论;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2132 次阅读|2 个评论
政府职能社会化、行政绩效评价与林长制建设
热度 1 zhguoqin 2017-5-21 20:17
张国庆 摘要: 政府职能社会化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工程管理技术与措施,由社会机构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引入生活压力指数、政务成本指数、政务效率指数以及公众考核分数,来对行政效率进行评价,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与行政成本的较低,并兼顾行政效率与公平。基于政府职能社会化的林长制建设,就是要在明确森林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将林业行政职能中的非管理与非监督性职能社会化,以提高林业行政效率,降低林业行政成本。 关键词: 政府;职能;社会化;行政绩效;林长制 政府职能社会化( thesocializationofgovernmentfunctions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工程管理技术与措施,由社会机构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1. 政府职能社会化与精细化社会治理 政府职能社会化是“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其目标是建立“强政府、强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行政管理理念由公共管理向公共社会治理转变,是精细化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精细化社会治理,要求公共社会治理“精”、“细”、“简”。其中关键是“简”,也即行政治理要化繁为简,简政放权,将“精”与“细”的治理工作社会化,由社会机构承担“精”与“细”的工作,政府只负责监管与“掌舵”。 2.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社会化主要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社会化还很不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精细化治理的需要,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 机构改革力度不够,一些政府部门不愿意简政放权,舍不得放权,假借精细化治理需要,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使得“精”、“细”仍操控在政府部门手中,精细过度,简约不够,官僚主义严重,甚至少数政府部门、少数人以此谋取私利,进行钱权交易,态度傲慢,作风粗暴。 ( 2 )社会组织受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或者与政府部门合谋,特别是红顶中介的存在,以及招投标中存在的围标、邀标现象,致使政府购买的服务质次价高,腐败严重,效益低下。 ( 3 )政府职能社会化立法不完备,监督无力,致使政府职能社会化在个别领域形成了行业垄断,严重损害社会公平,公共治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反而增加,行政效率降低。 ( 4 ) 考核机制不科学,当前的政务考核基本上是“互相都好”式的考核,甚至“自己规划设计,自己施工,自己考核验收”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考核现象在部分行业普遍存在,“棉纱堵空气采样器,为何追究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现象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3.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社会化对策 3.1 强力推进机构改革 将目前分得过细的众多的政府机构部门进行简并,只保留管理性与监督性职能,将其它所有职能社会化。破除目前的“行政”与“事业”的藩篱,将事务性“行政”职能和服务性、事务性“事业”职能社会化,只保留管理与监督性“行政”与“事业”职能,合并为公共政务职能。 将所有的红顶中介以及挂靠政府部门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切开,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部门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不得在中介、行业协会等具有公共治理职能的社会机构中任职或兼职,以遏制其中的权力寻租,影响社会公平。 政务运行引入精细化管理措施,简化行政程序与措施,政府只负责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监督,具体的社会事务,全面市场化,交由社会组织去承担,采取工程化管理技术措施,实施公共社会治理的“精”与“细”的治理。 3.2 建立完备的政府职能社会化法律体系 建立完备的政府职能社会化立法体系,以保障社会公平,以及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市场公平,确保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 在宏观上立法,要适当提高政府职能社会化中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以确保政府能够获得社会组织提供的质优价廉的社会服务;要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严防以政府职能社会化名义形成行业垄断或者局部垄断,严防因此产生利益部门化、权利行业化现象出现;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依法公开政务信息和公共社会治理信息,并确保每个公民能够公平获得,且能够成为司法依据;建立行政救济与公益诉讼机制,为社会公平建立最后一道保障;建立惩戒机制,对在政务考核中弄虚作假的,按照渎职罪进行惩处。 在微观立法上,通过规章或技术规范,对政府职能社会化的细节制定可操作的精细化规定,并定期予以修订与不断完善,确保政府职能社会化兼顾公平与效率。 3.3 强化监督,以惩罚性处罚措施保障公共社会治理的效率与公平 建立司法、纪律、信访、新闻媒体以及人大、政协等多渠道监督体系,通过严厉的惩罚性处罚措施,惩处政府职能社会化中腐败以及影响社会公共治理中的公平与效率行为,确保政府职能社会化目标的实现。 4. 建立科学的行政绩效考核体系 4.1 政务考核社会化 将政务考核成绩分为公众考核和社会化中介组织考核两部分,两部分考核成绩合成之后即为考核总成绩。 公众考核部分采用网络全开放无障碍式公开考核, 1 个 IP 地址、 1 个微信号只能评分 1 次。社会化中介组织考核,采取异地社会化中介组织,对考核对象进行专业化考评计分。 公众考核成绩( PE ) = (满分 — 考核得分) 上式中 “ 满分”为考核问卷总分数(考核总分值),“考核得分”为公众对被考评的对象打分的分值,“ 公众考核成绩( PE ) ”实际就是被扣的分值(也即公众不满意的程度)。 4.2 考核指标体系 ( 1 )生活压力指数( lifepressureindex , LPI ) 是反映全社会平均生活成本( averagecostofliving , ALC )与生活压力的指数。 这里的生活成本是指一个标准自然人( standardsofnaturalperson )维持其基本生活、赡养老人、养育下一代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一般以年( year )为时间单位进行分析评价。 标准自然人,是抽象了的自然人,是指具有某一特征或某几个特征的自然人,特征的选择,根据分析目的需要选择。在生活成本分析中,标准自然人是指具有职业或有稳定收入的自然人。 在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会里,平均生活成本的计算,以家庭为基本计算单元进行计量分析: 式中 F i 为第 i 个家庭平均 1 年的生活成本(劳动量支出), O i 为第 i 个家庭在调查分析的年度中有职业或有稳定收入的人数, n 为调查的家庭总数。 式中 R j 为第 j 个具有职业或有稳定收入的人的平均 1 年的收入, p 为当年的劳动力价格, m 为调查的人数。 生活压力指数还可以通过家庭的收支进行估算: 式中 E i 为第 i 个家庭平均 1 年的生活成本支出(货币支出), O i 为第 i 个家庭在调查分析的年度中有职业或有稳定收入的人数, R i 为第 i 个家庭在调查分析的年度中稳定性总收入, n 为调查的家庭总数。 由生活压力指数( LPI )派生出的富裕指数( affluenceindex , AI ),衡量的是富裕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富裕指数( AI )的计算方法是,先设定一个参考 LPI 点,设这个参考点为 LPI ( re ),根据分析的需要, LPI ( re )的值可以为 LPI ( re )≥1 ,一般可以设 LPI ( re )=1 ( LPI ( re )=1 时叫做平衡点),或者 LPI ( re )=2 。 AI 的值就是 LPI > LPI ( re ) 的人口数与调查总人口数的比值。 LPI ( re )=1,2,3 时的富裕指数分别叫做一阶富裕指数( 1-AI , AI 1 )、二阶富裕指数( 2-AI , AI 2 )和三阶富裕指数( 2-AI , AI 2 )。 ( 2 )政务成本指数( indexofthecostofgovernment , CGI ) 所有的政务成本与 GDP 的比值: 所有政务成本,是指用于政务、购买社会化服务的直接货币支出和间接货币支出,以及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等。 ( 3 )政务效率指数( Administrativeefficiencyindex , AEI ) 所有的政务劳动支出与 GDP 的比值: 所有政务劳动支出,是指用于政务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劳动总日数。可以按照政务机关所有工作人员数乘以年度法定工作日数得到基本劳动支出,再加上加班劳动时间和社会组织用于政务的劳动支出,即得到总的政务劳动支出。 加班劳动时间,可以从电子政务工作日志、公车行驶记录以及政务邮箱、政务微信等政务信息平台记录中获取,凡在上述政务信息平台上在 8 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产生了工作记录,即视为加班。 社会组织用于政务的劳动支出,可以用货币化支出除以当年度人均工资得到。 4.3 考核成绩合成 首先,由异地的专业中介组织,进行上述生活压力指数、政务成本指数、政务效率指数进行考核,并汇总公众考核成绩。 然后,分别求出所在区域生活压力指数、政务成本指数、政务效率指数和公众考核成绩( PE )平均数,再将考核对象的相应成绩与平均数的比值累加,即为考核对象的成绩( Governmentperformance , GP ): 5. 林长制建设与林业行政职能社会化 5.1 林长制渊源 林长制源于河长制,河长制源于 2007 年 8 月江苏省无锡市为应对水危机,率先实施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负责所辖区域河道水污染治理。 2016 年 10 月 11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28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使得河长制在全国实行,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所辖区域河湖的管理与保护。 河长制历史渊源悠久,早在鲧、禹治水时期,其实行的就是河长制的雏形。至明代诸暨知县刘光复,为解决水患危机,提出了“均编圩长夫甲,分信地以便修筑捍救”的圩长制,其目的是“明确责任、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加强日常管理、协调水事矛盾”。 5.2 林长制内涵 所谓林长制,其实质就是按照区域(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责任范围(行业范围),明确并落实森林资源管理责任。一般而言,按照行政区域,其所辖区域的行政负责人为该区域森林资源管理责任人(林长);按照行业责任范围,某一行业行政负责人,为该行业所管理范围内森林资源管理的责任人(林长)。 5.3 基于政府职能社会化的林长制建设 就我国当前林业发展而言,林长制建设,除了要明确与落实森林资源管理责任之外,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应的林业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林业体制,与其它行业一样,实行的也还是身兼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职责,林业行政职能深且广,涉及到林业行业所有的方方面面。 然而,不仅仅是林业工作区域面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行业管理需要更加精细,要发展好林业,增加林业行政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进行林业体制改革,将一些非管理性职能和事务性职能还给社会,推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能社会化。 (1)营林社会化 现在的从种苗生产,到林木采伐,无不都是林业部门自己规划设计,自己施工,自己质量监理,自己质量评估与验收。显而易见,且不论其中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社会公平、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问题,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有多少人,能够完成如此之多的工作任务?因此,林业体制改革,首先就要将营造林社会化,从规划设计起,将红顶中介从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安全切割开来,将营林推向市场化,实行工程化管理,林业行政部门不再插手营林管理,只负责营林立法、执法与营林政策调整。 (2)商品林市场化 商品林实行市场化运营,把商品林经营权,特别是采伐权归还给林农,商品林采伐限额只作为指导性政策执行,林农可以实行年度结转;对于生态-商品兼用型森林,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只进行采伐限额控制,其它经营管理权也归还给林农;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只对生态林实行监管,切实管好生态林。 (3)森林保护社会化 目前,林业部门不仅要抓营造林全部工作,还要抓包括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森林保护工作。森林保护工作对象山高林密面广,被滥用的森林灾害追责制,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森林灾害仍是防不胜防。 面对这一困境,就急需要对当前森林保护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将森林灾害监测、森林防火巡查、病虫害防治、中小火灾扑救、森林植物检疫检验等事务性工作社会化,进行公司化运营:让遥感遥测科技公司承担森林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把护林员、防火信息员等交由公司管理,负责森林防火巡查、森林灾害地面调查、中小森林火灾与小面积森林病虫害防治;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有资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公司承担森林植物检疫检验工作。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只负责森林灾害宏观管理、重大森林灾害应急救援和检疫性森林病虫害监管。 (4)建立森林损失追偿体系 当前的森林灾害追责制,导致森林火灾瞒报,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检疫性林业生物灾害疫情瞒报、森林植物检疫渎职等现象普遍存在,不仅仅导致了林农损失无法向责任者追偿,无法获得森林保险赔偿,无力的林业行政处罚根本就对责任者起不到惩戒作用,渎职者逃避了纪律处分,还直接导致了森林火灾高发势头无法遏制,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等检疫性林业生物灾害高速扩散蔓延。 建立森林灾害追偿制,林农可以通过公益讼诉体系获得法律救助,向森林灾害责任者进行损失追偿,并为森林保险补偿提供依据。在森林灾害追偿的同时,还可以对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中存在的腐败、渎职等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从而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森林灾害管理无力,特别是森林灾害瞒报、森林火灾预防中工作虚浮与表面化,以及森林植物检疫中漠视检疫法律法规造成疫木流失继而导致疫情扩散等普遍存在的渎职行为发生。 (5)配套改革措施 逐渐压减乡镇一级林业行政管理机构,逐渐将乡镇、村一级林业管理工作完全社会化;逐渐转变、弱化市、县一级林业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对于重点林区,按照自然区域建立林业行政管理局,加强自然区域的林业行政管理局建设,强化其林业宏观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钟丽琴,政府职能社会化的行政法分析 ,广东汕头,汕头大学, 2008. 王杨,棉纱堵空气采样器,为何追究破坏计算机系统罪 ,( 2017 年 4 月 30 日) ,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3877.html 张德笔,棉纱堵住空气采样器,这样的环保监测还有多少 ,( 2016 年 10 月 26 日) ,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3690.html 张国庆,发展学及其应用 ,科学网,( 2013 年 7 月 31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39847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712771.html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 ,大成编客,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5.html , http://bianke.cnki.net/OnlineView/Index/9605 张国庆,基于减商化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径研究 ,大成编客,( 2016 年 11 月 16 日) ,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2.html , http://bianke.cnki.net/OnlineView/Index/9602 张国庆,小康社会建设之降低生活成本途径研究 ,大成编客,( 2016 年 11 月 16 日) ,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599.html , http://bianke.cnki.net/OnlineView/Index/9599 邱志荣,茹静文,深入探索历史上的 “ 河长制” ,( 2016 年 11 月 3 日) , http://www.jianhu.so/info.php?id=276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 17 ): 305 ~ 315 张国庆,林业供给侧改革探讨 ,( 2016 年 10 月 27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249
个人分类: 发展学|6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与职能的两次重大变化
热度 1 keyuanwangshi 2015-3-31 10:33
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学部自1955月6月正式成立50余年来,其性质、定位与职能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1981年,明确提出“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学部虽定位于“学术领导机构”,但实际上已成为全院领导体制和学术体制中的中枢。然而这一新的体制仅仅实行了两年多就被废止了。在1984年1月举行的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的体制大幅调整,将学部改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这是学部性质的一次重大转变。从此学部的定位再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以下对这两次转变略作介绍。    一、1981年全院体制改革与学部的重新定位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后,体制建设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在领导体制上,建院初期以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为主,专家的作用受到抑制。学部成立后,我院建立了分学部领导各研究所的体制,加强了对院属研究所的学术领导,全院体制基本确立。与此同时,学部也是全国学术领导机构,从而使中国科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学术中心。尽管反右和大跃进之后,学部的定位长期没有明确,学部委员的职权受到削弱,影响到学部发挥学术领导作用,但各学部的办公机构逐步加强,成为院部分工联系和领导各研究所的常设机构。十年动乱中,学部被当作“资产阶级科研路线”、“专家路线”的产物,被彻底砸烂了,学部终止了活动。   “文革”结束后不久,方毅同志来科学院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副院长,主持科学院工作,遭受“四人帮”迫害的李昌等同志恢复了职务,协助方毅同志领导科学院工作。1977年9月,国家科委恢复,方毅兼任主任。1978年3月,方毅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全国科技工作后,李昌同志实际主持科学院工作。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率先在科技界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大批著名科学家、科技人员和干部平反昭雪。1978年3月,院党组提请国务院任命了周培源、童第周、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担任副院长。这是1950年之后,政府再次任命科学家担任院领导职务。   1979年1月恢复学部建制时,正值“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扭转院领导体制上“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消除“以党代政、以政代科”的现象,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1979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呈送《关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和院长、副院长等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报告提出:(1)民主选举增补学部委员,充实和健全学部的机构。(2)修订学部章程,充分发挥学部的作用。明确学部的任务和性质,使学部工作有章可循,发挥其学术领导的作用。(3)建议由有名望的科学家担任院长,由学部委员推选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并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4)筹备召开第四次学部大会。4月11日,方毅同志批示:“拟同意。这是一项较大的改进工作,请总理、副总理批示。”不久,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批示:“院长、副院长补选的手续请研究。”5月4日,方毅同志再批示:“请李昌同志遵华主席指示办。” 在李昌等同志的领导下,胡克实、秦力生等院领导就学部和我院体制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1980年3月28日至4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了学部委员会议,会议讨论了学部的性质和任务,学部的暂行简章,学部的设置,扩大增补学部委员的名额,以及建立院士制的问题。5月31日,我院在呈送给国务院的《关于学部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学部是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学部委员是一种工作职称,每四年可改选一次,连选可以连任,而不像院士那样是国家的终身最高学术荣誉称号。1980年6月23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召开院务会议,决定在增补学部委员之后,将70年代陆续成立的各专业局与学部合并,以充分发挥学部的学术领导作用。   1980年8月25日,方毅同志在正式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仅一年之计,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书记,请求辞去中国科学院院长职务。他在信中指出:“院长应当由成就卓著、能孚众望的科学家来担任。⋯⋯建议将来科学院建立院士制度后,应实行院士大会选举产生院长的办法,改变过去那种任命的办法。可以几年选一次,不要搞终身制。” 9月16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同志(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批示道:“我同意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改为学术团体,政府可给定量补贴或专项拨款,负责人可由主席团轮流担任,或由主席团定期选举,但秘书长任期可较长。院长不由政府或人大任命。副院长减少。院部缩小,各研究所应逐步走向独立,行政机构应逐步改为独立的服务机构。党的领导体系另议。”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批示:“请方毅同志征求科学院党组和社会科学院党委的意见,参考乔木同志意见,共同提出改革方案,经书记处讨论后,力争明年实行领导体制改革。”   1981年全院体制改革和学部的重新定位就是在以上背景下进行的。正是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方毅、李昌等同志的领导下,从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院党组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1981年1月29日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这一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的性质、定位、任务和办院方针,提出改革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现行体制,“变行政机关化的机构为学术领导机关”。2月12日,中央书记处以文件批示批准了这一报告。随即我院制订并颁行了建院以来第一个院章程——《中国科学院试行章程》。这一章程草案广泛征求了全院各所和学部委员等著名科学家的意见,多次修改后于1981年5月18日在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上通过。章程明确提出了中国科学院的基本任务和办院方针,确定了全院领导体制、学部的定位、性质和职能,以及研究所的组织架构等。   按照《中国科学院试行章程》,在我院领导体制中,全体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是学部委员大会闭幕期间的决策机构。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由二十九人组成。主席团成员由学部委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连选可连任一次。主席团中三分之二的成员应是学部委员,其他三分之一的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科学院党组织协商提出人选。而学部的职能则是:    1、对本学部范围内的院属研究机构实行学术领导和一定的科研管理:审议各研究机构的方向、任务和科研计划;评议研究所的工作;组织、协调、检查重要科研项目;组织重要的国内和国际性学术活动;评议或鉴定重要科研成果;评定研究员和相当于研究员的高级技术人员的职称;对人、财、物的分配方案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议、检查和提出建议。   2、团结院内外有关科学家,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分析研究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交流研究工作情况,增进相互间的联系和合作;评议应予资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动本门学科的发展,促进人才的成长。   3、组织有关的科学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4、向学部委员大会或主席团提出年度工作报告 。   在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全体学部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办法选举产生了由29人组成的中国科学院主席团,选举严济慈、李昌、吴仲华为主席团执行主席;推选卢嘉锡为新任院长。至此,确立了科学家治院的领导体制,而学部则是全院领导体制的核心。这是我院领导体制上的一次重大进步。这一新的体制是在认真总结我院前30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世界各国国家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体制和管理经验而制定的,在国家利益、学术自主和专家治理等方面力求平衡与协调,是一种体现了现代科研院所精神的新体制。   在讨论我院体制改革和制订院章的过程中,方毅、李昌等院领导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征求各方面意见。他们以国家科技事业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力主党政分开,放弃过分集中的权力,理顺全院领导体制。他们是这一新体制的直接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至今看起来也没有过时。如1980年8月,李昌同志在参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讨论时提出:“从中国科学院的实际看,实行院务委员会、所务委员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所长负责制,很有必要,这将有力地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1983-1984年学部性质的重大转变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一新的体制确立不久,与此同时确定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就遭到了当时的国务院主要领导的质疑,不得不做出调整。而在调整办院方针的过程中,学部的性质与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政治形势而不断调整发展路线,并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办院方针。1980至1981年,在起草《关于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的过程中,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办院方针”,即:“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党中央认为这一办院方针是“完全正确” 的。但1981年12月25日,赵紫阳总理致信胡耀邦和邓小平同志,认为科技界(包括科学院系统)应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技术开发和产品研究上来,而不是在基础方面花很多力量。而张劲夫同志告诉他,“文革”前,科学院的方针是侧重应用,而不是侧重基础,但目前科学院的方针并不是这样定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对科技为四化服务会有影响。这一质疑是在党和国家提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新的指导方针即“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形势下提出的。尽管1982年院工作会议期间,组织学部委员和院所领导对办院方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多数科学家并不认为有调整办院方针的必要,但科学院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应当指出,《中国科学院试行章程》所确定的体制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有些方面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完善。如主席团的职责在全院体制中十分重要,但主席团成立之后,由于李昌同志调任中纪委领导等种种原因很少活动。又如负责各学部经常性工作的学部常委,职责重大,工作繁重,影响到他们的科研工作,而年老的学部常委身体也吃不消(当时学部委员的平均年龄超过了66岁,中青年科学家为数不多)。这种状况需要在学部委员的增选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1983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小组以及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派调查组进驻科学院调查,两份调研报告都对科学院的基本任务、办院方针和领导体制等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都提出调整学部委员大会和学部的职权。1983年11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调查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向中央书记处报送了召开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的报告,提出改变学部委员大会的性质和职能,很快就获得批准。对此,1984年1月在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卢嘉锡院长是这样说明的:   关于学部委员大会的性质和任务,根据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通过的《中国科学院试行章程》的规定,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是学部委员大会闭会期间的决策机构。但不少担任学部常委工作的学部委员多次恳切地提出,希望减轻他们在科学院的行政事务的负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多为国家的科技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学部委员和主席团的成员大多数来自院外,要他们对科学院的业务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特别是像干部任免、经费分配等问题,都要提交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也确有困难。   对于这些问题,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调查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建议:“明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及中国科学院主席团不再是科学院的决策机构,学部委员则仍然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荣誉称号。学部委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评议和咨询。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的职能是,通过学部委员大会与其他形式,组织学部委员讨论研究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制定和咨询,并对科学院的重大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中国科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任免。”   从此,学部委员大会由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转变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这样就基本取消了由学部委员在院层面和对所属研究所进行学术领导的各种权力。学部委员随之从工作称号改为荣誉称号。这一调整虽然也着眼解决了新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中国科学院更好服从国家的意志,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使科学院为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1984年的学部性质和定位的转变对我院体制建设及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部职能转变后,学部的大部分权力转归院领导和在各学部办公室基础上成立的业务局所有。一方面,这一转变为我院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一院两种机制”的新办院方针奠定了体制基础,为发挥学部委员在国家科技事业的咨询作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并为学部委员制度向院士制度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学部的学术领导权力被取消后,如何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在我院体制中的作用,避免学术行政化与体制上的官本位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显露,值得人们重视。而学部委员从工作称号转变为“最高荣誉称号”后,事实上造成了院士规模过大,学术标准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较大等问题,正是近年来院士问题的根源。   学部的性质和定位在我院体制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院领导体制和院士制度等相关制度。回顾学部性质、定位与职能的变化,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理解和认识我院体制,对于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都是很有裨益的。 (原载于《科苑人》2012年第2期总第7期)
162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胡书记讲话看,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还真难!堪比豆芽菜问题
wya 2011-4-28 09:59
胡锦涛: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http://news.163.com/11/0428/08/72NB9F9B00014JB6.html 刚看到该文,但感觉编辑理解有偏差,或者为吸引读者眼球,故意片面强调“计划生育政策”! 胡锦涛要求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的落实。第一,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人口计生委职责) 第二,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重视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卫生+教育部门职责) 第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人口计生委+卫生+妇联职责) 第四,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统筹协调好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的关系,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人口流动迁移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住建委+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职责)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老龄委+民政部+商务部职责) 第六,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 。(民政部职责) 虽然从演讲砖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教授、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学军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看,主要参与者应该为计生委系统,但要实现胡书记的要求,可不只是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 从这一例子也足以看出,目前部委之间职能交叉的复杂性,也难怪“4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根豆芽菜”( http://news.163.com/11/0427/16/72LM2LR900012Q9L.html )了! 或许人口领域也应该“ 不要趋利避害只盯着有利可图的事做,并形成长效机制 ”,最好能够进行部委职能整合,形成一个专门负责人口、家庭从出生到坟墓的一体化服务部门。 其中,“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提法也相当有趣,如同计生委又下设了一个事业单位一样;网上一搜,有的则称“吉林大学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实则为二者合办机构,看场合决定该怎么称呼。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成立的近似虚设机构,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名义则更容易进入会场,似为擦边球,不知经过中编办审批没有,否则可是欺君之罪;其人员多为兼职,政府的司局长干部可以任研究员,更便于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等高规格会议,否则以司长身份恐怕难以进入会场。 从百度介绍看: 吉林大学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5月26日揭牌成立,中心由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与 吉林大学 合作协议共建,按照协议,双方主要开展的合作包括:共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人口计生委为吉林大学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支持,吉林大学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国家人口计生委为吉林大学在校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提供支持,吉林大学为人口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职业化建设提供支持,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人口计生委和吉林大学围绕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主题,不定期联合召开研讨会,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献计献策。双方将加强合作,建立领导定期会谈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商议合作共建中的重大事宜;作为合作平台的研究中心,将聘请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把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中心、政策咨询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心将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建学术委员会,建立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增强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吉林大学收益有: 1、通过计生委基层组织获取非公开的研究数据、资料 2、承担计生委项目,获取经费 3、提供博士、硕士学位,收取职业培训学费 国家计生委收益有: 1、司局长任研究员,带上学术光环,用于各种适合的场合 2、工作人员获取博士、硕士及在职教育学历证书 3、经费定向外拨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继续教育的三大职能
热度 4 lgmxxl 2011-4-19 08: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把继续教育定义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继续教育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知道继续教育可以归类为高等教育,也知道大学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但如何界定大学继续教育的职能呢?我认为大学继续教育虽然是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大学自身的组织特性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大学继续教育在大学本身学术性、公益性、社会性基础上,还有明显的市场性、效益性、公司性属性。大学继续教育的职能可以定位为三个方面:学历补偿、技能培训、学习需要。 一、学历补偿 截止到 2010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26.5% ,如果考虑初中升高中时 50% 的同学进入了普通高中, 50% 的同学进入了职业学校,那么在学状态的学生基本占全部适龄青年的 53% 。这也即是说,仍有 47% 的同学失去了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或职业学校学历的机会。在今日社会里,学历仍是一个人学习状态的证明,这些人需要学历教育。那么大学的继续教育、独立的成人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恰恰可以满足这些这部分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的需要,因之学历补偿是大学继续教育的第一位的职能。综合讲来,目前中国大学继续教育可以提供包括函授、业余 / 夜大、脱产、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方面的学历补偿教育。截止 2010 年,全国共有 1500 多所普通高校开展了成人本专科教育,在读学生 536 万人,年招生 208.4 万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有 365 所,举办的成人本专科在校生 46.6 万人,年招生 18.4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69 所(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 453.1 万人,毕业生 110.6 万人。全国累计 2.1 亿多人次参加自学考试,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 980 多万。如此算来,总计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年招生在 300 余万人,接近普通学历教育的一半( 2010 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共招生 657 万人)。可以说,没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的成人学历补偿教育,这些人可能终生失去了获得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机会。所以,提供学历补偿是大学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技能培训 大学是人才积聚的地方,也是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等集中存在的地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可以充分依托这些优势,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发挥职能的路径与渠道。大学继续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优势,努力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如面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人员,政府党政管理人员等开展高层次专门人才培训。或者根据大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瞄准本地市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开发社会急需的培训项目,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数字显示,我国 2009 年有 16600 万人次的从业者参加了继续教育,到 2015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29000 万人次,到 2020 年,这一数字将变为 35000 万人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到 2020 年也将达到 50% 。数字显示大学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诱人的教育领域和大有用武之地的市场。也说明职业技能培训将是大学继续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能。 三、国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继续教育列为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列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持续开发人力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大学继续教育就应该乘势而上,努力走向校园,与社会结合、与社区结合、与企业结合,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国民教育。它既可以是针对城市下岗职工的,也可以针对进城农民工的,也可以是针对退休职工的,也可以走入乡间、乡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国民教育,为国民享受生活、过有尊严的生活服务,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大学继续教育国民教育的职能内容丰富而实在。
个人分类: 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5028 次阅读|7 个评论
警察职业的“两难”功能
machan 2010-7-24 11:09
警察这个职业,其实是充满矛盾的。 记的大学英语上有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美国警察的不幸遭遇,被疑犯枪伤,后来还输了官司,一生不幸(具体记不清了,哪位博友要记的这篇文章,可以传给我,我发上来)。 警察,是和平时期政府用来实现专政的主要工具,同时还承担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服务社会的职能。这两个职能,在很多时候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警察自己的饭碗、影响百姓、影响警民关系 根据初中政治教材,资本主义社会的警察的主要职能是专政老百姓的工具,所以叫警察。社会主义社会的警察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所以叫公安或人民警察。 每个警察,可能都有机会处于这种矛盾的境地 其他的,就不太懂了,我想这方面的大虾们,肯定懂的更多,不妨一说 最重要的是,警察应该维护法律的尊严,最最重要的是警察的领导应该敬畏法律, 没有这些,法治真的还很遥远 怎么才能有这些? 只有老百姓有了尊严才可行
个人分类: 法在中国|2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毒蛇逼迁”与“挟孩子以令父母”
刘玉平 2008-11-10 16:58
毒蛇逼迁与挟孩子以令父母 广州市环市西路站西南街的省汽车运输公司宿舍再遭袭击,这次的新花招是放蛇,而且一下子就是过百条活生生的毒蛇这次的毒蛇来袭已经是近两个月来发生在省汽车运输公司宿舍的第 6 起袭击事件居民们推测,幕后黑手很可能是最近频频要求他们迁走的某房地产开发商。( 广州日报 百条活蛇夜袭民宅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10/30/content_361297.htm ) * * * 关停水电费心机,更有毒蛇助阵奇。 轻重是非何正道?几家欢喜万家悲。 房地产开发商逼迁的招式花样百出,停水、断电、骚扰但向居民区施放毒蛇还是闻所未闻。如果放蛇确实为房地产开发商所为,如此无法无天、不择手段,实则彻头彻尾的恐怖活动! 国家有关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野蛮拆迁、违现拆迁,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 根据居民反映,这次的毒蛇来袭已经是近两个月来的第 6 起袭击事件,短短的最近两周内就出现 3 起:淋毒水、放炸药、放毒蛇但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却没有看到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处理的信息,难怪开发商肆无忌惮、得寸进尺,致使逼迁事件逐步升级。 房地产开发商 逼迁,也折射出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政府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是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与合法利益。 然而在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却常常俨然是少数开发商利益无小事,明里暗里助少数房地产开发商逼迁,甚至还直接插手,与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宗旨背道而驰,发人深省。 * * * * * * 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和你们一样一辈子住在又脏又乱的村里,我会开心吗?让我和你们一样天天下地干活、一辈子当农民,我能过好吗?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支持小区建设就请签上名字。这是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政府起草、由古城乡青阳屯村中小学生交给家长签字的一封公开信。古城乡政府为完成青阳屯村拆迁任务,想出了这个办法。 (东方今报 乡政府拆迁不顺,起草公开信要中小学生动员父母签字 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hnxw/20081105616.htm ) * * * 监督无力纲常乱,不看民心看政绩。 威吓孩童挟父母,荒唐一信古今奇。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古城乡政府的 执政智慧 和创新精神着实让人佩服不已,这些官员们十分明白 只有孩子才能击中父母的 软肋 ,而最能让孩子甘愿充当 致命武器 的则是老师。在 乡政府 老师 学生 家长 这一链条上,老师、孩子和家长都是受害者,都是乡政府可以任意把玩的猎物。于是,在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时,对于那些手握公权、由国家和纳税人供养的政府官员而言,老师和孩子成为最有效的工具。   尽管《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没有任何的强硬之词,甚至是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其行径在本质上实为达一己之目的,与停水、断电等硬暴力相比,这样的 软暴力 则显得更加荒唐无耻。他们的恶行肆意踏奸民愿民意,亵渎国家权力机构的神圣。失却了有效的监督制约,乡政府等权力机关沦为少数人满足一已私利、侵害民权的 猛兽 ,就可能摧毁民众对国家机器 最后的信任 。 图片 URL : http://www.nnwb.com/newsimages/2008/1105/jrsp/33-1.jpg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607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