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植物大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植物大战僵尸》~“花粉篇”(一)
jeffhao 2017-3-19 11:21
《植战》之“花粉篇” I “东哥说花粉”第23篇 一提及《植战》,相信很多的小伙伴们一定都玩过的吧,但是,小伙伴们知道吗,其实这款游戏里面的植物还是有原型的哦,吼吼吼~~~ 那,本期的“东哥说花粉”,小东哥就带你走进这个魔幻的世界,去认识一下《植战》的植物原型吧,并且有彩蛋的哦,——还有这些植物的精美花粉照片奉上的哦,萌萌哒~~~ 好吧,先来认识一下默默 为我们生产阳光,提供经济来源,让我们能够种植更多的植物来抵御僵尸进攻的最基础的植物—— 向日葵 吧…… 是的,地球人都知道,向日葵的 原型就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向日葵 啦,…… 那我们来见识一下现实中的向日葵及其花粉长什么样子的吧…… 身为备受宠爱的进攻型选手,豌豆投手一直小东哥的最爱~~~ 随着 游戏的进行,豌豆投手也会慢慢变成雪花豌豆,双管豌豆等形象哦…… 原型为豆科豌豆属植物-豌豆 ,话说小东哥在重庆的那会儿,豌豆尖儿——就是豌豆的嫩芽,还是一种很好的火锅菜品哦~~~ 只需 用筷子 将豌豆尖儿轻轻夹起,放入沸腾的火锅中,几秒钟过后,便可以享受到豌豆独有的 那种 清香扑鼻 的 味道啦…… 你觉得这坚果墙像什么呢,其原型是什么呢??? 有人觉得像土豆,也有人觉得是巴旦木,么么哒~~~ 由于这个植物原版名字为Wall-Nut,直接翻译过来就成了“墙果”,鉴于核桃的英文是为walnut,所以,坚果墙的原型应该是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啦,之所以生造了一个“Wall-Nut”,也许Popcap Games只是想把这种植物比作一堵墙,这样就可以阻挡僵尸的前进啦~~~ 原型为禾本科玉米属植物-玉米 一提起玉米呀,自然就想起同济学苑食堂一楼卖的热气腾腾的玉米棒子啦,吼吼吼~~~ 每每晚餐过后,买上一根玉米棒子,走在校园的水杉大道、坐在“情人坡”边、倚在木桥之上、漫步在大操场的塑胶跑道上,边啃边走,别提有多惬意啦,萌萌哒…… 原型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绿野仙踪》里面的南瓜头吗??? 每次看完动画片之后,只要一见到南瓜,总忍不住想要给它挖出眼睛、鼻子和嘴巴来。 多么久远、又那么温暖的记忆呀,…… 原型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 西瓜,西瓜,圆又圆 红瓤黑子在里边 打来井水镇一镇 吃到嘴里凉又甜 ——儿歌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里, 如果遇见 炎热的夏天,父母亲能够在赶集归来,顺便捎带一只又大又圆的西瓜,对于我们小孩子,那将 是 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西瓜买回后,我们都舍 不 得将它 马上 切开,而是先把西瓜放到刚刚打来的冰凉的井水里泡上一阵子,…… 一直要等到傍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才可以去吃那又红又甜的西瓜,那情景,该是怎样的一种畅快淋漓呀…… 是啊,西瓜从来都是甜甜的。 可是,小伙伴们,你们吃过 “辣西瓜 ” 吗??? 小东哥就吃过呢,羞答答~~~ 那是发生在我小学时候的事情了: 原来,在我的老家,并没有种西瓜的传统,所以,每到夏天,要想吃到西瓜,就只能等到卖瓜的小贩 来了 ,我们才有机会 品尝那 难得一回 的 西瓜,呜呜呜~~~ 小时候的我,就一直在想,可不可以用吃过的西瓜种子自己来种出西瓜呢…… 终于,大概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那个好奇的小学生未能按捺住内心的小激动, 偷偷的 将吃过的西瓜种子,种在一片僻静的菜地里…… 从此,放学后,那个小学生就多了一份新的任务:去观察西瓜的长势。 慢慢的,西瓜种子从土里拱出来了,瓜籽的壳被破开了一条细细的缝,似掉未掉的挂在那白白嫩嫩的小茎上; 终于,那壳被挤掉了,小小的瓜苗正式吐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在太阳底下,显得那么的娇嫩与无助; 有那么几次,由于等不及,差一点,就真的做了刚刚课文里学到的那个“拔苗助长”的事情了,羞答答~~~ 再后来,瓜苗变成了瓜秧,开始扯起了瓜蔓,四下里胡乱着疯长着,好像要抓住夏天最后的尾巴,争取在这即将过去的艳阳里,结出属于自己的小西瓜,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个瓜…… 天道酬勤,凡是努力坚持的,最终都会收获到属于它自己的成果,哪怕它是一株晚种的西瓜秧。 后来,我种的那株西瓜,居然真的结了两个小西瓜,一个长成了 葫芦 的形状,另一个则变成了一个大号的 茄子 ,羞答答…… 我一直盼望着,盼望着,这两个小西瓜什么时候才会熟,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呢…… 对此,我一直不敢造次,细心的观察着西瓜每一天的变化,瓜叶是不是开始变黄了呀,小西瓜的花纹是不是变深呀? 我就这么耐心的查看着…… 一直到瓜蔓变黄,瓜叶全部凋零了…… 我想,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我的两个小西瓜应该变熟了吧…… 于是,我小心的摘下了我的小西瓜,一手拿一个,飞快的跑回了家,直奔厨房,将西瓜洗净,直接举起菜刀,就那么狠狠的切了下去…… 瓜瓤居然是红通通的…… 我好开心呀,我种的西瓜是熟的呢…… 我忍不住,先来一口,我觉得我的舌头、我的所有的味蕾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迎接那记忆里 甜甜蜜蜜 的味道啦…… 可是,为什么有几大滴泪水从那个小学生的脸颊划过呢??? 是因为太兴奋了吗,还是第一次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激动的呢??? 都不是,原来是被辣的掉出泪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画风变化的太快啦,…… 原来呀,这菜刀刚刚被妈妈切过辣椒,还没来得及洗呢,而我,由于太过着急,没有洗就直接拿来切西瓜了,呜呜呜~~~ 这就是小东哥吃 “辣西瓜” 的故事了…… 原型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 你知道生大蒜是可以吃的吗?还记得你第一次吃生大蒜的经历吗??? 我第一次吃生大蒜,却发生的比较晚,直到我读大学了,才第一次尝试着吃生大蒜…… 我读的是一所北方的师范院校,在那个年代里,作为学生,最流行的打工方式就是带家教了(当然,这也仅仅维系了一年;后来,学校开始有了新校区,我便开始往 来于 新老两个校区,俨然一个十足的小贩,小到牙签大到彩电,不一而足,这是后话)…… 话说我大一的时候,我带了一位初三要开始中考的家教…… 有一天吧,学生家长留我吃饭,是吃饺子,席间,她拿出一粒粒没有掰开的生大蒜,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很自然的递给了我几粒…… 看着他们津津有味的吃着生大蒜,我想,凡事都会有第一次,来吧,先尝一口吧…… 于是,后面是事情,尝过的小伙伴们都是知道的了,那一刻让我想起了我的那个 “辣西瓜” …… 原型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卷心菜 卷心菜,在我的老家往往被称为 “平包菜” ,与西瓜一样,也没有在我的老家种植…… 由于得不到卷心菜的种子,我也无法炮制我的“种西瓜”的套路,哈哈哈~~~ 每年到了所谓“青黄不接”的时节,即农历三四月的样子,地里新种的茄子呀、辣椒呀、西红柿呀、黄瓜呀,都还没有长成,能够吃到的新鲜蔬菜很少…… 这时候,从外面拉来的 “平包菜” 就成了最好的新鲜蔬菜啦…… 由于是花钱买来的,所以就显得异常珍贵,看着母亲认真的炒着咸肉包菜,那叫一个馋呀…… 但是,这种 对于 “平包菜” 的 美好记忆,也没能保持太久…… 再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里,大概是《篱笆,女人和狗》之类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吧,里面就有一个 “平包菜” 的镜头: 只见电视里面的那个女主角挥舞着菜刀,一边嘟嘟囔囔着,一边走向一大堆,是的,不是一颗,是一大堆的 “平包菜” ,胡乱着剁着,然后,随手就将剁好的 “平包菜” 扔进了旁边的猪圈…… 原来,被我们视作珍宝的 “平包菜” ,仅仅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居然廉价成了喂猪的猪菜了…… 原来, 很多我们手中的宝,也会是别人眼里的草 …… 原型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 与很多小伙伴们一样,我的第一次与仙人掌的亲密接触,也是从疼痛开始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个样子滴: 有一年吧,闹鸡瘟,我们小时候吧,还没有禽流感,H1N1等等说不出来由的代号的…… 反正吧,有几只下蛋的公鸡(被白云给带歪了~~),不,是老母鸡们,忽然有一天,在那个 “春眠不觉晓 ” 的日子, 她们集体开了一个碰头会,从此,原来此起彼伏的“咯咯哒”也绝迹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呀…… 母亲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偏方,说是喂母鸡们仙人掌吃,可以好起来的。 有一天,母亲从外婆家回来了,真的带回来几片传说中的仙人掌了…… 我很好奇,就忍不住去拨弄仙人掌,好奇怪呀,仙人掌怎么长的扁扁的呀,还有,怎么没有叶子呢,我就这么忘我的翻看着…… 忽然,我的手被扎了,不是很痛,却是一种很痒的感觉…… 我仔细去查看,也找不出扎我的刺儿…… 于是,我非常气恼,这是什么仙人掌呀,扎人还找不到刺儿,长的还真像一只大手掌呢…… 听到声音的母亲,赶紧跑过来,将我带到门口,在阳光底下,细心的帮我查找每一颗小小的刺儿…… 原来,仙人掌的刺儿,很细很细的,不仔细去看、去找,是很难发现的呢??? (其实这小小的刺儿,就是仙人掌异化的叶子呢 ) 后来,吃过仙人掌的母鸡们果然欢喜如常了,又开始每天大声的唱着快乐的歌,“咯咯哒”…… 从此,我对仙人掌的记忆,除了疼痛,也多了一份敬重与感激…… 再后来,我去了重庆,有一次,在海石公园出野外,下山途中,意外发现了一棵比我还要高的仙人掌,正开着金黄色的花儿呢~~~ 我小心翼翼的采集了仙人掌的花粉标本,也摘了一片仙人掌。 由于前车之鉴,这一次,采花及摘仙人掌均已安然无恙告终,吼吼吼~~~ 返校后,我将仙人掌种在绿化带的最里面,不会轻易的被别人发现的地方…… 转眼,来上海已经快6年了,我种的那棵仙人掌还在吗,一定都长成跟我一般高了吧,那一定也开了好几季的花儿了吧; 还是,早已被一个好事的人儿给拔了去…… 我的仙人掌呀……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东哥说花粉 ”,或者微信公共号搜寻“ 东哥说花粉 ”进行关注,更多精美花粉照片,植物趣事及近十年的专业采花手记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个人分类: 东哥说花粉|7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大战PM2.5
热度 8 clivia 2013-2-4 11:05
植物大战PM2.5
植物大战 PM2.5 【 2012 年 12 月 18 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北京发布了《危险的呼吸— PM2.5 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该报告 由绿色和平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研究编著,它指出 PM2.5 污染对公众健康有致命危害。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 2012 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 PM2.5 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高达 8572 人,因早死而致的经济损失将达 68 亿人民币。如何有效地降低城市空气中 PM2.5 浓度受到多方关注。种些能吸收 PM2.5 的植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花草树木是 滞尘“高手” PM2.5 ,又称可吸入肺部颗粒物,它是指 直径小于或者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大小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20 。 它是导致“黑肺”和灰霾天的主要凶手,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 与 PM2.5 相关的另外一个词是 PM10 ,它是指直径在 10 微米以下、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的总称,又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需要说明的是,可吸入颗粒物并不等于可吸入肺部颗粒物。 PM2.5 的主要成份来源广泛,主要是人为排放,有机动车黑烟、轮胎摩擦和生物质燃烧的碳黑、养殖场和种植业所用的氨盐、燃煤和机动车所排放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汽车喷漆和装修材料所挥发的有机物等。 PM2.5 还能吸附空气中的重金属物质。 目前 ,人们 并不能完全依赖通过控制污染源治理的办法以降低空气中 PM2.5 浓度 ,因此, 借助自然界的自我清除作用是缓解城市大气污染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 有研究显示: 绿化程度对颗粒物浓度影响很大。绿化覆盖率增高 , 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就减少。其中覆盖率为 98% 的区域 总悬浮颗粒物 浓度,仅有覆盖率为 5% 的区域 浓度 的 1/6 , 比覆盖率为 33% 的区域低 50% 以上 , 而覆盖率为 33% 的区域也比覆盖率为 5% 的区域低 59% 。 花草树木是 滞尘的“高手”,多种植物有利于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植物叶片因其表面特征 ( 如绒毛和腊质表皮等 ) 可以拦截和固定大气中的颗粒物 ,用植物来美化环境,并降低空气中的 PM2.5 浓度,一举多得 。 就北京而言,在城区里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叶表面越粗糙捕捉力越强 大多数植物具有 滞尘效应,为什么呢?这首先得从植物叶片的特征说起。原来,植物的叶表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光滑平整。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叶表面的皱褶、绒毛、油脂腺体以及附着的小水珠等清晰可见。表面粗糙、多绒毛和多油脂等特征有利于叶片阻挡、吸附和粘滞大气中的颗粒物。 当空气中的颗粒物随风经过绿化植物时 , 在重力和风的作用下 ,颗粒物会 沉降在植物表面 ,植物 通过枝叶截留和吸附颗粒物 , 实现滞尘效应。当含尘气流经过树冠时 , 一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被树叶阻挡而降落 , 另一部分滞留在枝叶表面。换句话说, 植物的 滞尘效应实际上是植物对自然的净化过程。 植被枝叶对粉尘的截留和吸附是暂时的 , 降雨后 , 粉尘会被雨水冲洗掉 , 在这个间隔期里 , 有的粉尘由于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重新返回空气中 。 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杂草 , 粘附其上的尘粒被雨水淋洗后 , 其枝叶又可重新恢复截留和吸附作用 , 周而复始 , 植物的滞尘能力也可不断地更新利用。 不同植物叶子表面的结构和 湿润性 不同,它们的滞尘量也各不相同 。 白蜡树和火棘树的叶子表面较平滑 , 叶表皮细胞排列整齐 , 滞尘量较小,而滞尘量较大的悬铃木 、 紫荆和紫薇 , 其叶表面上有密集纤毛或呈现出明显的脊状皱褶 , 并且结构越密集 、 凹凸越明显 , 越有利于粉尘的滞留。 一般说来, 同一树种在不同环境中的滞尘量也各不相同,植物在水泥厂附近的 滞尘量大于在公园内,这是因为水泥厂 产生的粉尘较多,而公园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中粉尘含量较少。 同种植物叶片离地面越近,叶面所截留的沙石类物质含量越高。 植物的 滞尘量还与季节和时段也有关系,春季的滞尘量最大,秋冬次之,夏季最后,这主要是因为春季刮风较为频繁,风中带有的灰尘也较多,而夏季因雨水冲刷频繁而滞尘量较少,到了冬季,落叶植物的滞尘能力大大降低。一天之内,植物在 上午 8 点至 10 点之间、下午 4 点至 6 点之间的滞尘量较大,这是因为这段时间是上下班高峰时段,汽车所引起的扬尘较多。 植物 PM2.5 捕捉能力大 PK 在 北京、深圳和吉林等 PM2.5 浓度较高的大城市里,究竟应该选择哪些滞尘植物 ?这些植物的滞尘能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 首先,植物滞尘量是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上所滞留灰尘的重量,现在多用一段时间内叶片滞尘的重量差来计算。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07 年将 柏类、杉类和松类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这三类常绿高大的乔木的滞尘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柏类、杉类、松类。 在深圳,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06 年发现,勒杜鹃 ( 又称三角梅 ) 的滞尘能力最强,达到 8.2220g ·m - 2 / 周;其次分别为蟛蜞菊 ( 又称黄花龙舌草 )8.1232 g·m - 2 / 周、福建茶 ( 一种常绿灌木 )6.7417 g·m - 2 / 周、小叶榕 ( 一种常绿乔木 )5.3140 g·m - 2 / 周、异叶爬墙虎 4.9480 g ·m - 2 / 周及台湾草 ( 多用作绿地草坪 )3.4435 g·m - 2 / 周。 三角梅 在吉林市,杜松、红皮云杉、火炬树、白桦、金露梅和榆叶梅等可作为优良的滞尘树种。在湖南省株洲市,人们发现阔叶乔木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由高到低分别是广玉兰、 棕榈 、大叶樟、香樟、杜英、栾树、枫香、悬柃木;阔叶灌木树种单位面积滞尘能力由强到弱分别是春鹃、 红花 檵木(别名红梽木)、红叶李、山茶花、珊瑚树、小叶女贞(又称小叶冬青)、十大功劳(又名八角刺)、桂花。 河南花木交易网( http://www.chinahm.net.cn/news/show.php?itemid=12814 )公布了最具有滞尘作用的植物。它们是榆树(金叶榆)、朴树、木槿、梧桐、泡桐、悬铃木、女贞、广玉兰、臭椿、龙柏、桧柏、楸树、刺楸、刺槐、楝树、构树、桑、夹竹桃、丝绵木、紫薇、乌桕、沙枣、槐树、核桃、珊瑚树、海桐、小叶女贞、棕榈、君迁子、石榴、无花果、木绣球、桃木、重阳木、榉树、蜡梅、栾树、喜树、木荚蓉、盐肤木。 紫薇 勤修草地不利于滞尘 一般说来,常绿乔木的滞尘能力大于阔叶灌木,阔叶灌木的滞尘能力大于阔叶乔木,进一步说 ,滞尘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针叶 、 草本 、 灌木 、 藤本 、 落叶乔木。 藤本植物虽然滞尘能力低 , 但可以阻滞不同高度的灰尘 ,可作为 很好的垂直绿化植物。 灌木的滞尘效果最明显 , 乔本植物离地 0. 6 米至 2.6 米 之间的叶片滞尘效果最好 , 草本植物有吸附力的表面积与其高度有关,当草地和灌木植物生长茂盛时 , 其叶面积总和比其占地面积大 22 ~ 30 倍 , 滞留和吸附颗粒物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街道绿带的滞尘效果主要取决于绿化带的密度和结构 , 其次才是宽度。在颗粒物污染严重地区应选择滞尘效果佳的绿化 , 科学配置草本、灌木 和 乔木的比例 , 形成立体绿化 , 每隔一周左右实施人工降雨或彻底冲淋树叶。对草地修剪过勤 , 不利于其滞尘性能发挥。 室内养小天使最能吸微尘 普通老百姓能做些什么,是不是家家户户种花草树木对治理 PM2.5 就有很大的帮助呢?不尽然。种花草树木当然可以降低灰尘浓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植物也会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消耗有限的水资源。种之前要有规划地种、科学地种。 有人将西红柿、茄子、辣椒、芹菜等数十种蔬菜培植成盆景,不仅能观赏,还能食用,这个方法很妙。但是,室内究竟种哪种植物才较为理想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 周杰良 , 闫文德 和 王建湘 测定了 7 种常见室内观叶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叶片滞尘能力 , 并利用数码相机对叶片拍照 , 研究叶片分形维数同滞尘能力的关系 。 结果表明 : 滞尘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小天使(又称仙羽蔓绿绒) 、 燕子掌 、 绿萝 、 发财树 、 吊兰 、 小叶榕 、 虎尾兰 。 分形维数大小依次为:虎尾兰 > 小天使 > 燕子掌 > 绿萝 > 发财树 > 吊兰 > 小叶榕 。 对一般的叶片而言 , 分形维数越大 , 叶面越粗糙 , 单位滞尘量越大 。 植物叶片的分维数越复杂,滞尘能力越强,例如,雪松的叶子是针形的,可以认为是 1 维的,而虎尾兰的叶片是片状的,可以认为是 2 维的,因此,雪松的叶子的滞尘能力不及虎尾兰叶片的滞尘能力。 总而言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城市植物种植,是最大限度发挥它们滞尘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紫荆
3762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和儿子玩植物大战僵尸 --- 如何避免孩子染上网瘾
热度 7 Furaibo 2012-9-28 20:14
我和儿子玩植物大战僵尸 --- 如何避免孩子染上网瘾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父母无不担心他们会染上网瘾。我也一样。不过,我不反对儿子玩游戏,对于他玩游戏的时间和次数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管得并不严厉。因为游戏常常成为孩子们在学校里交流、吹牛的资本,与其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还不如鼓励他玩游戏玩出花样。顺加引导,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一起玩游戏。我觉得这是防止他上瘾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我的水平比较差,跟儿子对战时,总是输给他;与他一起闯关时,总是上演“子救父命”的感人情节。这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也就会削弱他对于“闯关”成功的执着。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加深了父子之间的交流,还给了他一个当老师的机会,徒弟当然是我了。 不过,也有我教他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植物大战僵尸”后。我打开了安装目录下的一些僵尸图片,进行了几个修改。哈哈,僵尸的大头就变成了我! 在儿子的欢呼雀跃中,我给他讲了程序设计中数据与程序独立的道理,儿子半懂非懂的,开始让我教他怎样 把植物的脸改成他的脸。 遗憾的是,这个版本由于重装系统,已不复存在。不过,随着钓鱼岛事件的升温,僵尸的头又变成了野田 。 图片来自网络,哈哈! 通过我的引导,儿子对编程产生了兴趣,今年暑假,已开始央求我教他编程了。当我们编写成功关于对“阿衰”的小吃问卷调查程序,当选择“臭豆腐”时,“阿衰”欢呼。儿子又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父子版的“植物大战僵尸”,也成了我在讲解程序的数据独立性时,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小花絮。
485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犯下的错误会积累,获得的成功会消失
热度 1 ywang69 2012-6-5 08:34
(看到老友YHJ空间的日志觉得很有道理,忍不住转了,小时候我很爱玩的坦克大战给我的启示:团结协作很重要,否则两个人都冲锋在前,大本营被炸大家就前功尽弃。只是不知道游戏设计者是否也有这层深意。) 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犯下的错误会积累,获得的成功会消失; 植物大战僵尸告诉我们:须常调整状态,方能应付不同挑战; 愤怒的小鸟告诉我们:有时沉下身心,是为了飞的更高; 跑跑卡丁车告诉我们:永远别觉得时间还多,可以浪费; 水果忍者告诉我们:水果与炸弹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个人分类: 道听途说|575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