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大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安大略的风
heterophylly 2015-4-28 10:25
夏夜, 风夹着雨, 从远处袭来, 安大略湖畔, 摇曳着的水, 像风, 晃动着柳, 映衬在微明的天空, 多像你的裙摆,
个人分类: 记忆|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6分钟超强锻炼等同6小时
tzwu 2011-3-3 23:14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经常不得不在工作、家庭、健身娱乐中寻找平衡点。对于那些渴望拥有健康体魄的忙人或懒人来说,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堪称福音。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每星期进行6分钟的超强度锻炼,其健身效果与每周6小时相同。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马丁·吉巴拉教授的研究成果,那些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锻炼一族完全可以改变目前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锻炼计划,将时间缩减至每周3次、每次2分钟。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锻炼效果却基本相同。      不过,短短2分钟的锻炼却非比寻常,要求身体超速运转,锻炼者必须在固定单车上用尽全力,拼命蹬车,每30秒为一组,分4组完成。试验表明,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锻炼功效,锻炼者必须能够忍受超强度运动所带来的不适。研究人员提醒,这种超速锻炼具有一定风险,想尝试的人应该首先向医生或健身指导进行健康咨询。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出版的《应用生理学杂志》月刊上。研究过程中,共有23人参加了测试,他们的年龄分别在25岁至35岁之间,男女均有。      试验中,测试者被要求骑固定单车近30公里,然后计算他们所用时间。第一组中速蹬车,用了2小时;第二组快速蹬车,60秒钟一组,共用了10分钟;第三组超速蹬车,30秒钟一组,只用了2分钟。      之后,测试者参与了其他锻炼项目。两星期后,3个试验小组被要求重复上述蹬车试验,每个测试者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提高的程度基本相当。此外,其他测试结果显示,测试者肌肉获得氧气比率的提高程度也相同。研究还发现,2分钟的超强锻炼所产生的肌肉酶,与花10倍长时间锻炼所产生的肌肉酶一样多。肌肉酶对于预防二型糖尿病有重要作用。 摘自2005年7月29日《中国民航报》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1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打假”名人方舟子遭遇打假 被曝剽窃他人著作
suntao 2011-2-26 22:10
“打假”名人方舟子 被曝剽窃他人著作   近日,北京一自称“以科学和事实打方舟子的假”的网友“打假巡抚”在微博曝光方舟子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昨日,“打假巡抚”再次于微博曝光:光明网正式发表方舟子抄袭的事情。此事立即在微博上炸开了锅,短短几个小时,该条微博被转发226次,评论上百条。   根据“打假巡抚”提供的网页链接,记者打开光明网,该报道于2011年1月26日发表,以《创作、翻译、编译、还是抄袭?——评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为题,原稿刊登来自美国的华人学者葛莘博士来稿。该报道主要讨论方舟子发表于2002年第4期《牛顿-科学杂志》上的《“智商”的误区》一文。   葛莘博士于几年前阅读这篇文章时,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近日“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葛莘博士提到,原来这篇文章基本上是根据两本英文书翻译而成。这两本书一本是已故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史学者古尔德写的《误测人类》,另一本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数学教授道尼写的《对,我们没有中子》,这两本书各有一章专门讲述“智商”的发展史。古尔德的书属于学术著术,篇幅比较大,叙述详细,论证严密,引用文字也比较多。而道尼的书,则属于反“伪科学”的科普书,文字浅显,篇幅也比较简短。   “而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实际上就是以道尼的文章为骨架,然后根据古尔德的文章来充实内容写成的。”葛莘博士对三者的文章进行详细比较,总结出三者的结构、观点、文字都很相似或相同,甚至就连出现的错误都相同。这问题的性质是创作、翻译、编译还是抄袭呢?葛莘博士说,撰写科普文章,一般可以分为创作、翻译、编译几种方式,方舟子根本就不“具有必要的学科知识”,他也根本就没有“阅读原始论文”,方舟子的这篇文章,即使不是照译别人的文章,也不能算是创作。方舟子在文章中没有透露原作者的半点信息,并且把这篇文章当作了自己的作品一再发表,所以方舟子的这篇作品不是合法的翻译作品。 葛莘博士总结道,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是一篇跨国界、跨语言、侵犯他人版权的全面抄袭之作。   此外,“打假巡抚”还在微博上发布方舟子一系列涉嫌抄袭造假案例汇总。“打假巡抚”的微博引起众网友的围观。大多网友惊讶于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居然也被曝抄袭作假,有网友表示“极其震惊”。   有网友认为,方舟子是一位“伪道德高佬”,“打假也终于轮到方舟子”,以“科学和事实打方舟子的假”。有网友认为,方舟子应该在其自身专业领域内发挥一些科普努力,而不应以科普的名义勉为其难广泛涉猎。有网友评论说:“方舟子有些不懂的东西,他也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打中医,这是一个十分愚昧的人做的事儿;比如打宗教,这更愚昧,你讲科学,人家是宗教,宗教跟科学本身就两码事儿。”   不过,对于方舟子涉嫌抄袭作假的披露,也有部分网友对此表示质疑。有网友提出,如何界定抄袭以及谁来界定抄袭都是值得认真讨论的话题。有网友质疑,葛莘博士为何会远在美国而特意关心方舟子的文章,这其中或许有内情。   记者浏览网友的评论,大多网友还是希望能够尽快查出真相,并期待方舟子能对此作出回应。直至昨晚记者截稿时,方舟子仍未在其微博上对此事作出回应。记者 郑健阳 media_span_url('http://szsb.sznews.com/html/2011-02/25/content_1454002.htm')
1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大略的秋色(二五)
王汉森 2011-2-4 13:18
安大略的秋色(二五)
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大略的秋色(二四)
热度 1 王汉森 2011-1-26 10:59
安大略的秋色(二四)
1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