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合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蛙鸣
热度 5 dxk990720 2012-4-28 18:57
最近,总是能听到楼下的小区景观池塘里传来的阵阵蛙声,尤其是在雨后的夜晚,更是热闹非凡。 傍晚听着蛙声很是舒服,但到了深夜,就未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了,太太的睡眠质量不是很好,很容易被阵阵蛙鸣搅醒,因此,煞是苦恼。 而我却不然,我把蛙的叫声当做一种极好的催眠曲。 蛙声如丝竹,似管弦,有时像小夜曲,有时像交响乐,从而构成了嚣嚣夏声中特有的旋律。也许是出于对蛙鸣的格外迷恋,在宋代就有了专门的“听蛙轩”,有人专门为之题词或赋诗。蛙声令人迷恋,因为它没有矫揉之迹,造作之痕,充满天籁之趣,更见自然之音。它虽然听来节奏简单,旋律粗糙,而这却是天赋之韵,造化之功(引自:安立志《蛙鸣诗趣》)。 我是一个喜欢迟睡的人,每当深夜,坐在书房里,听着酣畅淋漓的蛙声,我总是能感觉到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 作为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此时,我总是在想,我要是变成一只青蛙多好啊,在这个大合唱中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尽情地享受这短暂的生命所带来的快意,那该是多么酣畅淋漓的一生啊,痛哉!快哉! 但是,听蛙鸣也是需要心情的,古今描述蛙鸣的著名诗词很多,并且各有各的味道,不信请看下面几首诗词,您能分别从中读出他们的味道吗?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蛙声 唐·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过野塘用杜老韵 宋·丘葵 蛙浮成出字,雨点作圆纹。 荷叶多於草,炊烟远似云。 水清鱼可数,村近鸭成群。 何日营茅屋,来兹避世纷。 有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咏蛙 清末 郑正鹄 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 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蛙鸣 类别:现代诗歌   作者:紫夜秋风   发表日期:2011-12-29 22:39:17 编者按:几声蛙鸣,几多哀唱!    夜晚推窗   听见蛙声连响   惊奇!   在小区的人工湖旁   在这样狭小的地方   我还能听见蛙的哀唱      曾几何时   农村土地征用   建厂建房   轰隆隆的大型机器   毁灭了庄稼   伐倒了树木   推倒了农舍   填埋了池塘   可怜的你!   被逼到了小区的人工湖旁   远离了池塘   远离了家乡      无数个夜晚来临的时候   你在低声哀唱   再也听不到昆虫的共鸣曲   再也闻不到稻花的芬芳   吃不到可口的虫子   喝不到甜美的琼浆      风和日丽的日子   你在低声哀唱   哀唱远方的朋友   再也看不见水中流连嬉戏的鱼儿   再也不能浮在水草上慵懒的晒着太阳      无数个烈日炙烤的时候   你在低声的哀唱   再也不能把荷叶当做片片遮阳伞   再也不能把浮萍当作伪装的衣裳   你在人工湖这个方寸的地方   哀唱远方的朋友   思念远方的家乡
39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五一大合唱节目 走进新食代(QQ词)
biofuture 2012-4-28 10:01
[转载]五一大合唱节目 走进新食代(QQ词)
同学转来新时代五一歌,紧跟时代潮流,紧贴时代精神,分享一下: 放松一下: 五一大合唱节目 走进新食代(QQ词) 总想对你表白, 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 总想对你倾诉, 地沟油作美味饭菜, 千锤百炼的中国人, 百毒不侵走进新食代, 啊~,我们百毒不侵, 走进了新食代。 我们吃着苏丹红, 药浸龙虾红起来, 我们啃着染色的馒头, 瘦肉精猪肉端上来。 勤劳勇敢的生意人, 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 再接再厉皮鞋抗癌 走进新食代 ! 再加张图:
2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知青“占领华盛顿”大合唱
xupeiyang 2011-12-7 16:09
2011 年 10 月 23 日,正当众多美国民众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 (Occupy Washington, DC) 之时,近 200 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知青们,也从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印第安那各地赶来,与当地华盛顿知青会合,在美国著名的 Strathmore 音乐厅,演出了一幕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的大合唱。 请进 http://www.56.com/w25/play_album-aid-9658027_vid-NjQyMzA3Mzc.html 演出录像(国内版): http://www.56.com/w25/album-aid-9658027.html Yourtube (海外版): http://sygqchorus.org/StrathmorePerformance.aspx 凤凰卫视对苏炜的专题采访 http://v.ifeng.com/his/201008/d11f6cac-d2aa-4c16- 一. 《序曲:岁月甘泉》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4:16 二. 《汽笛一声海天阔》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6:13 三. 《垦荒曲》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4:56 四. 《半湾银月半湾潮》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4:55 五. 《一封家书》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9:12 六. 《山的壮想》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6:02 七. 《我们回来啦》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3:25 八. 《终曲:情系青山》_印城华夏文化中心ICCCI合唱团在华盛顿 05:34
个人分类: 我爱唱歌|3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知青在华盛顿登台大合唱(照片掠影)
黄安年 2011-11-25 00:27
[转载]中国知青在华盛顿登台大合唱(照片掠影)
中国知青 在 华盛顿 登台大合唱(照片掠影) 黄安年下载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1 月 24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中国知青 在 华盛顿 登台大合唱文字说明及笔者感言请见《 有感于《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大合唱》》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1 月 24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11388 ) 下面的照片 22 张是笔者从 http://sygqchorus.org/StrathmorePerformance.aspx 中截下的。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中国知青“占领华盛顿”大合唱》
热度 1 黄安年 2011-11-24 20:45
有感于《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大合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1 月 24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看到许令仪老师转发 shangzhiyuan2008@126.com 的今日推荐 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大合唱, 颇有所感。 如果没有文革,中国怎么会有那么多“知青”?“知青”在我国当代社会文化教育领域中是个特殊的记忆名词 , “知青”岁月是文化教育断层的岁月,又是文化教育需要传承的一代 , 因而中国“知青”大合唱的意义不言而喻。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 那会有那么多的“知青”来到美国并且站住了脚跟 , 其中有的已经是海归中的中梁抵柱。他们是中国改革方案后第一代留学潮的主力 , 也是美中文化交流的使者。 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大合唱称作中国知青大合唱 “ 登台华盛顿 ” 也许更加贴切 , 我们有歌唱家,文艺工作者登台华盛顿的 , 但是在美国的中国学人尤其是中国知识青年一代,登台华盛顿大合唱,还是第一回。 吃一堑,长一智,文革不应也不会再现 , 知青一代不应也不会重现,记住它是必要的,重要的是不应重现。 下面是传来的文字说明: 发送日期: 2011 年 11 月 24 日 , 星期四 , 下午 1:26 主题 : Fw:Fw: 今日推荐 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大合唱 最好先看对词作者的采访 此件值得一阅。历史总归是历史,不可能遗忘,应该总结。 自己或者亲人有知青经历的人,看看这个节目和人物专访,该有感慨吧! 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2011-10-25 11:13:27 2011 年 10 月 23 日 ,正当众多美国民众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 (Occupy Washington, DC) 之时,近 200 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知青们,也从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印第安那各地赶来,与当地华盛顿知青会合,在美国著名的 Strathmore 音乐厅,演出了一幕中国知青 “ 占领华盛顿 ” 的大合唱。 什么叫辉煌?这才叫辉煌! 在这样音乐厅演出,此生足矣! 演出前后,有以下四大镜头值得记录。 其一,在正式演出前,美国耶鲁大学乐队指挥 Thomas Duffy 向 2000 名中外观众,引用了著名耶鲁中国史教授史景迁对文革和知青的阐释: 美国人只知道文革是一次疯狂的造神运动,其实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乌托邦,是 2000 万年轻人整整一代的理想、记忆和生命的凝结。我们可以嘲笑、惊奇和辱骂,但不可以遗忘和误解。 耶鲁大学乐队指挥 Tom Duffy 。他不懂中文,但对中文歌词竟能倒背如流。犹如我们唱意大利歌剧。 年轻的耶鲁乐队成员。他们都是业余乐手,但许多人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和政治学。他们告诉本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比较文化和比较政治学的体验。 随后,指挥请在座的观众中,曾有上山下乡经历者起立,接受大家的敬意;也请有兄弟、姐妹、父母插队经历的观众起立;尤其是,他请 200 位演唱者中,本人和家人有插队经历者举手,竟然有 70% 左右歌友,神情庄严地举起双手,全场以雷鸣般的掌声,向演唱者表示敬意。这段插曲,充分起到了活跃气氛、上下互动的艺术效果,并引领全场预先进入文革的氛围和知青的意境。 其二,近 200 个中国人竟能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摒弃私利,全力以赴,证明海外华人并不是一盘散沙。据初步调查,多数演唱者的背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出生于 1950 和 1960 年代; 1978 年前当过工农兵;文革结束后第一批考入大学; 1980 年代留学美国;目前大多是定居美国的专业人士,包括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公司老板等。 理论上,这些人最热爱自由,最讨厌被管束,但大到演出、合练,小到吃饭排队、衣食住行,处处服从指挥、时时遵守纪律。我们在台上必须挺立不动长达 60 分钟之久,任何人都不许瘙痒、乱动。本人戏称:想当年,邱少云宁愿被火烧死,也纹丝不动,而我们为了 “ 占领华盛顿 ” ,响应美国穷人 “ 杀富济贫 ” 的革命号召,这点小小折磨,何足挂齿? 其三, 组织者的巨大能量,折射出文革知青的素质。文革培养了一代演说家、书法家、组织家和歌唱家,这些知青精英又经过近 30 年美国主流社会的洗礼,各种组织才能更加如火纯清。 为了组织这台演出,首先需要将 200 个 “ 日理万机 ” 、 “ 犹如散沙 ” 的专业人士集中整整一年,进行艰苦而又风雨无阻地排练;其次需要筹款,租一个场地就要 30000 美元,所有交通和膳食费用都需要自筹;再次需要确定独唱演员、乐队、指挥、场地、艺术总监、排练指挥;当然还包括极为繁重和硕碎的接待、交通、膳食、摄影、录像、剧务、财务、网站、字幕、服装、化妆和售票等。 一位参加演出的美国朋友从内心里感叹:只有你们这批中国人,才能完成这种不可能的任务,这才是中国真正的软实力,幸运的是,你们都留在了美国,不然的话,美国是斗不过中国的。 其四,演出前后,当地的哥们为我 “ 接风洗尘 ” ,共同分享了他们对上山下乡的观感。需要一提的是,华盛顿和马里兰是我 “ 早年 ” 留学的第一站。根据移民学的研究,第一代移民在外国转了一圈的人生,最难忘和最喜欢的往往是第一站,犹如 “ 初恋 ” ,刻骨而且铭心。所以,冥冥中,在离开华盛顿后的 19 年里,我跳槽的首选一直是华盛顿。无奈,美国首都的门槛太高了。希望并且相信本人的旅美生涯,能在华盛顿划下句号。在演出前后两次聚会时,许多哥们已是 20 年不曾谋面,但回忆当年的洋插和曾经的土插,所有的时光距离,都在拥抱和欢笑中消失。 一位好哥们是华盛顿黄河合唱团的 founding father ,经历过插队,现为一家企业的老板认为,整场演出勾起了他难以抑制的知青情怀,常常听得热泪盈眶;另一位没有插过队的说,尽管没吃过猪肉,但看过猪跑,那第五首中 “ 想妈妈 ” 的唱词,使她不禁情绪难以控制。尤其是,所有在场的哥们都表示,我们合唱的水准太高了,其中一位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女中音专业出身,也由衷敬佩我们的 “ 半专业 ” 水准。 通过这次合唱,本人也总结了一些大合唱的技巧,与各位博友分享。第一,宁愿不唱,也不要乱唱。合唱最忌讳单独突然 “ 放炮 ” 。第二,合唱的真谛是合,而不是个人作秀。每当唱到高音,个别人很容易引亢高歌,忘乎所以,结果严重破坏团体的和谐;第三,合唱最容易唱快,解决之道就是眼睛死死盯着指挥。第四,紧跟众人是必要的,但众人并一定是正确的。在印第安那的演出,我们多次犯了全体男高音不出声的大忌,也许是太忌讳 “ 放炮 ” ,也许是希望紧跟大多数,结果全军尽 “ 默 ” ,惨不忍听。好在这次在华盛顿,我们吸取教训,获得空前成功。 目前,正在酝酿下一次演出在芝加哥举行。这将是考验我们这里哥们能量的一次机会和挑战。 附上演出录像(国内版): http://www.56.com/w25/album-aid-9658027.html 附上 Yourtube (海外版): http://sygqchorus.org/StrathmorePerformance.aspx 也请观看凤凰卫视对苏炜的专题采访。 http://v.ifeng.com/his/201008/d11f6cac-d2aa-4c16-
2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辛亥百年音乐会》(3):欣赏红歌大合唱【祖国颂】
热度 2 liwei999 2011-10-2 18:09
《辛亥百年音乐会》(3):欣赏红歌大合唱【祖国颂】
有朋友问:你的文艺报道是什么路子?报道交响合唱音乐会,写了三期了,既不谈合唱,也不谈领唱,甚至国际级声乐大师高曼华也还没有提到。 业余报道,哪里有什么路子。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感而发而已。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有感也不见得能发。要赶巧,看时间和情绪,往往一个叉就打过去了。〔时/事〕过境迁,往往就回不到那个状态。受众也是如此,兴奋点过去了,就过去了。现代生活把很多人异化成似乎只剩下短期记忆了。《百年辛亥》上周五举行庆功餐会,算是正式结束了这场上千华人参与的大型文艺活动。 然而,我还是要谈一下合唱。大合唱这种形式,以前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常有,感觉是,就跟习武练功似的,参与的乐趣多于表演的价值。首先,大家能聚在一起,就有了某种气场,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现代人的孤独中,合唱是一剂良药,有助于身心 健康 。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红歌合唱有《东方红》、《国际歌》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其中最为悲壮的要数《国际歌》(年轻时候我们往往唱得热泪盈眶,很多年前的那个夜里,学生们唱的《国际歌》像滚雷一样飘来,让人心颤不已)。要论艺术性,还是这首《祖国颂》, 乔羽作词, 刘炽谱曲,豪迈不失优美,正如合唱团老友霄大姐说的: 引用: 源远流长的作品也许不会超过1%。“祖国颂” (太阳跳出了东海,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过去50年了,仍不失它的优美,和婉,庄严,仍被作为好的合唱在传唱。 摘自《霄云:关于《华夏礼赞》致立委》: www.starlakeporch.net ] 请听: 国内土豆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7HRwGiVqz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NeKUWek1g 领唱是小梅和亮歌,是老 朋友 了。他们是老搭档,配合默契,无论是以前缠绵的爱情歌曲,还是这次豪迈的红歌。小梅唱完第一节,脸上写满了抒发后的心满意足,她的灿烂笑容极富感染力。亮歌以他特有的音色,接下来一步步推进。当两人唱到 “ 哪怕它黄河之水天上来 ” 时候,一种新时代的豪情溢满大厅。紧接着,大合唱回到开始的 “ 啊……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 ”,真是回肠荡气,绕梁不绝。 演出结束,我上台找小梅和亮歌合影。小梅自从搬家到洛杉矶以后,就不常见到了。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 还有一个小插曲,小梅说,你知道这里有一位粉丝么。我说:我不就是你的粉丝么?她说,我说的是我的一位朋友,她特别喜欢看你的博客,是你的忠实粉丝呢。拉着我的手,就去见这位粉丝。只听说演员、模特有粉丝,没想到我这个信笔涂鸦的网虫,也有了粉丝。快快快,合个影,小梅说。
个人分类: 文艺点评|515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