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医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评论:南方所和中康资讯连续4年报中国医药电商规模差异3倍多!
francy 2017-4-12 07:13
【数据来源】 2017年4月11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电商论坛上(注:本人不在会场),有一位参会代表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工作群中上传了一位演讲嘉宾PPT内容,其中有一图引用了“中康资讯”2016年中国医药电商的规模,而且附上了自2013年以来近4年的变化。 引自“中康资讯”公布中国医药电商的规模公布数据 看了这张图,让本人又找回了2017年4月8日米内网(米内网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管/医药圈业内都简称它为“南方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署名“白羽”的《我国药品销售额14975亿是怎么来的?》 原创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jteayuUz3v6-dPedB7iS4Q )介绍有关电子商务的数据(从2010年开始就有): “南方所”中国医药电商的规模 公布数据 拿出其中可以对比的近4年公布数据,一对比,挺吓人: 中国医药电商的规模“南方所”和“中康资讯”公布数据差异 这是本人近几年开始关注国内提供中国医药电商规模的机构数据中,发现特别不可思议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4年,一直没有见到有一篇文章、那怕象本人一样以个人观点提出质疑,这背后其实是存在着中国医药产业界对数据公布社会责任的缺失,本文先探讨其中三个问题: 第一、同在广州的“南方所”和“中康资讯”两个机构,看中国医药电商规模为何这么“走眼”? “南方所”和“中康资讯”两个机构都在广州市,本人也是广东中山人,而且1988年就是“广东省市场营销学会”的会员(研究生导师是温力虎教授),在广东生活、工作了39年才到了北京从事网络媒体工作,算是对广东人、广东机构做事风格有所了解。不过,见到连续4年“南方所”和“中康资讯”两个机构,看中国医药电商规模差异数这么“走眼”还是十分惊异: 简单地点,通常有几种可能性:一是双方统计数据表格定义有很大差异、二是统计数据来源(例如出处)有很大差异、三是统计数据的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四是其中有一方统计数据造假(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 总之,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层次有法律规制的问题。 第二、乱发中国医药产业经济规模数据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http://www.stats.gov.cn/zjtj/tjfg/tjfl/200906/t20090629_8791.html ) 这部法律有这么一些规制条款值得所有乐于发布中国医药产业经济规模数据的机构认真学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第八条 统计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统计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对检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的;   (三)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四)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五)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一条 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分明显,“南方所”和“中康资讯”两个机构,看中国医药电商规模有3倍多差异,是存在严重的数据失真问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十一条 可以最高被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中国医药产业经济规模数据需要有包括媒体在内的第三方监督 自从2015年3月31日加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并且经过了三个年头、整整2年的跟踪采访和报道,发现这个医药圈子总有一种“七剑下天山”的江湖味,其中最为不能接受的是数据造假,尤其是涉及产业形象的年终报告数据,这涉及到这个行业被公众认可的诚信问题,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医药产业的人士警惕。 本人建议:公布2017年有关中国医药产业经济规模数据需要有包括媒体在内的第三方监督,彻底纠正目前这种无序、乱发布产业经济规模数据的状态。 沈阳 5:50 2017-4-12 写于北京家中 【相关问题文章】《医药产业经济观察( http://w.org.cn/user1/4/subject/328.html )》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经济|3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网药品频道建成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近百位正副会长专栏
francy 2017-2-17 15:58
首页 药品频道 活动报道 正文 光明网药品频道建成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近百位正副会长专栏 2017-02-1615:34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7-02-1615:34:50 来源: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孟圆    光明网讯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光明网药品频道建成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近百位正副会长专栏(入口地址: http://yp.gmw.cn/node_78225.htm ),据了解,这是国内目前新闻网站中第一个系统地展示医药产业杰出人物观点的新闻频道。   光明网药品频道建于2012年8月,并且一直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新闻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的指导。5年多来,一直作为国家局新闻延伸而展开大众新闻宣传传播,在药品行业内深受大家关注和支持。2015年4月开始,光明网药品频道同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合作,共建了一批更加符合药品行业特点的栏目。   目前,光明网药品频道包括:权威发布、食药舆情、政策法规、产业视野、专家说药、用药指南、曝光台、新闻发布会、协会动态、图片报道、专家?专栏、科技科普、云端药信、健康视频、视频报道、光明药评、国医馆、上市药企、急救用药、人道公益等20个栏目,全方位传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权威新闻、宣传报道信息,又及时传播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约6000家会员企业、近20万家连锁、单体社会药店、几百家医药工业、医药批发、医药教育、执业药师、中医馆等全产业链动态信息。在2015-2016年一年半时间,共发布了150篇原创报道、评论稿,字数达到60多万字,是国内大众媒体中深度关注医药行业的一个平台。2016年9月,又新建了国医馆频道(网址: http://gyg.gmw.cn )和药店频道(网址: http://dyyd.gmw.cn ),全方位地展现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这个平台上的医药行业风貌。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近百位正副会长专栏,除了介绍他们的材料,还及时传播代表他们专业视野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让大家看出中国医药行业、尤其是近20年来发展壮大的民营医药行业企业家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的观点和精神风貌。 (编辑沈阳) 【相关新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近百位正副会长专栏 http://yp.gmw.cn/2017-02/16/content_23744000.htm
个人分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往事再回首,篇章再续
热度 4 zjnjnu 2016-7-5 23:38
科学网博客在我从读研究生时就开始了,曾经也成为博主委员会成员,自毕业到现在,一晃五年时间匆匆而过,科学网依旧还是那个科学网,我可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我。 五年职场生涯的洗礼,足以让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宦海沉浮的老油条。回忆过去的五年,几经辗转,也算在目前的中国医药市场营销行业有了一点点的成绩和心得。但伴随着我一起成长的也有很多心酸和苦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一天的过往,有太多的记忆和反思,不断的苦楚和心酸也让我变得更加的成熟。 往前几日,偶尔想起科学网博客我这一亩三分地,输入网址的时候也还回忆了片刻,密码和用户名也想了又想。登陆后看到太多的朋友,茫茫人海中的陌生人,给我塞进来了许多的短信留言和好友申请,有问我为啥不继续更新的,也有给我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当然还有更多的是很多朋友通过我的博文了解了药学的一些相关内容。其中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有两点: 1 、我大学本科时期的系主任老师,在我博客上面给予了留言,瞬间把我的记忆勾回到了大学的美好时光。也很高兴后来联系到了老师,也添加了微信。 2 、有个研究生同学看到我博客的真实名字,与一篇 SCI 论文联系起来了,给我发来邮件了解论文是否是我的作品,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章细节。看了看自己当年的学术论文和专利申请,有好多做科研的朋友给予了引用。相关的投稿杂志也从当年的 IF3.16 分到现在的接近 4 分,文章受到其他科研朋友的关注,我很开心。 或许我真的应该继续写下去,也继续锻炼下自己的文笔。现在我从事的是医药市场营销相关工作,或许未来我可以继续为大家剖析中国医药市场的各种现象和背后的故事。最后附上我前段时间写的一首打油诗,亲爱的朋友们能读出其中的故事么?如果明了,欢迎留言,说不定有福利惊喜哦。 翻卷史事纸上现,沧桑岁月风云变; 窥看诸葛蜀汉情,空留益州武侯祠; 事必躬亲蜡炬灰,不敌庸主弃国飞; 一代英豪惜落幕,凄惨最是君臣路; 以史为镜正衣冠,修身养性九重天; 莫道世间温情浅,多思对视笑面脸; 沧海一粟何所言,捐流入海掀波澜; 勠力同心挥洒汗,莫留悔恨长相谈。
个人分类: 职场生涯|5184 次阅读|7 个评论
反贿赂风暴席卷中国医药行业
ScienceNews 2013-10-10 15:40
作者:见习记者 张文静 刚刚进入秋天的中国,已经开始有了些许“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丝丝凉意。这样的天气也许正映衬了包括葛兰素史克(GSK)、赛诺菲、诺华等在内的众多制药巨头此刻的心情。 在中国一场规模空前的医药商业贿赂整治风暴中,这些大型跨国制药公司注定要迎接一个“多事之秋”。 除了“谁会是下一个”之外,人们关心的还有,这场声势浩大的医药反腐行动对于正在进行全球制药研发中心路上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谁被抓了?” 刚刚过去的这两个月,全球知名的大型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6月初,GSK中国区研发中心的多位高管因为一篇2010年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论证白细胞介素7(IL7)对多发性硬化症起到关键作用的学术论文数据造假,辞职或被解雇。此后,GSK停止了相关药物的一期临床试验,并要求撤销该篇论文。7月末,《纽约时报》援引该公司内部消息称,由GSK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研制的其他药物也同样存在问题。 如果说数据造假事件只是前奏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贿赂门丑闻则使得GSK真正走入了风暴中心。 7月11日,中国政府指控GSK中国的高管贿赂官员、医院职员和医生以推广和销售该公司的药物。据报道,4名GSK中国高管、至少18名其他雇员和医务人员已经被拘捕。 7月末,GSK替换了中国区的总经理,并在一份声明中确认称:“某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本公司的流程和控制范围。”GSK同时承诺,将降低该公司药物在中国的价格。 对于医药行业内部人士来说,GSK被指控的内容并没有让他们感到特别震惊。GSK贿赂门“绝不是孤立的事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委员黄彦忠(音译)说。 去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礼来制药公司违反《反海外腐败法》,通过温泉疗养、珠宝和现金等向中国医生行贿。行业内部人士称,跨国公司从所在国同行处获得线索,对药物销售给予丰厚回报,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常见的做法。 如今,除了GSK外,中国医药反腐的这把火也烧到了其他制药巨头身上。就在GSK贿赂门事件发生不久,法国大型制药公司赛诺菲也被曝出在2007年前后,借“研究经费”的名义,向79家医院的503位医生行贿,总额超过169万元。 紧接着,瑞士诺华制药被指在北京地区销售每支价格高达1.3万元的药物“善龙”时,公司领导要求员工“用5万元买50支销量”,借“推广费”之名行贿医生。 而最近,全球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商——丹麦诺和诺德又成为了另一家受到中国监管部门调查的外资制药企业。此外,还有多家中外药企不同程度地卷入贿赂门。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跨国制药公司人心惶惶。有业内人士打趣说,现在外资医药企业人员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便是:“谁被抓了?” 位于中国的全球医药研发中心 医药巨头在中国的贿赂门丑闻,以及其后发生的反腐风暴,之所以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事件本身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也由于其发生的特殊背景。 这场风暴发生之时,恰逢中国,特别是上海,正处在向全球大型制药企业研究重地迈进的高速发展之中。为推动中国成为全球药物研发中心,中国政府官员以市场准入为回报来吸引研发投资。 早在2007年7月,《科学》杂志就在一篇报道中称,拥有充足科研人员和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大量患者库的中国,正在吸引着全世界的制药巨头汇聚于此。这些跨国制药公司或关闭或缩减在美国和欧洲的研发中心,纷纷将业务搬到了上海或北京。 而在这些医药巨头中,GSK无疑是重要的一员。在过去的20年中,GSK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1.63亿美元。2007年,这个全球知名的跨国制药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致力于神经退行性变的研究。 其他大型制药公司也不甘示弱。辉瑞在其上海研发中心的投资已经超过1.5亿美元,而另一制药巨头默克公司也在2011年承诺5年内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5亿美元。 目前,中国拥有基数庞大、老龄化趋快、富裕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口现状,与此相对应的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持续增加。 由此,各大制药公司在中国的药物研发重点锁定那些亚洲常见的疾病上。比如,诺华制药公司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就专注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上海研发中心则主要研制治疗肝癌和胃癌的相关药物。 同时,一支由效率非凡的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组成的大部队,通过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将药物研发之路变得更加通畅。此外,中国法律规定,制药公司研发的新药要想在中国注册,就必须在中国患者身上进行过试验。 种种因素推动全球制药公司瞄准中国。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世界前十大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收益,已经从2006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0亿美元。 就在迅速涌入中国的浪潮中,这些大型跨国制药企业越来越重视快速获得回报,这成为诱导相关研发人员想方设法“走捷径”的原因。“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来教会人们如何适应规则。”广州一家新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的CEO翟一凡(音译)称。 但可以“走捷径”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远了。这些制药公司在中国的贿赂门丑闻接连发生,使得中国对跨国制药公司在华未来的药物研发业务管理变得更加严格。 有观察者称,制药产业应该准备迎接贿赂门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无论GSK贿赂门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对中国制药产业投资、中国科学家的声誉和未来的药物研发造成严重影响。”一位熟悉GSK研发但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学家称。 但是可预见的更加严酷的环境,会让这些制药巨头舍弃中国这块肥肉吗?鲁比肯战略集团的董事Benjamin Shobert斩钉截铁地说“没可能”。这些制药企业不但不会退出,而且会抓紧制定应对策略。贿赂门事件发生后,GSK信誓旦旦地声称,将会考虑对中国的研发业务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手段。 医药行业环境将更加严酷 虽然制药巨头不愿离去,但它们在中国的增长速度也许要开始减缓了。 作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已经降低了数百种药物的价格,其中有许多药物是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研制的。 目前,修订后的相关条例也许会允许药物研制的强制许可,这意味着在一定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制药厂可以生产已经获得专利药品的仿制药,虽然这个规定现在还未实行。 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强力推动国产药物的研发。2009年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就是希望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创新基地,从而促进药物研发的重大举措。根据勒克斯研究公司的数据,该项目的资金包括中央政府拨款的15亿美元,还有地方政府和行业另外投入的30亿美元。 同时,中国政府还给予国内制药企业补贴专利费以加速其成长。跨国制药公司“只能做好准备迎接与中国同行平等竞争的那一天。”黄彦忠说。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对国内制药企业的一些希望有点儿不切实际。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15年研发30种、2020年再研发70种创新性药物的目标。但是,到2015年“研发出强有效的药物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上海瑞德肝脏疾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员会委员胡卓汉(音译)称。 尽管资金的注入最终肯定能产生效果,但胡卓汉还是认为“新药研发成果并不与投入资金的多少直接相关”。 同时,因贿赂门事件的调查影响的大型制药企业,正在对运营活动进行清理。现在,大多数临床中心都在小心翼翼地遵守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翟一凡认为,“可以捏造数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她相信,贿赂门事件为提升中国药品监督和管理敲响了警钟。“从长远来看,”她说,“这是好事。”■ (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科学》杂志)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09期 科学·深度)
1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1、南怀瑾先生论中医(精选)
baishp 2012-11-28 12:18
(选自南怀瑾先生著《中国文化泛言》之《略论中国医药学术与道家之关系序》) 中国医药,既云渊源于道家,而道家又以精微博大著称,其学术自当别自高明,奈何近世以来,一遇西洋医药输入,举国之人,几视其为陈腐朽败不经之学,将欲尽弃而勿论之耶?吾甚疑之,故喜涉猎其中,探寻其迹,乃知古之习医者,必以《内》《难》二经为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至若粗知《本草》,略记药性,读汤头脉诀或专于科方针砭者,即骤自行医,实为医家之左道,人群之危人也。晚近有研求金元四大家之学,或探《医宗金鉴》之集,已可称为此中巨擎,既谓五运六气之说,徒有名言,概无实义,观摩止此,其它何足论哉。 夫《内》《难》之旨,先须详知人身气化之本,经脉血气与天地阴阳盈虚消长之理,然后效法以养生,应用以医世。......至若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气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统而已。...... 须知《内》《难》二经等所言生老病死之变迁,并天地间物理与人生之关系,统纳法则于《易经》,而易学之理,则本于天文地理人事物理之自然规律,其学术秉承,渊源有本,确非空言妄构,徒为虚玄也。老子有言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盖谓人之生存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本能现象,与天地自然规律之气化,固有息息相关者存焉,识知天地生物盈虚消长变通之理,然后方可以言养生与医药,中国医药之学术,其根本基础实秉此而来,则较之西洋医学,徒以人身为本位,以卫生医疗药物理论等为专科,大有不同者在焉。 人生天地之间,生活起居,不离地域,日月运行,寒暑迁改,皆与人有俯仰往来密切之影响,穷探此自然规律之来源,则须以本系星球中心之太阳为准则,古称五行以日元为主,即此意也。而所谓“五行”者,谓太阳辐射能之及于地球,互为吸引排荡而生变化,其间并感受其它四大行星互相放射之作用,地球上生物与人,即受行星间各种辐射能而生存,复皆藉地气之中和而受其变化之妙用。行者,即为旋转运行不息之意,强名谓金木水火土,亦为代表显示其现象之名辞,并非谓金即金铁,木即林木也,如食古不化,死守成文,则剑过已远,刻舟何用。至于九宫八卦,六壬推步,乃效法天地生物演变之一种固定法则,以卦显其演变之现象,以宫定其变迁之部位,六壬记其次序,推步述其过程,详知四时寒暑代谢之间,生物之成坏有序,昼夜明暗之际,精神之衰旺不同,例如七日来复,为天地气化同人身气血盈亏之规律,春生冬藏,为热胀冷缩心身互用之情形,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致,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间空间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医药所以为养生,养之医之而不穷究其本元在此,徒为术耳,未足以言学也。 由此研究人身之本能,法则天地造化之奥秘,其微秘精细,如出一撤,古称人身为一小天地,亦决非夸张其辞,丹书所谓:“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月盈昃,喻气血之盛衰。”则知精神与气血,并为生命之中心,五腑之互相关系,有统于五行之运转,六腑之流通,有同于天地气机之往来,血管神经,同于江河之流注,情意畅抑,同于气象之阴晴,奇经八脉,为本能活动气化之径道,丹田命门,为能量储藏之机枢,此皆为生之学,从生命存在而可验其状况,并非有固定之质,不能于死后解剖可知其究竟。 如认窍穴以针灸,为佛道两家知特长,炼神气以长生,乃神仙方伎之专业。秉其学而致用为医药之术,则有一针二灸三砭四汤医之分,辅之以本能力量,有推拿气功之妙用。其它如辨药性,须知地理地质气象性能之互变,究物理,须知有化朽腐为神奇之妙用,总此方得言医,岂非综罗百代,集学术精微之大成者耶! 中国医药之所长既在此,而近世不知而辟之者亦正以此,每况愈下,乃不能会中药之精华,而发扬广大之,徒持门户之争,而蒙文化之羞,不亦事有必致,理所固然乎?须知中国医药,其源流由来虽久,而于东汉南北朝间,已随时代文化而一变,其间吸收古印度与诸国之所长,至盛唐而别具其光芒,历宋金元明,虽间而小变,但皆秉此余绪,出入乘除,现代一切文明,既与西洋文物接触,其交光回互,发扬精辟,正为此一时代有心者之职责,应当急起直追,融会而贯通之,实无暇闭户称尊,彼此拒纳也。西洋医药,寄精细于解剖,穷详证于物理,假手机械之神明,试临床之实验,其小心仔细。确非泛知虚玄理论之空言也。但其囿于生物之理,而昧于宇宙大化之机,视人如物而忽视其气化之精神,此则较之中国医药,似有逊色,若能截长补短,互相融化于一炉,苟日新而日日新之,其仅为民族之光,进而可为人群世界造大幸福,则所谓自亲亲,自仁民,而及于爱物直致于大同之世者,实有厚望焉。
个人分类: 抄袭剽窃|1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勃林格殷格翰与中国医药城共建动物疫苗生产基地
热度 1 nooney1986 2012-6-4 14:04
在2012年5月30日举行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医药城合资企业-江苏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筹)揭牌成立庆典仪式上,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和中国医药城正式对外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共建动物疫苗生产基地的合资公司。该动物疫苗生产基地落户在中国医药城(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投资金额超过5550万欧元。建成后的基地将成为亚洲区域内领先的动物疫苗生产基地。该基地的正式启动,是勃林格殷格翰继3月12日在上海张江启用亚洲动物保健研发中心后,再次加大动保业务在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这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勃林格殷格翰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动物保健业务负责人冯保和先生表示,“我们是全球动物保健行业尤其是猪疫苗领域的领导者。与中国医药城共建动物疫苗生产基地,意味着我们将勃林格殷格翰在疫苗业务的整条价值链带到了中国,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 “泰州中国医药城在地理位置、投资环境、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无疑是勃林格殷格翰的理想合作伙伴。”勃林格殷格翰负责全球动物保健的高级副总裁 George Heidgerken 先生如此评价。 泰州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何榕表示,“勃林格殷格翰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此次选择在中国医药城建立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充分体现了勃林格公司高层的远见卓识,为加快中国医药城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该生产基地将为中国及其它亚洲市场生产猪疫苗和家禽疫苗,并将提供超过200个工作机会。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区总裁潘大为先生指出,“动物保健业务在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的整体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和动保研发中心将成为‘两驾马车’,推动我们成为中国动保业务的领导者之一。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养殖者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并为向中国消费者提供安全、有营养的食品作出贡献。这个目标也是与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一致的。”
个人分类: 国内医药行业观察|1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6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第15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
自我源于思考 2012-5-6 09:47
第6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重要专题活动 第15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 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金融合作峰会 The15thChinaBio pharma - HitechLicensing Financing Partner Summit 为积极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向我国优势生物医药企业转移,加强生物医药科技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融合,加速重大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商业化合作与产业转化,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经研究决定,自2012年起共同作为“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金融合作峰会”主办单位,并将这一以促进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商业化合作为宗旨的高端平台与“中国生物产业大会”进行有机整合,我们坚信这一重大举措必将为有力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能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 国家发改委 、 科技部 、 教育部 、 商务部 、 卫生部 、 中国科协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中科院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等。 主办单位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 中国药学会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 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 等。 承办单位 : 泰州市人民政府 名誉主席: 韩启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大会主席: 桑国卫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陈竺 ( 卫生部部长 )、 李学勇 ( 江苏省省委副书记、江苏省省长 )、 张晓强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 王伟中 ( 科技部副部长 ) 大会 主要活动 本 届大会 将举办 “ 生物产业发展论坛 ” 、 “ 企业专题研讨会 ” 、 “ 项目专题对接会 ” 、 “ 生物产业成就展 ” 、 “ 生物企业新产品展 ” 、 “ 生物技术成果展 ” 、 “ 金融机构展 ” 等活动,同时举办大会开幕式、闭幕式与会旗交接、新闻发布、项目签约、政企对话、院士专家座谈等配套活动。 第15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金融合作峰会 The15thChinaBio pharma- HitechLicensing Financing Partner Summit 一、时间、地点 1 、时间: 2012 年6月 2 8~30日 2 、地点: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 二、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医药产业技术促进联盟、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2、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3、承办单位: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奉贤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奉贤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会议内容 一)项目展示 “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展区1.5万平米, 设技术成果、金融机构与媒体展示区和企业展区(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医疗器械、服务业等)。 生物医药企业主要展示: 1、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项目 主要集中展示国内外研发机构创新性化药、中药、生物药,以及新型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高新技术项目(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2、生产性服务机构展示 主要展示生物医药合同研发、合同制造、技术转移、信息咨询、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及服务项目。 布展时间:2012年6月24日-26日08:30-17:30 2012年6月27日08:30-22:00 展出时间:2012年6月28日-30日08:30-17:00 撤展时间:2012年6月30日17:00-22:00 地点: 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会展交易中 心6A展厅 参展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6月10日 二)项目推介 本届交易会将重点选择10~12家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及其商业化合作项目,进行专场推介。并邀请国内知名医药研发、市场、金融、营销领域的专家就项目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及风险、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点评。每个推介单位介绍15分钟,专家点评5分钟。 时间:2012年 6月29 日 地点: 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会展交易中 心 推介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6月10日 三)生物医药股权投资、项目融资路演 将重点遴选国内有股权融资、银行贷款或/和上市融资需求的生物医药企业5~10家,组织境内外金融和投资机构进行合作洽谈。 时间:2012年 6月29 日 地点: 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会展交易中 心 路演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6月10日 四)项目配对洽谈 除项目推介发布外,本届交易会还为推介项目单位和项目需求单位提供专属场所,按照会前合作意向,预约进行一对一配对洽谈。 时间:2012年 6月29 日 地点: 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会展交易中 心 五)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金融合作(泰州)论剑 将以圆桌会议形式组织邀请政府、医药研发、生产和生产性服务机构(投融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等权威专家和知名人士10~20人作为嘉宾,围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科技和金融合作的机制、模式等热点、焦点问题进展互动式交流对话。 时间:2012年 6月29 日 地点: 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会展交易中 心 四、服务及费用 1、展位费 l 净地价格:人民币400元/平方米(36平方米起租) l 标准展位价格:人民币5000元/个(3米×3米) 标准展位配置包括公司楣板、展架、两只射灯、地毯、两张折叠椅、一张桌子、一个电源插座、两人工作午餐。 2、项目推介费 签约单位免费,其他:3000元/20分钟。 服务内容包括:项目单位可大会上演讲15分钟,专家点评5分钟;组织项目需求方;为每个项目单位提供2-3家意向对接单位及免费洽谈场所。 3、生物医药股权投资、项目融资组织费 5000元/20分钟。提供大会演讲和提问20分钟。 4、会议注册费 参会代表免收会议注册费。交通食宿自理。大会提供协议酒店和火车站、机场免费班车,详情见后续通知。 参展或参加推介企业还可享受如下免费增值服务: l 同时参展和推介,项目推荐费可享受6折优惠;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及项目介绍在《 第 1 5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会刊 刊登 ;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可作为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正式代表参加大会同期其他活动;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在“中国创新驿站”、“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官网“可免费进行6个月项目(需求)信息发布;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可免费获得一年《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赠阅;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可优先成为中国创新驿站盟员单位;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可免费成为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注册会员; l 参展或推介 单位可优先优惠获得大会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专业化服务等; 五、大会赞助 本次大会欢迎企业参与协办,充分利用此高端平台展示企业自身形象和实力。组委会设计了详细的企业赞助方案(附件1),如有意向,请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事宜。 六、报名参会 报名参会、参展请填写《参会报名表》(附件2),推介项目请填写《推介项目登记表》(附件3)。展览预订及项目推介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0日,参会报名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22日。 七、联系方法 1、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周雪梅010-51665863-868,13601183504 刘志宏010-51665863-829,18611634903(展览、推介、赞助) 秦璇010-51665863-879,13466546582(参会报名) 张海波010-51665874-886、13810628341(投融资) 彭雷021-37195217、37195801,18616620926(上海分中心) 邮箱: forum@pharmtec.org.cn ,传真:010-51665863-889 2、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处 李崇智13671093223 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附件: 附件2-参会报名表.docx 附件3-第15届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项目征集函.doc
个人分类: 医药|3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一种中国医药----维C银翘片的配方
热度 8 rbhuang5907 2012-4-10 08:44
这里谈的中国医药,是中国特色的医药,既不是传统中医的中药,也不是现代医学的化学药或生物学制剂(这些医药无需加上国名),暂且叫做中国医药。 维C银翘片 【成分】 金银花 连翘 薄荷素油 牛蒡子 淡豆豉 荆芥 桔梗 甘草 芦根 淡竹叶 马来酸氯苯那敏 chlorphenamine maleate 抗过敏药,又名扑尔敏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解热镇痛药,又名扑热息痛 维生素C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L-抗坏血酸,水溶性维生素。 如何验证效果? 确定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需用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6289do=blogid=557421 还要加上双盲对照。患者、医生、专家的证言不能作为医药疗效的证据,历史悠久也不能作为疗效的证据,何况,这些化学药历史并不悠久。 共变法: 场合 相关变量 被研究现象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那么多的成分,这验证工作如何完成? 写这篇小文的目的是什么呢?确实不是像huaxia2011说的那样要把VC银翘片每项成分都要拿出来检验一下看看是否有效。我没有这个兴趣也没有这个课题更没有条件,我的用意在科学研究的方法上。 谈到科学方法,zhanghuatian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不信?你可以读读他的“谁在推销‘科学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7517do=blogid=544758 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他的观点不影响我在这谈谈科学研究的方法问题。起码,在狭义的科学中它还是合乎逻辑的。 爱因斯坦在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的原因做过经典的解释: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57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这段话应该没有引错,爱因斯坦也够权威,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应该不算“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 这段话能说明什么呢?起码,正如郑波尽所说:“科学=逻辑+实验”。确实,这段话点出了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逻辑和实证,实证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 说到实验,肯定存在实验方法的问题,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不好的方法则可能达不到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确定因果关系就是科学归纳法的根本任务,如何确定因果联系,逻辑学已经给出的穆勒五法。 懂得应用穆勒五法不正是学习逻辑学的好处?学习逻辑学绝不会像huaxia2011说的那样“只是锻炼思维的游戏和具有洗脑意识的工具。现实生活中没什么大用。” 说到这个中国医药,组分和疗效的关系是因果联系,要确定组分和疗效的因果联系,应用穆勒五法合乎逻辑。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医药无需那么麻烦验证疗效,那么,中国医药具有上述两个科学的特征吗? 我谈这样的观点无需我知道“盲法”,也无需别人那么多的责问和无礼。
7111 次阅读|42 个评论
小议一种中国医药----泻痢停(颠茄磺苄啶片)的配方
热度 3 rbhuang5907 2012-4-9 10:53
一种中国医药----泻痢停(颠茄磺苄啶片)(国药准字H23023427)的配方为每片(0.48g)含: 磺胺甲噁唑 0.1g 甲氧苄啶 0.02g 颠茄浸膏 0.002g。 其中: 磺胺甲噁唑(化学式C 10 H 11 N 3 O 3 S),Sulfamethoxazole (SMZ) 为全身应用的磺胺类药,为一种广谱抗菌剂。 甲氧苄啶(化学式C 14 H 18 N 4 O 3 ),Trimethoprim (TMP) 为磺胺类药物增效剂,可增效十倍以上,从而是磺胺类药物从抑菌类药物达到杀菌类的效果。 利用上述两种化学药的协同效应,已经有一种复方化学药----复方磺胺甲唑片,其配方为每片含活性成分: 磺胺甲噁唑 0.4 g 甲氧苄啶 0.08 g。 什么是颠茄浸膏? 颠茄浸膏为颠茄草经加工制成的浸膏。 制法:取颠茄草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约300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生物碱完全漉出,续漉液作下次渗漉的溶剂用。将初漉液在60℃减压回收乙醇,放冷至室温,分离除去叶绿素,滤过,滤液在60~70℃蒸发至稠膏状,加10倍量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俟沉淀完全,吸取上清液,在60℃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状。 摘自《中国药典》 根据上述资料,依据物质的划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6289do=blogid=554591 ,我们可以得出: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是已知物(化学物质),是已知物中的纯净物中的化合物,而颠茄浸膏是未知物。把未知物和已知物混在一起,结果是什么呢? 起码有这么个问题出现,既然颠茄浸膏是未知物,就不能排除其中含有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可能。如果是这样,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定量就变得毫无意义,尽管在此例子里,颠茄浸膏的含量很低。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创新。 今天学到一点有关颠茄碱的知识。 颠茄碱,(atropine)一种莨菪烷型生物碱,即D,L-莨菪碱。分子式C 17 H 23 NO 3 。又称阿托品。存在于颠茄、曼陀萝等茄科植物中。无色长柱状晶体。熔点 118~119℃,无光学活性。易溶于苯 、乙醇、氯仿,微溶于乙醚和热水。颠茄碱在自然界中存在较少,可由茄科植物中含量较多的L-莨菪碱在稀碱性溶液中消旋化来制备。颠茄碱是副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作眼科扩瞳剂、泻药,还可缓减干草热、伤风鼻阻和肠痉挛,也用于治疗小儿夜尿症,有时用于舒减输尿管和胆道痉挛。 系统名:(RS)-(8-methyl-8-azabicyclo oct-3-yl) 3-hydroxy-2-phenylpropanoate CAS number 51-55-8 颠茄碱可缓减肠痉挛,但是,颠茄碱决不等于是颠茄浸膏,颠茄浸膏中的颠茄碱含量未知,其他成分的作用不明。加入颠茄浸膏使得整个成药疗效不明确。
105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CVAwards 2011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战略投资者排行榜
windlight 2011-12-15 05:30
http://news.chinaventure.com.cn/zt/events/251.shtml 第一名 上海医药 重点案例 :中信医药、中山医医药、新亚药业 上海医药于2010年3月完成资产重组,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将除抗生素业务之外的其他经营性医药资产全部注入上海医药,又通过收购中信医药及中山医医药分别进军华北及华南地区。上海医药已成为仅次于国药控股的全国性医药流通巨头。 第三名 复星医药 重点案例 :红旗制药、金象大药房、雅立峰生物制药 近年来,复星医药频繁介入医药行业投资及并购,并通过输入资金、管理和机制支持下属企业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一家拥有近百家子公司、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控股型企业,其身影遍布医药全产业链几乎各个环节。 第五名 哈药股份 重点案例 :三精制药、哈药生物工程 哈药股份通过将哈药集团所持生物工程公司和三精制药资产整合,涵盖抗生素原料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中药、保健食品、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在新医改零差价销售影响下,哈药在利润更高的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及并购也开始加速。 第七名 康美药业 重点案例 :滕王阁制药、亳州世纪国药 作为中药产业龙头企业,康美药业立足医药,加大战略转型、战略投资和产业资源整合,加快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康美药业贯通中药饮片上下游“中药材-中药饮片-医院”的全产业链模式已初步形成。 第九名 爱尔眼科 重点案例 :英智眼科医院、古城眼科医院 作为唯一一家上榜的医疗服务机构,爱尔眼科凭借其连锁模式的可复制性,在其2009年登陆创业板之后,扩张步伐明显加快。目前为止,公司拥有连锁医院超过30家,覆盖全国21个省份,而在上市之初仅有19家。 第二名 国药控股 重点案例 :新疆药业、乐仁堂医药、中国医药工业 经过多年布局,国药控股已基本完成全国除西藏之外的省市自治区的网络布局,而接下来的重点是依托各个省公司进行地级市网络的完善。因此,新一轮的并购将呈现出围绕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以及县级市场延伸的特点。 第四名 仁和药业 重点案例 :樟树制药、药都药业、江西制药 近年来,仁和药业一直进行相关资产并购,以丰富产品类别拓宽业务范围,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约9亿元,分别用于收购樟树制药、药都药业、江西制药以及仁和药用塑胶制品等企业股权,迈出OTC和处方药双轨并进发展模式的第一步。 第六名 科伦药业 重点案例: 大洲药业、君健塑胶 2010年上市后,科伦药业加快产业扩张步伐,先后收购安阳大洲药业、浙江国境药业、广东杉维生物医药、桂林大华制药以及君健塑胶等企业的控股股权,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专业制造商之一。 第八名 北医股份 重点案例 :普仁鸿医药、苏州礼安医药 作为布局医药流通领域的重要举措,华润北药集团旗下北医股份成为华润旗下的重要并购平台,并以北药为基点开始向周边省份快速拓展。而北医股份自纳入华润后,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目前已跻身全国医药商业十强。 第十名 一致药业 重点案例 :南宁医药、国药深圳中药 一致药业是两广地区的医药流通龙头,公司背靠大股东国药控股,进行了频繁的资源整合,今年年初公司收购南宁医药完成后,一致药业依靠“南宁医药+国控南宁+国控柳州”的医药商业版图,在广西占有绝对优势。
个人分类: make or buy|2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医药之乱象-是流氓批准的的吧?
热度 2 郑孟林 2011-9-26 14:05
看看这三种药是那种流氓批准的!连医生都不知道两种药咋回事?病人如何吃?批准的人良心何在?受贿多少? 止咳橘红颗粒--橘红痰咳颗粒--橘红颗粒(化痰,止咳 )三种混淆医生和老百姓的药! 1.止咳橘红颗粒 baikeViewInfo={id:"1694174",editable:"true",title:"止咳橘红颗粒",expIndex:"0"};   标准来源]国药标准WS3-106(Z-106)-98   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品 名:止咳橘红颗粒   汉语拼音:    化橘红 陈皮 法半夏 茯苓 款冬花 甘草 瓜蒌皮 紫菀 麦冬 知母 桔梗 地黄 石膏 苦杏仁(去皮炒) 紫苏子(炒) 。辅料为蔗糖、糊精。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微苦  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肺热燥咳,其表现为咽痒干咳,咽喉干燥,鼻唇干燥,痰少而质粘,不易咯出。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1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儿童、老人、孕妇、体质虚弱及胃肠功能差者慎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每袋装3克         企业名称: 地 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 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联系。 2.【药品名称】橘红痰咳颗粒 【作用类别】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  份】化橘红、苦杏仁、百部(蜜炙)、水半夏(制)、白前、茯苓、五味子、甘草。 【性  状】本品为淡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 【规  格】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年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橘红颗粒(化痰,止咳 ) : 橘红颗粒 : 颗粒,化痰止咳喘 : : 国药准字Z14020868 : 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 : 颗粒剂 : 每袋装11克(相当于原生药7克)。 : 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 :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 : 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 :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 看看这三种药是那种流氓批准的!连医生都不知道两种药咋回事?病人如何吃?批准的人良心何在?受贿多少? 1.止咳橘红颗粒 baikeViewInfo={id:"1694174",editable:"true",title:"止咳橘红颗粒",expIndex:"0"};   标准来源]国药标准WS3-106(Z-106)-98   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品 名:止咳橘红颗粒   汉语拼音:    化橘红 陈皮 法半夏 茯苓 款冬花 甘草 瓜蒌皮 紫菀 麦冬 知母 桔梗 地黄 石膏 苦杏仁(去皮炒) 紫苏子(炒) 。辅料为蔗糖、糊精。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微苦  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肺热燥咳,其表现为咽痒干咳,咽喉干燥,鼻唇干燥,痰少而质粘,不易咯出。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1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儿童、老人、孕妇、体质虚弱及胃肠功能差者慎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每袋装3克         企业名称: 地 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 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联系。 2.【药品名称】橘红痰咳颗粒 【作用类别】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  份】化橘红、苦杏仁、百部(蜜炙)、水半夏(制)、白前、茯苓、五味子、甘草。 【性  状】本品为淡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理气祛痰,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 【规  格】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年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橘红颗粒(化痰,止咳 ) : 橘红颗粒 : 颗粒,化痰止咳喘 : : 国药准字Z14020868 : 杨文水制药有限公司 : 颗粒剂 : 每袋装11克(相当于原生药7克)。 : 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 :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 : 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 :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
个人分类: 随想|2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医药城生物样本库开业
lvxiaobao 2011-8-25 13:50
7月16日,中国医药城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中国医药城分中心、泰州医药城博奥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何榕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健人、杨胜利参加活动并讲话。“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水准的生物样本库,是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药物研发、健康研究与产业化的最重要环节、最宝贵资源,也是当今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与保证。”何榕说,中国医药城作为国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基地,建立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以及生物样本库公共平台,将极大提高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研究、应用水平,加快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推动中国医药城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药城研发区,一个近1700平方米的生物样本库基本建成,排列整齐的超低温冰箱、石蜡样本柜、液氮柜等基础构件全部到位。 “近期,我们对泰州各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后,就开始收集各类生物样本。”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常务副主任张可浩介绍,药城生物样本库是一个收集、处理、保存、分发应用人体生物样本的组织机构。样本的来源主要是各种术后多余的,面临被丢弃的人体病理检测样本,以及少量血液、尿液及各种体液样本。“随着生物样本的丰富,药城的各大药企首先受益。”张可浩说,快速发展的中国医药城集聚了众多医药企业,今后,他们在研发新药时,特别是在抗体药物的研究中,完全可以通过药城生物样本库里的生物样本来检测新药的靶向性如何,效果怎么样。这也是新药上市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据了解,药城生物样本库由泰州医药城博奥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该公司是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药城投资成立的。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8年的努力,在我国建立了较大规模、高质量、临床病理资料完备的以肿瘤为主的国际一流水准的组织生物样本库(5万份)。建立了国际水准的组织生物样本收集、运输、贮存的标准化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安全监控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生物样本培训基地。同时,这两个公司拥有先进的高通量肿瘤组织芯片与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建立了大量诊断标记物、药物靶点快速验证/筛选的标准化流程与质量控制体系。药城生物样本库全面运营后,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短期内整合泰州地区各大医院现存的样本资源,分地区、分类别进行标准化、信息化储存与管理,并建立安全保障系统,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并随时供各医院调用,协助各大医院充分发挥各类生物样本的应用价值。
1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资布局中国医药商业力度加大
nooney1986 2011-6-17 13:30
目前,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外资进军医药流通领域多采用股权置换或联合投资的形式,与当地龙头或较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合资,并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对销售网络的控制权。在医药流通版图基本形成国药、华润、上药“三足鼎立”之势的同时,流通“十二五”规划明定,力求推动药品流通变革,鼓励境外药品流通企业按照相关政策扩大在华的投资,鼓励参与医药流通领域的并购重组,拓展分销业务。在此背景下,外资发力进军中国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苗头已然显现。 近年来,在新医改的推动下,除国内医药商业龙头争相布局全国外,民营和外资医药商业等流通力量的出现和崛起也给中国医药流通增加了新的内涵,外资参与的多起资本运作吸引了各方眼球。刚刚在港H股上市的上海医药对外宣布,已与几家境外投资者签订了投资协议,总投资额为5.5亿美元,其中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美国辉瑞也投资了5000万美元。这让之前引起广泛关注的辉瑞欲借机参股上药,以达成双方在产品生产、销售、分销和终端的全产业链合作的猜想铿然落地。由于上药是中国第二大医药分销商,而此前上药已与辉瑞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利用各自优势在中国医药市场开展广泛合作,包括进一步的分销、商业化等举措以及股权投资等。可以看出,外企对于向国内医药大商业渗透已萌生爱意。 2010年底,美国健康护理产品制造商卡地纳健康集团斥资4.7亿美元闪电将中国最大的医药进口商、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药公司永裕医药纳入麾下。分析人士指出:“永裕与国内医药流通商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外资药企的独家代理权。其经营了17年的分销网络资源,是卡地纳借道进入中国医药商业所看好的,而它所拥有的国际药品流通管理经验必将是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际上,外资涌入搅动国内医药流通竞合新局早在2008年就已掀起高潮。当年2月,广州医药与欧洲最大的医药保健和美容集团联合博姿属下的联合美华合资新建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5月,上海医药与日本铃谦株式会社合资组建医药商业企业,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10月,北欧最大的实业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子公司殷拓亚洲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11月,美国美华公司入股上海荣桓医药,控股70%。随后,德意志投资开发公司等外资入股九州通。种种迹象表明,外资正在从医药工业向商业流通等领域延伸。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除新来的卡地纳、联合美华等占有较多股份外,其他的股权占有比例都比较小,这是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一个共性。 有趣的是,尽管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已对外开放达7年,但外资参股内资企业却一直没有大动静。事实上,早在2004年,GSK就根据《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于10月获取了销售自身旗下药品的许可证。同年12月,为了兑现中国的入世承诺,医药商业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葛兰素史克全面开展医药商业业务。此前早在1993年,永裕医药第一个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此后,外资进入事件陆续发生。记者发现,多年来,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外资巨头们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上展露锋芒,也未出现外资潮涌的景象。对此,广州百宁医药总经理助理何永佳的理解是:“国家对外资介入医药流通领域比较谨慎,正因为此,医药流通开放7年来,脚步一直比较缓慢。由于外资一般拥有较充裕的资金,再加上中国医药市场的前景,控制渠道是外资的最终目标,但从战略上考虑,国家为了全民健康,需要把握话语权。正如广州医药与联合美华从开始接触到牵手就经历了3年之久的拉锯战,最终才达成了各占50%股权的协议。”近日已收官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指导目录》)似乎证实了何永佳的上述观点。据了解,新修订的《指导目录》依然要求: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商品的连锁店必须由中方控股,很明显,从战略层面上,国家对外资的进入比较谨慎。 何永佳认为:“外资介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是弊大于利。尽管它有利于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物流技术、高端的产品和充裕的资金,但也势必将掠夺国内小中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高端产品的涌入也会挤占部分国产药的空间,所以,外资进入的过程肯定是很漫长的。”当然,也有旗帜相悖的观点。九州通业务总裁耿鸿武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竞争不够规范、改革方向不够明朗、行政干预多等风险的现实存在,也是外资不敢轻易进入的重要原因,但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对外资开放,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因为外资的先进技术和方式、方法有利于促进中国医药商业的健康发展。”
个人分类: 国内医药行业观察|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药靠什么 入门 西方?
热度 3 sheep021 2011-5-19 13:23
中药靠什么“入门”西方?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30日 17:02    交谈人物: 任德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曾任全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中药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医药公司总经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参与并推动中药现代化达30年之久,是绝大部分中药现代化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被誉为我国“中药现代化之父”。    交谈动机   将古老中药推向世界,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为此,国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一场名为“中药现代化”的长征。近30年过去了,欧美等主流国家对中药的大门仍未打开。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美国学术界涌现出了一股“中药研究热”;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布法令,首次正式明确中药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   这是巧合,还是中药现代化的重大突破?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指导的中药,又如何与现代医学及医药对接?为此,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任德权。    欧美开始兴起“中药热” 西方主流社会确认中药合法地位   记:从近年开始,一股“中药热”在欧美悄然兴起。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著名学府都已开始研究中药,而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发新的传统植物注册指令。这对中药有何意义?   任:堪称里程碑,标志着西方主流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中药。欧洲已承认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草药的合法地位,而此前他们并不认为中药是药。说白了,中药“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包括香港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中医、中药的身份也是稀里糊涂的,他们既不禁止你,也不承认你,法律上没地位。   记:最近欧美为什么突然对中草药有了兴趣?   任:一方面,在经历工业化快速发展后,西方社会正掀起“回归自然”潮流,而中草药刚好是天然产品。另一方面,欧洲本来也有使用草药的传统。但在上个世纪化学药发展起来以后,草药一度受到了冷落。化学药发展到后来,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有解决不了的。现在回头看,草药也有独特疗效,比如银杏叶制剂;而去年非典期间中药的突出功效,也让他们刮目相看。    中药为何要走向世界?   记: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中药国际化很难。既然那么难,为什么还要国际化?   任:这话没错。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成药多年的发展,90%以上都是靠内需拉动。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传统文化结晶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由全人类共享。另外,从经济意义上讲,如果国外有市场为什么不去做?内需毕竟有一定的限度。去年全国中药产业约800亿元,再加上中药材有近1000亿,而出口才7亿美元,国内国际市场极不平衡———如果中药能走向世界,那得有多大的市场?    中药国际化难在文化   记:您认为中药国际化最难在什么地方?   任:从生产技术到临床标准,哪个环节都不容易。不过,如果与别的产品相比,中药走向世界最难还在文化隔阂。比如中药有效性的表述。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有特殊理论和语言。比如你今天不舒服,说是上火了,或称有点气虚,亦或是脾虚———这些语言是中医药衡量健康的标志,大部分中国人都明白。但在西方人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更谈不上有效交流。    中药现代化已长征30年 初步实现规范化工业生产,扔掉大木桶大铁锅   记:中药为了国际化,是不是才开始了我们常听到的“中药现代化”?   任:中药走向世界,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唐朝鉴真东渡就已将中药带到日本;明朝郑和下西洋,又把中药传到东南亚。日本和东南亚对中药的认识,均始于斯。当时的隔阂主要是在地理上,克服了这一点中药就能在那里扎根。而今天的隔阂却在文化。中药要走出国门,首先得要走出中国和亚洲的文化圈,要努力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西方主流社会所理解;其次还离不开中药的综合实力,如科研水平、经济实力等等。当然,“中药现代化”是其中的必要条件之一。   记:中药为什么要“现代化”?   任: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有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中药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在于它能与时俱进。而走到今天的中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得现代化。不现代化就无法为现代生活所接受。   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药还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剂型也局限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卫生条件也不好。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建交不久,日方就反映说我们的中药杂菌含量过高,有的药丸测试后杂菌过百万,甚至还含大肠杆菌。于是,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发布了我国关于中成药发展的第一个国家文件,提出要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扔掉大木桶、大铁锅;这以后,中药才慢慢吸收了现代医药管理的基本理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比如GMP(规范化工业生产)、GAP(规范化药材种植)等等。    现代化只迈出一小步   记:如果从机械化算起,“中药现代化”至今已发展了30年。如果说中药现代化有100步,那么您认为现在已走了多少步?   任:20步,可能更少些。中药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有成分不清、药效不明、质量不可控。所以在上世纪90年后期,我们的重要突破就是引入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现在这一技术已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但这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什么?因为指纹图谱还需要结合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应用,药材的质量如何,疗效如何,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气候、阳光、土壤等等。就像人吃不同的食物血液中血脂含量会不同,植物也一样。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同样一种药材,长在哪儿药效最好?于是有了药材的地道性。但50多年前,我国曾发起一场“北药南移、南药北种”运动,把地道性都给冲了,现在恢复起来很不容易。   还有,如何用现代语言“翻译”中药功效?比如六味地黄丸,滋阴也好、补肾也罢,类似说法在东方文化圈已被广泛承认,但西方人就难以接受。中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跨越这一文化技术壁垒。   另外,现代科学思维往往离不开数字语言,而中医对中药功效判断凭的是感觉。比如你说阴虚,西方会有人问,阴虚多少度啊?如果将来能这样表达:阴虚6.8度,吃六味地黄丸补了4度,还虚2.8度———如果能这样量化,我相信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都能接受。当然,中药功效的量化并不缺乏基础,很多老中医感觉里就有量化的成分。    中西药区别不在于制作法 中药当然可以做成片剂胶囊   记:“中药现代化”肯定会用到一些高科技。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中药西制”,背叛了中医药传统。您怎么看?   任: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中药还是西药。20年前,就有人提出,如果把传统中药的丸散膏丹做成西药一样的片剂、胶囊,就是“西制”。这是一种误区。片剂胶囊只是剂型的发展,并不涉及是中药还是西药。就如同小平同志指出,市场经济不姓社也不姓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内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的道理,西药有PILL(丸药),中药当然也可以有片剂胶囊。    能治病的药就是好药   记:但这样发展下去,中药里的传统岂不是越来越少?   任:中药与西药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理论体系。所以发展中药有两条路:一是中药现代化,二是对中药的现代化开发。前者不仅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开发出的成果还是以中药体系来表述,所以再现代化还是中药。而后者则是将中药看作一个源泉,不拘一格地开发。“不管白猫黑猫,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中药开发也一样,对老百姓来说,管它中药西药,能治病的就是好药。    欢迎全世界来研究中药 跨国公司做中药是挑战更是机遇   记:这几年随着天然药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投入到中药研发中来。由于他们的科研力量、资金实力都远远越过国内,将来“喧宾夺主”怎么办?   任:这么多国外公司开始搞中药,正说明中药地位的提高、中药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是好事。如果20年前你把中药送到他的门上,他都不理。   国外企业做中药,是不是“狼来了”?不能简单地这么看。具体对一家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挑战;但对整个中药行业来说,则是一种机遇。外国人来研究中药,会促进整个西方主流社会对中药的重新认识,有利于中药最终作为药品走进那里。如果别人研究得好,我们也可以借鉴,加速我们中药现代化进程。这就像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打开大门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我们欢迎全世界来研究中药。   记:现在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我们的中药不敌“洋中药”,世界上80%的中药是日本制造的,其次是韩国。有这种说法吗?   任:这是一种误解。说明日本汉方药厉害,举得最多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的救心丸,一年出口是1亿元———其实计量单位是日元,而并非传言的美元,只相当100万美元左右。日本汉方药出口到西方不多,大概也就是几百万美元。韩国出口比日本多,一年约1亿美元,主要产品是高丽参。但有多少老外会吃高丽参?高丽参的主要市场是我国的香港、台湾和内地,高丽参的第一大买家是华人。而我们的中药出口一直稳定在6-7亿美元,虽然其中大部分是中药材,但我们仍是最大的出口国。   我们今天所讲的中药走向世界,是走向西方主流社会。中药走向东南亚,在鉴真、郑和那个时代就已经实现了。应该说,中药国际化,是中国中药界、韩国中药界和日本汉方药界所共同面临的课题。 (编辑:吴晓洋?来源:羊城晚报) 评论: 回顾7年前的采访新闻,感到非常奇怪,当初被看作正式明确中药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的一纸法令,今天却成了中药进入欧盟的梦魇。不知道被誉为我国“中药现代化之父”的任德权先生(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曾任全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中药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医药公司总经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参与并推动中药现代化达30年之久,是绝大部分中药现代化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今天有何感想,七年来,为中药合法步入欧盟做过哪些具体的努力? 当初兴高彩烈的你,今天又有什么话要说? 梁洛施的经历告诉世人,灰姑娘嫁入豪门,也许只在童话世界才有。 既然难以入门西方,何不让西方来接轨我们? 中药靠什么 入门 西方? 不是靠现代化,因为西方不缺现代化,而是靠疗效!靠国家实力。没有疗效,一切免谈,没有实力,靠边站——过不完的壁垒,翻不完的坎 相关链接: 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幸福了谁?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0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未来十年,中国医药将迎来快速增长
nooney1986 2011-5-10 19:26
IMS日前公布的2010年医药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以21.9%的增长率位列世界各国药品市场增速之首,远远高出世界药品市场4.2%的总体增长率。据IMS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高达20.1%的复合增长率,201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 随着新医改的启动,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被投资者看好,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关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ChinaBio在会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风险投资案例有58宗,比2009年的44宗多出32%;风险投资金额也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创下10.1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从细分行业看,制药行业占据了主要地位,占风投总额的63%,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则相对较少。在过去的2010年,医药行业还上演了轰轰烈烈的“上市热潮”。根据ChinaBio的统计数据,2010年医药行业完成的IPO数量为33宗,是2009年15宗的2倍;融资将近60亿美元,比2009年的39.95亿美元增长了48%。无论从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看,最多的还是制药行业,占到了79%;医疗器械行业次之,医疗服务行业最少。此外,医药行业并购整合的步伐也在大大加快。根据ChinaBio的统计,2010年,发生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为64起,比2009年的23起增长了近2倍。并购交易金额超过34亿美元,相比于2009年的4400万美元,增长超过7倍。同时,平均交易金额达到7000万美元。毫无疑问,制药行业仍是并购的主力军,其并购金额占比高达81%。 上述数据表明,无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金额来看,医药行业的资本都表现非常活跃。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位列2010年最热门投资行业的前三甲。“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从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到2009年和2010年的天量信贷,社会上积聚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煤矿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调控,都有可能引导其中的部分资金或者原本准备投资到这些领域的资金流向发生转移,转投到医药行业。这也是这一两年为什么医药行业的PE和并购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股权投资业内人士指出。该股权投资业内人士还指出,不管是PE/VC投资增加,还是IPO数量增加,都说明了市场对医药行业的认同程度很高。“医药行业本身是朝阳行业,成长性很好,具有投资价值。” “大量资金进入医药行业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大量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急需的资金,增加研发投入,购买新设备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得到加强,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将给市场带来爆发式的增长。当然,随着行业整体估值的提高,泡沫的产生或许也是不可避免的。”该股权投资业内人士坦言。不过,根据ChinaVenture近期发布《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今年一季度,医疗健康领域的PE投资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5%和1%,排名均靠后。VC投资数量和金额所占比例分别为4%和2%。可以说,去年投资领域非常活跃的生物医药行业在今年一季度进入了“小憩”行情,从投资案例数和金额来看,生物医药已悄然退出了前三甲的位置。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药行业缺乏资本。“从来都是资本追逐项目,而不是项目追逐资本。资本并不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医药行业缺少的是好的产品与技术。目前国内好的产品与好的项目都还不多。”许铭指出。“去年资本积极涌入生物医药行业,经过一轮争抢,暂时出现回调也是正常的。一旦有好的项目出现,资本仍然会追随进来,医药板块仍是未来资本追逐的热点。另外,一季度流动性继续收紧,资金面比去年紧张,也有可能导致投资的下降。”前述股权投资业内人士亦向记者表示。 尽管近年来药企纷纷追逐普药市场,但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的新药并未“失宠”,技术创新始终未被放弃。相反,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不断研发的生物医药等新药项目是吸引资本的强大磁力。 “在中国,新分子实体的增长越来越快。2009年新分子实体比2000年增长了20倍,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45%,单是2008年就比2007年增长了58%。”高睿格在会上表示。ChinaBio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获批的新分子实体(NME)已达3199种。从地域分布来看,新分子实体数量最多的是上海,共719种,占到全国总量的22%。北京的新分子实体数为615种,占全国总量的20%,居全国第二。其中,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生物制品。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的新分子实体数将近全国的一半。据统计,在新分子实体中,抗肿瘤药物最多,占到了44%;其次是传染病药物,占17%;第三是内分泌和代谢类药物,占8%;心血管病药物、免疫和抗过敏药物分别占7%,神经中枢类药物则占6%。 ChinaBio披露的统计数据还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中国有181种新药获SFDA批准临床;28种新药上市,其中有11种新分子实体(NME);131种新药进入临床流通;此外,还有200种以上的新药正处于临床前的开发。在临床试验的新药中,抗肿瘤药物有56种,占31%;传染病药物有38种,占21%;心血管病药物有23种,占13%;内分泌和代谢类药物则有16种,占9%;免疫和抗过敏类药物有15种,占8%;而其他类的各种新药占18%。在已获批的新药中,蛋白和多肽类新药最多。 “新药是推动整个产业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的新药这块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但未来5~10年将可能迎来新药的小高峰,也将带来产业的整体高速发展。”
个人分类: 国内医药行业观察|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药集团转型生物制药,生物药研发成未来方向
nooney1986 2011-4-14 16:57
在“十二五”开局之初,部分大型制药集团开始转型涉足生物制药领域,标志着中国制药产业从大到强的正式转变的开始,将为中国制药行业未来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石及提供动力。 医药制造的驱动力永远是新产品的研发。医药行业“十二五”目标已经定调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即将发布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中,新药研发将继续作为重点之一,国家在此期间将安排超过400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生物医药的产品发。在产业层面,在国家产业升级和集中度提升的各项配套政策推动下,中国医药产业开始了资源的整合,一大批研发导向型的企业逐渐壮大起来,以研发带动发展的增长模式也在逐步确立。而在这一轮研发热中,生物制药领域无疑成为焦点。 实际上,生物制药未来的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制药企业的一致认可,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在关注、涉足甚至大举进军这一领域。我国药企涉足生物制药领域并不晚,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医药企业在开展生物制品药物的研发生产,先声药业、中信国健、华神集团、江苏恒瑞、美恩生物、百泰生物等很早就有生物制剂产品上市。而在目前的这一轮生物制药研发热中,一批国内的大型制药集团也加入了进军生物制药领域的队伍。记者获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生产制造龙头的华北制药集团,已经加速了生物制剂领域的研发和投入,其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名单,其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源抗体,重组人血白蛋白也已进入临床申报并开始建设产业化基地。除此之外,上海医药将在未来6年内出资1.8亿元与复旦张江共同进行4只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合作;丽珠医药集团已经介入了疫苗研发生产领域,并与母公司健康元共同投入巨资建立了抗体药物研发公司;中药领域龙头天士力去年5月与法国TRANSGENE公司合作组建天士力创世杰(天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建立生物药的研究平台;复星医药也在去年7月与阿根廷CHEMO集团共同出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单克隆抗体药物项目。 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在与复旦张江签署合作协议时曾表示,此前上药集团工业部分的产品主体是普药,1/4是基本药物,要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就需要研发更为领先的药物品种,借助与复旦张江的合作契机,公司可以一举进入基因工程、脂质体、光动力三大领域。与吕明方不谋而合,丽珠医药集团常务副总裁安宁曾发表文章认为,在化学药领域,国内药企的实力尚无法与跨国企业相比,因此丽珠必须进行产品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而代表国际制药发展方向的生物药品领域是必然选择。对于以上海医药、国药集团、华北制药等为核心的大型制药企业涉足生物制药领域,有权威医药研究机构负责人认为,这与以往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专注生物制药领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一直以来,大型制药公司承担着我国制药工业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这批制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才是中国制药企业由大走向强的最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大型制药企业集团进军生物制药,标志着中国制药工业行业的意识和发展方向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这也正是走向制药强国的基础。” 另外,这一轮研发热潮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企业产品研发模式接轨国际化,从原来以内部为主的研发组织转向开放的多渠道合作的研发模式,尤其是与跨国公司的共同研发成为亮点,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越来越被国际肯定。近一年来,制药公司之间共同开发新产品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这些合作项目包括上海医药和复旦张江合作研发4只生物药物、先声药业与百时美施贵宝共同研发抗肿瘤药物BMS-817378、天士力与法国梅里埃发展联盟合资成立生物医药研究公司、丽珠集团和健康元建立单抗制药平台等。对于这些企业的合作研发,有大型国有制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制药企业研发转型,不能走传统国企的模式,要放弃以自我为主相对封闭的研发思路;而转型的核心是从立项到研发组织推行契约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符合临床要求的研发组织方式和开放式的市场化研发方式相融合。 记者了解到,由于新药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并且药物研发费用也不断增加,在大型跨国公司产品专利陆续到期的压力下,目前合作研发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最常见的研发模式,并且为了迅速获得新的产品,跨国药企药品研发合作的对象也从原来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延伸到与任何国家制药企业进行联合。而这一系列本土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反映出,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本土企业的研发项目已得到跨国公司的认可,本土企业的研发模式正在快速上升为“国际模式”。有业内人士表示,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将为本土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与跨国药企研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技术和管理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的国际化道路进行了有效铺垫。
1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市场悖论:越贵越好卖。
热度 8 SNPs 2011-3-9 03:01
做中国医药市场的人都知道,仪器也好,设备也好,药物也好,都是越贵越好卖。因为越贵的仪器,“潜规则”的余地越大。 对仪器研发厂家来说,这就是一个难解的谜:用户让我们拼命降价,可是等我们把产品降到一定范围时,反而没人要了。 市场的价格到底是什么决定的? 苹果的iPhone4,iPad2,在价格上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了。其它厂家把平板电脑研发出来以后才发现没有多大利可图,价格只能比苹果贵。原因除了苹 果股票高涨,有雄厚的研发经费,市场经费以外,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苹果有自己的营销途径:网上商店和直销苹果店。其它电脑公司不得不使用BestBuy等电 器营销商,结果利就又被剥去一成。 生物技术产品能否借用同样的方式?能否把中间环节去掉?把用在“潜规则”上的钱直接给老百姓等最后用户?在电子商务这么发达的今天,是否一定要经过一级一级的经销商?经销商和“x长”们的关系能被“电子化”吗? 以前我们在国内卖Luminex仪器的时候就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招标,几个经销商去投标,结果价格,质量以外的“关系”因素常常是决定谁中标的重要因素。这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了。 我个人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也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日本的营销渠道也是高价的,有些是世代继承下来的。也许中国的人文习惯就只能如此,永远把一个没法定价的“关系”放在货物和客户之间? 我们要做iCubate2.0开放平台,目的也是把技术开发者和最终用户的距离拉近些,再近些。一方面试剂开发者可以迅速接近市场(通过网上iC商店);另一方面试剂用户也可以直接从网上采购试剂。这些都还是“创意”阶段,希望能够行得通。 不过,我们也没有一刀切,把传统营销途径全屏蔽了。经销商们除了可以批发,零售,更可以参与研发。甚至一些有心的经销商可以比他人更早地知道市场信息,组 织或者“聘用”研发团队(网上的iC社区就是给买卖主意准备的),研制自己的产品。这样经销人员也有了高一个档次的创业机会。
个人分类: iCubate2.0开放平台|521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中国医药市场并购将进入加速期
nooney1986 2011-2-28 13:46
24日,大中华区著名创投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两份医药行业并购专题报告称,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政策与工作安排的密集出台,政策导向将加快医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医药市场的并购将进入加速期,但中国医药企业的并购面临着政策风险、价值评估、并购后的整合等风险。 报告表示,去年中国陆续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新版药典、中药注射剂安全评价、医疗机药品集中采购规范等政策,医药“十二五”规划又大力鼓励提高行业集中度,并且近期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整合方向以及调整组织结构的5大具体目标,希望通过五年的调整,实现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化学药领域有10个以上自主 知识产权 药物实现产业化等目标。 其次,领头的医药企业手握重金,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医药上市公司现金总共为868.5795亿元,其中排名前四十位的现金总量占比在70%以上,高投入的行业特征令这些公司充满了并购和整合产业链的动能。在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行业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这批资金充裕的优势上市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外企也自去年四季度起掀起了一轮在华投资和并购的小高潮,还纷纷将研发基地放在中国,这都将与国内医药制造企业争夺医疗资源,也必然加速国内医疗产业的整合进程,这将令具有渠道垄断优势的商业企业因其渠道的稀缺
个人分类: 生物产业观察|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医药城-泰州(CMC)
nooney1986 2011-1-17 13:07
[转载]中国医药城-泰州(CMC)
泰州中国医药城代表了江苏的生物医药。近年来,江苏紧紧抓住国际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难得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崛起,重视整个产业链条的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医药研究和生产基地。江苏已经把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作为“十二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泰州医药高新区,使之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地,努力构建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目前,泰州中国医药城总体规划面积已经达到30平方公里,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组成,由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医药城规划建设以来,已集聚了50多家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并有300多家公司先后落户,300多项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加快项目落户,推动产业集群。近年来,医药高新区按照“功能集中、链式发展、资源互补”的发展思路,建立招商选资新模式,精心策划和设计疫苗、生物医药、化合药新型制剂、高端 医疗器械 、中药现代化、 保健品 等特色产业链,加快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医药园区 疫苗产业 化基地已集聚国内外12家疫苗研发产业化企业,形成了覆盖疫苗研发、生产、销售的完善产业链; 以园区为载体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样也适用于后发的中国。在当前全球新兴产业技术竞争中,更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集聚优势,重点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加快发展进程。实际上,这些年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已经证明,高新产业园区完全有条件在某些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新型科技园区也必须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将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列为发展生物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参照国际发展生物产业的经验,我国也提出了“要按照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加快推动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 生物园区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进入高峰。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首批认定石家庄、长春、深圳3个城市的生物产业基地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后,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为第二批获得认定的城市。在2007年的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武汉、重庆、成都、昆明、青岛等5个城市成为第三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至此,经发改委认定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有12个城市,我国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来。 中国医药城
2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