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京逝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华国锋在北京逝世
xuxfyuwp 2014-4-14 16:16
前两天刚发了“重新审视华国锋(2)”,今天就读到华国锋逝世的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向这位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中国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的老人表示哀悼。 (原文写于2008-08-21 14:41:51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了癌,怎么办》——西哈努克:生了3种癌,活到90岁
zqing150 2013-12-12 17:09
西哈努克:生了 3 种癌,活到 90 岁 柬埔寨太皇诺罗敦·西哈努克于今日在北京逝世,终年 90 岁。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很著名,大家都知道,他 70 多岁生了癌, 20 年间生了 3 种癌,且又转移,却活到了 90 岁高寿。 许多年龄大些的人是听着西哈努克名字长大的,在中国为数不少的外国朋友中,西哈努克是一个真诚的国际友人,因此,何裕民教授对西哈努克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情愫! 西哈努克的一生,带有传奇而悲剧的色彩。他于 1953 年领导柬埔寨取得国家独立,结束了法国长达 90 多年的殖民统治,从而享誉东南亚。但 20 世纪 70 年代起,又几经坎坷,被废黜,又东山再起,再失势,因此, 1970 年代后,他多数时间是在中国。 在他生命最后的 20 年间,这位多才多艺的老人也饱受癌症、高血亚及糖尿病等病症困扰,但也曾 3 次击退癌症,成为一段传奇,而且他 3 次击退癌症,都得益于中国医生。 1993 年 9 月 24 日 ,西哈努克在数十年沉寂后,重新返回祖国,担任柬埔寨国王,但当时 10 月, 71 岁的西哈努克在北京的一次例行体检中被诊断出有“ B 细胞淋巴瘤”。对此,有一个解释值得重视: 20 年间,因为国内政局动乱,他一直寄人篱下,又一心想重振山河。诡秘不测的局势,使其长期处于严重的慢性应激状态,已经埋下了癌变的根基;一旦时局有所稳定(他得以复出),突然释怀,则内在功能的张力突降,症状可以明显显现,病情加速发展。就像很多人工作时身体“康健”,退休一两年,百病丛生一样!也像很多人,工作时不觉得,长假一休息,浑身感到特别累一样。很多人自我感觉这是因为休息导致的,其实不然,问题是在疲劳时积累下来的,只是在休息时,机体的内在张力下降了,失去了紧张时的代偿能力,松弛了,症状出现了。如果仍然紧紧地绷住不释放,超负荷运转,很可能“崩断”了,病就“冒”了出来。尤其是“ B 细胞淋巴瘤”,完全与长期过度疲乏有关。 作为一位老人,他同时身患前列腺癌。然而多才多艺的西哈努克,对病情表现淡然。因此,经过医疗人员的精心治疗,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第二次击退癌症,让人敬佩不已。 2004 年 10 月,西哈努克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位,其子西哈莫尼担任新国王。然后不久 2005 年年初,消息传来,西哈努克 11 年前治愈的癌症再度复发,前列腺癌扩散到胃部,他自当年 1 月起就进入北京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2008 年 7 月,西哈努克到北京接受定期治疗,同年 12 月,他宣布中国医生发现他患有新的癌症。 2009 年 6 月 22 日 , 西哈努克在其个人网站上公布亲笔信,宣布第三次治愈癌症。西哈努克在亲笔信中告诉公众,他的第三次癌症“完全消失了”。 外交部亚洲司前司长张九恒对媒体记者公开表示,西哈努克患癌症以后,“是中国医生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好了他的病……”。 在信中,西哈努克也对帮助他治愈癌症的中国医生表示感谢,他说:“如果说我两次患癌症都能够治愈,并且在 87 岁高龄仍然健在,那都是因为伟大、友好、慷慨的中国。医术高明的中国医生和无与伦比的中国护士。” 而且,作为一个年轻时在法国度过,接受法国教育,与法国保持良好关系,其夫人又有法国血统的王室人士,第一次发现患癌症时,法国政府就邀请他到法国去接受治疗,但他婉言谢绝了,坚持留在中国治疗。并且,在他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运用得很多,整整又活了 20 年! 2009 年 10 月,西哈努克在个人网站上发布消息说,他认为他活得太久了,他在网站上写道:考虑到长辈们活不过 70 岁,“冗长的寿命于我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因为根据太皇他自己说:他这一王室一脉的家族血统并不长寿,他的祖上都没有活到 70 岁。故当他 17 岁时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有点不以为然,并无悲哀恐惧情绪,因为已比祖上长命些了! 西哈努克的案例促使人醒悟 遗传基因并不长寿、一生坎坷、生了 3 次癌症,却活到了 90 岁高寿,在常人眼里,不能不说这是种“奇迹”!但事实并非如此!何裕民教授在自己的新浪网博客文章中,对此做出了分析,归纳出几个值得重视的因素: (一)癌症不等于死亡。经过合理的治疗,癌症甚至不一定折寿(缩短寿命),西哈努克亲王的例子,足以说明!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病,自是聪明、智慧之举!他到法国治疗,一定能够活到九十岁?绝对未必! 说到这,再举身边熟识的例子:两年前,著名的健康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的教授黄建始,因为入了美国籍,生了多发性骨髓瘤后,跑到美国化疗,头几天还兴高采烈地与同事跨洋电话畅谈,一通大剂量化疗,命归九泉。让何裕民教授唏嘘不已!而当时他才 50 多岁! 2012 年底,著名的社会学家,复旦大学的邓正来教授确诊为胃癌,当时周国平教授反复叮嘱我积极参与治疗,用中西医两套方法挽救他!可为了手术,他只做了一次化疗,还没有来得及中医药配合,便冤死而去!呜呼哀哉!他也才 50 多岁! (三)前已粗略分析,他的癌症发生发展,境遇及折腾等起着诱导作用;据工作人员回忆,多才多艺的亲王,平素豪爽外向,喜欢音乐、体育、交友等,且喜怒皆形与外,则是三次癌症死里逃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何裕民教授在同一篇博文中,哀悼西哈努克的通知,也敦嘱与癌症相关的看客: ( 1 )即使生了此病,预期寿命仍可在九十岁以上,甚至百岁;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聪明、智慧之举; ( 3 )安顿好心,胜过 “ 良药 ” ! ( 4 )期望值放低一点更好。当亲王 71 岁时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不以为然,并无悲哀,因为他已经满足了,自认为已比祖上活得长命了! ( 5 )得了癌症,悠着点更好。亲王没有接受法国邀请,在中国借助中西医结合治疗,足以明示他并不急吼吼地第一时间希望彻底根治它,而是信赖中西医结合,攻杀性的现代医学,中国肯定弱于法国;有优势的就是被称为 “ 慢郎中 ” 的,注重调整纠治的中医学。 亲王的案例,足以给许多人醍醐灌顶的彻底醒悟! 何裕民 1952 年生,浙江义乌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先后出版医学专著 30 余部,涉及心身医学,亚健康学,医学哲学等领域。曾荣获上海劳动模范,霍英东英才奖,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等荣誉。 何裕民教授经过 30 余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创立了全新的肿瘤理论体系,对肿瘤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康复措施等等做了新的诠释,在此基础上创制了一套在肿瘤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学术界称为“零毒疗法”。 零毒疗法方案特色:“零毒疗法”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患者中心论基础上,提出了“内服汤药 + 外治中药 + 零毒抑瘤埃克信”的治疗方案: 内服汤药内在综合调整,消除癌变内环境,调整神经、免疫、内分泌,以中医辨证论证内服汤药,改变利于癌变生存的“土壤”,消除“癌变发生场”,从而治其本。 外治中药内病外治,提高局部抑瘤药物浓度,从外向内的消除病灶、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零毒抑瘤产品埃克信高科技生物工程萃取名贵中药(灵芝)多种活性成分,高度浓缩、多种成分配伍,高效抑瘤,诱导癌细胞分化与凋亡。三把利剑治癌魔。实现了肿瘤治疗的“零毒抑瘤”与癌和平共处两大原则。 何裕民教授 13 年 12 月底将莅临何裕民教授广东工作室,为广州、深圳等地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中医中药咨询,名额有限,请提前预约! 联系方式电话: 0755-83250007 手机: 15013708932 QQ : 987947384
个人分类: 生了癌,怎么办|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1972年1月9日逝世
xupeiyang 2013-1-9 08:25
没有人怀念吗? 怀念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1972年1月9日,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京逝世。梁思成诞生于1901年,其父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梁思成1928年留美归国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的写作。1946年,他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3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周恩来总理 1976年1月8日逝世
热度 1 xupeiyang 2013-1-8 07:06
37年前的今天,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十里长街,尽是哭声。他的身影渐渐远去,却愈加清晰。与人民站在一起,才能被人民铭记;站在时代前列,才能不被历史抛弃。昨日恰值国考成绩放榜,新一批公务员将走进各大中央机关。大家都应思考,为官为政,我们是为了奉献,还是为了俸禄。 1976年,我在上海读大学 这一年三位伟人先后去世,四人帮横行,中国人民在危难,迷茫之中等待邓大人出来。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了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今年是周恩来逝世第37年。 余英时先生作诗:“化骨扬灰散作尘,一生伴虎有余辛。 ”余先生为文评周:他所能做的是在毛泽东一而再、 再而三闯下大祸之后,慢慢收拾残局,但表面上他还要跟著一起闯祸,并鼓其如簧之舌极力说明毛的“祸”如何闯得好,正是“人民”所需要的。 1976年的今天,周恩来逝世,他1972年被确诊膀胱癌,1974年6月手术。术前139天工作日历:每天工作12-14小时的有9天;每天工作14-18小时74天;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工作24小时的有5天;直到1975年6月体重只有30.5公斤,仍超负荷工作。 #历史上的今天# 【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字翔宇,祖籍绍兴。1898年生于淮安,曾就读天津南开学校,后赴日法英德学习,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1日参与发动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力促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理直至病逝,其间兼任外交部长。1976年1月8日病逝,享年78岁。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4522 次阅读|3 个评论
毛主席对人权的极度践踏,滥杀无辜?(和王亚鹃女士探讨)
热度 15 zhouqiang15898 2012-6-2 09:05
毛主席害死谁? 请用事实和证据说话!这里是科学网,请不要把小说当历史,把虚构当事实!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651do=blogid=577234 二十個功臣除了被毛撤职,没有一个被毛害死的!何来整死一说?难道撤职,待遇不变也算害死? 那上千万下岗工人怎么说? 事实真相(网上查的真相) 十大元帅 朱德:1976年7月6日,朱德不幸因病逝世 享年90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因直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1898年生)。 刘伯承:1986年10月7日,因病逝世 享年94 林彪 :1971年9月13日,在逃往苏联途中于蒙古国东部机毁人亡,65岁 贺龙:1969-6-9,贺龙元帅含冤逝世 享年73岁 陈毅 :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陈毅逝世了。医生开具的死亡证明书上说他死于癌症,享年71岁。 罗荣桓 :1963年12月16日,患肾癌多年的罗荣桓元帅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1岁。 徐向前 :1990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聂荣臻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叶剑英:1986年10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十大将军 粟 裕:1984年 2月5日16时33分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 徐海东:1970年0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黄克诚: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陈 赓: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谭 政:1988年11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肖劲光:1989年03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张云逸: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罗瑞卿:文革时期受林彪等人诬陷遭批判,1977年被平反,1978年去德国治病不幸逝世。 王树声: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许光达: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除贺和徐被林害死,林外逃,那個是被毛整死的? 上網可以查查,說話要講事實!現在網絡越來越不讓事實,真是悲哀! 毛主席连威胁他的功臣一个也没整死,难道还去整死你一群老百姓,可能吗? 研究和讨论请用事实说话!不要拿小说来说话!这里是科学网,不是小说网,娱乐网,说话要讲事实和证据的!
个人分类: 人文,考古,历史|549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逝世 享年96岁(转)
pkcheng 2011-8-8 10:59
[转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逝世 享年96岁(转)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1949-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2-1983年在长春从事光学仪器与工程研究,198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工作。 王大珩先生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王大珩先生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六届代表,全国人民政协第三、七届委员。 王大珩先生在光学与光学工程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150工程,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主持718工程,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名列首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863计划”特殊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王大珩先生远见卓识,从战略高度上思考并联合其他科学家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提出多项重大建议。关于跟踪研究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最后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这些建议为国家科技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大珩先生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是中国光学、仪器仪表和计量科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领导的研究所以及他创办的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 王大珩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他对国家光学、仪器、计量科学事业的贡献以及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建议等等,都将载入史册。 祖国和人民将永远记住他。 转自中国科学院网,以纪念老校长!
1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逝世(转载)
kejidaobao 2011-6-21 08:55
[转载]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逝世(转载)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日消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因病于当天7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何泽慧院士1914年出生于苏州,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她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论文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为了更多地掌握对国家有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她于1940年进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参加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1943年,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当时已初露应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   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共同的科学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满怀爱国热忱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新中国成立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称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在相当长时间里领导当时的中子物理研究工作,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她还看准快中子谱学的国际发展趋势,不失时机安排力量开展研究,使中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   何泽慧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赴河南安阳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革”中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错误的审查和批判;1969年冬,下放到二机部在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   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她倡导和全力支持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直到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关心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
个人分类: 新闻稿|1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沉痛悼念
热度 3 ray20071002640 2011-5-19 14:05
中国 科学院院士、 北京 科技 大学 教授、我国著名 计算机 科学家和教育家高庆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15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 岁。 高庆狮院士,1934年7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1994年调入 北京科技大学 ,任北京科技大学智能、语言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 工作 者,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庆狮院士是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先驱,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设计负责人,我国第一台专为两弹一星服务的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我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新体系结构原理的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教书育人五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党的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是我国科技教育界的光辉典范。 一代宗师高庆狮院士的逝世,是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界、北京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敬爱的高庆狮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高庆狮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2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请参加告别仪式的同志自行前往或于7时30分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医院门前乘车前往。
2540 次阅读|4 个评论
沉痛哀悼高庆狮院士!!!
热度 4 zhaofuyao 2011-5-16 20:13
中国 科学院院士、 北京 科技 大学 教授、我国著名 计算机 科学家和教育家高庆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15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 岁。 高庆狮院士,1934年7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1994年调入 北京科技大学 ,任北京科技大学智能、语言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 工作 者,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庆狮院士是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先驱,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设计负责人,我国第一台专为两弹一星服务的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我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新体系结构原理的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教书育人五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党的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是我国科技教育界的光辉典范。 一代宗师高庆狮院士的逝世,是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界、北京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敬爱的高庆狮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高庆狮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2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请参加告别仪式的同志自行前往或于7时30分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医院门前乘车前往。
4470 次阅读|5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xupeiyang 2011-3-12 09:11
1782年,《 四库全书 》编成 1925年, 孙中山 在北京逝世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菲律宾 沦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提出 1990年, 戈尔巴乔夫 当选苏联首任总统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吴阶平院长与我们永别了
热度 4 xupeiyang 2011-3-3 07:23
3月9日,吴阶平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八宝山送别。这是胡锦涛与吴阶平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吴阶平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向其亲属表示慰问的还有:王乐泉、刘云山、汪洋、张高丽、薄熙来、李鹏、万里、乔石、朱镕基、宋平、尉健行、吴官正、王沪宁、乌云其木格、华建敏、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王胜俊、廖晖、帕巴拉·格列朗杰、马万祺、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董建华、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林文漪、厉无畏、陈宗兴、何厚铧和李德生、张劲夫、郑天翔、刘复之、杨白冰、丁关根、田纪云、迟浩田、张万年、姜春云、钱其琛、曹刚川、曾培炎、张震、倪志福、陈慕华、王丙乾、邹家华、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提、彭珮云、周光召、丁石孙、成思危、唐家璇、肖扬、韩杼滨、叶选平、任建新、宋健、孙孚凌、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赵南起、毛致用、王文元、王忠禹、李贵鲜、张思卿、丁光训、张克辉、郝建秀、徐匡迪、张怀西、李蒙、邓力群,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以及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乔清晨等。 尊敬的吴院长安息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吴阶平同志,因病于2011年3月2日21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吴阶平,1917年1月生,江苏常州人。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医学博士。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是中国泌尿外科的先驱者之一,在肾结核对侧肾积水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研究中有独创性见解。   从1968年开始,曾担任中央多位高级领导人的医疗小组组长。20世纪60年代,受周总理的委托,曾先后11次为5个国家元首进行治疗。主编有《泌尿外科学》、《外科学》、《泌尿外科进展》等,发表有影响的医学著作150篇,出版医学书籍21部。2000年1月,《吴阶平文集》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院校召开缅怀吴阶平同志报告会 http://www.cams.ac.cn/NEWSXP/ReadNews.asp?NewsID=2234BigClassName =综合新闻SmallClassName=综合新闻 3 月 25 日上午,在东单三条礼堂,院校召开“与协和同行——深切缅怀吴阶平同志报告会”。院校领导刘德培、李立明、曹雪涛、曾益新、林长胜和李国勤,以及 京内各所院领导班子 、九三学社、教职员工、离退休干部和学生代表 30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校党委副书记李国勤主持。 会议开始后,全体到会人员起立,向吴阶平同志的巨幅画像默哀 1 分钟。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08/c_121161032_3.htm 吴阶平曾担负周恩来晚年疾病治疗工作    视频:吴阶平在2003年接受采访称一生如履薄冰    资料视频:吴阶平在2005年接受采访谈从医之路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02/232622041687.shtml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223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朱光亚同志逝世 享年87岁
kejidaobao 2011-2-28 08:47
[转载]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朱光亚同志逝世 享年87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简历:   1924年12月25日生,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1年至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45年至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1946年至195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至1953年任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团外文秘书。1953年至1955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至195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研究室副主任。1957年至1959年任二机部四0一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室副主任、研究员。1959年至1964年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1964年至1970年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82年至1985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至1991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工委党委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1991年任中国科协主席,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工委党委常委。1994年3月补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4年6月至1998年5月任中国工程院院长,1994年6月当选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执行主席、院士、党组书记。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5月任北京理工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1995年10月起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1996年5月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至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曾获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来源:新华社
个人分类: 新闻稿|1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院院士朱光亚去世
tarimriver 2011-2-26 23:29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院长是老一代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愿朱老一路走好!
5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朱光亚逝世,身前曾任《科技导报》主编
热度 13 suqing1961 2011-2-26 20:30
朱光亚逝世,身前曾任《科技导报》主编
今天上午 10 时 30 分,“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 87 岁。 朱光亚 1924 年 12 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第十一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在我 2003 年 11 月份到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之前,朱光亚曾兼任《科技导报》主编一职近 10 年( 1994 年 1 月至 2003 年 7 月)。我在科技导报社工作的近 7 年时间里,曾有两篇文章与我们刊物的这位杰出的主编有关。 一是 2004 年 9 月《科技导报》卷首语栏目发表的朱光亚的文章“ 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 这篇文章是我社编辑邱夜明博士约的稿。文章发表后,新华社记者周方做了评论报道(见附录 1 )。 另一篇补白短文是我写的。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朱光亚科技思想座谈会暨‘朱光亚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座谈会和命名仪式。会后,我写了篇消息“ 朱光亚科技思想座谈会暨‘朱光亚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附录 2 ),刊登在 2005 年第 1 期《科技导报》上。 沉痛悼念朱光亚同志。 附录 1 :朱光亚呼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中国科技快速崛起 新华网北京 9 月 22 日电(记者周方)原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在近日出版的《科技导报》上撰文提出,中国应当发挥 “ 后发优势 ” ,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   朱光亚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比较好的科技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与世界科技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只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把积蓄的力量组织起来,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   朱光亚建议制订适合中国特点的科技发展战略。他指出,世界发达国家及新型工业国家在发展科技方面有许多共性的做法:重视基础研究,重视教育,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成果,敏锐把握高科技的发展方向。他强调,任何先进的东西只有与本土优秀的文化相结合才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这位 “ 两弹一星 ” 功勋科学家举例说,在研制 “ 两弹一星 ” 时,就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组织方法,所以取得了突破。他认为,现在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非常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整体观念及思辨思维习惯。所以, “ 在我们的科技发展战略中,也要把中国特色研究透。 ”   朱光亚对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崛起过程颇有研究,他认为韩国、芬兰这些新兴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发挥 “ 后发优势 ” 方面做得比较好。   他对所谓 “ 后发优势 ” 的解释是:一是在风险大的新兴领域,别人探了路,我们可以在发展前景逐渐清晰的条件下,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和较低的风险,迅速赶上进而超过;二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改进创新,迅速后来居上。 附录 2 :朱光亚科技思想座谈会暨“朱光亚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 朱光亚科技思想座谈会暨‘朱光亚星’命名仪式 ” 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座谈会和命名仪式。会议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总装备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举行,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主持。   朱光亚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19 94 ~ 2003 年曾任我刊主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 “ 两弹 ” 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的技术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建立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事科技工作 50 多年来,他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参加了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组织领导了历次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对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形成了以技术决策、领导艺术、科学作风等为内涵的科技思想。会议高度评价朱光亚院士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充分肯定他在 50 多年的科技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的科技思想,热情赞颂他对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10 388 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 朱光亚星 ” 。会议宣读了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向朱光亚颁发了 “ 朱光亚星 ” 命名证书,并赠送了 “ 朱光亚星 ” 图片。      朱光亚遗像 两届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朱光亚先后去世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68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