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独木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走好自己的‘独木桥’
热度 12 lin602 2016-11-5 08:05
有句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在大学工作,资源好的,特别是官员阶层,许多人是‘全能’冠军,权力、职称、学术、实验室、项目、经费统‘吃’。阳关大道为他们开放。 如果没有权的极少数教授,成为了学术大牛,阳关道门票也给他们送上。这种人占的比例不多。 而多数普通教师,尽管努力工作做学术,又没有成为大牛,没有力量进行博弈,阳关道的门票是难以拿到的。所以只能自己走‘独木桥’。 阳关大道上莺歌燕舞,独木桥上寂寞难熬,但独木桥还是一条路,至少是一条经过吃苦能够生存与发展的生存之道。 不要怨恨,不要自弃,否则会滑下独木桥掉入奔腾的河流中!考核不合格,经费不够带不了研究生,职称上不了等可能是自然的后果。而且后面还有‘不升即走’的竞争机制。我想大家从网上与媒体中已经看到不少的例子。 既然有考核指标与各种要求,又走不了阳关道,就将这些指标贴在桌子上,作为‘座右铭’,时常对照,努力完成这些‘数字游戏’,让自己在‘独木桥’上走过去。同时,自己再用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做自己的事,一是为了面对买房子养孩子的生存压力,二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心理平衡,也可以得到一些别人得不到而自己得到的收获,自我满足,三是说不定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发现自己的‘阳光大道’。 阳关道都是相同的,而独木桥各自不一样! 在独木桥上出彩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当自己年老的时候,自己觉得没有枉过一生,而同行与同事们,对你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如果用个形象比喻,阳光道上走的人不吃力,长得肥肥胖胖,而独木桥上努力的人,因为要苦,所以体态硕健,魅力无穷。 司马迁、曹雪芹、陈景润等,就是因为没有阳光道可走,而写入了历史。但他们的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完成考核,再努力走自己路,这条路有.........(例如:做横向项目,企业技术顾问,办公司,甚至炒房)。我就不一一说了,自己领会吧。 许多人学着阳关道的走法,但对于走独木桥的人来说,那是邯郸学步,甚至死路一条!
5180 次阅读|21 个评论
答徐晓
热度 6 chrujun 2015-1-26 19:19
太忙了,以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回答,大家都能明白, 请徐博主谅解。本回答与透明计算团队无关,全是个人观点。 (1) 到底什么是Von Nuemann Structure?原始的Havard Structure是什么样子?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而不是画个大而化之的框图来给我看,这样太不专业。 答:计算机内有两种东西在跑,分别是指令和数据。Von Nuemann Structure计算机只有一条独木桥,指令和数据相互等待对方。Havard Structure计算机内有两座桥,可以同时跑指令和数据。 (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大管家,硬件和用户软件全管。 (3) 通信系统架构为什么要分层,比如我们常见的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 答:分而治之,基于孙子兵法的思想。 (4) 为什么计算机软件架构也要分层?目的是什么? 答:同样是分而治之,目的是好开发,好维护。 (5) “透明计算”是通信系统或者计算机软件架构的在哪个层面保证了安全性? 答:TCP/IP之上。 (6) 在IT系统设计中,分布式处理和集中式处理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 答:看敌人(数据或计算量)有多少,敌人多就分而治之,敌人少就一口吃掉。 (7) “透明计算”处理网络拥塞的策略是什么? 答:缓冲、动态调度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4540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考,已有“立交桥”,只是常堵车而已
热度 15 boxcar 2014-6-6 08:50
明天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了,电视新闻、网络媒体、 QQ 、微信群里、同事之间、亲属之间都少不得关于高考的话题。和往年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被说了至少 30 年的话还在被提及。不过,近些年我再读出这句话时的感受已经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当下的高考,其实早已经不是刚恢复高考那几年的场景,尽管“千军万马”的场面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壮观,但是在连续扩招了十几年后,招生名额已经增加了一个多数量级的今天,特别是社会和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当年的所谓“独木桥”,事实上早就变成了“立交桥”。 当年(专指十几二十几年前)所说的“独木桥”,大抵是说高中生们毕业考大学的时候,人生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和转变的机遇,其成败的结果有巨大的差异。倘若在录取率不太高( 1989 年我参加高考时,全国 240 万报名考生,录取名额不到 60 万,录取率约 25% )的情况下有幸考上了大学,则意味着以后可以有一份体面的“铁饭碗”的工作和相当于“国家干部编制”的公职身份,有望取得较高的工资收入,也能有较高的生活水平乃至于社会地位。倘若不幸没能考取大学甚至大中专,则只能选择复读再考,或者自己想办法就业了,例如学个手艺、做个小买卖或者通过招工的渠道找工作(当时一般是工人编制),在咱东北这旮的老百姓的观念里,这些出路都很不“托底”。因此,学子和家长们面临高考,就如同行走的道路上遇到了一道鸿沟,上了独木桥走过去的,可能面对的一段坦途,不行掉沟里的,爬过去的难度相当大,期间的过程往往也很困苦。 现如今,虽然报考人数较前些年增加了数倍,但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的数目和专业数和招生人数都有显著的增加,招生名额的增长幅度远大于考生数的增长,因此对于同等智力水平和考试状态的考生而言,考取大学的难度其实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说,即使“千军万马”的说法仍可保留甚至有所发展,“独木桥”却早就成为历史了。时下考生们面对的,是可以供选择的很多座“大桥”,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更多的大学和专业可供考生们选择;他们甚至可以选择“跨海越洋大桥”,去国外留学。 在商品经济都还只是刚刚起步、现代化和市场经济都不够发达的 1980~1990 年代,没能考取大学的落榜生就业机会并不多,而且相对僵化的工资制度和人事制度也在不同学历人群之间划了一道人为的“鸿沟”。那时能够挤上“独木桥”,之后无论是飞跑过去、蹦过去、慢悠悠地走过去甚至是以很难看的姿势爬过去,都意味着巨大的成功并带来可观的利益回报。今天,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已经给年轻人创造出来大量不同层次的就业机会,择业已经不必再局限于体制内的那些“铁饭碗”,只要有一技之长并且踏实肯干,其实不难获得比较丰厚的收入。因此,正步入成年的年轻人其实可以拥有不同的道路选择,他们面对的已经是一座“立交桥”了。 但是,为啥还会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不变传说?如今的父母,怎么会比 20-30 年前的父母更加焦虑呢?我考虑再三,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开车”的人多了,而再大的立交桥,也是会堵车的。 现如今,可供选择的大学固然比以前多了,可供选择的专业比以前多了,可供选择的职业事业也比以前多了,被考生及其家长高度认可的大学却并没多几个,他们乐于选择的专业可能还是最热门或者近期最被看好的那些(这个不排除被忽悠的可能),至于职业(事业)家长们的经验判断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仍是最主要的考量。如此一路过滤下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尽管社会已经搭建了不少立交桥,人们却仍难免固执地、争先恐后地把车开上原来“独木桥”所处位置的那条车道上,造成它严重的交通拥堵甚至不堪重负。于是乎,他们会一面打呼“学生的负担太重!”一面在给“桥体”不断增加负担。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学生及其家长更早地开始关注并思考自己的兴趣和优缺点,在“上桥”之前就先多看看“路标”和“交通提示”,及早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那条走的人和车最多,当下就已经很拥堵、以后会更拥堵的道路。 最后,祝愿考生们以最佳的状态参加高考,有更好的发挥,取得优异成绩,奔向自己理想的人生目标!
个人分类: 社会|6947 次阅读|28 个评论
略谈创新工程研究立项独木桥
黄安年 2013-7-11 15:52
略谈创新工程研究立项独木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1 日 发布 据说某科学院的所有科研立项均需通过创新工程研究来实施,否则就无法获得科研资金 , 而没有科研资金等于断了从事科研的粮食,所以创新工程研究立项关系科研生存权 , 有了它 , 就有了一切 , 没有它就没有一切。而获得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的成员是哪些人 , 如果列出名录 , 个中奥秘不言而喻了。立项、审批、队伍之间有着既复杂又简单的关系网,网眼、网边和网外的视野和感受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问题来了, 难道所有的研究项目都得冠以“创新工程研究”的名义吗, 换言之 , 爱科学院所属单位的所有研究项目或课题都是属于“创新工程”吗,这名称和实际对得上号吗?难道研究项目就等于创新工程么?事实上某些研究项目中的创新成分天晓得有多少是创新的,真正创新的研究也许不会是自己高调宣扬创新的。再说了 , 如果人人都创新 , 项项都创新 , 我们为何迄今还拿不到诺奖或者更多的国际大奖,或者我们的科技还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呢。别的不说 , 以美国问题研究为例 , 我却很少看到有太多创新课题的,其实这反映了我国研究水平的实际 , 既然如此,为何什么都要和创新挂上钩的。 更为重要的,这号称创新研究工程是具有排他性的 , 即排斥了自以为或者评审者以为并非创新却有现实意义或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例如北美铁路华工研究课题, 和建立统一的华工建设北美铁路网站项目,本身绝非“创新工程”,因为美国早已有了这样的网站 , 最近斯坦福大学有建立了一个专业网站 , 我们搞中国国内的 , 怎么算“创新”呢,不过这个项目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研究子目似乎从上到下的科研规划中没有涉及,科研规划中没有涉及的不等于没有研究的意义或价值 , 也许制订规划的和审查规划的学者和官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 , 如果以规划目录中没有 , 或创新研究工程没有立项为由 , 拒绝为从事这一研究课题提供必要支持 , 这不等于排斥了对于北美铁路华工的研究了吗?据说这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一年一次 , 过了时间就一年无望了 , 那么下一年怎么办,还是年复一年地将这类研究课题排除在外么? 我想说的问题是 , 搞研究切击走独木桥之路,如果我们的研究项目独木桥化而非多元渠道化 , 那么 , 我们大能够兴旺发达么。尤其是对应那些已经退休多年 , 处于边缘化的尚有志于奉献研究事业的学者们。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木桥上的羊和狼,哲理启示
热度 1 zjzhang 2013-6-6 19:15
独木桥上的羊和狼,哲理启示   有一座独木桥,它的下面是万丈深渊。       A      一只羊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走到独木桥中段,羊一抬头,遇见一只狼。      狼一抬头。看到了羊。      狼: “ 让不让? ”      羊: “ 狭路相逢勇者胜,羊逼急了还咬狼呢,不让! ”      羊刚低下头,露出角,狼冲上去一口叼住了羊的脖子,施施然离开。      目睹了全过程的行人甲: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退一步海阔天空,早一点过桥,晚一点过桥又有什么差别呢?为争一口闲气,反误了卿卿性命。 ”       B      一只羊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走到独木桥中段,羊一抬头,遇见一只狼。      狼一抬头。看到了羊。      狼: “ 让不让? ”      羊: “ 羊在狼前头,哪能不低头?凡事忍一忍就过去了。让! ”      羊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地退回,蹄才及地,狼冲上去一口叼住了羊的脖子,施施然离开。      目睹了全过程的行人乙: “ 马善被人欺,羊善被狼欺,一味的怕事必定会完蛋,有时候作风还是硬一点好,该出手时就出手! ”       C      一只羊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走到独木桥中段,羊一抬头,遇见一只狼。      狼一抬头,看到了羊。      狼: “ 让不让? ”      羊: “ 让! ”      羊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地退回。蹄才及地,便低头用力向前一顶,狼防不胜防,一下掉进了深渊,羊施施然离开。      目睹了全过程的行人丙: “ 以退为进才是王道啊。让步时毫不犹豫,顶狼时坚决果断,羊让步之时正是狼最松懈的时候,也是羊打败狼的最佳时机啊! ”
个人分类: 文学|2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大家都要挤高考这条独木桥呢?
热度 26 jlrlmylt 2013-5-5 22:58
个人分类: 象牙塔生活|8349 次阅读|38 个评论
升教授的路不该是个独木桥!
热度 32 RAOH 2012-12-26 09:08
升教授的路不该是个独木桥!
升教授的路不 该 是个独木 桥 ! 介个标题,给人看的该是欣喜若狂吧?! 据说国内很多大学升教授每年都有名额限制, 象 个独木 桥 , 怪怪的。想来可能有历史原因,学术界有阵子,可能人才断层,搞个土法炼钢,名额限制? 米国大学升教授是条阳关大道,没有名额限制,能升就升。一年可以升 10 个,一年也可以升 0 个。一般各系的标准,大家都是清楚的。虽然是条阳关大道,但也不是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难度还是不小的。 也就要提到鸿飞兄的 tenure track 鸟。比如 阿拉 这旮瘩,助理教授是 9 年的期限, 9 年里啥时觉得达标鸟,就可上报评审,一圈下来,过了欢喜;不过,下年还有最后一次机会。评审的关键是同行评价,尤其是小同行滴评价。 当一个年轻的助理教授脚跟站定 ,独立滴做出 了 一窜成绩 ,一般系里的职称委员会就会关心,觉的够条件了,就会整材料了。 一般的研究型大学主要看学 术 及 经 费 。 经 费 的 话 , 主要看 现有从国家 基金来的,省里,市里,公司给的多不太算。要评审鸟, 助理教授 们 先要自己写个材料(包括教学,文章, 科研成就和未来计划, 会 议 ,以及校内外的服 务 )。系里的tenure委 员 会找学生,同事来写推荐, 这一般都 较公平,升职不是系内竞争,少有相互拆台,内耗 。 最重要的一点是科研水平的评定,是请 国内外 同一领域的 10 - 20 位有水平的小 同行来写推荐。 被审的,可以提个名单,排除几个敌人,这一般会照办;也可列一些 同行 友人来 推荐 ,这名单只当参考。 系里的tenure委 员 会 , 再自主敲定 10 多个国内外 有水平的 小同行 ,将要审的 材料 寄去函审;具体评审的 同行 的名是不公开的,而且可能多数与被审的没很多的私交,多无个人利益牵扯,因为对领域了解,从多人反馈来的意见也较公正。 对被审的产量,质量评价更准,并不是简单的数文章。有些发了大文章,但后来有问题的, 小同行 都会给提出,这样的文章反而帮倒忙!也有潜心搞高精尖的,即使被审的产量低甚至不够的情况下, 小同行 也能给出个较准确的评估,不容易给瞎忽悠! 几个月后, 材料齐了, 系里的tenure委 员 会 看看也就有底了, 然后是 总结,推荐 上 报 全校的tenure委 员 会 最后 来定。校的tenure委 员 会 是由各系一些主动报名的“爱管闲事的”高年资的教授来组成,将 材料各方面综合看,按 校 系历来标准能过的都过 ,再在校领导那里过下,盖章 。 一般这其中的风波不多。 要想从副 教授升正教授,这圈圈以后又来走一遍。 听起来容易,走起来还是要有 2 把滴。 各校 各系的标准,是不同的, 都是讲清楚了的。 根据 各校 各系自己的定位而来。顶尖牛校要的不是牛人,要的是超人! 一般性的研究型大学 也要求,被审的 助理教授 做出的成绩在小同行里得到认同及好评,有发展出一套独立的,有前景的玩意儿。 当然 tenure 制度不是万能的,也会有缺点;无恶不做的资本家现在就琢磨着废掉 tenure ,嘛 教授 不 教授 的,有 经 费 才有位子,没 经 费 了?洗盘打工去吧,还 嘛 教授 !大家也可考虑考虑。介末拌啊,介末拌??? 国内升教授的独木桥一来,把个平平淡淡的事,看来成功滴变成了个不说血流成河,但起码是年年来场斯文人的鼻青脸肿的战斗,冤气冲天,怪不得常有人来哭叫。奇怪的是,激烈争斗下,误人子弟的还常有没给淘汰掉的。 不过这 独木桥 大概也是有好处的,君不见,那搞科管的人正急急的抱着不放吗! 怪不得 有人一升到正高,就忘了原来的 龟 孙 子 的形,天天喊着要见个精英,就拍死个精英! 不过说回来,国内升教授的路像是个独木桥。但另一面,国内升教授简直又是个大跃进! 30 岁 不到的毛头正教授比比皆是。逼得李开复这样的大人才,到国内也要吹牛才好混,毕竟就是美国助理教授也是真拿不出手啊!太没有面子了! 介末拌啊,介末拌??? 想来可能是转型期,乱象较多。但转型,转型,也不能一辈子转型吧?网上有见 一个 博士, 没独立做出点成绩, 就直接成了 正研究员, 这位 博士觉着很爽! 而且还 觉得 有 真本事 的人 可怜! 这 博士哪知, 别人 看了 他 觉得很丢人?!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21249 次阅读|63 个评论
大侠
热度 2 cuiyingxin 2012-8-8 14:24
冷月孤剑 夜的静谧无人晓 繁花尽落 容颜易逝自飘摇 问世间 真真假假 莫名其妙 沧海无涯 只有一条独木桥 莫问我 从此以后 为谁唱逍遥 明月 红花 还有忘不了的雪花酪 江湖儿女 行侠仗义 见招拆招 天地间 你的身影 我再也寻不到 剑落人倒 人生寂寥 我只记得你的微笑
个人分类: 诗、词、歌|2680 次阅读|6 个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在变成独木桥吗?
热度 2 lxchencn 2012-2-19 10:15
现在正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时节,无数的科技人员正埋头苦干,有如农民的春耕,但有播种就有收获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从不到20%的资助率就可以看出不中是常态,中了也有一定的运气,从近年的申请情况看,申请数量大幅增长,但资助数量并没有同比增长,特别是医学部,竞争更趋激烈,而且由于资助力度年年提高,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潜在申请者加入申请行列,但同时应该看到各个省市地方科研基金的投入资金、资助项目数量过少,对于处于一线研究的教授来说省里的基金常常不让申报,即使申报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花落你家,企业的科学研究项目也绝少看得上基础研究,作为科技人员娘家的各种学会也没有看到有项目资助,年头到年尾,最期盼的就希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独苗能够茁壮成长了,希望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要像以前高考一样成为科技独木桥!
3661 次阅读|4 个评论
过独木桥
热度 1 hcrm 2011-12-17 20:02
儿子快三岁了,他一天天在长大,变化也不同寻常,有时令人有些吃惊,如果让我仔细想的话。 不止一次带儿子到商场的游乐园玩,那儿有滑梯、蹦蹦床、塑料小屋、小车等,还有环绕爬行的高架通道。每一次,我都会跟在儿子屁股后面,如他一样缓缓爬行,在塑料圆桶里穿越,使自己尽量保持那颗童心。 儿子每每来此玩耍时,我都有意识锻炼他的胆量,譬如引导他过独木桥。这座桥其实很安全,桥身两旁都有布网防护,即使孩子走歪了,也不会掉下桥去。可对于孩子来说,他并没有这样的链式思维,大都对这根独木板充满了恐惧。 我儿子也不例外,小小的他每到桥头,便不敢继续往前行,准备掉转身子向后退。这时候,我就快步冲过桥去,在桥的另一头守候,召唤儿子勇敢地走过来。 “怕,怕,爸爸!”儿子是真的有些怕,往往还会哭几声。 “宝贝,别怕,你扶着两边的带子走,没事的!”我总是鼓励他迈出那一步。 见想我过去抱他过桥无望了,儿子颤颤兢兢地挪动着小脚,不亚于我们去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走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他又停下来了,哭叫着要我抱他。 “黄曦最棒了!你看你都走了一半,再往前走几步就过来了,加油,儿子!”我仍然在桥的这头鼓励他,希望儿子再次挪动他的小脚。 然而,他立在那儿不动了,确乎到了胆量的极限。于是,我伸出一只手去,让他过来牵我,好“安全”地把他带过来。他还不肯动,渴望我更直接地帮助,但我拒绝了,告诉他这是爸爸能做到的底线。 这样,他往前开始挪动小脚,抓住我的一只手算是过了桥,完成了一次“冒险之旅”。在我的记忆中,他后来胆子是大一些了,最多也是不再颤栗地过了独木桥。 今天,我陪他又来到了桥头,他忽然回头对我说:“爸爸不过来,我自己过去!”说完,他慢慢地,偶尔扶下网带,就这么走过了桥。 我正准备跟过去,儿子冲我喊道:“爸爸别怕,我过来接你!”这话是我没料到的,它竟然出自儿子之口。 我当然很乐意接受儿子的“帮助”,在他的小手的牵扶之下,我缓慢地走过了那座桥,一份无言的感动油然而生。 我能够想像吗?譬如将来我老了,由儿子的手搀扶着,陪我走过人生这座“独木桥”? 感谢你,儿子!又一次给了爸爸温暖和力量。 2011 年 12 月 17 日 夜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28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研道路上的“独木桥"
热度 1 ygzhongnwu 2011-6-5 18:21
某天和一个年轻同事闲聊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发展,话题当然绕不开是去做“热门”还是“冷门”,是跟踪“牛人”的研究还是完全自主发展之类话题。其间我在议论科研选题的风险时做了两个比喻——“独木桥”和“陷阱”。今天先说“独木桥”,“陷阱”先作为一个坑等着过几天再填。 很 多做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的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自己在某个热门研究方向上选择了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后,在经历了一番辛苦工作后,终于取得了一些一些很不错的研究结果,可是在写文章过程中甚至就在写成了文章要投稿前的某天,忽然看到了和自己的研究结果非常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已经被写成了文章已经挂在网上,此时此刻的心情,那叫一个遗憾!其实,在此时遗憾的人可能不是一个人,而完全可能是很多人。因为既然这是个热点,就会有许多人去关注,其中一些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一些非常相近的 idea ,也都会努力去做,如果大家进度参差不齐,那么只有下手快、出结果快、写稿子投稿更快的人可以拔得头筹,其他人只能屈居其后了。这种现象,我把它比喻成“独木桥”,意思是说许多人拥挤到一个领域的一个问题上去搞研究,然而只有成果被率先发表的受重视。 做热门研究,似乎都要做好挤上“独木桥”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意味着很可能面临被人从“独木桥”上挤下去的命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热点问题太诱人,解决它不仅意义非凡,而且带来的好处巨大,这种好处固然有纯科学层面的,当然也有现实利益层面的,大家既然都看到了这些好处,焉有不为之努力奋斗的道理?!可是,蜂拥到热点上去,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挤上一根“独木桥”呀?!这就涉及到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的高度趋同。如果大家做研究时依托的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技术手段,做出来的东西就应该差不多,甚至工作进度都差不多(个别连续 N 天 N 夜不休息的“工作狂”或连续 M 天休息后才偶尔工作一下的“懒散”研究者除外),这将很自然地使许多人的许多类似结果“扎堆”冒出来,不在“独木桥头”挤成一团才怪。 要想避免发生“独木桥”式的拥堵局面,也是有办法的。其一,多做既有价值又有潜力的“冷门”,少去盲目跟风追捧“热门”。如果您能把“冷门”做成了“热门”,您就可以成为一个方向的“领跑者”,这无疑对科学的贡献更大、个人的名望也会更高,也比混到“热门”中去和一帮人“同去同去”成为一个“发烧友”更有意义。其二,如果实在禁不住“热门”的诱惑,已然投身其中了,也还可以通过“另辟蹊径”避免独木桥的拥堵。方才我已经说过,研究思路和方法手段的趋同也是造成“独木桥”困境的原因,想突破这种困境,自然要靠个性化的研究思路和独特的研究方法手段了。如果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能够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技术路线,是可以搭出很多桥、铺设出许多路径的,最后产生“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良好效果。当然,这就要求研究者本人要善于独立思考,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想法,还要求研究者不要过分依赖商业化的实验仪器或计算软件,而要在研究手段的丰富方面多下功夫,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或软件。 总之,科研道路上的“独木桥” 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是它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罢了。对于那些绝对的领先者(那些高人)而言,完全有实力施展上乘“轻功”从“独木桥”上飘然而过,话说回来,很多“独木桥”或许本来就是他们随手撂下的一根“木头”而已。对于大多数人(常人)而言,“独木桥”可能时常会让他们困惑,并且在“独木桥”式的拥堵中无谓地消耗着精力、体力和物力财力,他们或许更应该放弃跟风,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创新,铺设出属于自己的那根“独木桥”。
2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独立思考,另辟蹊径。
热度 1 ltl315 2011-5-29 12:36
面对科研路上的“独木桥”,提倡独立思考、另辟蹊径! 自强自力, 自主创新,需有勇于面对科研竞争的勇气! 且良好科研思维及科研方法需要先行!
4574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道路上的“独木桥”
热度 27 boxcar 2011-5-27 07:53
某天和一个年轻同事闲聊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发展,话题当然绕不开是去做“热门”还是“冷门”,是跟踪“牛人”的研究还是完全自主发展之类话题。其间我在议论科研选题的风险时做了两个比喻——“独木桥”和“陷阱”。今天先说“独木桥”,“陷阱”先作为一个坑等着过几天再填。 很 多做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的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自己在某个热门研究方向上选择了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后,在经历了一番辛苦工作后,终于取得了一些一些很不错的研究结果,可是在写文章过程中甚至就在写成了文章要投稿前的某天,忽然看到了和自己的研究结果非常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已经被写成了文章已经挂在网上,此时此刻的心情,那叫一个遗憾!其实,在此时遗憾的人可能不是一个人,而完全可能是很多人。因为既然这是个热点,就会有许多人去关注,其中一些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一些非常相近的 idea ,也都会努力去做,如果大家进度参差不齐,那么只有下手快、出结果快、写稿子投稿更快的人可以拔得头筹,其他人只能屈居其后了。这种现象,我把它比喻成“独木桥”,意思是说许多人拥挤到一个领域的一个问题上去搞研究,然而只有成果被率先发表的受重视。 做热门研究,似乎都要做好挤上“独木桥”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意味着很可能面临被人从“独木桥”上挤下去的命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热点问题太诱人,解决它不仅意义非凡,而且带来的好处巨大,这种好处固然有纯科学层面的,当然也有现实利益层面的,大家既然都看到了这些好处,焉有不为之努力奋斗的道理?!可是,蜂拥到热点上去,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挤上一根“独木桥”呀?!这就涉及到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的高度趋同。如果大家做研究时依托的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技术手段,做出来的东西就应该差不多,甚至工作进度都差不多(个别连续 N 天 N 夜不休息的“工作狂”或连续 M 天休息后才偶尔工作一下的“懒散”研究者除外),这将很自然地使许多人的许多类似结果“扎堆”冒出来,不在“独木桥头”挤成一团才怪。 要想避免发生“独木桥”式的拥堵局面,也是有办法的。其一,多做既有价值又有潜力的“冷门”,少去盲目跟风追捧“热门”。如果您能把“冷门”做成了“热门”,您就可以成为一个方向的“领跑者”,这无疑对科学的贡献更大、个人的名望也会更高,也比混到“热门”中去和一帮人“同去同去”成为一个“发烧友”更有意义。其二,如果实在禁不住“热门”的诱惑,已然投身其中了,也还可以通过“另辟蹊径”避免独木桥的拥堵。方才我已经说过,研究思路和方法手段的趋同也是造成“独木桥”困境的原因,想突破这种困境,自然要靠个性化的研究思路和独特的研究方法手段了。如果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能够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技术路线,是可以搭出很多桥、铺设出许多路径的,最后产生“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良好效果。当然,这就要求研究者本人要善于独立思考,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想法,还要求研究者不要过分依赖商业化的实验仪器或计算软件,而要在研究手段的丰富方面多下功夫,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或软件。 总之,科研道路上的“独木桥” 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是它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罢了。对于那些绝对的领先者(那些高人)而言,完全有实力施展上乘“轻功”从“独木桥”上飘然而过,话说回来,很多“独木桥”或许本来就是他们随手撂下的一根“木头”而已。对于大多数人(常人)而言,“独木桥”可能时常会让他们困惑,并且在“独木桥”式的拥堵中无谓地消耗着精力、体力和物力财力,他们或许更应该放弃跟风,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创新,铺设出属于自己的那根“独木桥”。 本文将在《科技导报》发表。
个人分类: 科研|10348 次阅读|59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窝里斗
xscjack 2011-4-28 21:22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为什么三个中国人会变成一条虫?却很少有人去认真探讨。我个人的想法是,这自然是因为窝里斗式的内耗的结果。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个人的力量,但是,三个人的力量朝三个方向使,最后的结果就是连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如。这就是三个中国人会变成一条虫的根本原因。 但是,有一个令人困惑的原因,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窝里斗?而日本人精诚团结,美国人结盟竞争,而只有中国人特别喜欢互相拆台呢?每一个现象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中国人喜欢窝里斗,自然有其文化根源与价值基础。 那么这个文化根源与价值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人的专制等级与官本位社会。确切地说,中国人从骨子里喜欢读书——当官——发财一条龙服务。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上,中国人确实别无选择。因为,这样的价值取向与成功观念,必然把中国人逼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知道,生意可以大家一起做,同样的生意,多开几家公司,虽然存在竞争,但是,基本上可以和平共存,大家共同发财,完全可以达到共赢。研究学问更是不怕人多,越多的人研究相同的学术,更能够繁荣研究工作,大家互相启发,对每个人行内的人都是有利的。并不会因为研究的人多了,你的研究就会受到挑战。真正的学者唯恐自己研究的课题关注的人太少,参与研究的人太少。但是,在官场上就不是这样的了。官场上是唯一有强烈排他性的地方。一个知县,你当上了,别人就没有机会。一个学校的校长,他当上了,你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够有当副校长的机会。而副校长的位置也就那么几个,每一个位置都强烈排他性的。为了在这样的场合竞争胜出,因此,合作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而窝里斗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原因很简单,你上去了,我就没有机会了。这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窝里斗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中国,无论什么地方,无论行业与职业,窝里斗是相当普遍的。当然,不同的场合,窝里斗的激烈程度又大不相同。学术领域里会相对好得多,学术上大家互相争论,只要都根据事实说话,依据学术规范展开讨论,那其实是对学术研究有好处的。商场如战场,经商互相竞争,虽然也很激烈,但是,基本上最后还是能够和平共处。但是,官场的险恶程度与激烈程度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官场的争夺最为激烈,明争暗斗,明刀暗箭,拼杀常常是最为激烈的,杀伤力也常常是最大的,弄不好就不是像商场上丢钱破产,更不是像学术竞争失败,某项发明与发现权被别人拿走,如此而已,官场上的争斗其结果意味着,或者升官发财,或者身败名裂,被名正言顺丢进监狱,甚至被砍掉脑袋,性命不保。那可是玩命的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粗心大意,掉以轻心吗?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不存在什么双赢与共赢,只有成王败寇之分。争权的同时也就是夺利,有时还包括争夺美色。同时从消极一点说,有时还是争夺保命权。 在一个非法治社会,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是不保的,但是身处危险境地的,尤其是踏入仕途,人在官场,身不由已。在这里,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值得你信任的,昨天的铁杆朋友,今天可能会为了一个官位,与你展开血腥的撕杀,拼出老命,也势在必得。但是,这种争夺常常又不是在表面可见的,又不像民主法治国家那样,公然叫板,争在明处,规则公开,结果清楚,虽败犹荣,你还可以全身而退,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业,在中国,争在暗处,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后面是暴风骤雨,刀光剑影。有时结果出来,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来的。自己到了牢里,还不知道把你弄到牢里的对头究竟是谁。因此,窝里斗自然形成。这种争斗与民主法治国家的公开竞选,选民用选票决定结果不同,充满了变数,而且十分残酷无情。过去宫廷斗争的结果,常常是让失败者下监狱甚至将他送上断头台。因此,在中国玩政治权力的人,风险系数最大,下场也常常会很悲惨。在民主法治国家玩政治,不过是社会中一种比较普通的职业而已,虽然也充满了血腥与肮脏,但是,毕竟规则在明处,成可欣,败亦荣,并不是被逼到死路。 如果说,官场上的争斗是世界性的普遍难题,甚至可以说是必须要有的过程,那么这种官场争斗变成一个民族的思想性格与价值取向是可怕的。不幸的是,中国正是这样。因为官本位思想价值取向,使得中国只有两种职业分途,即官与民。按现代政治学说划分,官与民是指政府与公民之分。只有政府里的公务人员才可以说是官员。而官员又可以分政务员与事务员。除政府之外一切管理人员都不能够叫官。但是,官本位的中国社会不同,中国的官,不仅仅是指政府领导者,同时也指一切社会单位与机构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其范围远远超出现代政治学说的概念范围。在中国政府官员自然是官,但是一间学校的校长、主任也是官,一个公司企业的主管是官,一个医院的院长与科主任还是官,甚至一个寺庙与道观也是有级别的官。并且这些官不但同样有级别,甚至常常也是可以通用互换的。比如一间大学的校长,突然之间就被提拔去当了教育部长,或者某市市长之类,这当然还算是正常的。而一个寺庙的主持被提拔去当了某局局长,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某国有企业的总经理突然之间成为某大学校长或者某市长,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中国官位级别是具有全国粮票式的价值。比如新疆某沙漠地带的一个处长,放到广东来锻炼,自然也是处长,不仅享受处级待遇,而且真要交换过来,也就是广东的处长。寺庙主持或者某观长,交换到宗教事务局任局长也是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存在窝里斗的问题,大的地方,大斗,小的地方,小斗。只要有官位的地方,就会斗得个你死我活。放眼中国似乎找不到一个真正精诚团结,和谐共处,共谋事业的地方。 斗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潜规则进行的。斗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你行,我不让你行。怎么让你不利,我就怎么办。目标只有一个,手段可以不择。在窝里斗的生存智慧中,中国人发明了麻将牌,这种四人相围而坐,却各怀鬼胎,各自为战,盯着对家,防着上家,看着下家的拆台游戏,之所以会在中国朝野,街头巷尾,无孔不入,男女老少,不亦乐乎,是因为,这种游戏极适合中国人的拆台心理与窝里斗生存方式。事实也证明这种游戏其实就是中国的官场游戏。据说中国顶尖级的麻将牌高手都在官场。要是你不会玩,也不喜欢玩麻将,而只喜欢下高智商的象棋,特别是围棋,而又想进入中国的官场,并且取得胜利,而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因为在这些游戏中,只有麻将的规则才是官场的规则,象棋围棋虽然要求高智商,但是不符合官场的玩法,官场是不需要商智商的,但是,他们需要对拆台与窝里斗有着特别的热情与爱好,也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那种嗜好。因此,我劝那些在官场仕途上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丢掉高智商的象棋围棋,而改打麻将,一来可以熟悉官场拆台术;二来可以趁机接近领导;三来还可以趁机行贿受赂。如此,官运亨通则为期不远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01db50100qj7i.html
个人分类: 按类别|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金新渠道-不需要申请?
热度 1 lxchencn 2011-3-6 15:59
基金申请总体来说还是难,当然大牛除外,不需要申请的基金?还没有听说过,设想一下如何?贷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书写好了,满怀自信,返回意见:名额有限........。一、二年后思路已经过时,重头再来,运气好的,得了基金,好好做吧。 基金的资助比例不可能很高,如何让还不够资助条件的工作思路开展下去变成下一个可以资助的项目呢?既然思路很好,持续研究总会出成绩的,也总有一天达到获资助的要求,早资助比晚资助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就是促进了人才的成长成熟,既然爱好研究,相信你的思路很好,相信你不久的将来会获得基金资助,基金委不资助,为了保护你这颗幼苗,贷款!先资助给你研究起步,出成果,发论文,条件更好了,思路更创新了,再申请,获得资助,再还银行贷款吧,再交点利息就行,科研人员与银行双赢的事业,何乐而不为呢?多一条路多一份希望,独木桥要挤,逼上梁山也要去,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敢试一下吗?不知道哪家银行敢第一个吃螃蟹?
284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任正非名言(好东西)
jianweihan 2011-2-10 13:41
任正非名言   (从部队)走入地方后,不适应商品经济,也无驾驭它的能力,一开始我在一个电子公司当经理也栽过跟斗,被人骗过。后来也是无处可以就业,才被迫创建华为的。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一个人离开家奋斗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一样,人 家过了,你就不能过。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自横的独木桥,真不知别人是否已经过去,心爱的姑娘可安在。那种惆怅,那种失落,那 种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    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认差距存在,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满足感,不要不断地攀比。你们没有对自己付出的努力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不断地折磨自己,和痛苦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不是宿命,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变。    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员工的行为文化。    我们要用物质文明来巩固精神文明,用精神文明来带动物质文明。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以前我们还有祖传秘方,比如说爷爷打菜刀打得很好,方 圆五十里都知道我们家菜刀好,然后孙子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在方圆五十里我还是优秀的铁匠,就能娶到了一朵金花啊。那现在铁匠还行吗?现在经济全球化啦。人 家用碳纤维做的刀,削铁如泥,比钢刀还好得多。你在方圆几公里几十公里曾经流传几十年几百年的祖传,就被经济全球化在几秒钟内打得粉碎。    活下来是我们真正的出路,国际上的市场竞争法则是优胜 劣汰,难做的时候,你多做一个合同,别人就少一个。兄弟公司之间竞争的时候,我们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合同金额,这才是我们真实的出路。宁肯卖得低一 些,一定要拿到现金,亏钱卖了就是拼消耗,看谁能耗到最后,谁消耗得最慢,谁就能活到最后。    我们现在买一双“美国鞋”,中国人可能穿不进去,在管 理改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我们的方针是“削足适履”……在华为,很多方面不是在创新,而是在规范,这就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正像一 个小孩,在小的时候,为生存而劳碌,腰都压弯了,长大后骨骼定形后改起来很困难。因此,我们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要防止东方人好幻想的习惯,否则不可能真 正学习到管理的真谛。    华为的每个部门都要有狼狈组织计划,既要有进攻性的狼,又要有精于算计的狈。    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    (压强原则)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只有企业的员工真正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分权才有了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权力分下去就会乱。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者(指员工对组织目标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领袖。基层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动力。    管理层要淡化英雄色彩,实现职业化的流程管理。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他也仅仅是代表,而不是真正的英雄。    因为优秀,所以死亡。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把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础上,只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才会获得平等与尊重。    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还十分欠缺。华为是一群从青纱帐里出来的土八路,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的管理还十分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    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长不恨歌》 作者:孙月潮
xupeiyang 2011-1-22 14:31
《长不恨歌》全文  作者:孙月潮   日期:2010年1月9日   戚戚寒窗十六载,功名利禄今何在?   凡身入世廿四年,换得阿母容颜改。   束发失怙何其苦,人过屋檐低头矮。   老母风雨蹒跚行,上山下水急偿债。   三千六百五十日,夜夜悬梁未敢怠。   谁道年少不识愁,破指明志求华盖。   挤过高考独木桥,云开雾散新世界。   兢兢业业埋古籍,难闯洋语一关隘。   有才莫能登高台,无才横行流光彩。   三两牢骚未尽时,白眼黄沫顶上戴。   满腹珠玉逐东流,堪堪愚昧失潇洒。   五光十色踌躇间,庸庸四年剩疲惫。   大学之道蒙惛惛,学问精髓在于拐。   身短难补残阳缺,空对明月心澎湃。   一朝身陷考研殿,剑气刀光影霭霭。   万千学子粉身碎,却道英雄从头迈。   胡为荣登庙堂去,只缘生计无可奈。   草民介介黄粱梦,安得逍遥海天外。   天外飞仙杯幢幢,煮酒牧云歌霓裳。   老君醉落一白子,人间皑皑雪茫茫。   觉醒犹把童子怨,惊倒琼浆凝华霜。   忽闻一骑御马到,速献仙丹效玉皇。   真炉氤氲三昧火,万寿无疆半粒藏。   仙翁还恐君王怒,钦羡紫鹤凭东窗。   迢迢银河千里渡,恨深更有一牛郎。   年年岁岁望秋水,岁岁年年望断肠。   嫦娥嫉妒织女妹,七夕鹊桥成双对。   月宫姣兔呦呦时,却向桂华妄自菲。   琼楼玉阁转身回,侧耳倾闻凡犬吠。   三寸金莲未得归,掩面卷袖芳心碎。   天梯来日恨漫长,长路漫漫深深悔。   灵药赐成不老身,相思万年颜憔悴。   频频回首念旧棚,何时夫妻再相会。   不羡鸳鸯不羡仙,惟愿百年同床睡。   仙女嘤嘤独盘桓,岂知君郎更艰难。   旧棚已被拆迁去,赔得两千六百钱。   屋后半亩三分地,征为官土造围栏。   孑然一身觅林穴,山泉过处车马喧。   再向新城谋生计,绕城三圈何处安。   仰肋拊膺朝天叹,恨妻当年不分丹。   幸有盘古开天力,敢向高楼扛板砖。   雨林日晒多艰苦,一跤跌成半边瘫。   从此街头添真丐,反为假乞扔石团。   大雪纷纷九天落,疑是仙妻送衣冠。   七尺男儿天地弃,佛祖端坐雷音寺。   阿弥陀佛金刚经,慈悲只剩半张纸。   万千香火袅袅来,三界颂歌犹风靡。   五指震慑美猴王,金銮殿上常报喜。   自古佛法帝王家,安有投桃又报李。   僧子僧孙永流长,普度众生了无几。   道是因果由天定,六道轮回新生启。   四大皆空空空空,何累奈河桥上水。   凡身肉骨不足惜,天地苍狗一过客。   只念母亲十月胎,辛苦伶仃青丝白。   更思侠士多忠肝,殚精竭虑谋家国。   至今犹忆六君子,顶天立地倚绝壁。   长刀笑傲开迷蒙,梦中昆仑与君逢。   呐喊天下多死气,夜影幢幢蔽苍穹。   可怜苍生戚恻恻,豺狼虎豹逞元凶。   有苦有难无处诉,梦向天宫怨天公。   春秋壮士何惧死,岂与浑噩庸人同。   纵身一跃飞天去,金乌展翅暖寒冬。   惶惶百年匆匆过,百年过后思英雄。   今朝万千青春笔,愿抒和谐甘词穷。   呜呼哀哉噫吁嚱!前尘往事随长风。   天上人间无所异,且卷经书驾青骢。   青藤故里兰香在,四明山下五谷丰。   日侍老母唱越曲,月下娥江钓雪翁。   朝阳雾里理桑麻,杏花雨中牧耕牛。   东风明月解我忧,林泉松涛释我愁。   清水泠泠儵鱼乐,峰上白云荡悠悠。   千年老龟戏泥淖,闲看海客乘天舟。   归去来兮千杯酒,醉倒西山枕髑髅。   梦里花开花又落,梦里蝶我畅相游。   大道集虚吉祥止,无恨无求无缘由。   天荒地老有时尽,风云际会长幽幽。 扩展阅读: 1 孙月潮:我和我的《长不恨歌》: http://bbs.linmiaoke.com/thread-9939-1-1.html 2 http://www.jschina.com.cn/gb/jschina/photo/node21593/userobject1ai2223171.html 3 http://news.rednet.cn/c/2010/01/13/1887331.htm 4 http://www.zjgrrb.com/gb/node2/node802/node149949/node349639/node349640/userobject15ai4769850.html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研周年纪念
热度 1 yjl1225 2011-1-17 18:37
2011年的第一博,没有想到是纪念我的考研一周年。本来是想写写别的,可是考试啊,万恶的期末考试让我无暇顾及那么多。转眼间就到了现在,考研的硝烟刚刚结束,不过这只是短暂的平静。紧随其后的2012年又要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周而复始,各种考试无穷溃也。如果说考研时火坑,我跳了,也也眼看着也个个的继续跳着;如果说考研的锦绣前程,那我们的前程锦绣,但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 屈指算一下,我们的各种考试恐怕已经延续了快20年了。20年,呵呵人生有几多20年,但中国的学生考试恐怕即便是20年也不会是尽头。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考了这么多年的试。可是自豪的说一句:我已经不怕考试了。但是我却发现我已经厌倦了各色的考试,讨厌到了极点。到底研究生的 考核 应该怎样,单单只是考试或只有 考试 吗?我觉得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4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