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新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新网

相关日志

国务院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
idmresearch 2016-3-7 10:30
·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就业压力大。 2016 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几乎也是这个数量。因此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有三个方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第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用工不足;第三,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摘编自中新网) ·国务院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 3 月2日,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操作措施,强调要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规定》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机制,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审批或者备案。《规定》明确,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对其给予奖励。《规定》提出,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突出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人员的支持力度。(摘编自新华社) ·国内外专家青岛论剑共商城市4.0阶段智能交通。 未来城市发展走向城市4.0阶段。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让城市没有交通拥堵、没有停车难、没有污染,令人倍感期待。29日,国内外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山东省青岛市,破解技术难题,共商发展规划。历时4天的以“计算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在智慧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为主题的中德双边研讨会,在青岛市黄岛区召开。会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由青岛理工大学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德两国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规划,对标“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30位国内外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CPS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中应用的机遇与挑战”、“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工具及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及其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风险管理”等主题做了学术报告。(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同济大学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携手战略合作。 2 月29日,同济大学与全球最大学术书籍出版公司——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品牌国际推广、国际人才招聘、期刊和书籍合作、学术培训、数据库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借助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专业经验、学术传播平台和网络,进一步提升同济大学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推动其朝着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迈进。根据合作协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将通过旗下期刊《自然》及其网站nature.com,进一步展示同济大学学术成果;利用《自然》招聘平台Naturejob.com,为同济大学吸引国外顶级人才;通过旗下科普期刊《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吸引潜在的国际留学生资源。集团将与同济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自然》大师课堂(NatureMasterclasses),强化该校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同济大学在特定学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两个联合学院正式成立。 近 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两个非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标志着联合学院的正式设立与浙大国际校区进入实质性办学阶段。同时,国际校区于今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国际校区正进一步推进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北京大学共建中美商学院的合作和帝国理工学院海外办学基地的建设,同时按计划推进校园建设、支撑保障、师资准备、管理制度等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国际校区的正式开学启用,将进一步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加快浙江大学办学体系的构建,为深入实施“六高强校”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积极的作用。(摘编自浙江大学新闻网) ·原牛津大学校长任纽约大学新掌门。 2016 年3月1日,纽约大学新任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现身上海纽约大学,这位新掌门此前的身份是牛津大学校长。勇于挑战权威,学习在于探索,是安德鲁·汉密尔顿对学生的忠告,他还十分强调全球范围内合作的重要性。在任牛津大学校长前,安德鲁·汉密尔顿曾任耶鲁大学教务长,此外,他还是一位化学家,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谈到上海纽约大学对中国优秀生的吸引力,安德鲁·汉密尔顿充满信心。他表示,上海纽约大学49%的海外学生占比,保证了学生间的高度差异性和多元化,这是在其他中国高校中不易见到的,也是上海纽约大学提升吸引力的法宝之一。“每个中国学生都会有一位外国室友,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想法能帮助他们形成国际化视角。”(摘编自澎湃新闻) ·中外代表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 23 日,“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研讨会在深圳开幕,来自50个沿线国家30多个智库近120名代表参加会议,主题是“‘一带一路’建设:融通、创新、可持续发展”。去年4月,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从而迈出了中国智库合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步,一年来,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由50多家发展为82家,联盟已经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智库对接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次会议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正式走向国际化。希望联盟开展合作研究,以智库交往带动人文交流,不断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识,并将“丝路对话”打造成联盟框架下的一个共享信息、汇集智慧的品牌活动。(摘编自复旦大学新闻网) ·自然出版集团分别与中国两高校签约出版期刊。 3 月1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分别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签约,合作出版期刊。这也是该集团首次在一天之内与两所中国高校签约。自然出版集团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旗下有很多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自然》。“自然合作期刊”是自然出版集团与全球知名研究机构以开放获取形式出版的一系列在线出版物。选择南京大学合作出版《自然合作期刊-量子材料》是因为南京大学在各个领域都符合他们的需求,2014年和2015年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的世界排名中,南京大学分别位列中国高校第3位和第2位。而选择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出版《自然合作期刊-柔性电子》,是因为觉得该校与《自然》在价值观上不谋而合,且该校柔性电子具有深厚的发展根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广东高校服务企业超2000家。 3 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201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作为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等7所高校的18个学科作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近一年来,各参建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稳中有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各参建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的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平台近500个,其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市合作共建近30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改造、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等方式,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摘编自《人民日报》) ·中国一流大学百强榜出炉 有望冲击世界一流。 27 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咨询报告》,这是RCCSE连续第13次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该报告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标准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出,上榜的前10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摘编自《武汉晚报》) ·2016年FT全球MBA排行榜出炉。 2016 年FT全球MBA排行榜今日出炉。与美国顶尖商学院风格迥异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MBA项目,今年首次登上榜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MBA项目则成为排名最高的“新贵”,排在第43位,处于同属中国内地商学院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排名第39位)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排名第47位)之间。该项目2012级学员毕业3年后的年薪平均达到9.4万美元,比参加MBA课程之前提高168%。(摘编自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蝉联澳第一大国际留学生来源国。 澳大利亚旅游与国际教育部门2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继2014年之后,中国去年再次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国际留学生来源国。数据显示,2015年总共有136097名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比2014年增长了13.3%,占在澳国际留学生人数的27.3%。数据还显示,2015年在澳国际留学生总数比2014年增加了10%,达498155人。国际教育行业去年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了200亿澳元(约合946亿元人民币),成为澳增长最快的五大行业之一,也是该国最主要的服务出口贸易之一。报告说,去年澳政府对国际教育产业进行了改革,削减了院校的监管成本,使澳大利亚的大学、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英语语言学校更注重为国际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目前,澳大利亚正从矿业繁荣的经济模式向创新繁荣的经济模式过渡,国际教育正是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摘编自新华社) ·英国未来十年国际学生人数的成长趋势。 英国文化协会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共同合作,并于2015年12月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2025年前,中国大陆仍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输出国,其次为印度,尼日利亚等国。未来亚洲以及非洲为主要国际学生输出国,对优良的高等教育需求将明显提高。然而,因应未来人口成长率降低,俄罗斯、南韩、德国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生注册人数预计将显著减少。英国大学与科技部门主管Jo Johnson 表示,英国政府将持续改善相关政策,来和美国、澳洲等其他国家在国际教育产业上竞争,吸引更多国际学生至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摘编自台湾教育研究院电子报) ·荷兰高等教育机构开设2200多门英文授课课程。 荷兰是提供较多英文授课课程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荷兰的高等教育机构共提供超过2200种完全以英语讲授的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所有领域,从短期培训课程到全面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学生可以通过Studyfinder课程数据库搜索适合自己的课程。Studyfinder是留学荷兰课程数据库。其中列出的荷兰教育机构全部签署了《荷兰高校行为准则》。据悉,荷兰教育机构通过《荷兰高校行为准则》向国际学生提供课程质量、录取选拔和咨询程序方面的保证。该行为准则为荷兰高等教育机构制定了与国际学生打交道的标准。只有签署了行为准则的机构才能招收国际留学生。(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个人分类: 一周要闻|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科学家成功降低真空中光速 或将颠覆爱因斯坦理论
热度 1 yangxintie1 2015-1-27 20:57
研究人员称,“降低光速”的方法可以被用于更多的物理学实验中,人类或能解开更多的自然界之谜。 图片来自赫瑞瓦特大学网站原标题:颠覆爱因斯坦理论?科学家成功降低真空中光速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外媒26日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任何参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但是科学家最近却成功让光在自由空间(free space,完美真空)中的速度降了下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赫瑞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实验中,科学家安装了一个特殊“隔层”,单个光子在通过这一装置时,形态会发生改变,而且速度出现了下降。奇妙的是,在通过这一特殊“隔层”之后,即便重新回到自由空间,光子仍会以较低的速度前行。这一实验说明,光的构造可能比人类知道的更为复杂。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光在自由空间中的速度约合每秒30万公里。在经过水、玻璃等介质时,光速会出现下降,但只要再次返回自由空间,光速就会回归正常。研究人员称,“降低光速”的方法可以被用于更多的物理学实验中,人类或能解开更多的自然界之谜 我很关心这件事情,希望得到数据,和详尽的报告,我们这里海内外一群朋友在联系着找,也希望大家有结果告诉一声,这也许是原文,还没顾得翻译,大家同享用吧 Structured photons slow down in a vacuum Jan 22, 2015 29 comments Easy does it: structured light slows in vacuum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is 299,792,458 m s –1 , right? Not necessarily, according to a team of physicists in the UK, which has found that the speed of an individual photon decreases by a tiny amount if it is initially sent through a patterned mask. The phenomenon – which is different to other observations of slow light – should also occur for sound waves, the researchers say. The speed of light has been measured since as far back as the 17th century,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1970s that physicists settled on a value that was accurate in a vacuum to just a few parts per billion. In 1983 that value became the official value, fixed against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metr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And an important value it is, for according to Einstein's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c , is the maximum speed obtainable by any entity – no matter what inertial frame of reference it is measured in. Of course, light can appear to slow down if it travels through a dense medium – a result of the photons having to interact with the medium and take an indirect route through it. In water, the speed of light is roughly 225,000,000 m s –1 , while in glass it is roughly 200,000,000 m s –1 . The change can be even more drastic – particularly in highly nonlinear materials, in which light's speed can be reduced to just a few metres per second. Strange effects can also occur in a vacuum, including the Gouy phase shift, which happens when a beam of light is focused to a point and results in a tiny increase in its phase velocity. Structured photons Now it seems that physicists have come up with a new way of changing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Over two years, Miles Padgett and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together with Daniele Faccio of Heriot-Watt University in Edinburgh, designed an experiment that can determine whether light with a certain spatial structure travels substantially slower than regular light in a vacuum. The researchers created a source that emitted pairs of photons simultaneously. One of the photons went straight to a highly precise photon counter, while the other went via two liquid-crystal masks, which imparted their profile onto the passing particle of light. Across a propagation distance of 1 m, the team found that the spatially structured photon lagged behind its partner by between 10 and 20 wavelengths. That equated to a drop in speed of about 0.001%, says team member Jacquiline Romero . There are many ways of defining the speed of light: phase velocity, peak velocity, information velocity – definitions abound. Padgett and colleagues stick to the group velocity, which is a measure of how fast the envelope of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moves. When a beam of light passes through a mask, some of its constituent rays will continue to propagate at a slight angle to the beam's axis. These rays have to travel farther, therefore the group velocity of the entire envelope falls – and this is what the researchers observed. No ambiguities? The reliance on group velocity might seem like an important footnote, but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use of single photons in their experiment should remove any ambiguities in interpretation. One of the nice things about our work is that we have taken the simple case of single photons, which when observed make a detector go 'click', says Padgett. Padgett does not know what, if any, applications could result from the findings. The effect is biggest, he explains,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optics used is large and the distances are short, so it is unlikely to have any impact in astronomy. Nonetheless, he believes the phenomenon should exist in any wave, including sound. We did this experiment really to satisfy our own curiosity, he explains. We ha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structured beams. Gory Genty , a physicist at the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Finland says that the experiment is interesting because it measures the group velocity of photons. In that sense, the results are not in contradiction with anything we know from textbooks, and certainly not with special relativity, he adds. There have been couple of experiments in the past to show this effect, but perhaps here the novel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researchers are dealing with single photons. The research is published in Science . Check out our free-to-read digital edition of Physics World magazine containing 10 of our best-ever features on th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of light, which we have put together to mark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 About the author Jon Cartwright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istol, UK
18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医改三篇大文章
热度 1 xupeiyang 2014-4-5 09:46
奥巴马医改网站关键时刻瘫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781020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4日召开。李克强批示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用中国式办法着力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4月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服务9亿农村居民,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当前深化医改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要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下足工夫 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篇大文章, 用中国式办法着力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持续不断地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健康保障上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刘延东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基本保障作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刘延东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试点县增加到1011个,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5亿人口。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使老百姓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要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确保群众看病负担减轻、资金保障可持续。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快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加强全行业监管,严肃整治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违法医药广告,推进医院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原标题:李克强: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破解医改难题)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10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新政府执政理念
胡业生 2013-7-24 12:11
中新网7月23日电 香港《成报》今日刊发该报亚洲智库高级研究员的文章《李克强的“道”与“术”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格式分析》一文,文章说,李克强的经济施政有12个重要理念,其中有道有术,值得格外留意。李克强不下理想化的“猛药”,不搞“休克疗法”。他使用的更多的是“缓释剂”。改革贵在行动,看准一项,推出一项;干一个,成一个,不间断地推进。“不怕慢,只怕站”。   文章摘编如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推手,他驾驭宏观经济的理念和手法备受中外关注。巴克莱银行将其概括为“克强经济学”,外间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笔者仔细寻绎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施政,对其作为舵手操控中国经济巨轮的心法有所会心。依笔者管见,李克强的经济施政有12个重要理念,其中有道有术,值得格外留意。笔者对李克强深厚的经济学养毫不怀疑,只是鉴于他当下的作为实乃中国经济新征程中的开卷之作,笔者期之来日者尤多,职是之故,且将李克强时下已经出手的举措称为“转型升级之道”。   改革红利论   李克强提出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是最令中国人感到鼓舞的“热点金句”之一。关于改革,他有系统精辟的论述,关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方法等,“改革当中既要先行先试,还得依法办事。”李克强可谓政经兼顾,纲举目张。   合理区间论   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并处在合理的区间。李克强深知GDP的真义,他不片面追求GDP。“合理区间论”体现了李克强在经济发展上务实进取的特性。李克强的“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应当属于“质量经济学”的范畴。   核心指标论   所谓合理区间,就是有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李克强强调的“上限”有一个核心指标:防通胀,控制物价涨幅,尤其是CPI。“下限”有两个核心指标:稳增长和保就业。当然,“下限”不是“底线”。中国政府过往的经济调控被人视为典型的模糊控制。调控水平和力度取决于领导人的感觉和判断,其具体举措也经常受企业反弹和社会公众情绪的挤压。李克强为宏观调控建立了清晰的数量模型,其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因此进入“数量经济学”的畛域。   科学框架论   李克强强调,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李克强为宏观调控注入了学理和哲思,这一理念既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的主流观念,更带有李氏个人风格。如果以游戏为比方,中国经济调控已从“桌面游戏”进入了“网络系统游戏”的时代。   统筹举措论   李克强主张,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眼长远,要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李克强找到了一套能够应对中国经济复杂局面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兼顾当前和长远,找准政府定位,认清市场规律,不再头疼医头,不再做刺激-反应式的决策。   转型主导论   李克强始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扭住不放。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在合理区间内,他要力解决的是发展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亦即官方所言的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能否成功解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李克强面对许多“两难选择”。他必须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对稳增长、增后劲具有双重作用,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难以为继。李克强此举对中国应对未来的产业革命尤为重要。他的经济转型升级术之道,或者外间所谓的“克强经济学”实为“克难经济学”。   结构调整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李克强把工夫下在调整结构上。结构调整要从全局眼,从大处眼。   首先要调整区域结构:缩小东西差距,重发展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其次要调整城乡结构,要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解决两亿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其三,调整需求结构,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和拓展外需;其四,调整产业结构,消化制造业产能过剩,补齐服务业短板,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工夫、出实招。发展服务业,既稳增长,也调结构。   创新驱动论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克强十分清楚,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活力。依靠创新驱动能够带来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发展。把创新与改革更好结合,中国就能赢得未来的发展。   李克强力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李克强十分重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李克强的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在此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创新经济学”。   开放促进论   年初,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明确提出,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目前,中国的学界和政界已经发出一股清醒的声音:加入WTO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发达国家正在加紧构建新的贸易框架。中国必须积极审慎应对,进一步开放,通过建立自贸区、签署贸易投资保障协议,让渡一些空间,以开放倒逼内部改革,适应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李克强力推上海进行自贸区实验、与瑞士签定自贸协定,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职能转换论   李克强多次强调,政府要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管好。李克强总理为中国政府划定了权力的边界,责任的边界,在有限和无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这是理乱致治的关键。   内生动力论   从李克强的施政中不难看出,他清醒地认识到,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正处于“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培育内生动力。中国政府过去的强势作为人所共见,而现在,李克强在适度“有为”和“无为”之间找到了均衡点。   利力迭加论   李克强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的首场记者会上提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和创新的活力迭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三者都是中国高层广泛认同的重要理念。而将三者以明晰的语言、简洁的逻辑联结起来则是李克强的新阐发。由此可以看出,李克强建构新的有力论述、创制引领观念的能力。   笔者认为,还有一个贯穿12论的“持续释放论”。李克强主张,要把握好、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各项改革举措要持续释放。他要持续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城镇化、区域一体化,新的增长极、自贸区等建设,蓄势待发,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李克强不下理想化的“猛药”,不搞“休克疗法”。他使用的更多的是“缓释剂”。改革贵在行动,看准一项,推出一项;干一个,成一个,不间断地推进。“不怕慢,只怕站”。 (范京平)
1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浙江高考作文题被指存在错误官方暂不予回应
JYH64J98Y99H 2013-6-8 11:56
浙江高考作文题被指存在错误 官方暂不予回应 2013年06月08日 来源: 中新网 作者:徐乐静 ​ .cmt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cmtTitle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 中新网 杭州 6月7日电 (记者 徐乐静 实习生 邵思翊)读过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一书的读者或对书中一句话感触颇深。戈尔丁写到:“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 2013年高考7日如期而至。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引用了上述这句话。不过考试一结束,细心的网友发现作文题目中将“英国作家戈尔丁”写成了“美国作家菲尔丁”造成乌龙。对此,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表示,目前高考还未结束,考卷内容仍是保密,对此暂不回应。 6月7日,2013年高考拉开帷幕。当天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全国各个省的作文题目在网上热传。 浙江省的作文题目是: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这一伟大的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作文题目,被不少市民联系到近期热播的电影《致青春》,称该题目是“三句话看青春”。 事实上,记者调查了解,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内容来自2012年《读者》第15期刘再复作品《童心百说》,该作者写的是“童心”,而非“青春”。 同时,这个作文题目被网友指出存在错误,闹了一个大乌龙。“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这一伟大的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应改为:“英国作家戈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 面对网上的谣传,微博信息在浙大工作的张林(化名)拍下了考卷内容发布在微博上。 他说道:公布浙江高考作文真面目,别再以讹传讹!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自拟题作文。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经过张林的“辟谣”,记者发现“海底世界”确为网友误传,但作家的名字及国籍却是真的出错了。 张林再三向记者保证,他所上传的试卷照片绝对真实。“以免更多地以讹传讹,同时考虑到试题考完后也就解密了,所以才拍照上传。”张林如是说。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否真的出错了?当天下午, 浙江工商大学 官方微博作出说明,“最后一句应为‘英国作家菲尔丁’。” 浙江工商大学官方微博主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被网友曝光后,她特意查阅资料发现题目的确存在错误。 随后,记者联系到浙江省教育厅求证。浙江省教育厅回应,目前高考试卷还处于保密阶段,需等到考试结束后才能对此进行说明。而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咨询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宣处处长鲍夏超告诉记者,目前他本人并不清楚考卷内容,他表示考卷内容的真实程度有待考证。 “试卷要等到9号下午考试全部结束后才会公开。”鲍夏超表示,目前高考尚未结束,暂时不对“作文题目是否出错”进行回应。(完) 昨日,北京高考作文题一披露,很多人都说,这道题出自莫言和杨振宁在北大的对话。在网上,网友也因此将杨振宁、莫言称为“预言帝”,戏称他们“猜中”了北京的高考作文题。 据了解,今年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恰好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在当天的对话中,杨振宁说道:“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突然请回来,让他在21世纪生活一个礼拜,什么东西是他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你们认为会是什么?”莫言回答道:“手机。”杨振宁说:“对,我同意是!随便一个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里最奇怪的事情还要奇怪!” 有意思的是,今年北京高职单考单招材料作文也是围绕一段对话材料展开,这段虚拟对话列举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的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探讨“该不该为别人活”。 -现场调查 多数考生感觉作文不难 “没想象中的难。”昨天,走出广渠门中学考点的黄同学如此评价今年的语文题,这也代表了考生的普遍反应。 在该考点,记者一共采访近20名考生,其中13名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不难,“因为语文的决定因素太多了,不像数理化那样能够熟能生巧,并且只有唯一的答案。不管以往底子如何,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或多或少能答一些,所以大家都会尽量完成。今年给的材料之类的也不算深奥难懂,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就看每个人怎么想了。”在问及语文题难度时张同学向记者介绍道。不过,也有5名同学认为题目并不好下手。“给的范围很宽,有时我就会很担忧自己是不是写偏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顾虑很多,写完以后发现又跟当初思路不同了。”谭同学一边说一遍摇头叹气。 在人大附中考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多数认为语文科目较容易,甚至“比海淀区一模、二模的题目简单”,作文题目也比较容易上手,开放性很强。但也有考生比较担心,觉得“写跑题”了。 记者了解到,有的考生从“沟通”的角度展开,表达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有考生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变革”,认为从灯泡的发明到手机的广泛使用,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变化发生在我们身边。 -专家分析 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 引导学生思索科学和人文互异关系 今年作文题有三个特点:一是大气成熟,既有高度,又贴近学生实际。它引导学生思索科学和人文之间的互异关系,推动学生对人类生活的普遍关注和思考。二是可贬可褒,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发挥各自所长的空间和平台。擅长理科的学生如果对人文关注不够,可以只谈科学;喜欢文科的同学可以说人文;将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谈科学带给人的好处和不足,对人类交流方式和思想感情的影响也没有问题。整个命题只提供了思维原点而不置褒贬,将褒贬的空间留给学生,发挥余地较大。三是区分度较好,不易跑题。只要说这个话题,你的价值观完全可以是自己的。但要写好不容易,尤其对部分只知道做题的学生来说,要想谈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十一学校高级教师雷其坤: 三种作文可能得分较低 今年北京卷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从科学家、文学家、创新的角度立意。该题目重点考察考生思辨的水平,既不是时事材料,又和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创新、与时俱进、应时而变有联系。 有三种作文可能得分较低:一是认识不够全面深刻,观点有失偏颇。二是不从材料内容立意,而是从过高的角度立意,比如要多角度看问题等,比较空泛,没有落实到材料谈话的具体内容上去。三是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现实性上关注不够。引申出观点后,还是引用一些古人的事例和语言证明论点,跟现代社会没有多大关系。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想象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各方点评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这是生活与哲理的巧妙结合 北京今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近年来难得的一个好题目。它把很多看起来距离很远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如它把电话——这个每个人身边的东西,和科学探索与发展的历史结合起来,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这就给了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同时,这也给判卷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容易拉开层次。 今天,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作文题,其实正是和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说它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时事题,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时事题那么死板,那么宏大,它和人们切身的生活经验、经历都有关系,同时,其中又巧妙地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而高考,检验的也正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说,这是一道很恰当而又巧妙的作文题。 通信专家项立刚: 爱迪生会感叹手机让一切都变了 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代,一定会感叹:手机让一切都变了。偏安一隅的普通人与世界的距离触手可及,它不仅用来通话,还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对爱迪生而言很科幻,其实这种生活在二十年前也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未来的通信技术创新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3D打印正风生水起,可穿戴智能设备吸引着眼球,科幻片中的很多场景未来也许变成现实。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 北京作文题很“接地气” 如果爱迪生穿越回来可能会很生气:哪个家伙把电灯、电话、电报、留声机、照相机、放映机合一块儿的?给我交专利费了吗?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很“接地气”,近几年智能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玩微信、刷微博、手机购物等等,身边的“手机控”越来越多,这块屏幕抢占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科技创新让社会进化、让生活便利,但一定程度上,它也让人越来越疏离。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思辨和表达空间有限 北京的作文题是一个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用意,是给学生更大的表达空间和思辨空间,如果表达和思辨的空间足够大,那么就比较容易写出好的作文,反之,则很难。但是从这个题目上看,只能说是中等,两个空间都不够大。 首先,从材料中看不出科学家和文学家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看法,他们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爱迪生这样一个大发明家,倘若来到今天,依旧会感到不可思议,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发挥的,无非是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等等。题目并未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辨空间。反过来说,比如说,依旧是手机这个东西,有人认为它给人们的交往、通讯等等带来了便利,也有人认为,它改变了传统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等等,这样的话,思辨空间显然会更大。 其次,在表达空间上,也依然有局限,这样一个题目,不论是科学技术上,还是在生活的哲理上,其实都是比较窄的一个范围,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空间自然也并不宽裕。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笑的油价上涨理由-国际油价大跌促成国内元宵节上调油价!
热度 2 ZhangSH62 2013-2-25 08:55
国际油价大跌促成国内元宵节上调油价 以下为搜狐网2013年2月24日晚新闻: 中新网2月24日电(能源频道史建磊)发改委今日下发通知,将自2月25日凌晨起上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其中汽油上涨300元/吨,柴油上涨290元/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林伯强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能源频道采访时表示,发改委元宵节当天宣布油价上调消息,或因近期国际油价大跌,汽柴油的上涨幅度基本接近满额调整,“如果继续延迟上调油价,本轮油价调整可能会搁浅。” 林伯强教授表示,考虑春节因素,发改委本次调价时间点适度延后,但近期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却促成了发改委在元宵节当天宣布调价消息。“鉴于目前国际原油的下行走势,如果发改委继续延迟到下周上调油价,本轮油价调整或有搁浅可能。” 可怜的两桶油,由于春节不好意思涨价,终于憋到了正月十五,国际上已经跌价了,连台湾也降价了,我们再不涨价就没理由了!没理由就找些理由,反正老百姓也没办法,我们是国企,我们说了算!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垄断国企,垄断明晃晃的,不需要任何掩饰! 国家发改委也不知道代表谁的利益,两边不讨好!
3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滇榄仁的记忆-生物地理
ephedra 2013-1-16 16:39
转自: http://news.nen.com.cn/guoneiguoji/286/3782786.shtml 中新网昆明4月14日电(杨颖融)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对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重要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成功从植物遗传角度重新审视和印证了地学、地质学领域对西南横断山区河流系统演化的推断。   在久远的地质历史上,河流袭夺一直被认为是塑造西南地区现在河流系统状况的重要原因。由于河流袭夺作用,使得原本自北向南呈漏斗状的古红河流域河道和流向因此发生变化,并形成了目前金沙江大江东去的河流模式。   为进一步验证该观点正确性,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专门对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地带的重要物种进行了生物地理学研究。通过选取干热河谷重要指示类群——滇榄仁作为材料,并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为手段。分布于该区域干热河谷环境内的25个居群(251个体)滇榄仁的遗传背景得到了全面分析。所有居群被科研人员分为两个大组和四个亚组:第一大组分布于西侧金沙江上游和红河流域地块,两个亚组分别位于金沙江上游和红河流域;第二大组则分布于东侧金沙江中下游和南盘江流域地块,两个亚组分别位于金沙江种下游和南盘江流域。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按照纵向地块分布的分组模式与古红河的河流模式十分符合;而两个大组下南北间断分布的亚组分布模式与现在相互分离的金沙江——红河/金沙江——南盘江河流系统结构也基本一致。因此,研究结果有力支持了古红河河流系统南北走向的漏斗状结构假说;同时,也反映了河流袭夺后,河流系统相互隔离的地理模式对干热河谷中植物居群的遗传分化产生了影响,使原本连续的分布区变为间断,原本间断的分布区变为连续。(完)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
个人分类: 植物分类学|2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婴儿产品店涉售"毒婴药" 港卫生署突击搜查
xuxiaxx 2013-1-12 16:07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卫生署11日与警方采取联合行动,突击搜查两间位于香港仔和中环的婴儿产品零售店铺,发现有关店铺售卖未经注册的药剂制品,其中4种产品含有“布洛芬”,属第I部毒药,须由医生处方。当局初步调查发现,有关的未经注册药剂制品是由该公司从香港以外地方购得。   香港卫生署根据市民投诉做出调查,发现一间婴儿产品公司位于香港仔和中环的门市,展示多款未经注册的药剂制品以供销售。有关的药剂制品主要是非处方药物,含有维他命或用以纾缓轻微病症如腹痛、咳嗽和伤风。11日行动中并发现“Nurofen For Children”,“Nurofen For Children Singles”,“Nurofen Gel”以及“Calprofen”的产品,上述四种产品含有“布洛芬”,属第I部毒药,用作退烧及止痛。所有药剂制品的标签均没有附有香港药剂制品注册编号。   根据《药剂业及毒药条例》(香港法例第一三八章),所有药剂制品均须向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管理局)注册,方可于市面合法售卖。第I部毒药则须于注册药剂师监督下于药房售卖。售卖或管有未经注册药剂制品及第I部毒药均属刑事罪行,每项罪行最高罚则为罚款10万元及监禁2年。 来源: 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3/0112/c14739-20179226.html
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最高级医院 远超七星级酒店
热度 5 xupeiyang 2012-11-6 09:28
南京鼓楼医院新大楼远超七星级酒店 【星级酒店?不,这是医院!】 昨日,南京鼓楼医院新大楼投用,新大楼楼顶建有停机坪、室内有来回穿梭的电瓶车、即将开业的咖啡屋等,宛若星级酒店。医院还借来了价值700万元的豪华钢琴放置在候诊大厅内,希望用音乐缓解前来就诊病人的痛苦,调节氛围。中新网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629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报告称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占26.9%
xuxiaxx 2012-7-22 13:30
  科研机构发布报告称,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仅占26.9%,退休年龄偏低   城市人口平均退休年龄56.1岁   昨天,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社部直属事业单位)发布了《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这份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   报告认为退休年龄偏低   这份报告认为,我国退休年龄偏低,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目前我国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职工50岁,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分别为男60岁,女55岁。   据了解,目前不少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以上,在发达国家里,最高的美国已到了66岁,退休年龄最低的法国目前男女均为62岁。英国计划在2020年将妇女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到2024年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均提升至66岁,2034年提升至67岁,2044年提升至68岁。    低龄老年人利用率低   这份报告的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和该研究所职业研究室副主任陈兰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仅占26.9%,且这些人口有不少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领导管理经验。   他们认为,中国低龄老年人利用率却偏低,开发十分不足,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莫荣和陈兰预计,未来20年,随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会有所下降,同时对沟通能力等的要求上升,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上升,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就业。   而且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也会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就业的需求增加,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未来将不断下降,由2011年的9.2亿逐步下滑至2050年的7.0亿。(记者郭少峰) 来源: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2/07-20/4045585.shtml
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口计生委: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三年下降
xuxiaxx 2012-7-9 20:50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中新网7月9日电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网站消息,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审议通过《2011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并于日前发布。《公报》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三年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下降0.16。此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0.56、119.45和117.94。   通报称,2011年,人口调控目标顺利完成,具体如下:    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13.47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自然增长率4.79‰,年度人口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继续增加,人口计生统计报表显示,全国已婚育龄妇女27769万人,比上年增加442万人。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顺利推进   启动第二批试点,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的220个县(市、区)。为182万名农村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地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78.6%;对筛查出存在影响优生相关风险的人群全部进行了针对性咨询指导。    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三年下降   2011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下降0.16。此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0.56、119.45和117.9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育龄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升,27个省实现了与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对接,全国流动人口各类协查、通报信息的月交换量约100万条,信息反馈率、接收率达到80%以上。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四大区域协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信息及时沟通、服务动态跟踪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来源: 中国新闻网
1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陈竺:胸存社稷疾苦,魂牵民生国运
DynamoChina 2012-7-8 09:13
卫生部长作词谈医改:华夏卫生路 气派独古今 2012年07月08日 03:42 来源: 中新网 水调歌头 陈竺 昨日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电视电话会及工作座谈会,明日将赴武汉出席全国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欣闻7月1日起深圳全市公立医院革除“以药补医”,启动综合改革,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深为改革开放前沿都市党委、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这一重大善举所感动,更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出现的喜人形势而鼓舞。遥望南天,心潮澎湃,谨录拙句,以志贺意。 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 最爱鹏城胜景,雨后天尤晴。 胸存社稷疾苦,魂牵民生国运,良策暖人心。 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 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 厚德重塑杏林,仁术赖真情。 喜望神舟揽月,笑谈蛟龙缚鲸,人间舞清影。 华夏卫生路,气派独古今。 2012年6月20日于北京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健康报》头版发表自己所作的“水调歌头”词牌的词 ,畅谈医改,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在部委机关报纸头版发表诗词的部长。 写诗,能塑造一个官员的政治形象,或是便于其推行某项公共政策。 诗歌与政治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6月28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健康报》头版报眼位置发表自己所作的“水调歌头”词牌的词…… 原汁原味 头版原文全文刊登部长词作 记者从《健康报》相关人士处了解到,陈竺此次撰词完全是个人主动所为,报社并没有约稿。在词稿见报的两天前,《健康报》一位记者的手机收到了陈竺秘书发来的短信,信中就是这首词。相关人士称,当天下午,报社采编凑在一起“围观”了部长的作品,“大家都觉得很新奇”。 据了解,初稿发出后,陈竺又对词本身的文字进行了修改。就在词稿见报前的晚上,报纸编辑仍在就稿子刊登的形式与卫生部进行沟通。为了严格按照词牌的形式发表,“甚至把教材都翻出来了”。 一位编辑透露,出于新闻性的考虑,编辑原打算为这篇词增加一个讯头:“本报讯:最近医改形势喜人,陈竺部长欣然命笔,赋词一首,全文如下”。后觉得这样做画蛇添足,最终以原文全文刊登的形式发出。“原汁原味效果比较好。”一位卫生部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诗人官员 诗歌与政治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在改革开放后,在部委机关报纸的头版发表诗词,陈竺是部长中的第一个。 在这首词中,陈竺特别点出“鹏城”,表达对深圳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兴奋之情。专家指出,通过诗词的形式,作者的用意能更加委婉地传达给读者,亦能体现诗人官员的个性。诗歌与政治有时也能相得益彰。除能扩大诗名之外,写诗亦能塑造一个官员的政治形象,或是便于其推行某项公共政策。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则认为,官员通过论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合适。 在接任卫生部部长之前,喜爱旧体诗词的陈竺就曾以“水调歌头”的词牌发表过多篇词作。2006年6月,为祝贺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所长、微生物研究所高福所长在《Cell》《Science》发表论文,陈竺填词《水调歌头·贺捷》,称“耐得岁寒寂寞,方收梅香甜。奋舟天涯学海,心存社稷冷暖”。2006年12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王明伟课题组在糖尿病新药研制中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陈竺自称一时心潮难抑,写下:“九州创新大业,最盼是良药”。 虽然,这些词作被网友指称“平仄押韵并不完美”,但有媒体认为,这体现了陈竺身上“浪漫的理想主义激情”。 观察 官员写诗 表达个人心迹 承袭中国古代官员文人出身、以诗词留下文名的传统,在中国庞大的公务员群体中,诗人官员并不鲜见。从陕西神木前县委书记郭宝成,到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山西省副省长张平,每一级别的官员中,都不乏知名人物。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屡次在《人民日报》《青海日报》发表诗作,被称为“羊羔体”。 然而,改革开放后,省部级高官发表诗词却并不多见。部长们会通过诗歌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例如,曾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出版过诗歌散文集《青春中国》。 近年来,部长的诗歌则更注重表达个人心迹。韩长赋上任农业部部长时,曾赋七言诗一首表达自己履新的感受,“而今我为百户长,从此为民奔钱粮。”2009年,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全文发表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孟学农的现代诗《心在哪里安放?》。有分析指出,作为一个省部级高官,孟学农的诗改变了传统的官员表达方式。“没有官气,用诗歌话语来表达自己。让人感觉与众不同,眼前一亮。”(南方都市报)
2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家呼吁民众勿盲目追求生育双胞胎
热度 1 xuxiaxx 2012-7-4 08:37
  当下,随着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和成熟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发生率逐年上升。然而,不少人对多胎妊娠的风险知之甚少,上海一妇婴专家孙路明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避免无指征的生育多胎。她说,即使女性存在排卵功能障碍,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最近,上海将建双、多胎孕养育全过程的干预网络的消息引发众多关注。对此,上海一妇婴母胎医学专家孙路明表示,呼吁建立这样的网络体系旨在让人们了解双胎、多胎妊娠给母亲带来的危害以及特殊类型双胎、多胎相关并发症。   据了解,自然状态下,双胎发生率约为九十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二为双卵双胎,在三分之一的单卵双胎中,又有约三分之二为特殊类型双胎。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增大,生育年龄推迟,高龄孕产妇人数增加,孙路明说,高龄怀孕,卵子易分裂,双胎妊娠发生率增加;同时,不孕不育人群增加,辅助生育技术的日渐成熟,也使得双胎发生率提高。目前,双胎发生率可达五十分之一到六十分之一。   当下,民众中生育双胎意愿确有增加,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上海,有“一次生两个,提高效率”的想法者不乏人在。但是人们对生育双胞胎的风险却知之不多。   据知,多胎妊娠流产、早产、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远高于单胎妊娠,并有较高的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上海一妇婴院长段涛指出,80%以上孕妇怀上多胎之后,母亲及胎儿有很大风险。   在呼吁民众不要盲目刻意追求双胎的同时,上海一妇婴也希望纳入多学科联合诊治体系,并携手新生儿,儿保,喂养,康复专家,共同为孕妇和孩子提供帮助。当下,中国在双胞胎领域,包括孕期、分娩和母乳喂养以及早产干预等还处在探索阶段。   今年,上海还将启动地的对双、多胎孕养育全过程的干预网络。胎儿医学专家将整合原有的产前筛查和诊断体系,对双、多胎妊娠的可能并发症进行尽可能早的风险评估。专家们还将探求把双胎新生儿养育方法,并提炼成为对普通家庭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操作手册,给予个性化的养育方案。 来源: 中新网
1368 次阅读|1 个评论
香港因男童感染甲型H5流感启动严重应变级别:关注太阳活动周期
杨学祥 2012-6-4 02:24
香港因男童感染甲型H5流感启动严重应变级别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2日10: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深夜公布,中心正调查一宗涉及一名两岁男童的甲型流行性感冒(H5)个案。香港特区政府随即启动“流感大流行应变计划”下的严重应变级别。   居广东省 现情况稳定   该男童于5月23日在广东省开始发烧及流鼻水,他在5月26日来港,在旺角一间私家诊所求医。他在5月28日出现抽筋的情况,前往明爱医院急症室求诊,怀疑感染脑炎,同日入院。医院管理局补充,该名男童6月1日晚已由明爱医院转送玛嘉烈医院传染病中心留医接受隔离治疗,现目前情况稳定。   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表示,该男童的咽喉分泌物中发现有甲型H5流行性感冒病毒,进一步化验仍在进行中。   调查显示,男童与外祖母及父母居于广东省,中心正调查他在潜伏期曾否接触活家禽。他的家居接触者并无出现病征。   卫生防护中心6月2日起设立热线(2125 1111),供巿民查询,热线于上午9时至下午6时运作,“我们亦正密切联络内地有关当局及医院管理局,以便监察情况”。   公立医院提升应变级别   医院管理局发言人亦宣布,为配合特区政府将禽流感应变计划由“戒备”提升至“严重”级别,公立医院会启动“严重应变级别”,公立医院会实施更严谨的感染控制安排,包括:一般急症病房会限制探病时间为每日不超逾两小时,每次不超过两人;疗养及复康病房的探访时间每日不多于4小时,隔离病房亦已谢绝探访,医院义工服务亦会暂停。   发言人续说,医管局已提醒急症室及普通科门诊前线员工特别留意求诊病人,及依循既定指引分流求诊者,会继续与卫生防护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监察最新的发展,并随时向公众及医护人员提供最新资料,又呼吁前往公立医院和诊所的人士,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须佩戴口罩,探访病人前后均须洗手。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02/105324524182.shtml 2012-2013年流感大流行变强的可能性 2010-5-1 07:41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流感爆发,周期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6-27 11:07:29 点评: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点评: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摘要: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见表1)。 function CheckFileExt(fileName){var fileExt = fileName.substr(fileName.lastIndexOf (".")+1, fileName.length-1);if (fileExt.toUpperCase() != "JPG" & fileExt.toUpperCase() != "JPEG" & fileExt.toUpperCase() != "GIF" & fileExt.toUpperCase() != "BMP" & fileExt.toUpperCase() != "DOC" & fileExt.toUpperCase() != "" & fileExt.toUpperCase() != "" ){alert("只能上传 JPG JPEG GIF BMP DOC 格式文件.");return false;}return true;}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现在,至少在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1900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 。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07-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44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 综合分析表明,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和亚周期的复杂性。根据近百年的资料分析,首先,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具有约50年的周期变化,受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周期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19年和1957-1977年,第三个周期2009-2029年刚刚开始。 其次,在每个流感大流行周期中,流感大流行又受到太阳黑子极值的控制,具有9-11年的变化亚周期。在1889-1919年周期中,发生了1889-1890年、1900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1918-1919年(条件最强,爆发程度也最强)三次亚周期爆发;在1957-1977年周期中,发生了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三次爆发。 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准确的长期气候预报意义重大 。 表1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2? 2019? 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见表1) 。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6月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例达59814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数字还显示,甲型流感造成的死亡病例已升至263例。 世界卫生组织于本月11日召开紧急专家会议,决定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意味着宣布“甲流”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 。 2009年流感世界大流行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3.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5.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6.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9.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09-03 15:38:00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3/content_664962.htm 10.杨学祥.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11.杨学祥. 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发还会远吗? 2007-09-24 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4/content_675621.htm 12.杨学祥,杨冬红。流感流行预警升级:明年可能发生大流感。2007-12-24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4/content_714792.htm 13.杨学祥.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4.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15.杨学祥,杨冬红.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发表于2008-7-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3 16.杨冬红,杨学祥.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17.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18.世卫宣布全球感染甲型流感患者近6万人 263人死。2009-06-27 6:45出处:龙广在线。原始出处:中新网。 http://www.hljradio.com/radionews/ztshow.php?id=26240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605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 杨学祥 )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2? 2019?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832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听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解读霍金的《宇宙的起源》
热度 3 csuzj87 2012-5-12 18:51
貌似在量子物理学家眼里,唯物主义已经崩溃了……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前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                  序言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 核能、激光、电子技术, 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中新网北京 2006 年 8 月 19 日 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 —— 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 -- 最少 500 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 —— 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 弦论。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 Wolfgang Stegmuller )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 “ 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 ( 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 ) 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   这就是说,一方面以 “ 唯物主义 ” 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 “ 物质 ” 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 “ 二十世纪的失误 ” 。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 “ 实实在在 ” 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   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 , 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 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   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 “ 物质多少 ” 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 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 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 …… 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 —— 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 “ 实体 ” ,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本世纪 30 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 “ 砖块 ” 。 1932 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    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 —— 夸克构成 的。   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 20 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   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 300 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   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 20 余种。其中, π± 介子的寿命大致为 2.6×10-8 秒,即 π± 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   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 π0 介子的寿命是 0.84×10-16 秒, η 介子的寿命是 3×10-19 秒。比 起 π± 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 8 ~ 11 个数量级。   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 “ 共振态粒子 ” (如 Δ 粒子、 Σ 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 200 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 10-28 秒 。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 “ 砖块 ” 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 - 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 “ 弦论 ” 呢?   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 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 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   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 —— 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   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 10-33 厘米)。   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 - 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 ( 我们的脑 ) 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 “ 意识 ” 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 “ 心物一元 ” ,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 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单本单元 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 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 “ 超级砖块 ” ,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 “ 音符 ” 。多种多样的物 质世界,真的成了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 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 “ 自性本空 ” 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 ?   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 “ 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 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 。   哲学家们在论述 “ 关系实在 ” 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 “ 果 ” 。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   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 “ 第一类性质 ” ,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 “ 因 ” 。   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作,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 条件称为 " 关系参量 " ,又称为 " 缘 " 。   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 “ 红色 ” 这类颜色性质是 “ 第二类性质 ” ,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    “ 关系实在论 ” 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 “ 看见红光 ” 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   要得到一棵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 “ 因 ” 。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 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 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 “ 缘 ” 。所以, “ 因 ” 一 定要配合适当的 “ 缘 ” ,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 “ 恶 ” 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种子放进贫 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 会香甜、好吃。   由此可见,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   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假如某 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   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 “ 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光《佛教与人生》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所谓 “ 关系 ” 者, “ 缘 ” 也 , “ 关系实在论 ” 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 “ 弦论 ” 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 “ 缘起性空 ” 的禅境了!   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报告,原因就是: “ 物质是实体 ” 的观念,在人们 的心中太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又名 “ 如来藏 ” )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 波涛。   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 “ 缘 ” 吹奏宇宙 “ 本体 ” 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 “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 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 —— 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如经文所说: “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 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   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   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 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   (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 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 敬畏和震撼。   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 “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       附录:                    霍金演讲录:宇宙的起源           【专题】霍金:让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                   2002-08-16 19:10   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就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关于宇宙是否并如何启始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记载的历史。基本上存在两个思想学派。许多早期的传统,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认为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 ( 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 4004 年,这个数目是由把在旧约圣经中人物的年龄加起来而得到的。 ) 承认人类在文化和技术上的明显进化,是近代出现的支持上述思想的一个事实。我们记得那种业绩的首创者或者这种技术的发展者。可以如此这般地进行论证,即我们不可能存在了那许久;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应比目前更加先进才对。事实上,圣经的创世日期和上次冰河期结束相差不多,而这似乎正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的时候。   另一方面,还有诸如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些人,他们不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他们觉得这意味着神意的干涉。他们宁愿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某种不朽的东西比某种必须被创生的东西更加完美。他们对上述有关人类进步的诘难的回答是:周期性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难重复地使人类回到起始状态。   两种学派都认为,宇宙在根本上随时间不变。它要么以现在形式创生,要么以今天的样子维持了无限久。这是一种自然的信念,由于人类生命 ── 整个有记载的历史是如此之短暂,宇宙在此期间从未显著地改变过。在一个稳定不变的宇宙的框架中,它是否已经存在了无限久或者是在有限久的过去诞生的问题,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任何一种理论都对此作解释。 1781 年哲学家伊曼努尔 · 康德写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也是非常模糊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他在这部著作中得出结论,存在同样有效的论证分别用以支持宇宙有一个开端或者宇宙没有开端的信仰。正如他的书名所提示的,他是简单地基于推理得出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管宇宙的观测。毕竟也是,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有什么可供观测的呢?   然而在十九世纪,证据开始逐渐积累起来,它表明地球及宇宙拭其他部分事实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地学家们意识到岩石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形成需要花费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这比创生论者计算的地球年龄长得太多了。由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 · 破尔兹曼提出的所谓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宇宙中的无序度的总量 ( 它是由称为熵的量所测量的 ) 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正如有关人类进步的论证,它暗示只能运行了有限的时间,否则的话,它现在应已退化到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万物都牌相同的温度下。   稳恒宇宙思想所遭遇到的另外困难是,根据牛顿的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每一颗恒星必须相互吸引。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怎么能维持相互间恒定距离,并且静止地停在那里呢?   牛顿晓得这个问题。在一封致当时一位主要哲学家里查德 · 本特里的信中,他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有限的一群恒星不可能静止不动,它们全部会落某个中心点。然而,他论断道,一个无限的恒星集合不会落到一起,由于不存在任何可供它们落去的中心点。这种论证是人们在谈论无限系统时会遭遇到的陷阱的一个例子。用不同的方法将从宇宙的其余的无限数目的恒星作用到每颗恒星的力加起来,会对恒星是否维持恒常距离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现在知道,其正确的步骤是考虑恒星的有限区域,然后加上在该区域之外大致均匀分布的更多恒星。恒星的有限区域会落到一起,而按照牛顿定律,在该区域外加上更多的恒星不能阻止其坍缩。这样,一个恒星的无限集合不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如果它们在某一时刻不在作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会引起它们开始朝相互方向落去。另一种情形是,它们可能正在相互离开,而引力使这种退行速度降低。   尽管恒定不变的宇宙的观念具有这些困难,十七、十八、十九甚至至二十世纪初斯都没有人提出过,宇宙也许是随时间演化的,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期坦都失去了预言宇宙不是在收缩便是在膨胀的机会。因为牛顿生活在观测发现宇宙膨胀以前的二百五十年,所以人们实在不能责备他。但是爱因斯坦应该知道得更好。他在 1915 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正在膨胀。但是他对稳恒宇宙是如此之执迷不悟,以至于要在理论中加上一个使之和牛顿理论相调和并用于抗衡引力的因素。    1929 年埃德温 · 哈勃的宇宙膨胀的发现完全改观了有关其起源的讨论。如果你把星系现在的运动往时间的过去方向例溯,它们在一百亿和二百亿年前之间的某一时刻似乎应该重叠在一起,在这个称为大爆炸奇点的时刻,宇宙的密度和时空的曲率应为无穷大。所有的已知的科学定律在这种条件下都失效了。这对科学是一桩灾难。科学所能告诉我们的一切是:宇宙现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过去是处于那种形态。但是科学不能解释为何它在大爆炸后的那一瞬间是那个样子的。   这样,许多科学家对此结论感到不悦就毫不足怪了。为了避免存在大爆炸奇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具有开端的结论,人们进行了若干尝试。其中一种称为稳恒态理论。它的思想是,随着星不互相分离而去,由连续产生的物质在星系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新的星系。这样宇宙就多多少少以今日这样的状态不但已经存在了,而且还将继续存在无限长时间。   为了使宇宙继续膨胀并创生新物质,稳恒态模型需要修改广义相对论。但是所需要的产生率非常低:大约为每年每立方公里一个粒子,这不会和观测相冲突。该理论还预言了,星系和类似物体的平均密度不但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必须是常数。然而,由马丁 · 赖尔和他的剑桥小组进行的银河系外射电源的普查显示,弱源的数目比强源的数目多得多。人们可以预料,弱的源在平均上讲应是较遥远的。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许我们正位于宇宙中的一个强源不如平均源频繁的区域;或者过去的源的密度更高,光线在离开这些源向我们传播时更遥远的距离。这两种可能性没有一种和稳恒态理论相协调,因为该理论预言射电源密度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必须为常数。 1964 年阿诺 · 彭齐亚斯和罗伯特 · 威尔逊发现了从比我们的银河系遥远得多的地方起源的微波辐射背景,这是对该理论的致命打击。它具有从一个热体发射出的辐射的特征谱,尽管在这种情形下热这个字根本不适合,因为其温度只不过比绝对零度高 2.7 度而已。宇宙是一个既寒冷又黑暗的地方!稳恒态理论中没有一种产生具有这种谱的微波的合理机制,所以稳恒态理论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1963 年两位俄国科学家欧格尼 · 利费席兹和伊萨克 · 哈拉尼科夫提出另一种思想,企图用来避免大爆炸奇性。他们说,只有当星系直接相互接近或离开时,它们才会在过去的一个单独的点上相重叠,才导致无限密度状态。可惜的是,星系还多少具有一些侧向速度,宇宙早斯就可能存在过这样的一种收缩相,这时,星系虽然曾经非常靠近过,却能设法避免互相撞击。然后宇宙会继续重新膨胀,而不必通过一种无限的密度的状态。   当利费席兹和哈拉尼科夫提出其设想时,我正是一名研究生,亟需一个问题以完成博士论文。因为是否有守大爆炸奇点的问题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关系重大,所以它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和罗杰 · 彭罗斯一道发展了一套数学工具,用以处理这个以及类似的问题。我们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任何合理的宇宙模型都必需起始于一个奇点。这就表明,科学能够预言,宇宙必须有一个开端,但是它不能够预言宇宙应如何启始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必须求助于上帝。   审察人闪对奇性看法的变化是十分有趣的。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几乎没人认真地看待之。现在,作为奇性定理的一个结果,几乎无人不信宇宙是从一个奇眯起始的,物理定律在该处失效。然而,现在我认为,虽然存在奇点,物理定律仍能确定宇宙是如何起始的。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被称为经典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没有顾及这个事实,即粒子不具备精确定义的位置和速度,由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位置和速度的小范围内被 “ 抹平 ” ,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我们同时既测量又测量速度。因为正常情形下时空的曲率在和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相比较时非常大,这些以我们没什么影响。然而奇性定理指出,在现在的宇宙膨胀相的开端,时空被高度地畸变,并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径。不确定性原理在这种情形下变成非常重要。这样,广义相对论因预言奇性而导致自身的垮台。为了讨论宇宙的开端,我们需要一种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   那种理论便是量子引力论。我们尚未知道正确的量子引力论应采取的准确形式。我们此刻所拥有的最佳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但它仍有许多耒解决的困难。然而,人们可以期望,任何有前途的理论都应具有某些特征。其中之一便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引力效应由被物质和能量所弯曲甚至卷曲的时空来体现。物体在弯曲空间中沿着最接近于直线的轨迹运行。然而,由于时空是弯曲的。所以它们的路径就显得是弯折的,正如同被引力场所弯折的似的。   另一种在这个终极理论中可以预料的要素是里查德 · 费因曼的设想,即量子理论可以表达成 “ 对历史的求和 ” 。该思想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成,每颗粒子在时间中走过任何可能的路径或历史。每一路径或历史具有依其形状而定的概率。为了使这种思想可行,人们必须考虑在虚时间里发生的历史,而不是在我们感受生活于其中的实时间城发生的历史。虚时间听起来有点像是科学幻想的东西,其实它是定义得很好的数学概念。它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认为是和实时间成直角的时间方向。人们把所有具有某种性质粒子历史,譬如讲在某些时刻通过某些点的历史的概率加起来。然后应把这结果延拓到我们在其中生活的实的时空中去。这不是量子力学的最熟知的手段,但它给出和其他方法得到的相同结果。   在量子引力的情形下,费因曼的对历史求和的思想牵涉到对宇宙的不同的可能性的历史,也就是对不同的弯曲时空的求和。这些代表了宇宙和它之中的任何东西的历史。人们必须指明,在对历史的求和中,应包括哪些种类的弯曲空间。这种空间种类包括具有奇性的的空间,则该理论就不能确定这类空间的概率。相反的,它们必须以某种任意的方法被赋予概率。这意味着科学不能预言时空这类奇性历史的概率。这样,它就不能预言宇宙应如何运行。然而,宇宙可能处于由只包括非奇性弯曲空间的求和所定义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科学定律就把宇宙完全确定,人们就不必吁求宇宙之外的某物来确定宇宙如何启始。由只对非奇性历史的求和确定宇宙的状态有点像一名醉汉在灯柱之下找他的钥匙:这儿也许不是他遗失之处,但是这儿是他可能找到的仅有的地方。类似的,宇宙也许不处于由对非奇性历史求和定义的状态,但这是科学能预言应当什么样子的仅有的状态。    1983 年詹姆 · 哈特尔和我提出,宇宙的状态应由对一定种类历史的求和给出。这类历史由没有奇性的,而且具有有限尺度却没有边界或边缘的弯曲空间组成。它们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地球的表面具有有限的面积,但是它不具有任何奇性、边界或边缘。我曾经用实验验证过这一点。我作过环球旅行,而没有落到外面去。   哈特尔和我所做的设想可以被重新表达成: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只有当宇宙处于这个无边界状态时,科学定律自身才能确定每种可能历史的概率。因此,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已知的定律才会确定宇宙应如何运行。如果宇宙处于任何其他的状态,则历史求和中的弯曲空间的种类就要包括具有奇性的空间。人们必须求助于已知科学定律以外的某种原理,才能确定这种奇性历史的概率。这种原理就会是外在于我们宇宙的某种东西。我们不能从我们宇宙之中将其推导出来。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是处于无边界状态,在原则上,我们就能在不确定性原理容忍的限制之仙完全确定宇宙应如何运行。   如果宇宙处于无边界状态,那对于科学而言就太好了,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其答案是,无边界设想对宇宙应如何运行作出了明确的预言。如果这些预言不与观测相符合,则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说,宇宙不处于无边界状态。这样,在哲学家卡尔 · 波普定义的意义上说,无边界设想是一种好的科学理论:它可被观测证伪。   如果观测不与预言相符合,我们就知道在可能历史的种类中必须有奇性。然而,这就大致上是我们知道的一切。我们不能计算出这种奇性历史的概率,因此我们不能预言宇宙应如何运行。有人也许会认为,如果不可预见性只发生在大爆炸处,那不会太碍事,那毕竟是一百亿或二百亿年以前的事。但是,如果可预言性在大爆炸的非常强引力场中失效,那么只要恒星坍缩它也会失效。这种事件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每周就会发生几次。我们的预言能力甚至按照天气预报的标准来说也是非常差劲的。   当然,人们还会说,我们根本不必在乎发生在一颗遥远恒星处的可预言性的失效。然而,在量子理论中任何不被实际上禁止的东西都能够并将要发生。这样,如果可能历史的种类中包括奇性空间的话,这些奇性可在任何地方发生,而不仅在大爆炸处以及坍缩星之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预言任何东西。反过来说,我们能够预言事件的这一事实是反对奇性并赞同无边界设想的实验证据。   那么无边界设想为宇宙做出什么预言呢?第一个预言是,因为宇宙的怕有可能的历史在广延上都是有限的,所以人们用来作为时间测度的任何量都必须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这样宇宙就有一个开端和一个终结。在实时间中的开端即是大爆炸奇点。然而在虚时间中这个开端就不再是奇点。相反的,它有点像地球的北极。如果人们把地球表面的纬度当作时间的类似物,则可以说地球的表面从北极开始。然而,北极是地球上完全普通的一点。它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同样的定律在北极正如同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同样地成立。类似的,我们用来标志作撛谛槭奔淠谟钪娴钠羰紨的事件是时空中的一个通常的点,正如其他的点那样。科学定律在开端处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成立。   人们从和地球表面的类比,也许会预料到,正如北极和南极相似一样,宇宙的终结会和开端相类似。然而,北南二极是对应于虚时间向实时间延拓,就会发现宇宙在实时间中的开端和它的终结可以非常不同。   约纳逊 · 哈里威尔和我对无边界条件的含义作过一个近似计算。我们把宇宙当作一个完全光滑和均匀的背景来处理,在这个背景上存在密度的小微扰。宇宙在之前时间中从非常小的半径开始膨胀。最初的这种膨胀称作暴涨,也就是说,宇宙尺度在比一秒还要短暂非常多的每一时间间隔中得到加倍,这正如在某些国家中每一年价格都要加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也许创下了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一捆面包的价格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从一个马克涨到一百万马克。但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似乎在极早期宇宙发生过的暴涨相比拟,宇宙尺度在一秒的极微小的部分时间内至少增加了一百万亿亿亿倍。这当然是发生在当局政府之前的事。   暴涨在如下意义上来说,是件好事,它产生了一个在大尺度上光滑而均匀的宇宙,而且这个宇宙以刚好避免坍缩的临界速度膨胀。它还能在相当严格的意义上把宇宙的怕有内容从无中创生出来,这是暴涨的又一好处。当宇宙像北极那样的一个单独点时,它不包含有任何东西。然而,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少有十的八十次方颗粒子。所有这些粒子从何而来呢?其答案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允许物质从能量中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创生出来。那么能量又是从何而来以创生物质呢?其答案是,它是从宇宙的引力能中借来的。宇宙亏欠了极大数量的负引力能的债务,它刚好和物质的正能量相平衡。其结果便是凯恩斯经济学的胜利:一个充满物质的、充满活力的正在膨胀的宇宙。引力能的债务只有在宇宙终结时才能偿付清。   早期宇宙不能是完全均匀一致的,因为否则的话就会违反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相反的,必须存在对均匀密度的一些偏差。无边界设想意味着,这些密度差别是从它们的基态开始,也就是说,它们是和不确定性原理相一尽可能的小。然而,这些差别在暴涨时被放大了。在暴涨时期结束之后,留下的宇宙是一些地方比另一些地方膨胀得稍快一些。在膨胀稍慢的区域,物质的引力吸引使膨胀进一步减慢。该区域最终会停止膨胀,并且收缩形成星系和恒星。这样,无边界设想可以解释我们四周看到的所有复杂结构。然而,它没有给宇宙作出单独的预言。相反地,它预言整整一族可能的历史,每一个历史都具有自己的概率。也许可能有这样的历史,工党在上次英国竞选中取胜,虽然这种概率很小。   无边界设想对于上商在宇宙事务中的作用含义极其深远。人们现在广泛接受,宇宙按照定义很好的定律演化。这些定律可能是上帝钦定的,但是它似乎不去干涉宇宙去违反这些定律。然而,直到不久以前,人们都认为这些定律不能适用于宇宙的开初。那就要依赖上帝去旋紧发条,并让宇宙顺着它的意愿的方式去运行。这样,宇宙的现状是上帝对初始条件选择的结果。   然而,如果某种像无边界设想的东西是正确的话,则情况就会大大改观。在那种情形下,物理定律甚至也适用于宇宙的开端,这样上帝就没有选取初始条件的自由。当然它在选取宇宙要服从的定律上仍然具有自由。然而,这里并没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也许只存在很少数目的定律,这些定律是自洽的,并能导致像我们自己这么复杂的生物的存在,他能询问什么是上帝的性质。   甚至即使只存在唯一的一族可能的定律,它也只不过是一族方程。究竟是什么东西将生命之火赋予这些方程,使之产生一个受它们制约的宇宙呢?难道终结的统一理论是如此之咄咄逼人,以至于其自身的实现成为不可避免?虽然科学能解决宇宙如何启始的课题,它仍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为何宇宙必须存在?我对此没有答案。
2512 次阅读|3 个评论
推进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是很必要的
gyp7047121 2012-4-23 14:41
据中新网最新消息,在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需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规划到2020年,我国 动力电池 技术需达国际先进水平。 3.6v纽扣电池 会议指出,纯电驱动依然是今后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而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则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矿灯电池 会上指出,《规划》的发展目标是至2015年,争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201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有所提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4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节能与新能源车型的产销状况,一季度汽车整车企业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8626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655辆、混合动力车1300辆、代用燃料汽车5671辆。在销售方面,一季度共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020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830辆、混合动力汽车1499辆、代用燃料汽车6873辆。 应急灯电池 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无可否认,动力电池技术目前仍是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电池能量密度不高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的致命伤。目前电池核心专利也主要掌握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家的手中。一些国内企业生产的动力 锂离子电池 以及为整车提供的样品仅仅是在原有小容量电池生产线或中试线上研制出来的,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循环寿命等多项指标都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锂电池公司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在会议上指出,一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研发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和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水平。二要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实施鼓励购买和使用节能汽车政策,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三要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和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四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科研和人才保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相关企业在汽车动力电池包括锂电池、 镍氢电池 方面的投资热潮也不断掀起。针对已经出现及可以预见的投资弊病。会议强调,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对产业 锂电池厂家 布局进行科学规划,以防止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文章出自于 http://www.juda.cn/news/2697.html
个人分类: 电池知识|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云南迪庆山体垮塌 主因系雨雪天气
lovekk 2012-3-18 21:33
中新网昆明2012年3月18日电(王艳龙)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委宣传部18日晚通报,雨夹雪天气导致山体滑坡形成土石流,是造成该县17日发生的山体垮塌事故的原因。 17日17时许,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菜园子村民小组发生一起山体垮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受伤。经调查,事故发生地海拔较高,15、16日两天连续的雨夹雪天气致使山体滑坡形成土石流,最终导致山体垮塌。 目前,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救治,群众情绪稳定,善后处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完)
1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部长:泄题事件肯定要公布 正对普查试卷
zhenghaoran 2012-3-7 19:46
教育部部长:泄题事件肯定要公布 正对普查试卷 2012年03月07日 16: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10 ) 10 !--图片搜索--    抢来2分钟为泄题要说法   在教育组联组讨论进行过半时,主持人表示,由于不少委员发言超时,自由发言时间结束,接下来是参会部门领导和委员交流的时间。主持人话音刚落,会场左侧一位穿白衬衫的委员站了起来。“我昨天报名了说要作2分钟的发言,我今天就要说两分钟。”记者们瞬间就围了上去,呈半圆形包围了这位委员。   站起来的是葛剑雄委员,他说的是硕士研究生英语考试泄题的事情。“这牵涉到近160万考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小组给教育部发了专报了。”葛剑雄要求教育部首先要向全体考生道歉,要彻底清查原因,“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了。”葛剑雄还要求出台相应的举措,保障考生利益,要彻查在教育部内部有没有腐败。   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此次研究生英语考试有150多万考生参加考试,当场抓获作弊取消考试资格的有5000人。对于泄题事件,肯定要公布,现在正在对卷子进行普查。(记者 孙颖)
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笑一笑29:雷锋初恋传闻当事人:我和雷锋不是恋人只是姐弟
zhenghaoran 2012-3-5 08:06
雷锋初恋传闻当事人:我和雷锋不是恋人只是姐弟 2012年03月05日 05:13 来源:长江日报  !--图片搜索-- ▲王佩玲年轻时的资料照。   作为“雷锋初恋”传闻的女主角,王佩玲的名字近些年屡被提及。昨日,记者通过湖南长沙雷锋纪念馆工作人员,联系到了王佩玲老人的儿媳周爱林。   周爱林告诉记者,今年74岁的王佩玲老人从湖南一家日用化工厂退休多年,丈夫现已去世,如今大部分时间在家养狗、看电视,由于听力几乎丧失,平时只能通过写字与人交流。   在周爱林的帮助下,王佩玲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对于多年来有人称她是“雷锋的初恋女友”的传闻,王佩玲予以否认,她强调说“我们不是恋人,只是姐弟关系”。   王佩玲称雷锋很伟大,在她心目中,雷锋是个朴素诚实的人,雷锋精神最可贵的地方是助人为乐。每年雷锋生日或是纪念日、忌日时,王佩玲一定要去附近的雷锋纪念馆看看,老人表示“今年也不例外”。(记者管菁)
1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环保、能源和粮食安全探路——访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中心童金阜
tongjf 2012-3-1 07:41
中新网福州2010年10月13日电 题:通讯:为环保、能源和粮食安全探路——访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中心童金阜   记者 孙贤迅   深秋时节,驱车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中心丰达试验示范基地,高达4.5米的巨菌草郁郁葱葱铺盖着山体,成群的山羊游走于山坡菌草间,悠闲地吞噬着底部的嫩草,半山腰水面上千只鹅“曲胫向天歌”,欢快地叫唤着,在此实习的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正投放粉碎的菌草饲料,引来争相竟食,嘎声一片。   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童金阜介绍说,这仅仅是“世界菌草之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研究员的“菌草循环产业”的一部分。   林占熺研究员的“菌草循环产业”旨在解决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民争粮、与粮争地的矛盾,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把菇类开发为人类新粮食。其目的是应用菌草技术,按照植物、动物、菌物“三维农业”创新模式,为环保提供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的新办法,同时为生物质能源原料生产提供成熟经验,为把菌物作为人类新粮食,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探索新途径。   巨菌草是林占熺研究员引进培育的。童金阜说,巨菌草是目前已知太阳能生物转化率最高的植物。针对中国南方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大,又不适合种植粮食的特点,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中心以保持水土、增加菌物新粮食、为生物质能源提供原料为最终目的,在不同坡度的山地、以不同的方法试验种植巨菌草,每亩鲜草产量平均25吨。该中心去年二月份在丰达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的巨菌草,作为养鹅、养羊的饲料,一年收割10-12次,作为食用菌原料,一年收割2次。收割后的巨菌草,半年就长大5米多。   童金阜说,种植巨菌草,三个月就可以铺盖整个山体,一年后土壤腐质层产生,比种植果树的土壤明显更黑、更肥沃。去年种植巨菌草的山地,在今年5.6月份福建发生的暴雨中,其下泻的山水却保持清澈,而种植果树的山体水流则呈现混色。更可喜的是,巨菌草种植一次,收割几十年,不需要每年翻耕,对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有见效快、效果明显的优点。   中国能够利用的土地,是现有农田面积的5倍以上。在荒漠化、荒山地地区种植菌草,既能治理环境保持水土,同时成倍提高饲料的产量。童金阜介绍说,巨菌草种植在中国每亩年平均生产干草5吨,可以转化为5吨左右的食用菌,菇类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都优于植物和动物粮食蛋白,多吃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人类日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把菇类作为未来人类主要粮食之一,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新粮食”概念。   巨菌草最早作为生产食用菌原料种植,林占熺研究员带领他的团队研究发现,巨菌草还可以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造纸、养殖、肥料、饲料、纤维板、生物质能源等。2008年10月12日在浙江兰溪热电厂,国内首创用巨菌草发电成功,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广西、湖南、广东等省纷纷从福建引入巨菌草种植技术,用于生物质发电。   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以中国国家援外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形式,先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等国建立了菌草技术生产示范基地。目前,菌草技术已传播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一千多名专家、政府官员,有效缓解了受援国食品安全问题、帮助农村人口脱贫、改善民生,在东南亚、非洲地区尤受欢迎。
2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新动态:中国拟规定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用转基因技术
热度 1 蒋高明 2012-2-21 23:00
【本博注】国务院法制办拟规定在主要粮食品种中不得擅自使用转基因技术,这样的消息对普通劳动人民是件大好的事情。但是,目前我们还不能乐观,毕竟利益集团的势力很大。老百姓也不明白,到底是农业部官大,还是国务院法制办官大,万一前者不理后者,或者干脆我行我素呢?农业部声称没有种植转基因水稻,那欧盟退回的中国出口到他们那里的转基因大米是哪里来的? 中国拟规定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用转基因技术 2012年02月21日18:3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7179222.html    中新网2月21日电国务院法制办21日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提出,国家加强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适时开发有资源优势和增产潜力的后备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国家有关规划等布局粮食生产。   意见稿规定,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等措施,确保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粮食生产用水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   意见稿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意见稿明确,国家保护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扶持良种选育、生产、更新和推广使用。 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意见稿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粮食产地大气、土壤和灌溉用水质量监测。对粮食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修复。   意见稿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创新、保护和运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质量。   意见稿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环保、经济的农药、肥料、农用薄膜以及先进、节能、适用的农业机械。   意见稿明确,国家建立粮食生产扶持制度,在资金投入、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应当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保持一定的粮食调出率。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应当稳定和提高本区域粮食自给水平。   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补贴、奖励和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的价格支持制度,扶持种粮专业户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国家引导和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生产。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防震信息:福冈有意在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时分担首都职能等三则
杨学祥 2012-1-5 03:52
福冈有意在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时分担首都职能 2012-01-04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福冈市市长高岛宗一郎4日在记者会上宣布,为了使福冈在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等紧急状况时分担首都职能,将向中央政府部门及总部设于东京的企业展开宣传。   福冈市将成立由专家组成的研究委员会讨论具体方案。高岛市长强调:“福冈市没有大海啸来袭的历史记录,适合成为企业活动等的后备地。”   鉴于发生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国土交通省从去年年底开始着手研究灾时首都职能分担问题,计划于今年3月前后汇总出以行政机关转移为主的方案。 责编:张永康 http://www.cnr.cn/newscenter/gjxw/201201/t20120104_509014560.shtml 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4 10:58:38 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 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最近对一场假想9级地震进行的电脑模拟显示,地面晃动持续了2到5分钟,其强度之大足以导致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质量较差的建筑土崩瓦解,同时对公路和桥梁造成严重破坏。类似这样的大地震同样能够在几分钟内让可怕的地震波传导到沿岸地区。虽然波特兰、西雅图等大城市能够免受洪水侵袭,但地势较低的海滨居住区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太平洋西北部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8.8级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在这场大地震中,地面持续晃动了两分半,共有50万座房屋被毁或者严重受损。卡斯卡底古陆断层长680英里(约合1094公里),距离海岸仅有50英里(约合80公里),是全世界几个地震多发区之一。这些地区的地壳板块相互挤压并下潜。潜没区造就了山脉,海洋深沟以及火山弧,同时也引发规模最大的地震。 俄勒冈州大学活动构造学与海床测绘实验室负责人克里斯·古尔德芬格表示,未来50年内,俄勒冈州南部和北加利福尼亚州沿岸的卡斯卡底古陆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高达80%,断裂的结果就是引发一场大地震。相比之下,包括华盛顿州和温哥华岛在内的北部地区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较低,同一时期内的断裂可能性为27%。 在2009年地震学大会公布的研究发现显示,西雅图建于1994年之前的高层建筑在大地震发生时将面临很高的倒塌风险。从1994年起,政府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建筑法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的灾难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这种风险,相关预防工作已在进行当中,以确保学校、医院以及其它建筑能够在地震发生时经受住考验。俄勒冈州地质与矿业部地质风险研究小组负责人王玉梅(Yumei Wang,音译)表示:“我们已经主动采取措施,强化地区内建筑的抗震能力,但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发生大地震时,俄勒冈州将有1300所学校以及公共安全建筑面临很高的倒塌风险。最近,俄勒冈州政府向20多所学校以及应急设施提供1500万美元资金,以帮助它们进行改造。根据俄勒冈州法律规定,所有质量较差的公共安全建筑需要在2022年之前完成改造,公立学校则要在2032年之前完成改造。 此外,俄勒冈州政府也同样采取措施帮助沿岸居住区——居民数量达到10万人——并计划修建能够经受住大海啸考验的可垂直撤离建筑。西雅图政府计划改造其34家消防站。此外,他们正在制订计划,改造600座被认定为风险系数最高的建筑。西雅图紧急事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巴尔布·格拉夫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准备。”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地质学家林健(Jian Lin,音译)表示,智利地震发生在沿岸地区。1960年发生的9.5级地震——历史上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地震——让这一地区的受压程度提高。类似的构造力将导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发生同样灾难。这一地区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正潜入北美板块下方,在达到某一个点后,数百年内被禁锢的压力将导致板块发生滑动。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地震的发生似乎已不可避免。 对于大地震,这一地区早已经习以为常。2001年,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华盛顿首府奥林匹亚附近发生6.8级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袭击智利的地震并不是这么“仁慈”,这场灾难的发生无疑是在提醒人们大地震随时都有可能降临。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地震,一支科学家小组计划于5月前往智利,就大地震以及地震引发的海啸举行会议。为纪念1960年智利地震50周年,一些科学家计划对智利进行实地考察。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台湾花莲今日下午连发两起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4日16:3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台湾“中广新闻”报道,台湾花莲今天下午连续在6分钟内发生两起地震。   台气象部门地震中心数据显示,下午2点53分,花莲发生里氏3.9级地震,震央在花莲吉安乡,地震深度6.3公里,各地测得震度分别是:吉安乡4级、花莲市3级、南投2级、宜兰1级。   接着在2点59分,又发生里氏4.7级地震,这次震央在花莲县府西方2.3公里处,地震深度9.2公里,各地震度分别为:花莲市4级、南投2级、宜兰2级。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4/163323745863.shtml 点评:在灾害预防问题上相关部门要有所作为。信息透明才能提高民众防灾意识,日本在防震问题上训练有素值得借鉴,美国在西部防震问题上也毫不忌讳。2012-2018年是特大地震频发期,各国政府都应该积极应对。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灵异事件:揭秘人在临死前在想些什么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2-29 11:56
灵异事件:揭秘人在临死前在想些什么 http://msn.huanqiu.com 2011-12-15 16:16 来源:中新网 生老病死是世间规律,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还是个婴儿时在想些什么,我们不知道,那当有一天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生老病死是世间规律,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还是个婴儿时在想些什么,我们不知道,那当有一天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世间是不是真像传说中还有另个世界,我们不得而知,从“当事人”口中,我们大概了解到,人临终前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感受…… 灵异事件:揭秘人在临死前在想些什么 1、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3、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4、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5、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6、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一般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7、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生老病死是世间规律,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还是个婴儿时在想些什么,我们不知道,那当有一天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8、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9、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0、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12、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3、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否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
120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研制出致命禽流感病毒 美国要求保密
xuxiaxx 2011-12-21 14:21
据英国广播公司20日报道,美国政府要求两份知名科学期刊不要透露科学家如何在实验室制造出致命禽流感病毒H5N1的相关细节,担心被人利用制造生物武器。   《科学》与《自然》期刊准备发表荷兰一家实验室制造出H5N1病毒的详细研究报告。   美国政府的一个委员会说,担心研究报告可能被用来协助制造生物武器。   但是,该委员会同意两家期刊可以发表研究报告的非敏感内容,以帮助科学家监视禽流感病毒的自然进化并研究有效治疗方法。   H5N1病毒可以致命,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350人被确认死于这种病毒。这主要是因为H5N1病毒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来源:中新网
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之殇?谁之痛?
wangbaokui660 2011-12-13 08:59
中新网徐州12月13日电 (记者 朱志庚)12日下午发生的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校车侧翻事故截至13日凌晨2时许,共造成15名学生死亡。
2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SuperSeisPro 2011-12-6 13:57
中新网12月6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公布201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根据安排,2012年七个节假日共放假27天,中秋节、国庆节合并放假8天。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2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1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上班。   二、春节:1月22日至28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1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3月3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30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9日(星期六)上班。   通知要求,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个人分类: 新闻|3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孙子兵法全球行:台湾退役将领教授“竞争兵法”
dongzg101 2011-11-28 14:03
孙子兵法全球行:台湾退役将领教授“竞争兵法” 2011年11月28日 09:49 来源: 中新网 打印 转发 中新网台北11月27日电题:台湾退役“上将”登大学讲坛授“竞争兵法” 记者韩胜宝 “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亦如两军在战场上争胜,均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利’与‘胜’一为优势、一为态势。兵法可以指导军队创造有利态势,亦可指导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台湾前“总统”府战略顾问、退役陆军“上将”李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企业“竞争兵法”,不亚于讲军事上运用兵法。 李建中曾任台湾“国防部”作战次长,负责作战指挥及作战规划40余年。退休后,他登上高等学府讲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开授“兵法与竞争优势”课程,在台湾和大陆相继出版《孙子兵法与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企业运用兵法创造竞争优势,是藉由战场累积的经验法则转换运用为商场竞争的原理原则,並藉由战场实用理则转换运用成为商场可行的智慧。 李建中对记者说,他10多岁就读《孙子兵法》,13篇都能一字不拉背出来。开始理解并不深刻,后来渐入佳境。孙子的精髓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是如何用“和平”的方式来制止“战争”。万不得已打仗也要“慎战”,不能说打就打。“兵国者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察”,就是要精确判断国力,判断对方,还要到庙(堂)里去“庙算”,甚至卜卦,如何把灾难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孙子兵法》不纯粹是一部兵书,它是讲战略、讲决策、讲智谋的,是一部“庙算学”、“竞争学”和“智慧学”,完全适合企业的竞争。李建中发现,现在商界应用《孙子兵法》有成功的,如日本企业。但许多企业只知道用孙子的几句警句,就认为读懂孙子了,这是个误区。《孙子兵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孙子的精髓博大精深,不是会几句警句所能涵盖的。于是,他萌发了到大学讲“竞争兵法”的念头,一讲就是6年。 他从《孙子兵法》的完整体系中,引导学生掌习孙子的理论、逻辑与智慧,掌习其全程的、系统的、有清晰逻辑的思考模式、规划模式与执行模式,并将《孙子兵法》的思维理念完整对应至企业经营,指导企业培养与发挥竞争优势。他授的课,不仅交通大学的学生来听,旁边的清华大学、大陆来的交换生都来听,还有不少企业的经理人。每堂课人数也由开始的40多人增加到160多人。听课的人反应,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课堂里“活”了,在企业竞争中也“活”了。 李建中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一生戎马的退休老兵,上了一把年纪了,不能在大学的讲坛上一直讲下去,他就培养了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教授虞孝成和一名博士生,把“兵法与竞争优势”课程继续开下去。但他在安度晚年的同时,在家里潜心研究《易经》与《孙子兵法》,他认为一部是“文经”,一部是“武经”,文武之经是“绝配”。他的新书《兵法与易经》将于2012年元旦后出版。 李建中还向记者透露,他已应邀到大陆的 西安 交通大学作了演讲,还将到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和西南交大作演讲。有生之年,要为两岸研究和传播中国兵家文化作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关新闻: · 孙子兵法全球行:台湾女学者眼中的孙子哲学观 · 孙子兵法全球行:台湾孙子兵法研究传播形成氛围 · 孙子兵法全球行:台湾退役“上将”谈活学活用兵法 · 孙子兵法全球行:台湾商务印书馆弘扬中华兵家文化 台湾惊现“暴力奶奶” 飞踢掌掴4岁孙子 2011-09-15凤凰视频 孙子兵法与谋略(十四) 齐越 标签: 孙子兵法 台湾 将领
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前国务卿赖斯:陈水扁屡将台湾带到危险边缘
dongzg101 2011-11-28 13:42
美前国务卿赖斯:陈水扁屡将台湾带到危险边缘 2011年11月28日 09:5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打印 转发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回忆录11月初在美上市。书中提到前台当局领导人陈水扁时,指他屡次把台湾带到危险边缘。书中还说,陈水扁的“入联公投”是骗人的,其实是“独立公投”。 据悉,赖斯在小布什总统任内担任过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及国务卿两大要职。交卸公职近3年后,出版第二部回忆录《无上荣耀》(No Higher Honor),副题是“我在华府岁月的回忆”。 相关新闻: · 美国副国务卿:乐见台湾人在大陆找生意 · 美前国务卿贝克称把中国视作威胁是危险的错误 · 俄总统称吉尔吉斯正处于内战边缘 有分裂危险 · 杨毅:火箭早有心理准备 阿联亦危险已在边缘徘徊 美前助理国务卿:美无法定义务保护台湾 美前国务卿:美未承诺救援台湾 齐越 标签: 国务卿
1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FWD:深圳“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患儿家长向医院致歉
热度 1 neurojun 2011-10-30 16:43
[转载]FWD:深圳“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患儿家长向医院致歉
深圳“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患儿家长向医院致歉 医务处 2011-10-29 7:40:29 深圳“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患儿家长向医院致歉2011年10月28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10月28日电 (记者 艾启平) 10月28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深圳“8毛门”患儿在武汉康复出院。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医护人员说,宝宝目前饮食正常,已经长得白白胖胖了,手术后小强体重比入院时增长1公斤。 媒体此前公开报道称,8月19日,患儿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降生。当时医生发现,孩子的肚子有点鼓,建议家长把孩子转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8月24日,深圳儿童医院方面下达“病情告知书”,认为患儿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道畸形),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8月25日,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求医,该院医生李某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后,孩子病情好转。陈先生因此认为深圳儿童医院误诊,硬要给孩子做手术,并向媒体报料,引起“8毛钱治十万元的病”的讨论。 由于患儿出生后大便排出困难,10月11日,陈先生带着患儿来到武汉同济医院就诊,入院时年龄1个月24天。患儿入院时查体:精神反应较差,贫血貌,营养不良,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可见,中上腹可见肠型,家长自行肛门置肛管排便排气。外院结肠钡灌片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 入院后,武汉同济医院完善相关辅检,直肠粘膜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验,发现患儿距肛缘3厘米和6厘米均为强阳性,直肠肛管测压无RAIR反射。综合症状,体征及检查,同济医院儿外科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给予巨结肠灌洗和充分术前准备后,10月19日行巨结肠根治术。初拟采用腔镜辅助技术,但因患儿高度腹胀,无法施行气腹,而且患儿病情危重,即时改行开腹手术。术中见为长段型巨结肠,痉挛狭窄肠管累及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下段,切除病变肠管约25cm。 武汉同济医院28日介绍说,术后病检见远端狭窄直肠及乙状结肠均无神经节细胞,近端吻合处结肠神经丛及节细胞数量形态正常,最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治疗,现在患儿术后恢复顺利,已经正常进食9天,已拔除各种引流管并且伤口拆线,拟于28日痊愈出院,一个月后来医院复诊。 患儿出院时,其父亲委托武汉同济医院向社会公布了他的一封感谢及致歉信,信中感谢武汉同济医院治好了孩子的病,同时也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完)
个人分类: 热点新闻|38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出生率低 日本大阪未来30年人口或将减少162万
xuxiaxx 2011-10-26 09:04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大阪府近期做出的估算显示,府内人口今后30年将减少162万。   其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减少和居民纷纷迁往首都圈。由于人口减少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大阪府政府将继续研究应对办法。   据人口普查初步数据显示,去年大阪府的人口为886万,创历史新高。大阪府估计今后人口可能会由增转减,到2040年将降至724万。   据负责部门称,人口减少可能会导致劳动力减少及住房需求下降,而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率的上升,护理和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来源:中新网
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杭州一大学毕业生底薪1300 无力付房租拦路抢劫
dongzg101 2011-10-19 23:41
杭州一大学毕业生底薪1300 无力付房租拦路抢劫 2011年10月19日 07:35 来源: 中新网 作者: 汪恩民 2705 人参与 9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 杭州 电(记者 汪恩民 通讯员 西检)杭州一大学毕业生刘某底薪只有1300元,为了支付房租,决定拦路抢劫。因涉嫌抢劫罪,刘某10月18日被杭州市 西湖 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今年7月7日晚10时许,王小姐下班后,沿杭州市文二西路北侧人行道向西走。刚走过一座小桥时,有一人从背后抓住她右肩上的背包。她大喊“抢包了”,拉扯几下后,她被抢包男子拽倒在地,包被抢走。被抢的是一只女式单肩包,内有一只钱包和一把雨伞,钱包内有一张身份证、两张银行卡、现金230元等物。 抢包男子沿着小河跑走之后,王小姐才发现自己左胳膊肘部擦伤了,还发现了抢包男子掉下来的东西,是一把多功能折叠刀一张公交卡。王小姐报警后,将物品提交给了警方。 后警方通过侦查,发现公交卡的主人是罗某。经询问,罗某承认卡是她办的,但卡一直是男朋友刘某在用,刘某有重大嫌疑。后又通过对王小姐银行卡的使用情况调查后发现,7日晚10时26分许,卡因三次输错密码被锁定。7月18日刘某被抓获,对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说起抢劫的原因,刘某一脸悔恨和无奈。他82年生,河北人,大学本科毕业生。2010年来到杭州,工作是期货业务员,每个月的底薪只有1300元。工资一直不高,在杭州这样的城市,要交房租,还要交女朋友,事先前他已两个月没有交房租了。他也不好意思跟女友说,一时冲动决定去抢劫的。 在看守所内的刘某是万分的后悔,而他的女友,直到他被抓才知道他做了这样的事情。 因涉嫌抢劫罪,刘某18日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检察官说抢劫是重罪,起点刑就是三年之上。 相关新闻: 香港先生李晋强无底薪 TVB靠合约绑住艺人 李炜: 欧洲汽车业高管拿底薪值得肯定 白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刘某 大学毕业生 大学本科
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贝尔得主尚且喜听辩论,学霸们为何唯我独尊?
热度 2 Guoshibin 2011-10-4 21:19
在腾讯网上看到转载中新网的评论:“研究称诺贝尔奖得主不仅名利双收 或延年益寿”,里面说诺贝尔奖得主名利双收了,平均年龄也会比其他人要长两岁,这就是认可度和荣誉感给科研人员的生命增添了力量。 对于诺贝尔奖得主,我觉得应该获得越长越好,因为他们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较大贡献! 这里,我想说说最让我感触的话语: 1992年经济奖得主加里·贝克说,得主的个人地位亦因得奖而大大提升。他说:“有更多人找你去开讲座,你的意见有更多人听取……你赚钱,你获得报酬更丰厚的讲座邀请。”他补充道:“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所做的工作得到更大的尊敬。”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身份地位可能会窒息教室的辩论。贝克说:“学生们更加敬畏你……有一段时间,我说什么,他们都不敢提问,因为我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想,这就不健康了。” 大家注意了,人家贝克是诺贝尔得主,成就得到了国际上最大的认可和尊敬,但是,他却说这个名气产生的“敬畏”是不好的一面!!!这是诺贝尔奖得主的人品,这是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平等的社会风气! 然而,国内有些大牛,有了一些成就,尚不到国际认可的程度,却有了学霸习惯!听不得半点其他的声音,将年轻人的创新意识遏制在萌芽阶段,“我的地盘我做主”,跟随者必须言听计从,因为在这条路上,谁也没有我聪明,创新只能是我有,其他人的想法肯定是毫无新意。 我认为这是名利双收培养起来的“皇权”思维,有悖“君意”,必定有损“帝威”,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异议者“杀无赦”! 这与诺贝尔奖得主的态度相差千里,在这种学霸横行的氛围里,创新型社会何时才能构建!!? 这里我想对某些大牛说,年轻人在你的领导之下,放手让一些新思维探索,成了功劳肯定是你的,败了则不损你美名。让有思维的年轻人给你做事,你将获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成就才能让诺奖关注你!不要满足与国内的最高荣誉,与外国人斗方显大家之气!
43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打捞公司发现 最值钱 二战沉船
dongzg101 2011-9-28 11:16
美国打捞公司发现最值钱二战沉船 载有240吨白银 2011年09月28日 07:37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一家深海考古公司26日宣布,在爱尔兰海岸附近发现一艘二战期间遭德军潜艇击沉的英国货船,船上载有的240吨白银仍原封不动,估计总值逾1.48亿英镑,有关方面计划于明年春季将这批白银打捞上岸。 1941年2月,隶属英印航运公司的“盖尔索帕”号由印度前往英国利物浦期间,不但遇上恶劣天气,更遭纳粹德军用鱼雷袭击。 结果于爱尔兰西南对开约483公里海面沉没,沉下4.7公里深的海底,比泰坦尼克号还惨,船上85名船员中除一人能活着登岸,其余全部丧生。 英国政府去年初与打捞公司Odyssey签订合约,委托后者搜索沉船踪迹。由于深海水压强大,该公司透过新型坚固机械人、灯光及相机协助搜索,据悉机械人需花3小时半才能潜到沉船位置,反映搜索难度甚高。最终英国政府于本月初证实沉船身份。 Odyssey表示,若成功起回船上货物,将是史上最深及最大型的海底打捞工程,亦证明海洋科技突飞猛进。过去曾有另一家公司尝试寻找沉船,但失败而回。 Odyssey总裁斯特称,沉船平放在海底,有利于在船舱直接卸下货物,与货柜码头的程序无异。他指出,越来越多航海国家视打捞沉船货物为新“财源”,私营公司投资于昂贵的搜索行动,若有发现便瓜分利润。 以这次为例,该公司便与英国政府八二分帐。他认为合作不费纳税人一分一毫,但亦可达致双赢局面。报道称,若成功打捞,估计Odyssey可稳袋约1.18亿英镑。 相关新闻: · 一睡70年,英超值沉船现身 俄罗斯沉船保加利亚号被打捞出水 俄罗斯花巨资开始打捞沉船 唐毓瑨 标签: 沉船 1941年 二战期间
1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地铁2号线轨道被水压击穿 需停运3天修复(转载)
热度 1 lovekk 2011-8-23 20:40
南京地铁2号线轨道被水压击穿 需停运3天修复(转载)
新网南京8月23日电(申冉 孙翔鸣) 隧道内到处是积水 车厢连接处被顶起 事故发生位置 今天上午11时,南京地铁二号线下马坊站内,该市地铁总公司负责人就昨日下午于该站附近200米隧道内发生的轨道隆起、造成列车停运一事进行最新情况公布。根据现场专家组拟定的抢修和恢复方案,该条线路将确保25日中午12点前恢复正常运营。 昨天下午2点47分,南京地铁二号线上一列西向行驶的列车刚离开站点下马坊站约200米,车厢外突然冒出火花,车厢内也冒出浓烟,同时车上乘客惊恐地发现,该趟列车的第三和第四节车厢上下明显错位。 今天上午十一点,南京地铁总公司建设分公司总经理陈志宁在故障站点现场,就此次故障的最新分析结果进行通报。据介绍: 此次故障确是由于前几日暴雨导致故障区域地下水位和水压过高,水压强度将轨道床下的二衬击穿 ,当重载列车通过时,道床板局部瞬间隆起卡住列车,造成停运。 陈志宁强调,因道床瞬间隆起并非渐进过程,因此地铁隧道内的检测设备和人工巡检并未发现异常,也无法采取工程性措施予以防范。同时他介绍, 当初该条线路在建设过程中就发现地质相当复杂,南京中山门以东地下全是风化岩层,土质分布不均匀,其地形特点就是孔隙大,压缩变形大,特别灵敏,很容易引起周边环境变化,同时地下水极为丰富,这对当时的施工就很不利,“没想到运营又出现渗水道床上浮事故。” “我们将争取一次性修复,并通过工程检测来确保今后尽可能的不发生类似故障。同时,对于层压水的日常检测问题,我们夜将尽快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经行咨询会审。” 陈志宁介绍,目前地铁建设部门正在加紧进行损害轨道的清理工作和隧道地面沿线踏勘,最快将于今晚结束,并开始新道床的浇筑工作,最迟将于8月25日中午12点前恢复正常通车。 由于地质复杂,南京地铁二号线从开工建设到开通运营的短短几年间,曾经发生过数次塌方和地面沉降事故。(完)
187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日惨剧:印度恐怖袭击 墨西哥暴力 福建大桥断裂
xupeiyang 2011-7-14 09:16
墨西哥暴力事件造成20人死亡 http://world.gmw.cn/2011-07/14/content_2279594.htm 印度孟买遭连环炸弹袭击 已致21死140余伤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最新消息,印度最大城市孟买13日晚发生3起连环爆炸,目前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21人,并有超过100人受伤。这三起爆炸案已证实是恐怖袭击。 http://news.qq.com/a/20110714/000333.htm?qq=0ADUIN=491044866ADSESSION=1310595977ADTAG=CLIENT.QQ.3187_.0 武夷山公馆大桥突发断裂 致10余人伤亡 http://www.eeo.com.cn/2011/0714/206188.shtml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明是中国的,怎么都成了韩国、日本的?
热度 4 xupeiyang 2011-7-14 08:48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中医、汉字。。。。。都成了韩国的。《孙子兵法》也会是你们的? 还有日本人也是的,什么中医针灸是他们的。  韩国学者认为,《孙子兵法》在韩国民众中广泛传播和普及,并融入到韩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说明《孙子兵法》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2500年后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深邃的思想和哲理让韩国人获取启迪;更说明中华文化在同为汉文化圈的韩国交流融合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照片又一次成了历史:罗圈湾房中石遗址已被冲毁
热度 3 dkysdc 2011-7-6 14:05
罗圈湾房中石遗址是512大地震保留在现场的几处特殊遗址之一,因地震从山上滚落的巨石“跳”进路旁的民房,躺在二楼的楼板上。这家民房牢固程度要比许多政府大楼强多了。可惜已被3日晚的泥石流冲毁——先看下面的报道,然后看后面链接的博文中房中石和天崩石的照片( 天降巨石——汶川地震纪实 ),天崩石是汶川地震中从天而降的巨石之一,公路上有汽车恰好为比例尺。 中新网成都7月4日电(刘贤伍排勇)记者4日从四川省汶川县宣传部获悉,该县7月3日晚再次遭受强降雨袭击,漩映片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银杏乡遭泥石流重创,乡境内的沙坪关村罗圈湾高家沟泥石流涌入岷江量不断增大,形成更大的壅塞体,该段公路挡墙已全部冲毁,公路近400米路基被冲毁。罗圈湾房中石遗址已被冲毁,罗圈湾桥也被冲断。 照片无法上传,大家到网上找找看吧。上午到办公室再试一次。估计是科学网服务器有问题。 四川被大雨全搅乱了,请看下面的求救: 成都 大邑悦来古镇沿河溃堤;人民 生命 财产危在旦夕 ---------- 居民呼吁请求 政府 紧急抢救、恢复、重铸古镇 历史 辉煌 2011 年 7 月 4 日 ,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与洪水,致使悦来镇正街沿河半条街临河房屋被冲毁。一座百年老桥,鹤庆索桥同时被毁,桥磴、河堤全线被洪水冲蚀悬空,如再遇洪峰来临;上百家居民房屋很可能全面崩溃,直接威胁悦来正街、河坝街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为此;悦来镇居民心急如焚;特恳请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未雨绸缪;心系民众安危;尽快及时 规划 并实施沿河堤坝宝坎的抢修、加固 工程 ;保护一方平安;同时也使这座古朴、宁静的古镇人民安居乐业,再现古镇的历史光貌! 我们相信:在国富民强的新时期;各级党及政府会心为民所虑;情为民所系;抢在洪水再次来袭前;及时果断实施保护一方群众生命财产的维修、垒坎筑堤工程;把防洪抢修工作抓紧、落实到实处;把灾难减轻到最低程度;避免发生更大的灾情与悲剧…… 成都大邑悦来镇全体民
个人分类: 地质灾害|5149 次阅读|6 个评论
歌颂党 歌颂祖国 歌颂人民
xupeiyang 2011-7-1 07:09
、 薄熙来说,“唱红”这件事,也有人说我们是不是“左”了,是不是回到“文革”了?完全是无稽之谈。相信真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头脑清醒的人,认真了解、静心思考之后,都会对重庆的“唱红”得出正确的结论。难道《保卫黄河》、《歌唱祖国》是“文革”歌曲?我们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那些凝聚民心、健康向上的作品。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做,并认真地做下去。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5000倍价值定义的诚信
Flyingriver 2011-4-21 13:52
  台湾一名60多岁的妇人20日独自到彰化火车站,交付一张面额65000元新台币的银行本票补交50年前的车票。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4月21日电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对不起,50年前,我来不及买票就上车,心里一直很不安!”台湾一名60多岁的妇人20日独自到彰化火车站,交付一张面额65000元(新台币,下同)的银行本票,放下悬在心中50年的大石头。   彰化站长李庆金说,妇人50年前从彰化搭火车到新竹,来不及补当时的13元车票,昨天她偿还的支票面额,是当时票价的5000倍。   李庆金说,这名妇人穿着讲究,先透过银行通知表示将送本票到车站;下午3点半左右,这名妇人果真到总务室交付本票,承办人杨淑惠点收时,看到面额是65000元,吓了一大跳,赶快叫同事们帮忙处理;妇人没多说话,匆匆离去。   李庆金透过管道了解,这名妇人50年前某天节日搭火车到新竹,因为彰化及新竹车站都挤满人,时间又很赶,她来不及买票、补票,50年来心里一直感到不安。这名妇人表示,当时她是学生,不是故意要逃票,这件事放在心里,总觉过意不去,最近正好有一笔钱进来,就赶紧到火车站“补票”。   李庆金说,彰化到新竹约100公里,50年前的票价约13元,妇人补票金额是当时票价的5000倍,是他在铁路局服务40年来,金额最高、年代最久远的补票案例,妇人的情操值得肯定;以现在普通车票价,100公里的票价大约110元,妇人付出的补票金额也高达590倍。   杨淑惠告诉妇人:“补票不需要这么多钱!”她回答:“没关系,我能力可以,就收下吧!”依台湾铁路部门规定,逃票是罚票价的五成,妇人当时“逃票”的13元计算,就算过了50年,连票价加罚额,只要缴19.5元。   李庆金说,妇人交付的本票由于金额太高,不能以补票报缴,只得依营业外款项缴公库。 转自: http://news.sohu.com/20110421/n306211872.shtml 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04-21/2988702.shtml')
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后知后觉的韩国人——刚刚开始抢盐
热度 3 sheep021 2011-4-9 20:52
日本核辐射危机引发韩国居民抢购盐和海带(图) 2011-04-09 15:25:00 作者: 来源:中新网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9日报道,4月7日,韩国传闻全境下起了“辐射雨”,大批韩国民众前往超市等地抢购碘盐及海带等物品,希望以此“抗辐射”。报道指出,韩国民众大量购买销售量曾一度徘徊的盐、海带等富含碘食品的现象又开始剧增。 var curpage='0'; if(curpage=='0'){ pv('',450,400,'videocontent'); } 韩国超市货架上的海带产品被抢购一空   中新网4月9日电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9日报道,4月7日,韩国传闻全境下起了“辐射雨”,大批韩国民众前往超市等地抢购碘盐及海带等物品,希望以此“抗辐射”。   报道指出,韩国民众大量购买销售量曾一度徘徊的盐、海带等富含碘食品的现象又开始剧增。本月1~6日,韩国市区十家易买得分店盐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倍,海带则比去年多卖了两倍以上。易买得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顾客们大多都是直接去商店购买海带,但是最近在网上订购海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报道称,在韩国,这种囤积现象的再度出现源于4月7日下的那场“辐射雨”,引起韩国民众们的不安。虽然政府宣称“日本泄露的辐射物质绝对不会飘到韩国”,但是现在仍检验出了铯等辐射性物质。   因为担心晒干上市的海带可能会吸附一些放射性物质,民众大量采购之前生产的海带。一位韩国主妇说:“现在小区超市里都买不到海带了”,“听说辐射污染要过五年才能消除,至少要提前买够一年的量”。由于货物供不应求,还有通过亲戚等来购买的情况。   一名韩国主妇金英敏(音,34岁)拿了整整十袋1公斤装的盐放入购物车中。当日,她买的盐共有16公斤,足够四口之家整整吃上一年。她说:“看到别人都纷纷囤货,我也很不安,于是便跟风多买了些。”当日,该商店货架上的盐大部分被已抢购一空。   同一时间段里,首尔站的乐天玛特里,职员金素京(音,39岁)正把海带、裙带菜摆话在干鱼类的货架上。金某称:“日本地震之后,海带、裙带菜销售量一度猛增,之后稍有下降,本周开始又呈上涨趋势”,“日本游客选择购买海带和盐来代替之前很有人气的紫菜的情况也很多”。   保险公司为了促销,还以海带为商品。三星生命部分营业部本月月初向签下保险合同的保险员赠送了5~10箱顾客用的2公斤装的海带。   但是,专家认为这种囤货有点“反应过激”了。韩国中央大医院内分泌内科教授安智铉(音)表示:“什么为了防止辐射导致的甲状腺癌,每个成人每天需食用1.2公斤海带的说法,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亚洲大医院核医学课长安永实也表示:“当真正被辐射影响时,单靠食用盐和海带完全不能满足治疗时需要的碘量。”他还补充道:“过多食用海藻类食品会使体内碘大量沉积,导致营养不均衡。” 评论: 没想到韩国人步人后尘,也开始抢盐了。抢盐实属无奈,明知“当真正被辐射影响时,单靠食用盐和海带完全不能满足治疗时需要的碘量。过多食用海藻类食品会使体内碘大量沉积,导致营养不均衡。” 但是,出了抢盐,还能有更合适的东西来抗辐射吗? 谁?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如何科学应对辐射危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利比亚难民船倾覆 20人死 数百人失踪
热度 1 xupeiyang 2011-4-7 14:43
利比亚难民船在意南部倾覆 20人死数百人失踪 中新网4月7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一艘从利比亚开出的难民船当地时间6日凌晨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海域倾覆,造成130到250人失踪。目前已有20人确认遇难,51人获救。 http://news.qq.com/a/20110407/000620.htm?qq=0ADUIN=491044866ADSESSION=1302145302ADTAG=CLIENT.QQ.3187_.0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世界第一高楼 160层 高828米
xupeiyang 2011-3-29 12:01
中新网3月29日电 据媒体综合报道,攀爬高手、49岁的法国人阿兰?罗伯特于28日开始攀爬当今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并于当地时间28日傍晚成功登顶。   据了解,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这座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是人类历史上首个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物。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红楼梦》新解
Flyingriver 2011-3-29 09:03
中新网3月29日电 最近,四大名著研究学者汪宏华撰文重评《红楼梦》,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自成一家的观点。汪宏华指出,甄士隐在梦里极力推崇“还泪”式的木石前盟,嘲讽风月故事中的“偷香窃玉,暗约私奔”,但他的女儿甄英莲偏偏与贾宝玉玩了一出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红楼梦》的结局正是宝玉偷了香菱之“香”,香菱窃了宝玉之“玉”。二人先以夫妻蕙与并蒂菱“对花”暗约,后预感到贾府将遭变故,提前执手私奔。他们最终挣脱宿命轮回,成就了完美人生。相对而言,黛玉与宝钗则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香菱做了嫁衣裳。汪宏华还认为80回的《红楼梦》原本尽善尽美,无端毁在了庸碌文人的手里。原文如下: 一、宝玉与香菱是绝对主角,黛玉与宝钗是超级配角 《红楼梦》的男女主人公是谁?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说是贾宝玉与林黛玉,或者加上薛宝钗、史湘云等人。其实不然,是贾宝玉和香菱。原因很简单,小说中只有他俩的谶语是变化的,只有他俩频频冲破悲剧宿命,最终成就了圆满人生。曹雪芹想要宣扬和传播的正是这种比金子还要稀缺珍贵的自觉意识。谁也不必与一位将悲剧逆转成了喜剧的女子争夺“一姐”之位。黛玉和宝钗忙来忙去,到头来也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为香菱做了嫁衣裳。尽管她们后来也找到了各自心仪的郎君,但距离真正的爱情还相差甚远。她们的问题在于始终没有完全摆脱或真或假的儒学的束缚,命运也就难逃儒士的兴衰轮回了。 曹雪芹认为性格与环境能决定命运,但意志与行动更能改变性格与环境。我们知道,宝玉起初的本性是正邪两赋,香菱起初是禀赋正气,都与当时假恶丑的环境不顺应,但他们依旧殊途同归,获得了成功。他们的共同点便是有意志,见行动。 事实上,香菱虽戏份不多,却是唯一从第一回贯穿到第八十回的中心人物。与男一号宝玉的区别是一个浓墨重彩,一个细水长流。 二、香菱在苦难中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动以对花游戏寻找真爱 但香菱这个主人公做得可真不容易,名为乡宦之女,中等出生,实比任何一位下等裙钗都更悲惨更坎坷。第一回英莲跟随霍启去看元宵花灯,不慎失落,但没有像僧道预谶的那样隐入空门或者死去——“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而是被拐子拐去并隐名埋姓养大。几年之后,拐子将她同时转卖给冯、薛两家,以至于惹出了人命官司,冯渊被薛蟠的人打死。进到贾府,薛蟠经常外出,才总算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此时宝钗给她取名为香菱)。但随着夏金桂的到来,薛蟠的凶残本性再次暴露,对香菱成日以打骂相加,夏金桂也心怀妒忌,将其改名为秋菱。至此秋风扫落叶,她的生命似乎又进入了死胡同,对应于第五回的谶语“自从两地生孤木(桂),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大概会被薛蟠、夏金桂整死。 然而,香菱比谁都命苦,却又比谁都命大,她这次还是没有死。“香魂返故乡”只是预言她将未老先衰提前丧失女人的芳香、美好的青春,判画上的“莲枯藕败”对应“干血之症”。但这种病显然不是不治之症,何况还有宝钗贴身保护。所以香菱在熬过一段战战兢兢的日子后,命运又出现了转折,枯木逢春,嫁给了曾经痴笑、肉麻过的……第六十二回埋在泥土中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终究复活! 随后,关于香菱的谶言便立即发生了改变,第六十三回她在占花名儿时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上面的预谶诗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所以前面的“香魂返故乡”还可以理解为她后来与宝玉私奔回到了故乡姑苏。礼尚往来,香菱前半生在贾府度过,宝玉后半生也该在甄家度过了。这也意味着真与假两种哲学不但能够达到统一,而且必须达到统一才能超越平凡的生命。 真正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啊,想当初甄士隐毕其一生都没有得到“通灵宝玉”式的儿子(甄士隐做梦即是向佛道求子),他女儿却用柔弱的臂膀将这个神奇的男子实实在在拥入了怀抱,迎进了家门。此时的宝玉就是小说开篇的那个“我”,那个“堂堂须眉”,那个《石头记》的作者。逆境让甄士隐玄想、沉沦,却让英莲更加务实而又勇敢。苦难原是一种财富,行胜于言,行胜于梦。 甄士隐在梦中非常看不起“偷香窃玉,暗约私奔”式的爱情,但身在末世又有什么更好的手段争取自由与爱情呢?要求贾宝玉束手就擒,跟着家人一起去北京入狱受刑吗?(贾宝玉已从第七十五回甄家和甄宝玉的变故获得警示。)要求香菱坐以待毙,等着被薛蟠、夏金桂打死骂死吗?他们做不到,他们也不是那种懦弱无为的人。偷香窃玉可成大俗,亦可成大雅;暗约私奔可成风月,亦可成儿女真情。 三、香菱为宝玉而变,宝玉为香菱而生 从本质上看,宝玉与香菱私奔是源于心灵的默契相通,爱情的水到渠成,香菱一生成长的过程对应着宝玉心中理想女性的设计过程,关系十分微妙: 当第一回“鲜明莹洁”的宝玉投胎之时,甄英莲已是一个“粉妆玉琢”的三岁女孩,正等着有个“|通灵宝玉”般的小弟。 当宝玉阴差阳错降生在贾府之后,英莲也曲曲折折来到了贾府。 当宝玉第五回梦见兼具黛玉和宝钗之美的可卿时,第七回金钏和周瑞家的都说香菱的仪表酷似东府少奶奶。 当宝玉不能调和袭人、麝月、黛玉与宝钗等人的优缺点,想着“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信心尽失之时,凤姐赞香菱说:“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 当宝玉艳羡宝钗的贤惠性格与绘画技巧之时,香菱正跟着宝钗学针线、女红。 当宝玉称赞黛玉的诗作超凡脱俗之时,香菱向黛玉孜孜不倦学诗,让宝玉不由得感叹:“这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香菱进步也很神速,咏月诗写到第三稿就让黛玉自叹不如了。香菱从此将黛玉高贵的灵魂取代。 当宝玉难舍袭人床上之妩媚温柔时,香菱与袭人交换石榴裙,袭人将香菱摔脏的“脏衣服”拿走。香菱从此将袭人的肉体取代,宝玉转而拜倒在香菱的石榴裙下。 当宝玉将木石前盟、金玉良姻、阴阳麒麟、双艳图一一舍弃,陷入迷茫之时,香菱有意无意拿出了生机勃勃的“夫妻蕙”,宝玉眼前一亮,随即找来“并蒂菱”工整应对。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平服。”他不是在葬花,是在珍藏理想,播种希望。 …… 就这样,宝玉与香菱未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经意间演绎了爱情的唯一和全部:是前世缘定,又是今生相约;是两小无猜,又是一见钟情;是百里挑一,又是千里追寻…… 谁能想到,《红楼梦》中所有裙钗中只有我们痴痴呆呆的香菱锁定了宝玉的“花心”,挣脱了“万艳同杯”、“千红一窟”的宿命。实际上这一切也仍在情理之中,应了宝钗和宝玉的话:“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痴就痴在不懂得卿卿我我,朝朝暮暮。 至此,相信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都会为宝玉和香菱的天作之合欢喜雀跃,都会为曹雪芹的神来之笔惊呼喝彩。 我们终于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黛玉、宝钗、湘云和宝玉设定为亲戚关系了,因为那些都是病态的爱情,如同它本身的近亲关系一样不值得倡导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超越于亲情友情与物情之上的高级情感,它产生于萍水相逢,它遵循于自由平等。 四、曹雪芹力挽狂澜于既倒,用大团圆的喜剧励志醒世 笔者以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看懂《红楼梦》只需问他贾宝玉和香菱的结局就可以了,其它都无足轻重。试想,曹雪芹对半出家的贾敬都痛斥为“箕裘颓堕皆从敬”,怎么还会让自己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宝玉继续“出家”呢?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既然出家是唯一的出路,曹雪芹自己为什么不“悬崖撒手”呢?他不是与贾宝玉的遭际相似吗? 我想任何一位看过《红楼梦》的人都能直觉到曹雪芹是一位矢志拯救人类和人性的哲学家、文学家,不是否定尘世、消极逃遁或劝人出家的颓废写手。即便现实社会再残酷再悲戚,他也必定要在文学世界将人的本来面目翻转过来,就像第七十六回妙玉为黛玉和湘云续诗,帮助她们找回闺阁的本来面目的用意一样。当代作家铁凝也曾说,文学的使命是温暖人类。曹雪芹、妙玉和铁凝,英雄所见略同。而既然带发修行的“槛外人”妙玉都拒绝“凄楚之句”,希望绝处逢生,那么俗世之人就更应热爱生活,热爱真理了。可以预见,宝玉与香菱的爱情故事很快就会在无数读者心间激情上演。从此无须接受高鹗的说法,竟然说香菱后来被薛蟠扶为正夫人,死于难产,为薛家延续了香火。何其颓堕! 无须再争辩,《红楼梦》本就是一部人间喜剧,曹雪芹本就是一位喜剧作家,他是为了避免落入大团圆的俗套,增强小说批判现实的力度才将后半部分隐去的。《红楼梦》拒绝平庸,它让所有庸碌的文人与批评家走开。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红楼梦》看作是关于香菱这个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开头,灰姑娘因父亲的消极无为而与“通灵宝玉”擦肩而过,错失亲情且贵贱悬殊;结尾,她通过自己主观的努力赢得了宝玉的爱情,重将梦幻中的姐弟关系转变、升华成了现实中的夫妻关系。 转自: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29/5432867_0.shtml 事实证明,爱情不仅比其它情感更美丽、神圣,还能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贾宝玉和香菱就是在爱情的驱动下合作完成了空前绝后的《石头记》!(完)
个人分类: 小说——心语小话|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公车70万辆,东京公车10辆
热度 6 yanxiaoyong 2011-3-1 19:57
中新网: 北京公务车约有70万辆 跑六趟或有四趟空驶 新浪网: 东京成治堵最成功城市 万名公务员仅10辆公车 当然,前一个是估算,后一个仅指市政府用车。 无语……
个人分类: 交通规划|478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创新汉字学习法 徐州八旬退休教授网上教汉语(转)
gothere 2011-1-31 16:17
创新汉字学习法 徐州八旬退休教授网上教汉语(图) 2011年01月28日 09:41 来源:中新网 作者: 朱志庚 字号: T | T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杨教授展示自己教材 7次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推广华语的徐州退休教授杨洪清,今日起正式开通“快乐汉语传播网”,帮助海外朋友学习汉语。 今年80岁的杨洪清是江苏省徐州市工程学院退休教授, 10多年前他和爱人朱新兰退休后,夫妇俩在传统的“六书”造字法基础上,突破性地发展增加了“存意、存音、部件、笔画”等四书造字理论,在汉字教改与辞书 编写方面进行了创新。为普及“化难为易”的字理(解形)识字教学法,杨洪清夫妇7次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讲学,培训华文中小学师资5600余人,听 众达11万余人次,海外小华侨更是尊称他们为“华语爷爷”、“华语奶奶”。 据悉,杨教授编著的《新编快速识字字典》被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教育部列为向本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推荐书目,还被评为1997年新加坡华文畅销书。此外, 他们的科研成果《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现代说文解字字典》发行于海内外,受到普遍欢迎;近年来,在法、德两国召开的“国际汉字教学研究会”上特别介绍 杨氏夫妇教学法;杨洪清还被选入韩国徐罗伐大学(原庆州专门大学)赵诚焕主编的《中国言语学研究家辞典》等书。 据杨洪清教授介绍,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目前国内有二三十种识字教学方法,但未能解决汉字难学、特别是字形难学的问题, “快乐汉语学习法”则是逐字对汉字字形进行分析、解释;其次,将造字“六书”发展为“新六书”(会意、形声、存形、存声、记号、合体记号),使成千上万的汉字 各有属性;第三,整理了现代形声字,揭示汉字字形。该学习法推出后,以“乐趣”为本,通过图像、火柴拼字、拼字游戏等,让更多“老外”、海外小华侨在轻松 游戏中学汉字,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高效学习汉语。 杨教授告诉记者,在海外传播华语期间,自己屡受病痛折磨:冠心病、眼底出血,右眼致盲、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多次在讲学期间突发,现在“快 乐汉语传播网”正式开通,可以足不出户推广科学汉语教学教法。 (记者 朱志庚 拾冠之)
个人分类: Linguistics|2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懂的。。。。。。。。。。
热度 1 tangjiayou 2011-1-24 14:28
英国东南部城市敦提的一台ATM取款机日前出现故障,吐出了客户所取金额两倍的现金,引来大批民众排队取钱。不过,设置该提款机的银行表示,不会追讨多发出去的钱。并称,“如果人们把这视为好玩,赶来提款机提钱,那也无所谓。”(中新网)
2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