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放射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研学北医三院放射科郑卓肇《肩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评估》教学录像
GaoXurenKnee 2012-9-30 23:52
今晚从上海回徐州的高铁上研学了北医三院放射科郑卓肇教授《肩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评估》教学录像。 通过对 郑卓肇教授《肩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评估》教学录像的学习 增强了自己阅读肩关节不稳相关影像学片子的能力,尤其是增强了解读肩关节核磁共振片子的能力,特别是盂唇损伤的读片能力。 感谢郑卓肇老师! 郑卓肇 专家简介 郑卓肇,男,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科室党支部书记兼科室副主任。1991年至1996年在江西医学院就读,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专业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先后师从范家栋教授和谢敬霞教授,并于2000年8月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分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工作,同年获得主治医师职称,200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0年度晋升为主任医师和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和MR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已在国内外后发表相关文章近50篇,并参与了13部影像专著的编写工作,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一书为副主编。曾获200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和2005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7-2009年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00139)。目前任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通讯编委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关节镜、 膝肩关节外科、 骨科运动创伤 方向 高绪仁 高绪仁:每天以解决膝、肩关节问题为乐:) 每天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不仅仅是解决其膝、肩关节问题,更是给其带来希望、未来和新生!
个人分类: 肩关节|1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临床科室对联
jzc88 2011-11-3 14:22
院各科室对联 ------其实学医的都是才子。 1 放射科 上联:任她胸大胸小,片上只见心肺,下联:管你貌美貌丑,视下俱是骷髅。 横批:穿不穿衣一个样 2 妇产科 上联:十月怀一朝产,都盼母子平安 下联:一人进两人出,且看巾帼英雄 横批:果然平安 3 肾内科 上联:前尿道,后尿道,有病难道 下联:左肾脏,右肾脏,无尿易丧 横批:关键是尿 4骨科 上联:非木匠,非石匠,也曾挥锯弄锤 下联:是医生?是强盗?经常绑手缚足 横批:刀斧情深 5 麻醉科 上联:打一针便可手足麻木 下联:吹口气立刻人事不醒 横批:不痛就行 6 泌尿科 上联:两管能通天下水 下联:一刀露出命根来 横批:大禹之功 7 肝胆科 上联:管你英雄豪杰,来此便丧胆 下联:劝那男女老少,莫要坏心肝 横批:坏了没法医 8 胸外科 上联:掏心挖肺,未必心狠手黑 下联:抽气放血,还我神清气爽 横批:胸外人管胸内事 9 五官科 上联:双眼如炬,善观生老病死 下联:两耳顺风,常闻是非恩怨 横批:都要清楚 10 脑外科 上联:开头颅,抽热血,只是头痛便好治 下联:循沟回,理神经,惟有心思最难猜 横批:打开看看 11 ICU科 上联:重症抢救,尽显英雄本色 下联:特级护理,只是收费太贵 横批:不贵不行 12 消化科 上联:奥美甲氰,都可制酸 下联:胃窦球部,好发溃疡 横批:刚好对症 13 普外科 上联:常问饮食,都是一群直肠人 下联:总关冷暖,没有半点甲状心 横批:放屁了没有 14 儿科 上联:一哭二闹三发烧,小人难倒大人 下联:七横八竖两层楼,加床超过正床 横批:就是太忙 15 呼吸科 上联:喉头有痰,干鸣湿鸣齐奏 下联:肺上发炎,脓痰血痰皆咯 横批:呼吸困难 16 传染科 上联:常恐交流惹祸 下联:还是隔离放心 横批:改日再聊 17 肿瘤科 上联:常睹人生离合苦,英雄落泪 下联:力争世间无奈事,神医多情 横批:人定胜天 18 中医科 上联:问西欧诸国,谁懂散寒解表 下联:怜东方神技,只剩补肾壮阳 横批:已非时珍 19 心内科 上联:处事者,心有七窍方玲珑 下联:为人也,胸无二念才坦然 横批:心病有药无药 20 血液科 上联:贫血便输,输一红二白三小板,原来全系降低 下联:发热就查,查七血八尿九骨髓,结果是个感冒 横批:开个玩笑 21 内分泌科 上联:尿里含糖,不是浪费是糖尿 下联:眼中有神,不是漂亮是甲亢 横批:就这俩病 22神经内科 上联:疯疯癫癫痴痴傻傻脑壳有包 下联:浑浑噩噩瘫瘫软软颅内出血 横批:难得糊涂
个人分类: 转载|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妈妈祈福
热度 8 xiaolu8755 2011-8-16 16:22
这个暑假我没在家呆着,出来一个多月了,也没回家,今天一大早妈妈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联系一下我们那中医院的老师,看能不能帮帮忙,她的胆囊结石现在折磨得她老是吐,不能吃饭,疼得腰也不能直,打算去作手术。我在中医院放射科见习过一个月,放射科的老师们都非常好。中午那会知道妈妈已经住院了,现在在输液呢,明天一早上手术台。 今天我是赶不回去了,只能明天出发,估计明天到了家妈妈也下手术台了,我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为妈妈祈福了,她身体一直不好,大病小病不断,这已经是她第三次上手术台了。希望妈妈早点好起来吧! 刚知道的消息,医院看到原来的CT片子,怀疑胰腺上有个东西,密度比肾脏高,但比正常胰腺密度低,建议重新做CT,以辅助诊断,希望不会有太大问题.我的心又一次被纠起了……
个人分类: 对生活的感慨|1720 次阅读|9 个评论
一个外行人的学术会议
Psychiatryzhang 2011-7-20 23:56
上周末以一个“外行”的身份参加了广东省放射科年会。本无心参加此次会议,但由于投稿的文章被接受而且列为交流发言,因此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往。和很多国内的学术会议相似,本次年会虽然安排了讨论环节,但不知组委会是为了预防讨论环节无人发言的尴尬,还是为了节省本来就不充裕的会议时间,每位发言者的时间都被压缩的“井井有条”,观众们也理所当然地“洗耳恭听”。这种现象也让我想起了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面子”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乎到自身修养的高低,如果对别人的研究提出疑问和质疑的话,显然可能会让演讲者和自己尴尬的境地,而这和我们社会文化中所强调的“耻感”关系密切。就像现在的很多娱乐节目总喜欢请一些学龄前儿童回答成人世界的问题一样,儿童的回答自然是从自己对外界关系的理解中作出的,而观看节目的大人们则满足了“吐露自己心声”的快感和大众热衷审丑的心理。 不过总体来说,此次会议的组织工作还算是成功的,我很欣赏让诸多放射学的专家、教授、医生们捧着饭盒去听相关企业的产品宣讲,也应证了“吃别人嘴软”的道理,不过这种讲究效率的精神还是值得推广的。
4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博杂谈
热度 1 fs007 2011-1-18 06:42
寻正 科学网博客系统更新了,但提意见的人不少,怀旧者多于喜新者,也算社会反潮流的不易得的景象吧:咱们并不总是喜新厌旧滴。 由于最近比较忙,我总在周末更新发表新的博文,但忽然发现博客管理功能被停止使用了,而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新的博客管理入口的链结。因此,我时不时返回自己博客观望,但总是旧的已去,新的还未来。今天终于在博客的上方见到了一个链结,指向新的系统,才发现大家已经在新系统中大提意见了。 从旧到新是一个过程,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中国人的无情,比如说在医院中,放射科搬了新楼,中国医院的措施是无比武断的,搬了就搬了,哪容别人废话?于是乎一个老病人辛辛苦苦跑到旧楼,莫名其妙地发现放射科不见了;或者进了医院,要在A楼挂号,B楼看医院,然后再到C楼做实验室检查(先划费),然后回到A楼交费,再到C楼检查,再到D楼划费,再到A楼交费,然后回到D楼做放射科检查!许多人看到我把这过程写出来,就会马上发现这些行为的无情与荒谬,但中国习以为常。 中国人跟外国人的区别在哪里?就是无情,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大多正式的场合,国人都是一张又一张的受灾脸,无论是高兴,还是不安,中国人的脸孔都象受灾三年似的,严肃无比,每一根汗毛都在天生的位置,连抖一抖都似乎有产生大地震的风险。如果你看外国人,连葬礼都可能脸笑成一朵鲜花,最严肃的场合,如果他嘴不歪,肉不抖,就多半是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的无情,随时印在脸上。 中国人大多情商很低下,以已度人还算好的,许多人就从不度人,考虑问题只需要自己的角度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医院的设计从来是为医务人员考虑的,而真需要为医务人员考虑时,却又考虑的是管理人员的需要。如果要搬放射科,对于决策者来说,只要有理由就行了,病人——尤其是老顾客——会如何去适应,这不是国人考虑的事情:反正跌跌撞撞的病人最终会找到放射科新址的不是?病人把ABCD四大楼逛遍了,总会“享受”到必须的服务不是? 中国的这种文化无处不在,令人彻骨寒冷,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已经不善于表达情感了,打是亲,骂是爱,这远不是恋人之间的戏语了,即使是充满爱心,中国人的话也往往刺痛人,尤其是亲人。 我曾经流浪到深圳,看看当地政府为归国留学人员办事的机制与效率,一如既往地看到数张死人脸,多个机构“为你服务”,但似乎人人都是为你服务的大爷,而且这些机构分布在错综复杂的市区内,服务人员的不耐烦的语气与指导对你编制最佳路线基本上没有帮助——最有帮助的,可能是已有办事经验的人。作为中国开放最早的地区尚且如此,其余地区就不用说了。中国是一个具有极高的传染能力的地区,连美国设在中国的领事馆与大使馆都很中国化,在中国生活的中国人习以为然,但我每次回到中国,对中国化的美领馆都觉得别扭无比。 我在初学卫生管理的过程中,曾经参观一家医院,一位官员向我们介绍他们搬迁一幢住院大楼的具体过程,我才惊异地发现原来我们还需要为病人进行换位思考。这家医院为了整个搬迁计划了整整一个月,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搬迁过程不给病人造成麻烦。我所在的医院已经数次地升级改变了其信息系统,每一次的改变必然伴随着详细而具体的规化过程,尽管是这样,仍然有许多的不便,需要用户最终适应与找出解决的办法,但很明显,改变从来不是骤然强加给用户的,决策者总是尽可能地指导用户去适应新系统,为之创造方便。 科学网的这次升级,正如其解释的那样,不得不行的举措,但遗憾的是掉入无情文化的陋习中。大凡涉及人的举措,一定要从人的各个角度考虑,比如,科学网既然有升级的愿望,早早吹吹风,给博主一个心理预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接着在实施过程中,象现在的新系统变化这么剧烈的,一定要新旧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让博主为其读者提供过渡性的信息,好让读者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博客上来,同时也为新系统测试提供一个缓冲期,便于修正程序中的错误。 我粗看了一下,新的博客中我原来的链结都失效了,需要重新回去更新链结——可以想见我会不高兴地做这样的事,这种不高兴就会影响到我对新系统的评价。如果科学网跟博主有了更多的心理互动,我可以慢慢地修正此类错误,心理上的不愉快就会减弱很多。 国人的粗暴,往往是生活的无情引发的。文明,从不指人类知识上的长进,而是情感的发育成熟程度,无情虽然不是独裁者的专利,但往往是同专制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当弃绝那种无情的生活与管理方式。
个人分类: 博务杂务|189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