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昌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远山呼唤(日志二十一)
taodeng 2020-10-10 22:22
远山呼唤(日志二十一) 全天赶路,所以想早一点出发。但江达也是山谷中的县城,只是比德格稍微宽敞一点,房屋分布在字曲两岸。 7 点半日出,到了 8 点半仍然昏暗,太阳光只能照到山巅。县城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店铺开门,我们也就吃不上早餐。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是 9 点半上班上学。好嘛,再等等。可到了 9 点半,还是静悄悄的。再一打听,为纪念昌都解放 70 周年和举行第六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全市从 10 月 9 日至 15 日继续放假 7 天。 我们终于上路, 317 国道依然是一条风景线,幽深的峡谷、碧绿的扎曲,不仅有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森林草地,还可以沿途观察地层。在前往昌都的路上,红色的侏罗纪地层绵延不绝,异常醒目。虽然车行很快,我还是努力睁大眼睛,希望能在岩层面上看到有恐龙脚印。之前在这套地层中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脚印最长达 1.8 米,被鉴定为雷龙足迹( Brontopodus )。巨型的恐龙在水边漫步时,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脚印。 不仅有化石,现代的动物在这样高寒的地区依然活跃。那些大型的鸟类,金雕、蓑羽鹤、天鹅、斑头雁都被观察到飞越过珠峰,更不用说鹫了。一只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的通体黑色的幼鸟停在河滩上,它还在练习生阶段?胡兀鹫是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名,这只幼年个体的胡子还不太长。它需要 5 年才能完全成熟,那时候不仅有长胡子,头部的羽毛也变成淡褐色。胡兀鹫的一大技能,是为了取食腐尸上其他食腐动物不能消化的部分,会把骨头从高空抛向岩石打碎。我们就看见这只幼鸟扔 “ 炸弹 ” ,可惜它还学艺不精,扔到水里了,溅起好大一团水花。 我们在路边休息时最容易见到的是棕颈雪雀( Pyrgilauda ruficollis )和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雪雀在草地和溪边活动,喜欢站在突出的石头和裸岩上鸣叫,一点都不怕人。我要拍一只雪雀,它直接蹦蹦跳跳向我靠近,弄得来我把长焦镜头缩到最短都无法对焦了。拍鸟时最常见的情形是 “ 鞭长莫及 ” ,没想到今天反而近到手足无措。棕颈雪雀与高原鼠兔可以说是一对好搭档,雪雀不仅经常在鼠兔的洞中活动,甚至把巢穴建在被鼠兔废弃的洞内。 高原鼠兔身材浑圆,尾巴短到没有,体色灰褐,善于隐蔽。它们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数量特别大,只要你朝土质绵软的草地甚至土壤疏松的坡地走过去,就会惊动一群东奔西突的鼠兔纷纷逃回洞去。有时候谁慌不择路跑进了其他鼠兔的洞穴,还会被撵出来。由于鼠兔打的洞太多太长太复杂,因此被认为是草场退化的元凶,一直被当作鼠害消灭,虽然它们属于兔形目而不是鼠类的啮齿目。 中午过后我们赶到昌都,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西藏东部的大都会,其建设规模与内地的城市相比毫不逊色,并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70 年前的 10 月 6 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后,解放军在高原上纵横跨越四川、青海和西藏三个省区,最终于 10 月 24 日结束战役,解放了昌都。五星红旗从此在雪域高原冉冉升起,成为西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西藏各族人民筚路蓝缕,在世界屋脊上开拓着现代文明的奇迹,我们今天在昌都看见的就是一个充分的展示。 下午我们向南继续赶路,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温度也在逐渐降低。中午在 3200 米高度的昌都还在体会夏天似的炎热,傍晚到达 4300 米的八宿县邦达草原就完全是一派冬天的肃杀和寒冷了。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7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进昌都(7): 2012年11月30日:小歇昌都 告别邦达
热度 2 sugorge 2012-12-6 23:46
到昌都地区局里,去把我们这次到达不了的边坝的事情托付妥当后,回到酒店,日脚已经走到 30 日凌晨。 清早从昌都出发,大约 2 个半小时,我们到达邦达。就要回到没有高山反应的城市了。 看看窗外,那几路英雄依然眉宇轩昂。不一样的是,白云下面,我看到了英雄们前沿拼打的后面,的河流温柔缠绕,小峰嘻嘻相拥,的家。
个人分类: 野外|37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走进昌都(5): 2012年11月28日:江达脱险
热度 5 sugorge 2012-12-6 22:26
原说是回到左贡就去贡觉,但仔细盘点行程发现,在我们捉襟见肘的时间表里,这样的安排不能完成任务,于是改成从左贡回到邦达机场后,团队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去洛隆,一部分人重新租车从邦达直奔江达,然后到贡觉,然后会师昌都。 临时租车太困难,最后只租到一辆小面包。租车的师傅说到江达的路非常好走,师傅又有多年开车经验,面包车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完成任务心切,看着天上的万里晴空和周围的大好河山,便一点没有犹豫地租下了这辆小面包。 从邦达机场向北,经过昌都,往江达,一直伴着澜沧江而行。两岸的山坡有厚厚的红壤覆盖,岩层出露非常清晰,仿佛是远古的村落炮台。河岸上刻着清晰的消落带痕迹,展示着澜沧明显的季节交替。 然后是翻越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往东。我们想象得到路两旁的山越来越高,但我们一点也没想到的是白皑皑的雪开始一点也不躲闪地躺在公路路面,而且这样的路面越来越长,越来越长。 看着前面不论是笨重的大货车,还是精良的越野车都步履缓慢地往前慢慢开,坐在面包车里的我们心开始纠结。确实,这趟路面情况不算差,是鼎鼎有名的 317 公路,从四川进藏的又一条国道;但是我们没想到的是,这是冬天,雪的季节,雪没有理由不降落的季节。 那是一个急弯之后的大上坡,路面全是积雪。司机师傅双手紧握方向盘,一丝不苟地慢慢转弯,准备爬坡。可是不知是那股劲儿没有跟上,面包车走着走着,一个急转 90 度,车头横在了路面!我们大气不敢出地望着师傅,跟他一起使劲倒车,转弯,往上冲。可是 ” 小牛儿“不听使唤。尽管方向盘打到正位,司机师傅开足马力,可是车头不但不往前冲,还往后面开溜。这样来回两次,车轮快要碰到路边的路牙了。我们只敢不出声,但心已提到嗓子眼了。坐在后面的学生有一点开车的经验,试探地对师傅说:“再不您先熄火,我们下车看看路况,再确定怎么补救”。师傅同意了,我们都下车了,并找到一个侧退再前进的方案。司机上车再试,嘿,小牛儿好样的,冲上冰雪面,冲上了上坡的路。知道我们还在车外,但师傅不能停车,路面太滑,车停不下来。 “小牛儿”吭哧吭哧,一直冲到坡顶的一个较平缓处才停下等我们。我们看着车能往前走了,心里感到特别的宽慰,也大踏步地往坡顶迈步。哎,慢点,脚下好像踩着棉花,我们差点忘了这是高原。不能快走,要慢慢走,很小时候看过的珠穆朗玛峰登山纪录片中运动员走一步喘十下的艰难镜头这会儿在这里精确重现。 我们好不容易赶到坡顶,师傅已经在那儿装链子了。我们赶快帮忙。但学生看着我,赶快说, ” 老师你上车吧,整个人都在颤抖了“,可能是抗冷体积太小吧,我自己并没觉得。好在师傅技术熟练,很快给车轮全副武装,也仿佛是给大家了一颗定心丸。 轰隆轰隆地我们又上路了。艰难地在雪面上行进。原计划 6 点到江达,最后到达江达的时间是晚上 9 点半。 很感谢江达局长,耐心地在局里等候我们,见到我们时,他让我们赶快把东西从车上拿下来。一阵纳闷后才明白,他以为我们是搭长途客运面包来的江达。 当天是无法谈工作了,在附近小馆子吃了一点东西后,赶快到江达局长帮忙定的旅馆房间休息压惊。
个人分类: 野外|41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走进昌都(2):2012年11月26日上午: 山外是山 云外也还是山
热度 1 sugorge 2012-12-3 22:53
昌都于我还非常陌生。我只知道我要乘的飞机是飞往昌都,不知道事实上当年昌都要建机场,在附近实在是找不到能建机场的平地,所以只好借174公里开外的邦达平地修建,机场的名字也就被叫做邦达机场。所以当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呼唤“到邦达的旅客请注意,您所乘的航班已经开始登机了 ”, 我竟然置若罔闻,差点误机。 飞机在云海里东行,四下里云海茫茫。不知走了多久,突见有黑黑的峰群兀立,令人眼前一亮。这几位英雄到底练就了多少年的真功,才换来这 ” 一览众山无“的风采? 继续东行,看到了“群英会 ” 。原来为追寻那几位孤胆英雄,众山们在这里一路筚路蓝缕,日夜兼程。 天降了多大的斯任在他们肩上 ? 这儿毎一座山的脸上都那么严峻又严峻。 回头看看邻座的如花的小姑娘,想想山里的那些还没有出远门的少年,她们,他们,是否常问妈妈,山外是什么,云外是什么? 如果回答也是山,那对他们、她们小小的心灵是否是太大的打击? 但从拉萨到昌都的这一路上,山外还真的是山,云外还是山。 一个小时候,飞机降落在邦达机场——一个一直以海拔最高傲居世界的高原机场。不过据说,一座海拔更高的机场正在高原兴建。
个人分类: 野外|33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西藏昌都Ms3.7级地震是foreshock事件吗?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1-10-6 11:38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12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西藏昌都大脚印之谜揭开:系巨型恐龙足迹
热度 2 邢立达 2011-1-18 07:18
下面是我最近接受的采访, 由头是发表了西藏第一次发现恐龙足迹的论文. 昌都“大脚印”化石点 (摄影 / 李力) 昌都“大脚印”化石点恐龙足迹示意图 巨龙类复原图 昌都“大脚印”特写(摄影 / 李力)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6日消息,中国、美国、加拿大古生物学者昨日宣布,他们在西藏昌都地区附近发现一批巨大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   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权威古生物学家柯里教授(Philip J. Currie)及其博士研究生邢立达,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的哈里斯教授(Jerald D. Harris)在本月出版的《地质通报》杂志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   昌都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拉萨与成都之间,这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孕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还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大脚印”则是昌都城外一处有名的神迹。   “大脚印”并非格萨尔王所留   闻名昌都的“大脚印”位于昌都镇国道沿线路边的悬崖上,至少八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而留下的印迹。这处遗迹发现于1999年初,当时工程队正在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公路,修路放炮时“炸”出了这些足迹。   当地民众认为是这一举动惊吓了山神,山神一怒之下远走他乡而留下的“脚印”,也有人认为那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足迹。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戌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名扬四海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此后,当地信徒将“大脚印”奉为神迹,凡经此地,不少信徒都要敬上一条哈达,所以现在“脚印”周围都是人们敬献的哈达。而昌都地区政府为了保护这处古遗迹,也在大脚印周围布置铁围栏,并在脚印上涂抹了保护剂。   此后的数年里,邢立达等人多次考察了此遗迹,经过详尽的野外考察与分析,最终确认这批“大脚印”为早-中侏罗世的恐龙足迹。“蜥脚类恐龙的足迹非常特别,是由较小的前足迹和大型的后足迹组成,”邢立达告诉记者,“而这前后足迹有时候会相当靠近,甚至重叠,这时候就会出现类似人脚的形状,如果上下颠倒来看,就更像了!这也是大脚印被认为是巨人足迹的原因。”   奇妙的昌都恐龙群   目前,经过古生物学家的分析,已经暴露出来的蜥脚类恐龙行迹至少有八对,分为三道,行走方向基本一致。古生物学家将这批足迹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雷龙足迹是一类著名的恐龙足迹,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半都属于此类。   有趣的是,足迹附近还发现了丰富泥裂和波痕。“这表明了昌都大脚印的保存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在水畔,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足迹,随后水退去,地面干裂,”哈里斯教授介绍说,“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昌都当时正处于海陆交替的阶段,这些大恐龙说不定正漫步在海边呢!”   那么,具体是哪一类蜥脚类恐龙留下了“大脚印”呢?柯里教授告诉我们答案:“这些足迹能提供我们很多造迹者信息,从较宽的行迹来看,很可能是大型的巨龙形类留下这些足迹。”而足迹推断,这些巨龙形类可能长达18米!这几乎等于两辆公交车的长度!   而巨龙形类留下的足迹让昌都“大脚印”变得颇具学术价值。因为此前一直认为,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有着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四川盆地在侏罗纪时期并没有出现任何巨龙形类恐龙,这就说明两地的动物群不仅有相同点,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个人分类: 迷失学海|363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