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投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冤不冤权威数据说了算?
热度 4 jmluo0922 2011-5-16 13:56
冤不冤权威数据说了算?
科网名博主黄秀清“炮轰量子力学”擂台帖通过自己了断的方式,已经关闭。本来并不打算再说什么,但之后出现了一篇一篇又一篇的博文,对其“讨伐”,其中的内容和理由多有过份之处。因此,之前在本博主地盘中先准备了一些关于量力学方面的权威资料,我想利用这些体现量子力学发展现状的数据,对于该不该质疑这们学科,发表个人看法。 以下表格中的数据是1997年和1999年,全球量子力学方面的科学权威对于量子力学现有解释进行投票表决的结果,其中1、2、6条是票数比较集中的,R1和R2是投票率(赞成率)。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上面的数据用图形表示如下: 首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量子力学的解释为什么要通过投票表决来决定? 目前量子力学有多达十多种解释,这种多种解释并存的事实表明,量子力学目前的解释是没有定论,更谈不上完美。表中列出了5种解释,及其它解释(包括弃权)的投票情况。 第一种解释即在目前教科书普遍讲述的 哥本哈根解释 ,在1997年的投票中是支持率最高的,但也仅为27%并不是压倒多数, 到了1999年支持率不到5%, 是急剧下降的。因此这种所谓的标准解释面临巨大的危机,有可能被取代,甚至被抛弃; 第二种解释多世界,支持率从16.67%上升到33.33%,增长一倍; 第六项是其它解释(包括弃权),两次投票的结果都是票数最多的,1999年达到55%,这说明大多数投票者对目前的主流解释是不满意的,虽然表格中没有单独给出未决者( 弃权者 )的票数,但可以根据目前解释的总数约为二十种来进行估算,人数不会少。投弃权票者当然是不知应支持的对象,或不满意,甚至可能持反对意见。 目前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是基于粒子微观运动的波粒二像性展开的,这一概念打破了我们对世界的真实性以及因果关系的固有看法,理解这一概念是学习和研究量子力学的要点,也是其神密之处。量子力学的多种解释也是基本上在这个层次上进行的,但量子力学创立已80多年,其等价的数学表述形式已有四种,解释五花八门。对于量子力学的基本现状表现出不满,甚至质疑其基本描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当代科学精英们应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量子力学真的像曹天德博士所说的那么高深莫测吗?地球人根本无力解决?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解释是人们的眼光过分局限,李亚辉一个非物理专业人仕给出的多种表述在物理意义上可能存在差异,是一个眼界宽广、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我们的思考点不能只局限于波函数,应该放宽到不同的数学形式所暗示的共同物理意义,甚至是波粒二像性这一基本的物理概念上。改变观察的角度,以不同的视野观察、思考和审视这个理论不同层面表现出的规律与问题。最终得到解答,结果一定会给出量子是什么,原子结构是什么样,为什么有基态,为什么会辐射,微观世界中粒子是如何在运动,光子是什么等等现象的描述。 秀清的博文本意是要研讨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通过擂台辩论的形式吸引更多专家参与,在科学讨论层面上是值得提倡的,辩论会是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形式,对一个命题,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胜负无所谓,关键是讨论的命题得到了澄清。CCTV每年都要举办全国大学生辩论大赛,对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辩论,不仅选手得到了锻炼,观众也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科学网 警告黄秀清 ,我 希望是出自于维护 科学网作为中国科学门户网要有一个 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不是禁止学术讨论,更不是因为一些博主的个人荣誉或尊严。
个人分类: 杂谈|3693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推荐一种更好的投票方式:双票民主-赵汀阳
热度 1 zhanglin9099 2011-1-13 17:39
目前流行的民主,更多考虑让多数人得利,而忽视不让少数人受损 民主不是价值,而是实现公共选择的一种政治技术手段。民主也未必是好的,好不好要取决于它的约束条件。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发现,专制以强凌弱,民主以众暴寡,两者都是违背公正的暴政。民主的逻辑,是多数人的偏好高于正义和真理,这有损共同幸福。但它的用处在于,对于什么公共选择最好,人们只好在各种主观意见之中进行选择,但又找不到无可怀疑的理由证明其中哪种意见正确或更为正当,民主于是成为一种替代性的选择方式。可见,民主的本质是终结分歧而形成公共选择的一种操作。 尽管民主难免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但其目的不应该是伤害少数人,也不是多数人利益最大化的专用工具。对少数人的伤害,是民主在技术上无法避免的一个缺点,不具有正当性,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注定了民主承担着尽量减少对少数人的伤害这样一项先验义务,否则民主就变成赢家对输家的专制。这可以称为民主的最小伤害原则。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目前存在的民主都是不完善的。 目前流行的民主更多考虑到人们喜欢什么,而忽视人们不喜欢什么,更多地考虑让多数人得利,而忽视不让少数人受损。这个缺点特别表现为投票制度一般只设计赞成票,这显然不能全面反映人们趋利和避害的双面偏好。事实上,避害比趋利更重要,因为安全和自由的重要性高于利益,更多的安全和更有保障的自由,对每个人都永远是适宜的,而更多的利益只是锦上添花,显然,对安全和自由的伤害最小化必定高于利益最大化。在这里,我想推荐一种更好的投票方式,以便减少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伤害。 考虑这样的情况:候选政策A有利于所有人,每个人收益为n;但政策B有利于51%的人,收益为n+1,而有损于41%的人,收益为n-1。多数人为了利益最大化就将选择B。按照多数规则,B显然能够通过。现在可以根据最小伤害原则去改进投票规则,为了给无视输家利益的赢家方案增加通过的难度,使弱势方拥有更强能力去抵抗伤害,我们就必须引入反对票,于是,每人都有两票:赞成票和反对票,这样,人们的肯定偏好和否定偏好都得到同等的表达。双向偏好的表达显然优于单向偏好的表达。 双向票的结果可能非常不同于单向票。双向票规则如下:(1)净支持率计算。如果B获得51%赞成票,但同时获得41%的反对票,则51%-41%=10%净支持票;如果A获得41%赞成票,但同时获得21%的反对票,则41%-21%=20%净支持票,于是A胜出;(2)支持率比较。如果A和B碰巧获得同等净支持率,则按照传统的多数胜出规则,比如B获得51%-41%=10%而A获得41%-31%=10%,那么B胜出。 双向票的好处是它能够增强弱势群体的自保能力。假如采用双向票规则,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为了增加胜出的可能性,就不得不对利益最大化的自私欲望有所控制,改进其候选方案以避免获得太多反对票。由双向票规则所引导的博弈必定迫使博弈各方都尽量公正地去思考问题和分析形势,最后,无论哪一个方案胜出,可以想像,这个中选方案必定比较有利于社会普遍利益。双票民主的设计意图就是要体现最小伤害原则,而最小伤害原则的理由是全体每个人的自由和安全高于多数集团的利益。双票民主能够使赢家对输家的损害降到最低,能够比较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和公正。 (原载《南方周末》) 转自: http://www.china-review.com/cath.asp?id=26446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留美札记-民主与竞选
lxchencn 2010-12-27 16:37
第十一篇 民主与竞选 民主自由是美国的两面政治旗帜,而自由竞选是实现西方民主的最重要的方式,特别是美国的总统竞选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中国人的关注程度也是非常高的,美国总统竞选成了美国形象的免费全球广告一样,在美国两年半的时间没有碰上总统竞选的季节,但也碰上了几件竞选的小事,有一天在上班去地铁的路上,碰到了一个衣着整齐的中年男子见人就必敬地递上一份资料,坐在地铁里拿出来看原来是在竞选当地政府的某个职位,资料印刷非常精美,上面详细介绍了竞选人的履历,既往工作业绩,政治主张和当选后的施政方针等,甚至包括了如何提高当地中小学校的教育水平 、 反对伊拉克战争等等,还列出了竞选人的竞选网站及联系方式 、 投票时间地点等信息,当然我没有去投票,也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还有是 Johns Hopkins 大学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竞选,先收到了有关竞选的消息以及各自竞选人发来的邮寄,阐述了各自的竞选优势和工作目标等,有一天中午饭的时候竞选人也来到这些选民前拉票,往往由本系的与竞选人熟悉的朋友介绍推介,是通过网络投票的,还是原来的会长竞选获胜。中国的选举机制与西方大不相同,很有一部分人主张自由竞选,从目前的形势看普遍实行自由竞选道路还漫长,但在一些地方基层的自由选举确暴露很多问题,因此看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正 、 公信 、 高效率 、良性循环 的选举体系是任重道远。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副图像的理解
热度 1 lablejazz 2010-12-17 10:35
同室的 Prof. Jin 是个资深的 CAD 专家(软件使用与软件开发并行),有很强的艺术和幽默感。 前几天,Prof. Jin 要述职,写幻灯片时,觉得下面的这个图片很是适合。被我等劝说之下,才未采用。 未尽意,又在学院QQ群里发了一遍。捧腹。 现在对图像进行分析: 1、硬汉施瓦辛格; 2、文字:投我票,否则死; 3、二值化图像; 4、二值化的意义在于:不让我1我就让你0。 本文目的:博人一笑。
个人分类: 感悟|4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锤子帮造假揭秘,光明网投票之谜
zbt92 2010-10-19 08:23
转载者按: 下面是一篇转自某网站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一些锤子帮造假的水平。 =============================================================== 光明网 方舟子与肖传国专题 网络投票闹剧真相 雪山飞熊11 于 2010/10/18 14:25:5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揭开《光明网》方舟子与肖传国专题网络投票闹剧真相 ----- 兼答国语 21 大家好,我是《光明网》方舟子与肖传国专题 网络投票闹剧制造者之一。(为方便发此帖子前天晚上新注册凯迪网 ID 雪山飞熊 11 )。 这件事过去好几天了,我也没当回事,以为就是一场游戏、闹剧吧了 ! --- 本来光明网的投票规则制定极其简单或低劣!视同儿戏!投票设计者的水平也就是一个做过 8 年兽医人的水平,呵呵。(注 1 ) 16 日晚 23:00 左右,我忙完手头的工作,上网看新闻,偶然的机会来到凯迪网在猫眼看人板块发现一位网络 ID 叫:国语 21 的人 有篇叫《直播:方舟子 VS 肖传国 投票中谁造假看图便知!》的帖子 看后不仅哑然失笑。。。。。。 什么叫猪八戒倒打一耙? 国语 21 就是,呵呵。 我想问国语 21 一句,支持肖传国的 240 多万票怎么来的?都是一人一票手动投的? 仔细看完该帖网友的议论,再百度了下,才发现这玩笑开大了。。。后果也蛮严重的。。。。。。 ( 1 )反方舟子的一些人拿这次投票闹剧四处说事,攻击方舟子,一副我做得,你做不得贼喊捉贼的嘴脸。。。。。。这是我没料想到的,也对方舟子的真正支持者说声抱歉! ( 2 )著名的反方斗士吴宝俊也拿 240 多万的投票说事,真逗!首先他在 10 月 6 日 的博客中说(投票)作弊器是铁定有人用了的,在使用作弊器投票的问题上,正方和反方都在比谁更无聊,更空虚,更寂寞。还比较客观,并建议光明网当然,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干脆取消这个投票,可惜光明网沈阳先生是不会取消的。但是吴宝俊在 10 月 8 日 的博客中又说看来,连在民众眼里打假是不是真打,都要依靠作弊来决定。这事情太讽刺了字里行间,立场偏颇,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呵呵(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index1.aspx?typeid=145826userid=200147 ) 。。。。。。 截止光明网撤掉这次投票,光明网双方阵营投票共计约 450 多万张,这是什么概念? 网友可能自己有判断,我上网不多可能估计不准,换算到光明网这一专题的点击流量,可能十分惊人,如果不能就此判断光明网是世界上超级网站,可能很多人不服!沈阳先生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很谦虚了一下说 有数十万人投票 ,如果真能有数十万人去光明网投票,那我首先恭喜沈阳先生真是网络经营奇才,沈阳先生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豪一下也不是没有根据。但我想小小反驳下沈阳先生,刨除我们这些机器投票者恶作剧的投票量,能有 3 万人(一人一票)到光明网投票已经是沈阳先生的大声替肖传国先生疾呼的最大能量了。。。。。。 闲话少说,我就这次投票的真相做一还原(仅凭记忆或部分网络资料,我没想到今天要写这帖子,要知道早留下些原始资料多好,后悔,呵呵) 。。。。 (首先我申明我上网不多,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网络潜水者,上网大多数的时候不言不语,不参加任何阵营,只是好报打不平,呵呵) 现在想来国庆假期真是有点滑稽、无聊。。。 10 月3 日 晚上偶然看到沈阳先生宣传的光明网方舟子与肖传国专题预告,标榜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公平、公正报道,就去光明网看了下方肖专题,当时觉得在肖传国雇凶伤人事实基本清楚的情况下,光明网的立场偏颇,标新立异,替肖传国鸣冤叫屈,有点混淆视听的感觉,但言论 自由嘛,也不能说什么,但沈阳先生羞答答的以第三方的观点出现,似乎显得不那么光明磊落。。。挺肖就挺肖嘛,干吗遮遮掩掩呢? 记得当时看到的投票情况是支持方的投票略站上风(约 8 千多票,肖的票 7 千多票),挺肖的网站嘛。。。这个比例也属基本正常,呵呵。 10 月4 日 ,在网上到处溜达,偶然去乌有之乡浏览时一篇《光明网专题讨论:《科学新闻》不实报道引发二方被打和肖传国入狱》的文章时看到该贴的一篇跟帖引起了我的注意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10/186142.html (今天找到的原帖) 2 楼【 sixiangzhe 】 于 2010-10-4 16:11:38 评论说 光明网调查结果 您怎么看待方舟子打假行动? 选项 票数 比例图 真打 8324 票 6.04% 假打 129430 票 93.93% 误打 42 票 0% 调查总人数: 137796 这可能吗?支持肖传国 93.9% ,支持方舟子 6.04% ,开玩笑? 我又返回去光明网看投票结果发现这位网友所言不虚,我只是感到疑惑,为什么仅仅在一天之间支持肖传国的投票就增加 12 多万票,有什么猫腻? 好奇心促使下我试了下投票,才发现秘密所在(该投票不限 iP ,随意可以灌票),俗话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呵呵,我喜欢同情弱者,就手动灌了三百多票(真累)。。。 但看到支持肖传国的票忽忽往上涨,我的投票速度也太慢了,怎么也赶不上对方的投票速度,但手工投实在太累,只得作罢。。。 和同事聊起此事,他说,你真傻,都什么年代了,还手工投票,网上有点击投票器,去下载个就是了。。。我恍然大悟,明白了支持肖传国的投票为什么那样快! 我立马上网下载了个鼠标点击器,一试果然好用,后经过调试,一秒钟可以点击 10 次左右,终于可以赶上对方的速度了(对方也估计用的同一点击器,呵呵)由于票数基数低,虽然速度相同,但支持方舟子票数的百分比逐渐和肖传国的票数百分比拉近。。。呵呵。 更让我感到好玩的是我的同盟军到了,在我暂停投票浏览其他网站新闻的时候,支持方舟子的票仍在增长,初步估计这位同盟军的灌票速度和我接近,略比我高,这使我信心大增,这天晚上睡觉前,没关电脑,就让鼠标点击器点了个通宵,早上一计算战果,发现百分比接近了,初步计算每小时比对方多出 1 万多张票。。。(今天在乌有之乡找到张帖子,终于知道对手是谁了,就是这位叫 虎门销烟 的先生,可能也是替肖传国灌票的主力之一,呵呵。。。有兴趣的朋友去这地址看下这篇帖子: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010/186303.html 但 10 月 6 号早上,本人要外出两天,心里想我那位同盟军就要孤军奋战了,我想只要不拉开太大差距, 7 号晚上我回来后就有火力支援了,哈哈。。。 10 月 7 号晚上回家打开电脑一看,发现沈阳先生在光明网发了条申明说投票规则做了改动。。。我也发现我没灌票的这段时间投票差距继续拉大到七八十万张,支持肖传国的灌票已经超过 200 多万张,我那位同盟军确实是在孤军奋战,对方火力十足啊(据此估计对方有 3-6 人或台电脑在灌票)因为我没有当时的截图或数据就借用下面的数据: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084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C101 选项 票数 比例图 您相信肖氏反射弧是国际先进技术吗? 选项 -- 票数 ---- 比例图 是 --- 533339 票 - -38.11% 不是 -- 667691 票 - 47.71% 不清楚 - 198330 票 -14.17% ==================================================== 您怎么看待方舟子打假行动? 选项 -- 票数 ---- 比例图 真打 -- 1376949 票 -- 41.22% 假打 -- 1925877 票 -- 57.66% 误打 -- 37371 票 -- 1.12% 也许故事到此为止了。。。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沈阳先生知道投票结果受到干扰,为什么还将这次投票结果保留?为什么不删除或改进规则后重新投票?仅仅做了个简单的规则改变。。。灌票的结果仍保留! 10 月 6 日 的光明网的投票规则改变了什么? 我又试了下投票,结果发现,鼠标点击器是不能用了,在同一位置不能连续点击(第二次点击时告知:不能重复投票)。但发现一个漏洞,既:点击下一个提交后,再点上一个提交仍可重复投票,而且这次规则改变仍然不限制 IP 。。。 嘿嘿,只要有个软件能在两个位置能够循环反复点击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仍然可以灌票 啊! 我搜了下网上,没发现可用的类似点击器,花了半小时,只好自己动手编了个小脚本了,一试用,效果还不错,灌票又开始了啦! 支持肖传国一方的也开始了灌票,但速度好慢,可能是不会编脚本,或工具不顺手,后来的几天,我的那位不知名的同盟军好像也有了个脚本,我们两个人一起灌票,速度快多了,这样一直灌票到光明网撤了投票为止,有点遗憾的是最终没能赶上支持肖传国的投票总票数。。。。。。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三峡|2979 次阅读|37 个评论
科学网10大公共知识分子投票现端倪
chrujun 2010-7-29 23:52
丛远新小弟别出心裁,搞了个科学网10大公共知识分子选举。其博文链接如下: 科学网十大公共知识分子投票评选(有更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8323 从目前的选举结果看,王鸿飞、周可真、李小文、饶毅、王铮等博主得到的票数较多。 虽然投票时间不长,第一名的得票数只有21票,但这个结果很能说明问题,估计最终结果不会有多大变化。 从目前的投票结果可以看出,得票较多的博主对与公众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领域非常热心,他们发表了大量与政治、科研、教育、经济和民生有关的博文。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博主从事的专业领域就是器,得票排名靠前博主不仅在器上有造诣,更重要的得到了道,并广布四方。能不能得道、布道和引起公众共鸣,是判断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37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民主之澜
tarimriver 2010-7-19 20:57
电视连续剧《民主之澜》 讲述了张澜从领导清末的西川保路运动和民国时领导中国民主同盟的为民主宪政奋斗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该剧的播出引起人们对民主进程的期待,也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民主的高度重视,民主之澜已入围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如果它获奖,对我国的民主进程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目前进入观众投票阶段,请大家积极支持,踊跃投票。 投票网址是: http://www.citv.cn/GoldenEagle/Poll 。《民主之澜》排在电视剧类型的第九行第二列。每个身份证号码限投一票,多投无效。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科学网博客的几点小建议
andyco 2010-4-17 15:28
近来在使用科学网博客时,注意到几个小细节,用户体验稍稍欠佳。如果在技术上与实际操作上方便可行的话,恳切希望科学网管理层能改进下。笔者在这里先代表科学网博客全体用户致谢了。 1.关于博文评论部分 有关评论浏览的友好性与便捷性,孙常全教授已提出建议,我这里就不再提了。详见原博文: 红花绿叶- 建议科学网编辑部改进博客评论的可读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875 。 但我想指出的是,科学网现有评论回复模块存在不能及时通知原评论人的瑕疵。具体来说,比如我先浏览了别人的某篇博文,并且我在其博文后面做了评论,评论完之后可能有的博主对我的评论事后做了回复,但是我却无法及时知道这点(假如我未及时回访对方博文的话)。因为科学网博客目前并无评论回复的通知机制,如校内网那样的XXX回复了您的留言或评论,或设置一个站内消息通知栏及时通知评论人。因为有的时候对方博主对评论人的回复内容可能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能设置好这样的及时沟通交流机制,个人觉得对于活跃交流讨论气氛是颇有益处的。 2.关于是否能够设立投票模块的建议 其实发现自己有时写博文时,是很想有投票功能的。这样一来,科研工作者可能会借此功能进行部分数据的调研与收集;普通用户也可以发起某些投票,引导大家就某些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等等。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很实用的互动功能。只是不知道在科学网博客上开放此功能是否合适。 临时想到这两点建议,就及时提了出来,是否可行,还得由科学网的管理层来论证。如果出于某些特殊原因不便实行,作为科学网用户,我们是完全理解与支持的。非常感谢!
个人分类: 科普杂谈|3078 次阅读|4 个评论
投票——情感因素与原则因素博弈的结果与后果
lgmxxl 2010-3-6 10:42
人的一生要面临无数次的投票和被投票。有政治类的,如选举人大代表、中共代表大会代表等;有荣誉类的,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有个人职位晋升的,如职称投票、行政职务侯选人推荐等;有学术评价类的,如学术水平评价、学术成果评价等,可以列的投票数量估计得上百种。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投票的过程和结果,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可以说,一个人投出的每一票和获得的每一票,都是一次情感因素与原则因素的博弈结果。即是说,人们投谁的票背后的原因无怪乎有以下几种类型: A 类:情感唯一型 此类投票者把情感作为自己投谁的票的唯一参考因素,把投票与自己的感情的远近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投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把投票的原则因素,如条件要求、事业发展、组织进步等完全放在一边。深层的原因是一荣俱荣,自己的人得好处,自己今后也会沾光。这往往是很多与个人利益相关类投票时,投票者的一种选择。这类投票又以职称、职务晋升、学术水平评价等为主。此为宁伤原则不伤感情型。 B 类:原则唯一型 这类投票者组织发展、事业进步当成唯一的投票因素。把情感因素放在一边。这类人往往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有良好的个人人格。他们能以大局不重,以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以学校或企业的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此为宁伤感情不伤原则型。 C 类:情感主导型 此类投票者在投票时,会首先选择自己的情感圈,然后再在自己的情感圈中选择符合投票原则的人。这些人虽然以情感为主,但还是顾及原则因素。而不把原则完全抛在一边。这类人员往往是外圆内方型人:表面上圆滑,内心中尚有原则。 D 类:原则主导型 此类投票者在投票时,会首先考虑那些人符合候选人的原则条件,然后在这些人员中选择与自己感情较好的。这些人虽然顾及了情感因素,但还是以原则为主的。这类人员往往是既有原则性,又有情感性的一类人。 在作为社会良心的大学中,人们投票的类型主要有那些呢?这些投票类型又会引起什么后果呢?据我的观察与体验,以上四种类型各有人在。但综合来讲,现在在大学中,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大部分人是 A 、 C 型,甚至是以 A 类为主导的。你可以看下现在学校中当领导的性格类型、科学评价中的结果,就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比如,一个人不学无术,结果却获得了各种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甚至是学术带头人。而那些为他操刀的人,则是默默的奉献者。这两类型的投票都会使大学中的人员为了自己的发展不得不顾及与他人的交往,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感情因素的积累。久之,学校中的学术正气没有了,关系网、小圈子、小集团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学校中,人们在学术上、教学上往往浮躁,人们更关注的是经营自己民的关系网。长此下去,校将不校。如不信,你只要观察一下、了解一下学校的接待费用,你就明白了。这真是吃饭与被吃饭相结合,关系与个人进步相结合,身体衰败与民风下降相结合呀。此正是你行并不行,说你行才行,说你行的人行才行! 为了限制这种后果的发生,各个大学都不得不制定更为硬性、可操作的条件,这样的结果,就使大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学术工厂:看你毕业了多少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多少国家级项目和奖励,多少个博士点等。这又完全背离了大学之道。 而 B 、 D 两类,不能说没有,但已经不是大学中的主流。 这或许是大学的悲哀,也可能是时代的悲哀,此种境况不改,大学就不可能讲正气、讲学习。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1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国会:YEA & NAY
book 2010-1-22 21:54
不知道大家看新闻时,是否留意到美国国会开会时主席台面向议员座席有个电子屏幕,屏幕两头有两个字: YEA,NAY 。 我第一次从电视屏幕上看见的时候,从字面还是可以知道是YES和NO的意思,但心里就想,这投票为啥不用YES NO而要用YEA NAY呢? 一查,这YEA NAY相当于YES NO的古语表达,现在多用在投票表决的场合。看到网上有些美国人写,从他们那些国父开会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使用YEA NAY,现在也算对传统的继承吧。 实际上,每个议员的座位上都有一个投票器,一般有四个按钮,分别是YEA(赞同票,绿色),NAY(否决票,红色),Present(出席),Reset (重置)或Open(电源灯)。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99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履行您庄严的投票权利!
dongping2009 2009-4-9 11:43
请点击以下 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5079 文章的结尾,您可以看到一排的投票选择: 支持 温馨 夸张 反对 实用 高兴 一般 有趣 然后您还可以有机会,投它一票,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要么夸张要么有趣。 但您只有一票的权利! 投给谁?干什么用的? 我还真不知道。 ^_^_^_^_^_^_^
个人分类: 布局中盘|3811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你想投票了吗?
eloa 2008-11-11 09:34
木遥 发表于2008-11-10 星期一 14:31 2008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让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也让这个日子永载史册。美国媒体在之前的宣传中纷纷称之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投票,事实上,每次投票之前都会有类似的宣传出现,但是这一次也许是最贴切的。 既然有投票,就有事前的机关算尽,事后的败寇成王。美国人的情绪在那个特殊的夜晚激烈地动荡着,藕粉们(奥巴马的支持者)纷纷称之为美国历史的新纪元,麦片们(麦凯恩的支持者)愤愤不平地说奥巴马只不过靠巧言令色才窃得大位,稀饭们(希拉里的支持者)则黯然神伤,来来去去想的都是要是希拉莉当时赢了民主党初选。而在大洋此岸的中国,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大家也纷纷密切注视着这次大选中的种种风吹草动。在论坛里,在博客上,大家理直气壮地谈论着发生在另一个国家里的选举,在指点江山的快意之外,也心照不宣的把它视为某种意义上的借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于投票这件事情的了解几乎总是匮乏的,隔岸观火,也不失为一个学习投票常识的办法。 且慢,也许你会有异议,如果说选举过程中的政治操作需要学习还可以接受的话,投票本身还有什么知识可言?一人一票的统计就是了啊。 当然不仅如此。正如我们所知,美国的选举制度并非是简单的一人一票。事实上, 一人一票并不一定是个自然的办法甚至也不一定是个好办法。 让我们从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假设有一组人要从ABC三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来担任某项职务。大家对这三个人的内心偏好列如下表: 有2个人认为A优于B优于C 有3个人认为A优于C优于B 有2个人认为C优于B优于A 有4个人认为B优于C优于A 现在大家投票。按照每人投一票的原则,每个人给他心中最胜任的人选投上一票,结果是A得5票,B得4票,C得2票,排名是A高于B高于C,最后A当选。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如果换一个规则,假定大家认为每人一票不足以反映民意,决定仍然按照上面的偏好顺序投票,但是每个人分别投两票给他认为最胜任和次胜任的人选,那么结果会有多大差别?计算一下就会发现,最后A得5票,B得8票, C得9票,排名是C高于B高于A,当选的是C,原先票数最高的A反而垫底! 上述怪诞的事实说明,在选民意志不变的情形下,选举规则的改变有时会在根本上颠覆(而非像直觉告诉我们的那样至多小幅改变)选举的结果。事实上,你很容易想到,除去上面所说的一票制和两票制,还有很多别的看似公平的选举方式,例如数学家J. Borda在1770年批评法兰西科学院选举制度时提出来的Borda计票法。Borda认为如果每个人只投一票,那么选民对自己心目中除最优者之外的选项的偏好顺序就完全无从在选举中得以表达,而每人投两票或者更多票也不公平,因为那抹煞了每个人心目中最优和次优的区别。他建议,比方说还是有三个候选人的情况下,每个人给心目中的最优者投两票,次优者投一票,第三名不投票,这是最能完整表达投票者偏好顺序的方式。如果你把这个规则应用到上面那个实例,结果会变成A得10票, B得12票,C得11票,排名是B高于C高于A,最后当选的是B。又是一个新结果。 事实上,把上面的论述抽象化一点。无论是一票制,两票制,还是Borda投票制,都可以看成排序投票制的特例。所谓排序投票就是每个人给候选人在心中排好一个偏好次序,然后给每个次序上的人投一定票数。这听起来是很合理的办法,唯一的区别只是第几名到底投几票而已,而数学家D. Saari却在上世纪末给出了下面这个荒谬的定理: 如果有n名候选人,那么可以找到合适的一组选民,使得这组选民在偏好不变的情况下,由不同的排序投票制给出多达(n-1)(n-1)!种不同的投票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组合数)。不仅如此,如果n3,那么可以找到合适的一组选民,使得在选民偏好不变的情况下任何候选人都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排序投票制当选。 也许你会认为这只是数学家们挖空心思构造出来的别扭反例罢了,在很多情况下,比如说,大家万众一心地认为A优于B优于C,那么无论怎么投票,最终都会是A当选。这当然是没错的,不幸的事实是D. Saari和M. Tataru仔细估计了在三人竞选的情况下当选民人数足够多时这种正常状况(也就是无论怎么投票都是同一个人当选)和异常情况(也就是同样的选民在不同的投票制度下选出不同的当选人)的出现几率,结果发现,正常情况的概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是三人竞选,那么大多数时候都能通过改变选举制度来影响最后的当选结果! 事实上,人们并不是第一天注意到选举结果对选举制度的强烈依赖性了。如果观察一下西方国家的大选制度,会发现虽然它们都号称是民主选举,但是具体的投票办法却几乎两两不同。以大家最为熟悉的美国总统大选为例,很多人都注意到,美国的大选并非全国统一计票,而是各州分别计票,然后每个州的胜者囊括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其数额根据各州人口比例事先确定)。这是从美国立国早期就形成的选举人团制度,其用意在于平衡州权,放大人数上居于弱势的地区和团体的利益,防止少数人的利益被忽视。举例来说,某一利益团体或族群,比如亚裔,在全美的人口比例很小(占4%左右),那么如果全国统一计票,除非两名候选人得票咬得很紧,否则这4%的偏好并不会被得到特殊的重视。但是在选举人团制度下,由于亚裔在某些州(譬如加州)的比例很高(12%),那么这些亚裔的投票倾向就会影响到加州全部选举人票的走向,而加州的选举人票在全美举足轻重,于是本来人数很少的团体的力量就会被这种杠杆效应放大,从而得到更多的重视。二百年来这一投票办法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虽然争议颇多,但是至今没有改变。 但是,正像我们前面看到的那样,既然采用了同普遍计票法不同的计票方法,就要面对最终的当选人同按照普遍计票法不一致的情况。最近(也是最著名)的例子是2000年总统大选,小布什以271张选举人票对戈尔的266张选举人票赢得了大选,而全国选票统计却是戈尔以48.4%的得票率胜过小布什的47.9%的得票率。很显然,戈尔面对的是一个看似不公平的结果(当然这取决于你怎样定义公平),并且只要美国继续采用选举人团制度,他就肯定不会是有此遭遇的最后一位竞选人。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既然同样的一组选民可以在不同的选举规则下给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进一步比较这些选举规则的优劣呢?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事先定好选举制度,还会有什么别的问题可能发生呢? 让我们考虑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假定一个部门要招聘一个新人,有四个人竞争这个职位,在考察过他们的条件后部门内部对他们进行了评价,其中 有3个人认为A优于C优于D优于B 有6个人认为A优于D优于C优于B 有3个人认为B优于C优于D优于A 有5个人认为B优于D优于C优于A 有2个人认为C优于B优于D优于A 有5个人认为C优于D优于B优于A 有2个人认为D优于B优于C优于A 有4个人认为D优于C优于B优于A 如果事先约定只采用一票制,那么最后的结果是A 高于 B高于C高于D,于是人力部门决定给A发出offer。 假定就在此时,人力部门忽然收到C的通知,宣称由于收到了别的公司的offer要退出这次申请。那么这个时候人力部门是应该接着给A发offer,还是宣布由于竞争者少了一位所以要重新投票呢?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反正C本来得票也靠后,他的退出应该无伤大局才对。 实则不然,只要把上面那个表中C的名字划去重新统计就会发现,仍然是一票制的情况下,结果会变成D高于B高于A,原先得票垫底的D才应该拿到这个offer! (事实上,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把退出的人从C换成D或者B或者A,你会发现在这个例子里无论谁退出竞争,剩下的人的得票顺序都会整个颠倒过来。当然这是精心构造的例子,一般说来不至于这么离谱。) 这个例子反映了投票制度的混沌性,或者说,结果对扰动的敏感依赖性。大家都知道的一句描述混沌现象的名言是某地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许会影响到某一场飓风,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某一个次要竞争者的变化,也许会影响到重量级竞争者的崛起或者覆灭。一个类似但是复杂得多的例子是在2008年年初的民主党党内初选中,希拉里和奥巴马双雄鼎立,希拉里略占优势。而爱德华兹一直屈居第三,终于在超级星期二来临之前的1月底宣布退出竞争,他的退出很快打破了希拉里和奥巴马的平衡,部分地促成了奥巴马在超级星期二之后的十连胜,最终逼得希拉里退选。 混沌性是由选举制度本身决定的,但是对不同的选举制度来说,其混沌的程度有所区别。关于排序投票制,D. Saari给出过下面的结果:对于三个以上的候选人来说,大多数排序投票制都会容许一些特例使得选举结果在某一候选人退出时发生所有可能的剧变,只有少数投票法,例如Borda计票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变化的幅度,例如至少避免原本排名第一的候选人忽然变成排名垫底。 这看起来像是说Borda计票法比别的排序投票制都要好,但是这要看是在什么意义上说。毕竟,Borda计票法要求每个选民都要对所有的候选人有一个完整的倾向排序,这在实践中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且正如上面的结果所描述的那样,即使采用了Borda计票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混沌的存在。 事实上,在投票这件事情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问题之一:如何才有可能把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意见,综合成为一个社会的整体意见?有趣的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之一是以数学形式得到的。经济学巨擎,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 Arrow在他的成名作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中给出了著名的Arrow定理,在这里考虑的是比投票更为普遍的情况,即如果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对给定的一系列选项(或者候选人)有一组偏好顺序,那么一个社会选择机制能够在多好的程度上得到一个综合的排序?换句话说,需要找到一个函数,把所有人的排序映射为一个综合的排序,关于这个函数我们有下面这些自然的标准: 非独裁性:这个函数的输出意见不能总是等于同一个人的输入意见,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人的意见总是凌驾于所有人的意见之上。 帕雷托最优:如果在每个人的排序中A都优于B,在输出结果中A也应当优于B。 无关因素独立性:如果人们对C的看法改变了,不应当影响到结果中A和B的相对排序。 Arrow定理是说,只要有三个或更多的候选者,就 不可能 存在一个函数,或者说社会选择机制,满足这些标准。 这个定理有很多种通俗的(也是容易引起误解的)解释和陈述方式,比如所有的投票都不公平或者唯一理想的决策方式是独裁,等等。但是事实上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很容易意识到这三个条件里最苛刻的是最后一条,即无关因素独立性。前两条看起来都是很自然的要求(事实上帕雷托最优性也有其争议性,不过这一点按下不表),只有第三条,我们已经看到,受制于投票机制的混沌特征,是非常难于满足的。 这一结论看似是令人失望的。它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不仅暂时还不完美,而且永远都不会完美。正像我们在许许多多别的领域中看到的那样,这种不完美似乎是造物主的限定,也就是说,它并非出于某种粗糙的错误,而是理性和逻辑的必然。无论是数学中,还是自然科学中,这样的例子都数不胜数。 但是也正像许许多多别的领域中类似的例子那样,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迷人之处。有了对现实中的不完美的解剖,和对更好的理想的无限追求,我们才有了演进的动力。正如深刻的理解了大洋彼岸这传奇式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前进的方向一样。 而在这一切之中最迷人之处,则是这样复杂的现实可以被这样优美的数学所描述和论证。诚然,人们对这个课题中的大量细节还所知甚少,还有大量的悖论等待澄清,大量的工具等待发明,但是第一步已经走了出去,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本身是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数学语言所刻画和约束的。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在这个领域中已经产生了若干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诞生了若干深刻漂亮的数学成果。社会科学和数学的交互作用已经成为蔚为大观的潮流。 而正像D. Saari在一篇名为《数学与投票》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会就在前面等待着,一切还只是个开始而已。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963.html
个人分类: 数学|1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票系统到底怎么了?
freton 2008-11-8 14:48
很不幸,文章本已写好,结果提交文章时系统出了问题,只得重新再写一遍。看来博客大赛系统并不是尽善尽美。 吴宝俊师兄发文质疑投票系统出问题了:票数猛增,然后又回到几天前的状态。 刚又看到钱金凤师姐就此问题做了回复,说是真有人恶意刷票。投票系统真实地记录了一切,并把票数回复到了之前的状态。 受此影响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他们这整个团队。我一开始就很看好飞贼克斯*若水狂兰团队,队员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各有特色,尤其欣赏罗会仟师兄的文章,关于乡村生活的描述让我深有同感。因为刷票的事情,他的投票数也减了一些。 名称 :飞贼克斯*若水狂兰 单位 :中科院 创建人 : 钱金凤 成员 : 罗会仟 吴宝俊 飞贼克斯,即physics. 物理人既可以水一样深沉,兰一样优雅,也可以飞贼一样疯狂!嘎嘎~ 相信飞贼克斯*若水狂兰团队可以走到最后,笑到最后,也希望刷票事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其实按目前的趋势,我不妨也做个预测:飞贼克斯*若水狂兰团队将获得团队第一名,加油! 至于恶意刷票者,是诚心支持也好,还是别有用心也好,请不要让博客大赛失去味道,请保持你的公平和客观。 希望博客大赛更加透明化、客观化、公正化!也请组委会就此事能向各位参赛选手做一个通告,让比赛更好地继续进行。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21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请肃静!好吗?
luohuiqian 2008-10-29 12:52
1 王世栋 放弃了 2 于英豪 Paper Published onlin.. 3 于英豪 【每人一票?请不要!】 4 吴臣武 丫头一天天大了(十) 5 王世栋 口哨 6 吴宝俊 【博客大赛】这才叫写博客 7 顾舒平 刷票大法 8 钟小剑 【扯淡博文】投票之后与科学精神(图组) 这是今天的八大篇,其中关于投票和博客大赛本身问题占据了5/8,而这种情况在前两天已经延续多时。很难想象,如果这样的博文若一直充斥科学博客大赛的首页,我们将看到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比赛气氛?一群研究生们在争论怎么投票的问题?不显得聒噪无聊么?何以跟科学博客之名相称? 科学博客大赛重在科学二字,我们的博客不是口水战场,也不是商业闹市,更不是炒作平台,我们要做的,是科学博客。建议大家回到科学网再看看科学博客是个什么样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或者去看看松鼠会里是如何宣传科学博客的 http://www.sciencenet.cn/blog/72090.aspx 。如果一个科研人为了一次比赛投票问题等等还在争论不休的话,如果有人用不光明的手段去赢取点击率和投票数的话,如果你写一个博客只是为了增加虚无的点击而不是真诚的读者的话,那你做的不是科学博客,建议你改为娱乐博客。 科学博客大赛的主题是:创新先锋*科技精英。我们年轻一代的科研人,或许可以说是中国的科技精英后备军,倘若创新到了把科学变为娱乐的地步,那就得叫做科学革命了。 我想,科学博客大赛的宗旨应该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科学的平台,我们立足于科学博客,就需要努力去宣扬科学,就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尽管这个八大篇也体现了当下中国科研人的群体状态 浮躁 ,但若我们作为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继续甚或升华这种浮躁,那对我们的科学对我们自己,又有何益处? 所以,敬请各位参赛选手,请肃静!好吗? 我们所期待的,是科学里灵动的思想、生花的笔触、深刻的剖析;我们所想要的是科学与科学之间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我们希望在走进科学的同时,也走近了你我。 科学博客大赛,有了科学才更精彩!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182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