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分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易被忽视的细节03:裁判
dthome9180 2010-9-24 11:13
哪里有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工业界?体育界?科技界?国内?国外?月球?美国? 有人的地方,就肯定有不平等。 很多人都在讨论科研经费分配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的环境。但是就像体育界那样,关键是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裁判,像老百姓那样,关键是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官。 还是让我们关心一下,通过反腐,足球能否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吧。 以往博客: 【01】十万 ; 【02】稀土
个人分类: 点睛之笔|2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
孙学军 2010-9-23 12:28
刚看过 朱猛进 老师的文章 浅议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 声援施、 饶两位 教授,非常认可 朱猛进 老师的观点,也觉得这样的文章应是最近科学网的热点,而且应更热一点。但感觉现在热度不够,单纯为增加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写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不要把经费资助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现在许多科研单位,用于评价人才的一个常用做法是项目级别和经费数量作为重要学术考核指标。其中课题来源分成国家级、省部级、学校级,不同级别又进行细分,其中国家级又有重大、重点、面上项目的划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这样的划分有科学性,但把承担项目作为人才水平评价的重要标准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是看在学术上的贡献,用获得多少项目多少经费为标准评价学术水平显然是非常荒唐的。如果一个学者获得经费资助的级别不高,经费数量不多,但也能产生同样的效益,应该说这样的学者创造性更强。不能获得高级别经费的原因可能是在馔写申请书方面不够好,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更可能的问题是人情关系不够硬。人情关系好的人,用于非学术性跑关系的时间就增加,用于真正学术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就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能拿到课题项目的人,多不是能认真做课题项目的人。于是就滋生出大量的学术包工头,就是学术 掮客 , 戴 老 师对这类人有非常深刻的描述。 评价学术水平不仅不能用经费和课题资助作为标准,甚至应该成为一个负指标,就是说如果获得的经费多,但成果相对少的人,应该是给于相应地负面评价。 曾有人提出: 在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下,真正对学术有兴趣的人是学术圈子的弱势群体。 这话显然是有道理的,有兴趣有能力的人得不到资助,没兴趣有能量的人吃香喝辣的。长此下去,学术领域怕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 二、寻找理想的项目验收标准。 在考核资助项目的效益上,应该寻找更理想的考核手段。许多的大的项目在资助过程最大的问题是人情关系的危害,在验收过程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指标,甚至课题越小越难交差,课题越大越容易过关的。大型课题由于经费充足,如果只是做几篇象样的文章,实际上是很容易完成任务的。现在许多验收都把发表 SCI 论文的数量,发表杂志的档次作为重要的学术考核指标,作为课题验收的重要指标,但忽视了学术本身的评价。 显然把做学术论文作为学术产品是非常荒谬的,学术论文发表是学术交流,从学术角度考虑,发表的意义是告诉世界,这个发现或者想法是作者首先实现的,科学历史上会承认其贡献,至于贡献大小,最终要在整个科学领域,许多同行和非同行给于评价。论文数量和杂志水平不可能恒量出学术水平。不过现实情况是,能在一个领域发表许多高质量论文的人肯定更容易引起关注,更容易获得引用,这就像在科学网上发表大量文章,同样能增加点击率一样的道理。点击率与真正的水平绝对不是一回事,只是反映活跃度而已。 三、科研基金资助要面对国际开放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曾接到过几个国外学生申请来读博士后,后来发现现在中国整体上就没有面对国际学生开放博士后这个留学项目,当时就感觉到,我们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象欧美那样吸收国外的优秀学生加入到我们的学术队伍中,学术就要把真正有兴趣的人吸收到队伍中来,而对一个比较窄的领域,能找到有兴趣的人不是那么容易,从全世界范围寻找,才是当然理想的途径,而且这样对扩大交流范围,引领世界潮流都是必要的。许多国际一流的学术中心,都同时是培养国际人才的中心。中国现在就需要培育这样的国际学术中心。 我们很像是怕别人偷窥我们的腰包,很担心我们的有限经费流失,甚至有宁可自己浪费掉,也不能被洋鬼子吃掉的想法。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专门资助国外学者的研究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海外杰出青年这个项目,但资助对象限制为海外的中国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限制那些已经成为华侨的同胞。这方面曾经有过许多揭露学术不端的事情,揭露某某人不符合基金管理条例,明明已经是华侨了,冒充中国人申请这个哪个项目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想,我们的基金为什么就不能资助给华侨?为什么就不能资助给外国学者?我想资助经费不是经济援助,是让受资助者给我们做学术研究工作的,无论是自己人,还是外国人,这都应该没有什么不妥当。有人觉得我们自己是第三世界国家,钱不多,自己人都不够,还给别人,是吃饱了撑的。我想这样的想法是没有自信的表现,要想在国际上有地位,我们就应该有领导国际潮流的愿望,就应该有做国际导师的魄力,任何时候想不化钱不打仗都难能有这样的国际地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27 次阅读|5 个评论
浅议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声援施、饶两位教授
zhumengjin 2010-9-23 01:15
【如何变革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在指导思想上,应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除了资助措施更加公正、公平和透明之外,掌管科研经费的各部委也应纳入改革的范畴,国家应根据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对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部委掌管经费的比例实施动态的调整最后,建议科学网编辑设立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博文专题】 最近科学网有好几个热点话题,一是方舟子被袭案告破,可谓大快人心;二是中秋诗会,吸引了很多极具文采的博主,为我们呈现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美诗佳词;三是小日本欺我太甚,在9.18和中秋节这个极不合时宜的时间扣我船长,引起众多博友的集体声讨;此外还包括逐渐升温的诺贝尔奖年度话题等。 但是,大家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另一件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那就是 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联合发表在《Science》上的社论已由有关部门递给中央高层,相关批示已下达给科技部等职能部门( 《瞭望东方周刊》 ) 。 对于国内的科研体制问题,能得到中央高层领导批示的机会并不多,这次无疑是变革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重要契机 ,可能正如施、饶二位教授所言: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 但是,如何让高层真正重视,如何避免职能部门敷衍了事走过场?答案就是舆论!来自华人学术界要求变革的强大舆论!现在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积极声援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制造铺天盖地的舆论,把学术界期待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声音发挥到最大!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应该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大事。 但遗憾的是,似乎很多博主对此漠不关心,好像自己就是不公平体制下的少数获利者而害怕变革似的!我只看到了戴世强老前辈等少数博主撰写的寥寥数篇相关博文。戴老前辈在《如何根绝科研掮客》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研掮客的危害。事实上, 当今中国最大的学术腐败不是利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是科研经费分配体制这类制度性腐败。 目前,包括科研掮客在内的学术包工头们独揽经费分配大权,根据私人关系坐地分赃,常常将那些颇具实力但无私交的青年才俊排斥在资助对象之外。 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破除这种潜规则至上、败坏学术风气、破坏学术传统、压制青年才俊的陈年积疴! 如何变革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鄙人不才,浅议几条: (一)在指导思想上,应根据科研自身的客观规律, 从目前自上而下为主的分配机制向自下而上为主的分配机制转变 。 (二) 国务院应根据各部委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委掌管的经费数量实行动态调整,在各部委之间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 目前,科技部掌握的经费数量巨大,但经费分配机制却一直饱受诟病,出现过申请人自己评自己等多种不公正的怪现象,提供了滋生腐败和纵容潜规则的温床。 按现实情况来看,科技部经费的产出效率远低于国家基金委,如果引入部委间的竞争,国家基金委掌握的经费应该大幅提高。 (三)关于经费资助的几点建议 1. 所有资助要秉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则,尤其是透明原则,因为很多见不得光的东西一旦透明化后就会自动消失; 2. 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处于科研创造黄金期的青年倾斜 ; 3. 杜绝私人关系,建立依据学术优劣的分配机制,但学术优劣的评价要考虑 专业差别 (不同专业top杂志IF相差较大,不能单纯依据IF进行比较)、 地区差异 ,在同等条件下,宜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便从舆论上改变我国科研、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政治、经济中心的畸形分布格局; 4. 资助与历史绩效挂钩,建立绩效评估的红黄牌制度,杜绝拿钱不做事、不出成果的现象 ; 5. 注意个人历史成绩与申请书质量的差别,申请者个人积累只是提供重要参考(不能说有CNS文章后随便糊弄个申请书就该资助), 基金资助与否应主要以申请书本身所体现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判断标准,要 保证后发勤奋努力者享有接受资助的平等权利,要从制度上给予科研新人冒尖的公平机会 。总之,不能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演变为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的分钱游戏,而是要在公正、公平、透明的基础上让所有学者都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最后,建议科学网编辑设立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博文专题。 请博友们就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提出自己的见解,让此类博文多起来,在舆论上积极声援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科研环境的良性化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43267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再谈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正当其时
fisherray 2010-5-25 13:36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专家学者热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称解决分配不公正当其时。中央财政收入已奠定共享财富基础,现在需加强立法制订阶段性量化目标。 原题:解决分配不公正当其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我国战略目标实现。当前我国正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战略机遇期以及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为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妥善解决包括分配失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来实现。未来10年是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10年,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当前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社会情绪积累,容易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了公有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劳动不再光荣等认识偏差,国家层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从战略高度整合社会认识分歧。 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时间解决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杨宜勇说,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综合运用三个条件:一是3.5万多亿元的中央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大量的民生问题,有了共享的财富基础;二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共识,可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势能;三是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即别人吃一堑、我国长多智。 警惕三大认识误区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极其复杂、敏感、重大的改革,有三大认识误区急需引起高度警惕。 一是人均GDP3000美元闯关论。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被认为是矛盾凸显期和发展黄金期,大家都对这个时期避免出现拉美陷阱保持高度警惕,而我国目前已经总体上越过了人均GDP3000美元。一些人认为,既然已经闯过这个所谓的危险期,很多问题自然就随之逐步解决了,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大GDP,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不会影响大局,不需要花太多精力。 二是自动修复论,或市场调节论。还有一些人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还要靠市场机制去解决。突出表现在劳资关系上,对于农民工长期低薪问题,他们错误地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政府不能去干预,政府只能出台最低工资指导线。对劳资分配中出现的新动向、新矛盾,他们往往只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去看待,很少思考当市场之手失灵后,政府之手究竟该如何出招的问题,处于一种无为状态。 三是没什么大不了论。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还是处在可承受的范围,不应该大惊小怪。一些地方把廉价劳动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在提高劳动者报酬上积极性不高,各地都有比低而不是攀高的心理。 这三种认识误区,对抢抓收入分配改革机遇期是非常不利的。南京大学教授朱力说,对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风险的认识逐层衰减,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事情。亟待建立上下同心的责任传导和考核机制,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历史性机遇不会轻易溜掉。 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 当前,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盼很高,十分关注正在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工资支付条例》等文件,而今年又是编制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关键一年,社会更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能够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并且有具体安排。 我们要像抓节能减排那样通过可量化的方式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杨宜勇说,节能减排目标当时写进十一五规划时,也顶着很大压力,但正是有了这个量化目标,倒逼各地抓下去,现在看来实现规划中的承诺是没有多大问题了。收入分配要更复杂一些,但也有可量化的方面,比如城乡收入差距比、行业收入差距比、基尼系数等衡量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要指标,我们究竟在未来5年或10年要控制到什么水平,是可以有个阶段性目标的。 接受采访的各界人士认为,抓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战略期要综合推进五大改革:一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让国有企业利润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全民共享;二是垄断行业改革,尽最大可能减少垄断对分配格局的扭曲作用;三是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切实提升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安全感;四是综合财税配套改革,特别要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比例以及调节高收入者收入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税收调节手段;五是工资制度改革,围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标,加大工资制度改革力度。 他们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应更加重视立法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立法规划研究,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郭奔胜 钟玉明 项开来)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5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走进城市“柜族”:对城里置房“想都不要想”
entomology 2010-5-23 09:20
【博主一句话点评】也算房车? 内容提要: 在中国的很多南方城市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建的高档别墅或是商品楼群的荒地上,工作和生活着一小批“柜族”,他们多是建筑工地的打桩工人或者技术人员,随着工程的转移,长年住在这些可以移动的集装箱里,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城市“柜族”。 同时,面向个人出租的改装集装箱住宅也开始在深圳、台州等城市出现,在深圳的一些公路旁,会看到这样的广告,“住人集装箱,每个每日6元”。 全文见: http://news.ifeng.com/society/3/detail_2010_05/23/1544309_0.s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配巨额差距后患无穷
zhaoxibo 2010-4-6 10:55
如今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公害。房子本来就是公共品,而市场环境下进行商品化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不公平占用导致公共品成了很多人侵占他人财富和基本生活 条件的筹码。什么导致了不公平占用?分配! 同样是国有员工,你进入不同行业,或进入了相同行业中的不同单位(上市或非上市),你的收入就和别人拉开距离了,你就可以高消费,甚至多多占有公共品。 长此以往,低收入人群会感觉生活无望,压抑之会爆发社会问题。 政府当务之急要尽快解决收入不公平问题,尽快解决公共品的不公平占有问题,大到房子、小到墓地,远到教育、近到食品,长到退休死亡、短到生活每日生活,都要考虑公平问题。造就了富人没有错,但不能有意无意引导了所有人都要成为比别人更富裕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改革垄断行业分配制度
huangtao07 2010-2-5 09:46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及社会财富、就业时,他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人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 温家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人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三项工作:一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二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 垄断 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继续抓好扶贫工作。要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 温家宝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一要通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扩大就业规模。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二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要充分发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四要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
个人分类: 历史哲学|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房价两极分化合理, 抑制高房价不明智
lcguang 2009-12-30 10:20
房价两极分化合理 , 抑制高房价不明智 今年房价大涨 , 涨的最厉害的是豪宅。 于是很多人呼吁,要抑制房价上涨。因为豪宅价高而要抑制房价上涨,这是不明智的。 普通住宅价格上涨过快,这是需要抑制的。这会抑制老百姓正常需求,增加老百姓负担。 但是,豪宅价格暴涨不同, 这是房价两极分化的表现, 不但不应该抑制, 反而应该鼓励。 豪宅价格上涨有其合理性。生产效率提高了,财富分配不均, 有钱人太多, 他们的消费要和他们的收入相匹配。 有钱人总要消费, 买什么呢? 家电、汽车、烟酒?买了钱还是多。 于是就买古董、名画、豪宅。 那些古董、名画、豪宅本来不值多少钱, 富人高价买了, 他们的财富实际是在缩水。炒高豪宅价格其实是在化解有钱人的财富, 减小穷人和富人实际占有资源的差距。上海豪宅如果不是 10 万 1 平方, 而是 1 万 1 平方,富人就可以买十倍面积的豪宅,占有资源更多, 穷人不是更惨?在收入两级分化的情况下, 房价两极分化是合理的。 其结果是缩小贫富实际占有资源的差距。 政府不应该抑制高房价,应该通过税收把地方政府卖地的暴利转移到穷人那里去。政府也不应该限制豪宅和别墅建造。大房子多缴税, 小房子少缴税或者不缴税, 就可以减小贫富差距。让更多资源占有者支付更高成本。 政府也应该鼓励富人投资名画,珠宝;鼓励富人消费游艇、飞机;鼓励富人到农村去建造庄园。 这样, 富人就不和穷人争城市土地资源了。反而能增加穷人就业。
个人分类: 经济学|359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eduman 2009-12-13 12:29
一 北京丰台区王佐乡8岁女孩茉莉(化名)是个弃婴,虽然被好心的赵大妈收养,即因为无父无母无处申报户口。小茉莉不忍心看到父母发愁,妈妈老在半夜哭,三次选择自杀。(2004年12月27日《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市昌平区某厂工人刘某,在儿子满月时到当地派出所线路孩子上户口,但没有办成,原因是刘某没有当地住房证明。屡屡碰壁后,刘某忧心忡忡,最终患上严重抑郁症,将出生43天的儿子摔死。(2006年7月26日《北京晨报》) 1月4日是北京市高考网上报名第一天,一名成绩优秀的高三女生玲玲因自已报不上名选择服毒自杀,由于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但在10日报名结束之前,如果还没有户口,仍然无法摆脱不能参加高考的命运。(《法制日报》2008年1月6日) ...... 二 我国户籍制度确立的第二年,发生了从1959-1961年持续三年的大饥荒,饿死的人高达千万之多。现在的研究证明,导致如此严重的原因,并不在粮食短缺,而是市场机制的缺乏和对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市场的自由参与,人口的自由流动,都涉及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把人圈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不许可商品和人口的任何流动,粮食只能自给自足,那么任何原因造成的局部供给不足都会造成饥荒,都会饿死人。所以,饥荒造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人们自由的干涉。(茅于轼博客:《如何看待我国的大饥荒》) 三 现行户籍制度的渊源: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提出所谓禁迁徒,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目的是保证国家利出一孔,即国家必须采取强硬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这一编户齐民的措施,被历朝历代统治者当成维护皇权地位的法宝加以继承,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即使不少大胆的改革,如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但基本原则没有变,变的只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已。 四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以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是全国城乡统一户口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从根源上讲,与1949年之前的保甲制度有一事实上的继承性,和前苏联的国内户照(Propiska) 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是为了配合当时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立的。国家在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在做出了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两种制度安排之后,还要针对就业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控制劳动力从农村流出,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度应运而生。从此农村居民不能随意变更居住地和务农身份,特别是不再可能进入城市居住和就业,由于能够有效地把农村户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城市福利体制也相应地建立起来。除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自此,户口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身份特征,也成了工资差别、福利差别、公共服务差别的代名词。 而且,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出生时就已经预定的制度,是改革前维持二元社会结构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五 同样是人,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情况确实如此。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40元。相差3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可扩大到6倍。 农村人口占全车总人口的70%多,但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国家财政性经费)比重不到60%。 城市人均卫生费是农村的4倍以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2.4倍 农村文化沙漠化 农民工受歧视现象,是社会最不和谐的杂音之一。 各种补贴,基本上与农民和农民工无缘。 六 龙生龙,凤生凤,这种户籍歧视还会代际相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本来就是信仰唯物主义的人们所嘲讽的血统论和身份论的陈词滥调。 七 这个千夫所指的户籍制度,依然改革缓慢。 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放开户口会不会导致城市过度膨胀 2、外地人会不会抢了本地人饭碗 3、本地的公共财政能不能负担 第一个问题。放开户口自由迁徙制度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户口的膨胀。大城市病的根源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过大。 第二个问题: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逆歧视模型的分析。研究证明,各地区的失业率与当地的外来从人口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外来人口比重与本地职工工资水平呈弱相关关系。 第三个问题。财政政策应回归公平性和全局性的逻辑。 自 李长安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个人分类: 读书|5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调工资而不是调汇率――向奥巴马敬一言
lcguang 2009-11-23 13:47
美国一再就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似乎中国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美国就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就业、减少贸易逆差。但是,我觉得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另有原因――两国工资占GDP比例相差太大。为此我向奥巴马敬一言。 美国的工资总额一直占GDP的50%左右,而中国职工工资只占GDP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现在降到12% 左右了。按收入法核算GDP, GDP由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构成。从GDP构成看,中国工资比例低,主要是因为税收和企业利润占比例大,其次是利息和租金高。 中美工资占GDP比例的巨大差异就决定了:1)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远不如美国老百姓的购买力;这主要不是消费观念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2) 中国的企业和其老板拿走的利润占比例大, 美国企业和其老板拿走的利润占比例小, 美国的企业难以和中国企业竞争;3)中国的大多数产品中国人自己没有能力消费, 必须出口; 而美国相反。 不过,中国的企业老板、权力阶层和垄断企业员工工资外收入也多,中国的实际购买力不是12%所能反映的。但是中国富有阶层主要所购买的不是普通消费品, 而是高档房子,高档烟酒,以及其他奢侈品。这就使得中国人不光收入两极分化,商品价格也两极分化――贵的更贵,便宜的依然便宜。高档房价疯长,高档烟酒价格疯长,可是反映普通消费品特别是食物的物价指数上涨很少,原因在此。 奥巴马要解决贸易逆差,必须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只能让美国企业多赚一点辛苦钱,就提高竞争力来说是事倍功半;而拉近中美两国职工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这才能事半功倍。奥巴马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他应该呼吁两国调整职工工资,而不是呼吁中国央行调整汇率。 不过,奥巴马有其难处。中美两国职工工资差别有历史原因。一是美国有太强势的工会,中国没有;二是美国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出比例大,中国第三产业产出比例小;三是中国工业革命和和信息革命同时兴起,蓝领劳动异化(马克思用语)和白领劳动异化同时发生,随着机械和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同时劳动者越来越没有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时间, 需要多方面努力。 奥巴马的另外一个难处是:他是民主党领袖, 而民主党通常站在劳工利益一边。要奥巴马降低美国人工资, 这太难了。不过,可以先从拿那些大企业―― 比如高盛和AIG――的高层人士开刀啊!这些高层人士年收入动不动就是数千万,他们下面的员工能少拿吗?还可以从通用等汽车企业下手啊!再不降工资,工厂就关闭了,大家都失业了。 吴敬琏最近说,要回到政治经济学。 我看就是要重新重视所有制和分配问题。我的研究曾得出结论:科技进步带来资源增值(参看拙作《财富增量公式及中国经济反思》,见《证券市场周刊》2008年23期)。土地增值了, 矿山增值了, 普通劳动者没有从中得到明显好处。我觉减轻企业税务, 让企业多发工资, 同时增加资源增值税特别是土地资源增值税,是解决分配问题的较好途径。 不光中国应该回到政治经济学,美国也应该回到政治经济学。 仅就分配而言,美国在社会主义方向上走过头了, 而中国在资本主义方向上走过头了,这才是贸易逆差的原因。所以重要的是调整工资或分配制度,而不是汇率。 参看网页:http://www.bgsyw.com/zhengwu/html/?1434.html
个人分类: 经济学|312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人都买得起房是不可能的(转载)
huangtao07 2009-11-22 14:41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不论社会进化到什么时代,人人买的起房只是乌托邦的幻像而已。实践也证明靠简单分配的方式,靠所谓的福利分房方式,那是效率最差的分配机制。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类梦想,一直以来都只停留在梦想里,原因还是人的自私属性,很难有最合理的分配体制。所以不依靠货币的分配方式的实践一直是失败的。 我们崇尚的均贫富,是在贫富差距巨大的时候,穷人的信心丧失,觉得努力一辈子也买不起房,觉得倾三代人的积蓄也买不起房,连基本信念也完全丧失了。但是殊不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才仅仅三十年,人们的积蓄高速增长也仅仅是十余年的时间。相对收入的增速,原有的积蓄随着收入水平的高速增长,已经迅速贬值了。20年前的一万元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财富了,但是现在这样的收入不过是一线城市刚参加工作三五年的经营阶层的月收入。 那么目前,在一线城市新入职的大学生,或者农民工,收入水平最低也许还有800元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买的起房,房价应该控制在多少呢?我看不能超过200元每平方。最好还是给这个阶层大量的生活补贴,原因是连基本生活也保证不了,挣得还不如花的多。 失业率我们也不容回避。失业的人们的住房需求如何保障?要实现人人买的起房,这部分人群的购房补贴如何发放也是难题。或者只好直接把商品房分配给这部分人。 实现住有所居,并不是所有居住都要是购买的商品房。而是最大的实现租赁住房。随着人的经验和水平的提升,收入的增长一般也是可以达到的。这是新增就业人口的希望之所在,收入低的时候选择租赁,收入增长之后选择购买,这才是合理的消费方式。当然,也许会有一辈子的收入不再增长的,这样的状况只有在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中选择廉租房。 机会是均等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首先鼓励的是奋斗的人,市场化的分配机制合理之处在于给所有人相对均等的机会,而不是靠某些阶层掌握资源,随自己的意愿去分配,给权力阶层以最大的寻租机会。 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的太过迅猛,但是这不是邓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错误,而是整个分配体制出现问题。公务员,财政养育的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以及私营企业主的成功者,他们在财富分配中获益是最多的。而相对于他们,人口最多的私营企业员工,小商业从业者以及为城市的发展鞠躬尽瘁的农民工,最底层的收入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虽然农村社保医保已经开始普及,但是仅仅是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简单疾病的医疗。完善的福利体制的建立还要经过很长时间。 仅仅十一年的住房市场化的实践,即使有全体国民购买商品房的条件了,建设阶段也将很漫长。那么孰先孰后?在我们这个社会会因为孰先孰后的分配顺序产生很多问题。那么加塞者有之,走后门的会更多,因为买房而发生新的腐败问题的机会是百分百的。这会带来新的分配不平衡。 我们很难做到消除不平衡,在前述五十年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有体会。很多人抱怨社会分配不公,但是很多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分配不公的责任全推给他人。这就不是积极的态度。试图超越而不是拉下马,在我们的国度不是主流观念。拉开差距还是应该继续鼓励的。那么高房价也恰恰承担了拉开差距的责任。 至于高房价的承担者目前为止还是富裕阶层为主,给社会带来很多益处,比如城市建设的提速,比如北京这样城市公交车补贴给市民,比如修桥筑路建公园普通市民的享受,比如通过拆迁改造富裕起来的城市原有居民,比如城近郊农民的卖地收入,拆迁安置补偿。 买得起房的越来越多才是普遍现象。源于社会总财富的增长。那么为了合理的运用土地资源,高房价本身还是有益处的。否则,也许低房价会过度占用土地资源。原因是很难禁止高收入阶层的改善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 高收入阶层作为购房的主力,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保障房的唯一资金途径。这是合理的二次分配,均贫富的机制。
个人分类: 历史哲学|1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和晚上干什么好?如何分配时间?
chrujun 2009-10-16 20:14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假期越来越长,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假期。 特别是周末和晚上,占了一周的不少时间。 这类时间我统一称为自由时间。自由时间干什么好,改分配多少时间用于玩乐,值得思考,这涉及到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 对于处于奋斗中的年青人,我认为20%自由时间可用于听歌、逛街、游山玩水之类。80%自由时间可用于看书、做科研等。 在用于看书、做科研的自由时间里,也涉及到一个时间分配问题。什么时候啃硬骨头?什么时候做一些简单的资料收集工作?值得注意。我认为一个人精神状态比较好、精力充沛的时候攻克难题比较好。人比较累、精神状态比较差的时候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听听讲座比较好。例如,早晨可以推导公式,背最难的英文单词,精读高难度文献。吃过晚饭后也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睡觉前的两个小时,适合做一些轻松,容易的工作。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思考,欢迎赐教。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5867 次阅读|4 个评论
30位日本研究者共享2700亿日元(约200亿人民币)先端科研基金
ripple 2009-9-9 11:53
日本政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麻生首相任议长), 9 月 4 日决定今年追加预算中设立的先端科学技术辅助基金分配方案,这项总额 2700 亿日元的研究经费将分配给 30 位的代表研究人员。 入选的每位研究人员将史无前例地在 3-5 年间获得 30 亿 -150 亿日元( 2.2 亿 -11 亿人民币)的经费资助,本项基金导入不受每年预算取得使用限制的体制,集中支援世界领先项目研究。 入选研究者包括:制造成功 IPS 细胞( 诱导 多功能干 细 胞 )的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岛津制作所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等。为了强化产业经济竞争力,也有来自民间企业的 4 位研究人员入选。 入选项目以在 3-5 年内可以形成可实用化成果的出口志向型(本人注:有应用前景的意思)研究为中心。 宇宙物理学等基础研究也有入选。 本次共有 565 位研究人员申请,由学问见识博大精深的专家等审查决定,今后,将决定每位研究者的经费分配额度,在 11 月整顿建立研究体制。本次经费资助,远远高于过去每项每年最高 3 亿日元( 2 千 2 百万人民币)的资助力度。 本人所在研究部门有幸也在这次申请中领先入选。下面就要考虑怎么花钱了。
个人分类: 海外动向|53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看“09年度科研经费分配”有感
chbaaic 2009-3-23 16:01
注1:教师的科研经费数(A)分配为:长江特聘教授50万/人年、闽江(含校级)特聘教授40万/人年、一级岗教授30万/人年、二级岗教授25万/人年、三级岗教授20万/人年、教授15万元/人年、副教授10万元/人年、讲师5万/人年、助教3万元/人年。 2:学院推荐参评的各类优秀人才追加分配数(B):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另加20万/人年,省级同类入选者另加10万,校级新世纪人才入选者另加5万/人年。(此项仅一最高追加额计算。) 3: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基本追加经费数(C):国家级平台500万/个年,省部级平台200万/个年,市厅级平台100万/个年,校级平台50万/个年。 4:按系所占的科研建筑面积S折算的科研经费数(D)分配:(S-T)0.1万/平方,T为平台减免的面积:国家级500,省部级200,市厅级100,校级50。 5: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的科研经费减免(E):国家级一等奖1000万/次,国家级二等奖、Nature/Science论文500万/次 篇,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一区论文100万/次篇,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二区论文20万/次篇,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三区论文10万/次篇,市级三等奖、SCI/EI论文1万/次篇, 6:按2005-2008年度学院985、211经费投入来分配科研经费量(F):投入经费 /K,Z为学校下达 的总科研经费任务,K为学院总投入。 感想:现在管理越来越简单了,按职称分配给各个教学科研人员,每年要增加多少,上面说了算,甚至连助教,讲师也不放过。试想,现在经费申请绝大多数多要求博士学位,有些讲师,助教还在读博士,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还要有经费要求。看来要跟对一个科研团队,从教授那边分配一点。 一位副教授三年完成一个26万的国家基金都不够,因为按计算三年要30万。 我的建议是:对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助教、讲师暂不做经费要求,(这个是遗留问题,后进的都要求是博士)。另外,经费多的年份可以补贴经费少的年份,也就是有一年拿很多,能够结余往后的年份用。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4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农民工无声的报复
huangwd99 2009-2-25 08:17
中国农民工无声的报复 2008年初,一场暴风雪降临中国大部分地方,而一个股灾在全球蔓延,在我看来,全球股灾是中国农民工无声的报复。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如果一个国家不需要进口的话,那它也不需要出口,因为它没有必要换得别国的外汇。在中国改革之初,中国出口的东西很少,但是需要进口的很多机械设备、汽车、彩电,甚至小小的录音机,我们做的也比别人差的多,所以大陆的外汇一直紧巴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美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因为它可以换来我们梦寐以求的各种商品。只要东西能换美元,我们还补贴点自己印刷的人民币其实这人民币也挺好用的,而且越来越好用,可以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后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大多数东西我们做的和别人差不多甚至更好,这时候本来我们可以少卖点东西给别人了,可是我们的农民工在生产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报酬,如果得到合理报酬的话,他们可以少卖点,多留点给自己用。既然农民工自己用不起,就再卖吧,多便宜都卖,农民工们不知道,反正他们没有权利要求休息、没有权利谈判工资,在被拖欠工资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办法取回,司法途径耗时又费钱,去跳楼要被劳教,被砍断腿也无处申冤。 农民工只知道干活,他们为了改变生活不惜一切,他们满足于生活的细小改善,而不去计较付出和回报的巨大差距或者是没有计较的权利,他们把小孩交给老人,老人们不但抚养小孩,还要耕种土地,提供着价格让美国人也大失所望的农产品(美国农场主在中国加入世贸的时候发现中国大部分农产品比美国便宜)。农民工还直接拖住原来城市工人的工资甚至让他们直接下岗。农民工先是满足了自己的生活盖房子、买家电,后来他们为了城市化继续付出,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付出大笔的赞助费,用畸形的价格为城市住宅买单,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他们夺走了欧美工人的职位,虽然欧美的工人知道中国的工人会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选择,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即使在北韩,每个人跟着领袖慷慨激昂,不过他们工作的时候肯定都在怠工否则怎么会萧条到要饿死人?即使全世界的权贵们能说服全世界的工人不要抗争而接受资本家恩赐的工资那也没用啊没人消费的话,工人们生产的东西又能卖给谁?西方国家在一次次的经济危机之后终于明白:没有劳动者利益与资本利益的同歩增长,社会生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社会面临着一个二选一的问卷:是选择经济危机呢?还是通过劳动者与资本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市场经济?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说:个别公民的计划活动的利益是否大于该活动对他们的成本,没有人比他们本人更好的判断;最终目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大可能的自由,以及经济福利和所有人的和平协作。 每一个中国农民工都是一个经济人,他们离开家乡的时候计算过每一笔成本:种田的收入和出外打工的收入对比,打工拿不到工资的风险,春运的高价车票成本,甚至无形的成本没有性生活、和父母儿女的分离、下了煤矿以后上不来变成一块煤。 可是除了他们自己,谁为他们计算过?叫兽们说: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国家现在没有能力解决你们的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所以户籍制度不能废除,你们只能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拿200美元的月工资。当然你们的生活会改变的,你看,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不是免了吗?学费不是免了吗?我们农民工不相信也得相信,谁让我们做奴隶做了那么久,我们太容易满足了,于是我们继续埋头苦干,哪怕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哪怕有毒物品伤害了健康。 当农民工制造了全世界60%以上的服装、鞋子,当农民工制造了80%的电脑、数码相机,当中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美国、俄罗斯产量的总和,当农民工又制造了全世界接近1/4的汽车的时候,全世界再不感觉到农民工的报复,那这个世界也太麻木了。象弗里德曼说的:经济中发生的变化不是意识形态之争的结果,它不会来自政治信仰或目标,它几乎完全对事件的力量作出反应残酷的事实证明远比最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偏好更加有力。 农民工们消费不了欧美国家工人的产品(他们连自己生产的产品都消费不起),那么欧美的工人只有失业,虽然中国的富人还能消费一点欧美的产品,比如800多万的宾利轿车,富人还用几十辆悍马来办婚礼,不过有的富人可以一个人买十几辆悍马,但是他们不能一直买下去吧,还有很多富人不敢买因为穷人太多,治安不好。 当农民工们的消费被局限在很低的水平的时候,我们的生产和服务不是国内包括欧美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也只能被局限在很低的水平。你们不想明白这个道理也要明白,就算你们不相信,那么市场会用经济危机来让你们相信。 很多人不劳而获,可是农民工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没有办法改变。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价格收购了四大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2000年由原四大银行下属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合并组建而成的银河证券,直接隶属财政部,在2005年因为奄奄一息得到汇金公司45亿-50亿注资。这些钱不是金融机构员工工作创造出来的价值,而是印刷出来的,失去了道德风险的约束,这些金融机构又开始制造泡沫了,在弗里德曼看来: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于是猪肉涨价了,房子涨价了,股票也涨价了。当城市的人受不了的时候,制造通胀泡沫的人害怕了于是加息、发行特别国债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 当泡沫破裂,农民工们可能也会失去工作,不过他们在失去工作的时候也算过帐的:当养一两头猪好过打一年工,这工还有什么值得打?他们很多人会回到家里,守着家人,省吃俭用,吃自己种的菜,等着老板开出高一点的工资哪怕那也是无奈接受的。 所有的说教都失去了作用,所有的恐吓也失去了作用,事实上,农民工听不到恐吓,恐吓更多的是对我们这些人,我们中间还是有人糊涂到不明白这个道理帮农民工维护利益不是为了农民工,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萧条不是只会让农民工失去工作,只有农民工有钱消费,我们才会有工作,只有农民工富了,我们才可能富或者更富一点。 农民工们默默的在风雪中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不知道,因为他们的被歧视和欺压,现在全世界都在受到报复。 还有很多农民工留在这里工作,也还有农民工会离开家乡,接受微薄的工资,但是只要他们继续被漠视,经济的波动就不可避免,而且还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这不是因为因为我们国家有太多农民,而是因为一个对农民(实际上对所有人)冷酷无情的制度。 权贵的身家缩水了,股票价格大降,而物价在上升,但是它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财富对他们来说只是数字,它们依然锦衣玉食。 城市的原住民受影响了,物价上涨,原来仅有的存款缩水了,买了股票的欲哭无泪,谁让你们漠视农民工?你们只希望有廉价的保姆;你们不关心农民工的留守儿童,听信谎言让户籍歧视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只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少交点学费;你们赞成政府不要提供廉价房给外地人,而不去想他们是否有权利得到,听信谎言只能提供给拥有户籍的人;你们在有人为讨工资跳桥而被堵住的公交车上骂:要跳你就快跳,别害我们迟回家;你们听任走鬼被城管驱赶,甚至因为自己生活受影响而支持城管的作为,却不想想农民们难道是为了寻欢作乐来进城吵你们?他们就不能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如果不是城市有现实的需求他们又做什么走鬼?你们看着春运售票点前面在寒风中彻夜排队的人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厌烦。 当每个人都变成无辜者的时候,真正的无辜者彻底沉默了。我们的眼睛不是用来明察事理的话,那只能用来哭泣。 灾难不会停止,除非象布坎南说的那样:最终目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大可能的自由,以及经济福利和所有人的和平协作。那么经济才会是一个健康的机体,象冯-海叶克在上个世纪20年代告诉我们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主要真实原因是物价和工资的结构被歪曲了(通常由于垄断定价或政府定价),只有农民工们在法律和现实操作上都和那个给他们工资的老板,决定他们的福利的政府完全平等的时候,物价和工资都是市场均衡博弈的结果的时候,经济的周期才会消失。
个人分类: 转载|1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顾凌英: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及改革开放30年分配制度的变迁
huangwd99 2008-12-16 09:07
顾凌英: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及改革开放30年分配制度的变迁 Post By:2008-11-23 20:07:01 (该文是首都经贸大学顾凌英教授为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准备的论文,在2008年11月15日上午的会议上做了主题发言,精要地介绍了该文思想。现全文发出,以飨读者。) 一, 前30年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体系与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使得我国有条件按照人民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没有剥削,人人都有平等劳动权利和相对公平合理分配权利的新型国家,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对于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来说,对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为了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勇敢的30年的实践和探索的宝贵经验的认真总结,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创新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与地位的基础。所以为了实现人人平等劳动和人人得到自己劳动应得的分配,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中国在1949年解放后,经过三年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建立了以全民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经济基础,基本上保证了全国人民,人人都有自己劳动的岗位和得到与自己劳动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分配。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完全新型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交换是分配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而提高全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 1.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思想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所可能允许的条件下,只有以劳动为尺度来进行分配,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即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才能鼓励人们积极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人们才可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2. 社会主义分配体系的三大支柱物价、福利和工资; 实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们国家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价格、福利和工资为一体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系统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和资本主义价值规律支配下运行的以资本利润为核心的市场完全不同的市场体系。这个不同,完全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全国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⑴. 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和全民福利: 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不是按资本主义主要受价值规律那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它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因此在许多方面不但不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甚至必然与之取着相反的方向。例如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利润至上的原则,越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刚性强的产品和服务,其定价就必然越高、越贵;但是按照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就是人民越是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刚性越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就定得越低廉,以此来保证人民必要的、一定的生活质量。 举例来说,譬如医药的价格,由于这是全国人民健康的最后保证,在我国前30年价格就定得很低,看病、吃药花钱很少;当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多层保护;在城市的工人和干部有不折不扣的八小时工作制,而期间上午和下午都有半小时的工间操时间;有单位和公共免费的场地供早晨的锻炼和业余的文体活动和比赛;病了有良好的医疗和低价的医药服务,还有公费医疗,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人口的增长和人的寿命的延长就是必然的了。而医药的低廉价格政策就是惠及全国每一个人的,对全民的福利,包括农民和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 再如在教育方面,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就开始着手安排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培养各种人才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这样一个教育体系的实现,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全体人民的一种福利。 例如:大致情况是幼儿园和托儿所一般都建在各单位,这是为了解放妇女,方便女职工上班和给孩子喂奶;接着就是十年一贯制的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象征性收费的义务性质的普通教育;与此衔接的是培养青工的各类两年制技工学校和培养技术员三年制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连住宿和吃饭统统由国家包下来的,毕业之后他们的工作也全部由各部委分配到所属对口企业工作;为国家机关培养干部和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工程师的是各种专业的两年制的大专院校、师范院校和47年制的本科专业各类学院和综合大学。这些学校一律不收学费,学生还有公费医疗,生活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金。这样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由于受教育者,不受本人经济条件的制约,这就一方面充分保证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保证了每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又有自己的专长,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专业技术和文化修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 还有住房制度和政策。除了农村,在我国前30年,职工住房都是包括在单位基建的规划之中的。单位统一提供单身职工集体宿舍和带家属职工的住房和家具,职工只出象征性的极为低廉的房租。住房大小本来是根据职工的家庭人口来进行分配的,后来加进了更多按劳分配的成分,也还是合理的、公平的。 可见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与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是分不开的,成为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的价格是完全不同的。 ⑵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 社会主义的分配除了由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所体现的全民福利之外,它的按劳分配的部分主要是由等级工资制来体现的。1956年制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附件1),一共分为30个等级。一级工资为579.5元,而最低的勤杂人员30级的工资是23元,之间的差距为25.2倍。据说毛主席的工资是三级:465.5元,1958年降为四级:414元,毛主席的四级工资与勤杂人员30级的最低工资相差整整18倍,这里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就说明了,在中国前30年人民的生活中所实行的分配制度,实际上人民所能得到的健康服务,孩子和本人受教育和住房、交通的基本权利等等根本利益,是不受工资级别的影响而基本平等保证的,按劳分配的工资仅仅体现在除此之外的其它一切方面。 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当时在中国实行的这种分配制度的创举和它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受到了非议,并且基本上被改革掉了。但它的功过是非,将来的历史学家还会加以评论,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在20世纪仅仅是刚刚开始。 3. 前三十年在这一分配制度下我国人民得到了安居乐业、天天向上的愉快生活; 现在回过头来细想,我国建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的福利和分配制度在指导思想和实际执行过程中虽然不能说没有缺陷,譬如对于等级工资制的执行中,在1957年以后往往对一般干部的提升没有时间和标准的规定,随意性较大,因而大多数干部都提升较慢;对知识分子的职称评定1957年之后也没有正常进行,因而工资提高也较慢;而对一般工人的等级评定是正常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实际上年龄相同的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的工资相比偏低,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配差别缩小,甚至倒挂,因而就形成了一种不利于鼓励全民学习和提高政治文化水平积极性的不良氛围,为以后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泛滥提供了一定的环境。 但是总的说来, 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中国人民生活在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设计和创造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模式下的生活,现在看来基本上是安居乐业、天天向上和愉快的。当时造成家庭富有和贫困差别的原因,在城里的劳动人民之间,主要受抚养子女多寡的影响;在农村,主要是受家庭劳动力强弱的影响。这些差别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对于劳动者来说,这些困难也是暂时的。孩子是会长大的;由于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孩子的前途就是无量的,因此困难家庭的前景也是无限光明的,他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下,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好。 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分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与分配制度上的改革,以及产生的后果; 1. 指导思想的变化,导致了国家政策上的变化。 由于三十年来的改革,拼命致力于发展私有资本,为此打破铁饭碗,取消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有劳动权利的基本原则; 在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中搞市场化、产业化取向,剥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劳动人民的基本公共福利;降低了国家在生活必需品上给全民的必要的物价补贴,破坏和摧残了我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的社会主义分配体系。 2.在收入分配的变化中,我国人民的收入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后果严重。特别在初次分配中提倡要素参与分配,而且要素得大头;劳动得小头;加之住房、教育、医疗等福利制度的削弱和取消,致使分配不公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产生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在福布斯上榜的富豪,2004年前40名的净资产总额为150.62亿美元,到2005年的前40名资产总额增至252.69亿美元;2006年前40名的净资产总额380亿美元,到了2007年的前40名的资产总额增至1208亿美元,增幅高达215%。如果与2004年相比,增幅就高达900%了。在福布斯2007年的中国富豪榜上,上榜的前40名,财产均超过10亿美元;而在2006年只有前15名达到这一水平。 从2004年至2007年,福布斯排行榜所反映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私人财富积累是相当惊人的,《福布斯 2005年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一名首富荣智健,当年的财富达到16.44亿美元(约合133.18亿人民币)而到了两年之后的2007年,荣智健的财富已达到30.65亿美元(约合230亿人民币),财富增了将近一倍,而他的福布斯排名却落到了《福布斯 2007年中国富豪排行榜》的第九名了。而在2007年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杨惠妍当年达到的个人资产为160亿美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约为2005年首富荣智健16.44亿美元的9.7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国家财富是如何快速的向私人手中积聚的,财富这样大量向私人的口袋集中,其结果必然是大量削弱了国家向人民提供的公共消费和积累与广大劳动者的购买力,使国家的经济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大量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也造成了社会极大的浪费,败坏了社会风气。2004年8月以来,媒体报道,昆明一盒月饼31万元,一部手机21万元,一个8个8字的电话号码拍卖价70万元,上海紫园一套住房高达1.3亿元。2006年上海汤臣一品豪宅一套高达1.4亿元。北京一富豪夫妻俩闹离婚,暴出有47套住房、47辆轿车和9家公司的家产。中国赌徒到澳门和美国赌城赌钱,一次就输掉几百万上千万美元。媒体报道,2005年国庆期间上海金茂大厦举行一场超百万元婚礼,真可谓中国的富翁已经富得流油,到了挥金如土的地步。(引自《目前中国有无贫富分化过大问题?》 2164字 )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贫困人口,根据外国对中国贫困人口的估计,为了与国际接轨,这里联合国按对世界各国都统一使用的贫困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应当说是无可厚非的吧。世界银行的《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估算了2003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按贫困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计算(博主注:这里1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等于3.6元人民币,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533 ),其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6.6%。(引者按:据此计算出绝对数为21400万贫困人口)。《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转载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不足一美元(引者按:据此计算出绝对数为23500万贫困人口)。(转引自刘日新《中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世界之最》) 我们国内划定的贫困线2007年,为人均年收入1067元人民币,目前拟提高至年人均收入1300元人民币。但是年均收入1300元,即合每日的生活费3.56元,以目前瘦肉16元1市斤计算,将每日3.56元全部用来买猪肉,可买2两2钱猪肉。现在的快歺最便宜的是4元1份,3.56元不够吃1顿快餐。实际上人要过正常日子,还要有柴、米、油、盐、水电、医、住、行、教育等开支。每天3.56元怎么过日子?但我国目前就是按照这样的最低标准,还有8000万这样赤贫的人口,而人均年收入1067元人民币,则合每人每天收入2.92元。即使按每天收入2.92元以下的这样的标准,中国还有4000万这样的更加赤贫的人口。小康之路对他们来说不是越走越近,而是越来越遥远了! 目前中国严重的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了中国社会严重的内需消费不足,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克服这一顽疾,是要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根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介绍的小岗村土地流转的情况看,这种办法并不能使农民真正摆脱贫困的局面。因为据介绍,当地农民把土地出租给上海的一个公司,一亩地得到500元租金,他再在这个公司打工可得工资500元,他可共得1000元,而租他地的公司,可得收入4000元,除去支付的租金和工资1000元,他可以净得3000元。土地流转究竟对谁有好处,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看来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在走着继续加剧两极分化的老路,并不能使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出困境,因此南街村的道路,看来仍然是农民走向富裕的唯一道路。我国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仍然是我们前进中的宝贵财富,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是特别重要的,这就是我今天所能达到的认识。
个人分类: 转载|1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火:重庆“的哥”和骆驼祥子,谁惨?
huangwd99 2008-11-11 12:50
水火:重庆的哥和骆驼祥子,谁惨?       一、重庆的哥的份子钱        重庆出租车罢工,主要的原因的份子钱收得太多。    份子钱是什么呢?司机买一辆车,政府规定必须挂靠一家出租车公司才能营运。这种上交给出租车公司的挂靠费,就叫份子钱;或者车的产权也是出租车公司的,司机承包经营,上交给公司的高额承包费 ,也叫份子钱。    份子钱交多少呢?一天运营下来起码要占毛收入的 70%80%(见人民日报《 薄熙来对话重庆市出租车司机 》)。    实际情况如何呢?重庆出租车每辆车两个的哥,分两班, 24小时营运。平均每天毛收入650元,一个月毛收入2万元左右。根据挂靠和承包性质的不同,交份子钱8千到1.5万元不等。扣除司机自付的燃料费、修理费、保险费、路桥费、违规罚单一个起早贪黑,每天工作12小时的的哥,月收入不到1500元。   辛辛苦苦忙一年,一个面色憔悴、灰头土脸的的哥,收入不到 1.8万。   可出租车公司从这台车上净赚多少呢? 8万!   这些出租车公司干些什么高级工作 呢?1、从政府批发来出租车指标;2、每个月组织出租车司机学习一次名曰负责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管理;3、收份子钱。   恐怕没有比在中国开出租车公司更暴利的行业了。那么赶紧去投资一个出租车公司吧?开不了。为什么呢?要关系。    改开之初,买得起车的人不多,那时候有一台车跑出租,没人管。    渐渐地,这些人发了。曾几何时,说谁谁是开出租车的,就和现在说谁谁是房地产老板、谁谁是煤老板,或者谁谁是政府官员一样,会引起一片艳慕的惊叹。    出租车多了,出租车市场形成了,公共权力开始全面接管这个市场,借口是千篇一律的规范行业管理。    官员设计了这样一个管理方式:政府垄断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权审批和出租车的营运权发放,将营运权专卖批发给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再将营运权零售给司机。    多数城市定价批发。譬如重庆 2004年出租车改革,一辆出租车25年营运权,价格20万元,平均每年8千元。   出租车公司将 8千元/年批发来的营运权,零售给的哥,收份子钱,每年纯利8万!这种投资收益率,实在让金三角的毒枭羞愧无地。   出租车公司的真正职能是什么?天知道。它象是在政府和司机之间凭空多出来的一个中介行,更象是依附在的哥身上的吸血鬼。    如果说加强职业技能管理,但国家对每个的哥要进行上岗的职业技能考试;    如果说加强日常经营管理,但街上有交警、城管,消费者有 12315投诉电话,运管处也有相应的投诉电话。这些国家职能或者准国家职能的机构,每天监察着出租车的营运;   如果说方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但的哥车上的通讯设备可以让政府官员 24小时不间断地对他们训话,怎么都比出租车公司每个月召集起来学习一次强啊。   为什么政府仍然要设计出一个出租车公司做中介呢?想不通,只好推理一下。    目前中国 90%的出租车公司属于民营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投资不多,更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关键是什么呢?需要行政权的前置审批。   假如鄙人是重庆出租车管理部门的实权派,我一定以我丈母娘或者八大姑的名义,成立一家出租车公司,自己审批一下,再卖给自己 200辆车的指标,一天也不用营运,半年后将这个公司卖出去,能赚多少?1.6亿!半年后重庆出租车指标就从20万炒到100万了!   即使自己不开公司,只要这套体制起作用,其他人要搞到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权、营运指标,鄙人签的这个字,点的这个头,含金量也可想而知。    所以假如鄙人主管重庆或者任何一个其他城市的出租车进入权,那么出租车公司就会成为我和我的同僚们敛聚财富的一个白手套,这个城市的哥上交的份子钱,国家得小头,鄙人和同僚们以及民营企业家们,共享大头!    自然,鄙人的道德境界既不代表,也不科学,是没有办法和那些嘴上执政为民喊得山响的正人君子们相提并论的。但是马克思说,有了 300%的利润,有人就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而重庆出租车指标的利润,可是达到500%了啊!况且,这些年大人们践踏的情况,老百姓看得还少吗?   政府制订的规则,已经一目了然地成了官员盘剥民众、侵蚀国库的罪恶,如同天花乱坠的各类富民政策一样,一实行,全是富官政策!    但是,在一天不改一下就没法活的改革国度,这一条却是万万改不得的!        二、骆驼祥子的份子钱       份子钱这种说法,不属于新时代的自主创新,而是中国的哥的隔代继承。这点,从老舍先生上个世纪 30年代的名作《骆驼祥子》,可以看出。   《骆驼祥子》是上世纪 20年代北京的哥人力车夫们,真实生活的记录。   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 18岁的破产农民,父母双亡,为了生存,他来到北京做农民工。   和今天中国城市内人如潮涌的农民工中的任何一个相比,骆驼祥子都是最弱势的:他不识字,没有城市户口,没有老乡亲戚关系照应,没有任何一种上岗证书,除了一身力气,他什么也不会    怎么办呢?他没有到人山人海的劳务市场,而是直接走进了车厂上世纪 20年代北京的出租车公司,租了一辆洋车,做起了洋车夫20世纪初中国的的哥。从此这个的哥,风里雨里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因为是从吃人的资本家车厂里租来的车,所以骆驼祥子少不得被资本家敲骨吸髓地残酷剥削,每天的血汗钱,要拿一份来交份儿钱我为什么要加这么多引号呢?请各位去查当今执政党党史的经典论述,这些加引号的部分,都可以从中找到毫厘不差的原话。    骆驼祥子要交多少份儿钱呢?在当时黑暗的北京,骆驼祥子可以做长包,也可以做散座,每月平均收入 10元左右,每天收入在3角到4角。交给车厂一角份儿钱,一角多钱吃饭、穿衣、坐宿,每天净赚1角钱。   我知道,见到这样的数据,央视或者《人民日报》一定欢呼雀跃,马上喊出改革开放以来,运输产业工人纯收入比八十年前增长多少万倍的改革成果。可惜这种贺龙大胜赵子龙的说法,老百姓是嗤之以鼻的。    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史料: 1920年前后的北京,一个中等收入的四口之家,每月12元,就生活得非常小康了。   而根据北京统计局资料: 2007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4825元,据此,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费用支出需要4941元。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骆驼祥子当年每月收入 10元钱,相当于今天的4110元。   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代表,替骆驼祥子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骆驼祥子就少不得被吃人的资本家压迫、剥削,一个月下来,他总收入的 30%,约等于今天的1235元,被车厂老板压榨走;自己得70%,大约2875元。   这虽然不是一个惊人的数目,但是已经可以令当前重庆的哥羡慕了。    更关键的是,骆驼祥子并不需要花钱办居住证、务工证、体检证、驾驶证、计划生育证、职业资格证件,也不需要交纳车船税、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城市维建税、治安联防费、所得税、路桥费、洋车指标费,更不需要车体改色、车辆年检、驾驶证年检、交通违章罚款、购买学习资料、向灾区献爱心    所以,大字不识一个的 18岁青年,光凭一身力气,在黑暗的旧中国,就能做起创业致富的梦。每天挣一角份儿钱给资本家,挣一角多钱养活自己,再挣一角钱存在车厂老板那里,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居然存够了100元钱,买来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洋车!   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用今天的话说,骆驼祥子拉车三年,已成为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位成功人士了。因为不用再交份儿钱了,每个月可以净剩6元钱。于是,他的梦想开始象春天的蓓蕾一样,不断绽放:花两年,再买一辆新车,再买一辆开个车厂 须知,此时在骆驼祥子经常路过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一位瘦高的白领,正紧张地做着图书管理工作。在当时三大差别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这位高级白领的月薪,才区区8元钱。 这位高级白领是谁呢?毛泽东! 照例,骆驼祥子的成功,首先要感谢的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然而,吃人的资本家缺乏今天出租车公司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不能不说也是骆驼祥子侥幸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呢?车老板这样想:我出一台车,骆驼祥子的家庭出一个人 虽然祥子的父母全死了 。二者结合,构成洋车的运营。    每天洋车的营业收入中,出人的骆驼祥子家庭理应得一份,人份钱;我老板出车该得一份,车份钱;还有一角多钱养活祥子 ,这是动力成本。   吃人的资本家得 30%,骆驼祥子得70%,这就是20世纪初出租车公司和的哥之间的分配比例。   假如骆驼祥子有幸生活在 80年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生活在高楼林立、霓红缤纷的国际化大都市重庆,那么他不但无法实现置产创业的美梦,而且能否养活自己,还是个问题因为交70%80%的份儿钱后,自己只有不到1角钱了!换算成今天的货币,月收入只有1300元左右。   巧合的是,《第一财经日报》昨天发表文章《 重庆出租车行业调查 》,结论是:重庆出租车二级承包人的月收入为 1450元,司机为1376元。   这和用今天的管理方式,推算出的骆驼祥子收入,相去无几!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今天中国的出租车公司,比 80多年前的车厂,剥削程度狠了一倍还多;今天中国的哥的绝对收入,比80多年前的人力车夫,少了一半还多!   中国人,越活越抽抽!    三、半吊子罢工        80多年前的车厂老板,车一份、人一份、家一份的分配方式,放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绝对是道德楷模、雷锋老板。    但是依然有人对出租车公司 30%的不劳而获,愤懑不已。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毛泽东,大吼一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反抗,辞工上了井冈山。后来他真建立过一个没有份子钱的社会。   毛泽东为什么能成功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他的一帮同志,非常善于搞工运、农运、学运、军运,一帮骆驼祥子们,如同干柴一样,被他们前仆后继地点燃了。    80多年后的重庆,车厂份子钱苛重了一倍还多,车夫的收入减少了一大半,骆驼祥子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们罢工。    可惜,这是一场半吊子罢工。    为什么是半吊子罢工呢?    1 、诉求目标未接触实质 未要求取缔出租公司中介这种残酷的剥削体制;    2 、没有智慧勇敢的领导集体。 在罢工开始时,没有主动出面将自己的诉求公告于媒体和送达政府,以取得全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在罢工过程中,没有采取说服劝导的方式,而是采取了砸车的行为,对不一致行动的工友进行阻止,引起了社会的误解;在罢工结束后,没有主动出面宣告复工的原因;    3 、诉求目标没有包括全国 200万出租车工友的共同利益。   当然,在当前罢工仍然为非法的情况下,重庆出租车司机勇敢地团结起来,争取自己被残酷剥夺的利益,已属难能可贵。    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重庆出租车司机的罢工行为,是改开 30多年后,中国人民觉醒行动的开始。站在历史的高度,如果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不作根本性的主动调整,不久的将来,罢工一定会成为中国新生的无产阶级,争取自己生存权的一种经常性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规定罢工非法,是历史的倒退。    1956年 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指出:以后修改宪法,我主张加上一个罢工自由,要允许工人罢工。这样,有利于解决国家、厂长同群众的矛盾。所以,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都规定了罢工自由。   1982年,邓小平先生主持下的中国,在《宪法》中取消了公民罢工的权利,理由是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争议不可能存在。   今天,邓小平已经去世 11年了,中国经济已经是国有、民营、外资三分天下,老国企对职工的终身雇佣制和全面包养制,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此时如果谁还说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争议不可能存在,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牛马太累太饿或者生病,主人都宽厚地允许它们罢工,但是中国工人却不可以罢工;    资本家可以周天广告、集体招工,资本家也可以因亏损而大批解雇工人,甚至可以一跑了之,总之他们对工人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拥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工人即使在黑砖窑中,依然不可以罢工,任凭资本家象包身工一样虐待他们,这世界还有天理吗?!    其实,重庆的哥并非当今中国被剥夺最深重的一个群体。    在重庆的哥一台车一年创造的 24万GDP中,的哥大约取得了3.6万元的工资性收入,占其GDP总量的15%;   而在中国去年人民创造出的 24万亿GDP的财富总量中,工资性分配只占10%。这10%,还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几千万、几百万一年的企业家群体,还包括了唯恐不廉所以工资不断加码的公务员群体当然也包括了获得15%GDP的重庆的哥群体。   这说明,在中国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正在遭受着比重庆的哥更深重的剥夺和侵占,正从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飞速滑落!    令人骇异的是,数量众多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群体,从来不向人民解释另外 90%的财富,被哪些社会成员占有了?   须知,在绅士们向往并刻意模仿的西方社会,这种工资性分配占整个社会 GDP总量的70%啊!        四、牛顿定律        堂堂一表的薄熙来书记,在对待重庆的哥罢工事件上的表现,既令人喜,又令人怨。    令人喜的是,罢工不久,薄熙来迅速和的哥对话,并立即满足了的哥们的合理要求。虽然其浸淫中国官场太久所固化了的些许威赫气度,和的哥们谦卑惶恐的态度对比鲜明,但也实在是中国官员中平民化的巅峰之作了。    令人生怨的是,罢工事件一发生,重庆当局首先没有考虑的哥为什么罢工?诉求是否合理?而是本能地在第一时间全力调查操纵出租车罢工的人员。    如果在其他城市,也许中国老百姓不以为然,因为这是改开以来中国政府处理类似事件的固定套路。但是在薄熙来主政的重庆发生,这就非常令人错愕。    为什么呢?因为薄熙来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儿子。    薄一波同志是跟着毛主席一起打江山的人。年轻的薄一波,舍生忘死,发动山西的同学和市民,支援上海工人的五卅运动,从此走上了为劳苦人民争江山的革命道路。    当毛泽东的同志们逐渐凋零,中国在资改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人民大众将一部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红色后代们的身上。而薄熙来主政重庆后,唱红歌、查贪官、铁腕整顿社会秩序等行为,更是深得民心,甚至使人民大众隐约对他产生了更多美好的期待。    虽然全力调查操纵出租车罢工的人员未必出自薄熙来书记的指令,极有可能是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自动运行的结果,但是发生在重庆,依然令人不快:薄一波同志当年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支持上海罢工的顾正红们,薄熙来同志权力覆盖下的政府,却首先调查操纵出租车罢工的顾正红们,这是反差多么巨大的历史讽刺啊!    尤其令人不能接受的是,重庆的哥反映份子钱苛重的意见,最早有影响的可以追溯到 2005年。这年,重庆的哥杨孝明提出行政诉讼,要求法院责令行政机关,批准 人民出租车公司 成立,将目前被出租车公司残酷剥削去的利益,由国家、的哥、消费者三方享受。三年多过去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一直对杨孝明的诉求置之不理,杨孝明也被逼得失业潦倒,以致酿成今天全市大罢工的事件。   这些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难道不应该为这次罢工事件负责吗?难道不应该追究他们不作为的行政责任和渎职法律责任吗?    我常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每次革命都那么残酷呢?    譬如,项羽克秦,不但坑杀了 20万降卒,而且将秦宫室烧了,火三月不灭;   再譬如,黄巢攻入长安,杀光唐宗室老小妇孺,屠 8万男丁,将当时世界最大城市、1500年历史的长安城,一炬成灰;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历史上中国的统治阶级,权柄在手的时候,毫不节制,无度地将权力用于聚敛盘剥,无止境地对老百姓的财富抢夺侵吞,无人性地对老百姓虐待愚弄    而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一个群体,他们只要有一口饭吃,就苟且偷生,但是这仇恨和痛苦却默默在心中积蓄储藏,等到有一天没有饭吃了,他们轰然爆发,此时,长期积蓄的刻骨仇恨和深重痛苦,将全部宣泄出来,形成宏大的非人道复仇和非理性摧毁。    这种历史现象似乎印证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今天在重庆,份子钱大家都叫板板钱,连薄熙来同志也称其为板板钱。    为什么叫板板钱呢?    四川有一个 省骂,叫先人板板。我认为,这省骂应该是国骂的变种,它省略了主语我和谓语 X,完全的句式应该是我X你先人板板。   假如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板,应该是声母 B开头的一种人类器官的通假性变称,而板板不过是川人淡化不雅色彩、赋予幽默气氛的一种同义叠加创作。   板板钱!板板钱!    重庆人每天都用这种鄙俗的称谓,诅咒着一种歹毒罪恶的出租车管理体制,控诉着一群残忍贪婪的管理人员!   
个人分类: 转载|128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