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分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分配

相关日志

准格尔盆地的水资源再分配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9-6-12 20:12
准格尔盆地的水资源再分配 准噶尔盆地位于北纬 43 ° 30 ′— 48 ° 30 ′,东经 82 ° 05 ′— 90 ° 57 ′之间,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 700 千米,南北宽 370 千米,面积 38 万平方千米。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盆地一般海拔 400 米左右,东高 ( 约 1000 米 ) 西低,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 479.1 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 270 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 189 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面积 4.9 万平方千米。 盆地水汽主要来自西风气流。降水西部多于东部,边缘多于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盆地冬季有稳定积雪,冬春降水量占年总量 30% ~ 45% 。除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为内陆河,以盆地低洼部位为归宿。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山区,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补给。按河流出山口处流量计算,共有年径流量 210 亿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出国境水量 100 亿立方米。 由于准噶尔盆地处于寒温带,所以整体来说蒸发量不大,而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所以降水要多一些。而且由于有阿尔泰山的雪山融水,北天山的雪山融水,所以,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同,是一个湿润盆地。其中心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也是一个半湿润沙漠,面积占盆地总面积的 36 . 9% ,面积 14 万平方千米,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是半湿润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完全干旱沙漠)。沙漠中固定沙丘占大多数,年降水量 70 ~ 150 毫米,冬季有积雪。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 40 ~ 50% ,半固定沙丘达 15 ~ 25% ,为优良的冬季牧场。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亚荒漠植被区系的种类占优势,在沙漠东部和南部边缘,亚洲中部植物区系种类较多。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分损耗不大,可以通过盆地内部水资源再分配实现治理沙漠,扩大绿洲的目的。为此,应该做出以下水资源调配措施:修建一个堤坝,打通一条隧洞,修筑一条明渠,开凿几个人工湖泊。 第一个措施,在北天山和阿尔泰山上放置大量生水器,这两个地方是水汽容易凝结的地方,山上原本就有大量冰盖,放上生水器可以产生更多液态水。 第二个措施,在额尔齐斯河流出国界的地方(北纬 48 ° 00 ′,东经 85 ° 42 ′,海拔 425 米),修筑一个高 60 — 70 米的拦河坝,长度 45 公里,控制高程 500 米。修筑以后可以形成一个面积超过 6000 平方公里的湖泊,这个湖泊可以和目前的乌伦古湖(北纬 47 ° 13 ′,东经 87 ° 13 ′,海拔 480 米)连接起来,以便于将来引水。湖泊形成后对于灌溉农业很有好处,对于利用其蒸发的水蒸气润泽沙漠很有好处,对于未来形成连贯北疆的运河很有好处,未来湖泊形成后,其航运可以直接到达俄罗斯的额木斯克州。如图(红色区域是规划湖泊的淹没区,需要搬迁): 第三个措施,从乌伦古湖(北纬 47 ° 13 ′,东经 87 ° 13 ′,海拔 480 米)开凿一条明渠穿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到达乌鲁木齐北(北纬 44 ° 34 ′,东经 87 ° 45 ′,海拔 440 米)。这条明渠实际上就是一条运河,通过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海拔最高 660 米,普遍在 550 米以下,开挖深度不超过 150 米,长度为 290 公里。未来从乌鲁木齐通过航运可以直接到达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暂时起一个名字叫乌伦运河)。如图: 第四个措施,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修建若干人工湖泊。由于乌伦运河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而这个沙漠中有许多地方海拔低于乌伦运河海拔,所以可以以乌伦运河为主干,在其两侧修建若干湖泊,主要的目的就是储存春季雪水和夏季洪水,用于灌溉农田和牧场。乌伦运河西面的大片土地海拔都低于 470 米,而且逐渐降低海拔,修筑湖泊的条件很好。乌伦运河以东的海拔普遍高于 480 米,难于修筑湖泊。 第五个措施,在乌鲁木齐的昌吉附近修筑一个湖泊。从乌鲁木齐向西,海拔逐渐降低,一直到克拉玛依市,海拔从 450 米降到了 275 米,因此必须在在乌鲁木齐的昌吉附近修筑一个湖泊,此处海拔430米,防止乌伦运河的水大量向西流淌,修筑的控制海拔在 470 米即可,形成的湖泊面积大约 2150 平方公里。可以灌溉周围沙漠和绿洲。 第六个措施,疏通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的天然河道。让乌伦运河的水有控制地自流到克拉玛依地区。由于克拉玛依地区是一个低洼封闭地形,海拔只有 275 米,所以可以浇灌沿途 480 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形成更大面积的绿洲,而且会在克拉玛依的艾里克湖(北纬 45 ° 55 ′,东经 85 ° 46 ′,海拔 271 米)附近形成一个大的湖泊。这个地方是一个古代湖泊遗址。甚至有可能把尾水流入艾比湖(北纬 44 ° 50 ′,东经 83 ° 01 ′,海拔 194 米)(如图,紫色线条所示为天然水道)。 第七个措施,开凿一条隧洞。在伊犁地区东北部的尼勒克县的伊犁河上有一个吉林台水库(北纬 43 ° 50 ′,东经 82 ° 54 ′,海拔 1318 米),吉林台水库的北面是博罗科努山,翻过博罗科努山就是艾比湖。因此从吉林台水库向北打一个长度为 49 公里的隧洞就可以穿越博罗科努山,从隧洞出口到艾比湖落差高达 1060 米,水力潜力巨大。同时水可以自流到艾比湖,补充艾比湖水资源。 吉林台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 34.61 亿立方,因此从此处每年调取 5 亿立方水是完全可以的,调水的目的地就是艾比湖,艾比湖湖面海拔 194 米,周围都是高山,西北有一条古代河谷,但是被冰川冲刷物覆盖,海拔达到了 454 米,艾比湖的西北是阿拉湖,古代是互通的。如图: 通过上述工程措施,可以把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可以基本上覆盖准格尔盆地一半以上的面积,受水面积超过 20 万平方千米。新增绿洲超过 2 万平方千米。新修建一条大运河,运河可以从克拉玛依到达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可以到达乌伦古湖,从乌伦古湖通过额尔齐斯河到达斋桑泊,到达俄罗斯的欧洲地区,这个运河如果开通会惠及很多地区。而这个运河由于修建在海拔落差不大,比较平坦的盆地中,所以投资不大。因此,准噶尔盆地的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治理准格尔盆地,而且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8789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基金这样分配更合适
热度 22 ZJUlijiang 2016-8-18 09:58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科研人员的时间被大量的与科研无关的工作占用了,比如说,申请科研项目(俗称“写本子”)。在中国,科研人员连春节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也被写本子占用了。JohnP.A.Ioannidis认为:科研基金最合适的分配方式不是按项目分配,而是按人分配。 李江 / 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中的论文 请不要误会,小编并不是现行基金分配方式的受害者,也还没牛到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只是看到一篇好文章,分享给大家,或许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的基金分配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标题中是观点来自JohnP.A.Ioannidis 在《Nature》上 发表的一篇论文。 科研人员的时间被大量的与科研无关的工作占用了,比如说,申请科研项目(俗称“写本子”)。在中国,科研人员连春节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也被写本子占用了。诺贝尔科学奖得主30%的关键性科研发现都没有受到直接的基金资助。JohnP.A.Ioannidis 认为: 科研基金最合适的分配方式不是按项目分配,而是按人分配。 人均分配 人均分配会使得每人获得的份额都不多,但有些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并不需要很多经费资助,例如,数学。美国NIH(卫生部)每年312亿美元的科研费如果平分,那么30万科研人员每人每年将获得5万美元的资助。2015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7.3万项,批准1.7万项,单项资助金额61万元。如果改为人均分配,那么,人均将获得14万元。 随机分配 与人均分配一样,随机分配也不符合“科研资助应该由精英主导”的原则。但是,确实有机构在践行。纽约基础问题研究院的基金分配就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资助物理学与宇宙学领域的基础研究。随机分配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不靠谱,因为,不靠谱的同行评议已经让1/3的科研基金处于随机分配的状态。如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为随机分配,中奖概率为23.3%,那么,平均申报四年就能中一次。这个中奖率比北京小汽车摇号(中奖率0.2%)靠谱多了。 按业绩分配 基金分配的时候,不看项目申报书,只看申请人已有的业绩。尽管按项目申请的方式也看申请人已有的业绩,但更看重申报项目的内容。事实上,很多按项目申请并获得资助的研究成果与项目无关。因此,按业绩分配,既减轻申报压力,又减轻结题压力,给研究人员更多的自由研究空间。麦克阿瑟项目每年资助20-30位研究人员。他们不必在申请的时候就想明白他们未来5年必须用50万美元的经费干什么,但评委会对每位研究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研究人员也可以写明研究方向,不必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与论证,以节省科研人员时间。 以上各种基金分配方式都以研究人员为主体,而不是研究项目。前两种方式不需要同行评议,第三种方式需要同行评议,但基于业绩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浑水摸鱼。科研人员的业绩是公开可获取的,评审人违背事实给出评价结果的难度增加。因此,按研究人员分配科研基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前基金分配方式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Ioannidis,J.P.A.(2011).Fundpeoplenotprojects. Nature,477 (7366),529-531. 论文推荐人: 闵超 /南京大学 文字编辑:李江/浙江大学
9904 次阅读|32 个评论
领导不重视的学科许多都是苟延残喘
热度 15 lin602 2014-10-20 22:45
如何办好一个学科?网上许多博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静下心来做科研,管好研究生,申请项目,努力写文章等。 但是,大家都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科出个官,特别是有资源分配权的官,这个学科大多数都是兴旺发达的。 如果一个学科中没有校官,没有处官再没有院官,没有院士,加上再不是什么老牌的全国重点学科,这个学科基本上是‘苟延残喘’,艰难度日。除非这个学科中有个超人,有非常强的公关能力。 办学科与专业需要实验室,需要研究生招生指标,需要仪器与经费,需要申请课题特别是973、863、科技支撑等重大课题,这些都是可贵的资源,在分配这些资源过程中,看谁有发言权。在每次资源分配进行讨论的结果,按照权力分配,如果没有人在分配资源中做代理人,只能喝残汤剩水。 现在各学校、各院甚至各学科,都积极向上级管理部门推荐与输送干部候选人,让他们做官,从做科研的角度是不利的,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教授,坐办公室去了,没有全部精力投入科研。但是,从经济学的观点,这种投资是非常合算的。因为可以搞到实验室与项目经费,招生指标及其他资源也‘不差’,核算的结果,‘利润率很高’! 有些在政府部门全职领导干部,照样可以是973项目负责人,你说这对学科是多大的光彩。写出来的项目与经费,光彩夺目。 中国特色?
3704 次阅读|26 个评论
妓女思维要不得
热度 3 fanxiaoyingz 2014-2-12 12:00
妓女思维要不得 妓女的作风是怎样的? 首先,妓女不希望通过正常的勤劳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其次,妓女幻想过上好日子,获得比别人多的生活资料,甚至过上奢侈华贵的生活;第三,妓女想不通过劳动过上好日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从人性的弱点下手,攻击人性最薄弱的环节;第四,妓女通过脱裤子攻击人性的弱点实现财富的让渡,实现财产权的受让与转移。第五,妓女思维的本质是通过满足人性弱点而实现财产权的转移,本质是不想通过发展生产力获得财富,而是在旧有的生产力水平上通过财产转让获得财富。 妓女具有妓女思想并不可怕,因为这是妓女生存的需要。但是政治家和实业家具有妓女思维则非常可怕,对社会有巨大危害。那种企图通过让渡财产权或者经营权想发展生产力,积累社会财富的想法就是妓女思维,政治家妓女思维的本质是责任推卸和义务推卸,甚至深究一下就是企图剽窃国家财富。 政治家的妓女思维的表现在哪里呢?那就是开放就灵,改制就灵。万里就有妓女思维,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普遍推倒了人民公社,实行了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单干的麻痹叫法),结果怎样?粮食增产仅仅五年, 1982 年包产到户, 到了 1988 年以后粮食连续减产,九十年代初以后农民的三提五统和各种税负日益增加,砍果树和弃耕现象日益严重,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连续 17 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但是目前看依然没有多大起色,甚至有更多的弃耕地,有更多的农民抛弃了农业和家园,农村成为老人妇女孩子的留守地,许多农村衰败一直在持续。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实现了自负盈亏,自己劳动自己占有的欲望,出现了短暂的劳动热情,那时候养猪的人增多,家家户户养牛,续续读多的人种西瓜种果树搞种植养殖,但是农民面对市场只有无耐,很快这些象一阵风一样被吹散了,养殖不仅很劳累,而且收益不高,九十年代初期人们纷纷卖牛,九十年代末期以后农村家庭很少养猪,本世纪则个体散养户基本绝迹。和养殖种植伴随的是打工,打工在八十年代并不十分流行,那时候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在土地里面刨金子,那时候外出打工的工资还很少,活也很累;到了九十年代打工的收入开始超过种植养殖,打工开始成为时尚。打工其实意味着夫妻分离,亲人离散,亲情淡漠,孤单寂寞。伴随这分产到户的还有集体财产的大派送和监守自盗,只有生产队的核心人物,只有那时候年富力强在岗位上的人才分到了这些财富,有些人用这些财富开始了私营企业的淘金之路,最后成为村子里面的首富,而其他人则日益贫穷。集体经济就象大树,农民家庭就象蔬菜,大树被砍倒了,原来以为蔬菜可以生长地更好,结果野草纷纷长了上来,蔬菜也就枯萎了,最后也就撂荒了。当代农村的没落源自于小邓的妓女思维。 对于国有企业的改制也存在典型的妓女思维。朱镕基等人以为把国有企业改制为合资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就可以救活企业,可以发展企业,结果怎样?凡是改制的企业绝大多数依然延续着原来的没落趋势,大多数企业在改制十年之后再次衰落和倒闭,而在改制的过程中富裕的只有企业高管。这个现象在中国股市上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坚持上市初期主业的公司不到 20% ,大约 80% 的上市公司都出现过业务重组和再次改制,或者再融资等,其业绩也是时好时坏,总体向坏。国企改制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大抢劫的过程,充满了血腥,充满了罪恶,充满了肮脏,正如小邓说的,的确“杀开了一条血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中国有四千万在岗职工失业流落社会,影响了一亿多人的生活;国家和人民损失了一万亿以上的资产,造就了极少数沾满人民鲜血的富翁。造成本世纪社会维稳形势极其严重,贫富差距严重加大,经济后劲严重不足,有些行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 妓女思维还表现在社会上。八十年代改开以后,全国的人贩子到处活动,贩卖人口一度十分猖狂。一个人口贩子花言巧语把妇女儿童骗到目的地,不用花费任何成本,利用人性的弱点转眼就得到几千大元,这种事情人见人爱一度猖獗。八十年代改开以后拦路抢劫的人突然大幅度增多,最后政府不得不集中行动严打。八十年代以后全国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那时候批条子致富的实例也是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妓女思维在作怪,都想快速致富,不想通过实干,不择手段,沦丧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在妓女思维流行的时代妓女真的越来越多,这也是中国一大特色。 妓女思维在商界和学术界也非常流行。当年许多女青年为了返城当工人,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市长书记;当年女人们为了调动工作,为了榜上大款,为了获得优先权,把自己奉献给市长县长董事长等等。有些女青年为了文凭,为了留校送上自己的身体,教授们就笑纳。还有许多人自愿当二奶小三,都是妓女思维。 妓女思维表现在招商引资上也很明显。中国人从八十年代就抛弃了勤劳创业,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作风,把自己的未来和幸福别在了别人的裤腰带上,企图以市场换取资金,企图以资源换取财富,企图以权力换取财富和技术,但是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徒劳的,外国人控制了中国许多行业,通过吸引外资被抽走的资源血液不可胜数,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减小。从本世纪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周边不断滋事,根本原因是实力减小内心空虚人家不害怕。 妓女思维流行的后果是什么呢?后果之一是整个社会的投机气疯十分活跃,人心浮躁,实干的人越来越少。这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后果之二是人人都不遵守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经济持续混乱,社会黑白颠倒,良知泯灭,社会道德沦丧。这也是邓时代的特色。后果之三是科技实力下降,综合实力下降,出现外强中干的国家形势。后果之四是政府中中流砥柱者减少,汉奸混日子者增多,政府职能削减等等。 并不是所有妓女都有妓女思维,有些妓女是在被剥夺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被迫而为;还有些是在丧失生存的必要条件下的无奈选择。而并不是所有具有妓女思想的人都是妓女,也许他们在精神上就是妓女,但是可能还表面上很冠冕堂皇,例如依靠和高官睡觉当上高官的领导。 妓女思维只是不劳而获思想的一种极端。不劳而获的思想由来已久而且形式多样,而妓女思想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中国的妓女存在了几千年,但是依靠妓女能发展生产力吗?肯定不行,几千年存在妓女,几千年还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妓女思想对 GDP 也许有用,但是对生产力没有任何好处。那是对人性的亵渎。妓女思想能治国吗?肯定不行,自古以来依靠女人治国的肯定天下大乱。尽管妓女中也有才女,也有意气风发的英雄,但是最为一个群体对社会的好处是很有限的。 妓女思维存在到政治家的群体中必然导致自己国家的命运绑在别人的裤腰带上,产生儿皇帝和傀儡政权。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中国有人讲中美关系是夫妻关系就是典型的妓女思维,中国是美国的二奶还是小三?中国的命运必须和美国连在一起吗? 妓女思维既然是财富重新分配的一种思想。那么就说明妓女越多,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方式的问题越大,社会财富分配越不公平,从而这个社会越不公平。如果社会公平,我想很少会有人用自己的贞操和尊严去赚钱的。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212 次阅读|2 个评论
LCA问答(3)- 粉煤灰,分配与计算
热度 1 wanght 2013-11-17 16:22
以下 蓝色字体是收到的问题,黑色字体是我的回答、或疑问、或补充说明 王老师,您好!请教您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要计算生产氧化铝会造成多大的环境负荷。需要粉煤灰作为原料输入,但是simapro中木有粉煤灰的的选项,因此我需要自己建立粉煤灰的单元过程,粉煤灰是由燃煤电厂发电产生的。即就是煤炭——粉煤灰——氧化铝。粉煤灰单元过程里有两个输出电力和粉煤灰(按经济价值分配,电力占98%,粉煤灰占2%),但是在氧化铝这个单元过程中粉煤灰作为原料输入时以什么形式计算呢? 从LCA算法上,原料就是原料,所有原料的计算规则都是一样的。我不理解“以什么形式计算”的问题,在Simapro中有不同的计算形式吗? 如果直接把这个新建好的粉煤灰单元过程作为氧化铝单元过程的原料输入,计算出得环境负荷就包含了生产电力造成的环境负荷。请问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功能单位是1kg)。 如果是在eBalance中,电力和粉煤灰生产单元过程的“产品产出”标签页中,应该写入电力和粉煤灰两项产品, 并 指定粉煤灰是主产品, 然后给定分配系数98%和2%(而且可以为个别的消耗或排放条目指定不同的分配系数;甚至定义多套分配方案,以便敏感性检查)。程序在计算时,会先进行分配,分配后的粉煤灰参加LCA计算,与电力就没有关系了。 我不知道Simapro中是如何操作的,但应该也可以做到的。 另外,能否依据粉煤灰的占比建立一个只有粉煤灰这一种产出的单元过程,这样可以吗?急切期待王老师百忙之中的回复,先谢谢您了! 原则上当然可以直接建立一个分配之后的单元过程,达到同样的计算结果,只是这种手工处理的方式不太方便,例如原始单元过程数据发生变化时,又得重新分配折算一次;或者换用其它分配方案时也得重新计算。 顺便说说分配的问题:对于燃煤火力发电过程而言, 粉煤灰究竟应该作为环境排放、还是副产品? 简化的方法是认为:粉煤灰是废渣(没有经济价值),不需要承担环境影响,因此不需要追溯上游。这样计算完成后,粉煤灰会出现在清单结果中,但对所有特征化指标(影响类型指标)都没有贡献。这种方法称为 分段法 ,适用于无价值废渣的再利用。 但如果粉煤灰有经济价值,就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副产品,应该分摊一定的上游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这种方法称为 分配法 。 分摊的份额大小,一种方法是按经济价值分配(即按电力和粉煤灰各自的“ 价格*产量 ”分配,如上面问题中建议分配2%)。
个人分类: LCA/LCM|44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报随想-7:追本溯源 一语中的—读《科研经费流失是制度问题》
热度 3 sqdai 2013-11-15 05:57
近来,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管理问题成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科学报》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报道和文章, 11 月 11 日 还在“观点”版上发表了五位学者的四篇文章,并配发了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多,如何有效管理资金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版围绕“科研经费分配与管理”的话题,约请科技政策与管理方面的学者进行笔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评审制度和分配模式等问题作深入探讨,以期推动相关的改革。 本文仅谈及其中的《 科研经费流失是制度问题 》(见链接)的读后感。 张碧晖的这篇文章的题目起得好,一语中的,直奔主题,指出“ 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是资源分配的制度出了问题。 ”该文的主要论点有四: ——“ 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低下,本质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忽视科技资源的资本属性,以及科技资源主要依靠行政配置 …… 。 ”因而,从计划制定、科研立项到监督管理、项目验收, 形成了一个长过程的行政管理链。直接导致资源分配分散,项目低水平重复,成果水平低下,乃至学术腐败。 ——“ 只要科技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过度的行政化,必定会带来权力寻租,因而腐败严重。 ”因此,出现资源分配的一些潜规则,违规干预评审、立项、经费分配,“ 导致系统腐败 ”。且对学术腐败事件“ 很容忍,处理普遍过轻,有法不治众的趋势 。” ——“ 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不够,政府转变职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近年来,大学评估的行政化,证明弊端甚多,大量造假几成灾难,专家的评估难做到公平、公正。由政府主导的科研项目评审也是一样,科研经费配置不尽合理, “ 马太效应 ” 无处不在 。”从而,一些名人成了科研专业户,院士成为“香饽饽”,科研经费分配不公。 ——“ 科研经费要靠制度监督和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逐步从过去的‘政府出钱,企业研发’过渡到‘企业出钱、政府补贴’的方式,财政的钱主要应该放在技术服务平台上形成竞争态势。 ”这是本文为解决 科研经费流失问题开出的一个“药方”。具体措施包括: 科研立项要全程公开透明;要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要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包括污点记录;在探索性的研究上,要允许不在 “ 指南 ” 上的偏题、怪题立项。 至于如何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制度,本文没有细说。报纸同一版的另外三篇文章有所涉及,特别是张明喜的文章《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几点思考》讲得较为具体。文中提及,前年,我国财政部和科技部颁布了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个文件(财教 434 号),明确提出,重新将课题经费分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张明喜认为,当前的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渠道;二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增加绩效支出。该文给出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定义:前者指在科研过程中发生与研究直接相关的费用;后者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在《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完善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五个举措,即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间接费用补偿政策;加强间接费用监管;重视科研人力资本支出,落实并提高绩效支出的比重;在厘清政府与科研机构关系的基础上,健全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统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科研领域收入分配改革,建立现代院所经费管理制度。 关于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划分并非新鲜事儿,境外早已有之。 多年前,我到纽约大学 Courant 数学科学研究所访问,我的 host 告诉我,为了从他的科研经费中划出资助我的费用,要另外上缴给研究所资助总额的 55% 的 overhead 费用。 今年我在香港访问期间,特意找来了 RGC (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的 GRF ( General Research Fund )申请书若干份,注意到,他们的经费预算中大部分是人力资本(如聘用研究助理、招收研究生的费用),据我估计,实验型课题中人力资本约占 50% ;理论型课题中更是超过 70% 。然而,却没有听到给课题申请人以绩效工资一说。倒是前些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绩效工资,但做法上五花八门。 笔者认为,增加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比例无疑极有必要;而在绩效支出方面则应慎之又慎,相应的具体细致的规范性条例和细则必须尽快跟着出台,不然很可能成为学术腐败的新“温床”。 总而言之,举双手欢迎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期盼着由此带来我国科技界的重大变化! 写于 2013 年 11 月 15 日晨 【链接】张碧晖:科研经费流失是制度问题 上世纪 90 年代,我在一个中心城市当科委主任,脑子里经常在想一个问题,科研项目如何找最合适的人来做,科研经费如何用在刀刃上?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制度层面的问题,在当时是得不到答案的。这几年,有关科研经费的效率问题,议论得很多,甚至海外也在关心这个问题。 近 5 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实现了每年 20% 左右的增长, 2012 年已达到 10298 亿元,其中财政科技支出 5600 亿元。按照汇率计算,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领先地位。然而,与此相悖的是,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却逐年下降。以科技投入得出的论文产出为例,据 ISI 公布,这两年全世界有 6466 名高引文科学家,其中美国 4127 人, 500~100 人的依次是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瑞士和荷兰,中国仅 39 人。这 39 人中,香港 20 人,台湾 14 人,大陆 5 人,其中还有 2 人在美国进修和工作。我国的科研劳动生产率本来就相当低下,从每万名 RD 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看,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劳动生产率,大致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 1/5 。从每万名 RD 人员发明专利数量看就更低。每篇论文投入的成本却高于这些国家。一些所谓的研究,既不产生新的知识,对企业也没有帮助,大多数研发人员只是在做模仿跟踪开发工作。近年来,不论是中国科协的调查还是财政部门的审计,以及许多个案研究,都说明我国的科研经费严重流失,真正用于科技开发的比例低,而用在开会、出差、接待上的比例非常高。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是资源分配的制度出了问题。 首先,早有学者指出,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低下,本质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忽视科技资源的资本属性,以及科技资源主要依靠行政配置的结果;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问题,本质上是 “ 科技资源 ” 向 “ 科技资本 ” 转型。改革开放已经 30 多年了,但是在科技、教育领域,计划体制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科技领域中以行政手段配置为主导的本质基本未改变,从科研项目、基地建设、科研条件到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均纳入计划管理。计划的制定,通常由政府部门制定所谓的原则、指导思想、优先领域和项目指南;然后从项目申报、审核、评估、立项、检查、中期评估、监督与管理、项目鉴定验收直至组织推广应用,形成一个长过程的行政管理链。由于现行科技投入分为国家、地方和单位几个层次,形成多部门、多层次构成的纵横交织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因而资源分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这些是造成科技投入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其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很少产生具有创造性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也难以推动革命性创新。甚至一些所谓大计划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其次,毫无疑问,只要科技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过度的行政化,必定会带来权力寻租,因而腐败严重。和其他领域一样,科研经费的配置也有不少潜规则:科技经费补贴多少、按多少比例返还,已是公开的秘密;违规干预专家评审、项目立项、经费安排等等,更是行政部门的常态。最近,某省科技厅长和省会城市科技局长双双落马,是这种过度行政化管理导致系统腐败的结果。正如爱因斯坦说的: “ 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 ” 科技腐败是权力腐败的衍生品。现在,在大学和科研单位,最牛的人是能拿到科研项目的,也就是说能搞到钱的人。搞不到项目和钱,科研水平再高也是白搭;能搞到项目和钱,什么都不做甚至没有科研人员都没有关系,可以承包下去。学术腐败和权力腐败结合十分可怕,申报项目时轰轰烈烈,结题时草草收场。一套结题验收的形式走下来,科研单位得到了实惠。行政部门及其官员可以把言过其实甚至子虚乌有的 “ 科研成果 ” 当成政绩。项目承包人和首席科学家有了职务和职称晋升条件。科研投入的不合理,使科研人员忙于拉关系、跑项目,重申报、轻研究,一些科研人员甚至把课题当成 “ 圈钱 ” 的手段。这几年,学术腐败累累曝光,科研人员反映强烈,但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说是 “ 零容忍 ” ,实则很容忍,处理普遍过轻,有法不治众的趋势,震惊全国的 “ 汉芯 ” 事件也只是撤了当事人的职务。如果不能有效整治腐败现象,难于建立起诚信制度,必将败坏科研传统和作风,自废 “ 长城 ” 。 再次,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不够,政府转变职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近年来,大学评估的行政化,证明弊端甚多,大量造假几成灾难,专家的评估难做到公平、公正。由政府主导的科研项目评审也是一样,科研经费配置不尽合理, “ 马太效应 ” 无处不在。一些名人成了科研专业户,常年多个项目,根本不可能亲自研究。中国的院士、 “ 某某学者 ” 为什么成为香饽饽,就是因为能拿到项目,张曙光贿选院士事件揭开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全世界的院士可能都没有中国的院士忙,不少院士据说每年有近百天在飞机上。大学也是这样,有的名校每年几十亿元、近百亿元课题费,效果并不那么好。据对 30 所 “985 工程 ” 院校科研效率的实证分析,政府投入比例 80%~90% 的高校和政府投入 20%~30% 的高校产出论文数和专利数差不多,因为超出科研能力的投入是不会有效果的。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一些不必要权限的退出机制,让科研经费的 “ 主审 ” 从政府官员转移到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评估专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同行评议 ” 。 最后,科研经费要靠制度监督和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逐步从过去的 “ 政府出钱,企业研发 ” 过渡到 “ 企业出钱、政府补贴 ” 的方式,财政的钱主要应该放在技术服务平台上形成竞争态势。科研立项要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要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我曾与科学计量学泰斗布劳温的大弟子讨论过,大学评估要注重学科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评估,而不是放在大学规模、研究生数量上,要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包括污点记录。在探索性的研究上,要允许不在 “ 指南 ” 上的偏题、怪题立项。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科技人员的原始冲动,乔布斯、发明手机的好莱坞演员贝蒂 · 拉姆就是生动的例子。创新有时是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作者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3 年 11 月 11 日 第 7 版(“观点”)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1/284888.shtm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6201 次阅读|7 个评论
对教师考核提出来的一条修改意见
热度 6 lin602 2013-10-26 15:00
周四下午开会,讨论我院教师考核打分的问题,当然细节及其他修改意见就不说了,其中我提出一条: 教授、副教授、讲师按条例考核计分后,各在自己的系列中排队,按统一比例分别切块,得到优秀、良好等,最后以此分配绩效工资。 我随便说了例子,因为我们教授研究生人数多,研究生都要发文章毕业的,刚来的年轻教师研究生人数少甚至没有研究生,因为是工分累加制,年轻人如果与我们年龄大的教师一起按累计分数排队,他们怎么能够排上呢。如果按这个顺序分配绩效工资,那年轻人就亏大了。 教授与教授排队,副教授与副教授排队,讲师之间排队,如果在自己的系列中再排在后面,就相对来说怨言要少了。否则年轻人会说,讲师与教授如何比呢,研究生人数就不一样,课题数不一样,社会上的联系不一样,反正比不过,就不玩吧。 年轻人也要生活,也有自尊心,更重要的是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部分高职称的材料比不过低职称的,但如果分别排队切块,计算下来,肯定对年轻人有利。 我的建议好象赞成的人挺多的,估计能够采纳。 我现在仅仅是普通教师,只有提建议与意见的权利了。呵呵。
361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二战的红利
dongzg101 2013-4-2 23:31
二战之后,美国公认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挖走了欧洲的精英科学家!问题是:“欧洲的精英是源于欧洲的文化”! 由于冷战,大家都忙于对抗!二战的胜利果实其实一直没有开发!今天,地缘政治的争端,基本平稳!不会有太大区域的冲突!小区域的冲突不断! 现在是一个建设的时代! 中国如何从人口大国转型为人力资源强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毕竟,经过了快70年,理论这东西,其实大家都懂!只是派系之争!分账好不好的问题,账目透不透明的问题! 没有朝鲜的冲动,美国没有理由把重心向亚太偏移!其实,咱们也希望美国的注意力转向亚太!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家互相研究透了,就好配合了!
个人分类: 区域经济|2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但愿某院分配办公室要公正些
热度 5 lin602 2013-3-28 22:47
晚上散步遇到其他院一教授,讲了他们院搬到新地点办公室的分配方案,当然还没有动手搬,不过,初步方案部分人已经知道。听他讲一些分配的情况,实在让人不舒服,显示出权的力量。因为还没有搬,方案可能还没有彻底向大家完全摊开,但愿他们能够公平点。 他们现在的办公室现状,我就觉得很不舒服(杞人忧天?)。试想,教授副教授们坐在‘鸽子笼’中科研,是不是思维要敏捷?哈哈。但并不是每个人这样的。 唉,中国高校的权呀!怪教授们心里不平吗?中国的教育与科研为什么落后,你就可以从中可见一斑。 但愿他们的办公室分配方案能够改,如果比较公平,我就删这博文了。但愿我能够删。
27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赠品该怎么分?——请教应行仁老师
热度 9 cutefay 2013-1-8 12:03
今天在水木社区看到一个十大热门帖子是关于赠品分配的争执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可以用博弈论来算出一个公平的分配方法。应老师是博弈论方面的专家,所以想请教一下应老师,这种情况下如何分配更合理? 这个帖子的原文如下: 标 题: 这箱牛奶该归谁?大吵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7 22:04:55 2013), 站内 我最近需要一些资金周转,自己的3张信用卡全刷爆了,只好把bf的闲置的信用卡激活开始使用(只限于资金周转,没有任何生活娱乐消费,还款也是我自己全部负担)。 刷卡三个月大概将能免费得到6箱牛奶(60元\箱子),3件衣服(300元/件)。赠品还没到手,bf就预订一箱牛奶给家人,还有一件衣服给他妈妈。我不答应,大吵一架,在寒风夜晚嚎啕大哭。越想越绝望,觉得bf太没出息了,连gf的赠品都惦记!!!他明明知道牛奶是我刚需,天天喝,一个月24小盒还不够每天一盒。他明明知道我没舍得买过那么贵的打底衫,好不容易有了赠品还要分走。 牛奶和衣服该归谁? 我的一些其他感想:看了这个帖子,我的感慨是“极品总是成对出现”,文中的男女都太小气了,为了这点小事都能争吵。就算分得不公平,其中一方吃亏了又怎么样?情侣之间都计较这样的小事,那还该咋过啊?这个帖子中回帖的大部分人也是类似的看法。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92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博弈3——什么是公平
热度 18 xying 2012-12-27 08:13
世间的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群体中,合作共享着各种资源和收益,这利益的分配奖惩赏罚关系到群体合作的存亡。无论是国际纠纷、社会矛盾、职场竞争、小孩分糖还是夫妻吵架,经常听到抗议是:“这不公平!”寻求公平成为弱势一方觉得理直气壮反抗的诉求。 到底什么是公平?先看一个故事。 张三、李四和王五,哥仨各带干粮出去玩,分别带了两块、四块和六块饼。中午吃饭时遇到一老头,四人分吃了这些饼。老头是大款,聊得开心,走时送了他们六千美元。怎么分配这六千钱,三人有了争议。张三说:“哥们平分了吧。”王五说:“凭啥?平均每人吃了三块饼,那老头三块都是从我那儿出的,小三这餐还是蹭李四的,这六千块得归我。”李四是个领导,大喝一声:“别吵了!王五饼多,拿两千,张三拿一千,剩下归领导。” 你们说哪种方案是公平的? 张三的理由是:人生而平等,咱穷饼少,尽力了。这天上掉下来的横财,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就该平分。这是绝对平均。 王五的理由是:要不请老头吃饭,这外快也不会来,虽然几块饼不值这六千美元,但可以看作投资所得。我承担了白请人吃饭的风险,也该得到意外的暴利。你们也可以请老头,我付出就该我得。这叫机会均等。 李四的理由是:人在集体中,像打架呀,外交呀,组织活动的事都得有人干,要代价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需求和贡献也不同,并不是大饼决定了一切。再说那时小三和我吃了你的饼,老头吃的还是我和小三的饼。个人是短视的,集体要维护的,权威是必要的,坐在什么位置就该得什么待遇,谁坐在那儿都是一个样。这是计划分配。 公平的基本内涵用数学精确表达出来是对称性,就是说这分配方案对相同条件的人,你把 X 和 Y 的名字对调,结果都应该是一样的。对于这个“相同条件”有不同的解读。张三认为只要是人都是相同条件,公平的对称性表现在最终的结果上。李四认为不同的类别需要区别对待,对称性在角色的承担里。王五认为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对称性在竞争的机会上。不管怎样,这三者都有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对称性。不是我满意了才公平,是我如果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也觉得满意了才行。 哪个标准最合理? 有的科普文章认定王五最有理,那是念经济学的,卖的是稀缺资源下最能促进生产分配的学问。资本主义把一切简化成金钱的关系,认为自由经济是天经地义。其实这些分配各有各的道理。如果放在哲学上【 1 】,各方都能说出一番的道理,空对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打”起来了,才落到现实的地面上解决问题。这就是博弈了。 合作的意义在于双赢。其中的利益,它可以是金钱,权势,感情或者赏罚等等目标,各方都要受益才行。公平是合作关系中利益瓜分时,各方都觉的可以接受的状态。如果没有合作关系,就无所谓公平,大家各玩各的,后果自负,谁也怪不得谁。只有合作了,对分配不满意,威胁到合作的关系,这才成为问题。 这故事中,三个人合作聚餐请了老头,有了利益。如果老头只给六块钱,或者大家都是大款,谁都不在乎这份钱,多半笑笑怎么分都行。为什么?这资源不足以诱惑需求,无竞争就相安无事了。反过来,资源与需求相比极端匮乏,人人眼冒绿光,吵得不可开交时,没有一个理由大家都认同,耗下去谁也得不到,大家利益也受损,如果没办法把对方给灭了,只有妥协平分才了事。如果局中人实力很不平衡,谁的拳头硬来维护团体,分配由他说了算,这团体也可能稳定。只有是大家很在乎又可以商量的时侯,大家才愿意遵守能刺激积极性的机会均等原则在这集体中相安无事。所以现实中的分配标准是依能否维持合作关系的博弈局势而定。 1824 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部沃巴什河岸边,建立一个“新和谐公社”,按绝对平均的理想来分配消费。结果这个实验只经历的四年便告破产。原因就是物质还没丰富到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环境也没恶劣到非要抱团才能过日子,愿意多干活多享受的人就不愿与其他人合作了。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除了近一两百年外各国都是君主独裁制。不是那时人傻,没人传播先进思想,不知道为自己争权益。而是这种权威按角色分配的模式,在当时生产力下,对外竞争对内维稳都胜过其他,其他的包括雅典的民主和印度的佛国都只是昙花一现。革命造反改朝换代虽然都以反对不公平为诉求,成功之后大多只是个人之间的财富转换,分配的原则依然不变。只有到了经济发展到旧的分配模式不能在博弈中保持合作关系稳定时,新的模式才会胜出。 认定公平应该是无条件平等的人说:这只是丑陋的现实。只要通过宣传教育,大家觉悟提高努力变革,社会总是从相对公平向绝对公平的理想前进的! 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政府职位是一个稀缺资源,至今还不能保证想进的人都能得到,也不是人人都想到那儿分一勺羹才甘心。所以无法做到绝对平均。各国现在都是用考试成绩来实行机会均等的公平。这时黑人等维权的抗议说:我们处在较低的起点,所以这个竞争对我们不公平。于是美国有了平权法案,学校政府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当亚裔学生也是社会起点较低的少数民族,在这自由竞争中占有较大成功比例时,美国学校提高了亚裔学生的入学成绩标准,以减少他们对这资源的占有率。这是为了减少大众的怨言,政府用计划分配来干预机会均等的公平。你说这是前进还是后退? 按说给国家内各民族做到一视同仁较合理,但中国政府给少数边疆民族比汉人高得多的优惠,美国也给印第安人经营赌博的特许,这是因为一定的局势下如此权宜的计划分配,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对整体的利益暂时的好处更大。是否改变依政治需要而定。 在最讲市场自由的美国,到了经济危机“看不见的手”要坏事的时候,联储局也进场干预市场公平分配,挽救罪魁祸首那些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大印钞票强力扭曲利率。为什么?资源竞争的烈度决定了博弈的局势,从而决定了分配的原则。 现实世界公平是博弈后的一种均衡状态。在动物世界不懂的丛林法则的个体和物种都已死去,留下弱肉强食的公平。在人类社会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甘于社会分配规则的人,大都被边缘化。在人际关系中昧于情势一味固执己见的人多是愤世妒俗的失意人。当理想不是适合形势需要时,这个理想只是反叛的旗帜,改朝换代的借口,并没有真正进步的意义。只有在分配原则不再符合资源状况时,变革才有可能成功。这个变革也并非总是朝着一个方向。 欧洲经历了在教会的统治下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其中一个原因是基督教道德的黄金律“己有所欲,必施于人”,认为自己手持真理心怀慈悲就可以用刀枪剑戟来挽救别人。这仍然是现代西方世界对外的思想方式。对内而言, 17 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他的道德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同中国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教诲。以这个道德观,他创立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洛克和卢梭等人影响至深。公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不是“己之所欲,施加于人”。你在抗议不公平时必须了解这一点。 实际上这三种的公平同时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每人都一样,绝对平均。公司里的员工的工资是按职能分配的,计划分配。到股市赌场一掷千金,机会均等。挣扎求温饱时,决定家庭经济的人得到较高的待遇。衣食无忧时,相互间的尊重平等就不因地位和收入而不同。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仪。所以谈公平要审时度势。当你愤愤不平向老板、家人、朋友抗议时,你要明白这不公平可能只是你单方面的标准。如果你很认真,你必须考虑好与这合作决裂后的得失。这样你才能真正明白你是不是在理。 公平在谁也奈何不了谁时是绝对平均,有权威时按计划分配,在可以讨价还价商量时是机会均等。为什么是这样的?我的权益到底有多少?这是下一篇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什么是公平的起点? / 我们该得到什么? http://v.163.com/movie/2010/11/5/3/M6GOB7TT6_M6GOD1A53.html
个人分类: 科普|12286 次阅读|39 个评论
研究生国奖要宁缺毋滥——兼谈效率与公平
热度 1 liruzi 2012-12-21 19:50
随着科网关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讨论告一段落,我想,大多数单位的评审工作也应该结束了。这次与以往奖励不同,对于研究生来讲,荣誉与财富,都极具有吸引力。毕竟是第一次,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大家都想试一下!至于满足什么要求,大家之前都讨论过,比较复杂,就不多说了。 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一谈国奖准入门槛——效率、公平与宁缺毋滥! 教育部与财政部在综合各院校研究生培养水平基础上,制定名额分配方案,是为初次分配;各院校拿到名额,制定各院系(研究所)名额分配方案,是为再次分配;各院系拿到名额之后,制定院系内部分配方案,是为三次分配。大家都知道,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场调节,注重效率,但要兼顾公平,这是我们国家实行的路线;而二次分配与三次分配,则更要注重公平。 根据经济学原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凭各院校实力,虽然这个实力有不公平的体现,但还算是近似完全竞争市场啦),依靠市场进行分配,是完全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效果的,即实现效益最大化(科研成果);而一旦政府开始干预,朝着公平的方向努力,就不可避免的对效率产生伤害(公平自然重要,但要看我们追求的是啥)。 这样,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当名额分到各院校时,就像是到嘴边的肉,没有人愿意不理吧 ?但当名额一旦由院校分配到各院系(研究所),再分配到个人时,就变成了到嘴里的肉了,谁都不想吐出来 ,并且,上级也没有指令吐出来! 由于是按照研究生培养质量来进行初次分配的,所以, 各院校的研究生整体水平可以看作“同质”的 。但当名额具体到各院系(研究所)时, 研究生还是表现出较大“差异”的 ,毕竟存在比较强的学科与弱势学科。由于要做到公平,就难免在强系与弱系之间进行多多少少的权衡,也算是可以的,毕竟各院系的实力大家还算认可。可是,当名额在院系所内部进行分配时,由于有的老师多带研究生非常优秀,而另外老师多带研究生次优秀,但同时又要更多考虑公平,就不可避免出现评选结果参差不齐(就不用良莠不齐了!),这样无疑是对优秀者的伤害,更是对次优秀者的包庇,也是 对资源的浪费——市场失灵,政府也失灵 。 毕竟我们追求的是科研质量的提升。 研究生国奖是为鼓励研究生,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而设立的,出现这种情况,无疑是很消极的,那么如何规避这种情况呢?我想,可以制定一个原则—— 宁缺毋滥原则, 在考虑到效率、公平的同时,要坚决宁缺毋滥。那么怎样来进行设计呢?我想了一个,大家来看: 首先,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各院校每年的名额初次分配是可以浮动变化的,如果从上一年的评审结果看到研究生科研成果有提高(高于以往平均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给予名额奖励,但不会太多(根据情况最好在 10 个左右) ; 如果从上一年的评审结果看到研究生科研成果还可以,但根据宁缺毋滥原则,没有将全部名额用掉,那么,可以将此名额自动滚入下一年的名额中累积(类似于体育彩票奖池),但该累积不可以连续超过两年 ; 若在上一年的评审结果中,看到研究生成果差异很大,有“滥竽充数”之嫌疑,要警告,并且坚决减少下一年分配名额,初犯可以减的少一些,再犯重罚 ! 但是,要想上面的设计能够实行,还要靠最重要的第一关,就是准入门槛的制定。我想,具体可以将成果质量(例如 sci 、 ssci 、中文核心、科研项目等等)准入详细到二级学科,甚至以下。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数量取优。当然,更细则的问题(如影响因子等等)就可以按照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我只是抛砖引玉,或许教育部与财政部早就想到这个问题。还请各位科网专家来提建议。我想,研究生国奖是为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而设的,不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要做到宁缺毋滥!这不仅仅是花掉纳税人的钱,更是伤了纳税人的心呐! 当然,研究生国奖,到底能不能真正提升科研水平不谈,但论文所在期刊质量与论文数量肯定会有所提高。 PS:不知道是我这里的网速慢,还是科学网的服务器问题,刚才第一遍没保存上,又默写了一遍 !
个人分类: |282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管理者
热度 1 fqng1008 2012-10-30 15:10
狮子让一只豹子管理10只狼,并给他们分发食物。豹子领到肉之后,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给了10只狼 。 这10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虽然一只狼打不过豹子,但10只狼豹子却没法应付了 。    豹子灰溜溜的找狮子辞职。狮子说,看我的 。    狮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    为了争夺到大点的肉,狼群沸腾了,恶狠狠的互相攻击,全然不顾自己连平均的那点肉都没拿到 。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人类的绩效工资吗 ?……    第二天    狮子依然把肉分成11块,自己却挑走了2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    10只狼看了看9块肉,飞快的抢夺起来,一口肉,一口曾经的同伴,直到最后留下一只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末位淘汰法吗 ?……    第三天    狮子把肉分成2块,自己却挑走了1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    群狼争夺起来,最后一只最强壮的狼打败所有狼,大摇大摆的开始享用它的战利品。狼吃饱以后才允许其它狼再来吃,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敬的服从它的管理,按照顺序来享用它的残羹 。    从此狮子只需管理一只狼,只需分配给它食物,其它的再不操心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竞争上岗吗 ?……    最后一天    狮子把肉全占了,然后让狼去吃草。因为之前的竞争,狼群已经无力再战了,于是只好逆来顺受 。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和谐社会吗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发现了一个骗局
热度 2 lzuzhp06 2012-3-23 20:55
如果考你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什么,陷入脑海的便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什么是“按劳分配”?无非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我认为这句“按劳分配”仅仅适合普通农民。 我出身农村,80后的我经历了,中国“农业向工业输血”以及“工业反哺农业”两个重大的变革。“农业向工业输血”发生在建国初期,那是中国的工业极为落后,又不可能像苏联那样进行工业革命,要发展工业就需要钱,但是钱从哪里来?农业。具体点就是农民的血汗钱,怎么从农民手中拿这部分钱呢?粮站、粮所。那时候,农民地里种的粮食是不准随便买卖的,你要卖只能卖给粮站,定价权也归粮站所有。也就是,粮站说你的粮食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比如说一斤小麦国际市场价是1元/斤,在国内就是6毛/斤,成本5毛/斤,从1斤小麦中国家拿走4毛钱,农民仅仅赚1毛。这就是为什么,农民那么累却始终不富裕的原因。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有1080人,但是到初三毕业已经只剩三百多人,有一大部分是因为经济问题上不起辍学了。你是不是不相信啊,9年义务教育都上不起?不信,就问问你身边的人吧。 但是,在农村“按劳分配”的制度确实很现实的,你勤劳、能干,你收获的粮食就多,当然通过粮食赚得钱也多,日子也就好过点。 现在,我在读研究生,我就在想“教授工资一般比副教授多,副教授的工资一般比讲师多”,将来毕业进入公司,经理一般比副经理工资高,副经理一般就比普通员工高,为什么?难道教授、经理都是非常勤劳、能干的?不是的。他们的分配制度是“按职位分配”而非“按劳分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的所得与你的付出不成正比,而有可能成反比了。你当研究生做项目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那个累啊,可怜就那么一点劳务费(你对自己产的“粮食”没有定价权),其他钱干什么去了?“农业反哺工业”了,有人拿这部分钱去买房、买车、买股票,不过你也别眼红,将来你也可能成为这种人的,付出很少,却收获丰厚。 终于有一天, 你感觉太累了,认为自己理应多一点物质上的奖励,你向你的“上级”反应情况,却得到这样的答复“你们通过做项目,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就没必要在乎那点钱了”,是啊,跟延期一年的损失相比那点钱确实不算什么,但是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农民工向包工头要工钱,包工头说“我让你干活,帮你锻炼了身体,你还向我要钱?”
35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乎社会安康的两个数字:5% vs. 50%.
热度 12 SNPs 2012-3-21 07:37
在美国,5%最富有的人们拥有社会50%的财富。 还是在美国,5%的患有重病的病人消耗掉社会50%的医疗资源。 这两组数据看上去是不相关的,可是都反应着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难题: 如何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和资源? 当少数人占有了半数的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摆平? 且慢,在动手改革以前我们不妨问几个问题:这个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很普遍?它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分布情形又是如何? 历来,财富分配的不公都是革命或造反的源头。可是不公到什么程度才会导致社会底层的反抗?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不公上限是多少?一个体制能够自我矫正的能力如何?是否是两极分化到了一定程度就积重难返? 或许,解答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不在社会学领域,而是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以前 写过一篇博客 把社会财富分配和免疫租库多样性进行了联系。就好比工程师经常通过观察自然得到机械设计的灵感一样,搞社会科学的也应该能从自然科学中找到灵感( 比如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的一个尝试 ,用生物遗传学来解释文化现象)。 人的免疫系统有上亿个独特的T细胞,就好像世界上有十三亿人口一样。每个细胞的生存都需要该细胞体现出一定的功能(比如能够清除某个病原体,或者消灭癌变细 胞),越是功能强的细胞得到的资源也越多(得到复制的机会)。当机体的整体资源有上限的时候,某个细胞的无限占有资源就会对机体的整体健康造成威胁。这, 就相当于人类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了。 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健康的社会一样,能够通过免疫调节来平衡对资源的占有率,也能够根据需求反馈及时 地调整资源分配。我们最近的免疫租库研究表明,健康人的免疫租库多样性比病人好,也就是他们对体内免疫力资源的分配比较平衡,没有那些T细胞因为过渡表达 而占有太高的比列。相反,肿瘤病人,自身免疫疾病的病人都有免疫租库多样性的下降。这也和人类社会一样,两极分化超过了临界线(癌症)就难治愈了。 那么,这个临界线到底在哪里?如果5%的富人占有50%的社会财富不是最佳值的话,什么数值才是最佳的?10%?30%?绝对的均富就是50%的人占有 50%的社会财富。可是那很可能是均贫,而不是均富。让少数人富可能是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可是,这个最佳值是多少?这个(在正常人体免疫系统的)最佳数值 我们已经得到了,论文正在写。可是这个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个发现是否能够延伸到社会科学当中去?是否能够通过类比,把最佳机体健康指数转换成一个社会稳定 系数? 单单知道了这个“社会稳定系数”还不够,还要知道它为什么是最佳的,如何保持的,如果有了偏差如何纠正等等。还有,机体是如何调整 的,社会又该如何调控?是法律?税收?政策?如果有自然科学的一些数据为依据,是否有助于社会政策的出台?自由的市场经济很像自然界的“竞争”“选择”, 人们希望自由的市场经济能磨合出一个最佳的“社会稳定系数”来,可是真的是那样吗? 通过实验来找到规律也是自然科学的强项,而实际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各种社会制度都是人类的某种“实验”。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的各种实验周期更长,代价更高。如果能通过自然科学找到一些提示,或许人类就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通过免疫组库多样性的研究,尤其是通过比较正常人和各种病人免疫组库多样性的差别,或许我们就能找到最佳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分配原则?
个人分类: 免疫组库新领域|61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财富的急剧产生与分配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2-2-24 21:51
近日,我时常琢磨这个问题,为何中国现在有些那么多的富人,他们会突然变得那么富有:他们开名车,住别墅,养2奶,奢侈品,哄抬物价...... 把中国这块地方这些人当作一个体系,外界和它有资源(人力资金等)和商品的交换,当然还有光合作用直接间接地提供能源。几年下来,这个体系发生了巨变,和它交流的外界获利了,民众的生活水准普遍提高了,但是财富更加相对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上。 哪些因素又促成了这些结果? 更主要的问题是,那些财富从何而来? 首先,这显然是大家劳动的结果。十多亿人口,除去老弱病残,还有懒鬼和贪官,那依旧是个巨大的劳动大军。这些人不努力工作,再怎么整也整不出财富来。而且,很多人是加班加点地工作,这样财富的积累便加速了。这是简单的能量守恒定律。 其次,财富的分配严重不平衡不合理。广大劳动者的价值被大大地低估了,但是他们很少能主观地感受到。相反,他们往往由于得到的报酬多于以前而容易得到满足,很少会去想象老板的剥削是否也加剧了。 这里的劳动者很可能包括大量的高收入人群,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创造出西方发达社会同等的财富却得到相对更少的报酬。多出的剩余价值显然被少数人如暴发户和打点暴发户的人(即官僚)赚去了。让人吃惊的是,这种分配竟然是如此的静悄悄。 最后,环境被严重地剥削了。过于高速的发展让环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成为难题,因此表面上财富如潮水般地涌现,而潜伏的代价将迟早要偿还,不过受牵连的却是整个社会,最不可能的受害者便是那些暴发户和打点暴发户的人,因为他们早晚是要离开这片他们榨取过的土地。。。。。。 虽然有十几年脱离了这个社会,但是细想一下,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6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 楼市 南稳北降
dongzg101 2011-9-24 05:03
规划未出房价“先行” 广州南沙楼市应声上扬 2011年09月23日 10: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张艳红 林小昭 字号: T | T 155 人参与 5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虽然人们买房的态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谨慎,但任何政策上的风吹草动,还是很容易将房地产市场中的炒作行为调动起来。 广州市南沙区楼市,就在整个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场规划调整所推动的上涨行情。 南沙楼市一枝独秀 房地产市场传统旺季“ 金九银十 ”已经来到,但全国一线城市受限购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场出现新的动向。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北上广深四城的房价涨幅持续收窄,至7月,出现全部停涨的现象,为最近3年来的首次。8月,四个一线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不含保障房再度出现集体停涨。 不过,广州南沙一个区域的房价,却在此期间出现异动。截取广州市房地产官方网站 阳光 家缘网签数据显示:8月的第一周,南沙区总共成交了95套,均价为8223元/平方米,但到了最近的一周(9月14日~9月20日),成交量上升为160套,均价高达9980元/平方米,上涨了两成,直逼万元大关。而距离广州市中心更近且配套成熟的番禺区,平均房价也大抵如此。 近一个月(8月22日至9月20日),南沙楼市成交732套,均价9437元/平方米,成为广州各区中,成交量和价格近期涨幅最突出的区域。 楼市升温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也开始转暖。过去连续几年频繁出现土地流拍的南沙区,越来越受开发商瞩目。8月8日下午,广州迎来今年下半年卖地的首个小“高潮”,南沙区一口气推出5幅宅地。但这一次,流拍没有再度发生。 这场土地出让还是吸引了超过10家房地产商到场,两大房企 碧桂园集团 和 保利地产 (600048,股吧)更是针锋相对,争夺土地面积最大的5号地和商住两用的4号地,最终 碧桂园 以总价13.7亿元揽下南沙两块优质地块。 规划升级 南沙楼市的逆势上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几个月来南 沙发 展的重大“利好”。 曾经被视为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同等重要的广州南沙新区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 南沙地处粤港澳的几何中心,水路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有深圳、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江门等14个大中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南沙是广州唯一临海的区域,有25公里长的海岸线,是珠江口上的天然良港。 梳理南沙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发展定位和规划曾经历了几度变化。上世纪80年代,霍英东先生设想在家乡番禺的东南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海滨小城,一直到90年代,南沙仍主要定位于以港口码头为中心,发展临港工业、物流运输业等。 至2000年,广州产业发展开始“适度重型化”,一些重化工业开始布局在南沙,特别是2006年,总投资500多亿元的中科合作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基本确定落户南沙。但由于环评方面的影响,最终该项目和原本计划迁建南沙的广钢项目均先后从南沙移至湛江。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在南沙的布局被弱化,而 现代 服务业得以突出。 南沙的发展对广州乃至整个广东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在今年全国“两会”明确指出,广州南沙新区开发、深圳前海开发、珠海横琴岛的开发都写进“十二五”规划,相当于摆下了三个棋子,这也将是广东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的平台。汪洋还指出,要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 今年8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广州市在北京联合举行“广州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发布及研讨会,提出广州南沙新区的总体战略是,用40年左右时间,将广州南沙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并且提出用40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香港,届时南沙新区人口稳定在240万人左右(去年人口普查登记对象30万人左右),经济总量达到18000亿元人民币。 课题组执行组长、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指出,从战略定位上看,宜将南沙新区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南沙要放在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最近批复的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战略作用、目标定位和争取的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向这些先进地区看齐。 而这只是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按照计划,下个月广东省最高层将在南沙召开以“打造新广州”为主题的现场会,提领南沙的发展。届时南沙的新一轮建设将正式拉开帷幕。 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作为国家级新区,目前早已成为国内外的经济枢纽和重要增长极,而一旦南沙在不久的将来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凭着独有的地理位置与政策优势,南沙的潜力无限。近期某著名地产商在广州地铁里打的楼盘广告,就以社科院在京发布了南沙新规划,南沙将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等为卖点吸引买家。 炒作仍在持续 “南沙是珠三角一体化,也是广州南拓的重要区域,基本上市场各方都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合富置业首席市场分析师龙斌告诉本报,今年以来广州各个区域比较平稳,只有南沙上升明显,“这也是特定的发展阶段的结果。”他认为,未来南沙的房价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今年以及明年都会是市场的热点。 有业内人士甚至乐观表示,未来南沙的房价将会看齐番禺。 不过,在广州市社科院研究院彭澎看来,南沙现在房价的上升主要是在“炒概念炒规划”,过一阵子可能就会冷却下来,因为 珠江新城 才6平方公里,都开发了那么多年。南沙面积那么大,达到几百平方公里,要开发建设起来,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南沙短炒可以,如果要炒长线要有够好的耐心才行。短期内几个月、一年半载还行,因为目前定位还没有确定,还有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等总要有一年半载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可以炒,但南沙真正的高速发展期可能要在七八年以后。”彭澎说。 “十年之后是有可能,但大家有这个耐心么?”龙斌也认为,南沙达到番禺的水平,还需要较长时间,“但过万的话,一两年内就会实现。” 在不少专家看来,目前南沙基础设施、教育配套设施、医疗配套设施、商业配套设施方面都比较缺乏。不少在南沙工作的公务员都更愿意住在主城区。而公共交通设施的缺乏,让到南沙置业对广州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南沙距离广州主城区在80公里左右,只有一条“最慢”的地铁和一条高速公路连接。 “每次进城去相亲,来回就要三个小时。”在南沙某中学工作的一位29岁女教师“抱怨”说,相亲时经常会因为对方觉得南沙距离远而放弃。 彭澎指出,南沙目前的配套仍相当不足,要取得快速发展,只有一条地铁线和一条高速公路是不够的,而一旦定位规划明确,路网和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很多都要调整,“这个调整和建设肯定不是两三年之内的事情。” 他认为,目前南沙具体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仍未出炉,至于之前专家提出的将广东行政中心迁移至南沙的建议目前也不大现实,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亦要经过一番努力,“所以南沙要成大气候,可能要以十年周期来考虑。” 相关新闻: · 南沙要扩至803平方公里 新城初定规划形成 · 南沙新区扩容至803k㎡ 或与广州市中心形成双中心 · 越秀地产:“南沙楼价过万是迟早的事情” · 广州南沙一周内房价涨近10% 新房价破9000元/平 · 广州番禺三镇或将率先并入新南沙
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休息
热度 1 liuxianxiang 2011-9-22 19:18
今天中午,和一个刚从芬兰留学回来师弟聊天, 他说在芬兰那边他感觉特别舒服,他们博士上班时间准时到实验室,下班时间准时离开, 晚上和周六周日都是自己的休息时间,然后去参加各种活动,和朋友聚会、交流。 每天生活都非常的丰富多彩,结果是工作也做好了,玩也玩好了,生活很轻松。 联想到自己工作,别人都说我好忙,我自己也觉得很累,可是又不知道忙出了什么,累出了什么, 结果是自己的身体和身心都不如以前健康快乐了,每天有空余的休息时间都是睡觉和想着生活的压力。 今天聊到这个工作时间问题,我结合自己回顾了一下,发现自己的事情都没安排在合适的时间, 比如上班时间有时就上网聊天,看新闻博客,或者有朋友来访就聊天没个时候, 所以就经常把工作时间该做的事情拖到休息时间,有时晚上还在办公室看文献,改文章…… 回去就睡觉。 想来想去,时间分配方式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影响极大。 我们很多人,尤其是搞科研的,整天可能就在实验室瞎忙,而忽略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忽略了应该陪伴家人的时间,忽略了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休息,其实你发现,你的时间不会比加班的人少哪去了, 只要你提高工作效率,你会感觉你的工作时间已经绰绰有余了。
46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绩效与薪酬思考之三:技术绩效、价值绩效与全面和谐分配法
hrm001 2011-8-2 03:16
/// 本文章需要不断完善。本文为原文,其内容保持初撰状态,除用红字注解部分外,未做任何润色修改。未注解观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请自行鉴别。 原文首发 : 价值中国网 2010-12-23 文章链接: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67510.aspx —————————————————————————————————— 一、关于绩效 1 、技术绩效。 是指与岗位技术如生产技术、研发技术、销售技术、管理技术等各项专业技术的运用紧密相关而取得的工作绩效。对技术绩效的衡量以相关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KPI )为依据,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明确相关指标的范围、评分权重、目标值和质量衡量标准,对实际工作的履行情况进行绩效评分,评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得到评分结果,将其除以 100 转化为绩效系数。 2 、价值绩效。 是指在技术绩效考评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战略需要角度和各岗位支撑企业战略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出发,结合相关岗位在岗位价值评估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各不同岗位的绩效价值,用综合绩效系数乘以价值绩效基数(简化处理可以用能反映岗位价值差异的该岗位的月度基本工资 /100 表示),即得到某个岗位的价值绩效数值。( 注:1.以上关于2种绩效的分类为本人定义;2.“按价值绩效分配”应当视为是对“按绩分配”的正确理解,因为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得分,一般是不可比的,如果要进行同一化量分,那么这个基础工作量十分巨大;3.为什么要定义“价值绩效”?起初用意是为使“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分配计算公式在“绩效”的适用上得以扩展。该公式中的“绩效”可以是一般而言的、不带价值意义的“全部当期绩效”、“指定当期绩效”、“累积绩效”、“累积指定绩效”、“对往期与当期绩效,或个人岗位绩效与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其他员工绩效等关联因素进行加权计算而得到的综合绩效”等,即“技术绩效”。也可以是带上了价值意义的、有含金量的绩效,即“价值绩效”。这样,在具有不同性质和价值的绩效间,才有可比性。如此,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可以更加扩大;4.近期研究对原模型公式中的“绩效率”计算,采取了针对实际而简化绩效计量的做法,提出可以用“绩效股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html 替代“绩效率”,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加符合“对象股份化动态激励理论”(理论)和“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工具方法)的“股权”称谓:岗位股、期初动态股权、当期绩效股、当期贡献股、期末动态股权 。 ) 3 、两种不同绩效计量方法的比较。 技术绩效是传统绩效所衡量的对象,价值绩效是基于传统绩效评价所得到的结果不可比的实际困境而进行的绩效计量理论方面的创新。不同之处是:技术绩效的评价结果为绩效分数或绩效系数,由于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其结果是不可比的,而价值绩效在计量上由于考虑了不同岗位在绩效价值方面的差异,其所得到的结果是可比的,可以直接作为现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计算的依据,也可以将该值代入涉及绩效变量的相关薪酬管理数学模型,用于相应收入分配项目的计算。 二、关于企业收入分配 (一)传统分配方法 本处结合猎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万通股份有限公司和王小刚《让年终奖发得更精确》中的案例公司的情况,作一传统分配方法的归纳。 1 、岗位价值评估。 一般用要素计点法。如猎人投资的岗位价值评估。 2 、依据评估结果,对各岗位进行分级。 3 、设计基本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的等级结构。 依据岗位价值评估及分级结果,确定不同岗位级别的工资标准。如猎人公司薪酬原则包括: 1 )普通职员( 1 级):人才市场供应量较大,薪资要求不高 , 公司对于岗位的要求不高。定薪原则:低风险,低回报。 2 )中层经理及专业类职员( 2 级):公司对此类人才的岗位要求较高,人才市场竞争较强,个人薪资要求较高,是公司需要吸引和保留的人才。定薪原则:中偏高风险,中偏高回报。 3 )高层经理( 3 — 5 级):岗位对公司的影响重大,公司对岗位的要求很高,人才市场紧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 是公司需要重点保留和激励的人才。定薪原则:高风险,高回报。猎人公司的基本工资等级结构如下。 万通公司各类各层岗位的工资结构(下限 0.8, 中值 1.0, 上限 1.2) 如下。 4 、确定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 按分配总额的确定方式和分配流程的不同,王小刚认为可分成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本人认为,开放式方案适用面有限,因为预先不能确定总的分配额度,也就不能很好控制薪酬总额,这对于很多讲究成本效益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个设计缺陷,本处不予采用,但由于王小刚两种方案中的绩效系数计算方法不同,所以,本处综合封闭式与开放式方案,做一统一归纳,并与全面和谐分配法做一比较研究。 步骤一:确定企业奖金额度。 第一种方式是采取企业的利润为基数,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分享总利润的一定比例。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累进分享比例的方法,即规定若干个利润段,在不同的利润段采用不同的分享比例,利润越高提取比例也越高。某公司规定利润额的达标值为 300 万, 300 万利润以内分享比例为 6% ,在 300 万到 800 万之间分享比例为 12% , 800 万到 1500 万之间的分享比例为 16% , 1500 万以上的分享比例为 22% 。 步骤二:确定企业各部门奖金系数。 部门奖金系数=部门战略贡献系数×权重 + 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步骤三:确定部门奖金额度。 部门奖金=企业奖金×(本部门员工基本工资之和×本部门奖金系数) / ∑(各部门员工基本工资之和×各部门奖金系数)。 步骤四:确定员工岗位绩效系数。 1 、根据定量与定性考核指标,得出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 2 、按照 20% 、 70% 、 10% 的比例来界定员工绩效等级分布; 3 、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超出期望的员工,岗位绩效系数为 完成期望 , 基本完成 1.0, 需努力 ,变动幅度为 0.1 。 步骤五:计算员工奖金分配系数。 员工奖金系数 = 公司绩效系数×公司绩效权重 + 事业部 / 职能部门绩效系数×事业部 / 职能部门绩效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岗位绩效权重。 步骤六:将部门奖金包分配到岗位。 员工奖金=部门奖金×(员工基本工资×员工奖金系数) / ∑本部门(员工基本工资×员工奖金系数)。 (二)全面和谐分配法 1 、名词释义。 全面和谐分配法( 注:以“对象股份化动态激励理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vwcz.html 为理论基础,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html 为工具方法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收入分配方法的新分配方法。它两个最大的特征是效果全面化,在保证高效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和谐。具体讲,该分配法有如下新特点: 一是分配思想集成化、有机化、统一化。 对不同的收入类型采用同一种分配标准,如将传统收入分配法下基本工资的决定要素如职务、技能、资历,和传统分配法下绩效工资的决定要素如业绩,再加上一个新的报酬要素“历史贡献”,把它们有机揉合在一起,既可适用于基本工资,也可适用于绩效工资。 二是分配方法模型化。 要把各种不同的报酬要素有机揉合到一起,并作用于不同的收入分配类型,采取传统方式显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而要建立起能同时反映以上多种要素的数学模型,以用于分配计算。 三是分配效果全面化。 传统的激励方案的效果过于单一,比如要么是短期的,要么是中长期的,短期激励方案的效力持续性差,没有中长期效果,而中长期激励方案也没有短期效果。相比之下,全面和谐分配法不仅能做到一些传统激励方案也有的“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功效,在系统联动机制的设计上,方法更为温和,强调自动管理,更富有人性化;特别的是,更还具有传统激励方案所没有的“短期与中长期激励约束效果并具”的优点。 四是利益兼顾多元化。 传统激励方案往往在设计时缺乏整体性考虑,由于分配思想的不统一,对不同的收入类型往往采取的是两种极端的分配设计思想,要么是完全不同,要么是互相渗透,且以其中一个为主,前者属管理的极端化导致员工行为的极端化,员工对分配不能产生公平的认识,在行为上重数量不重质量;而后者常常导致一碗水端不平,照顾了这个忽视了那个,比如在分配当中可能权力的影响仍然很大,真正的贡献并不能完全得到薪酬价值上的肯定。以上的结果所反映出的就是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并不是良性融合的,各方的利益还没能得到很好的公平的兼顾,相关的积极性还不可能完全地调动起来。而全面和谐分配法则克服了这方面的缺点,无论是在绩效管理还是在收入分配上,有更多的具体的机制设计尽力保障了企业中人与人的利益是一体的,从而使高效与和谐兼顾。 2 、与传统分配方法的比较。 传统分配方法的一个特点是将收入总额分成不同的几块,然后每一块按一定的标准(一般是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一般不同收入块的分配标准即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形成差异性的收入分配的架构。由于每一块的分配标准不同,标准背后的管理思想也自然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不同收入块的分配指导思想的差异,这在一些时候影响了总体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再就是对具体收入类型相对单一的分配思想还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基本工资的按等级分配会使工资失去激励效力,同一级别的员工在能力和实际贡献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是固定化的等级工资制以保健的名义而忽视了这种差别的客观存在,它对所有员工短期和长期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在这种固定化的等级工资所占的比重越大时表现得愈加明显;绩效工资按业绩分配容易导致个人在绩效目标的确立上和实现绩效的方法上急功近利,以及忽视对同事的帮助与团结,甚至形成复杂不良的职场政治关系,此外,对部门和公司的利益也缺乏关心,等等。 针对上述对具体收入类型的因收入分配标准单一而导致的问题,目前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也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案。 比如,以宽带薪酬为指导思想,将职务等静态报酬因素与业绩( 注:各期累积绩效与当期绩效 )等动态报酬因素融合一起( 注:本人对宽带薪酬的有关认识与观点。 1、2011年7月11日本人微博: “ 宽带薪酬可适用基本工资(职位、技能)动态设计。其区别传统的2个重要特征是:宽带薪酬相邻两个薪等有叠幅,同一薪等如何取薪视当期业绩而动态变化(年终结算多退少补,或延至下期兑现,具有效期);传统模式在同一薪等没有区间变化,仅有一个薪点,相邻薪等无叠幅 ” 。 2、2011年7月29日本人微博 : “宽带薪酬适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分享工资各类型,及薪点制方案。把按初始地位分配(由上述7大因素决定薪酬类型的等、级、档)与按绩(当期)分配相结合,是宽薪设计方案相比传统的进步,对各级别、工种、岗位和人员所客观存在的分配矛盾有缓和作用。宽带也可设计成类模型的薪点股,但仍存重大不同。” ),用于对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改进,但是由于与全面和谐分配法相比,报酬因素仍然少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贡献”,( 注:1.由于宽带薪酬设计方案有多种,形式繁简不一,效果多少不一,原观点并不严谨。2.新观点参看本人2011年7月29日微博条文:“将宽带薪酬思想融入薪点制,并股份化变成薪点股,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相同在于:适用工资类型同;报酬因素都有别传统,有静有动、有缓动有速动;不同在于:不同部门绩效评分一般不可比,而同一化工作量很大,若简约计量,前者累积绩效以可比绩效股为增量,后者以贡献股(发行、分配)为增量,效果相差显著。”3.关于岗位股率、期初动态股权率、当期绩效股率、动态分配率、贡献股分配率、期末动态股权率等定义,参见本人文章《什么是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html ) 导致激励效果仍然不全面,对利益的兼顾也不能做到很好。 比如, 为增进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互容甚至互融,现有的方法可以将绩效工资分配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对基于岗位职能计算的绩效系数(岗位绩效系数)予以改进,使其能够兼顾到企业、部门、下级和个人岗位绩效各方面因素,即改“岗位绩效系数”为“综合绩效系数”( 注:1.一个设计比较全面的“综合绩效系数”计算公式请参见本人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q2pd.html 。2.本处提及的绩效工资计算方法为本人所定义的“标准系数法”,包括2种:“标准系数法(适用对定额内绩效的计量)+计件(或计分)法(适用对定额外绩效的计量)”、“标准系数法(对绩效进行计量时不区分定额内外)”,第3种方法是“计件(或计分)法 ”。以上3种方法的实质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具体计算示例参见本人在研的《绩效与薪酬管理》课件,但目前尚未公开发布 ),那么还是有较好的积极作用的(采取加权法设计其计算公式,权重大小可以反映不同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但是,固然综合绩效系数有一定作用,它的这种改进源头还是只来源于绩效方面,还没有从薪酬自身寻找能否得到改进的源头,这一点与全面和谐分配法相比,还是有欠缺的( 注:全面和谐分配法应用于特定的分配对象,其10大管理效果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 html )。 其他 动态化的分配激励设计方法,典型的还有: 动态股权制分配方案、价值中国网的动态股权分配激励法等。对其效果如何及与全面和谐分配法的比较如下。 3 、全面和谐分配法的方案设计。 ( 1 )划分分配群组。 领导和领导一起分配,组成管理群,按高层、中层、基层分成相应分配组;员工和员工一起分配,组成员工群,按所属部门的不同分成相应分配组。 (如此划分的意义参见前文《绩效与薪酬思考之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nq9p.html ) ( 2 )价值绩效的计算 1 )员工分配组的价值绩效分值计算 ①事业部下辖部门的员工 价值绩效分=员工加权绩效系数×价值绩效基数 = (公司绩效系数×权重 + 事业部绩效系数×权重 + 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权重)×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②事业部制下的总部部门或非事业部制的部门员工 价值绩效分=员工加权绩效系数×价值绩效基数 = (公司绩效系数×权重 + 职能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权重)×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2 )管理分配组的价值绩效分值计算 ①综合绩效系数采取连乘法计算。 价值绩效分=∑ ( 直接下级的绩效系数×下级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②综合绩效系数采取加权法计算。 价值绩效分= ×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 3 )确定分配计算模型 1 )关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在此,我们选择“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来作为分配计算的数学模型。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基本分配计算公式为: R n = R n + ( P n / ∑ P n – R n )× r ,或者表达成: R n =R n × (1 – r) + ( P n / ∑ P n )× r 。前者是个增量式表达形式,基本结构是“基数 + 增量”;后者是个加权计算的表达形式,基本结构是“ A 1 × r 1 +A 2 × r 2 , r 1 +r 2 =100% ”,常见于管理学模型中,但不同的是本式 中 的参数有特殊的管理涵义。其中 , R n 表示 动态分配比例 , R n 表示 动态股权比例 , P n 表示员工 当期价值绩效 , ∑P n 表示所有员工 当期总价值绩效 , r 为贡献分配率( 0≤r≤1 )。这里面的 R n 是最特殊的,是动态分配股比例,一般情况下其值于每期都会发生变化。 2 )关于动态分配股。 “动态分配股”之名取得是薪酬股权化之意,即以股权化的方式来处理薪酬分配及管理问题。它用于分配有四种方案,请注意这些方案在所拥有的股份类型与所适用收入类型方面的不同。 ①股份类型是全部实股,适用的收入类型是全部红利分配。 如某集团下辖 A 、 B 两个事业部,这两个事业部的总经理均拥有集团分配的相同份额的实股,两个事业部的绩效也可能相差很大,但关于红利的计算在股份分配前事先就达成了协议,就可以用该模型来分配。分配方法 1 :在股权实施的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比如只限于集团总经理与几个事业部总经理,总经理按分配的股权比例单独分;事业部总经理一起分,则可直接依据公式,计算时利用两个数值:一是股权比例,二是可量化可比较的绩效比例,如按一定方法计算的可归集到事业部的管理利润占总数的比例,这样计算出动态分配率,用事业部总经理的动态分配率乘以可供该群体分配的利润总额,即得到实分得的红利数额。分配方法 2 :用全面和谐分配法分(详见上下文)。在上述两种分配方法中,几位总经理按事先公布的转增比例将一定的计算出的红利作为新的股权投资转为相应的股份,那么转增后他们所持有的实股数量和在整个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均会发生动态变化,他们现在拥有的新的股权比例就是 R n 。 ②实虚混合,适用于部分红利。 股份类型是从实股持有者所持的实股份额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实股,乘以动静平衡系数(一定的倍数),作为固定值,再加上每期动态计算出的虚拟股份作为增量,这部分倍数化后的固定的实股基数与各期增加的虚股混合计算动态分配股,其比例就是 R n ;或者是,所划出的一定比例的实股不乘以动静平衡系数而直接作为基数,每期计算新增的虚股时,不按该收入类型(如基本工资或绩效工资)的全部所得计算,而只取一定比例,以便将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的变化幅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适用的收入类型:该部分实股所能分配的红利。分配方法也有两种,同上。 ③全部虚股,适用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相应地,记录虚股的帐户也分成两个:一个是基本工资虚股账户,另一个是绩效工资虚股帐户。 此方案下,股份类型是全部虚股,虚拟股份最开始由年度基本工资折算成同等数量股数,直接以此作为基数,或乘以一定倍数作为基数,包括当期及以后每期按该收入类型所得的一定比例计算的虚股为增量,基数加上每期不断增加(或减少)的增量即构成虚股总量,这个总的虚股就是模型计算中所用的动态分配股,其比例就是公式中的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适用于分配的收入类型:基本工资(即岗位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分配方法也是两种,同上。在运用分配模型时还要注意,用于基本工资的调节与用于绩效工资的调节,本分配模型的相关参数设置应该有所区分,即在设置前者时,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应该调大,当期贡献分配率 r 应该调小;处理后者则相反,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要适当调小,当期贡献分配率 r 则要适当调大。在此问题上,还特别建议 r 的取值不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而要视不同分配群组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灵活制定。 ④以上三种分配方案的组合。 组合方案有①②、①③、①②③。同样要注意的是,处理不同收入类型时,要分别建立不同的动态分配股( 注:或统称“动态权益股”,用于薪酬管理可称“动态人力资本股”,用于捐款型内部互保可称“动态权利义务股” ) 明细帐户,如动态分配股——用于红利分配帐户、动态分配股——用于基本工资分配帐户、动态分配股——用于绩效工资分配帐户,等等。再就是,在运用同一分配模型时,视实际情况,如部门的不同、适用的收入类型不同,而应在相关参数大小的设置上进行合理区分。
个人分类: 管理学原创观点|4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偏股型基金亏损看利益分配——如何保护弱势投资群体的利益
imthere 2011-4-3 11:10
今有报道,我国656只基金2010年年报披露完毕,基金行业整体盈利仅50.82亿元,而偏股型基金整体亏损。 看看上市公司年报,多数公司盈利增加,尤其是超大型企业、中小企业。 以上两者的冷热对比鲜明。为何投资股票不赚钱呢? 那是只能依靠股价行情上涨获所谓的差价投资收益,不择手段的题材、内幕、老鼠仓频频出手,奈何整个市场疲软自然难以获利。 而上市公司创造的盈利收到大股东的控制,当年分配比例很小。投资者无法获得正常年份应得的收益。大股东需要分配之时,又有内幕干扰,基本少有分享。 因此, 上市公司当年盈利用于分配的应不少于50%, 才能保证投资者正常收益,也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
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院层次论:谈分配还是谈科研
热度 2 SoSoliton 2011-3-5 11:53
“少谈点分配,多谈点科研。”这是今年 3 月 1 日老文在新学年第一次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的胡言乱语。 分配是肯定要谈的,但只要少数管理人员制定规则,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再让全体同志知情就行了,不宜搞群众运动,更不宜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深入持久的讨论。 其实,分配问题再怎么谈,也是谈不清的。搞清楚一个分配问题不比搞清楚一个科学问题容易! 与其把时间花在对分配问题的绞尽脑汁上,不如将精力集中在科学问题的冥思苦想上。 话又说回来,即使把分配问题搞清楚了又怎样呢?我看对每位同志来说,上下不会超过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几十元。纵然我少拿了几千元几百元几十元,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少拿了,别人就多拿了嘛!我多拿了,别人必然就少拿了,蛋糕就这么大,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肉碗里的倒到鱼碗里,何必分得那么清呢? 所谓和谐,我认为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浑水摸鱼,一笔糊涂帐;一是过于精明,斤斤计较。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一个单位如果老是在谈论分配问题,说明那个单位还处在求生存的阶段。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尽管还差钱,但肯定是不差生存的钱了。即使少数同志还差求生存的钱,那也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 985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是根本出路。 分配是如何切一个做好的蛋糕,而科研是如何将蛋糕做大。 所以,应该多谈点科研,少谈点分配。
个人分类: 管点闲事|6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位
anan 2011-1-14 19:37
有3个实习生被分配到一个机关实习,办公室里有一位表情冷漠的阿姨,是临时员工。她写公文的速度很慢,有时还出现差错。而其中的两位大学生自认为学历比较高,经常嘲笑她,这让她感到非常苦恼和尴尬。而另一位大学生来自农村,他总是默默地做事,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和比较。有时候,他做完了自己手中的活儿,还会非常主动和热情地去帮助这位阿姨。3个月后,有人告诉他们,那位阿姨是某局局长的夫人,那3位大学生愣在那里。后来,那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被顺利分配到了那个机关单位。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的一则故事。在一次狂风暴雨中,一只蚂蚁不幸被冲到了一条小河里,水流湍急,它苦苦挣扎。这时一只小鸟飞过,见此情景,它衔来了一片树叶,蚂蚁迅速地爬到了树叶上,顺着水流漂到了岸边,最后蚂蚁得救了。蚂蚁非常感激小鸟,它临走时对小鸟说:小鸟大哥,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的报答你。小鸟带着嘲讽的语气说:算了吧,就凭你,你这样一只小小的蚂蚁能帮助我什么呢?然后扑拉一声飞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只小鸟正在一棵树上休息,恰巧此时一个猎人拿起枪瞄准了它,而它却浑然不知。正在猎人准备扣动扳机的那一刻,这只蚂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着猎人的脚狠狠地咬了一口,猎人啊的一声叫起来,小鸟也趁势飞走了。   是的,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贵人,他们都非常重要,请尊重他们。无论他们职位高低,身份贵贱,在你面临危难的时候,或许他就是拯救你于枪口之下的那只蚂蚁。 http://www.reader8.cn/gushi/20101229/679577.html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750749
个人分类: 工作学习|1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费分配行政化:制度的最大诟病
lifei 2010-12-13 12:48
读饶毅先生的《 制度设计错误,自律无济于事 》一文,基本同意文章的观点,但读后觉得饶先生似乎仍然没有直指中国经费分配中行政化核心问题(不知是否不知情,还是有所保留?)。 饶先生在文中反复提到了专家评审和专家委员会。总体概括有两个问题,一是提供给专家的材料太少;二是专家不知道打分后的结果,缺少知情权。显然,饶先生在给专家争权利。第一点没有问题,行政部分很容易要求最听话的科学家们提供大篇幅的材料。第二点就有大问题了,侵犯了行政领导的决策权和必要时行使的一票否决或一票肯定的权力。 我以我的理解来看整个经费的分配过程: 首先,通过科技主管部门向各高校、研究所甚至是学会征求指南建议,一般根据大学或研究院的大小来分配名额,不是你想建议多少项就多少项的。这时,各高校或研究所的主管部门就会找相应的专家,找谁由高校或研究所的科技主管部门决定。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摆在台面的理由当然是学术水平高)。被主管部门物色到的专家是否能够站在国家需求的高度来提出建议指南?这就涉及到蒲慕明先生所提的自律问题了。 由于谁建议,谁最有希望申请到的潜规则。当建议汇总后,建议指南的专家,以及各大高校或研究所的主管部门当然希望自己的建议被采纳。这其中是否有动作,我们当然不会知道。这又涉及到蒲慕明先生所提的自律问题了。 再后来,就是饶先生所言的专家打分。专家打分是否自律?是否有人影响到专家?不得而知。 当专家打完分后,行政主管领导汇总。我读了饶先生的文章后才知道,专家是不知道其他情况的。只知道自己打的分数。(属于只投票不唱票的民主) 理论上,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择优写进指南,公布。 当所有的中国科学家看到指南后,第一反应都是哪句话是谁写的。没有能力的就会试图找这个人谋求共同申请,有能力并且愿意挑起竞争的,就自己独立申请,进行竞争。这就是饶先生就言,基本上不会出现第三个竞争对手的。 因此,最大的竞争不是来自于同一个项目的申请者,而是其他毫不相关的项目,其核心问题是竞争指标。比如,指南有20个项目,但今年只能立项10个。因此,有10个项目即使写进了指南,也不可能立项,只能等待来年,从指南建议开始继续努力奋斗。 如果从建议指南、指南的发布和项目申请的来看,同行专家或专家评审委员会发挥了核心作用,能够做到公开公平。 核心的问题是,写指南建议的专家是谁指定的?评审的专家是谁指定的?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是谁指定的? 曾听过一句话,让你当专家,你就是专家。不让你当专家,你什么都不是 。我不清楚饶先生是如何成为专家的,但估计肯定会有人不喜欢。饶先生是学术届名人,即使有人不喜欢,估计仍然会是专家成员。但不是每个专家都这么特殊。 还在某会议上听说一个笑话,桥垮了,和质量没有关系;房价高了,和地价没有关系;泥石流了,和植被没有关系; 发育早了,和奶粉没有关系;不良反应,和疫苗没有关系;吃龙虾病了,和洗虾粉没关系 ;专家老婆怀孕了,和专家没有关系。中国的专家为什么要唯唯诺诺,主要原因是要对得起专家这个称号的由来,它不是来自于人民! 中国的科学家,因为成了专家,就有了权力。而这个权力,是自上而下给予,所以要对上面负责。这就是行政官僚化通过专家在学术届的延伸。这才是中国科学届的病根所在!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3891 次阅读|5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25-体制
dthome9180 2010-12-9 17:22
终于有些聪明羊开始讨论分草制度改革了,大家各抒己见,吵吵闹闹,老山羊也来凑热闹,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还得靠实践来检验 【22】 。怎么谈呢?怎么改呢? 聪明羊这个圈子,还是养羊农场大圈子的一部分吧,这里遇到的问题,养羊农场社会其实都遇到过,只不过情况不同罢了。所以要从历史的角度,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谈。说得不好听点,大家都为了生存吗。 很久以前呀,农场主开始给一些羊分草吃,一开始呀,农场主也没个主意,也没太细想,所以将草往槽子里一扔,抹抹手走啦。羊们正饥肠辘辘,看见草眼睛都红了,大家都去抢。身体壮的,跑得快的,抢上了,开始吃。可是槽子就那么大,草就那么多,吃了这顿还得想下顿,所以这些强壮羊,就占据了槽子。年轻的羊,身体弱的羊,来晚了的羊,开始打架,可是打不过呀,纷纷败下阵来。一些羊被踩死了,一些羊饿死了,一些羊退出自己找草去了,一些羊开始拜领头羊,我帮你抢,之后你给我分点。 1 道德。一些没办法的羊开始抗议,一些羊开始凑热闹,一些羊开始别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乱希望重新洗牌,大家一起叫,大声地叫,希望农场主听见,来给评评理,要平等。一些羊说,别叫了,把农场主叫来了,大家都没草吃了怎么呢。这样吧,大家都别叫,我们制定个大家公认的准则,如果谁违反了,大家就批评他,就不理他,就谴责他,让他没脸见羊。一些聪明羊开始写板报宣传,起个名字道德,一些时候挺管用。 2 法律。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羊都要脸的,不管不顾的,最后大家没办法了,还是把农场主叫来了。农场主说好,我来想个办法,我来制定规则。想了半天,没想出好办法,只想出了一个惩罚的办法。规定了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谁要违反了这些现象,比如危害生命,危害财产等等,那受害的就可以告,然后由专门独立的机构来审。如果告赢了,重罚,轻者失去财产,重则失去自由,最重失去生命。实施后,一些激烈的行为很少发生了。但是法律也不是所有事情都管,你们该抢的还得抢,有竞争才有发展吗。 3 潜规则。一些强壮羊就说,既然有些事情法律管不了,那咱们强壮羊就来定个规则,而且采用强权手段,谁要不听话,我就把你赶出去,你就别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凭什么?我们强壮羊也是打拼出来的。潜规则发展到极致就发展成了黑社会(看看黑手党的电影)。于是,许多事情潜规则就解决了,农场也能发展,农场主乐的轻闲,只要不出大事情。 其实,所有的动物农场大概就在以上这三种制约下不停地运转着,所有的动物为了生存,在这三种制约下生存着,各走各的路,各爬各的山,各拜各的佛,各念各的经。 停!停!停!聪明羊们大喊,你老山羊罗哩罗嗦的讲什么呢?不是在讨论分草制度吗?别急嘛!你聪明羊的羊圈能脱俗吗,不还是这些事吗?所以讨论来讨论去,不还是在道德(自律)、法律(体制)、潜规则(关系)这几个范畴内打转吗?那看历史的发展,以上三个哪个好?多数人都认为法律好,但是聪明羊的科技领域法律不好定呀。而且法律也有法官制和陪审团制,陪审团制有陪审团的问题,法官制有法官制的问题。 老山羊说,关键不在法律是否完备,也不在于采用审判制度,关键在于是否有独立的机关来执行法律,关键在于违法了是否给予重罚,至少打得你疼 【09】 【 打狗】 ,不能不疼不痒。另外,法官和陪审团要独立,要有水平,要没有利益联系,要给予重金聘请,相应的犯法还要更重的惩罚(所谓高薪养廉,不仅高新,还要重罚)。 那这样就行了吗?不一定,还得实践来检验,还得时间来检验,还得科学的方法来检验,还得不断的改进。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19】国情 ; 【20】水平 ; 【21】民主 ; 【22】实践 ; 【23】小羊 ; 【24】庄主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24-庄主
dthome9180 2010-11-24 12:29
最近养羊农场的聪明羊纷纷发表板报,讨论 分草 问题,尤其是存在做庄现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尤其是在大项目的分草过程中,大多分给了庄主。聪明羊们认为不公平,认为不公正,甚至到其他农场的板报上去反映。 这种现象是否存在?老山羊认为存在,但关键是如何改变, 实践 !另外,聪明羊们要理解这种现象,聪明羊们要学会调整心态。要用通过分析历史来理解,要通过展望未来来理解,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不能只发牢骚。 想当年,30多年前,当时养羊农场开始改革开放,那时候养鹰农场伙同狐朋狗友对养羊农场长期封锁,加上养羊农场自己内部的一些问题。农场主没有多少余草,羊们连吃草都困难,哪有闲工夫关心科研问题呀。所以,养羊农场的聪明羊们主要是教育小羊,从事科研工作的聪明羊很少,大多是在没有余草的情况下,做出些纯理论研究,没办法呀。 过了10多年,养羊农场通过调动积极性,农场主手里逐渐有了一些余草了,科研工作很重要,所以开始提供支持。怎么分草呢?有一般智慧的人都知道,裁判员和运动员要分开!先找裁判员,那水平得高,不能胡来,每个领域的就那么几个,都叫来,组成裁判组。然后开始找运动员,但是由于 国情 ,要求能出有经济效益的成果,要搞开发,所以运动员的水平也要高,找来找去,高水平的还是这些裁判员。那就这样吧,成果更重要。在这种体制下,形成了许多的成果。后来有水平的聪明羊越来越多,体制也要相应的调整,现在在一些小项目中裁判员和运动员分的比较开,比较合理。 但是对于一些大项目,多数分给了一些所谓的庄主,没有分给年轻的聪明羊。但那是这些老羊多年奋斗的结果,他们已经向农场主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用事实证明。那么年轻的聪明羊们,你拿什么证明你有承担大项目的管理能力?你拿什么证明你有承担大项目的个人品格?你拿什么证明你有承担大项目的科研水平?用几篇水平高的板报吗?用嘴说吗?不行,慢慢干吧,从小项目慢慢干吧,慢慢用实事证明自己吧。 另外,要换位思考。假设有朝一日你成为庄主或农场主,你来分大项目的草,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风险!你选择老羊,你有80%的可能得到80分,水平不是最高。你选择年轻羊,你有40%的可能得到100分,水平最高。你怎么选择?有些聪明羊说,选我100%的可能100分,你用什么证明?靠说吗?靠板报吗?不符合国情。 有没有例外,有!但是肯定是少数,而且肯定不会长久,一次侥幸可以,多次侥幸就不可能了。不能以偏概全。 所以说,聪明羊们要有历史的眼光,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分草问题,要理解。 理解了,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牢骚照发,工作照做,不断的证明自己,争取早日拿到大项目! 理解了,在发牢骚时就要注意场合,不要对青涩的小羊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我们未来的栋梁! 理解了,才能尊重历史,才能正视现在,才能展望未来,才能不断努力,共同来建设养羊农场!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19】国情 ; 【20】水平 ; 【21】民主 ; 【22】实践 ; 【23】小羊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施一公教授的100万元奖金该怎么花?
zzkpumc 2010-11-11 12:33
11月1日,施一公教授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接受了2010年度求实科学基金会的杰出科学家奖奖金100万元人民币。看到这则消息后,我本人就非常高兴,就像这笔钱已经入了我的账簿一样:他和饶毅教授一样,是值得获此奖项的科学家!在替施一公教授高兴之余,也在琢磨着一些额外的操心事:这笔钱该怎么花?皇上不急太监急,就让鄙人为施掌门筹划筹划。 首先考虑设立一个施公科学基金。可以设在北京、上海等国内核心地段,这样能资助名牌大学的尖子们,获得最大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可以设在国外,主要面向非黄色人种,为国家揽储人才。无论设在哪里,获得资助者都应该在自己的简历中重重地记上一笔:某年月日,获得施公科学基金的资助。但是,说来说去,施公不是这种贪图虚名的人,设立科学基金一事还是容后再议。 其次考虑资助贫困地区女童入学。根据统计,一个初中阶段的孩子,一年只需500元的学杂费,100万元就可以资助贫困地区2000名女童完成至少一年的初中学习,或者一名女童2000年的初中学业(人年计算的小猫腻)。但是,拿科学奖励基金资助贫困生,似乎有些文不对题,好钢还是用在刀刃上,还是应该鼓励科研方面的工作。 于是第三就想到用来奖励论文吧。课题组中在Science\Nature\Cell\NEJM等高Impact Factor刊物上刊发Research Paper 的学子,按照IF的大小不等,奖励金额不等,根据分段函数的原理,把IF分成5个等级,最高者奖励10万,最低者奖励1万,就跟当下某些大学的做法一样!施公身居科学前沿,国家领导人关心,国外同行关注,按照国人的标准,施公们已经功成名就了,要这些附加着自己名字的论文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奖励论文的建议,还是作罢。 100万元还能怎么花呢?买套房子、换辆车?施公不是贪图享乐者,是大腕但不是大鳄,众目睽睽的公共资产,怎能像个别人那样,靠科研经费发家致富呢! 太监再急,也不可能为皇上想出什么十全十美的注意来,太监毕竟没有坐过龙椅。这样吧:这笔钱我认捐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感谢回国后对本人的支持,包括863和973等;同时,本人将恪守一个原则:未经组织同意,决不会再在Science等外刊上指责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问题。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44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19-国情
dthome9180 2010-11-9 17:00
这几天农场主发话了,正式回应了以前几个聪明样在养鹰农场板报发的文章,讨论 分草 问题的文章,大概地意思是说中国分草制度,是非常的规范的,是非常正规的,那几个聪明羊说的有失偏颇。 那几个聪明羊都是从养鹰农场回来的,大概感觉在养羊农场分草和养鹰农场分草不一样,所以发了点牢骚。 其实的确不一样,在养羊农场存在一些大项目,农场主给的余草非常多,申请不到的聪明羊比较眼红。 而在养鹰农场这样的大项目比较的少,所以海羊们面对新事物比较不适应,所以发了点牢骚。 在养鹰农场,一般的研究都是科学理论型的,课题有农场级项目,但也有很多的都是来自企业界。你研究的东西最后如何变成技术,根本不用你管,用不用你也管不着,你只负责提出崭新的思想,作出原型,提交出去,ok了。当然也鼓励你自己开公司,将研究成果变成技术,但最后也都是卖给大公司,现在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非常难了。 而在养羊农场项目中存在大项目一般都是从农场主那来的,不仅希望你创新,而且希望你的成果产业化,希望你的成果不仅是科研成果,而且要有实用性,要形成技术,要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养羊农场和养鹰农场的不同之处。 为什么呢?为什么养羊农场要聪明羊们注重经济效益呢?关键是发展水平的问题。 在养鹰农场,很早很早以前,最开始发展了。每个公司都注重技术创新,公司和公司之间比的是水平,不是价格。公司做大了之后,有了很多的自有资金,有些创新就给大学做,而大学往往只是研究理论问题,不负责具体的技术实现。理论积累起来了,愿用不用,反正整个养鹰农场经济基础雄厚,反正整个养鹰农场处在世界领先,而且还领先很多,也不在乎晚几年,现有的产品就够赚钱的了。 反观养羊农场,发展的比较晚,公司水平比较低,基本上没有技术创新能力,但也需要赚钱不是,所以就搞一些加工型的,利用养鹰农场等发达农场的技术,赚点辛苦钱。但企业的利润很低,只够糊口,哪有资金给出去让大学创新,哪有财力做技术创新? 但是也不能总这样不是,养羊农场还得提高水平不是。农场主想了个办法,我来做这个事情,我来给聪明羊们余草,让他们去搞研究,但企业的转化能力较低,怎么办呢?那聪明羊们就累点吧,不仅要理论创新,而且要变成实用技术,最好公司什么也不干,直接利用你的技术就能赚更多的资金。哎,慢慢积累吧! 当养羊农场企业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和养鹰农场基本相当,有很多自有资金可以提供出来,自己具备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自己具备很强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到那时,养羊农场和养鹰农场的分草制度才有可能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的聪明羊比较的累得原因?因为国情不同,因为产业界的水平不同,赋予了聪明羊更多的任务和使命,努力干吧! 所以,聪明羊们不紧要做科学研究,更要注重技术开发,积极转化给企业(什么企业都行),养羊农场不断的发展,尽快达到或者接近养鹰农场的水平。 到时候,我们聪明羊就能和聪明鹰一样的职能了,就能只做理论研究了,到时候我们的分草制度就能和养鹰农场的分草制度一样了(正如一些聪明羊希望的那样),努力干吧!!!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专家们又分经费了,呵呵
lin602 2010-10-9 22:58
晚上散步,与一外单位的朋友一起走,得到消息,科技部的十二五项目经费又开始进行分配了,好象都是千万元经费单项的规模。不过,没有本领与特别职位,好象没有份。 你知道吗?反正我第一次听说近期有这事情。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68 次阅读|5 个评论
如何分配好工作的第一份工资?
shifengyu 2010-9-30 21:29
国庆前夕,本人存折里有了人生第一份工资,一共九千来元,大概是4个月的工资一起发下来了。有些兴奋,有些激动,毕竟从上学到现在二十多年了,还没有领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资,而今,看着工资存折里的钱,虽然比起自己去企业的或工作多年的同学(每月数万)是少了点,但这工资这钱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除了兴奋还是兴奋。于是第一时间电话告诉爱人和亲人,我发工资啦! 兴奋之余,不免想到如何分配这点工资了。 “万事孝为先”,首先得孝敬父母,于是准备给父母亲寄送一些,以报父母养育之恩,虽然数目不多,聊表心意罢了。当然,也得给兄姐寄送一点,毕竟这么多年,要不是他们时常接济,说不定,余早已“横尸街头”了,但考虑到钱数目有限,于是只能求其次,给他们孩子买点礼物,以表这么多年经济上资助之恩了。 其次,需要给自己的妻子买点礼物,以兑现若干年前的许多承诺。毕竟这么多年了,风里来雨里去,毕竟走到现在到结婚,真不容易。感谢女朋友(妻子)这么多年的相伴。 最后,这些钱中的部分需要为了生活衣食住行了添置些东西,买些生活必须品,毕竟这么多年了,家里还是空空如也。毕竟生活也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工资的钱的一部分,需要专门到银行开个储蓄账户存起来,以防将来需要用钱,而四处借债。根据上面的方案分配了,钱也就所剩无几了。 总之,第一份工资怎么花?这需要兼顾家庭,亲人和自己,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12-分草
dthome9180 2010-9-27 14:57
最近 养羊农场的聪明羊 们讨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是:分草。大概的意思是,农场主会为研究种草技术的聪明羊提供一定额度的余草,聪明羊可以用这些余草购买设备和材料,请一些 博羊、硕羊 和其他的羊,组成团队一起开展研究种草技术的工作。大概的过程是,聪明羊们提出新的方案,农场主组织一班有经验的老聪明羊,在多个新方案中选择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方案,然后提供余草支持研究。 一些聪明羊,包括 海羊和土羊 ,在多次申请余草没有获得农场主的批准后,纷纷提出意见,尤其对大型余草项目提出意见,主要的观点如下: 1)不公正,不透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没有获得项目余草,是不是上面有什么潜规则。 2)不理解,不适应,为什么非得要拉关系,打招呼, 给面子 ,为什么我们需要卑躬屈膝。 3)不公平,不民主,分草的制度有问题,关系到养羊农场的文化,关系到养羊农场的前途。 4)等等。。。。(以下略去一百条) 一些聪明羊纷纷发表板报,纷纷给出自己的理解,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些旁征博引表明其他农场也是这样的,大家认了吧!有些提出农场主要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甚至不惜推倒重来!农场主要改!老聪明羊要改!制度要改!否则这个事情没法做了,会影响聪明样的积极性,会影响养羊农场的前途,会影响。。。。(以下略去一万字)。 聪明羊又去问老山羊,老山羊这回说,这回和站在多高的山上没关系了,关键在于是否带了放大镜或者是显微镜,是否看到事情的本质。进行研究工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要草吗? 其实农场主提供余草,关键是希望聪明羊们能提出提高养羊农场种草水平的设想,参见 【本分】 ! 从历史上看,能被我们大家记住的那些老聪明羊,或老科学羊,很多其实都是在没有余草的情况下,在余草比较少的情况下,在环境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忍饥挨饿,不怕风雨,不怕白眼,不计后果。为了提出新的种草技术,孜孜不倦的努力奋斗,才有我们能看到的成就。他们为了理想,即使没有草也会奋斗。 聪明羊们说,他们的境界太高了,我们好像达不到。 对!没有草不行,因为现在的研究必须有很多其他的辅助,这些都得用草去换才行。但是,如果真的知道了自己的本分,真的如自己说的那样,要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话。老山羊喘了口气,理了理思路,想了想应该怎么说,然后说: 那么,为了理想,为了本分。为什么不能给面子?为什么不能折腰?为什么不能在现有的制度下去申请到应得的草?为什么? 聪明羊点头,但还是憋气,那么制度的缺点我们就不管了吗?老山羊说,那个制度没有缺点?你说,你说,你说。。。?谁能提出没有缺点的制度?你能,你能,你能。。。?聪明羊又被问蒙了。 老山羊,摇头晃脑,不紧不慢,打起装模作样的官腔。要慢慢来吗,大家提建议,慢慢改吗。。。 聪明羊点头,那制度的事情再说,那你说很多聪明羊拿了余草不干活,怎么办?老山羊说,说话是要讲证据的,如果你有证据,你可以向农场主告状,记住要实名。另外,还要记住,冥冥之中自有公道在! 聪明羊又问,那你一定拿到很多的项目吧。老山羊脸红了,一次没中过,但还在不停地申请,不停地研究。那你没有草,你怎么活呢?老山羊自豪的说,嘿嘿,我还可以教小羊吗!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经费应该“公平”而来
caojian123 2010-9-24 19:17
刚才看了王宝山老师的《 难道说科研经费是靠分配来的?》 一文及后面各博主的评论后,有点感想,遂成此文。 其实,鄙人没有亲自参与过国家科研经费的申请,本应不该插嘴。但据我了解的情况,可以毫不讳言的说,现阶段的科研经费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关系出来的。当然,少数实力派除外。 诚然,如王老师所说,靠分配来分隔经费蛋糕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操刀者握有生杀大权,容易滋生腐败。但王老师极力推崇的竞争机制也并非是解决科研经费去向不明的灵丹妙药。 正如一匿名笔者评语留言所言:在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竞争性经费比例已高达90%,有潜力的年轻人几乎得不到资助。如NSFC基本上没有提出原创观点的年轻人获得资助。长期下去,对基础研究是毁灭性的灾难。其实,2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基本评不出来已经证明,NSFC资助模式是失败的。此信息是否真实,无从考证,但也应该最够的重视。 竞争只不过是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一种机制,只有买卖市场完全出清的情况下,此机制才能发挥效益。然而,科研经费不是一般消费品,买方市场被一小撮人控制,属垄断资源。通常,通过竞争获取垄断资源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几乎全部科研经费最终被少数学术大亨瓜分殆尽。学术大亨是什么?无非是论文能罗列出几十篇的年长学者。至于论文实际价值如何,谁也不会计较。对年轻学者而言,和学术大亨争蛋糕吃,无疑是以卵击石。 因此,要解决好科研经费这块大蛋糕,必须公平在先,竞争在后。凡是具备科研资历的人,国家都应该无条件予以资助。我相信,每个科研者的研究思路必不相同,即使这种差异甚微,对研究创新而言已足以。创新不仅是新成果、新发明的问世,科研过程某些细节的改进和完善也在创新之列。 竞争只适用于少数学科、少数学者。对多数学科、学者而言,唯有公平,科研经费这块大蛋糕才能分得最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经费绝对不能只靠竞争获得
whitesun 2010-9-24 19:09
刚才看到王宝山老师的头条博文,说实在话,我不能认同,特写此文说几句痛快话,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一下科研经费的申请与分配问题。 科研经费分配得,还是竞争拿,关键之处是要做到公平合理。就我了解的一些情况来说,分配存在很大弊端,竞争同样不是什么好方法。分配过程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太多,应该是导致王老师发文反对的根源之一;而竞争同样存在更大的问题,科研经费浪费、恶意竞争和腐败也随处发生。例如,我听说某一类项目,在申请时,就要和批项目的人谈好回扣的比例,一般来说,30%-50%的回扣就直接拿掉了,结果是30万的项目到科研人员手里也就不到10万,但是就这10万,大家也会想法去竞争的,结果是就像想法去拿经费一样去想法去完成项目。事实上,这类项目,国家给多少钱都没什么好的效益,因为大家是冲着利去的,管项目的还是申请者,都是为了利在想方设法,而非为了科研中的关键技术费脑力,精力浪费严重,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可叹的是,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来说,当科研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适应这种潜规则,否则无法继续发展。这是社会竞争规则的不良导致的,我认为也必须纠正。 结合上述实例和观点,我认为,科研经费分配也好,竞争也罢,关键是机制要健全,应该重新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办法,让大家不那么难申请,不那么容易对付科研审核。我建议一个初步想法:在国家级层面上,为每个科研人员建立科研能力与诚信表,研究方向所需经费表;由对科研过程了解的、又不涉及利益关系的2-3位专家,分别审核每位科技工作者的申请,一年一次,按学科的不同,申请日期和批准日期错开,目的是想让一线的科研人员分配到一定的科研经费,能从事最基本的科研工作。同时,也支持一部分靠竞争申请的项目,但侧重大型、多人合作的、公关式的项目。 从科研人员自身利益来看,前者是支持那些想坚持做科研的人能继续做下科研去,是给科研人员一个基本的生存权;后者则是为了科研人员的发展而设立,是为了保证发展权。 我相信,若按以上方案执行,大部分苦苦挣扎着的一线年青科研人员会好过很多,也许有一些不错的成果涌现;而那些无力真正科研,只凭资格、关系拿项目的唐僧,也不需要由有大本事的孙悟空来保了,自己也会努力地科研,踏踏实实做事。大家都是取经人,孙悟空的个人能力不能让所谓的师徒关系限制,且达到1个筋斗云能办的事,非要经历81难的艰苦历程才能完成,这是目前科研现状的一方面体现,必须打破这种制约,而不是简单的经费分配还是竞争的问题。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5880 次阅读|7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10-羊脸
dthome9180 2010-9-24 13:41
为了进一步说明很多的事情,老山羊在之前讨论了羊的性格,参见 【07】羊性 。最近养羊农场出了很多的事情,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还有还有一个聪明羊雇凶打另一个聪明羊,还有还有很多聪明羊讨论农场主如何建立一种公平的分草制度,等等,等等。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感叹不应该,究竟如何来分析呢? 老山羊又发话了,关键是“羊脸”,俗称面子。 【07】羊性 中的第一条,就是保全面子。 在养羊农场,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他已经深入骨髓,嵌入基因,植根文化,覆盖社会,任何的羊都改变不了的,也逃避不了的。在养羊农场,有很多骂羊的话是和羊脸有关的,不要脸,厚脸皮,要脸不要命,丢脸等等。 下面,让我们一个一个讲: 【03】钓鱼 事件,如果解决的不好,全体羊的脸都丢了。 【04】剽窃 事件,在其他动物面前,丢了全体聪明羊的脸。 聪明羊打聪明羊事件,聪明羊感觉没脸见人了,恼羞成了怒,挺而走了险。 分草制度不公事件,裁判羊感觉聪明羊不尊重,自觉丢了脸,所以拒绝分配聪明羊草。 而养狗农场和羊鹰农场往往没有爱面子这种文化,所以羊和狗,和鹰交谈,老是羊唇不对狗嘴,羊唇不对鹰嘴。 当然,还有其他的各种原因,但是面子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羊爱面子的文化能否改掉呢?一个为了面子不怕死的农场,可能不会一时半会的轻易改变吧。在养羊农场有一句话,不要脸的羊是最无敌的羊! 怎么办?老山羊说,大家自己琢磨这办吧,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都行。但一定要重视,动物千年来和自然作斗争中所形成的性格的重要作用。不要寄希望马上改过来,那是不可能的!要改也得慢慢改,从我做起改,从小羊教育改,反正我们活着的时候是看不到了的。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易被忽视的细节03:裁判
dthome9180 2010-9-24 11:13
哪里有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工业界?体育界?科技界?国内?国外?月球?美国? 有人的地方,就肯定有不平等。 很多人都在讨论科研经费分配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的环境。但是就像体育界那样,关键是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裁判,像老百姓那样,关键是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官。 还是让我们关心一下,通过反腐,足球能否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吧。 以往博客: 【01】十万 ; 【02】稀土
个人分类: 点睛之笔|2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
孙学军 2010-9-23 12:28
刚看过 朱猛进 老师的文章 浅议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 声援施、 饶两位 教授,非常认可 朱猛进 老师的观点,也觉得这样的文章应是最近科学网的热点,而且应更热一点。但感觉现在热度不够,单纯为增加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写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不要把经费资助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现在许多科研单位,用于评价人才的一个常用做法是项目级别和经费数量作为重要学术考核指标。其中课题来源分成国家级、省部级、学校级,不同级别又进行细分,其中国家级又有重大、重点、面上项目的划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这样的划分有科学性,但把承担项目作为人才水平评价的重要标准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是看在学术上的贡献,用获得多少项目多少经费为标准评价学术水平显然是非常荒唐的。如果一个学者获得经费资助的级别不高,经费数量不多,但也能产生同样的效益,应该说这样的学者创造性更强。不能获得高级别经费的原因可能是在馔写申请书方面不够好,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更可能的问题是人情关系不够硬。人情关系好的人,用于非学术性跑关系的时间就增加,用于真正学术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就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能拿到课题项目的人,多不是能认真做课题项目的人。于是就滋生出大量的学术包工头,就是学术 掮客 , 戴 老 师对这类人有非常深刻的描述。 评价学术水平不仅不能用经费和课题资助作为标准,甚至应该成为一个负指标,就是说如果获得的经费多,但成果相对少的人,应该是给于相应地负面评价。 曾有人提出: 在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下,真正对学术有兴趣的人是学术圈子的弱势群体。 这话显然是有道理的,有兴趣有能力的人得不到资助,没兴趣有能量的人吃香喝辣的。长此下去,学术领域怕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 二、寻找理想的项目验收标准。 在考核资助项目的效益上,应该寻找更理想的考核手段。许多的大的项目在资助过程最大的问题是人情关系的危害,在验收过程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指标,甚至课题越小越难交差,课题越大越容易过关的。大型课题由于经费充足,如果只是做几篇象样的文章,实际上是很容易完成任务的。现在许多验收都把发表 SCI 论文的数量,发表杂志的档次作为重要的学术考核指标,作为课题验收的重要指标,但忽视了学术本身的评价。 显然把做学术论文作为学术产品是非常荒谬的,学术论文发表是学术交流,从学术角度考虑,发表的意义是告诉世界,这个发现或者想法是作者首先实现的,科学历史上会承认其贡献,至于贡献大小,最终要在整个科学领域,许多同行和非同行给于评价。论文数量和杂志水平不可能恒量出学术水平。不过现实情况是,能在一个领域发表许多高质量论文的人肯定更容易引起关注,更容易获得引用,这就像在科学网上发表大量文章,同样能增加点击率一样的道理。点击率与真正的水平绝对不是一回事,只是反映活跃度而已。 三、科研基金资助要面对国际开放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曾接到过几个国外学生申请来读博士后,后来发现现在中国整体上就没有面对国际学生开放博士后这个留学项目,当时就感觉到,我们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象欧美那样吸收国外的优秀学生加入到我们的学术队伍中,学术就要把真正有兴趣的人吸收到队伍中来,而对一个比较窄的领域,能找到有兴趣的人不是那么容易,从全世界范围寻找,才是当然理想的途径,而且这样对扩大交流范围,引领世界潮流都是必要的。许多国际一流的学术中心,都同时是培养国际人才的中心。中国现在就需要培育这样的国际学术中心。 我们很像是怕别人偷窥我们的腰包,很担心我们的有限经费流失,甚至有宁可自己浪费掉,也不能被洋鬼子吃掉的想法。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专门资助国外学者的研究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海外杰出青年这个项目,但资助对象限制为海外的中国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限制那些已经成为华侨的同胞。这方面曾经有过许多揭露学术不端的事情,揭露某某人不符合基金管理条例,明明已经是华侨了,冒充中国人申请这个哪个项目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想,我们的基金为什么就不能资助给华侨?为什么就不能资助给外国学者?我想资助经费不是经济援助,是让受资助者给我们做学术研究工作的,无论是自己人,还是外国人,这都应该没有什么不妥当。有人觉得我们自己是第三世界国家,钱不多,自己人都不够,还给别人,是吃饱了撑的。我想这样的想法是没有自信的表现,要想在国际上有地位,我们就应该有领导国际潮流的愿望,就应该有做国际导师的魄力,任何时候想不化钱不打仗都难能有这样的国际地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69 次阅读|5 个评论
浅议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声援施、饶两位教授
zhumengjin 2010-9-23 01:15
【如何变革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在指导思想上,应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除了资助措施更加公正、公平和透明之外,掌管科研经费的各部委也应纳入改革的范畴,国家应根据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对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部委掌管经费的比例实施动态的调整最后,建议科学网编辑设立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博文专题】 最近科学网有好几个热点话题,一是方舟子被袭案告破,可谓大快人心;二是中秋诗会,吸引了很多极具文采的博主,为我们呈现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美诗佳词;三是小日本欺我太甚,在9.18和中秋节这个极不合时宜的时间扣我船长,引起众多博友的集体声讨;此外还包括逐渐升温的诺贝尔奖年度话题等。 但是,大家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另一件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那就是 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联合发表在《Science》上的社论已由有关部门递给中央高层,相关批示已下达给科技部等职能部门( 《瞭望东方周刊》 ) 。 对于国内的科研体制问题,能得到中央高层领导批示的机会并不多,这次无疑是变革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重要契机 ,可能正如施、饶二位教授所言: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 但是,如何让高层真正重视,如何避免职能部门敷衍了事走过场?答案就是舆论!来自华人学术界要求变革的强大舆论!现在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积极声援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制造铺天盖地的舆论,把学术界期待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声音发挥到最大!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应该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大事。 但遗憾的是,似乎很多博主对此漠不关心,好像自己就是不公平体制下的少数获利者而害怕变革似的!我只看到了戴世强老前辈等少数博主撰写的寥寥数篇相关博文。戴老前辈在《如何根绝科研掮客》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研掮客的危害。事实上, 当今中国最大的学术腐败不是利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是科研经费分配体制这类制度性腐败。 目前,包括科研掮客在内的学术包工头们独揽经费分配大权,根据私人关系坐地分赃,常常将那些颇具实力但无私交的青年才俊排斥在资助对象之外。 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破除这种潜规则至上、败坏学术风气、破坏学术传统、压制青年才俊的陈年积疴! 如何变革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鄙人不才,浅议几条: (一)在指导思想上,应根据科研自身的客观规律, 从目前自上而下为主的分配机制向自下而上为主的分配机制转变 。 (二) 国务院应根据各部委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委掌管的经费数量实行动态调整,在各部委之间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 目前,科技部掌握的经费数量巨大,但经费分配机制却一直饱受诟病,出现过申请人自己评自己等多种不公正的怪现象,提供了滋生腐败和纵容潜规则的温床。 按现实情况来看,科技部经费的产出效率远低于国家基金委,如果引入部委间的竞争,国家基金委掌握的经费应该大幅提高。 (三)关于经费资助的几点建议 1. 所有资助要秉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则,尤其是透明原则,因为很多见不得光的东西一旦透明化后就会自动消失; 2. 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处于科研创造黄金期的青年倾斜 ; 3. 杜绝私人关系,建立依据学术优劣的分配机制,但学术优劣的评价要考虑 专业差别 (不同专业top杂志IF相差较大,不能单纯依据IF进行比较)、 地区差异 ,在同等条件下,宜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便从舆论上改变我国科研、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政治、经济中心的畸形分布格局; 4. 资助与历史绩效挂钩,建立绩效评估的红黄牌制度,杜绝拿钱不做事、不出成果的现象 ; 5. 注意个人历史成绩与申请书质量的差别,申请者个人积累只是提供重要参考(不能说有CNS文章后随便糊弄个申请书就该资助), 基金资助与否应主要以申请书本身所体现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判断标准,要 保证后发勤奋努力者享有接受资助的平等权利,要从制度上给予科研新人冒尖的公平机会 。总之,不能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演变为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的分钱游戏,而是要在公正、公平、透明的基础上让所有学者都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最后,建议科学网编辑设立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博文专题。 请博友们就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提出自己的见解,让此类博文多起来,在舆论上积极声援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科研环境的良性化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43309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再谈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正当其时
fisherray 2010-5-25 13:36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专家学者热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称解决分配不公正当其时。中央财政收入已奠定共享财富基础,现在需加强立法制订阶段性量化目标。 原题:解决分配不公正当其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我国战略目标实现。当前我国正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战略机遇期以及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为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妥善解决包括分配失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来实现。未来10年是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10年,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当前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社会情绪积累,容易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了公有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劳动不再光荣等认识偏差,国家层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从战略高度整合社会认识分歧。 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时间解决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杨宜勇说,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综合运用三个条件:一是3.5万多亿元的中央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大量的民生问题,有了共享的财富基础;二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共识,可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势能;三是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即别人吃一堑、我国长多智。 警惕三大认识误区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极其复杂、敏感、重大的改革,有三大认识误区急需引起高度警惕。 一是人均GDP3000美元闯关论。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被认为是矛盾凸显期和发展黄金期,大家都对这个时期避免出现拉美陷阱保持高度警惕,而我国目前已经总体上越过了人均GDP3000美元。一些人认为,既然已经闯过这个所谓的危险期,很多问题自然就随之逐步解决了,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大GDP,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不会影响大局,不需要花太多精力。 二是自动修复论,或市场调节论。还有一些人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还要靠市场机制去解决。突出表现在劳资关系上,对于农民工长期低薪问题,他们错误地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政府不能去干预,政府只能出台最低工资指导线。对劳资分配中出现的新动向、新矛盾,他们往往只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去看待,很少思考当市场之手失灵后,政府之手究竟该如何出招的问题,处于一种无为状态。 三是没什么大不了论。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还是处在可承受的范围,不应该大惊小怪。一些地方把廉价劳动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在提高劳动者报酬上积极性不高,各地都有比低而不是攀高的心理。 这三种认识误区,对抢抓收入分配改革机遇期是非常不利的。南京大学教授朱力说,对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风险的认识逐层衰减,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事情。亟待建立上下同心的责任传导和考核机制,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历史性机遇不会轻易溜掉。 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 当前,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盼很高,十分关注正在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工资支付条例》等文件,而今年又是编制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关键一年,社会更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能够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并且有具体安排。 我们要像抓节能减排那样通过可量化的方式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杨宜勇说,节能减排目标当时写进十一五规划时,也顶着很大压力,但正是有了这个量化目标,倒逼各地抓下去,现在看来实现规划中的承诺是没有多大问题了。收入分配要更复杂一些,但也有可量化的方面,比如城乡收入差距比、行业收入差距比、基尼系数等衡量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要指标,我们究竟在未来5年或10年要控制到什么水平,是可以有个阶段性目标的。 接受采访的各界人士认为,抓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战略期要综合推进五大改革:一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让国有企业利润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全民共享;二是垄断行业改革,尽最大可能减少垄断对分配格局的扭曲作用;三是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切实提升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安全感;四是综合财税配套改革,特别要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比例以及调节高收入者收入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税收调节手段;五是工资制度改革,围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标,加大工资制度改革力度。 他们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应更加重视立法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立法规划研究,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郭奔胜 钟玉明 项开来)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5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走进城市“柜族”:对城里置房“想都不要想”
entomology 2010-5-23 09:20
【博主一句话点评】也算房车? 内容提要: 在中国的很多南方城市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建的高档别墅或是商品楼群的荒地上,工作和生活着一小批“柜族”,他们多是建筑工地的打桩工人或者技术人员,随着工程的转移,长年住在这些可以移动的集装箱里,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城市“柜族”。 同时,面向个人出租的改装集装箱住宅也开始在深圳、台州等城市出现,在深圳的一些公路旁,会看到这样的广告,“住人集装箱,每个每日6元”。 全文见: http://news.ifeng.com/society/3/detail_2010_05/23/1544309_0.s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配巨额差距后患无穷
zhaoxibo 2010-4-6 10:55
如今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公害。房子本来就是公共品,而市场环境下进行商品化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不公平占用导致公共品成了很多人侵占他人财富和基本生活 条件的筹码。什么导致了不公平占用?分配! 同样是国有员工,你进入不同行业,或进入了相同行业中的不同单位(上市或非上市),你的收入就和别人拉开距离了,你就可以高消费,甚至多多占有公共品。 长此以往,低收入人群会感觉生活无望,压抑之会爆发社会问题。 政府当务之急要尽快解决收入不公平问题,尽快解决公共品的不公平占有问题,大到房子、小到墓地,远到教育、近到食品,长到退休死亡、短到生活每日生活,都要考虑公平问题。造就了富人没有错,但不能有意无意引导了所有人都要成为比别人更富裕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改革垄断行业分配制度
huangtao07 2010-2-5 09:46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及社会财富、就业时,他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人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 温家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人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三项工作:一是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二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 垄断 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继续抓好扶贫工作。要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 温家宝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一要通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扩大就业规模。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二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要充分发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四要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
个人分类: 历史哲学|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房价两极分化合理, 抑制高房价不明智
lcguang 2009-12-30 10:20
房价两极分化合理 , 抑制高房价不明智 今年房价大涨 , 涨的最厉害的是豪宅。 于是很多人呼吁,要抑制房价上涨。因为豪宅价高而要抑制房价上涨,这是不明智的。 普通住宅价格上涨过快,这是需要抑制的。这会抑制老百姓正常需求,增加老百姓负担。 但是,豪宅价格暴涨不同, 这是房价两极分化的表现, 不但不应该抑制, 反而应该鼓励。 豪宅价格上涨有其合理性。生产效率提高了,财富分配不均, 有钱人太多, 他们的消费要和他们的收入相匹配。 有钱人总要消费, 买什么呢? 家电、汽车、烟酒?买了钱还是多。 于是就买古董、名画、豪宅。 那些古董、名画、豪宅本来不值多少钱, 富人高价买了, 他们的财富实际是在缩水。炒高豪宅价格其实是在化解有钱人的财富, 减小穷人和富人实际占有资源的差距。上海豪宅如果不是 10 万 1 平方, 而是 1 万 1 平方,富人就可以买十倍面积的豪宅,占有资源更多, 穷人不是更惨?在收入两级分化的情况下, 房价两极分化是合理的。 其结果是缩小贫富实际占有资源的差距。 政府不应该抑制高房价,应该通过税收把地方政府卖地的暴利转移到穷人那里去。政府也不应该限制豪宅和别墅建造。大房子多缴税, 小房子少缴税或者不缴税, 就可以减小贫富差距。让更多资源占有者支付更高成本。 政府也应该鼓励富人投资名画,珠宝;鼓励富人消费游艇、飞机;鼓励富人到农村去建造庄园。 这样, 富人就不和穷人争城市土地资源了。反而能增加穷人就业。
个人分类: 经济学|36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eduman 2009-12-13 12:29
一 北京丰台区王佐乡8岁女孩茉莉(化名)是个弃婴,虽然被好心的赵大妈收养,即因为无父无母无处申报户口。小茉莉不忍心看到父母发愁,妈妈老在半夜哭,三次选择自杀。(2004年12月27日《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市昌平区某厂工人刘某,在儿子满月时到当地派出所线路孩子上户口,但没有办成,原因是刘某没有当地住房证明。屡屡碰壁后,刘某忧心忡忡,最终患上严重抑郁症,将出生43天的儿子摔死。(2006年7月26日《北京晨报》) 1月4日是北京市高考网上报名第一天,一名成绩优秀的高三女生玲玲因自已报不上名选择服毒自杀,由于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但在10日报名结束之前,如果还没有户口,仍然无法摆脱不能参加高考的命运。(《法制日报》2008年1月6日) ...... 二 我国户籍制度确立的第二年,发生了从1959-1961年持续三年的大饥荒,饿死的人高达千万之多。现在的研究证明,导致如此严重的原因,并不在粮食短缺,而是市场机制的缺乏和对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市场的自由参与,人口的自由流动,都涉及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把人圈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不许可商品和人口的任何流动,粮食只能自给自足,那么任何原因造成的局部供给不足都会造成饥荒,都会饿死人。所以,饥荒造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人们自由的干涉。(茅于轼博客:《如何看待我国的大饥荒》) 三 现行户籍制度的渊源: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提出所谓禁迁徒,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目的是保证国家利出一孔,即国家必须采取强硬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这一编户齐民的措施,被历朝历代统治者当成维护皇权地位的法宝加以继承,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即使不少大胆的改革,如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但基本原则没有变,变的只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已。 四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以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是全国城乡统一户口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从根源上讲,与1949年之前的保甲制度有一事实上的继承性,和前苏联的国内户照(Propiska) 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是为了配合当时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立的。国家在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在做出了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两种制度安排之后,还要针对就业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控制劳动力从农村流出,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度应运而生。从此农村居民不能随意变更居住地和务农身份,特别是不再可能进入城市居住和就业,由于能够有效地把农村户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城市福利体制也相应地建立起来。除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自此,户口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身份特征,也成了工资差别、福利差别、公共服务差别的代名词。 而且,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出生时就已经预定的制度,是改革前维持二元社会结构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五 同样是人,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情况确实如此。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40元。相差3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可扩大到6倍。 农村人口占全车总人口的70%多,但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国家财政性经费)比重不到60%。 城市人均卫生费是农村的4倍以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2.4倍 农村文化沙漠化 农民工受歧视现象,是社会最不和谐的杂音之一。 各种补贴,基本上与农民和农民工无缘。 六 龙生龙,凤生凤,这种户籍歧视还会代际相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本来就是信仰唯物主义的人们所嘲讽的血统论和身份论的陈词滥调。 七 这个千夫所指的户籍制度,依然改革缓慢。 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放开户口会不会导致城市过度膨胀 2、外地人会不会抢了本地人饭碗 3、本地的公共财政能不能负担 第一个问题。放开户口自由迁徙制度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户口的膨胀。大城市病的根源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过大。 第二个问题: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逆歧视模型的分析。研究证明,各地区的失业率与当地的外来从人口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外来人口比重与本地职工工资水平呈弱相关关系。 第三个问题。财政政策应回归公平性和全局性的逻辑。 自 李长安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个人分类: 读书|5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调工资而不是调汇率――向奥巴马敬一言
lcguang 2009-11-23 13:47
美国一再就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似乎中国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美国就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就业、减少贸易逆差。但是,我觉得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另有原因――两国工资占GDP比例相差太大。为此我向奥巴马敬一言。 美国的工资总额一直占GDP的50%左右,而中国职工工资只占GDP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现在降到12% 左右了。按收入法核算GDP, GDP由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构成。从GDP构成看,中国工资比例低,主要是因为税收和企业利润占比例大,其次是利息和租金高。 中美工资占GDP比例的巨大差异就决定了:1)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远不如美国老百姓的购买力;这主要不是消费观念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2) 中国的企业和其老板拿走的利润占比例大, 美国企业和其老板拿走的利润占比例小, 美国的企业难以和中国企业竞争;3)中国的大多数产品中国人自己没有能力消费, 必须出口; 而美国相反。 不过,中国的企业老板、权力阶层和垄断企业员工工资外收入也多,中国的实际购买力不是12%所能反映的。但是中国富有阶层主要所购买的不是普通消费品, 而是高档房子,高档烟酒,以及其他奢侈品。这就使得中国人不光收入两极分化,商品价格也两极分化――贵的更贵,便宜的依然便宜。高档房价疯长,高档烟酒价格疯长,可是反映普通消费品特别是食物的物价指数上涨很少,原因在此。 奥巴马要解决贸易逆差,必须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只能让美国企业多赚一点辛苦钱,就提高竞争力来说是事倍功半;而拉近中美两国职工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这才能事半功倍。奥巴马要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他应该呼吁两国调整职工工资,而不是呼吁中国央行调整汇率。 不过,奥巴马有其难处。中美两国职工工资差别有历史原因。一是美国有太强势的工会,中国没有;二是美国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出比例大,中国第三产业产出比例小;三是中国工业革命和和信息革命同时兴起,蓝领劳动异化(马克思用语)和白领劳动异化同时发生,随着机械和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同时劳动者越来越没有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时间, 需要多方面努力。 奥巴马的另外一个难处是:他是民主党领袖, 而民主党通常站在劳工利益一边。要奥巴马降低美国人工资, 这太难了。不过,可以先从拿那些大企业―― 比如高盛和AIG――的高层人士开刀啊!这些高层人士年收入动不动就是数千万,他们下面的员工能少拿吗?还可以从通用等汽车企业下手啊!再不降工资,工厂就关闭了,大家都失业了。 吴敬琏最近说,要回到政治经济学。 我看就是要重新重视所有制和分配问题。我的研究曾得出结论:科技进步带来资源增值(参看拙作《财富增量公式及中国经济反思》,见《证券市场周刊》2008年23期)。土地增值了, 矿山增值了, 普通劳动者没有从中得到明显好处。我觉减轻企业税务, 让企业多发工资, 同时增加资源增值税特别是土地资源增值税,是解决分配问题的较好途径。 不光中国应该回到政治经济学,美国也应该回到政治经济学。 仅就分配而言,美国在社会主义方向上走过头了, 而中国在资本主义方向上走过头了,这才是贸易逆差的原因。所以重要的是调整工资或分配制度,而不是汇率。 参看网页:http://www.bgsyw.com/zhengwu/html/?1434.html
个人分类: 经济学|312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人都买得起房是不可能的(转载)
huangtao07 2009-11-22 14:41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不论社会进化到什么时代,人人买的起房只是乌托邦的幻像而已。实践也证明靠简单分配的方式,靠所谓的福利分房方式,那是效率最差的分配机制。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类梦想,一直以来都只停留在梦想里,原因还是人的自私属性,很难有最合理的分配体制。所以不依靠货币的分配方式的实践一直是失败的。 我们崇尚的均贫富,是在贫富差距巨大的时候,穷人的信心丧失,觉得努力一辈子也买不起房,觉得倾三代人的积蓄也买不起房,连基本信念也完全丧失了。但是殊不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才仅仅三十年,人们的积蓄高速增长也仅仅是十余年的时间。相对收入的增速,原有的积蓄随着收入水平的高速增长,已经迅速贬值了。20年前的一万元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财富了,但是现在这样的收入不过是一线城市刚参加工作三五年的经营阶层的月收入。 那么目前,在一线城市新入职的大学生,或者农民工,收入水平最低也许还有800元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买的起房,房价应该控制在多少呢?我看不能超过200元每平方。最好还是给这个阶层大量的生活补贴,原因是连基本生活也保证不了,挣得还不如花的多。 失业率我们也不容回避。失业的人们的住房需求如何保障?要实现人人买的起房,这部分人群的购房补贴如何发放也是难题。或者只好直接把商品房分配给这部分人。 实现住有所居,并不是所有居住都要是购买的商品房。而是最大的实现租赁住房。随着人的经验和水平的提升,收入的增长一般也是可以达到的。这是新增就业人口的希望之所在,收入低的时候选择租赁,收入增长之后选择购买,这才是合理的消费方式。当然,也许会有一辈子的收入不再增长的,这样的状况只有在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中选择廉租房。 机会是均等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首先鼓励的是奋斗的人,市场化的分配机制合理之处在于给所有人相对均等的机会,而不是靠某些阶层掌握资源,随自己的意愿去分配,给权力阶层以最大的寻租机会。 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的太过迅猛,但是这不是邓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错误,而是整个分配体制出现问题。公务员,财政养育的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以及私营企业主的成功者,他们在财富分配中获益是最多的。而相对于他们,人口最多的私营企业员工,小商业从业者以及为城市的发展鞠躬尽瘁的农民工,最底层的收入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虽然农村社保医保已经开始普及,但是仅仅是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简单疾病的医疗。完善的福利体制的建立还要经过很长时间。 仅仅十一年的住房市场化的实践,即使有全体国民购买商品房的条件了,建设阶段也将很漫长。那么孰先孰后?在我们这个社会会因为孰先孰后的分配顺序产生很多问题。那么加塞者有之,走后门的会更多,因为买房而发生新的腐败问题的机会是百分百的。这会带来新的分配不平衡。 我们很难做到消除不平衡,在前述五十年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有体会。很多人抱怨社会分配不公,但是很多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分配不公的责任全推给他人。这就不是积极的态度。试图超越而不是拉下马,在我们的国度不是主流观念。拉开差距还是应该继续鼓励的。那么高房价也恰恰承担了拉开差距的责任。 至于高房价的承担者目前为止还是富裕阶层为主,给社会带来很多益处,比如城市建设的提速,比如北京这样城市公交车补贴给市民,比如修桥筑路建公园普通市民的享受,比如通过拆迁改造富裕起来的城市原有居民,比如城近郊农民的卖地收入,拆迁安置补偿。 买得起房的越来越多才是普遍现象。源于社会总财富的增长。那么为了合理的运用土地资源,高房价本身还是有益处的。否则,也许低房价会过度占用土地资源。原因是很难禁止高收入阶层的改善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 高收入阶层作为购房的主力,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保障房的唯一资金途径。这是合理的二次分配,均贫富的机制。
个人分类: 历史哲学|1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和晚上干什么好?如何分配时间?
chrujun 2009-10-16 20:14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假期越来越长,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假期。 特别是周末和晚上,占了一周的不少时间。 这类时间我统一称为自由时间。自由时间干什么好,改分配多少时间用于玩乐,值得思考,这涉及到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 对于处于奋斗中的年青人,我认为20%自由时间可用于听歌、逛街、游山玩水之类。80%自由时间可用于看书、做科研等。 在用于看书、做科研的自由时间里,也涉及到一个时间分配问题。什么时候啃硬骨头?什么时候做一些简单的资料收集工作?值得注意。我认为一个人精神状态比较好、精力充沛的时候攻克难题比较好。人比较累、精神状态比较差的时候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听听讲座比较好。例如,早晨可以推导公式,背最难的英文单词,精读高难度文献。吃过晚饭后也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睡觉前的两个小时,适合做一些轻松,容易的工作。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思考,欢迎赐教。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5896 次阅读|4 个评论
30位日本研究者共享2700亿日元(约200亿人民币)先端科研基金
ripple 2009-9-9 11:53
日本政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麻生首相任议长), 9 月 4 日决定今年追加预算中设立的先端科学技术辅助基金分配方案,这项总额 2700 亿日元的研究经费将分配给 30 位的代表研究人员。 入选的每位研究人员将史无前例地在 3-5 年间获得 30 亿 -150 亿日元( 2.2 亿 -11 亿人民币)的经费资助,本项基金导入不受每年预算取得使用限制的体制,集中支援世界领先项目研究。 入选研究者包括:制造成功 IPS 细胞( 诱导 多功能干 细 胞 )的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岛津制作所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等。为了强化产业经济竞争力,也有来自民间企业的 4 位研究人员入选。 入选项目以在 3-5 年内可以形成可实用化成果的出口志向型(本人注:有应用前景的意思)研究为中心。 宇宙物理学等基础研究也有入选。 本次共有 565 位研究人员申请,由学问见识博大精深的专家等审查决定,今后,将决定每位研究者的经费分配额度,在 11 月整顿建立研究体制。本次经费资助,远远高于过去每项每年最高 3 亿日元( 2 千 2 百万人民币)的资助力度。 本人所在研究部门有幸也在这次申请中领先入选。下面就要考虑怎么花钱了。
个人分类: 海外动向|53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看“09年度科研经费分配”有感
chbaaic 2009-3-23 16:01
注1:教师的科研经费数(A)分配为:长江特聘教授50万/人年、闽江(含校级)特聘教授40万/人年、一级岗教授30万/人年、二级岗教授25万/人年、三级岗教授20万/人年、教授15万元/人年、副教授10万元/人年、讲师5万/人年、助教3万元/人年。 2:学院推荐参评的各类优秀人才追加分配数(B):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另加20万/人年,省级同类入选者另加10万,校级新世纪人才入选者另加5万/人年。(此项仅一最高追加额计算。) 3: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基本追加经费数(C):国家级平台500万/个年,省部级平台200万/个年,市厅级平台100万/个年,校级平台50万/个年。 4:按系所占的科研建筑面积S折算的科研经费数(D)分配:(S-T)0.1万/平方,T为平台减免的面积:国家级500,省部级200,市厅级100,校级50。 5: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的科研经费减免(E):国家级一等奖1000万/次,国家级二等奖、Nature/Science论文500万/次 篇,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一区论文100万/次篇,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二区论文20万/次篇,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三区论文10万/次篇,市级三等奖、SCI/EI论文1万/次篇, 6:按2005-2008年度学院985、211经费投入来分配科研经费量(F):投入经费 /K,Z为学校下达 的总科研经费任务,K为学院总投入。 感想:现在管理越来越简单了,按职称分配给各个教学科研人员,每年要增加多少,上面说了算,甚至连助教,讲师也不放过。试想,现在经费申请绝大多数多要求博士学位,有些讲师,助教还在读博士,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还要有经费要求。看来要跟对一个科研团队,从教授那边分配一点。 一位副教授三年完成一个26万的国家基金都不够,因为按计算三年要30万。 我的建议是:对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助教、讲师暂不做经费要求,(这个是遗留问题,后进的都要求是博士)。另外,经费多的年份可以补贴经费少的年份,也就是有一年拿很多,能够结余往后的年份用。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45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农民工无声的报复
huangwd99 2009-2-25 08:17
中国农民工无声的报复 2008年初,一场暴风雪降临中国大部分地方,而一个股灾在全球蔓延,在我看来,全球股灾是中国农民工无声的报复。   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如果一个国家不需要进口的话,那它也不需要出口,因为它没有必要换得别国的外汇。在中国改革之初,中国出口的东西很少,但是需要进口的很多机械设备、汽车、彩电,甚至小小的录音机,我们做的也比别人差的多,所以大陆的外汇一直紧巴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美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因为它可以换来我们梦寐以求的各种商品。只要东西能换美元,我们还补贴点自己印刷的人民币其实这人民币也挺好用的,而且越来越好用,可以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后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大多数东西我们做的和别人差不多甚至更好,这时候本来我们可以少卖点东西给别人了,可是我们的农民工在生产这些东西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报酬,如果得到合理报酬的话,他们可以少卖点,多留点给自己用。既然农民工自己用不起,就再卖吧,多便宜都卖,农民工们不知道,反正他们没有权利要求休息、没有权利谈判工资,在被拖欠工资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办法取回,司法途径耗时又费钱,去跳楼要被劳教,被砍断腿也无处申冤。 农民工只知道干活,他们为了改变生活不惜一切,他们满足于生活的细小改善,而不去计较付出和回报的巨大差距或者是没有计较的权利,他们把小孩交给老人,老人们不但抚养小孩,还要耕种土地,提供着价格让美国人也大失所望的农产品(美国农场主在中国加入世贸的时候发现中国大部分农产品比美国便宜)。农民工还直接拖住原来城市工人的工资甚至让他们直接下岗。农民工先是满足了自己的生活盖房子、买家电,后来他们为了城市化继续付出,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付出大笔的赞助费,用畸形的价格为城市住宅买单,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他们夺走了欧美工人的职位,虽然欧美的工人知道中国的工人会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选择,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即使在北韩,每个人跟着领袖慷慨激昂,不过他们工作的时候肯定都在怠工否则怎么会萧条到要饿死人?即使全世界的权贵们能说服全世界的工人不要抗争而接受资本家恩赐的工资那也没用啊没人消费的话,工人们生产的东西又能卖给谁?西方国家在一次次的经济危机之后终于明白:没有劳动者利益与资本利益的同歩增长,社会生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社会面临着一个二选一的问卷:是选择经济危机呢?还是通过劳动者与资本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市场经济?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说:个别公民的计划活动的利益是否大于该活动对他们的成本,没有人比他们本人更好的判断;最终目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大可能的自由,以及经济福利和所有人的和平协作。 每一个中国农民工都是一个经济人,他们离开家乡的时候计算过每一笔成本:种田的收入和出外打工的收入对比,打工拿不到工资的风险,春运的高价车票成本,甚至无形的成本没有性生活、和父母儿女的分离、下了煤矿以后上不来变成一块煤。 可是除了他们自己,谁为他们计算过?叫兽们说: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国家现在没有能力解决你们的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所以户籍制度不能废除,你们只能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拿200美元的月工资。当然你们的生活会改变的,你看,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不是免了吗?学费不是免了吗?我们农民工不相信也得相信,谁让我们做奴隶做了那么久,我们太容易满足了,于是我们继续埋头苦干,哪怕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哪怕有毒物品伤害了健康。 当农民工制造了全世界60%以上的服装、鞋子,当农民工制造了80%的电脑、数码相机,当中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美国、俄罗斯产量的总和,当农民工又制造了全世界接近1/4的汽车的时候,全世界再不感觉到农民工的报复,那这个世界也太麻木了。象弗里德曼说的:经济中发生的变化不是意识形态之争的结果,它不会来自政治信仰或目标,它几乎完全对事件的力量作出反应残酷的事实证明远比最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偏好更加有力。 农民工们消费不了欧美国家工人的产品(他们连自己生产的产品都消费不起),那么欧美的工人只有失业,虽然中国的富人还能消费一点欧美的产品,比如800多万的宾利轿车,富人还用几十辆悍马来办婚礼,不过有的富人可以一个人买十几辆悍马,但是他们不能一直买下去吧,还有很多富人不敢买因为穷人太多,治安不好。 当农民工们的消费被局限在很低的水平的时候,我们的生产和服务不是国内包括欧美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也只能被局限在很低的水平。你们不想明白这个道理也要明白,就算你们不相信,那么市场会用经济危机来让你们相信。 很多人不劳而获,可是农民工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没有办法改变。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价格收购了四大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2000年由原四大银行下属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合并组建而成的银河证券,直接隶属财政部,在2005年因为奄奄一息得到汇金公司45亿-50亿注资。这些钱不是金融机构员工工作创造出来的价值,而是印刷出来的,失去了道德风险的约束,这些金融机构又开始制造泡沫了,在弗里德曼看来: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于是猪肉涨价了,房子涨价了,股票也涨价了。当城市的人受不了的时候,制造通胀泡沫的人害怕了于是加息、发行特别国债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 当泡沫破裂,农民工们可能也会失去工作,不过他们在失去工作的时候也算过帐的:当养一两头猪好过打一年工,这工还有什么值得打?他们很多人会回到家里,守着家人,省吃俭用,吃自己种的菜,等着老板开出高一点的工资哪怕那也是无奈接受的。 所有的说教都失去了作用,所有的恐吓也失去了作用,事实上,农民工听不到恐吓,恐吓更多的是对我们这些人,我们中间还是有人糊涂到不明白这个道理帮农民工维护利益不是为了农民工,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萧条不是只会让农民工失去工作,只有农民工有钱消费,我们才会有工作,只有农民工富了,我们才可能富或者更富一点。 农民工们默默的在风雪中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不知道,因为他们的被歧视和欺压,现在全世界都在受到报复。 还有很多农民工留在这里工作,也还有农民工会离开家乡,接受微薄的工资,但是只要他们继续被漠视,经济的波动就不可避免,而且还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这不是因为因为我们国家有太多农民,而是因为一个对农民(实际上对所有人)冷酷无情的制度。 权贵的身家缩水了,股票价格大降,而物价在上升,但是它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财富对他们来说只是数字,它们依然锦衣玉食。 城市的原住民受影响了,物价上涨,原来仅有的存款缩水了,买了股票的欲哭无泪,谁让你们漠视农民工?你们只希望有廉价的保姆;你们不关心农民工的留守儿童,听信谎言让户籍歧视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只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少交点学费;你们赞成政府不要提供廉价房给外地人,而不去想他们是否有权利得到,听信谎言只能提供给拥有户籍的人;你们在有人为讨工资跳桥而被堵住的公交车上骂:要跳你就快跳,别害我们迟回家;你们听任走鬼被城管驱赶,甚至因为自己生活受影响而支持城管的作为,却不想想农民们难道是为了寻欢作乐来进城吵你们?他们就不能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如果不是城市有现实的需求他们又做什么走鬼?你们看着春运售票点前面在寒风中彻夜排队的人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厌烦。 当每个人都变成无辜者的时候,真正的无辜者彻底沉默了。我们的眼睛不是用来明察事理的话,那只能用来哭泣。 灾难不会停止,除非象布坎南说的那样:最终目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大可能的自由,以及经济福利和所有人的和平协作。那么经济才会是一个健康的机体,象冯-海叶克在上个世纪20年代告诉我们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主要真实原因是物价和工资的结构被歪曲了(通常由于垄断定价或政府定价),只有农民工们在法律和现实操作上都和那个给他们工资的老板,决定他们的福利的政府完全平等的时候,物价和工资都是市场均衡博弈的结果的时候,经济的周期才会消失。
个人分类: 转载|1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顾凌英: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及改革开放30年分配制度的变迁
huangwd99 2008-12-16 09:07
顾凌英: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及改革开放30年分配制度的变迁 Post By:2008-11-23 20:07:01 (该文是首都经贸大学顾凌英教授为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准备的论文,在2008年11月15日上午的会议上做了主题发言,精要地介绍了该文思想。现全文发出,以飨读者。) 一, 前30年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体系与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使得我国有条件按照人民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没有剥削,人人都有平等劳动权利和相对公平合理分配权利的新型国家,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对于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来说,对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为了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勇敢的30年的实践和探索的宝贵经验的认真总结,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创新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与地位的基础。所以为了实现人人平等劳动和人人得到自己劳动应得的分配,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中国在1949年解放后,经过三年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建立了以全民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经济基础,基本上保证了全国人民,人人都有自己劳动的岗位和得到与自己劳动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分配。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完全新型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交换是分配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而提高全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 1.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思想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所可能允许的条件下,只有以劳动为尺度来进行分配,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即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才能鼓励人们积极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人们才可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2. 社会主义分配体系的三大支柱物价、福利和工资; 实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们国家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价格、福利和工资为一体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系统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和资本主义价值规律支配下运行的以资本利润为核心的市场完全不同的市场体系。这个不同,完全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全国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⑴. 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和全民福利: 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不是按资本主义主要受价值规律那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它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因此在许多方面不但不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甚至必然与之取着相反的方向。例如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利润至上的原则,越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刚性强的产品和服务,其定价就必然越高、越贵;但是按照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就是人民越是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刚性越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就定得越低廉,以此来保证人民必要的、一定的生活质量。 举例来说,譬如医药的价格,由于这是全国人民健康的最后保证,在我国前30年价格就定得很低,看病、吃药花钱很少;当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多层保护;在城市的工人和干部有不折不扣的八小时工作制,而期间上午和下午都有半小时的工间操时间;有单位和公共免费的场地供早晨的锻炼和业余的文体活动和比赛;病了有良好的医疗和低价的医药服务,还有公费医疗,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人口的增长和人的寿命的延长就是必然的了。而医药的低廉价格政策就是惠及全国每一个人的,对全民的福利,包括农民和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 再如在教育方面,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就开始着手安排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培养各种人才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这样一个教育体系的实现,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全体人民的一种福利。 例如:大致情况是幼儿园和托儿所一般都建在各单位,这是为了解放妇女,方便女职工上班和给孩子喂奶;接着就是十年一贯制的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象征性收费的义务性质的普通教育;与此衔接的是培养青工的各类两年制技工学校和培养技术员三年制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连住宿和吃饭统统由国家包下来的,毕业之后他们的工作也全部由各部委分配到所属对口企业工作;为国家机关培养干部和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工程师的是各种专业的两年制的大专院校、师范院校和47年制的本科专业各类学院和综合大学。这些学校一律不收学费,学生还有公费医疗,生活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金。这样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由于受教育者,不受本人经济条件的制约,这就一方面充分保证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保证了每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又有自己的专长,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专业技术和文化修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 还有住房制度和政策。除了农村,在我国前30年,职工住房都是包括在单位基建的规划之中的。单位统一提供单身职工集体宿舍和带家属职工的住房和家具,职工只出象征性的极为低廉的房租。住房大小本来是根据职工的家庭人口来进行分配的,后来加进了更多按劳分配的成分,也还是合理的、公平的。 可见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与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是分不开的,成为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的价格是完全不同的。 ⑵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 社会主义的分配除了由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所体现的全民福利之外,它的按劳分配的部分主要是由等级工资制来体现的。1956年制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附件1),一共分为30个等级。一级工资为579.5元,而最低的勤杂人员30级的工资是23元,之间的差距为25.2倍。据说毛主席的工资是三级:465.5元,1958年降为四级:414元,毛主席的四级工资与勤杂人员30级的最低工资相差整整18倍,这里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就说明了,在中国前30年人民的生活中所实行的分配制度,实际上人民所能得到的健康服务,孩子和本人受教育和住房、交通的基本权利等等根本利益,是不受工资级别的影响而基本平等保证的,按劳分配的工资仅仅体现在除此之外的其它一切方面。 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当时在中国实行的这种分配制度的创举和它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受到了非议,并且基本上被改革掉了。但它的功过是非,将来的历史学家还会加以评论,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在20世纪仅仅是刚刚开始。 3. 前三十年在这一分配制度下我国人民得到了安居乐业、天天向上的愉快生活; 现在回过头来细想,我国建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的福利和分配制度在指导思想和实际执行过程中虽然不能说没有缺陷,譬如对于等级工资制的执行中,在1957年以后往往对一般干部的提升没有时间和标准的规定,随意性较大,因而大多数干部都提升较慢;对知识分子的职称评定1957年之后也没有正常进行,因而工资提高也较慢;而对一般工人的等级评定是正常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实际上年龄相同的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的工资相比偏低,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配差别缩小,甚至倒挂,因而就形成了一种不利于鼓励全民学习和提高政治文化水平积极性的不良氛围,为以后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泛滥提供了一定的环境。 但是总的说来, 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中国人民生活在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设计和创造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模式下的生活,现在看来基本上是安居乐业、天天向上和愉快的。当时造成家庭富有和贫困差别的原因,在城里的劳动人民之间,主要受抚养子女多寡的影响;在农村,主要是受家庭劳动力强弱的影响。这些差别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对于劳动者来说,这些困难也是暂时的。孩子是会长大的;由于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孩子的前途就是无量的,因此困难家庭的前景也是无限光明的,他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下,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好。 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分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与分配制度上的改革,以及产生的后果; 1. 指导思想的变化,导致了国家政策上的变化。 由于三十年来的改革,拼命致力于发展私有资本,为此打破铁饭碗,取消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有劳动权利的基本原则; 在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中搞市场化、产业化取向,剥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劳动人民的基本公共福利;降低了国家在生活必需品上给全民的必要的物价补贴,破坏和摧残了我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的社会主义分配体系。 2.在收入分配的变化中,我国人民的收入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后果严重。特别在初次分配中提倡要素参与分配,而且要素得大头;劳动得小头;加之住房、教育、医疗等福利制度的削弱和取消,致使分配不公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产生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在福布斯上榜的富豪,2004年前40名的净资产总额为150.62亿美元,到2005年的前40名资产总额增至252.69亿美元;2006年前40名的净资产总额380亿美元,到了2007年的前40名的资产总额增至1208亿美元,增幅高达215%。如果与2004年相比,增幅就高达900%了。在福布斯2007年的中国富豪榜上,上榜的前40名,财产均超过10亿美元;而在2006年只有前15名达到这一水平。 从2004年至2007年,福布斯排行榜所反映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私人财富积累是相当惊人的,《福布斯 2005年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一名首富荣智健,当年的财富达到16.44亿美元(约合133.18亿人民币)而到了两年之后的2007年,荣智健的财富已达到30.65亿美元(约合230亿人民币),财富增了将近一倍,而他的福布斯排名却落到了《福布斯 2007年中国富豪排行榜》的第九名了。而在2007年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杨惠妍当年达到的个人资产为160亿美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约为2005年首富荣智健16.44亿美元的9.7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国家财富是如何快速的向私人手中积聚的,财富这样大量向私人的口袋集中,其结果必然是大量削弱了国家向人民提供的公共消费和积累与广大劳动者的购买力,使国家的经济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大量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也造成了社会极大的浪费,败坏了社会风气。2004年8月以来,媒体报道,昆明一盒月饼31万元,一部手机21万元,一个8个8字的电话号码拍卖价70万元,上海紫园一套住房高达1.3亿元。2006年上海汤臣一品豪宅一套高达1.4亿元。北京一富豪夫妻俩闹离婚,暴出有47套住房、47辆轿车和9家公司的家产。中国赌徒到澳门和美国赌城赌钱,一次就输掉几百万上千万美元。媒体报道,2005年国庆期间上海金茂大厦举行一场超百万元婚礼,真可谓中国的富翁已经富得流油,到了挥金如土的地步。(引自《目前中国有无贫富分化过大问题?》 2164字 )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贫困人口,根据外国对中国贫困人口的估计,为了与国际接轨,这里联合国按对世界各国都统一使用的贫困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应当说是无可厚非的吧。世界银行的《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估算了2003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按贫困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计算(博主注:这里1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等于3.6元人民币,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533 ),其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6.6%。(引者按:据此计算出绝对数为21400万贫困人口)。《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转载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不足一美元(引者按:据此计算出绝对数为23500万贫困人口)。(转引自刘日新《中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世界之最》) 我们国内划定的贫困线2007年,为人均年收入1067元人民币,目前拟提高至年人均收入1300元人民币。但是年均收入1300元,即合每日的生活费3.56元,以目前瘦肉16元1市斤计算,将每日3.56元全部用来买猪肉,可买2两2钱猪肉。现在的快歺最便宜的是4元1份,3.56元不够吃1顿快餐。实际上人要过正常日子,还要有柴、米、油、盐、水电、医、住、行、教育等开支。每天3.56元怎么过日子?但我国目前就是按照这样的最低标准,还有8000万这样赤贫的人口,而人均年收入1067元人民币,则合每人每天收入2.92元。即使按每天收入2.92元以下的这样的标准,中国还有4000万这样的更加赤贫的人口。小康之路对他们来说不是越走越近,而是越来越遥远了! 目前中国严重的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了中国社会严重的内需消费不足,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克服这一顽疾,是要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根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介绍的小岗村土地流转的情况看,这种办法并不能使农民真正摆脱贫困的局面。因为据介绍,当地农民把土地出租给上海的一个公司,一亩地得到500元租金,他再在这个公司打工可得工资500元,他可共得1000元,而租他地的公司,可得收入4000元,除去支付的租金和工资1000元,他可以净得3000元。土地流转究竟对谁有好处,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看来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在走着继续加剧两极分化的老路,并不能使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出困境,因此南街村的道路,看来仍然是农民走向富裕的唯一道路。我国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仍然是我们前进中的宝贵财富,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是特别重要的,这就是我今天所能达到的认识。
个人分类: 转载|1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火:重庆“的哥”和骆驼祥子,谁惨?
huangwd99 2008-11-11 12:50
水火:重庆的哥和骆驼祥子,谁惨?       一、重庆的哥的份子钱        重庆出租车罢工,主要的原因的份子钱收得太多。    份子钱是什么呢?司机买一辆车,政府规定必须挂靠一家出租车公司才能营运。这种上交给出租车公司的挂靠费,就叫份子钱;或者车的产权也是出租车公司的,司机承包经营,上交给公司的高额承包费 ,也叫份子钱。    份子钱交多少呢?一天运营下来起码要占毛收入的 70%80%(见人民日报《 薄熙来对话重庆市出租车司机 》)。    实际情况如何呢?重庆出租车每辆车两个的哥,分两班, 24小时营运。平均每天毛收入650元,一个月毛收入2万元左右。根据挂靠和承包性质的不同,交份子钱8千到1.5万元不等。扣除司机自付的燃料费、修理费、保险费、路桥费、违规罚单一个起早贪黑,每天工作12小时的的哥,月收入不到1500元。   辛辛苦苦忙一年,一个面色憔悴、灰头土脸的的哥,收入不到 1.8万。   可出租车公司从这台车上净赚多少呢? 8万!   这些出租车公司干些什么高级工作 呢?1、从政府批发来出租车指标;2、每个月组织出租车司机学习一次名曰负责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管理;3、收份子钱。   恐怕没有比在中国开出租车公司更暴利的行业了。那么赶紧去投资一个出租车公司吧?开不了。为什么呢?要关系。    改开之初,买得起车的人不多,那时候有一台车跑出租,没人管。    渐渐地,这些人发了。曾几何时,说谁谁是开出租车的,就和现在说谁谁是房地产老板、谁谁是煤老板,或者谁谁是政府官员一样,会引起一片艳慕的惊叹。    出租车多了,出租车市场形成了,公共权力开始全面接管这个市场,借口是千篇一律的规范行业管理。    官员设计了这样一个管理方式:政府垄断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权审批和出租车的营运权发放,将营运权专卖批发给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再将营运权零售给司机。    多数城市定价批发。譬如重庆 2004年出租车改革,一辆出租车25年营运权,价格20万元,平均每年8千元。   出租车公司将 8千元/年批发来的营运权,零售给的哥,收份子钱,每年纯利8万!这种投资收益率,实在让金三角的毒枭羞愧无地。   出租车公司的真正职能是什么?天知道。它象是在政府和司机之间凭空多出来的一个中介行,更象是依附在的哥身上的吸血鬼。    如果说加强职业技能管理,但国家对每个的哥要进行上岗的职业技能考试;    如果说加强日常经营管理,但街上有交警、城管,消费者有 12315投诉电话,运管处也有相应的投诉电话。这些国家职能或者准国家职能的机构,每天监察着出租车的营运;   如果说方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但的哥车上的通讯设备可以让政府官员 24小时不间断地对他们训话,怎么都比出租车公司每个月召集起来学习一次强啊。   为什么政府仍然要设计出一个出租车公司做中介呢?想不通,只好推理一下。    目前中国 90%的出租车公司属于民营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投资不多,更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关键是什么呢?需要行政权的前置审批。   假如鄙人是重庆出租车管理部门的实权派,我一定以我丈母娘或者八大姑的名义,成立一家出租车公司,自己审批一下,再卖给自己 200辆车的指标,一天也不用营运,半年后将这个公司卖出去,能赚多少?1.6亿!半年后重庆出租车指标就从20万炒到100万了!   即使自己不开公司,只要这套体制起作用,其他人要搞到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权、营运指标,鄙人签的这个字,点的这个头,含金量也可想而知。    所以假如鄙人主管重庆或者任何一个其他城市的出租车进入权,那么出租车公司就会成为我和我的同僚们敛聚财富的一个白手套,这个城市的哥上交的份子钱,国家得小头,鄙人和同僚们以及民营企业家们,共享大头!    自然,鄙人的道德境界既不代表,也不科学,是没有办法和那些嘴上执政为民喊得山响的正人君子们相提并论的。但是马克思说,有了 300%的利润,有人就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而重庆出租车指标的利润,可是达到500%了啊!况且,这些年大人们践踏的情况,老百姓看得还少吗?   政府制订的规则,已经一目了然地成了官员盘剥民众、侵蚀国库的罪恶,如同天花乱坠的各类富民政策一样,一实行,全是富官政策!    但是,在一天不改一下就没法活的改革国度,这一条却是万万改不得的!        二、骆驼祥子的份子钱       份子钱这种说法,不属于新时代的自主创新,而是中国的哥的隔代继承。这点,从老舍先生上个世纪 30年代的名作《骆驼祥子》,可以看出。   《骆驼祥子》是上世纪 20年代北京的哥人力车夫们,真实生活的记录。   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 18岁的破产农民,父母双亡,为了生存,他来到北京做农民工。   和今天中国城市内人如潮涌的农民工中的任何一个相比,骆驼祥子都是最弱势的:他不识字,没有城市户口,没有老乡亲戚关系照应,没有任何一种上岗证书,除了一身力气,他什么也不会    怎么办呢?他没有到人山人海的劳务市场,而是直接走进了车厂上世纪 20年代北京的出租车公司,租了一辆洋车,做起了洋车夫20世纪初中国的的哥。从此这个的哥,风里雨里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因为是从吃人的资本家车厂里租来的车,所以骆驼祥子少不得被资本家敲骨吸髓地残酷剥削,每天的血汗钱,要拿一份来交份儿钱我为什么要加这么多引号呢?请各位去查当今执政党党史的经典论述,这些加引号的部分,都可以从中找到毫厘不差的原话。    骆驼祥子要交多少份儿钱呢?在当时黑暗的北京,骆驼祥子可以做长包,也可以做散座,每月平均收入 10元左右,每天收入在3角到4角。交给车厂一角份儿钱,一角多钱吃饭、穿衣、坐宿,每天净赚1角钱。   我知道,见到这样的数据,央视或者《人民日报》一定欢呼雀跃,马上喊出改革开放以来,运输产业工人纯收入比八十年前增长多少万倍的改革成果。可惜这种贺龙大胜赵子龙的说法,老百姓是嗤之以鼻的。    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史料: 1920年前后的北京,一个中等收入的四口之家,每月12元,就生活得非常小康了。   而根据北京统计局资料: 2007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4825元,据此,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费用支出需要4941元。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骆驼祥子当年每月收入 10元钱,相当于今天的4110元。   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代表,替骆驼祥子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骆驼祥子就少不得被吃人的资本家压迫、剥削,一个月下来,他总收入的 30%,约等于今天的1235元,被车厂老板压榨走;自己得70%,大约2875元。   这虽然不是一个惊人的数目,但是已经可以令当前重庆的哥羡慕了。    更关键的是,骆驼祥子并不需要花钱办居住证、务工证、体检证、驾驶证、计划生育证、职业资格证件,也不需要交纳车船税、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城市维建税、治安联防费、所得税、路桥费、洋车指标费,更不需要车体改色、车辆年检、驾驶证年检、交通违章罚款、购买学习资料、向灾区献爱心    所以,大字不识一个的 18岁青年,光凭一身力气,在黑暗的旧中国,就能做起创业致富的梦。每天挣一角份儿钱给资本家,挣一角多钱养活自己,再挣一角钱存在车厂老板那里,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居然存够了100元钱,买来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洋车!   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用今天的话说,骆驼祥子拉车三年,已成为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位成功人士了。因为不用再交份儿钱了,每个月可以净剩6元钱。于是,他的梦想开始象春天的蓓蕾一样,不断绽放:花两年,再买一辆新车,再买一辆开个车厂 须知,此时在骆驼祥子经常路过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一位瘦高的白领,正紧张地做着图书管理工作。在当时三大差别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这位高级白领的月薪,才区区8元钱。 这位高级白领是谁呢?毛泽东! 照例,骆驼祥子的成功,首先要感谢的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然而,吃人的资本家缺乏今天出租车公司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不能不说也是骆驼祥子侥幸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呢?车老板这样想:我出一台车,骆驼祥子的家庭出一个人 虽然祥子的父母全死了 。二者结合,构成洋车的运营。    每天洋车的营业收入中,出人的骆驼祥子家庭理应得一份,人份钱;我老板出车该得一份,车份钱;还有一角多钱养活祥子 ,这是动力成本。   吃人的资本家得 30%,骆驼祥子得70%,这就是20世纪初出租车公司和的哥之间的分配比例。   假如骆驼祥子有幸生活在 80年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生活在高楼林立、霓红缤纷的国际化大都市重庆,那么他不但无法实现置产创业的美梦,而且能否养活自己,还是个问题因为交70%80%的份儿钱后,自己只有不到1角钱了!换算成今天的货币,月收入只有1300元左右。   巧合的是,《第一财经日报》昨天发表文章《 重庆出租车行业调查 》,结论是:重庆出租车二级承包人的月收入为 1450元,司机为1376元。   这和用今天的管理方式,推算出的骆驼祥子收入,相去无几!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今天中国的出租车公司,比 80多年前的车厂,剥削程度狠了一倍还多;今天中国的哥的绝对收入,比80多年前的人力车夫,少了一半还多!   中国人,越活越抽抽!    三、半吊子罢工        80多年前的车厂老板,车一份、人一份、家一份的分配方式,放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绝对是道德楷模、雷锋老板。    但是依然有人对出租车公司 30%的不劳而获,愤懑不已。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毛泽东,大吼一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反抗,辞工上了井冈山。后来他真建立过一个没有份子钱的社会。   毛泽东为什么能成功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他的一帮同志,非常善于搞工运、农运、学运、军运,一帮骆驼祥子们,如同干柴一样,被他们前仆后继地点燃了。    80多年后的重庆,车厂份子钱苛重了一倍还多,车夫的收入减少了一大半,骆驼祥子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们罢工。    可惜,这是一场半吊子罢工。    为什么是半吊子罢工呢?    1 、诉求目标未接触实质 未要求取缔出租公司中介这种残酷的剥削体制;    2 、没有智慧勇敢的领导集体。 在罢工开始时,没有主动出面将自己的诉求公告于媒体和送达政府,以取得全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在罢工过程中,没有采取说服劝导的方式,而是采取了砸车的行为,对不一致行动的工友进行阻止,引起了社会的误解;在罢工结束后,没有主动出面宣告复工的原因;    3 、诉求目标没有包括全国 200万出租车工友的共同利益。   当然,在当前罢工仍然为非法的情况下,重庆出租车司机勇敢地团结起来,争取自己被残酷剥夺的利益,已属难能可贵。    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重庆出租车司机的罢工行为,是改开 30多年后,中国人民觉醒行动的开始。站在历史的高度,如果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不作根本性的主动调整,不久的将来,罢工一定会成为中国新生的无产阶级,争取自己生存权的一种经常性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规定罢工非法,是历史的倒退。    1956年 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指出:以后修改宪法,我主张加上一个罢工自由,要允许工人罢工。这样,有利于解决国家、厂长同群众的矛盾。所以,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都规定了罢工自由。   1982年,邓小平先生主持下的中国,在《宪法》中取消了公民罢工的权利,理由是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争议不可能存在。   今天,邓小平已经去世 11年了,中国经济已经是国有、民营、外资三分天下,老国企对职工的终身雇佣制和全面包养制,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此时如果谁还说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争议不可能存在,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牛马太累太饿或者生病,主人都宽厚地允许它们罢工,但是中国工人却不可以罢工;    资本家可以周天广告、集体招工,资本家也可以因亏损而大批解雇工人,甚至可以一跑了之,总之他们对工人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拥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工人即使在黑砖窑中,依然不可以罢工,任凭资本家象包身工一样虐待他们,这世界还有天理吗?!    其实,重庆的哥并非当今中国被剥夺最深重的一个群体。    在重庆的哥一台车一年创造的 24万GDP中,的哥大约取得了3.6万元的工资性收入,占其GDP总量的15%;   而在中国去年人民创造出的 24万亿GDP的财富总量中,工资性分配只占10%。这10%,还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几千万、几百万一年的企业家群体,还包括了唯恐不廉所以工资不断加码的公务员群体当然也包括了获得15%GDP的重庆的哥群体。   这说明,在中国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正在遭受着比重庆的哥更深重的剥夺和侵占,正从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飞速滑落!    令人骇异的是,数量众多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群体,从来不向人民解释另外 90%的财富,被哪些社会成员占有了?   须知,在绅士们向往并刻意模仿的西方社会,这种工资性分配占整个社会 GDP总量的70%啊!        四、牛顿定律        堂堂一表的薄熙来书记,在对待重庆的哥罢工事件上的表现,既令人喜,又令人怨。    令人喜的是,罢工不久,薄熙来迅速和的哥对话,并立即满足了的哥们的合理要求。虽然其浸淫中国官场太久所固化了的些许威赫气度,和的哥们谦卑惶恐的态度对比鲜明,但也实在是中国官员中平民化的巅峰之作了。    令人生怨的是,罢工事件一发生,重庆当局首先没有考虑的哥为什么罢工?诉求是否合理?而是本能地在第一时间全力调查操纵出租车罢工的人员。    如果在其他城市,也许中国老百姓不以为然,因为这是改开以来中国政府处理类似事件的固定套路。但是在薄熙来主政的重庆发生,这就非常令人错愕。    为什么呢?因为薄熙来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儿子。    薄一波同志是跟着毛主席一起打江山的人。年轻的薄一波,舍生忘死,发动山西的同学和市民,支援上海工人的五卅运动,从此走上了为劳苦人民争江山的革命道路。    当毛泽东的同志们逐渐凋零,中国在资改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人民大众将一部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红色后代们的身上。而薄熙来主政重庆后,唱红歌、查贪官、铁腕整顿社会秩序等行为,更是深得民心,甚至使人民大众隐约对他产生了更多美好的期待。    虽然全力调查操纵出租车罢工的人员未必出自薄熙来书记的指令,极有可能是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自动运行的结果,但是发生在重庆,依然令人不快:薄一波同志当年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支持上海罢工的顾正红们,薄熙来同志权力覆盖下的政府,却首先调查操纵出租车罢工的顾正红们,这是反差多么巨大的历史讽刺啊!    尤其令人不能接受的是,重庆的哥反映份子钱苛重的意见,最早有影响的可以追溯到 2005年。这年,重庆的哥杨孝明提出行政诉讼,要求法院责令行政机关,批准 人民出租车公司 成立,将目前被出租车公司残酷剥削去的利益,由国家、的哥、消费者三方享受。三年多过去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一直对杨孝明的诉求置之不理,杨孝明也被逼得失业潦倒,以致酿成今天全市大罢工的事件。   这些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难道不应该为这次罢工事件负责吗?难道不应该追究他们不作为的行政责任和渎职法律责任吗?    我常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每次革命都那么残酷呢?    譬如,项羽克秦,不但坑杀了 20万降卒,而且将秦宫室烧了,火三月不灭;   再譬如,黄巢攻入长安,杀光唐宗室老小妇孺,屠 8万男丁,将当时世界最大城市、1500年历史的长安城,一炬成灰;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历史上中国的统治阶级,权柄在手的时候,毫不节制,无度地将权力用于聚敛盘剥,无止境地对老百姓的财富抢夺侵吞,无人性地对老百姓虐待愚弄    而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一个群体,他们只要有一口饭吃,就苟且偷生,但是这仇恨和痛苦却默默在心中积蓄储藏,等到有一天没有饭吃了,他们轰然爆发,此时,长期积蓄的刻骨仇恨和深重痛苦,将全部宣泄出来,形成宏大的非人道复仇和非理性摧毁。    这种历史现象似乎印证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今天在重庆,份子钱大家都叫板板钱,连薄熙来同志也称其为板板钱。    为什么叫板板钱呢?    四川有一个 省骂,叫先人板板。我认为,这省骂应该是国骂的变种,它省略了主语我和谓语 X,完全的句式应该是我X你先人板板。   假如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板,应该是声母 B开头的一种人类器官的通假性变称,而板板不过是川人淡化不雅色彩、赋予幽默气氛的一种同义叠加创作。   板板钱!板板钱!    重庆人每天都用这种鄙俗的称谓,诅咒着一种歹毒罪恶的出租车管理体制,控诉着一群残忍贪婪的管理人员!   
个人分类: 转载|128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