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同行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骑车游遍英伦:征同行者
热度 8 cosismine 2013-5-25 11:52
后半年去英国。大概年底走,呆一年。 这些年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所有的休息日都在工作。所以,得了乳腺癌。 圣经有几大告诫,其中说到,周末不做工。 所以,准备到英国后,好好享受周末:骑车游遍英伦。 17岁那年,曾单骑从夏县骑车起到三门峡,花了两天时间。兜里大概有七块钱七毛钱(?),几个火烧。村里有个本家在三门峡卖“dengshangao”,所幸我找到她们了。可以借宿一晚。所以,回来后,兜里还有六块多钱。印象中没有花钱,只是从茅津渡口到三门峡对面要做轮渡,好像要四角钱。记得那高坡一个接着一个的,记得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记得偶尔冒出个人时,我兴高采烈地给人家打招呼,人家却认为我是劫道的。 27岁(算来应该是25岁)那年,从太谷骑车到太原。有个同学在山大,住宿也不成问题,好像记得当时同学要给我介绍对象,骑车就去了。骑了一天,没有高坡,只有各种车辆从我身旁走过。。。 37岁时,我加班加点工作,为癌症埋下伏笔。不过,第二年,曾有人约我去奥斯坦德的乡间骑自行车,记得那是一个非常幽静也非常优雅的小村,周围很少碰到人。有一个马厩,上面写着896.说是建于1896年,哪个1被岁月弄丢了。有只被巫婆变成青蛙的公主,还在那里叫着,等着她的王子,吻醒她的爱情......只是那条路好陌生,也好短暂,不知道怎么被他一拐,竟然就拐到他家了,没有尽兴。多年后,在风雨欲来的黄昏,曾和他的妻一起走过同样的风景,那回厩的马蹄和牛蹄,至今奔跑在我的记忆里。 47岁,我想开始另外一个生活,一边享受生活,一边享受工作。所以,准备开展周末不工作的活动,周末骑车游三轮。 一直喜欢骑自行车。从十岁那年学会骑自行车时就喜欢了。到现在还喜欢,尽管常常只是代步,常常只是走固定的两点一线,但骑在车上,目标就不会太远,心里就有了盼头,因而就充满了希望。如果能够突破这固定的线路,心儿可以像风一样自由,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当然,喜欢和你一起,在未知的路上,留下你我的脚步,回忆里,有个情节,是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的,我们彼此就停留在对方的生命里了。 和我一起走吧!无论国籍,无论语言,只要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有一个浪漫的情怀,有奔赴着一个目标永不言弃的雄心壮志,就请加入我的队伍。 这篇文章我想置顶,刘立老师,你能告诉一下该怎么做吗? 过些天翻译成英语,以便有不懂汉语的人也能和我一同欣赏曼妙的英国风景。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3221 次阅读|30 个评论
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热度 1 caojian123 2011-5-26 15:11
不知从何时起,所在的圈子都知道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梦中和麻将桌上度过的。无可否认,除了野外工作,只要在学校,12点以前起床是很少有的事。在心情不好或想放松的时候,玩麻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些行为确实异常,因为很多人都按部就班的做着实验,看着文献,写着文章,也从来不碰麻将。 因为长期的异常,大家了解我的只剩下睡觉、打麻将了。一传十,一届传一届,我的声誉可想而知了。 现在,我想问问诸位,行为正常的你们。到底干了些啥?如果科研上没有突出贡献,杰出成果,只有2、3篇小文章的同仁们,请不要再诋毁我的名誉了,因为你并不比我优秀多少,虽然你投入的是有阳光的时间,我更多投入的是有月光的时间。但太阳并没有因为你青睐它而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月亮也并没有因为我干扰它而不让我分享亮光,我们得到的几乎一样多,甚至月亮有时更慷慨,更愿意施舍与她为伴的同行者,也更愿意把更多的月光洒向夜色中忙碌的人。 我们都在同质的时间中创造,既然如此,何必在乎不同质的我们呢?关键看不同质的我们在同质的时间中各自做些什么,取得哪些成果足以。俗话说,好酒的不进茶馆,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你有你的爱好,我有我的兴趣,只要找到乐子,达到心神松弛的目的,何必贬低麻将、打麻将之人呢?麻将,本来就是供人娱乐的就像经费用来搞科研一样,各取其用,各得其所。 所以,一个会生活的人,不会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当中,还要预留部分时间让紧绷的脑神经松弛下来,这样,大脑才会重新动起来。思考有时比勤奋更重要。
32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哲学何用?科学何用?
热度 7 gaojiange 2011-4-25 21:57
研究哲学有什么用处_.pdf 七年前,我初入大学。一位女老师与我交流后,给了我这篇文章。它开启了我整个思想的历程。现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它,以此纪念那逝去的时光,也向那位女老师致敬。正是由于她,一节短短的课堂,开启了我的思想天地和情感的变化。也是由于她,我完成了人生长途中的第一次转变。 片段节选: 有时邂逅多年未见的隔行的熟人 , 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在火车上面对健谈的同行者 , 对方往往会客气地询问 :“ 您干什么专业 ?” 当我说自己从事科学哲学研究时 , 问者先是茫然不解 , 继而发问 :“ 哲学有什么用处 ?” 一开始 , 我还详细地解释哲学是什么 , 它对社会文明、人类文化和个人心智健全发展的意义。听明白了的 , 点头似乎称是 ; 未听明白的 , 依旧如堕五里雾中。不过 , 他们末了还是要追问一句 :“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处 ?” 此时 , 我倒是明白了 : 原来他们所谓的 “ 用处 ” 是指 “ 实用 ” 。或者说白了 , 是问哲学研究有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 而且巴不得就能立竿见影。 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中江说 :“ 哲学不一定有显著的功效可以让人看见或听见 , 对于贸易的顺差逆差、银钱的松紧、工商业的发展与否等等 , 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国家没有哲学恰如客厅没有字画一样 , 不免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品格和地位 ; 没有哲学的人民 , 不论做什么事情 , 都没有深沉和远大的抱负 , 而不免流于浅薄 。” 天文学向我们表明 , 人的躯体是何等渺小 , 人的心智是何等伟大 , 因为人的理智能够包容星辰灿烂、茫无际涯的宇宙 , 并且享受到它的无声的和谐 , 人的躯体在那里只不过沧海一粟而已。这样一来 , 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能力 , 这是一种花费再多也不算过分的事业 , 因为这种意识能使我们更加强大非凡 。 作为一位热情的理性主义者和高远的理想主义者 , 彭加勒大力反对极端的实用主义、物欲主义和拜金主义。他说 , 聚敛如此之多的财富有什么用处呢 , 而且为赚钱逐利耗费时日 , 却把唯一能使我们获得精神享受的艺术和科学置之脑后 , 实在无异于 “ 为生活而牺牲生存的全部理由 ” 。他甚至声明 , 我不说 , 科学是有用的 , 因为它教导我们制造机器 ; 我要说 , 机器是有用的 , 因为它为我们做工 , 将在某一天给我们留下更充裕的从事科学的时间。 无论科学还是哲学 , 都是创造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的思想的 , 它们的 “ 无用 ” 之 “ 大用 ” 恰恰在这里 ! 帕斯卡不是说过这样的至理名言么 : 人只不过是一根最脆弱的芦苇 , 但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 由于思想 , 我们囊括了宇宙 ;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 我就在于我的思想 , 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 , 否则人就成为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牲畜了。开普勒不是也说过 , 对思想不感兴趣者 , 无异于僵尸而不像活人么 ? 人生苦短 , 能力和精力也十分有限 , 一个人一生能把一两件事干好就很不简单了。我没有时间 , 没有精力 , 也没有心思旁骛其他。我深知 , 人性是很脆弱的 , 而形形色色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 一不小心就会堕入 “ 欲网 ” 之中。因此 , 我有时有意地谢绝或回避一些与学术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却有利可图的物事 , 以免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 丢掉自己的主心骨。
个人分类: 评论垫垫【风华正茂】|2395 次阅读|8 个评论
修炼抗逆力,做职场不倒翁
kejidaobao 2011-1-20 14:26
文/曹高举 “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压力好大啊!”这是一位白领在MSN上的签名。虽说只是一句调侃,但却彰显职场压力大的事实。在压力面前,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奋发向上。为何在智力、资本和机遇差不多的条件下,有的人能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呢?归根结底,在于他们面对逆境时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即“抗逆力”高低的差别。 抗逆力是用来衡量个体逆境条件下的坚忍程度、耐挫能力、抗争特质、生存本领、胆识风范、心态韧性、自强力度等诸项个性心理素养的量化标准。职场人士如何提升自己的抗逆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第一,培养逆境认知力,甘做职场“蘑菇人”。从前有个人去美国西部淘金,被一条大河挡住。同行者不是绕道而行,就是打道回府。他经过冷静思考,买了条船把淘金者送到河对岸,获得了第一笔财富。后来,前往西部淘金的人越来越少,摆渡的生意日趋清淡。于是他丢弃渡船,再次前去淘金。抵达西部,听到有人抱怨:“这鬼地方连水都要钱,生存下来真是太艰难了!”这个年轻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做起了卖水的生意。再后来,很多人纷纷加入卖水的行列,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甚至旁边卖水的壮汉向他发出“驱逐令”。面对人生的逆境,他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有了更好的创意。他发现淘金的人穿的裤子膝盖部位很容易破,便用废弃的旧帐篷缝制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这个人就是“牛仔大王”李维斯。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何看待人生的逆境,是提升抗逆力的第一道闸门。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阿尔伯特认为,真正决定事情结果的并非事情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情做出不同评价的人。“选择性知觉”会让我们刻意地选择去注意事情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资讯。如果我们习惯把注意焦点集中在某些不顺遂的地方,逆境就会成为生活的压力。相反,如果我们转换视角,或许会从挫折中找到优势,从危机中找到契机,从阻力中找到助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学会观察和评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就能智慧地对待生活中的危机,把“困境”变成可供开采的金矿。初入职场,我们往往要经历一段“蘑菇”期。被置于不受重视的部门,干打杂跑腿的工作,无端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当你为郁郁不得志的困境烦恼时,不妨转换视角:“蘑菇”经历恰恰是破茧重生凤凰涅槃的开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熟练掌握职业操作技能,提升为人处世的能力,磨练面对失败的意志,铺平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 第二,提升逆境生存力,做职场“蒲公英”。美国麻省艾姆赫斯特学院的研究者曾进行一项实验: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看看成长的南瓜能承受多大压力。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第二个月,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最后,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才瓜皮破裂。实验人员打开南瓜,发现南瓜内部充满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突破铁圈的包围。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被铁圈包围的南瓜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0000英尺,且向不同的方向全方位伸展,最后这个南瓜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南瓜对外力的承受能量令人赞叹,南瓜面对逆境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帆风顺而又成就卓著者常常凤毛麟角,而出类拔萃者大多历经坎坷艰辛。在高淘汰率、高压力、竞争激烈的职场,我们需要学习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的蒲公英,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大卫所说:“那些能够幸存的物种,不是最强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逆境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将我们扼杀。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敌人,也可以是我们奋发向上的励志号角。恶劣的环境,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也可以塑造你的职业精神。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后一蹶不振。心还在,梦就 在,失败了,从头来,一定能到达成功的 彼岸。 第三,锻造挫折承受力,远离职场“草莓族”。日本大谷重工的创始人大谷米太郎,当年从搬运工干起,做过卖酒的、蔬菜售货员、人力车夫、米店伙计、相扑运动员。当他在相扑领域春风得意时,却意外受伤致残。后来,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小酒店,赚到3万日元后,又投资创办一家制铁厂。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遇到东京大地震,酒店和铁厂毁于一旦。妻子劝他回乡种田,但他站在废墟上修好被损坏的机器,请来一流的技术工人,赊来急需的原材料,重新建立销售渠道,逐渐打开了铁制品市场。一年后,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赚了1百万日元。从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事业蒸蒸日上。到59岁那年,大谷重工进入日本重工业的前十名。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其聪明与智慧决定的,而是其在面对逆境时坚持下去的勇气决定的。”困难对于强者是一块垫脚石,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职场中的“草莓族”外表光鲜亮丽,内在承受力不足,一碰就烂,一压就扁。学历高但操作能力差,重视外表、物质与享乐。他们自尊心特别强,“说不起”、“骂不得”,不然就会郁闷、闹情绪,甚至可能寻短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遭遇困境时,抗逆力强的员工会当成一种挑战,看作磨练自己意志,增强进取的机会,他们不仅知道怎样去渡过难关,而且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力,带领其他人去战胜困难,因此,他们注定在职场中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4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