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府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府谷红枣滞销
jiangming800403 2012-10-8 10:13
原标题:府谷数百万斤红枣等待买家 在陕晋蒙接壤区久负盛名的“碛塄红枣”,是府谷县在黄河沿岸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打造出来的一张农业招牌,然而由于当地红枣市场长期价格低迷,且销路不畅,导致丰收后枣农没有喜悦只有负担。 红枣白送都没人来采收 碛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府谷县城南的黄河西岸,是红枣的优生优产区,有着60多年的红枣种植史。近年,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大力发展枣产业,目前该园区内共有经济林近1万亩,其中挂果红枣林就在7000亩以上。因“碛塄红枣”皮薄肉厚、酸甜度适中、油性大等特性,一度成为最受当地人喜爱的鲜果,也在陕晋蒙接壤区域享有盛名。 国庆黄金周期间,记者前往地处碛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碛塄、郝家角等村子的枣园,所到之处满眼尽是红似火的大枣。当下,也正是枣农开始忙着收枣的季节。在碛塄村,该村村主任郭善荣告诉记者,今年全村大约能产红枣50~60万斤,但由于价格10多年来仅维持在每市斤1元左右,好多枣农在粗枝大叶地采收红枣后,有的就地贱卖,有的制作成酒枣等待天气上冻后出手赚个辛苦钱,而有的枣农干脆放弃采收,任由枝头的红枣自生自灭。碛塄村一户枣农就将近百棵枣树白送人采收,结果还没人要,记者前去查看发现,枝头果实累累,地上的杂草中到处散落着掉下来的烂枣,看着可惜。而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在当地比比皆是。 记者了解到,由于当地目前没有红枣冷藏保鲜设施,加之当地红枣市场的长期低迷,上门收购者寥寥,枣农每年收回来的红枣除了要自然晾干部分外,就是将刚从树上打下来的新鲜红枣用白酒浸泡后密封,制成酒枣(当地称“醉枣”),然后广寻门路推销到当地的机关单位、工矿企业。但是这种酒枣一旦开封后就不易在温度较高的自然状态下保存。 枣农盼政府部门出谋划策 红枣的附加值较高,深度开发潜力巨大,当地也扶植了部分诸如糖枣、乌枣(用木炭熏烤,也称熏枣)、枣干等深加工企业,为红枣的产出效益谋出路,但大多数不成规模,消化能力低,且没有形成产业链,导致成本高昂。记者从府谷县目前最大的一家红枣加工厂“花乌枣业”了解到,该厂曾一年要消耗掉200多万斤红枣,可是由于包装要到南方制作,且用工量大,使得成本大增,这对加工出来的枣产品外销带来一定影响,从而使利润空间变小。该厂负责人郝彦飞说,如今“花乌枣业”主要转向加工“海红果”(当地特有的一种水果),红枣的年加工量已缩减至20~30万斤。 10月6日,记者在碛塄村看到,一些枣农将刚从树上打下来的新鲜红枣,以每市斤七八角钱就卖给了零星的收购商。一户枣农动用6个人一天时间采收了不到700斤红枣,只卖得540元,人均还不到100元,而当地现阶段的人工日工资为150元。在郝家角村,从米脂县前来收购红枣的商贩正将红枣装上车,他们以每市斤1.1元的价格收购来近6万斤,而这些枣子是经筛选后才卖到这个价钱的。一位姓郝的枣农称,今年是个红枣丰收年,仅郝家角及往西的河川地带保守估计产量在500万斤左右,而就地加工及外销量也至多3/5。这也就意味着有2/5滞销,在晾干贮存的过程中还会造成部分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共有数百万斤红枣滞销。其中,有的枣农将卖不出去的红枣贱卖给奶牛场,仅当地一家较大的奶牛场就收购了数万斤红枣喂奶牛。(西安晚报 记者 杨永存)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府谷的面人人
热度 2 Shifq 2011-8-17 20:58
府谷的面人人
府谷地处陕西省最北端,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忻州接壤,是“神府煤田”的腹地。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府谷人都要捏面人人,不在家过七月十五已经有十年了。对于这个节日其实早就没啥印象了,七月十四母亲在电话里说“挣钱了,过十五吃上点好的!”,七月十五好像突然变得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回想起小时候的七月十五还是那么热闹,那么有意思——那时候是小孩子,整天地盼着过节——有好的吃!还能串亲亲!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叫“鬼节”,也许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风俗。在外求学工作近乎十年了,还真没听说多少地方像府谷那么认真地过这个节日: 每年七月十三四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府谷汉子们遍陆陆续续回家,规模虽不像过年那么隆重,但也显得急匆匆的;十四晚上,勤劳的府谷媳妇们就开始起面(发酵面)。十五早晨,府谷媳妇婆姨们早早地起来架炉子生火,捏面人蒸面人。她们娴熟的双手将一团团发酵的软软的面捏成小猪、小狗、小猴等可爱的动物以及各种生龙活虎的人形:有熟睡的、有跳舞的……还用山野的野黑豆给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们装上眼睛,用胭脂给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们穿上衣服、肚兜……心灵手巧、孝顺懂事的媳妇们还给孩子们捏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让他们快乐成长;给家里的老者长辈捏胖乎乎的猪头,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汉子们则早早起来清扫门庭,准备香纸贡品去自家的坟头祭拜逝去的先祖。信奉神灵的汉子们还要多准备贡品去祭拜山神土地、灶君龙王、观音以及其他各路家神等等。他们给神灵领牲(将阉割过的山羊拉在神灵前,用冷水浇,边浇边喊到“领了吧”,山羊似乎也知道自己的灵魂要“升天”了,乖乖地站在那里东张西望。带到山羊浑身一抖擞,人们遍认为神灵显灵将羊领走了) 记得小时候跟家里上山割草,最喜欢找一种叫“面人人眼睛”的植物了(没有深入考证,大概描述下:面人人眼睛,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豆荚类似于黄豆荚,豆粒圆润饱满,黑黝黝的,尺寸远小于绿豆,约为半粒大米大小)。孩子们采集这种植物的果实就是为了让他们的母亲在七月十五的时候多给他们捏几个面鱼、面猴……我的小时候也不例外,采集到的“面人人眼睛”能够满满装一盒子! 有种观点说,人穷了讲究多,城里人为啥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讲究!我不以为然,今天的府谷人富了,走南闯北,腰缠万贯形容他们也不为过,可是这个节日似乎还没有被他们遗忘——娇生惯养的年轻媳妇们不捏面人人,去超市、去菜市场买捏好的面人人吃;开着奔驰宝马的富豪们,走南闯北,十五的时候还要自己亲自开着车去给祖先烧香磕头;求学在外的孩子们,身不由己,不能回家的他们则要特意给家里人打一个长长的电话,聊聊家里的一切一切…… 以下资料来源于网络: 府谷县 面花(俗称面人人)主要造型有鱼、蛙、鸟、兽,形象带有原始味道。尤其使我们惊奇的是这里的“面人人”——一种爬着的胖呼呼的娃娃,代代相传业已定型。有的双手交叉,有的是长脖子。这是这一带特定的造型,据说这种面人人是农历七月十五鬼节以及结婚礼品中必做的样式。男女订婚时,男方送女方的聘礼礼馍中,面人人也是必须的礼品。 有的要用几十斤面粉,分段蒸熟,最后组成真人大的面人人,十分壮观 。   长脖面人人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中国如此辽阔的土地,风俗习惯有极大的差别,真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省份内的面花造型也会相差如此悬殊。我们为此跑了两趟府谷,始终调查不出长脖子面人人的来龙去脉。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没有什么奇怪的,祖辈就是这么传下来,没有必要追根问底似的。   对面人人的造型,只能作如下解释了:七月十五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以面娃作礼馍,显然与子孙繁衍有关联。那么婚配作礼馍,依然与婚配的目的,即繁衍后代相连。面人人的寓意与山西定襄县连体娃娃的寓意是一致的。但府谷的长脖子面人人可能有多一层的涵义,那就是护生的神力。如此强调长脖子,是否与人祖伏羲、女娲的蛇身有关?“娲”、“蛙”与“娃”同音,而且都是象征生殖。女娲更是人类婚媒的祖先,借女娲之形作生殖繁衍和祝生命旺盛之象征,岂不是很自然的吗?长脖面人人既是祭祀的礼馍,又是护生的神灵,作如是观应非牵强附会。   府谷县一带由于偏僻,原始性的风俗文化尚保存于民间,表达在面花礼馍的内涵中,比其他地区更古朴,外加修饰更少些。总之,府谷县的面花礼馍风格独树一帜,它的深奥内涵胜于外在的精致技巧,对研究民俗学和人 文学 更有价值。
9057 次阅读|2 个评论
陕北美食
Shifq 2011-1-23 16:47
陕北美食
小米凉粉: 府谷有名的小吃。小米掏净,冷水泡十至二十分钟捞出,配合清水磨成米浆,入锅熬煎,边熬边搅,快熟时加入蒿籽粉。把熬熟的米浆在高粱箔子上摊成薄饼,晾冷后再摊一层,如此反复摊晾即成。吃时切成细条,调上芝麻、芥末、辣椒油、香油、醋、等调味品、凉吃味道甚佳。 油糕 : 陕北油糕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延安 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 。 豆面 : 府谷的豆面薄如纸,似银丝,光滑透亮,深受人们喜爱。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常把豆面视为优质白面。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用水和起来,把它擀成比面案大一点儿的薄皮,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再把它切成二三尺长的细条,长长的豆面便做成了。目睹这一高超的手工制品,谁都会食欲大增,交口称赞。每逢盛事,或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总要欢欢喜喜地让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油糕、豆面饭。吃油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皮脆里软的油炸糕。饭毕,还觉得口边留有余香。制作豆面的豌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7~40%,相当于等量的大黄鱼、瘦猪肉、牛肉、鸡蛋所含蛋白质的两倍多。豌豆蛋白有其独到之外: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因含有皂草甙,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于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心脏病的人,豆面是一种疗效食品。对患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民,食用豆面也大有益处。 山药丸子:又名:洋芋擦擦 是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泽金黄的土豆泛着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开来,吃上一口,既有薯条的口感和嚼头,又有肉末红椒的鲜香。这是用土豆裹荞麦粉蒸了后再炒出来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盐的风格。洋芋擦擦,顾名思义,是用土豆做的。制作原料和程序都很简单,它是将土豆切成稍粗的丝,再拌以干面粉,使每一根丝上都均匀地裹上一层面衣,然后上屉蒸熟。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蒜汁、味精、酱油、醋、盐、葱花、油调和而成的汁拌入蒸好的擦擦即可食用;另一种是将冷却后的象炒米饭一样回锅炒炒再吃。吃擦擦的时候,如果能再来一碗陕北的“钱钱饭“,那干的稀的就都吃了。但有一点切记,尽管好吃,一次也不能吃的太多,因为洋芋过量是要闹人的(闹在陕北方言里也是毒的意 思)。 莜麦: 俗称“油麦” 、“裸燕麦”,莜麦面所含蛋白质和脂肪量为五谷之首,它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 莜面的做法很多,比如:炒莜面、蒸莜面、汤莜面、凉拌莜面、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炸糕……莜面本无味,关键是辅料和沾料(黄油、酸盐汤、臊子……)。1莜麦面条 2,莜麦栲栳 3,莜麦搓鱼鱼 4,莜麦面包 5,莜麦花卷 6,莜麦饼 7,莜 麦疙瘩汤 碗托: 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抻便之功用。 猪灌肠: 猪肥肠洗净放在盆内,用盐面加少许醋,反复揉搓,洗净,泡入凉水中,取出沥干,切成一尺余长,一头用线扎住,将荞麦糁子面加水和成糊状,灌入肠内,将口扎紧,放入蒸笼,待半熟时,要用针在肠衣上扎眼放气,蒸熟晾凉,切成圆片,放入碗内,调上醋、蒜、汤等即可食。 特点:软硬兼具,清淡适口。 猪黑肉烩菜    用猪黑肉(瘦肉)、土豆、粉条、白菜(或圆白菜)炖制而成。如果你吃过东北的大烩菜,并认为它吃起来 “ 还行 ” ,那说明你曾经有幸吃到了炖菜中的精品。但是,如果你吃了府谷的猪黑肉烩菜,方知什么是炖菜中的极品。在当地,此菜是人们最基本的主食,制作中要讲究调料、汤水的适量,火候的适度,才能达到不肥不腻、味道甘醇的境界。 酸饭    相传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 容,妙不可言。 卷尔(方言): 1、猪肉皮洗净,用刀把肉皮背后的油刮刮,放进水里焯10分钟;2、捞出来,放在温水里继续刮油,尽可能地刮干净;3、切成小块,倒水在锅里面,大火烧开,小火炖,放入香片、大料一起40炖分钟;4、倒进饭盒里,等凉了,放进冰箱里,变成皮冻;5、切成小块,弄点生抽、醋、蒜末的沾料,沾着吃,味道不错。 猪肉烩酸菜 跟烩菜差不多,府谷的农民吃一个冬天不腻的好吃的。只不过菜是腌制在缸里的酸白菜,猪肉是腌制在缸子里的烧猪肉。酸白菜和烧猪肉放在缸子里,把缸子放在窑洞里,放一年都不变质,吃起来还是老味道。 榆林豆腐: 府谷人家常便饭吃的豆腐跟大家在外吃的豆腐不是一回事。不要看都是黄豆加工的。榆林豆腐在成形的过程中不用盐卤更不用石膏卤……这些卤水都离不开“钙”,而且这些钙不是离子钙,人不好吸收,还有沉积。 府谷人吃的豆腐都是用冬天腌制酸菜的酸盐汤、吃酸米饭的酸浆点制而成的(这些酸浆、酸汤根据化学知识,含盐不多,有也都是可溶性的盐,人体可以很好的吸收),这样做豆腐速度很慢,但是一旦出锅,豆腐弹性十足,酸甜酸甜,可口极了。康熙曾经在府谷停留,给文庙留下了“万世师表”,给菠菜烩豆腐留下了“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