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通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Nature——研究阐明KICSTOR复合体调控mTORC1信号通路的机制
CZC 2017-3-8 12:30
Nature——研究阐明 KICSTOR复合体调控mTORC1信号通路和自噬的机制 自噬是机体进行蛋白质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2016年诺贝尔奖就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奖励他在阐明细胞自噬(Autophagy,或称自体吞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mTORC1信号通路是自噬的关键调控通路,很多人类的疾病都与该条通路的异常改变相关。mTORC1信号异常和自噬紊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有病理特征。在最近发表于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蛋白质分子复合体KICSTOR在mTORC1和自噬调控中的作用。 KICSTOR复合体和GATOR1作用并定位于溶酶体: 2. KICSTOR复合体缺陷激活mTORC1信号通路并抑制自噬: 3. KICSTOR复合体是 Rag GTPases的上游作用分子: 4. KICSTOR复合体为GATOR1定位于溶酶体所必需: 结论 这项研究揭示了 KICSTOR复合体中四个蛋白分子在GATOR1定位于溶酶体和mTORC1信号激活调控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KICSTOR调控自噬的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KICSTOR复合体得组分德基因突变已经在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被发现,提示KICSTOR复合体在机体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4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抑制补体C5aR1信号通路逆转戈谢病病理表型
CZC 2017-3-7 12:40
Nature——抑制补体C5aR1信号通路逆转戈谢病病理表型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GD)是溶酶体贮积病(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LSD)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积聚。法国皮特医生Phillipe Gaucher在1882年首先报道,50年后Aghion报道戈谢病是由于葡糖脑苷脂(glucocerebroside,GC)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所致。Brady等在1964年发现葡糖脑苷脂的贮积是由β-葡糖苷酶(β-glucosidase)-葡糖脑苷酯酶(glucerebrosidase,GBA)缺乏所致,为戈谢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GBA1突变引起戈谢病,该酶能够将葡糖脑苷脂降解为神经酰胺和葡萄糖,由于GBA1突变导致其酶活性下降或缺失,进而引起葡糖脑苷脂在大脑及其他脏器中的沉积和多系统的退行性变。炎症广泛的参与GD的发生和发展,但是补体系统在其病理生理中的作用一直未得到阐明。最新的研究发现,沉积的脑苷脂等异常能够激活补体系统的C5aR1信号,引起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及炎症反应,进而加剧本病的病理改变。 1. GBA1突变小鼠局部和系统C5a水平的显著增加进而募集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和促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 2. C5aR1缺乏小鼠能够预防药物抑制所导致的GD。 3. 靶向于C5aR可以显著的减少GBA1突变小鼠葡糖脑苷脂的沉积和炎症反应。 4. 在GBA1突变小鼠和GD患者中存在葡糖脑苷脂的自身抗体。 总结 这项研究阐明了补体C5aR1信号通路在GD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揭示了靶向于C5aR1以治疗GD的潜在临床价值。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3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Neuron——杏仁核CRF信号通路参与恐惧​记忆的习得而非表达
CZC 2017-1-27 13:53
Neuron——杏仁核CRF信号通路参与恐惧记忆的习得而非表达 我们的情绪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可是至今为止大脑是如何调控我们的每一种情绪的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海马、杏仁核以及扣带回都与情绪的调控相关。以杏仁核研究最为多见。杏仁核参与恐惧、快乐、奖赏、抑郁、应激等多种情感行为的调控。最近发表于Neuron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杏仁核的CRF神经元分泌的CRF可以调控杏仁核的神经元的活动进而调控特异化恐惧行为。 解剖学证据:CRF主要表达于杏仁核的头端和中部,尾端几乎不表达。 2. 行为学证据:CRF神经元参与条件恐惧记忆的调控。 3. CRF为恐惧记忆的学习所必需。 4. 抑制CRF神经元则抑制小鼠的恐惧记忆的学习。 5. 抑制CRF信号并不能抑制恐惧的泛化。 6. CRF神经元为恐惧记忆的习得所必需,但与恐惧的表达无关。 7. CRF受体广泛的表达于杏仁核的各个部分。 8. CRF受体为轻中度恐惧记忆的习得所必需。 总结 这项研究表明:CRF信号参与杏仁核恐惧记忆的习得,但一旦小鼠获得了恐惧记忆,那么即使抑制CRF信号通路也不会对恐惧记忆造成影响。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4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热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
xupeiyang 2013-5-8 09:04
利用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基本科学指标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004-2010间的高被引论文及其同被引聚类分析,通过同被引而密切关联的相关论文聚类形成若干个科学研究领域,由此绘制科学文献所反映的科学研究结构地图, 讨论科学发展的基本格局。通过研究和揭示科学结构及其演化,为各领域研究提供一种思考问题、发现潜在交叉学科、 “热点”领域。 /******************************************************************/ 第一部分: RA 10 的基本信息 /******************************************************************/ RA ID: 10 RA 的名称 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磷酸肌醇 3 激酶 (pi3k) 信号通路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RA 的关键词 mammalian target; pik3ca gene; protects against age- and diet-induced obesity while enhancing insulin sensitivity; pathway activation through a pi3k-dependent feedback loop in human cancer; rictor-mtor complex integrity and regulates akt phosphorylation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mapk pathway activation through a pi3k-dependent feedback loop in human; sin1/mip1 maintains rictor-mtor complex integrity and regulates akt phosphorylation and; s6k1 protects against age- and diet-induced obesity while enhancing insulin; maintains rictor-mtor complex integrity and regulates akt phosphorylation and substrate; ras/erk signaling promotes site-specific ribosomal protein s6 phosphorylation via rsk 包含 RF 数 (Hot RF 数 )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9(4) 74 3792 8792 2006.7 该 RA 中包含 RF 的图谱 核糖体蛋白 S6 激酶磷酸化的调节作用 mTORC1 与 mTORC2 、氨基酸对 mTOR 的调控机制、 mTOR 对 akt/makp 信号通路的调节 RA 概述 雷帕霉素( Rapamycin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出来便经常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以减缓器官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特别是肾移植。雷帕霉素的涂层支架已为成千上万的冠心病患者解决了冠脉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问题,此外,新近发现雷帕霉素相关产品还是许多癌症治疗的重要靶向药物的选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作为细胞内激酶,是高分子量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磷酸肌醇 3- 激酶 (PI3K) 相关激酶 (PIKK) 的家族成员。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mTOR 传导通路的异常也可以诱发许多疾病。 mTOR 信号通路在神经疾病和抗衰老、炎症性疾病、纤维化疾病、肺动脉高压等诸多领域研究活跃,具有无限的市场应用前景。而对 mTOR 进行抑制便成为治疗与该通路密切相关的肿瘤包括肾癌、淋巴瘤、肺癌、肝癌、乳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等的靶点所在。 /******************************************************************/ 第二部分: RA 10 包含的 9 个 RF 的基本信息 /******************************************************************/ RF ID: 6247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25 1434 3625 2007.5 Yes RF 的关键词 mtor-mediated translational control molecular mechanisms; mtor complex 2 (mtorc2) controls hydrophobic motif phosphorylation; intact mtor signaling complex 2; pras40 regulates mtorc1 kinase activity; mammalian tor complex 2 controls RF ID: 6714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20 987 2012 2007.3 No RF 的关键词 mtor/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hibitor nvp-bez235 lapatinib resistance reversal; vascular targeted pan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inhibitor prodrug; pi 3-kinase p110 beta RF ID: 8254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11 900 2120 2005.5 No RF 的关键词 oncogenic pi3k alpha mutations;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mutations identified; human breast cancers; human p110 alpha/p85 alpha complex elucidates; pik3ca mutations correlate RF ID: 11354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5 387 817 2005.0 No RF 的关键词 amino acid mtor/raptor signaling class-3 phosphatidylinosital 30h-kinase mediation; nutrient-regulated lipid kinase required; mammalian target; amino acid sufficiency; p70 s6 kinase RF ID: 13303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3 505 849 2004.0 No RF 的关键词 tsc/rheb/mtor/s6k cassette inappropriate activation induces irs1/2 depletion-insulin resistance-cell survival deficiencies; enhancing insulin sensitivity; insulin resistance; tsc1-2 tumor suppressor controls insulin-p13k signaling RF ID: 14863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3 315 405 2005.6 No RF 的关键词 ras/erk signaling; site-specific ribosomal protein s6 phosphorylatio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dependent s6 kinase pathway; protein synthesis; rapamycin-sensitive 5 ''-terminal oligopyrimidine mrna translation RF ID: 9782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3 395 574 2006.0 Yes RF 的关键词 mtor inhibition induces upstream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 rapamycin induces feedback activation; akt signaling; rapamycin inhibition; activates akt RF ID: 7986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2 72 120 2008.0 Yes RF 的关键词 erk mapk signaling; 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 mapk pathway activation; human cancer; pi3k-dependent feedback loop; preclinical mouse model RF ID: 12550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2 70 108 2008.0 Yes RF 的关键词 oncogenic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class ipi3k; pi3k/akt pathway; cancer; drug discovery /******************************************************************/ 第三部分: 9 个 RF 的核心论文详细列表 /******************************************************************/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6247 25 1434 3625 2007.5 Yes RF 的关键词 mtor-mediated translational control molecular mechanisms; mtor complex 2 (mtorc2) controls hydrophobic motif phosphorylation; intact mtor signaling complex 2; pras40 regulates mtorc1 kinase activity; mammalian tor complex 2 controls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phosphoryl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kt/pkb by the rictor-mtor complex 1007 2005 SCIENCE SARBASSOV DD MIT, USA rictor, a novel binding partner of mtor, defines a rapamycin-insensitive and raptor-independent pathway that regulates the cytoskeleton 457 2004 CURR BIOL SARBASSOV DD MIT, USA prolonged rapamycin treatment inhibits mtorc2 assembly and akt/pkb 348 2006 MOL CELL SARBASSOV DD Whitehead Inst Biomed Res, USA mammalian tor complex 2 controls the actin cytoskeleton and is rapamycin insensitive 315 2004 NAT CELL BIOL JACINTO E Univ Basel, Switzerland sin1/mip1 maintains rictor-mtor complex integrity and regulates akt phosphorylation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190 2006 CELL JACINTO E Univ Texas, USA mtor center dot rictor is the ser(473) kinase for akt/protein kinase b in 3t3-l1 adipocytes 174 2005 J BIOL CHEM HRESKO RC Washington Univ, USA ablation in mice of the mtorc components raptor, rictor, or mlst8 reveals that mtorc2 is required for signaling to akt-foxo and pkc alpha but not s6k1 164 2006 DEV CELL GUERTIN DA MIT, USA pras40 is an insulin-regulated inhibitor of the mtorc1 protein kinase 141 2007 MOL CELL SANCAK Y MIT, USA ampk phosphorylation of raptor mediates a metabolic checkpoint 130 2008 MOL CELL GWINN DM Salk Inst Biol Studies, USA insulin signalling to mtor mediated by the akt/pkb substrate pras40 118 2007 NAT CELL BIOL VANDER HAAR E Univ Minnesota, USA the rag gtpases bind raptor and mediate amino acid signaling to mtorc1 114 2008 SCIENCE SANCAK Y MIT, USA msin1 is necessary for akt/pkb phosphorylation, and its isoforms define three distinct mtorc2s 93 2006 CURR BIOL FRIAS MA MIT, USA regulation of torc1 by rag gtpases in nutrient response 66 2008 NAT CELL BIOL KIM E Univ Calif San Diego, USA pras40 regulates mtorc1 kinase activity by functioning as a direct inhibitor of substrate binding 63 2007 J BIOL CHEM WANG LF Univ Virginia Hlth Syst, USA active-site inhibitors of mtor target rapamycin-resistant outputs of mtorc1 and mtorc2 51 2009 PLOS BIOL FELDMAN ME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USA mtor complex 2 (mtorc2) controls hydrophobic motif phosphor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ed protein kinase 1 (sgk1) 43 2008 BIOCHEM J GARCIA-MARTINEZ JM Univ Dundee, Scotl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tor-mediated translational control 41 2009 NAT REV MOL CELL BIOL MA XJM Genentech Inc, USA mtor complex 2 i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state cancer induced by pten loss in mice 24 2009 CANCER CELL GUERTIN DA Whitehead Inst Biomed Res, USA biochemical, cellular, and in vivo activity of novel atp-competitive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21 2009 CANCER RES YU K Wyeth Res, USA ku-0063794 is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20 2009 BIOCHEM J GARCIA-MARTINEZ JM Univ Dundee, Scotland torc-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of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phospho-ser(2481) is a marker for intact mtor signaling complex 2 15 2009 CANCER RES COPP J Salk Inst Biol Studies, USA rictor/torc2 regulate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fat storage, body size,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sgk-1 15 2009 PLOS BIOL JONES KT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USA the pharmacology of mtor inhibition 7 2009 SCI SIGNAL GUERTIN DA Nine Cambridge Ctr, USA differential requirement of mtor in postmitotic tissues and tumorigenesis 4 2009 SCI SIGNAL NARDELLA C Harvard Univ, US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rinsic and tsc2-gap-regulated gtpase activity of rheb by real-time nmr 4 2009 SCI SIGNAL MARSHALL CB Univ Hlth Network, Canad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6714 20 987 2012 2007.3 No RF 的关键词 mtor/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hibitor nvp-bez235 lapatinib resistance reversal; vascular targeted pan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inhibitor prodrug; pi 3-kinase p110 beta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pten activation contributes to tumor inhibition by trastuzumab, and loss of pten predicts trastuzumab resistance in patients 394 2004 CANCER CELL NAGATA Y Univ Texas, USA a pharmacological map of the pi3-k family defines a role for p110 alpha in insulin signaling 253 2006 CELL KNIGHT ZA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USA a dual pi3 kinase/mtor inhibitor reveals emergent efficacy in glioma 190 2006 CANCER CELL FAN QW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USA a functional genetic approach identifies the pi3k pathway a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rastuzumab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155 2007 CANCER CELL BERNS K Netherlands Canc Inst, Netherland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terodimerization contributes to trastuzumab resistance of breast cancer cells 144 2005 CANCER RES NAHTA R Univ Texas, USA pi 3-kinase p110 beta: a new target for antithrombotic therapy 137 2005 NATURE MED JACKSON SP Monash Univ, Australia critical role for the p110 alpha phosphoinositide-3-oh kinase in growth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101 2006 NATURE FOUKAS LC Ludwig Inst Canc Res, Englan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vp-bez235, a new orally available dual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inhibitor with potent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99 2008 MOL CANCER THER MAIRA SM Novartis Pharma AG, Switzerland pharmacolog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tent inhibitor of class i 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 86 2007 CANCER RES RAYNAUD FI Inst Canc Res, England effective use of pi3k and mek inhibitors to treat mutant kras g12d and pik3ca h1047r murine lung cancers 70 2008 NATURE MED ENGELMAN JA Beth Israel Hosp, USA essential roles of pi(3)k-p110 beta in cell growth, metabolism and tumorigenesis 61 2008 NATURE JIA SD Dana Farber Canc Inst, USA a vascular targeted pan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inhibitor prodrug, sf1126, with antitumor and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50 2008 CANCER RES GARLICH JR Aflac Canc Ctr Blood Disorders Serv, USA nvp-bez235, a dual pi3k/mtor inhibitor, prevents pi3k signaling and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ancer cells with activating pi3k mutations 50 2008 CANCER RES SERRA V Vall Hebron Univ Hosp, Spa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2-(1h-indazol-4-yl)-6-(4-methanesulfonyl-piperazin-1-ylmethyl)-4-morpholin-4-yl-thieno pyrimidine (gdc-0941) as a potent, selective, orally bioavailable inhibitor of class ipi3 kin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50 2008 J MED CHEM FOLKES AJ Piramed Pharma, England angiogenesis selectively requires the p110 alpha isoform of pi3k to control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 49 2008 NATURE GRAUPERA M Canc Res UK London Res Inst, England the p110 beta isoform of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signals downstream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nd is functionally redundant with p110 gamma 45 2008 PROC NAT ACAD SCI USA GUILLERMET-GUIBERT J Queen Mary Univ London, Engl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hyperactivation results in lapatinib resistance that is reversed by the mtor/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hibitor nvp-bez235 35 2008 CANCER RES EICHHORN PJA Vall Hebron Univ Hosp, Spain mutations in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athway predict for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inhibitor px-866 whereas oncogenic ras is a dominant predictor for resistance 16 2009 CANCER RES IHLE NT MD Anderson Canc Ctr, USA akt-independent signaling downstream of oncogenic pik3ca mutations in human cancer 14 2009 CANCER CELL VASUDEVAN KM Harvard Univ, USA breast tumor cells with pi3k mutation or her2 amplification are selectively addicted to akt signaling 13 2008 PLOS ONE SHE QB Mem Sloan Kettering Canc Ctr, US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8254 11 900 2120 2005.5 No RF 的关键词 oncogenic pi3k alpha mutations;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mutations identified; human breast cancers; human p110 alpha/p85 alpha complex elucidates; pik3ca mutations correlate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high frequency of mutations of the pik3ca gene in human cancers 687 2004 SCIENCE SAMUELS Y Johns Hopkins Univ, USA mutation of the pik3ca gene in ovarian and breast cancer 245 2004 CANCER RES CAMPBELL IG Peter MacCallum Canc Ctr, Australia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human cancer are oncogenic 225 2005 PROC NAT ACAD SCI USA KANG SY Scripps Res Inst, USA mutant pik3ca promotes cell growth and invasion of human cancer cells 208 2005 CANCER CELL SAMUELS Y Johns Hopkins Univ, USA pik3ca mutations correlate with hormone receptors, node metastasis, and erbb2, and are mutually exclusive with pten loss i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190 2005 CANCER RES SAAL LH Columbia Univ Coll Phys Surg, USA the pik3ca gene is mutated with high frequency in human breast cancers 161 2004 CANCER BIOL THER BACHMAN KE Johns Hopkins Univ, USA pik3ca gene is frequently mutated in breast carcinoma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146 2005 ONCOGENE LEE JW Catholic Univ Korea, South Korea cancer-specific mutations in pik3ca are oncogenic in vivo 95 2006 PROC NAT ACAD SCI USA BADER AG Scripps Res Inst, USA the structure of a human p110 alpha/p85 alpha complex elucidates the effects of oncogenic pi3k alpha mutations 68 2007 SCIENCE HUANG CH 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 Ctr, USA mechanism of two classes of cancer mutations in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61 2007 SCIENCE MILED N MRC, England helical domain and kinase domain mutations in p110 alpha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duce gain of function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34 2008 PROC NAT ACAD SCI USA ZHAO L Scripps Res Inst, US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11354 5 387 817 2005.0 No RF 的关键词 amino acid mtor/raptor signaling class-3 phosphatidylinosital 30h-kinase mediation; nutrient-regulated lipid kinase required; mammalian target; amino acid sufficiency; p70 s6 kinase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amino acids mediate mtor/raptor signaling through activation of class 3 phosphatidylinositol 30h-kinase 217 2005 PROC NAT ACAD SCI USA NOBUKUNI T Univ Utrecht, Netherlands rheb binds and regulates the mtor kinase 198 2005 CURR BIOL LONG X Massachusetts Gen Hosp, USA hvps34 is a nutrient-regulated lipid kinase required for activation of p70 s6 kinase 177 2005 J BIOL CHEM BYFIELD MP Albert Einstein Coll Med, USA the tuberous sclerosis protein tsc2 is not required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by amino acids and certain cellular stresses 115 2005 J BIOL CHEM SMITH EM Univ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rheb binding to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is regulated by amino acid sufficiency 110 2005 J BIOL CHEM LONG XM Harvard Univ, US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13303 3 505 849 2004.0 No RF 的关键词 tsc/rheb/mtor/s6k cassette inappropriate activation induces irs1/2 depletion-insulin resistance-cell survival deficiencies; enhancing insulin sensitivity; insulin resistance; tsc1-2 tumor suppressor controls insulin-p13k signaling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absence of s6k1 protects against age- and diet-induced obesity while enhancing insulin sensitivity 362 2004 NATURE UM SH Friedrich Miescher Inst Biomed Res, Switzerland the tsc1-2 tumor suppressor controls insulin-p13k signaling via regulation of irs proteins 278 2004 J CELL BIOL HARRINGTON LS Inst Canc Res, England inappropriate activation of the tsc/rheb/mtor/s6k cassette induces irs1/2 depleti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ell survival deficiencies 209 2004 CURR BIOL SHAH OJ Salk Inst Biol Studies, US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14863 3 315 405 2005.6 No RF 的关键词 ras/erk signaling; site-specific ribosomal protein s6 phosphorylatio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dependent s6 kinase pathway; protein synthesis; rapamycin-sensitive 5 ''-terminal oligopyrimidine mrna translation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s6k1(-/-)/s6k2(-/-) mice exhibit perinatal lethality and rapamycin-sensitive 5 '-terminal oligopyrimidine mrna translation and reveal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dependent s6 kinase pathway 226 2004 MOL CELL BIOL PENDE M INSERM 584, France ribosomal protein s6 phosphorylation: from protein synthesis to cell size 118 2006 TRENDS BIOCHEM SCI RUVINSKY I Hebrew Univ Jerusalem, Israel ras/erk signaling promotes site-specific ribosomal protein s6 phosphorylation via rsk and stimulates cap-dependent translation 61 2007 J BIOL CHEM ROUX PP Univ Montreal, Canad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9782 3 395 574 2006.0 Yes RF 的关键词 mtor inhibition induces upstream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 rapamycin induces feedback activation; akt signaling; rapamycin inhibition; activates akt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mtor inhibition induces upstream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 and activates akt 318 2006 CANCER RES O'REILLY KE Mem Sloan Kettering Canc Ctr, USA activation of akt and eif4e survival pathways by rapamycin-medi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inhibition 162 2005 CANCER RES SUN SY Emory Univ, USA rapamycin induces feedback activation of akt signaling through an igf-1r-dependent mechanism 94 2007 ONCOGENE WAN X NCI, US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7986 2 72 120 2008.0 Yes RF 的关键词 erk mapk signaling; 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 mapk pathway activation; human cancer; pi3k-dependent feedback loop; preclinical mouse model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inhibition of mtorc1 leads to mapk pathway activation through a pi3k-dependent feedback loop in human cancer 77 2008 J CLIN INVEST CARRACEDO A 77 Ave Louis Pasteur, USA targeting akt/mtor and erk mapk signaling inhibits 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 in a preclinical mouse model 43 2008 J CLIN INVEST KINKADE CW Columbia Univ, USA RF ID 核心论文数 被引用篇数 总被引次数 平均出版年 是否为热点 12550 2 70 108 2008.0 Yes RF 的关键词 oncogenic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class ipi3k; pi3k/akt pathway; cancer; drug discovery 论文题目 被引 年份 刊名 第一作者 第一机构、国家 drug discovery approaches targeting the pi3k/akt pathway in cancer 65 2008 ONCOGENE GARCIA-ECHEVERRIA C Novartis Inst Biomed Res, Switzerland class ipi3k in oncogenic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43 2008 ONCOGENE ZHAO L Scripps Res Inst, USA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4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连接组项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研究进展与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12-12-26 11:12
在大科学项目清单中重点强调的一个项目,就是找到人类大脑的“布线图”,这个包含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百万亿个神经连接的大型网络,调控着我们机体的各种动作,各个决策,以及喜怒哀乐。要了解这个神奇的大脑网络,第一步,我们需要完成完整小鼠大脑的图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人类连接组项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计划在人类大脑功能的基础,分享有关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数据映射神经通路,这一项目将使我们理解是什么使我们人类能创造出重大进展,并会为未来在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异常脑回路研究建立一个新阶段。 2013年人类连接组计划将于全面展开,届时人类连接组计划将能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Science盘点2013科研热点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12/20121225175920850.htm 119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author statistics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2 65 ‍ 2011 33 ‍ 2010 15 ‍ 2009 3 ‍ 2008 2 ‍ 2005 1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65 ‍ Germany 11 ‍ China 10 ‍ United Kingdom 8 ‍ Australia 5 ‍ Canada 3 ‍ Switzerland 3 ‍ Netherlands 3 ‍ France 2 ‍ Norway 2 ‍ Spain 2 ‍ Denmark 1 ‍ South Korea 1 ‍ Sweden 1 1 2 3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Beijing 10 ‍ Los Angeles 8 ‍ Cambridge 7 ‍ New York City 5 ‍ Boston 5 ‍ Salt Lake City 4 ‍ Albuquerque 4 ‍ Stanford 3 ‍ Lausanne 3 ‍ Jülich 3 ‍ Baltimore 3 ‍ Saint Louis 3 ‍ Rostock 2 ‍ Waltham 2 ‍ Oldenburg 2 ‍ Winston-Salem 2 ‍ Brisbane 2 ‍ Melbourne 2 ‍ San Francisco 2 ‍ Minneapolis 2 1 2 3 1 2 3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Neuroimage 14 ‍ Plos One 11 ‍ Front Neuroinformatics 9 ‍ Neuron 5 ‍ J Neurosci 5 ‍ Curr Opin Neurobiol 4 ‍ Plos Comput Biol 4 ‍ Neuroinformatics 4 ‍ Front Psychiatr 3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3 ‍ Plos Biol 2 ‍ Front Neuroanat 2 ‍ Pediatr Radiol 2 ‍ Science 2 ‍ J Neurosci Methods 2 ‍ Cereb Cortex 2 ‍ Med Image Anal 2 ‍ Front Neural Circuits 1 ‍ Bmc Biol 1 ‍ Bull Math Biol 1 1 2 3 1 2 3 ... 30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Humans 44 ‍ Neurons 43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39 ‍ Brain 38 ‍ Animals 32 ‍ Brain Mapping 28 ‍ Diffusion 27 ‍ Nerve Net 26 ‍ Neural Pathways 25 ‍ Adult 24 ‍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20 ‍ Neurosciences 16 ‍ Models, Neurological 16 ‍ Algorithms 14 ‍ Synapses 14 ‍ Nervous System 13 ‍ Cluster Analysis 13 ‍ site-specific telomere resolvase activity 13 ‍ Axons 11 ‍ axon 11 1 2 3 ... 30 1 2 3 ... 24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Jones B 3 ‍ Amunts K 2 ‍ Van den Heuvel M 2 ‍ Sporns O 2 ‍ Sanes J 2 ‍ Gahtan E 1 ‍ Stobb M 1 ‍ Peterson J 1 ‍ Mazzag B 1 ‍ Martinerie J 1 ‍ Dumas G 1 ‍ Chavez M 1 ‍ Nadel J 1 ‍ Meyerand M 1 ‍ Koay C 1 ‍ Özarslan E 1 ‍ Johnson K 1 ‍ Sporns O 1 ‍ Leergaard T 1 ‍ Hilgetag C 1 1 2 3 ... 24 publications over time world map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1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7)
罗非 2012-12-24 18:52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7)
生命的 真实 奥秘 传统科学和新前沿科学都认为,生命在其基础水平上源于分子在生物化学机制范围内的运动。为了揭开生命在超越机械水平上的真实奥秘,我们有必要先来研究我们的细胞的机械本质。这些讯息对我们的生存很有意义,而当今我们的生存问题比以往更突出了。 为了更容易了解新前沿科学意义上的生命,我们用隐喻性零件制造了一个细胞图解:一套齿轮组传动装置,由马达驱动,由开关控制,并且可以通过仪表监控。 ( 对不倾向于机械论的读者来说,我们希望你耐心读下去。会有回报的。 ) 开关通过打开或者关闭整个机器来控制功能。仪表是一个反馈装置,报告机器的工作情况。打开开关,齿轮组就动了,它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监视仪表来了解。 图 1-2. 细胞工作的机械过程示意图。可以用一套由马达驱动、并由开关和仪表控制的齿轮组来表示。 齿轮组 (Gears) :齿轮组代表活动部分。 在细胞中,这些活动的部分是各种称为蛋白质的分子。蛋白质是基本的物理建筑材料,它们装配起来,互相作用,产生细胞的行为与功能。每种蛋白质都有独特的结构和尺寸;其实,总共有超过 15 万种不同的蛋白质零件。尽管各种人造的机器可能会很复杂,但人类的机械技术和我们细胞的精密技术比起来就立即黯然失色了。 产生特殊生物功能的蛋白质齿轮组套装统称为 通路 。呼吸通路代表负责呼吸的一整套蛋白质齿轮组。同样地,消化通路是一组相互作用来消化食物的蛋白质分子。肌肉收缩通路则由哪些那些相互作用产生身体运动的蛋白质组成。 新前沿生物学结论之一 蛋白质提供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马达 (Motor) :马达代表推动蛋白质齿轮运动的力量。 马达是必要的,因为生命的首要特征就是运动。事实上,如果你体内的各类蛋白质停止运动的话,你就差不多快变成一具尸体了。因而,生命就起源于那股力量,这力量推动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从而产生了行为。 开关 (Switch) :开关就是告诉马达开始推动蛋白质齿轮运动的装置。 开关是必要的组件,因为生命需要对细胞行为做出精确的整合与协调。想想细胞的各种功能——呼吸、消化、排泄,等等——就像管弦乐队里的各种乐器。如果没有指挥的话,乐队演奏出的肯定是不和谐的噪音。在活的有机体中,位于细胞膜上的那些开关就像乐队指挥一样,和谐地控制和调节细胞的各种功能系统。 仪表 (Gauge) :仪表代表着身体精确地监控整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的方法。 生物仪表对于维持生命运转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把你体内的仪表想象成你开的汽车里的那些仪表。尽管各种仪表都安装在仪表盘上,也就是在你的驾驶指令中心处,但这些仪表所监测的却是发动机以及整部汽车各处的功能状态。正如你的车载仪表向你报告汽油量、机油水平、电池电量、还有速度一样,我们身体也会向你提供各种反馈,以便调节行为并维持你的生命。但是与带有指针或者 LED 显示器的机械仪表不同的是,生物仪表通过 感受 传达信息。 这些感受源于各种细胞在执行正常功能时制造的化学副产品。这些化学物质被释放到我们体内的环境之中。在神经系统中有各类特化的细胞,它们用细胞膜上的开关,也就是专门识别这些化学标记物的装置,来监测某种具体化学副产品的浓度。当这些神经细胞被激活时,它们把这些化学副产品的信号翻译成感受,在我们意识中则会体验为情感、情绪或者症状。例如,为了与感染作斗争,激活的免疫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各种化学信使,比如白细胞介素 1 。当白细胞介素 1 分子被大脑中特殊的血管壁细胞膜感受器识别之后,这些细胞会把信号分子前列腺素 E2 释放到大脑中。前列腺素 E2 激活发热通路,并同时产生各种症状,我们则会把它感受为发烧、寒战等等。 当今我们医疗体系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制药工业把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症状作为测量其成功与否的指标。医生会给患者开药来止痛、消肿,或者退烧。可是,用药物压制各种症状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其严重程度正如拿掩蔽胶带糊满我们汽车的仪表盘差不多。它并没有真的解决问题;它只是帮助我们忽略了问题——直到汽车彻底抛锚。 类似地,用药物影响细胞来掩盖症状,也会让我们忽略外部环境中正在不断轰击我们身体的那些信号。 开关上的手指 我们已经揭示,分子开关激活蛋白质齿轮组,后者进而产生运动和行为。那么,一条关乎生命奥秘的大问题就来了:“是谁或者什么打开了开关?”为了打开开关,让我们来介绍下一位演员……信号。 图 1-3. 来自细胞环境的信号使齿轮组、马达、开关和仪表启动。 信号 (Signal) :信号代表那种开动细胞的马达,并导致蛋白质齿轮组运动的环境力量。 信号所代表是构成我们所生存在其中的世界的各种物理的和能量的信息。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吃的食品,我们触摸的人,甚至我们听到的新闻——它们都是环境信号的代表,这些信号激活蛋白质运动并产生行为。因此,当我们在讨论中用到 环境 一词时,我们指的是介于我们自身皮肤边界直至宇宙边界之间的一切。这是真正广义的环境。 每一种蛋白质都对某种特殊的环境信号起反应,这种反应的亲密和精确程度,就像配套的钥匙与锁之间的互动一样。 一个蛋白分子与某种相应环境信号之间的耦合导致该蛋白分子形状的改变;从本质上而言,这就表达为一种运动。细胞利用这些分子运动来驱动其赖以维系生命的各种蛋白质通路,诸如呼吸、消化和肌肉收缩。蛋白质的运动驱动了细胞,给它带来了生命。 新前沿生物学结论之二 环境信号导致蛋白质改变形状;该过程引起的运动产生了生命的功能。
个人分类: 科普|1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研究发现情感共鸣与理性分析在大脑里互斥
crossludo 2012-11-11 22:55
新研究发现情感共鸣与理性分析在大脑里互斥 核心提示:凯斯西储大学的一项关键研究揭示,当大脑触发了主导情感共鸣的神经网络,它将抑制主导理性分析的神经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共鸣与理性分析在大脑里是互斥的。 为什么最聪慧的人有时也会错信骗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经不起第二眼的审视?凯斯西储大学的一项关键研究揭示了,当大脑触发了主导情感共鸣的神经网络(简称“情感网络”),它将抑制主导理性分析的神经网络(简称“理性网络”)。 反之,为什么执行总裁会盲目推行削减成本的定案,而无视因此造成的公共关系惨败?因为,当理性网络被启动时,也会让我们无意体谅他人的辛劳。 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情感网络与理性网络交替掌权(占主导地位)。但研究人员发现,当健康成年人的大脑需要执行某项任务时,会启动与之相符的神经通路。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我们有内在的神经约束,抑制着我们很难同时维持情感的共鸣、与理性的分析思维。关于大脑内两个相争的神经网络,研究认为必须修正现有理论。更重要的是,在健康人与精神病患者、发育性残疾人之间,它为其中的行为差异提出了新见解。 新研究新发现 “这就是我们进化出来的认知生理结构。”凯斯西储大学的认知学助理教授安东尼·杰克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共鸣与理性分析在大脑里是互斥的。”这项研究发表在《神经成像(NeuroImage)》期刊的当期网络版。 许多之前的研究表明,两个大规模的脑内网络都处于紧张状态,其中一个静默运行,另一个积极执行任务。但其他研究者提出其他驱动此状态的机制:一个理论认为,其中一个网络执行任务、导向目标,它断定另一个网络却让我们神游;另一个理论则认为,其中一个网络应对外界刺激,而另一个网络处理内心感知。 新研究展示了,成年人解决社交或分析型问题时(均属于外界刺激),都能始终如一地启动相应网络的神经通路,同时抑制另一个网络。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下文简称“fMRI”)记录了他们大脑活动的波动图。 杰克还与凯斯西储大学的前本科生一起工作:阿比盖尔·道森(现为新西兰的奥塔哥大学的研究生)、凯特琳·贝根妮(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凯文·巴里(现为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其他合著者包括:里贾纳·莱基(原为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助理)、安吉拉·西西沙(原为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助理,现为同一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亚伯拉罕·斯奈德(医学博士,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 解释鸿沟(Explanatory Gap) 杰克联想到一个哲学问题:“心灵哲学里最经久不衰的就是意识问题。为什么我们能描述一个人的大脑机理,却无法说出他的真实感受?” “体验认知与科学认知之间存在解释鸿沟(explanatory gap)。”杰克说,“2006年,我和哲学家菲利普·罗宾斯相聚,曾提出一个相当疯狂的大胆假说:解释鸿沟源于神经结构。所以,当这些发现与之竟如此吻合时,我真的很讶异。”菲利普·罗宾斯是密苏里大学的哲学副教授。 他继续解释,这些研究发现的神经现象促成了解释鸿沟,比如当我们看着某个有视错觉的画面时,如鸭兔错觉:动物的头部可看成面朝一方的鸭子,或面朝另一方的兔子,但你不可能同时看到鸭兔。“我们称之为‘感知竞争(双眼竞争)’,归因于这两个视觉感知之间的神经抑制。”杰克说,“我们的研究更广泛地揭示了类似的情况:神经抑制存在于两个脑内网络之间,其中一个主导了社交、情感交互、道德判断,另一个则主导了科学、数学与逻辑推理。” “因此,科学领域确实缺失了某样东西——人情味。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在冷漠的机械描述与情动的直觉理解之间,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互译,前者是神经科学的产物,后者却是我们作为人与他人共鸣的媒介。” 实验与分析 研究人员召集了45位健康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5次10分钟的fMRI扫描。与此同时,他们要解答两类随机问题,一类需要思及他人的感受,另一类则需要物理思维,每类各有20道书面题与20道视频题。读过题文或看过视频后,学生们需要在7秒内答出是或否。在fMRI扫描时,每位学生都有20次27秒的休息期,偶有一三五秒的延迟。休息时,学生放松地看着正前方屏幕的红十字。 fMRI扫描图显示:社交类问题,关闭了理性分析相关的大脑区域,并激活情感网络;而物理类问题,关闭了情感共鸣相关的大脑区域,并激活理性网络 。 “当受试者静静躺在fMRI扫描仪里休息时,大脑在两个网络间自然地循环。”杰克说,“它说明了,成年人的大脑结构在驱动这个过程,这就是大脑认知的生理约束。” 医学影响 杰克说,这些发现影响了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从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到精神分裂症——它们都有某种程度的社交功能障碍。“疗法要注重这两个网络的平衡。当前,大多数复原疗法,甚至更广泛地说,各学科的大多数教育工作,都只致力于调整理性网络。但是,我们发现,更多的大脑皮层专用于情感网络。” 大概最清楚的是,这项理论在发育障碍方面很有意义,例如,自闭症与威廉斯综合症。自闭症患者,常被认为有解决视觉空间问题的强大能力,譬如在意念空间操纵二维或三维的影像,但社交技巧糟糕。威廉斯综合症患者,则非常热心和友好,却在视觉空间测试中表现不佳。 但就算是健康成人,也会过分依赖某一网络,杰克说。报纸的商业版面就有些例子。“人们总希望执行总裁有高度的分析理性,才能有效地运营公司,否则将走向歇业。”他说,“但是,如果你被困于分析性思考,可能会引导道德的罗盘。” “没了这两个网络,你将一无所有。”杰克继续说,“若你不想偏重某一个,就在它们之间灵活切换,在对的时间用对的网络。”研究人员仍继续测试这个理论:若MRI扫描的学生看到物化描绘的人像(即,被画成动物或物体),看大脑会不会从情感网络切换到理性网络;当嫌恶与社会成见扰乱了我们的道德罗盘时,看是不是动员了理性网络且抑制了情感网络。
个人分类: 趣味科技|10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脑缺血研究的问题
fengqingyundan1 2012-11-9 23:09
本文是我回答一个不认识的学生请教关于。学生的来信这里不贴。我把我费心写的回信在这里公布,希望对有类似问题的同学有一点帮助。按] 你的看法我很理解。我谈谈我对脑缺血或脑缺血再灌注的看法,你看是否有道理。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启动因素,从大的方面看,缺血的启动因素就是缺血,就是脑组织失去血液供应,那么可以简单地考虑,缺血区域的组织将因为缺乏氧气和能量物质供应而导致细胞能量缺乏,这是启动因素。脑缺血再灌注似乎是解决了这个启动因素,但是由于开始的缺血造成的损伤会导致组织本身变成损伤因素,不仅不能解决挽救已经坏死的组织,还会导致那些本来受到损伤,但不太严重的组织进一步的伤害,就是所谓的再灌注损伤。 从细节上考虑,兴奋毒性、自由基增加、炎症反应在缺血或缺血再灌注中都是重要的损伤中介因素。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是细胞的最终结局。具体的细节相对复杂,但可以说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步骤。如果把其中一个因素独立来考虑,都有许多故事和分子事件来说明和解释。例如细胞凋亡,不需要看脑缺血,你只要把细胞凋亡的共同通路了解清楚,回头再看脑缺血方面的文献,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这些通路在脑缺血过程都参与。细胞凋亡有三个经典的通路,三条信号通路即膜死亡信号,主要来自于FADD信号;第二条是线粒体信号通路,主要与BCL-2家族蛋白有关,目前至少发现14种BCL-2家族蛋白,它们与凋亡密切相关。第三条信号通路应该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信号通路。以下是凋亡的最主要信号通路图,大部分细胞类型都是这样,脑细胞也不例外。 详细了解这个方面的信息,不要只看脑缺血的资料,脑缺血的研究太散,要先看肿瘤方面的研究,或者看看关于这方面的中文综述,或者在网上查查基本知识。你会发现除了这个基本通路外,参与凋亡的信号通路十分多。例如MAPK系统等。http://www.cellsignal.com/pathways/apoptosis-signaling.jsp你可以看看这个公司的资料,大量的信号通路都和凋亡有关系。 http://www.cellsignal.com/pathways/apoptosis-signaling.jsp 细胞凋亡涉及大量的信号途径和分子,这些你都可以作为细节了解。每个分子的信号通路都有更复杂的其他信号的参与。 关于炎症,也有相关的类似的情况,而且你看凋亡最重要的一个启动因素就是TNF,本身也是炎症的重要因子。自由基在炎症和凋亡中都是重要的执行分子。兴奋毒性也在不同层面上参与炎症和凋亡过程。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但相互之间相互影响,关系非常复杂。几乎难以完全弄清楚,弄明白。因此,一般情况研究者都是针对某一个系统了解多一些。并随时关注其他的内容,随时查阅参考资料,大部分科研人员都是这么干活的。 当你有了关于脑缺血和相关的全面资料的大概了解后,你应该很容易能感觉到一个问题:关于脑缺血的研究让人失望,尽管每年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出来,但到现在能走到临床的手段仍十分有限(许多疾病的研究都存在类似情况)。我觉得并不是这些研究本身有错误,是因为脑缺血本来就几乎是不可治疗。这样说似乎是一种悲观主义,但现实就这么残酷。现在临床上被接受的手段是发生缺血,争取在最短时间让血管再通(溶栓治疗),彻底解决启动因素。但这个治疗有时间限制,就是必须在6小时内处理,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因为再灌注损伤累计无辜,造成更大损伤。在实际应用面前,所有的兴奋毒性,自由基、细胞凋亡等任何通路,无论研究多么细致和精彩,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望氧兴叹。 那么我们是否要继续研究,我认为有仍必要继续研究。我们最大的渴望是现在的无奈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是因为我们对细节不够了解,希望能通过对细节的了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手段。这大概我们继续这类研究的最大心理安慰和依据。要知道,脑缺血属于临床急症,需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改善,否则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事情。对临床医生来说,在早期的救命就是王道,什么细节都可以不管。对科研来说,就是忘记这些所谓的意义,投身到细胞内,寻找让自己感到理安慰的信号分子。 落实到具体,如果我们要做这类研究,我们可以看看国际上这个领域的牛同行大概都怎么找自己的研究思路:明显有两类研究类型,一类是沿着一个思路,深入深入再深入,可以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独特影响。例如,我熟悉的M大的X教授,长期研究脑出血,他们认为,脑组织出血后有几个病理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血液凝固中的Thrombin,另一个是血液来源的铁离子。在Thrombin方面,他们从开始的用检测这个物质的水平证明有增加,阻断这个分子的活性发现有保护作用,证明这个物质是参与和重要。通过检测这个物质的细胞内的经典(其他系统早就比较明确的)信号分子,证明这个分子是按照常规信号通路实现作用的,通过阻断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证明这些信号非常确定参加损伤作用。研究结果说明,用一些药物可以治疗脑出血。由于这个分子的有害性,他们继续证明如果预先注射这个分子可以实现预适应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从反面证明这个物质的重要性。他们又用缺血模型也证明类似的作用,说明这个分子不仅是出血,也是缺血的重要致病原因。你可以检索看看,这个领域他们就是龙头老大。从20年前他老板提出,Thrombin可能是许多重要疾病,特别是出血类疾病的病理因素后一直到现在都做这个分子。 另外一些牛人,他们不限定什么分子,对各类药物,例如在心脏,在炎症,在细胞凋亡方面证明有效的物质,都可以拿来用于治疗脑缺血的验证。验证结果无非有两个:有效或无效。有效的,继续从分子水平寻找细节证据,然后写文章,说某药物具有治疗缺血的作用,作用的过程依赖某细胞通路。因为这个药物过去没有人在脑缺血上研究,就是很新的工作,由于有细胞内的分子证据,就有一定“分子深度”,如果有反面的证据,可以确定一些通路,那么就有“分子机制”的分析,就可以发表高一点的杂志。然后换更多分子,更多药物,当然也可以换不能的模型,可以用局部缺血,可以用全脑缺血,可以用新生儿脑缺血,发表更多文章。 无论那个方式,你都需要把这个方面的研究套路弄明白。这一点在许多领域都是一样的。研究脑缺血有几个重要指标需要掌握,一个是梗死面积的研究,经典的是TTC染色,可以给我们提供是否有效果的整体评价。神经行为学评价,可以在整体上提供运动和感觉的功能改善信息,是脑缺血保护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参考。脑水肿的研究,经常用干湿比例检测,是提供脑水肿的客观数据。BBB的检测方式比较多,可以EB染色,可以组织学,可以蛋白检测。组织学可以检测细胞死亡的数量和损伤的范围。MRI比较好的可以提供不同时间的变化,但分辨率有限。 这些指标可以说是研究任何药物有效的必须检测手段,你可以只选择一部分。例如你如果检测细胞凋亡,行为学,TTC\组织学可以选择。如果要研究BBB,那么脑水肿和BBB在更重要。 分子层面上,大体证据如果要研究凋亡,可以做TUNEL,可以检测凋亡经典蛋白。如果要做BBB,要检测关键蛋白的活性,如ZO-1磷酸化水平。 深入机制上,那要看你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了, 可以说上述这些研究大多是一种画饼充饥的做论文的研究,表观研究水平高低就看的是研究细节和深度和新意。许多人大概都是在这个方面有不同的水平。我们现在大部分学生和教授也就是缺乏这类功夫。如果你有更多兴趣,我们可以交流具体的一些思路。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发现中药可切断肿瘤转移通路
zlhtcm 2012-9-18 16:01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最可怕的莫过于肿瘤出现转移扩散,因为这意味着肿瘤病变已经发展到晚期,也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在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披露,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抗癌研究》(Anticancer Research)刊发了英国卡迪夫大学关于中药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报告,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我国抗肿瘤创新中药养正消积胶囊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研究人员指出,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磷酸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起到了关键作用,养正消积胶囊可以显著干预 PI3K/AKT 通路,从而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明显抑制作用,有效控制肿瘤的病变发展。 有关专家介绍,恶性肿瘤细胞非常容易从原发病灶上脱落,每克肿瘤组织每天可向血液中释放 300—400万个肿瘤细胞,脱落的肿瘤细胞随血液或淋巴流布全身,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迅速生长,形成转移性病灶。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扩散是避免肿瘤恶化、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寿命的有效措施。 专家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对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对于尚未出现转移病灶的早中期肿瘤患者,使用养正消积胶囊可以控制肿瘤转移扩散,从而增加手术、介入等治疗手段的成功几率。此外,对于已经发展为全身性病变的晚期肿瘤患者,养正消积胶囊还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增加化疗疗效,减轻化疗中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及免疫、造血系统损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来源:科技日报 杨叁平李瑞)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1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 经络的骗局
热度 3 yitonghui1 2012-8-4 11:01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   经络的骗局   作者:龙哥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据 《黄帝内经》记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 明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什么是经络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指的是人体内的通道和联络系统,最早以“脉”的概念 出现,后演变为“经脉”与“络脉”等。现行中医教材认为,经络的形态是管道 与通路,功能是输送某些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即气与血,也可能包括某些生命信息。 数千年来经络一直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云:“凡刺之理, 经脉为始”,并指出针刺的作用是“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经过历代中医不断演绎和推测,认为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四 部分组成。经脉是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络脉是纵横交错的分支, 循行于体表;经络系统网络今身并分布有众多的腧穴(穴位)。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的联络系统,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联 通脏腑、传导物质与信息,从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自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来, 经络学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既找不到具体的形态结构,也无法验证其具 体功能。中医界一方面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感觉来强调经络的存在,另一方面投入 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寻找经络存在的客观依据。   在人体解剖学的层面上,人类已经进行了数千年的观察,逐步纠正了以前的 错误认识。已经清晰地了解到人体通道联络系统的形态结构,将神经系统、心血 管系统、淋巴系统区分开来,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生理功能。在肉眼可见的范 围内,人体结构早已被反复审视了数千年;在微观层面上,近几百年人们借助高 倍显微镜也对人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了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 认识从模糊的整体观逐渐微观细化,组织学与细胞学也应运而生,甚至直至分子 和基因水平。   而中医的经络学说还停留在2000年前的认识水平,如果承认经络就是古人对 人体通道联络系统的模糊认识是中医界无法接受的,这会导致中医的针灸、推拿、 养生等疗法失去理论依据,甚至导致中医理论的全面崩溃。但是要证明经络的客 观存在无疑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几十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结果不外乎 两种,否定经络的存在或者用新的谎言去掩盖最初的谎言。   其它传统医学的“经络”   类似于经络的模糊认识不是中医独有的,比中医历史更悠久的古埃及、古印 度、古希腊的传统医学与中医有许多共性,在阐述人体的机能结构、 生理病理、 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都有过相似的表述模式。古人通过对人体结构及生理活动 的初步观察,发现人有呼吸过程,体内有血液、尿液、粘液等,认识到人体内有 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意识到人体内存在着脉络状的管道系统,负责气体、液体物 质,甚至能量和信息的传输和联络。   目前发现的古埃及纸草医书(成书于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中,有多部 记载了人体的metu系统。由于其发音与汉语的“脉”极为接近,引起了一些学者 的兴趣和关注,而此时汉字的“脉”还没有造出来。根据纸草医书的描述,metu 系统包括血管、肌腱、薄长肌肉、神经、气管、胆管、输尿管等。其功能是传输 血、气、黏液、尿液、精液;也有运输和排泄病原体的作用。认为由心脏发出的 22条脉管,主宰了人体的生命。   中国最早的关于“脉”的记载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 《阴阳十一脉灸经》,其中脉(此时还没出现经络概念)的起止点与古埃及metu 系统的描述基本相同,只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时代的经脉仅在体表,而metu可深入 到胸腹内脏,直到《黄帝内经》中,经络才与内脏发生联系。   古埃及医书与《黄帝内经》关于经络的描述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古埃 及医书认为metu系统与尼罗河等水系相应,《黄帝内经》则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 十二江河附会十二经脉。此外,古埃及人与中医同样以诊脉的方式来判断疾病。 英国学者John F. Nunn 在《Ancient Egyptian Medicine》一书中指出,古埃及 医学描述的大多数疾病治疗都是如何疏通、调节、平衡metu系统,从 metu 中排 除有害物质,恢复 metu 的正常功能。同时也认为metu中运行气和血,这与中医 的观点完全一致。   古代埃及人认为metu 的通畅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并相信其中气和血液的不 平衡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如认为不能怀孕是因为生殖metu关闭所致,这与中医的 经络理论完全相同。除医书外,古埃及其它文字史料中经常出现关于metu的描述 和对话,如“你的metu通畅吗?”、“他的metu功能强盛吗?”等,与中医强调 经络的畅通和协调如出一辙。   有些史料表明,古希腊文化的传播也曾对中国产生过影响。有学者考证并推 测,《黄帝内经》中的医神“岐伯”就是“希波”(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描述了人体的通道系统phleps,包括了血 管、神经以及肌腱等条索状结构,其分布与走向与中医经络循行的路径相似得令 人惊讶。   希腊医生亚历山德曾于1996年专门来中国学习针灸,他对比了《希波克拉底 文集》和《黄帝内经》关于经络的描述并认为,希波克拉底阐述的人体经络系统 和穴位与中医极为相似,其刺络的位置和方法与中医针灸基本类似。   公元前15世纪,古印度医学家Charaka Samitha描述了人体的管道系统nadis, 中国学者将nadis译作经脉,日本学者则译作经络。nadis可由脐部至全身运送生命 之液。印度古医学认为人体经络共有24条,并注明了其中物质的流动方向。此外 还指出人体有107个穴位,与中医经络腧穴的说法可谓异曲同工。   印度古医书《妙文集》中记载,“经络对于人体就像花园和牧场的沟渠,经 络分支状态恰如树叶的脉络”。 印度古医学同样认为人体上存在着若干具有特 殊意义的穴位,这些穴位具有治疗意义。在以梵文为原本翻译的佛经中可以看到 不少有关针灸的记载,例如 《长阿含经》、《法华经》、《圆觉经》、《成实 论》、《灌顶经》等等。   古玛雅医学认为人体内有行气和疏血的通道系统,以肚脐为中心发散至头、 胸、背及四肢,在这个“经络”系统上还分布有50个穴点,由此总结出了针刺、推拿、 热灸、拔火罐、膏药热敷等与中医极为相似的疗法。此外,古玛雅人的“冷热” 概念与中医的“阴阳”学说基本一致。玛雅人多以植物荆棘、豪猪刚毛和鱼骨为 针,其针刺方法与穴位的选择与中医近似。   Hernan Garcia等著的《Wind in the Blood: Mayan Healing and Chinese Medicine》一书中对比了玛雅人与中国的传统医学,认为二者之间具有相似性, 都是带有一定巫术色彩的古医学。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每个国家都有一群人说他们的文化是多么的独特, 这证明了一堆人对世界思想史的认知是零。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什么稀奇的思想, 就是那几种观点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用当地习俗和语言包装一下,然后就变成 了独特文化粉墨登场”。   中医与其它传统医学一样,仅仅意识到人体具有网络状的运输和传导系统。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既分不清具体结构也不明白其中的生理机能,只好暂且加 以笼统的想象式描述。这不是什么中国特色,也更不是什么“博大精深”,而是 人类都曾有过的粗浅认识。   经络研究的丑闻   面对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找不到客观依据的经络学说越来越难以立足。于 是不断有人试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证明经络的存在,也即所谓经络学说的科学 论证。   自1954年起,朝鲜平壤医科大学教授金凤汉开始研究经络系统,但朝鲜学术 界普遍认为金凤汉不遵守科学研究的范式,并准备将金凤汉从学术界清除出去。 但金凤汉获得了某些领导的支持,1963年,金凤汉宣布发现了经络的解剖结构, 声称经络系统是有实体的,由 “凤汉小体”(即穴位)和“凤汉管”以及在管 内流动的“凤汉液”组成,是新的、独立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这一消息震惊 了世界医学界,朝鲜领导人宣称,原子弹、宇宙飞船、凤汉管,是20世纪世界三 件最伟大的发现。   仅仅两个星期之后,《人民日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金凤汉的研究报告和我 国卫生部致朝鲜保健省的贺电。《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认为,金凤汉的发现是具 有世界意义的贡献,这一巨大成就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然而中国学术界对金凤汉的研究和《人民日报》的报道普遍持怀疑态度,并担心 由此导致学术上和政治上的极大被动。中国科学家认为,金凤汉的研究报告中缺 乏具体的方法描述,无法进行重复验证;而凤汉小体和凤汉管既然肉眼可见,但 数千年都没有人看到更是无法理解。   1964年,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率专家代表团应邀访问朝鲜,参观了金凤汉的研 究所,在回国后的汇报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因此决定进行验证工作。中国 科学家用简单的实验就否定了“凤汉管”的存在,金凤汉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只是 血液中凝固的纤维蛋白,属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凤汉小体”的验 证结果同样也是否定的,数十人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兔子全身皮肤的无数切片,仅 仅在兔子肚脐部位发现了类似“凤汉小体”的组织,而且是早就知道的淋巴细胞。   中国科学家的工作揭露了金凤汉弄虚作假的真相,但这一结果却不能如实形 成报告,因为领导层面批评了验证工作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在强大的政治压力 下,学术界只好继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继续验证,浪费了很多学者的宝贵时间, 有的学者甚至被认为是犯了政治性错误。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表示:找到了“凤汉 小体”,但都是组织学上已经发现过的。   国际科学界不断要求金凤汉公布后续的研究成果,但金凤汉始终拿不出有说 服力的证据,这使得朝鲜非常被动,最终金凤汉的神秘自杀把朝鲜政府和领导人 从尴尬境地解救出来。《人民日报》的草率报道也使中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以至于验证结论至今也不能公开,这一著名的丑闻生动地揭示了科学精神被粗暴 扭曲的恶果。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在细胞水平上的观察,从体表到深 部组织均没有新的发现,人体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经络系统,要发现经络系统的 实体形态和结构无异于在自然界中去寻找活的恐龙。   然而,经络的研究热潮在中国却是一浪高过一浪。1989年,“经络的研究” 作为唯一的医学课题列入我国首批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十二项重大项目中。 1992年初,“经络的研究”作为预计在本世纪内可望取得具有中国特色研究成果 的项目,再次被列为国家基础性研究的30个攀登项目之一 。子虚乌有的经络研 究在中国变成了前沿学科。   经络的研究分为四大主流学派,即神经生理学派(神经传导学说)、生理生 化学派(体液循环学说)、生物物理学派(生物场学说)和整体间隙学派(结缔 组织结构学说),先后提出了20多种具体的学说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甚至连韩 国与香港也不断有人参与到经络研究中,声称有新的发现。但是,这些成果均没 有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仅仅成为部分人骗取科研经费、获取个人名利的噱头。   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原林认为人体存在一个筋膜支架,是人体的第十个功能系 统——检测与调控系统,是穴位的载体。通过计算机软件的透明化处理可以构建 出类似经络的串珠样结构。原林的硕士与博士导师、著名解剖学家钟世镇院士则 发表声明称:“原林急功近利,用主观臆测代替客观试验,特别是用人为干预手 段来标记筋膜集中处......打着弘扬祖国医学的旗号......用弄虚作假的手段哗 众取宠谋取名利”。钟世镇院士指出,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如果还有任何 与经穴有关的,未被发现的形态学结构的存在,只有病变或变异组织,否则是不 可能的。   再如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其“经络客观证实”课题居然获得了鉴定通过, 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亲手书写贺信:“祝贺您发现经络的存在”;中医药管 理局局长吕炳奎也撰文说:“经络系统的客观存在,已从多种生物物理实验中得 到证实”。但这一成果连中医界内部都无人响应,这一足以震惊中外的研究成果 很可笑地沦为养生骗局(祝总骧312经络锻炼法)的欺骗工具。   部分中医界人士清楚地知道不可能发现经络,于是提出了经络不是客观存在 的人体结构,而是患者主观的“循行性感觉”。然而他们的临床试验无一例外地 没有阻断神经,所谓的“循行性感觉”不能排除神经系统的作用。但这个拙劣的 谎言却被冠以了科学研究的光环,继续招摇撞骗。   几无可取之处的经络学说披上了祖国医学的神圣外衣,成为骗子们工具和盾牌, 不断展现着他们卑劣的人性,耗费着巨额的研究经费。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的耻辱, 经络研究的丑剧究竟何时才能结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XYS20111218)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
14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广东东莞推出可充电的镍氢电池IC
gyp7047121 2012-4-10 10:08
钜大 电子 推出并联镍氢电池组快捷充电集成通路GM6802,该货物经过掌握内部恒定直流电充电回路,能够对于1-20节的并联电池组停止快捷充电。GM6802尤其实用于带充电的镍氢电池组供电的便携货物,并具有镍氢电池组充电需求的一切性能,无需内部掌握器和固件支撑,纯软件完成,能使充电进程彻底主动化,充电工夫短,充电频率高,保险牢靠,使用设想容易。 GM6802外部有一度电压检测模块,经过内部电阻网络检测电池组的以后电压,并将检测到的电压存储到电池组的存放器中,做-△V和最高电压综合。外部量度检测模块经过检测接近电池组的热敏电阻的阻值,来检测电池组量度,掌握电池组充电进程,预防电池组充电的温渡过高。同声经过LED批示灯显现量度形态。当电池组拔出后,率先检测电池组无效性,若电池组无效对于电池组停止预充电操作。 当电池组开端快捷充电后,对于应的绿色LED点亮,当检测到电池组电压满意-△V环境,或者最大电压以及充电工夫超越设定时,中止充电,判别电池组充溢。充溢后对于应的绿色LED长亮,并对于电池组停止涓流充电,以补充电池组自尖端放电的丧失。 GM6802能够检测镍氢电池组的是非和判别能否是无效的 镍氢电池 ,并输入检测消息详细进程为:1.若电池组充电后电压疾速降低超越某一电压值,则以为该电池组为非镍氢电池组,从而中止充电操作,同声红灯LED闪耀示意电池组谬误。2.正在快充前的预充电进程中,电池组电压正在128秒内依然没有下降到0.9V,则以为电池组已危害,从而中止充电操作,同声红灯LED闪耀示意电池组谬误。 GM6802有4个型号A,B,C,D,最大充电工夫辨别为360秒钟,180秒钟,90秒钟和60秒钟。GM6802采纳相符非洲RoHs法则的ECOPACK环保型封装,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长期设计不同电压、容量、参数的 镍氢电池组 并与各人知名商家协作共同为镍氢电池产业而奉献。
个人分类: 电池知识|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PAPP2C是RPW8和SA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
热度 3 wenmingwang 2012-2-25 08:44
PAPP2C是RPW8和SA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
详情见 PAPP2C Interacts with the Atypical Disease Resistance Protein RPW8.2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Salicylic Acid-Dependent Defense Responses in Arabidopsis 下图是YFP-PAPP2C(绿色)在细胞中的分布,叶绿体(红色)分布在细胞边缘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527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2-02-22早8:30-忙中偷闲
热度 2 snowboyice 2012-2-22 08:37
• 基金申请任重道远,忙中偷闲之感悟与总结: 劳动、技术、科学、哲学、道德-人的社会通路之一-劳技科道、劳技哲道之人生。 科学是我人生社会、学习语言的利刃,哲学是我触类旁通的工具,科学是自洽运动,科学是哲学自相似的扩展,是面对不同对象的赋予关系。 化学是进化的基础,超越分子化学、超越人类化学-自然化学原理相似于人类科学之化学,层次关系说明:化学-进化-自然-生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号通路研究项目计量分析(NSFC 1986-2011)
xupeiyang 2011-12-24 08:54
单位名称 次数 占比 上海交通大学 213 4.39% 中山大学 207 4.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192 3.96% 复旦大学 190 3.91% 北京大学 178 3.6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176 3.63% 华中科技大学 175 3.61% 四川大学 155 3.19% 浙江大学 146 3.01% 南京医科大学 141 2.90% 单位名称 金额(万) 占比 北京大学 8482 4.70% 中山大学 8009 4.44% 上海交通大学 7752 4.30% 复旦大学 6984 3.8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6694 3.7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5921 3.28% 浙江大学 5644 3.13% 华中科技大学 5629 3.1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321 2.9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5189 2.88% 负责人 单位 金额(万) 占比 陈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11 0.39% 陈晔光 清华大学 696 0.39% 林圣彩 厦门大学 694 0.38% 熊思东 复旦大学 576 0.32% 左建儒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520 0.29% 田小利 北京大学 480 0.27% 冯新华 浙江大学 461 0.26% 程和平 北京大学 461 0.26% 王海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460 0.26% 韩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420 0.23% 学科分类 次数 占比 肿瘤学 947 19.51% 循环系统 301 6.20% 细胞生物学 245 5.05% 中医学 207 4.26%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206 4.24%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3 3.36% 中药学 150 3.09% 药理学 148 3.05% 医学免疫学 143 2.95%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130 2.68% 学科分类 金额(万) 占比 肿瘤学 33312 18.47% 循环系统 10845 6.01% 细胞生物学 9220 5.11%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7372 4.09% 中医学 7227 4.01%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870 3.81% 医学免疫学 5665 3.14% 药理学 5320 2.95% 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 5202 2.88%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5099 2.83% 主题词 次数 占比 信号通路 303 1.55% 信号转导 212 1.08% 凋亡 120 0.61% 细胞凋亡 95 0.49% 转移 82 0.42% microRNA 74 0.38% 肝癌 68 0.35% 肿瘤 67 0.34% 胃癌 66 0.34% 炎症 65 0.33%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号中断……
热度 1 Ripal 2011-12-6 20:09
信号通路( Signaling Pathway ) , 是很有意思的生物学术概念!细胞受到外来的 stimulus ,膜上接收信号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传到细胞核,从而启动核内的转录翻译,表达的蛋白经过细胞器的加工、修饰,接着去发挥其功能。 倘若这条 pathway 是特异性的,阻断此通路,直接影响的是下游蛋白的表达以及作用的发挥;倘若这条通路是非特异性的,其他通路会来代偿其作用。如果能找到一个特异性的通路,那会是一个灰常有意思的生物学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离不开信号通路的传递,如果通路被阻断,个体产生的不适应甚至情绪的波动都会发生的。但是我相信这些通路都是非特异性的!势必会有一些通路来代偿,来摆脱这些不合时宜的反应! 所有知彼知己的途径被切断,突然地感觉不适应。但是我不可能永远活在不适应中, maybe 我会从不适应中挣脱出来,以代偿的方式来适应以后的生活; maybe 永远挣脱不出来,总是期待通路重塑!可能吗? Anyway ,祝你幸福!
1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复杂到简单有没逻辑通路
热度 3 yanghualei 2011-7-31 13:25
看物理视屏,里面讲的对一个运动进行分解,把一个复杂的运动,分解成几或者更多的几个简单的运动,而复杂的运动是这些简单运动的叠加。有时候在想,从复杂到简单真的有逻辑通络吗。 真的正如系统科学家所说,有一部分运动或者行为,其无法还原成简单的,其只能能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不知道,当对某事物研究越深入,是越清晰,还是越糊涂?感觉越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因为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这不仅对直觉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思维的挑战。 里面讲个方法,给一个数学等式,然后变换等式,这种变化可以是把其中量改变一下,或者简单移动位置。 有时变化的思想和分解的思想一样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主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之下,对同一个问题由于这些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或者同样的看法而显然程度不同,这就要求变换,就是把问题变化到你所处的环境下求解 ,这样会很显然,同时不违背逻辑,唯一的差别就是,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就取决于你的经验是否客观。 看经济视频的过程中,一个斯坦福经济沙龙,讲美国的经济政策,面对两位经济学家,外行的主持人敢说敢讲, 私下里可能他们私交深厚,但涉及但学术问题和事实真相的时候,他们据理必争,这种精神令我钦佩。学习生活以及事实真相上分的很开,而不是像国内生活和学习搅混一潭。拿学习上问题批判生活,拿生活批判学习 。里面讲一个问题,你不但能解释趋势,你还得能解决微小的波动。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31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通路
shixiuchao 2011-1-27 21:12
[转载]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通路
cell proliferation
个人分类: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16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号通路研究工具
shixiuchao 2011-1-25 22:50
http://www.5ibio.com/html/cell/signal/20061106/536.html
个人分类: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2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PK/ERK 信号通路
shixiuchao 2011-1-25 20:17
[转载]MAPK/ERK 信号通路
MAPK/ERK pathwa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 search Key components of the MAPK/ERK pathway. "P" represents phosphate , which communicates the signal. Top,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binds to the EGF receptor (EGFR) in the cell membrane, starting the cascade of signals. Further downstream, phosphate signal activates MAPK (also known as ERK). Bottom, signal enters the cell nucleus and causes transcription of DNA, which is then expressed as protein. The MAPK/ERK pathway is a chain of proteins in the cell that communicates a signal from a receptor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ll to the DNA in the nucleus of the cell. The signal starts when a growth factor binds to the receptor on the cell surface and ends when the DNA in the nucleus expresses a protein and produces some change in the cell, such as cell division. The pathway includes many proteins, including MAPK (originally called ERK), which communicate by adding phosphate groups to a neighboring protein, which acts as an "on" or "off" switch. When one of the proteins in the pathway is mutated, it can be stuck in the "on" or "off" position, which i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ancers. Components of the MAPK/ERK pathway were discovered when they were found in cancer cells. Drugs that reverse the "on" or "off" switch are being investigated as cancer treatments. Contents 1 Coupling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o G proteins 2 Kinase cascade 3 Regul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cription 4 Clinical significance 5 See also 6 References 7 External links // Coupling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o G proteins Receptor-linked tyrosine kinases such as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re activated by extracellular ligands . Binding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to the EGFR activates the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of the cytoplasmic domain of the receptor. The EGFR becomes phosphorylated on tyrosine residues. Docking proteins such as GRB2 contains an SH2 domain that binds to the phosphotyrosine residues of the activated receptor . GRB2 binds to the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SOS by way of the two SH3 domains of GRB2. When the GRB2-SOS complex docks to phosphorylated EGFR, SOS becomes activated . Activated SOS then promotes the removal of GDP from a member of the Ras subfamily (most notably H-Ras or K-Ras ). Ras can then bind GTP and become active. Apart from EGFR, other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hat can activate this pathway via GRB2 include Trk A/B ,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 and PDGFR . Kinase cascade Activated Ras activates the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of RAF kinase . RAF kinase phosphorylates and activates MEK . MEK phosphorylates and activates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RAF, MEK, and MAPK are all serine/threonine-selective protein kinases . In the technical sense, RAF, MEK, and MAPK are all mitogen -activated kinases, as is MNK (see below). MAPK was originally called "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 ( ERKs )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One of the first proteins known to be phosphorylated by ERK was a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 As discussed below, many additional targets for phosphorylation by MAPK were later found, and the protein was re-nam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The series of kinases from RAF to MEK to MAPK is an example of a protein kinase cascade. Such series of kinase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feedback regulation and signal ampl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cription Three of the many proteins that are phosphorylated by MAPK are shown in the Figure. One effect of MAPK activation is to alter the translation of mRNA to proteins. MAPK phosphorylates 40S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 RSK ). This activates RSK, which, in turn, phosphorylates ribosomal protein S6 .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that phosphorylate ribosomal protein S6 were the first to be isolated . MAPK regulates the activities of sev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 MAPK can phosphorylate C-myc . MAPK phosphorylates and activates MNK, which, in turn, phosphorylates CREB . MAPK also regulates the transcription of the C-Fos gene. By altering the levels and activitie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MAPK leads to altered transcription of gene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the cell cycle . The 22q11, 1q42, and 19p13 genes are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 schizoaffective , bipolar , and migraines by affecting the ERK pathway. In simpler terms, the mitogen binds to the membrane ligand. This means that Ras (a GTPase) can swap its GDP for a GTP. It can now activate MAP3K (e.g., Raf), which activates MAP2K, which activates MAPK. MAPK can now activate a transcription factor, such as myc. Clinical significance This section requires expansion . Uncontrolled growth is a necessary ste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l cancers. In many cancers (eg melanoma ), a defect in the MAP/ERK pathway leads to that uncontrolled growth. Many compounds can inhibit steps in the MAP/ERK pathway, and therefore are potential drugs for treating cancer. eg. Hodgkin disease The first drug licensed to act on this pathway is sorafenib - a Raf kinase inhibitor. Other Raf inhibitors: SB590885 , PLX4720 , XL281 , RAF265 , PLX4032 . Some MEK inhibitors: XL518 , CI-1040 , PD035901 , AZD6244 , GSK1120212 Protein microarray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detect subtle changes in protein activity in signaling pathways. See also Janus kinase Phosphatase Adaptor protei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References ^ Orton RJ, Sturm OE, Vyshemirsky V, Calder M, Gilbert DR, Kolch W (Dec 2005).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of the receptor-tyrosine-kinase-activated MAPK pathway" . The Biochemical journal 392 (Pt 2): 249–61. doi : 10.1042/BJ20050908 . PMID 16293107 . ^ Schulze WX, Deng L, Mann M (2005). "Phosphotyrosine interactome of the ErbB-receptor kinase family" .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1 : 2005.0008. doi : 10.1038/msb4100012 . PMID 16729043 . ^ Zarich N, Oliva JL, Martínez N, et al. (Aug 2006). "Grb2 is a negative modulator of the intrinsic Ras-GEF activity of hSos1" .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17 (8): 3591–7. doi : 10.1091/mbc.E05-12-1104 . PMID 16760435 . ^ a b Avruch J, Khokhlatchev A, Kyriakis JM, et al. (2001). "Ras activation of the Raf kinase: tyrosine kinase recruitment of the MAP kinase cascade" . Recent Progress in Hormone Research 56 : 127–55. doi : 10.1210/rp.56.1.127 . PMID 11237210 . http://rphr.endojournals.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11237210 . ^ Pende M, Um SH, Mieulet V, et al. (Apr 2004). "S6K1,(-/-)/S6K2(-/-) mice exhibit perinatal lethality and rapamycin-sensitive 5'-terminal oligopyrimidine mRNA translation and reveal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dependent S6 kinase pathway" .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24 (8): 3112–24. doi : 10.1128/MCB.24.8.3112-3124.2004 . PMID 15060135 . PMC 381608 . http://mcb.asm.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15060135 . ^ http://content.karger.com/ProdukteDB/produkte.asp?Doi=68621 "The Ras-Raf-MEK-ERK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2002 ^ http://www.tripdatabase.com/spider.html?itemid=717131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Therapeutics Directed against the RA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2008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989833 ?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the 41-/43-kD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in human tumors." 1999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126425 ? "Roles of the Raf/MEK/ERK pathway in cell grow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2007 ^ a b c Kwong-Kwok Wong (2009). . http://www.bentham.org/pra/samples/pra4-1/0004PRA.pdf . ^ http://bloodjournal.hematologylibrary.org/cgi/content/abstract/102/3/1019 "MEK/ERK pathway is aberrantly active in Hodgkin disease: a signaling pathway shared by CD30, CD40, and RANK that reg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Blood. 2003 ^ http://clinicaltrialsfeeds.org/clinical-trials/show/NCT01037127 ^ Calvert, Valerie S. et al; Tang, Yihui; Boveia, Vince; Wulfkuhle, Julie; Schutz-Geschwender, Amy; Olive, D. Michael; Liotta, Lance A.; Petricoin, Emanuel F. (2004). "Development of Multiplexed Protein Profiling and Detection Using Near Infrared Detection of Reverse-Phase Protein Microarrays" . Clinical Proteomics Journal 1 : 81–89. doi : 10.1385/CP:1:1:081 . http://biosupport.licor.com./docs/2005/Petricoin_Clinical_Proteomics_paper.pdf .
个人分类: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5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F-kB 信号通路
shixiuchao 2011-1-25 17:34
[转载]NF-kB 信号通路
NF-κB是一组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过程,具有复杂的调节机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而且复杂的作用,总体来说,NF-κB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导致一系列与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正常细胞转化及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等,直接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抑制剂的开发亦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NF-κB是一组具有特殊DNA结合序列的转录因子,主要调节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最近在基因工程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NF-κB对某些上皮来源器官的精确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近些年很多研究发现NF-κB能够控制细胞增殖和癌变,调控细胞周期及凋亡,影响细胞分化,促进肿瘤转移。在多数白血病和实体肿瘤中,NF-κB或IκB(InhibitorofkappaB)家族成员往往通过遗传学改变或信号转导异常,而持续性激活或出现异常的核定位。 目录 • NF-κB-Rel家族 • NF-κB通路激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 NF-kB通路激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 • 结 语 NF-κB-Rel家族 编辑本段 回目录   NF-κB-Rel家族包括5个成员,即RelA(p65)、RelB、c-Rel、p105-p50(NF-κB1)和p100-p52(NF-κB2),在所有细胞中都有表达。它们的N-末端均包含一个约300个氨基酸的高度同源序列,称为Rel同源结构域(RHD),介导其与DNA结合及二聚化。p105和p100通过蛋白酶解加工产生具有活性的DNA结合形式——p50和p52。在未受到刺激的正常细胞中,NF-κB亚基与I-κBα、β或γ结合,以非活性形式被阻滞在胞浆中。p105和p100的未加工形式的C-末端含有锚蛋白重复序列,此序列也能和I-κBs一样将p105和p100的二聚体阻滞在胞浆中。某些应激反应中,如TNF-α和IL-1可通过特定信号通路激活I-κB激酶(IKK)复合物,磷酸化I-kB家族成员,使其泛素化并被蛋白酶体降解。降解后释放的NF-kB可转移到核内,进而调节其下游的基因表达。   NF-kB表达广泛,功能及调节非常复杂,而且能够诱导NF-κB和DNA结合的诱导物很多,对应激反应,细胞黏附和增生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其调控机制多样化,具有特殊性和选择性 。此外NF-κB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它必须处于协同调节的DNA结合蛋白或转录因子组成的网络中,和它们一起决定细胞接受特殊刺激后基因的表达情况,正是这种复杂性造成诸多文献中相互矛盾的争论 。在疾病过程中NF-κB异常激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上游信号刺激所致的IKK活性升高可引起NF-κB激活。②负反馈机制失效使NF-κB活性失去抑制。③此外实体瘤的微环境常常含有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或缺氧环境,都会刺激NF-κB向核内转移 。④许多病毒编码的癌蛋白,如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I(HTLV-I)编码的Tax蛋白,EB病毒编码的LMP1也会引起NF-κB激活 。 NF-κB通路激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很早就有研究提出NF-κB在癌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RelA(p65)亚基可反式激活很多基因,调节细胞的生长、凋亡、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如图1),如其下游基因 CyclinD1 和 c-Myc 可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IAP1、c-IAP2、c-FLIP、Traf1、Traf2、A20、Bfl1/A1、Bcl-xL、XIAP和IEX-1L的表达则对抗凋亡 。更重要的是在决定肿瘤致命性的转移和侵袭方面,NF-κB也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调节与肿瘤转移有关的ICAM-1、VCAM-1、MMPs(MMP-9)、化学因子受体(如CXCR4,uPA)等基因的表达。NF-κB还能诱导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另外NF-κB还能通过调节COX2等基因的表达来促进肿瘤生长 。   1.1 NF-κB对凋亡的影响   凋亡是对胚胎发育和多细胞有机物维持内环境稳定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在成人体内,它是一种保护机制,防止炎症扩散阻止恶性病变发生。NF-κB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都有很大意义,特别是在决定肿瘤细胞是否会发生凋亡中的作用最为重要。   Luiz等 的研究也证实NF-κB在肿瘤的生长,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NF-κB所致的GADD45α和γ联合表达下调是很多肿瘤细胞逃逸凋亡机制的关键步骤。他们的结果表明NF-κB受到抑制可使不同肿瘤中GADD45α和γ表达升高1.5~3倍,但使GADD45β的表达降低1.5~3倍,即改变了GADD45家族几个成员的表达比例,激活JNK诱发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但激活NF-kB又可恢复原来的平衡。Lu等 的研究证实在对TNF敏感的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NF-κB持续性激活可导致抗凋亡因子的分泌,其中PC3细胞分泌的TGF-β2是导致NF-kB持续性激活从而抵制TNF所致的凋亡的始作俑者。Pacifico等 研究提出,NF-κB活性受抑可强烈降低甲状腺癌细胞系FRO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的能力,提示NF-κB激活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还可通过抑制JNK的活性来抑制化疗药物引起的凋亡。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发生与NF-κB相关的抗凋亡通路调节异常有关,而且在放化疗过程中细胞通过NF-κB通路,上调抗凋亡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临床前和临床I期试验提示抑制NF-κB活性可明显增强NSCLC的凋亡,及其对化疗的敏感性 。   1.2 对增殖的作用   除了能抑制与恶性转化相关的凋亡之外,NF-κB还可上调CyclinD1等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生长,因此NF-κB可能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也能发挥作用。   Luo等 通过体内实验研究NF-κB活性在炎症引起的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小鼠模型中LPS诱导的肿瘤转移生长需要宿主造血细胞分泌的TNF-α和肿瘤细胞中NF-κB的激活。抑制NF-κB活性可将结肠和乳腺癌细胞从TNF-α介导的生长效应转变为TRAIL介导的生长受抑。但Pacifico等 在甲状腺癌的研究中得出结论:NF-κB的活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并无重要作用。Pikarsky等 研究还发现NF-κB失活并不能阻碍肝炎继发肝癌动物模型中肝细胞的增殖。   1.3 NF-kB与恶性转化的关系   NF-κB的活性对恶性转化的几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那么它的激活是否足以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呢?   Li等 认为非恶性细胞中NF-κB的激活可增强其生存和转移潜能,而肿瘤相关的炎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促进炎症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促癌作用。Kim等 经过体内实验发现NF-κB激活在癌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发生在细胞恶性转化之前。他们用DMBA处理SD大鼠后3周,有40%的大鼠乳腺组织核提取物出现了NF-κB与DNA结合活性升高,但乳腺肿瘤往往等到7~9周后才会出现。而且用DMBA或B P激活非肿瘤细胞MCF-10F中NF-κB的活性,可使其发生转化,产生的衍生细胞可以不贴壁生长,对化学因子的趋向性增强。Sun等 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疱疹病毒8编码的病毒FILCE蛋白(HHV8vFLIP)可转化Rat-1和Balb/3T3纤维细胞,使Rat-1能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并在裸鼠中成瘤,而阻断NF-κB通路可取消这种转化效应。Pikarsky 等为了验证炎症和肿瘤之间的关系,在一种能够自发胆汁淤积性肝炎并继发肝癌的Mdr2-knock-out小鼠模型中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炎症可通过上调邻近的内皮细胞或炎细胞TNF-α表达激活肝细胞中NF-κB的活性。利用转基因技术在0~7个月的小鼠肝细胞中,特异性地关闭NF-kB的活性,对肝炎和早期肝细胞转化都没有影响,相反若在肿瘤发展的晚期应用抗TNF-α处理或转入IκB-Supper-Repressor抑制NF-κB却会导致肝细胞凋亡且不能形成肝细胞癌。即在肿瘤发生早期(肝炎期),NF-κB激活对癌前病变的累积并无关键作用,但到后期,在病灶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却是至关重要的。   1.4 对血管形成及转移的作用   很多线索提示NF-κB激活对肿瘤的转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肿瘤的致死性主要取决于肿瘤原发灶能否发生远处转移。癌细胞侵出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侵袭、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穿出血管、器官特异性归巢和再生长等多个步骤。VEGF作为一种强烈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Ismail等 检测了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NF-κB的表达情况,发现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84.4%都出现了10%的肿瘤细胞核着色,核、浆着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iong等 通过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系发现,NF-κB活性受抑,在体内外均可显著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IL-8,减少肿瘤血管形成,从而限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Shibata等 在MCF-7、T47D和MDA-MB-231三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研究了VEGF表达水平和NF-κB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VEGFmRNA的基本水平和NF-κB活性相关,其中MDA-MB-231细胞中NF-κB活性最高,VEGFmRNA的水平也最高,MCF7细胞居于中等,T47D中则最低。在MDA-MB-231细胞中抑制NF-κB活性可明显降低VEGFmRNA水平。   在促进肿瘤转移性方面,Helbig等 发现NF-κB激活可致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MMPs,uPA和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NF-κB通过直接上调CXCR4的表达来调节乳腺癌细胞系的运动性。而且发生了肺转移的细胞系CXCR4的表达更高,SDF-1所介导的迁移也越明显。由此可见NF-κB的活性在乳腺癌的转移和器官特异性归巢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上皮-间充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和肿瘤的晚期发展关系密切,Huber等 的研究表明Ras引起的细胞转化中,NF-κB对EMT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抑制NF-κB活性可促进TGF-β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还有效抑制了EMT,而持续的NF-κB激活能起到维持EMT的作用。此外在小鼠模型中,NF-κB失活还可强烈抑制Ras-转化细胞EpH4的转移潜能。Valachovicova等 证实4,5,7-三羟基异黄酮(大豆产品的成分之一)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活性来抑制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并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分泌uPA。Hagemann等 为了研究与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对肿瘤发生演进的作用,将其与卵巢癌,乳腺癌或永生化的上皮细胞系进行共同培养,结果发现巨噬细胞通过TNF-α激活肿瘤细胞中JNK和NF-κB通路,诱导他们下游某些基因的表达,造成肿瘤细胞侵袭性增强,但是在永生化的上皮细胞中却没有这种作用。   1.5 对抗药性及放疗不敏感性的影响   目前放化疗仍然是两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然而化疗耐药性和对放疗的不敏感性是肿瘤治疗中最大的障碍,NF-κB在这一屏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Uetasuka等 在人胃癌细胞系NUGC3(5-FU敏感型)和NUGC3/5FU/L(5-FU不敏感型)中研究了NF-κB激活和化疗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5-FU可激活NUGC3/5FU/L细胞中NF-κB的活性,但在NUGC3细胞中无此效应。5-FU可在NUGC3细胞中增TIUNEL阳性的细胞数并使caspase-3的活性增强3~5倍,但在NUGC3/5FU/L细胞中无此作用。他们的结果提示抑制NF-κB的活性可帮助克服化疗耐药性,将5-FU和NF-κB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改善耐药性胃癌的疗效。Parthenolide(PN)是从菊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主要的倍半萜烯内酯,具有强大的抗炎功效。Zhang等 用PN预处理人鼻咽癌细胞、结肠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可使它们对TNF-α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增强。其机制是PN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激活,促进TNF-α介导的JNK激活,发挥促凋亡的作用的。Keum等 对人参提取物Rg3的药效研究发现,其抗肿瘤活性主要是下调NF-κB和AP-1转录因子活性。   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NF-κB是一种强大的肿瘤促进因子,在临床中抑制其活性对肿瘤的治疗有益。 NF-kB通路激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 编辑本段 回目录   NF-kB家族作为转录因子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勿庸置疑,但是目前还有一些证据证实NF-κB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Gapuzan 等通过研究证实永生化的relA-/-小鼠成纤维细胞具有转化细胞的特点:形态拉长、黏附性降低、高密度生长、在软琼脂中可形成集落,甚至能在裸鼠中成瘤,但恢复野生型NF-κB表达可逆转这种转化现象。这些结果提示RelA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抑制转化的功能,RelA复合体在癌变过程中可影响细胞的多种特性。Ryan 等证实NF-κB,特别是其RelA(p65)亚基在p53-介导的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NF-κB失活或者活性降低可取消p53诱导的凋亡。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与以往研究相互矛盾的结论,提示我们NF-κB除了具有促癌作用还可能发挥抑癌作用。p53引起的NF-κB激活和TNF-α引起的NF-κB激活效果不同。因此在保留有野生型p53的肿瘤中抑制NF-κB活性,反而会降低化疗的效果。Rocha等 进一步的研究重新探讨了NF-κB和抑癌基因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p53也能调节NF-κB的一种亚基p52的活性。p53可使p52-Bcl-3激活复合物转变为p52-HDAC(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复合物,导致CyclinD1启动子区受抑制。抑癌基因ARF通过诱导RelA与HDAC1的结合而抑制其转录激活结构域,使其变成抑制复合物,而且细胞中ARF的状态决定了NF-κB对癌基因Bcr-Abl的反应。此时NF-κB可抑制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凋亡 (如图2)。   Webster 等认为许多刺激可诱导p53表达和NF-κB激活,但两者对凋亡具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因此在这两条通路之间必定存在一个精细的调节机制,将使它们彼此联系共同协调决定细胞的命运。并指出p53和NF-κB通过调整相对水平,来互相限制彼此对下游分子转录促进作用。 结 语 编辑本段 回目录   NF-kB是一种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它在白血病等非实体瘤中可伴随染色体扩增或易位发生遗传学改变,而在肺癌等实体瘤中则主要由于信号转导异常导致其活性改变。一些癌蛋白或异常的信号分子可激活NF-κB,通过NF-κB通路上调一系列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或抑制JNK的活性,抑制凋亡、促进转化,并可造成肿瘤细胞对放化疗诱导凋亡的抵抗性。故在临床上将NF-κB抑制剂和放化疗配合应用,降低耐药性,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NF-κB的激活可调控很多基因的表达,CyclinD1也处于其下游,因此NF-κB对细胞周期和生长也有一定影响,但可能受不同时期和细胞类型的影响,NF-κB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不明显。NF-κB激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出现较早的改变,尤其是在与炎症相关的肿瘤中,NF-κB在炎症时期就已经激活了,体外实验显示NF-κB的活性可使细胞发生转化,但在体内实验中这种转化作用要等到肿瘤发展的晚期才有所表现。在肿瘤转移过程中NF-κB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它的激活可上调VEGF、MMPs、uPA、CXCR4等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降解周围基质,促进上皮间变,对肿瘤的转移及再生长起促进作用。因此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可阻碍肿瘤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这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项新策略。   很多研究表明NF-ΚB在正常细胞或癌前阶段中的作用与其在恶性转化细胞中的作用明显不同,在癌症早期NF-κB不仅不会发挥促癌作用,还可以抑制肿瘤发生。但是当肿瘤细胞积累了更多的突变,使抑癌基因失去作用,NF-κB的作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会强烈诱导大量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基因表达。   从目前以对NF-κB的研究情况来看,我们还须更加深入地阐明NF-κB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准确作用,进一步探讨NF-κB促进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通过找到NF-κB对肿瘤的作用发生变化的关键时间点及调控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新靶点,发展NF-κB抑制剂,结合传统的或新型的化疗药物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NuclearfactorkBisa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thatregulatesexpressionofalargenumberofgenesthatarecriticalforthe regulationofapoptosis,viralreplication,tumorigenesis,inflammation,andvariousautoimmunediseases.TheactivationofNFkBisthoughttobepartofastressresponseasitisactivatedbyavarietyofstimulithatincludegrowthfactors,cytokines,lymphokines,UV,pharmacologicalagents,andstress.Initsinactiveform,NF-kBissequesteredinthecytoplasm,boundbymembersoftheIkBfamilyofinhibitorproteins,whichincludeIkBa,IkBb,IkBg,andIkBe.ThevariousstimulithatactivateNF-kBcause phosphorylationofIkB,whichisfollowedbyitsubiquitinationandsubsequentdegradation. Thisresultsintheexposureofthe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s(NLS)onNF-kBsubunitsandthesubsequenttranslocationofthemolecule tothenucleus.Inthenucleus,NF-kBbindswithaconsensussequence(5'GGGACTTTCC-3')ofvariousgenesandthusactivatestheir transcription.IkBproteinsarephosphorylatedbyIkBkinasecomplexconsistingofatleastthreeproteins;IKK1/IKKa,IKK2/IKKb,and IKK3/IKKg.TheseenzymesphosphorylateIkBleadingtoitsubiquitinationanddegradation. Tumornecrosisfactor(TNF)whichisthebest-studiedactivatorbindstoitsreceptorandrecruitsaproteincalledTNFreceptordeath domain(TRADD).TRADDbindstotheTNFreceptor-associatedfactor2(TRAF-2)thatrecruitsNF-kB induciblekinase(NIK). BothIKK1andIKK2havecanonicalsequencesthatcanbephosphorylatedbytheMAPkinaseNIK/MEKK1andbothkinasescanindependently phosphorylateIkBaorIkBb.TRAF-2alsointeractswithA20,azincfingerproteinwhoseexpressionisinducedbyagentsthatactivateNF-kB. A20functionstoblockTRAF2-mediatedNF-kBactivation. A20alsoinhibitsTNFandIL-1inducedactivation ofNF-kBsuggestingthatit mayactasageneralinhibitorofNF-kBactivation.
个人分类: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