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病毒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上这样的联想和创意使不得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6-28 07:31
科学上这样的联想和创意使不得 蒋继平 2018年6月28日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转载文章, 题目是:“夏季如何打败蔬菜上的”癌症“?多种蔬菜病毒病全攻略!” 我本来对大多数转载文章不感兴趣, 很少打开文章仔细阅读。不过, 这次是一个例外。一是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 很想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信息, 二是因为这个业界朋友在转载这篇文章的引言中说:“【中国蔬菜】可以说是我国蔬菜领域最高权威, 发布的东西乱七八糟, 一通胡言, 真是自毁武功无药医, 唉!” 在他的这个引言的挑逗下,我打开这个转载文章认真地读起来。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中国蔬菜】期刊上的一篇科普论文。 文章中说: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 它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 当我看到这句话后,立即意识到这篇文章的作者缺乏最起码的植物病理学常识。 这是因为植物病毒大多数对温度很敏感,病毒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 活力大大地降低, 所以, 在高温条件下, 病毒的致病力很弱。在自然界, 夏季高温季节一般很少会出现病毒病的大流行。 我怀着疑问的心情继续往下读,然后看到对蕃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介绍。文章中说: “1. 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 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 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西红柿病毒病。” 看到这样的内容, 我真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擦一下老花眼睛, 又仔细地看了一篇, 确证无误。我真不知道中国的科技界还正有这样的“人才”。 这个作者的联想和创意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这个作者把“TY”当成TMV和PVY的头尾结合的简写式。其实蕃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英文全称是: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简称TYLCV。中国科技界为了省事, 就更加简单地称为“TY” 。 这是一个双生病毒, 具有单链DNA分子结构, 它是由灰粉虱传播, 而烟草花叶病毒具有单链RNA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机械传播(接触传播),马铃薯病毒Y也是单链RNA分子结构, 通过蚜虫传播。 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得到一顶“乱猜联想”的人才帽子。不过, 作为一个在科技界奋斗了一辈子的人,我好心地奉劝业界同行们在科学上不要使用小聪明在毫无科学基础的背景下作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联想和“创意”。 这样的联想和创意在科学界是使不得的。否则的话, 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3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詹纳比肩的当代英雄
热度 1 yanjx45 2011-1-26 15:25
原载《环球科学》(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 》的中文版), 2011 年第 1 期,“生命的壮阔”专栏 2010 年 10 月 14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宣布,牛瘟这种 对牛类最致命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根 除。牛瘟是人类根除的第一种动物病毒病,也是继 30 年前在全球根除感染人类的天花之后,经由人类的努力而从地球上彻底根除的第二种病毒性疾病。牛瘟的根除是世界兽医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天花的根除,英国乡村医生 爱德华·詹纳  (Edward Jenner) 功不可没,他在 200 多年前发明的牛痘疫苗是人类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第一种疫苗。在随后的 200 多年里,陆续有数十种疫苗成功地用于人和动物的免疫接种,挽救了无数生命 。 詹纳 被称为“现代 免疫学 之父”。 英国 兽医病理学家沃尔特•普洛赖特( Walter Plowright )用组织培养方法制备的牛瘟减毒活疫苗 TCRV 对全球 牛瘟的根除 曾发挥重要作用 (他于 2010 年 2 月去世,享年 86 岁)。 在很大程度上, 根除牛瘟对动物医学的 意义与根除天花对人类医学的意义相当。因此, 普洛赖特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他曾 获得包括世界粮食奖 (又被称为食品相关领域的诺贝尔奖)在内的众多奖励。普洛赖特被认为是 可与詹纳比肩的当代英雄。 牛瘟病毒在分类上属于麻疹病毒属。数千年来,牛瘟肆虐欧亚大陆,经常对 牛类以及 其他反刍动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引发严重 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该病在 19 世纪末进入非洲,随后的流行在该大陆导致 90% 的牛快速死亡,幸存下来的也往往有残疾或不育。牛瘟虽然不感染人类,但在依赖牛获得肉、奶和畜力的地区,牛瘟常导致大范围的饥荒,间接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尼日利亚的一次牛瘟暴发曾造成 20 亿美元的损失。 牛瘟的根除对世界食品供应的贡献是惊人的:自从牛瘟疫苗在非洲开始接种,总共额外增加了价值 470 亿美元的食品产出;而在印度,估 计额外增加的收入是 2890 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牛瘟的根除而额外增产的肉类超过 7000 万吨,牛奶超过 10 亿吨。 普洛赖特于 1923 年生于英国,在 1944 年从伦敦皇家兽医学院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陆军兽医队服役,被派驻肯尼亚。 1948 年复员后,曾短期在母校任讲师。他在 1950 年返回非洲,在那里的兽医部门一直工作了 20 多年。从 1956 年起,他负责管理位于肯尼亚的东非兽医研究实验室病理学部。在此,他将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牛瘟减毒活病毒疫苗的研制,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对牛瘟真正有效、安全而且价廉的疫苗。 从 19 世纪末开始,很多研究人员都曾尝试制备牛瘟疫苗,包括著名的德国微生物学家科赫 。到 20 世纪 20 年代, 研究人员将牛瘟病毒在山羊体内连续传 600 代以上,获得了毒力显著降低的疫苗用毒株。此类疫苗尽管有许多缺点,但在控制牛瘟的流行上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而普洛赖特则更加幸运,他将牛瘟病毒接种到单层肾细胞进行传代,仅传到 90 代以后就获得了完全不致病的减毒毒株;反复传代 110 次后, 他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新疫苗 TCRV :该疫苗高效 ( 可产生终身免疫力 ) 、价廉、安全 ( 可用于任何年龄或健康状况的牛 ) ,而且在遗传上非常稳定。 虽然普洛赖特的 TCRV 疫苗在 1960 年就已研制成功,但该疫苗并未广泛、长期使用,结果各地的疫情仍此起彼伏地出现。联合国于 1994 年提出全球根除牛瘟计划, 大约有 170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 由于 普洛赖特 提供的疫苗 TCRV 高效而且价廉,所以 消灭牛瘟的费用实际上不到 300 万美元。牛 瘟在全球的 最后一次大规模爆发是在 2001 年的肯尼亚。 在剿灭牛瘟的过程中,疫苗 TCRV 发挥了关键作用。 普洛赖特青壮年时代的 20 多年都是在非洲度过的,对当地贫苦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在将近 50 岁时,他才永久性返回英国,担任母校的兽医微生物学教授。 1974 年,普洛赖特获英国女王授予的 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 在 1981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所得到的最高级别的奖项是 1999 年经联合国 RAO 推荐而获得的世界粮食奖,他是获奖的第一位英国人。该奖颁发给通过改进世界食品供应而在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成绩卓著的个人。 我国于 1956 年就消灭了牛瘟, 普洛赖特研制的疫苗并不曾在中国使用,所以普洛赖特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非常陌生。中国消灭牛瘟,主要是借助于 山羊化兔化牛瘟疫苗,这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沈荣显院士将源自 日本的Ⅲ系兔化弱毒疫苗进行改进而获得的。该疫苗的免疫期可达 3 年。 1957 年,沈荣显院士因该疫苗的贡献而获得了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科学奖。据农业部估算, 50 年来该疫苗为我国减少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 沈荣显与普洛赖特一样,都是出生于 1923 年。 人类还面临着根除更多传染病的艰巨任务, 牛瘟的成功根除是人类在战胜传染病的漫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 普洛赖特为代表的中外科学家是做出了与詹纳相似贡献的当代英雄,我们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严家新研究员供稿)
个人分类: 生物制品|583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