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海纽约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教改革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的共同使命
热度 12 lgmxxl 2012-5-3 09:42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举国上下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闯出一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道路或者中国模式?承载着这样一个使命,一批“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大学横空出世:体制内的南方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体制外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等。这些大学都在以一种“大无畏”的创新精神进行着中国建设一流大学道路的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空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鲶鱼”。这其中又尤以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些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正在走出一条既有中国大学特色,又有世界大学精髓的发展之路。在大学设置方面,这些大学突破了中国现有高校设置的模式和制度。南方科技大学越过了“大专”、“学院”设置阶段,直接被批准为研究型大学,而如果依照现有制度,这个时间将超过10年甚至20年。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则成为独立法人大学,而之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在大学与社会、政府关系方面,这些学校创建了一种法制化的契约模式。南方科技大学把理事会作为沟通大学与社会和政府的桥梁,深圳市政府颁布了《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从而把大学与社会和政府的关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上海纽约大学亦将组建自己的董事会,以协调大学与社会和政府的关系。在大学内部治理方面,这些大学同样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南科大坚持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遵循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培育和发挥大学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按照本办法和南科大章程对大学实施管理。”“理事会为南科大的决策机构”。南方科技大学依规成立了具有实际职责的学术委员会、教授会。很明显这些举措均是对中国现有大学治理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一个重大创新。上海纽约大学将基本套用美国纽约大学的治理模式,只是校长由中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担任。在招生方面,这些大学将最大限度地行使大学自主权,突破中国大学目前的招生模式,进行自主招生的探索。南方科技大学首批45名学生没有参加高考,完全自主招生入学。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将采取“以高考为基础的自主招生”方案,学生的高考成绩将占总成绩的40%,平日成绩与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则各占30%。上海纽约大学将在2013年正式招生,招收的中国学生将占50%以上,高考成绩虽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将积极借鉴美方的学生评价考核方式。在教师聘任方面,这些学校均实行全球招聘;在学生授课方面,均采取全英教学等。所有这些举措,正伴随着良好的声誉逐渐发酵,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鲶鱼效应”。 虽然体制内大学与体制外大学都在积极探索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但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在出资建设方面,体制内的南方科技大学由深圳政府出资建设;上海纽约大学则由浦东区出资,纽约大学主要贡献的是管理理念和教学资源。在大学与社会关系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实现的是理事会制,政府仍将会对大学施加较大的影响;上海纽约大学则实行的是董事会制,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的影响将会得到有效限制。在内部治理方面,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实施理事会治理,教授治校,但仍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海纽约大学将会实施董事会治理,虽然仍将设置大学党委书记,但书记职责将限于政治领导。在招生方面,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内招生;上海纽约大学则是全球招生,只是中国学生将占50%以上。在教师聘任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实施全球聘任,上海纽约大学虽然面向全球招聘教师队伍,但主要以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师资为主。在教学过程与毕业环节,两校也有很大不同。南方科技大学没有规定严格的海外游学经历,毕业后取得南方科技大学毕业证书;上海纽约大学则规定学生本科期间将有1~2个学期的海外游学经历,毕业后可拿到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两个毕业证书。 当然,在这些学校探索中国大学发展模式的同时,其自身也在随着外部环境的要求而作了变通处理。比如南方科技大学立志要去行政化,其副校长却明确了行政级别;实施理事会治理,却又必须遵守中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强制性规定;坚持学术自治,学术委员会和教授会并没有实质性的决定权;坚持自主招生,却又不得不把高考作为一项主要评价依据,等等。上海纽约大学也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得已”,其董事会治理模式也注定不会与美国纽约大学完全相同,一定会加入中国元素。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这些学校履行“高教改革试验田”使命。从国内外大学发展的实践来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制度,包括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制度和大学内部的治理制度;二是资源,包括人、财、物的拥有程度;三是师资,即是否具有一支一流的大学教师队伍;四是学生,即是否能录取到最好的生源;五是文化,即是否有一个求真、自由的大学文化氛围。这些大学无疑在以上这些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这些学校的贡献将注定会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个人分类: 大学英雄|9443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南方周末:“中美混血”大学诞生记
tangminqian 2011-2-26 09:03
作者:刘俊 赵一海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1-2-25 13:42:8 科学网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网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2/244315-1.shtm 图为美国纽约大学。改革者们期盼的是,新的上海纽约大学可以复制美国纽约大学的先进模式。 纽约大学网/图 2008年纽约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纽约大学网/图 ■大约一百年前,美国人在北京创办了燕京大学,成为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典范;而今,美国人又来了。两年后,第一所中美合办大学将在上海诞生。 ■创办者们希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几百个高中生享受精英教育,而是中国大学办学模式借助外力的一次革新。 大约一百年前,美国人在北京创办了燕京大学,成为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典范;而今,美国人又来了。 在外企扎堆的上海陆家嘴,两年后,一所中美合办大学将在这儿诞生,中国大学将迎来新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美混血儿。 这所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的大学取名上海纽约大学,将完全照搬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现在,华东师大校长俞立中期盼着这所新的学校能为中国现代大学摸索出一条改革路径。例如如何去行政化,如何教学科研两不误,如何筹集社会资金,如何教授治校,如何学术自治…… 两个校长的国际化野心 这并非华东师大和纽约大学的第一次联姻,早在2006年,纽大上海中心就已经联姻华东师大,这是一个类似于教学点一样的机构。 每年,纽大组织本部的学生到上海中心游学,华东师大的教授给他们上课。只要洋学生感兴趣,几乎什么课都开,甚至还有太极、书法,华东师大的学生也可以到上海中心上课,学分互换。 几年合作下来,纽大的学生有点“爱”上了华东师大。“他们第一批来中国的学生只有18个,去年直线上升到一两百人,这让他们很不可思议。”俞立中说。纽约大学校长约翰·赛克斯顿(John Sexton)现在已经跟俞立中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几乎每年他们都要见上一次面。看着势头喜人,赛克斯顿就跟俞立中商量干脆在上海办个分校。这个提议得到了俞的热烈回应,因为这两个校长都有一样的改革共识:国际化。62岁的俞立中,科学家出身,下过乡,留过洋,属于典型的理想主义一代,2006年开始掌舵华东师大的时候,担子不轻。“华东师大不能跟排在我们前面的学校屁股后面走,要走自己的路。”他说。“拼SCI论文我们拼不过复旦交大清华,人家SCI论文多,说明学校里从事高水平科研的人多了,而培养创新人才,除了学科交叉,很重要的一条路就是国际化。”俞立中要求下属们做什么事都得从国际高等教育的平台上考虑问题,现在见到国外大学校长,俞立中给他们介绍自己学校的时候,从来不用华东师大多少SCI论文、有多少科研经费这些国内的话语体系,“而是告诉他们,我们的人才培养希望怎样去做”。 纽约大学校长赛克斯顿比俞立中略长几岁,爱尔兰移民,法学背景,在美国最高法院奋斗了好多年,跟俞立中一样,建立一个全球化的教学网络来抗衡常春藤名校,亦是赛克斯顿2001年担任纽约大学校长后力推的改革,此前纽约大学已经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学点。然而美国大学在中国建立分校并不容易,俞立中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研究怎么在现有体制下,突破以往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幸运的是,他们还没上报教育部,转机就在2009年提前出现了。当时,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到纽大访问,赛克斯顿向大使表达了跟华东师大合作办校的想法,驻美大使就给教育部发了传真。 教育部立即来函要求华东师大讲清来龙去脉。俞说,教育部的态度相当积极,态度也很明确,不是不能突破,关键是告诉他们华东师大的真正意图。“对中国来讲,多一所大学已经没什么意义,我们做的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个事情,是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推动我们自身大学的变革。” 一些大学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跑到教育部谈主要是为了争取一年多给多少招生指标,因为学生招得越多,成本就可以摊下去。但俞立中却问教育部长袁贵仁,能不能少招点学生。俞回忆,袁当时对他说:“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你们真想做点事情。”即便获得教育部领导肯定,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在2010年7月华东师大正式递交申请报告之前,他跟教育部磨合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反反复复地讨论,主要是模式方面的问题。”俞说,申报之后,教育部特地派了个由一些大学校长组成的专家组到华东师大调研,听取华东师大管理层汇报。 但最终能获得准生证,其实靠的不仅只有华东师大自己。“上海的领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北京沟通。”俞立中说,“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特区,怎样开辟一个试点,尤其是高等教育新的办学模式,一直是上海感兴趣的事。”在上海市教委2011年工作重点中,积极筹设“上海纽约大学”亦被纳入其中。 而最终落户陆家嘴则是纽约大学的主意。设在曼哈顿岛上的纽约大学是美国典型的都市型大学,赛克斯顿希望把这种文化带到上海。浦东区政府听闻之后也非常积极,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引擎的浦东,希望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支撑,未来上海纽约大学的土地、校舍建筑将由浦东政府提供支持。 这将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虽然离它呱呱坠地还有个一年半载,但已经有好些高中生家长在私下跟俞立中打听,“什么样的孩子有资格进来?”未来上海纽大,几乎跟进曼哈顿的纽大没什么区别。专业都是金融、数学、经济学等这些纽约大学在全美排名前列的几个学科,学生还可以到纽约大学总部游学一两个学期,学分通用,最后将拿到上海纽大的毕业证书和美国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如果没一个公认的标准,别人会认为只要有钱都可以上。”俞立中说,哪怕招不满,也不会把不符合条件的人招进来。“我们做的是一次国际化的试验,是精英教育。”按照最初的设计,上海纽约大学一年就招几百个学生,中国和海外的各一半,海外的就全按纽约大学的那套游戏规则招。而中国的学生要想踏进上海纽约大学的门槛,高考将是一把重要的尺子。 既然是精英式培养,老师们也得是精兵强将。师生比例完全参照纽约大学的1∶8。“我们有些学校1∶18都不稀奇。”俞立中说。而全球挖人的工作全交给纽约大学一手操办。 这事,难不倒纽约大学校长赛克斯顿。在2001年担任校长之前,他是纽约大学法学院院长,上任十四年,他从哈佛、耶鲁挖了三十多个大腕教授,纽大法学院就从一个二流法学院,跻身与耶鲁哈佛齐名的一流法学院。 老师来了,学生也来了,钱怎么办? 纽约大学一名本科生一年光学费就得2.8万美金,合人民币近二十万。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会提供比较多的奖学金,把那些成绩好但不能到海外留学的普通家庭学生给吸引过来。 可中国的政府奖学金不多,在纽约大学阿联酋的分校,学生一分钱不用花,都是酋长一个人埋单。俞立中说,到时会想办法通过企业投资。 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学全靠国家投资,如何通过社会募款,俞立中亦希望在上海纽约大学运作中找到答案。“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学校做得好的,但创办于1831年的私立大学纽约大学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这事在纽大一般由董事会张罗,类似于中国的校长办公室,上边还有个理事会,属于学校最高机构,类似于中国大学里的党委。而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理事会,将是美方四个人,中方四个人。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华东师大来提名,常务副校长由纽大提名。 这主要出于政治考量。“在中国国土上搞一个反对中国政府的学校,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学术上面的问题,更多的根据纽约大学的惯例去做。”俞介绍说。 要借鉴的不仅如此。俞立中说,他们的初衷就是想借鉴上海纽约大学的经验,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当中有什么地方应该去改,从而推动母体学校的改革。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男星对此相当看好,“在原有的已经成形的体系里很难打破这些障碍,重新找一个新的壳,可能更容易实施,更容易看到成果。”比如科研和教学的矛盾,在美国也一直难以调和。 2001年开始,赛克斯顿决定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要求科研人员花更多的时间陪本科学生,教授不再以科研论英雄,给本科生上课多寡是决定这个科研人员职业声誉的重要标准。包括赛克斯顿自己也以身作则,他可能是美国惟一仍在给本科生上课的大学校长,去年,他教了四门课。 虽然纽约大学在中国的名气不如常春藤那些名校,但它连续多年超越哈佛耶鲁被评为全美高中生最愿意就读的大学。“它的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或者将来就业会更加好。”俞说。 俞立中已经跟赛克斯顿约定,日后上海纽约大学建成了,华东师大的管理人员将会直接到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挂职。“在学校管理方面,他们的一些做法,对反思我们自身的教学和我们大学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镜子。”俞说。 中外合办到底能带来什么? 对这个新生大学感兴趣的,不仅有学生家长,俞立中的同行们也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上海交大党委书记碰到俞立中,问他:“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这对你们华东师大有什么好处?”俞立中半开玩笑地说:“华东师大没你们名气响,我们要借助外力。”虽是玩笑话,也是俞立中的真实想法。他最担心的是,一旦有人说这个模式好,大家一窝蜂都去搞这个模式,结果把好的模式都带坏了。“它的示范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新的探索,但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潮流。”俞立中认为,每一所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都应该有自己的烙印。 不过在中国,一个潮流之下,很难没有追随者。 过去十年,在扩招并校的指令之下,高校追求的是高大全,千校一面,学校个性不再。如今这条路各个高校都觉得不再灵光,那么在追求特色中,中外合作办学就成为一个新招牌。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未来5年,上海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也将启动建设,美国常春藤联盟名校及其他国际一流高校将加入其中,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对外招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并不看好。“只有鼓励国外大学直接在国内建立分校,才能真正逼着国内高校改革。”熊丙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这些学校在内地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将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之所以现在中国还不允许这么做,熊认为,恐怕是体制尚属脆弱,而且内地高校也还没有做好应对竞争的准备。 熊以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为例,香港高校在2005年可以在内地自主招生。当时被北大录取了,同样可以参加香港大学的自主招生,许多内地状元放弃北大清华到香港读书。但2007年之后政策开始倒退,内地学生不能同时获得内地和香港的录取通知书,保送生也不准参加香港高校的自主招生。 不过,在教育部系统工作的张男星却并不这么看,“目前不能建分校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但未来不排除这个可能,因为教育部允许华东师大试点本身就表明了它开放的姿态。”实际上,上海纽约大学也是一连串高校自主办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序曲。此前的2010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试点地区,上海市亦在名单之列,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步骤,教育部希望借此“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 更多阅读 上海纽约大学:“国内留学”能否成真 上海纽约大学将面向全球招收优秀学生 上海纽约大学进入正式筹建阶段 上海纽约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合资大学,自主品牌是关键!!!
热度 1 arithwsun 2011-1-30 17:03
报载,教育部已经打开了合资建设大学的阀门,华东师大和纽约大学联合成立“ 上海纽约大学 ”。 看来,继以前的合资建设校内特区式的学院,现在可以建合资大学了,甚至可以去买美国大学了( 参贾伟博客 )。 前例其实可循,我们国内的合资企业已经不少,尤其是汽车行业,合资以后, 技术和盈利上,确实比以前的老国营厂强,却远远比不过同期发展的韩国厂。 关键是要有“自主品牌”。 结合报道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构想出这样一种操作策略,一个中国大学,跟一个西方名校合作,联合建设一个大学,其学生最后得到的学位证书,可以分三个层级: 1. 大多数学生获得这个中国大学的学位证书,质量要不低于该中国大学的校本部。 2. 更为优秀的学生则进一步获得这个西方名校的学位证书,质量不低于该西方名校的校本部。 3. 最为优秀的学生,获得合资大学的独立学位证书。 如此一来,就建设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当然,现实中这个方法不易操作,国内国外怎么会这么容易给你抬轿子呢,但舍此之外,我们又能如何借合资大学建设自己的品牌呢,如果不能,还不如就像毛主席倡导的那样,自力更生,慢慢发展吧。 所以,上面出的招,应该是不可能施行的,不过,新建大学其实可以采取变相的形式,别人是不可能主动过来给你抬轿子的,那就得自己创造机会,搞变相的形式,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过来抬,下面的方法,则比较易行。 瞄准世界一流的新建大学,可以办各种高阶培训班、讨论班,邀请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来当老师,学生则是国内大学的教师和学生。 学生层次高了,这个大学的牌子和名声自然也就闯出来了。当然,这些“学生”还主要是临时性的,可是架不住人数多,名声大啊(不少学生,可能都是现在的或不久将来的国内知名学者)。 本科生教学,再搞,其实也搞不出多少花样和名头出来,那是基础,是要靠几十年的建设才能出彩的,所以世界名校,基本上都是在研究方面搞花样,简单算一下投入就可知道了。 名声到了,高阶“学生”多了,从这些有成就的 “学生”中选出老师来,作为本校教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现阶段高教改革,如果瞄准高端,与其新建大学,不如相当于建设一个高级的研究所,只有很少的固定成员,却招徕大量的访问学者和学生。 当然,对外的名字还是叫做大学为好,具有指向性,为下一步棋打下预想空间。
个人分类: Book-W|4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