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曲院风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曲院风荷
sstone2009 2016-3-12 10:04
古代称酿酒为造曲,酒厂为曲院。曲院逐渐成了赏荷花的好地方,直到康熙皇帝御赐“曲院风荷”,这个地方便定了名。郝明常到曲院风荷散步,离家近,喜欢这里的景致,特别是最近灵隐寺藏经阁扩建,他被宗教事务管理局派来监工,一旦有文物出土,可以及时处理,工作十分清闲。郝明和海庚说好,下午一点就在曲院风荷见面,到湛碧楼喝茶。在前方快乐跑着的姑娘便是聊胜,她的姐姐聊无出家为尼,这段时间在灵隐寺参加学习班,聊胜囔囔着也要出家。看着聊胜的样子,郝明为海庚:“她像个出家的样子吗?” 有一天,聊胜告诉郝明她家里的事。母亲在姐妹俩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次父亲出海遇到险情,他祈祷平安并许诺把聊无捐给菩萨,结果同船的人只有父亲活着回来,父亲和聊无此后开始吃素。后来,父亲得了绝症,姐妹俩一起去拉砖挣钱,给父亲看病……在十分无助的境地里,聊无在雨中一只手指向天,问:“佛在哪里?”父亲去世后,聊无丢下聊胜,出家了。 郝明看到聊无在三生石旁做针线活。郝明看到三生石上刻着的诗行:生前生后事茫茫,却话因缘已断肠……聊无正在缝一个红色的肚兜,说给鼎鼎。鼎鼎是郝明的儿子,假日里,鼎鼎跟着郝明来灵隐寺,无法照看,方丈让聊无看护鼎鼎。聊无说,“他爱拉肚子,有这个,多少避避寒。” 郝明决定辞职开一个素菜馆。聊无几乎严厉地跟郝明说:“你答应我照料我妹妹。”聊胜终于还是跟海庚去了南方,她走的时候,把聊无送给郝明的碗莲狠命地砸在水泥地上。碗莲委顿在地上,轻轻盈盈地摇了几下,奇迹般地立住了。聊胜指着一地碎瓷,叫道:“阿弥陀佛,现在我也去地狱里了!” 读王旭峰中篇小说《曲院风荷》。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友人:曲院风荷
陈龙珠 2014-7-22 17:44
很久没回杭州了,未能欣赏西湖夏日的景致。 微信上,看到熟人双休日相聚曲院风荷公园湛碧楼的信息,不禁动手收藏图片两幅,并致打油附和: 青湛绿碧映角楼, 柳隐蝉啼伴君游。 曲径通幽荷窈窕, 石坊茶香客好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湖记忆-曲院风荷
uil 2013-11-14 22:28
西湖是浙大的后花园啊。
3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钱塘
热度 44 BlueAdagio 2012-5-29 23:51
印象钱塘 虽然从到达到离开只有26个小时,但终于还是可以说自己到过钱塘了,也见着了曾经采桑子踏莎行,却一直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杭州西湖。 到达钱塘的时候已经将近下午四点。然后天就 淅淅沥沥地 下起雨来。城里好像到处都是树,是弯弯曲曲的林荫道,是有着浪漫的名字或典故的风景点。而西湖仿佛无处不在,有时候是惊鸿一瞥,有时候要透过婆娑树影去感受她的秀美,有时候却又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让你去赞叹。 虽已是初夏,这雨却细碎地飘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渐渐停住。雨水让周围的绿也变得湿润和立体起来,那层层的新绿草绿暗绿浓绿墨绿,湖上吹来带着树木和花草的香气的风,远处的拱桥,山丘和塔楼都看不真切,只隐隐地能勾画出轮廓。湖面是淡静的,只不时有游船经过。靠近堤岸的水面上是一片一片的荷田,还有一簇一簇地浮在水上的睡莲,不时还能看到几只鸳鸯或是水鸭,在莲荷之间悠哉游哉地戏水。 用文字或者图片赞美西湖应该是件容易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这样的文字和图片太多了。西湖是安静的,也是活泼的;是温柔婉约的,却也从不缺乏英雄气概。西湖是年轻的,也是沧桑的;是水墨画,也是绚烂的水彩。西湖是断桥残雪,是平湖秋月,也是柳浪闻莺,苏堤春晓。每个人的心里,我想都有一个最美的西湖吧。 而我特别喜欢清晨时分的曲院风荷。院里有香樟,有翠竹,有丝丝缕缕的柳。还有小桥流水,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能够一直走到御碑亭和旁边的荷池。夏荷还没有开,翠绿的荷叶在水里亭亭玉立着,上面停着滚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水珠。湖面上不时还有雨滴泛起的涟漪,更有素白的浅粉的或紫红的带着黄色小花心的莲,虽没有荷的婀娜和娉婷,却都优雅地恬静地开放了。 在这样一个散发着清香的湿漉漉的 清 晨,听着雨水从古老的屋檐滴滴答答地滑落,耳边轻拂着杨柳荡漾起来的风,我突然很想,时间就此停住。 附:七律一首(步韵湘明兄 《近体两章》 中的第二首) 印象钱塘 曲径云幽碧翠茏 金沙玉带绕晴虹* 荷风眷眷碑亭外 柳裾依依烟雨中 粉面盈盈香意聚 浮莲静静画船空 孤山望断天涯路 明月何时挂紫穹 *金沙堤上的玉带晴虹桥,建于清雍正年间。
个人分类: 诗词创作|7504 次阅读|109 个评论
游杭州西湖曲院风荷
热度 3 黄安年 2011-7-13 07:33
游杭州西湖曲院风荷
游杭州西湖曲院风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7 月 13 日发布 7 月 2 日上午 , 我带外孙在参观完岳庙后 , 即游览了马路斜对面的苏堤西侧的曲院风荷景点 , 天气太热 , 只匆匆走过 , 下面的照片 15 张为即时拍摄的。 ***********************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简介   曲院风荷原名曲院,位于金沙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南宋这里辟有宫廷酒坊,湖面种养荷花。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南宋画家马远等品题西湖十景时,把这里也列为“十景之一”。后来院颓塘堙,其景遂废。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杭州,题写西湖十景景名时,就把这个久废的旧景移至苏堤的跨虹桥畔,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麦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近年经过扩建,现在的曲院风荷起自跨虹桥畔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达卧龙桥外的郭庄,迤逦数里,建成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 5 个景区,面积达 426 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既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游名园,也是西湖北线热点游览区。   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 扩建    1980 年起,从原有的“曲院风荷”,沿岳湖延伸到西山路卧龙桥畔的郭庄,扩建成更加富丽多彩的“曲院风荷”新景区,占地面积达四百二十六亩。分素园、风园、曲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园等六个景区。傍水建有古朴典雅的廊、轩、亭、阁,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尤以三十八亩的荷田令人瞩目,植有红莲、白莲、洒金莲、锦莲边、并蒂莲等各种荷花。   涧户云飞浸碧峰,鹭朋莺友宿林丛。   朱栏牵梦入幽境,波润青盘花馥浓。   曲院风荷,是以观荷为主题。“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遗留下来的,是一处小小庭院,景区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曲院风荷”景碑小院。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 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   香远风清谁解图,   亭亭花底睡双凫。   停桡堤畔饶真赏,   那数馀杭西子湖。   曲院风荷 南面有湖,湖上有九孔桥。湖西将近一里长的土堤,略仿西湖苏堤意境,称“苏堤春晓”。 夏日赏荷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沿苏堤向北,走过压堤桥,远远就可看见左侧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的曲院风荷公园。圆中景点有:迎薰阁 景碑小院 滨湖密林景区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迎薰阁是为游人凭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可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风景。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沁人心脾,化人烦忧。迎薰阁下,辟有荷文化陈列室,向人们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及寄寓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照和道德追求的种种艺文佳作。   岳湖景区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曲院风荷”景碑小院,那块景碑是仅存的两块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园景区近年才建成开放,它原为清初西湖名园之一,竹石亭榭,曲水萦环,清幽雅致。   滨湖密林景区则为游人准备了帐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钓,娱乐,聚会。园北侧靠近岳坟商业区的位置开设有风荷酒苑,建有仿古酿酒作坊和几座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酒楼。 雅舍娴人   曲院风荷树荫蔽日,青苔茵茵,路径曲折,真是一步一景,步步留恋。院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口一口大缸,里面养植的是一株株荷花。六月初的荷花只是花骨朵儿,但荷叶是异常茂盛,如蒲扇般展伸着,毛茸茸的荷叶如绿色平绒布般显得特别厚实。因为茎是细细的,因而它迎风摇曳时也有一股妖娆的味道。荷叶的中心聚集着一洼水,好奇地拨弄荷叶,一洼水顿时打破了宁静,化作大珠小珠在叶面上打起滚儿来,就像欢快的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一般的。“扑嗤”一大颗水珠不小心离叶坠落在地上,溅起水珠点点,我的心猛然一紧,就像小时候打碎玻璃杯一般心疼。   荷叶渐渐平静了,大珠小珠又汇聚到了菏叶中心,一汪静水变成了一块晶亮晶亮的明镜,静卧着,泛着诱人的光亮。仿佛看见了前来汲酒的宫女,她暂时离开沉闷的皇宫,如小鸟般欢畅,衣袂翩然,一路莺歌。走到这里,她驻足了,对着荷叶上的“镜子”细细照着,抚着发簪叹道:“花开花落几度春,只恐青丝变白头”。   人说“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可悲,而我实在想一辈子留在曲院风荷院内,饮西湖水,赏风荷叶,听鸟儿鸣,想到这里,我心醉了…… 红袖添香   一湖碧绿的荷叶,在夕阳的余辉中轻轻摇曳。绿叶中零星点缀着粉白的荷花。花大都含苞未放,似羞涩的少女亭亭玉立。而绽开的,又如绰约的美人风情万种。午后,曾下了点雨,那田田荷叶上,凝结着一颗颗雨珠。风过处,雨珠和着光影滚动着,晶莹剔透,闪闪烁烁,让这一池莲荷更显芬芳有致。   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夏日的西湖,独领风骚的应是这片接天莲荷了。杭城夏日赏荷最佳处,当是曲院风荷。“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如今的曲院风荷是一九八三年以来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和滨湖密林五大景区,主景区以亭、台、楼、阁、榭、桥和典廊等组合成名副其实原“曲院”。曲院风荷内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自是意趣无穷。   凝目眼前千姿百态的莲荷,想起,宋周敦颐先生作《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活在尘世间,犹如活在淤泥中。有几人能不染淤泥的污浊,更有几人能保得住“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人们向往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只是一种善良,慈爱的本性使然。如我,每每仰望观音菩萨,端坐莲花宝座,手拈一朵莲花,飘渺云端,平和安详。便以为那莲,一定寓意着爱和宽容。抑或,一种千锤百炼后的超脱。   许是看多了文人墨客的采莲曲,徜徉莲荷间,总会依稀可见,一群妙龄女子泛轻舟,涉江采芙蓉的情景。而那女子一定都是挽双髻,着绿衫,巧笑兮兮。“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郎去采莲花,侬去收莲子。莲子同心共一房,侬可知莲子?”郎欢女悦,尽在曲中,莲香荷艳,似在行墨间流淌。古人爱把美貌女子喻为莲。清朱彝尊“一自西施采莲后,越中生女尽如花。”说的是西施在越江采莲后,当地的女孩,便全都貌美如花了。传说固不可信,但一曲《越江词》到是千古流传了下来。 相关故事   曲院风荷荷香酒   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建都杭州,成为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终日花天酒地,特地在西湖九里松洪春桥堍设立了一所曲院,招聘天下酿酒能手,专门酿制美酒,供宫廷享用。曲院建造得十分讲究。前面挖了一口大池塘,引进西湖水,种植了并蒂莲、红莲、白莲等各种名贵荷花,四周造起曲折回廊,亭台水榭,后面是制酒、酿酒工场。每逢莲塘碧露、南风送香的初夏季节,满院红、白荷花盛开,煞是好看。   这一年六月,曲院满池荷花盛开,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干层翠盖;红艳洁白的荷花.似锦绣红妆。酿酒老人们正忙碌地在晒曲、制曲。忽然,院门开处走进来一位五十开外、头戴方巾、身穿青衫的读书人。他一眼望见满池荷花,南风吹过,清香沁人,不禁脱口赞道:“多好的荷花,真是一处赏荷胜地啊 ! ”一边观赏.一边漫步来到酿酒老人面前,问道:“老大爷,请问这是什么所在 ? ”酿酒老人回答说:“这是酿酒曲院。”那位读书人不胜感慨:“荷花虽好,可借缺少美酒助兴。”酿酒老人见他是位读书识理的人,便请他到池边荷香亭里休息,说道:“先生请坐,舍下略备薄酒,待我取来,供先生助兴。”   读书人手捋长须,微笑点头,连连道谢。不多久,酿酒老人便提着一葫芦酒,端上一只大碗,放在桌上,满满地斟上一大碗,说:“先生,请用。”这时,刚好一阵大风吹过,卷起满池荷瓣,恰巧有一瓣掉在酒碗之中,阵陈荷香,酒香扑鼻。酿酒老人正要替他取掉荷瓣,那读书人连忙伸手止住:“别拿掉,别拿掉!这正是一碗荷香美酒呵 ! ”一边端起酒碗,满碗饮了下去,连声赞道:“好酒,好酒,正有一股荷花香味儿呢!”酿酒老人听客人称赞他酿制的酒好,又满满斟上一大碗,说:“不瞒客官说,我们这曲院制的酒曲,常常有荷花粉吹落进去,酿出来的酒,还真有点荷香哩 ! ”   读书人一连饮了三大碗,趁着酒兴招呼酿酒老人说:“多谢老大爷,请你去取笔墨纸砚来 ! ”酿酒老人取来纸笔,只见那读书人将宣纸往桌上一铺,望着满池荷花,饱蘸浓墨,向纸上一泼,又“唰唰”添上几笔,一片水墨荷花,跃然纸上。那读书人意犹未尽,又举笔画上曲院小屋,题上“曲院风菏”四字,写上自己的名字。那读书人将画送给酿酒老人,作为酬谢,告别而去。酿酒老人虽不识字,也喜爱这幅画,将它挂在曲院里。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南宋四大画家之—马远的手笔哩!从此,曲院风荷便大大出名,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酿制的荷香酒,也成为杭州一大名酒。    但是,这与康熙有何干?   原来是这样:根据史料记载:在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曲 ( 曲 ) 院,原系南宋年间设在行春 ( 即洪春桥 ) 酿制官酒的作坊,坊置约在金沙涧汇人西湖处。明《西湖游览志》卷十:“曲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麴,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宋亡,曲院荒湮,景也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国朝康熙三十八年,构亭于跨虹桥之北,引流叠石为盘曲之势。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改‘曲院’为‘曲院’。“荷风”为“风荷”恭制匾额,奉悬亭楣。 相关诗词   曲院风荷 (清·陈璨 ) 曲院风荷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   曲院风荷 --扬 眉   嗅着春风中老酒的香气,   踏着晨曦里嫩草的水露,   信步里西湖的玉带晴虹,   眺望着南北高峰的云霭。   千年香糟铺就的道路上,   生长着稀疏杂乱的蒿草,   延伸到新绿的落叶松林,   林间流淌着一抹抹香溪。   踏上杉木楞搭成的平桥,   瞥见的是一弯新月的眉,   闪烁着忽黑幽绿的眸子,   凝视着前来瞻观的游客。   石桥的栏杆牵挂着肘臂,   倾诉千年说不完的话语;   鸥鹭的翅膀触击着水面,   圈点万年读不透的书卷。   曲折错落的石板桥下面,   扯动着长长水袖似清波,   清波间亭亭舞动的风荷,   变换着婀娜多姿的身躯。   微风揉搓着鲜绿的新叶,   似闺阁女孩撑起的油伞,   遮蔽了明媚耀眼的湖波,   也掩着羞涩多情的香唇。   水浪弹起了翠绿的叶片,   似开朗姑娘煽动的裙幅,   露出了修长撩人的玉足,   散发着青春向上的激情。   娇巧的燕子吴哝越语里,   梳拢着飘散的细柳青丝,   诉说着彼此仰慕的爱意,   尽情地游玩在高天绿水。   肥硕的青蛙匍匐在叶面,   瞪着眼瞧着走来的恋人,   不解风情地喧吵大闹着,   叫伊人闪开贴靠的肩膀。   悠扬的古筝声缓缓飘出,   弹奏着前唐后宋的音律,   徘徊在一顷风荷绿藕上,   流连于半间雕台水榭中。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1.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642 次阅读|4 个评论
去年荷风人相约,如今花期青玉案
热度 10 卫军英 2011-7-4 18:12
略迟方见得诸位《青玉案》,湘君有倡,自顾颇疏于此调修短之度,然诸君雅致不可不为之兴也。乃忆及去年此时与柏兄湘君湛碧楼赏荷赋诗,又有燕清来杭临湖轩望月,众人相约同调 《洞仙歌》 ,美景美事已成追忆。遂成一阕,权为充数: 《青玉案》 (也用贺方回韵和西木居士) 去年曲院风荷路, 看不尽凌波去。 湛碧楼前花又度, 雾失鸿影, 月笼低户, 有洞仙歌处。 素光如水归云暮, 却忆当时觅佳句。 险韵诗成还自许, 玉消冰肌, 柳残烟絮, 寂寞风和雨。 【自注】 去年荷花季节,尝与柏舟湘明二位,曲院风荷湛碧楼赏荷,相约各自为作,归有 《永遇乐》 一阕,步韵苏东坡徐州燕子楼词;不几日又有关燕清来杭,会聚里西湖之临湖轩,对望便是西泠孤山,四人同调《洞仙歌》。余作“过苏小小墓”,词中有“想红颜、玉骨不胜冰肌,清雨夜、寂寞西泠桥畔。”此番青玉案,难免想到去年之事,乃以入词。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3406 次阅读|20 个评论
冬之西湖一隅
热度 4 陈龙珠 2011-1-31 21:48
冬之西湖一隅
傍晚与昔日浙大水工结构专业高我一届的3位学长相约小聚于杭州西湖曲院风荷。遗憾的是,出门前疏忽忘记携带相机,只能用手机拍下冬天西湖一隅的宁静以作留念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42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