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门德尔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乐坛轶事一一音乐神童的“快进⏩”人生
kd652 2020-8-24 12:15
门德尔松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 诗篇 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 仲夏夜之梦 》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 马太受难曲 》在 巴赫 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1829年,演出地点为 柏林 歌唱学院。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为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这是他英国之行的第一次。在苏格兰度假后,以《 赫布里底群岛 》序曲和《 苏格兰交响曲 》(No.3,a小调)表现他的观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访问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在罗马与 柏辽兹 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1831—1832),在那里与 李斯特 和 肖邦 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 莱比锡 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37年与出身于法国 胡格诺教派 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1842年与 舒曼 等人一起创办 莱比锡音乐学院 。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 伯明翰 音乐节上指挥他的 清唱剧 《 以利亚 》,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半月后去世。终年38岁9个月1天。 本博主按: 门德尔松的人生似乎被按了“X2⏩”键,取消快进⏩模式,活到77岁不更好吗?注意养生啊!当然,我说的是笑话,可别像我“苟活”啊!
个人分类: 音樂|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乐坛轶事一一门德尔松顺风不顺水
kd652 2020-7-18 01:19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他的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姐姐范尼・卡西里(1805-1847)也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费利克斯珍贵的挚友。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十四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这是1829年,演出地点为柏林歌唱学院。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为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这是他十次英国之行的第一次。在苏格兰度假后,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no.3,A小调)表现他的观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访问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1831-1832),在那里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37年与出身于法国胡格诺教派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月后去世。享年38岁9个月1天。 本博主评: 门德尔松个人聪慧,家庭富足,据说少年时他父亲送给他一个乐队供他编曲练曲,门德尔松不负父望,颇有成就,可是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八岁,天公不做美,遗憾呐!
个人分类: 音樂|3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婚礼进行曲,原来是门德尔松的作品
gaoguanzhong 2020-2-1 02:01
0121 莱比锡 门德尔松故居入口 0132 门德尔松像 0140 门德尔松头像 0143 门德尔松和妻子 0133 门德尔松工作室 0138 客厅 0142 女眷客厅 0146 音乐沙龙 0147 一间展室 0317 莱辛与哲学家摩西·孟德尔松 0329 莱辛的朋友,哲学家摩西·孟德尔松( 1729-1786 )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0/1/28 在音乐史上,关于婚礼的乐曲以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最为出名。在西方,新娘入场时演奏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而步出教堂时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因前者庄重肃穆,后者活泼激情。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它曲调激昂,充满了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婚礼进行曲”的演奏,使门德尔松的声名传遍世界。这两位作曲家都是德国音乐家。 春节前我到布拉格参加了 第四届欧洲诗歌春晚和文学研讨会, 会后返回汉堡时,我顺道游览了 德国东部名城莱比锡,我发现有一座门德尔松故居,于是就立即前往参观。 莱比锡是音乐城 莱比锡有着音乐城的雅号。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曾在市内的托马斯教堂担任乐长20多年。他创作的《马太受难曲》等杰作首先在这里演出。巴赫精心培养的托马斯合唱团至今在世界上声誉不衰。1843年,门德尔松在这里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并亲自担任院长。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学校命名为门德尔松音乐学院。外地人在莱比锡会注意到,这里的居民酷爱音乐,差不多人人都会弹奏小提琴等乐器,该市的音乐生活十分丰富多彩。著名的格万特豪斯交响乐团,己有200多年历史,最初它借用布匹仓库演出,以此为名至今(德语格万特蒙斯的意思是布匹仓库)。1981年,现代化的格万特豪斯音乐厅落成。它虽然也叫格万特豪斯,但与当年的布匹仓库己有天壤之别。音乐厅分大小两厅,大厅有1900个座位,小厅可容纳500名观众,混响时间为两秒钟,声学效果一流。莱比锡歌剧院也是大名鼎鼎,1993年举行了建院300周年的庆祝。这座城市里还设有一座乐器博物馆。馆内展出3000件16到19世纪的乐器,堪称乐器的宝库。这个博物馆又叫格拉西博物馆。100多年前,一位名叫格拉西的银行家去世,留给该市250万马克的财产。他还留下遗嘱要求市里用这笔钱完成一件美化城市形象的项目。人们考虑再三,最后用这笔钱建起一座博物馆。今天这家博物馆是世界收藏最丰富的乐器博物馆之一。 门德尔松故居正是他在莱比锡任教并担任格万特蒙斯乐团指挥时的寓所,这也是他逝世的地方。这是一座四层楼,坐落在莱比锡老城东南方不远的金匠街(Goldschmidtst)12号。他租用了二楼整整一层,共有十多个房间,包括工作室、客厅、女眷厅、卧室、音乐沙龙等等。如今一楼作为故居博物馆的入口,布置一些文物,介绍他的生平。顶楼即四楼作为门德尔松基金会的办公地,三楼则是以门德尔松的现代继承者、格万特蒙斯乐团指挥马苏尔(Kurt Masur 1927-2015) 命名的学会(Institut),开放参观。 祖父是哲学家,父亲是银行家 看了展览介绍才知道,门德尔松出身于显赫的犹太世家。哲学家 摩西·孟德尔松是他的祖父。这位哲学家有两个长袖善舞经商有方的儿子,其中次子叫亚拉伯罕·门德尔松 (Abraham Mendelssohn,1776-1835) ,是个成功的银行家,他正是音乐家 门德尔松的父亲。不过小门德尔松从来未见过祖父,因为他出生23年前祖父 摩西·孟德尔松就已经去世。 说起摩西·孟德尔松 (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 ,在德国哲学史上颇有名气,还经营纺织业,学术经商两不误。他 是启蒙时代德国的犹太思想家,被认为是犹太教改革之父。 他还是德国古典文学家莱辛(1729-1781)的朋友,我在沃尔芬比特尔参观莱辛故居时即见到了他的画像!莱辛名剧 《智者纳坦》 就有他的形象。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年2月3日出生于汉堡。拿破仑战争时期,汉堡落入法国人之手, 门德尔松一家迁往柏林,并改奉基督新教,这就是门德尔松德语名加有 -Bartholdy 的缘由 。他 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同时也是他的钢琴启蒙老师,大四岁的姐姐范妮也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很有造诣的高手,姐弟情深,互为挚友。来往于他家的客人,大都是些诗人、学者、画家、音乐家。 门德尔松 正是在这样既富有且具有文化修养并极其融洽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从小多才多艺,喜爱美术、喜爱诗歌,而音乐天赋最为突出。 门德尔松是歌德的忘年交 1818 年, 门德尔松九岁时,就首次在公众面前演奏。第二年进入柏林音乐院就读。12岁开始作曲。1821年,他随着作曲教师拜访在魏玛的诗人歌德(1749-1832),当时已72岁的歌德非常喜欢12岁的门德尔松。门德尔松也在此地度过愉快的两个星期,每天早晨一定要和歌德亲吻,午后歌德至少要拨出一两个钟头聆赏门德尔松弹奏钢琴。老人给门德尔松谈文学,门德尔松给老人讲音乐。两人年龄相差整整一花甲,却成了“忘年交”。后来门德尔松又去过歌德家好几次。最后一次是在歌德80岁时,已成长为20岁的大小伙子的门德尔松又拜访过这位“老朋友”。这在文学艺术史上也是一段佳话。 1826 年,17岁的门德尔松与姐姐一起阅读莎士比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深深为其内容所吸引。便着手写E大调《仲夏夜之梦》的序曲,他的音乐才华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史上第一部被誉为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序曲的作品,全曲展现一对恋人的不幸遭遇及英勇抗争,旋律明快、轻盈、粗犷而有力,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充斥在整个乐曲,是门德尔松年轻时代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极为出色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使门德尔松蜚声欧洲乐坛。17年后,当他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邀请担任指挥时,更完成《仲夏夜之梦》的全部剧乐,共13首(包括序曲),包含了“诙谐曲”、“间奏曲”、“夜曲”、“婚礼进行曲”及“野人之舞”,现在演出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一般都采用门德尔松的乐曲。其中“婚礼进行曲”( Hochzeitsmarsch )最为著名。 门德尔松着迷于巴赫(1685-1750)的音乐,非常敬仰这位音乐家。1829年3月,他指挥柏林一个合唱团演唱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是巴赫辞世近80年后第一次公演大师的音乐。在门德尔松的推动下,人们重新认识了巴赫,他的音乐开始在乐坛复兴。这是门德尔松的贡献之一。 之后,门德尔松开始了漫长的旅行演出生涯,期间,他结识了舒曼、肖邦、李斯特、柏辽兹等人。优美的异国情调,愉快的旅程激发了门德尔松的灵感,他相继创作出大批优秀的作品。 因为 门德尔松所喜爱的姐姐范妮远嫁英国,另一方面他对英国也充满了好奇心,于是他决定赴英国旅行。由于他具有英国人所喜爱的一切性质,如清纯、有礼、优雅、庄重,因而极受英国人欢迎,这是1829年他30岁的事。春天到达英格兰,夏天又去苏格兰,他为了纪念当时的印象,写下数首作品,如第三交响曲,别名“苏格兰”;管弦乐曲“赫布里底群岛”(又名“芬格尔山洞”)。门德尔松与亨德尔一样,很喜欢英国。他一生曾十次赴英旅行演出,维多利亚女王即是他的粉丝,曾接见他并邀他在白金汉宫演出。 英年早逝的彗星 1835 年夏,门德尔松出任格万特蒙斯乐团指挥,从此莱比锡成为他后半生活动的根据地。正是在门德尔松的严格训练下,格万特蒙斯乐团以高超的演奏水平而声誉卓著,成为欧洲乐团的楷模。1837年28岁的门德尔松与19岁的牧师女儿塞西尔结婚。新婚旅行时产生的构想,使他完成了毕生杰作——神剧 《以利亚》(Elias)。 1847 年,门德尔松得到姐姐范妮的讣闻,悲痛逾恒,昏迷不醒,其后虽然清醒过来,却再也没有恢复健康。 1847 年11月4日, 门德尔松患脑溢血逝世。 门德尔松的名字 费利克斯,含有幸运的意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幸运的光环总是环绕着 门德尔松 ,他一生都非常平稳,家境富裕,才华横溢,既无苦学,也没有孤独,更无失意的时候,人称最幸福的音乐家。但人生总有不完美的地方,他仅仅活了38岁,可谓英年早逝的彗星。然而他作为早期浪漫派的交响乐巨匠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地位。他把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气质相结合,赋予作品一种诗意的典雅,成为和莫扎特具有同等声誉的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其音乐在古典的曲式中融入了柔美的自然风光,所以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不愧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个人分类: 外国人物|9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2月3日博主日记
xupeiyang 2011-2-3 08:55
新年好,喜迎新春,兔年吉祥。 美国芝加哥有暴风雪,孙子6号才能飞机来北京,耐心等待他们。 暴雪席卷美国30个州致13000次航班被取消(图) 视频 http://news.sina.com.cn/w/p/2011-02-03/092521914201.shtml 在芝加哥,车辆在暴风雪中艰难前行。 2月1日,暴风雪导致美国芝加哥高峰时间道路拥堵。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报道,强烈的暴风雪从2月1日下午开始袭击芝加哥地区。芝加哥公立学校2月2日停课一天,这是自1999年1月以来芝加哥公立学校第一次由于暴风雪原因停课。预计暴风雪将持续到2日下午。   日前,暴风,冻雨,冰雹,大雪……正在美国肆虐的极端恶劣天气正以不同形式蹂躏多座城市,同时将美国航空业吹得冷不堪言。法新社报道,仅2月1日一天,全美取消5800架次航班。“关注飞行”网站警告,在未来数日,恶劣天气可能在一些地区持续,或者转移到其他地区,“这场风暴将对航空业产生严重影响”。   新华社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http://news.163.com/11/0203/04/6RUMCM1E00014AED.html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美联社报道,美国在本周遭遇大范围降雪以及冰雨天气,继1日各航空公司取4000次航班后,2日再有数千次航班被取消,而本周被取消的航班累计达13000次。 1809年,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门德尔松 诞辰 1969年, 阿拉法特 成为巴勒斯坦武装力量领导人 1972年,第11届 冬奥会 在日本 札幌 开幕 1996年,云南 丽江 发生7.0级地震 1999年,经济、军事政治工作领导者 余秋里 逝世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